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芝湖集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芝湖集卷之十二
 行狀
  
公元1687年
龜城行狀(丁卯十二月)
公元1644年
公諱浚。
字某
 世宗大王四子臨瀛大君貞簡公諱璆
是其考。
齊安府夫人全州崔氏。
奉禮承寧之女。
是其妣。
公於序爲第二
旣稍長。
封龜城君
與我先祖永順府君諱溥
爲 光廟所眷愛
皆長禁中
引接虛日
 上之前巡狩遊佃。
未嘗從行
甲申之在溫陽湯泉也。
公與貞簡公永順君,領相申叔舟戶判國光,都承旨盧思愼等。
承命往審堀浦開鑿便否。
 上一日御思政殿常參
命公及永順君,河城顯祖,勿巨君進前
顧謂贊成具致寬曰。
予當評論四臣爲人
若溥。
天性質直
可任以事。
顯祖
性本正直
善於傳命
澈。
稟氣開明
本質未厚。
浚。
心志明澈
性本穎異
又有膂力
才調過人
四人者。
予甚愛之
不離左右
致寬曰。
誠如 上敎
有頃入御康寧殿。
召致寬,都承旨盧思愼及公等四人設酌。
依仗眷顧之隆有如此者
丁亥五月
吉州人前會寧府使李施愛
北關以叛。
監兵使及守令。
兵勢甚盛。
國內震懼
 上乃以公拜四道馬都統使。
贊成
公元1647年
曹錫文副之。
帥諸道兵。
征鎭北。
將軍康純,平虜將軍朴仲善等。
受節度
大軍進屯于北靑。
施愛夜以鐵騎薄之。
將士殊死戰。
賊敗還利城
公慮賊潛師搗虛
分遣將士
守要害。
賊果令梟將
由他道欲襲咸興。
扼於官軍
不得進。
又得賊牒。
悉其虛實
鼓行踰咸關嶺
望風奔潰
追至利城
大戰于居山驛
據險而陣。
我軍賈勇先登
四面崩之。
施愛遁歸吉州
麾下縛致軍前
傳首京師
餘黨悉平。
時是年八月也。
初公進兵敗賊也。
 上下奬諭曰。
卿等。
已乘破竹之勢
何有言。
以後益知卿等忠誠貫日
回山川。
雖煙未盡而燎已滅。
未戢而恩已敷。
豐功茂才
焉復如此
只慮風氣漸寒。
姑賜厚綠緞襦帖裏,白紬襦,裏肚各一領鹿皮玉絛環
宜悉予意。
報捷
又以御札諭之曰。
汝吾之寵子
初因怒甚。
遽委元戎
旣成大功
幅員萬里
歡聲洋溢
汝之功烈
古今所罕。
九月
凱還
 上遣茂松君尹子雲與宗宰。
迎于郊。
賜酒勞之
遂入。
宴于大內
親執盞以慰之。
元勳
精忠出氣布義敵愾功臣之號。
永順君。
亦以左右周旋協贊謀畫三等
十二月
封諸功臣
設宴以享。
戊子四月
勑使姜玉東來
贈公永順君彩緞三匹
公元1648年
蓋聞其賢也。
七月
特拜領議政府事。
貞簡公聞之大驚。
詣闕陳啓
收成命。
 上不從
因設酌。
逮 光廟昇遐
永順君及公。
更日直宿禁中
己丑
南怡之獄旣畢。
公與永順君。
皆參翊戴勳籍
是年貞簡公喪。
成宗元年庚寅正月
稷山人金允生與別侍衛尹敬義。
詣政院呈小簡
蓋緣直長崔世豪上
亂言也。
旣設鞫。
辭連權孟禧。
憲官來啓
公爲崔世豪亂所及
請囚鞫。
待世豪鞫畢定罪
傳曰。
彼自亂言
何與焉。
富平私奴石年
同里彭排金致云,良人朴末同等相詰曰。
今 山陵之役甚苦。
龜城年壯爲主
則 陵役亦歇。
因此又逮云等。
憲官鞫問
傳曰。
彼自亂言
無與於浚。
不可鞫也。
諫官又請廢爲庶人
流於外。
不從
贊成繼美西平君韓繼禧等。
又以權孟禧亂言啓達。
大臣申叔舟韓明澮請對
 貞熹王后與 上同御寶敬堂引見
叔舟啓曰。
浚於 世祖朝。
交通內人
不可赦。
 世祖眷愛庇覆
至今日。
今又憸小之徒。
以浚嘗將兵有功
指而爲言所不忍聞。
願治 先王時罪。
廢爲庶人
流於外。
此乃所以保全也。
 貞熹王后曰。
群小造惡言耳。
何得知其交通內人事。
 世祖已諭以
公元1645年
不實
不可追論
然當更思之。
所謂交通內人云者
光廟承恩宮人
曾前以諺書授宦官
傳於公。
公與貞簡公
卽啓達。
 上置之。
乙酉
 上在溫陽時。
宮人
又以諺書因宦官致意
公又與貞簡公上其書。
 上乃杖殺傳書兩宦。
而又處絞其宮人
臺官公罪
 上痛言其無罪
仍設酌以慰之。
是以爲言
 貞熹王后
又御崇文堂。
引見大臣六卿內宗等。
敎曰。
龜城君。
乃 世祖眷愛也。
今黜於外。
恐違 世祖之意。
叔舟等請之不已
不得已勉從。
叔舟等遂啓削勳籍
籍沒家產
寧海安置
傳曰。
當令安心而去。
不可罪之至此
乃抹籍沒家產四字
又敎曰。
不可督迫出京。
徐徐治裝
命率去其妻妾婢子五人
內侍藥物護行
下書尙道觀察使
月給食物酒饌
金致云,權孟禧等處辟後。
臺諫又請加罪。
而以懷安大君子孟宗爲證。
 貞熹王后又傳曰。
浚事與孟宗不同
宮人事。
備知不然
不可從小人之藉口
其所知。
又何罪焉。
臺啓乃止。
公在謫凡十年
己亥卒。
訃聞
 貞熹王后之流涕。
進素饌。
族親往葬之。
公兄烏山君澍。
啓請來葬廣州先塋
承旨以爲不可而止。
其後返葬楊州西山
公元1647年
淸州韓氏。
右議政淸川府院君伯倫之女也。
祔葬公墓
公初繼後於 太宗王子溫寧君裎。
而以被罪罷繼。
公亦無子。
不敢立後
生年無從可知
小說有謂十八。
爲兵判。
二十一爲元帥
二十八爲領相云
而以國乘見之。
則其爲都摠使領相。
在於丁亥戊子兩年
其言誠紕繆矣。
蓋於我先祖永順府君年歲相近
永順君以庚寅三月二十七卒。
公又後十年而終。
則其妙年樹勳
得籌不長。
可槩而知也。
竊嘗慨然於公之抱深冤不伸。
今二百餘年。
乃敢陳疏請考實錄而伸之
幸蒙 聖上允可。
旣考出後
禮曹判書南公龍翼
啓請大臣曰。
妙年勳望
古今罕比。
而屢陷危疑之重。
辟終曲。
全之聖恩
被罪之時。
特免籍沒
終止居謫而死。
則與罪著伏法者有異矣。
大臣議政金公壽恒,領中樞府金公壽興右議政李公端夏
盛稱冤狀
宜許伸雪
 上於是乃命復其勳爵
嗚呼
公之天其亦定哉。
第惟世代已遠。
其於平生事行
無能尋逐
而以國乘所紀言之。
則有曰。
姿性沈靜
器宇老成
善射御。
 光廟深器之。
置諸左右
承順君溥。
朝夕啓稟
 光廟每稱之曰。
文永武龜。
又 光廟一日於禁中遊燕。
戲置公
於方席。
使人擧而讚誦如新來鼓祝曰。
誰是領議政
此是領議政
誰是天下英雄
此是天下英雄
噫。
公以近
如此奇功
如此恩寵
又從以身處首輔之位。
雖使後人見之。
不勝懍懍危慄
顧乃晏然居寵。
不知遜避
以卒罹禍網何也。
 光廟嘗以無學術爲恨。
嗚呼
 聖主知臣哉。
雖然
公之勳名與處地旣如此
則雖力辭官位。
閉門塞竇
終亦難免
柰何乎。
命與勢也。
噫。
玆略記其顚末
後人有所攷
公元1663年
莊武黃公行狀(癸卯十二月)
公元1459年
公姓黃。
諱衡
字彥平
其先原人
有諱石奇。
在麗季。
勳業著聞
官至門下平章檜山府院君
卒諡恭僖
子裳
屢立武功
受封檜城。
上柱國贊成事。
易名恭靖
兩世連爲亞相
黃氏遂大顯於世。
檜山又有子知平州事諱昌。
公實曾祖
祖諱善慶
大興縣監。
考諱禮軒。
工正
公貴
贈正兵曹判書
監兵曹參判。
封贈
皆視其秩。
判書公老無子。
聘宜寧南監察仁甫女。
繼配
海州首陽山
以 天順己卯生公
公少英傑不羈
讀書大義
然亦不肯屈首就功令。
旣冠。
外舅元甫文川治所
山中
大豕突前甚急
一箭殪之。
公大驚曰。
不科射藝
公元1660年
至此
要當才氣
功業
文武何足論。
遂資之以弓馬
未一歲。
庚子虎榜
補兼司僕本兵
春秋試藝
前後八次輒入高等
進階受奬
俄登進賢試。
尙衣判官內乘
 宣陵一日進公。
問曰。
讀書幾何
公對曰。
臣粗讀四書二經
 上嘉之曰。
介胄之士。
亦須讀經傳。
聖賢行事
賜書一秩
人艷之。
訓鍊判官
丙午
魁重試。
折衝階。
柔遠惠山僉節制使
野人尼車部落
犯邊官吏
辛亥十月
上命元帥許琮往征之。
公以豹攫將從行
先鋒
及師還。
又殿到蔚地嶺。
賊猝犯後軍
勒兵回擊
賊斂而退。
一軍賴焉。
又自訓鍊都正。
出拜義州使,平安虞候
進階嘉善
擢除會寧府使。
秩滿
以同樞。
還復特加二階
躋正二品
荐拜北道慶尙兵馬節度使
言者
遞還僉樞
 正德庚午
倭寇入屠釜山
虜殺僉使。
進圍東萊熊川
列鎭無敢有出氣以拒者。
擧潰而亂。
羽檄交馳
京師震駴
公方家居
遂起公與聃年。
爲左右防御使
衛士數百。
分屬焉。
公晨夜乘傳疾馳
安東金海壯士善石戰者。
前列
與諸將符分。
又出舟帥爲奇兵
三路
掎角而進。
與賊初遌。
聃年頗遲回
公亟斬其一卒以竿之。
聃年軍始鼓
公元1640年
而進。
合勢奮勇殊死戰。
已而舟師繞出賊背。
望見遂大潰。
官軍乘勢蹙薄。
殺傷不可記。
首虜三百餘級。
自相蹂踐及墜海死者
不可數。
餘衆僅遁。
於是以捷聞。
 中廟大悅
特遣承旨
軍中勞慰
進階正憲大夫
本道馬節度使
鎭撫南服
又爲不悅者所中傷
見罷
俄起授知中樞府事兼五衛都摠都摠管,知訓鍊院事。
北虜屢掠人畜。
邊無寧歲
 上患之。
命公爲巡邊使使往鎭。
公至則震之以威。
布之以
使刷送俘民。
繫致其爲亂者。
虜皆聽命不敢違。
已而西鄙有警。
移拜平安道節度使
亡何
北虜屯長莽哈托以來朝。
而語有不遜
朝廷惡其爲。
之海島。
而懼其部又肆。
公移北道
承命並途之鎭。
素服威名
帖然不敢動。
久之
以知樞擢授工曹判書
有言者。
復還知樞。
自是遊散秩
庚辰十二月十五日疾。
卒于第。
壽六十二。
 上爲罷朝二日
遣官弔祭賻賵
有加諡曰莊武
顧卹追褒之者
無遺憾焉。
月日
葬于江華東長嶺里大廟洞午向原。
習兵多機智。
其所邊務宏遠之圖。
疆場險夷
衆強弱。
無不羅列胸中
如親目覩
御士卒以嚴。
指顧之間。
號令霆震
莫不
公元1652年
股慄
士卒樂爲之用。
魁碩特出
望之儼然
家人子弟。
侍坐凜凜
無敢仰視
華使王憲臣一見深異之。
爲贈物致意
射藝妙絶一世
遼廣間人
稱道不已
蓋公往往聞於中國矣。
其鎭北邊
虜欲試之。
持屢石弓
願公一彎。
公命掛壁間。
潛熾炭其後
弓力弱。
引彎折之
池中
仍喝退之
大駭而返。
相傳慴服無敢橫。
小築江都燕尾亭。
課童栽松千株
人或語之曰。
公已老。
何用栽爲。
公笑曰。
後世有用
時人不測
壬辰之訌。
天兵義旅
多入保江都
舟楫砦柵
取辦於此
無所缺乏
其奇變先識
多此類。
南征日。
辟嘗所論公者。
幕中
人或爲其人危之。
公迺坦然以待。
纖毫幾微色。
相得有踰平生
人大慙曰。
吾爲公所包容久矣。
其爲長者如此
詞藻雖不屑意
有時橫槊點綴
埒名家。
建節一絶
至今傳世
評者以爲氣像豪逸
可吞扶桑
其才全而備又如此
惟其磊落
不少人意
故屢困於文法之吏。
然每南北有急。
不得不起公以當之。
公旣受命
則又必卓然功績
邊閫幾三十年。
屹然爲國家長城。
保有富貴
享終壽考
歷數一代帥臣福祿
未有居公右者
夫人元氏。
耘谷處士天錫
孫。
墓與公同原。
公有五子
璨府使。
武科判尹。
瑜僉正。
別提贈參判。
京畿觀察使
又有女子三人
側室三人
內外子姓
名公卿。
而曾孫戶曹判書愼最。
著名士林間。
號稱浦先生者。
竊惟公之功烈炳然
國史所載。
人口所傳。
足以垂諸後。
然其宦歷之詳。
謀猷之細。
則世遠已不可尋。
顧繫牲之刻。
亦頗疏略
懼傳於今者。
不傳
敢不揆愚僭。
參以稗說墓文
第錄如右
謹狀
公元1663年
黃公行狀(癸卯十二月日○代黃君美作)
先府君姓黃。
諱一皓
字翼就
號芝所
始祖諱輔
或云中國人
是生諱石奇。
麗朝
受籍昌原。
官至平章事檜山府院君
諡恭僖
勳伐耆德
是生諱昌。
平州事。
是生諱善慶
大興縣監贈兵曹參判。
是生諱禮軒。
繕工監正兵曹判書
是生諱衡。
工曹判書莊武公
歷事 宣陵 靖陵。
討平倭寇
武略名世
府君寔爲高祖也。
曾祖諱瑗。
造紙別提贈吏曹參判。
祖諱大受
曹正郞贈議政府左贊成。
當  宣授受之際。
以注書善於其職。
大爲大臣李忠正所賞。
不幸早世
考諱愼。
文魁戶曹判書
文學節義
冠冕士林
仁祖初命。
右議政諡文敏
後學不以官而尊之曰。
公元1652年
浦先生
妣完山李氏
宗室原川君諱徽之女。
生考諱惕。
奇才
弱冠而歿。
晉州姜氏。
奉諱伯龍之女。
府君以 萬曆戊子十一月十五日生。
時生考歿已數月。
文敏公旣痛其季早逝
又懼遺孩難保
夫人取於產房
躬自視之
府君旣免於懷。
猶不知非其出也。
文敏公後亦無子。
宗祀之重。
上疏程子說。
以爲後。
府君生而穎拔凡兒
及稍長。
文敏公親加提誨。
又從趙斯文守倫學。
志氣激昂
才辯競發
不屑屈首程文
而往往綴句。
綽有詞致
壬子
以文敏公任補繕工監役。
明年
敏公罹禍網竄海西
府君棄官隨往居數歲。
李夫人文敏公相繼而卒。
禍荐謫中。
無強近。
府君摧擗哀踊。
絶而復蘇
強起治事
自襲斂以至返窆。
無所缺。
孤惸欒棘
兩家承祀
府君一人
夫人日夜憂傷
念其孤惸
府君進慰慈念
退處堊廬
執制踰禮
見者傷之。
己未五月
服闋
超拜雲峯縣監。
光海追惟文敏公輔導之功。
有是命。
以恩出先。
故不敢辭
姜夫人之任
韋布臨民社。
治法中窾
老吏袖手
在官六期
民甚便之。
 仁祖表裏以寵之。
甲子
适稱犯闕
府君請於方伯
得率精兵數千。
北上勤 王。
迎哭於天安道上。
 
公元1684年
仁祖見其部伍齊整
嘉奬久之
是秋
秩滿歸湖庄。
拜工曹佐郞
不就
翌年
全州判官
府君見虜勢益張。
廣爲儲胥
以備陰雨
丁卯寇深
 世子分朝。
久住本州
衣冠避兵者。
亦以千數
專任供億
支度有方
務爲賙濟
使不失所
民不告病
闔境晏如
以勞擢拜林川郡守
益自展布
治理流聞
己巳適忤當路意。
重被抨彈
 上以善治守令。
不可微過遞易爲批。
不納。
府君卽棄歸坐罷。
又以事被厚誣
革職
未久還給職牒。
又下收敍之命。
蓋宋光裕者。
卽故龜峯處士弼之孫也。
薄有文才
善於刻字
爲圖先世墓刻接引之。
後以誣告坐死
被引者親屬移怒。
容奸匿盜煽謗。
林之歲貢
依例以米輸送
中間有囑地部者。
代納貢。
寫官自寬分其米。
及事露。
憲府劾推地部
地部官謀自脫
以謾報本曹。
聽人防納諉諸府君
於是諫院連有所劾。
府君生情外。
事由親屬
默默不自辨。
杜門江干
不通交遊
不以毫髮見於幾微
惟具甘旨親歡
夔夔老萊之風。
乙亥冬
中大科。
府君癸丑後。
絶意場屋
雖爲親奉檄策名
榮道非其志也。
會有增廣別試
大夫人強之。
一擧而就。
翌年春
恩敍拜刑曹正郞
四月
春秋記注
公元1674年
官。
同月。
上疏陳時務數千餘言。
皆固國御戎之策。
備見褒予。
移拜侍講文學
俄以朝命往返椵島。
使事稱旨
時有薦人之擧。
仙源金相公通達世務
處事明敏
應薦
十一月
擢拜憲府掌令。
虜變。
扈入南漢
候 上巡閱。
伏路左。
得一要衝
效死地。
 上奬諭仍命守南城
爲督御史
絶頂風雪
幾至墮指
宵晝乘障
士卒下者同其苦。
激以忠義
矢死自厲
一日
傅堞以上
將士李聖戰歿
退却無人色。
府君拔劍。
砲手百餘入。
甕城
火具投賊。
賊多燒死。
壯士許檍,林恒壽等。
逗遛狀。
顧叱欲手斬之。
等數輩。
大呼而進。
士氣一倍
府君援枹血戰
良久殺其巨酋。
號哭曳尸而退。
自是不敢更犯。
苟微此擧。
則城幾不守云。
當事者
下臣字於國書
府君臺府諸公
入對力爭
 上命更議
而終格於廟堂
入對密白軍情
請以爵賞
固結其心。
又曰。
背城一戰
豈無或勝乎。
事有不可圖。
則請擇於背城潰圍
斯二者。
又曰。
募士促援。
不可已。
臣與林堜議此事。
武士自願頗多
倘能激勵出送。
外援亦有進前效力者矣。
又得緇流以進。
其人能穿過賊藪。
致命江都
事益急。
 世子下令
將自質虜
公元1637年
營。
府君又與諸公
啓而爭之。
因請傳命虜營者。
若不明白痛絶
以拒意外之言。
則繩以無君不道之律。
丁丑
和事已定
 世子西行而虜意叵測
吉凶未卜
羈靮之從。
人咸規避
府君忼慷自奮
請得從行
遂除侍講輔德
奉 世子出入虜陣。
治辦行具
路(三田渡)遇尹相昉。
聞姜夫人亦自江都奔逬
不知所在
蒼黃上章
乞訪存亡
然後入瀋。
蓋姜夫人初在紫燕島。
沈甥摠在義陣。
報其無恙
不意其入於江都也。
 仁祖許之乘單舸遍訪。
遇於南陽島中
還朝則虜已擁 世子西。
輔德更充他人矣。
前志不遂
上章待罪
仍請追往
死生以之。
 仁祖溫批不許
二月
軍資監正
翌月。
拜掌令。
疏辭不準
俄用南城功。
通政大夫
調晉州使。
言者追咎未赴瀋。
劾罷之。
 上初却之。
只命考察章。
久持見罷焉。
府君不爲分疏語。
屛居湖庄。
著詩見志
徐庶急於老母
春申無那咸陽
辜負半生殉國計。
自憐多病臥江鄕之句。
戊寅春
閉戶草疏
極言奮發薪膽之志。
生聚敎訓
乘虛擣穴。
奉還鶴駕
湔雪羞恥
夫人聞而挽止。
疏具而不果上。
亦毀去。
不以示人
十一月
卽家。
起拜義州府尹兼淸北防御使
臨行
條陳時事
眷眷
公元1639年
圖治之說。
己卯
大夫有疾
陳疏乞解職歸救。
不許
尹林慶業當兵後。
保聚之稱。
庶事架漏。
體統不立。
府君擧綱維。
仁撫義摩。
大而城池廩廥館宇財賦
少而閭閻蓋藏牛馬鷄豚
無不管攝
櫛垢爬痒
飢飡寒奧
民愛之如父母
之如神明
流逋日集。
田野盡闢。
蓋其規爲
慨然有祖豫州,宗東京遺意焉。
疆埸關津之譏。
抑使价橫張之弊。
北守令。
遵令者。
譯舌交關捩於事者。
繩之以法
公私李過灣界者。
無不約束謹勑
雖瀋胡。
不得加之以非理
或者禍端之潛。
於是歟。
馬胡東來
置病馬於灣。
未幾馬斃
主者共㗖其肉。
府君所知
虜俗重馬信巫
固疑灣人。
殺以詛死。
而馬胡在道病甚。
凶人造言其間
鄭公雷卿死於虜中。
府君解衣斂尸。
祭而送之。
凶人以爲讒。
以是發怒咆哮不已
庚辰春
朝廷命逮理削官。
以解虜意。
辛巳正月
敍爲兵曹參知
入朝就職
闕內有搬運之物。
中官使守門
將進牛車閤門
督責甚急
府君聞之以爲此非故事
雖有 上敎
猶當執之。
中官耶。
遂寢之。
自是掖庭省闥
聞公入直
肅然不敢闌(缺)。
四月
告病免。
請暇歸覲
同月。
出拜端川郡守
以親老辭。
義州通書
公元1637年
發。
初州之武人崔孝一。
舊爲將校
丁丑後閉戶不出。
府君嘉其志節
厚遇之。
一日
全家海內附中國。
其後虜使間詐爲孝一書
寄其甥。
其答稱黃府尹恩恤
而且曰。
若因黃府尹
密邇本國
可以復通 天朝
因是前事
遂移怒於府君
十一月九日也。
天乎天乎。
寧忍是歟。
府君雖嘉孝一之義。
固嘗撫藉。
而其書旣不擧姓名
通書日月
且在黃胤後時
當初置對也。
或勸以此爲證。
府君却之曰。
崔事。
實在我時。
安忍圖生而陷人也。
其辭姜夫人也。
告以未久當還。
而其命家衆。
則以官服衣衾自隨
心知不可弭。
素定如是也。
及入金吾
事漸不測
言談擧止
不少異。
臨終
一封書付舊裨。
呈政院。
不知疏中有何語。
而或云所言皆國家大計
又招獄吏
托大夫人於二三親舊
且言先墓遷改事。
不翅丁寧
又遺不肖孤玧。
書戒以保全性命
遺族姪鄭休書曰。
余不負汝。
汝豈負我。
養吾母。
如吾在時。
旣畢。
神色如常
從容斂膚髮。
北向拜者四。
南向拜者再。
蓋辭君與親之禮也。
禍出之日。
上自搢紳
下至僕隷
莫不流涕失聲
以至深山窮谷婦人孺子
語及府君
悲憤咨嗟
都下驚撓
久而靡定。
平生詆排者。
亦咸媿服
不肖罪大惡極
公元1642年
不卽死於其時
視息至今
猶言及此
蒼天蒼天
此何人哉。
東淮申公
嘗以誄哭之曰。
彼舍其重。
甘心於公者。
潛滋暗長。
一朝一夕之故也。
彼自南城之役。
素憚公。
及在義州
察公施設措置
益忌之。
不敢加之以非理
是姑與之者
而間亦抵巇
而入先以計去。
其任竟至不測
其爲計不偶然也。
嗚呼痛哉。
 仁祖欲拔府君於禍。
密諭儐臣。
不惜千金
而時之當國者。
棄禍於府君
曾不少持。
三事大夫
森列上下
俛首唯命。
以聽讎虜之爲。
此恨此痛。
不在彼矣。
嗚呼痛哉。
不肖等奉槥歸湖庄。
其明年二月
窆於公州江北丁向新卜之原。
 仁祖有司
廩其大夫及夫人終其身。
 孝宗又授不肖孤官。
其所矜恤之典。
一視死事之家。
哀榮至矣。
府君初聘竹山安氏。
直長諱重默之女。
再聘新平李氏
參奉諱彥慶之女。
三聘完山李氏
縣監諱光後之女。
視秩貞夫人。
安氏生 萬曆乙酉
辛亥七月
西山先塋
生一不育
李氏生 萬曆乙未
庚申九月
扶餘山驛後。
生一女。
進士申炅。
先府君歿。
李氏生三三女
長卽不肖孤玧。
今爲鎭安縣監。
次琡。
次璡。
女長適士李敏迪
次適進士李選
適正金錫胄
玧娶僉
正吳達天女。
一子一女
再娶士人元慶女。
無子。
三娶縣令金震賢女
一女
琡娶士人姜是眞女。
無后早歿。
璡娶郡守天錫女。
無子。
後娶郡守宋煕業女。
三子二女
申炅有一女
適士人尹鍼。
李敏迪有四三女
李選二女
金錫胄時無子。
竊惟先府君天姿豪爽
氣槩磊落
精彩渙發
風流映帶
表裏洞然
坦無畦畛
然諾
尙氣意。
處心行事
明白愷悌
待人接物
顚倒誠款
孝友出天。
自在幼稚
每傷未識先顏。
若見其年輩
則必淚泫於臉。
與姜夫人相離
思戀不已
至於生疾
及其長成
兩家之親甚至
夫人語人曰。
生而惟懼其難育。
一於見驕。
自知愛敬不煩呵誨矣。
文敏公亦甚嘉之
嘗謂拯濟幼稚
惟汝在。
吾不憂也。
夫人早罹哀酷。
有心恙。
居常忽忽
府君怡愉
終日左右無違
溫凊之節。
養志之方。
所不盡。
在堂四十餘年。
一日不致歡也。
內舅姜公克恕。
內姑鼇山君夫人皆無子。
奉而事之。
如其所生
與姊氏通財共產。
和樂融洽
視其子沈矦檍兄弟
猶己出。
敎誨成立
樬子若河。
幼而失母。
鞠養焉。
亦同於樬。
鄭生東善,鄭生休。
族弟族姪也。
憐其早孤。
收育於家。
恩愛之篤。
班於不肖輩。
庶族白氏婦者。
無所
依。
爲舍養之
家故貧。
甔石儲嘗乏。
見親之無依者。
分衣共食
曲加撫恤
無間於疏戚姻婭。
信於朋友
誠於待下。
樂道人之善。
無求備於人。
不以卑微而忽之。
不以威勢驅駕
幼童僕隷
亦必以忠信待之
其所傾嚮
不以死生而貳之。
尤能急人之困
出力拯濟
救水火。
寶重貨。
若撤杯水
在林川也。
漢人振文行丐於郡。
矜其爲簪纓之族。
衣而食之。
後因程龍而歸。
事載皇華集中
亦可見好義之一端也。
是故
內外宗黨
聞風望哺。
以爲依歸往來
同爨者常十餘人
當其禍變之時。
親戚朋友曁人之服事幕下者。
不殫奔走
哀痛慘怛
如其父兄親戚
愈久而不替。
鄭生心制三年
其餘自持期功四五人
老蒼頭一人
食素終身
所莅郡邑
咸有遺愛
人至有千里赴喪。
制服三年者。
灣人亦巷哭累日
久而哀之。
不肖輩嘗聞於先友
以爲得人死力
近世所無云。
堅固
其爲文學
從祭魂殿。
職在奉爐。
爐火過熾。
灸手成爛。
奉持推謹。
居家樂易
和氣藹藹
閨門斬斬
內外截然
臨事勇往
絶無遲徊
前却之習。
每當艱虞危難之際。
感嘅忘身
志在殉國
識慮超詣
規畫周詳
凡論成敗
無不懸合
膽略過人
矢石之間。
意氣
自如
決機制勝
出人意
至於治煩剸劇
遊刃尤恢。
事務䕺沓。
中肯綮
平居自隱痛於城下之盟
恥生於主辱之日。
仰屋書空
沈喟永歎
或至流涕
家人子弟。
亦莫測其何如也。
其在龍灣時。
暇日
携諸幕屬
統軍亭。
瞻望遼界。
指點山海
歔欷慷慨
不堪陸沈之悲。
留心戎事
不廢鍊藝。
至手自決拾而勞之
精神治理
未嘗不在於此
偃蹇一生
志業不少展。
卒罹奇禍歿身
嗚呼痛哉。
嗚呼痛哉。
重念先府君懿行實迹
不止此。
不肖輩皆晩出
於其細不得也。
只諗於家庭親族
且質於平日執友
略爲序次
若是疏漏
不肖無所逃罪
惟是終天不泯之痛。
或可以少塞未死之前者。
得當大君子
一言發揮幽光
庶幾不朽圖。
玆敢仰首扳乞。
伏惟幸哀而終惠之。
俾覆賴其不肖之孤是望。
不肖孤玧等。
泣血謹狀
公元1687年
知止堂宋公行狀(丁卯十二月)
公姓宋。
諱欽
字欽之
號知止堂
系出洪州新平縣
鼻祖丘進。
文科判官
是生裔。
散員
是生義明。
主簿
是生玄德
判司監事
於公爲高祖也。
曾祖諱龜。
贈兵曹參判。
祖諱處殷。
曹正郞吏曹判書
考諱可元。
公元1459年
副司勇贈議政府左贊成。
河東鄭氏贈貞敬夫人
生員弼周之女。
皆以公貴推恩
成公世居靈光
公以 天順己卯三月十三日生。
 成化庚子
進士
 弘治壬子
文科
拜弘文正字
著作博士
修撰
移拜司諫院正言獻納,兵曹正郞,全羅都事
卽 弘治辛酉也。
壬戌
成公喪。
甲子
服闋
拜司憲府持平
出爲寶城郡守
 正德庚午
換沃川郡守
旋以親病辭歸
自是
又連典七邑
未詳拜罷年月
而以其見於文籍者言之。
順天府使。
則以淸白賜鄕表裏
甲戌
大司憲崔淑生等。
上箚請褒淸白吏
三公六卿各。
薦其人。
工曹判書安琛啓曰。
在官之人。
則宋某朴祥爲最。
宜加褒奬
吏曹判書安瑭。
又以公及淳昌郡守金淨啓達。
 上命兩人不計瓜滿。
臺諫侍從
隨闕擬望。
丙子
監司金璫
又以礪山郡守宋某,長興府使金延壽潭陽府使朴祥
廉謹奉公馳啓。
入拜掌令。
歷僉正,判事舍人
特陞通政
承旨
 嘉靖甲申
全州府尹
又褒淸白
是年八月
羅州使赴任
丙戊。
司李思勻啓。
羅牧宋某。
自爲光州時。
薄賦愼刑
廉謹已著。
民有去後思。
曾經光州使故也。
己丑
潭陽府使時。
監司邦彥
又以淸白勤謹
人民安業
公元1652年
上聞
壬辰
政府又啓。
長興府使宋某淸白
自少至老。
終始如一
癸巳
命特陞嘉善
下書褒美
擢拜本道觀察使巡察使
甲午
以鄭夫人年迫百歲
上章乞歸養
乃許遞。
朝夕左右
備盡志物之養。
丙申
夫人下世
壽一百一歲。
公年亦七十八歲。
哀慕
葬祭如禮。
廬墓三年
不到家
戊戌
服闋
二月
政府吏曹同議
抄選淸白吏
以前監司檢詳李彥迪五人俱與焉。
命加嘉義階。
上京謝恩從仕
五月
左尹上疏陳情解職
 上許之。
是年
特拜資憲大夫兵曹判書
受暇還鄕
九月
以久未還朝。
命遞職。
下書道臣曰。
判書宋某淸簡
老猶不改。
上下皆知。
食物連續題給。
以示嘉奬之意。
庚子
築亭於舡防山下龍巖川上
名曰觀水。
以爲往來遲之所。
一時文章名卿
遯齋,申駱村諸公
多有篇什以詠之。
辛丑正月
拜議政府右參贊
二月
入都謝恩
旋卽乞骸
 上敎曰。
卿之淸德
與年俱齒。
余甚嘉之
故除卿本職
勿辭姑留。
命賜酒于慶會樓南門。
未久。
詣闕
啓乞歸。
 上賜對。
公扶入榻前
 上溫諭曰。
近年風日滋。
廉恥都喪。
除卿本職者。
欲爲表準於世。
而卿陳情甚切。
黽勉以從矣。
耳聾不能詳聽。
 上使注書
公元1661年
示其草冊
罷出
又下諭本道
給食物曁米豆
四月
詣闕上箋陳謝
拜辭光化門外
 上遣注書。
諭以勿謝。
肩輿出東門外
三公二相三宰
出餞
前例政府堂上非得 上旨
則不敢出都門
故預令舍人啓稟
蒙允。
時以久旱禁酒
只以白飯牛頭以餞。
牛頭
祈雨膰肉也。
是日
公卿祖送者甚盛。
而如金慕齋安國,權忠定橃,判書仁淑宋圭麟壽
一時名賢
慕齋賦詩以贈曰。
接晝 睿恩眞出異。
傾朝祖餞更爲榮。
淸風不用憑圖播。
百世爭聞汗簡名。
公至高敞
跨馬還家
氣力強健如此
癸卯七月
特陞崇政大夫
拜判中樞府事。
上表遙謝
時圭菴按道。
聚會近邑十守宰
公設大宴以享之。
名其亭曰耆英
所以尊高年。
而亦祇承 聖主禮待之意也。
賦詩賀曰
湖南維靈有我侯。
一生氷蘖淸修
主恩稠疊褒賞
孝思純深數乞州。
架揷二三千卷秩。
年高八十六春秋
耆英亭上佳會
移入丹靑萬歲留。
一道士民不聳觀。
傳誦以爲罕世盛事
後五年丁未十一月十五日
考終於家。
壽八十九。
遠近驚嗟
訃聞
輟朝市。
禮官弔祭
賻賵如例。
月日
葬于郡東森溪舡防山先塋側坤向原。
官庀也。
公元1461年
貞敬夫人河陰奉氏。
監察寅之女。
以 天順辛巳二月生。
 嘉靖己亥十一月十六日卒。
葬于舡防山丁向原。
有四一女
長益忱。
贈兵曹參議
次益憬。
文科樂安郡
次益恂。
進士參奉
次益惺。
將仕郞
適生員鄭宗護。
益忱有一子
碩果
碩果一子
弸彪
參議
弸彪有四一女
若先,仁先。
僉知。
興先,斗先。
女適古阜郡守李邦柱。
其后孫頗蕃盛業文
惟斗先之孫世奎。
武科
曾任瓦署別提
先之曾孫丁敏道。
方爲備邊司郞廳。
益憬無后
益恂有二女
益惺有一女
皆有子姓
竊惟性資溫醇
操履簡潔
襟度軒豁
不拘小節
裕於學術
(用致祭文語)長於才諝
登科第
歷敭華顯
而所樂不存焉。
雅有斂退之志。
且爲親便養
每求外而去。
一年在朝
終乃休官歸養
克著孝義
人莫不賢之。
其爲治理公平精密
菀有茂績
吏民畏愛
(以上祕錄語)聲譽洋溢
淸操彌勵。
中外咸服。
道臣卿宰
迭相褒啓。
恩賜絡繹
寵擢隨續。
階爲一品職判樞府
於是乎孝子廉吏
合爲一傳
淸名耆德
冠冕士林
歷數國朝名臣
罕有如公風烈
猗歟休哉
同時左參贊公元紀。
亦以淸白著名。
三被寵擢
至一品。
先公十四年癸巳卒。
年七十七。
知中樞府
李公賢輔
嘗爲親起愛日堂於禮安所居。
晩又休官退去
後公八年而卒。
年八十九。
公族參贊公純。
嘗築俛仰亭於潭陽所居
 宣廟初。
休官退去
後公六年而卒。
年九十。
淸操苦節
並名一世
懸車高躅
後先相望
享有大耋
同在一門
吁亦異矣。
余惜公事無傳
乃訪得其世系履歷其後孫。
仍參以所聞見。
略爲論著如右
後人有所考云。
公元1687年
企村宋公行狀(丁卯)
公元1493年
公諱純。
字守初
號企村
姓宋氏
系出洪州新平縣
九代祖丘進。
文科判官
有諱希璟。
事我 英陵。
以文科進
官至判司監事
退老潭陽之綺谷。
子孫仍居焉。
寔於公爲高祖考也。
曾祖考諱壽之。
參議
祖考諱福川。
贈參判。
考諱泰。
判書
妣淳昌趙氏
司果時雍之女。
其系牒。
俱見洪忍齋所判書公墓碣。
此不復著。
公以 弘治癸丑生。
年二十一。
 正德癸酉
進士
靜菴趙文正公榜下
己卯
文科別試
趙靜菴,金大成絿諸賢曁南衮
考官讀其文曰。
季雲後無此作。
選隷院。
明年移入史局
賜暇湖堂
明年
承政院注書。
明年
丁外憂
乙酉
服闋
侍講說書
丙戌
玉堂
正字陞至修撰
自是
歷敭
公元1650年
司及吏兵曹佐郞正郞
庚寅
在臺職。
力爭金安老放還之命。
壬辰
 東宮灼鼠之變。
群小安老旨。
論罪朴嬪。
持己不從
竟坐罷。
後又左遷外補
還入爲議政府檢詳舍人
遷司諫院司諫
癸巳
又因臺廳懸牌。
兩司請殺朴嬪及王子福城君。
與時相左
遞時。
安老大擅威福
其黨蔡無擇許沆等。
排斥異己
虛日
公憤甚。
一日面斥其所爲。
以此卽見黜。
鄭文翼公光弼
最爲安老所惡。
竟被竄逐
而公亦見嫉。
不得安於朝。
丁酉
安老敗死
起拜弘文館應敎
戊戌
遷司憲府執義
弘文館提學
陞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屢遷至都承旨
庚子
嘉善階。
拜慶尙道觀察使
辛丑
入爲同知樞府事。
移除司諫院司諫
上箚陳梁淵,黃憲麤鄙狀。
以請斥絶
 上不從
旋移司憲府大司憲
時梁淵秉銓
又劾其交結權戚
不宜政柄
進退人物
左右不應
公持之益堅。
元衡時爲執義
不敢拒。
乃勉從。
於是謗言益起。
壬寅
出爲全羅道觀察使
癸卯
辭遞。
拜漢城府右尹
爲養求外。
光州使。
甲辰
內艱
丙午
服闋
以掌隷院判決事
謝恩使。
赴 皇都
門禁事。
文禮部尙書費寀
見其文亟稱其好文章
覆奏請與書
公元1668年
狀官出入遊觀
不必限制
竟蒙欽依
戊申
又出爲開城府留守
庚戌
黃憲見黜。
復以大司憲
召還。
移拜吏曹參判。
又被陳復昌所惡。
臺官無疆公罪
關西之順川郡。
時具公壽聃,李相浚慶曁許磁。
皆被竄逐
李公潤慶
一時門黜。
中外震駭
其時罪目不可攷。
而其論許磁之罪。
有曰。
磁與閔齊仁締結邪議
齊仁得罪
又結宋某。
鼓動異論云。
蓋許,閔皆以伸救乙巳被罪
而以與公交結爲語。
則公之見逐。
實坐於扶護士類也。
辛亥
量移水原
已而
復昌等敗。
是冬
放還
壬子
出除山府使。
戊午
全州府尹
庚申
引疾辭遞。
辛酉
詔使聲息
酬應詞翰
命乘馹上來
旋除羅州使。
南還
戊辰
左尹
修 明廟實錄
移拜刑曹參判。
己巳
又拜大司憲
以事遞。
李相浚慶啓請擢用
陞資階。
漢城府判尹。
遷議政府右參贊兼知春秋館事
又嘗拜判書
未詳其某曹。
時公年七十七。
士類先後論議携貳
老少之自。
而公自是先輩
不免被其指目
公不樂在朝
引疾退歸潭陽鄕山
嘗築孝思堂先人舊基。
又於霽月峯上。
俛仰亭。
溪山之勝。
甲於南中
至是。
肩輿往來
日與山翁溪友
忘形爭席
重値登第日。
公元1642年
禮官上聞
儀部郞齎敎書
花袍笏莅宴。
湖南薦紳士大夫閭巷婦孺
莫不奔走聳觀
 上嘗亦屢賜食物。
以慰存。
公八十後。
精力猶不小衰。
彈棋射帿看書寫字
無異少壯
時人視之神仙焉。
壬午二月
微示憊。
就寢
翛然而逝。
享年九十。
旣殯。
白氣屋上燭天
如虹霓狀。
俄而
赤雲漫空而散。
如是者屢。
人莫不異之。
葬于本府南無量峙負亥之原。
夫人淳昌薛氏。
虞候南仲之女。
育二子一女
子長海容
縣監。
海寬
參奉
女適縣監崔世胤
側室又有一子
曰海淸。
海容無子。
取海淸之子德美爲後
判官
海寬亦無子。
取崔世胤外孫收養子。
名以繼宋。
世胤一子一女
子棄
進士
女適宗室順興君夢禹。
德美有二子。
曰瓘。
武科
曰瑊。
李繼宋有一子
尙溫
棄有一子
承烈
縣監。
順興君有二子。
長曰瑱。
文科縣監。
次卽宋。
內外子孫
衰弱不振
而惟瑱之子尙質。
官至弘文校理
子藼
亦以弘文應敎
陞秩爲僉知中樞府事。
最顯於世。
皆早卒。
爲人侃侃正直
不爲威惕利疚
歷事四朝五十餘年。
輒與群小相抵捂。
初爲金安老,蔡無擇許沆等所擯。
再爲黃憲,梁淵,尹元衡等所斥。
爲李芑,陳復昌,李無疆等所逐。
屢躓屢起。
晩又斂跡還鄕
終不得展布志業
優遊里閭
凡十四年乃沒身
然其愛君憂國之心。
未嘗少弛
發於篇什
形諸歌曲
文雅風流
輝映一世
宛有白傅香山之致。
鄭林塘惟吉挽公詩曰。
物外千年鶴
人間一種仙。
訃音不信
應在玉皇前。
卽此亦可想其出塵標格也。
顧其年代已遠。
事蹟日泯。
爲是深惜。
訪得其官歷生卒於後孫家。
略爲撰次如右云。
公元1644年
 始公之先祖有諱希璟者。
年老退仕
居于綺谷之里
子孫以爲家。
老松堂舊基。
自綺谷北不能二三里。
得小洞負山而抱陽。
一區之宅。
公之所新築也。
名企村
企村之山。
秀麗者曰霽峯
卽亭之所在也。
本郭姓者居之。
甲申年間。
公以財易之
癸巳
始縛草亭
中廢
壬子春
起役
不幾月。
工告訖。
遂揭其名曰俛仰
陽谷世讓記其文。
靈川潛書其額。
退陶河西先生湖陰陽谷石川思菴正菴苔軒諸公
詠于壁楣。
奇高峯前後二記
許筠又有二記
公嘗有詩曰。
白鷺中分二水
靑天半落三山
未應黃鶴能高此。
千載誰敎李白還。
又釋亭名揭楣間曰。
俛有地仰有天。
亭其中興浩然
招風月挹山川
藜杖百年云。
公元1688年
鷄林崔公行狀(戊辰)
公元1469年
公諱漢洪。
字某
慶州大姓
新羅昌侯致遠之後
曾祖溫水
監務贈兵曹參議
祖贈曹參判有恭。
長興府使贈兵曹判書月城君亨孫。
外祖生員樞院錄事寧海朴致安。
公以 成化己丑生。
己酉年二十一
虎榜
嘗爲穩城府使。
 正德丙寅九月
成希顏,朴元宗等三大將
奉 中宗大王反正
遂策靖國功臣二等
二資
爵其父母妻子
賜伴倘奴婢丘史田銀表裏廏馬
戊辰
忠淸馬節度使
己巳二月
會寧府使。
以將畀北閫。
故還遞。
六月
北兵使。
辛未
遞還。
壬申
除工曹參判。
九月
出爲平安兵使。
甲戌九月
遞。
乙亥
又拜全羅兵使。
己卯
漢城右尹
衮,貞構北門之禍。
公與諸宰啓曰。
趙光祖豈有他意
只欲行其所學而已。
請面對。
不許
甲申
南兵使。
丁亥遞。
其後除守知中樞府事。
 嘉靖己丑七月二十九日卒。
享年六十一。
墓在高陽郡治內洞某向原。
開城王氏。
僉樞宗禮之女。
繼配密陽卞氏。
承文副正字綱之之女。
工曹判書宗仁之孫。
一子四女
子瀷。
竹縣監。
女適都事河世淸。
次適白川郡守李漢
卽選高祖考也。
次適司評洪蓋世
次適府使李麟
公元1639年
亨。
公之去世已至百六十祀。
墓道旣無顯刻。
無行狀之傳世者。
其於平日事行履歷
昧然一無所徵
惟嘗見國乘
 中廟命招公曁李長坤,高荊山,安潤德,黃衡聃年,鄭殷富,李長生金錫哲等。
論講兵書
夫李,高,安三公
乃文宰而以武略著稱
黃,諸公
又皆一時名將
而公與其列。
又按公子陰竹碣文曰。
鷄林公以靖國功爲虎臣
制鉞八鎭
屹然有古良將之風。
以此見之。
其爲武望之重。
可知也。
 祖宗朝亞卿之爲守知樞。
非文宰之有宿望者。
未嘗輕授。
至於武將
則尤所罕聞
乃若己卯淸議恢張之時。
能處公以京兆之任
則其爲一時士類之所推許
可知也。
欲知乎公。
於此足矣
某忝在外裔。
竊不自揆。
謹摭公私載籍
略爲撰次如右
以傳諸後孫云。
芝湖集卷之十二
 行錄
  
公元1679年
伴吟翁金公行錄(己未九月)
公諱洢。
字漑之
號伴吟翁
安東人
其先出於新羅敬順王傅
麗朝世有衣冠卿相相望
忠烈公方慶。
最以勳業著聞
有諱士廉
官至司諫
國初不仕以終。
於公爲七代祖也。
高祖諱丸
文院判校。
曾祖宗孫
憲府監察贈戶曹參議
祖諱城。
部將贈兵曹參判。
公元1515年
考諱公望
文科海州使。
慶州李氏
濟用監主簿
復亨之女。
主簿卽文戴公昌成俔之壻也。
公以正德乙亥生。
失所怙。
自奮勵。
篤志爲業。
應擧
不售
屈意就蔭仕。
殿中
三爲知縣
南平玄風,唐津等邑也。
 萬曆庚辰閏四月十七日疾卒。
壽六十六。
葬于楊州兔院先塋背乾原。
距牧使公基僅幾步。
姿性端重
襟韻秀朗
偏親以孝
兄弟以友。
至於朋友親戚
皆盡其信義敦睦之道。
爲詩甚雅健
筆法極精妙。
人皆傳誦寶玩
所與交皆一時名勝
鄭林塘,許草堂宋頤菴,任友皐。
尤所契許。
著詩稿。
頤菴公所批選者藏於家。
遺失不傳
惜哉。
淑人高靈朴氏。
別提自蓁之女。
判決事稑之孫也。
仁順慈和
甚有婦道
先公二年生
後公七年丙戌卒。
祔葬公墓
二男一女
長男有礪。
引儀。
次進礪。
僉樞
女適德容
側室又有三男一女
男正愷,仲愷季愷
女爲大諫宋應漑妾。
有礪無後
進礪娶完山李氏
僉樞輪之女。
生一一女
男悈。
武科同知
女適吏曹參判贈領議政金槃。
卽選外王父也。
公歿近百年
而尙無墓刻
僉樞公有所記壙誌
而亦疏略
其於公之言行履歷
無以得其詳也。
玆敢略爲撰次如右
以傳於世
云。
公元1679年
副護軍公行錄(己未九月)
公元1553年
公諱進礪。
字子修
金氏
系出安東
其先官位
俱載諸墓刻
曾祖諱城。
部將贈兵曹參判。
祖諱公望
海州使。
考諱洢。
唐津縣監。
號伴吟翁
高靈朴氏。
別提諱自蓁之女。
以 嘉靖癸丑六月十八日生。
少從許篈學。
擧子業
筆法出家庭。
深有吳興韻致
已皆棄去不屑
壬辰之亂。
挈家湖右沔川馬羊村。
結屋治田
家業稍饒。
絶意進取
頤閒養靜
優遊自適
老壽
屢階至嘉善大夫龍驤衛副護軍
 崇禎庚午十月十四日卒。
春秋七十七。
葬于唐津治東柹谷之原。
夫人李氏同兆。
夫人孝寧大君補之七代孫。
僉樞諱輪之女。
 嘉靖乙卯生。
 萬曆戊申三月二十一日卒。
一男一女
男悈。
武科同知
女適吏曹參判贈領議政金槃。
同知初娶郡守尹世貞女
生一男。
曰仁範。
再娶平壤趙衡國女。
生一女。
延安九齡
議政生一三女
曰益烈。
南原府使。
女長適慶林君李淀。
次卽我先妣
先人右議政完南府院君諱厚源
次適修撰張次周。
仁範早卒。
只有側出子光漢。
九齡有四二女
曰暿,𣋬,煦,晟。
士人某某。
南原
所后子。
曰萬埈直長
慶林有二子一女
郡守仁碩,統制使夏觀察使柱三
先人有二子一女
縣令週,參議選,兵曹判書金錫胄
修撰一子二女
曰縣監張世明,參奉元厚郡守九敍
噫。
公之世今已遠矣。
其於家居言行
未有考也。
在先膝下
聞一二焉。
風儀秀美
鬚髥甚好。
望之可知其爲長者
龜峯宋公晩益飄轉
無所於歸
公爲館置傍舍賙窮甚至
一味之美。
必與之分。
令子同知公及我外王父受業
及其歿也。
爲之棺殮以葬。
使其送終無憾
牛溪先生
嘗貽書龜峯
稱其主人仁賢
公又與淸陰金文正公相識
文正公晩年
對我舅氏滄洲公。
稱道不已云。
其所與友者。
而可槩其爲人耶。
謹略述其生卒始末夫子如右
以備立言者所採擇云。
公元1670年
煙波公行錄(庚戌八月)
公諱漑。
字大均
號煙波姓朴氏
忠州人
六峯祐之冢子
訥齋祥之從子
思菴文忠公伯兄也。
兒時嘗曰。
非孝
無以爲人。
及長。
左右服事甚至
六峯公亦每稱其孝焉。
初赴鄕試兩場
入會試。
士子躪死。
歎曰。
夫爭一名
殺人不顧
仁人事哉。
自此
公元1608年
廢擧
惟事耕釣吟嘯
起亭於煙波江上
每以輕舠
乘興游賞
有詩曰。
舟載素月
擬價輕黃金
不向宦津繫。
平生滄浪心。
性且好施與。
置義廊義倉
收恤宗族公擧火者
五十餘人
 宣廟朝。
漢城參軍高山縣監。
以事陞緋玉。
後爲金堤郡守
一年投紱而歸。
日以琴歌
優遊歿世
其臨卒。
亭舍
竟夜琴歌
詰朝吟示一絶
意甚曠然
曰。
支離一疾差無藥。
歸濯靈泉玉溜寒。
從此便敎毛骨改。
碧天雲外翔鸞
書訖便乘化
乃 萬曆丙戌仲冬
距其生 正德辛未
實七十六歲。
葬于亭西震向原。
行狀則奇縣監孝曾所述云。
公無嫡嗣
只有庶出數人。
芝湖集卷之十二
 遺事
  
先考遺事
公元1650年
庚寅年間。
判書茂績都憲
監司義伯爲掌令。
論劾邊士紀以水原府使有情可疑之狀。
 孝廟震怒嚴旨
亟下兩公
皆特遞。
銓曹又旋斥補。
任公出爲安州通判
適當北使壓境
蒼黃就道
來辭於先人
先人曰。
君以 上意眞有深怒耶。
以吾料之。
不久被召而還
勿復慮也。
其後自點士紀等諸賊。
次第伏法
任公自榮川任所
特除司諫召還。
訖如先人
所言。
公嘗語選曰。
吾於先輩長德一時名流從遊頗廣。
而慮事明的。
愈久而愈驗者。
未有若先相公
何但一事而已
古人所謂眞聖人者殆近之云。
孝廟每於禁苑好馳馬
又令駙馬習騎。
先人切憂歎曰。
早晩必有難言之事矣。
乃於筵席
請取陳俊卿行狀
蓋狀中極論宋帝馳馬激之事矣。
孝廟又聞麟坪疾革
乃以肩輿
宣仁疾行以視。
從官蒼黃步行
先人驚歎
私謂曰。
凡人毋論上下
失其常度
則其終可憂。
今此親臨之擧。
雖出於友愛至情
而其擧措顚倒則甚矣。
深可憂也。
未久而遭墮傷之變。
又未久而違豫
竟至 上昇
公元1682年
象村申文貞公之胤參判公翊全。
嘗抵先君書曰。
壬戌
台兄年未弱冠
爲尊先大夫幽誌之請。
款段
先人莽蒼地。
半日旋駕
時翊稚齒侍傍。
獲仰台芝宇矣。
先人送台兄。
不肖曰。
之人也。
內蘊剛方
濟以敏悟
遠到必矣。
汝雖稚昧
後當驗吾言。
言猶在耳
屈指今三十有一霜矣。
想台兄能省記否。
臨紙於悒
先君按湖臬時。
申公又以詞臣製敎書。
有曰。
惟卿資挺剛方
識兼敏悟
而謂先君曰。
八字
實承先人
語而爲之云。
先君每謁相公
則必欣然款接曰。
如君辦事業。
何官不做。
然欲爲國事
則必由科目而進。
可無拘礙處。
以此自足
益篤志業也。
往來書尺
亦曰。
勉進一級
以副嚮往
其爲先哲眷重如此
判書(湸)丈挽先君詩。
有曰。
見知先哲諸生
一代英聲漢庭
記實也。
先君少時
學於鶴谷洪相。
嘗以科體詩及表辭。
就考焉。
其後往拜。
則壁間記詩一句及表辭一長句。
先君怪問其故。
鶴相曰。
母親極稱句語
以爲非徒顯達
將必遠到
仍令記之矣。
鶴相母夫人柳氏
柳夢寅之姊也。
能文名於世。
而亦能於文字上知窮達如此
詩句
楓林偃息世情幽。
琴聲三疊道氣濃也。
公元1683年
先君少時
大爲昇平鶴谷相所重。
癸亥擧義時。
兩相遂與之同事
反正後。
昇平謂銓官曰。
李某當處以三曹郞官
如各寺主簿則不足擬也。
及拜泰仁。
其時方伯李溟
歸對鶴相
盛稱其善治邑
鶴相曰。
此人年雖少。
才局則非吾輩所及也。
丙子薦人之時。
鶴相通達世務
處事明敏
應薦
淸陰先生
以不
強御
奉公剛果
薦之。
鶴相淸陰曰。
公何以知李某不畏強御乎。
淸陰曰。
安山時事
李某則不能爲也。
昇平相庄業。
多在安山。
前爲官者不敢問何。
先君視篆
責賦如法
痛杖庄奴之憑橫者。
昇平之子慶徵
時爲方伯
恚怒
故擧他事而啓罷之。
卽指此事也。
先君而往者。
又如前蠲賦
終自其地。
超擢矣。
公元1636年
丙子年
士大夫江都金湯
以爲事變依歸之地。
先人以爲江都無可恃。
而人皆依歸
終必危殆
通津庄業。
貯穀累百石
丙子之亂。
一家急往湖南
而勿入江都
洛中士夫之入江都者。
無不被禍
而惟吾家獨全
丙子年
自淸人稱號之後
年少士類
無不明目張膽
極力斥和。
臺閣上論議。
日益崢嶸
先人自益山還朝後。
故不出解由
以自枳於臺望。
及虜變作
來索斥和臣以甘心
廟堂使之自首
淸陰桐溪及吳,尹兩學士外。
前後和之人皆縮頭
終不自首
至或強爲分疏
先人非但超然於大禍。
與朴公潢。
力爭廟堂
淸陰以下十數人
得脫免。
愼齋先生臨終
語其子益炯等曰。
於吾諸姪。
子章
公元1682年
一家又有完南。
必能善視汝輩
凡事庶有所賴云。
子章
卽我內舅南原公諱益烈字也。
南原公性孝友敦睦
鄕隣依歸
公素先生所重。
故其言如此云。
(壬戌謹記)
公元1660年
先公平居
衣冠
不接賓客
非甚疾。
不廢梳洗
中年以前
常着道袍
中年以後
穿單衣居多
衰憊故也。
庚子春
氣力綿綴
僅僅支持之時。
猶不廢梳洗廢僅一日
而乃易簀
自治之嚴也如此云。
先公平居嗜書
常手一書遮眼
公務倥傯
疾病在身不少廢。
夜以繼日
而嘗置木燈檠
位登台府尙然
居處服用之儉。
皆此類也。
公服常着木綿團領
故尤齋先生於 顯宗朝論奢儉之道。
擧先公此事以達之。
公元1683年
先公居第傾圮
牕戶不能閉。
而終不改。
惟於庭前
二間草屋
以爲客室
晩年又就其下構三間瓦屋
常處其中
考終之所。
而今內房也。
(癸亥夏追記。)
先公大被王考議政公所奇愛
議政公每欲別與財產
先公輒力辭。
又爲買墻外空基。
結屋以居。
先公多方告達。
終止之。
凡於產業淡然一無關念
議政公歎曰。
此兒若不成立
則終必餓死云。
以故先公
公元1673年
之所別得者。
一空而已
伯父僉樞公家狹隘
欲並其基。
令放賣而先公終不敢。
蓋雖不能卽其基治第
亦不欲永違先志也。
先公又嘗謂。
余亦以此基當傳之次子。
及余登科
慈親別給。
故余營小屋。
十年而略就。
癸丑夏
移居焉。
公元1683年
先公癸亥勘勳時。
極力苦辭
而終不得。
以故昇平相於前席
陳達曰。
金元亮李某
其心惟恐參勳。
 上乃有志可尙之敎。
戊辰孝立獄。
先公又與仲父
初皆錄三等
仲父居首。
先公次之
幸因改勘。
得免會盟祭。
後以舊勳
例當加資衣緋
先公悶甚。
閉戶見客
舊例或有不爲加資之時。
故遂勸起臺論。
力爭還收。
以故戊辰會盟祭後則舊功臣皆不得陞秩。
而人不知其論之出於先公也。
(乙丑七月
追記。)
公元1659年
先公己亥冬
嘗在呻吟中。
自料不久於世。
預草遺疏
使選執筆以書。
歲後略改數處。
疾革上聞
公元1660年
庚子正月二十六日
寒疾加。
是日
表妹宣川性恒夫人訃音
擧哀
進素食。
幕士黃大侍坐苦諫
終不從。
自是日漸危篤
侍者又進寬解之說。
答曰。
年位已極。
了無餘憾。
豈足置欣慼去來間。
惟以沈綿辛苦
爲慮耳。
二月初四日曉
疾勢猝劇。
府君親索李參判正英圖書帖還送。
又以章懿公子孫譜。
送於洪都憲重普。
前已封裹欲送者也。
慈親出來侍疾
屢命入去
綾豐具公仁墍來問疾
迎見曰。
余將不起矣。
同春又續至。
侍者加冠
侍者以添傷苦止。
不聽
氣已澌乏。
言談宛如平昔
不少差爽
同春出外
又邀入以話。
時事及尤齋去國事。
不及於他。
嗚呼
先公疾病之時。
意思泰然
臨歿之際。
精神不亂。
旣復之後
顏貌不變
而自襲至斂。
且不臭不汁。
平生學力過人
稟氣絶異
於此可見
正人君子正終也。
於其旣復之後
亦或有不同常人者耶。
嗚呼
不忍記。
不必記。
而其在子孫
不可不知。
謹泣而記之。
以付末端
(壬申臨終時。
追識。)
行狀逸事
公元1652年
公自壬辰
兩母避兵關東西。
己亥母夫人卒於京師
奉柩還楊山
始展掃生父墓。
痛哭終日
涕下如雨
見者皆悲之。
時公年纔十二云。
已而文敏公夫人。
江華挈還京師
生母姜氏。
離違三霜
因思慕得疾。
姜氏聞而率去。
誠孝出天。
稚幼已然
及長。
出而問學趙佐郞守倫之門。
入而受訓文敏公。
公元1689年
敏公無子。
上疏杜氏程子說。
請以公爲子。
 宣廟允之
公遂爲文敏公嗣。
文敏公喪旣畢。
光海問黃某子。
居憂乎。
政院對以公制除。
於是雲峯之除。
公以恩出先故敢辭
秩滿
歸湖庄。
楸灘吳相秉銓
荐拜工曹佐郞全州判官
遷林川而有宋光裕事。
光裕者。
卽故龜峯處士之孫也。
薄有文才
善於刻字
爲文公墓接引之。
俄以光裕誣人亂逆坐死
被引者親屬移怒。
公嘗接引
臺官論罷。
 上敎曰。
此時善治守令。
不可微過遞易
終不允。
然公投紱歸矣
遂坐罷。
己巳三月也。
吳相以書慰曰。
光裕誣告之前
君雖明。
何以預知
之者甚矣。
四月,又厚被當道者構誣見削朝籍先是湖之沿海歲貢
凶歉
許作米。
公在林川。
亦依例輸納
而公一家人
與地部官爲族者。
地部
以本貢納
而與寫官自寬分其剩。
後事露。
憲府劾推地部
地部官謀自脫
啓以飾辭謾報。
直納本貢。
諉之公。
於是陳院遂有是論。
公以事由一家
默默不自辨。
杜門掃軌而已翌月。
 上命收敍
又命還授故秩
旣以科甲進。
吳相素才公。
爲言昇平相。
大用
昇平屬意公。
會以林川事構公者。
復媒糱卒不果
翌年
以文學。
承朝
公元1690年
命往椵島。
起居沈督府
是時。
 長陵礪志爲治。
命以六條訪人。
故相金公尙容
擧公以通達世務
處事明敏
應薦
十一月
憲司虜訌。
隨駕南漢
孤城受圍。
中外隔絶
 上欲蠟書
聲問而難其人。
公得緇流以進。
其人能穿過賊藪。
致命江都
用受品階。
至今尙在南漢
當時事云。
捐軀殉國
公平日志也。
當 世子北轅
悲憤不自勝
講官林堜。
不任行。
公自以已許身矣。
大夫人又無疾。
慷慨請行
及聞大夫奔逬
蒼黃往訪。
及覩大夫有疾
不忍遽離。
還朝上章陳暴。
引罪請伏。
則 上答曰。
母子情理至此
可知無所失命
安心察職。
已而軍資監正
三月
自掌令陞資
督戰功也。
於是言者提前事劾之。
 上以似近理爲敎。
且只命考察
又批曰。
觀其緘辭而處之未晩
臺章持之益急。
見罷
公退田里
追惟亂離事。
爲之感慨
有詩曰。
玉輅蒼黃不忍說。
侍臣抆淚漫沾裳。
分離骨肉風塵隔。
澒洞山河猘虜狂。
徐庶急於老母
春申無那咸陽
辜負半生殉國計。
自憐多病臥江鄕
公之心事
亦可見於此也。
己卯
在西塞。
大夫有疾
再疏乞歸救。
不得
辛巳
以兵知入朝
四月
遞免。
歸省湖中
公元1671年
余嘗遇公幕下士云公龍灣
憤憤夷虜之變。
雖對虜所親狎者。
形色辭。
暇日幕屬
統軍亭。
望遼界。
徘徊躑躅
爲之歎咜。
留心戎事
不以密邇敵境。
有所顧忌
而弛鍊習
至手自決拾。
若其意則可知已。
仍喟曰。
公之遘禍
豈特崔事。
其言實似之。
並取而著之。
公配安氏。
竹山望族辛亥七月二十七日卒。
距其生 萬曆乙酉
僅二十七歲。
西山先塋
繼配李氏
新平著姓
庚申九月十二日卒。
距其生 萬曆乙未
僅二十六歲。
某地某里原。
狀俱見闕。
 丙子南漢時
當事者國書
用臣字。
公與臺府諸公
入對爭執甚力。
 上命更議
而竟格於廟議
十二月二十日也。
翌日
入對密啓
軍情已變。
請守堞將士
差除守令邊將
以結其心。
又曰。
背城一戰
豈無或勝之道乎。
事有不可圖者。
背城潰圍二者。
不可廢也。
又曰。
德諴所達募士促援者亦甚好。
臣與林堜議此事。
武士自願頗多
倘得激勵出送。
外援亦有進前效力者矣。
及事益急。
 世子下令
將自往虜營以爲質。
公又與余先君
啓而爭之曰。
寧以國斃。
是可忍乎。
又請傳命虜營者。
若不明白痛切以拒意外之言。
則繩以無君之律。
 上允之
蓋慮虜
之又出一層說。
爲預絶之計也。
前後進對諸說。
卓偉可傳
備見國史
選爲見先君進白
錄取銀臺日記
並載公說如此
竊念是時。
公與先君同爲掌令。
故或與之共啓。
各自爲啓。
而其議論
大略相同也。
且以御史
同守南城
督戰四十餘日。
共事飛礟雨箭之前
嗚呼
日月幾何
人事累變。
二紀之餘。
公先不幸於禍。
不肖惡極。
又遽奉先諱。
撫覽當時之事。
已成千古之迹。
痛哉痛哉。
流涕追記
以遺君美
不敢之者
以身在不言之時故也。
公元1640年
 蓋歲庚辰
家大人按湖臬。
隨行
得拜公於▦餘庄舍
翌年辛巳
公以騎曹侍郞赴朝。
行過公營
余又得就謁於所館。
當時稚蒙。
不敢有所窺測
然卽其外言談之間。
精采溢發
揖讓之際。
威儀可象
猶之乎磊落君子人也。
公之遘禍在是
爲之抆淚
同國人之哀。
後四年而遇公幕下士
公事頗詳。
十二年
而乃受室公門
日與公諸子遊。
益習公家事。
已又得公諸子所爲行狀者讀之。
然後盡得公平生。
仍以槩公之大致
余之得之稚蒙者。
不誣矣。
嗚呼
公旣負用世之具。
一生偃蹇
志業不少展。
竟爲賊虜甘心
豈特公家
之痛也。
諸子狀行。
已無餘矣。
尙有所逸墜爲懼。
見辱收錄之托。
余誠何敢。
孝子之意不可孤。
略記其一二見聞者以歸之。
以塞其厚望云
李相國(浣)遺事
年間
嶺南人有上疏自陳曉解八陣圖者。
 上臨筵。
使御營大將柳赫然見論難。
赫然請於習操日試其法。
而又自言八陣圖如此如此
六花陣如此如此
以衒其能曉陣法
 上爲之傾聽
又謂公曰。
大將一體試其法可也。
公進曰。
臣雖忝在大將之列。
本不知兵法矣。
何可到今從鄕曲賤子
學習其法。
臣意不徒此也。
我國之兵。
只可嚴其軍法
整其部伍
據險而守之。
觀勢而動之
以御賊而已
如此前古陣法
非徒不必試。
不必爲也。
時余以史官入侍
竊視 天顏
頗有不悅之色。
柳赫然爲之少沮其氣。
蓋公已知嶺人之言本不足採。
而又非一意承迎 上意
且有衒能之態也。
蓋見公之奏對
甚明白簡當。
一時諸臣莫有及者。
且其辨論事之是非利害
則必正言直告。
 寧陵不以此爲忤。
至於 先朝
則終有不得不然者。
末年之起置台司
蓋出於一時物情云。
公元1674年
甲寅某月。
 慈殿荐遭公主喪
驚慟疾劇。
上下遑遑
一日夕。
公以書抵余。
有願見意
余往拜則公喟然曰。
內殿症候
如是不輕。
若或不幸
則不但爲一時罔極而已
 上候亦必從此而靡寧矣。
此後則又有無罔極底事
若之何
若之何
仍以扇擊几案曰。
此豈余年老心弱之致耶。
不能自定矣。
▦公預憂未來之事。
瞭然目前
至於今日而見之。
則其言之不中者。
無幾
余每念公先識遠慮。
未嘗不重歎而起敬焉。
公元1636年
先王一日於筵中。
問及丙子兔山之戰。
鄭相太和及公皆入侍
鄭相進前歷陳其時遇賊備御之狀。
有若陳說故事
 上娓娓傾聽
鄭相又曰。
時臣爲金賊從事
李某中軍
李某最詳知之矣。
 上又顧公而敎曰。
願聞其詳。
公對曰。
時臣身爲將領
終不能效力兵間。
其罪大矣
到今何敢更有所提起大槩。
自 上若欲知其時之事。
賊兵豕突
如入無人之境
而列鎭無一嬰其鋒者。
 大駕蒼黃
僅保南漢
勤王之師。
一無死於城下
而終致出城之辱。
人心至今慟恨者也。
今日君臣上下所可懲前而毖後者
豈不在於此乎。
 上爲之動容
鄭相亦頗有憮然
之色。
趙監司公擧時。
史官
每語公此事。
而稱其奏對之善。
公元1686年
 鷄林李君某甫
方起稿先相國行狀
來問其遺事之可載者。
蓋以余爲嘗從事於先相國幕府
能知慕其德業也。
噫。
相國德業聲名
赫赫在人耳目
何待不佞瞽說
某甫賢子弟。
必能備書而詳記之。
設使極意採錄
不過爲疊床之說。
又何加焉。
某甫厚意
不可孤。
姑以一二事錄送。
以塞其望云
(時丙寅仲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