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陶谷集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陶谷集卷之十二
 神道碑
  
京畿觀察使李公神道碑銘(幷序)
公元1706年
京畿觀察使李公。
以宏厚嚴重之資。
幹方鎭邊之才。
出入中外
聲績卓殊
世數負力量堪大任者。
無得先公屈。
廟堂方且大司馬位以待公。
乃以 肅宗丙戌三月十九日疾卒。
官居野處
無不驚呼痛惜
以爲不憗斯人
其如何。
後三十八年
族子宜顯謹採輿誦
刻之墓石
其文曰。
世龍仁人也。
鼻祖諱吉卷。
始開籍爲太師
自後圭組相望
至諱士慶司諫
爲 母后樹節
後贈吏曹判書
是爲公之曾祖
祖諱後地。
進士
左承旨
考諱河岳
羅州使。
贈戶曹參判。
娶北靑李興君重老之女。
生公
公自幼已穎特不羣
長而愈騫顧。
屢屈公車
至三十五。
始升上舍
四十九。
文科
時望蔚然
屢遷臺閣
言議硬亢。
無所茹吐。
柄人頗不喜
垂登玉堂選。
而遽加階東萊
不動聲色
威名自著。
方擇藩翰
無異辭。
旣按嶺南
加階關西節。
益奮風猷
萬務疏通
如水决刃游。
恢恢有餘地也。
東萊倭人門戶
素艱其任。
蠻俗多詐易怒。
罕有善其職者。
下車
揭榜布諭
申明約條。
嚴束商譯。
使不得上下其手
倭亦畏服恩信
屛息從化
舊有鬱島爭新銀之請。
至是又以爲言。
公擧理折之。
倭遂相率闌出館門
欲以撼公。
公怒啓請梟首商譯。
商恐嘔血死。
於是責倭違約
絶日供。
不以使价相待
申請先正闌出之罪。
徐議所要。
倭大窘。
懇請輸誠贖過
時有奸民女口行媒於倭。
事覺而逸。
公發卒守館門大索
民舍近館易交通
盡燒滅之。
望見色動
威振疆外
終公在任
不敢用其計枝梧
後有我國人入馬島。
倭問公動靜
嗟歎曰。
廉明有威。
當爲萊府百年第一
公久於南。
熟知一路利病
及都方岳
必欲大有釐革。
報稱任使小民困敝
由於軍額縮而田政紊也。
首汰冗食
使任閫者視效
不者啓請加罪。
嚴威臨之。
恐懼奉令
遂以所餘充補。
蔀屋晏然
盡取列州田簿。
鉤剔隱漏
得穀萬餘石。
增築架山城
鍛敹兵器
陰雨備。
慶州有萑符警。
朝議過慮
至欲使宿將出鎭
公笑曰。
所謂鼷鼠發機也。
以不戢盜罷府官
下令能捕者賞。
果有射殺賊者。
生獲百餘人
遂誅渠魁黨賊吏。
餘皆不問
焚其籍。
盜悉平。
有何人稱漂海來
言語詭異
一言得其詐誅之。
郭氏女將嫁。
賈人稱曾
與女奸。
左里媼詞證明。
公疑之。
進媼問不首
公厲聲威喝。
始服受賈人金。
卽杖配二人
資奩具婚其女。
感刻
後聞公卒
爲位哭。
心喪三年
至親相䦧者。
兩治其罪。
訟山者先罪葬師
宰牛者不許贖。
治盜律。
在官三載
終不食其肉。
各邑無敢冒犯
農牛至郊放經宿。
聰明絶人
變名再訟者必覺。
變形亡逃者遇諸塗便識。
文牒一經眼。
過累旬。
常如羅列在前
終無遺忘
閭里銖兩之姦必察。
有時卒然問曰。
爾輩某事如是
某事如是
其敢爾耶。
相顧驚惶帖息
不敢逞。
公爲治。
威制豪强
痛繩貪汚
一切柱後惠文
要使綱紀振肅
民生樂業
長於理劇
積案丘山
頃刻掃盡
號令風生
令行禁止之效。
盖 國朝以來
嶺南有迹者。
以具觀察鳳瑞爲首
公足相埒剛嚴過之云。
及按關臬。
則手益練才益老。
沛然若無一事
値歲大歉。
力於救民。
移粟江都
煮鹽作醬
以乳以哺。
胡使繹續。
舌官協同姦利
其費無筭
公常痛嫉
至是飭列邑勿給賂紬。
忿恚肆言
公亟斬通事頭。
懸之龍灣舘前。
胡大驚震
胡使亦懾伏語舌官曰。
爾國關西伯。
他日伏節死義之人。
吾安敢不敬。
是行。
减紬幾累萬匹
定爲永式
大治慈母城。
盛其儲
胥。
營平故事
開屯永柔。
農器其中
積穀萬斛
龜城西路咽喉
修城浚濠。
祠享勝國名將朴犀。
公久綰管轄之重。
務爲經遠之圖。
不事姑息
聚石平壤城內。
以待日後
善射士。
逐月試才
武士競勸
兵力壯實
千金子乾沒公貨
姦跡狼藉
啓請誅戮
以除民害
沮撓迭起
終不聽。
守法奉公如此
公治尙嚴
孔明治蜀法。
然刑不濫。
殞命者。
部下數百。
悉識其材鄙怯勇。
指使各當其任。
時或盛怒罵詈
至不可堪
其人抗辨不挫。
則便回嗔爲笑曰。
爾言良是。
吾殆不及也。
虗懷開納
有古人風
以此人人感服
樂爲之用。
公宦所及
輒著異能
世以公爲國才臣
余謂此言猶未爲深知公者。
所謂才臣
如古之張敞趙廣漢輩亦足以當之。
則不可只以才臣論也。
公事極其孝。
兄弟極其友。
出而事君。
忠義奮發
嘗爲海西貳倅。
上官設宴邀公。
公以 聖母幽辱
謝不往。
臺官
宗臣杭奉使驕蹇
又論賊臣義徵罪合誅死
三尺極言
得允乃已。
兩賊謀害 坤聖者也。
公議快之。
希載罪犯大逆
柄相曲貸其死。
公爭甚力。
希載奴將刑。
時相又欲勿問。
公據法堅持。
或止之曰。
大臣悅也
公曰。
欲以 聖朝臺臣
執政私人耶。
及至辛巳
國有變故
人心靡定。
先公時在政府
毅然守正
公歎曰。
吾兄樹立
非人可及
豈不有光門戶乎。
噫。
行修家庭
達於 王國
識見之高。
抱負之大。
自有所本。
見於日用云爲者。
無非忠君衛國一端
夫豈區區輇才小局所可倫比也哉
公諱世載
字持叔
爲人風儀雋偉
軀幹洪碩。
有熊奇傑之姿。
人望凜然
怖畏心。
少時
婦翁李相國眞一見。
知其非常人也。
公始爲蔭仕。
中擢巍第。
終登卿列。
立朝僅廿二年。
得年止五十九。
前後踐歷
典設司別檢,義禁府都事掌苑別提長興主簿,司憲府監察,工曹佐郞黃州判官南原縣監,成均直講,兵曹佐郞正郞侍講司書文學,司憲府持平,司諫院正言京畿都事東萊府使,兵刑禮戶四曹參議承政院同副右副左副承旨,慶尙平安道觀察使,漢城府右尹,戶兵刑三曹參判,司諫院司諫承政院都承旨,兼同知禁備邊司有司堂上京畿觀察使陳奏副使也。
官未躋八座
不及六旬
脩途方騁。
長筭遽終。
悲夫
公之治理
不多敎條
唯持大體
氷蘗自飭
克繩先美。
使燕。
厲操益苦。
殊俗歎服
奉職恪勤
其所耿耿
只在補益公朝
晩歲薄違之政。
亦得綱節。
其他思欲建發筵席
籌畫廟廊者。
盤紆在腹。
未一宣。
君子以爲歎也。
 上亦聞公訃。
悼慟不已
特下隱卒之敎。
可以君臣之際矣。
公雅不喜黨論
平生口不出適莫語。
友道甚簡。
所與深者。
李留守喜茂,李參徵明數公而已
先公秉公絶私。
與世寡合
獨一敬仰
每事咨稟而行。
先公亦深加倚重
不避內擧之嫌。
屢有尉薦
公望實愈隆。
世益服先公鑑賞之明也。
公葬廣州牛山
夫人全義李氏祔。
無子。
有繼子宜龍。
宜龍亦無子早死。
子宗人子普喆。
之後陵替至此
天道不可知者也。
以先公之故。
愛余殊甚
有知遇之感。
今於墓文之托。
烏敢罄竭微誠
顧荒拙是懼。
銘曰。
維人所秉。
莫尙倫彝
亘古靡虧。
在家而篤。
于邦則達。
衆美斯括。
於惟我公。
旣厚其本。
壯厥關鍵
黃樓辭席。
栢臺誅兇。
歲寒
義辨崢嶸
聿著勁脊。
蜒酋褫魄
鰲山增重
浿水揚淸
底績于京。
雷震地。
風行空。
何往不通
其外庸。
坦道在前。
望實俱全
揆庭之須。
鬼伯忽催。
朝右色灰。
有瑩斯石。
太史作銘。
髣髴英靈
颺休紀善
庸告來後。
永世不朽
刑曹判書李公神道碑銘(幷序)
昔周之康王
稱揚文武遺烈
誥諭臣民曰。
有熊羆之士。
不二心之臣。
保乂王家
文武之德。
固至矣。
苟無勇敢忠實之臣。
戮力而夾助之。
則卒無以得僝其治功矣。
洪惟我 肅宗大王久道化成
羣才畢登。
簡拔公弘述於璿籍中。
訓鍊大將
一以輦下親兵畀之。
于時兇賊堵立
國勢危疑
一朝佩將印領羣弁。
衆心帖然以安。
於是中外人庶一口言曰。
我 聖上得干城之將。
任以心膂
國事無虞矣。
公掌訓局五年
而 肅廟上陟。
兇孽吐氣相賀曰。
吾輩可以逞矣。
相九萬之黨。
遂與鑴,積餘黨協謀
陰伺𡼏巇。
是時 景廟新卽位無嗣
䆠妾用事
憂端澒洞
臺臣上章請 建儲
大臣金公昌集李公健命李公頤命趙公泰采入對申請
 上入告 東朝
承 慈旨
封今 上爲王世弟
命下。
糾結幽奧者。
憤然不平
遂有逆臣鳳輝疏。
泰耈,世良疏繼之。
意愈兇慝
已又一鏡,眞儒,弼夢,明誼等諸賊。
率其徒聖時,宗廈,楷。
托以應旨。
聯章投匭
䆠妾從中應和
事機尤有不忍言者
俄特擢一鏡秩。
大行屠戮
首下備忘記。
以爲李某奸兇蔑倫。
陰懷不測之心。
不可置之將任。
發遣宣傳官。
奪符以來
亡何
司諫眞儒究問
公元1722年
公陸玄事
盖公時兼捕盜廳。
玄爲盜所引。
變名幻服。
情迹叵測
旣輸結黨爲盜。
而徑斃於杖。
兇黨蜚語以爲玄知金公昌集陰事
公受金公嗾。
撲殺使口絶。
杜撰也。
時公與金公共奬 王室
渠輩有謀。
不敢動。
甚忌之。
欲先殺將相
仍行大事
旣粧出玄事
又做宮城扈衛之說。
危逼 東宮
遂以淫刑加公。
時年七十六。
臨刑
辭氣凜烈不少屈。
金吾軍卒
無不吐舌驚歎
兇徒又收徐德修
且誘且喝。
德修卽 東宮嬪之姪也。
兇徒德修昏絶。
一案
使德修强押。
恣意脅公。
大言曰。
死易耳。
吾豈誣服者哉。
竟卒於桁楊之下。
壬寅五月十七日也。
先是兇賊輩嗾逆竪虎龍上急變書。
書中誣及 聖躬
語極狼藉
令人髮竪
其收德修意在證成虎龍書
以上浸 東宮
而又必欲受公誣服
以實兇言
其後鏡賊敎文所謂若遂宮城陳兵一句語。
卽指此也。
眞儒族弟眞洙又骫法請施孥籍之典。
 上之元年
首誅鏡,
屛黜羣兇
追伸四大臣寃。
不待考案而復公官。
又命贈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 世子貳師
又命祠官賜祭
粤二年丁未。
兇黨得志
仍前案。
壬獄之誣自如
而公之官贈。
亦被還奪。
羣兇排布內外
釀成戊申之亂。
凡係 聖誣。
無不煽俑。
終爲擧兵
羣醜倡導
由是兇孽益肆。
義理滅絶
國之不亡。
亦幸耳。
至歲辛酉
天誘 聖衷
誕降大訓
命燒壬寅誣案。
並還追削諸公職。
而公之復官贈爵。
又復如初
於是辛壬義理
昭揭如日星。
忠逆之分。
不待百年而定。
此公終始伸屈大略也。
公字士善。
 中宗大王德興大院君。
 宣祖本生考。
河原君鋥,唐恩君引齡,凝川君潡三世襲封
至諱錫漢。
始離宗籍
吏曹判書
卽公之考也。
妣贈貞夫慶州金氏
護軍光翼女。
三歲失恃
判書公。
克盡誠孝
爲人沉毅。
寡言笑富氣槩。
善騎射
二十九。
乙卯武科
丁外憂
以善喪聞。
制除
射藝陞緋。
連爲慈山平山昌城宣川四府使,所江防御使
因褒啓陞嘉善
黃海兵使。
己巳
權兇所忌。
左遷吉州會寧二邊守。
甲戌更化
平安兵使,統制使
自後再爲捴戎使。
一爲御營大將
北兵使,京畿御使
庚寅
西顧憂。
再出平安兵使。
入爲漢城左尹
出水原府使。
丙申
遂有訓局之命。
連貳刑兵二曹
又特陞資憲。
以 肅廟入耆社。
推恩正憲
拜判尹,刑曹判書
公自以宗戚之臣。
蒙被 聖上倚任
欲以一死報答知遇
遭罹時變
誓心
瀝血
卒成殉國大忠
嗚呼偉矣。
余嘗謂公之死
絶異凡人者有三。
持危定傾
一心炯然
則以 大行而死。
殺機蹶張
終不易辭。
則以 震器而死。
陰謀密計
十數未已
則以三百年 祖宗鐘簴而死焉。
不但一身一節死也。
抱負經奇。
志慮貞確
義所當爲
奮不顧後
少時
息菴金公錫胄嘗期以國士
申公汝哲簡亢少許可。
獨深推許公。
公於末年
大樹立。
百世可傳
先輩鑑識之明。
夫豈偶然也哉
夫人廣州金氏
承旨廷鐸女。
與公合窆楊州玉流洞。
生一二女
男世禧。
女適沈壽徵,趙明復。
世禧無嗣
有繼子明翼。
以公任爲參奉
外孫趙德中水使。
明翼三男
,亨國。
餘幼。
銘曰。
天潢貴派。
厚厥亭毒
篤生駿雄
佑我 邦國
早事韜鈐
藝妙穿楊
西州留績。
統南北方
中權笠轂
恩顧殊特
長三軍。
倚如柱石
逝將需公。
以擬艱棘
 景宗元二
國事罔極
狐鼠窟穴
挾以腐子。
盤互辟倪
陰神秘。
沉沉黃土
鬱鬱丹衷
公歸帝所
手抉雰雺
三案痛洗。
五倫昭晣
玉流之阡。
堂斧嶻嵲
有衘未洩。
光氣熊熊
堂堂丈夫
間世一逢
或時發現
又罹鞠訩
臨危永念
已矣難作
我述遺美
以慰毅魄
維千百禩。
過者
必式。
左議政寒水權先生神道碑銘(幷序)
公元1720年
肅宗御世之四十三年。
 上有疾
臨浴溫陽溫泉
寒水權先生新承貳公除旨。
不敢退處私次。
進住山村舍。
上章待罪
 上優批慰諭
史官偕來
 上必欲致先生
許遞職名
布衣入見
恩禮出常。
先生不得已準 行宮扈駕義。
戎服入對
 上喜甚
使之前
勉留勤懇
治安之術。
先生對曰。
天下事無一不本於人主一心。
治心之法。
又本於一直字。
臣師宋時烈臨命
以此門人
陳尤菴先生所秉春秋大義
勉 上繼述 孝廟志事
又言 殿下勿以聖筭晩暮。
懈有爲之志。
衛武公九十。
猶作抑戒。
 上動嘉納
亡何
留疏徑歸。
右揆陞左。
亦力辭不拜
 肅廟眷遇終始不替。
數遣人餽問
讒惎者。
亟加罪斥。
 景宗元年辛丑八月二十九日考終
館學儒生
皆走位哭。
門人加麻者數百人
 肅宗上賓
兇黨復用事。
素有怨毒於 肅廟。
一反 肅廟處分
使謀逆誅死人之孫致雲誣毁先生
削其職名
今 上卽位
復官致祭
不用狀。
諡文純
聽建院祀享
先生諱尙夏
字致道
系出安東
高麗太師之後
簪組
公元1641年
嫣。
入我朝。
參判克和參贊襄平公瑊俱顯。
至獒樹察訪諱霔,善山府使諱聖源,司憲府執義諱格。
先生三世也。
義公亦以直道顯。
娶都正李楚老女。
以 崇禎辛巳先生
天稟卓異
自幼已有鉅人器量
市南兪公賞之
二十一。
進士
先生蚤游尤菴同春先生門。
遭艱
永絶世紛
專意爲己學。
憂吉。
尤菴華陽
四書啓蒙繫辭洪範內篇
乙卯
尤菴北謫。
偕諸門人疏辨。
盡室淸風峽中。
靜居潛翫
俯讀仰思
終身復出
庚申
尤菴海島還。
先生往省之。
自此十年强半
華陽門下
商訂朱書
尤菴深喜吾道得人
先生居室遂菴
薛文淸語也。
又命之曰寒水齋。
盖用朱子感興詩語
以示心法相傳之意。
托付之重。
可見矣。
先生自少。
已以大義自任
出處雖與尤菴差異
其道則一。
尤菴不遇 孝廟。
則亦必不起也。
甲戌後。
尹拯之黨。
挾幸相而起。
祖述鑴賊。
庇護希載
長其兇逆
先生見世道日長夜
冞堅介石之志。
未嘗微意示人
故人有知之者矣。
先生始除 恭陵參奉
又除 順陵
轉義府都事尙衣主簿,工曹正郞
擢拜憲府持平
轉掌令,執義成均司業侍講進善宗簿寺正
戊寅
公元1720年
陞戶曹參議
移吏曹參議
贊善祭酒
癸未
陞戶曹參判。
大憲吏
壬辰
特除判尹。
移長天官
此皆先生前後除授之官爵而力辭不受者也。
尤菴受禍也。
先生往迎中路
後命至。
先生入就訣。
尤菴先生手曰。
吾嘗以朝聞夕死爲期
今終無聞而死。
此後惟恃致道矣。
學問朱子
事業主 孝廟大義
又擧前日告訣
書直字義申告之。
其所眷眷托以斯道者
法門要訣
授受丁寧如此
 上欲復 魯陵及 愼妃位號
百官議。
又問先生
先生議略曰。
靖難之際。
 魯山讓德傳位
尊爲 上王。
初非放廢
末後處置
亦非 世祖本意也。
今若追復位號
得無憾於神人
又曰。
 愼妃以 中廟潛邸元妃
無罪見廢。
時則金淨朴祥請復之論。
實爲正當
旣終廢棄
未行封典
則此爲 先王廢妃。
今若追配
恐違子思所訓。
 上遂命只復 魯山
先是朴世堂朱子四書註。
撰李相景奭碑。
誣辱
李相之又申加誣辱。
先生疏辨。
因斥世堂經事
尤菴嘗以我東於 神毅二皇恩義
不可忘。
有意祠享
在耽羅。
以此先生
至是卒成之。
士類不能無疑於義起。
樂禍者又持之。
先生以爲義關尊周。
不少撓。
就華
立祠
以 毅皇殉國正月始祀。
 上又欲廟祀國中
以問先生
先生力贊之。
朝議不一
 上意未已
築壇祀之。
大報是也
 上嘗御講筵
從容先生弟尙游以願見先生意。
 上心傾嚮至矣。
先生尹拯同事華陽
自其父附賊鑴。
貳於師。
旣以墓文構隙
轉肆誣悖
先生惡而絶之。
至乙未源流事作。
拯之心跡
敗露無餘。
源流者。
市南纂輯禮書也。
市南使修整之。
後市南孫相基入梓
推托不許
盖是書編纂
父亦嘗助之。
拯之推托
故有意也。
末乃以朝令刊行
相基淨本
與其行敎匿其書不出曰。
吾家書也。
相基初本刻之。
求序於先生
先生聲罪甚嚴。
至曰父事之地。
用此蘇張手段
又曰。
邢七狼狽
本來伎倆
鄭公澔亦跋其下罪
亦同書進御
 上怒特罷鄭公。
鄕儒覘 上意
疏詆先生
先生拜章請譴曰。
兪棨文。
先生子視
父事之。
恩義之篤可知
生前受托
後相背。
臣謂蘇張手段者此也。
於四十年服事之師。
誣毁斥絶
視若讐人
今於亦然
臣謂邢七狼狽者此也。
 上久不報。
及賜批。
大有安意
正言趙尙健力諫被竄。
賊臣眞儒乘機窾言
被奬納。
賊臣鳳輝與其
鄭栻玉堂箚。
先生
 上命先生職。
徒崔錫文等發辛酉擬與尤菴書。
詆辱及於先生
館學儒生次第疏卞。
或書進尹宣擧墓文
或論卞擬書。
 上一切拒之。
盖 聖心於此不能無惑
及至甲乙爭論
事實自白
漸有開悟
亡何
屛黜邪黨
索入擬書宣擧墓文
特命收叙先生
賊臣命尹等稱泮儒。
上右疏。
亟罪之。
 敎曰。
昔年下敎。
墓文擬書未見之前
旣見。
乃有今日處分
予心一悟
是非自明
雖謂之有辭後世可也。
父師輕重之說。
不當更提。
下旨追罪作文字。
著爲公案
使後王勿撓。
 肅廟以英明之姿。
閱歷世故
不免一時過擧
苟見義理是當
改之不淹時刻。
雷厲風發
 大聖人所作爲
常情所可測哉。
嗚呼偉矣。
先生墓在忠州束谷。
夫人李氏合窆
夫人郡守重輝女。
婦德咸備。
宜爲君子之配。
有子煜府使。
煜生二子二女
養性定性郡守
女爲士人李思徽,觀察使黃梓妻。
而濟應,震應。
郡守出也。
先生又有旁出子女不並錄。
先生狀貌魁杰
宇量宏大
及至年尊學成。
德義深厚
氣象嚴重
制行未嘗斬截崖岸防限不違
言議未嘗激訐峻隘剖判必確。
前後居憂
哀慟不欲生。
至於
變。
兩弟甚至
傍尊克篤
以至閨門之內。
倫理恩愛無所憾。
此則內行爲之本也。
若其論學則嘗著理氣互發辨。
又斥草木禽獸皆具五常之說。
且辨陰陽升降之說。
具載文集
後學可取考信焉。
先生講明義理
該括靡遺
更深造。
亦多究前人所未究者。
至若經綸之資。
實出天得
智慮旣周。
濟以經術
上泝千古
下及當世
要其終自有一部活局
不可世儒固滯者比論矣。
宋先生之學。
得自谷。
究極考亭
先生矱。
益窮其蘊奧
成軌
自合節度
遂與師道同其屈伸
禍事輕重
而其以拒詖闢異己任
使世道有賴
斯文增重
盖與宋先生略同
難以差殊觀矣。
嗚呼盛哉
銘曰。
天有大道
惟人則之
終古如斯
乃生偉男
惠我東隅
與世作模。
德業崇廣
經緯浩博
範圍斯廓。
潛思實踐
弗失尺寸
積厚發遠。
屢辭商聘。
不改囂囂
仰高標。
出處
吾有所受。
夫豈屑就。
巴溪一曲
江漢秋陽
德音不忘。
刱祀 二皇
大義昭煥
先生攸贊
再斥尼奸。
力抗師道
正嚮導。
猗歟大案
俾後勿撓。
特降訓敎
懷賢發夢
庶幾來覲
恩禮殫盡
溫泉之幸。
遂利見。
握手繾綣
薪膽遺恨
 弓劍遽捐。
黯然
昔衛
武公
九十抑抑
宜益警飭
 上尙其忠。
擢之三事
百僚改視
摡厥平生
寔稟間氣
本末有煒。
四七之辨。
陰陽之說。
申析縷列。
發前未發。
其旨密微
如旅得歸。
我諗良史
誰述儒林
以垂來今
蘂丘肅肅
有谷淸幽
遺芬永留。
曹參金公神道碑銘(幷序)
公諱相稷。
字汝時
延安人
麗朝號爲蘿葍山人之後也。
蘿葍公有文章
入中登第
盛名於世。
生自知。
始仕我朝。
大官
諡文靖
二世而友臣爲 成廟潛邸師。
官知中樞
諡胡簡
簡子議政詮相 中宗
淸白稱。
諡忠貞
三世而諱悌男。
以 宣祖國舅
被禍於光海時。
諡懿愍
公之高祖
曾祖諱珪。
進士
與懿愍公同禍。
祖諱弘錫。
安城郡
考諱澋。
城府右尹
南陽洪氏。
通德郞處久女。
公出自名家。
蚤有華聞。
己巳
痛 母后廢
赴擧
復位
始登乙亥別試
時望蔚然
選承文院。
屢陞至博士
兼奉常直長
例陞典籍
轉兵曹佐郞
自此出入臺閣
正言持平獻納,掌令,司諫執義
又入春坊
司書文學,弼善,輔德
司則曹正郞,司藝掌樂司僕正。
三字衘。
暗行御史
廉問慶尙道。
甲申
擢拜承旨
屢轉
至左。
間爲禮工戶刑兵曹參議參知,僉知中樞,大司諫
冬至副使赴燕
出爲星州牧使,谷山府使,江原咸鏡道觀察使漢城左尹,刑曹參判,都承旨
爲人端詳雅靖。
外溫內勁
當其初入臺也。
李公頤命新拜諫長
以其兄名在丹書
歷暴情勢
詞旨甚哀。
 上疑意在伸雪其兄。
有此探試。
亟命遠竄
雷威震疊
時適引對
侍者無不戰慄失措
公進伏榻下。
極諫 天怒太過
 上又下嚴責。
公遂引避而退。
擧止雍容
可觀也。
同入者與公異趣
而亦稱歎以爲可及
李玄紀以護逆竄絶島
遭喪
有請骫法寬假者。
劾之。
咸鏡監司李東郁圖得廟薦。
備局堂上權是經素乏名稱
並請遞罷。
是時柳尙運崔錫鼎等當國。
務寬己巳以後諸兇罪。
公又繳還睦來善,李玄逸,權大運金德遠命賢,睦昌明,宋尙周,李玄紀,希載奴業同宥赦之命。
當 仁顯遜位
武人蔡以章欲率軍校
上章爭之。
黯黨沈季良誣以發兵
以章將被戮。
羣情憤痛
至是季良因流竄
時輩又貰之。
爭論不已
始 上屛黜權兇
南九萬爲相。
九萬覘 上春向晩
一朝晏駕
今日倫紀賊之大臣
不得保其軀命
希載謀害 坤宮之罪已發露
載者。
後宮張氏之兄也。
九萬反復救解而白出之。
尹趾完又言張氏曾履尊位。
當別加供奉之節。
事機漸至危亟
希載意張氏之未復位
特以 仁顯在也。
 仁顯若不在。
張氏之位。
自可復矣。
恣行蠱呪。
 仁顯竟薨。
旣薨。
黯黨吳始復等。
至欲聯章請復張氏位。
九萬吳道一關通謀議
柳尙運不與九萬事。
及見時勢變遷
乃投疏自首
九萬出脫希載
與同議。
一世尤嗤駭之。
公偕持平李東彦,正言一夏等。
請竄九萬
尙運道一嚴鞫始復。
又論大司諫李益壽伸救南之罪。
並與趾完而罷之。
 上英明冠古
處置嚴正
討罪誅慝。
俱協物情
羣下頌服。
而公等之奉承將順
使邦綱克樹。
人心定者
其功亦有不可掩者矣。
時有鄕儒沆者。
受指時輩投匭
辛巳獄爲誣。
公又論請加罪。
又論姜世龜,李命世,朴萬鼎,朴涏之罪。
世龜當辛巳處分時。
力救張氏。
而妄引曹叡子母鹿事爲言。
語極不祥
命世爲張氏立節
辛巳比之己巳黃裳之變。
尤極悖逆
故俱斥其扶護者。
而兩朴。
卽承趾完後而同其意者也。
公處臺閣十數年。
遇事必言。
言必硬切。
流輩莫不推許之。
尤於名義一節
不敢放過
前後論爭
率是關係倫常之重者。
公元1721年
敦尙儒學
朴世堂譏侮朱子
轉而悖辱及於尤菴
公辨嚴。
斯文有賴焉。
至若禁掖匡正君違。
居外服而蘇剔民隱
又其耿耿方寸者也。
極言崇儉厲廉之道。
因論嬪御第宅宏侈
用度不節
又言省謁 陵寢
不念乘危之戒。
 春宮講學
不宜久停
以貽十寒之慮。
蒙嘉納。
旱荒
請蠲畿邑除役之弊。
衣繡還。
以別單陳列一道積瘼。
多所更革
賑飢南邑
多聚米穀
極意濟活
民無捐瘠者。
方伯以聞。
特錫馬以奬。
公屢任藩府。
必先定規模。
不求浮譽
惟以愨實無僞自飭
友初頗笑其拙。
後乃大加歎服
盖公性本淡素
其於世所希慕繁華盛觀
雅尙不存
故自如此也。
東伯也。
撰詞頭者。
稱公以氣度溫醇
實內堅於操守
識通敏。
不自衒其才能
觀者皆歎之曰。
二句於某令公
可謂形容矣。
其任星州。
余爲方伯
書其考曰。
政淸如水
幕僚曰。
吾今不愧筆矣。
赴燕時同行。
頗以刻廉皎厲自喜
於公特敬重
不敢有加。
徐相國宗泰甚賞公廉白。
至作詩而贈之。
李公縡聞公喪。
貿布以斂。
歎曰。
才自北還
其貧若此
可敬也。
公以辛丑三月二十七日卒。
享年六十一。
葬于楊州金谷
貞夫淸州韓氏祔左。
夫人承旨構女。
德行
俱備
內助克虔。
後公十九年卒。
五男一女
男熀,,𪺅,熽。
女適李老。
生子載尙,載祿,載淨而末庶也。
無子。
子載祿。
生子載望,載恒,載崇
𪺅生子載彦,載俊。
熽亦無子。
子從子載文。
李婿子文濟
文科察訪
玄孫以下及幼者外裔
不錄
公自幼有美質淑行
不假修飭
自成軌則
尤勤於學業
未成童。
淹貫四書三經
誦數殆至千百。
心經朱書
尤是平生用工得力者也。
傍及詞章古文
如莊馬國策等書。
亦皆泓涵演迤
以爲己用。
以是學殖甚富。
文思不匱
人謂是少年不可當
公則粥粥若無所能。
恬靜自修
索居絶游。
擧世嚇腐。
曾不一睨
父母
孝誠天至
常侍傍側。
隆寒盛暑
未嘗退在私室
有疾
寢處其側。
夜艾
一呼卽對。
右尹晩年喪子。
悲疚甚。
以是登第
大慰親意。
人歎公孝感
公嘗爲養乞郡。
未及拜而右尹公卒
 肅廟爲親製誄文
以道嗟恨意。
是則公之孝又感動於 聖主矣。
銘曰。
惟公挺世。
綽有茂資。
孝出天得
淸畏人知。
立朝秉直
名義是扶。
典藩州。
治理卓殊
惟勤惟恪。
一心端介
衆趨之塗。
吾自挹退
胡不少假。
俾究厥施。
遠駕方騁。
天奪韁轡
惟其令名
載玆貞石
於千萬年。
爲後式。
右議政益興君洪公神道碑銘(幷序)
顯宗大王十一年己酉。
南陽洪公。
爲議政府右議政
從人望也。
公諱重普。
字遠伯
南陽之洪。
出自高麗太師殷悅
麗朝五百祀。
奕世載烈。
屢公屢卿事蹟
斑斑史書
爰曁我朝。
八葉科甲之盛。
至諱聖民
事我 宣祖
太宰文衡
德行爲士林領袖
諡文貞
寔號拙翁
而其子諱瑞翼。
昏罔顯。
止分貳騎曹
歸成二嗣。
諱命耈
關西殉節虜難。
諡忠烈
上相
卽世所稱沂川文簡公者也。
忠烈娶參判申鑑女。
以 萬曆壬子生公
公幼有氣度。
蚤詣夙就
技藝不通
騎曹疾革
命公彈琴
年纔九歲
人異之。
乙亥
進士
聲譽藹鬱
次年
虜東搶。
忠烈率兵勤王
遇虜金化
力戰死之。
公聞報。
拚死奔赴
殯斂如禮。
終事無憾
及奉靷返舊山
路遇幾危
哀號祈祝
俄而風定
利涉
人謂之孝感
服闋
除 康陵參奉
不就
又除 英陵。
移 東宮侍直
已遭承重喪。
守制鄕里
公自禍變後。
决意廢擧
大夫人力勸。
就功令。
乙酉庭試。
前一年。
沂川公釋褐
至是朝野皆賀得人
選補院。
拜注書。
薦入史局
例陞典籍
由是出入春坊臺閣
司書文學正言持平獻納
間爲兵
曹佐郞正郞,禮曹正郞
出爲星山縣監,京畿都事
公屢入臺垣。
遇事盡言
不避觸忤
 孝廟新卽位
將賜故相尹昉諡。
相臣趙翼節惠狀。
文字失察
金吾照律。
竄配議諡玉堂
公言人之罪犯
有故有眚
故者有意而發。
雖輕必罪。
眚者無情之失。
雖重可恕。
所謂眚災肆赦者。
正指此也。
今此不察
眚也非故。
老病大臣
尤所當恕。
儒臣流配
亦涉過中
 上嚴批不允
其在縣邑
又釐革弊政。
一境大治
以長子尙主徑遞。
民惜去。
立碑追思
選入玉堂
修撰校理
逆臣自點自 先朝奧援用事
至是公議齊發
竄逐遐裔
赦令量移
公力爭。
亡何巫蠱事發。
自點與 先王後宮趙氏母女同謀爲之者也。
公又詣閤請正法。
其守三尺不撓如此
廟堂薦。
陞拜水原府使。
丁內憂旣吉。
承旨
陞至左貳兵部
公雅負才具。
及任圻輔巨鎭
益著撫綏軍民之效。
時 上方大志
銳意修攘
 主眷時望上下交注
以爲保障重寄
非公莫可仕。
晉秩爲江華留守
先勳封益興君
節財用修城池
鍛敹兵甲
鍊束軍校
各得其宜
周歲文武大龢
咸可卽戎
遞入爲戶兵工禮刑曹參判。
爲都承旨者四。
大司憲者三。
司諫者二。
 上與母
公元1722年
麟坪大君㴭
友愛至篤。
源源相見
及聞疾㞃。
再往問之。
喪。
終夕 臨視
動中外。
有明日動駕之命。
公爭之曰。
 國朝以來
未聞有親臨臣喪之儀。
盖情有所節。
有所裁而然耳。
今 殿下連日駕幸
任情悲痛
不顧 聖躬損傷
 殿下縱自輕。
奈 宗廟 慈殿何。
一日至於三啓
 上終不聽。
世龍妻者趙女也。
逆節狼藉
屈法流竄
至是命放釋
公又繳爭不已。
諫長時事也。
南漢御使
及登八座
長工戶。
屢爲都憲參贊政府
專綰籌司事務。
久任樞轄
應手沛然
有餘地
長於韜略
前後四入本兵
積資輔國崇祿大夫
屢兼判義禁。
 顯廟有疾
五歲臨浴溫陽湯泉
隨駕至四。
備著忠勞
周流六卿
殆至十載。
望實並隆。
左右俱宜。
衆歎枚卜之遲。
大拜命下。
羣情翕然
三上懇辭
 上批之曰。
卿之德量
允合輔弼
次年
承命往審北關 諸陵。
旣還。
陳列關防利害
沿路民瘼
多所更革
褒錄死虜者與有孝行者。
並允。
北人感悅
公之爲相。
惟持大體
不以鉤摘刻深爲能。
一意寬民務。
鞏固邦本
緩急得力
扶植言路
必請 上包容
掌令趙世煥誣辱非常
 上怒甚。
將施大譴
亟上箚伸救
公元1731年
甚至
人服其量。
公常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心。
適値比歲兇歉
積有傷憊。
竟以辛亥四月二十日
卒于位。
夫人李氏
判書顯英女。
與公同年生
其德亦克類。
公卒之十一年。
將改葬公於驪州。
夫人自京往會。
遽卒山上
遂更卜地
與公合窆砥平花谷之新岡。
於是乎神道人事無憾矣。
子男女俱三人
男得箕尙 孝廟女。
封益平君
生子致祥主簿
次得禹觀察使
副提學金慶餘女。
生子致中
議政
女適郡守朴聖漢,左議政李台佐,士人權熽。
次得周娶判書林㻼女。
早夭無嗣
女適郡守如愚寺正李寅爀,士人任陞。
而牧使韓世箕永箕鎭箕,別提顯箕,李定坤,厚坤任士元。
其出也。
曰贈持平泰猷。
主簿之子
參奉濟猷,府使晉猷。
相之子。
而泰猷生縣監益宗奉事益大,正言益三。
濟猷生參奉益彬,進士益弼。
晉猷生益喆。
益宗無子。
以益三子相殷爲後
益彬子相胤。
餘幼者與外出遠者俱不錄
爲人襮順而裏方。
用和持正
平居恂恂
孺子可狎。
當大是非
輒裁以義理
毅然不可犯者。
自經虜難。
至痛在心
無出世之意。
而旣迫於慈訓
屈志朝簪
則惟以劉子羽自期
一心徇國
陰贊薪膽之圖。
 仁祖之末
勳貴鴟張
相擠援。
一隊淸流
又與山林遺逸
交勖以激揚之道。
卒之標榜各樹。
分裂已甚
公則介特不倚。
超然色目之外。
又以姻連 王室
深自鞱晦
不欲混跡於名塗馳驟之塲。
及夫出入中外
才猷渙發
遂致年除歲遷。
終臻大僚
而乃一心
只在於登儒賢
以輔 聖德
其於二宋先生
扶翊薦揚
殆無餘力。
所謂斷斷無他
彦聖是好者。
公實庶幾焉。
公常慮宿衛單弱
請就畿內軍兵
抄揀精勇
 上從之。
命公掌其事。
公親加操鍊。
名以精抄。
是後凡有動駕
輒以精抄軍隨衛。
 上見其軍容之盛。
大加稱賞曰。
此卿力也。
至 肅廟朝
改稱禁衛營
仍屬兵曹
大軍門。
之者實公也。
坦易明白
未嘗布被之行以沽時譽
而顧有畏人知之。
貴主嘗造獻羊寢帳
以與族戚之貧者。
以至服食器用
不見其有異。
鑑識絶人
賊鑴飾貌欺人。
公獨斥而遠之
尤菴深歎先見之不可及
歲癸亥
公之諸孫不佞曰。
先祖桓楹之文。
今以屬公。
其屬公之意。
公必知之矣。
余曰。
已知之矣。
昔我先君屈跡蔭路。
一見器重之。
語之曰。
君毋以官小自沮
異日扶顚之責。
非君誰任。
已又尉薦于朝。
先君沒身有知遇之感。
今以狀德之文屬我者。
以是夫。
然不佞年今七十加五。
精神消亡
尸居餘氣耳。
何以綴成大文字。
用副深望
辭之不得
輒敢力疾爲之銘。
其辭曰。
洪在我東。
累世奕舃。
至于南寧
奮義殉國
有嗣克賢。
遺美是式。
屈志纓弁
慈訓攸迫。
芥視榮塗
名利匪樂。
維昔子羽
同心跡。
遭遇 明聖
左右儒碩
永安詔頒。
公志亦索。
遲徊眷顧
黽勉鼎軸
不安于朝。
天奪又速。
究厥抱負
未一暴。
世故沄沄
思舊德。
瞻彼九原
恨甚難作
我追先誼。
紀公徽績
尙俾來者
徵玆顯刻。
中樞洪公神道碑銘(幷序)
在昔 穆陵之季。
昏君嗣位
幽廢 母后
屠戮 王子
彝倫墜地
國脉將絶。
維時我 仁祖大王倡率四方忠義之士。
起而大正之。
指顧之間。
天地昭明
協氣流行
斯雖由於 聖人作興
而苟無賢俊應運效力能。
曷以見大業之亟就若是哉。
於是紀之旂常
列爵維三
一曰奮忠贊謨靖社功臣崇祿大夫判中樞府事兼判義禁府事五衛都捴都捴管南陽君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兼領經筵弘文館文館春秋觀象監事 世子南陽府
公元1743年
院君公諱振道
字子由
系出京畿南陽府
有諱先幸始仕麗。
金吾衛尉。
九傳而子儆官參判。
副提學泂,經歷彦光吏曹判書貞孝公曇,贈判書宗福同知敦寧熹。
連世有人
敦寧寔爲具文懿公思孟女婿
公於 仁廟
爲從母兄弟。
公幼已有氣度
人遇諸塗。
驚曰。
夢見兒乘龍捧日
眞是也。
大貴其徵此乎。
壬辰之亂。
文懿
往留龍灣
時年九歲
動止成人
癸丑。
筮仕別提
金吾
白沙李公賞識
遷四五官。
出宰木川縣。
爲政
不撓豪右
兇徒鴟張
有啗以科利者。
立却之。
 仁廟戱曰。
何不少屈。
對曰。
得此科何用
 仁廟笑之。
公於 上。
屬親而情密
初潛受知忒深。
及光海益悖。
係念 王室
慨然匡復之志。
中表具宏,申景禛諸公密謀
振文亦預其議。
衛護周防
筭無遺策
勞勩最著。
光海以疑殺綾昌君佺。
 仁廟同氣
朝夕方虞其及。
而又疑第宅王氣
 仁廟卽納其宅。
無可往。
公乃空其家以獻。
會 元宗薨于私邸
光海又伺察弔客
晝夜相守。
斂襲必親。
 仁廟泣謂親在
盍少避。
禍福有定。
安用避。
癸亥三月十三日
諸公西郊
大勳旣集。
 仁廟躬詣 西宮
庭立候 慈旨
門扃夜深
公曰。
當此危疑
公元1744年
時。
可不隨入。
公旣入。
承旨史官亦隨。
時 仁廟見公至。
乃安
遂奉 仁穆大妃復位
以命廢光海。
策 仁祖登寶位。
首拜公工曹佐郞
及第功也。
 上見公名三等
訝之敎曰。
某等何卑也。
僉樞
沔川郡守
适造叛。
 上幸公山
一臣押光海移配濟州
其人托疾
公替受命
行至泰安
賊平。
令公還置舊配。
間多棼錯
事有至難。
談笑處之。
夷然若無事。
人服其機智
已陞嘉善
封南陽君
微文坐罷。
追思立碑
次年
富平府使。
秩滿
又循借寇願。
入爲副摠管
拜公州牧使。
用鋤莠勞。
嘉義
右尹南陽府使。
大有治譽
周年而遞。
丙子
邊遽至。
方議去邠。
又將移光海喬桐。
朝議欲送公。
 上以獨賢難之。
大臣皆言此時此人不可出外
改命
公則隨駕
常在 上左右。
多所咨决
 上幸虜營。
與定要約
還都
公白 上曰。
此後必有大難處之事。
 皇明再造之恩。
彼亦知之。
不可不預質定
若或不聽
更諭以後强隣
以不義。
其將從之耶。
如是譬曉
意可動而我義亦伸矣。
 上曰善。
其言之廟堂
廟堂方主和事
不欲擧 皇明
不應
公歎曰。
後其悔是哉。
有徵兵事
主和者乃謝公曰。
不用公言
吾輩過也。
噫。
公元1743年
冠屨倒置之日。
以 皇朝舊恩
明言朝廷者。
惟公一人而已
餘皆噤默
彼哉何足道也。
勳戚也。
素與申,具諸公親好
又與士論異趣
故人或有執跡疑公者。
廟堂一言甄義凜然
不勞辨理
公心自白
可見本末之無可憾矣。
丁丑
執靮錄勩。
陞資憲。
連丁內外憂。
前後持制。
哀毁踰禮
絶而復蘇
制訖。
都摠管全州府尹,知敦寧。
知義禁。
奏請副使
奉命出疆
 上宣醞西郊
軫其衣敝
特賜錦段
異數也。
還陞正憲
參鞫會盟
又進二階
拜判尹兼判義禁。
三尺忤 上意
以爲難。
已拜判中樞
己丑五月
 仁廟升遐
遺命專任喪事
備經勞傷
日甚
至臘月晦
卒于家。
享年六十六。
訃聞震悼
中人護喪
別賜棺木
南陽淸明山先塋
至今 上甲子。
國典
危身奉上布德執義二法
諡曰忠穆
配贈貞敬夫人坡平尹氏
參判重三女。
男溥平市令
庶男泫。
溥男聖元僉知。
達元,學元。
女適尹以煕。
庶男贊元文科縣令
聖元男璛文科參判。
南溪君。
達元男琢,琬,璉,玧武科
學元男璟,瑀,
璛男麟祚進士
鳳祚文科司諫
龜祚進士
龍祚文科觀察使
男德祚。
琬男永祚,命祚,鼎祚
璉男謙祚,啓祚
瑀男益祚,履祚
麟祚男樗郡守
鳳祚
男樸,榏。
龜祚男梓。
龍祚男櫟,檍。
宏偉局度
不侵爲然諾。
居家孝悌
立朝忠純
慮事饒籌略
刑家御衆
內外斬斬
 上倚毗特盛。
骯髒少可
進塗多躓。
惜也。
惟其好廉自克
益高而礪操冞堅
嗚呼
是可銘也已
銘曰。
公元1709年
洪於我東。
厥有二宗
一出唐城
著勳庸。
維公之先。
寔祖金吾
學士亢亢
名節卓殊
貞孝之生。
際我 昭敬。
純行潔操
克裕後慶
倫圮之世。
忍作去就
整頓乾坤
有血一斗
雰翳旣廓。
日月光明
此功此志。
孰敢比幷
尤有大焉
不忘壬辰
我用篆之。
昭示千春
陶谷集卷之十二
 碑銘
  
金剛山雲坡堂大師碑銘(幷序)
里居楊州陶山
日與田更野叟
徜徉阡陌間。
忽有緇衣者。
詣前求謁
問之。
則曰。
貧道杆城乾鳳寺僧雙式也。
竊有所懇匃。
不計道路遠近
敢以見。
余曰。
山人無求於世。
何有於余而辛勤若是
式曰。
佛敎無爲爲宗。
無爲無求
闡明師道
傳之來後。
法門所不廢也。
今將鐫吾師靈蹟
夸耀叢林
願得夫子一言
是以來。
余曰。
余儒也。
儒釋同道
吾蔑與爲之力焉。
且吾病。
未能也。
爾姑去。
頂禮再三
固要
公元1717年
請。
不肯去。
余曰。
爾師果何人。
而感爾之深至此。
抑其有承繼之可稱。
妙悟之可言者歟。
式曰。
吾師名淸眼。
字法藏
號雲坡
姓全氏
系出旌善
而自麗朝徙居杆城。
仍爲郡人。
父曰忠亮
母嚴氏。
嚴氏夢吞明珠而娠。
旣生。
肌膚自香。
甫六七歲。
不喜羶葷
見燖炙禽獸肉。
悲惻不忍食。
與同嬉戱
聚沙作佛。
人已知其爲出世兆也。
年十三。
金剛岾寺之大寂菴。
服事虗谷大師
谷名懶白。
春坡堂䨇彦之高足弟子
而䨇彦出月堂應祥
應祥四溟惟政
惟政出淸虗堂休靜
此其臨濟正嫡然也。
二歲
祝髮受戒
遍習竺典
深得祖印
餘事文筆
超軼其倫。
中歲
一筇嶺南湖西
南入雲門山結夏
還入金剛
卓錫乾鳳。
積數十年不出道益高業益修。
丁酉季冬
微疾坐化
前數日。
老宿引去昇天
旣化。
顔色如生
茶毗之夜。
祥光洞徹
靈骨一片
藏于石鍾
世壽六十七。
禪臘五十三。
吾師宗派端的如此
道力精進如此
瑞應炫熀如此
不可不識
貧道所以反復申請不能已者也。
余曰。
爾之鋪張叙述
固勤且至矣。
然非吾儒所可道也。
去矣。
不爲已。
仍以一語曉之曰。
虗無寂滅佛道云。
生兮是假死是眞。
當其假時縱有聞。
死後宣颺非渠忻。
石而文之出儒門
盍因以反存彝倫
白雲山松川先覺國師碑銘(幷序)
虗無寂滅爲宗。
天地萬物有形有名之類。
一切皆歸之幻化
浮屠氏之道也。
夫旣歸之幻化
則便與飛塵空花無異
遺餘粗跡
復奚用讚頌之費。
然而一遭茶毗
咸思建㙮建碣以崇美之
又必借詞墨客之筆。
極意揄揚
俾永垂於悠綿。
何其與渠家所奉眞訣相盭若是哉。
余嘗訝惑於斯
屢以叩之其徒。
其徒亦不能對也。
我東箕條旣遠。
異說交騖。
由羅涉麗。
竺敎是張。
以故靑丘一域
伽藍鱗襲。
輒享其住社高釋。
風厲緇林
光陽縣白雲山松川寺。
亦其一也。
是寺之創。
爲祀新羅僧道詵。
道詵靈巖人。
俗姓金
時君尊之爲國師
妙道慧業
具著麗朝學士崔惟淸撰玉龍寺碑
可以互見
此不復贅述焉。
是寺初名松林
山名白雞
後之改稱
厥有所繇。
語荒俚不經
碑文可載。
有欲知之。
問諸髡輩可也。
大抵師亦一異人也。
以其姿稟之高。
志力之强。
苟能歸依儒術
以求倫常極致
融通純粹
何所不至
而乃
好箇田地
斷送於窅漠之界。
自安稊稗之熟。
已而莫之返。
豈其習俗使然歟。
可惜也。
寺舊有碑。
見毁於壬辰倭難時。
今南之鶖子
大懼玄躅之久翳。
更爲文以揭。
此亦余前所訝惑之一端也。
請之力。
終不可拒。
爲之銘曰。
惟師之道。
不可思議
直超法海
高視千禩
靈骨雖蛻。
寶光不滅。
心心相照。
水中之月。
密陽表忠祠松雲大師影堂碑銘(幷序)
粤我 昭敬大王在宥之二十五年。
日本大擧入寇
 主上鄙在西陲
兇鋒彌滿八路
中外食焉者。
雉兎逃。
賊遂肆意蹂躪
維時松雲大師惟政
者流也。
飛錫高城
諭賊勿嗜殺
賊見其儀容凜然
起敬戒其徒。
由是東九郡。
得免屠戮之慘。
旣而慷慨諸僧曰。
吾等優游飮啄
皆 聖恩也。
國危至此
坐視不救可乎。
乃募衆至數百。
亟赴順安
時師之師休靜方總諸道僧兵。
辭以老。
擧師自代。
遂從體察使柳成龍
協同天將
平壤賊。
都元帥權慄下嶺南
屢有斬獲
 上嘉歎。
進階堂上
使隨劉總兵綎入倭營。
諭意淸正
三往三返。
得要領。
正問朝鮮有寶乎。
無有
寶在日本
若頭是也
正色沮。
及還。
 上召
內闥
歷問事情
仍敎曰。
劉秉忠姚廣孝俱以山人
勳在國家
爾若長髮
百里之寄。
三軍之命。
無所不可
師辭以不敢。
 上亦不屈其志。
特給武庫鎧仗
抄擊餘賊。
已又助築城埤飭儲胥完保障。
上印綬。
抗章乞休
不許
丁酉
倭再逞。
從麻,劉二督府
具有勞勩
特陞嘉善
同知中樞
辛丑
又築釜山城。
甲辰
奉國書往日本
諸倭相顧驚憚
約束惟謹
還被虜男婦三千餘口。
復命
加階嘉義
優錫賚以奬之。
是後年益老乞骸
自雉岳入伽倻山。
至庚戌秋示寂
世壽六十七。
夏五十七。
茶毗之夕。
得舍一具
藏之石鍾
窣堵波
豐川任氏也。
守成娶達城徐氏
生師於 嘉靖甲辰
幼有異質
稍長讀書
忽有契悟
投黃岳山薙髮
字曰離幻
才思夙詣。
爲穌齋,思菴高峰霽峰名公賞識
詩人崔嘉運許美叔林子順李益之輩游。
爲詩淸遒可觀
有四溟集行于世。
然斯皆師之土苴粃糠爾。
不足道也。
唯是稟氣豪逸
自有達識明智
異敎不爲其敎所囿。
出世而懷弭亂之志。
離倫而篤衛國之誠。
當賊勢潮驅。
雰雺匝天。
忠義鬱律
不能自御。
片言折伏羣醜
尺劍建立殊績
不可談空說幻之一枯禪比而倫之。
 聖敎引古
公元1544年
英傑策勉者。
盖亦深知抱負不常
豈不一時毅夫
盖代偉男也哉
嶺南密陽
有表忠祠以享師。
而休師以有最初勘難之功。
靈圭以殲賊著烈。
終又殉節
與師並腏。
 肅宗命官供祭需。
 當宁給復
所以樹風勸來後也。
師嘗存髯。
不去其長至帶。
亦異矣。
遺像留在祠中。
余雅不喜釋子作文字。
有來請。
輒麾之。
師事絶奇
義難一例斥却。
爲之銘。
其詞曰。
人有五倫
一則君臣
臨難奮義。
有國無身
斯爲正理
名敎攸遵。
呪梵持鉢
佛也匪人
獨守空門
自甘夷淪。
視世危亂
寧肯嚬呻
偉哉松雲
幻心眞。
存髯至膝。
有燁精神
想厥雅意
不屑緇巾。
蠻警卒起。
誓淸氛塵。
裒兵選徒
師律一新
岾救衆。
化彼兇嚚
九郡安帖
全活惟均。
西山讓先
徹重宸。
歷載從戎
箕壘鼎津。
鹵獲侯多。
特侈緋銀。
釜營三返。
尤竭忱恂
說寶語壯。
氣薄秋旻
以舌代鋒。
遠懾强鄰
七年兵戈
功在南民
 聖情眷倚
諭敎諄諄
曰昔劉,姚。
勳比麒麟
能屈志。
佑我昌辰
百里三軍
嘉命可申。
師拜稽首
其敢逡廵
臣老無能
願垂慈仁
秪林道塲
猿鳥相親
是臣本懷
悃欵畢陳。
翩然歸卧
雉岳嶙峋
恩奬稠疊
節之
純。
毫光遽閟。
法運終湮。
㙮廟湧空。
玄珠示珍。
凝川報祀。
永綏千春
遺像在堂
爽氣氳氤
給需賜復
寵章式頻。
惟此一着
盖飭戎袀。
非如前代
渠敎是因。
三師齊享。
作主賓。
酬功彰烈。
施及無垠
我述其事。
刻之貞珉
爰俾鶖子
師義寔循。
毋泥虗寂
追師濟屯。
陶谷集卷之十二
 碑
  
尤菴受命遺墟
公元1689年
嗚呼
是爲尤菴宋先生受命之地也。
歲己巳
羣兇將行大事
以先生道德爲世宗師。
逞毒手。
是年二月
濟州
已又交章請拿。
至是縣而後命至。
六月八日也。
嗚呼
在昔孔朱之聖。
猶脫於魋嚞之禍。
先生不免焉。
斯道之戹。
有甚反袂筮遯之世而然歟。
嗚呼痛哉。
先生在途
聞 坤極之傾。
痛哭絶食
告訣遂菴曰。
學問當主朱子
事業遵 孝廟遺志
忍痛含寃迫不得已八字
傳授勿失可也。
朱子臨終
門人一直字。
吾言亦不外此
先生不食累日
漸微
愈自整飭
屢促宣藥曰。
一息垂絶
未及受命
前一日。
白氣經天
是夜星隕
赤光貫屋。
越六年甲戌。
 上大悟
特復官。
賜諡文正
先生諱時烈
字英甫
津人
 萬曆丁未生。
 孝廟有大志
延登儒碩
公元1674年
首加旌招
契合昭融
 上薨退去
拜相職。
不起
 肅宗初元
壬人言。
竄于海。
及還。
尊禮益至。
已而世道壞亂
百怪騈作。
先生卒被大禍。
嗚呼
尙忍言哉。
是縣有先生院宇
遺躅之在也。
南之人士謂此舊址
不可無識
合謀具石。
而要宜顯文以叙之。
識昧文拙。
不敢曼衍爲說。
謹記先生臨命時事
奉告後之過此地者。
縣人任漢一,李厚始終先生事甚勤。
其義俱可尙
記下方。
不至泯滅云。
三川書院廟庭
公元1665年
全羅道龍潭縣
三川書院
以祀顔子程子朱子諸葛武侯
夫諸州縣
各有鄕校孔聖
而顔程朱四夫子實配侑焉。
不合疊祀。
古來英賢亦衆矣。
曷爲獨祀武侯也。
盖是縣之北。
所謂顔子洞。
南有程子川。
西有朱子川。
卧龍巖居其中
原初命名之義。
不可詳。
山川巖洞
皆與昔賢姓字稱號恰恰符合
事固奇。
衣被光榮亦大。
則祀不爲無稽
然縣在深峽。
習俗椎朴
守宰又無好事表章之者
歷久載而一任蕪沒
識者恨之。
 顯宗七年丙午
南陽侯錫縣令
侯嗜儒篤古之士也。
慨然興慕
晦翁南康故事
倡起邑諸生
建祠于縣龍淵之上。
公元1666年
程朱夫子祀東。
武侯祀西。
翌年六月丁丑
釋菜禮。
尤菴宋先生爲文而記之。
於是邑中稍以縫掖名者。
咸思自奮
砥礪名行
駸駸然進於學。
侯之嘉惠潭人多矣。
後二十餘年。
方伯守宰有仇嫉尤菴者。
移怒昔賢。
撤罷其享祠
當是時。
,牛兩賢見黜文廟
則玆院之厄。
固其勢也。
一方士論
憤鬱而不敢言
歲之甲戌
世道大來
治敎一新
先君子忠正公禮部
邑士疏籲。
亟請復享宣額。
 上許之。
簷楣煥然
觀瞻聳動
噫。
平陂往復之幾。
有國之所不免。
於此一事
足以徵其變矣。
縣令魚君有璜諗于多士
樹石紀蹟。
表眎後來
以不佞爲先君子牛馬走
馳書請識。
不佞再拜而復曰。
先君子之在禮部也。
中外章牘下本部者
幾乎充棟
先君子獨先取此覆奏之。
盖慨世趨之不常
憫俗尙之漸洿。
思欲因是振勵鼓作之也。
其亦衰世之意也。
今時前時
又加遠矣。
儒服弊地。
義理愈晦。
泯泯棼棼
無復可論。
而魚君之事。
在斯會。
其義良足感人
余烏可無一言發揮美哉
不辭爲之書。
花浦先生遺墟
花浦洪先生
以下國陪臣
爲 皇明抗節虜庭
殺身
公元1586年
而弗顧。
天下誦其義。
其在我國。
慕仰褒崇
不待言矣。
先生降生于榮川郡。
其地今爲順興府。
舊居室屋
毁圮無存。
後人爲立小表於遺墟
過者無不瞻敬
而所記只是數字
又將歲久磨滅
先生孫僉知禹錫慨然傷之。
爲易石以竪。
石面砥柱中流四大字。
宜顯忝在彌甥之列。
使記其後
宜顯不文
無以效拙。
且念先生節義
如日山岳
夫人皆知之。
又有宋文正所撰碣若傳。
將傳之悠久而弗泯。
其何敢更贅一言
惟是所刻四字
先生樹立
可謂允愜而善形容矣。
後之欲知先生者。
求之於此足矣
先生南陽人
諱翼漢
字伯升
 萬曆丙戌生。
 天啓甲子
文科壯元。
仕止憲府掌令。
殉節之歲。
 崇禎丁丑也。
朝廷累贈議政府議政
賜諡忠正公
文集五卷行于世。
是爲記。
睡翁公紀事碑
睡翁宋公在光海斁倫之日。
以新進士
奇節
淸陰金先生銘其碣。
稱道甚備
後以男尤菴先生官高。
推恩贈爵。
準格豐碑
尤菴文以識之。
 肅宗末年
臺臣建言宋某節義
實與宋朱議郞紹興和事同。
篤生賢哲
紹承聖統
亦同。
宜遵宋朝褒崇例。
特賜
榮諡
 上亟是之。
下其章儀曹
屬 上寢疾
覆奏
至今 上丙午。
筵臣以前事白。
命賜諡。
如 先朝指。
大常以景獻上
守義不屈曰景。
嚮忠內德曰獻。
奉敎可。
維月若日。
吏部郞龍慶宣命
於是乎公之德烈。
昭揭宇宙而益彰。
 聖朝追報之典。
克媲前昔而無遺憾矣。
諸孫謂玆事不可詳載
且公膺領議政加贈。
在竪碑之後
亦宜幷記。
乃以命宜顯
宜顯不獲
敢略叙如右
若其羣行細大。
原刻在。
欽差都司吳公宗江華去思碑陰
公元1592年
萬曆壬辰
倭虜寇我邦。
 天子大發兵以救之。
石樓吳公欽差官來。
勞勩茂著。
及丁酉倭再逞。
公又屬邢軍門
仍統水兵
久住江華
撫綏島衆。
一境安堵
曁撤師還朝
父老有無以公歸之慕。
紀蹟貞珉
以期無泐。
今過百有餘年。
文字剝缺
苔蘚被之。
幾不能辨
留後兪君拓基不勝慨然
爲之磨洗剜剔。
仍要余記其陰。
噫。
自壬辰以來
才閱數紀
戎醜
滄桑倐變。
天下事。
更無可言。
而此府又經丁丑之搶。
冠裳已倒。
世界至此
 中朝文物
不可復覩矣。
留後君欲假荒墟斷石
以寓釜鬵黍苗之感。
其意絶可悲
余又烏得無一言哉。
掩涕而書之。
吳公汝行
浙江
府人
武擧出身
素以韜略名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