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鹤岩集册四 (自动笺注)
鶴巖集冊四
 䟽箚
  
辭判義禁䟽
伏以臣奉職無狀
致使重逆囚毒斃之狀。
前後相繼
雖緣臺勘太恕。
輒施例罰。
旣有受罪之前堂。
自在應罷之科。
適會 親鞫。
不敢言私
黽勉至今矣。
昨於本府之坐。
暫時困睡北窓下。
風過多。
中感非細
入夜罷歸之後
渾身洒淅
頭疼如碎。
腹脹膈痞。
食飮全廢。
從以痰作。
轉成關格
投藥物。
小無其效。
落席叫苦
證形危惡。
失今不治
去死如咫尺
然臣何足念。
第今一二重囚之勘斷。
一刻爲急。
而臣病若此
旬月之內。
斷無起動之勢。
言念國事
憂慮罔涯。
况伏聞明日 親鞫命下。
而亦無以進身備員
公私將大狼狽矣。
不得不輒具短牘。
陳至懇。
伏乞 聖明遞臣判金吾之任
仍命銓府覔差無故之人。
急案治。
毋使重獄遷就
仍令臣得以安意
得以生路
不勝幸甚
辭銓職及諸兼任
伏以臣之從前踐歷
見今叨冒
罔非 國家衡柄安危之托。
如臣不肖
不能堪者。
至若訓將之
任。
尤涉萬萬不似。
第以遭値艱虞
義不敢辭
黽勉蹲據。
已經年。
夙夜憂懼
如在針氊
迺者 聖鑑俯賜恕諒
另加矜閔
記有臣前日辭䟽中語
不待臣更懇而 特許遆免。
奉承 德義
感激流涕
惟是揔戎新 除。
出意外。
雖其號名差殊
其爲戎兵重務則同。
千斤暫卸於僬力。
泰山又壓於蚊背。
脫濕之喜。
不移晷
履氷之懼。
旋復薰心
所謂移東就西
牛羊何擇焉者也。
惡在其俯諒而矜憐本意也哉
我 國惟五軍門。
而臣以無才能迂拙之一措大
周流歷遍於數年之間。
此實 列朝以來名臣碩輔之所未有者。
何以堪此。
前此雖幸憑恃 寵靈
得免僨誤。
然竊恐小器易溢。
弱足易躓。
終不免仰累於 日月之明也。
臣雖怵於分義
祗受密符。
反復思惟
豈敢承當之計也。
此際文提學之 命。
又降於千萬夢寐之外。
不勝惶感之至。
大抵館閣古事
中古以前
不可徵也。
近例則斑斑可考。
曾經文衡者。
不得替行提學之任
間或適値望乏之時則不獲已備擬受 點。
而輒以代斲爲嫌
援例陳䟽。
必遆乃已。
已成文苑定制
故先於臣者數三臣一例辭而不出。
則臣之忝經三館
玷汚已多。
又何可壞先輩已成之規。
當世彦之林哉。
况今出入提學之望者。
恰過三人
則亞堂之捨此而必取臣不可出之人何哉。
臣實矇然莫曉其故也。
至於之任
當遆之義。
已悉於前後之䟽。
而顧今辭本日呈。
喉院見却未徹。
然其自劃之意。
盖已牢定。
故有政而輒不參。
有 召而輒坐違。
私分惶悚
不須言。
而其於國體損傷
如何哉。
顧臣區區私懇如上所陳。
則所當趁卽䟽籲。
備悉微願。
適値連赴鞫坐。
繼値淸齋
晨夜無暇
瀆撓且懼。
一日二日
以至于今。
因仍泯默
亦涉惶恐
今始歷陳短牘。
何敢剩餙於一辭
耿耿此心。
神鬼鑑臨
伏乞 天地父母
察臣危迫之忱。
諒臣懇至之悃。
將臣曹提學揔戎之任
幷 許遆解。
俾使私義粗安
公體無虧
不勝大幸
公元1730年
右議政䟽(庚戌八月十九日)
伏以臣聞官不以材。
國之過也。
受非其分。
身之灾也。
臣之受非分之職。
前後固非一二。
不可滿盈之憂。
惟恐累 則哲之明。
日夕懍懍于中矣。
不意日昨卜台司之 命。
又下於千萬夢寐之外。
臣誠惝怳悸恐
罔知攸措。
 殿下其以三公爲何等職。
今日爲何等時
又以臣爲何如人耶。
古人以置相得失。
占國
家之安危
其所關係
非比他職。
卽今 國勢民憂扤捏(一作隉)岌嶪
日甚一日
非得人。
莫可挽回
而臣以不無狀
百不猶人
首尾本末
業已睿鑑之所照悉。
則當如此之時。
如此之職。
委之於如此之人。
不材之譏。
非分之懼。
姑置勿論
其於國事
若之何
其於世道
若之何
噫。
銓衡要地也。
兵柄重寄也。
而臣猶且明哲之訓。
道家之忌。
黽勉蹲據。
以至于今者。
以時艱虞
不敢圖安。
事有牽迫
不敢力辭故耳。
至若輔相之職。
尤是千不似萬不近。
决不承當之任
其將又諉以時勢與分義
抗顔冒進也哉
臣自聞此 命。
五內潰亂
寤寐踧踖
恭俟累日
訖未聞駁正之論。
不得不冒死籲呼於 天地父母之前
而一一言出肝膈
敢有毫分剩餙。
伏乞 聖慈深念今日憂虞之殷。
俯察微臣祈懇之功。
將臣新授議政資職。
亟行鐫免。
改卜賢德
托重任。
濟國事。
以幸世道
不勝大願
答曰省䟽具悉卿懇。
金甌新卜。
豈特予意之非偶
實叶于今時望
靜朝象鎭世道
捨卿誰先。
目今國事艱虞
生民岌嶪之時。
輔相過自巽讓之時耶。
卿其須體君臣一堂
古人枚卜之意。
安心勿辭。
卽起視
事。
用副上下之望。
大抵君臣之間。
重也誠實
三昨諭于左揆者。
實乎眷眷於卿懃懃於卿誠心
且卿之資稟
能可體念故矣。
卿其亦須銘心佩持爲古人三字符。
無孤前後眷顧之意。
右議政䟽[再䟽](庚戌八月二十二日)
伏以臣猥以無似
叨此重負
憂私懼。
罔知所出
昨控短䟽。
敢暴微懇。
而忱誠未格。
 恩旨彌隆
至以靜朝象鎭世道爲 敎。
且諭以諭於左揆者。
使之銘心佩持。
古人三字符。
言言眷眷
字字懃懃
其所反覆戒誨者。
殆若慈父之敎弱子
臣讀未竟紙。
不覺聲淚之俱發。
噫。
使臣蹈赴湯火
猶不敢辭
况 聖人之訓。
亶出於玉成之意。
則臣敢不三省身。
服膺勿失
以爲頂門之針也哉
君臣之間。
貴乎誠實者。
誠若 聖敎
臣安敢不誠實之言悉陳之也。
臣於少也。
主意迂愚
行己不類
稍欲自離於俗臼。
其實半上落下
全無可用之一慵物耳。
秪緣遭値 聖明過蒙 洪造
數年之間。
驟躐高位
 隆恩厚渥。
河海莫量。
由是感激
誓欲竭智索能。
圖報萬一。
其奈有其心而無其效。
政注非不欲公而淹滯常多。
武事非不欲修而踈虞莫甚。
不諧志。
計與心違
有時
自歔。
分爲天地辜恩負眷之一罪人矣。
不意非分之 命。
至於此。
何爲哉。
雖彼有司之任
尙懼其難穪。
况此輔相之職乎。
雖在平常之世。
尙可愼簡
况當憂虞時乎
 殿下雖奬臣以資稟。
勉臣以體念
而臣之不似。
自知之。
果德薄而才弱。
器小智短
望不恰於世。
未孚於人。
無經術矣。
何以輔 聖學乎。
且無才猷矣。
何以廟謨乎。
不協之朝象。
臣將何策以靜之。
已乖之世道
臣將何力以鎭之。
體統壞而朝廷不尊。
錢貨荒而兵民益困。
顧瞻中外
一事可恃。
一處不病。
於此之時。
乃卑輔相之任一箇至無之如臣。
欲望康濟艱屯
挽回時勢
不亦左乎。
百爾思惟
斷無承當之望。
與其僨事之罪於他時
無寧受違 命之誅於今日也。
朱子曰量而入。
不入而量。
於此自量已熟矣。
不避煩猥
不得不更瀆於 宸嚴之下。
伏願 聖明將臣新除議政職名
幷 賜鐫改
掄授可堪之人。
俾擔一世之責。
千萬幸甚
答曰省䟽具悉卿懇。
前䟽之批。
罄悉予意。
更何多諭。
此時輔相過讓之時乎
卿其須體至意
安心勿辭。
用副企望
肅命後辭本兼諸任箚
伏以臣於相職。
萬分不似。
而 寵擢之恩。
不敢稽謝累日
多事之時。
不敢偃息私室
敢冒昧出肅。
愧懼之極。
臣實靦顔
畢竟僨誤。
可以翹足
旣以相職行公。
則所管諸務
不容仍帶。
將臣所兼揔戎使之任司僕掌樂司譯提擧
亟令該曹照例先遆。
以安愚分。
不勝幸甚
取進止
雷異後乞免箚(庚戌十月初三日)
伏以臣猥以匪才。
驟膺台位
矧値艱棘之會。
蔑贊爕理之化。
日夕恐懼于中矣。
乃於前夜轟燁之變。
在於届冬之節。
臣誠錯愕危慮
達宵耿耿
朝者伏奉 備忘
辭旨勤勤懇懇
其所自咎凉德者。
尤爲備至
可見 聖人遇灾警懼之意。
不勝欽歎之至。
然 殿下何咎焉。
此皆有君無臣之罪也。
大抵輔相得其人則陰陽調而和氣臻。
輔相不得其人則陰陽舛而乖象見
灾不虛生
必有其由。
此豈如臣者忝據輔相時乎
宋臣范祖禹有言曰。
自古國家
皆有灾異
善政及於天下
不敢怨畔
則雖有灾異無禍變也。
若以卽事言之。
世道時象。
未暇論。
內而都民倒懸
外而兵農受傷
不忍坐視之狀。
此時若。
所宜汲汲講求拯濟之政。
俾爲安民禳灾之策。
而臣於此際。
苟然充位
曾無發一謀出一慮
以救元元
雖或有一得之見
而直坐於人微望輕
不在省察中。
徒爾旋旋廊廟
其爲廢天工
於臣而極矣。
若言今日應天實之道。
臣之相職。
在所當斥。
且臣所患痰喘之證。
遇寒添谻。
小動輒發矣。
日昨陪 祭之班。
觸冷成感。
仍赴鞫坐。
忍痛終日
入夜歸還之後
舊症大作
一塲寒戰
膈痰凝塞。
喘息急促
多灌藥物
達夜辛苦
今雖稍已。
而尙無起色。
卽此病勢
亦無自力奔奏之望。
伏乞 聖慈俯察癃病實狀
且遵策免故事
 亟命鐫臣職名
改卜賢德
以卑弘濟之策。
國事幸甚
私分幸甚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上天示警
良由凉德
卿何過讓。
所患若此
深用念焉。
卿其安心勿辭。
其須善攝
雷異乞免仍陳戒箚(十一月)
以前月之晦。
雷電之動。
已是非常之灾。
而又於日昨轟燁之作。
無異盛夏
象玄遠。
雖難測知。
灾孽之見。
有人事之召。
不知仁愛之天。
何以譴告至此也。
示小警於前。
又復大作於今
其他日月星緯之變。
又從而無日無之
有若禍機迫在呼吸
而人
覺知
如是沓至踵出。
丁寧告戒
必欲人之覺知者。
恰如去年之冬。
臣之惴惴慄慄
盖復如何
噫。
臣本匪才。
驟居鼎位
上而不能匡格 君心。
以之遏欲而存欲。
下而不能彌綸廟策
以之救時安民
妨賢尸位
甚於臣。
臣之日前策免之請。
不獲已
而未蒙 恩許。
終歸餙讓
夫人可欺
惟天不容僞。
若下自處
上之待下。
一以文具而已
則亦豈應天實之道哉。
伏讀 備忘
十行辭旨
痛迫懇惻
足以泣鬼神動天地。
然卽誠實之政。
莫如輔相得人
伏願 聖明譴罷如臣之不肖者。
改卜耆德良弼
置諸百僚之上。
使得知無不言
講究病源
發爲惠政
拯救黎元
以爲弘濟艱危之術焉。
亦願 殿下深留聖意
克謹天戒
實德行實政。
內省一心之微。
少有偏係之累者則痛加割絶
毋或私意其間
外察時措之宜。
有利益於國者則夬賜施行
毋或偏心沮其議。
迨此警告之日。
劃然改圖
仍以大奮發振作
以格上帝之心。
未必不爲轉灾爲祥之一大機會也。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天示警。
良由寡躬。
卿何引咎
箚末勉戒。
誠甚切實
可不服膺焉。
卿其安心勿辭視
事焉。
陳病乞免
伏以日月遄邁
 因山訖役
事過四。
伏惟 聖心悲慕
益復罔涯。
帝王之孝。
異於匹庶
寒凜之節。
易以受傷
而伏聞 殿下連曉觸冷。
躬親 祀事。
原任大臣藥院玉堂諸臣。
相繼求對。
力請攝行
而終不賜允。
臣民之憂。
孰大於此
伏乞 聖明深惟宗社之重。
盡自愛之道焉。
臣每以喘疾。
仰溷 天聽
極知萬萬惶悚
而身犯闕禮之罪。
不得不露章自劾焉。
盖臣之本證喘急
遇寒添劇。
曉動則輒發如影響矣。
頃於十九日曉。
陪往 廞衛於 陵所
僅僅將事之後
厥證遽作。
不能忍耐須臾
立 主初虞之際。
仍以闕參。
翌曉返虞。
不能隨班
不得已擔載毛轎。
落後入城。
多試藥物
未獲差可
連日陪 祭。
一未參班。
情禮虧闕。
罪戾深重
臣以無似
充大臣之列。
圖報一節
惟在奔走祭享之末。
而此亦病未如意。
有臣如此
不如死。
顧此病勢
比初雖减。
少有行動
喘息急促
頃刻之間。
奄奄欲絶
必須大費調理
而今黑草査臺之坐。
推移無處
强疾以赴。
而其無添重。
有不可必
卽今鞫坐。
一時爲急。
備坐連日
頉 啓而虗縻
名。
引日延時。
徒令相府作一養病之坊。
臣之悶蹙不安
尤當如何
伏願 聖明察癃病之實。
鐫遆臣相印
仍治臣前後闕禮之罪。
以勵臣工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請收 賜馬兼辭相職箚
伏以臣之病。
異乎人之有疾痛處
猶可忍耐也。
人以呼吸爲生
而臣之病果在於呼吸
遇寒以來
曉起則輒發。
行動則輒發。
發輒喉息急促
若不頃刻
盖死疾也。
近復越添於日昨動之後。
尙未快得鎭定
而伏聞向日陪 祭不參人員。
幷在罪罷之中。
臣則雖以名在大臣之中。
倖得免焉。
若論前後闕禮之罪。
宜莫甚於臣。
豈敢前日 筵席已爲待罪
所自也哉
噫。
臣福過而灾生。
年未至而病先至。
固已分爲癃廢人。
而但近日鞫坐日日停廢
賓對每每頉稟。
相府作一養病之坊。
凡事不成㒵樣。
臣尤以此惶恐憂悶
罔知攸措。
此際三都監書 啓。
臣名亦在收錄
至有鞍具馬賜給之 命。
有何勞。
實甚靦然
近來恩賞之濫。
識者多憂之。
汰僭之擧。
先自臣始。
未或不爲明主嚬笑之道矣。
伏乞 聖明罷斥相府之職。
以彰前後闕禮之罪。
收還臣 賜馬
命。
以重 國家賜賚之典。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請留判府事李台佐箚(十一月)
伏以臣聞判府事臣李台佐以省墓受暇。
今方辭 陛。
大臣曾有引年休致之意。
今行仍欲留處畿郊。
申請至於盡室作行。
不以歲前還朝云。
臣竊不勝愕然失圖也。
噫。
當此天灾疊臻。
 國勢孤危之日。
遯荒耆舊
猶當咸造在廷
扶顚危。
况以元老大臣
平日眷眷 宗國之誠。
有倍他人
豈遽休退之圖。
長往而不返哉。
計其行事已辦。
情理亦切。
不可挽縶。
竊願 聖明盡誠申諭
使之畢事卽還。
毋或淹滯
舊例大臣受由往來
多有給馬之恩。
今無是命。
或者 聖聦偶有遺漏
而亦宜許其給馬往來
以盡優待之道。
臣於昨曉哭班。
舊症又復發作
尙未鎭定
而適有所懷
輒敢强疾箚陳。
惟 聖明幷加裁處焉。
取進止
大司諫䟽辭箚(庚戌十二月十一日)
伏以臣伏諫長箚本。
其論黃翼再事。
當初事。
大有差異者。
事本由臣。
不得不一辨焉。
臣於夏間判金吾時 庭鞫翼再也。
翼再言渠自尙州發行日子
皆有官文書可據云。
而計其日子則其言自尙州
發行之日。
道昌毒斃之日。
故臣果言于委官。
以爲査問此一欵。
則可卞其虛實
至於行査本州
此盖不能逆揣奸譎賊情
泛論獄體則不得不如此故也。
其後本州査報之至。
臣又於 筵中以爲翼再前後情跡
極涉殊常
而但旣已行査之後
爲以其見脫而勿施。
終非獄體。
臺臣雖或以風聞論斷
獄官則但當一從文籍勘處而已
至於極邊定配
前後所爲
罔非臣罪。
而今諫長
乃以査問日子
歸之於其時大臣
日久之事。
諫長或未能記得而然耶。
臣實莫曉其故也。
莫非按獄不明
墮其奸計之致。
而乃使人言。
誤及於大臣
臣心尤增不安矣。
伏乞 聖慈削臣之職。
治臣之罪。
以爲按獄不審者之戒。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辭職
伏以臣於日昨
見差 敬徽殿亞獻官。
而入齋之日。
適當除夕
故臣昏謬
以爲入禁裏。
便是淸齋
除夕起居
異常日。
在於 大庭近處
以便趍造候班矣。
及伏見 備忘記。
贊禮以下不詣享所。
申飭責罰之 敎。
於是乎臣罪臣自知之矣。
盖臣旣不能先詣於享所。
入闕又後於辰時
論其罪犯
臣實
爲首
而特以名忝大臣之列。
倖獨免焉。
然其悚蹙不安則有倍他人
且臣當曉喘作。
堇堇將事之後
病勢漸劇。
卧齋所。
日晏始扶出 闕門
咫尺庭班。
無計進身
正朝大禮
未免闕參。
臣罪至此
合萬隕。
伏乞 聖明治臣前後辜犯。
以勵羣工
鐫臣非分職名
以安私分
不勝幸甚
取進止
公元1731年
鄭亨復䟽乞遞箚(辛亥二月)
伏以輔相之職。
匡救是重。
而顧臣瑣瑣
本非其人。
誠未能格天
不能盡意
伈伈俔俔
徒積愧懼矣。
伏見正言鄭亨復之䟽。
以不匡救向日對時過擧
加非斥。
誠至言也。
盖於伊日自 上有非常之敎。
幸賴諸臣迭奏懇請
旋降悔悟之音。
則謂之恐懼退縮
無敢一言者。
恐或失實
而若以終不得寢還 成命
謂之不能匡救
則其言甚覺切直
書曰臣不匡則其刑墨。
臣固無辭可解而幸免
混請譴罰
其在私義
慚赧愧恧
比諸臣尤萬萬矣。
伏乞 聖明遆臣輔弼之任
以爲爲人溺職者之戒。
不勝幸甚
取進止
鄭亨復䟽乞遞箚[再箚]
伏以臣於日昨
猥陳短章
畧暴難安情勢
而及奉 聖批。
乃以於卿有何不安之端。
宜速視事爲 敎。
於此不知所以自措也。
噫。
臣雖無似。
所居則乃輔弼之地。
匡格君心。
乃其職責
而今乃使左右輔弼之義。
掃地盡矣。
則其得以無罪幸矣。
今若幸其無罪
仍復揚揚於其位。
一身廉愧
不可恤。
具瞻重地
抑不因此而益輕耶。
臣非敢以臺言有一毫介於心。
特以所憂者在此。
决難仍冒於職次
今日次對有 命。
而亦不敢爲趍承之計。
不得不更此申籲。
伏乞 聖明遆臣之職。
以重弼之任。
治臣之罪。
以勵羣工之地。
不勝幸甚
取進止
陳病乞遞箚
伏以臣之喘症。
已成癃痼。
少有勞動
輒致增加
堇過冬節
旋値春寒
發作固無定時。
調將又未如意。
不獲已强病供仕矣。
昨朝蚤詣備局之坐。
微覺有感氣。
歸路風雪
觸冒尤重。
頭疼背寒。
痰塞喘急
多灌藥物
小無其效。
明是舊症挾感而闖發。
卽今症形。
决無旬日復起之望。
而伏聞以臣塡差 敬徽殿望日獻官云。
以此病狀
將事至敬之地。
其勢末由
不得不仰伸疾痛之呼。
噫。
身居大臣之列。
了無一謨一畫裨補國事
不幸有病。
不能盡意祭享之節。
則不臣子情禮廢闕無餘。
其在分義悚縮。
尤當如何
如此
不如死。
伏乞將臣所差 敬徽殿獻官。
早 賜變通
鐫臣所帶相職。
俾得將息病喘。
以幸公私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辭職箚(辛亥二月二十一日)
伏以臣於向日。
所患痰喘
挾感重發。
賴太醫臨視
恩劑隨頒。
得以回甦
而餘症未已
發作無常
日者闕裏新有夭殤
朝廷至設 候班。
而臣則未能起身進參
臣子情禮
廢闕無餘。
病裏惶悚
若添大何矣。
此際以庭試試官又有 命招。
而臣於前日忽於小愈
偶緣食令。
以致症情之越添。
膈痰因以膠結
呼吸益復喘促。
欲强疾赴 召。
其勢末由
不得不仰伸疾痛之呼。
伏乞遞臣職名
勘臣前後違慢之罪。
以安私分
以警具僚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請還收尹淳 特罷之命箚
以前判書尹淳見差北路別遣試官
不日辭 陛發程
日昨因再違試牌。
遽有譴罷之 命。
往日遭 嚴敎後。
悚懼縮伏
不敢本職之見遞。
所自安於心。
則此與無端違牌有異。
近來厭避考誠成一痼弊。
其在飭勵之道。
宜 殿下責之嚴也。
伏念北路試期
迫在來月十五日。
筭程計日。
路文
已發云。
今若改授他人
治任發行之際。
又當費了日子。
不無窘急愆期之患。
北關萬文武擧子之聚集虛待。
殊極可慮
况此行不但科試一事
兼管量田等事
則不使之豫先商量區度而去。
豈不苟艱乎。
 特罷未過數日。
旋請收叙
極涉未安。
而但重宰異於庶僚
一時罷勘。
云施罰。
事勢到此。
十分緊急
不容變通
 特許牽復
仍卽還差
使之依前定日辭 朝往赴。
俾無試事狼狽之患。
似爲合宜
取進止
乞暇省掃。
請勿罪四武弁箚。
(辛亥三月十三日)
伏以臣父母墳山在於楊州地
而緣臣連在將任。
且値 國家有事
不敢離京輦。
前後推 恩之贈。
一未請焚黃之行。
曠廢省掃。
于今恰滿五年
當此雨露之節。
倍切怵惕之感。
而公私今適無故
北使雖有先聲
竊計入京之日。
似在來月念後。
臣趁此時
欲於首席還 朝後出去。
仍留五六日。
經紀若干石役而還
若受 恩暇。
往宣 制旨。
使丘壠松榟
與被榮光
幽明感祝。
當復如何
不勝祈懇之至。
且臣昨伏見金吾判付有守門將鄭德戊,安東一,朴麒錫,金得麟等刑推之命。
盖想 聖意謂非眚辜。
且惡其不以實納供。
必欲痛加懲治
而臣則竊以爲過重也。
德戊等所
坐。
不過杯酒間事耳。
設令眞有其事。
武弁麤臣也。
不必盡責禮節之嚴。
况聞當初所告。
多出訐捏。
或有全然橫罹者云。
四箇武臣因此一時施刑杖。
非但有乖愼刑之道也。
抑或近於二卵而棄之者哉。
終不若使該府就其中有罪者。
以其罪罪之之爲得也
伏惟更加 睿裁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上欵請由從焉。
宜速往來
以副予意焉。
下欵事。
其中朴麒錫。
有分揀之道。
故欲爲判付啓下之際混▣矣。
非卿箚陳。
違予恒日武士之心。
令該府朴麒錫分揀放送
他餘幷皆除刑推焉。
左相聯名
伏以臣等。
待命諸臣。
俱有應避之親嫌
國體嚴重
不敢晏然退坐。
謹此來會金吾
無他委官。
獨使有親嫌之臣等二人主張鞫事。
則事異隨參。
關後弊。
非但不安私心
亦有損於國體
首相復 命。
要在不遠。
待其還朝後齊會開鞫。
合事宜。
故輒敢冒陳籲
乞蒙察納焉。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琢與璞之所爲
俱極絶痛。
頃者親鞫。
以此也。
允中旣到之後
其所推鞫
豈可遲滯
而况大僚庶僚大有間焉。
豈以些小親嫌
有所回
避哉。
首揆承命
所重在焉。
曠日遲待。
使此等奸惡之輩。
偃息囹圄
則其將曰國有法乎。
觀卿等之箚。
心切慨歎
待明欲爲親鞫矣。
更以思之。
朔奠將事
只隔今宵
心有所不安。
玆遣史官
諭予此意。
終若引嫌
親鞫之外。
無他道矣。
卿等安心
勿復過讓。
卽赴坐而擧行焉。
聯名再箚
伏以鞫獄至重。
雖無相避。
有親嫌者亦不可冒按。
故頃臣箚陳不敢當之請。
而 聖批縷縷
至嚴且勤。
逃遁不得
黽勉赴坐。
以至于日昨
而第伏念按獄之道。
訊詰勘讞。
無少嫌掣。
然後可期了斷
而今臣旣有親嫌。
左右罥絓。
雖或有文跡明白易知。
易赤不能顯言力折。
致使兩皆抵賴
日以遷就
了無收殺之期。
設或收殺之後
當此世道未厭物情
理所必至
將相卿宰同時被告之獄。
何等重大
而獨使臣冒嫌主按。
苟然了當
則揆諸 國軆
其爲苟艱。
亦復如何
百爾思量
無他善策
而但首相雖當看審重事
留待數日。
足了此事。
到今事勢不容變通之道。
如臣有親嫌者。
雖被譴何
决不敢冒當。
不得已昧死申籲。
乞 賜察納
俾重按獄之體焉。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今卿箚讓。
未免過中
頃者之批。
亦諭予意。
况旣下問目。
卿等擧行
不過取招。
卿勿復讓。
其卽赴坐焉
吏判宋寅明特推後乞免(七月)
伏以臣伏見 備忘
日昨奏事
推吏判書明。
 傳旨極其嚴截。
非獨明之罪也。
伊日妄發。
臣實爲罪首
而 聖明特以臣忝在大臣之後
爲不欲遽罪。
明而使臣知警
臣之惶懍愧悚
實有倍於身被譴責
顧安晏然而已乎。
黨論之禍。
始於傾奪得失
終於怨國誣上
臣誠始若垢汚
終焉憤痛
超脫唯恐其不早
懲艾惟恐不嚴
臣之所以藉手事 殿下者。
只在於此矣。
今使韓元震之言。
初果有意於議及 聖躬
侮逼 明祖如 聖敎
則臣惟當聲罪致討不暇
止遏折之而已哉。
以臣之愚。
只見鄕僻之人。
過聽傳訛
自附憂愛之意。
不覺其言之迂妄而已
其間不無挾雜之言。
其習誠可惡矣。
然唯當付之一哂
自有處之之道。
而 殿下不然
疑怒太過
論斷至深。
不有愧於包荒之度歟。
古語烏鳶破卵。
鳳凰不至
臣實有憂於此
敢有所言。
辭不達意
誠未格天
反被 宸衷益復激惱
則臣之罪也。
臣若知其無禮於吾君。
故爲調和之計。
咫尺欺 殿下
則此其罪雖湛滅猶不足
天亦必殛之矣。
臣何忍爲此哉。
以臣之蒙被平日 特達之知。
衷情猶未蒙昭察
則如元震草野踈賤者。
更何足言
而雖在朋舊交際
猶貴情志之流通。
况於君臣上下之間。
睽阻至此
無以自白
此臣所以懷悶抱慙
欲求死而不得
尙何顔面復立於大臣之列哉。
席藁私次。
祗俟威譴。
伏乞 聖明亟遞臣相職。
降罪罰。
俾使爲人臣而緩於討有罪者。
知所戒焉。
不勝幸甚
乞免仍論鞫囚事箚
伏以臣昨將惶悚之忱。
敢伸鐫遞之懇。
而 聖度天大
過加優容
至以安心勿辭爲 批。
然臣負犯旣重。
惟昭伏憲章
卸職名。
而後心可安矣。
此罪未勘。
此位未去之前
雖 聖上姑欲安之。
臣其敢一日自安於心乎。
伏念無他才能
所以事 殿下者惟此心而已
今則此心未白。
 殿下何所取於臣。
亦何所資而事 殿下哉。
此臣前䟽所謂無顔可立大臣之列者。
不惟訟其不安意而已。
實臣肝血之語。
其敢有一毫剩餙者哉。
噫。
滿盈天道之所必惡。
勢位人情之所同忌。
而今滿盈極矣。
勢位監矣。
及今
釁累之末甚厚。
理合斂退
若使輾轉生疣。
大得罪於上下之後
則 殿下雖欲哀憐而輒赧之。
其可得乎。
况今水旱灾警。
極其異常
來頭之憂。
所不至。
必得調爕之材。
卑以彌綸之策。
然後可以救得其一半
而臣則猥據高位
無效益於國。
但積釁衅於身。
臣身畢竟狼狽
不足恤。
其於國事何哉。
伏乞 天地父母諒臣至切至懇之心。
遞臣所帶議政官啣
改卜賢德
置諸吁咈之地。
使 聖德有匡格之效。
世道挽回之望焉。
且臣於罪人三金設鞫之命。
敢有所懷
略此尾陳矣。
於向日殿入侍罷出後。
捕廳從事來示草記。
三金事。
而崔暐所證參聽成均博士李時弘適以殿講入來闕中。
詳問前後事狀於時弘。
弘曰三金泥醉之中。
果以悖惡之說。
無數侵辱崔暐而已
元無誣辱國家之事。
其告捕將者。
或者崔暐憤痛所致云云
臣又反覆盤問
則其言皆有條理
白丁寧。
臣果以此不必至於草記。
言從事以送矣。
捕廳旣聞崔暐恐動之言。
似是不得已草記。
而臣又聞捕廳承欵時語
則不過承欵問而已
初無別爲條對之言云。
若此而置之於一律
則雖曰儓隷之賤。
人命豈不重大
而况無實之事。
歸之於有
實。
則其疑惑四方聽聞如何哉。
臣意崔暐可罪。
三金不可遽置之於一律也。
然開鞫 命下之後
連日頉稟。
不得擧行
雖緣臣情勢不可冒出而然。
而其惶蹙不安之端。
尤復如何
玆敢附請譴何
伏乞治臣稽慢鞫事之罪。
以爲百僚而重鞫體焉。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前批已諭。
今玆復讓。
不亦過乎。
三金事。
予亦疑乎崔暐之擧措
觀卿果若此。
幺麽三金
人命至重。
所謂不道
關係甚重。
與時弘。
幷爲鞫問
使三金果若有其言。
雖曰迷劣醉漢
當世若此之時。
不可寬貸
若暐誣也。
豈曰其人之卑賤
方今世習誣人之律。
烏可免乎。
卿其安心勿辭。
亦勿過自引咎。
卽出視事
亦卽開鞫。
用副此意。
重其鞫體。
文衡圈點乞免
伏以昨者文衡圈點之 命。
在臣因堂錄呈辭之後
未及幷陳事例
今於 命招之下。
不敢冒進
又此略陳焉。
文衡圈點則非如堂錄之必領相主之。
左右相中一人果有主圈之例。
然必有主薦之大提學
然後大臣則雖一人可以主圈。
而今則不然。
主薦者臣也而主圈者又臣也。
可以大臣一人獨圈之例。
援而同之乎。
文衡重任也。
無前之例。
决不可自臣
身始刱。
而且臣於昨日憲臣之啓。
竊有所惶怖慚恧不敢自安者。
盖臣自居相職以來
無所猷謨。
無所裨益
不過一種睢盱之習。
惡甚欲生事之人。
其奈所爲
不允物情
所言亦未厭於 上心
則若憲臣言者
宜發久矣。
不意近日事。
巧會於一時
而臣於前後
俱有所妄犯。
則今幸臺言之不能直截說去。
所自掩而自恕也哉
臣不欲索言。
而臣之不可安於職次
不啻耳熱矣。
當此 朝家多事之日。
如非萬分不得已者。
臣何敢爲解免之計哉。
伏乞 聖明亟遞臣相職。
早賜斥退
重罪戾。
使之獲安私分
無害世道
不勝幸甚
臣治此箚將上之際。
因政院 啓辭。
繼有更招之 命。
臣於死尤不勝悶迫罔措之至。
到今主圈之前有無
姑捨勿論
臣之情勢
萬無抗顔本職者。
求解妄悖之人。
欺罔世所共知之事。
何等極罪
而諉而不擧臣名。
其將晏然行公乎。
惟願速 賜處分
正臣罪焉。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上欵引嫌
已有舊例
卿辭過矣。
而下欵引龍慶之事。
憲臣所爲
其涉過中
龍慶過矣則况卿乎。
卿其安心勿辭。
卽出視事
仍行奉審。
文衡圈點乞免箚[再箚]
伏以臣昨奉箚 批。
以臺言爲過中
命臣以奉審之行。
臣雖狷淺
豈必一時之臺言。
作爲撕捱於此際哉。
揣量頭勢
誠有萬萬不獲已者。
其爲惶懼
不惟罪名未及於身而已
昨日更招之命。
近於迫令驅使
待臣頗異之 聖意
豈不感激
而或大臣之位。
由臣而益輕。
此亦臣之罪也。
然 園陵事體
至爲嚴重
奉審之行。
何敢暫時稽緩
而顧臣情勢之外。
患疾病。
乘此乍凉。
又復如期而至。
呼吸屈伸
漸不如常
又自日前重患瘧疾尙未差愈
前此兩箚之時。
情勢爲重。
未暇仰溷。
若其實狀
連日史官所知而去者也。
 親命之下。
末由祇承。
臣罪至此
萬萬難贖矣。
伏乞遞臣相職。
勘臣邦憲
以警百僚
以幸國事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請勿 經宿 私墓箚(九月)
伏以今者 新陵行幸
 私墓歷展。
誠有萬萬悶迫。
不得已奉承
至於第二日宿所則終有所未安者。
日昨 筵中殿下之始下敎也。
臣之唐突仰叩。
必爲宿所於 私墓。
聖意何居云者
非偶然而發。
而或慮反致激惱
不敢盡言而退。
數日沉思
心不釋然
知其非。
終始不言
則是直阿順而已
臣豈忍爲此
仰惟我 國自有制度
凡諸 行幸
一遵禮法
至若止宿
尤極愼重
大抵郡邑與 行殿陵寢
則自前元無經宿之例。
而近自 仁廟以來
尤愼此等禮節
今此宿所
旣非郡邑
又非 行殿
亦非 陵寢
决不留宿
而伸其情理
在於展誠。
何必經宿而後可哉。
人君一動一靜
萬世法程
則歷展之擧。
雖出於天理人情
而經宿於荒絶之峽村。
豈非無前之事耶。
若使後人論之。
臣等不能力爭之罪。
姑捨勿論
而 殿下亦將不免任情徑行之譏。
此豈細故也哉
臣意則初日宿所於 新陵。
二日宿所高陽
三日往展 私墓後。
還爲宿所高陽
四日還宮。
則不過更一日
帳殿必於信地
宿所無難便之端。
道里稍得均平
軍兵亦無顚仆之患矣。
不然直自 新陵回鑾。
差待數年內 禧孝陵行時歷展。
豈不便順耶。
臣本人微言輕
不足大臣自居
而其言誠出於斷斷血忱
惟 聖明察納焉。
取進止
公元937年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噫。
爲親之心。
貴賤無異
霜露之感
王公匹庶奚異哉。
十年曠省之懷若何
而當歷路而過還。
寸心何如哉。
今玆歷省之意。
乃情禮之所
不已
至於經宿。
本非任情也。
雖直謁六十里之地。
其難其日還宮。
必當經宿。
今者所定。
詳量深矣。
兩日宿於高陽
其何義哉。
於卿此等處。
乃命勉戒於左癸者也。
噫。
予於平日前日小心至意
務從簡約
而卿等猶且不諒
於卿等持淸之論。
雖曰高矣
不當淸而淸者。
予則曰隘矣。
不亦待其君太薄乎。
每聞此等事。
心竊愧乎待諸臣。
此亦予於國於私誠淺薄之致。
其何尤人哉。
辭揔裁官仍陳安眠事宜
伏以禮謁 新陵。
歷展私墓。
仰惟 聖孝克伸。
情理無憾
三日疾驅犯夜還宮。
 玉體不瑕有勞損之節否。
憂慮之極。
不知所喩。
竊伏念臣本無似。
忝居相職。
日昨又叨 景宗實錄揔裁官之任
臣聞 命驚愧
不知置身之所。
盖臣文辭拙澁
不足當筆削。
見識闇陋
不足以斷是非
故曾前自實都廳堂上之任
一皆力辭而輒免焉。
此臣已成之規也。
今聞繤修已訖。
雖無所事乎揔裁。
然前旣辭堂之任
今反受揔裁之重。
得無近於辭十萬而受百萬者乎。
伏乞 亟命遞改。
俾安私分焉。
今年三南及畿內年事凶歉
近日聞見
尤可驚心
賑救之策。
不容
公元938年
緩。
而第臣憂懼
不在於今年。
而憂在明年
明年若無民事更無着手處矣。
言念及此
不覺氣短
臣意今年賑資外。
明年救民之道。
必須別般料理
預先究度然後國可得以爲國
而臣晝夜思度
萬無一分生穀之道。
竊聞湖西安眠一島
有可經紀
爲利國家者。
若使早决此事。
庶可得一隅。
故方欲送曉事人
見形便而來矣。
此際承旨文秀掃墳田。
下往湖西
此人見此。
足斷利害便否。
湖西李衡去時
臣亦略有所言送者使。
文秀眼同詳察後。
使之論列所見
聯名狀 啓。
非但順便
事体亦重。
不可失也。
安興漕路
使備堂一人往審事。
頃有定奪矣。
安興安眠同在近處
此亦令文秀佐往審後馳報
合事宜。
故並此陳稟焉。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祗謁 新陵。
歷拜 墓所
追慕之心。
哀感之情。
倍切于中。
箚辭並依施。
捴裁之任
卿何過讓。
卿其安心勿辭焉。
陳病乞遞箚
公元940年
伏以臣本病喘症。
入冬後陡劇之外。
頃又中寒甚重。
趁未取汗。
種種症形。
幾至危惡矣。
賴太醫臨視
珍劑繼頒。
得延殘喘於今日者
莫非 天地生成之澤。
而第大勢差减之後
餘症未祛
盖積敗之氣。
不能與病爲敵而然也。
當此連次 賜對講究賑政之日。
一未隨諸臣後入參於前席
固已萬萬惶悚
而觀今病勢
尙難起動旬日之內矣。
使臣不病而奔走職事
無可裨補
而况臣身帶相職。
長在枕席
政堂之設。
作一養病之坊。
私分不安
不須言。
而其在 聖朝核實之政。
决不如是矣。
玆切惶懼之忱。
復申疾痛之呼。
伏乞 天地父母
諒臣病難任事。
遞臣所帶相職。
改卜賢德
托以廊廟之重。
俾幸於國事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趙觀彬䟽後辭免箚(十一月)
伏以臣於日昨書 啓之上。
敢以更入文字爲辭。
重戾在身
神思惶錯。
不能締綴數行。
今始略攄衷臆焉。
顧臣不肖
自在韋布時。
常主朋黨之論者。
果若其言。
而此非臣之所自得。
得於先正文純公朴世采之緖餘者也。
然自丁未不過仰体 聖意
奉以行之而已。
曷嘗自主之者哉。
觀其䟽一篇主意
以先正之道行於世。
顯有極悶切廹底意。
固其勢然也。
其亦可哀也已
若以指論臣身者言之。
不無略綽彷彿者。
而結之以別語則不孟浪
至於超遷無前
一欵。
不惟臣身藥石之言
揆以國軆
亦是不可無之論。
臣固感而受之。
若其數字侮辱之說。
出於其人之口。
不得不如此
何有一毫介介之意也。
然其官乃都憲也。
大臣而遭都憲如此之斥。
晏在京輦
所不敢。
不得不自屛野外
回念國事
何敢一刻安於心哉。
况以客使迎接之無大臣
 聖敎極爲嚴切
臣尤以此惶恐
而今首席造朝矣。
從前可以推移之時。
或許之於回避法外。
而到今無可推移之時。
則自有回避之限。
似無狼貝(一作狽)之患。
差可幸。
而臣之惶懼罪悚則其何敢小弛也。
噫。
臣本不才無德
濫登此位。
不量己力。
擔當國事
念到智力窮處
雖願速無此身。
若其筋力可及處。
必欲彌綸牽架。
以爲報效萬一之計者。
此是斷斷血忱
而今至於此境。
撫躬自悼。
尙復何言。
最是偕來承宣
何等 恩禮
决非施之於如臣者。
而來荒村
書 啓絡續
臣之惶恐不安
到此益甚
可謂罪上添罪矣。
惟願速下收還偕來之 命。
仍復鐫遞臣相職。
以安微分
以幸國事
不勝幸甚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纔於知申之往
悉心腹。
而今辭章
出於知申未及傳諭之前故也。
更何多誥。
其中以被都憲之斥爲辭。
則大不然者。
其職雖微。
其言是也
則予豈罰之。
卿豈忽也。
而其職雖重。
其言無據
挾感綻露
則烏可無罰。
亦何掛齒
其所不忍
聖訓所戒。
隨班不爲
身自乎哉
大臣使臣之道。
决不若此
以僚相待僚相之道。
何不顧。
想必不安熏心
未暇顧思矣。
噫。
俄者手書中 以戊申冬事
若不慽然偕入。
所望恒日者哉。
臨軒企望
待卿偕入。
卿其体小子至意
安心勿讓。
其卽入來焉。
第二箚 呈辭後又乞免
伏以臣於日昨書 啓。
敢陳職名必遆之義。
只緣淺語拙。
尙未獲 允兪
臣實抑塞悶欝
罔知攸措。
顧今國勢捏(一作隉)扤。
生民倒懸
天心怒而有警告之急。
朝象渙而無湊泊之期。
獨使 至尊憂勞於上。
决非臣子晏然退坐之時。
若臣者去就無關安危
一心耿耿
惟國與主耳。
雖使赴湯蹈火
所不辭。
如無截然不可出之勢。
則 別諭之下。
何敢倚托欺慢
故爲是撕捱哉。
誠以具瞻之職。
異於庶僚
廉隅一節
係是四維
不可容易放倒故耳。
 聖敎雖曰已盡開釋
不必引嫌
而此不然者。
得罪於上者。
上開釋之
公元1728年
則不敢復有介意
人臣義分然也。
今臣得罪於人。
自上雖已開釋
而人之罪臣固自如也。
何敢諉以已盡開釋
揚揚政事堂哉。
然臣罪臣自知之。
以臣不才無德
驟蒙不世 簡擢
了無毫分裨益
久處崇高而昧盈虛之理。
妨賢路而失進退之宜。
有識寒心固已久矣。
今爲臣計者。
惟退而已
抑臣欲退之意。
亦非待今日而始發。
曾在戊申臣有一䟽
 殿下其或記有之否。
臣於伊時竊見人心倐變於數朔之間。
世道不可測。
秪欲保完身名
遂陳休退之請。
其時禍亂甫平。
危疑未定
職在兵地。
義難遽釋。
一䟽卽止
請之不力
其後連値 朝家多事
且有所遲待者。
未敢言退。
以至于今而繫在中心。
何嘗一日忘其退也哉
且臣年過五十。
衰病已若癃老
盖臣荐受重任於危難之際。
憂虞恐懼
潛耗暗傷
外面衰白
不至於異甚。
心腸之腐落。
已無餘矣。
聡明日益减。
神精日益損。
加以喘病日益劇。
雖無此所遭
不久當作無用之物。
况有此所遭
此身已極汚辱
國事實無可爲。
以已試僨敗之人。
寧有冒沒更進之理也。
宜退田園
以保餘齒
而向於 筵中親承 責諭。
不獲已以此則不敢遽離京輦。
有所
仰對矣。
雖遞臣議政之職。
身帶勳秩。
住在城裏
有 顧問可以仰對。
有 朝請可以入謁
一息尙存之前
何敢忘吾 君而負吾國乎。
若然則不但在臣獲遂其區區微尙
其在國家
未必不爲廉恥一助矣。
今臣此言。
如有毫分假飾神明其殛之。
聖明憐察焉。
無任激切祈祝俟命之至。
取進止
第二箚 呈辭後又乞免箚[再䟽]
伏以臣於日昨承宣書 啓之後
宜卽更申䟽籲。
而初則病未締得文字
旋値藥院問安
瀆擾是憂。
低回重念一日二日如是而止。
臣罪愈益增重
不得不仰首更呼。
前後䟽 啓。
畢暴無餘。
今無可以言者
然 殿下每以國勢生民爲言
臣亦因此而言之。
使臣果有一分得國勢。
得生民之才。
 殿下之必欲勉出固也。
臣亦當不顧是非
不避危禍
出而膺 命。
以爲圖報萬一之計。
而臣卽一百無可取也。
已試蔑效之人。
與其當遞不遆。
縻以虗禮
徒使 國體損傷
臣分虧缺
曷若速 賜處分
改卜賢德
畀以國事民憂之爲愈耶。
在事理。
較然無難知者
伏乞天地父母
察臣懇廹情願
遆臣議政之任
以幸 國事
仍治臣違傲之罪。
以警具僚
不勝幸甚
答曰省䟽具悉卿懇。
悉心曲。
無餘者開釋
只緣誠淺。
巽讓彌篤。
抑損之極。
夫復何諭。
今則辭已竭語已窮矣。
望卿之念君臣大義
小子至意
幡然乎其偕入。
噫。
雖在調攝之中。
忘其生民哉。
兩相在朝
共濟國事
其所爲心。
奚比解表
卿雖未詳醫理
未能祛於感寒。
豈困我若此
日夕抑損
若添病苦
聞偕入之報。
病若祛体矣。
卿其須体慇懃之意。
安心勿復過讓。
卽起偕入。
用副至望
陳病乞遞箚
伏以昨日終日慮囚於冷 殿。
仍以犯夜乃罷。
 玉候新瘳之餘。
得無添損之節。
區區憂慮
倍常時。
於今初九日朝起
忽然一場大寒戰。
肢節如縛。
頭顱如碎。
眼瞳拔出
不能忍耐須臾
急試解毒之劑。
日再服者有日
而諸症之加歇無常
最是乍寒而熱。
乍熱而寒。
頭疼隨而進退
病雖觸感而發。
症涉積傷所祟。
而似非一時寒感之比。
則其獲差良。
難卜其遲速
當此朝家多事
曠廢職務
豈不惶憫也哉
昨日 啓覆未能備員
入侍固已萬萬不安
而省鞫 命下之後
連因㙜諫不備
未得開坐十數日。
而今㙜諫備而臣病如此
又將費了幾許日。
重省坐。
如此
遷延
其在國軆
亦可寒心
病裏憂歎
如添一病
玆據病重實狀。
敢呼於 父母之前
伏乞省鞫之 命。
早賜變通
毋使 王法久稽
仍令遞臣相職。
勘臣罰名。
俾使羣工懲勵。
不勝幸甚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所患若此
深用▣焉。
有疾未參。
其何引咎哉。
至於委官。
昨日命領相。
而政院不布下敎之致。
當該承旨推考焉。
卿其安心勿辭。
其須善攝
元朝陳戒仍乞免箚(壬子正月)
伏以歲日問安
不比例節。
而緣臣病未蠢動
竟 闕趨造候班。
臣子誠禮。
虧缺無餘。
瞻望 宸極
但有悲涕
今當一元之首。
不暇泛進他說。
敢濱小臣拜相初筵第一奏語以獻之
惟願 殿下剛大之心。
以基 宗社無彊之福。
廣博之道。
以副神人顒祝之望焉。
顧臣病狀
加歇無常
似非一時得之疾。
而忽自日間心胷便覺抑塞
夜眠幾至全失。
舊疾未平之中。
又此添得別症。
復起爲人
遲速難定。
帶職名。
惶恐彌切。
伏乞遞臣所帶職名。
治臣前後闕禮之罪。
以警具僚
不勝幸甚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以疾未參。
何傷之有。
箚中勉戒。
誠爲切實
深用感歎
可不体念焉。
卿其安心勿辭。
亦勿引咎
其須益加善攝
扈衛軍卒法禁事目箚(四月)
伏以臣伏見判尹宋成明䟽本。
以其府吏受罪扈衛廳。
謂之大臣未詳委折之致。
大臣卽指臣。
而玆事儘有委折矣。
大凡軍兵之有可罪者。
法司必先進來公事而後方許其推治
此盖 朝家軍兵之意也。
故臣前後法司
進來未嘗不許推治
而亦未嘗以法外之事有所分付
輒令放送矣。
日昨京兆扈衛軍卒
謂之犯禁
不有進來
輕(一作徑)先推治
定以徵贖。
盖聞軍卒所犯。
不過數束紙手持之物。
眞是不當禁者。
而臣不暇問當禁與不當禁。
只以無進來重壞体統
略施杖罰府吏矣。
今者重臣之言如此
毋或未諳法例而然歟。
至於扈衛軍官軍兵之弊。
其言誠然矣。
臣曾於 筵中陳達此弊。
有所定奪
故臣之所帶廳定額外一人添入者。
此亦重臣之言毋或爽實而然耶。
大抵軍門軍兵手造手持之物則不禁買賣
自是節目
至若扈衛軍卒本無料布。
生理可矜
前此本廳每加顧護
故誠不無亂雜買賣之弊。
而本廛人嫌其不能榷利
雖一疋布一斗
米。
謂之亂廛。
輒訴於京兆府
府屬則利其推捉。
仍以徵贖。
此則非但有違於節目
扈衛軍卒亦可慽矣。
臣意扈衛軍卒肆然犯禁
京兆府一從節目擧行
狼藉買賣
有若設廛者外。
復徵贖。
則法府無紛紜之弊。
軍卒有支保之望。
以此申飭
合事宜。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額數事曾聞卿所達。
故已申飭者盖此也。
箚中所陳得宜
並依此飭勵焉。
乞免仍請具聖任更擬捕將箚
伏以日昨因臺䟽。
不參 祭班人員
並令現告罷職。
臣於 祭享一事
前此雖有所屢遭陳達賤疾者。
不敢以此每每自恕。
而若論前後廢闕
臣實罪首
乞被重勘焉。
伏聞捕盜大將聖任亦入於現告坐罷之中。
原其不參。
或有可以區別者。
未免混入云。
然此不須言。
聖任新爲捕將。
頗有擧職之稱矣。
未幾遽入於混罷。
諸議皆以爲可惜
分付該曹。
旋卽擬望更差。
合事宜。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聖任事。
卿箚若此
傳旨中付票。
卿之不參。
業已洞燭
其何引咎
卿其安心勿辭焉。
請勿罪監賑郞廳箚
伏以臣卽伏見 備忘記。
有賑廳堂上從重推考。
郞廳拿問之 命。
當此賑民之日。
不能仰体德意
致使道有餓莩
此 聖上所以飭勵責罰
而 辭旨懇惻
足以翳桑之鬼矣。
明日乃分賑日次
而因該郞兩人之並皆被逮。
將無擧行云。
許多飢民
計日望哺之餘。
不可使過限不給
以益其飢。
將使他人代管其任。
生手之猝當重事
不無虛踈之弊。
兩郞之見差不過二十餘日。
而似聞分賑凡事
成頭緖。
不比前日之混無統紀。
因此就囚。
不得主管明日之賑事。
亦甚可悶矣。
竊伏惟自上初聞儒臣陳達
卽命拿處。
爲民也。
姑徐拿處之命而使之趁限分賑。
亦爲民也。
臣意今姑付還職
俾當明日賑事。
更觀來效而處之。
合事宜。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箚辭得宜
依施焉。
乞免請勿京畿道臣箚
伏以臣不幸而有異乎人之病。
病在呼吸
曉動則輒劇。
其發如響。
時或急喘若將絶。
寸步不能致。
以此之故。
前後 祭享之節。
不能自盡情禮
今曉陪 祭之班。
亦且闕焉不參。
前此以此實狀
屢有所仰煩者。
其或 曲賜諒貸。
而揆以臣子分義
廢缺無餘。
惶悚
之極。
無所逃。
伏乞遞臣之職。
勘臣之律。
以警百僚焉。
且臣聞京畿監司洪鉉輔之憲長也。
其府有其叔重疇加資還收之 啓云。
近來憲長作一厭避之窠。
雖無此 啓。
輔之肯出何可必
而旣有此 啓之後則鉉輔雖欲出。
其可得乎。
今此前後臺官
一幷譴罷之擧。
 睿奮赫然
有以振肅頹綱
若干情勢
不可分別。
然如鉉輔明有不可出之實者。
不宜混而罰之。
况今畿甸賑事方張
此時方伯决難遽付生手
一道民命
關係亦甚不細。
則雖有可罷之罪。
猶可緩。
况初無可罷者乎。
推原情犯之分。
周念民事之重。
不可不仍其職而卒其賑。
敢此附陳焉。
取進止
公元1732年
左議政箚(壬子五月)
伏以臣眷益隆而罪日積
身欲退而位愈進。
迺於日昨職名又加陞矣。
旣在其職則由右而左例也。
而臣則恐懼憂慄
惕然若初不省見居相職。
而若今始省得也。
臣本不才無德
夤緣幸會
驟躐冥升
馴至於此
非但有乖於朝廷任用之道。
此豈臣之所期
亦豈臣之所好哉。
早晩休之計。
擬欲抵死一辦。
黽勉遲待。
牽係因仍
以至于今。
然臣居百僚之首。
其於 
君德闕失
生民休戚
了無一分裨益
辜負職責
固已多矣。
今王解紐
命令多閼。
世道睢盱
禍心或闖。
以言于外方則守令多以要譽姑息爲事
故應貢賦稅。
至於莫可徵納之境。
環顧內外
無一可恃。
此時輔相
尤宜取德望之見孚乎朝野者而居之。
不可使如臣已試蔑效者。
又復進據也明矣。
畢竟與其無益國有罪於身。
不若因此而早自知處。
敢不煩猥
悉陳衷蘊。
伏乞 聖明俯賜憫察。
亟收 誤命。
以重具瞻之位。
公私幸甚
無任怵惕懇祝之至。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今者陞拜。
不過循次
箚中所辭。
不亦過乎。
目今廟堂不備久矣。
國事岌嶪
雖不若此
三台不備
辰度豈張。
于今枚卜
由於此。
頃者筵席
已諭予意。
卿其安心勿辭。
宜遵前例
須卽視事
用副至望
陳病乞遞都監提調
伏以日月迅邁
 敬徽殿禫祀奄過。
伏惟 聖情益復廓然
少愈之餘。
連曉將事
不瑕傷損之節。
不勝區區憂慮之至。
臣於日昨觸犯曉寒。
本症痰喘之外。
重得感寒。
自 闕下擔舁而還
体縮如束。
頭疼若碎。
昨今兩日日服數貼和解之劑。
堇得取汗。
以此去
公元1728年
曉陪 祭之班。
闕焉不參。
臣子情礼
虧缺無餘。
非但病裏惶悚
若無所容。
揆以朝典
實合重何。
伏念明日乃 祔廟都監再度習儀
藥院問安日次
病勢尙在危惡。
亦無由進參
問安提調在。
非臣猶可爲。
習儀則不可諉於諸堂矣。
雖或有退行之例。
而莫重習儀
緣臣不行定日
實屬未安。
伏乞預 賜變通
遆臣都監提調之任
仍命有司
治臣闕禮之罪。
以警百僚之地。
不勝幸甚
取進止
乞遞兼辭 錫馬
伏以 先陵禮謁
乃在三年久曠之餘。
伏惟 孝思無窮
感慕冞切
侵曉動 駕。
犯夜還宮。
撼勞不少
得無損傷之節。
區區憂慮
不敢暫弛
臣於昨日曉寒襲冒
喘症猝發
不勝焉。
幾仆道路
僅抵 陵下
症情加劇
以至享官望單臨時改標。
此固已萬萬惶恐
仍復落後
不能陪 扈於屬車之後
非但區區情禮
無以自效
臣子分義
到底掃盡
今雖幸得鎭定
而餘悚在心
若添一病
律以邦憲
理在難赦。
伏乞譴罷臣職。
以警百僚怠慢焉。
且臣以 祔太廟亞献官。
面給馬之 命。
又以都監提擧
亦被鞍具馬 賜給之典。
噫。
錫馬重賚也。
不宜若是濫授。
况近
來 朝家恩賞太煩。
使重愼磨礪之具。
無少惜焉。
臣嘗慨然於此
顧臣方居率先百僚之地。
嚬笑之節。
臣身始。
然後可以責倖望之路。
伏乞 聖明亟令收還給馬之命。
不勝幸甚
取進止
臺臣避嫌陳病乞遞箚
伏以臣於日昨常參時。
掌令朴㻐以禁亂事避嫌也。
竊聽其 啓語。
大非臣 筵奏之實。
故臣欲陳其不然
而旣非可否
嫌於較卞。
泯默而退。
與僚相相語曰。
㙜臣之避。
大失 筵奏本意。
此或記事者之誤。
不然臺官急於引避
不暇點檢而然耶。
相與一笑而罷矣。
卽又伏見掌令閔珽避辭
益復張皇
至以大臣失言爲言
使臣當臣 筵奏。
一如臺臣之言。
則其謂之失言
宜然
臣言則不如是
盖臣於伊日。
果陳禁亂爲都民切弊。
頃日草記申飭後。
都民之穪寃猶或有之。
更加申飭云云
而何嘗以今之臺官如此事爲言。
亦何嘗以自備局草記論罪直請耶。
此則 聖明想必記有。
不必呶呶卞明。
而但欲除民弊。
言語差誤
致使臺臣紛然引避
莫非臣故。
尙誰咎哉。
臣固無似
忝居相職。
自有此事。
不安轉甚。
且臣宿病痰喘
當此換節。
輒致增加
自數日間。
添得感疾
痰逆脑膈。
頭暈作痛
夜輒增重
扶頭而坐。
痛不絶聲。
精神瞢昧
多試湯劑
症情無减
今日藥院起居之班。
亦無强疾進參之勢。
情禮虧闕。
惶隕罔措
伏乞亟 賜譴罷。
以謝臺言。
以警具僚焉。
取進止
答曰省箚具悉卿懇。
當初陳達
乃爲民弊。
紛紜引避
於卿何有
以疾未參。
亦無所傷
卿其安心勿辭。
其須善攝
病亟陳情䟽(十月初六日)
垂死趙文命
屬纊則未知在於何日
大勢則已可知矣。
上言于 主上殿下
伏以臣本無似。
濫被不世知遇
致仕至此
只緣不誠不忠。
未免天地罪人
臣常愧懼
且臣稟性不甚放肆
入侍瞻望
不過以下
今當永謝。
亦無由致身 穆穆之側。
夬覩 日月之輝。
是爲耿結
臣之忝居相職。
已極不似。
因仍盤礴
亦非本意
故曾以魏徵事
有所仰達矣。
竊念君臣之間猶父子。
何言不盡
及此一縷未盡之前
解此議政之職。
則在 聖上不但爲彰美勳臣
而在微臣豈不不世有之恩典也哉
古語曰欲法堯舜
法祖宗。
治國之道。
一以 仁祖孝廟爲心。
無墜剛大奮發之志焉。
言雖長而氣則短。
文雖短而心則
長。
嗚咽流涕而已
昧死以聞。
答曰省卿䟽懇。
予心愴焉。
雖有疾恙
神明所相。
自可勿藥
動心至此哉。
愴感之中。
爲卿過也。
所辭相職。
豈忍此言。
而噫。
所難君臣際遇
予之待卿。
豈特勳戚
卿心已動。
所辭肝膈
此時慰卿。
豈不愈於陳根
姑勉副乎相職。
大慰卿心。
體此意寬脑心而善攝焉。
䟽末勉戒。
已聞前日
日忘哉。
鶴巖集冊四
 啓辭
  
從權 庭請 啓
莫嚴者喪制
而節情順變
方謂之達孝
易闖者疾病
而養胃扶元。
無過滋味
此皆禮經之訓。
古人所言也。
仰惟我 殿下
因心之孝。
高世之行。
平日母事之義。
固欲自盡喪禮
而但伏念 殿下十數年來
連遭巨創。
傷損之節。
不一而足
重以纔經禍變
至痛在心
其所以耗鑠眞元不知不覺之中者。
固已多矣。
而矧當無前歊熟。
𩜾粥之進。
亦已累日
榮衛之瘁傷。
胃氣之虛敗。
理勢之所必至
近日膈間不平之候。
未必不由於此
薑桂之補。
安得不一刻爲急也。
目今 國事無一可恃。
上而 慈聖之所倚賴
殿下一身
下而臣民之所係望
惟 殿下一身
 宗社神人之托。
亦惟我 殿下一身
當此之時。
悠悠萬事
在於保護 聖躬一事而已
萬一差過時日。
不急權變
或有 聖体愆和則臣等之罪姑舍勿論
其於 國事何哉。
以 殿下明聖
不待羣下之言。
必思所以自寬自愛之道。
昨日藥院從權之 啓。
終未 賜兪。
臣等不勝憂遑煎迫
玆敢咸造賓廳。
聲疾籲。
伏願 體古經垂訓之義。
聖人愼疾之戒。
勉抑 聖衷
從權制。
以答羣下顒望之情。
從權 庭請 啓[再啓]
等之瀝血哀籲
今已三日
而 聖聽逾邈
不 賜允許
莫非臣等誠意淺薄
不能感回之致。
等之罪。
萬殞猶輕。
而亦不能無憫欝慨恨於中者也。
噫。
我 殿下出天之孝。
所以奉事 慈聖者何如也。
當今日疚慼之際。
 慈聖之憂念 殿下
先 御常膳之意。
至矣切矣。
而 殿下奈何不思体承 慈念之道。
仰惟 聖學實認深詣
正宜得力於此等處。
而乃區區末節
不思帝王之孝。
已非臣等所望平日者也。
况以今事勢言之。
內外三都並設。
大小任事諸臣。
方當奔走監蕫。
其間亦有不得不排時趁期
汲汲始手者。
見今百僚遑遑
相率 庭籲。
不暇念及於事役
以不得請則不敢退爲心。
誠以都監事雖重。
而猶不若保護 聖躬之爲急故耳。
雖以禮書言之。
孝子必須審視殯殮之際。
不可專事哭泣
此盖言盡孝子之道。
不亶在於哭擗之哭而已也。
噫。
 殿下今日之國爲何如也。
 聖躬疾患爲何如也。
當今之國勢。
 聖躬雖無形見之症。
猶當凜
凜然盡自愛自保之道。
况今膈間不平之候。
由於心脾受傷
胃氣虛弱之致。
草木之滋。
不容一刻少緩。
而 殿下惟以量力爲諉。
一向牢拒羣請。
此臣等所以焦遑煎凜。
累籲而不知止者也。
臣等雖無狀。
豈敢非禮之礼。
瀆擾於 哀疚之中至此也。
伏願 殿下念 慈聖惟憂 聖躬之慮。
古經毋拘小節之義。
 俯從權制
以副顒祝焉。
從權 庭請 啓[三啓]
噫。
今日之國勢。
凜凜乎孤且綴矣。
 慈聖之所倚依者惟我 殿下
殿下所恃仰者惟我 慈聖耳。
如此之時。
 慈聖盡保護 聖躬之道。
而 殿下慰安 慈聖之道。
卽今日道理事勢然也。
 慈聖疚慽之中。
忍其不忍之心。
先御常膳。
亶出於憂念 殿下至意
則以 殿下出天之孝。
所宜仰体 慈旨
思順變之道。
一日二日
尙不允從權之請。
重貽我 東朝惟憂之慮。
於養志之孝何如
不有違於禮義乎。
禮曰有疾飮酒食肉
又曰尊長勸之。
食之可也。
如可已疾則酒醴之甘。
猶可强進
薑桂之味。
只爲扶接胃氣之資。
豈可拘於末節不爲變改乎。
尊長之勸。
猶可以勉從。
至情懇勸。
出於
至尊之地。
則其可徒守常經。
不爲之 聽從乎。
噫。
國運連値不幸
 殿下憂苦勞悴
實是古帝王之所罕遘
則其潛消暗損
不待形見之症而可知矣。
卽今食之難。
一日可敵曾前十日。
十日可敵曾前一年。
則復膳之請安得不一刻爲急也哉
伏願 殿下体慈聖憂慮之切。
念 宗社付託之重。
從權制。
鶴巖集冊四
 書啓
  
偕來承旨敦諭後書 啓
受恩於 上至罔極
得罪於人至爲深緊。
不敢晏在京輦
冒夜出國門。
㱕伏下。
以爲省愆之計矣。
不意史官追傳 命召
承旨又復踵臨。
面致諄諄
乃以旣有處分。
可與偕來爲 敎。
顧此罪其人之擧。
非爲慰藉臣也。
固出於嚴討之 聖意
而但伏聞其人年來不可待以平人云。
乃至於島配則或恐有乖於不治之治
而臣心之不安
尤加一倍矣。
噫。
身爲大臣
旣被其無限困辱
則不可以其人之不必責。
其言之不必怒。
所自恕。
况以臣處地。
不能血誠扶國。
畢竟使人疑之以負國
惟此一欵。
無以自立天地之間。
尙何官職去就之暇論哉。
叩胷流涕
更無所達。
偕來承旨敦諭後書 啓[再度]
臣於承宣面諭之後
纔略所懷矣。
卽又伏奉 別諭。
縷縷百餘行。
懇惻丁寧
無異善誨之父指敎學語之兒。
伏讀至半以下
不覺有刃剚腸。
痛割若新。
伏惟 聖明泚筆寫此。
當作何懷。
莫非以臣之故。
臣尤死罪
顧今國事實有萬萬罔涯。
到此地頭
非不一身廉隅之有不暇顧。
去就節之不暇守。
而但以大臣而遭如此之言。
仍復抗顔於相職者未之有焉。
則臣其可夤緣事會
厭然冒出。
以貽千古大臣之羞哉。
在事理。
不甚難知。
卽今所蘄望。
惟在卸解職而已
必須早賜變通
然後方可合於以禮使臣之道。
而勑到時亦無臨時狼貝(一作狽)之患矣。
徐當更入文字
而荐辱 恩命
末由奉承
伏地惶恐
但有涕淚而已
別諭後書啓
臣卽又伏讀荐降 別諭。
縷縷下敎皆是也。
至於此時去國不可輕。
國事民憂之罔涯。
客使迎接不可大臣等敎。
臣尤無辭可對
然第廉隅人臣大防
大臣四方瞻式
今欲使爲大臣者。
姑舍是廉隅
而爲大臣放倒而無餘則將焉用彼相哉。
此臣所以雖被譴何
不敢變動者也。
且臣之惶恐不安
中。
有甚本事者。
顧以瑣瑣如臣。
日煩史官傳授而郵蹄幾穿。
屈承宣之來守而州供貽弊。
當此凶歲
非細慮。
爲臣僭猥之罪。
無所逃。
且有 面諭之 敎。
而旣不克奉承
晏然不動。
人臣分義所不敢出。
欲待於縣門則距此幾三十里。
去京益遠。
不可爲也。
神思錯亂
罔知所以爲計。
徊徨踧踖
伏地流涕而已
  
 御札
前後批諭。
悉心曲。
緣予誠淺。
讓愈切焉。
情志不孚至此哉。
卿之爲國血忱
予所洞知
觀彬之語無狀
通朝所知
於卿豈有毫分不安之端。
首揆纔入。
雖少慰於予懷。
顧今國勢
大臣獨賢廊廟之時。
明日弘濟迎勑。
其誰爲也。
念及乎此。
若忝恙焉。
噫。
齟齬戚姻
言之傷心
觀彬以此藉口
予亦有因此諭卿者。
噫。
追惟戊申執卿手國將奚爲之說。
卿必記有。
其若有知。
今卿困我冥冥
慽乎不慽乎。
爲國股肱
勳戚之臣。
豈可自輕去就
玆遣知申。
坐待卿偕入。
呈辭後 特遣偕來承旨 別諭後書 啓
自臣有所遭
心有所劃。
今玆呈告
實非苟然
不意 聖明爲擺例格。
 特遣承宣於深夜。
宣以 聖旨
天憂民之意。
藹然十行之間。
因與之偕入。
臣是何人。
敢孤 聖意
第臣當初入城。
盖出於萬萬不獲已
挨到客行之過。
一日不啻一年
更復抗顔於相職。
決無是理。
則臣便是當遞之人耳。
卽今廊廟一日之曠。
一日之憫。
二日之曠。
二日之憫者。
有如 聖敎者。
而不遞當遞之人。
一日二日
徒苟以虛禮
不卽變通
國事愈益狼貝(一作狽)。
不止可憫而已
此臣所以尋單求遞。
一時爲急者也。
臣積悴之餘。
病狀卒劇。
方在昏涔。
稍俟神思少定。
當以文字
更竭衷蘊。
呈辭後 特遣偕來承旨 別諭後書 啓[再度]
近來廉隅太勝。
君臣分義之漸輕。
臣亦嘗憂之。
若使人之斥臣者。
斥臣一時誤着。
則旣承 面諭之罄悉。
此時勢。
臣當不終日而出。
而今乃並與一生執持而壞了。
或歸之於誤國
或疑之以負國
身居輔相勳戚之地者。
得此罪名
能免誅殛之爲幸。
尙何去就之可論。
古人所謂廉隅或重於分義者。
正爲如臣所遭者而言耳。
且臣聞大臣以道事君。
不可則止。
可者
不可行之謂也。
則不惟不可行
得罪於人多。
雖欲不止
不可得。
而今丐退之章。
反承 勉出之 旨。
莫非平日誠意未孚之致。
俯仰慚恧
復何言。
伏地惶憫。
只俟鈇鉞之加。
呈辭後 特遣偕來承旨 別諭後書 啓[三度]
昨日承宣書 啓。
備陳不可不遞之義。
不惟不 賜允兪
於深夜之中。
降格外 恩旨
至以卽今國勢生民
雖不多諭。
卿亦知之爲 敎。
噫。
臣非土木
豈不卽今國勢生民之爲可急。
 聖意所以誨諭於臣者至切且懇。
其奈截然大防在前
不可壞了何哉。
 聖批愈渥。
而臣罪日益積。
廟務愈滯而國事日益渙。
無寧早被辜 恩負眷之罪。
以安於私。
以益於公之爲得。
恭俟 處分
更無所達。
呈辭後 特遣偕來承旨 別諭後書 啓[四度]
又伏奉特降 批旨。
若有眷於百無用一賤臣。
此固非所加於臣身者。
至於中夜興歎之 敎。
憂國憂民之意。
自形於不言之中。
奉讀至此
不覺落紙面。
不知所云
第臣有不可出之義。
而 聖明或意其可出。
日拒 明命而輒賜 寬假
 國體臣分。
轉益損傷
臣罪到此益萬萬矣。
隕越之極。
無以自贖
席藁庭除
祗俟威罰之降。
呈辭後 特遣偕來承旨 別諭後書 啓[五度]
臣於一日之內。
再奉 恩諭。
螻蟻微臣
何以獲此。
激涕流。
不知所達。
况伏承 面諭之敎。
分義不敢遲回
顧自日間中寒成感。
症形不細。
 特諭之下。
末由趍 命。
惶恐震駭
無所措。
謹當收拾病思。
思入文字
仰請鈇鉞之誅。
鶴巖集冊四
 議
  
宗室祝文穪号當否議
臣聞謏識寡。
昧禮學。
且此詢問 命下。
在臣未在相職之前
則今敢隨例仰對。
尤深惶愧
然第以臣愚見言之。
 德宗 元宗俱是追崇之位。
當初祝辭中。
於 元廟則穪嗣王
於 德廟則不嗣王者。
不無意義
盖 元廟則 仁廟以孫繼祖之故。
 元廟自歸於禰室。
其穪孝子嗣王固宜。
而 德廟則 成廟以姪繼叔
穪考穪子於 睿宗則不可以二本
無嗣承之實則不可嗣統論。
不穪嗣王而穪國王者。
似或以此
而但重統別嫌之義。
可行其時
不必行於世代迭遷
事体前之後。
旣已躋之 太廟
列於祖宗褅袷之位。
祝辭則用郊壇所用國王字。
實甚未安。
宗廟之中。
只穪國王臣者。
亦或有旁照可據之禮否。
不可不因此時使經幄之臣。
博考歷代儀典
以及先儒諸議。
務歸至當
允合情礼
伏惟 上
裁。
宗室祝文穪号當否議[再議]
此事若在當初祔廟得失
則當取程朱之正論
張桂之誤禮。
而今日之議。
祔廟時事
祔廟後事也。
旣已躋之於 列祖昭穆之位。
裁酌通變
亦一禮義
而今儒臣乃引張桂事而斥之。
未知其襯合於今日事。
然若以爲重統別嫌之義。
無論前後用嗣字終不可。
則略依儒臣初議中言穪孝曾姪孫國王則不單穪國王臣。
可別於祀祭郊壇之祝上着孝曾姪孫
亦可云係屬宗祧之義。
宗廟禮至重大
蔑裂之學。
全無知識
不敢臆决以對。
伏惟 上裁
翼善冠布帽議
公元1720年
臣聞謏識寡。
昧禮學。
且此詢問 命下。
在臣未在相職之前
則今敢隨例仰對。
實深惶愧
然第以臣愚見言之。
翼善冠事。
帶旣裹犀以布。
則冠亦變烏爲白而已
何必去角而後成布裹之制耶。
五禮儀元無去角之文。
雖未知始在何時
而但去角不成翼善冠
王者服色
不宜虧其礼。
卽今有正服。
此係視事服。
則宜有釐改而未改者。
此或庚子年倉卒之際。
未及詳究而然耶。
以此言之。
以至於百官布帽亦
公元1728年
然。
庚子未及受衰之時。
則只以麻帶斬衰團領
通行於哭班及公朝
其所巾帽
不得不變其常制
去角而垂帶
盖去角而垂帶然後
方可穪於麻帶斬衰之制故耳。
今則祭服公服
分爲二件。
前日麻帶
今變爲布裹角帶
前日斬衰團領
今變爲緝邊團領
則布帽亦不必五禮儀中當初去角之文爲拘。
似當隨而稍變其制。
冠服重制。
不敢臆决以對。
伏惟 上裁
通訓以下國練後許婚與否議
以爲無練之朞年喪。
必欲具三年之體。
卒哭可對三年喪小祥後。
則今此許婚一欵。
似當視庚子甲辰差等定式
而但通訓
方下大夫不足
下比士庶人則有間
非但不可士庶人同之。
雖以士喪禮▣▣言之。
無朞以上喪。
許婚娶。
自是先儒定論
王朝典禮
雖異於閭巷
而此等處猶可旁照
通訓以下並與下大夫
小祥許婚
似爲合宜
而臣素昧禮學。
未免臆對
伏惟 上裁
別殿祭文通用與否議
以爲以一祭文而用之三室
以外面見之。
似爲未安。
而但伏念 宗廟祭享時。
 宣廟室有別樂章
其已上
四祖及 太祖 太宗樂章
撰述四祖及 太祖 太宗功德
遍用於 太祖以下各室。
此似未備而爲此者。
豈非爲所重者在。
肅嚴之地侑告等節。
宜簡而不宜瀆之意耶。
抑有取於 皇明通用樂章之制耶。
况此 眞殿祭文
雖曰一文
其中各有指穪贊揚之語。
則其視專四祖及 太祖 太宗樂章
用之於諸各室。
不亦有異乎。
前輩着眼儀文之節。
不如今日
若使此事至爲未安。
前此必當有釐正之論。
曾不爲此者。
無或所見而然耶。
臣意仍前用之。
合於改作之道。
而學本魯莽
未免臆對
惟在 睿裁
長陵陵時合祔與否議
合祔禮也。
而 國朝陵寢
他無祔合處
盖以方中之役。
不在同時
非但逼近驚動
有所未安。
因山之制。
異於士庶
則其勢亦有所掣肘難便故耳。
今此遷奉
旣在同時
則如禮合祔
不違神道
亦無憾於臣子之心。
而况有 英陵故事
則亦是 先王所已行者
以臣迷見
何敢有別議。
伏候 上裁
國練後朝除服
正臣文純公朴世采或人問曰。
旁朞杖者
祥祭除服
無他節目
今此服制
旣是從服之朞。
則除服之
足以旁照此段
而但先正又答或人問曰 君母之喪。
雖與伯叔兄弟同是朞服
旣有公私尊卑之分。
豈敢此並。
由此觀之。
其間容有不盡同者。
且禮緣人情
卽日卽吉
非但不安臣子之心。
亦似異於禮家所云微吉漸吉之義。
所以
先王朝 以淺淡服終其日。
至翌日始服吉服爲定。
至今之者也。
此一欵則不必因釐正喪服而有所變改
因舊行之。
合情禮。
而臣等昧於禮學
不敢臆决以對。
伏惟 上裁
諒闇中進講詩經與否議
二南等篇。
固是周化之所基。
 經筵聖學
有繼進之次第
及今不講。
甚爲可憫
而但詩經乃協之聲律被之絃歌之語。
或人有以前輩居喪不授學者詩經之語。
問於先正文純公朴世采
先正答曰古人居喪之禮甚嚴。
其於不讀樂章之戒。
尤難輕變。
豈無他書云云。
帝王制節
雖異於匹庶
而 法筵事體
亦別於 召對
儒臣之有疑於進講者。
不爲無見。
勢須今姑停止
以待復常之日。
似爲合禮
而臣本昧禮
妄誦前輩之言。
不勝惶恐
伏惟 上裁
僞造假銀罪當律與否議
受敎輯錄僞造假銀者。
不待處斬
此指手自假造者也。
致赫謂之貿得於時泰
猶可諉之於非手造。
而但大明律有僞造寶鈔
不分首從窩主
知情使者皆斬之文。
此致狼藉行使
卽今訊問
在於知情與否。
論以法律
似難輕議䟽釋。
而第當此憫旱䟽决之時。
自 上特引罪疑惟輕之典。
或可參酌 處分
在下不敢低仰
伏俟 睿裁
翼陵丁字閣震變後全改與否議
丁字如或全體傾頹
不可不改建而後改建者。
盖動役於 仙寢咫尺之間。
至爲安故耳。
今此 翼陵丁字閣。
灾患在於一柱
則所當改其柱而已
况此是翼閣之邊柱。
正殿有異。
今爲一柱之有灾患
一時撤毁其全閣。
在事体。
反甚未安。
諸議之以只爲修補爲未安者。
或出於警灾之意耶。
昔在宋時皇堂棟損。
韓琦只易其棟。
則顧此全改之議。
以臣闇識淺見
猝難究得其如何。
而此無前例之事。
不敢質言以對。
惟在博詢而處之。
伏惟 上裁
新陵展謁奠禮與否議
陵時奠禮
常時則似不可已。
而在今番則似不
可不已。
盖其日旣有告由祭矣。
成殯奠又當親行矣。
記曰祭不欲數。
豈非數則便歸於煩而不敬之謂耶。
 聖敎未免煩瀆
不必別有奠禮云者
實有暗合於禮意者。
何敢更容他議。
伏候 上裁
召對繼講冊子
召對冊子
其爲監治亂而蹟賢邪。
莫要於史記
前後 召對
幾盡進講
姑不欲重繹。
則諸冊中惟節酌通編。
講論義理及時事。
必有參驗理會之益。
臣意繼進冊子
以此冊爲定爲宜。
伏惟 上裁
正臣金正國 贈諡議
以 贈職而至於 贈諡
本非邦典
道學有功斯文
節義則死於王事之人。
可許諡。
而後來穪以道節義
追請諡典
無有限節
其弊可憫
然今此先正臣金正國旣是己卯名賢
道學實有牖廸後學之功。
士林已崇奉。
在 朝家不可埋沒而止。
追施節惠
合於崇奬儒賢之典。
而臣學蔑識陋。
未免臆對
不勝惶愧
伏候 上裁
文肅公尹瓘,文襄公吳延寵祠 賜額議。
文肅公尹瓘,文襄公吳延寵俱是麗代名臣
至於文肅公有開拓北地之功則關北不可無文肅公之
祠。
旣有祠而不額。
亦是 朝家欠典。
但祠與院判異。
近來始則建之以祠。
旣蒙 恩額之後
仍爲書院
實是大之弊。
而今此文肅公,文襄公
可祠而不必院。
 賜額之後
分付本道
終始以祠施行
仍飭該曹此後書院之請。
絶勿輕許。
以示祠院之別。
合於崇功尙德之典。
伏惟 上裁
大司憲朴應男,持平任叔英 贈諡議。
大司憲朴應男以家承之學。
鯁直之風。
擊逐權奸
多有其功。
自是一代名臣
任叔英文章博識
乃其餘事。
淸名峻節
足以立懦而廉貪
則其在朝家褒尙名節之道。
固宜有相秩之贈。
而但以贈職仍以至於贈諡
則臣於向日先正臣金正國諡收議事
以道學則有功斯文
節義則死於王事者外。
以贈職而贈諡
本非邦典
有所仰對。
不可異同其說。
若以特恩諡則雖非常格
不無一二前例
伏惟 上裁
鶴巖集冊四
 應製
  
長陵遷 葬誌文
於戲
恭惟我 仁祖文烈武明肅純大王坡州 長陵之八十三年。
曁 王妃明德貞順仁烈王后葬其岡右之九十六年。
實我殿下卽阼之七年辛亥也。
大臣有以虫蛇灾 仙寢不潔
宜亟遷奉爲言者。
 殿下聞甚驚惕
▣▣再遣大臣禮官奉審。
旣又詢問文武宗親二品以上以及在外元老儒臣
 咸無異辭。
卜吉交河縣舊治後子坐午向之原。
八月十六日並啓 玄宮
其月二十七日戒 蜃衛
其月三十日庚申
如禮合窆焉。
是議也前此累發而累止。
今 殿下聞卽斷然行之。
非以風水說也。
實出於孝思之無窮已矣。
哀冊仍舊無改。
 命臣文命合 舊陵兩誌撰爲一文
以藏 玄宮
盖用 英陵例也。
臣曾忝太史
不敢以不文辭
敢就舊誌
略加櫽括而書之。
謹按 王姓李氏
諱▣字▣▣。
 元宗恭良大王之子
 宣祖昭敬大王之孫。
 母仁獻王后具氏。
綾安府院君思孟女也。
當 宣廟乙未
 元宗王子避倭警于黃海道海州
 王以
是歲十一月七日
誕降于州舘。
未誕而日者言某日當生。
貴不可言
 王果如期而誕。
忽有紅光照耀
異香滿室。
 仁獻王后母平山夫人申氏睡於傍。
赤龍在 后側。
有人書諸屛八字語甚神異
夫人欣然而寤則 王已誕矣。
姿表異常
右股黑子無數
 宣廟奇之曰此漢祖之相。
勿泄也。
二三歲育于宮中
命諱若小字
旨意異常
光海聞而不悅。
自五六歲。
聡明特達
文理驟進
出就具氏綾海君具宬學。
處中表間。
絶無驕貴意。
讀書甚勤。
丁未進階爲綾陽都正。
封君
 元宗在光海時被猜疑甚。
 王季弟綾君佺先見害。
 元宗憂恐疾谻。
 王割指血以進。
及喪處氷雪絶水漿者累日
絶哭泣。
喪祭必以禮。
光海無道日益
幽廢 母后
矺戮骨肉
重之以滛侈殘虐
於是三綱論而九法斁。
擧國嗷嗷然如水火
 王雖務自韜晦
眷念 宗國
時復泣下。
不忍社稷之亡也。
會 王肺腑之親有若申景禛,具宏,沈命世,具仁垕等素服 王有君人度。
諸氏望屛居者。
金瑬李貴崔鳴吉,李曙,洪瑞鳳張維不謀而合
 天啓癸亥三月十二日癸卯擧義旅共戴 王。
自彰義門入。
光海衛士
至掊鑰擴門而迎 王。
王肅
公元1621年
宮禁
卽詣西宮
起居 金大妃
再拜哭。
羣臣皆哭。
 大妃命設 宣廟虛位
中官引 王入。
 王又再拜哭。
從臣亦哭。
 大妃命授傳國寶於 王。
王辭以否德。
 大妃臣民愛戴
非德而何
爾宜陟王位
不可辭。
 王拜而出。
卽位於 宣廟舊時別堂。
遵 大妃命也。
 大妃敎書
明告中外
略曰王聡仁孝
非常之表。
 宣廟握手憑几之際。
命名幼小之時。
厥有微旨
今日之事。
實 宣廟之志云。
 大妃又下敎曰光海無天
刑戮父母
屠戮兄弟
刦奪懷中兒。
忍而殺之。
此 宗社罪人
春秋之義而法之可也。
 王謂彼雖無道。
旣嘗君臨
置之法不可
反覆譬曉
懇諫者三。
 大妃少解
 王乃改舘光海。
尙食廚膳
及其屛置也。
使廢妃及幸姬從。
又豊其餼廩
時其衣服
無不足焉。
又命司寇昏朝時有罪者。
嬖姬金姓人。
爾瞻,纘男,造,訒,偉卿等於市。
助虐者朴燁,鄭遵。
其所在梟之。
雪寃獄削僞勳。
營建調度
戚畹權貴田庄减稅害及生民者並革罷之。
斬內奴作弊二人以徇之。
 王旣親政
首起李元翼荒野爲領議政
舊臣尹昉,申欽吳允謙李廷龜鄭經世等次收用
鄭蘊鄭弘翼,
公元1623年
德諴於謫所
儒臣金長生張顯光等除憲職
夏五月陪臣李慶全等。
齎 大妃奏文。
京師封典
二年 熹宗皇帝大監王敏政,胡良輔
錫 王及 王妃誥命冕服
甲子西帥适穪兵犯京。
 王奉 大妃出巡湖西
張晩李守一等討平之。
尊 大妃明烈王大妃
陳賀進豊呈于慶德宮。
幷奉 仁獻王上壽
夏四月率靖社振武功臣
行會盟祭。
仍 賜宴
手札勉之毋忘在莒之意。
丙寅春
 母妃仁獻王后寢疾。
 王又割指進血。
遭喪
追念 父王葬地當廢朝時未甚擇吉
改卜金浦郡。
楊州移奉。
與 仁獻王后同岡而異墓。
爲章陵。
丁卯金人戊午降帥弘立前導
擧兵深入
 王幸江都
大臣李元翼世子撫軍湖南
金人請和
中有勿助南朝語。
 王仗義却之。
金人聞之。
以爲朝鮮禮義之國
不可迫以非理
只請結隣通好
朝廷始許之。
還都
卽以與寇羈縻等情
遣使奏聞于 天朝
戊辰大旱
 王下手札敎曰。
御供之物。
减剋殆盡
而獨貂裘未减。
西民凍死之時。
身着輕裘
於予心安乎。
其罷今年貂裘進獻
庚午四月 敎曰。
敬老尊賢
治國之本。
其賜老人有差
鱞寡孤獨廢病
公元1690年
者。
貴賤賜米䐹。
洪瑞鳳等諸宰會宴壽其老母
 王命賜雪綿人二斤
 敎曰卿等皆有老母
備盡榮養
心感焉。
椵島將劉興治叛殺都督陳繼盛。
 王遣李曙,鄭忠信聲罪致討
 天朝諸將聞而義之。
關內被兵
遣鄭斗源奉表陳慰。
兵器
又遣高用厚平復
耿仲明孔有德擧衆投金
 王命舟師
與天掎角
 帝降勑奬諭
壬申追尊 父王爲元宗大王
 母妃爲仁献王后。
洪靌等詣京請追封
 帝降勑略曰。
爾父未膺襲爵
奏請追封
孝思可念
特允部議云。
癸酉夏韓仁及等請封長子世子
 毅宗皇帝太監盧維寧賜世子誥服。
越二年丙子。
春旱大水
 王乃下敎書
自責己。
停諸道物膳。
罷貢上紙
命兩銓愼簡令。
愼擇邊將曰。
親民令。
撫軍者邊將。
非其人。
兵民何賴
國家何恃。
令文武官及諸道監司擧人才。
十二月人大猝迫都城
 王幸廣州南漢城
先是穪帝
國号曰淸。
遣使脅以增幣助兵。
 王以大義斥之。
有請斬其使者
使聞而逸。
國中洶駭。
 王猶執義不少變。
卒以受兵。
圍城中。
一日天寒雨雪
將士無人色。
 王露立焚香祝天曰。
眇予不量力
欲伸大義於天
公元1697年
下。
不足恤。
百官萬民
何辜于天。
將欲凍殺盡也。
願天少霽。
活我軍民
伏地流涕
 御袖盡濕。
 王又解所御裘及毛衾片裂而給堞卒。
受圍四十餘日。
城中食盡。
三軍終無叛意。
敵人屢要和不許
江都敗報至。
議政金瑬吏曹判書崔鳴吉等。
因勢急進說曰。
皮幣珠玉
湯文所不得免。
固請出城。
世子亦請自往爲質
 王爲 宗社生靈
泣而從之。
丁丑正月二十九日
 大駕還都
乃誅江都失律之將。
戰卒暴骸
近臣爲壇而祭之。
地部金。
贖還士女之被虜者。
戊寅冬十二月
納 趙氏妃。
漢原府院君昌遠女也。
盖 仁烈王后薨於乙亥
而旋値喪亂
中壺久虗。
至是始擧聘冊之禮。
甲申逆賊器遠左議政謀叛
事覺伏誅
 王猶念其靖社功。
緣坐俱從輕律。
乙酉昭顯世子燕京歸。
疾革殂逝
長子幼且病。
 王以國有長君
社稷之福。
乃詢諸大臣卿大夫
定策立 鳳林大君王世子
 王世子涕泣再上辭章
 手批以答曰。
予志先定。
詢謀僉同
惟汝之賢。
毋固辭。
道心
後 王從容謂 世子曰。
向者䟽批中敬道心
上古相傳心法也。
治國大要
不外乎是。
爾其精究精一之理。
力行
公元1705年
中之道。
 世子起而稽首受 命焉。
丁亥春旱大水
命出戶部米五萬石。
以代民貢賦
賑恤廳。
糜粥以食飢民
己丑正月
策 元孫王世孫
五月初八日丙寅
 王以疾薨于昌德宮之正寢
春秋五十五。
在位二十七年。
 王體凝嚴
德宇淵弘
一動一靜
不踰準繩
 臨御二十七年之間。
所以盡孝敦倫
講學親賢
天勤民。
惇敎礪俗。
嚴宮闈惜名器。
崇節納諫諍。
恤刑獄消滛朋者。
一出至誠
未或少間
盡孝敦倫也。
事親極其志養。
嚴於喪制
斬焉之行。
及侍 仁穆大妃疾。
衣不解帶
藥必親嘗
及薨自仁慶宮遷 廞儀于慶德宮。
 王斥小輿
處置仁城。
廹於 慈敎廷議
悼念不已
旋復其爵。
並官諸子
仁興君持母服
仍賜品祿終三年
原大無第宅。
特賜別宮以處之。
廢主及廢東宮皆有庶女
幼則廩養之
長命嫁之。
厚賜土田臧獲
講學親賢也。
自 潛邸未嘗一日廢書
卽位以後勤御 經筵
討論忘倦
經傳奧義
貫穿難問
老師宿儒
尠不口呿
藥房伏暑嘗請停筵。
 王謂學問惜寸陰不許
間或停筵。
召對儒臣便殿
講論治道
尊禮山林之士。
終始靡替
金長生張顯光初政
進之外。
金集宋浚吉宋時烈晩年相繼㫌招。
遺後嗣。
其敬天勤民也。
灾異則必曰是予過也。
輒使廷臣悉陳闕失
嘗謂金瑬元勳與國同休戚。
不言予失可乎。
弭灾之術。
無過人主改過
悶旱未嘗不親禱。
禱輒有應。
年作疾。
弗能躬祀。
大布對羣臣於便坐
自責深切
未已大澍
又嘗謂民惟邦本
使之必以時
凡有民役
或助以內藏。
頻遣御使
訪問民隱
廉察守令而賞罰之。
其惇敎礪俗也。
五倫歌印三綱行實
並布中外
又 命禮曹以小學蒙士曰。
育材化俗
善莫於此
頻 幸太學先聖
擇師分掌四學
敎導儒生
褒崇忠孝
輒加㫌表。
死事父母妻子撫養之。
金應河家銀數百兩
官金浚子六品
金尙容,沈誢等之閭。
洪翼漢吳達濟,尹集之家。
金尙憲不屈瀋庭。
以身任天下大義則擢置百僚之首。
又 命勿書年号告身
風一世。
李元翼卽 先朝耆德
而有廉儉操。
 命所在官搆瓦屋賜布素褥
其他廉吏如李直彦,崔震立,成夏宗皆以尊官㫌擢。
嚴宮闈惜名器也。
未嘗惰容
見子大君朝謁 禁中
輒命年少宮人避匿曰。
大君雖予子。
出閤外人
帝王家自有禮法
內外之別。
不可不嚴
昏朝戚倖妾御通賄亂政之弊。
以敎 孝廟曰。
此由昏弱之性。
貪慾無厭
至於欲爲匹夫不得
爲是懼。
力防其微。
臨政處事
無復拘牽
心神亦覺泰然也。
貴戚恩澤
皆有分限
使不敢望僥倖。
崇節納諫諍也。
不喜侈靡
尤以昏朝爲戒
宮中服飾
務尙朴素
非法服不御。
文錦床榻
不施丹髹。
夏月麻布
亦厭精細
昇遐之日。
斂用紬衣。
平日預製
容受直言
未嘗有忤。
李命俊指斥宮省
言甚鯁切
生而奬擢
死則優恤
崔晛被逮逆獄當杖訊。
思其曾有直諫而特貰之。
鄭蘊,兪伯曾,姜鶴年等雖矢口而言。
指擬非倫。
優容而不之罪。
人或言鄭蘊直則直矣。
比 殿下昏朝
非人臣義也。
 王曰古有以桀紂比其君者。
蘊之何傷
恤刑獄消滛朋也。
每當治逆。
輒曰民之㤪叛
由予不德
誅止其魁。
不問脅從
自在民間
洞知黨論亡人國。
痛戒臣僚毋敢朋比
朝臣章奏少涉於傾軋矯激者。
裁抑之。
不少貸。
嘗語筵臣曰爲人臣子
見 先王龍灣詩。
宜若少懲。
而黨習日甚可恨
又謂首相金瑬曰。
黨論之禍。
甚於水旱兵火
不可常法治。
後有護黨甚者
當斬不貸
羣下由是惕息
終 王之世。
黨禍不甚云。
自古英傑
公元1594年
創之君。
亦或功烈外盛而行誼內闕
始事勤勵終於怠荒
惟 王撥亂反正
修德立政
內外交修
始終如一
固已卓冠百王
至於山藪之量而並納汚疾。
皇極之道而務歸平蕩
躬率儉德
弋綈之化大行
嚴杜私逕而淸明之治無累者。
足以扶樹國脉
啓佑後嗣
末年付托傳授之訓。
深契古昔聖王相傳心法
卒以基 四五聖百年之治
蘓軾所謂社稷長遠
終必賴之者
其在是矣。
若夫奉天之厄會稽之恥。
盖亦廹於氣數伸屈
而尊周一念
罔或以顚沛有間
圍城行望闕禮。
還都
每於後苑
時節望拜
不使外人知。
講詩之小雅
至樂君子殿天子之邦。
爲之潛然太息
欲以泛使密申誠悃於 中朝
竟未之達。
其萬折必東之志。
可以質諸神明無愧也。
 后姓韓氏。
西原大族
其先有諱
佐麗祖定三韓
官至太尉
入 我朝有諱尙敬。
開國封西原府院君
官領議政
再傳而至文靖公諱繼禧
政府左贊西平君。
於 后爲六代祖。
考諱浚謙。
將相德業
歷官八座五道都元帥
進爵西平府院君
山府夫人黃氏。
贈參判諱珹之女也。
 后以萬曆甲午七月丁丑生。
閱月黃夫人
世。
稍長事西平公
晨夕候問
必先諸兄姊。
孝於親。
天性然也。
丙午 后年十三。
會因簡選處子
 宣廟察 后德容衆中
命 王作配
納幣而 宣廟陟方
三年庚戌九月親迎
淸城縣夫人
初 后在室
夜寢忽若魘而驚者。
西平公就問之。
 后言屋宇坼開。
日月從天而下入懷中。
至是將膺聘。
瘡疹幾殆
西平公夢 宣廟敎曰。
毋憂也。
疾當自愈
已而果然
西平公益心異之。
時 元宗定遠邸。
 后奉事 尊章
藹有誠意
待諸小叔
無異同氣
及綾昌禍起。
內外權倖。
乘時索賕。
 后悉捐奩資而應之。
可以弛其禍者。
殊珍瓌寶
無少恡。
癸亥靖社之擧。
 后實密勿
及正壺位。
隨事箴䂓
亦多裨益
 王嘗觀覆舟圖。
 后進言曰願 上覽此。
危思懼。
毋徒玩具爲也。
 王嘗特遆言官
 后諫曰言雖不中
官以諫名而特遆之。
恐累君德而妨言路也。
或欲修治苑囿則 后輒不悅。
 王爲之輟役者屢矣。
崇禎乙亥冬
妊娠男子子。
不育
 后傷悼熱作。
疾遂亟。
十二月九日
昇遐于昌慶宮之麗暉堂。
坤極十三載
先 王十五年而薨。
春秋四十有二。
 后資性柔順貞靜
飭躬發言
中儀則。
事 仁
穆大妃
起敬起孝。
務盡婉愉
以至傍側長御
無不曲致禮意
 大妃性嚴
而少無不可於心。
 兩宮慈孝
終始無間
逮 大妃上昇
哀慕久愈篤至
雅志廉儉
不喜華飾
不事蓄藏
周恤親戚
未嘗一言外家恩澤
有得官者。
 后或未之知。
 王亦不省其何人也。
以此 王益加重焉。
盖觀古昔帝王之興。
必有賢妃哲偶之輔成內治者。
 后於 王。
帝嚳姜嫄
文王太姒歟。
長男昭顯世子蚤卒。
次 孝宗大王以次嫡陞嗣。
麟坪大君㴭
次滾蚤夭
龍城大君
 后所誕生也。
崇善君澂,樂善君潚曁一女
趙貴人出也。
 孝宗王妃仁宣王后張氏。
右議政新豊府院君維女。
一男六女。
男 顯宗大王
女長淑愼公主蚤卒。
次淑安公主下嫁平尉洪得箕。
淑明公主下嫁靑平尉沈益顯。
次淑徽公主下嫁寅平尉鄭齊賢
淑靜主公下嫁東平鄭載崙。
次淑敬公主下嫁興平元夢鱗。
安嬪李氏生淑寧翁主下嫁錦平尉朴弼成。
 顯宗王妃明聖王后金氏
淸風府院君佑明女。
一男三女
男 肅宗大王
明善明惠公主蚤卒。
次明安公主下嫁海昌吳泰周。
 肅宗王妃仁敬王后金氏
光城府院君
萬基女。
二女不育
 繼妃仁顯王后閔氏。
驪陽府院君維重女。
 繼妃大王大妃殿下金氏
慶恩府院君柱臣女也。
大嬪張氏誕 景宗大王
生一蚤夭
 淑嬪崔氏誕今 上殿下。
又生二男
卽 上伯季也。
皆夭。
延齡君昍。
𧜀(一作䄙)嬪朴氏出也。
判書金東弼女。
 景宗王妃端懿王后沈氏。
贈靑恩府院君浩女。
 繼妃宣懿王后魚氏
府院君有龜女。
俱無嗣。
今 上聘贈達城府院君徐宗悌女。
卽我 中宮殿下
靖嬪李氏誕孝章世子
右議政豊陵府院君趙文命女。
又生二女
長夭。
和順翁主
未及下嫁
暎嬪李氏生三女。
二夭。
和平翁主
昭顯世子愍懷嬪姜氏。
右議政碩期女。
二男三女
男長慶善蚤卒。
慶安
長慶郡主適贈綾山副尉鳳章
次慶寧郡主適錦副尉泰定
次慶順郡主適贈黃昌副尉光輔
麟坪大君監司右議政吳端女。
四男二女
男長福寧君栯及楨㮒。
崇善娶參判申翊全女。
二男四女
男長杭。
城都正棡。
樂善奉事金得元女
無後
取臨陽君桓爲子。
此外曾玄若干人。
於戱
 王以中興之主。
昭揭倫常
奠安 宗社
仁之至也。
 后以十亂之德。
匹配乾剛
萬物
亦仁之至也。
宜其振振詵詵
本支百世
顧乃有相戾者。
土臣民所不能無恨於心者。
然天之報施於仁理也。
極則
亦理也。
而惟我三百年 宗社之托。
惟 殿下一身
則其報施泰之運。
正在於今日。
姬周瓜瓞之慶。
安知不自今日而綿綿也歟
於此不勝區區顒祝之至焉。
宣懿王后諡冊文
公元1730年
歲次庚戌十月丙申朔初八日癸卯
哀嗣嗣王臣御再拜稽首上言
竊以荐遘喪威。
一身在疚
祗揚 聖懿。
煥二子之易名
盡情文。
且切悲慕
恭惟 大行王大妃溫柔稟性
淵靜凝姿
叶夢月之祥。
睿質自異。
俔天之吉。
淑譽冞彰。
膺選於 寧王
遂配尊於 景廟。
婉順含中之德。
允合婦儀
密勿治內之猷。
式遵壼範
必儆必戒。
一心 仁顯遺模
是法是師。
常目禮經諸訓。
九御而均覃惠澤。
六親而務絶私恩
逮丁弟及之辰。
爰臨母事之位。
畀付 宗祏
重漢文繼体之倫。
雝宮闈
彰姬季因心之友。
凶言之衊 聖。
憤輒形辭。
悶邦運之罹艱。
語或泫涕。
曁 太母保佑之道。
旣闡陰功
小子晨昏之懽。
唯祝 聖壽
第經中年之大慽。
纏累歲之
沉痾。
苫塊久處氷霜
積哀成祟。
刀圭實眩於火濕。
諸技告窮。
未獲翼日之乃瘳。
奄驚半夜遐陟
惟幾之際。
眷眷憂在眇躬
若夢之中。
諄諄語及民力
追思剪桐之舊戱。
怳如昨晨。
豈意簪新哀
又見今日
丹闈寂寞
已無所於瞻依
彤管煒煌
不能摹畫
苟欲揭美而垂永。
莫若節惠而崇終。
涓吉朝。
載擧縟典。
謹遣臣議政府左議政李㙫。
冊寶尊号曰孝仁惠穆
諡曰宣懿
仰冀昭假
俯膺尊穪
幽宮於同岡。
旣 遺旨之是奉。
徵顯冊於異禩。
徽烈之或湮。
嗚呼哀哉謹言
章世子諡冊文
若曰皇穹降割
方遭繼體之喪。
寶冊揚徽
爰遵易名之典。
博詢公議
少酬至情
惟爾世子
粤定号於儲闈
夙荷愛於 慈極
寬仁孝友之性。
稟得彛天。
岐嶷英明之姿。
如离日。
盖自纔勝衣之歲。
已有儼成人之譽。
進退之儀。
自然中矩合度
學問之志。
亦知重道崇儒。
文義默通。
得之口讀之外。
字畫甚正。
形諸心法之餘。
沉深則昵御莫窺。
嚴毅則老璫皆懼。
春放鳥。
有生物之仁。
節憂霖。
端出愛民之意。
經音朗亮
曾聳圜橋之聽。
醮日淸嘉
益驗重輪之瑞。
三百年 
宗社有托。
億萬民庶攸依。
而吾東庶卜興隆
於予心愈增悅豫
雖當艱厄之會。
殆不樂乎
每對溫文之資。
若無憂者
凉德獲戾
儲嗣之罹灾。
理或達觀陳腐是却。
病已危革精爽愈明。
蹶然斂容
不廢尊師之禮。
泫焉沾頰。
彌篤戀親之誠。
天胡忍斯。
言之痛矣
設虛殯於講讀之所。
怳若聞聲
遺蹟哀苦之中。
咽不成語
惟玆節惠之擧。
庶爲揭德之方。
玆遣臣議政府右參贊朴泰恒奉冊贈諡曰孝章
於戱
不喜夸。
寧容一字之溢
意在摭實
故取百行之源。
奄閼沖齡
縱莫施於邦國
永詔遐禩
或可徵於簡編。
爾惟不昧
克欽玆。
寧陵親祭祭文
皇矣 聖祖
神錫勇智。
體合重乾。
運値中否
動忍增益
有爲志。
豁達䂓模
密勿措置
尊周攘夷
春秋之義。
任于一身
日月天地
統傳精一
學貫終始
推本孝友
旁達化理
道崇儒。
巖穴幡起。
轉圜其量。
尤奬直士
山摧澤窒。
雷厲風駛
惟天不祚。
中途釖棄。
赫赫烈烈
震燿千禩
孫于有道
何德以嗣。
升儲繼統
年紀畧類。
敢曰媲烈。
式懼墜美。
于羹于墻。
寓慕則是。
豈如園陵
怵惕密邇
中經多難
禮展有俟。
精誠默感
乃發宵寐
東望喬山
此心如水
勉以愼疾。
戒以遠次。
廷議則然。
我思難閟。
 先祖先后
洋洋照涖。
若將提牗。
來格止。
嵽嵲岡巒
欝葱松梓
雲車風馬
彷彿依倚
堯光禹聲。
想像瞻跂
籩䇺旣潔。
犧盛旣備。
尙垂 聖靈
歆玆吉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