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陶庵先生集卷四十五 (自动笺注)
陶菴先生集卷四十五
 墓誌[六]
  
孺人驪興閔氏墓誌
孺人驪興閔氏者。
節度使墡之女。
訓鍊都正仁佶之孫。
監察全州李師曾外孫
年十八歸于密陽朴公玄胄
吏曹判書提學忠元之玄孫
考承任承議郞
安禮牧使。
孺人幼而失怙
哀戚成人
其事母夫人
能盡飮食忠養之節。
旣嫁而猶不衰
往往歸寧
如不欲去。
夫人有六女。
而於孺人意安之。
常曰汝手所供。
雖死其饗之。
孺人舅姑甚孝。
四歲舅歿。
李夫人亦老。
素貧
歲又荐饑
孺人盡力供饋奠。
又能善養李夫人
甘旨或有不給則輒自責曰。
爲人婦。
不能養其母耶。
承議公有九人
孺人待之咸得其歡。
妹子之鞠於家者。
衣之先於己子。
孺人有疾
諸婦女相涕泣
李夫人年八十餘。
久患泄痢
孺人取而嘗之。
以驗其差劇
及喪。
月歲之制畢具
孺人勤苦
未嘗頃刻少懈。
至老猶然
中吉凶百須。
皆出其手功
得一果。
藏之以備祭用。
追念母氏遺意
忌日具饌而祭之。
誠孝如此
孺人中身而寡。
又數歲長子死。
孺人自慟曰。
未亡人宜死久矣。
所以
公元1738年
不死者有以也。
每撫其遺稚泣謂曰。
汝門零替至此
所望汝曹耳。
晝夜肄業
不令知其寒餓
聞有可師者。
不問遠近
資送之曰。
使汝可以爲人
雖割吾肌何惜也。
及孫聖源高第
孺人寒門得此足矣
不願爲美官也。
聖源又以直道廢錮十年
孺人戚戚意。
或恨其榮養之遲則曰。
毋以我爲念也。
往往及時事。
輒歔唏曰上下征利
國焉有不亡者乎。
嗚呼
婦人之職。
莫過於酒漿織絍
以養其父母舅姑而已
婦人而能此。
亦足爲賢矣。
顧孺人不以自足
汲汲門戶久遠之圖。
固已識得大體矣。
至於富貴貧賤取舍之際。
平日讀書談道義者。
亦或難之。
况如孺人者。
終身食貧
宜若有所歆動
而卒無幾微見色。
又能惓惓宗國爲憂。
見識卓然
何以及此
孺人者。
可謂女中丈夫矣。
孺人嘗曰吾久於世何樂。
平生所爲
庶幾無愧於心爾。
戊午孺人年九十。
視聽不衰
日必晨興盥櫛
子孫諫之則曰。
性所安也
是年十月二十一日
無疾而卒。
十二月十九日
祔於楊州大谷
孺人二男四女
震錫蚤卒。
乃錫
士人聖徵李瑜進士宗烈典籍洪河瑞婿也。
震錫男最源。
聖源今爲咸鏡都事
泰源。
女適令金應祉
乃錫
取泰源爲後
女適郡守鄭鐩,士人李聖百。
將葬。
聖源來請余文以納諸幽。
遂爲之叙如此云。
淑人恩津宋氏墓誌
宋出恩津。
自二先生以後
世方之於河南之程。
淑人同春文正公曾孫也。
考諱炳翼尙州牧使。
祖諱光栻正郞承旨
年十九歸于安東定性敬仲
敬仲之祖曰寒水文純公
府使諱煜其考也。
淑人生長禮法之門。
所歸又與之配美。
如此古今豈易多得哉。
大賢脚下難爲子孫
非有德行之美不忝祖先
則其爲羞辱又有倍於凡人
此可懼也。
淑人爲人
聰慧精敏
自幼端重有儀。
長益謹飭
動遵䂓繩
又能觀內訓列女傳諸書
略涉大義
其事父母
洞洞屬屬
未嘗恃嬌而少懈。
牧使公中年其室趙氏
淑人在室
爲之幹蠱
上以奉祭奠下以撫諸弟
咸盡其情禮
其事舅姑
誠孝篤至
舅姑愛之
淑人愈自畏愼
析爨而居。
黃江數里。
文純公在世
淑人每晨走伻而候之。
未或一日廢。
文純公居常稱之曰此婦善事我。
一家尊屬戒其婦女曰。
汝輩宜爲則。
仲和兩至
飮食衣服
儉而潔。
家之有無
不一敬仲知也。
其處夫黨
誠愛藹然
禮防甚嚴。
人皆敬憚
文純公庶母子女者來依於家。
淑人尊敬之。
得一味未敢先嘗曰。
舅姑下世之後
尊屬惟此而已
及喪又祭之如禮。
庶族之無依者。
敬仲又多取養而婚嫁之。
淑人輒承其意。
善遇之曰。
祖先骨肉
不可貴賤異視也。
御家井井有法
昧爽盥櫛
婢僕各授其業。
不敢怠。
晩嬰痼疾
猶自治事曰。
中饋女子之職。
一日未死
豈可爲便身圖乎。
其訓子女
必以義方
每戒震應曰。
立揚豈非父母之願。
而今時義
正合退藏
收拾遺緖
能爲法門佳子弟
則死亦何恨。
齪齪常塗
營營聲利
則雖日有三牲之養。
不喜也。
敬仲蔭仕方爲廣興倉守。
爲比安縣也。
淑人隨焉。
丁巳五月十一日卒于官舍
年六十二。
其年七月二十日葬于忠州杏花洞。
一男五女
震應其男。
婿李東馥大提學瑗縣監,閔百亨,金聖休,金亮行。
內外孫男女皆幼。
應方篤志向學
有聲士友間。
果能成就其德。
文純公肖孫
副淑人之望則豈不賢哉。
銘曰。
女士之稱。
舊聞於詩。
婉娩之聽。
室家其宜。
不有君子
斯焉取斯。
我銘厥美。
後昆是貽。
淑人昌寧成氏墓誌
淑人姓成氏
其先昌寧人
自高中允仁輔始見于譜。
本朝平公石因,文安公任。
藝學宰相
爲時名臣
其後浸衰。
曾祖逨祖昌一不仕。
考鏶。
武科蚤卒。
成氏舊家
稱多賢人君子
淑人生有異稟
年十八歸李氏
爲刑曹佐郞諱世雲繼配
入門
舅縣令公一見賢之
授以家政
淑人持家有法
未幾縣令公卒
尹氏老而寢疾
淑人奉藥不離側者五載
且以其間爲時月之制。
至無憾。
姑將終取視之歎曰。
家貧何以如此
無以新婦恩也。
三年之中。
井臼奉饎羞。
寒時手足皸瘃見血。
夜則不解衣而寢。
勤勞如此
公之羣從子弟孤窮無依者。
之如其家。
淑人至誠撫愛
冠娶以時
莫不誠悅服。
之如母。
親戚有喪而不能自辦者。
自爲具以濟之
春秋暇日
賓客盈堂。
輒隨而供應之。
不以有無累公也。
疎宕有氣節。
信義喜施與。
淑人之助爲多。
以是淑人之賢。
士大夫莫不聞之。
及公疾革
淑人沐浴露立
于先廟。
願以身代。
旣歿
淑人門戶家法
每日未明而起。
家廟正堂
理庶務。
歲時祭祀
先期埽滌。
僕隷之與事者。
亦令新衣齊宿
躬視酒漿
要在潔精曰。
享先在誠不在物也。
遠祖
有田而宗人不能祀。
淑人諭令割其田。
更置主者
歲收其入以供祭
敎子孫也。
雖甚愛而不曾假以色辭
有過則使之下庭受責
常詔諸子爾曹努力學問
家人細瑣不足知也。
汝父嘗公退而歎曰。
今之士大夫庸鄙近利者。
世其衰矣。
等志之。
又曰吾性不喜名利
思與汝曹築室山水間
讀書耕稼
無求於世。
爲士者但當飭躬砥行
稱爲君子人
亦可爲父母榮。
何必富貴利達而後可也。
或出至書室
見有編帙几硏散亂不收者則必手自齊整曰。
爾曹惰性若此
何能辦事
居家日用之間。
立法示敎
常在孝悌倫義。
雖於微細不苟也。
每喜言正二字曰。
君子如是
又嘗論文小學而曰。
此生人之所必自爲耳。
何至筆之於書以曉之耶。
每遇國家大喪
下堂哭泣流涕
以爲君臣之義。
不以婦人而可廢也。
其明於義如此
淑人幼孤
執喪成人
哭泣失明
母夫人衰老甚。
淑人終身致養
及喪而殯葬饋食
如其禮。
祖先祭祀
必具蔬果魚肉
無間疏昵
淑人可謂不衰父母者矣。
淑人素多疾。
居喪致毁。
食素十餘年。
危㞃者數。
而往有神佑焉。
佐郞公旣卒。
淑人守制於墓下。
委身藁薦
晝夜不脫絰帶
公元1732年
淚著地。
經年不滅。
屋不塗墍
暑月溽濕。
蟲蚤滿室。
終夜不寢不一爬搔
侍者毋得妄殺一蚤。
未亡人
其敢求逸
旣而羣蟻日夜相銜
負出戶外。
蚤遂絶。
疾甚
未嘗服藥
煩悶引水飮且數年。
忽夢公遺以藥漿卽已。
人謂精誠之感。
然竟沉淹積歲。
乃以今上壬子閏五月四日卒于衿川江上
臨歿從容無他語。
命取酒與二子訣。
享年五十三。
淑人嘗謂宜夏曰。
先妣之喪。
治喪旣儉。
我死亦如之。
至是遵遺志不敢違云。
淑人二男一女
男宜哲進士敎官
大有志行早死。
未字而夭。
宜夏元配延安金氏出。
其男曰普昌,普行,普聖。
宜哲男普翰,普衡。
普衡爲宜大後。
淑人吾宗叔宣務郞晩煕之外孫
吾宗五世同居
淑人嘗養於外氏
幼少時。
得親見焉。
二子又從余游學
故知淑人美之詳。
莫如余也。
淑人聰明強記
動止有度
識高而慮遠
志勤而事治。
凡其言行之懿。
讀書談道者。
鮮或過之。
然最而言之。
其他可及也。
至如高明特達之性。
誠愛惻怛之心。
自然有以孚諸室家
親戚之間。
無所往而不得焉。
夫豈聲色號令之所可能者哉。
淑人所以爲賢也歟
淑人以卒之年八月晦
從葬抱川雙谷里李氏先兆
越三
公元1734年
甲寅
自衿川遷公墓元配合葬
淑人祔于左。
銘曰。
淑人之御家兮。
忠臣遭囏危。
漂搖風雨
予羽譙兮鳴聲悲。
匪材誠之兩備
孰能興復若斯
惟績學而種德
旣身有而後貽。
苟有彤史者作。
尙或取乎婦德之碑。
舅母淑人韓山李氏墓誌
公元1710年
正郞閔公永之淑人韓山李氏者。
牧隱之後
吏曹判書忠貞諱顯英之玄孫
州牧使諱徽祚曾孫
同知樞府事諱昌齡之孫。
白川郡守明升之女。
正郞公之三世曰驪陽府院君文貞公諱維重江原道觀察使諱光勳慶州府尹諱機。
公之伯氏忠文公
以北評事過咸興。
張公世南時爲判官
淑人外祖也。
淑人約婚
年十五歸于閔氏。
庚寅十二月四日歿。
去其生癸亥爲二十八。
淑人歿後公仕爲工曹正郞
淑人始葬驪州蟾樂里文貞公墓越崗。
甲辰正郞公歿。
穿其穴而合葬
辛酉九月
又移卜于豐昌夫人左麓負艮之原。
龍仁地也。
淑人容儀雅潔
動止安詳
坐必整齊
目不散視。
色笑怡悅
語言𥳑當。
大抵出於自然
而非作意爲之也。
新婚資裝
世俗
例以華靡相尙
而夫人則於豐約侈儉之間。
漠然不以爲意
一門同爨甚衆。
婢僕互生唇舌
聽者不堪其苦。
淑人處之逌然若無聞也。
寢疾父母之側也。
旣革而囑傍人願歸死尊姑之所。
平日孝心可見也。
正郞公嘗曰。
淑人雖在宴私之中。
穆然自將
未嘗惰容
終始如一日。
善事夫子如此
忠文公夫人李氏鑑識
許可
獨稱淑人以爲潔凈無瑕
諸婦女處。
韻味自別。
又嘗見其舊日侍婢耘草於淑人祠堂之前泣涕漣如
指而歎曰此亦仁惠所及
沒世而不忘者也。
淑人夏龜讀書人
淑人實爲同氣知己
淑人之歿也。
爲文而哭曰。
志度豁然不苟
自與齷齪婦女不同者。
發言行事
務爲直截
恥作回互媕娿之態。
正郞從子翼洙嘗記公事實。
而於淑人則曰無一點塵俗氣。
大義女士風。
以此言槩之則可以淑人美之出常矣。
淑人善於女紅
刀尺裁縫
手勢如飛。
一夜之間。
能成兩件衣。
觀者至今稱奇云。
子男二人
樂洙縣監。
覺洙方志於學
諸孫男女皆幼。
惟覺洙之壻曰徐退修。
銘曰。
譬如寒冰玉壺
美質淸瑩不可忘。
惟有令譽滿身後。
小子作詩示無疆
淑人昌原黃氏墓誌
公元1703年
詩序二南婦人之德。
有曰已嫁而孝不衰父母
夫已嫁而猶孝於父母
况未嫁乎。
其嫁而事舅姑者。
可知也。
余銘近世賢婦人多矣。
其如詩序所稱則未有黃淑人者。
淑人系出昌原。
高麗侍中忠俊其始祖也。
本朝有諱瑋。
藝文奉敎
兄弟父子十人
同時以科宦顯。
淑人五世
曾祖諱瀣贈吏曹判書
祖諱藎耈敦寧府都正贈左贊成。
凡擧七丈夫子
季諱𨭬。
唐津縣監。
兩世推恩
以唐津之兄判敦寧欽貴也。
唐津公以八耋陞通政
淑人之考。
文化柳氏正郞軸女。
淑人生而仁惠淑哲
有䂓度。
性又聰敏
善於服勤
十歲
往侍成公歲餘
母氏欲率還。
成公留之曰孫兒非不多。
老人之養多賴是兒。
不可捨去。
癸未歸于安東金時敏士修
時敏曹正郞盛後之子
寧都正壽一之孫。
參判號休菴尙寯,參贊號竹所光煜
都正以上兩世
趙淑人壼範甚嚴。
淑人務適其意。
宿疾輒劇。
盡誠扶護
未嘗少離。
以至寒曉佇立於寢窓之外。
姑有呼聲
淑人必應之。
姑嘗曰余之依此婦。
襁褓兒之賴母乳。
癸巳正郞公之喪。
姑又病出僦舍
淑人猝當內政
公元1739年
一邊祭奠
邊奉藥饍。
左右供給
無少窘錯。
又或入廚供具
手背凍龜血流
自知苦。
夫黨見之嗟嘆曰。
誠孝精力
非世婦女可及
家以長房遞奉兩世先祀
淑人蠲潔致虔。
甚病不令人代
唐津公寓木川
去京爲五六舍。
伻信難續。
淑人至誠探候
每月必屢得老人安否
溫煖甘旨之供。
不以路遠而或闕。
唐津公每歎曰。
如吾老且貧者。
金氏女。
何以支過。
余亦親聞其語。
鄕人至今稱其孝。
及其旅宦在洛。
服食躬自辦給
不煩鄕家
判敦寧公見嘉之曰。
不獨是事爲難
貧家女類皆告急父母
求乞不止
獨吾姪必憂其父母
不及自己事。
吾已知其爲孝女矣。
修闊略。
家事無所營爲
淸坐哦詩而已
淑人理家雖艱甚。
不令士修知。
有時客至咄嗟
盤饍輒具。
親友咸曰非賢運判
何能乃爾
修蹇無所成名
淑人安命嗟怨
筮仕監狼川縣。
淸凈爲治。
一境誦之。
淑人之助爲多。
淑人達識
巫卜不入於門。
寢疾多年
亦不近醫藥
己未二月五日卒。
年五十七。
一月葬于楊州陶穴先兆
淑人未有産育
姪子勉行自幼取而育之。
以爲嗣。
愛踰己出。
敎之必以義方
行從余游。
淑人乞銘。
久而益勤。
余感
其孝。
力疾而爲之叙。
系之以銘曰。
宜家之德。
可配二南
然且有大。
女而當男。
衰妻子。
能不懷慙
我最厥美。
風來今。
貞夫靑松沈氏墓誌
凡人之於子。
孰不欲擇師而敎之。
以求其顯榮也哉
惟乍違目前
便生別離之思。
而又憂其飮食居處不如在家
拘於姑息之愛。
終成酖毒之安。
割慈母愛
通達大體
以盡義方之敎者。
余獨於沈夫人見之矣。
夫人靑松大家
麗朝衛尉寺丞洪孚之後
國朝靑松伯德以來
連爲大官
靑陵府院君鋼之曾孫世議政府舍人
進士
生若溟縣監。
生滌通德郞。
夫人爲考。
曹佐郞海平尹世揆外祖也。
夫人生而明慧異質
父兄咸奇之曰恨不使汝爲男子子。
昌大吾門也。
德公夙抱奇疾。
繼母李疎於理家
夫人時方幼少
日夜手線
以辦滫瀡
才藝敏妙
人莫能及。
閔淑人甚愛孫良輔
求賢配。
鄭正郞洊卽淑人之姨子。
而於夫人姑夫
稔知夫人姿性之出常。
勸以結婚
夫人年十三。
親迎之禮。
良輔字康伯
忠州使洪公諱重楷之子
弘文館校理諱萬衡之孫。
永安尉柱元曾祖
夫人之醮也。
容儀
公元1716年
出。
禮度嫺習
內外族黨
嘖嘖稱歎
閔淑人貞介絶俗
少許可。
獨稱夫人賢婦
事事必咨而後行
夫人事之。
盡其誠孝
罔敢恃愛而或怠。
愍通德公廢疾窮居
有時奉迎家中。
極其供養
異居之時。
日必數伻以候。
得一美味
必送進焉。
古所稱已嫁而孝不衰者。
夫人有焉。
夫人年十六而子昌漢生
君子廢擧
門戶衰替
必欲勸學成就
十歲使來學於余。
昌漢初離家。
不敢思歸
往往逃還。
夫人諄諄誨戒而還送之。
余之赴北幕。
夫人又使就學趾齋閔公
及余退居花田
來留。
其阻久而乍覲也。
兒輒抱膝吮乳。
不忍離去。
夫人和顔而誘之。
嚴辭而責之。
日雖昃必送之。
見時又未嘗愀然曰。
所望於汝者。
常在長者側。
觀感善變
每歸伎倆猶舊。
何不父母之心乎。
先妣爲之嘉歎曰。
賢哉是母。
天必感其至誠
使子顯揚無疑也。
不幸丙申七月二十九日卒。
年僅三十四。
夫人歿後戊申
昌漢始擢文科
翰苑玉堂
今爲全羅道觀察使
而夫不及見矣。
於是康伯曹參判。
夫人從贈如例。
夫人在時謂昌漢曰。
待汝决科
携往父母墳山
省埽而還
無憾矣。
嗚呼
亦何及哉。
陽子爲善無不報。
遲速有時
信哉
是言也。
次男章漢亦學於余。
有聲士友間。
夫人葬于坡州當作洞巽向之原。
與參公同崗而異墳。
素賢夫人
今於幽堂之文。
不忍辭。
銘曰。
夫人十三。
上堂拜舅。
禮度嫺雅
德性夙就
尊姑女士
曰吾佳婦
宜家之行。
疇非可取
擇師敎子
於古罕偶。
割慈以義。
賢哉是母。
人事謬悠
在身後。
恩誥煌煌
兒拜稽首
爲善之報。
遲速則有。
我銘其大。
可以不朽
孺人完山李氏墓誌
公元1689年
嗚呼
自古忠臣義士
遭時危棘
單心竭力
國勢一髮千匀之際者。
曠世一有之。
而死易立孤難。
自嬰以來已有定論
得之閨閤之內。
若此者。
視古烈丈夫
豈不尤難乎哉
余於孺人李氏見之矣。
李氏者。
我世宗大王子密城君琛之後
江相國敬輿曾孫
大司憲竹西諱敏迪之孫。
考曰判書諱師命。
勳勞王室
肅廟己巳
奸凶構誣。
終罹慘禍
安定羅氏
使星斗之女。
孺人丁巳生。
生七日而羅夫人卒。
祖母黃夫人取而養之
故以黃夫人爲母。
稍長始知爲羅夫人出。
追慕涕泣成人
黃夫人雖甚愛之
訓誨有方
一言一行
循軌
則。
年十九歸于光山金龍澤。
牧使諱鎭華之子。
西浦萬重之孫。
沙溪文元公長生五世孫也。
己巳之禍。
西浦公出獄之謫。
家人曰。
李某之寃。
甚憐之。
聞其有幼女。
長孫可娶之。
臨婚。
判書公之寃未白。
人多以爲家子不可娶。
牧使公毅然曰。
先人之志不可改也。
孺人歸金氏。
婦德咸宜
六親皆賀
夫子好詩文。
不以家事嬰心
孺人代勞也。
庚子盡室扶餘
移居連山
壬寅春
凶黨大起誣獄。
夫子首及焉。
孺人託幼稚於同里夫黨
而身入
每夜沐浴拜天。
以祈紓禍
禍色益急。
夫子竟以四月十一日死於獄中。
羣凶恐獄不成
過數日。
僞以承欵書出朝紙。
孺人偵得其實狀。
使忌辰不失正日
其視皇明劉侍講繆詹事不知死日者
不可同日語矣。
夫子誣服一段
可由此而昭洗者乎。
孺人自决以殉之。
夜夢夫子從獄中以破壁大書以寄曰。
必須生存
保子息。
孺人遂斷以大義
矢心不死。
羣凶將用收司之律。
緹騎孺人所居
長子急。
孺人擧止安詳
不失常度
羣凶旣殺長子
分配孺人長子婦於泗川河東地
孺人哭謂婦李曰。
吾與汝同日决死。
豈不爲快。
以汝舅之忠孝
抱至寃極痛。
父子滅身
公元1725年
吾又死則幼稚不能保全
吾雖欲生而汝死則吾不可獨生
汝重其後嗣也。
其可忍耶。
婦李乃許以不死則又慟哭曰。
吾汝之生。
比死尤可哀也。
然限以十年
若復見天日
長成兒輩
庶報舅家恩德之萬一。
孺人叔父議政賜死
孺人之弟喜之及議政之子器之皆拷死。
孺人之繼妣趙氏孺人女兄金監司普澤夫人與喜之之妻鄭皆自决
一門慘禍
未有也。
將赴謫。
宋氏女乞來別。
不許曰徒亂我心。
率二子一女謫所
語婦李曰吾與汝雖生。
郡將暴惡當卽死耳。
設几筵於謫舍。
夕泣號天
隣里爲之感泣
仲子年十四。
國法待年從坐之文。
羣凶恣行胷臆
或云年滿將收之。
孺人憂懼不知所爲
乃以仲子變服女奴
送于宋氏。
使匿之他所。
聲言仲子遘癘死。
詣縣告而設機制變
得免檢驗
無知者。
孺人一女子獨與婢僕
行此至難至危之事。
恩義素孚
任使得人
故皆盡其死力
變故危急之時。
終無反心焉。
每以竹籤分書吉凶二字
卜於靈座前而决之。
未嘗少錯。
精誠之感如此
今上乙巳
盡放坐謫者。
孺人仲子首實蒙宥
禍變時兩喪皆葬淺土。
葬禮多闕。
孺人獨自經紀
丙午始克改
公元1727年
葬。
翌年時事又變。
諸子懷德
戊申避亂又徙于連。
諸子曰玆土也。
宗黨所居
文學所在
而後定居矣。
孺人蓋當未立孤之前
窮阨萬端
未嘗死事
諸子旣長。
以不下從爲至恨。
茹荼
十年如一日。
己未十月二十六日
感疾而終。
享年六十三。
臨歿戒諸子曰。
惻念父寃。
毋負母志。
兄弟和協
俾保門戶
我死之後
事汝嫂如事我也。
十二月九日權厝石城立石村負乾之原。
趙夫人墓側也。
孺人明達識大體
小學語孟。
略通其義。
常曰男女之間。
大防存焉。
必嚴必謹。
家道乃立。
年高之後
不使年少姪輩坐處稍近。
謫舍。
嘗夜失火
季女頓足而哭曰孃速出。
孺人徐步而出。
季女前牽之。
孺人何若急迫也。
辛丑建儲後。
人皆以爲無憂
孺人獨憂之深。
卓識類此
姪子不能判書公墓祀。
孺人爲之替行。
忌日助祭
以終其身。
喜之只有一女坐謫
孺人憐其孤弱
冒禁率來。
養之如己女。
擇婿而嫁之。
諸子衣服飮食
務令菲薄曰。
汝輩好衣好食之人哉。
命終素帶
以志至痛。
常泣語諸子姪曰。
己巳禍初。
祖母中夜父親手而問曰。
汝今死生未定
或有不是事耶。
汝豈欺我哉。
父親
公元1725年
然曰。
此心只爲國耳。
上天俯臨
焉敢欺母。
時年幼。
雖未知禍變本末
父親之至寃。
刻骨而悲之矣。
汝父每於酒後父母而泣曰。
我今父母不在
忠君之外。
更何所事
世臣也。
已以死許國
若有貪慕富貴之心。
天必厭之。
此蓋忠孝之心。
出於天而然也。
乙巳之後
世道雖乍明。
羣枉猶未盡伸。
孺人嘗以夫子心事之未白。
死日之見誣。
擊鼓訟寃
而人或止之。
孺人歿之明年而禍又作。
仲子被逮。
孺人之所欲陳者。
陳之於廷問之下。
上爲之惻然
貸死海島
嗚呼
王元美傳湯節婦曰。
所謂百罹萬死而卒以其孤濟者也。
且比之文信公而以節婦有成爲勝之。
孺人之所成。
尤有難於節婦者耶。
孺人嘗擧諸葛武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語曰。
吾於金氏
素志如此云。
孺人四男四女
一男二女夭。
長大材卽壬寅被收者。
次遠材方自濟州出陸。
次晦材。
女長適宋載福
次適朴宗衡。
方遠材之被逮也。
晦材自意兄弟俱不得全
孺人事行因而湮沒不傳
奔走涕泣
乞銘於余。
余憐其志而許之。
銘曰。
鴟鴞鴟鴞兮。
取我子兮毁我室。
譙譙兮尾翛翛
風雨漂搖兮音嘵嘵
嗚呼孺人
勤苦勞悴之意。
其尙類
乎斯詩。
我用作銘。
銘以哀之。
孺人驪興閔氏墓誌
公元1721年
孺人姓閔氏諱某
伯舅政府左參贊趾齋府君諱鎭厚之女。
府君才誠兼至
爲國盡瘁
實我肅廟名臣
母夫人延安李氏
明達女士之風。
孺人生有美質
又樂有賢父母
食息擩染
不離訓典之內。
和婉謙愼
幼少已然
年十六歸于光山光澤德耀
德耀之父曰鎭華。
進士壯元。
忠州使。
祖曰萬重西浦
官禮判書提學
孺人入門
親黨咸曰佳婦
辛丑德耀進士
余往賀於三淸洞之居。
德耀卜地
孺人拮据而成者。
環屋長川白石松臺在後
幽深淸絶
丘壑之趣。
德耀安坐哦詩。
孺人紡績
得詩雞鳴遺意
前後三過焉。
蓋觀孺人不出聲氣
家事自理
服用酒食
皆儉而潔。
是冬士禍大作
翌年虎龍上變
德耀之兄龍澤首被逮。
甚至於勠死。
德耀心喪魄。
若無生。
然尋以收坐謫長鬐縣。
妻子隨往。
路過驪州。
李夫人盡室歸先墓之下。
趾齋府君祥事一旬
孺人有身臨月
家人咸欲其少留。
李夫人謂曰雖夫家尋常憂阨。
不敢爲便身之圖。
况此何等時耶。
一身死生不足恤。
祥祭
公元1725年
何可論。
促令隨去。
臨別無幾微見色。
孺人亦體其意。
不敢出涕
抵謫始解身。
海堧羇孤
艱苦百段。
孺人逌然自遣
李夫人又貽書孺人曰。
吾見禍家子自知不用於世。
全無勤勵爲學之意。
遂致其家不振矣。
汝勿以隕穫之色示兒輩
使之怠廢也。
孺人佩服不敢失。
二幼子亦能力學。
今上乙巳
始脫謫籍
無可往者
孺人弟翼洙士衛,遇洙士元李夫人在驪鄕。
德耀孺人而依焉。
屢遷得牛江村
其後余屢過之。
德耀坦率
平居自矜持。
雖數起而孺人未嘗不爲之起。
孺人在德耀之側。
洞洞屬屬
嚴君然。
未見有惰慢之容。
余甚賢之
歸則語家人嗟嘆焉。
家貧疏糲不繼。
孺人戚戚
不令德耀知也。
癸丑李夫人卒。
孺人煢然無所依。
後十年壬戌十月三日
感疾歿于蟾樂寓舍
年五十六。
德耀長於孺人二歲
孺人歿後二日亦卒。
金氏墳山俱遠。
不能以柩歸。
以某月某日。
合葬于牛灣屋後
孺人三男
敏材𥳑材獻材。
嗚呼
傳曰素患難行乎患難
無入而不自得
是惟君子能之。
夫以婦人性偏而可論於此乎。
孺人者。
寒士之妻。
不可不窮
中年以後經歷險阻艱難
今古罕有
不堪其苦者。
公元1739年
孺人之如樂地
未嘗一出嗟怨之言。
或勞之則曰命也。
噫。
先妣平生見人富貴
歎羨之意。
嘗曰凡人百病
皆從忮求上出來。
孺人德性
蓋亦有肖似者。
故其驗於患難之際者如此
設令孺人處乎富貴
吾知其必不淫矣。
豈不賢哉。
嗚呼
詩不云乎
溫恭人
惟德之基。
夫溫者仁之發。
恭者順之著。
此於婦人之德。
可謂至矣。
尙記吾先妣語及孺人而歎曰。
吾觀一家婦人多矣。
資稟溫恭
未有如是女者。
有如是之德。
而命之窮厄
乃至於此
此何天也。
小子曰常者理也。
反常者氣也。
從古變多常少
然而不有窮厄
無以見吾妹如是之德。
是亦未必非天也。
余亦嘗語此於孺人矣。
孺人訃至。
追念斯語。
益爲之愴涕。
成服翌日
孺人草成誌文
不待孝子之狀。
而但以身所聞撰次之者
非惟孺人之善。
欲令爲善知勸焉。
系以銘。
銘曰。
終溫且惠。
淑愼其身。
我賦斯詩。
以銘孺人
孺人慶州金氏墓誌
孺人金氏慶州
本朝開國功臣棞之十三代孫。
曾祖城府使諱元立
祖贈左承旨諱敏格
學生諱載漢
全州李氏學生重耆女。
祖曰副提學
公元1737年
弘。
孺人之夫曰延日鎭重叔。
參奉纘憲之子
圃隱先生之幾世孫也。
孺人生於丁巳二月二十四日
卒於庚辰六月二十二日
金生彥豪卽余同鄕親友
而於孺人弟也。
其爲孺人狀。
讀之可以孺人之賢。
言孺人五歲失母。
善事繼母
母敎女紅
每稱奇才
遇母諱辰。
繼母孺人哭泣之戚。
抱彥豪而敎之曰爲子誠孝如是
願汝之類汝姊。
及笄繼母捐世
孺人哀戚出於至誠
見者嗟歎
彥豪年七八歲。
頑愚無識
家大人長在親側。
家稍左。
未暇檢束
孺人涕泣而語之曰。
慈氏愛汝。
使不出外
勸之以讀書
今汝罔念慈訓
狂恣日甚
慈氏有知
以爲如何也。
彥豪泣謝曰。
自今惟姊言是承。
是後家大人之出。
挾冊以進。
孺人欣然開卷於鍼箱之上。
筭課讀。
頻問文義
且使端坐座右
警其過失
亹亹訓誨
無非愛親敬長讀書敕躬之方。
古賢父兄之敎。
何以加玆。
孺人天資敏慧
識慮明達
友于之性。
懇惻之誠。
積於中而見於外。
故如彥豪之蒙騃自知畏敬
不敢慢戲於其傍。
惟其言之聽。
今則雖老而無成
不至於大戾而辱門戶者。
孺人救拔之力也。
孺人夫家
舅姑稱其孝順
婢僕懷其慈惠
其賢益可知也。
孺人葬於圃
先生墓右麓乙坐之原。
重叔後娶有子觀濟。
是從余游者。
將爲孺人納誌於幽。
金生所爲狀。
取其要而叙之云。
孺人寧南墓誌
公元1730年
孺人南氏
烏川鎭重叔之妻也。
南出宜寧。
國初有領議政景公在。
其後察訪挺蕤,縣監澈父子
忠孝聞。
縣監之曾孫天擧僉知中樞府事。
孺人爲父。
其配彥陽金氏慶趾之女。
重叔圃隱先生幾代孫。
參奉纘憲其考也。
孺人年十九歸鄭氏。
爲人慈惠潔靜
舅姑以禮。
諸姑無間言。
之子怙恃
之如己子。
家貧能節用
又能養蠶治圃
以供飮食衣服
臨祀必斤斤致虔。
父以大耋錫爵
孺人往賀焉。
將歸歎曰女子有行
父母老而不能養。
若之何
未幾遘癘甚危。
重叔入視之
孺人作氣曰願君子自愼。
言訖而卒。
庚戌五月十四日也。
年四十六。
重叔葬之龍仁古梅谷坤坐之原。
圃隱十里
五男三女
男觀濟,興濟,謙濟。
餘幼。
女皆夭。
觀濟常從余游。
孺人送之曰夙夜戒謹
無忝所事
及歸又問所學何事
余因觀濟聞孺人言行蓋熟矣。
孺人喜書
夜則令子誦而聽之。
至忠孝子之事。
嗟賞不已
每戒諸子曰。
有子不
令。
不如無也。
又曰人多爲婦女所移者。
汝曹愼之
嗚呼
世之人鮮不以姑息爲愛。
孺人不然
觀濟飭躬砥行
非余能敎。
孺人敎之也。
豈不賢哉。
觀濟泣請銘。
銘曰。
勤以理家
義以敎子
婦人之行。
如斯而已矣。
淑人安東金氏墓誌
淑人安東金氏者。
安岳郡諱昌說之女。
議政文翼公退憂堂諱壽興之孫。
母吳氏。
陽谷忠貞公諱斗寅女也。
吾仲母歸樂堂夫人
淑人姑母
淑人又呼吾婦爲姨。
以是淑人幼時事頗詳。
淑人兩家爲初擧孫。
奇愛之甚。
顧無一毫驕惰之氣。
動合儀則
纔學語已能知愛親敬長之道。
祖母夫人女士常稱之曰。
使汝爲男子子者。
必使金氏之門復昌。
擇對爲僉正李公成朝季子梅臣婦。
吾婦早世
吾仲母繼逝。
自是不復聞淑人事矣。
時因家子弟問之則淑人賢而無子。
未嘗嗟惜也。
後數十餘年。
李氏子惠輔來請淑人幽堂之文曰。
此吾父遺命也。
銘吾母者。
先生其誰。
余惟淑人資性淸明端一
幼時事行
實如吾所嘗聞者。
其在夫家
以事父母者事姑。
其得乎姑夫人之心可知也。
其治梱也。
家徒四壁
公元1690年
貧苦殆不可堪
而凡係細瑣
不使夫子知曰。
丈夫之汩於營産
婦人恥。
吾豈以此累之。
蠶桑織絍
夙夜不少懈。
以至園圃墻屋之事。
躬自勤勞
聲音不出於戶外
平居庭宇必汛埽。
器物整飭
上下各執其事。
閨門內穆然也。
雅好澹泊
歆羨富貴
鹿車故事
欣然慕之。
兄弟析居也。
淑人宗家貧。
無以奉祭
何用分財
一物不以自私
於斯狀。
益聞其所不聞。
惠輔又泣而言曰。
吾父嘗詔不肖曰。
汝母貞而不滯。
慧而不流。
旣和且敬。
婦德備矣
終身父母
汝母殆庶幾乎
見知夫子如此
何間焉。
淑人庚午八月十五日生。
卒於乙卯正月二十七日
年四十六。
余旣銘禮安公
又別爲淑人作誌。
不忍孝子之心也。
銘曰。
在室淑女
居貧良妻
姨夫作詩。
衆美具兮。
孺人恩津宋氏墓誌
孺人宋氏。
同春文正先生曾孫
考牧使諱炳翼。
母完山李氏
牧使公男女十人
孺人最幼。
最愛其端淑
年十六歸韓山李思勖。
思勖經歷秀衡之子
出后縣監秀文者。
曾祖參贊弘淵。
孺人廟見
本生姑卒。
哭泣饘粥
一如禮。
牧使公歎曰兒乃能移孝若此
公元1718年
見舅。
舅曰眞法家子也。
久而益愛之曰。
善事我。
戊戌牧使公卒
庚子縣監公卒
姑鄭夫人久疾
孺人賣裙買牛。
親飼以進乳。
窮日扶救
一不告勞
不令母姊知也。
年二十二癸卯六月四日死。
墓在淸州治西水落洞面巽之原。
後三歲
李君始成進士
李夫人孺人曰。
未亡人宜死久矣。
不食汝亦不食
強食以至于今矣。
吾生而汝乃死耶。
又曰豈無他子。
自汝于歸
吾身若無依然
李君常嘆曰孺人於我。
爭友之益矣。
今安可復得。
孺人之姪明欽爲孺人狀德。
具道是語。
且言其考山公亦嘗稱之曰。
吾妹柔恭慈愛人也。
余惟女子之行。
善於婉順
孺人之得父母舅姑之心如此
山公
余所敬重
豈辟於愛者
夫以孺人之賢。
降之福。
而卒蚤死無育何哉。
而况弱齡俜仃。
備嘗百罹
可悲也。
然不如是
孺人至性
何從而見。
於是益信先生之敎之遠。
孺人之賢。
豈非丹穴一羽也。
余亦先生外出
遂爲銘以塞生者之悲。
銘曰。
婉兮孌兮。
有齊季女
胡然而來
胡然而去。
氣之淸而數之局兮。
終古如許
孺人南陽洪氏墓誌
公元1726年
孺人南陽洪氏者。
明陵參奉禹肇之女。
祖受容司憲府監察
曾祖大知樞府事。
妣驪興閔氏。
府院君文貞公諱維重之女。
余與孺人同外祖。
孺人外祖母豐昌夫人趙氏
趙夫人大耋在堂
孺人年十一失父。
十六母又亡。
趙夫人孺人兄弟而鞠於家。
以故時過外氏
未嘗不與孺人相見
天資莊靜高潔
幼少時已知非尋常婦女矣。
十八歸于完山李子華
子華縣監顯之之子
而出爲其伯父進士重之之後
光州使益命其祖。
曾祖大司憲敏迪也。
孺人入門
祖姑夫人素𥳑嚴不苟譽。
而於孺人獨稱其賢。
且憐其煢孑
撫愛備至
孺人之如母。
其侍夫人疾也。
奉藥巾帨
晝夜不離側。
如是者數旬。
一心不懈
旣終喪。
每當諱日
涕泣祖姑之恩我不報也。
生子又泣曰。
我生子而祖姑不及見也。
孺人孝友篤至
及嫁見一新衣一厚味
輒歎曰。
吾祖母與二弟飢且寒矣。
吾忍自安耶。
及遘癘將死也。
舅欲入視。
孺人不肯曰死固吾所惡也。
我亦知入而救則生。
不入而救則死。
然所惡有甚於死則終不可爲也。
嗚呼
疾痛而呼父母
人之情也。
而若孺人者。
欲以身累親。
死生之際而不易其心。
可謂
公元1708年
孝。
而其言亦可悲也。
孺人生於戊子二月三十日
死於壬子閏五月十日
其年八月十五日
于永同馬里谷負丙之原。
孺人凡百器玩
別無嗜好
衣服惟取澣濯潔凈
而絶不近華靡
往來夫家也。
服飾尤𥳑儉。
且去膏沐
趙夫人問之則曰婦女在道
不當爲容飾也。
在外家。
賓客達人
軒騶至門。
衆婦女或窺觀
孺人獨俛而執女工若無聞也。
二弟居。
恐其衣服相近
必藏而別之。
蓋其天性然也。
孺人嘗語子華曰。
婦女之情。
孰不欲君子榮達
而我則不然。
君若讀書修身
超然高蹈士則於我榮矣。
安得與君共挽鹿車歸山耶。
孺人情致
瀟灑林下風
故其言如此
子華爲人淸脩
善文辭。
有聲士友間。
孺人死後幾年。
又死而別葬于楊根先兆
余於子華在時。
嘗許以孺人誌。
未忍孤其言。
遂爲之銘。
銘曰。
詩稱女士
我見孺人
使充其操。
庶乎少君德耀之倫。
從妹孺人李氏墓誌
孺人牛峰李氏者。
吏曹判書歸樂堂府君晩成之女。
正郞執義絿之妹也。
府君元配安東金氏生執義君及其姊。
孺人之母曰金夫人
奉事濎女。
延興
公元1722年
府院君悌男之玄孫
府君老而執義未有嗣。
孺人之生也。
府君巡撫使在湖西聞之。
大違所望
及還見孺人而喜之曰。
頗類我。
稍長有至行
府君奇愛之。
孺人天性婉順
自幼無一言一事違咈長者之意。
府君常命之曰衣之有紋者勿服也。
夫人偶以縠文衣之。
孺人泣曰父有敎不敢也。
仍請利刀欲去其紋而不能得。
遂不復服
夫人有疾
孺人不食而色憂。
長者雖命出遊不肯
間與羣兒嬉戲
未見有忿色。
執義君之事金夫人
慈孝無間
孺人猶若有和巽調娛之意發於辭色
先妣素有鑑識
孺人歎賞不已
孺人六七歲遘奇疾。
夫人至誠保護
不敎以女工
自然無所不能
多才如此
府君不幸瘐歿於壬寅士禍。
今上乙巳雪寃復爵。
執義君奉金夫人奔竄周流永平深峽之間。
孺人輒從焉。
勤敏
喜養蠶種樹。
顚沛之際而未嘗廢。
執義積毁成疾。
死手書囑於余曰。
病妹深可念
慈親益復於邑
如弟在時存恤成就也。
時余在花田故里
奉金夫人而還
孺人擇對
丁未歸於全州得養仲長
仲長大父泰明承旨
父愈縣令
以孝世其家。
孺人柳氏之門。
舅姑盡禮
生長
公元1733年
富貴
而無一毫驕惰之容。
妯娌在側。
和氣融融
舅姑曰汝能事吾如父母
吾何憂乎無女也。
夫人孺人
未忍一日膝下
乍違必涕泣思之。
孺人敷袵告歸
辭懇而容婉。
舅姑感而許之。
仲長得君內助
仍從余遊。
孺人嘗勸之學。
隨事䂓正
又非一二。
孤露以來
移寓龍仁之寒泉
寒泉先壠而歸樂府君之墓亦在。
歲癸丑
夫人孺人而來依焉。
孺人紡績
仲長讀書
深得雞鳴詩之遺意
每晨夕講誦之聲盈堂。
孺人聞而樂之
殆忘日月之逝。
一年夫人薄入洛下
孺人隨之。
感疾死於城西寓舍
是甲寅十月四日也。
得年僅二十四。
孺人常善病。
病則自危而歎曰。
吾則死。
吾母疇依
臨絶
其言益悲切
嗚呼
孺人者。
可謂已嫁而孝不衰父母者矣。
仲長言孺人疾革無他語。
但問尊舅之行。
何日戾止
時舅在慶山縣。
而科期非遠。
以不得面訣爲恨也。
舅姑尋常書札
必貯之箱篋
一紙之失壞。
愛敬如此云。
孺人與余別約以數月。
而遂不復歸
夫人不忍重見舊居
仲長時時過余
相對悲咤而已
孺人以是十一月三十日
葬於交河月籠山之南麓
承旨公墓相望
嗚呼
女子之身至眇少也。
公元1744年
器量大人也。
胷懷宏豁
見識明達
雖不讀書而往有理到之言。
孺人者。
豈可復得耶。
使孺人以爲男。
善述仲父志業
以益大吾門。
而旣不能焉。
不幸一墮胎而卒無後
譬如一箇果樹
不得下種子。
可哀也。
孺人手書小學三綱行實
自省覽。
欲請余題其書面未及云。
孺人狀其行者仲長也。
作文而垂諸後者
從兄縡也。
孺人後十年甲子月日
仲長始克燔誌而納于幽。
銘曰。
嗚呼
余觀婦人
德容功三者之兼備
孰若吾妹之賢。
乃有斯疾。
而又無年
奈何乎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