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陶庵先生集卷五十 (自动笺注)
陶菴先生集卷五十
 行狀[四]
  
進士金公行狀
公元1730年
公諱光遠
晩改明遠
明字
月峰其號也。
金氏始出慶州
後徙靈光
遂爲靈光人
鼻祖用工曹典書
曾祖敬義贈參判。
曹參判。
考塊司諫院獻納
獻納之季曰弘文館典翰圽。
與南秋江孝溫友。
兩世名行大著
丹陽禹氏。
判書孝新女。
外祖翼成公喜。
公少孤。
靜菴先生學。
先生器重之。
隷承文院習讀官
己卯司馬兩試
是年先生遘禍
一時名流
芟夷殆盡
公憤惋欲無生。
長興故里
杜門自廢。
辛巳宋祀連上變
株連公。
公在山寺讀書
吏來捕。
緇徒驚擾
公徐曰汝勿怖
被逮者必我也。
臨訊顔色陽陽平日
禍且不測
鄭相國光弼力救。
貰死海南
尋赦還。
卜築於興龍洞
養德砥行
年七十三。
以嘉靖庚戌五月十九日卒。
葬於堂谷坐庚之原。
公事至孝
及喪廬墓三年
晨夕展省
臨祭膳羞必躬澡濯
不避隆寒
敎子有法
疾革手書遺戒曰愼酒曰尊上曰恤下曰臨財毋苟。
沐浴正席而逝。
噫。
公以名家子
大賢門。
得之擩染者又益深。
使公磨礱德器
展布志業
則所成就
豈不卓卓
而運値蔑貞。
窮阨以死。
豈獨公之不幸也。
安隱峰邦俊己卯補錄。
云公器度弘遠
才行出衆
卽此一言
可以想見爲人
而余讀朱子記老之文。
至焚斮之餘。
屹然不僵。
志士仁人
經歷變故
剛毅獨立
凜然不衰
未嘗欷歔出涕
此殆若爲傳神矣。
崇禎癸巳
以公合享于汭陽申靈川潛之祠。
申公己卯名賢
慶州李氏
禮院通贊榮孫之女。
龜年府都事
龜壽曹佐郞
龜命進士
都事生慄贈參議
察訪
萬戶
惇,愼,怡。
佐郞生悅,忻萬戶
進士生恒贈承旨
慄,惕,悈皆二子。
僉正汝璹,察訪汝珪,僉正汝弘,判官汝剛,奉事汝健,宣傳官汝順。
惇男懿龍。
愼男汝龍。
三男汝珍,汝尙都事,汝珩。
悅男汝重
四男汝徽,汝全,汝頲訓鍊正,汝㻐。
不能悉載。
少從公後孫潪游。
爲余道公事甚詳。
潪死後十有餘年。
其兄澔千里遠來。
以狀見屬。
不忍辭。
公之美德懿行
湮沒寡傳。
黨籍光華
百世不泯
又奚待余言
第就先輩叙述而最其可徵者。
以俟立言君子財擇云。
進士公行
公元1585年
公諱中字正之。
號靑霞
安東人
高麗名相漢功之後
祖寬
義禁府經歷
祖士衡
萬英司馬
考俊。
外祖咸悅南宮憘司贍寺正
公以萬曆乙酉
生于古阜之松山
家人夢兒衣綴以珠玉
成文字。
生而穎秀
纔學語。
便知讀書
嬉戲
六七歲。
發語驚人
號爲神童
壬辰之亂。
遭母喪於道中
公時穉藐
不以搶攘失禮
轉寓關東
隨身楚辭一冊。
晝夜讀誦
公之詩格
蓋源於此
亂已始還鄕
石溪崔公龍學
盡讀性理羣書
石溪文章不可不知也。
又令趙玄洲纘韓於長城。
玄洲稱以鉅手
石洲權公韠讀公長虹詩。
有曰安得化作龍泉一長劒。
唾手天地奸雄
擊節歎賞
十六因石溪沙溪先生
石溪爲言識解明透。
俗學中人
先生仍勸留數月。
公多所辨質。
至論中庸戒愼恐懼之兼未發已發看。
天命之性。
有生所同得。
孟子犬牛之說。
只是氣質上言
先生歎曰吾平生見得
不外矣。
壬子進士
嘗赴別試殿試
歷候石溪
石溪病卒。
沙溪先生臨弔
喪禮屬公。
誠文兩盡
仍不赴擧
三年之內。
不與宴集
遊太學
見時象昏亂
拂衣而歸。
及聞西宮幽閉之變。
北望慟哭
自是絶意榮進
杜門讀書
語及
時事
慷慨流涕
平居端肅自持
左右圖籍
玩心高明
默坐終日
人莫測其涯岸
嘗曰學者夜誦工程
方可長進
有思疾書
老年猶能作蠅頭字
每與諸生講論陰陽性情之德。
及夫古今人物出處得失
明白痛快
聽者欣然有得
又間與會心人遇。
或談山水
或評文章
微醺浩歌
飄然有出塵之想。
一時湖中高士
必以公爲首
及門之士。
勸課成就者亦多云
公與鳳谷東準,柳白石楫爲道義交。
中年僑寓昌之鰲山村。
與梁霽湖慶遇。
詩酒從遊
畸翁鄭公弘溟金堤
與書曰南來作郡
所幸者得近高居
澤堂李公植寄詩曰寄語湖南權克中
凌雲意氣豪雄
見重士友如此
公善兩兄
每夜聯床湛樂
不寢則不敢退。
伯兄性嚴急。
有時盛怒
必免冠立門外
怒已始退。
嘗宿村家
主人少女乘夜而來
後母無良
願從之。
公嚴斥而撻之。
適有穿窬者方竊鼎
愧懼之而去。
公路左而請其罪。
行義之修於家而信於人又如此
公年七十五。
終于家。
臨終怛化意。
凈洗手足
整衣冠。
就新簀而逝。
命薄薄葬
母夫人亂中送終
終身之恨也。
公娶昌寧曺氏漢良女。
一男相信
相信德壽
女適益明
曰榏曰
公元1730年
桓曰橚曰㮋。
德壽出。
明子尙道。
朴致,金壽顯其女壻也。
公嘗取宋明我東儒賢文集
撮其要語
又有讀書錄一冊。
中興十條
萬世事業說。
經筵擬對八條
歷代史要。
參同註解諸書
藏于家。
閔相國鎭遠湖南伯。
取公集刊行于世。
天資淸明
才調絶人
其於文辭
不學而能。
所見者大。
不屑於是也。
晩年充養有道
和泰深厚
氣象甚好。
見識之博。
踐履之篤。
有人所不及者。
而世之知公者。
不過文章之士。
嘻亦末矣。
然公之平生叙述
亦足不朽
不患無後世之子雲
其視富貴而名磨滅不稱者。
何如哉。
王考議政府君兄弟少學詩於公之姪子進士相勛。
是以公德行甚詳。
今以公族孫樞之請。
略爲叙次如右
以俟世之立言者云。
進士公行
公元1593年
公諱穉字長孺
晉州人
祖乙孚。
菁川府院君
其後左贊成繼童又大顯
司評諱宗弼察訪諱咸一進士諱希得
三世也。
世居湖南咸平
咸豐李氏
公以萬曆癸巳生。
三歲識字
日誦百言
丁酉倭亂。
闔門殉節
公母祖母
自投于七之海
父亦陷賊中。
伶仃無依
外氏
時幼甚而哀痛成人
公元1730年
兒童游。
口不出戲言
家人肉汁於羹。
哭而不食
自後蔬菜不輕食。
及父自蠻海還。
爲其母追喪。
哭朝夕。
公亦從傍哭。
父哭止亦止。
共食素。
以終三年
及娶婦入門
見其服御華采
容色慽然
婦亦感泣
去其美飾
魚薧出自七山者。
不忍近口。
家人無貿於市者。
父善疾。
未嘗頃刻離側。
煑粥調藥之節。
不令人代之。
劇時輒涕泣嘗糞
少間不一解衣帶。
夜久命之退。
不得已出戶外。
潛候鼻息
安寢而後乃退。
又能善事繼母
母常歎曰雖自生何加焉。
其喪也。
年已衰而廬墓致毁。
一如喪父時。
每日平明而作。
盥洗衣冠
容儀肅靜
子弟亦具上服侍側
執事惟恪。
當祭家內寂然一聲
雖病不與祭。
而祭之日。
明燭坐而徹曙
至行如此
昏朝戊午
靈光人李垓等。
傳襲讎母之論。
設疏會於本縣
公深懷公正之憤。
多士逐之出境
人謂危禍立至而不少動。
坐是停擧。
公素無意進取
而以親命黽勉己卯進士
是後不復應擧
屢登公剡。
不沾一命
公議惜之。
築堂於飛川之上。
扁曰濯纓
左右圖書
優游自適
丁未六月三日卒。
十五。
葬于同縣板橋坐酉之原。
陽城李氏
四男一女
弼周,鳴周,以周,昌周。
士人李杓其
壻也。
萬重萬鎭長房出。
思禮思義二房出。
萬鍾,萬翊三房出。
季房一女適士人崔撝。
萬重男晉宗。
萬鎭男晉後。
思禮男堥,埜,,𪣡。
思義男奎。
萬鍾男器弘。
萬翊男壽弘,濟弘。
天姿忠厚
混然圭角
持己以正。
處事以義。
人愛不敢狎。
性喜任恤
窮族歸之如家。
而來忘歸
急人之喪。
不計有無
是以鄕黨重云
濟弘示余以家乘一通
請爲狀德之文。
蓋公德美不止一二。
而其內行之篤。
家法之正。
雖古所稱仁孝人。
無以過之。
玆取其大者序次之。
以飭稚昧
有立言者作。
尙或於此徵信焉。
學生公行
公諱正䂓字君則。
玄氏始出星山
後分泒爲廣州人
麗朝名相德秀之後
國初有用富。
佐命勳。
官兵曹參判。
曾孫仲滿。
豪右坐徙明川。
子孫仍家焉。
後數世又移吉州
曾祖九鼎,祖演,考太虛
陽川許氏。
吉城君惟禮之後
公其仲子
而長曰儀䂓。
幼少時。
容儀端整
進退周旋
咸有榘度
鄕里父老
敬而重之。
稱以玄氏二難
年十三。
祖父喪。
兄弟參考家禮喪禮備要
其中字音文義之難曉者。
一一解釋。
上以遡之諸經。
靡不融會
自是治喪助祭
有差失。
公元1727年
疑問數十條。
老峰閔公質于尤菴先生
先生德源
拜候而證正焉。
一境盡服。
以爲矜式
又以九容四勿
爲身準則
嘗作自警詩。
周幾張豫沉潛久。
程敬朱誠玩味深之句。
可知用力地頭也。
且於虞書璣衡閏月註。
怳然若有得其妙者。
增補註疏
其多藝又如此
公順父母
友於兄弟
信於朋友
而其訓子也。
以去從善爲要。
鄕人有婚而擧樂者。
公憫之。
以禮曉喩
遺詩諷之。
亦可謂敎行於鄕黨矣。
不與戲褻
尤嚴於在色之戒
遠嫌謹獨
有人所不可及者。
嘗喜誦古人財上分明大丈夫之語以自勵
公事行。
北方望士
惜乎。
湮沒無聞也。
丁母憂
葬祭諸節。
各盡其禮。
觀者悅服
未及終喪
丙寅八月二十三日卒。
享年五十二。
翼年二月葬于刀山
移葬老老洞。
公凡再娶。
忠州金氏陽川許氏。
道章德章
女婿,許明夏李道希。
孫聖垕,昌垕,世垕,用垕,配垕也。
道章遙屬狀德之文。
余諾而未就。
道章遽已亡矣。
余傷其志。
此以歸諸孤云
處士大谷愼公行狀
公諱後尹東老
全義大谷
學者稱之曰大谷先生
上祖修。
開封府人
海舶東來
高麗左僕
公元1746年
射。
著籍居昌。
圭組相望
我朝有贊成以衷。
四世而爲參贊希復。
寔公高祖也。
是生佐郞諱在
生諱秀豪主簿
生諱英集。
無嗣
從弟英望之子子之。
卽公也。
重遲寡言
嬉戲
儼如成人
十六遭外艱
晝夜號擗
不離柩側。
旣葬手植塋域
鄕隣感歎
時打愚李先生同縣
公以伯父命往從之。
得聞爲己之學。
親在猶兼治擧業
然不肯習詩賦
或勸之則曰决科將以致用
爲士者先習浮薄
何用乎。
已而士習益渝。
慨然廢擧
專心性理諸書
窮鄕書籍
手寫庸學心經近思家禮
行坐自隨
本生父喪。
毁而幾殊。
仲弟德尹割臂進血獲甦。
及母疾革
公裂指和藥以進。
居憂
執制愈固。
甲寅尤菴老先生栫棘海上
打愚先生亦竄寧海
與同上章尤菴誣。
又從打愚於謫所
講學不怠
世道大來
公又倡沙溪先生從祀文廟之論。
與同叫閽
癸亥打愚先生尤菴華陽山中。
公隨之。
心經
尤菴見公手書
賞其勤苦
打愚先生華陽一冬
無他子弟
公左右服勤靡懈。
痛疴抑搔
咸盡其敬。
先生歸而語其庶子曰。
愼某事我。
孝子事親
無以加者。
爾輩可法之。
自親華陽
觀感益深。
屢質中庸奧義
四禮疑處。
老先生一一批誨。
深加奬詡。
鄕人屢擧公學行。
搢紳交薦
而公無意世路
打愚先生尙書公嘗到全義
求見公。
公以權要爲嫌
不見
先是尹拯得罪師門
打愚先生作書告絶
一邊嫉怨之。
戊辰都憲疏上。
媢嫉之徒。
乘時構陷
罔有紀極
與同上疏伸辨不已
己巳尤菴受禍
公與李公竨守闕抗疏
極言斯文之誣。
翌年打愚先生瘐歿。
公治其喪。
一以禮。
時禍滔天
先生庶子及他門生
相繼拷死。
恬然不以爲意
旣而凶黨啓竄公於北關茂山
母夫人時年七十有餘
拜辭
和氣而言曰願毋以不肖爲念。
天道好還
豈無赦還之日耶。
顧其子爾典曰。
爾若從吾。
誰復侍老人者。
一日離側。
以慰母子之情。
先生方葬於楊根。
送從子爾訥操文致祭
謫所
設位臨哭。
而後止。
公雖處蹇難
讀書窮理
不一日少懈。
尤菴門人李直齋箕洪亦謫北。
書尺往復
多所講確。
人士有請學者
鄙夷而敎之。
士族徙邊者。
壯而未有室。
公憫之。
言於地主
使之娶妻
卒遂其生。
伯權是經有戚分。
使主倅與而無書。
公嫌其無名而却之。
已先以與報之矣。
患其生事
固請之。
不得已而受之。
盡散以周窮者。
已而悔之
曰。
所不屑而施之他人非義也。
甲戌更化始宥還。
出謫中餘貲。
悉以與謫客
惟買深衣布一疋以歸。
途聞賣布者廉價以進。
還付學徒送行者俾還之。
居北五年
薰德甚衆。
有涕之者
或記其言行
以爲標準
公歸十有五年。
縡以評事巡北。
儒生多來問愼先生安否何如
公歸母夫人無恙
公稱觴舞彩。
務悅其意。
庚辰丁憂
年老執禮不懈
公嘗與士友議立打愚先生之祠。
以爲藏修之所。
未及就。
鄭栻臺官請毁之。
罪其儒生
公實倡義而公弟齊尹董其事。
齊尹憫公年老荐謫。
欲以身代之。
公曰君之情固然
而在吾義不可苟免
自首
編配牙山
丁亥放還
癸巳寢疾
精神炯炯
見子姪閒語。
戒之曰多言害心
門人有坐不正者。
厲聲頭容直。
病中所著冠樣不正
改之
臨終死生命也。
不見師門寃雪。
不得瞑。
翌年正月六日卒。
享年七十五。
後三年愚先生伸寃復爵。
二年
朝廷以公孝行學問
贈司憲府持平
天資敦厚
勵志堅確
從師三十餘年。
一味勤篤
性命道德之說。
靡不硏究
而尤用力戒懼愼獨之工。
晩年工夫純熟
平居端肅自持
未嘗頃刻放過
行於家則事親極其志物之養。
兄弟盡其
湛樂之情。
當其析産也。
取其老傖荒田如薛包故事
孤甥無依
割己財以與之。
慕古同居之義。
伯氏一室
闔門斬斬
老幼怡怡
晨拜家廟
或病未與祭則雞鳴力疾起坐
以俟祭畢。
除喪久。
語及先人
泫然
方移奉祧位也。
泣涕交頤
諸宗立議
歲祀盡之墓。
其在鄕黨
禮際恭而辭氣和。
忠愛之心。
達於面目
誠意之感。
在於言前。
故責人之而人少怨焉。
與人之善而人皆勸焉。
接引後學則不卑幼
不問愚智
各隨其
至誠誘掖
儒者則不言。
非聖賢書則不讀。
敎必有序
不使凌躐
爲己務實
不事表襮
其言曰近世學者
不事小學急於談說高遠
不察身心工於言語文字
此大弊也。
嘗於學宮
增損隱屛約束
以爲後學型範
又欲別構書堂
東西齋。
東齋小學及諸性理之書。
西齋春秋射御之節。
力絀不果
每以師門抱寃
至痛在心
若無意於當世
憂時慨俗。
意氣感激
必以明天理正人心。
崇節義扶綱常爲先。
晩歲喜讀春秋
歎曰今日第一義
非復讎之事乎。
春秋傳曰乾時之戰。
雖敗猶榮。
尤翁平生之志。
實本於此
不喜吟哦
而復雪之事。
屢形於詩矣。
甲申上愴念皇朝下敎。
公奉感慨
治一
疏以陳尊攘之義。
不果上。
嗚呼
豈易與俗人道哉。
平生篤信小學近思錄。
歸宿心經
用力大學家禮
如誦己言。
祭禮要訣爲主
喪制備要爲斷。
人或不用帶下尺。
公曰家禮雖無之。
備要採錄則用之何疑。
其歿。
門人備要治喪
從治命也。
不喜記述
晩著師生授受一卷
辭氣平淡
義理蘊藉
眞有德之言也。
慶州李氏文翼之女。
先公庚辰卒。
一男一女
男爾典。
女適宋善吉。
爾志及金一庸,洪致叙妻。
側出也。
爾典男無違
女壻崔與聖,申義
宋婿二男鎭泰,鎭岱也。
縡識昧學淺。
而猶及見公老年
古人所謂眞實心地刻苦工夫者。
蓋公一人耳。
近世師生之倫。
墜地久矣。
公乃血誠服勤死生危迫之際。
南竄北謫。
流離顚沛
九死無所悔。
是則往牒所不見。
生三一之義。
至公而始大明矣。
有裨於世道如何哉。
玆敢撮其言行
以俟立言君子財擇焉。
處士公行
公諱以䂓字自強號白菴。
其先廣州
高麗山府院君德秀始祖也。
本朝參判用富。
開國功。
曾孫滿坐豪右流明川。
後五世徙于吉州
子孫遂爲吉州人
祖諱演考諱太虛
陽川許氏。
吉城君惟禮
公元1706年
之後
父曰應魯。
公幼而嶷然巨人氣度
及長聰明絶倫
淹穿經史。
年十八讀尙書之朞三百璣衡註。
默契其理。
初學難曉。
別爲補註
以發其奧。
又削竹作渾天之制。
晷刻節候
毫髮差者。
醫藥卜筮筭數之書。
亦皆旁通
不屑爲也。
其事父母
愉色婉容
務悅其心。
父母或怒他人
屛氣起敬
俟怒弛而後始敢舒顔
老婢有過
父母所使不敢罪。
子弟有失。
亦必溫言誨諭
或語及人長短得失則必痛禁之。
仲嘗遘癘。
有子在傍。
公猶親執藥不去。
從姊患疽。
往救之。
疾瘳乃歸。
朞功之喪。
食素不飮酒
以終其月。
內行之美如此
專意禮學
以書質於二宋先生
凡累十條
尤菴之謫德源也。
晉謁而叩其疑。
又退而記其答問
自是廢擧
杜門讀書
沉潛義理
近思得力最深。
家甚貧。
終身戚戚容。
篤志爲己。
不求人知。
言行相顧
動靜有度
尤嚴於在色之戒
飮酒終日
無失儀。
常以忿思難三字處身之要。
又嘗語學者曰懲忿窒慾
可以存心養性
要當一箇爲主
徐相國宗泰奉命至州。
聞其名請見
辭以疾不往。
御史薦聞于朝。
不果用。
丙戌十一月七日卒。
年六十六。
翼年三月
葬於本州刀山艮向之原。
州人驚嗟相告
賢士亡矣。
人各出米幾石石灰幾石以賻之。
公娶陽川許氏。
二男三女
益章,得章。
金泌,崔萬重,許嶪其婿也。
益章男慶垕。
宋弘緖。
得章男某某
金氏子興植。
崔氏子斗成。
許氏子籌。
公起於遐陬
倡明禮學
冠昏喪祭
一遵古禮
遠近人士
以爲模範
北方豪傑之士。
惜乎。
沉淪不見用於世也。
記余少時
評事之北。
公歿已數載矣。
恨不及見之。
李君璵以其門人呂尙賢之言。
請狀德之文。
余旣慕公德義
又嘉呂生之志。
就所示行錄。
叙其大略以歸之。
後之君子有以考焉。
直長執菴黃公行狀
公諱順承字得運。
爲人篤實
敢於爲善
有所執守
確然不回
鄕里婦孺
皆稱以固執黃生。
故公自號曰執菴
黃氏出昌原。
麗朝有乙耈者。
策勳封齊安君
子孫移籍齊安人
齊安黃州屬縣。
後累世至戶曹典書裀。
江原監司惟善
本朝其子郭山郡錫齡
於公十世祖也。
其世居平壤自此始。
高祖應聖。
利川府使贈禮曹參判。
壬辰扈聖功。
曾祖諱胤後。
文行
承政承旨
祖諱戴堯。
進士隱居養親
除寢郞不起
贈司憲府持平
考諱誨良。
不仕。
公元1652年
長淵盧秀萬之女。
崇禎壬辰三月十八日生公
五歲隣有饋新果者。
辭而不食曰。
父母未嘗也。
家廟未薦也。
聞者謂孝子之家。
孝子復出
自幼不折方長。
不履蟻封
仁孝之德。
蓋天性然也。
家甚貧匱
而瀡滫之奉。
竭力營辦
躬執刀俎
不任僮使
朝夕粥飯
必親爲之而敢進
又手自燃薪。
使房室溫凉得宜
昏定後立于戶外
安寢而後退。
親疾血指嘗糞
又或親吮其癰。
每夜稽顙禱天。
不令傍人知之。
癸亥丁父憂
葬于箕城北慈化山之花原洞。
齋室山中
名之曰永慕
讀書其中
遠近學者信從者衆。
嘗謁農巖先生三洲
留數月講學
農巖卒。
奔哭服心喪以終三年
又拜遂菴先生
先生歎曰從吾遊者多矣。
堅確自守
無如黃君。
往在戊子
承命廉問本道
入境已聞公盛名
蓋言鄕里不孝不悌
又或行不義之事者。
咸畏公聞知
有見祭器於市者曰。
物華美。
必黃孝子家藏也。
以還之。
公家所亡也。
感伏橋在先往來路。
公見其石樣爲古人墓前故物
傷之曰此孝子慈孫所用心者。
吾何忍踐之。
後有盜聚橋傍。
黑夜涉水而行者曰。
是必固執也。
相戒勿犯
護送之云。
余遂以其行誼
升聞于朝。
前後
薦者殆相續
大臣又箚陳。
癸巳始除敬陵參奉
或勸以不就徵
公曰吾雖老不堪祿仕
釣名亦所恥也。
事君事親
爲道則一。
吾嘗致力
不效於陵寢乎。
卽起應命
公性好種樹。
每見根培條達之勢。
心喜之。
以是墳山
皆公手種。
不知其幾萬。
望之靑蒼
百里之外。
皆知爲公之先山也。
及在寢園
芒鞋上山
省視一遍
日以爲常
惡草鋤之。
嘉木植之
枝條被傷則怛然若己恫。
村氓感其至誠
斧斤不敢近。
或有犯者。
流涕而撻之。
蟲食四山幾盡。
而獨敬陵樹依舊
或言烏鵲羣集
啄蟲而去之。
譬諸劉昆向風叩頭火滅云。
以陵外案山滿月峰濯濯爲憂。
加意護養
數年之間。
草木茂盛
人謂陵官擧職
前後未有公比。
繕工奉事
適分天將經理鎬碑閣修改之役。
碑在直北路傍。
一間短簷。
不能風雨
公歎曰南望松坡
丹閣崔嵬
而此碑乃如許耶。
上疏極陳萬曆再造之恩。
請大其屋制。
以寓尊周之意。
萬一彼虜威喝則願擧臣以對。
以塞其禍。
朝議難之。
公言不行
識者偉之
轉典牲署直長
公曰犧牲用之宗廟社稷山川者也。
可不敬歟。
上以覆簷。
下以鋪板
凈拭溷穢
日必朝
公元1718年
服而監其餼餖。
牛羊蕃息
秩滿將陞六品
公曰吾年至宜去。
不就講而自罷
俶裝西歸
感疾
戊戌十二月二十九日
卒于署傍里舍
其始疾也。
名公巨卿醫問絡續
旣死。
夢窩金領相昌集,趾齋閔尙書鎭厚諸公
或具材或致賵以助之。
無憾送終
明年正月于鄕。
四月十七日
葬于花原之先兆
一道人士咸頌公至行
觀察以聞。
今上甲寅贈司憲府持平
公凡再娶。
慶州崔淑之女。
山康瑋之女。
內美,愼美。
女爲李敏政妻者崔出。
康有一子讓美早死。
內美鎭重
美男鎭正鎭淸。
往年一訪公家
値公廬墓
不遇而歸。
公來敬齋
余花故居
數里而近。
公數過余
秋日嘗與語園中
兒曹以杖打謂曰。
如此則枝傷而實不繁矣。
胡不待其爛熟而自落耶。
余謝曰幸而從公得養樹之術矣。
又聞公於祭後。
村人有來餕餘藥果者。
盥手出新紙裹之。
向其人拜跪而進之。
仍曰爾有母遺。
繄我獨無
泣數行下。
於此一事
可見公衆善之備也。
又聞公路中見人持生蟹者。
買取而放於水。
其人旣得錢
公過復取而去。
又嘗於齋室夜寢
亡袴而終不言。
不忍生疑下隷也。
人或傳笑其迂。
而亦仁愛一端也。
又聞公過旌門則下。
望都府城則下。
過人墳墓則下。
婦女則下。
絶少騎馬時。
公同行者云然
公又嘗對余誦詩
有爲平生大欲之句。
蓋聞公免喪後。
自以有終身喪。
不食肉又不近女色也。
余嘗謂公曰。
近與公相熟。
以得於見聞者觀之。
公之質行
殆古所謂齊魯大儒不能及者。
而但雖善而失於過者爲多。
夫子云乎
過猶不及
豈非見識不周而然耶。
使公早用力經學
車輪鳥翼
無所闕。
則自底於聖人中正之域。
而惜乎其不能也。
公亦曰唯唯
當公之喪。
余在承重憂中。
不能一哭
遂成千古
嗚呼痛矣
內美使其孫念祖公狀德之文。
撫念疇昔
重爲之一涕。
仍最其大者
以俟立言君子採擇焉。
參奉素隱金公行狀
公元1659年
公諱性豪字英叔
晩改嗜翁。
號素隱
慶州之金。
始出大輔閼智。
金溥以後
仕麗代。
奕世圭組
本朝有諱稛。
太祖開國
勳封雞林
諡齊肅
寔公十二代祖也。
曾祖元立
布衣抗義昏朝
由文科進
終鍾城府使。
祖諱敏斅工曹正郞
考諱載顯行承政院都承旨
質行聞。
靑松沈氏。
同樞榗之女。
大司憲義謙之後
崇禎己亥十二月十五日
生公
漢師駱洞。
不喜狎弄
稍長已能力文。
丁巳章甫尤菴先生訟寃
公時未冠赴焉。
及疏首被謫。
慨然赴試
自少志操如此
戊辰禁吏因宮掖事。
撲死內庭
公嘆曰時事可知矣。
自是廢擧
取古聖賢書。
杜門探賾
殆忘寢食
丙申授敦寧府參奉不就
翼年別薦向學人。
大臣以公應命
擬以胄筵講職。
駸駸徵用
而公已病矣。
歿命侍者濯病時衣衾。
強起盥浴
子弟諫止則曰。
君子愛人以德
不欲我潔己以歸耶。
病甚不能言。
作字宣意
字畫平日
遺戒治喪從約
斂衣無用燕物。
銘旌書以處士
庚子五月三日卒于龍仁葛川溪堂
孺人淸州韓氏。
正志遠之女。
右議政寅之曾孫
先公三歲卒。
至是合窆于甫羅山坐丙之原。
溪堂若而里。
一男一女
男碇。
女適敎官李顯允。
側室一子幼。
李壻金履禎。
爲學專用力於朴實地頭
不資師承
刻意自礪。
嘗言學者幸而程朱後。
學問工程
燦然不迷。
要在精思實踐
論經義。
創新求異。
惟以平正的實爲歸。
不喜著述
每擧程子朱長文以爲戒。
讀書有思索。
隨手箚錄。
不存次序
蓋嫌其近於立言也。
少有記性
至老勤苦如一
四書用功尤深。
其餘性理諸書
靡不
公元1720年
咀嚼
象數律呂
亦涉其流。
晩讀易不輟
夙興夜寐
正衣冠。
危坐終日
非甚病。
不少懈。
中夜無睡。
擁衾遍誦經書
事親也。
斯須不去左右
枕席必親設。
先意承顔
一心洞屬。
持喪古禮
葬後猶不食鹽醬
哀動隣里
丁大夫人憂。
年已衰而禮猶勤。
伯氏新寧公如嚴父
先代喪祭諸節。
或有從俗者。
至公始一以家禮爲準。
新寧公亦信從之。
以忠原先壠。
地遠難於看護
躬構墓舍
守奴貧且流散
資糧濟之
伯姊喪于嶺外
一妹南土
以爲生死至恨。
新寧公卒于官。
迎哭上游
過哀感疾不起
平居妻子極其嚴。
僮僕則恩先於威。
宗黨曲有恩意
而有非義
必戒責不饒
後生訓誨諄懇
以至蒙學口讀。
不憚勤。
而絶不以師道自居
尤鮮交遊
中歲雖在京洛
足不出門外。
以爲俗人言。
便覺心懣。
志學以後
未嘗一踵長者之門。
嘗以事將親命謁玄石朴公世采
玄石素聞公名
開懷引接
而公不果往。
常恨不及一見尤翁。
萬義之葬也。
不通刺入哭。
不見喪主而出。
一座目駭。
宋學士疇錫曰此古義也。
與堂叔載海。
自少同學
情義甚篤。
後論枘鑿相入
其於經旨又乖剌
至誠開曉不得
則又不與之校。
要以
傷情爲主
忠厚可見也。
物欲一切淡然
尤謹在色。
侍知申公之官
率多綺羅地。
而卒無所近。
申公淸德內外
晨昏之助。
有賴云。
平生忍飢固窮
凡於辭受之節。
斤斤致嚴。
韓孺人年病不理家事
疏糲常不繼。
而處之逌然
改字說
可想其微旨矣。
窮居若無意於世。
憂國出於至誠
朝家擧措失宜
竟夕不怡
軍民賦役
邊圉防守
亦皆隱度于中。
嘗遊北漢
有所著說。
謂公拘儒者。
眞淺之爲知也。
於時論。
未嘗主一邊。
惟義之適
蓋嚴於淑慝消長之分。
常言當國者。
明得是非
專心做事
以先自治
人心爲務。
思過半矣。
又論近世儒者出處之失曰。
朝廷待士不以誠
惟以聲名利祿籠絡之。
儒者則以退讓爲事
君臣之義殆廢矣。
此路一開
高官美爵
可以安坐而歲遷。
安有是理。
或曰言然矣。
早晩徵召
何以處之。
公笑曰則吾豈敢
而使世人一知其無實
不蘄退而自退矣。
見識精確類此
爲文條暢理勝。
詩律不拘平仄
眞態可觀
遺稿若干編藏於家。
縡猥以通家義。
服習公。
言貌動止
若不異於人。
而望之自然起敬
就而扣之纚纚不窮
誠意藹然流動
可知君子人也。
學者爲己爲人
古今
之殊。
在孔子時猶然
况於今乎。
若公者。
居今世而志古道。
守窮嗜學
沒身孶孶
德修于躬而退然若無能。
是以世之人。
名或浮實
而公則名不及實。
此其賢於人者遠矣。
豈勉齋所眞實心地刻苦工夫者歟。
使公少展其志業庶有裨補世敎
而卒窮阨以沒其世。
是必有受其責者矣。
學在己。
知不知在人。
公何損焉。
胤子斬然遠來。
遺事一通屬爲狀。
採摭如右
以俟言者財擇云。
處士公行
公元1663年
九峰處士趙公鳴殷字汝衡
楊州人
以其嘗隱於俗離之九屛峰下。
故號焉。
上祖岑。
高麗判院事
國初中樞文剛公末生大顯
文剛之子觀察使瑾。
孫曰正言仲輝
是公之八代七代也。
祖諱相禹。
齊陵參奉贈吏曹參判號時菴
考諱爾後
同知樞府事。
兩世經學行誼聞。
同樞公凡再娶。
坡平尹氏原州元氏。
公元氏出。
耘谷天錫之後諱煕一者其外祖也。
崇禎癸卯生。
幼有美質
不喜嬉戲
父母有疾
見於色。
不少違其側。
人謂之孝童
同樞公年九十。
劬學不怠
動息起居
不離訓典之內。
德器夙成
大異於人。
間以親命赴擧而非其好也。
甲子尹拯
公元1720年
詆誣先生也。
公爲東學掌議。
發論通告八路
辭義嚴正
尤菴先生讀其文。
門人時菴公有孫矣。
坐是上前停擧。
而乃解。
己巳世禍以後
不復詣公車
潛心實學
日讀性理羣書
所造益深。
旣而同樞公元夫人相下世
公益無當世意。
庚寅盡室入九屛。
終老之計。
幅巾藜杖
徜徉丘壑
雅好琴。
興至或作數弄。
以宣其壹鬱
士大夫高其志節
從遊日衆
公輒不怡曰人以我爲隱乎。
遂託以疾。
移卜燕歧。
無何
燕人擧公至行
聞于方伯
方伯以聞。
公嘗屢登薦剡。
至是又有除職之命。
公愈不自安
移而之牙山
棲遑山野
未嘗數年淹。
所至鄕人
莫不欽其德義
去則追懷不已
壬子閏五月十六日
終于牙之玉巖寓舍
疾革猶扶而謁廟
家人訣。
陽陽平時
時大旱。
問天雨乎。
忽有雲氣四起
大雨如注
起更就枕而逝。
雨亦旋止
見者異之。
葬于同縣扶皇洞壬坐之原。
姿性沉厚。
氣味眞醇。
之無塵俗意。
可知篤學君子人也。
爲行
本於孝悌
事親左右服勤
一事不令人代
躬自爇薪
以適其寒煖
疾則衣不解帶
露立禱天。
又善居喪
葬前啜粥。
後食菜果
一如古禮
家甚貧窶
而生而滋味之養。
沒而月
歲之備。
靡有所憾焉。
伯兄友愛深至
一味不先食。
一物無異蓄。
同室以處。
未或惰慢
兄歿待嫂如母。
朝夕必見。
見則令女侍侍立
權攝宗祀
而事不敢專。
必裁稟而行。
厚於宗族
嘗曰人而不睦。
便是忘先
朋友之際。
出入必起。
終身情義無甘壞。
家法甚嚴。
僮僕不敢喧譁
破屋蕭然
書史滿前。
兀然淸坐
之者若無人焉。
家事旁落
簞瓢屢空
而處之逌如。
人或以安貧樂道爲言
則輒笑曰若有爲安樂
所謂安樂亦僞也。
讀書玩索爲主
終日不言
中夜不寐。
遇會心處。
琅然誦詠
極其趣。
嘗曰爲學不在高遠
只在一心
若不存心
無下落處。
又曰聖賢之道。
昭在方冊
學者可體認而力行之。
自餘外物
不關分事
又戒其子曰詩書遺業
淸白傳家
厥有二宋先生手筆
吾家法。
爾當勉之
有來請業者。
但敎以下學之序。
於此可見秉心制行大方
而公又曰老來讀書
方知義理無窮
所恨來日無多耳。
且倣朱子感興餘意。
作詩以述其志。
若公可謂老而好學者矣。
蓋公所學。
以爲立心
畏名避仇
嗜善如啖蔗
默然自修
內而不出。
是以無知公者。
公則欲全吾天。
無愧吾心而已
人之知不知。
何論焉。
公室
海州吳氏佐郞斗龍之女。
慈惠和順
君子無違
先公三月而卒。
年七十一。
公同塋。
三男四女
長文彬冠而夭。
德彥亦夭。
季曰英彥進士
女爲進士洪燦箕,士人崔尙李義著,李長鎭妻。
英彥三男
完慶,最慶,寅慶。
外孫若而人。
心服公實德。
而素不能文
無以發揮幽潛之萬一。
第撮其言行大者
以俟夫立言君子
士奇公行狀
公諱挺龍字見卿
州人
其先箕子
奇氏世多名人
中樞虔。
淸白
當光廟受禪。
托疾致仕以卒。
其後勿齋進與弟服齋遵。
己卯黨籍
服齋死。
歸隱光州古龍之洞。
子孫仍家焉。
勿齋之子大升
世所稱高峰先生者。
參奉大臨其兄。
而於公爲五世
曾祖義獻。
祖琛權知承文院副正字
早歿。
考震省。
俱以文行承家
平陽朴氏。
贈掌令尙玄之女。
公以崇禎後庚戌九月十六日
生于古龍里
天姿近道
幼少
口不出鄙俚之言。
器度嶷然
喜怒不形于色。
始治擧業而非其志。
發解不中
母夫人謂曰。
從汝所好也。
自是杜門深居
沉潛義理
見識精明
門路甚正。
其舅遜齋一稱之曰。
高峰一人也。
顧公秉心謙虛
世上一切名利
退避懦夫
然人或目之以經學士則蹙然曰。
何敢當也。
平居穆然若無事。
而其論性理微奧。
禮家同異
沛然無所窒碍
然亦不叩則無應也。
不肯硬主己說。
但曰吾見如此
未知其如何也。
嘗曰人當於自家身心
下得眞實工夫
浸至於義仁熟
而自無絲毫虛僞
只從文字上說出緖餘而已
惡得上蔡鸚鵡之譏也。
專務實行如此
天性至孝
父病斷指進血。
治喪一循朱子家禮
事母怡色婉容
一以養志爲事
左右使令
宛若小兒
小出中酒墜馬而歸。
母夫人憂之。
自後不至醉。
及母歿。
年已衰而面墨骨立
哀動隣里
祭祀約而潔。
不以俗忌而或廢。
齋日不接外事
盛寒亦必沐浴
老而將事
進退可觀
生日終身不設酒食
以羣弟不能同居爲恨。
訓迪撫卹
各盡其方。
小兒
未嘗一示以誑。
諸子
僮僕有恩。
閨訓十五條。
以至喪祭諸禮。
抄寫而諺釋。
使家講習之。
閨門之內。
肅如朝廷
巫祝尼媼之徒。
不敢近。
親黨之間。
或有橫逆反己自省
而無忿疾之意。
卒皆感服
破屋數間。
不蔽風雨
往往不擧火累日
而處之逌然
不一皺。
不道貧字。
女子子製帛襦以進則公曰。
平日
公元1738年
親。
不能爲輕煖之具。
敢自安。
終不肯近身
辭受之節。
所在
一芥不以取於人。
而人亦不敢一毫干之。
一地主以官糶周急
固辭不受。
蓋惡其不廉也。
不喜斬截之行。
矯激之論。
至如是非淑慝之分。
一刀兩段
確然不可奪者。
冲澹樂易
與物無競
和順之氣。
溢發於外。
之者鄙吝自消。
以是賢愚貴賤
無不得其歡心
而於鄕黨尤致其恭。
自知齒德之尊也。
嘗有盜明火入屋。
公安坐不動。
盜去責子弟曰何驚恐若是耶。
南俗甚忌痘。
人有與孫子約昏者。
公謂其來使曰。
吾孫未經痘矣。
其不知也耶
昏遂不成
於此數事。
可以推其餘矣。
方伯御史交章薦之。
公聞之。
瞿然自失
疾革謂其子曰。
諸弟之喪。
不得厚斂
雖有財。
不忍獨厚於吾身。
况又無其財耶。
斂手足形可矣。
戊午二月十六日卒。
年六十九。
遠近人士
莫不齎咨曰。
賢人亡矣。
自此南中無人
四月八日葬于家右先塋之下。
星山李氏南老之女。
男齊勳,弘勳,衡勳。
女壻士人梁命虎,玄命直。
繼配光山李氏輝之女。
炳勳,彪勳其出。
齊勳早死。
子宗淳實尸公祀。
樂菴遺稿若干編藏于家。
樂菴者。
高峰舊址
在公屋後
公每俛仰樂之
故鄕人仍稱公以樂菴
非公所自號也。
幸而與公並世
不能一識其面矣。
李尙書秉常左遷是州。
及還余問之曰。
子見奇某乎。
曰未也。
曰賢如奇某而不往見之。
宰相下賢
不可復見耶。
李爲之慚謝
蓋自數十年來
公名益盛。
南來無知不知。
皆曰篤行君子人也。
私竊鄕人皆好之者
孔子以爲未可者何也。
及得公事實而徐察之。
則公之所以此者
秖是一箇謙。
謙之爲德甚盛。
天地鬼神亦皆好之。
而况於人乎。
所謂謙者。
聲音笑貌之謂。
如有毫髮私僞雜於其中
未必感人如是之深也。
然以公質之美養之厚。
不能擴充分量
以究其可大之業。
此余所深恨者。
欲以當仁不讓
奉質於公。
嗟呼
不可及也。
弘勳來請狀德之文。
余愚何足以知之。
謹就遜齋門人閔師所記而第次之如右。
又敢總而論之曰。
若公者。
豈傳所謂啜菽飮水而盡其歡者耶。
不隕穫於貧賤
不充詘於富貴者耶。
無能焉。
病人之不己知者耶。
願以俟後世立言之君子云
通德尹公行狀
公姓尹氏諱明相字子直
平人
高麗侍中文肅公瓘之後
本朝有諱坤。
佐命功封坡平君
六世爲參
判諱仁涵。
雅望明宣間。
是生處士諱弘裕
隱德不仕。
生諱惟益。
丙子後廢自靖
生諱挺卿。
郡守有淸操。
是公四世
淑人楊州崔氏。
正郞祐之女。
公以崇禎後壬子閏七月庚子生。
骨格淸高
相者見之曰必正人也。
四歲夫人見背
寄養從母家。
在齓儼如成人
同隊要與爲蹴踘戲。
公正色曰士子持身端正
安用雜戲爲哉。
讀書便勤篤日就
一日郡守公適怒將撻之。
使折楚而來
公取櫻桃枝炙火以進之。
公問其故則曰。
寒枝凍。
冷氣逼身也。
拊背曰此天生孝子也。
十歲後。
出入場圍。
詩格雅健
人以奇童目之。
己巳仁顯王后遜位
公同諸生守闕號哭
自是無當世之念。
盡束其科臼文字藏之
專心學問
手書小學一部先生遺書
沉潛玩繹
嘗曰讀聖賢書者。
須句體行
以吾日用所爲者較驗之。
必一一無悖聖訓
然後可免口讀之患耳。
加意力行
平居言笑不苟
行步有度
一日往候玄石朴公之門。
公見而奇之曰。
年少志大。
篤實如此
他日成就未可量也。
隣人有造其門者
朴公輒問曰。
與尹某居相近乎。
益友也。
甲戌中壼復位
公復以親敎赴擧
爲文操筆立就。
好高古。
不諧
公元1672年
俗。
往往發解而卒不第
人皆寃之。
公事父母至孝
終日侍側
未嘗頃刻左右
使令不一令人代。
親疾輒廢食與眠。
憂形於色。
親命之退。
不忍遽退。
露坐戶外
睡熟而後方退。
而猶衣不解帶
頻頻起居戶外
達曙乃已。
繼母韓氏憂。
哀毁踰制
郡守公哀其誠。
不忍奪其志。
祭奠之需。
躬自辦備
家人或止之則曰。
爲人子不於喪祭致誠
惡乎用其誠也。
奉養郡守公。
不用極。
王延之無全衣而親極滋味者。
無以加矣。
內艱
三歲弱弟與公稚子同其年。
泣謂孺人鄧攸之於弟子
聞者感激
公之兒五歲而夭。
天道無知矣。
自是撫恤其弟。
益致其勤。
寒煖飢飽。
必先知之。
寢則聯衾。
食則共床。
及長怡怡融融
以爲樂。
每晨謁廟
一日大風寒且雪。
隣有武人私語曰。
今日尹某亦能晨謁否。
早起視之
公已自埽階上雪矣。
感歎不已
辛卯郡守公之喪。
公斷指以進。
執制甚固。
小期以前
不食羹醬。
羸毁凘綴。
猶自哭奠
未嘗或廢。
公斷指時。
達夜流血幾數升。
而哀擗蒼黃
人亦不知之。
故其臂仍曲而成腫。
僅經三年
不能起。
而猶對客看書
神氣晏然
見者不知其將危也。
丙申六月十五日卒。
年四十五。
臨終紙筆
囑其弟以郡
公元1716年
守公喪。
不能致美於木。
必令薄斂薄葬也。
九月葬於東郭同谷酉坐之原。
後朝廷命旌之曰孝子之門。
天分甚高。
形癯骨竦。
一點塵俗氣。
雅尙氣節
言論激昂
每歎魯仲連爲人
尙友千古之志。
嘗讀易至坤之六二直方大無不利。
欣然如有得曰。
君子修身
無過於此一直字。
聞人之善。
喜色可掬
有言人之惡者。
呀然笑曰勿輕言
豈有是耶。
不特諱之。
不信之也。
用力於庸學二書
太極圖皇極書,律呂新書啓蒙諸書
所難解者。
悉通其微奧。
其他兵家星曆之類。
一見洞然
未嘗自多
如不知者
志業雖未顯。
信義孚於隣里
無識之人。
亦指其廬曰。
此中有孝子
及死莫不咨歎曰。
孝子亡矣。
可以人心至公也。
初配完山李氏僉知栽之女。
再娶順興安氏瓛之女。
無育。
以弟明鳳文爲嗣
素服志行
略書其大者
以俟立言君子採擇焉。
伯姑貞敬夫人李氏行狀
夫人王考政府右議政府君諱䎘之長子也。
我李出牛峰。
上祖高麗侍中三州伯公靖。
本朝觀察使諱吉培判書諱承健,副提學諱之信最著。
副學公生
公元1643年
諱劼
左贊成。
是生諱有謙。
參議贈領議政
議政府君爲考。
兩世儒術
德業大顯於世。
府君羅州朴氏僉樞吏曹判書諱濠之女。
觀察使諱東說之孫。
肅莊貞一
婦德純備
夫人崇禎癸未五月二十日
生于扶安之柳川議政府君寓舍
年十六歸于淡圃洪公。
東方甲族
出名德。
具在原狀
夫人幼鞠于外氏
王母夫人愛之
判書性嚴厲。
孫咸不敢見。
獨夫奉承無違
及尹夫人卒。
判書公留夫人幹家事。
議政府君憐其幼。
累請歸而不能得。
夫人經紀喪事
內而奉老。
外而接賓
一如夫人在時。
及嫁事舅姑孝。
舅姑稱之曰眞長者家兒
晬日致志物之養。
舅喜曰此經吾孝婦手。
何不飽。
善處妯娌娣姒間。
氣味人人殊。
而一以和遜待之
莫不悅服
姑歎曰吾婦入吾門久。
敬謹如初
吾未見其過矣。
淡圃公壬戌擢第
甲戌通政
庚辰嘉善
夫人屢封爲淑夫人貞夫人。
癸未公由吏曹判書擢判義禁。
夫人又進貞敬慼然曰。
此吾姑吾母之所未及躬受者。
福眇德小。
何以堪。
辛卯疾革
夫人臨訣
微視此時婦人安可來耶。
夫人涕而出曰夫子正終之義。
不敢違也。
及喪朝
公元1716年
饋奠必親。
不以衰老而少懈。
丙申正月十三日
卒于長子禹堤川治所
享年七十四。
是年三月祔于公墓
夫人聰穎絶人
幼受內訓小學書于議政府君
一上口輒不忘。
長好書史
略通古今
嘗曰使我爲男子
豈不讀破萬卷書耶。
淡圃公家淸貧
夫人紡績爲生
有餘則蓄之。
取羨以營第
公素淡泊
不以産業經心
夫人善承其意。
未嘗一言有無
年官位隆顯。
祿俸有裕
而夫人深存抑畏
一意節損
衣服飮食若衣布時。
非甚不肯頃刻自逸
至老執女事惟勤。
嘗有牙婆寶玩來欲售之。
家人爭取觀。
夫人曰此非吾分。
視之何爲
終不近手
議政府君兄弟迭長二銓
居又偪側。
夫人不少干以私。
淡圃公歷官外內
夫人嚴扃愼辭受。
松京麗都
俗多賈。
物貨紛集。
痛禁婢使得交市。
又不役工手作器玩
管醫譯市三署十年
請托不一至於夫人之前
淡圃公淸德伏一世
而夫人之助爲多云
淡圃公家祧廟
又以宗孫貧弱
考妣供辦祀事。
夫人自具饌。
致誠蠲潔
每諱辰涕泣思之。
先君早世
夫人語及愴慟。
二父判書觀察公。
相愛深至
一日不相見則惄然不怡
臨歿無他語曰。
所恨不見吾弟耳。
孝友
之篤如此
淡圃公從子禹瑞嘗爲其內舅爲畿府者求玉頂夫人
玉頂洪氏舊物
而淡圃公時在謫。
夫人正色曰吾聞君舅是害國母凶徒
豈忍以先大夫服御遺與之哉。
壬午禹瑞及縡同日擢第
夫人聞縡報。
喜曰此吾弟不食之報也。
禹瑞報至。
益喜曰吾家猶有二弟
洪氏之門。
微此幾索莫矣。
識大體如此
縡自幼少時。
朝夕于側。
竊覸夫人與公。
相對如賓。
衆子女滿前。
和氣盎然
夫人天質端淑
婉而有制
介而能惠。
事上謹而敬。
莅下慈而嚴。
位高益謙
祿大而愈約。
敎令不出於閨門
德澤遍及宗黨
天之俾壽而臧
熾而昌。
保有孫子宜哉
詩曰宜其家室
又曰百祿是荷
夫人有焉。
採掇德行大者
以告諸立言君子
從子謹狀
伯舅貞敬夫人延安李氏行狀
貞敬夫人延安李氏者。
伯舅左參贊忠文閔公諱鎭厚之繼配
驪陽府院君文貞公諱維重之冢婦也。
文貞公三娶
忠文公恩城夫人宋氏出也。
樗軒文康公諱石亨
夫人九世祖。
祖諱天基
觀察使
考諱德老
縣監。
出爲族父察訪諱憬後
察訪之考竹窓忠穆公諱時稷
丁丑殉節江都
縣監公室豐壤
公元344年
趙氏
考縣監沃。
夫人顯宗甲辰四月二十五日
生于懷德蘇堤村。
祖母夫人
尤菴先生之妹。
恩城夫人
同春先生之女也。
同春先生尤菴中表親。
恩城夫人有時歸寧往來
夫人甫七八歲。
在宋夫人側。
英達夙成
容貌粹潔。
恩城夫人見而奇愛之。
解香佩佩之曰。
異日兒無忘我也。
夫人年十九歸于忠文公
恩城夫人已歿矣。
夫人每語及嗚咽曰。
於皇姑。
不自以不逮事也。
前一仁顯王后正位壼極。
庚申更化以來
文貞公兄弟秉國政。
門闌甚盛。
又戚聯宮掖
夫人生長鄕村
服飾極寒素。
而處之能不怍不懾。
謙恭自守
動止有則
通達事理
觸處無礙
家衆莫不嗟異
文貞之兄文忠公性嚴
少許與。
獨甚賢夫人。
先是文忠公使燕。
令人忠文公推命曰。
當得賢妻
及夫入門
歎曰術者之言驗矣。
後四年忠文公擢第
翌年文貞公捐館舍
己巳聖母遜于私第
忠文公兄弟繫獄
旣得釋。
盡室城外
時當患難
艱窶滋甚
疏糲亦不繼。
而夫人一不設憂戚之色。
惟日以紡績治生業。
上而供奉廢宮。
下而祭祀賓客之具。
盡心力。
不令忠文公知其有無也。
夫人嘗遘疾危篤
聖母忠文公書曰。
緣此窮
公元1716年
命。
使依賴賢兄
將促其大限
此吾恨也。
忠文公對曰。
此人終必一享尊榮
願勿深念也。
俄而果瘳。
甲戌天心悔禍
壼位重新
忠文公始還舊第
門內異爨常四五家。
家殊豐約
性異酸鹹
而夫不露聲色
至誠調劑
久而莫不感服
終無間言
丙子忠文公通政爲戶曹參議
夫人從封淑夫人
其明年忠淸觀察使則加貞夫人。
九年爲判義禁府事則又加封貞敬夫人
聖母違豫時。
夫人承命往往入禁內。
小心謹愼
未嘗少懈。
聖母嘗謂曰吾欲事師法吾兄而未能也。
大漸又顧謂曰。
吾兄恩意
不可報矣。
忠文公律己淸嚴
夫人又明於枉直
嚴於辭受
門生故吏之屬。
不敢攀緣私逕之計。
門墻肅然
異類工訶者。
終不敢以絲毫指摘
夫人之助實與多焉。
庚子忠文公棄世
年世大作
夫人諸子捲歸驪州墓下。
丙午乍入都下
丁未復還鄕。
十年窮居
家事旁落
而夫人處之逌然
中婦女或有嗟怨語。
則輒曉之以道理
繼姑豐昌趙夫人
夫人五歲
趙夫人如兄弟。
夫人恭執婦道
侍宿於側。
袵斂埽灑。
輒躬爲之。
趙夫人𥳑靜寡言笑。
夫人伺候顔色
先意承志
趙夫人悅之
今上
五月三日
卒于牛灣之寓舍
壽七十。
訃至遠近親屬
莫不咨嗟涕洟
趙夫人時在仲子議政公所
手書遺翼洙等曰。
汝慈之仁且賢至矣。
平生吉凶大事
汝慈無不躬自幹當
吾諸女與外孫男女
親愛敎誨之。
無異親子女。
心感歎。
可以言語形容也。
七月日葬忠文公墓前。
夫人二男一女
長翼洙司憲府掌令。
遇洙平安道都事
朝廷皆待以徵士
女適進士光澤
掌令男百奮。
都事男百瞻生員
百謙。
金敏材,𥳑材,獻材其外孫也。
夫人聰明絶人
幼時聽人讀哀江南賦。
數日便成誦。
常喜古人嘉言善行
一聞終身不忘。
略涉書史
家人未嘗一見看書作字。
宋先生喪祭禮節甲子以後儒林爭辨
多所記識
忠文公時或咨訪焉。
尤喜女工
敏速精妙
各臻其極。
筆翰華美
一家婦女得之奇寶
夫人孝慈勤儉
人倫之際。
用意至到
父母有疾
閉戶而坐。
不與笑語
殆廢寢食
疾止而後復常
中年俸祿豐足
自奉之薄。
無異患難時節
子女或諫之則曰。
父母衣食喪葬不稱情者何限
安忍獨享富貴耶。
忠文公庶妹有奇疾。
夫人甚憐之。
疾篤屢遷次。
而輒隨往扶護
累月而死。
夫人親爲之櫛浴。
時夫
人方有身
世俗臨喪大凶
而亦不之顧也。
奉先蠲潔敬愼
年衰位高而必躬服其勞。
籩豆鉶簋。
靡不整飭
至元配之祭亦然
元配靜觀李公之女也。
靜觀夫人老而在堂
夫人敬事之如己親。
時節饋問俸入必分之。
聞者感歎
諸子甚嚴。
細過不少假貸
至於出處大致
又欲其自斷於義
不以親故也。
丁未以後
翼洙累辭除命
最後爲文義縣
請於夫人曰今家事日窘。
甘旨不給
文義懷德接壤
親戚往來
母氏素所喜也。
母氏一往否。
夫人曰我本貧家子。
疏素政爾本分
子母相哺。
樂在其中
未覺爲苦。
且吾不欲以吾之故。
勞汝之身。
往則往。
不可往則不往。
勿以我而易汝也。
翼洙遂辭遞。
遇洙嘗以廢擧事稟于夫人
夫人正色曰汝只當之而已。
何必問我。
深慕呂滎公家法。
諸子學語
已誦而詔之。
好儒學。
夢見程朱
每戒諸子曰。
吾不願汝曹榮達
苟能讀古書
知名士則幸矣。
二子俱以學行聞于世。
不負夫人之志。
其所成就
蓋如呂原明之於正獻申國也。
壬寅之禍。
金壻編管長鬐。
歷辭夫人於驪州。
時適忠文公大祥
而女又彌月
金君欲留其妻。
夫人不可曰。
夫家憂厄
婦人
不敢圖安。
况此何等時耶。
死生不足道
遑恤其他
齎送産具而告之曰。
中道而娩。
可先赴謫。
而女則待蘇追往可也。
其所自爲與誨人。
必裁之以禮義
不爲婦人牽攣之習。
大抵此類也。
夫人嘗誦宋伯姬火事嗟歎之。
翼洙問曰傅來斯可去矣。
而必待姆來。
竟至於死。
無乃過乎。
夫人曰使平日立心制行如是
則雖當患難之際。
豈有喪身失節之憂哉。
以是仰之
從叔父李公之老素有行檢。
每訪夫人
忠文公在則入。
不在則不入。
人或病其固滯
夫人歎曰今人知公文伯之母之爲知禮。
則其不以吾叔爲固矣。
夫人中表近屬
來輒延見
而必令諸子在側。
至老不改。
婢僕先嚴名分
而體其甘苦
待之以誠
常曰待下賤尤宜誠信
寧或見欺
不可逆詐也。
德性寬靜
倉卒急遽
未嘗失色
家內失火
遇洙方侍食
徒跣而出。
火定還坐。
夫人執匕如故
責之曰何若是輕遽耶。
常曰吾於他事。
不甚動心
惟見諸子不肖事。
輒覺火焰發於心肺不能制也。
又曰吾於人無所惡。
但見人家婦女臨事不勤
遇人多言
聞過而怒。
得讒而疑。
又必自誇己長。
喜說人短者。
不勝痛疾也。
可見夫人平素所養
可謂得君怒惡
之正者矣。
嗚呼
夫人德量弘毅
識度淵遠
禮防嚴而言議正。
至於一切富貴得失世俗婦女所好惡計較者。
不以措諸心意
此眞讀書儒士之所甚難者。
而至其承奉舅姑之側。
周旋親戚之間。
慈惠婉娩
委曲周至
非常人所可冀及。
下至婦工微細
不造妙。
可謂女士全德矣。
夫人晩謂遇洙曰。
吾生而有賢父母
父母皆以仁孝稱於鄕黨
長而奉侍君子
名德重於世。
而以吾不才主饋四十年。
幸不得罪
旣老而汝輩無悖行。
似有克家之望。
吾於三從
庶可無憾
此固夫人自道之辭。
而抑可見夫人之賢與其所以賢者矣。
先妣夫人相與甚摯。
兄弟知己
先妣每曰與君言。
始得豁我胷襟也。
縡旣喪先妣
夫人如母。
有時謁見
森然法度之言。
若聞於吾母。
尊敬愛慕
不以舅甥之親而已
竊嘗以爲閨門德行風化之原。
二母生並一世
德類志契。
雖隱顯殊迹。
而有補於世敎
未嘗不同
後世苟有秉彤管序賢媛者。
宜亦與之同傳矣。
令君撰集夫人遺事
屬縡爲狀。
不當辭。
顧方先妣幽誌之役。
將繼此屬草。
未就而掌令君歿。
縡又病矣。
誠恐卒負其託。
千古之恨。
先誌甫成。
乃復力疾叙次如右
筆力衰鈍
足以形容德美
以信來後。
是爲兢兢焉爾
仍念縡嘗省忠文公疾。
夫人侍側
小心齋遫。
承奉旨意
左右服事
便捷如飛。
誠意屬屬形于色辭
孝子之事父母
未或過此。
觀其平居
風儀肅整
步履嚴重
不謂其能如是也。
至今竊識之。
蓋自陰敎旣衰。
夫婦禮廢。
所謂君臣義父之敬
不可復見。
而於夫人庶幾想像焉。
敢表而言之。
使爲婦人者。
知所取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