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x 页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筵说
  
[筵说]
今上丁卯四月二十九日次对入 侍时。右议政柳厚祚奏曰故监役李瀷。学贯天人。识淹古今。践履造诣。经术文章。寔命世之大儒也。在 英庙晠际。荐授缮工监监役不就。退而著述。嘉惠后人。方洋书之始至。痛辨诐邪。劈破源头。学问之正。见识之明。大有功于辟卫。而尚阙表章。诚为欠典。在今日息邪说正士趋之道。合施褒尚之典。故监役李瀷超 赠正卿。赐以美谥。允合树风之政。敢此仰达矣。上曰依为之。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谥状
  
谥状[许传]
先生姓李氏。讳瀷字子新。其先骊兴人。高丽仁勇校尉讳仁德。肇祖也。八世祖讳继孙。以文学起家。官至兵曹判书赠左参赞。尝为北道观察使。始兴儒教。其人祀以先师之礼。曾祖讳尚毅。议政府左赞成 赠领议政谥翼献号少陵。 宣庙名臣。祖讳志安。司宪府持平 赠吏曹参判。与眉叟许文正公。游郑葱山之门。道义相推诩。考讳夏镇。司宪府大司宪。当 肃宗时。力扶清议。士流归心。前妣 赠贞夫人龙仁李氏。留守后山女。妣贞夫人安东权氏。大后女也。先生生 明陵辛酉。二岁而孤。母氏权夫人忧其清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196L 页
秀羸弱。不使早就傅。稍长受学仲兄剡溪公。专心劬业。博览群书。及剡溪罹世祸。遂无意当世。从第三兄玉洞从父兄素隐二先生游。慨然有求道志。先取经传及有宋程朱我东退溪书。俯读仰思。毫分缕析。探赜窥奥。以立其本。然后遍读天下书。凡于宇宙间三才所属事物之上。靡有不穷之理。靡有不达之道。深造独得。发前未发。其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者。不可搂指也。槩以其所作为文章者言之。其论河图洛书则曰河图之数。以奇耦者为先天图。以配合者为后天图。以生成者为洛书。洛书演而洪范作。其二五事之肃乂哲谋圣。互见于八庶徵。洛书中二八交换。箕子岂欺我哉。其论三代井地则曰一井九田。一田四区。区方五十步。夏时一夫受一区。殷时一夫增受二区。周时一夫增受四区。故夏殷周之自五十变至七十。自七十变至百亩。孟子岂欺我哉。其论三代正朔则曰考之诗书易。分明不改时月。改时月。东迁以后之末失也。有能于东迁以前得改时月之文者哉。其论王风则曰风雅自有体裁。不系兴衰。周业方隆亦有风。二南是也。诸侯之微而亦有雅。抑诗是也。王泽渴而变雅作。平王纵卑弱。独不厕于变雅之末乎。季札观周。王在卫下。邶鄘卫王皆东都也。东都者王城也。为天子朝诸侯之所。后乃迁居。凡大都会。莫不有诗。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197H 页
以观民风。前焉则豳周有风。后焉则王城有风。王风云者。王城之风。非为平王故也。其论管仲不死则谓管仲之不死。无愧于召忽。宗祧将绝。无论公子之孰兄孰弟。各自奉出。以待事功之立。未为不是。及君弑而贼不讨。则诸公子在外者。固当乘机返国。图存旧业。此实被发缨冠之急。奚暇论其长少哉。纵使纠兄而桓弟。当时国无主已半岁。而小白先入。名位已定。则纠不过诸公子。岂可以年纪稍长之故而争国耶。况桓公以兄入则国有主矣。事亦定矣。于是而自靖勿与之争。此天地之大经而不可易者也。其中钩一事。即仲之专于所事。而粗心肆行。罪不可掩。过而改之。君子所取。岂可因其始之不是。故终亦遂非而同死乎。其论卫辄拒父则谓胡氏虽云辄辞其位以避父则卫之臣子拒聩而辅之。辄利位而拒父则卫之臣子舍爵禄而去之。此说未可晓。使辄真有避父之心。而群臣拒其父以辅之则辄也其可从乎。如是而从之则便是真无是心也。安有父来争国。子居宫中。任群下之拒父哉。按丧服为君之父母祖父母期。先儒以为或继体之君。其父若祖有废疾不得立。今君受国于曾祖也。其卒。君为之服斩。而群臣从服期。彼灵公逐其子而立孙。则是受国于祖也。蒯聩而在。宜与废疾同科。夫子为政。使辄克尽子道。迎其父入。逊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197L 页
让而不受。然后祇栗承奉。务殚其欢心。亦晓告于聩。安享国君之养而息争位之志。则君臣父子之间。庶几两得其道。所谓正名者。必指此也。然夫子此言。其在辄之新立之际耶。至世子入戚。石曼姑围之。则圣人亦无柰何矣。若夫四端七情理气之辨。发挥晦庵之旨。羽翼退陶之说。为四七新编。易书诗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小学近思录心经。皆有疾书。疾书者。盖取张横渠妙契疾书之义也。其序始于孟子。谓以世则后。以义则详。后则近详则著。欲求圣人之旨。必自孟子始。又有家礼疾书,家礼翼,礼式丧威录等书。本之三礼而折衷历代诸儒之说者也。尊慕退溪。无异朱子。故言行之著于遗集及门人所记者。编辑之如近思录例。名曰李子粹语。又于遗集中抄出论礼书札。名曰李先生礼说。使后学得有诵法焉。又有自卜编观物编百谚解海东乐府等书。先生虽处畎亩之中。亦未尝果于忘世。尝曰我 朝惟李栗谷,柳磻溪为识务之最。而或抑而不施。或蕴而未显。是为可恨。于是作藿忧录。其目十八。曰 经筵曰育才曰立法曰治民曰生财曰国用曰捍边曰兵制曰学校曰崇礼曰式年试曰治郡曰入仕曰贡举曰钱币曰均田曰朋党论曰科举之弊。皆是治平之术也。僿说自天文地理人道之大。以及草木禽兽昆虫之微。医药卜筮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198H 页
巫觋之术。老佛仙道方技之异。经史百家赋疏诗歌之类。无不辨析。总之为书数百馀卷。别有文集百馀编。病东人疏于本国事。乃考文献。證其讹谬。正其义例。以授门人安鼎福。卒成东史纲目一部。盖著述之富。未有盛焉。见道烛理之明。未有盛焉。致知格物之精。未有盛焉。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中庸所谓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者。先生其庶几矣。入德之门则主乎敬。尝曰未发有静时敬。已发有动时敬。然动时之敬。亦本于静时。若静不能敬。动如何持守得正。作敬斋箴图若说。以动静不违。表里交正为节度。若其进道之序则先自下学至于上达。审问而明辨。力行而实践。一出于戒惧慎独。工夫始于铢累而寸积。终于地负而海涵。范围之大经纶之密。使之展布于世则尧舜其君民。抑何有哉。呜呼。孔夫子贤于尧舜远矣。辙环天下。犹未能得位而行道。矧惟隐居于西海之滨。不愠不知。嚣嚣自乐者哉。迹其内行则至孝天植。自幼时每事必顺适太夫人之心。少无违拂。乙未丁太夫人忧。三年之内。只食蔬食苦盐。衰绖不去于身。以不识先考颜范为至痛。语及辄泫然出涕。至老亦然。当先考不讳之岁。欲追服斩衰。乃曰退翁亦如吾幼而孤。然莫之行。吾何敢过也。终其年斋素以居。哀慕如袒括时。日必晨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198L 页
谒于家庙。远代之墓。皆置祭田。刱立八世祖敬宪公庙于宗子家。率宗人岁一祭之。著说曰国朝以来。勋臣之外。无立宗之文。故庶姓大族。散无统属。然据王制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注曰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疏云异姓为大夫者亦得为太祖。此为庶姓立宗之验也。姊有殇死者。庶母与乳母无子者。高祖之侧室。并不绝祀。闺门之内斩斩如也。虽子姓亲族。不许无故入内曰。易之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子侄之经宿私室者。必令拜见。虽少出拜辞。返必拜见。是故居门下者。如朝廷官府之礼。出而与人交亦然。遇之者不问知其为先生门人子弟也。治家俭而有制。尝著入俭说。讽世之好羞闇饰者。岁饥则设豆粥一杅豆酱一杯黄卷菹一碗。与族人终夕驩燕。名曰三豆会。又作半菽歌以自娱。其于姻戚。饥则周病则药。死则赙襚之。嫁娶失时者。办其具。俾不废伦焉。子孟休为南邑宰。有所送饷。先生却之。寄书戒之曰凡敛于民者。八九是非理。以此奉亲可乎。其记身后定礼则不用大敛布及柩衣。如衾旌之类。亦皆以纸为之曰。周太祖命世宗曰敛以纸被。不然吾不福汝。孔子答子游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朱子之作家礼也。曰略浮文敷本实。窃附于从先进之意。先生之训。深得孔朱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199H 页
之心也。又尝窃叹曰百世无善治。由于三孽。尊君抑臣自嬴政始。汉不能革。用人尚阀自魏瞒始。晋不能革。文辞科试自杨广始。唐不能革。三孽不去。不足以语治。三者之中。科举尤害。若曰彼善于此则杨绾所论孝廉科。 国朝之赵静庵贤良科。抑其次也。此莫非眷眷乎忧患斯世之意也。先生之学。体用具备。本末兼该。放之可以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密。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朝廷闻其名。授缮工监假监役不就。既大耋。增秩通政佥知中枢府事。 英宗癸未十二月十七日。以微疾启手足于正寝。寿八十三。皋复而即设馀阁之奠。殡前朝夕馈。敛用平日所定。棺不涂㯃而用松脂。门人皆吊服加麻以至期。族人袒免之外。亦布巾布带。葬而除。葬广州瞻星里北负壬之原。先生所居也。故学者称星湖先生。先生禀赋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性峻而貌洁。气清而神朗。眼光炯然欲射。须髯下垂至带。天之笃生。固异于众矣。自少至老。早起盥栉。整衣冠危坐终日。至暮夜分乃寐。用工无一时间断。平居俨然。人望而畏之。及与士友相见。拜揖必恭。言温气和。酬酢如响。论道讲义。扬搉古今。诸生就正则虽神疲气乏之时。脱然若沈痾去体。亹亹不倦。无斁于人。或一日不讲则惕然为忧。所以从学者众。各随其才而施教。其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199L 页
所成就。虽有浅深之不同。亦莫不饮河而充量矣。总以论之。先生以上智之资。兼至诚之学。凡于性分之所固有。无一理之不究。职分之所当为。无一事之或遗。明睿所照。精神所到。洪纤巨细。包括无馀。若其操履之严则规圆矩方也。性度之美则玉色金声也。行可以通神明。材可以为王佐。而时运不齐。不行于当世。后人之所可见者。惟纸上空文。有识之恨。容有极哉。樊岩蔡文肃公铭先生之墓曰抱道而不能致泽。一时之不幸。著书而亦足嘉惠。百世之幸也。天之意无乃在是欤。一世短百世永。樊岩乃亲炙当时而形容万一者也。 今上四年右议政柳厚祚从多士之议。禀于 筵前曰。故监役李瀷。学贯天人。识淹古今。践履造诣。经术文章。寔命世之大儒也。著述甚富。嘉惠后人。当洋书之始至。痛辨诐邪。劈破源头。学问之正。见识之明。大有功于辟卫。合施褒尚之典。超 赠正卿。赐以美谥。允合树风之政。 上允之。追爵吏曹判书。配 赠贞夫人高灵申氏。正言必清女。无育。继配泗川睦氏。进士天健女。子男孟休。文科壮元。官止正郎。克传家学。早卒。女适卫率李克诚。孟休男九焕。生员。盖自道之出于天。惟灵之灵者。继天立极。开物成务。而上而有位者其事行。下而无位者其说长。迹虽不同。道则无贰。道何尝坠于地哉。昔两程夫子生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0H 页
乎邹孟氏千有馀载之后。继其不绝之绪。程子之后晦庵朱子继以大成之。我东自退溪以后。非无儒贤之辈出。而至先生益大备焉。先生之门。高第弟子顺庵安氏,河滨慎氏,邵南尹氏。卓然出类者也。然河滨,邵南。穷饿而死。惟顺庵屡徵。为 东宫官。或仕或不仕。卒业于林樊。以是道传之下庐黄氏。下庐殁于玆五十有馀年。若是其近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先生之从子秉休号贞山。亲被先生之教育。文学行谊。真先生之门子也。状行之文。出于其手。无一毛不似者。于斯如见先生之道德光辉矣。然以后生末学之如不佞传冗愚耄荒者。先生之盛德大业。何能以摸像彷佛也哉。京乡诸士林。谓不佞传于先生之书。多蓄而多读。猥以请谥之状命之。且先生之族孙命九来乞不已。故谨齐戒盥手。略序大槩。奉献于太常氏。议所以易名者。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祭文
  
祭文[门人尹东奎]
猗欤我先生。学无称师。无所不学。文取旨远。亦非有籍。思入风云。道通形外。有高世出尘之想。剀切古今。卷舒兴亡。有囊括鞭驾之志。理之精粗。事之巨细。靡所不究。皆吾度内。而卷藏草庐之间。抱负坟典。味众人之不味。婆娑丘园。我佩我乐。不愿乎外。以之修身则自孝悌至于格致诚正。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0L 页
教人则先博后约。亹亹详说。使人听之。厌若饮河。各充其量。妙契疾书则不以蹈袭循涂为贵。以理到自得为期。乐节礼仪则淹中为源。三家为委。三百三千之由于天理。馀力淹贯。撮百家之指要。灌注委输于僿说裒粹之中。以发其玩适之功。处家严而法俭而节。品式备具。志操介洁。灌畦为供。制入为出。一毫莫关于人。与朋友切偲宽裕。与僮仆有恩有饬。其生也乡党莫不心悦诚服。远而人之知不知亲不亲。凡有事为。亦咸曰星湖以为如何。其殁也近识莫不悲悼。远士亦以嗟惜。夫观凤一羽。当识色备。窥豹一斑。可知体纯。若其道德博闻之实。宽乐令终之美。惟小子僭妄。以为若论私谥。有曰文靖。天胡赋先生以挺拔英特之才。邃古博大之学。而不过胡考之宁。以报必得之寿。使其行义达道之志。掩而不畅。枳而不试。并与不可传者。赍之以殁。而小子亦于天地之大。犹不能无憾。然湖海漭瀁。秀理壁秀。先生之志业道术。见于文章著述者。不磨不灭。存乎其间。与之低仰。则固不待后世之子云。而必有欣起思慕者矣。于吾先生。有何加损焉。呜呼恸哉。惟小子不敏。于醇叟锡名初度。荷许祝麟之宾。随忝抠衣之末。五十年来。疑斯质质斯得。诱掖闵念。视均三生。每年进见。庶得十寒一曝之滋。近年以后。食贫困穷。此亦有所不能。时承竿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1H 页
牍之教。以慰遐心而从事。惟幸岁寒之松柏。挺然独秀。今来升堂。架上之卷册。依依手泽。德音之谆谆。若将复闻。而但见素帷飘扬。柳车前束。一纸青天。铭高星湖。已矣今日。音容冥漠。侍讲此事。欲如佗时。永无其期。只有地下相从。白首馀生。筑室莫遂。恸哭拜辞。
祭文[门人尹东奎]
呜呼。日月有限。先生之筵几将撤矣。今夫大鸟兽则必返巡翔回焉。至于燕雀之小。犹有啁噍之顷焉。古之人三年筑室之外。更筑室于场者。抑有得闻性道之深。情有所不能自已而然乎。如小子则一赴葬会。未有更临。遽见年谷之再周。今又不能临辞于撤筵奉龛之际。是曾鸟兽之不若。而诚有愧于古人。其非得于己者浅而诚不能遂志欤然平昔之教若隔晨。在傍简书之严。犹提耳昭心。庶几夙夜。进步百尺竿头。以毕馀生。斯可谓不负教诲之遗意耶。惟其馀年无多。地下渐近。已而已而。恸矣恸矣。
祭文[门人安鼎福]
呜呼哀哉。先生而至是耶。刚毅笃实。先生之志也。正大光明。先生之德也。精深宏博。先生之学也。和风景云。其气像也。秋月冰壶。其襟怀也。今不可以复见。将何所而依归耶。呜呼哀哉。语其道。可以继往而开来。推其馀。足以庇民而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1L 页
尊主。顾厄穷而无施。寔天理之难究。自先生而视之。虽若太虚之浮云。在吾党而言之。宁欲吁天而无因。呜呼。小子托名门下。十有八年。承颜虽罕。手教频烦。勉以小学诗礼之书。戒以韬晦务实之工。虽勤诱掖。尚未发蒙。恩深义重。兢惕抚躬。逮夫东史之编摩指导。无有其馀蕴。疆埸之错乱而未定者。义理之隐晦而未畅者。靡不奉承其成训。至若僿说。谬蒙属托。地负海涵。义理薮泽。虽以刊汰为教。管蠡之见。顾何能窥测天海之深广也哉。妆成十卷。拟将纳上。书未达而承讣。抱遗编而增伤。呜呼。小子无状。摄生昧方。十载奇疾。血壅火张。杖屦之旷。逾一纪馀。若此證之少歇。庶函丈之复陪。何所愿之未遂。奄梁摧而山颓。悠悠天地。予怀曷已。呜呼哀哉。死生消息。理归一致。厌世乘云。帝乡可至。驭瓶鹤而上征。(先生前日书。有梦有瓶化鹤。骑而腾空。游览快活云。故此引用。为吾党故事。)在先生为快乐。抚遗牍而号呼。益增小子之痛迫。呜呼哀哉。先生之病而不得躬自扶将。先生之歾而不得与闻含敛。虽疾使然。死有馀憾。素巾加绖。少㬥微忱。替儿奔赴。悲怀曷任。荒衰不文。辞失伦脊。尊灵有存。尚其鉴格。
祭文[门人安鼎福]
呜呼先生。奎璧令质。簪缨高门。文献之传。家学有存。埙篪迭唱。炳焕日星。琢磨道义。粤自妙龄。道备体用。学贯天人。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2H 页
德养山林。馀八十春。箕化已邈。圣学谁明。道统之传。山林推盟。曰惟此道。原出于天。不绝如缗。圣授贤传。中华嫡统。止于文公。天眷我邦。吾道其东。退陶李子。奋起南服。祖孔宗朱。不爽轨躅。庚戌救道。此理不迋。白鸡何岁。元哲重降。(退溪辛酉生。先生亦辛酉生故云。)前后一揆。寔有天意。云胡无命。而至于是。呜呼哀哉。恭惟此学。寓于经传。百家腾跃。辞义难见。兀坐静究。索隐阐微。毫釐必析。纤介不遗。旁探子史。参合乃已。贵乎自得。依样是愧。丝理发栉。冰释春瀜。只眼所瞩。鬼哭神恫。穷格之妙。千古罕匹。昧士疑焉。箧书可质。呜呼哀哉。既博以文。反躬造约。原心秒忽。晢几善恶。去彼就此。曾守由勇。明通洒落。敬义夹拱。养深积厚。英华外粲。容停昆羽。气逸霄翰。酬酢万变。动合规度。表里交正。轮翼并趣。继开之功。不愧前贤。世趋势位。孰信台言。呜呼哀哉。体既立矣。用无不周。治平大业。素所经筹。酌古通今。不泥不拘。推其绪馀。至治可图。世运末降。东民无福。知德者鲜。卷怀屏伏。逍遥湖山。其乐只且。野老争席。村翁尔汝。搴蘅缀杜。(下四字缺)忧时一念。未尝忘尔。呜呼哀哉。馀事游艺。文成贯道。内专义理。间以词藻。舂舂大雅。浩浩元气。肉骨并称。风神兼至。歌诗乐府。咸臻其妙。允矣吾师。何才之卲。寔天所命。旷世难睹。不器多能。事事咸造。俗人窥管。各称一善。谁识鸿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2L 页
儒。本无可选。呜呼哀哉。之才之德。竟未获施。殉身以殁。吾道诚非。孔叹衰周。朱阨南渡。圣贤踽踽。古今一路。太虚浮云。顾何损益。道大难容。同门痛衋。呜呼哀哉。福也颛蒙。学未知方。年踰三十。始拜门墙。自丙至戊。岁一趋往。三岁之内。四月函丈。承颜虽罕。诲厉谆实。指示周行。其柰鲁质。令胤醇叟。高才令器。年纪遴亚。意切附骥。协洽之年。云何不淑。痛深西河。遂致愆摄。时縻俗役。请告来觌。临别握手。挥涕恋恋。小子何有。过蒙厚眷。掩泪辞退。恩遇铭骨。自玆以往。世故多掣。更未抠衣。因以病废。阻奉几杖。十有三载。书迹徒烦。謦欬莫攀。日望西云。感泪或潸。自念庸愚。气轻志弱。人欲易肆。天理长息。庶奉话言。以补黥劓。今其已矣。心焉如坠。呜呼哀哉。去岁初夏。伏承手毕。谓有深痛。此是绝笔。惊叹震剥。忧心皇皇。神明扶护。恃彼穹苍。阅序弥留。冀蒙天休。木稼告兆。大运斯遒。瑞日沦光。祥云掩彩。百年依仰。一朝见背。斯文坠地。将谁使举。后学失所。将谁使语。呜呼哀哉。前书谕梦。躬骖瓶鹤。尻轮浩荡。周游寥廓。谓甚快乐。今忽承讣。哲人之萎。兆眹先告。居备勤俭。隐若成法。手编四礼。以贫为则。丧庀葬节。治命已具。务存诚信。绝彼夸诩。纸铭楮衾。不挠众讥。我心安焉。非欲人唏。呜呼哀哉。日月不居。即远有期。柳车既饰。繐綍又施。病伏私室。不能临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3H 页
穴。复遣迷豚。敢告永诀。炙鸡之奠。虽效古人。筑室之诚。有愧孔门。庶延贞疾。不即死灭。期与元阳。左右提挈。音容永閟。余将畴托。执辞以写。悲填胸臆。
祭文[门人尹 愭]
呜呼。先生生于辛酉。又辛酉愭也生。又二十年庚辰。始抠衣门下。先生时则盖八十春秋矣。而精力尚王。聪明不耄。心欣然以为生虽晚。地虽左。庶几得遂平生闻道之愿。于是跪而问一言可以终身服膺者。先生曰吾道只在论语一部。子归而读之。时适行忙。唯唯而退。辛巳冬又进丈席。承诲移时。吟风弄月以归。昨年癸未秋。又趋拜则先生拥衾谓曰余病矣。恐不复相见。子有资与才。子其勉之。顾以年少新学。猥蒙奖诩之隆。况且诀别之意。怆然于辞语之间。不觉感涕之自陨。而尚谓天寿仁人。一时微恙。未必为忧。时以应举。不得留连。容俟佗日。更闻至论矣。孰谓斯言。便作千古耶。季冬先生易箦。小子又以事滞远。既未得躬承末命。亦未能展哀殡葬。追惟先生畴昔之惓惓。小子之辜负多矣。呜呼。小子承先生颜者才四年三次尔。所亲炙者晷刻间謦欬而已。所质正者小学中难疑而已。曾未有沐浴薰陶于日月之久。而一朝遽失平生之依仰。今而后小子何从而得闻古圣人之道也。呜呼。小子何足以知先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3L 页
生也。虽然盖尝有窃慕而钻仰者。先生气豪而德醇。颜和而言节。望之俨而即之温。守之确而行之安。使人如坐春风如立寒雪。亹亹焉循循焉。觉吾之小而不知日之不足也。呜呼。使小子之生。早得数十年光阴。亦足以酬愿学之志。而裁奉杖屦。未及究其万一。则小子之不幸甚矣。然而先生之德容。小子犹及瞻之。先生之言动。小子犹及验之。则视佗人之以未及门下为恨者亦远矣。其亦幸也。先生之所著述甚多。则圣学之渊源。议论之高明。小子逝将读而习之。犹可得前日未发之蕴矣。此岂非尤大幸也耶。呜呼。士之生斯世也。无传习之所。则虽有志者。率皆贸贸焉莫知所之。是故才未尝乏而功无由就。今小子幸有其所。而天不早小子之生。又不假先生之年。终抱此生无穷之恨。呜呼痛哉。先生之仪刑不可得而复睹矣。小子之愚蒙不可得而复叩矣。独有论语一部。所以守先生之训而不敢失坠者。庶其在此。明灵不昧。监此衷曲。
祭文[从子用休]
呜呼。资禀之粹。践履之笃。造诣之深。如先生比。我东方古或有之。至于笺解群经。折衷诸家。探理窟则极深而研微。釐礼薮则辨疑而正误。又若国典家宪。历算钟律。兵农水土。人疲精竭。力不能终其物者。无不贯穿该洽。毫分缕析。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4H 页
则我东方古未曾有。而今有先生焉。呜呼至矣。百世在前。千世在后。小子何敢私焉。呜呼。日月坠矣。迷所向矣。河海枯矣。失所润矣。有具未施。哀生灵矣。呜呼。儿孙满世。何必血胤。悠久无疆。何论期颐。欲报莫报。育我教我。
祭文[从子秉休]
秉休早孤。事我先生四十年于玆。恩侔慈父。义兼严师。至恸无言。至敬无文。秉休何辞哉。亦何敢尔哉。然欲终嘿焉。则秉休不于先生。又恶乎罄其衷哉。且秉休少长家庭。知先生者宜莫如秉休。秉休虽污下。必不敢阿好。以余观于先生。自东方以来。未有盛于先生也。惟先生禀上智之资。任斯道之重。私淑退陶。溯接闽洛。行极高明。识贯三才。惰慢之容。未尝加于体。凡俗之语。未尝发于口。礼以律己。诚以待物。道本乎身。教成乎家。矧跻圣之有命。降大寿于先生。真积久故道益纯。阅理众故学弥富。渊深溥博。非一艺之可名。非一行之可状。要之工夫之笃。范围之大。见解之明。撰述之富。盖有前修罕及者。其于圣经贤传。莫不殚精玩辞。发挥奥旨。有羽翼之功。疾书可考。又尝讲究经邦济民之策。亦莫不澄源救弊。科条整顿。皆可举而措。至如礼讼纷纭。甲乙互争。制度因革。疑案相传。其佗书契以后汗漫文字。古今之所未究竟者。亦皆爬栉明辨。灿然大备。无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4L 页
遗憾。若先生殆吾东方之朱夫子也。盛矣至矣。不可尚已。纵不能得位行道。泽及生民。化被一邦。然犹得与门人学子。私相讲授于乡塾之间。而行义日著。名德日隆。士林以之倚重。乡党得以矜式。虽世衰道微。紫莠交乱。而斯文正脉。赖先生而不坠。则先生之有功于世教。亦甚大矣。上天降祸。吾道不幸。忍令先生遽弃杖几。泰山颓矣。梁木坏矣。呜呼恸哉。若秉休幸以先生为季父。又以为师。如何一朝失我师父。茫茫天地。小子何靠。微言已绝。丈席已空。读书蓄疑。于何叩质。遇事多惑。于何筮决。予言或佻。予行或越。又谁规而谁绳。赖天之灵。假使异时。卤学寸进。谁复见知而褒赏。呜呼恸哉。秉休幼而鲁钝且失学。先生察其才不中世用。使之穷经讲礼。为儒者之学。谆谆善诱。或警而责之。或奖而进之。不容其不勉。故秉休得竭其力。猥侧于门墙之间。若言其教养成就之恩。昊天罔极。小子何以报万一耶。庶将与家塾子弟及门下诸彦。佩诵先生之遗文。服行先生之遗矩。无或废坠。得令先生之道。因而少明于来许。则斯或为不负先生。而小子之责。亦可少酬矣。先生易箦时。秉休在远。未及与观治丧。然孙九焕敬遵遗训。敛用纸衾。铺纸铭于柩上。成服前不废下室之馈。其馀节目。一依先生定式。无敢动。此不可不告。故并及于祭文之末。敢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5H 页
冀先生如在之灵。俨然监格。
祭文[从孙森焕]
蔡西山有言。天生伏羲尧舜文王之后。不生孔子不得。后又不生孟子亦不得。一千年后。又不生二程亦不得。夫天既生大圣大贤。顾将为斯世扶持道教。乃反穷其身在下。使不得有施于世何哉。盖文武之后。得位行道者。莫周公盛。然人亡政熄。典章坠失。将无所考信。幸赖孔子孟子纂言修辞。垂诸天下后世。自伏羲尧舜相传之道得不坠。孔孟既没。其书虽存。其义不明。千五百年之后。二程夫子作。讲明绝学。继往开来。至子朱子益大备。其书满家。而孔孟之道复大显。然孔孟程朱皆穷而不得行其道。然后得肆力述作。垂训万世。然则天以行道传道两大事。分任古今圣贤。而其为世教虑至深远。夫行道天也。传道亦天也。于圣贤。何加损哉。我东方自箕圣没四千载。始有退陶李子。得程朱不传之统。而吾道以东。我先生又后李子百年而生。倡明正学。怀抱经济。德全行备。蔚为儒宗。穷老韦布。无所施于当时。则取伏羲以来群圣贤之书。精思妙契。羽翼发挥。原本性分之学。条理经世之务。铲华摭实。成一家言。秩然如金科玉条而不可紊乱。焕然如两曜五纬而不可点翳。岿然如斗极崆峒而不可梯接。凡古先王治国活民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5L 页
之大经大猷。人心道心千古精微之蕴。纤悉备具。殆无遗憾。是则天不虚生先生。先生为能克其任也。千岁在前百岁在后。后之学者。有欲知先生道学之盛。有是书在。就而求之。可得百官宫室之富。又有升堂高足。承接统绪。称述不衰。如小子者。岂足以管窥蠡测于天海之大。而辄敢置喙其间哉。虽然且以鲁论一篇言。道体极广。义理至精。固非门人学子所尽窥测。而若乡党中一言一动。侃侃訚訚气像。惟昵近德容。朝夕察视者。庶或得之。小子无似。幸生门庭之内。常陪杖屦之间。自幼而长而壮。非出未尝离左右。审先生日用言动。视诸子亦或加细。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高矣。景行邈矣。怀仰遗躅。有不能但已。则亦安能终避僭妄之嫌。遂默而已哉。窃覸先生之居于室。晨兴盥栉。危坐终日。横经穷理。未尝见有惰容。及乎对人接宾。亦不为色庄。动静不违。显微如一。此先生之诚也。礼以律身。动由规矩。望之俨然可畏。及造谒。色柔而庄。言温而畅。开怀坦夷。使人各得尽其所怀。此先生之和也。小子不及见先生事亲。尝闻之家庭。日问寝侍膳。克敬克和。甚得太夫人欢。如血指疗疾。丧三年蔬素致毁。乃其一行。以余所睹。寿既耆耋。或语及先父母。辄涕蔌蔌下。哽咽久之。此先生之孝也。与人交。不翕翕热。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一于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6H 页
诚信。故人争向仰。见人不善。必正色责励。人亦不敢怨恶。此先生之孚信也。敦亲厚族。收养茕嫠。遇人之急。或囊粟垂罄。亦必分而周之。未尝以无为解。此先生之义施也。尊礼高年。虽耘夫贾竖。年老发白。未尝斥呼其名。婢仆之老者。亦不尔汝呵叱。此先生之敬耇也。少经孤苦。卑约谨畏。持身如处子。对人恂恂。言若不出口。至秉义守正。确乎难夺。不以穷达荣辱易其志。此先生之操履也。家世通显。亲族朋旧。皆衣冠都雅。先生独厌却绮纨。勤俭撙节。补衣穿履。怡然自适。人或嗤点。不恤也。及岁屡凶歉。民产日蹙。旧家世族。渐益贫匮。俗习又变而纤吝。争利于秒忽。惜费于铢寸。先生犹夫前日。未尝为葛屦褊迫。此先生之有常也。荜门圭窦。端居终老。彼朝市纷嚣。耳不欲闻。若事有关国家大计。生民休戚。忠诚坌涌。辞情忼慨。至或涕泣沾襟。此先生之忧爱也。身处畎亩。以斯世为己任。历考古今成败利害之机。近稽国家掌故。悉谙其妨民蠹政之由。心筹腹画。思所革改。一副经邦济物之具。在吾手掌心目。此先生之材用也。晚年家益旁落。菜根稀粥。人不堪其忧。处之晏如。终无几微难色。此先生之安乐也。平居做为。不出学之一字。自读书谈道。而外不及佗事。在我如是。处人亦如是。此先生之嗜学也。于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考究钩钻。必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6L 页
得其要归。故淹贯百子。包括终古。浩汗演迤。漭无端涯。若其归宿则以七经三礼为质的。孳孳不知老之将至。至晚年犹手诗书不释。讽咏玩绎。时或感动泣下。此先生之博约也。上而日月星辰度数躔次。下而草木禽兽虫鱼之名物。咸穷其变。以成其博。惟稗官小说内典佛乘及诸术数无用之书。未尝或挂目。此先生之笃实也。为学专以诵法程朱为主。心心尊服。口口讲习。然耻世之佣耳剽目浮伪不诚之习。必穷源溯本。上勘于古圣贤之书。洞贯其来历原委。此先生之真知实得也。礼家聚讼。疑义相蒙。纷纠盘错。相持不决者。片言辄了。如矢之破的。刃之劈理。商订精审。曲中要窾。此先生之精义也。平生未尝树坛墠立门户。以自标榜。又不为崖岸崭绝。务惊世动众。刻志励行。一意向上。至学大成名日大播。四方来归。犹退然若无所得。此先生之谦虚也。虚怀下问。善取诸人。后生末学。一言而善。必见采录。奖掖生徒。推诚导和。微示一端。启发其愤悱。谆谆善诱。动辄移晷。倾日不知疲。则吾夫子所谓不厌不倦者。亦恐不过如此。子贡之赞夫子曰仁且智。以余观于先生。亦仁且智乎。盖博而要和而严。清而不激俭而不啬介而不矫。慕古而不泥。守正而不求异于人。好学而必求其用。嘐嘐然乐其道而不求知。八十年如一日。非我先生。其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7H 页
孰能与于此。呜呼。先生之诲人。既勤而诚。故及门诸子。鲜不名一艺。乃小子侍先生。不为不久。平昔受知者。又不为不深。丱角为文。已以金石期许。且以为是子有心。佗日必能有成。爱育教导。视己孙无异。尝命与元阳(先生孙九焕字)定为亲兄弟。又出孙妇相拜。结为亲嫂叔。其丁宁期望之意。亦至矣。自惟立志不固。钝根难化。糜精词藻。骛意声华。自画于家学门路。先生犹提撕警省。不忍弃斥。逮夫晚岁。不屑之诲弥勤。每曰若异日必思吾言。悔无及矣。于今小子五年苫垩。神精枯落。百不一就。自分天地间弃物。静思遗训。方觉既往难追。恨入骨而痛缠髓虽欲收拾馀魂。寻温旧闻。庶几未死之前。思有一得。山颓梁坏。将安仰而安仿。且将与元阳。佩先生之遗诲。服先生之遗行。抱持先生之书。拳拳守而勿失。则虽卒无成。尚或免子弟之过尔。亦何加望。且念小子疏放。年且壮。未有居室。先生有别墅。越冈而近。园圃井井。花果成林。一朝举而馆我。仍曰喜汝兄弟相从讲读为便近。今小子庐冢湖西。不克保有厥居。不惟不相讲读之为忧。愆违训旨。又复至此。益以自伤而已。我怀伊永。我辞靡缩。亦平昔严不敢陈者。今而尽之。尚冀先生之灵俯鉴苦衷。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祭墓文
  
祭墓文[许 传]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7L 页
维岁丙戌四月甲子朔十五日戊寅。后学孔岩许传。斋沐祇见于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五卫都总府都总管。行通政大夫佥知中枢府事星湖李先生之墓。伏以传自少小。游于下庐黄先生之门。下庐言必称先生之道德文章。因出示先生所著书。礼说僿说疾书四七新编藿忧录文集等百馀编。无非继往圣开来学者也。凡于六合之内。三才之中。洪纤巨细。靡一不举。而发前儒所未发之微辞奥旨。妙契秘诀。有非俗士之可窥测也。传年至九十。而悦之乐之。仰之钻之。末由庶几焉。天未欲丧斯文。或者加我数年。使之卒业否乎。妄矣哉。以平生景慕之诚。不揆僭踰之罪。敢撰先生易名之诔。奉献于太常氏。惟以姓名之附于末。垂之无穷为荣幸耳。呜呼。先生之书。迄未能镂板而寿其传。甚矣吾党之衰而儒风之不振也。先生之嗣孙微弱贫寒。徙居东峡之先陇下。有难自保。是亦可忧也已。谨用清酌脯醢。略伸衷情。伏惟尊灵。庶赐歆格。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赞
  
赞[李廷斗]
渊渊乎其静深。浩浩乎其广大。接先儒之渊源。论著光明。为后生之师宗。嘉惠悠久。性命本源。滚滚乎如江汉之注海。文章经术。昭昭乎如日星之中天。气像之凝重。如泰山
星湖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二 第 208H 页
而乔岳。襟怀之清洒。如秋月而寒泉。战兢临履上存养省察。沈潜玩索中疏畅通达。百世之下。可知其相传垂后之明明德。
画像赞[从子用休](并小序)
 真帧成于庚子春。后先生已十八年矣。当时承颜之人。想像而写之者也。
远同于新安。其道同也。近同于陶山。其道同与其生年而俱同也。噫。先生之心。见于先生所著之书。此则遗像也。犹之观太极图。知理显于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