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屏溪先生集卷之四十七 (自动笺注)
屛溪先生集卷之四十七
 碑
  
武功臣 贈左贊成行工曹判書諡忠毅權公(應銖)神道碑
公元1592年
神宗皇帝萬曆壬辰
倭酋大擧來寇
東萊慶州
京師
 車駕西幸
八路震盪
嶺南最被其鋒。
永川又其衝也。
賊數萬入郡城
與諸屯留賊。
往來殺掠
公諱應銖。
慷慨奮義。
募兵勦滅之。
江左數十郡。
賴而安堵
吁其偉矣。
蓋公卓犖
聞藩胡亂
慨然曰。
男兒生世
豈可草木同腐。
三十八。
投筆弓馬
武藝絶倫
明年甲申
別試丙科
至是隷左水使朴泓幕。
賊船蔽海。
公令撤入城外人家
戰守計。
知泓庸怯無可有爲
棄歸。
繼聞方伯金睟,兵使李珏遁去。
痛哭曰。
藩無守土之臣。
無制勝之將。
二百年 宗社
千里山河
其忍投諸賊奴乎。
報國討賊之意告家廟
與弟應銓,應平鄕人蘊秀
募兵百餘人
公誓於衆曰。
島夷今蠢。
 至尊播越
正志效死之時。
後者死。
衆曰諾。
鼓行漢川
遇遊賊一陣
公與應銓大呼直馳前奮擊
十餘人
敗走
永川奴希孫等二百餘人
乘時爲盜。
與賊通。
公悉討
平之
進士世雅六十餘人
上書招諭使
爲言義兵無統領狀
招諭使以公爲大將
義兵咸屬焉。
大任勇士
鄕兵永川北山
公以義激之
至則輸肝膽誓死生。
討賊
分授諸將兵。
守要害以邀賊。
永川之朴淵與伏兵將丁應琚。
夾擊大破之。
斬三十餘級。
獲銃劒粮馬甚衆。
追擊軍威之召溪。
斬獲亦多。
推功大任謂曰。
永川賊據城以自固
不急擊以玩。
非計也。
是時諸義將聞公義聲
稍稍來附
總兵三千五百餘。
公分五部
以申海,崔文炳左右翼
大任,洪天賚爲前後隊。
永川潤國別將
世雅鄭諶從事
書其旗曰倡義精勇軍。
公乃大誓軍中曰。
 行朝邈焉西郵
賊勢日盛
惟我將卒以死以戰。
庶報 王國
又曰。
亂言者斬。
退步者斬。
不用命者斬。
失行伍者斬。
公遂按軍徐行
永之坪。
謂諸將士曰。
見我衆少
必輕我。
日耀兵勿戰以怠賊。
日當東南風。
火攻必捷。
積火具。
多聚火砲
稍至川南距城數百步
二賊將金冠黑袍。
大坐城樓
賊兵數千。
列城堞。
喊聲雷震
砲丸雨下
公勑軍整陣。
勿令妄動
使軍中吹角鳴笳
以示閒暇容。
望見大笑
公知賊心增驕
躍馬一箭
黑衣將。
公元1524年
頭賊一時走匿
又得被虜僧之逃還者。
益知賊情
翌日平明。
進薄城東
開門出兵以逆之。
砲聲一震
我軍少沮
奮身叱咜。
縱橫馳射
一發輒二三殪。
公所射殺幾數十百。
賊皆披靡
我軍乘勝奮勇
無不當百
驚駭死咋。
走入城門
自相躪蹂死者無數
時已日曛
公退兵還頓。
期以朝日更戰。
賊勢尙强。
莫利先登
公斬不勇前者數人以徇之。
爭奮銳。
或槌城門
或超長梯。
鼓譟而入。
聲震天地
勢若奔鯨
四出巷戰
大風東南起。
銃藥飄散
不得放丸。
我軍一時縱火
烟焰漲天。
賊皆退縮倉廒
不瞬靡然燒盡
南城賊爭投入水。
水爲之不流。
其登西北者。
超城欲走。
公先使一枝兵。
劒杖守之。
相擊殺。
一人得免。
斬斫傷斃者七百餘級。
火燒者亦不可勝數
燼骨成邱。
臭聞十里
我軍死者八十餘人
被虜得生者千九十餘。
饑者食之。
傷者藥之
各還故土
七月二十七日也。
西至河陽
諸軍慈仁賊。
夜聞鸛陣驚散
公曰。
此必賊至也。
覘視之。
果賊來設伏
潛兵襲之。
諸將皆伏。
東至慶州
大膊,雞淵賊間知公來。
夜悉兵遁。
復州城
招諭使右監司
路梗不能赴。
公爲之先導北賊于仁同。
東北至于醴泉
合七
郡兵
扼聞慶之唐橋。
以遌賊鏖之。
賊相戒曰。
權將軍兒矢甚可畏
公本善射而尤長於片箭故云。
永川之役。
 朝廷嘉公功。
自前奉事
超公折衝
除兵馬虞矦
旋移助防將。
至是特拜本道馬節度使
 朝廷責任公者重。
而且聞兩 陵之變。
北望慟哭
感奮
以必滅讎賊自誓
歲甚饑。
大施設以賑之。
西州遁賊嶺南來。
輕騎三百。
日馳二百里。
遇於安東城西。
奮擊大破之。
北至九潭
斬百餘級。
李提督如松聞公以少能擊衆。
送綵段龍硯勞之
劉摠兵綎在星州。
公與郭再祐諸將。
就議軍事
摠兵曰。
當今致力王家者。
無如權公。
諸君勉之
賊陷晉陽
分據密陽栗林
四出焚劫
公選敢死士四百。
夜馳入大蹂嶺南樓下。
又至彥陽之黃龍寺
射殺一酋將。
又伏奇兵
嚇走淸正慶州倉巖
前後斬獲甚多
時光海爲世子
奉 帝命南循全慶地方
使軍校獻馘于光海。
出沒機,蔚間。
衆且萬餘。
欲迤掠延日興海
詗知之。
兩邑指揮
自率單軍
要賊于安康
賊果大至
勢且迫。
公令諸軍旗鼓佯敗
若戰若走。
至兄江。
兩邑兵已候江岸
角吹相應
砲射橫撞
賊大驚中潰。
公與應平擂鼓策馬
左右撕擊。
賊皆投水死。
元帥權公慄,
公元1717年
廵察使徐公渻訪公戰捷。
節度大奇之。
上聞
 上欲超公一階
言者止之。
時行長請通款
 朝廷公討賊之妨和議
不肯也。
刦火旺賊。
郭再祐
踣之達城。
大窘遁賊
公先已遞節度使
嘉善本道馬左別將
或兼忠淸防御使
本道左防御使未嘗不兼帶。
 上數遣近侍武臣
降特 旨諭機密
歲丁酉冬
天將益發兵勦賊。
 朝廷命諸帥臣分屬 天將
公初隷摠兵李如梅
更以咸鏡江原二路兵馬
咸統於公。
移屬副摠兵解生。
公率親兵軍容
迎解生於尙州
會楊經理鎬於慶州
明年春
從戰島山。
至伴鷗亭下。
燒殺諸賊。
及 天將圍島山。
天寒大雨
敗績
公與李廷馣經理解圍
丁應泰疏誣。
 天朝勑覈於我。
公與諸帥直鎬經理
罷歸
不坐重典
公更屬麻提督貴
時 天將四路進拶。
賊終敗掇渡海。
 朝廷善後計。
 命公箚住梁,密間。
軍屯耕。
不虞
己亥春
密陽府使。
密新刳於兵。
走死且盡。
公勞集之
爲政
嚴不苛煩
仁不姑息
課農訓兵卒。
一秊
邑里稍完。
乃修孔子廟
躳行釋奠禮。
治堂齋。
使講肄有所。
邑人翕然興起
後五年甲辰
 朝廷大封討倭功。
 賜公効忠仗義協力宣武
公元1728年
功臣號。
進階資憲大夫花山君。
都摠都摠管
 召還。
公參會盟宴。
間除寧邊府使,訓鍊都正,黃海兵使,漢城左尹平安兵使,摠戎使,工曹判書
稱病不赴。
公旣釋兵
不樂仕宦
雅好山水
每遇泉石佳處
怡然終日忘歸
築亭於慈溪上。
往來棲息
又愛靑松之方臺巖泉瀟灑幽敻
一區作小屋。
角巾藜杖
嘯詠雲壑
飄然有出塵想
晩築白雲書堂
龜川所居西十里也。
亂後。
秀才不復知有學。
俗益渝。
慨然奬勵後生
爲之購書備器用。
田土臧獲
爲久遠莊修計。
宿儒可師者。
俾敎之。
時往會之勸課焉。
戊申二月
 宣廟禮陟。
公將促駕赴哭。
病已示憊。
子弟諫止之。
汪然泣下曰。
君臣義重。
豈可晏然在家時乎
 國葬訖。
疾革不能歸。
七月十三日
卒于漢師旅邸
光海聞公病甚。
太醫
訃聞
輟朝市賜賻祭如例。
特遣議政李元翼臨弔
禮葬于永川八公山泉谷負乾之原。
 仁廟改王。
 贈公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
兼判義禁府事。
 肅廟辛未
 賜諡忠毅
隱卒之典備矣
縣之儒士不忘公嘉惠之意。
立祠龜川
俎豆
公字仲平世新寧
權氏貫安東
始祖諱幸
麗朝太師
世有簪琚。
五代祖諱
公元1726年
偲。
曹佐郞,知製敎
牧使諱挒。
御侮 贈參議諱處貞
 贈參判諱鸞。
從仕郞 贈贊成德臣
卽公高曾祖考
妣星州李氏
通禮謙之女。
公初娶順興安氏。
文成公之後
士人道之女。
繼娶昌寧成氏。
參議德龍之女。
俱封貞敬夫人
女適曹舳。
安氏出。
子遘司勇。
成氏出。
側室男遇奉事
萬戶
乙生女適鄭于藩。
遘娶參議義立女。
生山重大護軍山峻副護軍,山厚,山甫
女爲李泰意妻。
女生士任,士儆,朴舜孝妻
山重無子。
山峻子震爲嗣
金鼎基。
山峻斗衡
次卽震衡。
女徐賀來。
山厚男審衡。
女趙
山甫男濟衡,復衡,益衡,賁衡,有衡。
李後天,田世稷。
山望,山鎭山伯山會,金以剛妻遇子。
山立迪子
好贒于藩一子
不盡錄。
奉公祀者。
五代昌運
卽景中子也。
以嘉靖丙午十一月甲戌生。
是日太師廟所藏玉笛自鳴
以爲懸弧之徵。
兒時桑弧戲。
發輒中。
曹偶能格者。
善射蓋天性也。
平生負奇氣。
不肯局促態。
臨事制變
一視理所當爲
無所撓。
當唐橋之戰。
一守不至
卽時相之兄。
公重杖不少假。
節度時。
軍律拿入慶尹蔚守。
庭責之。
執法之嚴如此
然而平居恂恂和易
事親孝。
居喪戚易盡。
仁心
行。
爲人信服
是以義氣所倡。
無不從。
忠膽所激。
無不摧。
以三千烏合之卒。
擊數萬全城之賊。
勦蕩無遺
旁撇餘醜。
七載兵戈
袵金革
先士卒當矢石
經數十戰
未嘗少北。
使一路幸不至魚肉
不獨智勇古罕其匹。
以內積精忠。
爲君忘生。
故終能如此也。
若早使公秉東南
握數萬兵
豈止使淸正輩嚇走而已
不敢過嶺而北。
中興偉烈
在海防。
李忠武爲首
陸路
無有敵公勞者。
反落在第二等何也。
公狀貌粹偉颯爽
英氣射人
圖形麟閣
 宣廟見而異之曰。
權應銖狀貌如是耶。
卽 命公引對。
稱賞之。
所謂曾不識何狀也。
而其誓死討賊
國亂者。
不亦奇哉。
功名之際。
贒者猶雞肋
公則崇班腴閫。
視若弊屣
脫然不居
優遊岳色泉聲
豈可求之於韜靲中。
况建齋聚士。
立師授學。
不以親君死長。
如此
可以知其義也耶
今但公勇千夫
技妙穿楊
誠不知公者。
而其曰功成身退
遺世自娛者。
淺知爲公也。
必謂有武穆精忠
亦能好卻縠之學者
庶幾公乎。
嗚呼
可以爲銘。
少從家大人新寧
祇拜公遺像
仰止之深。
而又與公諸孫遊。
聞公之忠義熟。
今於墓刻之役。
不敢辭焉。
前後謁文
者。
玄孫達徵,五代孫光運也。
銘曰。
麗羅運際。
師鷹揚
公緖其趾。
廟笛鳴徵。
其貌頎頎
其氣潑潑
其心恂恂
其志屹屹
倭始大寇。
國步窘猘。
公奮表薄
爲敵王愾
隻手義募。
死士雲附。
大書精勇
三千其旅。
一鼓永陽
我師兕怒。
便風如期
數萬一炬。
義烈雷行
諸賊聲畏。
不忌奇。
大酋驚北。
靡公効力
唉七十郡。
一場魚爛
不能免。
予有疏附
予有御侮
王敉乃績。
擢畀節度
山河鐵券
刑馬血盟
進秩疏封
麟閣留形。
摠戎營。
迺貳京府
迺帥西閫。
迺判水部
只我除讎。
居寵非心
奈我有好。
烟霞癖深。
釋兵辭榮
雲水婆娑
公曰制敵。
事干戈。
死國心。
言智勇。
要知是義。
莫大學用。
築斯儒宮
是學是敎。
捨此奚本。
寔公知要。
詩稱赳赳
曷如公備。
而且文。
孫吳比。
輿憊赴哀
輀返故道
同盟上相
 王命臨弔
 賜葬祭。
冢起崇崇
我銘詔後。
忠義銘公
觀察使金公(致垕)神道碑
可以六尺孤。
不可奪。
曾子君子人也。
必才志節備具
然後始能當此。
蓋難乎見於世矣。
嗚呼
余觀之。
近故觀察使金公諱致垕
字士重
庶幾哉。
性度沈厚嚴毅
才識通敏達。
言議剛方峻潔
承奉王父厚齋先生義方之敎。
已知非道苟言
非義不苟行。
義利界分
察之旣明。
枉尋直尺
辨之愈嚴。
常曰。
所貴乎君子者。
秉心光明
白日中天
制行峻截。
高崗壁立
少涉回互
稍欲模稜
則終不免爲小人矣。
是以平日規模
寧激毋渝。
寧坦毋險。
寧失於踈直
毋或巧曲。
過於固執
毋少撓屈
知公者已謂公之難容於衰世也。
先是尹拯背悖二師
斯文變。
寒水權先生書家源流後聲罪。
因此甲乙爭論
事實彰著
以有丙申大 處分矣。
然而羣小之譖誣猶紛然。
義理亦有不可不明者。
先正僭稱
亟宜禁絶
公與閔公遇洙
倡率館學多士
叫閤痛辨論之。
 批旨優渥
至曰縷縷千言
扶正斥邪。
辭嚴理明。
披覽忘倦
嘉歎不已
宵小輩媢疾公咆哮公者。
已自公布衣時。
釋褐
庚戌
 除司諫院司諫
時戊申逆亂甫定。
繼有挾匕埋凶之變。
人心危懼凜凜
有朝亂亡之慮。
辛丑四大臣之寃。
半伸半罪。
公議拂鬱
蕩平之論又作。
忠逆混貿。
義理益斁。
慨然曰。
可以一言耶。
抗疏畢陳衷赤
以爲前後亂逆輩。
竆凶極惡之誣所藉口
皆根於諱疾
疾病聖人所不免。
 先王不自諱。
此輩何諱之甚耶。
甲辰 
大喪
終不設侍藥廳。
遐外民庶
不知惟幾
而遽遭崩天之慟。
於是凶逆之徒。
唱爲罔極之言。
外內和應
終至妖書之掛凶檄之傳。
禍亂滔天矣。
 聖上自初姑息容貸
去草而不鋤其根。
除末而反遺其本。
以貽 國家無竆之患。
徵夢漏網於鏡虎之誅。
而釀稱兵犯闕之亂。
詹孝倖逭於徵夢之戮。
而致埋凶挾匕之變。
終至禍酷 春宮
鶴駕賓天
三百年 宗社
無所托。
言之至此
裂眥崩肝。
聲淚俱逬。
常情言之。
聖上所以此者
寧過無緩。
而今日之事。
未免乙巳戊申舊套
臣未知他日之憂。
至於何境也。
數三舊臣
不勝憂憤
拚棄禍福
略請誅討
則 聖上不惟不從
輒以黨習責之。
甚至於摧折竄逐
噫。
舊臣者。
以爲忘身之故。
太半見戕於辛壬凶黨
其餘存者。
又幾被戊申逆賊之所盡殲。
而其一腔赤誠
終不爲 君父之所諒悉。
豈不寃哉。
噫。
當輝,儉,鏡,虎之搖動誣逼也。
 殿下之危如綴旒矣。
今日之自謂純臣者。
當時公卿大臣六部三司之官也。
亦嘗有一人一言
爲 殿下保護之地者乎。
至於趙聖復之斃桁楊
非以請使 殿下參決庶務之故乎。
李廷熽之竄極邊
非以首請 建儲之由乎。
故相李健命
之尤罹慘刑。
非以克準 冊封之請乎。
方此之時。
頭勢景像
何如也。
推賊鏡爲魁主
賊虎於勳盟。
泯然一色
無復忌憚
及至戊申之變。
始指爲逆。
且疏下。
諸賊初敢變賊爲臣
亟請出陸。
及夢賊之稱兵
又乃變臣爲賊。
擬律之啓。
猶減一等
覘 上意好惡
以爲向背
視 處分之緩緊。
以爲操舍
睠顧牽連
未忍割棄
此皆 聖上終始洞燭情狀也。
凶黨惡。
有甚於此輩。
而忘 君父私黨之罪。
不一於此輩何也。
四臣之寃一也。
蓋有 代理故有聯箚。
代理則無聯箚。
 代理聯箚。
元非兩件事。
丁未凶黨追罪也。
 代理聯箚。
區而別之。
竟使慘禍餘魂
今又飮寃泉壤
 殿下試思之。
當辛壬之際。
此輩代理聯箚。
並驅之於逆。
有曰驚惑
有曰陰移
至以簒奪目之。
何嘗以 代理聯箚。
看作兩件事乎。
在今則代理二字
渠亦知有碍於 聖躬
藏匿不言
而聯箚則出於四臣
百計閃弄。
畢竟而後已。
殊不知罪聯箚者。
所以讎 代理也。
可勝痛哉。
今 聖上方以調停蕩平
或者 聖意以爲盡伸則慮有一邊人之不安
不伸則又慮有一邊人之爲寃。
遂乃參酌分半。
或伸或仍耶。
四臣者。
其爲 宗社之慮
同也。
殉 國之忠同也。
庭請同也。
聯箚同也。
畢竟騈戮凶黨毒手同也。
至今國人憐悲
萬口一談
寃誦不已同也。
所謂同功一體之人也。
 殿下初不知則已。
旣知之則有何嫌忌而終靳倂復之 恩乎。
今之所謂蕩平
事之是非不甚辨。
言之曲直不甚別。
爵則彼此雙擧
罰則甲乙兩罪
善者旣無勸。
而惡者別無懲。
忠或不見察。
而罪或多倖免。
進忠邪。
而惟以分義驅之。
不分枉直
而惟以利祿縻之。
譬如冰炭一器寒熱不相爲用。
是將奚益哉。
主是議者。
不能推明蕩平之本。
以贊 聖上作極之治
顧欲苟且彌縫
牽合扭捏
而往往以鏡,夢餘黨之換面媚竈者。
參錯其間
乖剌甚矣。
臣恐今日蕩平
不過如有建中調停
徒使士大夫風習壞盡無餘。
而終未免階亂之歸也。
言外內交通。
掖庭不嚴
邪逕大開
貨賄公行
妖婢逆黨
夤緣締結
以致凶穢之物。
遍埋 淸禁
終使國家不忍言之慘變
願 殿下嚴飭 宮闈
先正內治
使禍亂不復作焉。
又言 聖上屢經逆亂
遭喪變。
志氣消沮
治理稍損。
受善之量不充
而漸有拒人之意。
納諫之聰不廣
而漸有厭聞之色。
事關掖隷。
則必分疏曲護之。
語涉主家
公元1735年
盛怒訶責之。
遂非文過之病。
生於自聖
佞惡直之習。
由於自用
輕視羣下
馬牛縶而奴豕叱。
不恤辭氣之太迫。
獨斷 聖心
則髦是非而苴義理
不顧公議之甚嚴。
君道日亢。
臣道日卑。
謇諤之論無聞
諂諛之風已成。
凡章奏之間。
非頌功則贊德之辭。
此皆 殿下公不勝私
義不勝慾
許多病痛
隨處發見而然也。
末又勉 上以本原工夫
大家振作
大家奮發
今日殷憂多難
爲啓聖興邦之資。
 上不納。
特敎遞公職
後九年戊午
公復 除諫長
丁巳八月
上有大激惱。
因却膳。
光佐致仕中。
復拜首相
混沌開闢
八月以前則付之先天
 敎以敢言先天事者。
當繩以重律。
自此擧朝震駭
莫敢一言得失
時事臲卼
世道危棘
非復向時比。
憂慨激中。
上一疏論 君德時政
首言言路杜塞曰。
殿下曷嘗言路開而其國不興
言路塞而其國不亡者乎。
自古人君雖有過失
臣下匡弼之力而正之。
如日月之更。
無損於明。
 殿下一言之過。
不曰予過。
而又從而文。
一事之失。
不曰予失。
而輒爲之辭。
不但文且辭也。
方此執拗守。
驅世而俾循此塗。
一有不率者。
又以邦朋邦誣之罪隨之。
臣恐 殿下
此病不除。
 國事日非
亂亡必至
願自今痛改前轍。
大開不諱之門
使人得以盡言焉。
朋黨之禍久矣。
百餘年來。
世道益潰。
 殿下所惡而欲去之者
意甚盛也。
然而朋黨是非不同
朋黨私也。
是非公也。
朋黨之心不可有。
是非之心不可無。
人主聽言也。
觀事是非心之公私而擇焉可也。
 殿下於是非公私之分。
不復明審精察
每於彼此爭辨之際。
好惡失中
抑揚乖宜
與人是非之天而欲泯之。
囫圇汨蕫。
羈縻箝勒
一世於不白不黑不陽不陰之域。
而終創別題目新義理。
以爲混沌開闢
遂欲囿人物於太初鴻濛之中。
使向日事。
若隔前生
朱子見山螺殼以爲先天之物。
今天地眞開闢
先天舊物
不能磨滅得盡。
可以昨今間錚耳瞭目之事。
直歸之於子開丑闢之世界乎。
 殿下之而不疑。
羣下和之不匡
或者以爲英雄手段
則甚矣其導諛之習也。
方以類聚
物以羣分
天地必然之理也。
鳥獸魚蟲
猶各以類而從。
况人之邪正淑慝
可以混淆而同之哉。
宋建中初
蓋嘗參用
其後任伯雨等日苦口之言。
王珪,辥昂輩日售讒慝之謀。
畢竟蔡京復相而天下破壞
君子小人同進
常勝之勢。
必在小人
以今視昔。
 殿下必知其是非取捨之方矣。
眞儒伸雪之論。
大行於世。
俄而匡贊果赴 殿試
蓋恃其黨之締謀共圖者也。
懲討不嚴
隄防大壞
凶醜之孼。
復生心。
大官助勢。
臺閣不言
世道之憂。
良可寒心
臣謂此亦 殿下有以致之。
寬貸寵用之恩。
多在干紀之族。
摧擊震怒之威。
每歸敢言之士。
故此無所懲畏。
綢繆約束
挾衆黨之助。
一日之便。
陰爲次第伸逆之階梯
此係今日安危之機。
不可不察也。
風習厚薄
關國家之興衰
古之善觀國者。
不問强弱惟察風俗
善醫者。
不視肥瘠而惟視脉虛實也。
錢若水樞密之風。
可知治世勵廉之俗也。
范溫蘇過衰絰梁師成之門。
則不靖康之亂。
而已決其傾頹之世也。
今世四維
營三窟
利之所在
義不勝慾
捷逕窘步
墦郭之鄙蹤。
恬不知媿
謂之循例
世道維持
實賴於士夫
如使操守壞盡。
名節蕩然
誘劫之易。
如古所謂發蒙振落
國家將復何恃。
伏願 殿下興廉養恥。
大勵風化
使衰世之俗。
一變至道焉。
儒道之爲 國家元氣大矣
 殿下以爲今日黨論
皆源於斯文。
輕蔑先贒
厭薄儒術
豈非慨惜之深者乎。
公元1737年
是非之前
固已有東西之歧南北之分。
黨論果出於斯文耶。
只是後來分朋角戰
不幸變起斯文
倒戈之輩。
醜正之類。
合勢戕伐
世道害。
則是豈斯文之罪哉。
 國朝以來
名臣碩輔之無師友淵源者尠矣。
繼開傳承之贒則尙矣。
其餘股肱 王室
鼎呂邦家者。
皆是丈席承誨之士。
壬辰匡復
賴先正臣李滉李珥成渾門人
丙子維持
多出正臣金長生門下
儒道之扶國脉如此
其可忽而慢之哉。
伏願 殿下致敬盡禮
廣招林下養德之士。
 經筵講論
用資輔導
以爲匡弼之益焉。
繼言早敎 東宮
摠結人主一心
以爲猛省舊病
刀斷桐分。
勇下新工。
痕血摑棒。
使此心純一無雜。
粹然一出於正。
正朝廷正萬民
次第事耳。
 上答以勉陳者可不留意
原疏留中
翌日
光佐留箚出城。
以爲某以蔡京相等語。
侵辱影響之外。
爲攸。
自有萬世公案
豈某之所可眩亂
其餘辭意凶險
 批以金某文字以爲非。
則用蔡京者何君。
此歸大不敬也。
關係不輕。
只爲活批。
設令甘心舊習
何足掛齒
公卽詣臺引避曰。
臣疏中蔡京復相之語。
不過論建中事始末而泛言者也。
大臣何以自當
而臣所
不言之攸。
何以演出也。
從前章疏小人
每以章,蔡爲言
而不聞人之自疑橫擔
如今日之爲者。
不亦異哉。
大臣用事以來
其所云爲
不改前套。
自中之頭項稍强。
妨於頤指者。
則輒因微細
筵駁箚罷。
勢位相逼
碍於自專者。
則必嗾私人
搏擊乃已。
歲月旣久。
隄防漸壞。
則遂圖伸雪眞儒
引用匡贊
此聲播世。
萬口喧傳
 殿試之前
招禮曹吏
使之再次草記。
精神骨子
專爲匡贊赴試之地。
 殿下試思之。
眞儒伸而匡贊登庸
世道之憂果如何哉。
適當言官
非不開口觸禍
不忍負職責。
言大官助勢四字
微婉至矣。
彼乃摘出過去之言。
極意構臣。
欲以恐動 天聽
成人罪。
此豈大臣所可爲哉。
諫官之職。
語及乘輿
則天改容
論及時政
宰相待罪者。
自古而然矣。
臣雖無似。
忝在諫官
豈有 君父闕失敢論。
大臣非不敢論也。
 上只下勿辭之 批。
臺臣有右光佐者。
投疏請速賜處分
 上命先遞公職
名法從。
正言韓億增 啓請還收。
而吏判趙顯命陳疏辨導諛二字
 批旨皆嚴。
光佐連上自辨疏
恣行欺誣
公欲古人中上書。
亟以短疏痛陳其黨私誣天之狀。
草本纔具
 嚴命旋下。
竟不及上。
趙明履箚請出仕
司諫相徽增前啓。
引見三臣而面責之。
並罷其職。
又 敎曰。
若無金某。
豈有增輩耶。
 特命大臣金吾諸臣議進大不敬之律。
右相宋寅箚止之。
而夜二鼓
 命配公黑山島。
三臣分配極邊
初改南海
終配扶安之蝟島。
公聞 命。
卽拜母夫人
夷然就途。
夜半才乘船。
忽有大風掀天倒海。
浪打船。
聲如霹靂
舟中人皆魂奪神喪。
公獨整坐船頭
長吟東坡茲遊奇絶平生之句。
意像安閒自在
亦可見平日定力也。
到配九日
因旱疏決
大臣言出陸。
移配泰仁。
翌年二月蒙 宥。
公平言議本末也。
公年二十三。
中甲司馬兩試
辛丑
 除永昭殿參奉
是冬
時事大變
羣凶構禍
太學生尹志述首被誅死
公作詩悼之。
繼有逆虎變書上誣 儲君
傍行誅竄
擧世震慴
人心駭痛
公遂不仕而還
壬寅
爲賊楷駁罷。
蓋逞丙申之憾也。
時世危懼
近畿不便
癸卯秋
奉厚翁。
移居湖南之高山
山川塏。
新寓粗完。
厚翁甚安之。
甲辰八月
 景廟昇遐
縣門成服
今 上元年乙巳春
 上首召厚翁。
大司憲
連 遣近侍入朝
公亦拜 順陵寢郞。
奉還沙川舊居
拜金
公元1726年
吾郞。
丙午冬
 上始文廟
公闡第一名。
 上召公前。
簪花襯 袞袍
起欲少退。
 命勿退曰。
聞汝是贊善之孫。
予心喜悅
仍問家庭所聞
公以筮仕初。
先生之誦程子存心愛物之語而戒之者對之。
 上曰。
美哉其言。
須體爾祖之訓以事國。
例授典籍
旋以通訓階。
通政護軍
時議公才學。
宜置 經幄
將稟啓收資。
公深以爲嫌。
入謝軍銜
 上特命引見
先生安否
仍 敎曰。
贊善之孫。
勿拘常例
速宜調用也。
 筵臣盛稱公才學宜三司
 上又以擔當國事
勿忘庭訓申戒之。
軍銜 賜對
異數也。
俄拜兵曹參知
旋入承政院。
爲同副承旨
每侍 講筵
証古參今。
敷奏明白
必以 袞職闕遺時政得失爲言
上輒賜虛受
丁未春
例陞右副。
時 經筵官韓公元震留疏歸鄕
公疏請以禮召還。
授刑曹參議
又移承旨
 上召對大臣承旨玉堂
北咨銀債事。
先是我國商譯輩貿貨燕中。
多貸虜主帑銀
北咨之來。
皇旨督償。
大臣玉堂皆言小民私貸。
 朝家不宜替償。
關後弊。
以爲溪壑之慾。
正在銀貨
或至慢侮凌辱
不得不而後償之。
無寧及今査還之爲愈也。
且言我人之貸銀者。
宜査其首事者及數
公元1727年
多者。
梟示境上。
以杜他日之患。
 上以公言爲不可行
後辱咨復來。
語及 先朝
人謂公言果驗
南陽府使。
爲家近便養。
奉祖母及母夫人赴任
七月
 朝家有大進退
討逆諸臣。
盡被斥逐
公不樂州紱。
棄官歸。
至戊申三月
鏡虎遺孼
中外相煽。
終復稱兵起亂。
 國內震盪
卽日奔問。
亂已始歸。
自是不復出門外。
惟 孝章世子之薨。
 敬純大妣之喪。
皆入城受服
前後有坡州牧使,承旨,戶刑兩曹參議判決之 除。
輒呈遆。
壬子夏
富平府使。
纔數朔。
王父喪。
甲寅冬
 除利川縣監。
未幾
又遭王母喪。
承重服喪
庚申
朝廷請上 尊號
至設庭籲。
軍銜例皆造班。
時宰有勸公同參。
公終不肯焉。
間 除慶州府尹
以時相之不可過辭
辭不赴。
後爲親老赴定州
壬戌六月
拜慶尙道觀察使
先是公之自謫還也。
嶺伯缺。
 上問誰可者。
右相兪公拓基爲言才器甚優。
殿下若畀之。
則可忘南顧之憂。
 上曰。
此人好無風起浪
可用
至是大臣有以衆論所歸 筵薦者。
有是 命而未及還朝
忽病病。
七月三日
竟臯復於州舘。
享年五十一。
返葬沙川山外麓。
舊居之南福大洞乙坐之原。
貞夫李氏祔焉。
金氏淸風
公元1742年
高麗侍中諱大猷
始見譜書。
我 朝有戶曹參議灌。
漢城尹義之。
 贈執義繼。
學行隱德
不仕。
 贈參判諱益新。
參奉 贈判書諱洙。
卽公高曾祖。
厚齋先生諱榦
道學世儒贒。
參贊
 贈領議政文敬公
考諱泰魯早世
 贈吏曹參判。
貞夫人晉山姜氏。
敎官之女也。
李夫人郡守奎壽。
大司憲贈領議政玄孫
純行備。
女士
別有誌。
後夫人朴氏考進士永錫
執義 贈承休曾孫
男長鍾正文科。
承旨
次鐘直夭。
女適郡守尹心緯。
李夫人出。
一女李齊淵。
夫人出。
承旨三男
尙淵,會淵,命淵。
郡守男健厚。
李婿一男一女幷幼。
公幼。
器宇俊偉
眸子炯然有光。
七月而孤。
厚翁不忍課督
十二。
始授學。
因重疫。
經年廢讀。
厚翁欲試其記性
執舊讀而問誦否。
琅誦終篇
一字錯。
如隔圈之方圓小大
一一記認
厚翁心奇賞之
自此文理大進。
遂取春秋左傳
至宋明史。
次第閱覽
治亂得失
靡不淹貫
族祖議政公構一與討論
大加驚歎
後謂厚翁。
博識高見
誠不等閒
非吾輩可及
平生好看書。
頃刻數卷。
若不留意
終身無所忘。
通籍之後
志存難進
日長經史。
至若百家九流之書。
旁通曲照
晩又委
身於朱子書。
以爲究竟法。
其發爲文章。
辭理贍暢
氣格雄健
絶無一種輕巧咷嘵之態。
觀其英華見於外。
其實得之存於中者。
可知也。
事親孝敬備至
奉先則誠禮必盡。
自奉也。
專尙儉約
衣冠器用
安於朴素
其接人也。
忠謹寬和
宗黨鄰里
各得其宜
釋褐之初。
感激 恩數
出入喉司。
僅數月。
旋値時事乖剌
滄桑百變
義理日晦
人皆冉冉
公獨卓然確守
無復當世之意。
而卒爲元完人
莅官淸愼
自是家法
節財用以恤民隱。
學敎以興儒化
深得乎爲治之本。
蓋其通才偉器
肯綮盤錯
無適不當
而位不及與聞廟議
雄藩重寄
得之而未試。
豈獨不遇之爲不幸也。
惟其所願陳善責難
所疾者巧諛容悅
目見蕩平之論。
了風習。
及夫凶魁柄權
國勢日棘。
而上順下媚。
擧世媕娿
公獨擺棄利害
直言極論
雖終水陸流竄
世皆按劒
是非因此益明
凶謀亦却沮咋。
世道之賴公增重者。
豈可誣也。
戊午疏。
亟以黨逆之罪。
顯攻光佐
春秋誅亂賊。
先治黨與之法也。
其嚴截如此
蔡京一段
何足一毫畏忌
而故歸之於泛論耶。
時人巧詆者。
甚或擠欲下石。
何異於不議棄城圖存而責廵遠之死守也。
公絶
公元1740年
俗之志。
經世之才
文章經術之爲世標望者。
求古名卿碩儒
實罕其匹。
而義重自守
恥幷羣趨。
一資十七年。
終焉抹摋
平生蘊抱
無地槩見。
只此二疏言議峻正。
義理截。
庶幾使後人知公之萬一。
今乃大書不殺之。
以俟爲公之子雲堯夫。
可傷也已
嗚呼
知公
自公童丱時。
白首相與
情義之篤。
眞古所謂不同兄弟也。
記昔庚申夏
余自楓岳還。
戛過京裏
公卽來我。
連宵亹亹
多說公志事本末
萬死歸來
顚頓困跲。
言論氣槩。
激切不挫。
無媿元城鐵漢風采
余固心欽尙之。
今當文字之役。
歷歷前言
若有意存。
儻亦康節之於歐陽太常耶。
臨書愴悼。
不勝感涕也云
銘曰。
公元1742年
聖后包荒
範圍皇極
萬馬奔馳
孰牢其脚。
厚翁有孫。
沈毅謹約
才以德將。
其畀不嗇。
乃揚于庭
天一鶚。
基其扶闢。
任以陳責。
懇懇諤諤
禍源是劈。
混沌曰開。
宛彼螺殼
我搗其窩。
帝胡轟霹。
澦舟歸來
無媿鐵壁
衆咻何傷
庶瘳于國。
師錫其偉。
殿南服。
其猷將宣。
其祿遽促。
匪私余慟
時憂大棘
福大之山。
沙里在北。
斂厥抱負
封此三尺
後人勿穿。
下有司直
判書李公(箕翊)神道碑
公元1773年
景宗大王有疾久無嗣。
承 王大妃命。
立我今 上殿下爲 世弟
羣姦壬惡。
不便用事
自初讒沮
又奧結宦婢。
百般謀害
末乃起誣獄。
斬殺諸舊臣。
欲及焉。
至 上卽位
士類彙進
討逆之義斯張。
時大司諫公諱箕翊。
字國弼
首發三司伏閤之議。
亟請五兇正法
 上終不納。
後三十一年乙亥
餘孼更起。
 上始大覺悟。
公所言五兇。
盡行追討
輿情稱快
咸恨公不及知也。
蓋公宗戚之臣。
向國赤忠
自先而然。
曾祖龜川諡忠肅諱睟
當光海斁倫
諸宗臣。
抗疏遠謫
考知敦寧 贈吏曹判書諱堥。
早見許積之姦。
及積新拜相
寵用方盛。
直斥忤 旨。
廢錮十年
皆可言而言。
不爲身計者。
家法也。
有曰德陽諡靖僖諱歧
 中宗大王第五男。
別子爲祖者也。
寔生豐山君諱宗麟。
於公爲高祖
祖諱炯胤。
封蓬萊君
號滄洲
行誼文章
世稱宗英
全州崔氏。
考判書完川君 贈議政諱來吉。
公以 崇禎後甲午二月二十日生。
聰穎絶倫
學語
便解文字。
六歲
詣敎官學
嘗講春曹
范雎傳。
不錯一字
誦聲淸朗
童蒙製。
輒居魁。
宗伯金公佐明每稱奇才
乙卯
尤菴宋先生北塞
士禍作。
公無進取念。
留意經史。
庚申更化
始赴
公元1654年
公車
丁卯
司馬
嘗於泮製。
幾至準畫。
考官應嫌而有至親者。
公棄不赴。
人或笑嫌太過
操守不苟可知
自未弱冠時。
出入黌舍
言論擧止
見重士友
己巳
 仁顯王后私第
尤菴有後命。
諸生陳疏不能得。
守闕呼泣。
甲戌
世道更新
公首執耳太學議。
時有以尤菴配享道峯之論。
以爲先生明誠之學君民之志。
趙先生前後一揆
畢竟遘禍又與之同。
正宜合享也。
手構疏爲諸生首。
極辨向來凶黨所構誣。
力請之。
 上批嘉歎
終許腏享。
士論以是多公焉。
丙子
拜寢郞。
內艱去。
辛巳
以 國葬監蕫勞。
陞拜掌樂院主簿。
殿中水曹郞
癸未
富平縣數月。
外艱
服闋
 除司御。
復由水曹
出監同縣
癸巳
大科唱名
拜禮曹正郞
未幾
兵曹
拜司憲府持平
自此歷兩司春坊
至亞長爲正梨園
丙申
超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屢 除至左承旨
流戶兵刑曹參議,大司諫判決事。
間 除江原監司
後爲浴溫赴伊川
內遷
 王世弟冊封
以禮房承旨
嘉善資。
乙巳
轉貳戶禮兵刑曹京兆或都承旨
而兼帶金吾摠府。
廟堂擢擬判尹者再。
皆不 批。
丙辰
公年踰八十。
大臣引先 朝時知敦公故事
白請
公元1739年
超資
又言公寔忠肅曾孫
褒直敦親之義。
合施優典。
 上特除知中樞府事。
父子連以大耋壽資。
皆稱聖世美事
旣入耆社。
時上靈壽閣。
 賜醞耆老諸臣。
公與焉。
 上特問筋力視聽如何
及退。
 命除曲拜。
使掖隷扶腋。
又 賜虎皮加平轎而歸。
觀者皆豔歎。
旋從知敦寧。
移工曹判書
己未六月十一日
考終于京第。
壽八十六。
訃聞
朝市致祭賻如例。
在永閱舊簿。
發舞姦者。
老吏自言此女婿也。
見覺外。
又私犯官糶某數。
乞並偕輸以貸命
蓋畏公明而慮重辟也。
公罪之而終傅之生。
吏民皆服公仁明
有 王子宮差稱折授。
勒量民元田。
威嚇甚。
一境騷擾
公據實報方伯
方伯不施
廵撫使到邑。
公又請嚴處
廵撫亦有難色
公以事理强之曰。
嚴治宮差。
本縣狀聞之朝。
畢竟無關廵撫
廵撫竟從之。
差人懼而逃。
該宮亦莫之誚公。
十考而歸。
士民咸造方伯
乞借一年
不得磨崖頌之。
方伯又以治冠一道褒 聞。
朝廷以準職賞嘉。
初以正言賓筵
劾灣尹之陞西閫者。
大僚右之
公力爭久。
是日朝莫不灑然曰。
大臣可否
實有臺閣風采
秋曹
一富所後子死。
不以傳其孫。
復立他子。
訟旣久而挾財縱橫
爲其乖亂倫常
以其罪重繩。
閭巷不快之。
丙申
家禮源流一時是非
寒水權先生丈巖鄭公澔因其著序跋
而鄭公先被 譴。
權先生疏 批。
亦示未安意
諫官趙尙健論此遠謫
時公居諫院
發 啓請還。
溯言尹拯前後背悖二師之罪。
以及序跋直書事實
又謂諫臣憂慨進言
只欲辨斯文是非
一代公議
 威怒遽加。
罪之又罪。
今罪鄭澔
卽罪儒贒也。
諫臣
卽斥先正也。
 處分失當
何至此也。
賊臣眞儒疏誣。
竟 譴罷公。
 上更入辛酉擬書,尤菴所撰尹宣擧墓文
始悟其背師爲墓文者誣也。
一反前日 處分
公首拜少諫。
疏言不遠復三字
政 殿下今日之謂。
臣更何言。
仍請向者堂箚之構罪權先生者。
嚴加懲討。
丁酉
 上引判府事李頤命
獨對 便殿
後因大臣請對陳戒。
公以承旨白 上曰。
 聖疾彌久
羣下切憂遑。
 元良參決
已有 祖宗故事
今宜講行也。
 上諭予固念之。
仍有大臣疏請。
終令 東宮聽政
 筵臣有以獨對筵說。
請勿日記
以爲伊日 聖敎
出於止慈
奏對亦出於爲國
若不載。
則實歸秘諱。
傳播誣說
將無憑信
豈非大可憂者
與同僚陳疏請特
公元1721年
載記註之錄。
使事昭揭
羣疑渙釋焉。
辛丑冬
鏡賊兇疏出。
儉烈駴獄起。
逆肚相連陰謀莫掩
 東朝特下諺書。
而泰耈無端繳還
 春宮至欲遜避
宮官游辭恐動
公忠自激
宰臣侍從十六人
上一疏。
極言表裏締交陰秘之狀。
請覈兇孼謀危 東宮之罪。
姦黨弩目俟 批下。
構罪疏留中
數月還下。
及誣獄畢。
以公不參陳賀
臺 削奪
公退居畿坰。
憂慨時事
日哦遣意
 景廟因山
公入赴哭。
軍銜陳疏以爲賊鏡誣逼 聖躳之罪。
不可安置而止。
亟宜嚴鞫
正邦刑。
並治前後喉院爲賊鏡覆逆者罪。
兩司有耈,輝,恒,光,億五逆討罪
 上拒不從
公議至欲三司並請而多厭避者。
毅然倡論
三司諸僚
請耈,恒追施孥典。
輝則正刑
光,億則姑先島圍。
伏閤言之。
三日
語益激切
雖未蒙 允。
討逆大義
自此嚴重
丁戊以來
朝象又乖。
討逆之義。
無地可明。
公永無仕宦志。
築室廣州先壟下。
以爲終焉計
疾病莫遂。
則仍自號市隱以誌焉
墓在龍仁上東村寅坐原。
慶州崔氏同竁。
監司商翼女。
端莊和柔
夙著閨譽。
歸公
孝事舅姑
順承夫子
子女敦睦婣。
皆有恩義
先公二年生
歿于丙子
贈貞夫人
視公秩也。
生三男。
遠,瑞,成。
五女校理金相尹,兪崇基,朴弼儞,羅瑞奎,牧使洪允輔。
長房生命濟。
夭無子。
厚濟出後再從叔。
得濟承公祀。
女爲金錫佐妻。
二房進士聖濟,堯濟,訓鍊正逸濟,舜濟,允濟
側室一男一女
三房系子康濟
女爲黃槃妻。
側室四男一女
縣監𪹯,燁,烒,熻金婿出。
彥銋,正言李聖海妻兪婿出。
士師鼎,師恒,正言徐有良,曹命徽妻朴婿出。
廷燮羅婿系子
紀漢,進士維漢,紳漢,監役徐覺修說書李海重,金斗顯妻洪婿出。
厚濟男東亮,東允,東雨。
得濟東直,東晳。
濟男東郁,東赫,東燁。
舜濟男東植。
內外曾玄男女
百餘人
稟資敏悟
風儀雍容
喜怒不遽。
言語必愼。
持身謹厚端潔
爲政廉簡明恕
平日尙儉。
服食器玩朴素
孝友至老冞篤。
知敦公半世病處。
公自穉年湯劑不離側。
積數十年如一日。
居憂
毁幾不全。
夫人於公降生之日。
分身卽歿。
終身是日
悲痛嗚咽
不啻程子之言也。
伯氏令公年高抱疾
公事之。
一如溫公之於伯康
怡愉昆弟者。
撫愛諸姪。
祿 賜必先享祀
又奉兩兄而後
家人
少日托人穀物
其人自殖之。
其數不貲
公索債券而焚之曰。
利於人。
所不忍。
崔公嘗悶公貧。
別以田庄手書與之。
公力不得而卽忘之。
屢十年後。
其券偶出篋笥
公之淡於財產如此
居官
一日一日之責。
小大遇事
必殫綜核
殿中水部
號閒官
而俱有實蹟
通文譜。
遽老白首矣。
少時儕友之稱名流者。
凋喪殆盡
立朝踽踽
不樂榮進
惟其愛根性。
剛直自任
前後疏啓。
力扶士論
忠逆之分。
加嚴截。
不以時勢計較。
不以禍福疑貳
惟義做去。
不動勸沮
公之規模所存
可見也。
公自少嗜學
常侍疾憂遑。
無餘力暇及。
夜或藏火照字。
亦恐誦讀之妨聽。
微吟默看。
隨分不廢。
知公者皆惜公才之未究。
記性過人
少時所誦古詩文近百篇
雖頤耋之年。
時時念誦不遺。
平生不以文詞自居
其爲詩淸婉
往往逼古者。
末年
亦不廢吟詠
著詩三千餘首藏于家。
昔余以講世後生
承公後塵
長胤則情契最摯。
嗟乎
亦已亡矣。
曾有手狀公事行。
而其孫東允志學士。
從余遊。
今以其諸父命示余狀。
謁公銘。
不覺撫卷傷歎
怳若亡友面命也。
豈終以拙陋辭。
銘曰。
李以國氏。
派別 靖陵。
屬親纔踈。
兩世俱卿。
公每曰余。
自與人殊
雖在韋布
義同戚休
仕我本朝
敢不
職。
毋曰官小
我盡我責。
晩登臺省
益竭危衷。
論事進言
一心公忠
斯文是非
先辨淑慝
欲伸 君誣。
討亂逆。
人所斂縮
我往直前
不撓利害
素志石堅
豈無所授。
前有忠肅
先公遺直
莫非我則。
敦行誼。
官稱廉潔
非不爲本。
在公踈節
頤壽百孫
位崇終考。
善人是勸。
神理之報。
今我特書
鐫之神道
公其不朽
百世以詔。
華陽書院廟庭碑銘(並序)
公元1607年
殷太師啓我東文明之運。
吾夫子又有桴海之語。
斯道東來之徵。
蓋已久矣。
後二有餘年。
 皇明神宗皇帝萬曆丁未
尤菴宋先生諱時烈
字英甫
生于湖西之沃川郡。
先生景獻公孔子諸子至家。
遂命小字聖賚
嗚呼
大贒之生。
夫豈偶然
夫子之後
歷幾聖贒
晦菴朱子出。
經傳闡發微奧。
春秋扶植大義
使夫子之道。
日星宇宙
朱子歿。
胡元亂華。
其道遂東
又幾傳而至我先生
先生間氣英豪之姿。
戰兢臨履之工。
聞道旣早。
聰明絶倫
天理人慾之際。
辨別甚㫼。
有或不善
必用顔子廝殺進步之勇。
一克便了
是以實踐之學。
表裏俱到
戒懼愈嚴於不覩聞之時。
省察益密於人不知之地。
一內外貫終始
常謂朱子孔子
欲學孔子
宜先從朱子學。
博文之業。
終以朱子書爲究竟地。
深究體認
如誦己言。
工程次第
出處事業
一遵成法
淫邪之徒。
誣毁朱子註說
而亦或爲之黨助焉。
先生謂其禍甚於洪水猛獸
若使世儒皆能讀朱子書。
朱子義理
邪說無自而作。
乃取大全
逐段詮釋
名曰朱子大全箚疑。
一書旨意
靡不瞭然
後學指南
朱子之學。
於是大明矣。
丙丁以來
 國家不幸
有夷虜之禍。
繼聞 天王殉社。
先生寃憤慷慨曰。
天地大變
古今逆德
孔子春秋大義數十
周最大。
朱子初見孝宗
陳所學
討復爲先。
君父之讎。
凡有性命之類者。
不有不共天之義。
况我 神皇帝壬辰再造之德。
大君臣。
猶父子。
此而不能盡復雪之義。
人類入於禽獸
中國淪於夷狄
士之當此時者。
一身去就
不可苟焉。
遂入竆山
講學以自樂。
除數官不赴。
及 孝廟卽位
慨然修攘計。
收 召山林諸贒。
先生甘盤之舊。
已有知遇之契。
密 令誥命勿書僞號。
先生感激異數
一再赴 召。
逆臣行讒。
虜使屢喝。
中外震駭
先生與諸贒相率逬退。
 上意不釋
 召旨尤勤。
先生不就
不忍果焉。
公元1734年
前後囊封
莫非外攘之策。
必先內修
內修又主本原之學。
君德時政
指陳得失
痛言不遺。
 上輒稱正大之言。
與古聖訓相表裏
益篤必致之誠。
先生居憂
 上密諭近侍
勉以自愛
制除
 諭召荐降。
先生知 上志赫然大有爲
遂有許以驅馳之意。
戊戌。
承 命入
 上特陞冢宰
任以國政曰。
天理正人心。
予責也。
與我共此者
舍卿其誰。
先生亦期以鞠躳盡瘁
死而後已
 上於引對將罷。
獨留先生
密講大計
南軒幄對故事
又因先生直摠府。
使 世子親傳手札
語秘人不得知
先生草對未及上。
 聖候遽大漸矣。
嗚呼
 君臣一德
謨猷密勿
保養生聚
十年爲期者。
當日志業也。
陽復之機。
十八九成。
先生所謂天假 聖壽
不能掃淸中原
閉關優爲之者也。
先生居常痛泣。
如不欲生。
 因山畢。
返初服
而禮訟之禍已作矣。
始賊鑴改註中庸
先生斥以斯文亂賊
鑴怨之。
及 莊烈王大妃服制
先生引禮疏主不杖朞
鑴倡三年之說。
欲以先生
朝廷不用其言。
不售
至甲寅凶黨得志
以此先生罪。
北謫南竄
栫棘海島
至告 廟按律之啓而極矣。
庚申。
堅,謀逆誅。
鑴,積坐死
 上始悟禮論之本
公元1735年
假托
 特宥先生
諭召懇惻
先生程子西監之義。
承 命進對
卽出郊。
旋又入城。
以 慈聖手勉留也。
翌年
袖進短箚。
極言尊攘義。
幷陳杜私恢公恤民養兵之道。
欲以 聖祖志事
一誦於 神孫也。
癸亥復入
爲請 孝廟世室, 太祖徽號
亦以世道日下
義理寢晦。
必欲彰 二聖遺義
百世大防也。
門人尹拯
宣擧之子
宣擧江都失身
慙憤自廢。
先生與其新。
不念其舊。
後又黨鑴。
扶護最甚
先生春秋先治之法斥之。
宣擧自謂絶鑴。
先生便許以灑然
及 顯廟癸丑
謁其父銘於先生
時鑴,積勢熾。
世道將傾。
始出其父年譜己酉擬書。
或尊鑴學。
不拘註說
或訟鑴,穆。
與同事。
先生見而駭之。
文成
謂不滿意
請改而不能得。
庚申以後
深知先生他日之禍甚於前。
恐爲畢門寒暄
陰欲自貳
先生不改碣文
謂之讎寃
又抵史局書。
言其父初無可死之義。
至於大贒毁節士。
先生遂陳疏痛辨之。
後又悉言其父子前後事實
噫。
先生之與宣擧者。
以自廢及絶鑴。
爲其善補也。
旣出譜書。
繼有史局書質二事一反之。
孰爲其子而不知其父之心也。
先生每痛平日見欺宣擧
斯文世道之禍。
公元1749年
將至滔天
則以先生任道之重。
豈終無一言辨斥也。
於是拯之仇怨益甚
及鑴黨復起
相與交煽。
終成楚山之禍。
嗚呼痛矣
先生初配濟州
旣又拿鞫 命下。
井邑聞後 命。
先生門人權尙夏手曰。
吾以朝聞夕死爲期
今終無聞而死。
此後惟恃致道
又曰。
學問當主朱子
事業以 孝廟所欲爲者主之。
又以朱子所引孔孟以來相傳直字告之。
又曰。
吾黨之士常以忍痛含寃迫不得已之心。
存諸胷中可也。
仍促侍者進藥卽逝。
己巳六月八日癸酉也。
星隕東方
白氣橫亘縣居。
甲戌
羣兇伏誅
 上大悔悟
命復先生爵。
近侍致祭
 賜諡文正
遺迹所曁。
並許立祠
華陽卽其一也。
洞在淸州洛陽山。
先生愛其洞府幽敻
水石淸瀅。
末年棲息地。
晦翁武夷也。
嘗得 崇禎毅皇帝御筆
磨崖以刻之。
又欲依南軒祠,楚人祭昭王之義。
一小祠於 皇筆下而未就。
濟州
貽書權文純公
卒就之。
文純自承遺托
一心經紀
至甲申
祠始成。
號萬東
 毅皇殉國之回甲也
黃紙榜子
享 神宗 毅宗皇帝
祝以 萬曆再造之恩 崇禎死社之義。
先生志也。
時 肅廟慨念 神皇盛德
欲建廟報祀。
特 敎先
公元1764年
正臣宋某曾有是言。
廷議皆難之。
 上終築壇以祭。
大報是也
先生一部春秋
事我 孝廟。
遺義炳朗
以啓 神孫繼述之美。
將永有辭天下
誰謂空言無施也。
院初在洞外數十里。
文純公華陽先生薖軸之所。
且 皇廟與 御筆之刻。
在於此。
先生院宇
不可遠在別地。
庚寅移設。
舊日書室少南
距 皇祠御筆若干武。
杜工部一體祭同之語。
 皇祠禮畢
行院享。
始 祠享行於春秋孟月
 朝家三月行壇祠。
更依虞素秋之例。
改用季月上丁
乙未
家禮源流事。
文純公前後背師之罪。
因此章疏互起。
其徒始發辛酉擬與先生書。
誣詆先生學術事行辭語憯毒
己巳凶黨構罪先生者。
如出一手
 肅廟始納徒父輕重之言。
每恕
至是 命入擬書,先生所撰宣擧墓文覽之。
翻然覺悟曰。
墓文無訾辱語。
擬書果多操切
又曰。
昔年下敎。
在擬書墓文未見之前
今日處分
在擬書墓文已見之後
予心一悟
是非自明
父師輕重之說。
不可更言。
追削父子爵謚
又 手書華陽書院四字
承旨鏤板揭之。
以至尊贒正士趨息邪說之意。
別下 綸音
命揭院額之下。
 景
辛丑
餘孼復合鴟張
幾危 宗國
先生道峯享。
盡撤諸院額。
獨是院以 御筆
終不敢及焉。
今 上初元
卽 命復享。
還揭諸額。
舘學八路儒生疏請先生從享聖廡。
經四十年而至丙子
始克準許
先生百餘年屈伸大略也。
嗚呼
先生學宗朱子
義秉春秋
以上洙泗淵源
則以我 孝宗大王聖德
學而後臣之。
一心同德
庶幾一治之業。
而至受世道之托矣。
君子小人之機。
邪正是非之源。
使世之爲士者。
皆知朱子孔子一人
尊師者爲聖人之徒
背悖者爲斯文之賊。
五尺之童
無不珠玉皮幣之爲深恥
含寃忍痛之爲可守。
又皆謂名義不得不明。
亂賊不得不討。
以是滄桑百變
士禍屢作。
一脉正論
猶能維持世道
宰予夫子贒於堯舜
程子以爲指事功而言。
文純公亦嘗以先生學朱子
大義淑世道之功。
集羣儒而大成
嗚呼
非知道者
孰知斯言之稱情也哉
先生以此三者。
授之我文純公
文純終能整頓箚疑。
以著朱子之學。
營建 皇祠。
以彰尊周之義。
莫非先生未遑遺事
而又其乙未一疏
終至 聖聽開悟
五十年斯文是非
至是大明
噫。
先生授受
其盛矣乎
華陽諸生
樹牲繫之石。
托鳳九相文字之役。
鳳九以事鉅人微。
辭而不得
因念子孫與諸士友每謂先生盛德大業
不可無神道之顯刻。
此則遺戒丁寧
何敢復議
先生紫雲書院庭碑。
以栗先生平生事實備書之。
其例今可倣也。
以先生學問事業曁世禍之由。
略書於此
用示千億後之讀此者
其幷識之。
銘曰。
道原天。
待人而弘。
帝眷東顧
篤生先生
天高海闊
晦翁襟胷。
泰山巖巖
鄒孟氣象
高明博溥。
全體大用
理氣說。
從古紛糾
先生會通
一言以㫼。
動靜先後
各從其指。
理隨氣賦。
乃可名。
靈覺所具。
是謂五常
甘雖屬土。
蜜豈性信。
逐類刃解。
玲瓏穿貫
成己立人
事君論治
復雪尊攘
斥邪衛道
皆本在此。
理事一致
一字眞訣
生直養直
利用終始
無少屈曲
雖屯一時
百年必伸。
道之宗師
如日中天
大地之東。
有此華陽
山深泉冽
風霞不腥
 皇靈陟降
先生左右
雲旗風馬
髣髴庭廇。
八表昏濛
一區孤明。
正氣磨穹。
邪翳退聽
七日之復。
不食之果。
先生不生。
百世長夜
先生在世
鳳祥麟。
先生旣歿
景行高山
嗚呼先生
天作大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