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屏溪先生集卷之五十三 (自动笺注)
屛溪先生集卷之五十三
 墓誌
  
甥女夫人申氏墓誌
甥女夫人平山申氏。
承旨淸風金鍾正伯剛之婦。
其尊舅觀察使諱致垕
大舅 贈參判諱泰魯。
大舅右參贊厚齋先生諱榦
而今贊善直菴公暻之女。
平雲君諱聖夏之孫。
議政諱琓之曾孫
吾尹籍坡平。
倉守 贈判書諱明運。
參判 贈判書飛卿
卽君外氏之祖與曾祖也。
是眞女子榮身備矣
昔余爲便養
板輿之任文城縣
慈氏纔經大喪
未亡餘哀。
無足解憂
余請於平雲公。
弟妹同侍數朔。
時君生三歲。
遊嬉膝下
穎慧供歡。
老人賴以寓懷
余謂吾與不須言。
惟汝孝孫已。
余淪棲磵壑
平雲公亦歸寓困巖。
則我妹言告一歸
君亦六七歲。
已見其端莊貞淑
特類吾妹濟美之德。
直庵公論語近思錄。
君從傍問古聖贒孝義德行
略通大義
慕效意。
諸父女士稱。
十八。
歸金氏。
大姑夫人素性嚴。
繼姑夫人尙少
我妹之西階命送。
始憂其難爲婦也。
事尊章。
摯誠深愛。
一心不懈
終被兩夫人嘉悅
觀察公亦亟稱其贒淑
我妹聞而喜曰。
兢畏夫家如汝而寧有不得者也。
義方之敎有所受。
而非君孝敬之篤。
亦安能早有譽於兩家如是耶。
君少性躁。
比長
一變寬和
儒者事。
亦罕其人。
婦人而能之。
豈不難乎。
是以或當大憂患。
任運觀變。
不屑屑於焦勞
其心欲小而膽欲大者
正君之謂也歟
後見伯剛哭哀之文。
以爲淑德徽範
使我心服者多。
言其德則曰。
溫溫乎其恭也。
婉婉乎其順也
能有守。
能不搖。
芬華侈靡
婦人之所共豔。
泊然無慕。
猜嫌妬嫉
性之所難免。
穆然無意
言其孝則曰。
恒以未逮事先慈。
至戚
喪餘之日。
哀慕深切
蘋蘩之奉。
誠意殫至。
言其事行則曰。
女紅百爲
無不閒習。
而欿然若不足。
經傳詩詞
涉獵旁通
退然若無知。
待人恩言斯洽。
御下而勞苦必軫。
婣黨之間。
得歡心。
閨門之內。
人無怨言
至曰余性狷隘
病添心火
辭氣頻厲。
而略不爲意
微辭婉規。
令人媿屈
所謂夫婦知己
閨閤中良朋也。
噫。
伯剛之辭。
亦一梅宛陵哭內詩也。
伯剛習服家學
有成而言有物。
其所悼亡者。
非爲燕私之舊。
以其棣棣之儀。
不可見也。
警告之語。
不復聞也。
况余於此平日見聞
多可徵。
則豈以言出同几而人得以間之哉。
嗚呼
君可
公元1759年
德義備矣
德者福之基。
是宜福綏永世
己卯之沒。
僅四十一歲。
不免於稱夭。
旣配贒夫子。
盛年緋衣眞誥爲虛贈。
有子三人
尙淵,會淵次第娶婦。
笲之日。
不得相對告喜。
何其百祿將至而數命之促。
竟使親愛而悒泣也。
抑失一贒佐。
伯剛之一不幸而然耶。
誠亦悲夫
君之喪。
余以數行文。
有意一慟而未成。
及葬廣州府南金山下負▣之原。
則與妹氏困巖墓路不迂。
必欲一行登墓。
哭告此意。
而病益衰落
至今悲結不忘。
直菴公始以墓誌託余。
數年有書。
申戒不止
余亦念荏苒之久。
終無一言
無以藉手而歸見於地下
遂愴涕而彊疾書之如此云。
司諫孟公(萬澤)妻貞夫李氏墓誌
新昌孟君至大。
亡友仲明之子也。
踵門來余而言曰。
王母貞夫李氏
配于我王父大諫公。
閨門之德。
先君在時。
思欲謁銘於當世立言者。
俾闡潛光
未就而沒。
先兄不幸早夭
余小子煢然孤鮮。
常懼吾先君先兄之志之未卒。
一日伯姑母沈氏婦同仲叔二姑母。
小子曰。
吾輩年皆耆耋
暮死耳。
若使吾母之贒。
終於泯滅
吾輩目且不瞑
汝其亟圖所以不朽也。
又曰。
吾母幼而莊重
長而聰慧
才及聽
公元1710年
姆之年。
日在母夫人之側。
以供女事
十三。
歸于吾家
和順婉娩
動中禮則
吾祖左尹公性嚴少許可。
常曰贒哉婦也。
未幾
祖考卒于官。
靷歸湖山
吾母在京第。
喪而葬而。
不能婦人之位。
吾母終身哀慕
每値喪日。
必預進宗家
禮相籩豆
至老不衰
蓋其誠孝之篤。
根性而然也。
又曰。
吾母事吾父三十五年。
未嘗家人產業累吾父。
流離荒落之中。
愁歎不形于色。
尊榮顯貴之時。
謙約自率其身。
得失欣戚
人所動乎心者。
吾母隨遇處之坦然
無異平日
吾父嘗奉使燕京
指環香囊之屬。
吾母一無要焉。
吾父亦不欲以燕貨爲累。
行裝澹如也。
 肅廟有歸裝如洗之敎。
是蓋吾父冰櫱自持之節。
而吾母之內相
固亦多矣。
吾父按海營。
衣服飮膳
吾母自京備辦
不曾取資公俸
四節享需。
吏以羨餘
請納于家。
吾母却之曰。
此出於 朝家蠲賦
私用異。
何可留之。
後在湖營亦然
庚寅
遭吾父喪時。
爾父年未弱冠
吾母猶能含痛忍哀。
持形立氣。
絞紟棺槨
躬自檢當。
無不自盡
葬畢置圭田
制終立祠堂。
一如古禮
不以不及而廢其應行者焉。
又曰。
姊妹七人
爾父序居其八。
母鍾愛雖篤。
提掇敎督嚴師
夜從枕上
口授諸書
使
從心易曉。
循循有序
諸女羣居
治紅之暇。
呼雙擲陸。
聲氣若小高。
吾母亟去其局。
責其有違於雅貞之行。
孫以大年舞象
解額
人或賀之
吾母曰。
古人少年科名不幸
此兒偶爾
不足喜也。
夏炎
吾母方績絲。
爾父自外入。
悶其勞。
請止之。
吾母曰。
敬姜爲文伯母。
尙能親織。
余子文伯之貴。
不親乎。
因顧語諸女曰。
婦人之道。
只此勤勩而已
爾無忘余言
他日又爲穉孫褶褌。
自苦
爾父又諫止。
吾母又責之曰。
微此兒褌。
余豈無事乎。
理家之勤。
敎子之嚴。
此可推類矣。
好書
少從兄弟
竊聽潛記。
小學內訓諸書
略皆上口
晩年
使子若孫。
討論古今女範。
憑几而聽之。
以訓誨。
仍以自警。
如九十抑戒之法焉。
又曰。
吾母處妯娌之際。
人無間言
內外黨。
各有恩意
撫育穉姪。
憐恤孤甥
皆得其歡心
急人喪病
嘗有族人有喪。
無以爲斂。
吾母傾箱而襚之。
再從兄某。
歸自喪所。
語人曰。
叔母德義如此
孫後必昌大。
治家有法度。
嚴守閨門
禁絶外人
婢使
曲有恩信
不作好惡偏近之政。
故人感服
各效其力。
絶無潛細酬酢之言。
故人敬畏
不干以私。
平生不惜貨財
嘗置賃屋之直。
一日亡失
吾母已
揣其近御之爲。
不一顯言
人咸怪之。
請訊之。
吾母曰。
物旣失矣。
不可復還
而徒傷人耳。
何益哉。
明達之識。
仁愛之心。
亦可知也。
嗚呼
是皆余諸姑耳目當日而詔敎於小子如此
吾祖徽美之盛。
䵝沒無傳
不能垂範後昆
則是余不肖之罪。
幸門下請有以誌之也。
余曰諾。
夫人以孝敬事尊舅。
贒婦
以柔貞事夫子。
贒妻
恭謙謹愼敎其子而其子贒。
齊整勤儉御其家而其家理
噫。
夫人之行。
可謂備矣
世有劉宗正
豈不特書以彰其德行也。
夫人系出璿派。
 中宗大王別子德興大院君諱岧六世孫。
考同敦寧諱弘逸。
貞夫人杞溪兪氏。
正郞槮之女。
大司憲伯曾其祖也。
大諫公諱萬澤。
左尹公諱胄瑞
祖諱世衡
安東府使。
麗朝文提學希道
本 朝議政文貞公思誠之後也。
仲明名淑周
敎官
至大所稱伯姑母適沈濯。
餘六女適趙榮祖,洪澍,都正黃運河判書徐宗伋,金退謙進士兪彥鋿。
敎官五男一女
長以大進士
志學早夭
仲卽至大。
致大大任大。
一女李完祜。
沈婿一子明贒
洪婿一子侃縣監。
趙婿一子坦逵。
黃都正三子
正言榦,縣監槃,櫽。
一女光宅
判書一子命顯。
三女任邁,金肅行,洪駿漢。
公元1732年
金婿一子主簿和行。
兪婿三子漢嚴,漢廉,漢岑。
三女黃栒,李模,金諄。
以大二男一女
大男女各一。
致大早死無後
夫人卒于壬子三月二十七日
距其生甲辰爲六十九。
大諫公同溫陽廣德山東麓▣向之原。
嗚呼
仲明同門友也。
始期其俊邁有成
不勝惜其無年也。
以其從遊之久。
蒙夫截髮之供。
而亦嘗因仲明夫人懿德者多矣。
今於夫人墓之役。
愴念亡友之舊誼。
何忍爲辭。
况至大以諸婦人之命托之。
事體不敢終已。
遂據至大因其敎爲狀者。
謹書之如此云。
公元1765年
碧堂玄公(若昊)墓誌(乙酉)
公元1749年
湖南朗州郡。
月出山。
峯巒矗矗藍靑
望之蔚然蔥蘢
其一麓西走而爲鳩林村。
窈窕寬鬯。
大湖涵其南。
雲烟風帆之盛。
魚蟹之饒。
村之北。
又有所謂碧堂者。
脩竹千梃。
長松翠栢蒼鬱庭除
堂之名。
以此也。
公諱若昊。
讀書講義其中
己巳
尤庵宋文正先生謫耽羅。
公請書其堂額
先生聞三碧之所爲號。
特書三大字。
其下又書 崇禎年月
還之曰。
欲題數行語。
勉其志操
悤悤未能。
所以之也。
君子以爲月出之淸特。
鳩林之爽塏
堂擅其名勝
公元1719年
公爲其主人
大贒嘉歎贊美如此
堂之勝公之人可知
歲寒之操。
公雖托於三碧。
三碧亦得公而顯云。
公字欽甫
鼻祖諱覃胤。
延州人
麗朝將軍
威德胡虜
著在麗史
其子尙書德秀討賊功。
封星山君
子孫世焉。
其後嶺南遷居湖西
六世司直允明
又遷朗州
曾祖諱健。
朝廷聞其隱居行義
主簿
祖諱振後。
默齋諱微
娶順興安文成公後槼之女。
 孝廟己亥生公
出爲伯父參奉竹林諱徵後所後
竹山朴氏。
其考處士晉彬。
竹林公敎不怠
未成童。
文藝著聞
文谷金公本郡
舘于竹林公。
與農,淵,圃,稼諸公
連榻蕭寺
講劘經史。
周遊名勝
唱酬詩律
聲子之好。
父母孝。
昧爽盥櫛
先詣竹林公所
起居
次詣母所。
省視如之。
間遭內艱
執禮甚嚴。
哭泣之哀。
鄕里爲之感焉。
葬之日。
又遭默齋公喪。
毁幾滅性
遘厲病劇。
猶不御草木滋。
竹林公泣勸然後少進
竹林公喪。
哀慕視前。
菜羹之類。
味少悅。
不食
羸毁日甚
遂病膏肓
篤於奉先
倡議捐財。
祭田遠祖
與人交。
忠信然諾
有過者。
面言不少饒。
善文詞。
試院上游
竟不利南省
慨然有意於向上工夫。
每歎僻陋之居。
難於
公元1709年
學。
農巖嘉其志。
贈言勉之
嘗送仲子農巖學。
間更送學三淵於雪岳
又書三淵訂山中約。
遽以己丑二月二十三日歿。
三淵以詩哭之。
孺人 贈參判延安好仁之女。
靑蓮公玄孫也。
貞正端淑
甚有婦行。
公葬再卜於郡北立先壟負卯原。
孺人祔焉。
四男守初早圽。
守中卽從農淵學者
高行
守範,守愚
至孝
十三。
不勝喪夭。
一女適林尙
命直,進士命德。
適生員吳光源吳益源者。
房二二女
而命直爲長房後。
鄭宅東者。
三房一男一女
林逵遠,達遠,喆遠。
李揆李匡燮者。
自出也。
命直男鎭漢,鎭澤
命德男鎭渤。
內外曾玄若干
剛毅骯髒
言論落落不苟
旣屢屈有司
見世道漸下。
進取意。
日居碧堂中。
左右圖書
翛然淸坐
裒聚先贒遺墨
手糚以自娛
時與里社心朋
聯翩吟弄
超然塵臼之意。
噫。
其外而存乎內者可知
古人不見其山。
見其草木
公與農淵兄弟遊。
期與甚摯。
契好又篤。
農巖贈公詩曰。
知君三碧號。
用意雪霜間。
卽此肝膽
何論海山
三淵詩則曰。
竹亭交誼通神
月嶽雖遐視我鄰。
二公鑑識少許可。
而其知公如此
眞可知公也。
衰病僻遠
不到月出鳩林之間。
公元1764年
物外遐想
今命直手公狀來。
誌文
余於三碧二字
不勝曠感之懷。
已就先生大筆之下。
謹敍先生所以志者。
於此又何可辭也。
遂略書之。
俾作幽竁之誌。
命直承繼家學
有名士友間。
 祟禎三甲申季冬
坡平尹鳳九述。
癡翁鄭公(壽岱)墓誌
公元1757年
上舍鄭君士益重謙從余遊幾年。
心相好。
一日士益手鳳溪雲擧其先大人事行
余誌其墓。
雲擧之狀而士益托焉。
則余何以老昏辭。
遂按狀而敍之曰。
延日
滎陽公襲明爲鼻祖
連六大官
至光厚。
始仕 本朝
判書
有從韶通文譜。
文章氣節
佔畢齋推重
李公甫其內叔也。
代草復 上王檄。
僅免于禍。
玉堂坐廢
是生以僑。
卜居金山鳳溪
校理
燕山
貶補咸興。
卒于官。
高祖生員參議諱維垣
曾祖 贈參判諱允升
憤慨丁丑下城之辱。
常曰。
吾何忍手書僞號。
以汚先世淸德
絶版籍。
自以籍外應烟戶役。
二弟杜門廢擧
終身不出洞外一步
志節士也。
通德郞諱后說
出爲季父文升後。
通德郞諱儀。
星山裴氏。
其考參奉尙瑜。
參判興立玄孫
公生有美質
學語
便知爲
公元1714年
學。
不煩敎督
文藝日就
及長。
經傳子史。
靡不淹貫究賾。
皆得其堂奧
爲文章。
雄深渾厚
詩亦淸
旁及星數田兵之制。
通其大義
甲午
計偕南省
不利則曰。
爲人子者。
顯揚
是有命焉。
與其不得於彼。
不若吾分也。
課農畜字。
專以養親爲事
辛丑
有母命。
始登上庠
公自幼性孝。
不離父母左右服勞
順適其意。
得一味。
輒獻于父母
嘗母病。
思食鯽魚
公年十二。
往釣于澤。
無所得。
撤竿而泣。
同釣者感其意。
盡遺所漁之鮮。
公歸而供母。
又嘗竭力甘旨之需。
無不畢給
父母飯。
默計匙箸多少
以爲憂喜
致意日月之制。
人喪不用深衣幅巾
公準裁縫
以備倉卒
及父喪。
含斂一遵沙溪遺訓
竟至無憾
居喪
不脫衰絰
不近薑桂
不能與祭。
伏枕哀哭
危病經年
終不變。
宗家無以祭。
公議兄弟
鳩財立稧。
屬之伯氏
享祀無闕。
從祖兄失業遠徙
常以廢祭爲憂。
高曾忌辰
輒備需專致。
以爲常。
又發私財百金
推還祖先祭田爲人占者
歸之宗孫
兄弟愛敬篤。
宗黨恩好遍。
子弟則敎之甚嚴曰。
文藝末也。
志行本也。
自經苫塊
疾益沈篤
至壬寅病將革。
怛化意。
惟以貽母氏慽爲恨。
溫辭寬譬
公元1722年
安其心。
季弟俾盡奉養之節。
又戒薄斂
宗人之來訣者。
各因其才而勉之
以孝謹飭二子。
又與內子訣。
仍命出外曰。
不絶於婦人之手禮也。
正席而逝。
十月二十八日也。
距其生乙丑
僅三十八歲。
十二月十九日
葬于鳳溪負甲原。
新平李氏
通德自新之女。
乙巳名臣舍人天啓之後
入門
舅姑孝。
夫子敬。
先公四年生。
後公十二年歿。
異竁于黃澗太平里坐壬原。
從先兆也。
四男
長卽士益進士
文學
次重訥。
二男早夭
一女適士申道活。
士益四男
稠次夭。
二男幼。
二女爲姜必進申琡妻。
一女未行。
重訥二男穡,稷。
申道二男
樂仁
次幼。
一女爲崔妻。
三男
必進二男一女
申琡一男幷幼。
其狀曰。
公氣宏大
神彩秀朗
鬚髯
眉眼如畫
志操淸高
談論爽凱。
又曰。
公常曰士以一藝名
不能練達事務
不可通儒
世間事大小。
皆在吾人分內
讀書竆理
理事一致
然後至理明。
庶免紛錯之患。
而又非充擴將去。
亦無以大受矣。
雲擧莊士也。
不喜夸毗
言出悃愊
可信傳。
而其心悅之如此。
則公之傑然嶺下高士可知
其狀又曰。
公嘗語其子曰黨伐同異
顚倒是非
今日痼弊。
先生大贒也。
不但不知景
公元1749年
慕。
乃敢誣毁
己巳諸人大逆也。
不但不思懲惡
反欲遮護
得罪名義大矣
爾曹於此等處。
高着眼目。
墮落阬坎也。
今士獨立楚之中。
明於淑慝之辨者。
實公餘敎所及
古語曰。
不見其山。
見其草木
余雖未嘗識公。
觀於士益。
其爲士益贒父。
可知也。
其所徵信
豈獨雲擧之狀而已也。
以此書其
後人知爲癡翁鄭公諱壽岱。
字岱如之壙云爾
淑人權氏墓誌
公元1757年
月城金鼎柱喪其母安東權氏。
旣葬。
手幣狀。
纍然踵門而謂余曰。
願得先生一言
以誌吾母之墓。
余曰諾。
夫人寒水先生從子所翁女也。
余師事我先生
視翁若兄。
君之尊王孝貞公亦嘗弟畜余。
兩家皆有通家好。
余何忍辭。
遂按狀而爲之敍曰。
氏譜高麗太師幸。
累公累卿。
至諱格。
執義 贈領議政
諱尙明
 贈參判。
淑人曾祖若祖也。
翁諱燮。
壽官同樞。
縣令 贈贊成嘉林景昌
其外祖也。
 肅廟丁丑
淑人生于漢師
十六。
歸于府使漢房
孝貞公介婦
公諱有慶
入門
有尊而無章
淑人慟焉。
禮相伯姒
盡誠籩豆
至老無替
孝貞公
衣服饍需之供。
順適其意。
孝貞公稱之曰。
孝哉婦也。
嘗從府使之
公元1765年
任。
兢畏自持
一物之微。
不敢專。
以是官簿無自內入者。
其他內助之政。
推知也。
常以遠離私親爲至恨。
有時瞻望涕泗
不能勝。
間或言歸承侍
歡弄如嬰兒
女弟
早夭
葬在圻坰。
每當俗節。
必助而祭焉。
夫姪失恃未冠笄者。
鞠育婚嫁
視己出。
婢使
在家在官
輒以恩。
喜施與。
見有貧乏者。
解衣撤食。
無少愛。
孝貞公每歎其心德
蓋其行有不合古列女者鮮矣。
年六十九乙酉
卒于府使沁都貳衙任所
返葬瑞山普贒山向坤原。
孝貞公舊宅之北也。
一男卽鼎柱。
二女
進士仁煕士人朴相圭其婿也。
鼎柱一男幼。
女適申光萬。
朴相圭一男一女皆幼。
嗚呼
鼎柱自少小從遊於我。
已多年矣。
淑人之贒。
聞之熟也。
淑人生于詩禮之門。
早承贒父兄之敎。
服習素性
及行。
孝貞公淸節直道御其家。
淑人目染耳濡者。
無非德善。
則宜淑人懿美
而若無淑愼柔嘉性於天者。
其哲範之備。
亦安能如此也。
於是乎可以銘矣。
銘曰。
法門之媛。
大家之婦。
孝于厥父。
順于厥舅。
溫柔以牧。
夫子曰贒。
呴濡
僕婢曰恩。
旣備于行。
宜福是履。
我銘其幽。
以俟厥後
進士吳公(觀周)墓誌
公元1749年
昔在江門
隅侍三席
一日先生謂曰。
故友吳君觀周。
當時少年進士稱。
尙今在者。
文學言議
必爲士類矜式
惜其無年也。
小子心識焉。
今公孫載以先生書公墓石者示余。
余誌之。
拜受一讀
怳更承敎函丈間也。
撫感作而曰。
先生一言
九鼎大呂
小子復何贅。
維之言。
不可終辭。
按公字大觀
海州
公之世不須譜。
己巳名臣判書 贈領議政忠貞公諱斗寅。
妣驪興閔氏。
戶曹判書肅敏公聖徽之女。
公配潘南朴氏。
其父承旨世城。
稟姿潔靜溫粹
風儀雅重凝遠
謝家蘭茁
馬氏鵠峙也。
文墨自戲。
長而績學攻文。
十八。
司馬
聲譽出等夷。
十歲
寒餓波吒狀。
解衣衣之。
仁愛之著見。
兒時已然
失恃
繼母夫人
誠孝
夫人遘疾屢閱月
將護不離側。
秤水茶飮必親。
疾篤
日夜涕泣
衣袖盡腐。
及遭故。
哭泣哀動傍人。
飮啜不過溢米。
不御菜羹
不脫絰衰。
未一期。
羸憊
至祥躳設卓。
忽自仆。
祭畢。
仍卧不起
澌頓數月。
甲辰六月十八日歿。
拒公生乙酉
僅二十歲。
葬于陽城天德丙向之原。
先兆也。
丙戌
 上聞公行誼。
命聯旌於忠貞公
之閭。
庸嘉父子忠孝之懿。
公新恩時。
 朝家歲饑遊街
母夫人欲隨俗設優倡戲。
不肯
婉辭得請
貞公赴燕歸。
聞之嘉賞焉。
公早爲己之學。
小學持身之要。
心經存省之方。
整襟危坐
潛心玩究。
其有切於心身者。
必要體行
箚錄而爲備忘資。
又記日間云爲得失
鄕約善惡籍。
自警焉。
手題記首曰。
一言行之有違聖贒者。
必書之。
一動靜之不循天理者。
亦書之。
覽是記而惕然警懼
隨事勇革。
當如風雷之猛。
昨日之過。
不貳於今日。
今日所悔。
勿再於明日
然後斯錄也庶不爲虛文矣。
嗚呼
狀錄不過若干言。
而無一不合於義理。
則其知見早成可知
仁愛之心。
已著就傅之年。
孝事異顔。
滅性而不之變。
則其爲仁也。
亦可知也。
觀於其日錄小題
刻苦邁往之勇。
如此
公其庶幾子思所謂三近修身者。
已占分數矣。
惜哉。
卓乎其
篤乎其行。
弱冠而沒。
不克有成就也。
夫子曰。
秀而不實有矣
卽公之謂歟。
悲夫
公無子。
取公弟佐郞晉周子琬爲嗣
琬又不育
以其兄太學士瑗子爲嗣
維也。
郡守
文行淸踈
可爲公肖孫
鳳九仰念先生悼惜之意。
忘其拙。
謹書其壙。
以繼先生之表陰如此
從孫孺人吳氏墓誌
公元1737年
余欲成一文字。
門內諸婦女。
作爲閨範久矣。
觀從孫婦孺人吳氏。
通書史識義理
可與議是。
將俾相此役。
作古長篇足小跋。
備言梱內事行
諸房少婦諷誦服習之。
孺人則已亡矣。
無可左右相將於娣姒姊妹間者
嗚呼悲夫
孺人守大提學參判諱瑗之女。
母夫人崔氏。
其考正郞寔。
參判公以正郞諱晉周子。
農巖金先生昌協宅相
海昌都尉文孝公諱泰周嗣子
我 顯廟明安公主。
所後妣也。
判書 贈領議政忠貞公號陽谷諱斗寅。
觀察使號天坡諱䎘
孺人高祖
入吾門。
爲吾弟大司憲石門子五孫厚之婦。
其舅今高靈縣監心協。
姑之父判敦寧金公相奭。
女子榮身已備。
坡公節度使定邦。
至光海廢 母時獻議曰。
武人
讀史初卷烝烝乂不格姦
兇黨口呿敢言
忠貞公當 仁顯聖母出宮。
又諫而死。
世代忠烈彪炳
爲後豔稱
孺人肧胎前光
丁巳二月二十六日生。
丁丑
母夫人板輿
伯氏平康縣衙。
以產病。
五月二十六日
沒於衙中。
其舅與頤厚葬于公州北棠谷負酉原。
神之奪斯人
何其速也。
孺人稟姿純潔
德性
公元1757年
順。
髫齔
大人廟謁。
輒衣明潔
其後
致敬焉。
四歲孤。
嘗入花園
攀花枝泣曰。
花有開時。
吾父不復來。
見人眞幀。
言雖此七分
覽之。
猶可子孫心。
先君無遺像也。
愴然含涕
不離母夫人側。
承順親意。
無少違。
敬先愛親
自幼而然。
于歸
移事之孝。
得兩舅姑心。
以至內外親小大僕隷
不稱其贒。
詩人所謂宜其家人者耶。
舅或小出
深夜而還
企待孺子之慕慈母
人問之。
則曰。
吾早失怙
至痛在焉。
不及事爹之心事舅。
自然如此
尊章坐。
木偶人
終日身不欹側
夫子如賓。
相對鄙瑣言。
頤厚或有過
隨事規之。
事過之後
從容條擧
勸戒懇至
蓋爲其易於感悟也。
有知
慕古哲婦言行
手書四書論語
傍及諸書
諄複審玩。
以范女無出之心。
專精致意
自有所得
平日云爲
類多所學中出來。
然內而不出。
至親亦不知也。
人或强之。
歷代事實
人物是非
剖析明通
讀書君子
必瞠乎不及也。
待人
無尊卑必誠信
雖小叉鬟。
有罪不加聲色
事理諄諄誨責
莫不愛服而敬憚之。
嘗作歸寧行。
店次有失物
從者主人
至欲告官
孺人止之曰。
竊鐵之疑未必眞。
彼或無辜受罪
事體之傷失。
何啻
失物
後知之。
偸竊者果別人也。
頤厚嘗與之論行治家之道。
孺人言行以孝忠信爲本。
貧賤而不求於人。
貴顯不加於人。
治家惟嚴內外恩愛
男子勤業於外。
婦人守靜於內。
俱可庶幾矣。
與其兄弟遇亂處變之道曰。
患亂之際。
婦人尤難。
死之非難
死得明白爲難
無事講定
可免倉卒失措
尋常言議
皆據義理類此
孺人未笄而嫁。
嫁數月。
大姑喪。
饋奠拜跪之儀。
無不棣棣
籩豆粢盛
蠲潔無虧
親黨來見。
嘖嘖曰。
十四歲女兒
何其夙成也。
餘事針刺
敏妙精細
閨閤傳稱才品甚高。
出於手分者。
皆諭於心。
不勞而自能也。
歆豔富貴
婦性尤甚
由奢入儉。
常情所難
孺人生長紈綺
貧士家。
轉入竆磵。
幾乎布裙提甕不以爲憚。
至見溪山靚穆。
林壑淸幽
便欣然鹿車偕隱之意。
蓋其志尙超然
一點塵俗
不及衣袂
每語頤厚。
世榮達。
所不願。
子若閒居力學
有行經術
饁耕餧蠶。
供子之衣食
吾分也。
與其祖母金氏勸於正郞公者。
一何相似也。
金氏二十二沒。
孺人亦二十一而歿。
氣淸者數局。
自古而然。
此亦氣類一致耶。
金氏則有一子名世
孫曾蕃衍
孺人只有一女
隨卽
夭化。
天之報施孺人者。
不能無憾
金氏願得吾父數行文。
以鐫墓石
農翁終誌其墓。
孺人則早孤。
不得以參判公詞華記其墓。
孺人身後事事
可悲也。
頤厚以其狀謁余誌之。
余無農翁不朽人之手。
余本惜其人而悲其死。
於是乎略敍之如此。
嗚呼
尤菴宋先生文谷金公爲李氏婦之墓而曰。
下可幾於程女。
若其成就
則上可幾於程母。
今吾於孺人云爾
安僉樞晦之(世光)墓誌銘
嗚呼
余何忍銘吾晦之耶。
自余冥棲溪上
始與晦之交。
南鄰北巷
杖策追携。
吾與晦之疾病死喪行役
未嘗不與俱。
或聯日而會焉。
或日一會焉。
或日再會焉。
新釀淥則惟晦之焉。
短韻成則惟晦之焉。
禮事之場。
翰墨之所。
是惟晦之
潭瀑之遊。
之賞。
是惟晦之
古今得失是非
亦惟晦之是講是商。
屛溪之朝。
久庵之夜。
無有事而無晦之之時。
間與里閈諸友
結爲詩社
晦之實在其中
此則諸友之所同。
晦之之所獨。
平占其半於所同之外。
遊從久且長。
愛好之摯且篤。
如是也。
而目中不見晦之
今三載强矣。
倀倀悲不自勝
余何忍銘吾晦之耶。
昔余嘗
公元1743年
友人文字
晦之笑曰。
何乃自苦
余戲答勿笑也。
余或後死
書君之墓。
未可知。
晦之曰諾。
使我得君筆以揭蒿里
固願也。
今鼎垕爲誦斯言。
來謁余銘其墓。
愴舊傷今
亦何忍終不銘吾晦之也。
嗚呼悲夫
晦之姓安氏。
諱世光
廣陵人
其先高麗大將軍邦傑
本 朝參贊簡公省。
淸白吏
四世
察訪 贈吏曹參判曇。
學於靜庵趙文正先生
是生僉正 贈吏曹參議諱敏學
號楓崖先生
六行薦通臺憲
學識行誼
,牛兩先生畏友
晦之高祖也。
曾祖諱瑱。
長子諱好逸。
次子諱好亮。
以文學有士友望。
長無子。
取次男子之。
是諱載。
至孝
十二。
旌其閭。
全州李氏
 贈大司憲樞之女。
三男
晦之其長也。
生年與余同。
 肅廟癸亥十五
遭父喪。
荐持承重縗四年。
薑桂毁甚無變。
善繼之孝也。
諸弟
訓迪成就
至老同爨
無間言。
從氏貧無依
性激難媚。
晦之爲之營產
又善承奉
得其歡心
每傷季世友道衰薄
與人交。
必以誠信爲本。
見有不可意者
不與之慇懃。
辛丑
上庠
遊太學
持論侃侃
人爭就正
嘗爲八道多士首疏。
請兩宋先生從祀聖廡。
時有爲尤庵先生單享之論者。
晦之曰。
雖始發之時。
猶難取舍
公元1721年
幷擧之論。
已四五十年之久。
則尤何可輕議乎。
其論遂止。
襴衫
 高皇帝命作太學生服。
 顯廟時。
寒水先生在泮
疏請 允可。
因循未擧。
晦之慨然於此
曾以書往復於余。
且與諸生屢議於師席。
竟至 筵奏。
生進放榜
 特許襴衫
此雖朝議變通至此
未必不由晦之之倡也。
晦之生長詩禮之家
濡染庭訓
每欲從師長德。
以繼先學而未能焉。
晦之以此爲恨。
南塘德昭,巍巖李公擧,泉西尹晦甫,冠峯玄彥明梅峯崔誠仲。
皆以寒水先生門人
相與講學
晦之慕好而友善焉。
烏山集成祠成。
諸公行飮禮。
晦之主賓堦。
士友推重
亦可知也。
以壽秩僉樞
至八十二。
康壯如平昔
竟以是年八月三十日卒。
十月
葬于洪州玉井里坐艮原。
初娶加平李時素女
屢擧不育
繼娶全州李苾馨女。
五男
鼎垕,鼎華夭。
鼎元
未冠夭。
二女進士姜弼言,李澈運。
鼎垕一男二女
鼎華一女夭。
姜弼一子二女皆幼。
李澈運一男幼。
始余與晦之及吾弟季章飮。
晦之戶窄如余。
益進屢觴而無醉。
又業
季章關東
共遊楓嶽。
吟詠滿槖。
淘汰水石之氣。
晦之詩學酒戶幷進
晦之莞爾曰。
學而進。
乃爾局耶。
晦之
公元1644年
平日脫冠垂頭
童然禿且盡矣。
言議骯髒
凡於士論
無所忌諱
聞之令人激昂
余喜晦之少時氣槩未衰也。
嗚呼
晦之今其亡矣。
何處復得。
朋來就。
月上花發
隨時而思。
觸物而思。
無往而不思。
噫。
何思晦之如此之切也。
蓋以悲晦之之深也。
人之云亡
其悲之深思之切者。
是必可惜者存耳。
然則吾之悲晦之之深而思晦之之切者。
豈非晦之之亡。
有所可惜者。
不忍已而然歟。
於是特書其悲之深而思之切。
使後之覽者。
知我晦之亡有以也。
且欲踐余前日之言也。
悲夫悲夫
 崇禎甲申後三丙戌初秋
公元1766年
李僉樞治伯(國馨)墓誌(丙戌)
公元1722年
少有山居計。
晩卜伽倻山下玉屛溪上
歲壬寅冬
獨住溪上讀書
泉谷李治伯國馨與九峯晦之世光携酒來訪
晤語慇懃。
二友者俱與我生同年
情好亹亹
每歎相見之晩。
及余全家冥棲
伯亦自漢師挈眷歸鄕
兩居直三數喚。
巖花籬菊
楓汀月。
莫非從遊玩樂之時。
或溯屛溪九曲
石門窺龍宅。
或歷靈臺二庵。
絶頂而俯滄海
命酒賦詩
暢懷志喜
可作山中故事
間又結爲詩社
則與吾家大司憲石門季章鳳五,伯及晦之,縣監姜聖瑞鳳來
公元1743年
鳳巖子益思謙,監役金靜而時淨,詠歸金士凝命鉉,判敦寧金君弼相奭。
同在約中。
次第詩報酒熟。
旣會。
又共賦一詩
酒罷
又各以詩謝之。
律令眞率
趣味蕭散
絶無陋俗意。
於是自喜
相與告曰。
吾輩今日獨專世外淸分。
非關名利人。
孰有爭之。
直恐造物者相猜耳。
是知至樂在此也。
新平人
高麗平章事諱德明爲始祖
世有冠冕
高祖諱彥慶參奉
曾祖諱珞無子。
族人爲後
諱光胄
庶尹景恒之孫。
監役復一之子。
聰明英秀
弱冠
夭歿又無子。
伯氏諱震奎子子之。
諱維新
僉知中樞府事。
伯祖考與考也。
南陽洪氏。
其考都事應元
祖翼漢號花浦
斥和三學士之一也。
娶坡平尹氏和敎之女。
江都節死
弼善烇,進善元擧
高曾祖也。
男哲碩儒武牧使,吉武防御使,恪進士
女長適徐逸修。
季適宗淵
進士道昇,道弘,道凝
鄭惇煥,姜德煥,崔,金志淳妻。
長房出。
道健,道善,道憲
履經白東彥妻。
仲房出。
道弼,道翊。
主簿安允奭妻。
叔房出。
道燦,洪維海,韓義養妻。
季房出。
徐婿一子有大營將
女安樸妻。
金婿一子幼。
趙棨妻。
道弼子蘊德。
其餘孫曾男女皆幼。
伯以 肅廟癸亥六月六日
生于德山之
公元1713年
安靜里。
自幼端重簡默
擧止無異老成
及壯。
志氣貞固
篤孝友勤文藝
癸巳
司馬試。
間或家居漢師
至壬寅
見士禍彌天
絶意進取
卽還故里
以養二老諸子爲事
燕居
九容九思一生工夫
晩又以淸淨守眞實無妄等語自警。
以此訓飭子孫
二子連得科宦。
不以爲喜。
每戒以居官不敬非孝
嘗謂余曰。
吾早志儒者業。
科名奪志
歸宿老學究
今以名諸子
蓋志之也。
子其書所以之義。
諸子
余爲序之。
伯之志之所存
可知也。
親疾屢歲沈綿
夙夜不離側。
藥餌飮啖
必躳撿在。
及遭外艱
執喪如禮。
夫人享年九十六。
伯亦七十三。
居憂晨夕哭。
一遵禮節
雖伏炎。
不脫縗絰
見者爲之感歎
甲申十月十六日
卒于泉谷舊第
葬于沔川峨眉山北溫井洞巽坐之原。
蓋新卜也。
嗚呼
華封之祝。
壽富多男言之。
而以壽爲之首。
範之五福
先言壽。
帝王匹庶與夫聖凡。
等位截然
不可比倫
而然伯因先業
課農節儉
仰事俯育
不至屢空
則謂士之富固可。
而八十大壽也。
兩世四老人年皆踰耋。
父子設重巹。
尤絶罕吉。
入對也。
 聖上至發歎美之敎。
數世斷續
至治伯之身。
子孫男女長幼
公元1766年
五十人
噫。
封人之祝。
之治伯皆隨分而餉之。
天然自有。
豈非孝敬之實。
有格神明而然耶。
余於挽伯詩曰。
天翁錫福無虛地。
觀此知君儘厚仁。
伯者
以爲實際語。
今哲兄弟
余誌其壙。
聊復以此書于末。
時 崇禎三丙戌流頭日。
社友屛溪尹鳳九書。
學生尹公(處謐)墓誌
公元1744年
余嘗一再天安九曲村。
族人兄弟循循退讓
質實無華
甚似法門子弟。
余心欽賞之。
謂必有家庭間素敎。
正言錫周其先公狀來。
幽堂之誌。
謹受而讀之。
噫。
醴泉儘有源也。
公諱處謐
字子安
我尹望坡平。
上祖高麗太師諱莘達
四世
文肅公諱瓘。
開拓北地
功烈麗史
又歷八世
至鈴平府院君諱陟
與余同祖。
下有諱岑。
入 本朝參判。
因世有珪組
諱先定諱宗立諱世鳴
於公高曾祖。
而考諱以徵。
南原梁濟海女
 肅廟甲子四月八日生公
十一。
仲父學。
鄰縣有姓朴者。
嘗疏請尤菴先生告 廟加律。
一日過其前。
公奮曰。
若非大贒者耶。
礫而搏之。
惶駭策馬而遁。
十六。
携簏山寺
夜入寺中。
覓僧將殺之。
僧匿公所
盜詰於公。
攔門而嚴責之。
盜欲手公。
一盜揮曰。
秀才吾所敬服
愼毋犯。
解去
僧賴而全。
惡惡之性。
急人之志。
自童子時已然
公早孤事其母。
有疾彌篤。
公謝棄公車
邀醫同室
爲立其產業
且令設局儲藥。
以資刀圭
早夜解帶
數十如一日。
憂毁甚。
鬚髮爲之盡白
外王考梁公目疾閉視。
公六七歲時
左右將護
視其志。
食則執匙箸何所欲。
隨物進嘗。
弟妹六人
敎育成就
共飢飽無物我
宗族之貧而無依者。
育而敎之。
裝而嫁之。
閨門內服其化。
仲氏沒。
十年淹病
公日早起問疾
得一味。
輒先嫂而後嘗之。
敎子姪嚴。
常曰。
孝友婣睦。
我家家法
爾曹終始無替
勿以困竆鄙悖事。
利慾傷廉謹操。
竆居陋巷
人莫我侮。
又曰。
雖有美質
一或留意財利
駔儈者流
臨沒
手書遺戒曰。
作事先義而後利。
修學業敦孝悌
書詩禮爲業孝傳八字
與其子。
嗚呼
父母兄弟
宗愛人。
公旣性於天者。
而家素貧
屢空怡然曰。
士之常也。
蓋其身敎如此
後人觀法趾美
孝謹風也。
公卒於今 上癸亥三月十五日
卒之日。
宗黨少長訣。
婦女出曰。
不絶於婦人手禮也。
淨掃一席
瞑然而逝。
死生之際。
可見素養也。
葬于九曲先壟
其原
公元1751年
向申。
玄風郭氏。
其考泰齊。
性慈謹。
事尊姑。
致誠蘋藻
妯娌娣姒之間。
雍睦無間言。
敎子勤學
必遵先業
辛未六月十四日終。
年七十一。
葬用衛人之祔。
一男錫周
韓潑,韓命謙二女婿。
錫周二男
心浩,善浩。
一女幼。
韓潑男若霖
李鼎祿。
韓命謙男克養
噫。
長身秀幹。
美風儀。
襟懷坦赤。
言論爽塏
明善記誦
習於子史。
與人談。
出入古今
亹亹可聽
姻戚大臣惜公之不少試於世。
勸以他技進。
公笑曰。
竆達有命
終不肯焉。
公志之所存
亦可知也。
巍巖李公擧同門親友
公擧嘗論朋知之可與從遊者。
每稱公資稟質實
田地寬廣
局量材器
吾儕未易得。
君其一見也。
今觀公狀
益信公擧之前言。
非出阿好
可以不朽公。
况余於公後承。
得公遺風餘韻者有之。
幷此而書之。
俾鐫于石。
通德李君(遠)墓誌
志行敦篤
識操亢高。
而卒坎壈以歿世者。
曰故通德李君遠。
致仲也。
嗚呼致仲
以工曹判書靖公諱箕翊爲父。
知敦寧府事 贈吏曹判書莊靖公諱堥爲大父
蓬萊君號滄州諱炯胤爲曾大父
龜川忠肅公諱睟爲高祖
龜川諫光海遠謫
文行一世
莊靖抨斥倖相。
十年廢處。
良靖辨誣討逆
直聲臺閣
致仲出乎其家。
服習訓典
能聰穎善記誦
爲文
操筆立成
靖公每稱曰才也。
以是求名
宜若無難
竟不成。
今 上二十六年庚午七月二十八日
年七十五而終。
豈非命也。
可惜也已
靖公年登大耋
致仲亦已老矣。
晝則隅坐
宵必侍寢
扶護之節。
自服勤。
不許人代
弱冠失恃
不及養。
忌日
致齊達曙
哀泣不寐。
靖公卒。
縗絰居廬
不以寒暑溫凉
靖公嘗愍其老。
戒曰。
吾沒。
便可卽肉。
至是旣練而猶不御。
一日夢。
靖公勸肉如平昔
致仲覺而失聲
强進不能下。
卽嘔去。
省墓歸。
涕泣曰。
如將見之。
不忍辭歸
無故不入中門
及其配病革
一就面訣。
外除
猶不居奧
侍親側。
語及先故
嗚咽成言
兄弟
日與二弟湛樂
閨門之內無間言。
淨掃室堂
親近書冊
不以貨利榮辱爲累。
辛丑禍作。
廢公車。
以詩遣意
癸卯
羣姦設僞科。
致仲尊屬有黨姦者。
設辭試問之。
致仲曰咄。
此科可投足乎。
問者憮然
乙巳
應擧
不利有司
銓家屢檢擬。
不點
金冢宰取斯取魯曰。
少隨李某
見其纚纚
自顧欿然。
豈意李無一命而吾至此乎。
地部三台
公元1716年
曰。
聲譽
士友所推。
畢竟枯落
豈始慮哉。
李文衡士受鼎輔貢擧也。
得致外孫金樂洙曰。
今擢此人。
無亦某公不食之報耶。
一時定評
亦可見致仲名重數奇也。
致仲山人
德陽君靖僖公諱歧。
 中宗恭僖大王之昭而致仲其後也。
妣 贈貞夫慶州崔氏。
監司 贈參判商翼之女。
配礪山宋氏。
 贈大司憲朗陵君瑼其考也。
舅姑敬君子。
妯娌懷其仁。
宗戚誦其義。
致仲贒配
致仲之葬在龍仁上東村三田里向甲原。
宋氏祔焉。
考妣兆次。
曰命濟。
至行早圽。
曰厚濟出後從叔
得濟宗祀
士人金錫佐。
致仲三男一婿
東亮,東允,東雨。
鄭雲煥,宋光休者。
仲房出。
而東允講學求志。
東雨未娶而夭。
東直,東哲季房出。
金男卽樂洙,正言宅洙。
嗚呼致仲
坦直不計較。
愷悌而無畦畛
矯飾之行。
恥而不爲
淑慝之辨。
嚴而有守
曩在丙申
儒生輩進一大疏。
極論尹拯背悖二師之罪。
致仲主張言議
多所周章
致仲族父兄▣▣定舟下京師
慨然多士之首者。
致仲起之力也。
至今追思
歷歷昨日事。
今厚濟謁余而以文
俾掩其壙。
不敢老病辭。
爲道平昔之好。
且道致仲有才而無命
以寓感嘅之意云爾
盤谷柳公(棹)墓誌銘
公元1753年
湖之南。
有淸篤學之士。
白石柳公楫
蚤聞爲己之學於沙溪金先生
行誼著聞
旣沒而鄕人慕仰不衰
立祠俎豆之。
白石之弟也。
志潔而行修
白石公幷美齊芳。
蔚然南國之望。
所謂難爲難爲弟者耶。
公諱棹。
字用濟
系出文化
遠祖大丞車達始見譜書。
其後世襲簪纓
入我 朝。
有諱顯官漢城尹。
實爲公八世祖。
曾祖諱陽輔。
潛德
當權柄用之世。
累 除官不出。
號隱菴
祖諱德新
考諱泰亨
倜儻好氣義。
時値海昏亂。
抗疏扶倫之節。
至刑曹佐郞
娶 贈承旨趙惟精之女。
生一男。
白石
繼配綾城具氏。
進士大仁之女。
二男
公其季也。
生有美質
濡染有素
藝學夙就
旣長。
白石公
出入大贒之門。
從事性理之學。
癸酉
以親命赴省圍。
中生員試。
丙子之亂。
痛念 宗國
慷慨不自勝
傳檄列郡曰。
邦國若是
爲臣民者愛躳不殉。
則我朝數百年養士之意。
果安在哉。
遂糾兵聚粮。
擧義勤王之圖。
俄聞媾成。
北望痛哭
所得軍粮百餘斛於兵營
事雖未及成。
識者韙其義節
壬午
丁外艱
丁酉
內憂
服闋
 除濟用參奉
不就
壬寅
復拜童
公元1723年
敎官
癸卯十月
將入
在塗遘疾。
卒於旅第。
壽六十。
葬于金溝鳳山坐丙原。
公少而好學
晩益充養
內行純備
操履堅貞
燕居幽獨之中。
凝神靜坐
志氣穆然
未嘗怠慢之容。
一切浮榮
泊如也。
至於疏食弊縕。
不堪其苦。
而處之恒裕然。
其得於父兄師友間者
不可誣也。
孝德根於天賦
養生事亡。
誠禮無缺
母夫人年老多病。
晝夜扶持
不懈終始
藥餌糜粥
必躬嘗而後進。
不使人代之。
前後居喪
一遵公家禮。
內艱時。
公已年迫不毁。
居廬飦粥
率禮罔愆。
鄕鄰有感服而化之者
竆急困。
常如不及
嘗過壺山
一士人荐喪父母逆旅流離之中。
無以返葬
號哭於路左。
公聞而惻然
仍與偕來
斥其土田
以數百金與之。
使之返完襄。
遠近至今誦義。
視諸古人舟之惠。
殆有加焉。
於書無所不讀。
精於禮學
爲文章。
簡而有法
每成一篇
膾炙人口
畸翁鄭公,龍西尹公諸人
皆推以畏友
講論經禮。
書牘翩翩
著述散佚不傳
有若干編藏于家。
趙氏
其考進士應𡸜。
德靜閒。
甚有閫範
三男
長伯繼白石後
次季榮。
適士金尙稷。
側室希榮,必榮。
曰載乾,載益,載恒,載和。
李宇鳴,李鼎昌妻。
房出。
載煕,載謙,載厚
李墉妻。
仲房出。
曰載千,載大。
李漢翊,高應舟妻。
季房出。
金婿男銓鉉。
女適呂必英。
必榮三男一女
嗚呼
公服庭訓
依歸師宗
孝悌稱於鄕黨
行義無媿古人
守死善道者也。
雖其贒而無命
終老巖穴
至于名流南服
淸芬未沫
其視世之生極尊榮而歿無稱者。
何如也。
銘曰。
行繕于身。
義博於人。
推我肫肫
淑此鄕鄰
金溪活活
鳳山鬱鬱
令名弗泐。
過者必式。
公元1750年
梅峯崔公(徵厚)墓誌銘(庚午)
公元1710年
昔聞之函丈
曰。
湖右學問士。
惟崔徵厚誠知見旣明。
德行甚醇。
誠愨之著。
鄕鄰化服
衰世不易得之士也。
鳳九心識之。
庚寅冬
余訪公於梅峯之下。
初雪滿地。
小梅半開
蕭然孤居
余留止。
永夜談論
至及理氣性情之說。
先輩得失
師友異同
出入精微
折衷辨析
一聞心醉
益信師言所以許者。
而余之相期者。
亦甚遠矣。
後四年甲午
疾沈篤。
翌年乙未八月二十七日卒。
年四十一。
嗚呼
不幸短命矣。
公之病也。
之者貴賤親踈
老少近遠
莫不奔走憂遑。
爲之求醫致藥。
冀其必生。
至喪。
亦莫不一悼惜贒人亡矣。
及葬
又以輓誄文字。
爭相
致哀
函丈於公沒之前後。
與人書曰。
天生斯人
至於而已乎。
又曰。
學術行懿。
輩流所及
一時從遊之士。
友服者十餘。
師服數十
西原韓元震德昭星山玄尙璧彥明宣城李柬公擧,坡平尹焜晦甫稱述俱備
有曰門路旣正。
工夫益密。
日進德日懋。
舍己稽衆。
義理所在
則必擇蒭蕘
心平氣和
朋友講論
則絶不務勝。
忠愛之心。
達於面目
誠意之感。
在於言前。
言人之過。
人不怨焉。
與人之善。
人樂勸焉。
莫不感悅信服
立心正而信道篤。
用工專而自任重。
旣無矯激干名之意。
又無流循逐物之行。
闇然日章
皭然而不滓。
人皆知爲實君子
學道之士。
亦將倚公而有所立焉。
或曰
公所稟粹端穆
言則古先
行循繩墨
孝友出倫
忠信感物
翼翼自持
襮裏如一
循序漸進
下學上達
衣錦尙絅
內修不輟
性理源頭
交口咀嚼
不必苟同
貴乎反覆
或曰
聰明內蘊
和粹外耀。
受道之器。
安德之表。
鳶魚夫婦
商略顯妙。
羲圖邵丸。
探涉玩眺。
羣居獨驗。
其機皦。
日益邃。
日益要。
宇宙之間。
理氣浩渺
先知實見
玲瓏穿竅。
或曰
氣質端明
資性愷悌
天分旣高。
發軔又早。
邐迤向上
敏約精透
顔瓢屢空
志養無違
門敎法。
公元1715年
可知
實德孚人。
踈邇慕義
洛俗觀感
從化非一。
公雖內蘊
聲猷自達
吾儕依仰
日見其進。
嗚呼
足以來世可信也。
觀於公所存所行。
諸贒稱述
其可爲知德言者
亦可知也。
蓋公生有異質
學語
便知讀書
甫四五歲。
屬文
王考一日命作詩。
公卽應曰。
何處歸。
來往天地間。
六歲
外王處士公欲公文理。
命讀原道篇
公讀不錯一字
口滑如舊讀。
聞者大奇之。
古所稱神童
亦何以過此。
處士公知其爲遠大器。
敎之必循規矩
公之爲學
實肇於此矣。
稍長。
自奮發。
携書入山
篤學數年。
下山
人皆刮眼
李公世龜州牧
大興學敎
公以邑子
往受小學家禮等書。
李公亟稱許焉。
公自此專意爲己學。
卽謝迹公車
間謁農巖金先生三洲
質疑義。
寒水先生得傳尤菴先生之學。
委身師事之。
備聞入道之方進學之序。
必以眞知實踐爲務。
不安偏見小成
每誦鞠躳盡瘁而後已之語。
自矢於心曰。
人之爲學
任重道遠
勇往直前
不可半塗而廢
日乾夕惕
不敢少弛
非聖贒之書。
不見也。
儒者之事。
不言也。
立志躳行急務
孝悌忠信爲主本。
用工夫
不出乎居敬竆理兩端
由是涵養旣深。
省察愈密。
人皆樂於資益
信從者衆。
湖海之濱。
嶽麓之際。
常設講席
朋來自遠。
在己者旣有以及於人。
而在人者亦有以裕於己也。
其與士友講學
義理多端
而蓋皆不悖於師旨。
或言人物得五常之全德
公作說辨之曰。
人物固是一理
而或不同何也。
不襍乎氣而指其本體
則天萬物
同一太極而理無不同。
不離乎氣而言其異稟
則天萬物
各得其性而理有不同矣。
其同者與不同者。
非理也。
理本無二致。
只以其所就而言之之有不同爾。
朱先生所以一原則超氣說理
語異體則就氣論理
而今之言性者。
遺本而論末。
或言理而遺氣。
梏於同而不察其異。
泥於異而不知其同。
甚至禽獸稟得盡五常之說。
愚甚悶焉。
五常所以立名
以其不離者言之也。
人物之氣旣有偏全之不同矣。
其理之在是氣而爲性者。
安得無偏全之殊也。
其辨未發前不可有氣質之性之說。
則曰。
性卽理也。
心卽氣也。
性具於心而心該載此性。
理氣二者。
不能相離
何以本然氣質之二其名也。
先生曰。
氣質上。
單指其理曰本然之性。
合理氣質而命之曰氣質之性。
又曰。
雖曰本性
實無本性離氣之時。
動靜同時
體用同位
之附於氣則未嘗異也。
朱子曰。
不雜乎氣而言。
非有以離乎氣也。
從古論性。
已皆如此
顧安兀然之理得一源無氣之地。
懸空獨在而爲未發之性耶。
今言未發之前
單指其理則謂之中。
非以兼言者爲大本也。
蓋言本然所寓之器。
以明夫不不離之妙。
而要不至於不備二之之失矣。
楊氏惟知在心者是性。
不識性之所寓者是氣。
錯認性之善惡混。
而全昧氣之善惡
只是論氣而不論性也。
有以先生理氣說多不領會云者
公曰。
理者氣之主宰
氣者理之所乘也。
非理則氣無所根柢
非氣則理無所依附
而渾瀜之
自理氣自氣。
所謂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
是以有專言兼言之異。
而明夫不不離之妙。
以其未嘗離也。
故曰天下未有無氣之理也。
以其不相挾雜也。
故曰未有之前
已有物之理。
是以太極而言。
太極陰陽之先。
陰陽而言。
太極陰陽
分別理氣而不害有先後
混淪道器而方見得乘載。
言者非是截斷分置之謂。
只是不雜乎氣也。
兼言非是合無別之謂。
只是不離乎氣也。
大抵兼言氣。
則不理氣相須也。
不專言理。
則不知道器之有別也。
公之此言。
雖不全用谷說。
本意
蓋不外此
此其平日講論大者
至於諸經奧旨
濂洛羣書
亦皆循環熟複
極深硏幾
而如正心浩然二章之論。
辨析特詳。
多有前人所不言者
自少尤致意禮學
文變節。
考據精博
人家
多就質焉。
冠婚喪祭
必以家禮爲主
儀文之未備者。
方參以古今說。
至於臨沒之際。
托一二士友
專以家禮治喪
蓋以朱子此書略浮文敦本實故也。
又嘗與遠近士友
講習鄕飮酒禮
以倣矍相故事焉。
公貌如癯鶴。
若不勝衣
持守堅定
循禮法。
坐必端拱
立必竦直。
言語詳謹
步履整。
日必晨起家廟
奉先必敬必誠。
豐殺有節
務盡精潔
母氏
極其誠愛。
一弟
敎導必嚴。
同居
嫂叔日夕相見
必致禮敬
季姑貧甚。
擧家來依。
公奉老少
無異己眷。
伯姑歲歉。
無以自活
迎奉於家。
賣庄資給
及其奴僕
持敬之工。
病篤少弛
在衾席。
衣冠猶飭。
賓客
拜揖不廢。
不謝學徒
日以講學
子弟悶而止之。
公曰。
心所好。
不知爲勞。
病革
泣訣母夫人
婦人勿近。
戒弟厚曰。
吾奉母氏不孝
養志養體
俱失其道。
不能終養
此吾心所慟也。
汝其善養。
略定祭禮
汝其倣而行之。
又曰。
身飭言行
勉勸諸兒。
勿墜家聲
公元1737年
警誡諄諄
下及奴僕
又語在傍士友曰。
平生慕悅古道
十年讀書
疾病因循
終止於此而已
此吾大恨也。
語才了。
恬然而逝。
其方絶也。
神精淸茂
平日定力
此可驗矣。
葬在梅城下里丁坐之原。
洪州東南十許先兆也。
崔氏系出朔寧。
高麗平章事天老始祖也。
有直寶閣士柔生恒。
官領議政寧城府院君文靖公號太虛亭
歷事 四朝
久典文衡
配享成宗廟庭
自此世襲簪纓
高祖諱汝訥
光海時屛居鄕閭
嘗以詩招歸子弟之遊京洛者。
亂邦不居之意也。
曾祖諱樸。
祖諱振宙早孤。
母夫人至孝
侍疾數月。
鬚髮盡白
及喪。
啜粥三年
孝德行。
於州里。
考諱鼎耈早卒。
孝友之行。
世其家。
母韓氏。
處士諱睡之女。
公娶慶州李氏
士人樀之女。
男長之泰。
次之華夭。
之衡。
女適趙彥協。
嗚呼
余纔一見公而心所知與者摯矣。
後余居玉溪之上。
梅峯莽蒼耳。
所從遊者數君子
公同學之友也。
追誦公實德醇行。
無異於其文字所述。
而亦不如昔之聞於師席者。
於是撫念遺躅
無以彷彿觀善之際。
則益不勝愴悢也。
今者之衡以公弟厚狀來謁銘。
謹撮師友間所公傳者。
略書之如右。
銘曰。
㫼人所眯。
非知不灼。
或欠其眞。
終歸詭弔。
能人所難
非行不卓。
或慊其誠。
終亦邊飾
公知與行
純實白直
蓋就有道
學之且篤。
鄕鄰與作。
頑懦亦服。
實理攸到。
莫非誠愨
師門曰噫。
其豈易得。
不幸如顔。
非慟而孰。
士友紀述
一辭傷惜
以爲銘。
我筆無怍。
寧都正 贈左贊成綾興君具公(仁基)墓誌
公元1756年
昔光海政㬥。
大倫斁絶。
無辜籲天
天乃生弭亂人。
以濟其艱。
于時捧日升天之功。
多出於具氏。
公叔兄弟也。
 翊戴之際。
公實與聞
勸與當世名流重望同事
公卽盡室南下
扶風邊山
飄飄忘世者然。
及事成。
諸公議公於勳籍
則公終力辭而止。
非所軒冕非心者耶。
具氏本綾城人。
公諱仁基。
字伯鞏
自號竹隱
綾海君 贈領議政忠肅公諱宬之子
左贊成 贈領議政綾安府院君文懿公思孟之孫。
判義禁大將軍綾城府院君忠穆公宏之從子
左議政綾川府院君仁垕之兄。
我 仁祖文大王
綾安之所自出也。
呼公爲內兄
公之世不須譜也。
貞敬夫人河東鄭氏。
其考別座億齡
公以丙子十二月初一日生。
幼而聰悟
擧止凡兒
文懿嘗期以遠器
十歲
丁鄭夫人喪。
守制成人
哭泣
公元1721年
旁人
忠肅居家簡嚴
敎子弟以義方
色容愉婉
先意承顔
未嘗少違。
二十一。
蔭補典設司別座。
公以貴勢
弱冠筮仕爲恥
辭不受。
辛丑
復 除左運判官。
時文懿公年踰七袠。
公始黽勉就之。
主簿
甲辰
殿中出監定山
自此四十餘年。
家食無多歲。
內而忠勳都事,工曹正郞司僕僉正。
外而麟蹄,白川竹山溫陽沔川
皆所踐歷
癸酉
 特敎陞資
除敦寧都正。
司僕內乘
癸未十二月二十四日卒。
葬于楊州安堵里負壬之原。
先兆也。
後以子從勳。
 贈左贊成綾興君。
戊午凶疏起。
公歎曰。
祿仕
此豈士君子涉迹之時耶。
及朝廷獻議。
微末蔭官
不敢獻議之意。
仙源金公,澤堂李公之爲辭者同。
蓋遵忠肅公不參庭請之義也。
遂七八年。
斂迹世路
閉戶看書
間遭忠肅公憂。
戚易備盡
兄弟同居
友愛極摯
寢則同被。
食則共案。
一於和湛。
而至其敎誨之際。
亦有嚴簡者存。
自是忠肅公家法也。
子弟有過誡責。
不少假借
晩來綾川之勳貴也。
身都將相
而嘗與公約省墓之行。
臨發。
職務鞅掌
忘未稟公。
先行至幾里。
始覺公行在後
惶忙馳還
遇公於道。
下馬拱立
不見而過。
綾川公盡去徒衆
從公後。
至墓齋。
席地伏而
公元1763年
請罪三日
不與語。
不許拜墓
及歸家。
請罪如前。
公始言曰。
失事長之道。
何以事君。
宜釋重負
綾川公若負大何
卽日呈告
鄭相太和據實陳聞之。
仁廟嘉歎不已
令公宥過
又使綾川出仕
至今傳爲美譚
以公之嚴於爲兄。
綾川之恭於爲弟。
不失大家法度云。
 仁廟公奉安公祀。
將依例折受
公以折受本非美事
受之亦無義。
不敢當
又 命公自占位田以告則 上當以價買授。
公托於姑無可占者
終不承 命。
又 命於里門 賜揭禁人牌。
公又必辭乃已。
平生於世所謂財賂
一切泊如也。
潛心書籍
至老不衰
家傳數千卷丹鉛之勘。
無書不在
至今焜燿人眼目。
記性絶倫
家藏忠肅公遺編
多佚於兵燹
公究思念誦。
卒成完秩。
人皆嘖嘖稱奇。
以爲不獨聰明乃爾
實以誠孝所致也。
公配李氏
宗室文城健之女。
繼配丁氏籍羅州
進士好敬之女。
貳相應斗之曾孫
甚有婦德
生三男。
主簿
武科同敦寧。
郡守
無後
 仁廟命鋈立嫡承祀
二女適士人李浚源參軍大年
郡守生僉正文洙,學生文泗,察訪文河
進士尹擇,朴泰華敎官羅碩佐,尹趾禎妻。
縣監廈柱,漢柱
女爲知敦寧李世瑍妻。
側室
公元1764年
一男二女
正出
縣監昌柱學生出。
萬柱
爲李仁濟妻。
察訪出。
柱男郡守鼎勳,晉勳,資憲訓鍊都正樹勳, 贈持平趾勳。
女李壎,文學呂必禧,正字敎妻。
側出一男
漢柱直長景勳,內乘秉勳,常勳。
側出一男
昌柱男啓勳,生員命勳,匡勳。
女辛錫三妻。
萬柱碩勳
同敦出後於綾川公。
生府使文濟武科御營大將文治
通德郞宗柱,都事廷柱。
側室一男
府使出。
側室二男
大將出。
柱男判官爀。
女監役洪禹宣妻。
廷柱男僉正熺。
進士朴敦義,郡守尹翼駿妻。
今至五六世。
內外孫不能盡錄。
嗚呼
富貴榮利
人所豔爭。
公文才志
內外勳閥
左右爀烜
丹靑鍾鼎
一反手之間。
公則視之若癉。
是以不與於三千一心。
晩又屢違於曲爲之 恩命
終不要 上心
每靳天點。
爵秩雖未崇華
然其可以知公者。
正在於此
而亦豈無所由
公少受學沙溪金先生
已自知天爵之所尊。
平日所與交。
亦盡一代淸流
如淸金先生鄭畸菴李澤堂,趙竹陰諸公
從游文會之地。
其所講服者可知
今常勳以公狀余文
謹採而識之。
 崇禎甲申後再丙子杪秋
坡平尹鳳九謹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