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悔轩集卷之十四 (自动笺注)
悔軒集卷之十四
 書
  
丹巖閔相國(丁未)
向來再入城闉
迹甚不便
終未請拜於門屛之下。
私懷歎缺。
迄猶未已
伏聞几舃滯郊。
未知幾日還朝
而此時匀體動靜
益復若何
不勝區區嚮慕之至。
小人洊遭重慽。
生意愈索。
近又重患痁疾
澌敗轉甚。
私悶私悶。
世間絶無入耳者。
而病伏中
不能忘遣者。
今日國勢耳。
或者有云。
大爺告暇之行。
因此遜荒
不肯幡然
嗚呼
此豈體國大臣
袖手退坐之時耶。
肺腑之託。
柱石之倚。
固有休戚與同
夷險不貳之義。
而嘗於門牆承誨之際。
亦有以仰見盛意所存矣。
或者之說。
無乃妄揣耶。
如其說。
則天下事無可言者矣。
豈以大爺純誠至忠
爲此望望之擧耶。
大爺之執爲可退之端者。
只是討復一事
而此亦有不可退者
大爺之力陳大義
終始不已者。
盖出於爲國不顧身之節。
誠之所通。
寧無格天之日。
從古名臣做事者。
不計時日
積誠意。
或有至死不去者。
見今聰聽雖似杳邈
眷注雖似衰薄
若其天意敬憚倚重
則有之矣。
士類瞻仰
依歸者。
大爺而已
西樞閒秩。
固若無與於國事
而卧閤鎭物
自有挽時勢扶世道之力矣。
今若退守東岡
如山獨善者之爲。
使艱虞廟謨
泮渙之朝象。
付之於俗兒輩
一任其壞弄毁畫。
至於淪亡而後已。
大爺平日志節
顧安所在
而將以何辭。
歸拜於先大王
亦將以何辭。
歸拜於先大監耶。
見幾而作
雖稱哲人之智。
不顧行遯
自是大臣之貞。
且聞陛辭之日。
上面手書
衮衣待還之意。
疏批勤懇
亦頗有悔悟之幾。
舊臣之義。
不可恝然也。
小人者。
不死無義
耿耿一念
自不忍忘吾君。
舊時冠簪
猶未毁去。
苟有一分可爲之勢。
不可守一節。
終廢君臣大倫
矧爾大爺之處地乎。
處義乎。
極欲趨進
面達於几杖之前
而賤疾適危。
未能自力痛治書。
氣短辭澁。
千萬不盡一二。
臨紙悲激
自然淚下。
伏望匀鑑。
恕其僭而納其愚也。
不備
丹巖閔相國(庚戌)
因山奄迫。
中外均慟。
日候乖常
未審勞動氣體若何
迹阻都門
未得請拜。
不勝瞻嚮耿結之至。
日昨賜對時說話。
想不出於情文之外。
無別般可陳者矣。
第聞有勉留之敎。
未知限日少住。
又如前
秋之爲耶。
大監今日之赴朝。
雖只爲國葬參哭之節。
小人則謂有一大機會而不可失也。
司馬溫公
居洛十年
絶口時事
及其承諱。
入臨在朝
亦不多日
而猶復眷眷於忠邪之辨。
善類賴以聳激
古人愛君憂時之誠。
不以進退有間矣。
噫。
目前義理
莫大於辨君誣。
君誣中可辨者。
亦莫急於兩大臣事
筵席間。
無此說久矣。
首相
主意在於是非
蕩平
始則以兩大臣事
一時外面之言。
及今圈套旣成
無敢誰何
則輒以上心堅定。
無可奈何等說。
把作退託之資。
士類諸人
又從而伈默悠泛。
惟以進取得計
殊無一分激之意。
若此不已
則環東土千里
其將駸駸然入於長夜。
而不復有向明之日矣。
大監爲國
念及於今世道
則亦必深憂隱歎之不足矣
區區之意。
大監國葬後。
必有登對之時。
宜以義理說。
反覆力陳。
仍以士類出脚者。
專爲開悟聖聽。
定國是等語。
繼陳之。
庶有回天心之望矣。
且想士類諸人
其必投謁舍館之下。
若就其可與言者
以至惻怛底意。
面面曉諭
勉之苦口力爭
如是則雖聽之者
安可不動念於此義理耶。
至於甘心和附
弁髦
大論者。
亦可以知所媿悔矣。
兩大臣之伸不伸。
惟係於士類風習之正不正
今若尋常看過。
不復矯救。
一任苟且汚下
則其流之弊。
至於莫可收拾矣。
上視之。
亦必以從前所爭。
歸之於一時黨習。
其伸與不伸。
無甚關係
爵祿以誘之。
譴罰以制足矣
天意不敢妄度。
要之
如此牢不可破
其將奈何
其將奈何
大監不得其位。
不遇其時矣。
若其上心敬憚
人望依歸則盛矣。
在今救世之策。
惟係於大監閤下
若失此機會
則天下事更無可言者矣。
未知意下視爲如何
小人者。
悠悠世事
置心外。
而惟是吾君之誣。
兩家之寃。
終有所不忍忘者。
敢以愚見
仰瀆匀聽。
乞恕其僭而納其誠也。
餘姑不備
丹巖閔相國(壬子)
一治春秋之講。
可以一脉義理於長世界
聞來起立
恨未攝齊於諸生之末也。
近日不如無聞
大抵士類風習之不可救
昨年
不翅落下千丈
天也奈何
或者乘運者。
運亦不佳
勢將泮渙
未知終果如何也。
程書有曰。
在朝者迷於榮利
退者潔身而已
無益國事一也。
此誠爲今日準備語也。
頃與賢胤敎官
有所酬酢
必有轉達者矣。
伏望留意裁擇也。
公元1730年
李相國(宜顯庚戌)
嚮者進拜
未罄下懷
欲竢隷御還出。
更承起居
仄聞几舃仍次京裏
顧此窮人
迹限城闉
躡門之願。
未可以時月諧矣。
區區悵缺。
不翅如失也。
伏惟日來
匀候益復神相
瞻嚮傾慕
豈勝仰喩。
念今國勢
决非休戚大臣退之時。
執事誠得古人不顧行遯之義矣。
雖在西樞閒秩。
若其輿人想望
士類依歸
則盛矣。
聖上眷眷不捨
又在此際
或者天以指告顚隮之責。
畀之於遜荒之家耄耶。
其必有一副講得。
不外於義理之正矣。
公私仰賀。
不以窮廢而有間也。
嗚呼
宗國之危。
迫在呼吸
如欲救之。
固宜遑遑汲汲
必曰君誣可辨也。
王討可行也。
國是可定也。
士論可張也。
以是目前急務
力陳於殿陛
而做得十分說。
無少忌諱
誠意所感。
安知無開悟之端耶。
雖或不幸而不得力
則天也。
然後謂之無奈何可也。
中書秉軸
其責固大。
吾儕人之落莫甚矣。
尙可以此等經法。
期望於彼大臣耶。
大臣之赴朝也。
兩大臣事
去就
若將力辨
得請
後已
而今筵席之間。
無此說話久矣。
大臣不足言
士類中稍知自好者。
又隨而低頭伈默。
內外供職而已
上視之。
其必以從前所爭。
歸之於一黨論
而謂兩大臣之伸不伸。
無甚輕重矣。
嗚呼
兩大臣危忠大節
自有百年公議
則雖屈猶伸。
亦何加。
而獨奈所關至重。
不伸則無以爲國。
何哉。
伏想下執事必有所深憂隱慨者矣。
於此時。
這般義理
提警於彼大臣
仍與在朝士類宰相
約日求對。
以所列條件
左右敷奏
庶幾有格回之望。
時固不可失矣。
未知下執事以爲如何
如以原任
於時爲言
則殊非所望於下執事者也。
凡係廟堂機務
則雖謂之非我所知可矣。
惟此大義理大是非大關國家安危者。
則人皆可得而言之。
三朝大臣乎。
况下執事平日蓄積乎。
仰恃眷意。
僭妄至此
惶仄惶仄。
不備
公元1733年
李相國(癸丑)
伏聞隷御入城。
久未還次。
不審春寒
匀體動靜若何
區區嚮傃。
有倍恒日也。
日後去就
伏想已有定筭矣。
未知畢竟遜退。
又如前日之爲耶。
胥命後。
仍住城裏
其出於不得已
可以仰揣矣。
苟有可引之嫌。
可據
公元1721年
之義。
則出城之行。
不竢終日矣。
豈匀鑑或未見得目前事耶。
竊伏見數手書聖旨下者
不但如弟未死者。
迫痛而已
士類爲名者。
將無面目天下矣。
和附兇黨
貪戀利祿者之視爲尋常
不少驚動
無足怪也。
吾輩人之稍有本色
能知自好者。
其必張膽扼腕
憤疽狂斃之不足矣
以下執事平日秉執大義
其所憂慨傷痛卽事者。
尤當如何耶。
前輩名德至今憗遺者。
惟一元老
辛丑後屈榮辱
義無異同
所以刺口於請雪之論。
沫血於請討之議。
義理炳然
照人耳目
今日上心
亦必曰某某也。
自有所守。
不安受此題目
苟容世界
而猶復猝下此敎。
不曾疑難者。
無亦許多蕩套人之靡然盡化。
事事無不承順聖意
試欲並與一二元老
迫促驅使之。
否則欲觀其變動而處之矣。
然則致仕大臣
决不宜入京輦
而下執事尤宜與之同去就矣。
以此等處義。
往復講定耶。
出城時。
不可無一箚。
箚語務從剴切
歸於草草引嫌
如何如何
世道汚隆
倫義晦明
惟係此一着
幸乞十分留心也。
右相有可恃者耶。
聞金華寵接。
一言於義理。
相業從可知矣。
然試以明國
是。
士論
責望底意。
未爲不可耶。
似聞在朝諸人
一意寂寥
嗚呼
尙何言尙何言。
悲憤之極。
略此仰布。
儻蒙採納
豈直窮人感服而已也。
不備
公元1735年
李相國(乙卯)
公元1721年
春日陰曀
不審匀體動靜
益復若何
伏聞重膺甌卜
進位首揆
其爲朝野之欣聳。
士類想望
如何哉。
第此區區之見。
異於他人
中夜思之。
有爲門下
懔然憂懼者。
伏想匀意已有所商量者矣。
伏未知其將退遜陶山
復修初服耶。
去就大節
惟宜明審勇决
毋貽後悔
至如世路利害之說。
决不參用於講定之際也。
朝家若有意外事故
則隨義赴朝。
亦可以綽綽矣。
不必公私輕重
所持疑也。
下懷弸積。
而畏煩不敢詳陳
有以下賜默諒矣。
不備
李相國
向日所遭
曷勝憂慨
在下執事
適足晩節光華
不必申慰語也。
以辭疏罪大臣
直加削奪
至於辭旨不少顧藉
挽近以來
亦所未見者也。
中庸九經之義。
掃地無餘。
自大宰執
三司諸臣。
一人之者
又從而顚倒承命
不以爲耻
眞若釋然於洞諭之後
世道至此
不覺心寒
初謂彼兇輩。
有繼起者。
尙今寂然
還是怪事也。
當初疏本。
鄙見以爲足矣
自有嚴敎
更求謄本
披讀再三
便自滿快活
文字
有時緊歇。
儘是義理好箇章奏
吾儕名流之見。
如此
不及上三疏。
未必爲恨也。
公元1728年
與洪相(致中戊申)
公元1721年
昨年七月以後
遠蟄海鄕。
廢人事。
未能以一書
修起居儀。
罪悚恒深。
若其慕嚮
則實有倍於前日者矣。
寇賊雖似勦平。
憂虞尙有難言
不審此時
匀體動靜
爲國神相否。
區區瞻傃。
不任賤誠。
小人蒼黃奔問。
宿病倍添。
叫死江郊
無復生意
伏悶奈何
入城時。
極欲一造門屛
仰布衷曲
而連値隷御在闕
終失一拜
及夫退屛。
南門一步
更無可進之日。
下懷悵鬱。
豈勝仰達。
適有愚見
仰溷匀聽。
幸恕其愚。
而察其誠也。
噫。
今日事。
誠可罔極矣。
大監其將如之何哉。
以爲寇賊已平。
宗社已安。
則雖無言可也。
以爲陰機尙伏。
餘憂反甚。
則以大監素蓄忠懇
最被眷遇
而曷不思所以開悟聖心
扶得目前危亡之勢耶。
亂逆之變。
何代無之
兇悖陰慘
未有如此賊者。
究其根柢
則專由於諱疾二字
處分不嚴
有以召之也。
此則大監想已耿耿於深
之際矣。
伏未知將以這般說。
一奏告退之前耶。
昨年七月後所陳數三封疏章。
無非士類之所感歎者。
至如最後請捕兇書之疏。
可見先揣賊情
逆折姦萌之力矣。
是天之所以降丕責於轉危爲安之日。
而况原任大臣
已還退。
士類之望。
屬於閤下者乎。
适變時。
穆大妃曉諭八方之事。
今此變故
則尤不可無兩長。
頒敎。
若以諺書。
詳說甲辰聖患時首尾
則可使中外曉然知之。
此亦不可不達
四家之寃。
兩相之謫。
自宜繼白於痛陳源頭之後
任徵夏亦可請傅生議也。
似聞一種之人倡爲保合士類之議云。
噫嘻
彼旣不思革心改面。
而敢爲此詐譎之計。
士類者。
雖或汚下
豈忍甘心和附
作賊邊之人耶。
橫目圓顱
看似常人
蔥珩赤芾
看似大官
而求之情狀
已不容於擧國之誅矣。
大監平日擇術之明。
持操之確。
豈不深惡痛絶相與旋之時也。
憂憤所激。
言涉僭妄
伏惟下賜諒察無或諸人
使此窮人
一罪案也。
不備
與洪相
累月人鬼關。
久未請候於記府之下。
鄙懷耿耿未嘗少弛
秋序已深。
伏惟匀體神相萬福
不勝區區
嚮傃之至。
日昨登對時說話。
雖未得詳。
槩聞聖敎頗似落落
大異於前日
豈但小人未死者之痛寃而已
天道愈邈。
時事漸謬。
伏想匀意。
必有所一倍隱憂者矣。
第未知大監所奏如何
聖敎所答如何
事係鄙家
無處探實。
不得不仰請一聞
乞使記府詳示全本也。
且有鄙懷
未敢自隱
大監今日之責。
大矣
士類之期仰。
國論依歸
在於大監一身
大臣去就
所係至重。
惟玆秉執之義。
如一時閒是非
可以昭吾君罔極之誣。
可以善類大同之論。
則其將務積誠意。
必以感回天爲期耶。
不然則以道事君。
不可則止者。
卽古大臣之體也。
不審匀意何以商量
似聞以少留之意。
對於敦勉之際。
玆後則入對遲速
在意之如何。
至於更入文字
痛陳未泯之公議
無所不可
若蒙並賜敎示
庶可窮人一分之心矣。
猥恃匀慈。
干冒至此
惶仄不宣
公元1729年
與洪相(己酉)
公元1724年
深秋漸凉。
伏惟匀體動靜
益復萬安
區區不任瞻嚮之至。
前月處分
莫非天恩
而人皆以開陳之力。
感回之功。
爲匀監大事業。
其在未死者。
感泣尤當如
何。
天心猶未快悟。
國是猶未快正。
時勢危疑
則反有甚前日
伏想燕居之際。
不特深念而已
古人云量而後入。
匀監今日之赴朝。
其必有熟量者。
而仄聽數旬。
猶復泄泄
或者匀意以目前事勢
不足深憂過慮
猶可以時自然轉移耶。
苟然則天下事無可言者矣。
以匀監爲國之誠。
燭機之明。
豈有是哉。
豈有是哉。
小人者。
廢人耳。
不敢干與朝議
而義在休戚
不忍相忘
玆以耿結於心者。
冒僭仰凂。
儻賜虗納也否。
噫。
今日第一義
莫如辨聖誣。
欲辨聖誣。
宜先以甲辰違豫時證患始末
請別賜處分
仍請治不設侍藥廳之罪。
又宜以兩大臣之不伸大關聖誣。
繼陳之矣。
盖鏡賊敎文。
有以四箚對三手作一句。
指意陰兇。
昨年掛書一串
今若以子若孫之說。
有所區別
則正所以實鏡賊敎文之兇言
彼輩之狺狺於辛壬。
唯唯於十八者。
盖欲外異於鏡,虎。
而猶復不捨兩大臣者。
乃不欲遽異於鏡虎也。
此等處。
明白辨破。
而竊觀金取魯遞差備忘
則辨聖誣一節
不容少緩也。
卽今時勢十分危疑
不比間。
盖自十八日筵敎後。
彼輩皆有以窺測天意
必將死中求生之計。
若又
上下相持
費時月。
則不知何㨾變怪
發自何地。
匀監平日臨事
每以雍容不迫爲務。
目前事機
不比平時
則惟宜拯溺做事不暇
毋或間赴朝時
而致失機會。
徒貽後悔也。
或者義理旣未快伸。
此時諸臣之赴朝。
無所據。
且有蕩平之嫌。
若無節拍
則雖日降別諭。
必無應命之理。
今以辨聖誣一欵。
出賓廳會議之令。
則向之以情勢爲言者。
或可因此赴朝以伸大義矣。
匀監亦曾念及於此耶。
似聞驪上意亦然云矣。
愚見適然
不敢自隱
第竊悚仄
不宣
答洪相
日昨所上一書
雖出於耿耿苦心
大抵僭妄
第用媿悚
卽者猥蒙虗納。
俯賜辱覆。
區區感荷
不容名喩。
且審淺寒
匀候萬福
尤不任瞻慰之至。
敎意敬悉。
目前事。
十分危疑
則不智者可知也。
若使天意
終無悔悟之幾。
一副義理
止於蕩平
則惟當以古人自靖獻之義。
仰勉於下執事
而今則有不然者。
以前後筵敎見之。
天意所存
可以仰揣。
因此機會
而有汲汲挽回之力。
則天下事
猶可爲矣。
大監旣在其位。
又値此會
朝野期望
顧亦大矣
自古大臣做事
不以時勢而有所緩急
譬如治病補瀉
蔘朮硝黃。
苟失其用。
則其能免不幸者鮮矣。
區區以爲今日治病之道。
在硝黃而不在蔘朮也。
大監頻繁求對。
輒以極言竭論爲意
無復一分忌諱
則聖誣可辨矣。
國是可定矣。
亦可以尊主攘賊。
國勢泰山之安矣。
大監旣許小人以復效一得之愚
以是說。
獻于下執事也。
士類諸人退步
不可無所執。
而以大監一言之重。
猶未得勸起。
則如小人者。
豈爲力於其間哉。
惟在深念隨事猛省也。
眼病方劇。
姑此不備
公元1730年
答洪相(庚戌)
向來屢煩愚說於記府之下。
適足僭妄之罪而已
春夏以後
則未敢復修起居儀。
窮約尤悔
此焉可見
而求諸人事。
則未安甚矣。
乃者
伏承專伻賜書之眷。
不知當路大官
尙此記識於世所共棄之一賤夫耶。
區區悚感。
不能自已
且伏審歲暮
匀體動靜
益復萬安
下懷不勝慰忭。
小人慘慽相仍
情事痛苦
只恨此生支離
尙在地上也。
尙何仰喩。
下送書。
出於眷顧之意。
從今一年日月
無非執事賜光輝也。
何等拜謝
病甚不備
公元1733年
與金判書(在魯○書成未送。
金台有書。
謝以未覺察。
姑停原書。
只錄其草。
癸丑)
書問起居禮也。
仄聞日赴政席。
履之安勝
亦可想爾。
觀彬。
天下之一窮人也。
親知睽阻
俗情疎棄
勢也。
而惟執事常以矜憫之心。
不替眷顧之誼。
窮途之感。
不特一身之私。
以爲執事仁人君子惻怛之意。
庶或以及之於大義理大是非
其所傾嚮期望者。
不翅飢渴矣。
及夫執事始除銓長。
則不能無執事之者
敢以一書
效愚見。
一則隄防不嚴
使兇賊增氣
一則名節之或損。
使士類失望
至於盛滿二字
由於故舊相愛之義。
若其保終始之憂。
則固已往來於中。
而猶未能爲先事之言矣。
執事膺命
而政目從而出。
窮人之寃迫痛裂。
於是乎極矣。
噫。
彼以士類爲名。
蕩平自任
前後居銓。
一意苟容者。
何足言。
而猶不爲此等國是世道莫甚之政注。
執事乃爲之。
嗚呼
尙忍言哉。
四家窮天至寃。
國人之所共哀憫
執事亦嘗以兩大臣事
陳白而請伸矣。
兇賊輩之甘心四家
莫非誣逼聖躬
謀危宗國之兇計。
則其負犯之至重。
關係之甚大。
執事亦非不知。
而今崇奬此輩
不少疑難
虱附鏡賊。
出力煽禍者。
遽擬於喉司
之望。
祖述諸兇。
挺身墨名者。
首入於齋郞之選。
一政再政。
猶恐不及
有若爲官擇人
非此莫可者然。
窮人之向以仁人君子執事者。
其亦淺之爲知也。
蕩平之必亡國
至此而益較然明甚矣。
噫。
從古兇人亂賊之所懲畏者。
在於典章之所必討。
名敎所不容。
而今所以兇賊者。
不惟不以法繩之。
又從而以罪爲功。
汲汲引進
天下寧有是耶。
如令執事不甚看得義理
惟以承順聖意
取悅彼輩爲務。
計窠對擧
數參用。
其中罪名之差輕者。
備擬之。
不患不多矣。
今又以此不足
卒爲他人所不忍爲之事。
此則恐非聖上做蕩平本旨
執事之爲自家計。
其亦拙矣。
執事或曰事出無情
不必深咎。
在我則抑有一說焉。
夫人有父母之讐。
而爲其所親者。
庇護讐人
又且諉之以情外。
則其將置之尋常
而終保其前日之好耶。
似此處義。
易地而思。
則雖執事
亦必不以爲過矣。
窮人此世。
不復有望執事
記府之問。
亦將自此而絶矣。
窮人辱知執事久矣。
不敢友道自居
而遭此不幸之會。
作此不幸之擧。
莫非窮之故也。
先儒孔門鳴攻
謂之忠厚
則雖今告絶之日。
亦豈無耿耿之餘意耶。
噫。
先相
公元1754年
甲戌以後
明辨邪正
大定趨舍
遺事歷歷
實有照人耳目者。
而今忠逆之易分。
甲戌十倍
今日時勢之可憂。
甲戌百層
則在執事紹述之孝。
固宜尊君攘賊。
先義後利
扶三百年宗社
目前所做。
一切反是
執事若於夜氣淸明之際。
反求而自省
則其必有怵惕於心者矣。
嗚呼
升沉有命
禍福在天。
百世公議
亦可畏也。
更願執事
毋以鄙言
謂出於私心
少垂恕察焉。
不備
答金判書
嚮對李生有酬酢語。
窮人處義。
不得不然。
欲作書而還止。
盖亦窮約畏忌之故也。
所懼者。
今俗嘵嘵
好爲惎間譸張手法
安知不重得罪台座善恕之雅量耶。
方此悚怖。
匪意獲拜下札。
滿紙辭意
實出於惻怛傷愍
若其不遺故舊之誼。
尤非始慮所及
此心不能無感媿縮者矣。
向日事。
李生想必詳悉台座矣。
不須費辭說。
目前自處之義。
終不可保得欵洽前日
不幸甚矣。
世間事有未可期者。
看出場。
是則在台他日邁征異同
窮人亦未能預料矣。
惟望寬諒之也。
公元1735年
答金判書(乙卯)
公元1754年
書末所示拜悉。
適聞流傳說話
不無慨惑底意。
對李生有所酬酢者矣。
來敎如此
人言之過爽可知
而第昨筵奏中數轉語
愚見終不能釋然
如台說。
則將見是非混圇。
枉直倒置
其流之害。
必至於實壬寅兇言
戊申之賊口矣。
彼數人固不足恤。
不念所關之至重耶。
若以古人所云。
主人邊人邊人等語。
深究事理
則似此關頭
不難劈破矣。
曾謂台見事明透。
於此易見之事。
不免執迷如此
此亦運氣而然耶。
如玄石公之兩是兩非。
趙持謙用意扶抑。
觀其始則似不甚怪。
滔滔餘波
懷襄于今世界
已無可救之勢。
而台又有此等說話於兇誣復肆之日。
何事也。
何事也。
台若於志氣淸明之際。
擡得公眼。
以觀是非大體
則其必翻然大悟矣。
如何如何
素知台於窮人
終始顧藉
鄙亦一念期望
有異他人也。
又復因書妄發。
幸恕其愚。
而察其誠也。
公元1737年
金相(在魯○丁巳)
一卧深峽。
以外
便似隔世
西望則嶺極天
無所施。
惟掩戶叫病。
多少
亦不知。
此際
家僮自京至。
奉傳一緘書。
卽匀座所賜記問者也。
入山以來
一切世人
平輩凡宦。
未曾一字訊此流落消息
公元1727年
匀座乃屈其位。
而先於人。
何等眷誼。
何等驚感。
天時甚寒。
匀體又復萬福
鄙忱之區區傾慰。
不可勝喩。
巽章之迄未得請。
聽聞亦覺悶然
况以身當之者乎。
近者。
得見朝紙之來本邑者。
上猶敦勉
有若可出不出者然。
何故也。
窮者之平日辱知執事
可謂不淺矣。
苟有愚見
未嘗自隱
今有書往復
而無一言及於當頭大關
則是負執事也。
乃敢忘僭而卒言之。
狂甚狂甚。
向日事。
尙何言尙何言。
執事位望見識
不免撓攘顚倒
甚至於壞公體而喪私義
淸議慨惜
至今嘵嘵
雖窮者。
亦豈無願忠效愚之意。
而有戒在心
可知止。
故遂因循吞默。
只自獨語永歎者久矣。
未知執事於事往心定之後
果已有點檢惺悟者耶。
目前憂虞不測
日後事變之無窮。
莫非休戚大臣之責。
做得許大事業許大名節
未晩矣。
可能須臾無死
見世事之出場耶。
純陰大雷
殺星犯月。
夕火光等灾異
沓集一時
天之警告
何若丁寧耶。
島夷慢書
在斯會。
閭里騷騷
又如丁未冬
念及宗國
不覺氣短
今日善類大臣者。
豈可但曰無可奈何
而不復思一分扶救之道耶。
義雖可退。
言則惟時
大節在前
餘事何拘。
雖以利害言之。
求安者未必生。
犯危未必死。
早言猶可爲也。
晩悔亦無及也。
執事於此
可以知所取舍矣。
從氏台所遭。
意外
人嘗謂從氏。
得彼輩之心。
今乃首被排擠
終至流竄
異類不可苟合
從古如此
歎咄不自已也。
新曆之俯惠。
年年勤念。
至及窮山
珍謝不但在物而已
萬萬帶呻强書。
不能盡所蘊。
居寓之冷落
病狀沉痼
未暇仰煩崇聽。
姑此不備
公元1735年
兪監司(拓基乙卯)
公元1754年
春初
梁生忽傳台札。
三四年來所未有者。
披玩驚倒
至今尙留案頭也。
無往來人
久闕謝字。
誰謂龍山猶是近京地耶。
倐已半年
庚炎甚熱。
不審台候勝否
瞻傃區區
自經緬禮。
舊疾倍劇。
近又添得暍證。
懔懔不可支之勢。
奈何
曾惠新墨曁數種。
能蒙記問通三色遍餽之餘。
窮途友生
儘非虗語
珍謝之極。
還用不安于心也。
書末所戒。
出相愛之誼。
佩服則深。
許多事功
許大名譽
讓與於台輩。
如弟者。
目前能事
惟披塵卷覓拙句
消遣閒中日月
而今若謂近窮魔。
幷與此兩事廢絶
則其將向壁深卧。
只做閒睡耶。
台敎中求嗣二字
弟固一念希冀衰晩日者
而再經墮胎
尙無抱子之望。
無亦命耶。
所懼
者。
雖或晩生丈夫兒數箇。
若禀得近世運氣
天然功名骨。
而不復知義理名節。
則不但弟心大可悶也。
台亦必不受牀下之拜矣。
此雖似閒思慮而苦心
所在亦可想也。
似聞台於觀風採謠之暇。
留意於斯文事
不惜財力之費。
能使院宇突兀
一路聳觀
此足爲台中年事業耶。
非弟所敢論也。
不宣
公元1739年
與兪相(拓基己未)
公元1725年
在峽日。
仄聞特膺甌卜
進位具瞻
自不覺喜而不寐。
豈直爲吾榜之得窮途之仗。
實出於爲國事爲世道期望之意也。
宜卽奉尺書
以效朱書所謂慶問者。
退士之通相門記府
恐涉煩猥
迄今闕然
可勝歉負。
冬令太乖。
昨今始有沍意。
伏惟匀體起居益復神衛
區區仰用瞻傃。
賤夫水土舊祟。
乘衰轉劇
便成難治之證。
醫藥姑淹江郊
而迹甚不便
病且難支。
增愁悶。
就悚賤夫之忝知於執事久矣。
非敢曰心期之相照。
而亦有所嘗敬重者。
至乙巳丁未以後
執事頻除言職而無一言
則不能無疑惑
屢形於合席酬酢之間。
及夫位望漸高
時勢愈變。
百責之任
歸於執事
則雖田野退屛之人。
不得不平日敬重者。
仰期大事大名節。
執事之受黃麻金華
亦有
日矣。
未聞有一二建白拯溺做去者。
然此心泄鬱。
有時獨語長吁曰。
今日事。
莫非天也。
忽聞執事封進大箚。
默想其所陳。
必不寂寥
俄見草本
果是目前大義緊關說。
讀來。
令人滿心敬歎。
又聞引對時所奏梗槩。
至以或箚或奏。
於準請爲對。
賤夫於是乎一倍歆服慕悅
欲以前日之所疑惑者。
負荊門下
嗚呼
天將大東耶。
兩家事。
關聖誣。
一日不伸。
不得爲國
逆變層生。
去益兇妖者。
莫非倫彝不明
王綱不振之故。
今日大臣之責。
無大於此事之汲汲請伸。
于今有餘年。
一人出力痛辨者。
執事入相之初。
先辦此一着
勤勤眷眷
不比他人一時塞責之言。
將危之國勢。
可以復安。
已壞之世道
可以復挽。
未死者之至今雙目
見賢參政莫大做事
疇昔之忝在知舊者。
亦與有榮矣。
玆以一書仰賀。
而第念當事格回之道。
必就本事緊切處。
痛快劈破。
詳密開陳
然後方可得力
顧今聖心眩惑
由於彼兇輩之操切脅持
彼兇輩外似捨定策聯箚。
而猶夫罪兩家以子若孫者。
內實祖鏡虎之兇言
聖心之靳許者。
在於嫌之一字
許多妖逆。
從義晦塞中出
兩家所以
聖誣。
亂萌
盛箚中不無此等語脉
而猶欠十分說話
此後箚奏。
必宜加意於此欵。
終始心力
李文成四十箚。
然後乃可爲眞大事功眞大名節矣。
惟在商量
不敢煩縷。
不宣
公元1741年
與兪相(辛酉)
公元1754年
違阻已經年。
霜涸又將成
不審近者。
匀體動靜益復如何
區區不勝嚮𨓏之私。
小人未遂入峽之計。
尙淹近城之蹤。
只是垂老一兒
爲莫大憂患。
可憐歎也。
近日處分
本案雖似少伸。
大體猶未快雪
於一不逞
敢事眩惑
致有改下之擧。
其中庚子以前云者
最係虎賊之誣逼緊關。
此而不卽還刪。
則反不如仍置前案
以竢天意之快悟。
首相求對。
不能痛陳彼兇輩心術
趙宋又從以瞞蔽黨助
將使御製文字
無復刪定
不日廣布矣。
今日臣子者。
其所痛迫憤裂。
如何哉。
士類搢紳
方陳聯疏。
而以目前事機言之。
其能感回天聽。
未可保也。
此時大臣之所嘗見重君父如下執事
若以剴切一封事繼之。
必大有力矣。
執事自處負罪在野之臣。
此事旣關聖誣。
體國大官
不可終無一言
况敦召之批。
有卿心得伸等敎。
竊想聖
意深諒下執事平日秉執嚴正
此際辭章
不可不攙及於此一欵矣。
未知果有是意否。
雖或後時
猶可一副
痛快言議
其爲世道之幸。
不貲矣。
不但迷見如此
士類諸人
不期望。
毋或視爲狂率之言。
而亟賜虗納也。
不備
公元1737年
與閔判書(應洙○丁巳)
比來仰惟台候益福。
寵擢果副近日人望
舊時儕類
豈不爲之悅也
第未知台將自此平步世路
不復守難進之義耶。
吾輩之稍持淸議者。
不過若而人。
而台之爲吾輩許與久矣。
當路者。
宜不視之爲容變改之人。
而吹奬薦引
不比尋常者。
其意未必在於朝廷才賢
盖以蕩窟空虗
無人可充。
欲以腴官峻秩
招納之資。
傍觀者已揣其用意之太勤。
或者以台之見愛當路
不無疑惑
或者謂台必不墮其術中。
弟亦曰。
台豈爲此羞耻之事。
以台之世德人地
今日世界
寧有出脚染迹。
同流合汚之意耶。
台旣十年自靖
未嘗一供內職者。
誠以義理未伸。
名節難放故也。
而今世道壞敗
比前十倍
所謂舊日士類之入蕩平者。
隱然兩家有罪之地。
乃反與彼兇輩結爲血黨。
甚者則猜善流如毒螫
私朋以香餌
使三百年培養士夫風節
壞盡無餘。
又從而顯加扶抑。
一反是非
天然是彼類心腸矣。
觀其頭勢
其將日甚一日
自趨於亂亡之域。
不待智者可知
如兪展甫無甚圭角
猶且前却前後勉出之日。
看得甚明。
把住甚堅。
當路百般籠絡
不得至有狠怒之意。
台豈自待太薄。
反居於展甫之下也耶
今人外示虗讓。
內欲好爵者。
輒曰迫於嚴命
不得已出。
此正所謂以手探物。
口云不欲者也。
台則一疏可得順遞
若以從前不出之義理
明緊爲說。
包得忠賢抱枉是非靡定底語意
又以辭卑居尊。
喪廉慕榮。
不食其餘結之。
而的示不樂蕩利之氣色
則不順遞
天意認爲兩家未雪。
士類終難迫出。
然則日後請伸。
亦可得力矣。
以此譴罰
在台適爲莫大光華。
有名節之判書
何遽不若羞耻大匡耶。
於此
可以知所取舍矣。
聞追後入蕩者。
私語人曰。
河淸無期
更待何時
其亦不識常理甚者矣。
陰陽消長
自是易理
豈有非陰非陽不消不長之理耶。
台之一去就。
大關世道汚隆
念來耿耿無寐
强疾治書
不避狂率
儻蒙俯諒苦心
小賜虗納。
士類之幸。
如何哉。
不宣
公元1746年
與閔相(應洙○丙寅)
公元1727年
金甌膺卜。
實叶朝野之望。
區區欣聳。
不翅喜而不寐也。
寒暄無常
伏惟匀體動靜
神相萬福
昕庭拜麻。
想於三章例巽後爲之。
不必費時日。
未知已有講定者耶。
退之人。
宜若忘情世間事。
而猶有憂時一念
消磨不得
自聞下執事進秩中書
不覺滿心傾喜。
丁未以後
無復士類大臣
兪相國
不失本色
而席不暇暖。
識者之所嗟惜也。
執事之膺是命。
在於涇渭混流。
一世波蕩之餘。
或者天啓聖衷
畀之以拯救之責。
使三百年培養善類
得有一分依歸之所耶。
國勢安危
時運消長
都係於當國大臣
秉執運用之如何。
至於討復大義之尙未快伸。
執事之所嘗深惋隱痛
亹亹平居酬酢之際者也。
竊想匀意商量
以此第一急先事。
而從古做事者。
皆先積誠意。
終獲感回之效。
不必突然極論一時務快。
以致無益有害
然惟此一事
宜爲延英進對最先奏。
隱忍持久
以定國是挽世道。
爲許大事業。
如徒思自好
只取淸名徑歸閒庄。
一意便身。
非世祿大臣之義也。
前日枉臨時。
預獻是說者。
其必記有之矣。
以爲如何
臨紙忙草。
罄盡鄙懷
不勝紆鬱
小人一出都門
已作閒廢之人。
私義粗安
而將符之屢勤傳授
終恐爲速戾之階。
悚甚。
儻蒙匀座俯念窘迫之情。
先容前席
得以順遞重務
幸免大何
則受賜莫大矣
亦乞留意也。
不備
李參議(瑜○庚戌)
公元1721年
前後書出於不得已
想必諒之矣。
日來侍奉起居如何
區區瞻傃。
朝者有人送示政目。
帶睡乍見
恰似趙宋手段
意謂判書者。
已出參政
而就其頭辭而見之。
則又有只出緊任四字
於是乎睡意盡散。
自不覺咄咄聲之發於口。
鄙旣窮廢者。
世間事。
何與於渠而惟此數寸政紙。
大關百年世道
比近吾輩許多擧措不如意者。
令之平日秉執講定
而乃爲此耶。
今若以辛丑之變。
戊申之逆。
不足深惡痛疾
今日蕩平之論。
參用之政。
可以國家無偏之化。
則如鄙者惟宜閉口無言
留目以看。
而令自是舊日兪玉。
自是舊日國甫。
其所以得於酬酢之際。
徵於書尺間者
不翅明白
慣熟心焉
敬歎心焉
期望者。
實有倍於他人者矣。
對儕友輒曰。
世道之責。
惟某令在耳
向令之出肅見職也。
人或視爲近日
窟。
鄙意則不不爲訝。
謂必有可觀底事矣。
目前所見
乃止於此
大是意外
大是意外
吾輩人之附蕩平者。
不以聖意堅定
不如是則不可爲言
苟然則爲士類而持淸議者。
但可牢卧不起
三山之爲。
令之前日固辭者。
必此義也。
雖或黽勉膺命
參政席。
不可强屈己見
同做汨董之政。
况獨政而豈有純襲彼套。
全沒本色之理乎。
令之出。
旣非樂爲。
苟有求遞之意。
則隨參而力抗可矣。
獨政而一反可矣。
何拘而爲此
何憚而爲此耶。
噫嘻
義理之不伸而士類出脚太忙。
世道汚下
已無可言。
有識者。
猶曰使吾輩爲政則寧罪。
豈可效彼輩之詐譎耶。
令之注擬一出
而又爲吾輩蕩平政目之一版子。
嗚呼
尙何言哉。
尙何言哉。
詩人所謂靡哲不愚者。
虗語也。
區區之見旣如此
而有隱於令。
則是負令公也。
把筆還投者三四。
而終作此妄發語
氣質之難變。
類如此。
奈何
令之善恕。
宜不嗔却。
虗心容受
則非敢望也。
向者
一往復書
大困一場唇舌
令毋若畿伯然。
使此漢不至於大得罪。
則亦令之賜也。
不宣
尹校理(涉○庚戌)
昨伻多
夜來起居如何
瞻傃瞻傃。
見過去政紙。
李令,兪玉手段。
便是趙宋圈套
噫嘻
何事也。
近來吾輩人。
風習汚下
已無可言。
至於政目之出吾輩手。
用意蕩平㨾子。
則兪玉爲之俑矣。
自此吾輩其將盡化爲趙宋矣。
大義理大是非
將無伸之日。
天地一脉陽氣
必剝盡無餘。
不復有不食碩果矣。
老兄旣與之日夕相從
何不規正箴砭之義耶。
兪玉而如此
老兄不得辭其責矣。
只自咄咄
人或云吾輩中。
稍持淸議者。
今則日漸渝薄
莫可收拾
苟然則天之所亡。
尙何言尙何言。
弟固知世道不可挽回
而猶不能相忘
誠愚且妄矣。
老兄亦以兪玉爲是
弟言爲非
則弟但當閉門讀絶交而已
老兄以爲如何
不備
公元1731年
與洪參判(鉉輔○辛亥)
初寒
伏惟台候萬勝
畿臬之命。
以致養之便近
爲幸也。
少弟意外之除。
意外之疏。
而迄免威譴。
意外也。
未知台視爲如何
弟則雖不敢職名自居
若其所陳。
則出於憂慨世道
欲救得士類。
俾之顧初心善後圖矣。
不知言出弟口。
不徒無益
適足以激成其遂非合汚之勢。
而弟若又無一言
只以順遞爲意
則殊非弟面前義理
而亦鄙夫也。
豈忍爲此哉。
或曰今日士類出脚世路者。
豈皆全無羞耻
如疏中語
曾不區別
混加譏切
其中自檢防。
存本色者。
得不寃且悶乎。
其言固似忠厚
然以弟觀之。
特五十步百步之間耳。
世所指爲蕩平甚者
便是趙宋私客
不足責也。
雖自謂非蕩平者。
始則固辭冗官
終則汲汲好爵
前則自許危言
今則默默大義
不覺其潛銷暗鑠於熱鍋打合之手。
可勝惜哉。
如台處地。
異於他人
此台之所以秉執頗嚴。
不忍蕩平之論者也。
嗟乎
伯氏不可作矣。
惟台在耳
弟嘗以歲寒心
有望於台。
而及見台昨日辭疏。
則弟之落莫甚矣。
弟疏所論。
雖非台所自當
然亦宜以數行緊語。
以爲一時辭免之義。
以振他人委靡之習。
以張吾輩激之氣。
而台亦置弟疏於不足有無之科。
他尙何說也。
宜其有趙尙行之疏。
一邊斥弟而請譴罰
一邊營救蕩平中人
至許以同心國事也。
向者金台德裕氏。
有攻蕩平疏。
辭氣凜烈
足以泣鬼神
士類在朝者。
一人引嫌
惟有翰林徑出疏而已
此豈舊日士類廉義耶。
今日辭職
明日出仕
人孰御之。
而猶夫佯若不聞。
恬莫爲耻
又從而嘲笑詈罵
無異趙宋輩之爲。
今之不有弟言。
亦無足怪也。
似此風習
實有不可說者。
其將並與大義理。
看作弁髦
又將與趙宋輩。
盤結益固。
使人莫敢誰何矣。
以台之明。
何不思早自超拔於載胥及溺之日耶。
他人狼狽
非弟之所可知
而於台則終不忍自隱
敢以微見仰溷。
儻賜善恕而不至於斥絶耶。
不宣
公元1733年
李陶菴(癸丑)
時候乖常
天氣且熱。
不審比來
履道起居
益復萬勝否。
仰庸嚮傃。
區區向來所遭
可勝慨歎
除旨又下。
想必有陳暴之章矣。
觀彬棲屑靡定。
一意窮約
病故相仍
惟日惱撓。
只自愁悶而已
家姪榮克。
令從氏。
進門下。
待長請學。
家兄素望
亡弟之遺意
從氏輩。
必有所奉禀于玆前者矣。
此兒頭角
雖似早成
猶然童騃
禀質雖非下劣
而實欠精敏
自以失學無聞之兒。
且有厭讀不惠之病。
必大貽勞於丈席
見笑同門矣。
父兄之心。
寧不媿懼
然若蒙下執事
來者勿拒之義。
誨人不倦之惠。
俾之仰承緖餘。
終得成就
私門之感幸。
如何哉。
迷兒亦有親炙之願。
而以其母病。
未能同時執贄
可恨歎。
先狀文字
聞已完草。
禮當躬進拜受。
以伸銘謝之忱。
而憂
病所拘。
末由致身
儻以原本俯投於姪兒告歸之日。
爲惠尤大矣
第甚未安。
或可寬恕耶。
不宣
李校理(亮臣○丙辰)
阻面已隔歲。
瞻悵與日俱深。
漸暄起居
仰惟益勝。
弟纔經湖鄕。
往返病憊莫振。
悶甚。
仄聞兄見除嶺邑
以兄秉執操守
無干求之理。
名官外除
亦非容易事。
則兄之得此。
誠是料外。
未知去就何居耶。
近來吾輩人之稍知廉義者。
不免隨他漸渝。
觀其始終
判若異人
惟兄獨保淸節
如弟者常敬歎而愛悅之。
今若顚倒出脚
吾儕落莫
如何哉。
尹景平天上人耶。
景平無處義之可言。
而猶能取舍於餓死失節大小
兄豈忍忘棄前日之所講定
猝然改圖
自處景平以下之人
孤士類之所期待耶。
嘵嘵者。
不無愛兄
過憂者。
况弟之苦心
與兄相照者耶。
非敢謂兄爲此汚下之擧。
而弟素有心疾。
不能按納
妄發至此
幸諒納而敎示也。
三銓政注。
以弟之見。
苟且甚矣。
或云兄與尹景孺。
多有所贊助云。
然則雖使兄輩爲異日銓堂。
可知矣。
可勝慨咄。
此後切勿與知
毋貽譏笑
如何如何
益輝靷葬已定云耶。
惜哉。
何處得來
悲甚悲甚。
不宣
公元1736年
李參判(箕鎭○丙辰)
公元1728年
固欲奉書
以布耿耿
把筆還止。
因循迄今
病懶窮約
亦可知也。
匪意先施之問。
遠及荒郊
披來欣倒。
如獲隔世消息
且審漸暖。
台履萬勝
區區慰喜
不可量。
弟江居。
近益不便
纔已退寓鄕庄
修葺弊廬。
不免擾心。
奈何
書末所敎。
固窮人也。
何敢容議於當世榮宦之出處
而於台兄。
則所嘗期望也。
故自聞有附陳之章。
始擬一書仰賀矣。
無何
又聞已膺命出謝。
書亦後時
便有無聊底意。
弟之負台兄大矣
慚悚慚悚
然台我之間。
終若泯默
則是無友道也。
不敢不以前日所欲言者
略陳之。
果能見容雅度耶。
台之今日去就
雖未知所據之如何。
戊申以後
未嘗一肅內職
微意所存
盖可想矣。
矧今國是愈晦。
倫綱掃地
賊輩之無忌。
蕩類之無耻。
日甚一日
自好者之不欲染迹於這箇窠窟
十倍於向來。
而台乃漸次轉動
不覺前後事之矛盾
無亦看得別般義理有甚可出之端而然耶。
近者蕩中一種之論。
昨年筵敎。
某家斷案
渠輩則反以淸議自居
士類斂迹者。
稍稍出脚
有若始迷終悟。
捨舊圖新者然。
否則河淸無期
更待何時
似此悖謬之習。
公元1721年
不足言
而以台秉執標致
又復同歸一轍
不以爲媿。
則其爲世道之害。
有甚於自初和附
以下流者矣。
其將慕影效步。
圈套漸廣。
藉名倚望
聲勢彌大。
末流滔滔
必至於一世盡化。
無復有保得本來面目者矣。
台之一擧足。
運氣消長義理晦明係焉。
豈不深量熟講於此大關
而遽爲此大落莫之擧耶。
辛丑以前
彼此黨目。
不過邪正之分。
而尊叔父睡村相公
不肯崔錫鼎同朝比列。
一進一退
殆似氷炭
淸名懿節
至今照人耳目
以台處地値此世界
而不思春秋之大義
反附調停邪議
此豈平日所期於台兄者耶。
竊想台兄。
必有所瀾漫裁度以爲善後之圖。
吾儕風節
大抵汚下
蘭蕙菉葹。
不可復辨。
如弟敬服台兄者。
安得不驟聞過憂也耶
高明之見。
如以鄙言
狂妄無可聽。
則幸賜回敎
以牖愚惑
使得曉然於台兄意向所在也。
世間事宜
若不關於窮廢之人。
而今又作胡亂說話
仰凂台聽。
儻蒙善恕。
而得免大見罪否。
不宣
公元1739年
與李判書(箕鎭○己未)
新膺寵擢
幡然造朝
不孤士類之望耶。
不審比來台候
益復如何
區區瞻傃。
殊不自已
就醫
公元1727年
郊。
不便而病無歇。
悶甚。
時耗有時入耳
令人憂歎
而獨賴有右相一箚。
可以國勢救世道。
勝敬歎。
第今日朝著。
無可繼陳此論。
並力苦爭者。
奈何
竊想台平日秉執
必不吞默於此大關矣。
纔見疏附陳。
有明是非三字
令人開眼
若於近日
更進一封
敷衍是非餘意。
剴切爲言
則其必大得力矣。
未知已留意否。
台於丁未以後
屢除言職
未嘗一言於此
士類不無落莫底意。
如弟者。
深知所存
期望不衰也。
故敢以愚見仰勉。
幸乞虗納也。
一疏之準請。
雖不可望
士論大同
公議咈鬱
可見矣。
庶或因此而格感聖心
終必有勉從之日矣。
况念台位望旣峻。
眷注方隆。
此時一言
足以見重於上。
在台自好之道。
不宜退步
大論忌諱之世。
嚮用之後
不待弟言。
而已有所默筭者矣。
至於一好封事
留作草藁中。
可觀文字
亦似有關也。
不宣
公元1750年
與李判書(庚午)
台之入城胥命
已多日矣。
不審卽者。
台候如何
所被嚴敎
極是情外。
未詳旨意之如何。
而竊想滿心危悚
無以自寧矣。
御駕回鑾之前
其將仍淹
匪所。
凡百必多冷落齟齬者矣。
爲之仰慮。
聞近者。
相臣筵席
忠厚長者
厚德君子題目
稱奬台。
極其辛勤云。
在台甚不光鮮
以台處地。
言議若見憚於彼輩。
則必不爲此等許與之言。
何以得此聲也。
如弟積困拳踢憂在罟穽者。
實有寔命不同之歎。
還可一笑
去就未暇
隨意徑歸如前日之爲矣。
苟其黽勉遲留
則當以睡村相公之峻斥崔錫鼎爲法
使異類畏忌吾儕矜式也。
言出忠告
儻賜虗受否。
不宣
公元1737年
答李判書(秉常丁巳)
自廿八以來
區區此心。
無日不在座下
豈特平日慕向之私而已也。
獨坐虗樓。
政爾孤嘯。
意下翰。
遠辱荒郊
忙手披復。
如復拜討也。
且審漸凉。
台候萬安
仰用慰喜
近日事。
不如無聞
了不探叩於在城知舊久矣。
悠悠一付之天。
而惟二三名德之素所依歸者。
不能相忘世道百變之日。
其亦慽矣。
槩聞大小諸人
㥘弱太甚
能不喪魄幾希
間或有故恐動
與同歸。
其心甚不仁矣。
執事操履貞確
豈有一分撓奪於此浮議
士林不無落莫歎惜底意。
目前景色
雖非局外人所可揣得。
人所云不如是
不免者。
萬萬無是理。
在下者之惶㥘喪守。
適益召其震迫逼阨之患矣。
竊恐執事或未深究而然也。
然想已有講定者矣。
亦何容狂說也。
向日躡門。
麻衣說有戱。
果爾臆中
雖謂之神眼可耶。
好笑
眷記。
昨送家屬於東峽。
待其人馬之還。
當卽作行。
自此奉拜未易
臨書
不勝悽黯。
不備
公元1738年
答洪淮陽(龍祚戊午)
公元1754年
近者看易傳
輒憶牛坡伴讀時事
疑義而遠莫叩問
則只益流悵而已。
此際手札
又墜窮村
披復驚喜
如獲盍簪
且審春暄
政淸勝。
慰仰尤用區區
病苦不健。
漸覺衰謝
强把書。
不免易疲。
惟做睡昬昬
悶甚。
平之約。
不可山花時節
僧云三月旬後可矣。
勿憚數日之勞。
及此來臨如何
時耗弟亦一切無聞
未知復有何爻象也。
蜜之惠。
病口所須。
則欲請而未敢者也。
何等珍謝。
有人贈紫毛方冠。
異制也。
如弟者已以異於衆名於世。
不必着此。
以此獻于座下
可見微意矣。
毋曰素髮之不相宜
以故人之貽。
留作寢冠也。
好笑
不宣
公元1741年
與閔應敎(通洙○辛酉)
極熱
禁直起居如何
區區瞻傃。
執事之入參講
席。
已屢遭矣。
未知文義外。
有何奏對可以扶明義理開悟聰聽者耶。
近來居是職者。
吾儕
不免備數口讀。
全孤啓沃之責。
稍涉時諱
一切媕婀
臺閣寂寥反甚。
寧不大可寒心
此際執事新膺東壁之選。
頻對邇英之席。
平日蓄積憂憤
正宜及是時。
披盡無隱
側聽多日
尙無入耳者。
無乃初進齟齬
徐竢得間而然耶。
他人
猶可如此
執事
未必爲是
夫以執事之處地。
吾君之恩遇
兇言肆行
聖誣未雪。
執事沫血痛陳
當如朱夫子所謂拯溺做事
顧何忍吞默因循
費了許多日耶。
嗚呼
執事追述大爺未卒之志事
得以彝倫王綱
實在目前
一着利害二字
不須計較。
如蕩套中人矣。
執事果已有講定者耶。
執事而終無一言金華一步之地。
則人必曰某猶依違
尙何責人。
其爲世道之害。
如何哉。
相箚之請停講。
用意在於執事之數對。
執事之或言。
此又深思早决處。
而機亦不可失也。
景瞻士類心事
何不留與伴直進說於同入之時耶。
適有愚見
敢效故人忠告之義。
幸勿嗔却。
而俯賜回敎也。
不宣
公元1742年
與閔廣州(通洙○壬戌)
公元1725年
禁門一握
想來猶覺夢驚。
不審近者起居如何
伯氏行果無撓海口
路中平信否。
仲氏台靷期已迫。
好箇器局
將作地中人矣。
慟惜二字
不足以喩此衷情也。
伯氏疏。
發配後始見全本
疏中一轉語
私心
大可驚惑慨惋者。
其所體國大臣
斷定大策
不能無賴居間效力之徒云者
是何語也。
當日大臣
宗社大策
何等嚴正
何等光明
亦何嘗藉此輩之力。
而今忽說出乙巳以來數十年所未有之言。
不少疑難
使莫大義理。
歸於掩翳不章之科。
惟彼數三人伸之論。
弟亦屢陳筵席
要之
主人邊人也。
虎龍之所誣。
賊輩之所殺。
而且涉君誣緊關
以此爲說。
足以翻其案雪其寃。
顧何可强爲湊合於元不相干之事。
若是無憚耶。
雖未知伯仲有何所聞有何所據。
而吾先人參定大議
只出於深宗國斷斷血忱而已
彼數三人
平生所昧。
不識何狀。
其所云居效力者。
何預於吾先人參定大策本事耶。
此事旣係國是
關人父兄大節
不相議及。
容易說去於告君之辭。
弟雖不足數
亦嘗忝知舊之末。
則其不宜惟意輕視至此之甚也。
自見疏本。
滿心慙痛。
固欲一書
仰質。
而病憂甚急
尙此銜默。
今始因伻略草。
不能盡一二。
儻賜回敎否。
此書。
雖胎送於伯氏行中
無傷
不宣
公元1741年
與李三陟(秉淵○辛酉)
公元1731年
阻拜殆不知年數
未嘗耿耿馳仰
忽復歲晏
初陽已生。
此時履靜起居
想惟淸裕
後生居然半百
萬事種種衰髮。
昨年得一血屬
醫藥
姑留城外
早晩全家
然則身計可以出場
而惟是若干詩卷
未曾塵覽當世大眼如下執事也。
則欲趁未入之前
仰請斤正
玆使迷兒。
袖納各體詩六冊于几案之下。
此盖數十窮居所得
鄙俚粗荒。
未足爲詩矣。
若其險釁窮阨寃迫幽鬱
發以實情
逼於眞境者。
往往有之。
至如憂時憫世
片片苦心
亦多有不平之鳴。
執事忠厚惻怛之心覽至。
亦必有衋然傷憐者矣。
曾者。
三知舊以詩名者。
各有朱靑點抄。
迷意未能取舍
莫如並置一者
仰質於大家藻識。
以决弊篋中存削之宜。
幸乞留心批評
更加一黑點於題上以別之。
副後許大之望也。
辛亥年間。
儕流
得見下執事梅詩三十律
愛玩之餘。
作序以欽歎之。
一面誦而未可得。
今乃書呈
以備一粲
鄙作亦多行文雜著。
而姑未淨寫。
當從後呈覽耳。
不宣
公元1742年
答李三陟(壬戌)
拙藁。
猥蒙大家評選之勤。
奬許之過。
古人所謂一字千金
未足喩此榮感之私也。
曩者
偶與金大興謙甫閒話
得聞三淵翁見後生輓人詩。
以不尋常三字褒之。
此則少時所作。
無甚功力
不過孺子可敎之意。
尙且有知遇聳喜之情。
况今執事素嘗大見許於淵衡鑑
裒然爲詞林宗匠
不虞之譽
有自精奧
未見敵手等語。
題後之文。
亦可以取重有眼者。
珠礫之辨。
世人所艶莫大
榮貴物事
不足以換此。
此在白頭退士
豈不自慰一好事耶。
平仄律法
鄙見亦然
改之矣。
金監司(若魯○壬戌)
公元1754年
交龜時蹔叙。
迄用依悵。
勤問遠及路中
何等厚意
又拜洊存札
就審新元
旬宣起居益福。
區區不勝喜賀
冒寒長路
感痛忒重。
殆無一分餘氣。
悶甚。
所送各種
雖是營中流來之舊規。
如弟者。
數朔乍叨。
無一政令
不可以道先生自居
且念當初勉赴。
大是失着
羞辱無比
慚悔靡及
尙以何顔。
安受此物也哉
將原單所錄。
一倂還呈。
幸賜善諒。
毋或曰却之爲不恭也。
所示兩囚事。
在所之如何。
豈敢容喙於旣遞之後也。
不宣
公元1743年
與朴黎湖(弼周○癸亥)
再進丈席之下。
輒値客擾。
未能罄悉鄙懷
歸來只自耿結
風氣乖和
不審日間道體動靜
益復如何
仰用瞻嚮
不自勝
今日書筵
其果入參。
去就之節。
亦將何居耶。
當此世道極否。
義理晦之時。
幸見緇衣賢之誠。
獲致白駒食藿之美。
開陳
首及目前大義
凡有血氣
靡不聳聞
苟非林下素講深究春秋法。
豈得辦此一大着初見君父之日耶。
所遇之隆重
所奏之嚴正
可以並美於宋文正幄對之故事
後生者。
須臾無死
得見斯會。
區區喜甚
幾乎無寐
第念筵白辭意
正則嚴正矣。
不免隱約沒摸捉。
未足以扶王綱而懼亂賊
自外面觀之。
則亦似提往失而捨今憂。
歸於緩急失序
噫。
今日臣子之至痛。
在於君誣莫辨。
兇論無忌
舊日士類備員於蕩套者。
不可以此名義所期望。
而今山林碩學之賢。
兼有喬木世祿之義。
宗國綴旒之際。
明主虗襟
眷。
所陳多犯時諱
所論宜咈上心
猶且酬答如響。
禮遇靡替
此誠難失之好機會也。
若於告歸之章。
別附一副義理文字
必以君誣如是而後
方可快雪
兇論如是而後
可痛絶。
嚴緊爲說。
撮其欺眩脅逼罪狀著者
而仍請懲討。
則不但幾晦之倫彝
自此大明
將危之國勢。
自此復安。
亦可見賢一出處。
大有於斯世矣。
手書頻繁異恩
面諭曠絶優禮
猶可以此仰答矣。
竊想所講定者
不外於此
而旣有微見。
不敢自隱
伏望恕其愚而納其誠焉。
不備
公元1751年
與洪判書(啓禧○辛未)
昨日禁中乍面。
耿然在懷。
夜來仰惟台候益福。
區區傃嚮。
世記之忝知於座下久矣。
嘗以文識才術。
仰期於座下者。
固不淺鮮
士論扶植
時務區畫
謂有可觀世道波蕩
國勢杌隉之時。
及至近日
則不無落莫底意。
無乃運氣所使而然耶。
固知座下急於救時
拯溺做事己任
若其淑慝之重防。
利害大關
猶有擇術之欠精者矣。
古人擔當國計
未嘗意見偶合
强與匪人同事
棄其平日所惡。
必欲援進
反貽日後之害。
座下之近所心悅誠服
惓惓前席
冀其遄歸東山之舃者。
座下前日言論所不貸之人也。
何其不思之甚也。
雖使新法大有便民之效。
比諸名義漸晦。
權焰益熾之憂。
爲分取舍
不翅輕重相懸
新法之不可行
一國皆言。
而彼旣主張是議。
無識可知
變亂舊章
使列朝成憲
無一遺存
盡革官制
以致大臣權重
無敢誰何
手勢心法
不待明者而灼見
新法
乃其國害民之尤甚者也。
座下所受所講。
惟宜角立痛斥不暇
今乃被其誑誘
與同歸。
雖未知座下所據何在
而竊恐世變層生。
民怨轉深。
他日之患。
座下不得辭其責矣。
首揆一疏
差强人意
大臣從前蕩套之袖領。
與彼相許同德者。
猶且深憂國事
判爲異議
至謂安危所係。
盖其老成之見。
有所覷得。
不忍袖手傍觀故也。
於此可見人心難誣。
國言攸同也。
座下何不因此引咎
請以詢玆老相
務歸便當
而直爲此自是己見
不恤他言之擧措耶。
世記於此
不勝慨然
敢有忠告之言。
不如是則是座下平昔視之誼也。
乞恕其愚而察其誠也。
不宣
公元1754年
與申判書(辛未)
伏惟日來台候益福。
區區仰傃。
就告傔人以與永城都尉陪吏相閧之故。
自宮家捉去。
至於私用重刑
不免殞斃云。
何事也。
從前頗有此等擧措
有駭聽聞者。
意謂執事隨事敎戒
庶有以自底無過
或疑行言浮實矣。
於此事。
不勝滿心憂歎
不知下執事視爲都尉如宗班。
法外貽弊。
不足異事耶。
如此則雖有大於此十倍
不如無言。
不然則下執事必有所惕然深警者矣。
顧此老漢昬謬
豈爲一傔人有此煩說耶。
謹以戒盛滿驕橫六字
效忠告之誠。
未可恕其妄而察其愚耶。
不宣
公元1752年
李弼善(敏坤○壬申)
蒼谷乍晤耿然。
日來漸凉。
仰惟起居益勝。
區區傃仰。
記末曾以湯浴請暇。
數日後。
拜辭出去
而此行非直爲一時治疾
盖欲仍淹郊坰
謝事居閒計。
進退大關也。
固宜謀及於有情有識知舊
交義不古
面背判異。
漫應之言。
不足準信
座下視此漢常有憫惻之念。
曾於相面時。
以此酬酢
有曰當初出脚
自有所秉之義。
到今別無事端。
遽然决歸。
終不免首尾相背
是誠讀書明理愛人善導之意。
目前時勢
向來益無餘地。
義理之論。
便爲莫大忌諱。
竄逐
公元1740年
繼。
至有魂飛塞天。
名在謫籍者。
而彼蕩平大官
不但不肯一言以回聖聽。
乃反力薦兇黨中師巨魁血戰大論者。
置諸三事之位。
同升之人。
又是募多臺停合辭
換面塗足
恬不知媿者。
許多士類
被其籠絡
靡然趨合
殆無挺然特立
保其本色者。
所恃士類
士類之壞誤淪陷如此
大義漸晦。
終無快伸之期。
豈非退之一端耶。
窮人之供世。
非爲爵祿
盖亦所講有在。
庚申以後
屢遭駭機
人皆以穽石憂之。
猶且遲徊不去者。
由於斷斷血忱
日望天心之或悟。
自不覺鐘漏已晩
心計俱違。
及至近年
衰病侵尋
精力銷耗
雖漫司閒職
難效一日之責。
大小儀之廢闕
亦已多矣。
若虗峻秩
一向蹲淹。
未出一步
遽致朝露先晞。
則其將生爲喪義之人。
死作殉榮之鬼矣。
靜夜無寐
輒費商量
參前倚衡
惟一退字而已
未知座下以爲如何
嗚呼
先戒在耳
主恩銘心
十年在朝
曾無一事之補。
餘日遜野。
有自便之嫌。
至於衮職之闕。
諫路之塞。
舊章之盡變。
新法之多弊。
實係否泰安危之機。
人雖曰言亦無益。
而以累朝世祿
終未能一疏痛陳
本心掩翳
難免負國之罪。
未死之前
儻有一分可贖之道
耶。
悲哉。
不宣
公元1753年
李參判(益輔○癸酉)
仰惟漸暖。
台候益福。
區區仰傃。
俄者保寧倅來見。
酬酢際云。
嘗以老漢事。
提說於尊從氏大監座下
語意頗似居間先容者然。
聞甚慚赧
苟有一分世念
則納刺干謁可矣。
扳援台座
藉其推詡。
亦可矣。
何必使保寧倅。
做此不緊可笑之言耶。
或恐相門誤認老漢衰疲庸懦
隨人俯仰
不免口腹廉耻矣。
老漢雖窮且死。
决不爲此
幸乞執事
以此書意
一聞於相門
以明老漢本心
不至坐受唾罵
暮境大之羞也。
不宣
答尹判書(汲○癸酉)
公元1754年
東城遠送。
至今回想
路上拜台札。
就審炎。
台候益福。
區區慰仰。
恰如面叙
弟再昨。
稅鞍居停
水淸俗朴。
可以久居
改配之恩。
仁天。
因知舊慰問書。
晦日事。
由於東李機關
某也訐之於前。
某也激之於後。
甚則替當撰文
不參委官。
期以必殺
謂不干與
用意設計
極其兇慘
弟之從前深惡。
可謂先見矣。
自此手段漸滑。
其必網盡善而後已。
如弟者。
不足言
將奈世道國勢何哉。
其日筵說。
半刪沒。
在朝之人。
不詳聞。
未知台亦不免見欺記事之示耶。
因便回敎
甚幸。
從今私義
自處死人
早晩見宥。
欲不復踰磨雲嶺
仍作此土之民。
但以永廢先山省掃爲悲。
此則古人亦有一入淸平
不出洞口
數十年者。
其亦有所講而然矣。
效此亦或見恕仁孝子耶
嗚呼
其亦慽矣。
今日士類之望。
惟台在耳
須以剛毅二字自勉
毋徒曰。
無可無可做。
收拾後進少輩。
使一脉陽氣
不至於消盡無餘。
則弟雖死爲汩𤄷之鬼。
亦無憾矣。
以爲如何
不宣
公元1755年
答尹判書(乙亥)
阻面旣久。
書亦間絶。
近日
倍覺懸𨓏。
或誠發宵寐
卽玆匪意忽承專伻盛札。
就審漸暖。
台候益福。
區區仰慰。
如接緖論
弟向聞宮城環衛之報。
蒼黃進詣江上
罷衛後卽還。
而帶感冒風。
不免添劇。
尙未快蘇。
悶甚。
處分稍嚴。
誅討始行。
如弟者生在地上。
得見斯會。
屈左徒長年度世之願。
非妄想也。
同罪異律。
王法猶未快擧
兇黨多人。
方且掩其心肚。
幻其頭面
章奏紛然。
有若草竊反攻其魁。
誠一莫大怪事。
彼雖急於自脫
若是忙亂
變詐難測。
危疑轉甚。
中夜繞牀。
不覺氣短
天意以此口氣
視作
自中悛革之習。
靡不虗納。
從而奬擢一邊
沮抑士類
使不得開喙於義大關
至有新下傳敎。
刊大訓之命。
若將隨犯重勘。
擬以大辟
士類之入臺者。
惴惴無敢言。
若此不已
國是無可定之日。
逆萌無可絶之期。
其爲深憂
有甚於蕩論孽芽之害。
而台旣居外
朝中無可倚仗者。
畿伯是袖箚。
大臣之孫。
宜不隨衆伈默。
悠泛於目前大義也。
日者
因便移書
略有勉勵底語。
要使勸起吾儕之可與言議者。
凝聚講確。
以扶一分綱紀
毋失此機會
彼諸黨中
不無從前自異者。
此則非一時猝變可疑之比。
收攬倡導前日
合啓時。
許令隨參。
亦不害爲一道
畿伯想有書議於台座者矣。
今承所敎。
可謂不謀而同
辭意嚴正
令人滿心敬歎。
至若和泥水之慮。
尤係切急
可使吾輩諸人
一一知戒也。
台之去就
雖無可據
出莅分司
亦云久矣。
廟堂先容解免
亦似無妨
台若在京裏
後進亦有湊泊
必大世道之幸矣。
弟則與世不相聞
無異入地之人。
只自拊心憂憤而已
一種之人齮齕侵戛於台座者。
無異盜憎主人
於我何損
况在今尤無可以爲言者矣。
不滿一笑也。
不宣
公元1754年
金注書(應淳○甲戌)
多少所示甚勤。
無非時勢憂世道。
有以得一分之至意
此固老物中夜撫心
不忍相忘者。
而獨奈天不祚。
善事反常
親知變爲仇敵
忠告歸於嫉怨
甚則大小並力
因機閃弄。
欲售擠穽下石之計。
以昨秋事觀之。
誠有不可測者矣。
他人
猶且怕其手勢
未敢出一言誰何
况身罹大罪。
自分丘壑永廢之人者。
何暇上下言議
救正風習
如在名德爲世領袖者之爲耶。
此以後。
對客未嘗語及世間事。
非爲避遠危機
全保孱軀之計。
以時義已無可爲。
自處亦當如此故耳。
然此豈從前十餘年。
遲徊世路
死生禍福
欲扶得一義理
以效古人藉手歸拜之本意也。
曾於北踰鐵嶺時。
忠孝兩虧人理絶之句。
嗚呼
其情甚慽。
可以泣鬼神矣。
苟使須臾無死
不幸値事變。
猶可辦一死以酬累朝之恩。
至於勉之語。
欲强行。
不可得矣。
左右妙年新進
能念世祿大義
有此感慨之說。
朱夫子所云仁人惻怛之誠。
正謂此等善端也。
今日之所可期待
惟一時望之持淸議不失本色者及少輩之愛名論志節左右者。
若而而已
儻以剛毅二字
互相加勉。
不食碩果
能復剝餘之初陽
則如老漢者。
雖死亦無憾矣。
未知如何
公元1755年
閔參判(百祥乙亥)
向者
同志好客
遠訪窮居
半日做穩。
殊慰幽愁
臂病又無倩手。
未卽奉書伸謝
甚歎。
漸暖。
不審比來台履如何
區區瞻傃。
畿輔之命。
比諸喉院籌司。
差似閒便。
未知有姑徊翔之意耶。
鞫事嚴秘
未得詳聞。
而妖逆之變。
振古未有者。
憤痛何極
雖幸天啓聖心
處分赫然
懲討始行。
義理稍明。
而諸賊律名。
尙多輕重異同失當者。
如是而止。
則其爲乖王章背國論。
孰甚焉。
兇黨諸人
自爲請討。
外似革面
其心誠有不可測者。
聖上開納聽從
盖以彼言。
視作自中公議故也。
士類則雖碎首沫血死力固爭。
適足以貽激惱嬰罪罰。
甚則反有大害於本事關頭
近日傳敎
無非預慮士類臺閣迭發嚴峻之論。
至引眞殿所告。
若將直勘重辟
又諭以大訓續刻
此後事誠大難處矣。
聖意如此
士類者。
安可伈默傍觀
一付彼輩之口氣耶。
此等大論
無主張者。
則患不凝聚
歷數在朝諸人
無可期望者。
於此時。
顧何可隨衆悠泛。
不以擔任此責耶。
嗚呼
丹巖大爺
當日袖箚遺意
到今愈益彰明
在台繼述之道。
尤宜力扶大義目前機會矣。
宰執及三司中
撮其可與言議者。
聚精會神
反覆商確
要在毋輕發毋過愼。
使王法快伸。
亂萌永息。
而彼三黨異類中。
實心欲向明者。
亦可倡起指導
俾之及此時。
做得臺端嚴正疏啓。
有以聖聰國是
何幸何幸
老漢者。
不可謂生在地上。
終夜無寐
百端憂虞而已
悲哉。
不宣
公元1756年
金掌令(元行○丙子)
公元1753年
江祠影幀事。
示意誠然
以此送言齋任。
勿防拜祠者一瞻。
而若年久而來者稀。
則櫃奉。
亦一愼重之道。
未知如何
世記病狀
近益沉痼
殆無餘氣。
自上嚴敎
非所敢聞者。
早晩嶺海
悚伏以竢。
而第自經癸酉所遭以來
舊日親知
皆視如死人
相忘久矣。
雖欲爲黨魁
其可得乎。
此則座下亦必聞知
可以質言與人酬酢之際矣。
所居近京。
莫如遠引
而病畏寒。
不得移動
欲於春後
搬向兩湖間。
所謂走鹿不擇險也。
奈何
所敎先大府遺事
謹以所耳目者。
草呈數條。
日月已遠。
神識且昬。
不免疎略
只自愴歎。
公元1721年
 辛丑以前
善類少輩歧貳。
指目
在於惠伯
余數人。
喜事從而惎間推助。
閙端層生。
疑阻轉甚。
時且兇黨伺釁
朝象懔然
公於釋褐之初。
爲是之憂。
以保合爲己任
闕下稠會。
惠伯與余。
同坐相語
公把兩人手。
謂曰時危何暇
勉以交歡
義形於色
幾欲涕下。
惠伯感悟
不復爲排擯之論。
余亦心服遠慮
隨事取裁
雖在大禍迫急之日。
得以協心
共扶一脉義理者。
安知非公之力耶。
 公以新進入喉院。
承宣靡不重公。
六房公事出納
皆聽公指揮
有若申之摠察。
公之負盛望識多務
可驗矣。
此則余於入闕時。
目見者也。
公宰高陽
爲政大體
全務寬簡
而邑事之修擧
民弊之蠲革。
一皆中窽
至如糶糴賦稅之政。
不煩威令
收納如期
治績挽近第一
余於行過時
諸邑民者也。
公元1753年
從姪榮進(癸酉)
來時。
進士兄弟
遠送樓院。
余謂爾大人聞此報。
必隕心矣。
西望流悵。
及踰磨雲嶺
益歎會面無期
相聞未易矣。
向夕忽有敲扉聲。
乃邑禆賫手書來者也。
驚喜隔世消息
燈下忙拆。
一緘三幅
無非骨肉
痒之語。
雖如余强忍者。
不覺滿心悽黯。
况諦漸凉。
視政安勝
慰倒不翅如面晤。
此間歸稅端川。
居停十許日。
風土淸凉
人俗淳古
便是難卜之地。
中途改配。
亦可見天道之欲生也。
感祝何極
來書所傷痛者。
在於晦日事。
而此則自初視爲當然之義。
必至之患。
親戚知舊
交口力挽。
至有垂涕者。
猶且堅執不撓
一邊呈章。
一邊胥罪。
畢竟天怒震疊
固所甘心
暴雨終夜
令人氣急欲絶
始則謂天亦有憎。
及其脫出禁門
則乃知以雨厄。
人反爲冥助
然亦未嘗一分尤悔
可謂天地間一怪漢。
倍道疾馳
一望幾數千里
筋骸雖甚牽疼。
精力不少摧傷
北路形勢
又是初覿。
白山靑海
比漢挐壯遊
相爲伯仲
胸中快濶之意。
煞有加焉。
此行安知非暮年佳運耶。
窮塞老謫。
坐喫大米飯。
膳以鰱美魚。
於分亦太侈
終日掩門。
看書
覓句是事
西江東郊
等是客棲。
何必罪名
憂愁氣像也。
早晩雖或蒙宥
欲仍留不去。
妻兒相忘可知矣。
如欲一見
勿復爲箕城計。
蹔做咸山通判好矣。
所送諸種
俱是此土所無之物。
綿衣袴。
可御朔天獰寒。
至親
豈易得此也。
至於多日
送人
猝辦此等稀餽。
可見情念之
懇至
實心感歎
豈但窮途多助爲幸也。
成生所擲。
堪比靈氛之告占。
從今不欲問一身休咎
天山一卦
爲餘年深玩之而已
以此意。
謝成生也。
不宣
公元1755年
榮順(乙亥)
以堂錄訾斥事
有緘問之命。
異常規。
若不仰答
則必有激惱過重之擧。
將不知至於何境。
且在謫者。
帶職三司時有異。
自處罪人
對問如納供矣。
凡事莫如自量
意見各自不同
十分細商而爲之。
據實以對。
一從陳章時主意。
毋或加减一人
亦勿以疏後諸人向背
撓其前見
如是而後
可免欺心之羞。
雖吾亦曰汝公且誠矣。
以緘問事觀之。
赦令被放。
未可必。
是慮。
然知汝心剛
以時濡滯
愁歎不能耐遣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