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梧川先生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梧川先生集卷之七
 䟽箚
  
祗承 有旨。
條陳軍制事宜䟽。
(丁卯六月二十四日)
伏以臣於日者
上章䟽。
附狀牘。
辭說葳蕤
條項繁衆。
不以干瀆爲惧。
累列爲嫌者。
不但 恩諭之下。
不敢不盡心焉
窃自念痼疾纏髓。
死亡無日
精神之耗脫。
筋力之澌渴。
更無望於奔走使令
一日職責
環顧平生
了無尺寸微勞
仰答 天地洪造
而受 命北來
今已半載
身莅絶塞山川
目見軍民倒懸
人和已失。
邊事何恃。
外侮不至
內訌可虞
遂乃夙夜思惟
左右量度
擇其最緊重爲弊源者。
昧死上 聞。
北路百年休戚
卽係於斯
微臣一分報效
亦寓於是
其心誠苦而其意長悲矣。
及伏承 批旨。
逐段 賜答。
辭敎諄贄。
繼又伏奉今月十二日承政院成貼 有旨。
十行綸音
反覆鄭重
所以開示 聖意
叩詢愚見者。
無異面命耳提
臣雙擎玩讀
忽不知 禁闥在日下。
關塞之爲天涯
衷情自激
感涕橫集
嗚呼
自古邊臣之論邊務
其耆慮長籌
雖有可以安民固圉者。
上無察邇之明。
中多掣肘之議。
則或束之高閣
或應以文具
千般
瀝。
一言防塞
咨訪覆難。
兩端而用其中者。
西京而稱宣帝
在 昭代而誦 英廟。
金城故事
臣固略陳於前䟽。
六鎭方略
今又提敎於 聖旨
臣誠庸陋
不足古人馬走
 上心眷眷邊事
不以人而廢言。
指陳然疑衆論
使畢愚淺之餘蘊。
溫然而降詢。
藹然虛襟者。
眞可匹休漢辟。
同符 聖祖
有旨到月
一營將吏
不爲感激歡欣
若有所得
况乎北關軍卒宛轉塗炭
愁嘆㤪苦者。
必有少須臾無死之喜。
而豊沛父老扶杖聽者
亦當有一見决矣之幸矣。
不待弊政矯革
而 仁聲之所曁。
 德音所及
亦足爲轉移之機固結之本。
嗚呼休哉。
 聖諭有曰。
凡事商確
務歸至當
磨礪當如百鍊金
又 敎曰。
弊端之生。
由於法制之數爲更張
更張之際。
不無民心動者
又 敎曰。
去衛軍之制。
束伍之名。
若此之際。
不無避苦趍歇之弊。
又敎曰。
或曰古法難以更張
曾經北閫之人。
素知其弊者。
其陳若此
予則曰儘有意見
一篇之中。
凡爲四節矣。
雖然商確磨礪之 敎。
所以有 特諭之恩者。
惟有感戴頌祝而已
更張之云。
最是諸臣之所持難。
而 聖心不能無疑者。
於此段而竭其所蘊。
有以當 聖心叶群議。
則前䟽之所顒祝。
不至於悵然失望
惟其說出欲詳。
是以辭繁不殺
惟 聖明恕其瀆擾垂察焉。
守成更張
有若經權
撮要言之。
則當守成而務更化則是無病而服藥
更張而務遵守則嬰疾而却藥。
服藥當否。
視疾有無
不當毁瓦而劃墁。
不容膠柱鼓瑟
雖是 祖宗創垂之法。
久而生弊則不一任因循
况今生弊之端。
初失 祖宗法意
以貽軍民切害者哉。
正臣李珥當論貢案之當矯革曰。
此非 祖宗遺制
卽是燕山弊政云者
殆與今日北路相近
何以言之。
嗚呼
惟我 太祖起于朔方
奄有大東
逮至 世宗
開拓邊疆
建置六鎭
民則征伐之勞而無租庸
其軍則有騎甲之稱而無奴虜之賤。
宏綱
尙可攷徵
遵而勿失
至于今日
亦可保其無弊。
若是而妄生異議
請行更張
則此眞所謂無疾而服藥者也。
不幸五衛旣罷。
變爲束伍
行之百年
又變爲五衛矣。
汝水之變五衛
固有遵守遵守之嘆。
斐然之罷束伍
又當有宜更張更張之喜耶。
是故臣愚區區
今日北路之事。
不可遵守張論也。
先王之法。
已變於乙酉
卽今成規
過合五衛束伍成軍制。
混歲抄團束而爲兵額
外假 國典之名。
宲行戚氏之制。
汨蕫尨亂
不成擧措
臣未知遵此而行之。
則果合於守成之義。
而變此而通之。
眞犯更張之戒耶。
嗚呼
古制之不復。
謬習之相仍
豈但一事而已
遵而行之。
無害於民。
則臣以何心憊精耗神。
極言而不知止哉。
惟有明知爲弊之端。
的見生弊之源。
捧漏沃焦
不足以喩其急。
拔本除根
可以責其效。
願爲 明主一陳之。
之前所謂軍無定制。
兵無定額者。
宲由斐然之請復五衛而仍存束伍
昔之爲軍者一。
而今爲軍者二矣。
衛軍苦重。
束伍輕歇。
昔之爲軍者。
勞逸均矣。
今之爲軍者。
苦樂歧矣。
五衛束伍
只有一軍
則各有定數
毋敢損益
而旣罷而仍。
因復而增。
昔之爲軍者有額。
而今爲軍者無額矣。
昔之一者
今爲二則分數混矣。
分數混則奸弊生矣。
是以昔之勞逸均者。
今則苦樂歧。
而其勢自至於趍避。
昔之有額者。
今則無額。
而其勢自任去就矣。
以任去就之人。
臨趍避之塗。
如水就下
能御之。
馴至賤隷之富宲者。
皆去於軍籍
鄕族貧窮者。
漸充於卒伍
民無定志。
僥倖之心日長
失本分。
愁㤪之氣日積
擾擾棼棼
無頭緖。
不徒軍制之無定。
氣像意態
宲有隱憂長慮者。
 廟堂諸臣。
無以周知而遍察。
伏况九重遐遠
何以盡燭於嶺海千里之外哉。
雖然若究其致此之由。
則初非有 朝廷指揮
廟堂定式也。
帥臣之狀請變制也。
只知增兵可喜
不念生弊之可憂。
廟堂敷奏許施也。
只見五衛之可復。
而並施其束伍之仍存。
不能定爲名額
明示科條
邊臣從而不職
漫不省察
悠悠泛泛
承訛襲謬。
及至今日
以爲當然法制
牢守而不知變
則其亦惑矣。
噫。
法制之數更張
卽是弊端所以生。
 聖諭所及
至爲允當
不必別引他事。
卽以本道之弊觀之。
可知也。
覆轍在前
改絃有戒。
朝議愼重
固其宜也
而獨奈此大本一差。
百弊滋興。
如人之倒懸不解則死。
若病之不通則絶。
豈可已而不已者哉。
又况解懸而通痞。
特是一擧手之勞
一貼藥之功。
不煩擾而無後慮。
何憚而不爲哉。
至於民心之動。
則北民之毋智愚日夜蘄望。
在於罷歲抄一軍政。
臣行之入北也。
士子有識
老校習兵者。
一口陳弊
皆願矯革
若以臣䟽之見行
或慮民心騷動
則臣敢保其必不然也。
至若去衛軍之制。
束伍之名。
不無
避苦趍歇之弊。
亦有可以仰覆者矣。
臣之䟽意。
正以衛軍,束伍
並置兩存
役有苦歇。
人爭趍避。
革去兩般名色
以截其苦歇之所由生。
夫豈以此而反啓趍避之弊哉。
之前所謂盡罷衛軍,束伍名目
每邑各定馬步兵幾哨。
平時赴操。
臨亂御敵之用。
又定營屬,邑屬各幾人。
平時則爲使喚供給
臨亂則爲手下親兵
而各邑守令。
親按戶籍
卽今有廳軍武學作馬兵。
騎步內寺奴作步兵
營軍屬之兵營
軍廳軍屬之各邑。
其餘土兵,日守,工匠,烽軍海夫之屬。
各依其舊。
而此外餘數。
皆爲城丁。
豈不簡易而易行者是也
今玆變通
亦可謂一路大政
反覆思量
未有掣肘難便。
生別弊而貽後害者。
而但以該曹歲抄之請罷不敢耳。
至於或曰古法難以更張云者
 聖敎雖許以儘有意見
臣則以爲爲此說者。
不能泝究來歷
深知弊源
倉卒承 問。
但自付於難愼之而已
古法也。
臣雖不肖
豈敢輕議下手
惟其古法而非 朝令。
徒貽無限弊政
敢有矯革之論矣。
謀之欲衆。
斷之欲獨。
宲是做事要訣
謀之旣已衆矣。
今日所望
只在於 睿籌之獨斷耳。
臣自五月旬後。
重患輪感。
出入死生
今又變生
痎瘧
奄奄欲盡。
 諭旨之下。
不敢不卽對。
病中草䟽
同夢囈。
不能其所言者
臣尤死罪
臣無任瞻天望 聖。
激切祈懇之至。
辭職
兼請都會官拿處之 命還寢䟽。
(九月初六日)
伏以臣匪才薄能。
猥膺重寄
經年尸祿
速辜犯。
薄勘未幾
 恩叙旋下。
繼以有本職任之 命。
惶殞悚蹙。
無地自容
窃念有國所重。
無過勸懲
有罪焉。
而失其所以懲之之道。
刑賞之權乖。
擧措之宜舛矣。
是以與臣同罪之人。
雖是夙夜賢勞
金糓之重。
笠轂之寄者。
莫不遵法免官
罰行而 恩施
獨身罷職之名。
而宲享方面之榮。
曾未一月
又復仍 授。
晏然如初無 譴責者然。
在乎懲罪之義。
而只益其饕寵之愧耳。
官秩辭受
卽關廉隅
仍因蹲冒。
不但私義所不敢。
豈不仰累於 聖朝綜核之政哉。
玆敢昧死申籲於 天地父母之前
伏乞 聖慈俯垂照察
亟收 誤恩
更勘前罪
以伸公法
不勝幸甚
且臣於本道都會官拿處事
不敢厭然自掩者。
錢糓文書磨勘京司
在於二月
故都會官咸興判官申景閔。
限內修報於臣春廵之時。
行路卒卒
無以校檢。
四月還營之後
更加考籌。
爲封 啓。
稽滯之端。
由於臣。
作孽於己。
移罪於人。
心焉恧踖。
輒此首宲。
亦乞並 賜勘處。
俾安私分焉。
公元1448年
城外
大司憲䟽。
(戊辰四月二十八日)
伏以臣待罪藩屛
蔑效絲毫
薄勘旋收。
 恩除荐辱。
以罪爲榮。
兢惶交切
離違 軒陛
倐已三載
卽日登筵
日月耿光
豈非犬馬微誠
而顧臣衰疲昏憒
已不於長之任
且今三司方有兩大追奪之 啓。
兩臣軆 國之誠。
事 君之節。
本末俱在。
國人皆知。
周羅傅會
爲言罔極
可以貫日
敺之於極罪
可以宥世
擬之以重律。
噫嘻太甚
况臣於故領相臣李光佐。
親雖袒免
義同師表
見其遘閔於旣沒之後
屬膺藩寄。
尙未能一白其寃。
懷祿不言
有愧古人
獨賴 天鑑孔昭
 德音連降。
丹忠愈著。
朽骨生華
外至啾喧
亦何損於化者。
惟臣自靖之義。
不可一日冒處㙜端
玆從都門之外。
謹使褊裨替納密符。
禮廢反面
跡涉徑情
伏乞 聖慈俯垂照察
亟遞臣職。
仍勘臣罪。
以警具僚
不勝幸甚
辭吏判書䟽(己巳正月十三日)
伏以臣於千萬夢寐之外。
伏承 特授任之 命。
驚惶震越
罔知措躬之所。
而馹 召之榮。
遠辱蓬蓽
手奉 恩旨
有霣如瀉。
噫。
臣之離違 禁闥
倐已四載
犬馬之誠。
豈無 軒陛之戀。
獲罪當路
成一窮奇
雖 天地包荒
雨露施澤
釁穢之極。
身名已辱。
便訣 明時
窃自悼歎
至於職任辭受
不容自陳列。
銓注之久枳。
㙜議之尙激。
大臣已言之矣。
柱後惠文
悚息以俟。
唐突封章
所不敢。
而 寵命之下。
不敢頑然木石
玆因違逋之罪。
仰請鈇鉞之誅。
伏乞 聖慈垂矜察。
先刊臣職秩
仍勘臣慢 命之律。
以安微分
嚴公法。
不勝萬幸
城外乞解䟽
伏以臣伏聞 聖上半夜非常之 敎。
震迫驚霣。
蒼黃登途
以爲叩 閤號籲之計。
昨夕始到城外
又伏聞 收回前旨。
有 王世子代理之 命。
此宲宗社無疆之福。
臣民慶幸
曷有其極。
 朝參陳賀
亦已涓吉
區區慶忭之忱。
豈不欲趍簉於呼嵩之列。
分外銓職。
尙在身上
將此官名
冒進聯班。
萬萬無是理。
倘蒙 天地父母恩慈特許鐫免。
庶可以自廁於散秩之後
以伸犬馬之誠。
退塡丘壑
卽臣之榮。
玆敢瀝血哀懇
冀 賜處分
無任瞻望祈祝之至。
正言朴相德上書
還鄕書。
(二月初三日)
伏以臣以滓穢之蹤。
不可一日留滯於 京輦之下。
而 邸下代理之初。
益切顒祝之私。
又伏聞 聖敎之及於臣者。
旣懇且嚴。
不敢任情徑行之計。
遅留徊徨
氷炭交中
卽者㙜言又出。
聲罪益深。
不容一刻少淹。
玆敢略暴血籲。
徑尋鄕路
瞻望 宸極
但有涕淚
伏乞 邸下俯賜鑑燭。
亟勘擅行之罪。
以肅朝綱
不勝幸甚
辭知敦寧書(五月十八日)
伏以臣病伏鄕廬。
餙巾待盡
而迺蒙 大朝曲加抆拂。
提擧 恩除
敦府 寵命
後先聯翩
榮動蓬藋
顧此負罪賤臣
何以得此於 聖明之下哉。
一息猶存。
五情摧感。
不知所以自措也。
噫。
風波憂畏
疾疢侵凌
古人所自悲者。
而若臣則人非旣極。
鬼責隨至。
月前猝遘類中之病。
衰耗之年。
得此或生者。
盖未之有焉。
則此非一時偶感之比也。
初則症勢陡急。
頃刻無幸。
雜試藥物
至今堇延。
半邊肢軆
化爲異物
廢閼不遂
蠢動不得
加以神識迷冥。
罕有省覺
溘然之期。
特朝夕間事
不可生人論也。
雖然床席夢囈之間。
每念終始 慈造與天無極
而曾無涓埃仰答万一。
今則身心塵刹之願。
無地可展。
爲臣不瞑之恨。
他復何言。
念臣所叨。
雖曰漫任。
已不可施之於臨簀之喘。
至於備局訏謨之地。
事軆較重。
當此 代理勵精之日。
一向虛帶。
尤豈賤分之所敢安者哉。
臣之數年大患。
患在是身。
而身今不可有矣
區區情勢
不須提引
而惟是未死之前
得解職名
是臣大願也。
玆敢倩人搆䟽。
仰首哀籲於 離明之聽。
伏乞 邸下特垂哀憐。
所帶本兼諸任。
亟 命並賜鐫遞。
無曠職事
令臣安意就盡。
以卒 天地大化
不勝萬幸
城外
內局提調書。
(九月十七日)
伏以臣於本月初四日
伏聞有內局提調之 命。
繼伏承 大朝所下特敎。
其 誨諭之眷。
分義之責。
反復諄切
旣溫且肅。
仍有縣道封章之禁。
臣於床簀奄奄之中。
祗奉 恩旨
半軆不遂
已作廢物
一息未泯。
尙存知覺
卽日擔載。
行到坡州
撼頓之餘。
病勢益劇。
旅寓蒼黃
若不頃刻支活。
將此垂絶之喘。
万無前進之勢。
申狀州家
冀得轉 聞。
裭鞶之 恩。
喁祝而竢。
千万意象之外。
原狀旣令給之。
 備忘責敎。
又降於捧入之承宣
於是惶霣戰悚
茫然不知措躬之所也。
噫。
往者之事。
 聖上已諭之以已過。
臣雖不敢於縷列。
若其區區情悃
亦豈無可言者
人臣
出處進退
何常之有哉。
惟其而已
義之所在
不必膠滯而無變也。
臣嘗見程子論呂馬去就之不同曰。
呂公著世臣
不得不歸見上。
三復斯言。
戚戚於中。
念臣家世世受 恩罔極
邇來屛蟄。
逖違 淸光
犬馬之戀。
宲根秉彛
今因診 候之便。
獲遂瞻 天之願。
卽臣之窃獨自幸者。
又曷敢以衆口之煩。
並廢其一覲之義哉。
今臣之不能進。
特以疾病之致然。
盖臣於今年三月
猝患類中。
七朔醫治
始得回甦
左邊肢軆
癱瘓不用
其他醜陋形症。
不暇悉陳。
只此偏枯
分成病人
戶庭跬步
亦須人扶
其於省闥出入
 殿陛升降
雖欲竭氣力而行之。
末由得也
殆天所廢。
只自悼傷
虛帶保護之任
已絶呼籲之路。
延引時日
偃息鄕外。
万万非臣分之所敢安。
不得不寸寸作行。
百里之程。
三日而至。
伏聞其間又有重推催促之 命。
驚惶震迫。
伏城外。
咫尺天門
無計致身
有足如縻。
有涕盈襟。
敢冒萬死
疾聲哀籲於 重離之聽。
伏乞 邸下俯垂憐察。
亟許先遞內局兼任
仍勘臣前後違逋之罪。
安賤分。
嚴公法。
不勝幸甚
詣 闕待罪書(十九日)
伏以臣之一登 文石之陛。
仰瞻 日月之光。
區區犬馬之誠。
雖在畎畒之中。
尙有 雲天之思。
承保護之 命。
獲陪診候之筵者。
至幸也大願也。
豈有一毫虛徐之理。
而初旣濡淹。
未卽趍 召。
及到城闉
又煩申籲者。
豈以他故
只爲宲病之决難强也。
昨伏蒙 大朝又降特敎。
追記先臣
 辭旨諄溫。
責臣以俾踵先武。
自效甞藥之地。
奉讀未半。
涕血交逬。
於是以公以私。
無可辭之義。
不幸身嬰奇疾。
半軆不遂
咫尺之間。
無以蠢動
宛轉癱瘓之狀。
衆目俱覩。
擧知其爲廢人矣。
臣若可進而不進。
可强而不强
以負我 大朝前後誨諭之 盛眷。
則是不但仰欺 睿聦
自乖素心
將無以見先人地下
披瀝至此
求死不得
卽者入診有 命。
嚴召儼臨。
惶霣震恐
不敢一刻偃息
擔曳匍匐於 象魏之外。
而此大朝傳旨續下。
 特命牌招。
噫。
微臣去就
何等螻蟻
而上煩 聖念。
若是勤摯。
臣雖愚迷
亦具秉彛
苟有一分動之勢。
尙以何心敢爲前却之計哉。
窮理極。
更冒萬死
涕泣陳懇。
席藁竢 命。
伏乞 離明俯賜愍憐
亟勘臣罪。
以爲辜 恩慢 命者之戒。
不勝萬幸
日次違牌後上書
伏以臣於去夜。
怵迫 大朝嚴命
匍匐登 筵。
而 天威咫尺
扶曳進退
 恩數曠絶
臣分慢褻
達宵戰慄
靡所措躬。
而臣逖違 宸極
累經歲籥
畎畒戀係。
有丹如血。
夤緣保護之職。
得遂瞻覲之願。
宣室夜半虛席
無以過此。
則感惶之極。
卽日退塡丘壑
亦無餘恨。
第臣半軆癱瘓
殆天所廢之狀。
已蒙 聖上垂矜愍矣。
出入 禁闥
更無其望。
今日日次問安
末由進參
致煩 喉司之 禀達
又辱 嚴召降臨
禮虧義缺。
萬死不能贖其罪矣。
可以一分自力
則初豈敢頑然不動。
自陷蔑義之誅哉。
才罷 筵對。
力盡氣奪
僵仆 閤外。
昏不省事
急灌藥物
堇得回甦
肢軆益復彊直
言語益復蹇𤁧。
委倒旅寓
更無全活之勢。
今雖欲擔曳自致於 禁扃之外。
不可得矣。
惟願亟就斧鉞
以正違 命之罪而已
玆敢倩人搆書。
疾聲仰籲於 重離之聽。
伏乞 邸下曲哀憐
亟 許先遞內局兼任
毋曠起居之地。
仍 命勘臣重律。
以肅朝綱
不勝幸甚
還鄕
伏以臣猥蒙 大朝隆恩
扶曳殘骸
獲近 耿光
分義屑越
擧措顚錯
區區犬馬之戀。
得伸於四載逖違之餘。
明日就木
更無餘憾。
而身嬰奇疾。
蠢動無路。
不得隨諸臣之後
一登 離筵
仰睹 星日輝光
瞻望 銅闈。
寸忱如結
顧此垂絶之喘。
急於歸死
首鄕路。
一縷將盡。
萬念俱灰
而臨發徊徨
𢙇不自已
願 邸下養志以崇達孝。
正心以立大本
講讀以廣 睿志。
咨訪以盡群情
至於酬酌機務
施敎令。
當得之於問寢視膳之餘者。
臣愚之所敢憂也。
臣身旣離 輦轂
職名不可虛帶。
伏乞 离明將臣本兼諸任。
幷行鐫遞。
以便公私
不勝幸甚
因 特申飭
陳病辭職䟽。
(庚午正月二十一日)
伏以臣於本月十八日
寧府吏承政指揮
謄示 大朝申飭上來 傳敎
拝稽祗承
感涕盈襟。
噫。
臣之自放於𤱶畒之中。
非臣所樂也。
誠以身名汚辱
踪跡臲𡰈。
不敢復自齒於簪紳之列耳。
雖然世臣之義。
差殊蓬茅
呂,馬之出處
曾已槩陳矣。
有 起居則趍焉。
有 召役則往焉。
朅來 京輦之下。
瞻依日月之光。
亦臣之素計然也。
前秋甞藥之任
敢辭也。
至於退還田里者。
只緣疾病之難强也。
苟其可
强。
豈敢偃蹇哉。
是以 前席奏對
徼幸於春和之病間。
庶效其使令微誠
雖微 聖諭提及
豈能一日弛此念哉
况今歲籥已改。
春序向闌
榛苓之思。
長結於 軒陛
而顧此偏枯之病。
已成籧篨
首尾十有三朔
了無變動
譬如朽木逢春不陽。
使臣感激而奉 明旨
擔載而致城闉
其蹩𨇨癱瘓
跬步須人之狀。
依舊前年㨾子。
尙可論於出入省闥
奔走職事也哉
調息旣久。
神氣稍蘓。
形貌意象
不至如病初之澌綴。
獨此半軆不遂
固自如也。
傳聞筵臣之論臣病者
往往以差勝爲達。
惟玆情宲。
不能得之朋友
敢望見諒於 君父耶。
此臣所以莊誦 恩言
以惶以悚。
身不知所置。
不省所出
寧就金木之刑。
以贖慢蹇之罪者也。
賴天之靈。
醫治見效
手足運用
得比人數
卽日趍 召。
窃自準擬
凡此控籲。
由衷丹。
毫末假餙
神明必殛之矣。
念臣所帶本兼諸任。
雖稱閑局
不容經年虛縻
况於前月伏蒙 經筵新命
似此選任
尤非滓穢之蹤。
所可叨冒
而猥入文字
瀆擾是惧。
冥然泯伏。
只自隕越
今始附陳於請譴之章。
冀 賜睿察。
並行鐫削。
伏乞離明降威命。
勘臣罪戾
以爲人臣辜 恩慢 命
者之戒。
公私不勝幸甚
無任戰惶祈懇之至。
右賓客書(五月十八日)
伏以臣身鄕邑
而未刊朝籍之名。
病成癃殘
而尙煩收召之 恩。
前有癏曠之責。
後有逋慢之愆。
夙夜戰兢
不能一息自安
千万不意
又伏承催促上來之 聖敎
繼而賓客 除旨。
馹召之 令。
遠降蓬蓽
驚惶震越
尤莫知所以措躬也。
世祿休戚之義。
大僚之責臣是矣。
於是怵惕徊徨
久不敢言
嗚呼
呂,馬之出入
之前書。
亦嘗再擧矣。
使臣獲戾於 君父
得罪公議
不可遅徊前却於 薰沐之餘。
招徠之下。
况臣之從前遭罹醜惡
不過不見於時人耳。
以是便訣 明時
邁邁草莽高尙之爲。
非所以軆先臣畢忠之志。
平生盡瘁之義者也。
臣雖愚昧
豈爲是也
只緣賦命至窮。
猝嬰奇疾。
不能離席
不能履地
尋常行動
姑舍勿論
喪餘之展哀。
名節上塚
不能拝跪而奠献者。
周歲矣。
將此籧篨
其可擬議於登 筵席赴官衙。
自效筋力之禮也哉
每念家世受 恩。
山海崇深
身有廿載之榮。
而 國無一線之禆。
又當此灾厲孔極。
邦本將蹶之時。
 至尊獨憂。
綸音哀痛
身非己有。
豈敢自阻於
使令
而病宲天廢。
無以趍簉於班聯
中夜撫枕。
太息流涕
宲有詩人尙寐之願。
惟願亟就 譴罰
以贖其辜負之罪而已
至於宮賓之 命。
尤不戚戚于中。
臣之忝叩斯任。
前後十年矣。
中間放廢
跡踈於承華之陪講。
時日已久。
窃伏想 睿學天縱
莊敬日躋
進修勤篤
不以三朝之問視。
庶務酬應
有所間斷也。
帝王之學。
雖異於韋布
蘊之德行
發之爲敎令
文武達孝
虞夏化理
莫不本之於講讀軆驗之工。
於斯時也。
臣以白首舊僚
逖違 淸光
其欲一覲 溫文之容。
親聆 討論之音者。
非言語文字之所可形狀
而獨奈此痼疾不能轉動何哉。
瞻望延頸
窃自悼傷
伏乞 邸下憐臣之屛退田土
由於殘病
察臣之違逋 朝命
非出於偃便。
特垂睿慈
鐫遞臣本兼諸任。
因 命選部
勿復檢擬於官銜
得安意就盡。
賴天之靈。
病若得間
則臣敢不起身而夕就道
湯火糜粉
如就甘樂
萬一仰酬於大朝畜幸之 恩。
而又得以章句末業
備數賓僚之列。
卒效其惓惓之誠也。
無任伏地悲泣
隕越祈祝之至。
新法書(六月十八日)
伏以臣病成癃殘
積逋慢。
纔陳疾痛之籲。
仰塵 重离之聽。
鞶帶之遞。
顒祝而俟。
及奉 若敎
未允所請。
惶霣憫蹙。
無地措躬。
念臣不肖
百無寸長
自從釋褐之後
蒙被 聖上特達之遇。
沐浴 恩波餘二十年。
身伏於畎畒
義同休戚
四体不完。
雖未供明廷奔走
一息未泯。
豈能大邦憂虞
窃聞 廟堂新有區畫
將行戶錢之令。
此 國之大事也。
不敢形迹爲拘。
疾病爲解。
迺敢彈盡腔血。
畢其愚忠
以冀仰禀 大朝
留神裁處焉。
嗚呼
良役之爲弊。
今過百年
其爲矯捄之術者
亦有數三條項。
各有依據
各成倫理
聽其言論
見其文字
可以擧而措之。
而 列朝之所以未遑者。
非不軫恤罷癃
盖亦耆慮於前後
與其新法未當
毋寧仍舊貫而不改。
譬如痼疾之人。
積年辛苦
固知沈淹之極。
畢竟難爲
而妙劑神丹
無處可得。
滌痰則敗胃
止寒則生熱
百方無效
始出於不治中醫之計。
平平調攝
堇堇經過
向使專心刀圭之力。
責效於時日之間。
妄投雜劑。
轉生別症。
千金之𨈬。
忽若朝露
思之及此
不覺怵然心寒也。
夫戶錢之不可行
說有四。
一曰不均也。
二曰不足也。
三曰增田結之役也。
四曰失士夫
公元1677年
心也。
何謂不均也。
歷代取民之法。
具在史策
古之以戶而出役者。
只計其貧富。
未嘗計其人口
唐宋以來
九等之法。
坊郭則以物力
鄕村則以田産
富厚者稱上戶
貧殘者稱下戶
九等之分。
盖亦斟酌乎貧富之等差
以爲出役之多少
非如我國所稱大中小殘之只計人口而名者。
今有大戶中戶多子侄至貧賤者。
出錢特多。
小戶殘戶而少人丁甚富厚者。
出錢最少。
則天下之不均
甚於此。
可謂口錢不可謂戶錢也。
如有口錢則自一口二口
十口百口
其等幾許
而乃大中小殘四五等而率之耶。
非戶非口。
不公不均
不可行者一也。
何謂不足也。
相臣金錫胄之爲戶布議。
在於丁巳年間。
其時外經費。
計爲六十餘萬疋矣。
及至癸卯良役之設也。
二疋役。
並納米相當者。
爲四五十万九千零。
以疋計之。
當爲九十一万八千疋。
並計納一疋者。
則其過一百万疋多矣。
今除兩界兩道濟州三邑
六道見戶
不能的知
要不過一百万左右
雖逐戶而責二貫
尙患不足
况分等而遞减乎。
又况大中至尠而盡是小殘者乎。
大略計之。
太半不足
不可行者二也。
何謂田結之役也。
國民役。
田與戶二者而已
田賦則固
定制
烟戶之役名色至繁。
至於海西關東之峽邑。
一戶所出
過於田賦
至於畿內
雉雞柴草氷丁之外。
有別星則以釜鼎器皿而收錢焉。
以延逢前排而收錢焉。
喪葬則以擔持雜色軍而收錢焉。
以造墓莎草軍而收錢焉。
通諸路言之。
雖最輕歇處
一年所收。
以錢言之。
不下四五十文矣。
今若定行戶錢。
則昔之以戶而出役者。
皆當一切掃除
貪官汚吏
不敢疊徵。
而昔所需用。
不可闕。
大者則必煩 朝家指揮
其小者則當自本邑而辦備
旣不出於烟戶
自當歸於田結
理勢之推不去處
自爾滚到。
雖有令甲申禁
難保奉行
况又有申禁不得之處乎。
議者之論。
多以結布爲最勝。
而難之者曰。
結役已重。
决不可加賦。
以致陳廢之患云。
斯說也。
臣當申論於下。
而今一行戶錢。
而幷增結役。
不可行者三也。
何謂士夫之心也。
我國貧國也。
京外士庶素封祿食外。
大抵窮餓之人。
其日夕遑遑
或自納於罪辜而不知恤者。
爲衣食之營辦也。
其中兩班最多而又最貧。
何以最多也。
士夫公卿子孫鄕人校生以上
通稱兩班
其數殆過於凡民之半矣。
何以最貧也。
朝鮮兩班
一爲工商。
立成常漢。
不可爲也。
謀生之道。
只有農務
而有奴僕可以力穡者。
百無一二。
若欲躬耕而妻饁。
一如農夫之爲。
則閑丁之望納。
勸農帖文
不旋踵而至矣。
此又忍死不能爲者。
工商農業
皆不能爲
外面冠服
與其婚喪。
猶欲不失兩班貌㨾。
安得不最貧也。
內而京都
外而八路
蝸屋欹傾
蓬藋蕪沒
風雪窮塞
烟火獨絶者。
不問可知其爲貧士之廬。
見其餓羸之形。
索然無生趣者。
在在皆然。
至於女子年長適人者。
大抵兩班子枝。
父母之心。
豈欲其嫁娶過時
赤手無措
沒奈何
世間窮生
宲無此輩之可比
良役之民。
雖極可哀
力農負薪
尙有措辦之路。
若使此輩出錢布。
一文寸縷
何從而得乎。
然口雖不厭糟糠
身雖不蔽於布褐
平居抵掌論朝廷評守宰
又是此輩伎倆
言重鄕黨
令行於閭里
往往有爲小民之望者。
其惰身軆衣食
橫議高談者。
固甚可憎
久則難變。
聖人垂訓
東風習。
絶異中國
粤自羅麗
重名分。
聞見習熟
千有餘年。
不可一朝改革也明矣。
是故識者以我 朝兩班
比昔之封建。
以其維持民心
使不敢生變
不爲無助於 國家也。
此輩之於還穀。
尙欲逋免而不納。
况責之以開國
以來無之戶錢。
庶民無別
則其肯聞令而卽納耶。
雖欲直納。
覔錢無路。
收納有期
徵督不已
囚繫及於妻孥
刑僇當於身軆
其所怨詛
何所不至
善乎故新豊府院君文忠公張維之言曰。
 國家寧失小民之心。
不可士夫之心。
其在 長陵之世尙然
况於今日耶。
此又决不可行者四也。
雖然凡玆四段
只就戶錢大軆而說耳。
至於今日之事。
則雖欲必行。
抑有不能行者
有司之臣。
所以依據磨鍊帳籍也。
籍法之紊亂不嚴
有餘地
以臣所親聞者言之。
麻田一小郡也。
流來虛錄。
爲四五百戶。
今年新籍。
始得厘正云。
厘正麻田
畿內皆然也。
畿內如此則他道可知
虛戶如此則漏戶可知
又增而爲大。
减而爲小。
贗殘僞獨。
不勝分合
今若據原籍而徵錢。
譬之於良役。
則漏者爲逋逸奸民
虛者爲逃故之隣族。
烏在其救弊也。
非徒不能救之。
移良民之弊。
遍之於擧國
豈其可乎。
若欲申飭諸路。
一一得宲。
豈可於時月之間者
前之紊亂
非令爲之也。
後之得失
孰能任之
惟當責之於紀綱
紀綱者非可一朝襲而有之也。
臣之所謂雖欲必行。
不能行者此也。
臣嘗記待罪 經幄
侍講聖學輯要
 聖上爲政
章之先紀綱而後安民
三復有味
 敎之於臣曰。
先正序次
政與予心沕然相符
至形於 御製序文之中矣。
悠悠十數年之間。
 朝令之不行
國勢不振
未見其有勝而殆有甚焉。
區區之愚窃以爲君臣上下奮厲致意者。
在於擧措得宜
刑賞中理
汲汲挽回積衰綱紀
先儒云集義養氣之說。
不當就法例之中有沿革
綱紀之不立。
設有眞可安民者。
不能徒行
觀於帳籍而可推而知也。
至於戶布之變爲戶錢。
臣固未聞其由。
而窃以爲不可之中尤不可焉。
夫力者民之所生而有也。
穀布者民可耕織得也
至於錢則縣官之所鑄。
不得私有者也。
是以三代至我 朝。
未嘗以錢而賦民。
所以重民本而戒傷農也。
軍布之錢木參半
出於挽近
一失法制之意。
漸致貨重之弊。
至於近年
而錢日益貴。
穀日益賤。
南畒之民。
不能支堪。
良役參半之錢。
爲弊至此
况擧一國而戶出錢
錢安從生乎。
司馬光所謂欲賣田則家家賣田。
欲賣屋則家家賣屋。
欲賣牛則家家賣牛。
一年如此
明年何以爲生者。
政宜却顧深念也。
所謂不可之中尤不可者此也。
嗚呼
厲疫之爲灾。
何代無之
而經閱年歲。
如火益熾
公元1680年
死亡之數。
已不知幾十万。
若此不已
民之類將盡劉矣。
 上天至仁
 聖化普遍。
流行之沴。
豈無止息之日。
水火兵燹之慘。
不足以喩其哀痛
定宜鎭定安撫
如𥠧陽之護。
恐惧修省
苞桑之戒。
紛更之端。
騷擾之政。
軆大易靜吉之象。
卽是時措之宜。
雖使條例盡善
節目無闕。
不可當此時而行新令。
伏况戶布之法。
亦嘗講行於 肅考在宥之日。
不數月而寢 命矣。
時當庚申改紀之餘。
國勢之方亨。
如日正中
朝臣之趍事。
若星之拱極
紀綱足以維持遐荒
法令足以威戢强梁
而先試於關西一路
終不能行焉者。
只緣民謗之朋興
異議之迭陳耳。
伏聞 聖上議事之初。
旣降詢於諸臣。
又 親訪於庶民
臨事而致愼。
虛襟好謀
可謂至矣。
至於斷而行之。
如曰僉謀大同
則臣不敢知。
若謂 聖志之先定。
而自阻於陳謨
今日氣像
其視壬戌前事
若不相似
縱使頒令之後
爲弊滋甚
亦無以導達民情
開曠聦聽
轉環之美。
銷印之夬。
不敢者矣。
固知謏淺之見。
不足以警咳。
猶且昧死披瀝者。
試以民心欣慽
宗國安危
在此一着
知而不言
臣則有罪
敢望 聖明毋主先入
廓然遠覽
使臣將死之善言
得蒙 
採納
國事幸甚
臣又追聞道路之傳。
廟堂之意。
多在於結布。
戶役將變爲役云。
窃以事勢推之。
無名混淆之慮。
有貧富差別之道。
而田案之可徵。
又非如戶籍奸僞紊亂
無所依據
則其捨彼取此
不異矣。
臣於上文
已陳有病不治之說矣。
今以衝蕩决裂之劑。
治沉瘵綿綴之症。
補瀉雖殊。
其爲决性命於一貼之間則同也。
不敢煩累爲嫌
牽連而言之。
經曰。
事不師古
而克永世
非說攸聞。
尋常微事尙然
此等事。
可以硬定而創行耶。
 國朝田制六等
地利定也。
稅分九等
並天時言也。
可謂詳密矣。
一自年分之法廢。
田役雖云最歇。
任土之貢。
並出於田畒
大同未行之前
田結之役。
已自不輕。
及至土貢變爲大同
一結常賦之末。
並計加升三手粮。
合爲十八斗。
小民之應稅者。
非二十斗。
不能納官
若以 國初定制言之。
下之下田
不應上之上稅
嗚呼
其亦苦重矣。
臣未知布之數。
定以幾疋。
而少亦不下於一疋矣。
大同木之規。
木品五升三十五尺。
價米則湖南八斗
嶺南七斗
湖西六斗
今雖從湖西言之。
一結之出。
已爲二十六斗矣。
布之加賦。
所以代軍布也。
今以五升三十五尺。
公元770年
以代給於訓局砲保與諸軍門各衙門之用耶。
除非七升準四十尺。
不能納矣。
以此六斗之米。
可以辦備耶。
其勢將責以二兩之錢。
中年十斗米。
不能辦矣。
以此言之。
一結之出。
滿三十斗矣。
勿論民力支當與否。
王者之政。
豈忍行此。
議者或曰
周之兵車
唐之庸調。
皆出於田
今之田役
譬諸古制
猶爲輕歇云。
殊不知周之百畒
唐之永業
皆是公田而非下民私有也。
名義不正
過於戶錢。
只此一說
已知其不可行
而今節目而論之。
六道墾田之數。
五十年來。
庚戌七十五万爲最多。
並計各㨾免稅十一万
則合爲八十六万矣。
出布一疋。
爲八十六万疋。
不足於京外經費一百万疋者。
已爲一十四万疋矣。
况五十年一有大豊
可期於每年乎。
並一疋計數之軍布。
遠過於一百万疋者耶。
多少不相當者。
無異於戶錢矣。
或曰
良軍二疋之役。
减其半爲一疋。
一疋之代。
則歸之於田結
此非加賦也。
路通行之規。
一結之田。
若以百斗或八十斗。
捐給戶首。
稅賦正供
諸般雜役
皆入其中
雖除十八斗上納之米。
所餘雜役之價。
足以辦一疋。
雜役則移責於烟戶
初非厲農夫也。
今之議者多主此
公元768年
論。
而臣之惑則滋甚矣。
農民斗粟之如心頭之肉。
而其不計多少
優給於戶首者。
只欲免操縱點退。
追呼鞭扑之苦也。
若除出一疋之價於當初所給之數。
更無餘利可資於戶首。
田稅大同
勢當自納。
追呼鞭扑
身皆當之。
如欲免此。
又將依前而加給。
豈可曰非厲農夫不加賦乎。
雜役之價。
雖移於烟戶
布之納。
又豈無情債。
此眞朝三暮四之術。
非所示下民也。
議者曰。
操縱情債。
更加嚴飭
一切痛禁云。
土貢爲難支之變。
變爲大同者。
豈非操縱不已
至於情債。
情債不已
至於防納之故耶。
 列朝盛際所未能禁者。
今可一令而盡革耶。
烟戶應雜役
卽是昔無而始有者。
則今爲良軍一疋之减。
並增擧國戶之役。
其爲弊與招㤪。
大小輕重
何如哉。
至若减布之不可輕議。
已有靈城君臣文秀戊申 筵奏。
聖上亦曾屢擧而 下敎。
不必更煩覼縷也。
嗚呼
下民保有田地者。
亦幾人哉。
沃土膏壤
盡歸豪家兼並
耕種自己田者
不過求賣不售之地。
或卜多而稅重。
瘠土而少收。
雖當樂歲
所出不能了納常賦
今又加之以布。
一望陳廢。
必至之理。
宋世免役
不害爲救時良法
言者以下
戶之並出役錢
病民而爭之。
哿矣富人
哀此煢獨
卽是之謂也。
大同設行之後
貢弊頓祛。
人皆謂善變
當時議者猶爲之隱憂曰。
作法於凉。
其弊猶貪。
量入爲出
已乖先王之制。
若使此後援例於今
加賦於民。
則國必莫之救而亡。
此 孝廟朝耆臣碩輔一辭之論也。
臣自幼少時習聞於先輩之所傳。
不幸今日而果見斯言之驗。
則將奈之何哉。
 皇朝之末。
加派田者
每畒銀三分
是豈足以病民
劉宗周黃道周出死力爭之者
厥有深意
况今之所講定
毋論戶錢與布。
其爲加派
眞可病民矣。
若使二臣進言於 聖朝
又將如何耶。
臣之所以力論二法不可行者
非爲良民顚連
可緩拯救
苦患善變之無術。
抑亦有感泰之九二傳所謂深弊未去。
近患已生者也。
臣以 經幄舊物
昵侍多年
窃覸我 聖上至仁
愛民願治
卓冠千古
每恨臣等愚鹵不才
無以仰贊 聖朝保民之政。
然盖嘗五載啣 命。
四路按藩。
小民情僞
盡知之矣。
近又十數年來
退伏田野居多
閭里輿誦
盡聞之矣。
蔀屋之中。
愚昧之民。
其於 聖朝
之如天日
之如父母
積困宿弊
舊瘼之並侵。
被督於貪官
猾吏苛政
不過
歎息愁恨官吏所爲而已
未嘗歸㤪於 國家
盖其至愚而神者。
亦知我 聖上如傷若保之 聖心故也。
仁聲仁聞之及人者如此
 社稷靈長
終必賴之。
臣於病伏之中。
每見田翁野老相與欽頌而忭祝者也。
管仲之言曰。
發令流水之源。
此言順民情而使之易從也。
今玆二令。
拂逆民情大民
强而行之。
又安知不歸㤪於 國家耶。
所以焦然恤然
永慨沈憂
當食屢歎
不能寐。
每恨廟議深思者也。
臣之抱此耿耿
爲日已久。
而尙有待於位著之間。
回天有人
側聽而竢。
今且兼旬矣。
中間一二臣僚之覆難者。
輒止於報聞
而籌司之直宿未罷。
郡邑文牒相續
下民無知
妄相揣度
以爲 聖意堅定
二法可行
有田有戶者
擧皆驚撓
侵隣徵族者。
莫不冀望
里閭之間。
騷然定矣
窃伏思惟
堂主事之臣。
殫心周思。
慮無不到
凡臣條論。
亦必在於範圍之中矣。
軍國經費之出於身布者。
盡行罷除。
必知其不可成。
之而减一疋。
亦意其煞費商量
猝難下手
如是之際。
時月愈久。
民心愈切。
萬一遷就
畢竟無宲事之可言。
則 國軆屑越
民望之悵缺。
不暇論。
夫以我 聖上惻怛拯濟之誠。
足以格天地感鬼
公元782年
神。
而終至於孤負 聖心
無以有辭於喁祝之窮民
則其爲可恨
又當如何
雖然知其不可則斯速已矣
稍加裁剪庶幾善後
爲今之計。
惟當以戶錢結布之終不可行
明示 聖意
壬戌 肅考筵敎。
使中外臣庶曉然知之。
仍命諸臣爛熳商確
就今現成規制
略費濶狹
可以無患乎。
今年之簽丁。
不至大損於國計歲入者。
講而行之。
則雖不能拔本而塞源。
亦可以牽架而補漏。
其視行新令而致無及之悔。
相萬也。
臣病伏窮山
髮短心長
收召神魄
累列至此
蒭蕘之說。
雖無足取。
犬馬之誠。
其亦可悲。
乞 賜愍憐垂察焉。
且臣兼綰提擧之司郞屬殿最
緣臣在鄕。
曠不擧行
今已兩年矣。
新當申飭之日。
合被廢闕之罪。
伏願 睿明亟加譴罰
公法無墜。
私分獲安
不勝幸甚
  刪去一本
 窃念以臣踪地。
敢論新令。
已不勝惶恧。
况敢拖及於時設施之際也。
然念此事之所由發。
由於大疫之餘。
物故無籌。
國計民憂
不知所出
 宸情感發。
思有所更張耳
誠感激。
窃附將順之義。
遂敢謾爲說難之辭。
條列献之
庶幾一得之 俯
公元207年
取。
𥷋幸二令之寢行焉。
或有語於臣者曰。
軍布有常額。
國用定數
數額堇當。
有餘地
今年闕額
將不知幾萬。
而又無塡充之理。
束手坐視
不爲通變
經費其將奈何
臣對之曰。
今有三條之說。
變現成之規制
而稍加濶狹
可以無患於代定。
不大損於國計者有之焉。
有爲十數年之計而可以足用者焉。
有爲二三年之計而可以支過者焉。
所謂無患於代定者
改騎步兵十六朔八當之制。
一年二疋之役。
則可得良丁二万二千二百八十九名。
其爲無弊而有效
有故相臣李健命之箚論。
後有仁平君李普赫之書進。
可按而行也。
禁御兩軍七十哨。
則可得良丁三万五千名。
斯說也。
先輩之所嘗講議者。
臣請撮要而陳之。
兩營上番軍。
各爲一百二十五哨。
丁亥厘正定制也。
每五哨兩朔上番
宲爲四年兩朔之役。
今若改爲三年一上番。
上番者爲九十哨。
不上番者爲三十五哨。
兩營不上番者。
爲七十哨。
人各有三保
捴爲三万五千名矣。
三年兩朔之上番
卒伍無苦重之歎。
宿衛無减損之虞。
雖行汰减
未爲不可
或曰
團束操鍊之兵。
何可遽减耶。
對之曰。
戌。
减訓局中部五哨。
罷別隊一万三千餘名矣。
丁亥
禁營十一哨矣。
前旣行之。
今何獨不可耶。
或曰
若减三十五哨。
兩營部司之制變矣。
豈其可乎。
對曰。
訓局初以一營三部
三司五哨之制。
壬戌變爲一營二部三司之制。
中司三哨。
左右司五哨。
則今雖變兩局一營五部之制。
或作四部
或於司中减其哨數。
如訓局之制。
亦何不可乎。
或曰
若罷三十五哨。
兩營歲入减縮
得無難處耶。
對之曰。
正軍與資保。
則初不收米布。
所捧者只官保二名耳。
今此汰罷之數。
皆歸之米保。
一營所减。
當爲三千五百石矣。
驟而聞之。
宜若不足
其宲則不然。
當初保之磨鍊
計足於十哨上番之放粮。
而上番則减半
米保則自如
今於一年所捧二万五千七百石之中。
减此三千五百石。
寧有不足之理耶。
御營歲入之米雖少。
不及於禁營縮於米而贏於木。
只在本營之就米木保中
乍爲換易而已
何所大損耶。
三件設難
不足爲礙。
則其爲汰减
亦無可疑
又罷兩營海西馬隊,別驍衛五保票下。
則可得良丁九千四百九十人矣。
或曰
海西武力之鄕。
 祖宗朝設置騎兵
使
上番
宲有深意
今何可罷耶。
對之曰。
此非 祖宗定制
卽是甲子年與西北親騎衛一時設置者。
况其上番之苦。
至於自斫手腕
今變爲騎士
而其爲弊可虞之端。
視前又甚
不容變通
以慰一路之望。
仍以罷之。
何所妨耶。
或曰
旣罷騎士
宿衛單弱
豈不可慮耶。
對之曰。
兩營上番之制。
以元數八百四十名。
分爲十五番。
一番不過五十六名。
禁營則又减六名
以養別騎衛。
只五十名耳。
一營五十名之有無
無甚關重。
今年癘疫
宲關 國家厄運
所以應之。
豈可循常而無變耶。
或曰
兩營上番之數。
雖爲些略。
合而言之。
則爲一千六百餘人矣。
倉卒徵發
足當一隅
决不可輕罷也。
對之曰。
騎士之名。
上番之苦。
一依西北例。
營兵營。
各設親騎衛七百名。
則今之騎士痛心疾首
如就死地者。
擧皆踴躍投入不暇
閑散公私之有才技者。
又皆樂赴。
不患於募屬。
得力徵發
豈不一擧兩利耶。
今計騎兵二當兩營七十哨。
海西騎士當减之數。
合爲六万六千七百十九名。
今年物故
姑未知幾許
雖從多論之。
將此兩項所减之數。
足以塡充
尙何慮於簽刮之艱也。
不但一年塡闕之無患。
就良軍京司所屬三十萬之中。
永减者幾四分之一矣。
其爲變通
大矣
至於騎曺
一歲之入。
自無所損。
兩營則保米之數。
足支過。
設令差有不足
後出冗費
在乎節省而已
豈有不損上而益下之理。
安有不節用而愛人之政耶。
至於騎士之罷。
兩營用度
有補而無損
他官保布之所捧。
初只爲戶首上番上下
今雖不捧
無所損。
別將騎士將數三窠。
除减之月料
自可省費耳。
所謂十數年之計者。
魚塩之利。
不歸司農經費久矣。
百年以來
臣僚之力請而不能得者。
今我 聖明不待一人之言。
屬於軍國需用
此誠百王盛節
允符草食鵬飛之 敎。
將與內用定例
永爲成典
宗社幸甚
生民幸甚
此是齊吳之所以富强
 國初之專辦軍資者。
苟善理之。
可以國用寬民力矣。
大札之後
安養生息之政。
不可緩也。
今年物故
限以十年
姑勿充定。
除此魚塩歲課
分劃諸處
以代其收布之數。
則雖不及於卽爲塡補
如上段所論。
亦可以十數年行之無弊矣。
所謂二三年計者。
良軍之納布京司者。
匠人諸員,樂工樂生,內
侍,書吏內外醫女保。
合爲二万二千六百零。
訓局米木保四万四千零。
大畧以七万計矣。
於此七万之中。
闕額未充定。
則當自廟堂議其給代。
而其數亦豈至於万計哉。
此則惠廳,關西自可那兌。
其餘禁御兩營屬各爲六万餘。
兵曹屬十二万矣。
隨其闕額多寡
本司積儲
足以支用
而此貧家契濶
不能明日之計者然。
諸行新令而致無及之悔。
相萬也。
乞令 廟堂爛熳商確
就此三條
擇而行之。
且聞 朝家方始鑄錢者。
欲緩錢荒之弊。
且爲相須於戶錢之行。
而臣曾聞鑄錢之利。
十不過二三。
其於國計所得幾何
又未知經紀物力
可鑄千百万貫乎。
縱使鑄得千百万貫。
流泉之路。
而爲藏鏹之規。
亦無救於錢荒矣。
與其鑄無甚利新錢。
豈若先發中外之封樁。
試可民國兩利耶。
臣於前秋 筵席
陳其槩略而不能竟其說矣。
以臣所料。
只就關西營邑京各衙門
可得百万貫多少封而閉之。
卽是貫發而用之。
何異新鑄。
若下 明旨
一並歸之於一年貢價之上下
如或不足
繼以木綿
惟以積儲米穀爲務。
一以濟都民之急。
一以救錢荒之弊。
而國之藏富。
不食之錢。
而儲有用之穀矣。
若待穀貴。
更許本米。
操縱之權。
始出於上。
泉府之義。
常平之法。
本自如是
 國家之於民事
不可言利。
而雖以得失言之。
賤則徵價
何患乎斂而收之也。
大抵錢幤之爲用。
流行則功比於粟帛
藏滯則貴埒於金銀
方今之世。
毋論公私
除非日用零數
一皆儲畜
原初所鑄。
只有此數。
貨安得不重。
物安得不輕耶。
又况錢之爲貨。
只行於方內
一出疆外
便同瓦礫
緩急之際。
已不足爲寶。
久積則朽破。
亦理之必然
誠愚昧。
一味封樁
不知其何說也。
一國積儲
散之於下。
若是而錢愈貴。
則新鑄始可議也。
以是論之。
新令不必行。
新鑄不必議。
猶可牽補架漏。
無大悔吝
於是焉大警於衆。
廉恥尙節操。
奉公營私
風采習尙
噲然丕變
守宰可以擇。
貪饕可以息。
若使列郡而得惠鮮之吏。
澡雪之政。
生民困窮
將見其漸蘓。
積弊叢雜
將見其漸除。
何必勞 聖意法制沿革之間也。
不勝惓惓
縱言及此
干瀆猥越。
合萬戮。
臣旣抱此耿耿
豈不口對 前席
罄悉腔血。
躬承可否之命。
委身床簀
蠢動無計。
瞻 天望雲
只自悲悒
伏乞 睿慈許遞臣本兼諸任。
仍勘臣罪戾
以警具僚
以安微分
千万幸甚
無任激切祈祝之至。
公元182年
開城留守書(七月初二日)
伏以臣於日昨
伏承故都居留之 命。
衷情隕越
感祝冞切
念臣癃廢之狀。
固 天鑑之所俯燭
猶且辱紆 恩除
窃意其官閑而無夙夜奔走之勞。
祿厚而有藥餌治病之道。
 天地之德。
愍憐而欲生。
父母之慈。
殘疾有養
使臣自謀
無以加此。
於是當卽日趍承之不暇
而輒煩文字。
籲哀而祈免者。
特以半軆不遂
無以自力從宦故耳。
夫 朝廷之上。
嚴敬爲禮。
過位而躩如也。
沒階翼如也。
不但 朝儀之如此
抑亦臣分之所當然
今臣之蠢動庭戶之間也。
左策杖而右扶人
才過數武
喘喘止矣。
將此病狀
可以出入於 禁闥之內耶。
威儀之盡傷。
分義全虧
猶屬臣一身事
漢法至寬。
引去不如儀者。
柱後惠文
豈復容臣之放倒哉。
且念陳力就列
不能者止。
先民明訓也。
年迫六十。
衰朽忒甚。
齒髮凋零
形骸廢殘
而蹩𨇨於班聯之間。
顚頓榮祿之下。
則喪廉冐恥。
何以廁數於薦紳之列也。
蹲鳳之譏。
尙云知愧。
相鼠之刺。
吁亦可畏。
臣於前秋 大
朝之入侍
將此二義
昧死而陳之。
非餙外虛讓。
已不已。
伏惟 睿明亦必照臨之矣。
雖然斯亦不足言也。
日前臣之所條列而累陳者。
宲出爲 宗國眷眷血誠而語之至者。
不能載之書。
形諸言者
無以盡其意。
使臣隨諸臣之後
一望 淸光咫尺之地。
得以熟數之於前。
則夫以密邇執中之 聖心
或者 俯採於一得之愚
庶幾有萬一之望。
而自恨其致身之無計。
况此一官去就
何暇論耶。
詩云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氷
小旻卒章也。
臣每以朱子所以之者
言明切。
有若今日準備
三復永嘆
感激流涕
欲聞之於廟堂之臣者也。
伏乞 邸下更以臣此章仰溷於 大朝
留神於穆淸之中。
軫慮事爲之外。
民志凝定
 國勢鞏固
在於一轉移之間耳。
憂迫之極。
又言及此
譬如疾痛之人。
自知其聲之發也。
惟願亟就妄言之誅。
以爲瀆擾者之戒。
仍降處分
遞臣新授職名。
安賤分。
公私不勝幸甚
南漢留守
伏以臣之數年以來
跧伏鄕里
不敢進身班聯間者
非臣之情也。
則聲不容覆載
雖欲進而
不可得也
中則姓名不登於 朝籍
雖欲進而不可得也
最後則身嬰奇疾。
半軆不遂
又雖欲進而不能得也
從前危辱
臣固一付於塵刦
不欲文之。
惟是疾痛之號。
業已屢煩於章牘
更事披瀝
不但猥屑之是惧。
顧其宲狀之不堪從仕
國人之所共知。
 睿明之所俯燭
向日陪京之除。
已出夢想之外。
今又有移拝南漢居留之命。
於是惝怳震越
不知所以自措也。
今玆職任
保障之重。
笠轂之權。
又當沿革之會設置之初。
大而軍卒之存减。
部伍厘改
小而吏隷之分屬。
柴米區畫
要皆致詳於始。
可免流弊於後。
雖使不病而練事者當之。
尙患其難了。
况以踈迂之如臣。
廢殘之如臣。
尙可擬議幹當耶。
雖然此皆承 命以後事也。
今臣之病。
則不能拝跪。
則不乘馬
豈有不能拝跪而可以肅 恩命
不能乘馬可以臨戎陣者哉。
此是目下情宲。
不敢毫末虛餙
只此一事
已判其去就之無可論矣。
病情前後屢書。
無微不達
萬無一分動身之勢。
分義偃息田廬
有 除輒逋。
萬無一分逃罪之理。
到此地頭
 軆下之仁恩
不敢僥望
惟願亟就鈇鉞之誅。
少贖慢蹇之辜。
席藁私次。
輒復鳴號於 貳極之下。
伏乞 邸下先許鐫削臣職秩
仍降 嚴命
勘臣負犯
以幸公私焉。
無任惶怖震慄之至。
乞暇迎 恩書(十月初一日)
伏以百靈擁佑
 八鑾諧和
 聖軆康寧
不日言旋
臣民慶幸
曷有其極。
念臣 祖父 贈文敬公世弼墓地
在於威縣溫幸輦路之傍。
伏蒙我 聖上追念 先朝禮遇之恩。
特降賜祭之 命。
榮溢泉塗
事曠聽聞
凡在子孫之心。
尤當如何
闔門百口
惶隕感泣
不知所以仰報也。
臣以主祀之人。
當先丘壠之下。
洒掃
儐接 王人
祗承 寵典。
而身係職任
不敢任情擅行
謹稽本府故事
相臣尹趾善爲留守時。
陳章受暇。
省墓於安山地矣。
振威之距本府
可以朝發夕至
視安山爲尤近。
禮重延 恩。
情切行事
不可尋常請由比論。
玆敢昧死申籲於 貳極之下。
伏乞 邸下俯賜愍察。
特 許臣往來
以伸至情
不勝幸甚
擬救趙豊原
伏以臣於昨日
伏聞 殿下非常之 敎。
驚隕震迫。
罔知攸措。
卽欲馳進 京闕
叩額籲呼
親承反汗之 明命
半軆癱瘓之病。
遇寒益谻。
委身床簀
人事
已有日矣。
蹶然而起。
惛然而仆。
終無以致身於班聯之末。
玆敢流涕封章
以冀 聖明垂察焉。
嗚呼
 殿下何爲而有此 敎耶。
窃以 絲綸之所形者揆之。
意者㙜臣大臣之䟽。
有不槪於 聖心
卒有此過擧耳。
嗚呼
此豈群下仰望於 殿下者哉。
大臣固所敬禮
㙜言亦宜 優容
而苟其言之悖理而傷道。
則罪之而已。
可怒在彼。
不關我。
可以移遷其怒。
致令 貳極焦惶而不敢安。
擧國驚擾不能定耶。
又况其言初無可怒者耶。
顧今國勢民憂
至於莫可收拾
天灾時變
至於不可勝記
累卵春氷
不足以喩其危惧
則雖係崇奉 東朝之典。
近於太平美觀
彌文令章
則處可言之地。
進姑徐之說者。
不害其有資於恐惧修省之啚。
而聞其䟽本。
曾無一言及此
今 殿下所以之者
不無前例四者而已
豈可爲倫綱之罪人耶。
㙜臣固已寃矣。
㙜臣者。
可以嚴倫綱而罪之耶。
逢迎承順之態。
一有不足
轉輾磯激之端。
至於此極。
群黎百姓
孰不窺 殿下淺深也哉
思之及此
直欲痛哭不可得也
年迫病痼。
就木無日
目見 殿下亡國之擧。
身旣不能動
言又不敢進
則負 殿下所以
幸之 恩大矣
伏願 殿下翻然而悟。
瞿然而悔。
亟收前後不敢聞之 敎。
以幸宗社
不勝萬幸
陳病辭職書(十一月二十二日)
伏以臣强癈殘之疾。
保障之任
精耗於制置沿革之際。
病加於衝冒嵐霧之餘。
常恐公事未了
殘喘先絶。
上孤委寄之 盛恩。
下負盡瘁夙心
受 命以來
今已半載
京廳之錢穀
幾盡轉輸
山營規模
成頭緖。
遵而勿失
久而無弊。
雖不敢保
些兒筋力
殫盡無餘。
適當公都會試士之期。
三日處冷。
左邊癱瘓之症。
甚於前時
而亦不料轉輾增劇
至於不可爲之域矣。
迺於再昨之夕。
忽然神識惝怳
肢軆辟戾
仍以氣窒痰壅。
言語不通
雜試針灸
達夜辛苦
始得有一分知覺
全身不動轉動
作一僵尸
醫家所謂再中必無幸者。
念臣犬馬之齒
若過四五日。
則洽滿六十矣。
老死太平之時。
亦復何憾。
只是貪戀榮祿
駄病莅任。
不免畢命官次
不瞑之恨耳。
顧今形症。
宲無寸步移動之勢。
猶且倩人草章
籲哀而乞歸者。
欲於一縷未泯之前
獲蒙裭鞶之 恩。
以慰首丘之思。
伏乞 邸下俯察矜察
 特命遞臣職名
俾得歸死故山
則生殞死結
何以
報也。
無任涕泣懇祝之至。
修撰李惟秀䟽。
辭職書。
(辛未正月二十二日)
伏以臣於前
敢將垂死病狀
仰瀆 崇聽。
疾痛之呼。
妄恃於 睿慈生成之惠。
祗望於 恩造
奉答辭。
未允所請。
纊息將絶。
而 敎之以察任。
肝血已殫。
而 諭之以勿辭。
玆豈 离照之明。
有未燭於幽蔀。
卽臣誠素淺薄
無以感格於 高穹
拊心自悼。
夫復何言。
今臣犬馬之齒
恰滿六十矣。
床笫之喘。
才經再中矣。
四軆癱瘓
五官昏冥
蠢蠢昧昧
一僵尸。
軍吏之不見面
業已三朔
若是一日仍置。
不思所以變通耶。
顧此宲狀。
 廟堂亦必聞知
而訖未有指揮
螻蟻生死
無足見恤。
不念保障之重。
癏曠之弊耶。
且伏聞臣之姓名
復騰人頰舌
噫。
年來危辱
患有此身。
此身澌滅
不復有矣
惡言之來。
其又何患
雖然一縷未泯。
四維尙在
人心甘心嶺海
敢自居以官秩
公義私分
萬萬無理
中間狀奏。
皆請郞僚席藁病次。
日望勘處者。
月易而歲又改矣。
而 威罰不加
職名自在
怵惕危迫
罔知所出
乃敢干冒萬死
自鳴號。
伏乞 邸下俯垂愍察。
亟 命鐫削臣職秩
重勘臣罪戾
重務無曠
私分獲安
仍以快言者之心。
公私不勝萬幸
離次陳病書(二月二十四日)
伏以臣之垂死之喘。
負屛裔之罪。
以病以情。
一日在職之理。
再煩籲呼
未蒙 矜許
惶霣悚蹙。
不省措躬之所。
窃自念一縷雖存。
特是未冷之尸。
四維至重。
便同已之官
屢瀆章奏
亦惧畏屑。
泯伏竢勘。
今已經旬矣。
伏聞 東朝進號
 聖孝增光
縟儀載擧。
庭賀有日
稍進城闉之外。
少伸忭祝之誠。
得以親近醫藥
爲萬一全活之啚。
擔載扶擁
寸寸前進
纔到半途
痰壅氣窒。
凜凜有頃難保之狀。
從行之人。
蒼黃罔措
望門投止
舁致江村
達夜辛苦
脉息堇延。
精神益復瞀亂
肢軆全不運動
受 命居留
委身歧路
進退窮阨
公私狼狽
玆敢債人搆書。
疾聲申籲於貳極之下。
伏乞 睿慈垂矜察。
亟 命鐫遞臣職名
仍治臣罪戾
以安私分
以謝人言
不勝萬幸
城外符書(四月二十二日)
伏以 世孫欠安之節。
勿藥有喜
冊封之典。
縟儀將擧。
臣民慶忭
曷有其極。
念臣以床簀垂死之喘。
嶺海屛裔之罪。
尙今偃息
罔非 天地洪造
而淹伏江干
時序又變。
常恐一朝溘然衢路之側。
上累
生成至仁
下抱死歸之深恥
今印節已交。
進城外。
急於歸骨
首鄕路。
謹使褊禆替納信符
緣形迹之畸危。
不敢暫留於 京輦
若論分義虧缺
無以自逭於邦憲
玆陳疾病之號。
仰干 崇嚴之聽。
伏乞 离明亟降 處分
治臣罪戾
以警具僚
安賤分。
公幸不勝萬幸
未赴賀班書
伏以 王世子封典之禮。
已爲涓吉
欠安之候。
遄臻勿藥
慶溢 宗社
歡均區域
區區抃幸。
曷有其極。
念臣曩辭保障之任
獲蒙鞶帶之 恩。
三朔須代。
幸得交龜。
收拾殘骸
堇到城外
嶺海待勘之蹤。
不敢偃息 京輦
床簀垂絶之喘。
急於歸死故山
替納信符
首鄕路。
冒進短章
粗暴情宲。
而喉司不諒
終至退却
惶霣憫蹙。
殆不知措躬之所。
擔舁扶擁
寸寸作行。
三息之地。
四日始到。
撼頓之餘。
病勢越添。
肢軆不收。
心神失守
澌綴迷瞀
無復省覺
目下形症。
决難支撑於時日。
則固不可責之以生人之事。
而乃於昏仆之中。
伏聞 法殿受賀。
期在明日
使臣致身於 嵩呼之班。
自伸其鰲忭之誠。
當夕就木
無遺憾。
瞻望 雲天
轉動無路。
分義全虧
忱悃莫伸。
伏枕
泣。
只願遄死而已
玆敢倩人搆書。
付呈縣道
伏乞 离明俯賜鑑察
亟治臣闕禮之罪。
仍 命刊臣軍銜
得安意就盡於田廬之中。
以嚴 朝憲
以安微分
不勝萬幸
世孫冊封時。
坡州陳病書。
(五月十一日)
伏以臣向陳請譴之章。
伏闕禮之誅。
伏承 答敎
辭旨優容
諭之以安心調理
臣雙擎奉讀
且惶且感。
殆不知措躬之何所也。
顧此狗馬之疾。
已成癃廢
不能時月支撑
所自知。
而數日以來
添得虛泄。
些兒眞氣
更無餘地。
今雖欲厚自調護
得免於遄死
仰承 愍念之 睿眷
已不可得矣。
目今形症。
宲無萬分一起動之理。
窃伏念今玆典禮
宲是三百年稀有之慶。
万世無疆之休。
凡有含生之類。
莫不欣欣相賀太和元氣之中。
則臣雖飽經危辱
滓濊塗軆。
無以抗顔簪紳之列。
匍匐城闉之外。
獲聞 縟儀之成。
退塡丘壑
與有榮焉。
賃人擔載。
寸寸作行。
纔到一息之程。
再經昏塞
氣結喉管。
喘喘垂絶
僕隷環守
行旅嗟傷
百爾思量
更無前進之望。
瞻 天望雲
精爽飛越
倉卒治書
無倫脊。
而急於申籲。
敢呈縣道
毋論誠禮之俱缺。
干冒瀆擾之罪。
不可自勝
伏乞 邸下俯垂鑑燭。
亟 降威命。
勘臣罪戾
俾爲昧分闕儀者之戒。
公私萬幸
無任惶隕祈祝之至。
聖候平復後。
吳瓚,鄭漢奎等書。
還鄕書。
(閏五月十九日)
伏以 皇穹垂隲。
 聖候康復
昔之焦憂
今變爲懽欣
率土同慶
曷有其極。
臣頃在鄕廬。
伏聞藥院直之報。
倉黃入城。
粗伸起居之禮。
而間因疾病之添劇。
賀之日。
雖未能致身班聯
淹留城闉
今已兩旬有餘
念臣情踪
豈是無事一日濡滯者。
向者 大朝特敎。
荐降於 靜攝之中。
其所以責諸臣之義者。
至爲懇惻
於是感涕徊徨
不復敢以乘鴈之去來
上煩 天聽矣。
卽聞昨者㙜章又發。
搆罪去而益危。
擬律去而益峻。
嶺海待勘之蹤。
豈敢一刻遅徊於 京輦之下哉。
玆冒萬死
短章籲哀。
首鄕路。
仰請徑行之罪。
回望 宸極
有隕如瀉。
伏乞 邸下俯賜諒察
亟 降處分
勘臣罪戾
不勝萬幸
世孫宮成服後。
城外還鄕書。
(壬申三月初八日)
伏以我 邸下上奉 大朝
遽遭今日慘慽
 邦運之無幸。
臣民不祿
尙復何言。
臣仰念 大朝鍾情之悲。
 邸下止慈之慟。
驚號之極。
繼之以憂慮
萬。
顧臣朝暮待盡之喘。
尙今不死。
病裡奉 訃。
百里趲赴。
來伏於城闉之外。
謹詣畿營。
伸哀於成服之日。
兼承兩朝起居之節。
粗伸犬馬紆結之忱。
第臣危辱
邇來五載
歲月愈久。
罪名愈加
至於大辟次律而極矣。
幸蒙 兩朝曲貸之 洪恩
獲免嶺海投竄
又於日前
伏奉 宮賓除命
馹召之 旨。
儼辱蓬蓽
惶隕感激
涕淚橫逬
而每念人言罔極
身名汚穢
撫躬自悲
寧欲溘然
竄伏田間
無復人事
雖當擧國驚惶之時。
不敢自廁於搢紳之列。
咫尺都門
不得進身於 闕外之散班
義分都虧。
不如死。
擔載撼頓
疾勢越添。
急於歸死
纔返鄕廬。
瞻望 宸極
懷不自已
伏惟 邸下春秋未及於鼎盛。
氣血至於完厚。
一切憂戚
曾所未經。
戚慘怛。
易致疚傷。
觀理抑哀之道。
不容少緩。
而况 三朝進見之際。
婉容愉色
上慰 聖心者。
無所不用其極
觀理抑哀之道。
亦惟在於讀書講學而已
是以 大朝曾於戊申
公除開講之 敎。
臣於其時
忝叨 經幄
中心欽嘆
至于今而不敢忘。
區區奉献於 邸下。
切願軆 大朝已行之規。
頻開 書筵
引接賓僚
反覆討論
沈潛玩賾。
經傳之旨。
日經于心。
則天下之。
無所不明
切之哀。
由是自忘。
傷損 天和
保無是慮。
而其於 攝理庶務之際。
亦可以得力於此矣。
言雖腐常。
意則深切
伏願 邸下留神焉。
臣之踪地。
不可冒玷朝籍
而虛帶職名。
癏曠尤罪。
亟 命鐫削臣賓客之任
仍治臣徑歸之罪。
以幸公私
不勝至望
無任激切祈墾(一作懇)之至。
自懿昭墓還鄕書(五月十三日)
伏以日月有期
 王世孫禮葬奄過。
臣民愴痛
曷有其極。
伏惟我 邸下止慈之情。
何以爲處。
伏况 大朝動駕臨壙。
及暮回鑾
靜攝之中。
疾傷必多。
區區下情
不勝憂迫之至。
釁累深重
重以貞疾垂死
不敢生人自居
人亦不以生人處臣。
只合泯伏田間
以待歸盡之日。
而惟是一縷未殊之前
耿耿寸悃。
不能忍過。
昨日畎畒之中。
拚死寸進
來伏墓所之外。
祗哭路左。
以少伸悲結之忱。
滓穢之蹤。
不敢冒入城闉
前後 起居之候。
昨今虞祭之班。
不克一簉於諸之後
才又急於歸死
擔載首路
臨發留書。
仰請鈇鉞之誅。
伏乞 离明亟令勘臣闕禮徑行之罪。
以安私分
嚴公法。
千萬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