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x 页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行状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499H 页
承议郎行清洪道都事二乐堂周公行状
公讳怡。字士安。姓周氏。其先商山人。丽季有讳瑜。登云台诗十韵进士。丽亡不仕。隐居于江阳之文村。自号陶隐。子孙遂为江阳人。曾祖讳长孙。 赠兵曹参议。行司直。祖讳文佐。成均生员。号敬轩。受业止止堂金先生孟性之门。以文章德行重于世。考讳世龟。 赠御侮将军龙骧卫副司果。厚德至行。为世所推。与慎斋先生世鹏。实为从父兄弟。妣昌原崔氏左议政贞烈公讳润德之女。婉嫕贞顺。仪于宗䣊。以正德乙亥十一月生公。公资性颖悟。风度秀伟。为儿嬉戏。屹然有巨人志。甫八岁。母夫人有疾。数月不瘳。公尝粪甜苦。祝天以自代。闻者异之。慎斋先生中壬午第。设闻喜席。先生抱置膝上。抚曰。此吾家砥柱也。呼韵赋诗。公即应口对。有他日龙门鱼一跃之句。满座叹曰。此儿将大有为。非困于泥涂者也。自是沈潜经训。强学明辨。以孝经家礼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499L 页
为标准。性理诸书为根柢。发为文章。取理胜辞达。不尚组绘。晨昏定省。靡日或懈。常曰树欲静而风不饶。此古人所以有爱日之诚也。嘉靖丙午。登丙科。与玉溪卢公禛。药峰金公克一。正庵朴公民献。拙斋李公友闵同榜。皆极一时之选。时慎斋游宦在京。出饯于汉江。赠诗曰。 圣明方侧席。乡国莫淹留。盖欲共征于 王朝也。公内外践历。今可考者。为成均官者二。学正典籍。为郎官者二。礼曹刑曹兼春秋记注者一。为都事者三。关东西湖西。充书状赴 京师者一。监县事者一。礼安。其按湖西也。宣布礼教。丕兴儒风。其奉使 皇国也。承制咏盆松一绝曰。半尺沙盆半尺松。风霜孤节老龙钟。知渠不学干天长。验得人间直不容。皇帝大加褒赏。每东使来聘。问直不容先生无恙否。中朝学士竞相传诵。名声隐然闻于天下。盖此诗寓意于直道之不容。以讽切 天朝。而其孤苦之节。不阿之操。虽谓之自道可也。其在礼安也。律己裕下。省刑薄敛。吏民便之。居岁馀。赋述怀一绝曰。襟怀自是慕渊明。肯佩牛刀滞武城。白石清川红树里。依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0H 页
然还作一书生。遂投绂而归。乡人立碑以寓思。盖公游宦数年。绝意趋营。衣不薰香。屋取僦居。其淡泊之性。高洁之操。乃其得于天性。而至是始遂其志。卜筑于所居之傍。临江为亭。扁曰浩然。名其堂曰二乐。盖所以享归老之乐而体仁智之妙者益深远矣。缘亭上下。有竹坞钓台揖仙听琴咏归台诸胜。公婆娑家食。日卧起其中。每遇兴到。辄理屐临台。放棹沿流。往往终日而忘倦。其风仪萧散。韵致清逸。望之若神仙中人。及兴极而返。则图书满庋。俯读仰思。以研穷义理变化气质为功。遇古人嘉言善行。辄劄录以自观省。自是肥遁尚志。泊然无意于世。累以承文校理 召。终不起。以甲子七月十六日疾卒。享年五十。某月日。葬于命昆山参议公兆次。公事亲孝。执丧哀毁。庐墓三年。每晨谒于庙。未尝或废。居官尽其职。接人尽其诚。尤拳拳于敦世善俗之方。教人必先孝弟而后文艺也。盖公之家学。远有渊源。自敬轩先生得于止止之门。以私淑于家庭。一门之内。群哲骈起。东南礼法之家。鲜有能及之者。呜呼盛矣。公之宰礼也。必多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0L 页
游从于寒栖陇云之间。而遗文散逸。未有以考信。为可慨已。然退陶先生尝校慎斋集。贻龟峰公书曰。有不适宜者。与礼安公商议改之。其见推诩。盖如此。公与龟岩李公桢。锦溪黄公俊良。相友善。锦溪尝同游犬迁亭上。赋诗十韵以寄意。有曰吾兄早趋庭。百氏穷一贯。已能辨肥癯。宁复置冰炭。朋友期许之意。于此亦可以见矣。公平生著述甚多。而中经煨烬。重以兵难。散佚殆尽。今得于烂脱流落之馀者。仅有诗文若干首耳。然类皆冲远閒淡。绝无世俗尘腐气。其高情逸韵超然事物之表而与造物者游。百世之下。闻其风者犹足以廉顽而立懦。在易豫之六二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蛊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若公者。其殆庶几焉。配星山李氏。察访讳希男之女。判书讳审之玄孙。卒与公同穴无子。以从父子嗣宗为后。 赠佥正。有二女。长申景轸。次日新堂李天庆。佥正有五男一女。男长庆胤武科。次吉胤次贺胤武科营将。次喜胤教授。次贵胤直长。一女适士人李弘㽕。庶子祉胤武科。曾玄来昆。又若干人。公没且二百馀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1H 页
年。而乡人慕之不衰。盖尝立庙尸祝而尼于 邦令。旋被撤毁。即斯文之不幸。然先生之风并山水而高长者。固自在于天壤。亦复何恨哉。其昆孙仁甲氏奉家牒。越四百里而命象靖曰。先祖有德有行。不可以无传。而家世多故。迄未能藉手于当世。仁甲老且死矣。惧无以见先祖于地下。吾子幸哀而垂惠也。象靖自顾𧪈劣。何足以执笔为役于玆事。起而辞者三焉。而见属愈勤。其诚意有足动人者。遂据家牒间附以所感于心者如此。以备立言君子之考信云尔。
慕轩孙公行状
公讳德沈。字士源。其先密阳人。鼻祖讳顺。以孝行闻于罗朝。后世有讳赟。以集贤太学士政堂文学。封密城君。显于丽季。曾祖讳厚伦。县监。祖讳元信。县监。考讳胄。参奉。号老岩。有隐德纯行。妣月城李氏。世亨之女。公幼有至行。甫成童。参奉公有疾。迎医祷天。靡不用极。及丧。号哭不绝声。既葬。庐墓侧。昼夜哀号。风雨不废。母夫人虑血气未定。重致伤损。亲撤庐扶以归。毁瘠骨立。啜粥以终三年。事母孝养无方。尝盛寒。思食芹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1L 页
菜。时大雪。公四求于涧溪之滨。忽见一壑芹芽新抽。取之以供。乡里咸嗟异之。抚养群弟。教诲备至。及长而有室。公告之曰。吾兄弟蚤孤。幸有老母。岂可分门异居。宜效广被故事。以养老母馀年。是吾志也。遂构数椽。为兄弟同寝之所。扁曰慕轩。盖取终身慕父母之义也。壬辰。岛夷入寇。列城瓦解。酋长法化以屡万兵据永川。权公应铢以义兵大将。募兵讨贼。公奋不顾身。欲与共死生。时弟德浩以守门将。已扈 驾行朝。使弟德淇负母入山谷。与弟德淳。誓心倡义。编家僮以充军伍。倾囷资以补赢粮。将赴权将军楸坪阵下。路遇贼于苍岩。尽力搏战。所杀伤甚众。贼又大至。公以孤军冒进。且前且却薄暮。还屯马山。翼日又遇贼。挺身以前。军皆殊死战。斩馘数十级。自是贼不敢踰砺岘一步。权公以书招公。公以老母病剧不能往。以家僮囷资。尽属于权公。以助军势。权公遂大捷于永阳城。公与有力焉。权公谓曰。赖君添丁助粮。得灭据城之贼。今义旗东指月城。愿君努力相助。公报曰。敢不效死。一日。奉母憩树荫。忽遇流贼数十。按兵围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2H 页
之。公抱母曰。我不惜死。慎勿害老母也。贼以矛逼公背。公不少动。有一贼告其众曰。以死卫母。真孝子也。不可犯。贼众乃退。公背被数创。不能赴月城。送弟德淳曰。 主上蒙尘。生民鱼肉。誓不与此贼俱生。尔益励忠愤。以殉国家之急。权将军责我以粮饷。吾当竭力以图。于是德淳不旋踵而死于贼。公闻而哭曰。尔兄扈 驾龙湾。以殉国危。尔又死得其所。吾复何恨。甲午。母夫人卒。时公已踰不毁。哀号三年。未终禫而不起。实丙申十二月十六日也。距其生丁酉。得年六十。某月日。葬于郡东单谷向卯之原。公尝为礼宾寺参奉。其卓行伟烈。未及登闻于 朝。天启壬戌。特 赠通政大夫工曹参议。配淑夫人金氏。主簿奎年之女。子男二人。女一人。男长祥云。以从子奉后嗣。有子万祯万祉万禛万祺。次兴云出为叔父德浩后。有子奉后,庆后。有子万禄。次锡后。以孝行旌闾。以万祉后。亦以孝旌闾。一女适进士成立。玄孙以下。多不尽载。万祯之孙孝莱。万禛之孙孝发。曾孙弘迪。皆亲病血指。以克世其家。公家自鼻祖以来。以忠孝立门。趾美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2L 页
绳休。世济厥德。至于公兄弟。承家卫国。赫赫照人耳目。后世子孙。亦有以卓行蒙棹楔之 恩。噫。忠孝虽无二致。一人能兼焉者鲜矣。世守而能相传不失。为尤鲜。史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诗曰。孝思不匮。永锡尔类。殆公家之谓欤。公美德懿行。必多可传于世者。而兵燹之馀。未克收拾。仅有寂寥家藏故牒。而亦未能托诸当世能言之士。以论撰其德美。其后孙孝昌,弘仁,弘运。使其门少尚德,尚翼。具书币以属于象靖。自惟陋劣。何足以与闻玆事。起而辞者三焉。而相守累日。其容有蹙然者。遂不揆僭猥。以家牒为案而附以系世生卒子孙若干事。以备秉笔者考信焉。
痴岩裴公行状
公讳尚益。字益哉。达城人。八世祖英赞。仕丽朝官仆射。自是世袭冠冕。曾祖讳裕。 赠刑曹参议。祖讳茂元。 赠刑曹判书。考讳应褧。行罗州牧使 赠礼曹参判。妣陜川李氏。沃川全氏。俱 赠贞夫人。全夫人。引仪海之女。大司宪龟村柳景深之外孙也。万历辛巳十一月二十日。生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3H 页
公于荣川望洞里第。幼随参判公于京师。与西厓柳先生所馆近。公与先生季子同队。先生呼与同游出入。教以迎候进退之节曰。训诲之方。专在蒙养。两儿资禀不凡。吾所以眷眷也。及就学已通大义。参判公喜曰。异日能扶持门户者。必是儿也。辛卯。参判公守清道郡。翌年倭难作。参判公谓公曰。神主不可委诸奴仆。汝可背负。公恪谨奉持。幸得保全。丁酉。倭再动。时参判公牧罗州。被李统制舜臣檄。赴幕下。公陪母夫人舣船于海。篙师欲纵之深入。公曰。贼锋已衰。统营消息未探。不可远去。既而贼败遁。即迎拜参判公。其识明虑远如此。壬寅。参判公以管押使入京。公从之。八月。参判公遇病笃。公殚诚药饵。日夜吁天。及遭丧。赖知旧卿宰。极力赙襚。得无憾焉。九月。奉榇还荣川。服既阕。连岁占大小解额。丙辰。俱中生员进士。时废 毋论起。榜首方议设疏。公不入泮。步出城门。雇舟而泊骊湖。时外舅云川公牧骊州。迎谓曰。行色何草草乃尔。公具以告。云川公叹曰。吾已思之矣。公遂被削儒籍。不复应举。修先庐。扁以痴岩以自号。取琴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3L 页
书消日耕钓卒岁八字。揭楣间以寓閒趣。就寒渚北麓。斲岩结茅。名以梦葵庵。盖梦得先公持赠小葵杯。遂揭庵以寓崇饮之戒。又就庵下占基。为晚年移住计。先置小屋。号青野堂。有铭以见志。癸亥 仁庙改王。甲子登第。母夫人泣曰。余未亡在世。安忍独享此乐。然尔以清明世发身。差可喜也。乙丑。补成均学谕。历司赡内资等寺。丙寅。入堂后荐。丁卯胡乱起。以公为留都从事官。政院 启请为假左史。扈 驾江都。公夙夜劳勚。衣不解带。 仁庙辄命小宦曰。近烛于某注书。使明见可也。公苦恋慈闱。引对时往往南望泣下。 上亦为之悯然。四月。还都。有正言金卨者嗛公直书其外舅李贵失对语。遂诬劾罢归。白母夫人曰。儿汨没科宦。每离亲远游。自今优游田亩。躬奉菽水。幸而得专城。则可就养矣。母夫人曰诺。居数月。金卨嗾海西人。疏诬朝士。 仁庙鞠问得情。遂并窜卨。戊辰。升成均典籍。迁司宪府监察。不赴。公切于奉养。无意宦游。而不堪恋 君之怀。取先公侍宴图及兴庆园志铭二障子。揭壁瞻拜。以寓江湖魏阙之忱。己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4H 页
巳。拜刑兵员外郎。皆不赴。庚午春。拜湖南亚使。亦不赴。夏。又拜海西亚使。公曰。余之不能仕已定。而荐承 除命。不可不一谢。遂入城谢 恩。即呈病。贳舟而归。有诗曰。张翰若有萱堂老。江海归帆不待秋。辛未。拜晋州判官。公喜得专城之养。即趋谢。辞 陛日得寒疾。行到骊州。疾转㞃。公自知不起。裁书上母夫人。勉以勿过虑。遗二子书。戒以勤读书振家业。远酒色以终孝。时赵参判寿益。始终救护。公为书付赵公。奄然而逝。实闰十一月二十四日也。享年五十一。赖亲友主倅赙助得棺敛。明年春。返殡于斗月先垄下。九月乙卯。祔葬于参判公墓右坐艮原。公配闻韶金氏。兵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云川讳涌之女。贞静端一。妇德甚备。辛丑卒。享七十六年。始葬于山云某向原。后辛卯九月。用卜人言。奉迁于顺兴府东泉谷向午之原。有二男三女。男长幼华。都事号八斯。次幼章。出为伯父后。 崇祯后不赴举。以教官 召。不起。 赠执义。号榆岩。女适郡守赵寿颐士人丁时远金时望。都事子晋龙。女适士人洪游道进士成大夏。庶子晋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4L 页
虎。执义子晋龟晋锡晋雄晋相。女适士人金善昌金眉寿李琬。晋龙子星斗星汉星建星大。晋龟嗣子昌大。晋相子昌大兴大。星斗嗣子是禧。子宪佐。子光度。来昆以下不能尽载。公天资重厚。风度峻发。喜怒不遽而操守甚确。不以祸福予夺挠其心。少时游寒冈郑先生之门。以才行见推于士林。参判公尝戒曰。学者须端拱静坐。洒醒神心。不可少有昏怠。又曰。读书所以治心检身。非直为学究业也。公恪受训戒。恐有失坠。晚年叹曰。吾已衰矣。无以副期望于万一。然犹可自勉者。不言人不善耳。平生好读书。非有疾病事故。焚膏继晷。誊写书帙。虽暑汗疲倦。犹不辍也。事母承颜顺志。母夫人性严有法度。虽甚爱公。有不可意。辄笞责不少贷。公每自外入。见其有不豫色。必俯伏于前。俟从容和悦而后起。凡有见闻。必尽达。至朝廷议论士林是非。亦皆条陈。以得其欢心。子女既长成而不畜私货财。事无大小。必禀而后行。接人勤厚。尤致恤于寒贱。邻戚之间。务尽和睦。婢仆有罪。不加深治而自尔畏服。尝欲罪干奴。见其所著网巾弊尽。赐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5H 页
以别藏一具。奴感泣曰。有生何可忘主恩。有族儿质钝而失学。公曰。鱼鲁不分。是徒役也。令与诸子同课业。姊甥罗公以俊少孤。公取以教养。卒以成就。金参奉炰。公妻兄之子。少游陶山。削监司郑造名于院录。造索之甚急。祸且不测。公密致于家。半年而事得已。公游洛下。与朴自兴友。及自兴为国婚。其父承宗秉匀。遂绝迹不与来往。乡人李茳蒧少相善。昏朝时来见公。欲啖以利。公不一言以应。蒧等自呼婢子。纳言于母夫人。母夫人答曰。丈夫行止。渠当自知。非妇人所预。蒧等勃然而去。公每独居。慨念时事。酒后扼腕长吁曰。丁卯之乱。贼势不张。兵力可恃而终为和议所误。不免歃血之耻。此姑息耳。当如后患何。有洪姓人素以强戾闻。造门请见。公辞以疾。后竟以党逆伏法。人服公先见之智。公晚而立朝。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声誉藉甚。使星经过。必屈己以问。龙洲赵公絅。泽堂李公植。皆历访。相与倾倒。后泽堂秉铨。语人曰。某若在。当处以玉署国子之长。以辅君德振士风也。深加痛惜云。嗟夫。公以厚德重望。既策名 清朝。而栖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5L 页
迟下位。不能展其所蕴。然志切色养而不肯游宦。爱亲之孝也。壁揭图志而望朔拜谒。恋君之忠也。见锢于昏朝而拒乡友之诱者。出处之严也。不吐于强御而直史笔之公者。操守之坚也。夫集众美以为德。而不能翱翔廊庙以贲饰王猷。卒中道霣殁。使致君之志。终孝之愿。终不能遂焉。则天意固未可知。然二子嶷然成立。以忠义大节重于世。亦可以见义方之教矣。彼一时伸屈。又何足深叹哉。公之闻孙某。袖榆岩公所为家状。属象靖以纪载之文。自惟后生末学。何敢执笔为玆事役。第事契深重。不敢终辞。悉依家状。略加第次。附以平昔所感于心者。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焉。谨状。
承政院注书雪松金公行状
公讳崇祖。字孝达。姓金氏。丰山人。高丽判相事文迪。寔为鼻祖。自是代有闻人。高祖讳杨震。工曹参判。选清白吏。号虚白堂。曾祖讳义贞。弘文馆修撰 赠直提学。祖讳农。掌隶院司议 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讳大贤。山阴县监 赠吏曹参判。号悠然堂。以学行经术重于世。妣贞夫人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6H 页
完山李氏。孝宁大君补之后。修义副尉钻金之女。以万历戊戌七月六日。生公于次居第九。资质英爽。眉眼炯秀。皎然如风前玉树。五岁遭外艰。甫十岁。词艺已成。三兄察访公。令赋松声。应口对曰。谁家锦瑟新妆出。只在峰头不在家。闻者异之。自是刻厉劬书。骎骎有步趣。攻文战艺。辄居前列。一时流辈咸推以为莫及也。甲子。升上庠。丙寅。丁贞夫人忧。服阕。中己巳文科。选补承文院。壬申。荐授承政院注书。带职遘痘。 仁祖爱惜公玉貌奇才。 遣医诊视曰。善调护。毋使予注书面缚也。既而竟不救。实正月二十日也。享年三十五。讣出。同朝莫不咨嗟痛惜。用其年四月庚午。归葬于丰山县北五美洞甫林山负亥之原。从先兆也。公生长诗礼之门。兄弟八人。埙篪征迈。俱以德学文艺显。八莲五桂。焜耀门阑。即古之高阳荀龙。又奚加焉。公天禀俊迈。气象宏阔。性至孝。悲早失所怙。语及先故。辄呜咽流涕。侍贞夫人。愉色婉容。终日不离膝下。及遭丧。与诸兄庐墓侧。泣血终制。诸兄怜其羸弱。劝以草木之滋。终不肯听。夫以公之至行懿德。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6L 页
富有才艺。使其老寿康宁。以成就其志业。则出而黼黻王猷。入而淬砺问学。与伯仲诸兄。并驾齐骛。竖赤帜于儒林。而惜乎天不假年。中途萎折。不能饱饫经历。以充其天赋之量。岂不为百载志士之憾哉。今其潜德幽光。不可溯向其万一。然六兄鹤沙先生祭公文曰。才通而敏。性醇而达。英爽之襟。俊逸之姿。从子别座时忱祭文曰。秋水精神。玉树高标。重厚足以镇浮。清朗足以激浊。好善如好色。恶恶如探汤。苟非其义。千驷有不受。苟非其人。卿相有不友。素行笃实。表里如一。噫。玆数言者。槩可以想见其平日所存矣。公尝自号雪松。盖取后周之义。所著有诗数十篇。冲澹浑雅。类其为人。公娶闻韶金氏兵曹佐郎是柱之女。兵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涌之孙。明淑贞慧。配君子无违德。生与公同年。后公四十七年而卒。享八十有一年。祔葬公墓左。取兄子时献为后。通德郎。生四男一女。男颐寿夭。弘启弘揆弘翊武科。女适典籍南天祥。弘启三男。侠僖英。弘揆一男备。五女。申益悌李仁标金元柱权僩权铉生员。弘翊三男。伟侗佋。二女适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7H 页
金相勋郑泰中。南天祥三男。梦衡在衡五衡。侠嗣子瑞。文僖三男。瑞斗瑞文瑞秋。英一男瑞图生员。备一男瑞章。伟一男瑞勋。侗一男瑞丹。佋二男瑞甲瑞琏。瑞文有子曰履源。玄孙以下不尽载。履源以其从叔父生员公所为家状。属其友象靖。俾有以撰次。自惟贱劣不足以当是寄。然尝窃恨生也晚。不得供洒扫于诸先生之门。今饰其固陋之辞。以自表见其高山景行之忱。亦与有幸矣。谨第录如右。附以区区所感于心者。以备立言君子之考信焉。
止岩都公行状
公讳慎修。字永叔。漆谷之八莒人。高丽时有府院君陈。其鼻祖也。自是世袭絓组。曾祖讳钦祖。庆尚左虞候。祖讳元结。 赠汉城右尹。考讳汝俞。务功郎。号锄斋。游寒冈徐乐斋之门。妣骊兴李氏。 赠判决事友谦之女。判书敬献公继孙之孙。万历戊戌八月十四日生公。生有异质。二岁。母夫人患面肿。公常手扪而啼泣。四岁画八卦于掌上。寒冈先生闻而异之。八岁就学于乐斋受小学。己酉。执贽于寒冈门下。得闻为学之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7L 页
方。先生谓曰。古人亦有登科策名以荣亲者。何不留心举子业也。公对曰。孝弟忠信。扬名之本。不必营营于外慕以丧其良心也。先生叹曰。谐仲有子矣。盖指锄斋公表德也。辛亥。作元朝五箴。壬子。受易于乐斋。自乾坤以下。不烦教授而能晓解。乙卯。遭乐斋丧。食素三月。不与宴乐。己未。方伯以孝友荐于朝。庚申。寒冈先生弃后学。公不饮酒食肉。心丧三年。癸亥。中司马旋罢。甲子。复中司马。丙寅。登第又罢。丁卯。复登第。朝野交贺。戊辰。补成均学谕学正。升博士。庚午。 除参礼道察访。约己勤职。捐私用以资马价。贸谷为粜籴。以备凶歉。壬申。升典籍。迁刑曹佐郎。癸酉。移户曹郎。甲戌。出为公洪都事。守令有望风解印者。未几辞归。 除康津县监。以亲老道远辞递。为户曹郎。移成均直讲。冬。除咸兴判官。三辞 不许。乙亥。到官。簿讼烦委。剖决如流。日未午罢衙。邑人咸称神明。有奸吏匿流来女人为婢。杀其母与男以灭口。积累岁不决。公按察其情状。掘得母子尸。是日无云而雨。人以为雪冤雨。邑俗尚弓马。不喜文学。公下令曰。为人之本。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8H 页
在孝弟。孝弟之本。在于为学。子弟有能来学者。听于是邑。人争趋之。公躬率以教。讲论不懈。一境耸化。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丁丑岁大饥。公节裘饪。尽心抚摩。一视邻邑流民曰。莫非吾 王之赤子。岂可立视其死。于是所全活甚众。己卯。秩满归。阖境攀辕号呼。数日不忍去。相与立石以寓思。秋。拜户曹郎中。庚辰。 除瑞兴府使。本曹以敕使方至。才贤郎官。不可出外。遂 启请留本司。冬遭锄斋公忧。既葬。庐墓终三年。癸未。又拜户曹郎。寻除蔚山府使。一时相贻书有所嘱。公谢曰。閤下居陶匀之地。不教戒以治民之道。而乃以此等琐细。亏日月之明也。时相惭谢。居官五年。革弊政。劝农兴学。政绩茂著。方伯以闻。 赐内厩马以奖之。戊子。罢归。己丑。赴 仁庙丧。拜直讲。庚寅。乞郡出为宁海府使。十二月十一日。感疾卒于官舍。时母夫人在堂。未遂终养之志。岂非天哉。方病亟喉中语。皆忧 国事亲。一不及家事。用术家言。权厝于某山。甲辰。迁于漆谷五谷先茔之侧。配淑人星山李氏。判官尚白之女。正言耕隐先生孟专之后。有淑行懿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8L 页
范。葬与公同墓。有三男。尔稷尔卨尔奭。三女。适李铁柱吕元和丁时运。尔稷二男。万华万里进士。尔卨三男。万春万夏万秋。尔奭二男。万封万恒。女适裴浃。曾孙启镐启宇启垕启一启弘启中启运启迪启心启凤。女皆嫁为士人妻。玄孙以下。多不尽载。公资性慈仁。器宇宏远。持己以敬。接人以恭。惰慢之气。不设于身。鄙倍之言。不出诸口。幼而承诗礼之训。长而游大方之家。薰陶渐染。不劳而有成。造诣甚高而歉然若不足。名誉日隆而退然若无有。常曰诗之思无邪。是吾三字符。又曰。治心如治田。今日锄明日锄。辛勤用力。然后方可有秋。若以来日为多而少缓其功。芜秽不治而禾稼不长。学者用工如此。则自不至于怠慢矣。又曰。虚名浮誉。日隆于外而内无实德。大可耻也。又曰。乐善如嗜酒。向学如好色。方可谓好学也已。盖其务实而笃学也如此。其见于行。则事亲尽其孝。祭祀极其诚。遇诸弟以友爱。待婢仆以宽仁。不言人过失。处事周详慎密。尤以清白自砥砺。尝曰学者在众中。当有出泥芙蓉之气象。不染俗累然后有得。少时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9H 页
闻倻山郑仁弘有盛名。尝一往见咏一绝。因不复往来焉。三莅州郡。必以承宣教化为先务。不为子孙营产业。飨耆耋抑豪强。矜恤孤寡。未尝乘醉而刑人。释菜社稷。城隍厉祭。必躬自行之。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人不能止足而害其身者。智者之所耻也。所居有岩名可止。遂结茅其旁。扁以止岩。仍取以自号。盖欲閒居静处。以致修身养性之功。而急于亲养。栖迟于簿书朱墨之间而大限已穷矣。嗟夫。以公才资问学。既策名 清朝。使翱翔华显之位。可以补 君德而淑人心。否则养德林泉。教牖后进。以永此学之传。而二者俱未得施焉。则天意有未可知者。然鹤沙金公。铭公之碣。盛有所称扬。而其遗风剩馥。蔼然被于乡邻。至今百有馀年而犹未沬。秉彝好德之心。其在人者固如此夫。其闻孙必文。持遗事一通。属象靖以纪德之状。自惟贱劣不敢妄有撰次以犯不韪之罪。然平日盖尝有执鞭之愿而窃有生晚之叹。今日之请。义何敢固辞。遂因家牒。略加檃括。以备异日立言君子之所考信焉。谨状。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09L 页
赠承政院注书听翁李公行状
公讳命夔。字圣弼。鼻祖碧珍将军讳悤言。显于丽初。是为碧珍之李氏。十世至讳坚干。位进贤馆大提学。世称山花先生。又五世而至讳轼。事我 中宗。以靖国功。食采于星山。遂为星山之李氏。曾祖讳晚生。 赠工曹参议。祖讳继胤。隐德不仕。以小学教养五子。而其季讳而杜最贤。以孝友闻。号览怀堂。即公之考也。妣达城徐氏。处士强谊之女。以癸巳正月癸酉生公。既长。出为仲父处士讳而柱后。公幼敏悟。四五岁。能属文。出语辄惊人。甫成童。文艺已成。达官时宰多命题试才。莫不叹异。以为克绍山花家声。岭伯聚一路才俊。试艺于苞山。公以童子入。仿滕阁序为文。遂居前列。岭伯嗟赏曰。王子安不是过也。公自幼时。负气英发。而性庄重有矩度。为文章。滂沛大肆。而引经傅义。不流为诡激。先达有鉴识者许其不专为文彩风流之士也。丁巳。中进士。知府金公主喜席。拊背叹曰。真华国器也。时两庭俱无恙。公出入承事。左右致养无方。与兄弟友爱甚笃。所后姊妹十人而曲尽恩义。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0H 页
人无间言。丙寅。游太学。朝贵有联戚者爱慕公。欲引进清显。公绝不与往还。人以此多之。己巳。葛庵李先生用儒进为国子祭酒。公遂事以师礼。是岁冬。 上亲策试士。公居第三。 命赐第。朝议有执不可者。遂 命除相当职。亦寝不行。壬申。丁处士公忧。癸酉。持徐夫人服。时李先生在选部。将注拟初宦。闻丁忧故止。既而时事一变。杜门扫轨。专意奉亲。虽粥庄罄家而备物之养无阙也。癸未。览怀公下世。公年已踰艾而居丧尽礼。不以衰老自懈。癸巳。始登第。 肃宗即位之四十年而公年六十一矣。公以荣不及亲为痛恨。拜祠展墓。泪湿衣不禁也。丙申二月。将入京道遇疾。以三十日某甲。卒于南原之村舍。知府朴公乃贞。素不相识。问疾治丧无遗憾。湖中士大夫多来吊致赙。攀輀哭送者相属于道不绝也。以其年某月日。葬于府西长平坊某向之原。公卒之数月。 除成均馆学谕。后三十有一年。骑省郎权公万因事白于朝。 赠公承政院注书。公始娶庆州崔氏处士翊南之女。生二男一女。男宜龙宜明。女适士人李益中。继娶安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0L 页
东权氏处士奎之女。生一男三女。男宜翰。有文学世其家。女适士人权必经申光润朴东赫。宜龙有所后子复运。宜明一男行运。宜翰一男纮运。复运有子曰弘师。公宇量宽弘。才识俊迈。不务为矜持而自然人不可犯。接人则和气盎然。贤愚各得其欢心。虽寒居穷约而常有兼济众物之志。尤喜奖励儒行。扶植彝教。乐善好贤之意蔼如也。平日有定力。虽在场屋奔竞中。意象閒泰。无匆匆迫促态。扣问题义。多士坌集。而应酬从容。倾倒无隐。及篇成。左右递看。往往亡失而亦不屑意也。盖公始汎滥于百氏。而及亲有道。得闻持己之方。务自去浮华敦本实。以通经学古为要。而尤用力于大学一书。勉励之意。老而靡懈。谓世间穷通得丧。一切听命于天。遂自号曰听翁。有所著听翁集若干卷藏于家。夫以公之清才迈气。入而事贤父兄。出而资于师友。所以导养成就者固有异焉。而一时名士大夫翕然见推。以华国之器。使其历扬华膴。展布其所蕴。所以润色王猷裨益治道者。必有以过于人者。而惜其晚登科第。未沾一命。毕竟赍志以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1H 页
没世。宁不为世道之憾哉。宜翰甫使其子纮运。用书币以授象靖曰。先人既不见用于世。惟有撰德纪行以垂方来。固人子之用心。而窃悯然不敏。荏苒以迄于玆。不肖朝夕且死。惧无以藉手而见先人于地下。吾子幸哀而丐一言焉。象靖礼辞。窃自念公既自处以葛庵门下士。而象靖实为其自出少养于外氏。窃闻公遗风馀范而起执鞭之愿焉。今于孝子之请。又何敢终辞。遂不揆僭猥。谨第录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考信云。谨状。
赠司宪府持平养正斋河公行状
公讳德望。字瞻卿。河氏为晋阳大姓。胜国时有晋川府院君楫。谥元正。二世至判清州事自宗。号木翁。 本朝赠议政府领议政。自是世有达官巨人。曾祖讳光国。 赠司宪府执义。祖讳弘达。谦斋先生弘度之弟。薰炙道义。有懿行深识。 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讳澈。号雪窗。亦擩染家学。屡入荐剡。 赠司宪府大司宪。三世推 恩。以公仲兄同枢公贵。妣贞夫人高灵朴氏。无闷堂絪弟绅之女。 崇陵甲辰十一月五日生公。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1L 页
幼颖敏好读书。不烦教戒。及长。沈潜经籍。研究义理。性孝友。爱敬奉养。殚其子职。雪窗公卒。敛殡葬祭。一遵礼制。疏食饮水。不脱衰绖。非时见乎母。不出庐外。母夫人尝病笃几危。号泣吁天。斫指血灌口。遂得回稣。竟享九帙。以天年下世。居丧仪节。一如前丧。服既阕。遂废举子业。凿沼种莲。构亭其上。扁以光影。取易蒙之彖。名其斋曰养正。优游以自乐。一切世间名利。泊如也。韬晦谦巽。不欲自异于人。而器宇閒旷。神气舒泰。鄙倍不形于口。惰慢不设于身。平居。夙兴衣冠。端坐竟夕。至晚岁亦然。经传之外。旁通射御书数医药星历之艺。尤用功于礼。疑文变节。有扣辄应。遇文墨之士则论词章。见弓马之人则语射御。各随其所业而告语。教子弟。亦因其所长而成就。闻亲知之丧。竟日行素。至门内儿少之夭。亦如之。虽仆隶之贱。亦未尝疾声呼斥也。同知公休官家居。公联床共居。苍颜皓发。终日怡愉。人或比之杨播故事。公屡入绣衣荐。州牧亦荐于方伯。乙卯。 筵臣金在鲁 启曰。自 上下询岭南人才。而知人固未易。称誉易过实。其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2H 页
中晋州士人河德望。安东进士李光庭。学有渊源。行谊特著。自 朝家收用。则实合扬陋之政。亦可风动一路矣。 上曰。令该曹各别调用可也。铨曹屡入注拟而竟未沾一命。远近闻而惜之。癸亥春。避疠于雪窗公墓下。将还。拜辞于墓曰。日后再省未可必。吾其再拜而永辞矣。返于光影亭。患微恙。以三月十一日考终。享年八十。用其年四月二十六日。葬于州西芦峙西麓坐兑之原。会葬者甚众。相与吊曰。乡先生没矣。吾党何所依仰。门人弟子。亦有为之服者。乙丑。相臣 筵白。以行谊学识。特 赠通德郎司宪府持平。呜呼。公以笃厚之行。济以问学之力。韬光晦彩。养德丘园。未能进用于世。少展其所蕴而持宪清秩。只贲墓道之题。于公固无所加损而岂不为世道之憾哉。公初娶光山卢氏 赠持平汉辅之女。生一男大明。二女。适李震龟李光楠。后娶完山崔氏宇瞻之女。生四男。大咸大临大履大升。一女适金光岳。大明三男。应圣宣传官。庆圣光圣。三女。适李万楷郑㮋文斯显。大咸出继一男进圣。一女适柳东英。大临二男。遵圣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2L 页
启圣。大履四男三女。应圣子锡文。庆圣子锡武。光圣子锡夔。曾玄男女并数十人。公有遗文若干卷。失于火。无以考其平日造诣之实。然霁山金公圣铎挽公曰。头流山下古多贤。谦老遗风绰有传。进士申瑊挽曰。宗匠诗书大。名家孝友全。晋阳苏凝天挽曰。经术不关今世用。藏修犹保故家庭。闻韶金乐行挽曰。苍苍方丈入云孤。人与山高我见俱。噫。绣衣方伯既前后荐闻于 朝。至有身后之 褒赠。而远近耆硕之所称颂道说。直许以经术宗匠继谦老齐方丈。则其德懿之实有以见孚于世。可知已。象靖生长北方。未能摄齐升堂获瞻德义之容。间与金君乐行游。得其言行之一二。以自慰寡陋之思。公既不幸弃世。而并与金君而失之。欲从而溯求影响而不可得。乃者公之胤子大临氏辱授以家状一通。见责以纪德之文。自惟贱劣何足以胜此寄。第以无能之辞。自托于文字之间。以效平生景行之思。亦私心所愿欲者。既礼辞讫。受而撰次其言行事实之槩。以俟夫立言君子之采择云。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3H 页
通政大夫刑曹参议阳坡柳公行状
公讳观铉。字用宾。柳氏本文化大姓。中世有掌令讳湿。始籍全州。子孙遂以为贯。三世至讳义孙。仕我 世宗朝。选入集贤殿。以文章儒雅名世。 赠吏曹判书。二世至讳轼。弘文馆典翰 赠参判。又二世至讳城。 赠司仆寺正。始卜居于安东之水谷里。生讳复起。从舅鹤峰金先生学。号岐峰。 赠左承旨。生讳友潜。有隐德。号陶轩。于公为高祖。曾祖讳橚。副护军。祖讳振辉。成均进士。考讳奉时。以敦伦好义。重于宗党。妣鹅洲申氏。通德郎以徵之女。以 明陵壬申八月二十六日生公。幼俊迈聪颖。能日诵万言。十三。赴山寺文会。屡居魁。处士公召而试之前。操笔立就。词致不凡。己丑。丁外忧受学于伯氏慵窝公。公曰。维持门户者必吾弟也。丙申。遭内艰。既卒丧。兄弟不忍分异。共爨十馀年。伯氏性恬淡。不以家事经心。公代干家务。百口赖以资活。乙卯。中增广文科。乙丑。 除成均馆典籍。迁司宪府监察。时慵窝公以工曹参议赴朝。兄弟共处一舍。非公故不出入。日联床唱和。丙寅。移拜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3L 页
永禧殿令。慵窝公出守基川。未几。慵窝公讣问至。公自直所径出奔赴。朝廷悲其意不问。既数月。僚官贻书促还。从兄上舍公元铉涕泣劝起。公黾勉就道。行到鸟岭。追思向年兄弟联镳唱和事。揽涕而还。闻者叹曰。公此事无愧吕子约矣。癸酉。 除镜城判官。镜北边巨镇。俗尚弓马。不务儒术。公选邑中子弟。储之学舍。厚廪饩课艺业。勉励训饬。颇有兴起者。暇日巡行田野。劝课农务。有不便于民者。一切蠲减。旧例。朔望点阅男口。有擅出者罚纸布。公悉罢之。减巫布升数。蠲鱼梁市廛行旅商贾征税。省浮费节官用。数年之间。事简财办。官库充溢。兵使与评事同住一城。供应烦剧。皆服公廉简。多所减除。幕裨亦畏戢不敢诛求。乙亥岁大饥。北路尤甚。监司启请善治守令加任一年。公秩既满不得归。自备米谷一千馀硕。请营门又得若干硕。择邑之勤干者监赈事。至诚赒救。一境赖而全活。一日。监赈者请曰。南路饥荒。与关北无异。城主既以俸禄活民命。又当仁及亲族。已自赈厅有若干别储。请急足送致。公曰。禄俸亦出于民。岂可视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4H 页
为私财。先恤家族。遂不许。丙子春。解绂而归。一府士民。拥路饯别。饥民受赈者各聚升龠。设饯路左。至不可行。行到鬼门关。饥民丁壮数十人随后曰。无以报明府恩。愿备篮舆卒。公曰。自有担夫不须劳尔辈也。饥民挤担夫争先担舁。出平途上马。然后挥涕拜辞而去。戊寅。拜司宪府持平。再辞不 允。移拜侍讲院文学。病辞递归己卯。升拜司谏院司谏。时 王大妃祥事迫近。遂赴 召。前此 上下教。以质实有文学者。拟春坊辅导之任。遂 除公侍讲院弼善。力辞不许。时宫僚久阙员。公独侍 书筵。仅一月讲周易纲目。敷对详明。 东宫倾心开纳。 命取易书要旨。作图以进。 赐下食物丸药。尝因 睿候违豫。久停讲筵。进 达辞曰。古人有病甚而学进者。静摄之暇。亲近书册。涵泳义理。使缉熙之工。无少间断。 东宫嘉纳焉。夏。呈由还乡。遂递。庚辰。 除军资正。趋肃呈病归。寻 除宗簿正司谏。并不赴。辛巳。拜侍讲院辅德。辞不 允。有旨促行。遂承 召入都。见朝象溃裂。上章乞递。移授司宪府掌令。力辞得递。时再从侄正源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4L 页
辞免同副承旨。俱与南归。自是六被 召命。皆辞疾不赴。癸未。陛拜通政大夫刑曹参议。时公已寝疾。上章解职名。甲申二月十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三。以四月己酉。葬于府东达施洞向卯原。公配淑夫人金氏。挹翠轩九用之女。柔惠勤俭。事姒妇如姑。同居数十年。人无间言。先公十四年卒。葬于府东砧谷。亦卯向。有子男三人。长通源。次道源进士。为慵窝公后。次长源生员。出继。通源三男。星休生员。川休为长源后。龟休。二女。适金显运进士金熙发。道源三男。范休洛休玄休。四女适李之恂李宜秀金坤寿。季未笄。长源子川休。二女。适金始吉金熙命。星休子晦文。川休子载文。有才行早死。馀并幼。公禀赋敦厚。才识敏达。勤俭质实。精审缜密。外和易而内坚确。发言慈详而制行刚果。少时膂力过人。同类皆畏服。及长。折节为恭谨。无复棱角。朋侪之会。情恕豁然。往往杂以谐笑。至是非棼争之场。默然若无闻者。居家笃孝友。每以早孤不能奉养二亲。为终身之恨。事伯氏如事严父。每事必咨而后行。伯氏晚爱瓢溪水石。移家居之。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5H 页
公源源候问。得一美味。必先献诸伯氏而后敢食。从兄上舍公家贫年老。公奉养视伯氏。一姊嫠居穷甚。公轸其饥寒。馈遗不绝。姊既下世。抚恤诸甥。与同己出。每当春节。斗斛之馈无虚旬。公虽宦游在外。淑夫人一如公在时。小婢短僮负戴相续。于是乡里又知公之惠化行于家也。少时家甚贫。俭勤力穑。以立产业。凡系农务。虽卑贱之事。往往身亲为之。人或规其太苦。公笑曰。穷而食力。自是本分。庸何伤乎。及稍有赢馀。辄分诸穷族。待以举火者甚众。姊子金宇汉常曰。身营产业者。必啬于财。而性喜施与者。惟见吾舅氏而已。辛壬之饥。举族嗷嗷。公有一区田。来牟先熟。令至亲最穷者。挼青救急。诸家婢使逐日带筐。如就己田。人称其田曰义田。其御家众。和而有节。威而有恩。子姓咸集。嬉笑欢怡。旋复敛容曰。吾家以勤俭质朴称于世。近见儿辈稍失本色。诸妇入门。或尚华侈。余惧其坠失家风也。又谓小儿辈宜习苦淡。不许其食肉。新妇等亦令吃脱粟饭曰。此你辈他日得力处也。门族有过失。谆谆晓谕。使有以自新。其贫无以自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5L 页
存者。心诚忧叹。思有以保接。有遘疠滨死者。亲灌药救疗。亲友死于疠疾。亦躬自敛袭。而病亦不染。亲戚知旧。或遭患厄。必极力救拔。居官问遗。先及穷交。与霁山金公圣铎友善。及金公窜湖南。相去且千里。公命驾往问馈。恤本家不绝也。公自奉俭约。不喜盛馔风乐。其在官。对方丈曰。不如乡园𩶗鱼煮耳。听妓歌曰。不如听陇亩农讴耳。罢官归家。曳杖逍遥于田野之间。与老农剧谈农桑。未尝言朝廷事。子弟或言人过失。辄呵之曰。汝行事果能尽善乎。吾恐彼亦议汝之得失。不可徒责人而忘自反也。或语及财利事。辄戒之曰。天下之难制者。无如利欲。吾年二十时。不知钱谷为何物。及后患家贫。留意产业。利心日长。时或警惧省改。而每觉利欲上分数多。尔曹宜知之。又曰。得失有命。不可妄求。家兄平生恬退而致位绯玉。吾亦未尝向人求乞。而时蒙朝廷存录。尔辈视此赴场屋。随分应之而已。无求必得也。尝赴 召入洛。路遇知旧掌岭试者。打话移日。其人曰。诸胤屡屈乡解。诚可惜。公笑曰。渠辈不做工程。无怪其见屈也。终无所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6H 页
言。其人归语人曰。柳某非所及也。筮仕以来。足迹未尝及权门。吏判赵尚絅为座主。因公事一见。致殷勤之意。公不复还往。大学士赵观彬谪居北关。邻邑守宰奔走馈遗。公绝不问。功曹屡以为言。公曰。问不问。各随其意。不必同也。大司谏申炜谪钟城解归。列邑皆出境送迎。厨传甚丰。及到镜城界。公命一官隶传语。送数升粮数尾鱼。申所带官裨盛怒曳出。申知之。亟呼官隶受米鱼。明日入东厢。致款而去。监司巡到镜城。与诸邑宰置酒张乐。酒半。监司题给诸妓米布甚夥。命座中皆然。公默然坐一隅。引笔题一石荞麦。兵使郑汝稷曰。方今田野如赭。民且相食。主倅志在赈民而财不妄费。吾辈可愧也。一权贵外补镜城。与公为交承。颇致愿交之意。公既还朝。过门不见。其人大憾恨。投书绝交。亦不恤也。公聪明老而不衰。少时所读。晚年往往背授诸子。诸子诵韩诗多有遗忘。公叹曰。汝辈聪明如此。何以成就。因举南山诗不错一字。直春坊时。进讲纲目。一宫僚每当次请授于公。公举辄诵数板。其人惊曰。老爷读此巨帙。何其熟也。平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6L 页
生不自著述。不以文学自居。而日用应酬。皆精切简当。尤长于诗律。李讷翁光庭权江左万。以诗文伏一世。得公诗亟加叹赏。平居每有爱君忧国之心。尝因亚谏 除命。将上疏极言时事。旋以递职不果上。辛巳之退。盖出于观象玩占之意。六被 召命而终不出。优游田庐以毕世。其出处之际。中有所守而既不轻以语人。人亦鲜有能识之者。象靖以乡里后生。偶忝同年之分。荷眷爱甚深。亦尝受一言之规矣。愚蒙抵滞。不克奉以周旋以卒承嘉惠。近又猥托昏好。与诸胤君嗣为兄弟。怀仰德义。益切悼叹之私。乃者诸胤君授以家牒一通。见责以纪实之状。自惟浅劣。何敢轻犯不韪之罪。徒以事契深重。有不敢自外。且感诸胤君之诚孝。谨据家牒。略加点掇。以备立言君子者之考信裁幸焉尔。谨状。
通政大夫刑曹参议梅山郑公行状
公讳重器。字道翁。姓郑氏。自号艮巢。又号梅山。延日县人也。上世有讳袭明。官枢密院知奏事。殉直道。著名丽季。入 国朝。多达官钜人。至中世讳从韶。捷重试。历天官郎。以文章节行名数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7H 页
世。至讳允良。参奉。游陶山李先生之门。以乐善好古称。是生讳世雅。举遗逸。黄山道察访。倡义旅讨倭有功。累 赠兵曹判书。是生讳宜藩。殉孝于东都。累 赠承政院左承旨。是为公高祖。曾祖讳好礼。县监。祖讳时谌。忠武卫大护军。考讳硕达。通德郎。隐居养德。专心问学。号涵溪处士。妣安东权氏。及第塾之女。兵曹正郎龟峰德麟之▣。 明陵乙丑二月二十二日生公。公天性简重。容貌伟硕。自少不妄言笑。坐立饮食。惟长者之命。甫十岁。通孝经四子。往往尽注成诵。有奥旨未晓处。必反复质问。通解乃已。处士公既教以义方。命就学于篪叟先生。时埙篪二叟讲学于横溪。公以童子昵侍问业。篪叟奇其才志。谆谆诲以趋向之方。处士公欲令专意学问之工。篪叟曰。 国家以科目取士。前辈多用是进。若审内外重轻之分。旁治亦何害。于是随众肄业。袖然有声称。瓶窝李公衡祥见公问以经传奥旨。公应对精审。又求见其所制太极赋。啧啧叹曰。吾见京乡才子多矣。未有夙就如此子者也。处士公尝执脩于南岳李先生。请护军公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7L 页
墓碣。辛巳。命公往拜。仍奉墓铭而归。先生留与语经书旨义。公辨对无滞。仍质墓铭疑处。先生甚加称赏曰。你童子而已有老成之见。他日所就。未易量也。因举格致中和说。指示为学之方既冠。遍谒远近诸先生长德。游陶山三溪。访前贤故躅。以广其见闻。乙未。中司马。丁酉。母夫人示病。公夙夜扶护。药饵必亲尝。己亥五月。丁忧。戚易备至。庚子冬。处士公患痘證甚危。公祝天愿代。及遭丧。绝而复稣。仲弟及二从弟次第染没。敛殡哭泣。皆称其情。因得膈塞證几不保。癸卯。服阕。绝意进取。取洛建诸书。反复潜玩。亟往横溪丈席。讲质微义。构小屋于梅谷村墅。左右图书。端坐读诵。有来学者。教诲无倦。丁未春。 朝设庆科。被诸父兄劝。勉赴乡举得隽。及入省试。有司策近思录。多士率愕眙不知所对。公操笔立就。词达意明。诸生堵立。讲旨左右应酬。少无倦怠意。及奏券。考官叹曰。此非科臼手段。遂擢寘第一。公痛未及具庆时。作诗以寓感。唱榜游街。以残童弱马。行色简淡。市童群起嘲笑。凝然若无闻也。友人有以刘子仪戏王沂公者贺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8H 页
之。公曰。争心射利。非素心也。偶通仕籍。当随分供职。何必区区闻达于世也。戊申。逆竖起湖西。蔓延江右数邑。公将西赴 阙下。过辞篪叟。叟曰。君此行固义也。但闻岭西贼势充斥。君行必不达。吾兄弟方入郡城。招召一乡。为倡义举。君与其浪死道涂。无宁偕我同仇以成义功。亦一道也。公从之为参谋将。规画粗成。闻贼竖已就戮。乃止。冬。选补权知承文副正字。辛亥。充假左史。时迁 长陵。都监尹淳持仪注进。 上览讫。 教曰。百官皆服缌而随带。胥吏依常时吉服可乎。尹淳曰。各司胥吏。为其官随从而已。何变服之有。公起而进曰。臣窃有所怀。恐有越俎之嫌。 上曰。第言之。公进曰。丘浚家礼仪节应服三年者服缌。服馀皆素服。此虽言士大夫之礼。恐帝王家礼。亦无以异也。 上曰。注书言是也。正合予意。仍 命使问议于大臣儒臣。公奉 命历问。用前赞成郑齐斗议。改定胥吏素服。公又言于郑公曰。仪注只依 宁陵古注。今 两陵并迁。礼曰并有丧者。其葬也先轻后重。其虞也先重后轻。改葬一如始葬之礼。则仪注中恐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8L 页
当添入此一节。郑公从之。闻者以为得礼。秋。升副正字。以先祖湖叟柏岩两代忠义孝烈上言。讼冤于 陵幸时。特蒙 赠爵之命。以分史官诣迁 陵所竣事。赏赐儿马一匹。寻升正字著作博士。篪叟讣问至。为位而哭。行加麻之制。冬。乞暇赴哭。操文致祭。寻升奉常直长。癸丑。升成均典籍。移礼曹佐郎正郎。寻除湖南亚使兼海运判官。时丰原君赵公显命为方伯。相与讲论经旨。议谳疑狱。族弟鸣皋公干时为济原邮丞。约会于山寺。用程子不忍以人代畜之义。却肩舆不乘。冬。由还投状辞。不许。甲寅。兼春秋馆记注官。以漕运方急。承督关遂赴任。领漕过咸悦郡。路傍有冢。备饰仪物。问之。乃官奴所僭。即命撤去。闻者快之。漕事毕。还乡辞递。辛酉。 除兵曹佐郎。适 大驾幸 陵。公当禁喧时。禁郎多被罪。人皆为公危之。公申饬曹吏勿用鞭扑。躬自晓喻。四方寂无喧扰。 上还宫。特召下教曰。今行不闻喧声。尔奉职极可尚也。贺节使将 陛辞。公以兼史同入侍。 上命赐酒各三爵。诸臣多小啐而止。公以 君赐不可虚。卒二爵。至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9H 页
三爵。啐而注于器。 上曰。兼史必善饮者。敬君赐而尽其爵。虑失仪而节其饮。其志可尚。 命加赐一爵。公起伏曰。臣虽不善饮。 特命何敢辞。遂卒饮。后入侍。 上屡语筵臣曰。此人质实。不失岭南本色矣。再以兼记注。直宿艺文馆。常对书册。或至夜半。僚友戏曰。艺文馆谩为吾兄读书肆也。公笑曰。煖室薰炉。得观书籍。亦 圣恩也。有一老胥窃谓曰。直此馆者多矣。始见好读书官员也。壬戌春。以兼史入侍。 上顾天官郑锡五。语及党论之弊。仍指公曰。彼兼春秋。岭南人也。卿须克恢公道。以体予意。明日政。 除结城县监。到官。以清俭自持。起弊稣残。劝士养老。仿吕氏乡约。为文晓一境。其略曰。敦伦正俗之道。专在于乡里之纠察。而自夫乡约之废坠。无复振作之方。虽簪缨世族之家。自非天质之卓异。学识之该洽。鲜能遵守绳墨。况蚩氓愚夫何以知善之可为。恶之不当为哉。本县虽僻处海隅。名家巨族。蔚然相望。中间革除之变。出于意外。是何异于鸾群之一枭邪。当职际此复邑之馀。猥膺分忧之责。欲以宣教化厚风俗为政。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19L 页
而目今里尹辈秩卑识昧。难与议此事。奉烦各面尊位。此非以簿书期会相渎扰也。实出于朱夫子增损吕约之馀意。因以十条节目。劝勉一乡士子。又以六条励庶民。县有疑讼。公详查以报。方伯先纳一边言。严关讯吏。公以公务适到营邸。即投状极言狱事曲折。方伯请与面议。公呈辞不见而归。方伯知不可夺。遂驰 启论罢。邑民欲借寇而未及。归橐萧然不以一物自随。惟书籍数箧而已。行到公山铜川。吟一绝曰。解绶西城匹马归。秋风萧瑟谩吹衣。斜阳偶入江郊路。白鸟无心向我飞。及归。罄行橐还给吏卒。皆感泣而归。自是敛迹穷山。温理旧业。作梧麓书堂。以待来学。又筑山水亭。为晚年栖息之所。皆著诗记。以识怡神养性之乐焉。辛未。 除关北亚使。壬申。 除兵曹正郎。皆不赴。冬。又 除司谏院正言。适两司撕挨。浑入禁推。闻 命登途。癸酉。元朝就理。及置对出即复路。 除司宪府持平。以在途递。寻又拜持平承 召。拟上书 春邸。略曰。伏念我 大朝殿下宝算渐高。圣体康宁。而犹虑万几或倦。 命邸下代理。 邸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0H 页
下年虽冲子哉。所受者大事也。所承者丕基也。可不兢兢业业夙夜祇惧思所以不负付托之重哉。臣闻先儒曰。天下万事之本。在于人主之一心。诚以君心既正。然后朝廷正。四方正而万事万民无不正也。尧舜禹授受之际。丁宁告戒。不越乎十六言。千圣相传之心法。孰有加于此乎。夫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谓也。人心道心。人之所不能无者。而不有精一之工则人心胜道心消而发于事者必有过不及之患矣。必也精以择之。然后可以约人心之炽而不杂。一以守之。然后可以持道心之正而不离。既精既一则道心为主。人心听命。动静语默之际。政事号令之间。自无过不及之差矣。虽然。所谓中者。本无定体。随时而异宜。以一堂言之。则自有一堂之中。以一舟言之。则自有一舟之中。跻堂而处乎中。然后可以洞辟四门。遍察幽隐。有明目达聪之美。乘舟而处乎中。然后可以均载四隅。斟酌轻重。有济川越险之利矣。而况莅万民之众。总万事之繁而可不处乎中哉。臣愚以为 邸下正心出治之要。无过于此。苟能节饮食以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0L 页
调气血。远声色以养精神。追夏后之惜阴。念殷宗之典学。日开书筵。频接讲官。勉勉乎穷格之工。乾乾乎诚正之方。则学日进德日卲。古圣王执中之大法。忽然在我。而风动草偃之化。自捷于影响矣。末以朝臣偏党之私。政官用人之偏。守令挟势纵恣之弊。累数千言。到比安县。闻已递。遂不果上。然公平日用工学问之实。与夫引君当道措诸政事之方。大略备见于此矣。秋。又拜正言。寻递。又拜吏曹佐郎正言。皆不赴。丙子。 国有大庆。文臣年七十以上俱许升资。授公通政。拜掌隶院判决事。迁刑曹参议。上辞疏。引年乞休致。未几因事递。丁丑。患膈痞上气證。二月。 坤宫升遐。力疾入郡。哭临成服。三月。 金大妃礼陟。疾甚不能赴。扶出溪舍。望哭成服。六月。證遂㞃。精神犹不爽。乡里来问。应接不倦。七月八日未时。招妇女扶起。告以雍睦之道。奉祭接宾之节。申时命正席安枕。逌然而逝。享年七十有三。讣出。远迩惊悼。 朝廷致赙如仪。监司郡守皆优致赙。戊寅正月十九日。葬于云住山新坊洞向午之原。去处士公墓仅数十武。公配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1H 页
闻韶金氏。通德郎邦谦之女。 崇祯处士 赠执义是榅之孙。有妇人善行。治家有法。后公几年卒。有二男一女。男长一鉴。有才行先夭。次一钻。女适士人申熿。一鉴一男夏润。一钻二男一女。男夏澜夏涧。女幼。申二男。昌教弘教。夏润二男二女。男东仁。女长适李鼎来。馀幼。公夙承诗礼之传。出而受贤师之教。所以薰陶渐染。以就其德器者。自有不劳而成。盖其学。以经传为宗而辅以洛建之书。以诚笃为工而持以悠久之力。循循用功。不厌不怠。不为矫世绝俗之行而自然人不能及。容貌舒定。言动端恪。忿厉不见于辞气。骂詈不加于婢仆。平居恂恂。无以甚异于人。而至临事断以义理。则确然自守。有人不可夺者。自少尤尽心于奉先敦族之道。仿义仓故事。名曰义稧。作约文以纪其事。每岁助祭于宗家。凡为先事以及诸昆弟。有吉凶费。或遇歉岁。皆仰是以资给。累世坟墓。优置祭田。营竖表碣。外先之无后者。禁护坟墓。不废奠扫之节。先茔累世族葬。恐后世无以辨昭穆。尺量成图。以诏云仍。与鸣皋公同师共学。相与甚笃。每携入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1L 页
村墅山寺。编次圃隐续集埙篪录。修正改葬备要疑礼通考。先处士公尝裒辑东方儒先礼说。为家礼或问。未及就。公分编类次为成书。又以金沙溪丧礼备要。颇有错误割裂之弊。且阙冠昏二礼。遂为家礼辑要。退陶先生节要朱子书。以嘉惠后学。而时事出处。古今援引。多艰晦未易晓会。取近世诸家劄录。参伍取舍。间补己意。名曰朱书节要集解。又有诗文杂著若干卷。嗟夫。公天资洵美。济以问学。亦既出而仕于朝矣。使处以经幄论思之职。所以导养 君德裨益治道者。必有以过于今之从政者。而低佪栖迟于冗班散秩莲幕县绂之间。晚入言司。旋跻显秩。而公已引年告老矣。鸣皋公常语人曰。梅翁学问纯正。德器浑成。置之春坊王署。以备 经席之顾问。必将大有裨于 国家。而世道龌龊。未得展其所志。岂非吾党之所慨惋邪。噫。此一言可谓知公之深而尽公之平生矣。虽使公幸而得试于世。未必能展布其所蕴。而乃敛迹丘园。玩心经籍。以肆其中晚之功。著书立言。以幸惠后人。天之所以玉成于公者。其意安知不在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2H 页
于此也。象靖始拜公于京邸。辱加奖饰甚厚。恋德诚浅。未克一造山门。扣质名理。每歉恨在心而公奄然不少须矣。乃者嗣胤君一钻携遗集。责以勘校。且托以纪德之状。自惟蒙陋何足以与此事。第以平日景慕之私。有不敢辞者。谨因家牒。稍加檃括。以备秉笔君子之采择云尔。
聋窝处士李公行状
公讳寅焕。字韬仲。李氏本新罗谒平之世。丽朝有禹偁。食采于载宁。子孙遂以为贯。入 本朝。代有达官闻人。曾祖讳时明。隐居求志。除 陵署郎不起。 赠吏曹判书。祖讳玄逸。以德学显于 朝。世所称葛庵先生是也。考讳栽。用遗逸荐。 除掌乐院主簿。号密庵。妣闻韶金氏。拙庵处士学逵之女。云岩先生明一之后。以 明陵丙寅某月日生公。于次居第三。幼仪观丰伟。志气异凡儿。及长。骨格已成。嶷然有长者风度。葛庵先生责湖南也。公与庶叔槃往从之。时年才舞勺。文学举止。俱袖然有成。人皆以环珥目之。既而。先生归寓永嘉之锦水。远近从学者甚众。公周旋服习。不劳而就。甲申。先生弃世。乙酉。丁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2L 页
恭人忧。二兄一弟二妹后先夭逝。公以亲命暂赘于宜春妇家。转徙于商山。丧难流转。惨悴无聊。密庵公每贻书重致劝戒之意。公庄诵佩服。不以远外沦落自沮。益自力读书。文词笔札。翩然早成。又能广交游持谨敕。江右人士交口称誉。密庵公喜曰。不易吾儿。能办此于离索困苦中也。未几还侍。时密庵公屡经惨戚。孑然惟公是赖。公承颜顺色。务得其欢心。左右周旋。不肯以劳事代人或出外归得异味。必袖而献之。便身适口之物。必极力营办。未尝乏绝。或闻远方风谣物态琐语俚传。辄从容开陈。如身莅而目睹。密庵公笑曰。你吾耳目也。丧难之馀。家事益旁落。寡嫂孤侄。皆恃公为命。公以一身当上下数十口之寄。极意调护。以毋乏于衣哺。及侍侧与宾客言。颜色敷腴。辞气弘畅。亲友皆曰某可谓诗礼门中富贵姿。岂终汨没泥涂者。公入而承训诲。出而交侪友。多一时望士。如霁山金公圣铎江左权公万观行堂权公谟。皆素所旋往者。数公亟称公善信有文雅。皆乐与之交。从父兄鲁溪公以清操雅识。见重于俦类。公许为天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3H 页
伦知己。讲磨资益为多。及其没。叙述其志行。裒集其遗文。以寓后死之痛。庚戌。密庵公下世。公年已向衰。能守礼无愆。辑遗事编遗文所以发挥阐明者。靡馀憾矣。既免于丧。以十二月十四日偶疾卒。享年四十有七。以明年某月日。葬于锦水后麓某向之原。与前夫人姜氏。同原而异封。公凡三娶。晋阳姜氏。处士老星之女。有一女。适金柱国夭。闻韶金氏。处士以镛之女。有一子象远。曲江裴氏。处士相度之女。有二子。匡远。一夭。象远三子一女。匡远二子。公生长诗礼之门。擩染服习。固有异于人者。而中罹祸故。晚以家贫亲老。不能肆意种绩之工。然胚胎见闻之素。立心行己。判内外利善之分。其力量风采。又足以施措事务。以见于用。玉川赵公简亢少许可。见公与语终日。叹曰。密翁钟情之戚。殆非人所堪。然尚有一子如是。不羡人满庭兰玉也。公以一身为门户之所寄。侪友之所倚重。而卒阨穷于忧患之涂。寿又不得其永。天之报施善人。果何如哉。象靖之母。实为公之女兄。象靖生才六岁而失母。公每抚之如己子。既长。就学于外大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一 第 523L 页
父。公随事教导。俾不至迷昧。象靖既愚鲁。无以承其至意。而公奄然不少须矣。内弟象远尝从余游。一日泫然而请曰。吾不幸十岁而孤。声音容色之在耳目者。已不能详矣。居家事行。万分一未有闻焉。兄既及事吾父。幸以得于侍燕者。以诏其孤。固不肖之愿也。余惟渭阳之思。寔钟于心。其何说之忍辞。第笔萎词弱。不足以摸拟其德美。中岁以前。又见闻之所不逮。用是郑重而未敢下笔。内弟每见而每以是为请。遂不揆僭妄。谨略加第录。以慰孝子无穷之思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