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二 (自动笺注)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二
 行狀
  
通政大夫諫院司諫三山公行
公元1762年
公諱正源
字淳伯
姓柳氏
其先文化人
中世有掌令濕。
移籍全州
子孫以爲貫。
三世至義孫。
事我世宗
選入集賢殿
文章儒雅名世
五世復起
從叔鶴峯金先生學。
號岐峯
左承旨
是於公爲六世
曾祖諱益輝。
文行重於鄕。
祖諱相時
考諱錫龜
隱德善行
延安李氏
天麟之女。
公以明陵壬午十二月二十日生。
節氣立春後。
故以癸未
豪俊器度
五歲
屬文
處士公常曰。
異日能大吾門者必是兒也。
六歲
先夫人沒。
之如成人
九歲
叔祖磨泉公燈下擁爐
命公占句。
應聲曰。
燈開四壁晝。
爐獻一座
磨泉公嗟賞久之
曾史江鑑。
能考事實而料其成敗
又作小冊子
編年法。
假設國號
疏其政令得失
間以羣臣章奏
往往有奇格。
其於文義
不待長者口授而自能通曉
十三。
尙書至朞三百註。
請寬三
日課以自究。
閉門潛玩三日而進曰得之矣。
布籌無滯礙。
處士驚異
授以周易。
公喜曰。
天下之理。
盡在是矣。
硏究其義。
至忘寢食
自是博觀經史。
泛濫諸家
所得日富
肆筆成章
滂霈涯涘
一時輩流
皆莫望焉。
己酉中生第三名。
乙卯
登第
丁巳
丁處士公憂。
服旣闋。
杜門讀書
有程課。
會心處。
欣然忘食
己巳
成均典籍
旣入城。
貴游往往願交。
不與還往
慈仁縣監。
赴任
勸農風俗爲務。
時境內牛皆疫死
公出官錢
頒給民戶
使十家一牛備耕墾。
民有叔姪相訟者。
愀然曰。
爾亦人耳。
豈無倫彝之性。
而爲物慾所蔽。
以至於此。
命置庭隅
各自深思
久之
兩人慙懼扣頭
以所爭相讓而退。
後有從父兄弟爭水而鬨。
旣而悔曰。
得無我矦聞之乎。
公爲治。
約己裕民
一邑之半。
凡百須之賦於民者。
一切蠲減
親往營門
陳邑弊。
本縣曾屬慶州
復縣時。
軍額良役諸色上供之數。
比舊甚夥。
成鉅弊。
邑民受大丘南漆谷山城米糶。
路遠運輸甚苦。
巡使以久例難變持不許
以去就固爭。
公元1751年
使遂啓聞。
除名額還慶州米糶。
令近民受食。
未幾
巡使遞歸
新舊行當皮三百張。
復言巡使曰。
皮三百。
當刑馬三百匹。
殘邑可堪也。
巡使減其數。
以四十匹爲定。
辛未春
受暇治還。
仍有棄官之意。
邑民衙門三日不去。
公爲留衙。
眷示復來意
及歸。
呈辭狀。
巡使不許曰。
民情遑遑如失慈母
不宜徇私廢公也。
不得已還官
邑民皆出郊歡迎
奉檄享倭于萊州
諸倭問譯舌曰。
國人物之盛可知
如此好官員在下邑也。
壬申
還拜憲府持平
以踰限遞職就理
尋出。
前此入堂薦被彈。
掌令丁喜愼達曰。
前持柳正源
素負雅望
經學無右。
向者堂錄。
出公議。
臺官以未經臺職
遽請改正
實非淸朝奬用儒臣之道。
請還收改正之令焉。
令旨依準
癸酉
弘文館修撰
上書辭。
尋又拜修撰
朝廷有事
在外遞。
甲戌又拜。
上書辭。
移拜侍講院弼善。
不準
始趨肅。
上問大臣曰。
弼善柳正源
聞有學識吾未之見也。
左相曰。
古判府事鄭羽良。
以此人爲大儒矣。
卽命入侍
問曰聞
爾多讀古人書。
東宮正當懋學之日。
勉力勸講可也。
因問書筵進講何書。
曰。
夙興夜寐箴。
上曰。
是箴爲學用功而作。
則於人君亦有受用處乎。
對曰。
帝王之學。
雖與韋布不同
治心之工則一也。
正臣文純公李滉以此列於聖學十圖以進御
以爲萬幾之餘。
此心易放。
不可不服膺是箴。
爲下用工之地也。
旣退。
上顧侍臣曰。
此人非但學識
是嶺人淳實矣。
入侍書筵
講論百工居肆章訖。
進曰。
學者之奪於外誘
甚於百工之遷於異物
人君外誘之奪。
又甚匹庶
匹庶生長寒素
外誘猶少。
人君處於富貴紛華之中。
一心之微。
之者衆。
或以聲色狗馬
或以輿服宮室
其接耳目亂心術者
不可勝數
苟不猛著工夫遏欲存理
投間抵隙
一爲所誘而傲虐慆慢
無所不至
何由篤而道何由致哉。
今邸下代理庶政
一念之間。
興亡係焉。
伏願惕然深省焉。
答曰。
達誠切矣。
又講而優則學章。
進曰。
非但爲然
人君萬幾之暇。
不可不典于學。
答曰。
然。
若或無暇奈何
對曰。
光武皇帝擐甲
冑。
東征西伐
投戈講藝
息馬論道
庶政萬幾
無不總攬
垂情古典
留意經藝
人君患志不篤耳。
志苟篤。
未聞無暇不能爲學也。
講畢
又進曰。
臣等伏見下令停止兩筵。
自內熟讀論語
疑晦處。
不時召見
或以文字下問
此實出於沈潛反復優游厭飫之意。
臣等不勝欣幸
伏念講筵旣停。
罕接宮僚
程夫子所謂宦官宮妾之時多。
接賢士大夫之時少者。
不可不慮也。
欲求溫繹之工。
反爲德性之害。
以此較彼。
所得不補所損。
溫習之工。
莫如講討
講討之功。
莫如召見講官
發難論辨
文字下問
不時召見
固是好事
而臣等猶恐其太無
今若限半日以前
內溫繹。
半日以後
召見臣等。
使分讀溫繹之文。
而所疑晦處。
從容下問
以及治心之法。
修身
溫繹之工。
講討之益。
庶幾兩得其宜。
答曰。
所陳是矣。
又達曰。
論語一帙
今已了畢
程子謂讀論語後有全無事者。
一兩句喜者。
有好之者
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隨其用工淺深而有此四者之殊級
邸下能反身自省
於此
四級中。
當處何級。
則亦可以卜今日用工淺深矣。
答曰。
二十篇何者要切用工處。
對曰。
有問此於楊時
答曰皆要切
聖人之言。
大小遠近精粗本末
無非喫緊爲人親切受用處。
不可厭煩就簡
不可舍卑而騖高。
逐句逐字
眞切體認
篤實踐歷
得尺得寸
皆爲己有。
可謂眞讀論語也。
先儒以爲論語有疑然後有進。
蓋是書本平易明白
集註及諸儒說。
又皆毫分縷析
無復餘蘊。
泛看乍讀。
初不知有疑。
體會於心。
反復硏究
然後晦昧別白
窒礙不通透處。
思而不得故疑。
疑而審思故有進。
竊看邸下講讀之際。
過於淵默
臣等瞽說
必多厖雜舛誤而例賜頷可之敎。
臣等死罪
或恐邸下於體認之工。
猶有所未至。
無以起疑發難也。
伏願深加體念
萬幾之暇。
淸燕之中。
虛心退步
反復溫繹
不徒口誦而必求心得。
不徒苟知而必思允蹈
其間必有大疑晦大憤悱
使臣等或口陳或箚錄以進。
或使自相辨難於前而折衷去取焉。
睿學可進於日新罔覺矣。
臣於昨日筵席
旣以篇末
氏不知一言可用之戒仰勉。
而猶有耿耿之忱。
敢比煩複仰達。
是日
東宮賜食九種
前後春坊四十餘日。
進講之際。
儀貌肅恭
敷對詳明
文義之外。
反復推說
爲勉戒之辭。
同僚退而歎曰。
可謂講官矣。
一日夜。
上御崇文堂。
公隨王世子入侍
上命近前問曰。
今日中有孔明擇醜婦而娶之。
人之情必求美而孔明必求醜。
所以爲賢。
此說何如
對曰。
黃承彥沔南名士而謂其女才堪相配
孔明非求醜而必求賢
可知也。
筵臣以爲必求醜者。
恐推之有太過
朱子曰。
孔明擇婦
正得醜女。
奉身調度
所不堪。
雖其正大之氣得於天。
寡欲養心之助。
與爲多焉。
此尤後人之所警省處也。
而况人主紛華之中。
寡欲養心之工。
尤宜用力
程子太后書。
宮人德性淳厚者以輔少主一段
其意深矣。
上曰。
此說誠是
其他知覺分體用。
夢中知覺有無
六十四卦
關雎憂樂之對。
援引古說。
辨析精審
上顧侍臣曰。
此人論文義。
大是明快
且誦註說如流。
經學爛熟者矣。
上復問汝何不玉堂之職。
公元1755年
年老無寐
欲令儒臣講說文義而聽之。
汝其行玉堂也。
左相曰。
聖敎如是
渠何敢不行乎。
罷退
更漏已盡下矣。
未幾修撰
不準
尋遞授司諫院司諫
已而特除校理
上顧謂東宮曰。
近來臺諫
多至亡身
予之移授校理
非但爲渠一身之私也。
蓋其日三諫官
並投極邊
不欲一體科罪而有特命也。
公以情勢難強復違牌。
遂有禁推之令。
上特放釋
卽命牌招。
又違牌不進。
一日
上下敎違牌諸官一並罷出而獨公不罷
特命更招。
公以罪同罰異
不可冒進
伏闕外。
一日違牌者十有一。
上曰。
柳正源之牌捧入者。
從重論罪
二更
上命史官傳旨曰。
八老君。
深夜寒殿
立而待之而終不入。
廉隅雖曰可伸而分義安在。
天威震疊
措躳無地
而自念義分
終不可膺命
四更
中官傳諭外補通川郡
陛辭
夜出城門
上語侍臣曰。
柳正源引嫌過矣。
而所守之確。
亦可尙也。
乙亥正月
郡郡僻處海隅
文獻無徵
公聚邑中子弟。
訓長課授。
時時延入郡齋
誨誘不倦
郡有
寒岡鄭先生書院
公卽馳謁。
新其廟宇
手書院號齋名以揭之。
書祝式春秋享禮朔朢焚香之儀以示之。
邑人始知有俎豆之禮。
歲適大侵
關東尤甚
措畫得一千八百斛穀。
邑民勤幹者掌其事。
每旬親監分賑。
面各爲旗。
使面任揭旗。
所屬飢民而入。
受賑畢。
樹旗列坐
九鼎於庭
糜粥分饋。
饋畢。
麾旗而出。
竟日喧譁失伍者。
繡衣使者微服來覘。
語人曰。
觀此一事
足見其人幹具也。
一日大雪道不通。
船載米粟
循海分賑。
往往僵臥不起
扣門呼與米。
莫不感悅
有出涕者。
丙子春
應敎元仁孫啓曰。
臣等鹵莽
不足裨補聖學
前修柳正源聰明博洽
眞合顧問之任矣。
右承旨蔡濟恭言經幄之才當世無有出其右者
上曰。
館職有闕。
卽爲擬望可也。
遂拜副校理
公以單騎赴召
老少馬首號泣
僵臥路中不起
慰諭而行。
邑人鑄銅碑以頌其德。
旣入城。
廷試試官
牌不進罷歸
未幾又拜校理
因有推命
遇赦放還
筵臣多言經學醇明
可備勸講
特命加資。
下旨曰。
公元1758年
經幄
經學無右而尙未擢用
頃年召見之意哉。
加資後。
備擬實職
翌日
陞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公以無故驟陞。
不敢冒受
上書力辭遞。
戊寅夏
川守
陛辭
引見曰。
向者欲以玉署銀臺使之而未能焉。
今玆出外
可惜
漢時用人
經治民。
須好做官事。
赴任
奉法甚嚴。
不饒權勢
上供人蔘。
多至八十四兩。
不能堪。
公見相臣
細陳其弊。
轉議朝堂
遂減其半。
吏奴貿易
編戶雜徭
皆隨類蠲罷
己卯春
受暇還鄕呈辭遞。
庚辰冬
上問大臣曰。
人誰復繼鄭玉者。
大臣薦公經學才望當世無右。
上曰。
從速擧擬。
卽除刑曹參議
上書不許
辛巳
拜命
莅獄平恕
發伏如神。
有私變幻文書
主相訟。
積年不決。
公取文書
窓明審。
隱隱痕跡
取水沈紙。
褙塗處浮起
墨跡昭然
嚴刑得情
斷還其主。
未幾
移拜同副承旨
上曰。
久不見汝。
汝是望士
吾除刑議承宣
意蓋深矣。
須體此意。
勿遽歸鄕可也。
右副承旨
又移拜掌隷院判決事
受暇還鄕
再從叔觀鉉以輔德呈辭同歸
畿伯蔡濟恭出餞
公元1760年
曰。
二公登仙之行。
令人聳歎云。
五月
移拜司諫院司諫
時公已寢疾
上書辭職
陳勉戒之意。
批曰。
憂愛陳勉
言甚切至
可不體念焉。
尋拜戶曹參議
以病劇辭不許
九月
又拜大司諫
尋遞。
隨醫至安郊女家
病日篤。
朝起整衣冠。
便旋必扶出。
侍者言其有妨調攝
公曰。
病雖甚。
尙有精神
豈可全無收拾邪。
一日
族弟弘源讀張中丞後敍
男兒死耳。
不可不義屈。
謂曰。
平生喜誦此敍。
至此未嘗擊節歎息
今使汝讀而聽之。
胷中開爽
翌日
淨掃房室
倚衾而臥。
語及國家事。
憂歎良久曰。
吾受國厚恩
未有絲毫之報。
孤負聖意
歔欷流涕
晡時
恬然而逝。
九月三十日乙丑也。
享年五十有九。
卒之明日
兵曹參知除命
旣斂以還。
明年正月十五日
葬于家東道藏洞坐丑向未。
宣城李氏
處士曦之女。
後配務安朴氏。
處士煥之女。
俱贈淑夫人
六男三女
男震休有文行早夭
休日休。
女適李漢佑。
李夫人出。
男敬休萬休弼休。
女適金汝源李象先
夫人出。
震休子宗文星文灝文。
弼休后。
明休鴻文懿文出后
餘幼。
女適進士李宗周金洛運李光翰
餘幼。
日休子道文。
餘皆幼。
敬休子皆幼。
適權思啓金希麟。
餘幼。
萬休子皆幼。
適權思周
弼休嗣子灝文。
女幼。
宗文子女皆幼。
資稟完厚。
才性通敏
儀貌凝重中心樂易
度量宏偉內守堅確
有時凝神
靜坐終日倦色
應接賓友
和氣藹然
人無賢愚
皆得其歡心
孝友
處士公。
極其誠愛。
每日歡侍左右
雖有病必整衣冠。
侍坐唯諾
不使處士公知其有疾
常以幼失所恃爲至痛。
後出州縣
處士公亦已下世矣。
每歸掃墳塋。
悲不自勝
有一姊二妹
友愛深至
事小母甚謹
庶弟二人
亦加撫愛
同甘苦
下至婢僕
未嘗輕加詬詈
門庭之間。
和氣融如。
有狗猫相乳之異。
又有兒駒日含草飼母。
客見而異之。
公笑曰。
旣有牛。
獨無孝駒邪。
平居自奉甚約。
鞍馬服用
不求華美
財利淡如
一富奴老且死。
請獻其瓦屋腴畝。
公却之。
又一奴猝富請贖。
公只取百金曰。
此奴初甚貧而身致萬金
是渠之福也。
豈可掠人之福。
其奴且死。
屬其子納良田
公元1761年
頃。
亦不受。
公性寬容推恕
有人潛入田揠稻穗
家少輩執致于前。
公若無見也。
久之
其人扣頭請罪
公曰。
汝以凶歲之故。
失其常性
旣揠者歸以救飢
後勿復爾也。
顧謂少輩曰。
見而禁之可也。
何必使閭里知之邪。
嘗有遠客在坐
女奴擧案而仆于席。
菹羹狼藉房中
公徐曰。
帨巾拭之。
公平生慕司馬公之爲人
常曰。
司馬公自言平生無不可對人言者。
吾欲學之而未能也。
又曰。
吾於家門之內。
慵窩公柯則
鎭物之量。
恬靜之操。
當求諸古人
吾輩循其餘矩。
庶幾寡過
及喪出。
素食三月
慵窩之弟輔德公公同第。
出處略同
每以榮耀過盛爲戒
名位通顯
眷注隆重
異趣之人。
亦皆艶服
交口薦進
公益恐懼
不敢承當
罷官歸家。
野服逍遙
不以尊貴自處
知舊過從
欣然相接
情敍滾滾
間以雅謔不厭
不言長短時政得失也。
州縣
不以小利近功求譽於民。
而所施設多生久遠之計。
以故解歸之後
民益思慕
通川旣遞後。
數年掌監試
淮陽通川五十餘人
不遠數百里
相率來拜。
有出涕者。
歸後。
邑人來獻商山紫芝一苞
公曰。
此去商山七百餘里。
勤苦遠遺爲也。
其人曰。
邑民不忘惠政
敢以微物表情
蓋公爲政
公平仁恕
民有小過
率多寬貸
或疑其雨露太勝。
公曰。
守令字民之官
愛之如子。
猶懼其不蔇。
况奮其武怒以臨之。
亦何所恃邪。
然或有奸猾爲民害者。
根究痛治
不少饒假
時相家奴憑藉威勢
人壽器數十具
又敺打人流血。
發吏捕治
推板價還其主。
時相聞之曰。
家奴信有罪。
不能如是也。
解紱歸鄕
一鞭就道
衣服器用
無所增飾
慈仁由還在家。
子弟在縣衙。
還送弊籠于家。
中虛易陷。
藳草其中
里媍爲其自官來。
聚觀之。
知其爲藳草也。
大笑而去。
公顧諸子曰。
淸白吾家長物
爾輩藳草充籠。
可貴也。
聰明異常人。
一過目輒不忘。
方在慈仁
一邑田結
置硯室中
未及照會
一日忽失之。
公知其爲吏輩所竊。
招各面書員。
出給中草籠。
使計吏六七輩。
唱準布籌。
闔戶而坐。
用兩籌縱橫案上
諸吏計畢。
進白田結總數
公曰。
總數當爲幾何
縮了八十餘結。
何也。
更籌
果如公所
言。
諸吏旣退。
公曰。
視中草籠。
向所失文書必在是矣。
索之果然
蓋諸吏知其不可欺。
還投籠中而去也。
自是吏皆畏服
不敢復欺。
公深於易學。
晩年裒輯諸家易說。
參互考證。
附以己意。
爲易參考十卷
以爲劉氏意見諸圖。
猶有未備。
更依朱子說排成圖子。
河洛指要一篇
未嘗輕以示人
有請學者
輒曰此非學者先務
須取語孟等平易文字
熟讀玩味
有得而後及易未晩也。
蓋公之學。
始頗泛濫
天文地志陰陽卜筮籌數。
以及兵律道家之類。
靡不究觀
往往覰其妙奧
二十後熟三經四子
乃曰。
儒家事業盡在是矣。
專精力究。
潛玩繹。
有人不及知而自以爲樂者矣。
平生不喜著述
間有所作。
平實典則
訥翁李公。
於文少許可。
亟稱公。
以爲一時文學之士。
鮮見其比云。
遺文若干卷藏于家。
象靖幸同鄕里。
猥忝同年之契。
每仰公德崇深
文思贍富
徒有望洋向若之歎。
得數十年無事
庶幾款曲游從
以供之樂。
而公奄然謝世矣。
斯固係關邦國之運。
白首孤存
益切後死之悲。
迺者其孤明休
家牒一通
辱命以紀德之狀。
自惟文辭荒陋
神思耗憒。
不足闡揚遺徽
惟是奉閱家牒
怳若更接其聲容
不忍讀。
不敢辭也。
遂略加第錄如右
以塞孝子之請。
且以俟立言君子采擇云。
謹狀
冷泉處士公行
公元1755年
公諱猷遠。
字宏甫
姓李氏
初諱敬培。
字欽夫
舊字行久。
者莫能易也。
世祖謁平。
爲羅祖佐命元臣
至麗氏有侍中禹偁。
食采載寧
孫因氏焉。
國朝
有諱孟賢
副提學
是生諱璦。
通政縣令
娶于寧海而家焉。
二世至諱涵。
縣監贈吏曹參判。
是生諱時明
文章節行
除寢郞不起
吏曹判書
七子
道德文藝顯。
第二子諱徽。
逸薦除參奉
世所稱存齋先生是也
出爲叔父副護軍時成后。
又無子。
取叔弟葛庵先生仲子諱檥爲嗣
季子諱之𤌍。
號菊齋
是爲公皇考
永嘉權氏。
壽元之女。
忠定公冲齋先生元兄之后
司諫副提學洪汝河外孫
明陵乙亥十二月十二日
公生于外氏之第。
判公夢大
臨門
旣而生。
明秀端雅
炯如玉樹明珠
周旋詩禮之訓
又及敎於叔祖密庵先生
褎然儒者榘度
丙申
伯氏處士公王母金相繼卒。
丁酉
王母金氏下世
戊戌
齋公不勝喪。
明年夫人哭泣踰制而終。
時年弱冠
荐遭鉅創。
弟妹俱未成立。
漂轉於楮谷山中
饋奠殯宮
撫摩家衆
極其誠愛。
未幾
哭弟喪耦。
慘悴悲苦
有人不可堪者。
節哀順變
隨事理遣
不以患難自沮
時原皋朴君煕民適來寓。
聯巷對榻。
日取近思心經諸書
反復硏究
有時倘佯玉川雷澤之間。
以訪先躅擺世累
旣而朴君歸。
公以二弟孤寡故里無所賴。
挈家東還
戊午
從氏處士公又不幸
諸孤歸。
家政勸課業。
有成立。
叔祖先生旣沒。
挈致孤孫。
共其飢寒
與門內諸親。
重修家世月朔之講。
課誦考勤慢。
質文彬
稍有復舊之漸。
旣又倣義倉置一稧。
吉凶相補助。
貧族賴以有濟。
丁巳辛酉
世道又一光鮮
仁山俎豆
次第撤毁
甲子
所居又圮于水。
遂往寓眞城之松江
逋軒權公德秀疑義
丁卯
權公捲而西歸
公亦北渡漢川
寓先墓下。
傍近學子多從之者
公隨才設敎
斐然有成就。
川之下流爲柏湖。
景致殊絶
存齋杖屨經履
公與鄕人一亭
募僧守之。
一方士子有所棲息
乙酉
石浦判書舊居
糾率諸宗
追續月講之會。
置數楹名以石川
以表遺墟後輩
楮谷之冥棲庵。
存齋歲考槃之所。
及門諸公之後
擬營數架。
規畫粗成而未及就。
壬辰秋
公示憊謂其子宇鏻曰。
上山水。
柏湖遺躅
吾所未忘者。
及我未甚病
何不料理舊棲。
癸巳夏
遂移漢上
病益力。
八月二十六日
命理頮面
正席端襟而逝。
享年七十有九。
始葬于眞城南角山詩禮洞。
後三年
奉遷于縣西十里文谷艮坐之原。
公始娶驪江李氏處士德禎之女。
文元公晦齋先生之後
婦人善行
某年卒。
一子卽宇鏻。
一女適士人盧浹。
再娶永嘉權氏處士舜齡之女。
甲戌六月歿。
二男
長有異質
成童而死。
季亦夭。
一女適士人金濟運
宇鏻有三子
長光灝。
餘幼。
二女亦幼。
盧有一女
金有三子二女皆幼。
襟韻雅潔
識趣淸遠
之無一點塵俗氣。
與人言。
不設畦畛
色笑溫然可親
事所當爲
勞勩而有不避
義或未安。
勸勉所不就。
聞人厄困
惻然有以濟之
平居晨興
盥櫛祠廟
風雨不廢。
灑掃堂室
整理書籍
終日端坐諷誦
未嘗惰容
朋友處。
間以雅謔而亦自失也。
疎財篤恩義
析著之日。
推腴畝而自取荒頓
弟姪不能自給
分土以與。
一妹竆甚。
遺以臧獲
給饋不絶。
從弟之女寡而乏。
使推己婢以畁之。
困頓流徙而能克己爲義。
以此多之。
公少喪難悲遑。
未能肆力涵淹種績之功。
天分甚高。
不屑擧業
爲文
辭順理達
典雅有古意。
常喟先故寖遠
世變無竆
發明先志導牖後生己任
二集。
叔祖遺文
未及整理
與同反復勘討。
鋟梓繕書
洪範衍義
朱書刊補
遺事補。
己甲追訟錄。
仁山志。
雷澤湖日錄題詠。
皆芟理整寫。
俾克有考。
又以家世經文學
各有撰述
文字浩穰
易致散佚
三陵族父某。
類分彙纂
依孔叢子例。
安陵聯叢及世典
取先世事實各派錄。
擬修一部家乘未及脫藳
又嘗述家世故事
作訓詩二
公元1772年
十二章
兒孫寓慕而師法焉。
先公母夫人未克相地
臨終遺令薄葬自貶
公誠求數十年
克遷其兆。
復改先公之葬。
以毋負末命
晩營屢世阡砌。
蒙犯風露
不以衰病自懈。
奉先孝親之誠。
得於天性
非強之也。
公旣內行甚修。
出而所與交往
當世長德
如屛谷權公某逋軒權公霽山金公某江左權公某畸軒朴公某。
皆折輩行相與
與原皋朴君九思金君樂行
相友莫逆也。
嗟夫
以公資質之媺。
志行之高。
足以有聞於當世
而公沈晦自養
重以世變
杜門斂跡
聲名不及於州府。
然其忠信篤孝
退讓雅潔之守。
固已無愧於古人
而紹家學淑人心。
流風餘敎。
藹然被於一方
譬如幽蘭在谷而其香益遠。
所謂潔白仁厚君子人者。
殆庶幾焉。
象靖以重表少弟
早得從游錦水之陽。
晩益眷厚札翰
歲月筍束矣。
壬辰春
拜公于石浦之墅。
階戺潔淨
花卉秀野
其室圖書滿庋。
梅吐萼。
皓首童顔
之如神仙中人
及接人。
和氣盎然襲人
蓋旣歸而不敢忘。
一年而公天秊下世矣。
外氏門戶空矣。
屢世
典刑
無復存者矣。
俯仰今昔
爲之一痛。
迺者其孤傫然持衰
季父上舍君之狀。
授象靖俾有以撰次事行
噫。
實錄也。
不佞雖有言。
又豈加焉。
徒以平生慕𨓏之誠。
不可以無一言
遂以上舍君之狀爲按本
而竊附所感於心者。
以塞孝子之請。
且以備立言君子采擇焉。
英陵參奉山金公行
金氏系出善山。
高麗時有諱起。
食采和義
實爲其鼻祖
累世而至諱匡佐
本朝
左侍郞
有子諱就文。
副提學
號久庵
與兄眞樂堂諱就成
俱以德學名於世。
是生察訪諱宗武
殉節著於壬辰
是生諱羾。
號浴潭
幼養於謙西厓二舅
長而遊旅軒之門。
行誼重於鄕。
所謂金氏三世淵源者也。
是生諱漹。
是生諱相胄。
將仕郞
是生諱亨燮。
隱德不仕。
娶冶爐宋氏。
有徵之女。
乙亥正月二十一日生公
公諱裕壽。
字綏伯
幼而端穎
九歲
占句已警策
處士公好讀書
敎子義方
擩染服習
不煩繩約褎然有成
嘗以總角入試射策
滔滔萬言
觀者咸嘖嘖也。
乙未
母夫人憂。
庚子
公元1755年
公卒
公病致憂喪致哀
初終葬祭之具。
取辦於己而不以諸兄
旣而
避痘于先墓下。
日上哀臨
暇則讀朱子書。
撮爲小冊
其後曰。
自吾讀是書。
似覺麤心浮氣剝落向盡。
讀書啓發之功類此
丁未
司馬
所親有勸其游太學者。
公謝曰。
不才小成
亦幸耳。
科第利祿
欲強其所不能也。
自是未嘗一造京師
所居容膝
疏糲往往不繼。
處之夷然
非甚病。
終日對卷。
隣里罕見其面。
篤於慕先。
先世事蹟
亟求所以闡明
久庵公散集。
公多所掇拾
察訪浴潭公遺文
散佚無傳
積歲裒稡。
著爲成書
以及於旁先遺蹟
摭實
以詒其子孫
與二兄友愛深至
仲氏旣沒而一子尙幼。
無以爲
公割己田以營葬
伯氏老而哭子。
迎侍于家。
殯殮葬圽。
必躳執其勞曰。
如是
無以用吾情也。
宗族務爲敦睦
諸兄弟言。
必以保族宜家
毋墜世德
與子姪言。
必以讀書修行孝弟忠信
兄弟子姪
亦倚以爲重。
惟其言而莫違也。
嘗就洞塾。
少年子姪爲月朔之講。
喩以文曰。
何爲而學。
學將如何而成也。
天生
公元1760年
烝民
有物有則
五常百行
日用云爲
莫非性分固有
職事當爲
人惟不能行著而習察
故必就聖賢之訓。
講誦思惟
咀嚼醲郁
然後可以體會而得諸心。
不然人彝物則
無以體當
四面之外皆牆壁
諸生何爲而不讀爲也。
如是累數百言
諸生稍稍有信從者
公嘗以鄕望纂州志。
据實直書
不一毫容私。
旁邑是事者多紛紛脣吻
超然獨免。
鄕人以此益重之。
公性不喜著述
聞人有忠孝節義一言一行之美。
樂道而敍其事。
佳辰令節
攜朋佩壺。
逍遙山岨水曲
風流眞率
蕭然塵外之想。
嘗愛烏山下澄匯。
築室其中而力未能就。
先隴白雲谷
倡議齋舍
扁其東夾曰晩山窩
日靜其中
劬書玩養之功。
蓋至是而益專也。
庚辰秋
感疾
宛轉牀席
猶不廢頮櫛。
纂次浴潭遺藳
亟令諸子繕寫曰。
恐成千古之恨也。
辛巳夏
銓官有薦公行誼。
除英陵參奉
病不赴。
八月
疾轉革。
仲子夢華待敎赴召在京。
有請其招還者。
公誦吉冶隱對申夫人語以止之。
十一日朝
擧扶而易舊簀。
恬然而逝。
公元1761年
其年十月二日
葬于山向巽之原。
孺人韓山李氏
處士碩望之女。
縣監諱弘祚之曾孫
高麗門下侍中文靖公諱穡之後也。
淑德懿行
歸公四十年。
宗䣊無間言。
先公六年卒。
墓與公同原而稍後
子男三人
長夢儀進士
夢華文科藝文館待敎。
季夢彩。
女適朴▣▣。
夢儀三男一女
夢華一男一女
夢彩一女皆幼。
資性豈弟
氣貌溫雅
鄙倍之言。
放浪
不設於身。
口所嗜好
經史子集
不啻芻豢悅也
與人處。
情悃灑然
色笑可親
智愚
皆得其懽心
爲文章。
惟取理順
不尙剜刻。
簡淡嫺麗
姿趣橫生
自有人不及者。
晦跡林泉
未嘗蘄知於人而孚允。
晩而益著
知事權公相一嘗語人曰。
如某可謂江右第一人矣。
金尙書尙星得公文歎曰。
京外殆未見其比也。
韓吏部翼謩謂其子待敎曰。
忝據銓衡
深慚漏珠。
齋郞非所以處尊公也。
噫。
朝廷知公之晩而天又嗇其壽。
不得少試平生之蘊而空堙沒嵌巖之下。
草草官銜
不過墓道三尺之題。
豈不世道之憾哉。
雖然
使公幸而見用於世。
未必得行其所志。
自放於荒厓寂寞之濱。
枕藉經史。
以追古人之緖餘。
天之所以阨公者。
所以玉成於汝。
而公不以彼而易此也審矣。
諸子彬彬質有其文。
待敎翺翔淸掖。
深被寵遇
塗蓋未易量。
則是固公之餘敎。
古人所謂不在其身而在其子者而又何恨哉。
象靖於孺人
實爲從父兄子。
幸得及公之盛。
竊慕其高風。
不以不肖而辱奬飾焉。
亟欲奉几杖山舍燕閒之日。
以卒承嘉惠而公奄然不少須矣。
其孤夢儀傫然家牒
責以論撰之役。
愍然不敏
足以及此
徒以事契之深。
不敢辭讓爲事
序次如右
以俟立言者攷焉。
雲谷處士公行
公元1757年
公諱學經。
字思仲
豐壤人。
高麗時有諱孟。
壁上功臣門下侍中平章事
是爲公鼻祖
幾世至諱靖。
寺正天官左侍郞
號黔澗
於公間五世
曾祖諱秇。
通仕郞
祖諱振胤。
考諱彥琦。
隱德不仕。
妣興陽李氏
在寬之女。
副提學石先生諱埈之曾孫
丁丑十月十八日生公
資性溫粹
儀度秀偉
炯然如明珠玉樹。
考處
公元1769年
士公簡重榘度
敎子義方
擩染服習
不勞有成
八九歲。
讀書大義
記性倍人。
如潘氏史論
賈氏治安策
屈子離騷之類。
不過三遍。
背誦無差。
文詞日就
模範作者
嘗題躑躅長短句
詞氣飄逸
覽者歎賞
年十一。
李上舍弘悳見而異之曰。
閱人多矣。
未嘗見此兒。
異日必爲偉器
贈詩寄意
有雪龍新吐蕾之句。
己丑十月
處士下世
十一月
祖考喪。
辛卯母夫人憂。
孑然獨持門戶
居憂送終之節。
能無闕於禮。
季父處士公。
如事父。
事無巨細
諮稟而後行。
旣冠。
密庵李公於錦水
得聞君子持己之方。
遂斂華就實。
有意問學
用功心經近思朱子書節要。
要以體之於身而見諸行事。
常曰夫學在乎日用常行之間。
合乎理義而已
彼名爲學問而考行而無其實者。
不取也。
公旣早孤。
以不致養終身之恨。
平居晨謁于廟。
喪病在外
未嘗或廢。
祭祀
專誠致齊
品需必潔豐。
不以有無槪量焉。
生日家人不具酒食曰。
此當倍悲痛之日。
安忍燕飮爲樂
平生泊然自守
不治生產
公元1756年
業。
衣食之奉。
務爲朴素
賓客應對之節。
未嘗不致力焉。
與諸姊將析著。
門議咸曰。
喪難之敗。
僕畝無多
在諸姊幸不甚窶。
何用分爲
泫然曰。
財者聚散無常
二親不在
吾何忍自專乎。
卒以分諸姊氏。
一入試闈
還曰。
賦質甚薄。
若隨衆汨沒
致傷生。
遂輟擧子業
專意讀書養心
間收子弟從學者。
朝夕講授
諄諄義理之趣。
稍稍有信從者
而尋以哭子悲傷
遂罷撤也。
丙子六月十二日
偶遘癘不起
享年六十。
公先韓山李氏
處士泰和之女。
別提諱弘祚之玄孫
主簿密庵公諱栽之外孫
而於象靖實爲仲姊。
戊戌七月十一日卒。
一子壽俊亦不育
再娶全義李氏
諱厚晳之女。
東巖叟諱某之后
先公若干日卒
有四一女
男長錫一。
次商俊有才行。
未及成人而夭。
次錫玉。
次麟俊夭。
一女亦夭。
錫玉有男女皆幼。
公器和厚
不修邊幅
與人處。
往往劇談笑語
休休與物無忤
而襮順裏方。
不隨俗委靡
見人之善。
若己有。
見人之惡。
不翅浼己。
見其有戹竆患難
極力救濟
處宗䣊盡敦睦之誼。
鄕鄰極忠款之意。
以至御下率物
無不開心見誠
得其歡心
溫乎仁人
而及辨是非義理處。
論議峻整
辭氣剴切
衆論朋興確然不少撓奪。
或疑固滯
事過之後
始服其見識之明。
操執之堅也。
平居淡然自持
粥粥若無能。
或疑疎闊
而嘗莅事學舍
設施注措
周詳縝密
纖毫疎漏
於是人又知公有適務之才而恨其不見於用也。
公自十餘歲。
遭憂戚。
五十餘年之間。
無曠歲。
然能觀理順變。
不以外至而喪其所守。
喪禍之餘。
家事旁落
有人不可堪者。
而處之恬然
不以動其心。
有時攜兒理屐。
花種藥。
看雲聽泉。
翛然塵埃之表。
所謂厄竆而不悶。
憂戚玉成者。
而非中有所得而自樂者。
焉能終身不渝哉。
公素不喜著述
間有應酬
隨卽毁藳。
只有簡札誄輓若干作耳。
詞氣勁健
理趣冲遠
無世俗塵腐語
筆法遒雅
少喜爲行草。
往往登人屛簇。
晩亦不復留意也。
公平生深以無實盜名爲戒
默然自守
內而不出。
以故鄕里鮮或知之者
晩而孚允旁達
遠邇信嚮
淸臺權知事公稱曰。
如某江右第一人
州牧往往
抵躳造以致意。
公輒辭以疾。
往謝焉。
象靖與公有兄弟之義。
每服公持身處心之高。
竊有願學之意而未之能焉。
有時而造其廬。
寒溫安問之外。
亹亹古人之學。
秉燭談經
臨流而賦詩
他人之所未能與者而竊有聞焉。
喟然而歎曰。
吾非無意於此事者。
而中緣禍故。
不能肆意用力
今老矣。
所望者惟諸子耳。
今而屬吾子
象靖誠感公之意不敢忘。
事故遷敓。
未克成公之志。
人事不可知者
孰謂奄然如此哉。
日錫玉以其從叔緯經氏之狀。
屬象靖欲有以論撰德媺
象靖固非任也也。
公晦林泉
未有表見於世。
而竊幸從遊之久。
得公之始終焉。
宜諸君之屬於余而余又烏得以辭。
遂据家牒
間附以所感於心者。
以俟夫立言者之采擇云尒
謹狀
剛窩任公行狀
公諱必大
字重徵
姓任氏
高麗時有諱
封西河府院君
子孫遂爲西河人
自是世有達官聞人
曾祖諱世憲。
成均典籍
文章行誼一世
祖諱爾元
從父兄諱宇樑之子壽國
公元1769年
后。
是爲公皇考
載寧李氏
士人柲之女。
贈吏曹參判諱涵之玄孫
明陵己丑七月二十六日生公
端秀靚雅
不喜羣兒嬉戲
十歲
四子二經
孜孜向學
不煩提督
嘗曰。
小學一書
乃做人樣子
服習遵行
旣長。
肆力經傳洛建諸書退陶先生文集
硏精覃思
反復熟爛
要以會諸心而見之行事
旁治擧業
試藝輒居前列
然非雅意所存也。
公內篤用工
惓惓接引後進
於諸長老
學舍所居之旁。
子姪隣里少輩。
立學令嚴課程
遠方學子多聞願從者。
其敎以小學四書心經近思階梯
而兼習科擧之業曰。
先賢所不禁。
要在審內外重輕之分耳。
公病世之忽於古禮
且患門族竆貧無以自力冠昏喪祭
稟于門父兄立稧。
名四儀
本家禮。
以時宜。
定約設圖。
永久遵行
壬戌
丁處士公憂。
致哀盡禮
毁瘠甚。
伯仲強勸草木之滋。
涕泣不肯聽。
旣而
二兄後先遘癘。
診病煑藥。
盡誠救護
竟遭不幸
哀臨襲斂。
必親執無憾
有爲公危之。
終無染。
人比之庾袞故事
伯兄有子軾。
公敎育成就。
庶幾有立而輒早夭
其婦挈幼寡居
累世祀享
公皆親自供辦
務盡誠禮。
撫養遺孤
俾至成立
以此多之。
丙寅
李矦吉輔莅縣。
屢以書請見
不肯
矦復饋以食物
公以大夫有賜。
往拜其門。
李矦選邑之秀士
朔朢勸課
請公爲講長。
公辭不獲
節目講授
彬彬有興起之效。
己巳
閔相百祥按嶺臬。
公名
巡到本縣
優致米肉紙筆
瞿然曰。
虛名誤使臺也。
謝不受。
相將薦于朝。
欲得士林公誦以爲重。
李矦申諭一邑
衆議翕然欲從之。
訥村李公宜泰與公爲莫逆友。
言於衆曰。
任某晦養自樂。
無意聞達於世。
雖有旌招
不肯屈。
徒以益其名耳。
名者所畏避。
奈何納人於厄。
議遂寢。
聞者以爲公之見孚於人。
李公之愛人以德
可謂兩得之矣。
辛未
趙相載浩按本道
聞其竆甚。
周數斛租。
公以周之斯受之義。
受而不辭
或疑前後所處
公著辭受說以辨之。
庚辰
朝廷郡縣宿儒晦跡山林者。
一鄕薦公曰。
資稟眞醇。
學識該博
親歿無意進取
雖或黽勉塲屋不以得失爲意云。
甲申
書舍狹陋
建講堂。
古人格言揭諸壁。
終日危坐對案
潛玩自得之樂。
有時興到。
杖屨嘯咏山岨水曲
諸生從學者皆循循雅飭
知所趨向
一方之士彬彬揖讓之風焉。
辛卯
徐矦命敏會邑士黌序
請公爲訓長
心經一部
語及四端七情之辨曰。
谷說優於退溪
公曰。
先輩已有定論
後學不敢妄有評論
退溪之訓。
白亭當。
纖毫可疑
因歷擧二家文字
逐段辨析
矦不能難。
癸巳
金矦履復聞公名
來訪牧民之要。
辭謝乃曰。
視民如傷四字
閤下留意
金矦歸語人曰。
任某眞儒者也。
患病沈綿
十二月五日夜將半。
從姪軸曰。
吾病萬一無生理
欲有所言。
儞亟執筆
子弟請少俟明日
不聽
口占奉先送終數件。
寫訖。
使更讀。
誤字亟令抹改。
辭氣詳緩
無幾怛化意。
雞鳴逌然而逝。
六日寅時也。
享年六十有五。
明年正月二十一日
葬于梧桐山南麓向丙之原。
上洛金氏
士人履標之女。
松隱處士之后
和順慈良
君子無違德。
宗䣊稱之。
二男一女
長伊輔。
有二子幼
次說輔。
有二子幼
適士人權湜。
一子夭。
取兄子以相爲嗣。
天資溫雅
器度峻整
不由師承慨然志於學
小學循循以至于大學
謙退遜讓宅心而有毅然自持之力。
韜晦靜默守躳而有闇然日章之實。
遽疾之容。
不見言色
恚詈之聲。
不及婢僕
喜聞其過而不吝遷改
樂道人之善而不稱其短。
平居
日必早起
盥櫛衣冠
危坐竟日
未嘗惰容
事親色養無方
順適其意。
事兄友弟
宗族和而睦。
鄕黨敬而義。
不以家事經心
簞瓢屢空晏如也。
公平不喜著述
奉先節目
祭儀契約條書堂講規文會條數篇。
皆切於尊祖重宗敦行興學之意。
詩文雜著又若干篇。
嗟夫
世敎衰。
人不興行
葩藻是競。
名利是耽。
滔滔者皆是也。
獨有得於陳編敗策之中。
知吾身之不可㬥棄。
此道之只在日用
循循用工
老而不懈
積而至於有成
心平而體舒。
言溫而氣和
不務爲矯世絶俗之行而自然有人不可及者。
隣里化其誠。
鄕黨服其信。
蓋其資地之稟於天者儘美
而其得於問學之力者又烏可誣哉。
公嘗自以氣質近柔。
自號剛窩
以寓佩弦
戒。
所與交游
一時知名之士。
如雨金君樂行靑鳧權君濂漆溪崔君興遠
皆以道義相友善。
而象靖兄弟
亦忝在交游之後
自結以至白紛矣。
每敬其資性之雅。
德氣之溫。
欲學焉而未能而公奄然不少須矣。
乃者
其孤傫然持衰
訥村公所遺事家狀見示
有以狀其行。
噫。
實錄也。
復奚加焉。
第念平昔相與之誼。
不忍一言
第錄其語。
間附以所誌於心者。
以俟世之秉筆者攷焉。
梧山處士公行
公元1726年
公諱昌載。
字尙甫
徐氏本達城大姓。
新羅阿干大夫神逸之后
中世至諱衷。
左司諫
直言見斥。
退居達城之花園縣。
又數世有諱翰廷。
司馬
廟受禪。
擧業
隱居小白山下順之間。
自號遯庵
後四世至諱兗。
內資正。
於公間五世
高祖諱後穉
曹佐郞
曾祖諱瑋。
祖諱天健
考諱曄。
隱德不仕。
安東權氏。
處士朋錫之女。
繼妣沃川全氏。
處士山重之女。
公以英廟丙午三月十二日生。
生而穎秀
七歲
周氏千文
能字字會意
八歲
丁內艱
季弟年纔五
歲。
提攜抱持不暫離。
遇疾調護甚至
弟亦安之。
飮啖惟公之爲聽。
十歲
隣里登科設喜席。
村巷喧闐
公獨端坐讀書自若
先公問曰。
獨無玩之意乎。
對曰。
吾讀此書。
自致其慶。
何必奔走羨人之榮乎。
先公拊背嘆曰。
異日大吾門者必此兒也。
成童尙書
至朞三百集傳。
長者辭以微奧難解
端坐一室
潛思默玩。
往往寢食
遂得悟徹乃已。
讀易。
不待師資而自能曉大義
旁通陰陽卜筮兵陣之說。
領略歸趣
旣冠。
治功令家言。
中鄕解。
蓋以親故黽勉
雅意所屑也。
辛未
先公疾革
竭誠虔禱。
不用極。
遭喪哀毁踰制
晝夜不離門外
遂得浮脹之候。
終身患。
壬申
伯氏不勝喪。
拊養孤姪如己子。
稍長。
導以義方
不迷於所趨。
年三十七歲
慨然擧子業
心經近思性理諸書
杜門却掃
潛心體認
習溫養之功。
有日進而不已者。
鄕里長德魯齋權公九淵默窩洪公遵上舍權公正運斗月裴君是袗。
互相講磨
不知象靖之不肖
蓋嘗屢辱臨書疏
歲月筍束矣。
季氏外內蚤世
只有男女
二人
乙未紅疹。
女又不救
公挈孤姪棲于小白高處
一老衲供朝夕。
未幾
姪又染疹。
公手樵躳汲。
晝宵看護
彌月而得完。
撫養敎導
以至成立
宗基爲喪禍所撓。
公與之同遷。
三徙而始得奠居
以完宗事
丙申
无妄之厄。
官校十數臨門衝突
惡聲咆哮
隣里怖畏逃避
公聲不變
家人勿避。
任其搜索
官校感服
皆曰吾不敢肆意君子之庭。
卒以無事
丁酉冬
丹溪書院儒生居齋。
推公爲訓長
公力赴會
誘掖不倦
啓發弘多
庚子冬
又赴紹修講坐
討論經籍
遠近聞風而至者。
金氏歸覲而死。
公能以理自遣神氣已暗鑠矣
宛轉呻憊而猶不廢觀書玩理之功。
辛丑三月初二日早起
盥洗衣冠
將拜于廟。
忽眩倒不省
辰時不救
享年五十有六。
其年五月十三日乙酉
葬于九皋山負未之原。
從先兆也。
公德器完厚。
辭氣溫和
平生疾言遽色
處族䣊和而睦。
接賓友敬而信。
人告以有過
則喜而改之無恡色
見人之有不是
面諭書戒。
以覬其悔悟
奉先之節。
極其誠敬
前期致潔。
供辦之際。
不專委婦
女婢僕之手。
忌日悲痛過節
或至吐血
生朝輒誦生我劬勞之句。
悲悼終日
家衆勿設酒食曰。
具慶者事。
如吾早抱蓼莪之痛。
安忍爲此也。
常以汪信民咬得菜根之語戒子姪。
且曰。
吾雖無所得
讀書眞如芻豢悅口
且喜昵侍長者
聽其餘論。
竟夕不知厭倦
汝輩何厭避長者而喜浮浪之遊也。
又曰。
待賓之節。
勿論親疎貴賤
一吾誠敬
拜送之際。
騎馬者送于階下
徒行者送之門外
汝輩遵守也。
姪子宗胤有向學之志。
作詩論治養性之要以勉之
金氏于歸之日。
以士昏禮箴語及外舅月浦公所著女範。
申申敎誨
婢僕兄弟相鬩者。
不施鞭笞
溫辭曉譬曰。
爾等愚昧
不念天顯之情乎。
古語曰。
難得兄弟
今我無兄弟
誰與同樂
因泣下。
婢僕感泣曰。
主公之言。
俺等自知其罪。
遂失其所爭。
嘗與朋儕十數人
游賞郊外
女師奏歌舞。
呈其妖聲美態。
無不屬目
端坐一隅
凝然不顧也。
晩年築數椽。
名以主靜
左右退陶遺墨
聖賢書置丌上。
專精玩索
疑晦處。
掩卷深思
曉解而後已。
公元1780年
用工大學中庸
硏究累歲
反復沈潛
遂著中庸質疑
有自得之見。
數學啓蒙註。
解其難曉處。
以示子姪曰。
此亦竆理一端也。
晩而留意禮書
家禮篇目
宋朝名賢以及海東諸儒辨論
極意搜集
內外篇。
冠禮一篇
已有成說
酌古參今
可以行於世。
昏喪祭。
逐段分類
借手謄寫
雖病甚。
有時纂輯不釋
親友或戒其損傷神氣
輒對以朝聞可之語。
蓋積十數功力而未克卒業
惜哉。
庚子
卜得焦易如無功學敎不傳之繇。
吟成一絶曰。
分寸躋攀五十年。
無功前定最堪憐。
死而後已惟吾職。
傳與無傳只聽天。
任重道遠進進無已之志。
觀此詩可以得之矣。
嗟乎
公初無師友敎詔之責。
而乃以才資之美。
志氣之專。
窺尋殘編敗冊之中。
有以吾道之異於俗習
此學之成於遜志
一意推究
向前不已
吾志可遂。
則不以譊喧自輟。
聖人可學。
則不小成自安
俛焉日有孶孶不以疢疾少懈。
使其享有多壽
以盡其力之所至
其所就又可量哉。
惜其積歲沈痼而未能大肆力。
中途奄忽而又未能大進就
天之所以旣降之而遽奪之者
其意果何居也。
靖之愚。
亦與在交遊之末。
或有公之所是而我得以竊議
亦有我所執迷而公惠以開示
庶幾百歲在前
永敦無斁之期。
孰謂棄我而先。
使我獨立暮塗。
倀倀焉靡所歸也。
日其孤明胤傫然持衰
遺集家傳
責以撰次紀德之文。
奉玩遺文
怳若接其聲音顔貌
安忍爲此文。
亦安得無一言
遂就本文
加點綴。
竊附以己意。
以塞孝子之思云。
公配完山李氏
君裎之后
月浦仁溥之女。
二男一女
男長明胤
斤斤父事無失
次康
適士人金魯鍊。
明胤有四男。
一女
皆幼。
謹狀
第三從祖祖父處士府君行狀
公諱碩耇。
字德老
姓李氏
其先韓山人
勝國末。
牧隱先生諱穡
侍中
諡文靖
文章節行名於世。
寔於公爲十一世祖
曾大父文英
利仁察訪承政左承旨
大父諱弘祚。
司圃署別提
外大父文忠公先生
舍京而南。
遂止不還。
子孫因爲永之人焉。
父諱孝濟。
蔭補通德郞。
娶兵曹參議雲川金先生諱涌之孫諱
煕之女。
七子而公第居三焉。
公生而資質淳美
父母以孝聞。
德公有疾
公謁醫數百里
昏夜冰澌
數十反而不怠
湯劑必親。
衣帶不解
已然復初
通德公素家貧多子
公歎曰。
人子未能致身策名祿養父母
反以吾衣食之累以貽其憂。
不孝也。
明農力田以致養。
率有多弟恩愛備至
外內之間。
洽焉無一辭
五弟處士外內早喪。
二女一子未有所依。
公亟收而畜之
撫養衣哺。
人不知異焉
有室家則又爲之極力經理
至或割己僕以與之。
公始娶咸陽朴氏通德郞世徽之女。
家在襄陽金谷
公嘗置薄庄偫穀數十斛。
外姑夫人多取用之而難其償。
欲以若干畝歸之。
公曰。
夫人家貧子弱。
無以自立而我因以爲利。
於我心安乎。
則辭而不受。
一士友多取息於公。
以數畝薄土歸其當。
而尋推還之則公受之無喜色而與之無難辭。
有爲公言者。
公笑曰。
細事也。
何足介意
公於奉先之道。
誠敬具至。
非有疾。
未有不與祭。
祭必齊肅
不以癃老少懈。
甚病無以自強
雞鳴而起。
衣服冠而以哭
公元1736年
私室
唐城宗毁。
高曾二祖
親盡當祧。
而公於次爲最長。
亟遣子弟
祭告于廟而以二主行。
立祠以安。
春秋薦獻必親。
築堵被茨檢視必躳。
子弟少節其勞。
輒曰。
我家南遷
故土千里
諸父諸兄
皆未能以時節獲參先祀
不肖孤偶獨不死。
得以奉祀高曾
及此筋力尙可支吾
庶幾殫心盡誠。
以報先父兄於地下也。
宗族或貧無以粢盛
則不使以輪祭。
且將蓄財置士。
以資薦嘗而未及也。
敎子諄諄義方
勸課誘奬。
老猶不懈
疏親子弟
視之無間於己子。
見其嚮學勤。
則喜動於心。
進學怠則憂形於色。
有時與子弟語及家學陵替
俯仰感欷
食爲之不甘也。
端居閒養。
享八十有二年。
丙辰正月初三日
考終于寢。
其年三月十八日丙子
奉窆于聞韶縣北長丘向未之原。
公始娶而無子。
再娶順天金氏命之女。
得一子晟和。
側室子二。
用和保和
女三。
長爲士人李宜小室。
次適文斗綱。
季未行。
晟和有二子一女
皆幼。
資稟豈弟
德性溫厚
持己則務和易而戒忮克
居家則事長上孝而與兄弟友。
處宗䣊也。
敦仁
貴義
有志遊學而患於資之。
則必隨分賙惠。
或貧不自振
無以棺斂
則必盡力賻賵
外而處乎隣里以及鄕䣊。
則其待之也和而順
其交之也信而
執謙約而不撓於浮嘵。
堅操介而不苟崖異
一時交友
皆推以爲善信長者
而吾外祖密庵李公。
嘖嘖亟稱於人不置也。
象靖猥荷眷撫。
蒙被敎育
賴天之惠。
幸得數年無事
庶幾奉以周旋
以畢餘惠。
而天不憗遺
遽失依歸
戶門之悲。
無所終極矣。
從叔父公草其遺事一通
有以撰次爲文
顧惟淺劣
無以發明行治而或反貽忝累是懼。
以是辭焉而不獲
謹第錄如右
以備秉筆者之采擇云尒
謹狀
仲氏遺事
公諱憲靖
字景先
韓山人
李系牧隱先生文靖公諱穡
公其十四世孫也。
文靖之德。
百世後昆
故吾兄弟皆名以靖。
反本也。
高祖諱弘祚
懷仁縣監。
號睡隱
以淸德雅望重一世
外祖西厓文忠公
娶于花山而宅焉。
丙子之亂。
寔爲義兵將
曾祖諱孝濟。
淸閒不仕。
諱碩觀
文學詞章士友所推。
年四十一而卒。
先妣李氏
樂院主簿密庵先生諱栽之女。
葛庵先生玄逸之孫也。
幽閒靜一
寔有閨譽。
以年十七。
歸于大人
明陵己丑三月廿七日
生公于蘇湖之里第。
公於次爲二。
幼端明秀
不喜羣兒戲嬉
亦無妄言色。
丙申冬
先妣歿于痘。
時公年八歲
悲傷哭泣之暇。
撫育乳下弟。
起旋如廁。
未嘗相離
幼弟亦視之慈母
常呼小字以隨
婢僕小兒習聞之。
呼其兄弟
亦以兄之小字
幼弟嘗刀割指血流
公持之泣如己痛。
臨食必呼與之俱。
得一物。
必先弟而後己
篤友類如此。
稍長嗜讀書
終日不離冊。
諸兒雖遊嬉在傍。
不顧也。
公少遲鈍不甚通銳。
端坐緩讀。
聲響寥朗
淹貫成誦
故自學時未嘗一受夏楚
宗族朋友訓戒子弟
必以公之孝友勤謹
子弟相語
亦自以不及也。
年十四。
出就外大父學。
外大父小兒嚴。
少有過差
笞責之不小貸。
公從之三四年。
未嘗有過失。
其言爲進對之間。
不待勸敎從容溫雅
有如成人
外大父常曰。
此兒資質洵美
公元1731年
使問學
旣而受小大學論語
刻意篤志
兀兀無懈。
明以繼晷
樹實充飢
交遊或以攻苦食淡
不若早歸開其意。
則公輒以胡康矦所稱汪信民言者爲對。
及歸。
外大父手書敬齋至樂齋銘夙興夜寐箴等以與之。
公歸而服膺
褙紙作帖。
以時自省焉。
年十八。
娶于上洛金氏之門。
其外德胤勸學著文。
挾冊受書三年不怠
金公嘗曰。
豈弟淳篤
眞古所謂寶壻者也。
辛亥冬
祖母申氏遇病篤
晝夜不解衣
湯藥匕箸數月。
得已
自是益瘦敗甚。
明年二月
癘疾輾轉沈痼
服藥竟不效。
七月二十三日卯時下世
得年才二十有四
嗚呼痛哉。
公疾旣病。
謂其弟象靖曰。
病中無他思。
但恐男兒未三十溘逝
重貽不孝之罪。
象靖輒慰曰。
兄素剛明有氣
朝夕當得穌快。
豈宜出此語。
嗚呼
豈知吾兄之仁而遽止於是邪。
其年十月十一日
葬于府治南古巖負庚之原。
連生二子一女
不育
一子先公歿之前四月而生。
小字曰潤
天稟純粹
資地質實
居家篤孝友敦婣族
鄕黨謹以愼。
交遊和而敬。
公元1733年
事長也。
先意承順唯諾惟謹
其待幼也。
極其誠愛而務盡乎道理
惡言不及婢僕
仁聞傍被於鄰里
見其容接其辭。
溫乎仁人
而及遇事臨機務。
斷然強毅長者之風焉。
公旣從遊外庭
得聞古人所謂修身治己之法。
蓋欲從事於斯焉。
而惜其早抱奇疾。
旋奪憂宂。
不得大肆沈潛種績之工。
憂嗟悼歎
發於言色
且將與四三兄弟
相從寂寞之濱。
得以更攻互磨。
庶幾賴天之靈。
或有異時成就之望。
人事不可知者奄然如此矣。
公德不得食報於躳。
不獲有聞於世。
媺行懿範
又皆日遠不可見也。
則其不知者
不過以公爲端雅一少年。
而其親與相知者。
亦於其孝友敦睦之行。
豈弟慈良之德。
不能盡知之也。
顧弟不敏
不足以摸狀公德之萬一。
孤兒異時成立
雖欲繼述志事
而其見聞不逮於今日。
則恐翳然而莫之徵。
且余後於公數歲。
得公之始終詳焉。
故猥爲之纂輯
以貽其孤。
幽之士得而視之
幸賜以一言焉。
是亦仁人君子勸善成美一道也。
癸丑冬十一月庚子
叔弟象靖。
抆血謹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