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鹿门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自动笺注)
鹿門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書
  
舍弟稺共(丙申十月)
理無大小
心無二用
堯舜事業
只在當下
當爲卽爲則便是天理流行
與物皆春之意矣。
當止卽止便是行一不義殺一不辜
得天不爲之意矣。
道一而已矣。
一段
卽君之离筵講語也。
曾於日錄中見而識之。
俄者偶撿得之
一再諷誦
意味無窮
眞格言也妙解也。
不但治國爲然
治郡亦然
不但治郡爲然
治家修身
皆可一以貫之
果能此則人欲日消
天理日長
而吾之浩然之氣
眞可以塞于天地之間。
體信達順
無往而非堯舜事業矣。
嗚呼
孰能復以此等語。
日陳於經席之上也。
玆以錄送。
須更玩味而措諸政事
隨其當下
曲曲踐驗。
積小成大。
充招得去。
則不百里太古
當下卽是
所謂於吾身親見者。
亦安知不由此其兆。
居然爲眞當下也哉
舍弟稺共
職事雖甚劇。
旣當之事。
不可小心供奉
凡事一生厭苦之意則筋骸解弛
不可支當
莊敬專一則志之所至
氣必隨之。
筋骸自疆。
四大自輕。
望須惕念
努力也。
舍弟稺共(丁酉五月)
旱乾如此
八路同然
而兩西及畿內尤甚云。
以來書見之。
二月以後得雨
民情皇皇可想。
太守者食何能下咽乎。
病中奔走山間
亦非可堪之道。
若或久無應驗則將奈何
此中昨日所得之雨。
雖未周洽
亦可解渴
門前可以移秧云。
其處亦或能得此則誠幸。
無由聞知甚欝。
病雖如此
旣在其位。
不可自力
凡事至誠做去。
可生厭怠之意乎。
自量不能則便卽謝歸可矣。
此中只如昨。
精力漸覺銷减
不能自危之心。
來書今秋亦不能來。
而乃以明春爲期
果爾其間人事
亦何可知
離懷之外。
積抱如山
而終不能相對一吐
則亦豈非可慨者耶。
大全點箚。
僅至二十六卷
卒業尙遠
不知果能於何日出塲也。
箚疑全是草本
踈誤處極多。
不勝點檢
使人不能不追慨於遂翁諸賢也。
使無楚山之禍。
得卒其梳洗則豈如此耶。
吾之所爲者。
果能訖功
則似可有補於此書。
所不可期者壽命也。
且在鄕曲
書可撿。
無朋友可問。
闕遺處猶多。
可歎可悶。
然如有空冊及書手
逐旋寫出。
逐旋修改
則亦似可傳
而此
何能辦耶。
以此益恨君之不能南邑耳。
舍弟稺共(戊戌二月)
來初州行。
在所不已
淺淡一節
儀註似誤。
喪禮補編首卷擧臨條。
文武百官淺淡服。
烏紗帽黑角帶
而罷散官則與舘學生庶民白衣黑笠。
哭臨於闕外云云
成服前旣如此大祥後亦當用此例。
補編雖無文。
似是上文耳。
常時入侍及以郞任仕進(如惠郞軍門監造官之屬)者。
必付軍職然後方著公服而進。
何可無實職軍銜而妄著公服乎。
决不然矣。
吾輩自是山野之人。
職名暫出供職
罷官則還尋初服
其事面豈與京華綺紈家子弟比哉。
只當以白衣黑笠黑帶
生徒庶民同哭於客舍門外
不然則與村翁野老
望哭於山谷之間矣。
黑笠云云
補編只云黑無墨字。
用舊漆笠亦何妨耶。
則不可用華色
用皁色似好矣。
第更訪問知舊如何
紗帽旣用平日所著烏帽
則笠亦用平日所著無妨矣。
舍弟稺共(六月)
苦熱靜履有相
且能了綱目一帙
此雖與經書有異。
上下千餘年之間。
治亂興亡
進退消長
萬變無不有。
其間有相著目前者
亦或有曠世相感者。
苟能善讀。
恰恰格致實事
前所讀經書。
貫通爲一。
更無精粗之別。
未知讀之果能有此箇意味否。
杰兒亦能勤業。
可喜耳。
此中箚疑。
纔訖書牘
而數日來日如此
常常如在烟霧中。
靜深又送來櫟兄遺稿
要卽修正
勢將姑置前課。
就此旬月工夫
日月愈邁。
長課苦難了。
遂成千古遺恨
亦復奈何
櫟稿略略涉獵
已覺其可傳
見其舊日往復
恍然對面酬酢
愴傷不自勝
今日若得此兄在者。
猶必有可賴。
天實爲之。
謂之何哉。
昨夜夢與此兄相對打話
言貌威儀
瞭然平日
覺來只自拊膺揮涕而已
家狀從速修改
以爲往復完本之地如何
舍弟稺共(己亥八月)
近讀易往往會心處。
其味有不可言語形容者。
但不知能無安坐
而又幸得數年之假。
以卒其業否也。
朱子不及云云
來意極大有味
然每念日暮途遠
不能不慨然耳。
別紙答去。
而臨便走草
不能可歎
如有未然
不妨再示。
論語旣有宿功。
何必太費歲月耶。
須速了而致力於易如何
似伏聞寧陵行幸在邇
金子靜不免後車之載。
未知果竟如何
無由聞可欝。
 
里仁懷土註曰溺於所處之安云云
土字借用安土之意。
亦當在所包耶。
殷民安土重遷之類。
固當入於其中
土字字義依舊所處之安。
土地之土也。
 述而卒以學易註。
史記云云
若是當句。
而此二字
指學易耶。
得之
 泰伯以能問於不能註。
義理物我
通言五句
小註分屬似未然
小註朱子自言耶。
通看五句爲是
小註姓氏者。
朱子說。
似是編書者之爲也。
 子罕子在川上註。
程子此道體與道爲體。
兩體字義不同
而但下體字似承上體說下來則同看爲得耶。
兩體只是一義。
可異看。
 法語語語字。
以註言之二字觀之。
似語之之義。
巽與與字
卽際與之意耶。
似然。
此章小註新安陳氏說誤。
已見得否。
 縕袍縕枲著。
袍衣有著。
兩義同耶。
著字本出喪禮幎目䞓裏著註。
充之以絮也。
註兩著字義同。
 鄕黨紺緅飾註。
領緣
領緣是領之緣耶。
檀弓縓緣註。
緣領袖口緣也。
下齊亦緣。
而此獨稱領及袂口。
又何耶。
領緣
領之緣也。
練衣
縓緣未及裳者。
似是喪服之變有漸而然耶。
舍弟稺共(十二月)
歲色已盡。
居然不踰矩之年。
自顧其中
依舊庸衆人耳。
撫念宿昔壯志
豈勝慨惋。
盖以知行二事言之。
知則猶或庶幾
而行則全然欠闕
近欲專心用力於敬
精力憊困。
常常思卧。
外面整衣冠尊瞻視一節
亦自強不得
可歎
妄效朱先生窓銘作六句
(見銘卷。
)欲書揭窓側。
望以片紙八分字書如何
御寒以粧子。
所居北邊半架
取成存存之義。
揭其楣曰存存龕。
書數以爲記。
聖域在前
無難到。
自家所處地則只如此。
所謂目到而足未到者耶。
一覽而論其病處如何
無或近於漏洩天機者。
前人亦或有論及於此者耶。
亦欲書揭於扁傍。
此則以楷字精寫以送也。
舍弟稺共(庚子正月)
歲新矣。
靜履佳勝
此中如昨。
而逢新百感
不能自勝
七十二字。
自覺驚惕
只恨平日行之不力
未免無聞而死耳。
竿頭一步
不敢自勉
其奈精力不逮
皷作不上何哉。
箚疑一役
惓惓在心
設令寫成草本
隨後梳洗
功長日短
後生亦無可分付處。
思之苦痛
天其或者假得幾年。
萬一有成否乎。
前去文果無疵病否。
乘間精寫。
來時持來無妨
窓銘則字數不多。
今番揮洒以送爲望。
舍弟稺共(上元)
前書云云
盖由新年興慨自爾如此
與樂而忘憂者。
幷行不相悖矣。
來諭切至
敢不佩服
主一銘錄去。
銘文稍多。
未暇寫。
來後自可見之。
文中天機云云
乃尹和靖伊川易傳序中體用顯微一段而發者。
和靖非好奇者。
伊川不以爲非
盖語似新奇而理固有如此者。
無害也。
况此引之以贊伊川他語。
故下亦字尤似襯合矣。
未知如何
舍弟稺共(三月)
吾輩只當付命於天。
讀書修身
以盡吾所當爲之分而已
近於上達處益覺有見
精力不逮
不能刻意進如少時耳。
奈何
舍弟稺共(六月)
積營而往
信宿而還
追思眞是一夢忽地
五奴來傳手字
欣慰則劇
所患又發。
有甚於前。
焦悶之極。
殆難排遣
今人渺然
有蘊抱者。
不可自愛
不但一人一家私情而已
更須加意調治
至望至望
小小疾病滿身
無生人之趣。
課業則不敢廢。
近又讀易傳數過。
朱箚亦隨力爲之。
而尙未了可悶。
假我數年之願。
非不眞切
而不知化翁處分如何也。
君之論語
支離
若能爛熟亦何害耶。
病中不必勞心
只以史書之屬。
遮眼爲得耳。
尹台書龕額送來。
故揭之。
恨不與君共玩而評之耳。
舍弟稺共(十月)
此中只如昨。
箚疑之役。
亦不廢。
日晷極短。
日課甚些可悶。
其中有憤有樂。
滋味皷發
終日不休
而未覺其疲困
豈有妨於調攝之理乎。
不須慮也。
舍弟稺共(辛丑七月)
更始易傳過十餘卦。
意味似漸勝。
然其奧處則豈易窺耶。
無人相發
獨學無鄰
誠可傷也。
康節經世書。
封而題其上曰堯夫呈上堯夫。
其時幷世諸賢何如而乃如此
然後世之堯夫。
亦豈易期耶。
吾則雖
不敢妄擬前賢
然些少文字。
只得納之棺中耳
箚疑幾了而苦難斷手
書成而無路謄出。
奈何
舍弟稺共(癸卯七月)
三月以後不復聞消息
其間自京僅得四月初旬無恙之報而已
兄弟二人
各在天一方。
夏歷秋。
不通一字書
生死存沒
無以相知
此豈人情之所可忍者哉。
此月似或有鹿人來者。
政爾苦企矣。
意外鹿人不來而此奴忽至。
一驚一喜
眞是有隕自天。
且承滿幅連紙之書。
無異相對劇譚。
半年憂煎之懷。
時平了。
眉爲之伸。
餐爲之加。
頃刻之間。
喜氣滿室。
一書之效。
乃至是耶。
此處本非不可居之地。
吾家所以不能安頓者。
專以君家不能來之慮故也。
今則垈已賣。
有同在弦之矢。
彼中凶荒如此
目下繼粮。
比此似倍難。
不如乘此機。
勇决之爲得。
須待稍凉。
卽以一馬馳來。
面商凡事
買家垈。
然後還去
卽爲移來之計。
似爲得宜
未知如何
申妹六初來會。
尙未歸。
以此甚慰牢騷之懷。
東來惟此一事爲此難得之事。
可以無悔耳。
十七兒輩稱以生朝
略設酒肴
強令病父起坐受酌。
老妹作頭獻酌。
辭之不聽
追思可愧
然亦自爲家間樂事
追憶昨年此時
與妹語
及君邊。
不禁悵然太息也。
不知明年果能團會。
以復此踦否耶。
舍弟稺共(甲辰正月)
此後遠隔家廟
喪餘亦無與祭之期。
每當讐日。
心焉如燬
朱子支子在遠者祭以紙榜。
祭畢焚之之訓。
故欲自今年爲始。
朱子說(見答李晦叔書)行之。
未知如何
朱子旣以得禮之變。
雖非正禮
亦可以粗伸其情。
無悖於理矣。
須諒示之。
 更詳朱子說。
指正祭。
此則恐或未安。
容更商量
至於忌祭以此
益見其無可疑矣。
舍弟稺共(七月)
五月以後
宜有往來
而値此變年。
救死不暇
何能暇及於閑漫人事哉。
以此一味漠然
不能一人作一書
以至於今猶未也。
郞家之致訝。
無論
君輩之憂慮
安得不然也。
忽地五奴委來。
未到而兒輩望見傳說
驚懼如何也。
遙問而得聞安字然後
此心稍定。
此豈人情之所可堪者耶。
審數月來
靜履安善
眷集均吉。
雖有衰落轉甚。
時常多之語。
猶是老人例語。
其爲欣豁。
可以筆札形喩也。
此中所經歷
一口難說
昏禮纔過。
郞行纔歸。
而崧兒忽得涉疑
證。
前後凡三痛。
痛勢漸加。
屢經危境
吾則出坐於鄰家相望之地。
其母其兄留視
脫危後始出來
而聞更痛則復入護。
雖曰出避。
無異混處
其時危厲之狀。
追思凜然耳。
粮僅過。
六月以後以還支過。
大米貴如金。
老人內外所供。
亦無望繼用。
吾亦一再進純麥飯而能善食。
故使之雜以供。
內間終難之而用命
然無則亦奈何
早稻未熟
念後似可刈食。
而吾之不可食。
甚於
不知竟如何耳。
所寓之地坐地及山水園林皆好。
生理山湖
互有長短
農塲遠勝。
距邑村不過數馬塲。
醫藥盤饌
凡節甚便好
論以卜居
可謂不易得之地。
人心風俗不能純厚
農器牛隻等物。
亦難借用
除非吾家有餘
錢糓日用凡須。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無待於外則可居
不然而或不能無藉人而爲之者則不可居矣。
大抵雖信美而非吾土一句
正寫吾今日景况
思歸一念
常常胷中
最是兄弟親戚
臨年分張
每當一事
四顧無可議處
丘墓思君輩。
不能排遣
餘生幾何
而乃如是乎。
如是而生。
享年一百。
亦何樂耶。
雙洲自是未忘者。
雖曰未洽
試令居間人善爲消詳
以期必成如何
得雙洲。
君又圖占歸村。
晨夕往來
如君
意則老來樂事
豈有此者乎。
有待凉來見之意。
極用欣企
君須一來相議。
然後吾之去就亦可决。
必圖之至望
今年終歲大段疾恙
昨年則不敢喫眞瓜。
少喫則輒直下
今年隨意恣食而無害
昨年則滯證極甚矣。
昨年頗减
今年則益勝。
或者度世長年
備見時人妄作屈原之願否。
至此不覺大笑也。
塵緣旣息。
萬念都灰。
耿耿一心
在於聞一事。
而憂故如此
棲遑如此
餘日無幾
一味優游
論語舊課塞責之外。
了無所爲
所欲論著如經箚之類。
紛紜起滅襟抱
不但病憂爲魔。
分外惡業
聖用,得汝所托三誌
不可辭。
思致索莫
無望速成
等待因循
不能暇及於他事。
其害有不可勝言者。
方欲掃萬濡筆
無論善不善。
必期遄了。
而亦未易
甚可悶也。
此債獲了。
乃可爲所欲爲
但新業姑毋論
舊時文字
亦多散佚
無人收拾
覺關念。
朱子甞擧某僧念傳道無人
中夜慟哭事。
而歎其眞切
先生之門。
人才之盛。
如何
而乃發此言。
使先生而觀今世
以爲何如也。
慟哭二字
猶覺緩歇。
亦復奈何
時因看書或考禮。
不無一二箚記
而往往有前人道不到者。
無此語。
便覺此理有闕。
而有誰能
傳之耶。
只成覆瓿耳。
奈何
昔年君以與幼道往覆格物物格一軸文字投示。
故籤論以還之矣。
尙在篋中否。
更點撿。
君來時携來爲望。
朱書箚疑。
因無書手
尙未寫續別集
雖或寫出。
數十束冊紙。
何以辦得而成出定本乎。
日月如流
可歎也。
支離只此
加護萬安
近來見是禱。
舍弟稺共(八月)
 大學四有所。
舊從第八章或問立文命意相似之說。
正心章之遺却靜一邊。
終不能無疑。
近思之。
有字以係著意看則未發工夫其中矣。
盖心不正之由。
不出將迎三病
而約而言之則有也。
三病不祛則心爲物役
無時可靜。
非但用失其正。
體亦失正
三病祛則物來順應
事去卽止
(止卽未發之中。
)不惟用得其正。
體亦得正
故有二字
雖指用處
失正之義。
實兼動靜
此爲大學所以卽用而明其體也。
夫體立用行
聖學大方
若以有字只作之於義則是但言動一邊
而殆未免擧半而遺半。
聖人敎人
無如偏滯踈脫之理。
未知如何
所之
君亦不免廊柱之惑。
如櫟兄耶。
章本未甞遺體
下段心不在焉云云
豈非令人敬以存心
乎。
若只以首節言之則雖以三病釋有所。
其不說靜一也。
若曰三病則心便存。
便是兼說靜云爾。
則雖以有字作有無之有看。
有字上固未見三病
不得其正上獨不可三病乎。
喜怒憂懼不得正時
便帶得三病在其中
不係有字訓釋之如何也。
動靜之意。
曾於大學箚錄中論之。
玆錄去。
須更詳味之如何。
(箚說見學箚正心章條)
 士踰月。
明是二月葬。
卽謂之報葬
而待三月卒哭
舊疑之。
今見櫟翁說亦然
未知是否
踰月云云
櫟兄說似然。
註䟽有成說。
猝難辨破。
家禮無論士與大夫
皆以三月爲正制。
世之以二月葬爲赴葬。
卒哭必待三月者。
似從家禮而然耳。
 深衣指尺
隨人長短無定體。
今用北布而廣若不些子
與其衣裳屬幅不如制。
無寧咸些指尺勝否
深衣禮用布。
而用紬無不可。
壽衣則紬反爲勝。
而但屬幅如法無其道。
未知無甚害否。
袂則以反屈及肘爲度。
而許其連幅則幅之廣狹
無可拘耶。
北布雖濶。
不過尺八九寸。
指紋甚少者。
似未準二尺二寸之廣矣。
若更短其寸。
以應其數。
則製㨾
狹小
不但有違於深邃褎大之義。
恐亦不便於著。
(壽衣則尤不便矣。
)未見其可也。
則不妨。
而其廣無異於布。
如欲爲之。
連幅之外。
無他道。
裳則雖不連幅。
推移上下
可以如法
袂則以反屈及肘爲斷。
則亦可無拘。
獨衣身二幅不可不連幅。
家貧無力如是爲之。
亦何害耶。
若別織準尺之紬則甚好。
而恐未易也。
舍弟稺共(乙巳三月)
此中吾之咳喘
猶未快止。
往往苦劇時。
被伯訥以周易疑義作長以來
督令剖析
不得已其所不知。
逐條答去可愧
然如此之際。
費思繹。
經血戰。
便覺長進處。
見得前日所未見。
亦或有發前人所未發。
若能繼此接續
思之又思。
則必有鬼神其通之妙。
其奈惡業多拘。
疾病時侵。
燭之書久輟。
山蹊還塞何哉。
可歎可歎
大抵易道廣大無窮
而實不外日用至近之地。
程傳雖欠卜筮一事
義理精深
文章醲厚
潛心體驗
意味深長
不可不與本義合而玩之
君雖甞一讀
不可如是而止。
幸須從速再繹。
如有可疑
逐旋錄示。
庶幾彼此交益。
窺見聖人制作本意耳。
如何如何
神氣近似小勝。
故頃答麟宰書。
擬於四五月之交。
暫入金剛
使渠預備
此事若成。
東移一著
狼狽無餘地。
亦可以有辭於後。
不知果能爾否也。
筋力終覺澌憊。
恐或近於老驥伏櫪之志。
可慮耳。
舍弟稺共(丙午閏七月)
晦令之子
頃果來見。
人極佳。
纔略話。
便說病甚張。
夕飯不過數匙。
所見極心亂。
漫擧尤翁語不能三時一升飯。
日行百里
學問不能云云者以警之矣。
坐稍久。
察其動止
聽其說話
外雖淸弱
內實剛明
且有膽氣
可以向前做事
翌日朝飯則又能多進。
盖夕則憊困而然耳。
語次仍以氣帥云云之說。
申申告戒
渠卽領會而稱善。
且自內則異於外。
不至甚弱。
且無獨善其身之意云云
似有感於范文正先憂後樂之風也。
後生輩雖或有志
絶無可望者。
此君則氣志趣
大非流輩之比。
能勇不怠將來何可量也。
臨別更以第一云云之說警策之。
便言下應諾。
且謂京行還後。
欲圖來接黔院。
往來大學云云
未知果能如計。
若然則誠大善矣。
臨死之年。
乃得此人。
如果相信共學。
則其喜當如何也。
訥翁送書
多少疑難
而閱盡朱子書部。
又方看家禮。
志氣愈往愈厲。
好學愈老愈篤。
誠是奇異事。
杰兒已
自山下來否。
孫近勤學否。
老極之子更有往復否。
如此多則似可漸次成俗
故每惓惓不能忘。
伯承者。
人則非不絶佳
而但恨太弱少膽氣
不知其間如何耳。
君所謂康旺如少壯云云者。
日夜話頗久而無倦意。
渠甚異之
因此而有是言也。
舍弟稺共(十一月)
申妹經義要略
點竄以送。
而近甚多事。
無暇於此等閑事。
不得已托君代勞
望須詳看潤色後。
留一本。
此紙則還送爲佳。
尹兄禮答
數日前僅僅草送。
不知果以爲如何也。
大抵前籤幾乎盡從。
而獨婦人不杖斬衰絞帶變布二條不合
不免更費說話
此老見識旣高。
而又能虛心受善。
舍己從人
如此宰相
何處得來
令人敬服聳歎不能已也。
朝夕哭奠玄纁後入等事
乃是大節目
而皆已釐正於笏記中云。
不合兩條
若又見從則自當漸行於世。
幸孰大焉
舍弟稺共(丁未四月)
近間朝則春秋一二年兼四傳
食後則校箚疑。
多會意處。
不覺解頤
終日無片刻閒時。
有時疲困則卧而休息
自念八十老翁
死亡無日
何苦而作如此勞苦
然欲已則又不安
盖亦欲罷不能爾。
且寢
食未覺有减。
無害調護之道。
亦可異也。
如是而又思兒輩之被長者嗔罵。
不肯勤業者。
果何心也。
一恠一歎
又還自笑耳。
牢床圖寫送耳。
삽화새창열기
腊以乾雉(全體)代兔無妨
魚豚相次設之。
而腊則特設於兩俎之北。
故謂之特也。
湆是烹豚之汁。
而已
不用肉也。
魚則鮒。
十四會是黍稷器之盖也。
只當啓置於稷南北。
不必入行列也。
東之豆。
指葅也。
曾與伯高往復
爲此圖。
吾家前後婚禮
皆依此設之。
今亦倣而行之可矣。
櫟兄圖似亦出於此中。
而乃初本
其中有未穩處。
改之耳。
舍弟稺共(八月)
 聖凡所禀。
雖有純雜之別。
惟其同得此五行正通
卽此正通精爽虛靈洞澈方寸之中云云
湛一元本祖宗
正通則與偏塞作對
猶是第二層。
今曰正通精爽則又若有偏塞之精爽
豈不成隨氣質而各有精爽耶。
元來只是湛一神靈耳。
朱子語錄精爽精英之云。
猶涉粗淺
宜活看而意會
孟子註人神明
所以衆理萬事云云者。
乃爲至言耳。
 語其體則不過曰湛一而已
堯舜至於塗人一也。
若其駁濁之雜而不齊者。
卽屬形氣渣滓
而自不干於心體
心與氣質合而言之。
可謂之同是一氣
而分而言之則其地位情狀
直是峻截。
何也。
精粗殊體。
通局異實故也云云
心是氣之神而理之妙。
合乎氣而謂之氣者有之。
合乎理而謂之理者亦有之。
非與氣質同爲有形可見之氣。
氣質爲粗氣。
心爲精氣也。
合而言之。
同是一氣云云
覺未精。
 原來心善與性善
同一善字
而此以氣之湛一者言。
彼以理之無妄者言。
則義却自別。
而斥之者以爲心若善則是心卽矩也卽仁也。
又曰性善而心又善。
二本也。
急於攻人而未暇察其義耶云云
言心體段則但當下神明靈覺等字。
並論其德然後乃可曰心善。
下善字。
已是合心性。
心性只是一物
神明曰善。
只就一箇地頭橫側看而已
向者爲心純善之論者。
大體則是。
而似於此曲折
未及精思耳。
(神明與善
混淪看。
靈實分則不可不知。)
 或曰心與氣。
雖有精粗不同
而旣曰氣之精爽則聖凡所同。
虗明氣像耳。
若其美惡本色
安得無隨氣質而異乎。
曰此卽鏡火之所由起。
南塘諸公之差處。
正在於此
盖由不究乎此心之所從原。
而只就氣質上論精爽也。
則宜其有未發不齊之疑。
而終不免爲明德優劣之歸也。
盖甞聞之。
人之所得以爲心者。
天地生物之心。
二氣自然良能也。
是心也立於肧胎之先而能爲形氣母。
具於肧胎之後不爲形氣囿。
朱子所謂氣之精爽
卽指此原初所禀良能之爲形氣母者言。
非謂形氣已具之後
其所禀而其氣之精爽
聚而爲靈覺也。
不可外氣質而語心
不可氣質求心也。
故曰氣質氣質
靈覺靈覺
末流不齊
自不干於本體一爾云云
一段極好
可謂前人所未發。
舍弟稺共(九月)
婦人題主
終覺無據
雖無至親
亦豈無稍遠宗族可以攝祀者乎。
祔則高儀大祥翌日行祭之文。
而朱
子猶以爲未安。
翌日猶可據此行之。
過此則非所論矣。
但未知所遭之服輕重如何
若以祖父退行則勢將於後行之。
果爾則葬後祥前。
容有可行之道矣。
未知如何
舍弟稺共
屛巖告文
聞用此中所送可喜
敎授云云
固有此語。
論人當先觀其大節
賢良復科後。
一味遁藏
世相忘。
一節卓然可及
高風緬邈一句
直可與孤竹延陵
同爲百世之師。
何必道學文章哉。
朱子之言曰願爲眞士夫。
毋爲假道學
此言眞切有味
每每與少輩言之而不能領會
可歎
賢良罷榜後。
復裹冊袱入塲屋者。
亦有院享者。
申公高風
比此何翅如黃壤虫耶。
公元1068年
舍弟稺共(戊申正月)
此中逢新百感
悲不自勝
身困氣憊。
頹卧不能起者已數日。
但時就案頭
抽書遮眼
邂逅會意
聊復一粲
吾亦不知其何爲如此也。
今年吾家讎年。
豈意頑命尙存
復見此歲乎。
當趁廿五。
力疾躬往。
以小泄窮天之哀。
見今筋力無可望。
此何人哉。
祭需亦宜稍豊
諸家家力皆如此
助祭亦難如意
思之痛
心。
亦何爲。
悲哉悲哉。
舍弟稺共
櫟誌徐當細撿而處之。
尤翁甞言谿谷則每謂文出而多改。
不能使吾文自在
甚恨學作文云云
淸陰則不然。
隨請隨改。
不以爲難
二老度量懸絶云云
尤翁此言誠好。
然是取舍
當隨吾所見而爲之。
亦何曲徇耶。
但文出旣甚艱澁
而又從而多議論如此
疲於奔命
是可悶也。
舍弟稺共
兒輩或來。
數日苦待
人至承滯證少勝。
期以從近來見甚喜。
吾病日漸層加。
昨日則幾欲作訣書。
自度精神凡百
必不於今年至此。
且病雖如此
時或小間
有意會處。
胷中勃勃
便覺揮斥八極之氣。
氣息雖如縷。
想有所謂根於理而出無窮者。
浩浩於源頭。
如此耳。
若然則尤有足恃者。
以此自慰
而病則日深
元氣日下
疑懼不知所爲
而蔘旣盡鷄亦難繼。
愁亂而已
去夜泄幸不作。
稍能穩過。
思食之念。
亦似微萌。
因此胃氣小開可以生矣。
未知果能爾否也。
然時急之慮則姑必無之
君雖欲來。
必須更加調攝
十分無憂然後方來可也。
祀事已過。
伊日
昏昏人鬼
不能作一聲哭。
此何人哉。
流被而已
昏中忽念富有大業日新盛德二句語。
尋出尹兄筆揭之坐隅
而筆太拙澁
全無豪放意。
崇天卑地。
萬萬不相近
令人憒憒
稍間則欲自作大字以揭。
而無筆可書。
君之大筆一枝投送爲望。
公元1126年
舍妹申氏婦(丙午)
 中庸二十七章敦厚崇禮
妹意則似當屬存心
朱子崇禮致知之屬云云
涵泳已知釋溫故
敦篤已能釋敦厚。
敦厚當屬存心
崇禮當屬致知
盖此五句十事
上五事(尊德性
廣大
高明
溫故
敦厚
)是存心而應上峻極于天。
五事(道問學
精微
道中庸。
知新。
崇禮
)是致知而應上三千三百。
崇禮正是就日用事物上辨別
服習節文度數之詳。
則其當屬致知
而盡乎道體之細者明矣。
 二十八章考文同軌同文同倫之義。
文者。
書之點畫形象也。
考謂考察而證正之也。
中庸或問曰周人尙輿。
輿廣六尺六寸
故其轍跡在地廣狹如一
凡爲車者。
合乎然後可以行乎方夏無不通也。
又曰軌。
車轍之跡也。
周禮司徒敎民道藝
而書居其一。
又有外史掌達書名四方
而大
行人法則又每九歲而一諭焉。
制度之詳如此
雖其末流
海內分裂
而猶不得以變也。
至於秦滅六國
然後車以六尺爲度。
書以小隷爲法
周制始改爾。
倫謂所制禮文次第也。
 三十三章君子不動而敬。
不言信及不顯惟德之義。
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謂雖不言動
誠敬存乎中也。
(信卽誠也。
)上節言謹獨。
此節言戒懼
謹獨是人所不見不聞。
屬已發。
戒懼是己所不見不聞。
屬未發。
章句所謂爲己之功益加密矣者。
以此也。
來書謹獨二字
恐察之未精。
不顯之義。
來示所謂二十六章相反者是矣。
相反故謂之借引。
借字宜著眼。
 大學三章淇澳詩曰如切如磋道學也。
琢如磨者自修也。
朱子釋之曰言其治之有緖而益致其精也。
妹意以爲若曰如切如琢者道學也。
如磋如磨者自修云爾則似宜。
朱子曰骨角脉理可尋。
切磋之功易。
所謂條理之事也。
玉石渾全堅確
琢磨之功難。
所謂條理之事也。
(見大學或問
)以此詳玩自可無疑
 十章君子大道云云
居其位三字
別無深意
上文旣云君子
以位言之。
於此更提位字。
所以君子字耳。
忠以心言。
信以事言。
誠意之事。
絜矩之本。
不可以忠屬修己
信屬治人也。
所謂語益加切者。
初則只以得衆失衆
得國失國之本。
次又以善不善。
得衆失衆之本。
則比前進一層而語益切矣。
末乃更以忠信驕泰言之。
則直就心術隱微處。
發明天理存亡之幾。
比善不善一節
進一層
更無去處
而語又益切矣。
來書所謂得失
明德存亡觀。
善不得衆失衆其中云者
得之矣。
舍妹申氏婦
兩度付答而渺無答音。
或恐沉滯未達
一念懸懸
自營門傳到七月廿四手書
備審潦炎。
調履凡節均安。
兒輩紅疹極順。
其喜已不可言
前去兩書
皆能得達。
非君至誠篤愛
何能於半千之地。
傳遞投。
而無沉無滯
順來利往若是之易耶。
古人所謂至誠貫金石者。
今始驗矣。
吾病近勝。
能携杖入內
松村金女又方來留。
以此頗慰岑寂可喜
頃以箚疑校正事。
汨汨數十日。
得了當以送矣。
俄者三冊爲先寫來頗精善
其餘亦當次第寫來。
汗靑將在不遠。
其喜當如
何也。
意外遇此方伯
收殺大役
若有天祐者。
今則可無遺恨矣。
尹台兄又送自己所編所謂喪祭禮笏記兩大卷。
使之籤論其可論處
而其書甚切於日用
見識往往精透
不意耋老宰相
好禮勤學
成就大文字也。
閑靜誌已成。
而櫟兄誌尙未屬藁。
甚可悶也。
箚疑寫本
不可不一親校然後乃可定本
此役亦甚浩大
諸葛食少事煩
殊可悶也。
所幸精神不甚减。
終日用之。
疲困則甚
瞑目休息一兩時則便依舊無甚損。
南軒所謂天意者耶。
稺共去望前來會
金女母子兩壻趁十七亦會。
終日團欒
其翌日稺共別具數器饌。
廵使送酒肴。
離違之餘。
得兩日之歡。
可謂浮世難得之事。
而獨恨不能與君同之。
凡事難得恰好欠缺類如是。
亦復奈何
舍妹申氏婦
近則營便亦斷。
日謀送人而苦未遂
忽地人到。
連紙手牘。
怳若聚首劇談
細大無遺
其喜何可言也。
經義箚錄。
筆畫依舊
思索精細
可想神氣之如常。
披玩再三
欣幸尤劇
信後凡百匀安。
而兒少亦皆無恙否。
踈林高檻
每日八夢
不知何時更致此身於鳳川龜石之間也。
此中去念間爲拜家廟
駄往溪室。
留三
日卽歸。
幸不添病。
而齒痛近甚苦劇
宿食不安可悶。
櫟誌近纔草成。
姑未脫藁
大體亦可觀。
恨不能與君一讀也。
經義一紙姑置之。
當如戒送溪謄書後
本草還送。
亦當如示也。
公元1127年
舍妹申氏婦(丁未正月)
此中又添一齒
距八只三耳
一驚一悲
無以爲懷。
而臘正兩祀
坐此旅舍
不惟不能行。
望哭亦未免闕之。
痛霣罔極
一倍難抑耳。
稺共周甲之日遽迫
以渠病骨
享年至此
奇喜固不可言
而渠忽作周甲翁則吾輩老當如何
感念平昔
不勝抆。
吾欲趁其日以水路西下
熊津取陸以往
作一團欒
而君則遠矣。
無緣會合
思之悵然
不能排遣
君心亦必然矣。
其日不得不小酌
本家頷顑。
無可爲之道。
吾亦無力可助。
傷哉奈何
吾在此數朔。
頓忘家間碎細憂冗。
日與諸少講說
自覺日用不無長進處。
爭奈氣力憊竭
皷作不上
而所欲爲者甚多
三數年內。
無望收殺
一念至。
只自慨然太息而已
近以朱箚校役
心眼不得暫休。
勞亦極矣。
傍人皆恠其何苦爲此
我自樂此
自知其疲。
韓子所謂使道由我而粗傳。
雖滅死萬萬無恨云者
恰恰眞切語也。
未知此後更假得幾箇歲月
做得幾許事業也。
尹台兄笏記。
數次往復
幾盡聽從
而猶有一二未契者。
日前得書。
謂終未解惑。
姑待識進云云
而又戱謂八十翁與八十翁往復
而謂待識進。
造化旁聽
皷掌大笑也。
讀之令人絶倒
漫及之以博一粲耳。
舍妹申氏婦(十一月)
奴來承手字欣慰
第風丹之證。
頻發如此
今雖差安。
來頭可慮
憂悶不可言
今年畏寒倍甚。
終日寒凜
蒙被而坐。
以此百事不成
箚疑校役尙餘四冊
無以收殺
其他可知
如之何
伯將武夷小學
故原本纔已送去。
箚亦將謄出云。
故已校者九冊頃已先送。
士行文集亦將刊行云耳
大老碑文御製御筆已畢刻而豎之云。
何等盛擧
身後際遇之如此。
千古一人
豈德盛則天理自然如此耶。
感歎不已
然尊其人不若行其道。
曠感於百世
不若躬親當下
恨無人以此謦欬於吾君也。
今日祀事又過。
不能一哭
愴傷何言。
崧兒已成長娶婦。
欲因朔參先告將立後之意。
今日之祀。
亦令渠攝行耳。
公元1128年
舍妹申氏婦(戊申二月)
送人未及之際。
病忽大添。
半鬼半人
不暇他及。
外人至。
而病中不忍悲辭苦語
使兒只擧下文慰遣一節
幷無此語。
乃曰今則以死妹知之云云
此何語耶。
讀書識義理。
而乃欲隨一子而死。
子夏喪明
曾子之責如何
渠雖死。
有子有女。
保以養之
得以成立
則與渠在何異
前書備言此道理。
宜入思量
而死妹二字
令人驚泣。
不能自堪
君旣如是埋沒
吾病則終似難起。
自今以後
認作死兄而勿復相問可也。
葬日不遠。
遠外想像
有淚被面而已
神昏艱呼。
若不復見君而死則其悲當如何也。
公元1169年
從姪焴(己丑五月)
 
家禮班祔註。
姪之父自立祠堂則遷而從之。
上四龕章註云若嫡長同居則死而後
子孫立祠堂於私室
附註楊氏復擧先生云同同出曾祖
便有從兄再從兄云云
此章姪之父自立祠堂云者
正指是耳。
上文子姪之姪。
通指親姪及從姪再從姪而言。
姪之父之姪。
只指從姪以下而言。
上下姪字之不同
雖若可疑
然其意若曰姪之中有其父自立祠堂私室者。
遷而從之云耳
盖姪之祔者。
非必皆然。
其中有立祠者則如是
而親姪則無其父立祠之事。
故語自歸從姪以下
詳玩之則自
可無疑也。
寒崗說不但昭穆失序
姪之父自立祠堂云者
豈姪之父死而立祠之謂耶。
决非朱子之意。
不可從也。
 許行章故曰或勞或勞力。
集註四句
宜在食於人者之上。
而在見食於人也之下。
有若食人食於人。
亦入於四句之中。
可疑
此段諺辭誤。
沙溪以食於人以上古語
亦恐未然
愚意則自或勞心至通義也。
古語也。
或勞或勞力爲一句
勞心者止治於人爲一句
治於人者止食於人爲一句
天下通義也爲一句
從姪
 許行或勞或勞一段
禀秀野。
答曰或勞或勞力。
在於曰之下。
人皆知爲古語
勞心以下四句
後人不以古語看。
故表出此四句三字
以示自勞以下至食於人。
皆是古語云云
此說俱合於大文
集註諺解之義。
未知如何
或勞心止食於人。
果是六句則除二句
只擧下四句
以爲四句古語云云
不成訓詁
豈不致人疑惑
且以食於人以上古語
則天下之通義也。
六字單爲孟子語。
似不接續矣。
古人文字
語意
處爲句。
前書云云
無可疑。
沙翁則以或勞或勞力。
分作二句
勞心以下則如鄙說
却恐半上落下
以此意轉禀于秀野以示之如何。
集註提及天下通義一句者。
以此一句
無可釋故耳。
中國人皆曉句法
只說此四句三字
便可知幷結語入於其中
東人不知句法
故自生疑爾。
 孟子以小弁爲自怨。
則以舜爲證固宜。
孟子之意。
方以小弁之怨親。
謂出於天理人情之所當然
則以舜之自怨其身爲證。
豈不矛盾耶。
孟子亦何甞直以小弁之怨。
爲怨親耶。
盖其哀痛迫切之極。
辭或近於怨親。
大體則是自怨耳。
當與詩註參看
公元1180年
從姪焴(庚子)
君師父之喪。
雖同是三年
以恩以義。
義各不同
朱子甞論方喪豈必寢苫枕塊
飮水食粥。
泣血三年
眞若喪父母喪哉。
師喪之若喪父亦然
且旣曰無服無不可仕之義。
進則朝服而朝。
任職治事
以盡其奉公
退則素服而居。
食蔬寢外。
以致心哀
二者盖幷行而不相悖
而初亦無害於若喪父之義也。
以此之故。
古今勑令
無師解官之文。
宋朝以及
公元1194年
朝諸賢。
幷未聞有以師服去官者。
豈其爲師之誠。
不及今人而然哉。
誠以義無可去。
而法所不許故也。
若曰近世師喪多服期九月五月三月者。
三年有異。
如此云爾
則是大不然
夫期九月以下之制。
乃禮之末失
以下先生未及照勘者也。
因此而遂謂期九月以下者。
喪父之義而不必解官
則是雖以沙溪之於谷。
兩宋之於沙溪
遂庵之於尤翁。
亦將不得孔門七十子
父師輕重說得矣。
豈非傷倫悖理甚者乎。
(喪父之義而正其期九月之失則可。
以期九月之失而反謂期九月者。
喪父之義則不可。
)爲此說者。
盖不知不解官之初無害於若喪父之義。
而曲爲解以求通
不自覺不成說也。
來諭勉齋云云
未知有他可考之文字耶。
只以宋史本傳心三年云云者則恐不足解官之證。
紹煕甲寅
勉齋始以先生蔭補將仕郞台州酒務
旋遭母喪去官
仍値慶元之禍。
不復調官
至嘉泰壬戌
時論稍平。
然後乃調嘉興酒庫
調官會在先生喪畢之後
史氏立文如此
非謂勉齋有官而遭先生喪去之。
喪畢乃調也。
朱子之喪延平
正在癸未赴召之時。
武學之除。
拜命而歸。
三年與否。
未可考。
一事之地。
所處如此
義斷可識矣。
衆言淆亂
折諸聖。
事師朱子者。
不亦可乎。
鄙見如此
於理似不甚悖。
願勿復疑。
安意供仕。
而只致力心哀諸節可矣。
公元1244年
從姪焴(甲辰三月)
公元1203年
新婦舅姑之禮。
舅姑爲主
故見舅姑後。
舅姑以婦見於祖父母
禮意精深
何可違也。
遠先行見舅之禮於衙中。
婦還京後。
卽令往拜于西湖
似爲得當
如或仍留不還則祖父母下來後。
舅以婦見焉可也。
記昔李女婚後。
凈溪甚近。
而不先往拜。
翌年先行舅姑之禮于京中耳。
公元1204年
從姪焴(閏三月)
 家禮冠禮賓至條。
主人遂揖而行。
賓贊從之。
師說
儀禮凡揖無答文。
而以士冠與賓揖入。
鄕飮賓主皆揖復席
鄕射階前相揖之文推之。
揖之有答可知
其不言者
文不具耳
唯士冠揖贊者
鄕飮衆賓則贊若衆賓
只是隨從正賓
主人旣殺其禮。
似皆無答。
冠禮賓揖將冠者及昏主人揖婦則導而非讓。
亦似無答也。
揖何可無答。
士冠揖贊者
鄕飮衆賓
恐亦是文不具耳
若冠之揖將冠者
昏之揖婦。
導而非讓云者
得之
 初加笏記。
贊者結巾纓。
師說家禮贊者只進巾而無卒。
三加幷同
然則幅巾之帶似亦賓因結之云云
士冠初加贊者卒。
註卒謂設缺項結纓也。
再加贊者卒紘
卒紘繫屬之。
經文明白如此
家禮不言結纓
恐文略耳。
今當從儀禮
 醮冠者再拜升席。
師說士冠卽席
受觶脯醢之後
古禮冠者受盞時。
仍在席西南面位。
受盞後方升席。
脯醢祭酒也。
 冠者西向贊者
師說書儀父兄拜見
贊者則只言拜。
不言見。
盖主謝禮
自與士冠之禮不同
家禮又進在此矣。
古禮特見贊者
西面
而此因其拜賓之處拜贊者
則當亦因南面也。
儀禮贊者
自有見字。
書儀無見字。
偶然
非以謝也。
家禮之移於拜賓之後者
恐亦只是從便耳。
盖其拜賓。
自是飮酒常禮
非謝也。
何獨贊者
特爲之謝乎。
雖在醮後。
與醮自不相屬
固當用儀禮東西
拜之本文也。
 冠者北向父母
父母爲之起。
師說不見父與賓。
開元書儀幷如古。
家禮獨有見父之儀。
豈因䟽說耶。
至於父爲之起。
若與母拜比禮則近於喪服父母何數焉之云。
而後禮儀志註備言答子拜之非。
其義嚴矣云云
儀禮見母不見父。
家禮於見祠堂之後
同見父母及諸親。
似皆各有意義
古禮儀文多未備。
又無見祠堂一節
雖有曾子可據
節目之間。
有難杜撰
古今異宜
此等與其億而無稽
不若一依家禮已成之文而踐行之。
庶幾寡過耳。
至於以父爲之起。
近於父母何數之云。
則恐或推之太過
禮儀志註嚴斥答子拜之非。
則推以君拜臣之義。
似不至此
儀禮獨非周公之經乎。
從姪焴(四月)
尊長一節
廢之得無未安耶。
古今異宜
此等只得一遵家禮行之。
若拘於古禮
反廢目下當行之禮。
家禮擔閣不用耶。
未可曉也。
且如不見父。
旣有儀禮明文
不爲無據
至於兄弟姑姊
儀禮分明有相拜之文。
而却因不見父之意而推之。
兄弟
見於廟中而不復見。
無乃太過乎。
兄弟畢袗玄立於其位者。
豈不廟中相見
儀禮冠畢却令相見
見於廟中者。
何獨不復見耶。
旣違家禮
又違儀禮
可謂半上落下之甚矣。
雖以世俗常情言之。
旣冠而不拜見於尊長諸親者。
成道理乎。
從姪
 由也不得其死云云
不得其死
所謂桎梏死者
比干之死
可謂不得其死乎。
所論得之
公元1279年
 大臣㙜臣
地位進退
果有不同處
己卯之禍。
是係國家安危
則爲大臣者顧不可以去就爭耶。
鄭忠翼之救活士類
功則功矣。
而已落在第二層。
决非儒者心法矣。
殆其狄梁公類乎
得之
大抵人臣之義。
當以王陵爲正。
如有些子計功謀利之心。
便非儒者法門
公元1307年
從姪焴(丁未十二月)
比日極寒
履一淸勝
公餘有何所業
須毋讀書
恢拓心胷
高大眼目
䂓䂓目下私利私好惡。
而默自澄省
有以見天地間自有一箇公正廣大義理
庶幾不虛作一世人耳。
自念餘年
幾。
而每靜夜無寐
往往誤有夙昔壯心
臨書信筆漫及。
幸勿笑而留神也。
京中能有年少質美勤學可望者耶。
見金生基胥兄弟李生象載
向學甚有可望
可喜
公元1362年
從子烈(壬寅七月)
此中姑遣。
申妹望前來會
日夕團欒
浮世樂事
豈復有過此者乎。
汝之大人
方欲作楓嶽之遊。
姑未知能無魔戱。
得成勝事
而此心亦覺已飛騰於萬二千峯之間。
將行者乎。
歸時又當歷此。
首尾五六朔。
相從周旋
近年未有
不可言
日漸近。
做業能勤實否。
老儒監試
何可漫應耶。
勇赴可也。
公元1363年
族姪魯(癸卯九月)
 禫祭時所著。
祭時漆笠黑帶黑騣巾。
(黑三升。
革帶似好。
)祭訖墨笠帶。
(騣巾仍著)
 祫後入廟。
入廟一事
大節目
而得釐正可幸。
吉祭之日。
自寢奉就正設位處。
祭畢行遞遷
而隮入正龕。
 禫前朔望哭。
哭而行奠無妨也。
禫後則雖未入之前
不可哭矣。
 吉祭不可前期告日之禮。
而旣未入廟則廟與
同日各告耶。
告辭措語。
伏望下敎。
禫之明日
卽定吉祭之日而告于廟。
儀則時祭卜日儀中祝開中以下
告辭則曰孝孫某
以先府君
喪期已盡。
將用來月日。
薦歲事于祖考云云
若踰月吉祭。
其間事故
未可知。
則只前期三日而告亦可矣。
告廟後又須告于寢。
其辭則曰孝子
玆以喪期已盡。
將用日。
祫享之禮。
遷主入廟敢告云云
出主告辭則曰今以遞遷
將行祫享之禮。
敢請云云
祠堂出主告辭
顯祖氏下。
添入先妣氏。
亦將配享先考云云
 
母先亡則父喪畢後亦改題。
無列書妣位之文。
此則妣位方在祔位故然耶。
妣位方在祔位。
列書似未安。
只於末端不勝感愴下。
添入先妣封某氏神主
亦當改題云云如何
 備要祭饌圖。
蔬菜脯醢
從要訣各三品之義云云
脯醢三品籩豆偶之說。
來示大槩皆得。
家禮設饌。
本非古禮
皆用時食裁酌而爲之。
我國時食
又與宋時不同
安得一遵家禮乎。
吾家饌脯與佐飯。
同爲一器在西
蔬菜二器
淸醬生菜次醢次沉菜次食醢。
沉菜及醬。
不入於三品中。
從前如此
未知果
如何
不免以時食則姑遵家間舊儀
亦似無甚得失矣。
醋楪當從家禮
何必改也。
族姪
公元1204年
禫祭一節
前書已報去。
可悉鄙意
盖追後聞喪而退行二祥者與久而未葬及有他故退祥者不同
哀家事言之。
若行禫於今月則是二十六月而禫也。
豈非大段未安者乎。
愚意則欲斷以過時不祭
只於明月丁日。
設祭
但行變除
吉祭則行於十一月初丁。
似爲得當
未知如何
禫月未過而遂廢不禫。
雖若未安。
然若以素縞行祭則是凶時行吉祭
不可爲也。
若欲直行變除則有短喪之嫌。
尤爲未安。
前書所報。
深思定者
須更詳之。
公元1368年
族姪魯(戊申正月)
 下敎曰四種只合長子身上論之。
傳曰正體於上。
䟽曰以其父祖嫡嫡相承於上。
己又是嫡承之於後。
故云正體於上。
幷擧祖己三世明矣。
繼後者亦可謂嫡嫡相承耶。
以䟽說觀之。
正體然後可爲嫡嫡相承
不但長子身上言之矣。
四種何者是指繼後而言。
養他子之他字。
子耶他姓耶。
公元前1042年
正體上正體字。
正指長子而言。
旣爲父之正體則於祖與禰。
豈不正體乎。
三世之中。
雖或有繼後者
旣成之爲正體日月已久則正所謂旁支達爲正榦者。
豈不可謂嫡嫡相承
而亦子孫所敢追貶耶。
武王王季
所謂體而不正
若如來示武王之於成王
成王之於康王
不得斬衰耶。
節次追究
决是推不去者。
雖以己亥事言之。
孝廟若非次嫡則必無朞年之說矣。
議禮當先大體而斷以經文
何可繳繞於支文末節
而反失其大體乎。
尤翁於此
未有定論
其答人之書。
往往不敢知者耳。
繼後子。
似是四種說中傳重正體
養他子爲後
似是通同異姓言之耳。
以吾所聞則孟江陵養汝,金比安翼均。
以次承重
而爲其子服斬。
不以爲非矣。
公元前985年
從子杰(丙申二月)
企之際。
馬匹空還。
其驚如何
日間侍奉安吉
是則可喜
但廊癘若是熾盛
來頭之憂。
不可言
出避之擧。
是得計。
能辦此。
且欲留侍避所
思之極善。
嘉悅之甚。
實不知離違之爲悵也。
杜絶雜人往來
心靜坐。
看書作文
以副此望。
至可至可。
綱目其處似
無之
綱鑑唐紀以下繼看。
而其中善惡得失有可論處
作小論如史斷。
作一冊以示之可也。
綱鑑史斷甚好。
若詳見則不識解長進
亦可知作文之法也。
切勿浪遊
孜孜著工。
至望至望
公元前976年
答照兒(乙巳夏)
公元1204年
見書日間凡况佳安。
做亦著實可喜
更須努力也。
頃示浩氣夜氣
若不同。
氣淸明則良心發見
良心發見
浩氣發見也。
因此用力朝晝之間。
使人日消
天理日明
浩氣日漸充拓而復其初矣。
如此朝晝淸明
常如夜氣
浩氣流行
與天地同其大矣
夜氣別氣
只是浩氣之牿喪者。
乘夜發見耳。
公元前974年
從孫持常(丁未二月)
見書知侍學佳安甚慰
別紙疑問尤喜。
如是不已
自當日進
望益努力
逐章會疑。
條列爲目。
隨便投示。
至佳至佳。
學之成不成
唯在勤惰。
勤惰之本則在乎志。
平居自激慷慨
奮躍以進。
切勿生低殘退縮之意至望
 心經敬齋註然不解迫切云云
做工夫然後方知其迫切迫切
今元不做工夫
逆疑其迫切
是猶不曾交鋒
而先開走路
况此箴本不知其迫切
只患人不用功耳。
此段大意只如此。
解字不必深看。
公元1204年
從孫持常(六月)
五箴(見箴編)能深究其義而有所領會否。
爲學終始
不出於此
望須熟看深體。
作科業。
惟此根本一段事。
切勿拋忘。
常自提掇振發
使善心接續
至佳至佳。
從孫持常(七月)
中庸固非初學所急
而旣始之後
何可草草
其程課而熟讀精思
朝吟暮誦
融液浹洽
不知不覺
意味轉深。
自然長進
義理精微處。
亦可以漸次通曉矣。
試依此下功爲望。
 其曰天命率性道心之謂一段
此以上皆以人心道心兼言之。
而此則不人心
言道心何耶。
精一執中人心道心
只言天命率性
人心道心皆在其中
 下爲上。
上指賓耶。
弟子謂弟與子耶
至于沃盥
沃盥者獻於長耶。
賓之弟子
長卽賓也。
兄弟之子
長卽長兄弟也。
弟子謂弟與子也。
獻至沃盥者。
獻之禮。
至于沃盥者也。
 
二十章人道政人字。
君上耶。
指君與臣也。
 士之報禮禮字。
是使禮之禮而當倒釋耶。
抑謂報答之禮云耶。
倒釋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