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鹿门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自动笺注)
鹿門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墓誌銘
  
亡室淑人新昌孟氏墓誌銘(並序)
公元90年
豊川任聖周淑人孟氏。
新昌著姓
世宗名臣左議政文貞公思誠後也。
曾大父諱胄瑞。
登第
歷敭淸顯
卒官漢城府左尹
大父諱萬錫安陰縣監。
考諱淑輿。
文行早世
以安陰公命伯父通德郞諱萬益後。
德水李氏參議𤲸之女。
左議政文忠公端夏之孫也。
淑人肅宗庚寅五月十日生。
十七而嫁。
旣嫁而皇舅係官在外
未卽歸。
至明年九月始行見舅姑禮。
居數月。
皇舅喪。
未終喪而以己酉十二月二十三日
病紅疹夭。
年僅二十。
子女
先是聖周太夫人淸州峽中居焉。
淑人溫陽來會
未數日而痛。
痛數日遂卒。
於是親黨一人在者。
聖周伯氏正言含斂殯僅如禮。
而貧無力
未克返葬先塋
明月權葬于家側。
後聖周中司馬試。
歷官翊衛洗馬宗簿主簿,工曹佐郞
出宰任實縣。
以俸餘買山治葬具。
乃以丁丑四月
移窆于文義縣西德里負丑之原。
其稱淑人
從夫職也。
皇舅諱適
咸興判官
太夫人坡平尹氏
正郞贈吏曹參判扶女。
公元1524年
聖周前後凡四娶。
最後昌寧成氏。
生一一女皆幼。
淑人柔婉粹潔。
聦穎勤敏
自幼父母屬以事。
不命之止。
雖倦不起
及嫁事其夫。
一於和而持之以正。
不以燕私而或間。
事尊嫜順以敬
處娣娰愛以謹。
工於女事
筆法遒麗精絶
人多傳玩之。
嗚呼
余與淑人夫婦四年
其間同居月日
不滿數月焉。
淑人德性言行
何由詳也。
特以其著於家庭
接於耳目者。
記其大略如此
以爲幽堂之誌。
噫。
可悲也已
可悲也已
銘曰。
胡然而合。
胡然而離。
尙有慰者。
百歲之後
其將同歸于玆。
亡室淑人恩津宋氏墓誌銘(並序)
淑人姓宋氏
恩津之宋。
世有聞人
而至二先生大著
上世族系昭載其文集
不待書也。
尤庵先生叔父曰邦祚號習靜
文章節行重名
平安評事
習靜有四子。
仲曰時瑩。
大君師傅
季曰時倓。
通德郞號負暄
師傅生諱基恒。
出爲負暄後。
淑人曾祖
尤翁爲作墓表
習靜以下世德詳焉。
祖諱慶錫。
考諱洛源
文學好氣義。
一貴求婚於其子。
峻却之。
妣曰三陟金氏
曹佐郞坽之女也。
淑人以肅
公元前207年
甲午正月初二日生。
端莊幽閒。
秀而潔。
其考有藻鑑
常以無非無儀稱之。
年二十。
嫁爲豊川任聖周妻。
聖周太夫人玉華山中
諸兄講行司馬居家儀。
淑人衆婦女中。
溫恭婉娩
禮儀無愆
大有法家風。
日必夙興
執業太夫人側。
夜深乃退。
娣姒怡怡然。
夫黨宜之
其於余。
和而箴。
摯而能致嚴。
久而益謹。
至今不能忘。
今上戊午九月二十七日
偶得疾卒於呂州寓舍
年僅二十五。
無子。
明年二月葬于呂之祖考南麓癸坐原。
後聖筮仕任實宰。
移葬元配孟氏于文義里。
又將遷淑人墓。
以擬他日合祔未及焉。
我任。
高麗御史大夫之後
先考諱適咸興判官
太夫人坡平尹氏
正郞贈吏曹參判扶女。
聖周凡四娶。
最後娶成氏。
生一一女皆幼。
記余在呂州時。
淑人進取非吾志。
子能饁田種蔬。
飯牛餧蠶。
以與余偕隱乎。
淑人曰吾志也。
余今休官躬耕
追念疇昔之言。
不勝愴然
因並記之爲壙誌焉。
銘曰。
粹容婉儀
順承爲則。
云胡相忘
偕隱之約。
以爲質。
用竢同穴
舍弟直中墓誌銘(並序)
公元前203年
君名敬周字直中。
川人
先君子咸興判官諱適
第三子也。
爲人潔淸高雅
於凡聲色狗馬一切玩好
泊如也。
平生獨喜爲古文詞。
與一二朋友
日相浸灌磨礲
評隲古今文章
唱酬詩文
以爲樂。
其進盖未可量也。
遽得疾年二十八而死。
旣死而其友元景輿季浩胠其篋。
遺文若干
若干
編爲三卷
爲之請弁卷之文於太史南公有容
盖許之而季浩亦沒矣。
君以肅宗戊戌七月十五日生。
生十一歲而孤。
其明年諸兄玉華山中居焉。
詩書論孟昌黎文於余。
始頗遅鈍
一日大通
如水之壅而得决。
沛然無礙滯。
十五已能從諸兄
趙東谿龜命諸人
唱和五言律詩
公稱其有唐調。
十八西游漢師
一時文士黃景源大卿李麟祥元靈,李普行易甫及季浩諸賢。
極推詡。
以爲不及
爲文雅典則。
如其人。
晩喜毛詩楚辭大史公書。
盖將沉淹咀嚼
融貫會通之。
以求所謂與道一者
間又留心經濟。
甞見磻溪遠所著隨錄。
歎曰此王佐才也。
時與諸兄當世之務。
鑿鑿中窽
觀其志盖不肯章句小儒自期也。
嗟乎
以君之才。
使天假以年則其高翥雄鳴。
以應一世笙鏞黼黻之需者。
何遽古人下哉。
惜乎。
公元77年
其止於斯也。
事親有深愛。
與人交。
外似淡泊而內有情欵。
以此人多親愛之。
之如親戚
筆法奇崛遒麗
逼古名家
君臨沒顧二兄曰。
平生所爲文。
不足言
以爲托。
今以季浩編次者。
更加刪定
君所自命而名之曰靑川子稿。
將以八梓。
噫。
何足不朽之圖而稱君之志耶。
嗚呼
可悲也已
我任氏胄高麗御史大夫諱澍
入我朝有諱說。
文章重名
漢城尹藝文舘提學謚文靖
由文三傳至諱義伯
才猷器識
受知寧陵
大用
已而寧陵賓天
公亦尋卒。
官止平安道觀察使
是爲君高祖
曾大父諱陞。
大父士元
先妣坡平尹氏
正郞贈吏曹參判扶之女也。
君配光山金氏參議福女
柔嘉婦德
君病盡賣其衣服簪珥
以供醫藥
及喪號擗幾絶
三年不食菜醬。
羸瘠骨立
仍成癃廢之疾。
後五年亦卒。
子女
(後以仲氏子煦立後)君葬于楊州寺洞負丙之原。
金氏墓在其東卯坐原。
吾妻洪氏墓上。
距君墓百餘步云
(後四十六年辛亥
移窆于重先府君墓右十餘步乙坐原。
孺人祔左。
)銘曰。
維志之潔。
維才之美。
于泥。
纖塵不滓。
文亦如之。
本以皇王
嗟命之短。
欲叫彼蒼
抆涕篆石。
尙不磨泐
舍弟叔文墓誌銘(並序)
公元前203年
君名秉周字叔文
先君子咸興判官諱適第四子
季父成均生貟諱逈歿無子。
君出爲其後
我任氏世爲豊川人
鼻祖高麗御史大夫諱澍
入我朝世有顯官
至諱義伯
孝宗受知
歷典名藩
大用
旣而孝宗薨。
公亦尋卒。
官止平安道觀察使
是爲君高祖
曾大父諱陞通德郞。
大父諱士元有隱德
自號靜修子
不幸早世
大著
先妣淑人坡平尹氏
曹正郞贈吏曹參判扶之女。
君所後母季父繼配興陽柳氏
士人警其考也。
美姿容。
眉目明秀
肌膚如玉雪。
五歲季父抱置膝上
問心何物
君以手指其胷曰充滿此中。
季父大奇之。
及長子諒仁恕
警敏材藝
事親至性
柳孺人益敬以謹。
雖事有至難處者。
亦必委曲承順
起敬起孝。
未嘗毫髮違拂
兄弟怡怡然。
與人交。
溫恭和易
表裏瀅澈。
見者心醉
顧淸介嚴於好惡之辨。
人亦不能狎也。
自幼受書於余。
經傳微辭奧旨
聞輒領解
扞格
擧子文。
精工贍麗
雅志恬潔。
功名富貴
無所留情
未甞癈擧爲標致
只是漫應而已
以此無成
今上三十二年三月十二日
遽得疾死於余之任
縣官次。
去其生甲辰僅三十三歲。
其婦祖李僉樞長淮哭之曰吾壻顔子也。
其年六月四日
返葬于公州西二十里炭谷壬坐之原。
(後二十八年癸丑十月
移窆于州東九則面鹿洞先妣尹淑人墓越崗百餘步艮坐原。
李孺人祔。
)君配慶州李氏
曹參草廬公惟泰之玄孫
父曰進士秀幹。
二女皆幼。
嗚呼
天地之衰久矣。
者常不足於長
粹者常不足於厚。
顔子之評。
雖未知如何
而其而粹則可知已夫然矣。
君安得不止於斯乎。
噫嘻可哀也已
可惜也已
銘曰。
雪肌玉貌
蘭佩裳。
旣禀其秀。
云胡能長。
無寧駁濁。
莫貽余慽。
捫涕納銘
其尙不泐。
姨兄櫟泉宋公墓誌銘(並序)
公元1768年
崇禎三戊子七月戊戌
櫟泉先生公卒于家。
在朝在野
無不相弔
太學諸生相率擧哀
咸曰斯文喪矣。
及葬遠近人士奔走觀禮五百餘人
學院諸生操文哭奠
亦惟曰斯文喪矣。
嗚呼
衆口之所同然者。
天也公也。
朱子斯文之文曰道之顯者謂之文。
文喪則道喪
道喪國家何賴焉。
顧余於公。
以情則兄弟
以義則師友
哭公以來
倀倀無所依。
白首窮山
不勝抆。
今公之孤時淵以狀來曰。
知吾先人者惟吾
公元85年
叔在。
敢以誌爲請。
余曰然。
非余固不可也。
遂按其狀而叙之曰。
公諱明欽字晦可。
其先津人
高麗時有判院事諱大原
執端諱明誼。
太宗時有諱愉號雙淸堂。
又七傳而爲文正公同春先生諱浚吉
盛德大業
光耀史冊
不待書也。
正生諱光栻。
曹正郞
正郞生諱炳翼。
尙州使。
牧使生諱堯佐
出爲叔父義禁府都事諱炳遠後。
文學風裁一世
不幸早世
官止錦山郡守
號默翁
是公皇考
妣坡平尹氏
正郞吏曹判書諱扶之女也。
肅宗乙酉十月二十一日
生公于漢陽濟生洞第。
容貌明瑩
絶異凡兒
六月能言
周歲默翁公抱置膝上
口授文字
曉解不忘。
因以經傳句語授之。
漸加至一一章
如是五六年。
略通經論二南二典
見者驚異之。
稍長勵志聖賢之學。
言必有物
動必以禮。
威儀行止
有成法。
之如祥麟瑞鳳
景宗辛丑士禍作。
公卽廢擧
默翁公入沃川之塗谷。
專心性理書。
俯讀仰思
夜以繼日
有得隨手箚錄。
積成卷軸
旣而荐遭默翁公祖母李夫人憂。
居喪盡禮
情文備至
昏上號哭
不避風雨
暇則覃思遺經
造詣益深。
纔踰冠已卓然自立
爲世大儒
從學日進
間與數
公元1439年
三朋友。
大學入山寺。
潛心講究
鉤深入微
而置小冊子更迭書之。
朱張呂三先生知言疑義
相資互發。
弗得弗措
自是析理命辭。
沛然窒礙
英宗己未命薦學行輔導東宮者。
大臣首以公應命
授恭陵參奉不就
丙寅拜侍講諮議
己巳東宮代理
下別諭召辭。
庚午由翊衛司衛率移宗簿主簿
尋除忠淸都事,司憲府持平掌令,軍資監正
甲戌特設書筵官以授之。
不起
乙亥秋玉果縣監。
太夫人年近八耋。
且新喪公季
疾沉篤。
深欲公勉赴。
公遂慨然承順
入京拜命
東宮宮官諭意一見
公辭不獲入對
大學
仍請免書筵不許
是歲八路大飢
湖南爲尤甚。
公到卽發廩捐俸。
殫心措畫
以爲賑飢之道。
寧過不宜不及
抄口至三千餘。
方伯嫌其多欲損之。
而公則不爲之動。
流民之散入境內者
一視之。
歸計遠近資送之。
以此道無餓殍
按堵如故
政聲流聞
至有願受廛爲氓者。
丙子春因辭東宮召命
附陳生民困苦之狀。
而引鄭俠饑民圖爲說。
請姑停今年貢賦
優批採納
一道貢賦並命
九月太夫人喪。
返葬于公州。
時公已向衰多病。
執禮
公元1461年
少日不少懈。
己卯冊封世孫
講書院右勸讀。
尋拜執義而仍兼前職。
庚辰特旨擢拜曹參議
辛巳除同副承旨
旋遞爲禮議。
辭書極言進戒。
且引朱子故事貼黃請留中。
凡數千言
尋遞付副司直。
八月別設講書院諭善。
特旨除授
上書辭。
壬午春爲省姑母京江一宿
儒臣聞而筵白。
上遣史官口傳敦召。
公辭以疾卽南歸
五月莊獻世子薨。
八月王世孫正位東宮
首拜公贊善
上䟽辭。
批以今日輔導春宮
捨爾誰先。
甞因東宮孟子稱旨
上喜謂筵臣曰此時宋某若來。
豈不幸耶。
再遣史官敦諭
仍命偕來
且以手批諭意
數月之內。
下批及傳諭十數
聖意愈益繾綣
公或啓或䟽辭益力。
終不許。
至命依願解職
以示誠意
又下諭曰予雖誠淺。
其所敦勉
無異於古之臨軒十使
爾須體予至意
公自念赴召仕進
本自有間
遯跡如嚴,陳諸逸。
未有召而不至者。
伊川則曰召而不來
有常刑。
君命若是懇迫
而不思變動
則實非臣分所安。
於是書啓言俟病間一謝恩命之意。
請召史官
使得擔羿寸進
上卽許之。
癸未二月發行
黔潭文正先生書院
文告行意
有曰恩禮逈特
天書十宣。
必稱聖祖
勖以追先。
微衷感激
不欲已甚
辭官赴召
亦有所受。
時則不可
敢望有遇。
廣津陳䟽。
上再遣史官促召。
遂進興仁門外
上手書諭整衣待之意。
近侍登對者三。
時夜已深矣。
公辭曰進退明白
昔賢所貴。
顚倒衣裳
詩人所譏。
臣雖無似。
何敢於進身之初。
失禮儀。
暗昧求對。
以貽聖明之羞耶。
秉燭讀之亟稱善。
仍命勿爲肅謝
以前服色趁朝入侍
盖公未甞以見職自處
章䟽稱前縣監。
筵臣以此陳達故也。
明日公隨諸臣進伏。
上方中庸
命公陳文義
公曰中庸一書
古帝王相傳心法
以此至誠道言之。
至誠非可躐致。
但當誠心著力。
終始惟一
乃至至誠
上問反災致祥之道。
公對曰妖孽非生於將亡之國
生於可爲之世。
殿下誠能以實應天災變爲祥。
轉移之機。
惟在殿下一心矣。
殿下臨御四十載。
尙未見至治者。
誠正之功未至而然。
誠正之未至。
最初格致之功未能至於眞知也。
上曰經筵官之言。
可謂頂門針
暮年一見
如得明燭
辭謝
因曰讜言嘉謨
日陳於前。
言路大開
羣策
公元1506年
畢集
禎祥
言路塞而城門閉。
妖孽
請盡釋前後以言獲罪之臣。
時上倦于勤。
羣下以言爲諱
公常以爲世道之憂。
無大於此
故首及之。
翌日賜食物。
御醫看病
東宮春坊
入侍書筵
公引文正公故事
力辭相拜之禮。
不許
旋又賜對于思賢閤。
極陳聖學之要。
又曰今日國計民憂
可謂罔極
一朝土崩
雖有智者
不及爲謀。
聚精會神
汲汲講求節用愛民
俾有實效
上稱善。
多採施。
旣退陳䟽請於書筵定爲坐講之䂓。
毋使侍講諸臣徒事尊奉。
長其習驕好諛之心。
末又條陳朱子及我東諸賢所論輔翼太子之道。
上優批開納
後數復入晝講
公進曰春秋之義。
不講久矣。
聖祖所與一二臣奮發講磨者。
今則蕩然無復忍痛含寃之意。
臣實慨惋。
又曰臣於是別有所悽感者。
神州陸沉百有二十年
於赫皇靈
睠顧而降格者。
必在我東。
聖上至誠追慕
皇壇儀物
無所不備
誓戒肄儀
無所不親
凡在瞻聆。
孰不欽歎
第有一事不能無憾
祭祀之禮。
最重灌鬯
其氣臭交感
難言之妙。
壇墠之禮。
尤屬恍惚
可以外國禁條
上施天子之祭。
不盡其思嗜之義灌獻之誠乎。
意斷自今還
灌鬯之禮。
太廟文廟
次第擧行
而只依祖典。
申禁私釀會飮之律。
除去殺字
則民始信法而不敢犯矣。
因言殺人刑人
不可欽恤
殿下於加律申禁之日。
旣立三令五申之法。
而使未及聞令之人。
徑伏王章
豈不近於枉殺不辜乎。
又言折受免稅爲時痼弊。
言金公時燦之無罪被譴曰。
聖敎每云有所重。
未知所重果何在
臣實聽瑩矣。
時上每以口奏引重
使羣下敢言
公欲因以陳戒纔開端
上遽厲聲經筵官之言多過矣。
予曾於尹鳳九韓元震一言之失。
嚴處之。
今於經筵官特爲寬假
須知予意。
勿復過言
公起而謝曰人臣進言
各效其
使臣言若有一毫挾雜則殿下宜罪之。
不然以爲於忠悃則宜恕之。
恕之罪之。
唯在殿下談笑而處之。
何至激惱聖心耶。
臣實慨然
是日玉色甚厲。
嚴敎洊下。
筵臣無不惴惴
公擧如常
辭氣雍容
上爲霽顔色而稱善。
且敎曰予旣釋然
經筵官亦勿介懷也。
旣退入侍諸臣皆嘖嘖以爲可及
公聞之笑曰山野之人。
前席
不知天威可畏故耳。
翌日出次城外
上聞之卽遣史官
諭令還入。
公旣修啓辭謝
愀然不豫色。
顧謂侍者曰吾旣以忤旨
狼狽去國
不敢復有論說
以傷語默之義。
而但筵奏草草。
不能盡所欲言。
又違更對之命而昧然遁去則不辜負異恩
何以先祖地下乎。
草䟽以進。
其略曰竊惟殿下聦明睿智
卓冠百王
孝悌通于神明
仁恩浹于海宇
凡在臣民
敦不欽仰贊頌
殿下之心。
亦必以爲德成治定
無可憂矣。
夷考其實紀綱日益解弛
民生日益困瘁
風俗日益壞敗
危亡之禍若將迫在朝夕。
此其故何哉。
臣愚死罪以爲殿下立志不能脫然以唐虞三自期
爲學不能粹然格致誠正爲要。
天姿旣高。
見理甚易。
神機獨運
逈出尋常
意之所命。
便爲精義
言之所發。
卽爲成法
其於應事
率多牽合穿鑿
未甞虛心遜志
精察乎義利公私之分。
而徒據先入之見。
以爲之主。
朝廷之上。
無敢異同之論。
繳還覆逆故事
不可復見。
不幾惟其言而莫予違也。
而又往往口奏一事
爲從違之節。
口奏之擧。
固知出於羹墻孝思
而其禮不見經傳
漢時陵寢奏謁。
先儒猶譏其瀆。
况於淸廟肅穆之地。
燕居應接之際。
輒行無稽之禮。
使天下後世
殿下率情
失禮之歸。
豈不惜哉。
又曰天下萬事之本。
在乎人主一心
心苟不正
何以爲治。
正心之道。
一言以蔽之曰祛偏私以復天理之公而已
盖此心本自廣大無限量。
與天同體
一爲私意所局。
不免狹小
苟能一朝祛其私意擴充之則廣大無限量之本體
自當復全於我。
與天地同其功用矣。
說此意最分明西銘也。
程子亦曰人能公共放此身。
萬物一例看。
大小大快活
此言極好
大有意味
學者存此於胷中
自然進益
常人猶然
人君天理物。
四海一家
中國一人
若或一毫偏係之私。
以害其無限量之本體生心害政
隨處做病
係戀婦寺
偏愛私藏
則將見公家之有盡入私門。
朱子所謂梁益之半。
不足以當吳魏之全者也。
留情近習
私厚姻戚
則將見命德之器。
盡歸私人
詩人所譏彼其之子
三百赤芾
婉兮孌兮。
季女斯飢者也。
是以往。
百事皆然。
人君崇高之位。
億兆之衆。
一日萬幾
衆欲交前。
必須恢蕩其心胷
高大眼目
常常認取無限量之心體
使與天地流通。
潛心用力於敬一字
其未發也則以存之。
使此心之體。
寂寂惺惺
昭昭靈靈。
其已發也則以察之。
使此心之用。
洞洞
豁。
正方方。
使我方寸之間。
卓然處乎光明灑落之地。
而無一毫私吝偏係之意留於心目之間。
棲於隱微之際。
然後表裏洞澈
全體昭融
私欲退聽
天理流行
蕩蕩與天地同其大。
爲堯爲舜。
人孰間然哉。
始公之赴召也。
一種浮議
以爲際遇之盛如此
知無不言
或謂大訓不可不言
或謂時宰誤國之罪。
不可不論
公笑曰交淺言深
古人所戒。
且當積吾誠意
先格君心。
何必不度於義而驟言人所難言。
無益於事而徒取聲名耶。
公初欲痛陳君德
小答恩遇
而以筵奏有難盡意
將具箚袖進於陛辭之日。
至是朝著之間。
浮議大播。
再對之日。
乃有論語始講後退去之敎。
而數日之內。
遽畢中庸
促命入侍
則公之行不可復留。
而箚亦未及就矣。
不得已將於前席悉暴衷悃。
又因聖心激惱
未畢而退。
餘懷耿結
不能自已
遂進此䟽。
而實非公本意也。
然今讀其䟽。
究極乎此心廣大之體而透闡其微妙
推本方寸幽隱之地而指切事爲
理純而詞直。
言近而旨遠
苟非用力深至
體驗眞切
何能及此哉。
公旣投䟽卽發。
路聞批旨嚴切
胥命於文義縣
於是大臣政院三司舘學儒生交章伸救。
不省
公元1464年
只例下勿待命之敎。
後因玉堂尹勉憲爭論
還收前後嚴敎
至甲申正月
用大臣言還授贊善
而上意猶未釋然。
十一月申暻䟽。
山林諸臣並免爲庶人
放歸田里
旣又下御製
以公及金時燦,申暻,朴致隆。
書名黨籍
而推以及宋文正,權文純先正
名之曰堤防後昆錄。
公以所被罪名。
雖名歸田
晏然在家
於心終不安。
移寓於沃川之方谷
而改方爲放。
以伸自靖
而後還。
丁亥元月
用酒太廟
始下宥命。
戊子盡室入塗谷舊第
及卒術者謂有星隕之異云。
正言李祉承上䟽引顯廟處文正公故事
請亟下隱卒之命。
上從之。
卽令該曹擧行
九月葬于錦山內負乙之原。
後五年壬辰秋
上因激怒
追奪官爵
子時淵於耽羅。
盖以公癸未䟽事也。
至甲午五月
相臣元仁孫言復公官。
嗚呼
公出履歷始終屈伸大略也。
公方長身
豊額烱眸。
風儀神采
絶出倫類
人謂酷肖文正公
莊重簡默
平居疾言遽色
淸明溫粹
瀅澈無瑕
待人接物
渾是一團和氣
遇事辨論
斷以義理
則却嚴確峻正。
截然不可犯。
爲學一遵朱門成法
知行雙進。
動靜相資
一主
乎敬。
讀書則以循序致精
潛心體驗爲要。
制行以孝忠信
溫厚易直爲本。
無事默坐澄心
體認大本
甞曰衆人絶少未發時。
吾輩靜時自謂未發者。
實未爲眞未發也。
又曰學者之病。
多在用處未熟
吾則自少酬應頗多
於此略有得力處。
又曰制欲如制敵。
初則血戰而患不勝
今覺稍不費力爾。
有問治心之要者。
答曰莫如主一
於此數語。
可見用力之深也。
甞與學者論心氣質之辨。
有曰人之所禀。
五行秀之氣。
而心又其精英
其未發也則精英本然湛一虗明五性具焉而已
雖其氣質有些渣滓
自不干於此際。
所以不囿於氣質者也。
又曰天地妙用良能
降於人而爲心。
所謂神明也。
非人生氣質一定之後。
始聚而爲心也。
今曰淸氣聚而虛靈
濁氣聚而虛靈
則雖強名之曰虛靈
苟究其實
終不免有分數。
明德歸於有分數。
其以鏡火喩心而謂明無不同者。
只是贊歎虛景耳。
近世心性之爭。
始自湖中諸公
而聖凡心不同之說。
最爲吾道之害。
故公之如此。
天分旣高。
充養有道
事半功倍
不勞而得。
至其晩年德成。
端嚴弘毅
淵愨渾全
色夷神定
氣和而言厲。
造次顚沛
泛應曲當
自然
繩墨井然
嗚呼
若公者庶幾乎所謂且成者歟。
公事至孝
太夫人年常寢疾
左右服勤
婉容柔聲
嬰兒然。
飮食醫藥
竭誠營辦
無或踈闕。
與弟閒靜公文欽友愛甚篤。
晩猶同居
相對講說
以爲樂。
靜公翊贊入京供職
公於一日忽覺悲情內集。
不能寐。
遂和杜子同谷歌以貽之。
靜公棄官歸。
未幾靜公內外俱歿。
情愛之至。
精神感通而然歟。
靜公旣沒。
號慟如不欲生。
久而益甚
諸孤如己出。
婚嫁極力資送
稱意而後已。
以至於親戚隣里
各盡其道。
賙窮卹貧
不問有無
有死而貧不能斂者則脫衣而襚之。
鄕人處。
由由如也。
有過失。
反覆敎告
改則誠心喜之。
不追其旣往
以是鄕黨愛敬
暴悍化服焉。
甞與蟾村閔公遇洙讀書甁泉
閔公會有疾。
至誠救護
纖密委曲
閔公歸語人曰聖人不過如此
盖與楊龜山一部論語同意也。
家衆恩威幷行
分職任事
各有成法
閨門內外
閴無人聲
衆事自理
余甞問閒靜公伯氏行三軍則如何
曰必有紀律
盖其天禀然爾。
惜乎。
不能究其用也。
奉先以誠
定居家禮立祠堂。
晨起
子弟參謁
享祀必豊潔。
齋戒必如
忌日終日悲哀
公元1467年
病東俗不知廟墓輕重之別。
時節必行正祭家廟
墓則只行春秋盛祭。
正朝端午
但以酒果省掃。
本宗祀事。
亦必助以時物。
而躬往將事
至老不懈
尤翁作文正公墓誌有曰孝親刑妻。
敎子御下。
各得其道。
倫理克正
恩義克篤
可以爲後世法
以此形容公德美。
亦可以無愧矣。
文正先生文集刊行也。
因朝令迫促
編次舛誤
公取而更定之
又就經筵日記抄。
取其發明經義
係關治體者。
釐爲六卷
名以別集
以附于下。
於是先生全體大用
略備焉。
公甞謂先賢中求其沈潛篤實
和嚴得中
內而不出。
之無弊。
唯吾先祖爲然
盖其悅服鑽仰先生如此
故自立心爲學
以至居家立朝
持論處事
殆無一不合遺䂓焉。
晩喜讀易。
謂余曰何由得與君討僻靜處。
熟講此書乎。
卽此而其暮年進德。
孶孶不已之意。
猶可想見
余學易未卒。
疑晦山積
質難無所
每念公前語
自不覺掩卷太息也。
噫。
不喜著述
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淸風金氏
軍資監正道洽女。
不育
取閒靜公子時淵爲子。
方爲新寧縣監。
側室三男二女
希淵,躍淵,履淵皆夭。
女壻趙成逵,金希柱。
二男啓榦,啓
三女洪冕爕金
在璿,趙萬永其壻也。
希淵,履淵各有一男一女
趙壻有三男一女
鎭翰,鎭源。
餘幼。
銘曰。
姿隣曾閔
傳家庭。
人百己一。
渾然天成
積久暉吉
祥雲景星
天德王道
體立用藏
措之則是。
曷不虞唐
麟見而踣。
時則聖世
其如何命。
道之將廢。
亡國瘁。
嗚呼曷芘。
白首踽踽
靜思寤辟
詩以宣之。
涕濺幽石
姨兄靜堂宋公墓誌銘(並序)
聖周少而寡合
獨幸姨兄櫟泉宋公兄弟遊。
長公長余六歲
少公一歲
長公敦重弘粹
少公淸明英發
顧余蒙陋
無足爲後先。
而猶猥被奬愛。
相得盖驩然也。
不幸中年少公奄忽先逝
每與長公語及存沒
未甞不潸焉出涕也。
長公亦已下世
而余獨不死。
白首倀倀
每念公溫粹之資超妙之見。
自不勝百身之感。
而亦何及哉。
司馬公與范蜀公。
後死者爲之誌。
今二公志業造詣
非余發之伊誰也。
旣爲櫟泉誌。
遂及於公。
所以後死悲也。
公諱文欽字士行
津人
文正公同春先生諱浚吉四世孫也。
曾祖諱光栻。
曹正郞贈吏曹參判。
祖諱炳遠。
義禁府都事
考諱堯佐
都事公弟尙州使諱炳翼之子
公元90年
都事公後。
卒官錦山郡守號默翁
令人坡平尹氏
曹正郞吏曹判書諱扶女也。
櫟泉公諱
世儒宗。
官至贊善
甞被徵至
言事忤旨
卽徑去。
士林高仰之。
公以肅宗庚寅十二月十一日生。
生而眉目明秀
精采溢發
稍長聦明絶人
一過目。
背誦不錯一字
櫟泉公嘗言古所稱神聦未知如何
而以吾所見
士行其幾矣。
伯氏同學默翁
公文夙就
出語驚人
人謂之宋氏雙璧
爲文章淸高古
聲韻出金石。
詩亦澹宕有思致。
一時文士如洪梓養之黃景源大卿李麟祥元靈。
皆讓一頭地
間出遊塲屋。
輒屈其曹偶
遂以英宗癸丑司馬高等
其中心所不在是也
盖自文正先生以來詩禮之敎。
遠有淵源
而又有賢兄相與薰陶
故雖不能專心向裏
奮然聖賢自期
如櫟泉公。
而其卓識妙解
𨓏𨓏直造乎造化之原。
筆力精悍
足以形容道妙
雖櫟泉公亦自以爲不及也。
甞陪伯氏
與一二同志懷德之飛來庵。
大學
更唱迭書。
成一巨編
而公論說獨發其妙。
諸友爲之閣筆
然却公平寬弘
不滯一隅
而見理甚敏。
聞人言卽能曉解其意。
可從則從。
不少留難
由是人亦樂與之上下其論
公元1467年
焉。
尤深於禮。
常曰爲禮而不本於儀禮陋也。
喪服喪禮及冠牲牢等篇。
皆所服習
而於杜氏通典亦然
故其答人疑問
有明據。
可行無疑
其他言議
亦多不拘箋註
獨知徑造
前人所未發者。
今讀遺稿
春秋論首篇。
一掃諸家穿鑿之說。
而直契聖人本意於數千載之上。
眞是曠世卓見
使公無死
其所庸可量哉。
嗚呼惜哉。
己未長陵參奉不就
旣而翊衛侍直
賊臣趙泰耈子顯彬洗馬
公義不與同僚
卽棄去。
未幾復入翊衛司爲副率
顯彬尙居其職。
又棄去。
癸亥牧谷李公箕鎭秉銓
首擧公爲童蒙敎官
歲餘以無童蒙辭遞。
公雖以蔭路進。
出處進退
必以義。
未或放過
以此久未調。
至丁卯始由侍直宗簿主簿
轉刑曹佐郞
爲文義縣
嚴以束吏。
仁以恤民
敏於剖决
而濟以綜密。
不敢欺。
號爲神明
方伯飭列邑使鄕置訓長
考講黜陟
公曰養而後敎。
而後考理也。
不能貿行逆施。
以媚上官
遂寢不行
多方經畫
至庚午始頒令于校。
使擇子弟年少美者三十人
分番居齋。
敦請鄕老士望者爲齋長以敎之。
節目旣具。
而公會以病去不果行
識者恨之。
然其臨事不苟
必求盡分
於此
公元1692年
亦可見矣。
辛未翊贊遞。
壬申十二月十五日疾卒。
享年僅四十三。
天姿絶異
容貌琢玉
端莊易直
明白踈達
平生不喜標致
而其治心克己
默默加功
有人不可及者。
事親至性
左右就養
曲盡其誠。
所謂無形無聲
跬步不忘父母
於公兄弟見之。
伯氏嚴父
伯氏服藥
公親爲煎進。
而後退。
一日藥未進而以事少起。
歸卽奉進
伯氏不豫色。
徐曰何之。
逡廵不敢對。
其容有踧。
敬謹如此
與人交曲有誠欵
溫恭子諒
言笑琅然
人皆愛重之。
然實峻截冷淡
見人有過
必面責之不少饒。
尤嚴於陰陽黑白之辨。
是非所在
操執確然
不以一毫撓之。
桂坊多僚貟。
異趣者雜進。
入直
上下分居東西室。
互相來往
而公獨嚴立界限
不失一步地。
留心世務
遇事辨論多鑿中窽
伯氏戱言士行胷中熱閙
所謂皇王伯中輪囷者耶。
論天下事丙丁甲申
慷慨歔欷曰。
我國於皇君臣之義。
百世如一日。
不可以前代。
李玄錫明史乃敢名以綱目予奪之。
謬悖甚矣。
常嚴斥之。
後英廟命詞臣皇朝史。
通鑑名其書。
盖公議行也。
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其中晩所作。
幾乎
與道一者
李敏輔伯訥讀之曰百餘年來無此作。
以爲知言
朱子周易本義從呂氏本。
反古十二篇之舊。
而永樂大全(一作典)乃用王弼本。
合傳義爲一。
後學不復知朱子本意
公病之。
考據朱子諸說而更定之
後得燕本古易。
一如公所爲。
朱子小學書。
略爲註解
見於何氏集成
讀者皆泛過不知爲朱註。
剔發之。
爲別本。
以還其舊。
因行于世。
看書求道
隨處透脫
類此
筆法精工
長於隷。
人家石多公筆。
靈之篆。
並稱近世篆隷之宗云。
得一奧區所居方山下。
鑿池種蓮。
小亭以臨之。
名其堂曰閒靜。
淵明語也。
公配靑松沈氏。
曹參判聖希女。
端恭婉嬺。
皇姑至孝
事櫟泉公以至
及沒櫟泉公爲文哭之。
詞甚悲。
宗黨咸稱之曰眞公之配。
子男長致淵縣監。
次時淵出爲櫟泉公後。
方知新寧縣
女壻直長金寧
監司金光默。
參奉黃仁燾。
致淵無子。
子時淵男啓
女壻李義宅,李光憲,洪箕爕。
時淵二男
長啓榦次卽啓
女壻洪冕爕,金在璿,趙萬永。
三男基肯,基胥,基有。
女壻尹厚東,趙鎭宜。
黃仁三男基肅,基南,次幼。
女壻培根次未行。
公墓在公炭谷長才洞壬坐原。
沈恭人祔焉。
銘曰。
知妙解。
發以韶音。
蠶絲經曲。
刀幾深。
黼黻之手。
屈之朱墨
嗟時之舛。
齡又何嗇。
寂寥一臠
孰知泰鉶。
發潛光。
刻石幽扃
百世之下。
尙識其有宋士行先生
處士申公墓誌銘(並序)
北虜入主中國百餘年。
天下士大夫安常習故
不復知忍痛含寃之義。
以余所見
其能以一身大義
卓然自立頹波之中。
沒身自廢而不悔焉者。
申公成父一人而已
噫。
庶乎篤信好學
守死善道者歟。
公諱韶。
成父其字。
平山之申。
肇自高麗壯節公諱崇謙
麗季有諱浩。
典理判書
棄官平山
太祖微時故舊
屢邀不起
入我朝有諱敏一。
成均大司成
是生諱恦。
丙子諫官上䟽斥和。
官終鍾城府使。
吏曹判書謚忠貞
是爲公高祖
曾祖諱命奎司憲府執義
祖諱鐔吏曹參議
考諱思建司憲府大司憲
光山金氏監司鎭玉之女也。
肅宗乙未九月二十六日
生公漢陽社稷洞第。
幼有異質
十歲丙子江都錄。
終日涕泣不食
及長倜儻豪俊
馳馬談兵
彈琴賦詩
自放繩墨之外。
公元1735年
而得李先生擊蒙要訣讀之。
至革舊習章。
惕然感憤
立掃去其平日博雜之好。
閉戶折節
委身聖賢之學。
乃歎曰士君子立身出處爲大。
今天下之運否矣。
不可隱乎。
遂謝擧子業
絶意名途。
然內而不出。
人亦莫得以知也。
記昔乙卯秋
余自淸峽入
始見公於宋兄文欽士行之座。
賓友滿座
談論迭發
公獨退然端拱
眉目瑩然
一見可知其以小學童子自處也。
其後余至
輒就士行留止
而公未甞不在
相與講論經義
揚扢古今
益見公志氣超邁
拔乎流俗
獨立萬物之表也。
自是相得日深
及余奉親京口
則公年三十餘矣。
當是士行一時同志之士。
多聚京師
暇則相與文會
道義節相砥礪
聖賢責望
然於公皆自謂不及也。
公少嬰疾
中年益甚
己巳母夫人憂。
柴削疾益痼。
不能刻意讀書
然其進進不已之意未或怠也。
乙亥二月
公隨大憲公江華府衙
疾遂革。
自度不能起。
欲辭家廟
命羿致廟門外。
大憲公有淚痕
嗚咽曰吾其不瞑矣。
孺人曰奉老享先
惟子之恃。
遺戒長子光蘊曰讀書飭躬
毋忝所生
左右諸人下及僕隷
無不與爲訣別
辭氣整暇如不病時。
旣爲手書
公元1755年
諸友
又書十數言。
托傍人獻大憲公
自傷不孝貽戚
卒又致勉於時進退之際焉。
是月十六日
自力整衣冠。
侍者改席
正枕而卧。
遂卒。
享年僅四十一。
四月某甲
葬于豊德縣龜石向丁之原。
豊山洪氏參判重疇之女。
五男三女
男光蘊方爲戶曹佐郞
光直,光溥,光遜,光素
光溥,光遜皆夭。
女壻金漢厚,宋時淵,兪漢寬。
身長不滿六尺
天品絶高。
良金美玉
瀅澈無瑕
貌莊而氣夷。
識透行方
與人言。
溫恭謙遜
和氣藹然
至當論義理。
剖判黑白
聲色嚴確
賁育不能奪者。
爲學
一遵考亭成法
聖學宗旨
專在四書
義理之精。
蹊逕之明。
無如近思錄。
尤愛讀太極圖解。
昕夕諷玩
常曰天之與我。
一箇太極
奉而全之
無餘願矣。
近世學者自標致。
強爲壁立氣象
每擧詩所云溫溫恭人
惟德之基者。
以爲儒者極工
亦必由此而進也。
少時絶頂蕭寺
高僧同其興寢
開戶俯視塵界
鴻濛肇判
便覺超然獨立之意。
每說當時所得
久而有賴云。
常以范文正樂天下爲心。
先王之治必可復。
聖人之言必可信
論治則必以格君心正朝廷爲本。
時人調停誤國
忠逆不分
陰陽貿亂
士類
見識者又從而助之。
必將亡國而後已。
每引朱子與留丞相書及語類諸說力辨之。
𨓏𨓏氣勃勃
繼以扼腕
忘身之爲韋布也。
言論當先名節
名節一壞。
無足言。
旣以任天下綱常。
足以有辭於今與後。
而又推其餘。
斷國正士趍。
以至日用之間是是非非
舍利取義
無往非是物也。
嘗有一時宰求婚
公謝以權辭
及其相迫。
作色公何自反
聞者悚然
於此可見一端矣。
苟使天假之年
得充其學則所以天理正人心。
以淑斯世者。
可當之。
惜乎。
未及也。
雖然其所就而言之。
正學俗論
尊王攘夷狄。
使人天地間有此箇道理
其功亦豈小哉
昔謝上蔡胡康侯譬如大冬嚴雪
百草萎死。
挺然獨立
余於公亦云。
知德者尙有取焉爾
公事親有至性
左右服勤
雖病不怠
事有未當
從容諫止之。
居母喪盡禮
哭泣之哀。
始終如一日。
弔者咸嘖嘖曰。
吾未見居喪如此人者。
墓在東郊三十里。
月必省哭。
旣終猶然
忌日盡誠致齊
三日不接外人
鋪筵滌器
皆親涖之。
罷退私室
號慟達曙
時大憲公主祀。
未入正龕。
而公考據古禮
行時享如禮。
伯父牧使公無子。
之無所生
友姊
妹甚篤。
痛痒與同
凡有所須。
必曲副之。
敦睦宗族
隨事盡分
講學節目
再會諸房子弟
小學家禮擊蒙要訣三書
於是宗黨興起
貴顯者亦屈首執卷惟謹
一世以爲盛事
交際信義
持以一心
未甞變節離合薄厚。
見有不是
盡言無隱
誠意懇篤
恤貧喜施
有婚喪不及時者。
救之若不及。
素不相識亦然
居家言行可爲世法甚多
而今不能悉書也。
早悅孫吳
略涉大旨
後不復觀。
然於關防城池錢糓兵農。
常留心揣摩
又以我國不守京城
而專治沁都爲失計
論說鑿鑿指掌
此實公微意所存
而亦無得而詳焉。
悲夫
不喜著述
然文識絶高。
有作必雅健有法
長於簡札
雖千百言。
不經意
爛然成章
筆亦遒雅
人多傳玩之。
解醫理。
不勞而透。
盖其穎敏周通
天才然爾。
余甞與公及士行會宿。
公切余脉
戱曰君必後死
吾輩作傳可也。
相與一笑而罷。
今忽數十年。
公與士行
墓木已拱
獨余白首窮山
閱歷百變
追念當日之言。
未甞拊膺太息
而光蘊兄弟幽堂之誌爲托。
遂抆涕而爲之叙如此
銘曰。
天挺豪英
一變至道
斂時跅弛
束之䂓矩
允莘希巷。
王道天德
以玩以養。
奉我太極
爰以身殉
先立其大。
其大伊何
尊攘之義。
弗疑弗懾。
矢心自廢。
大過之象。
君子以之。
推以擴之。
日用云爲
觸手兩片
孰非春秋
距詖討亂
範我馳驅
卓矣正終
可驗素履
胡不少假。
未見其止。
蜿蜿百恠
悠悠我思
我詞匪諛。
我淚匪私。
豈曰昭之。
聊以塞悲。
曹佐郞李公墓誌銘(並序)
光海癸丑
淸湖李公以太學生
抗章請斬造,訒,偉,卿。
直聲一時
至今士林誦慕之不衰
淸湖有曾孫曰兵曹佐郞諱畯字子治
志操節行
式糓似之。
遭遇明時
若將有爲
而戹於當路
竟坎壈以沒。
士林又莫不惜之。
盖旣沒之七十年。
公之曾孫顯模。
以其尊人命。
家狀一通託余爲幽堂之誌。
聖周竊惟公沒旣久。
事迹寢微。
若其宏論直氣
人紀而懼亂賊
浸淫家庭照耀耳目者。
固將愈久愈光
不可得以泯矣。
藉此爲說足矣
不辭而爲之叙。
公以崇禎十年丁丑七月五日生。
肅宗癸亥進士
己巳羣奸用事
中宮遜位
公時在京。
慨然流涕曰。
當此之時。
尙可諉以韋布不一言乎。
閉戶草䟽
已而仲子賢錫自外
泣而進曰今日之事。
爲臣子者皆
可以死。
兒將倡率同志
上章爭之。
以爲請。
蹶然起。
亦泣曰此事吾已决矣。
若曹沮之未及言。
因授所草䟽戒之曰。
勉哉毋忝先烈
賢錫卽持䟽伏闕三日
爲喉司所力沮。
竟不得徹。
自是忽忽不樂
杜門廢擧
絶意進取者三年。
辛未上幸太學試士
有一二親友來言曰外人指目君父子。
爲是皦皦也。
公素不喜標榜
遂勉赴中丙科
以是終身恨。
年滿例授成均典籍
轉刑曹佐郞
姦黨滿朝。
公退高陽西山
絶迹城闉
甲戌改紀。
始還京。
南九萬首相
逆賊希載甚力。
宰執㙜諫環視無敢言。
賢錫復率館學諸生上䟽
極論其罪。
至引趙盾爲言
於是衆怒如火。
歸怨於公。
公曰吾安用低徊京輦
爲人睢盱
挈家韓山先墓下。
終焉計
自是數年之間。
歷官內則禮曹正郞成均館司藝,兵曹佐郞
外則慶尙都事萬頃縣令
常調冗官
人皆爲之嗟惜
而公夷然無幾微見。
除官未甞不就
然亦旋去之。
未甞久也
辛巳希載伏誅
正論得伸。
睡谷李公畬秉銓
歸樂堂李公晩成爲郞。
始以公再擬臺憲
而公以是八月十一日卒。
享年六十五。
以某月日葬于某郡某山某向之原。
噫。
人臣而爲
毋死大義也。
當時死於諫如吳朴數公。
出身顯達者耳。
公布衣也。
非有言責也。
乃父子相勉。
奮不顧身
毅然碎首天陛計。
豈不卓卓矣乎
若其䟽之不得上聞
天也。
可以成敗論也。
至夫甲戌賢錫之䟽。
實亦公之詔也。
名塗在前不顧
罟阱在後不避
忠憤激烈
一直向前
至今讀其䟽。
凜凜生氣
苟非見之明而養之有素
何以及此哉。
旣又奉身歸田
世相棄。
屯邅浮沉
所守彌堅。
若公者豈非孔子所謂不忘在溝壑者。
無愧爲淸湖公孫也。
苟使公無死
得展其志。
讜言正色
殿陛是非
何遽古人下哉。
嗚呼惜哉。
云公聦明夙成
學語已能知讀書
十一歲作曾祖母壽席詩。
先輩見者歎異之。
及長偉容美髯。
德器凝厚
事親有深愛。
居喪盡禮
諸弟篤。
與人交。
不設畦畛
當官盡職
萬頃鋤治猾吏鄕豪武斷者。
民得安業
其他言行可書者亦多。
大者旣擧。
細者宜可略也。
其中有曰公平恂恂自牧
評品短長
內實骯髒
弗以利害得喪貳其操。
勢利仇讎
雖素所親厚者。
勢位隆顯
不復造其門。
甞曰交結名流求進
吾甚耻之。
卽此一事
公之所存可知已。
噫。
其所以爲也歟
余故特書之。
以示後人
德水之李。
肇自高麗中郞將諱敦守
麗氏之末。
有諱千善。
誅奇氏有大勳
官至司空柱國樂安伯。
入我朝世有顯官
左議政益顯以大。
是生諱元祥軍資主簿
主簿生諱洸全羅道都廵察使號雨溪。
雨溪生諱安眞。
卽淸湖也。
仁祖反正
徵授縣宰
官終旌善郡守
肅廟褒贈曹參議
淸湖生諱椲侍講院弼善。
善生諱震金堤郡守
學於族父澤堂公。
隱德
是爲公皇考
川任氏承旨孝達女也。
公娶安東權氏刑曹佐郞贈吏曹參判俒女。
二男三女
男長聖錫
孝行持平
次卽賢錫宗廟奉事
女長嫁左參贊權𢢜。
次沈師德卞煕純。
持平二男潚,混。
側出二男二女
男湒,湑。
女壻任礎,佐漢。
奉事二男三女
男渪,涏。
女壻權推,任爾元郡守弼傅。
進善側出二男濺,湛。
權𢢜一女宋必泰其壻也。
卞煕純一男至完。
一男周彬
一女壻趙重復
混無子取公弟諱某曾孫爲後
卽顯模。
文科方爲承文正字。
側出一男曰東模。
一男哲模
三男皆幼。
三男曰益模曰鼎模曰煥模。
二女壻兪漢五,具命稷。
涏亦無子子鼎模。
一女崔公儉。
三男曰得模曰成模曰亨模。
曾孫內外玄孫
不盡錄。
銘曰。
恬以養之
義以發之。
曰有所受。
以詔其兒。
熊魚旣判。
鋸鑊難奪。
以屯以蹇。
之死彌潔。
豈無細行
卓此大節
胡不假年
展也王臣
銘以昭之。
湖老之孫。
通德郞孟公墓誌銘(並序)
公元1174年
燕歧縣北二十里福洞之原。
坐子而向午者。
卽故通德孟公之墓。
恭人宋氏祔焉。
公旣早沒。
而今距其沒九十餘年。
孫存者皆後生
家乘缺略
言行始卒
得以詳焉。
今公長孫女任氏婦。
余之從嫂也。
博詢故老
略記公一二事行恭人德徽。
託余以幽壙之誌曰。
此錄雖少。
猶可據。
其辭甚悲意甚懇。
余不敢辭
遂按其錄而叙之。
云公諱萬益字德謙
新昌人
高麗修文殿提學諱希道
世宗名臣左議政文貞公諱思誠
遠祖
曾祖諱喜贈承旨
祖諱世衡
安東府使贈吏曹參判。
考諱胄瑞。
登科歷敭淸顯
卒官漢城府左尹
貞夫南陽洪氏。
正處深女。
公以孝宗甲午某月某日生
幼卽俊邁有氣度。
弱冠已能以文學名。
嶄然見頭角
至孝
十九遭洪夫人喪。
哀毁甚。
柴瘠骨立
終喪卽病卒。
年僅二十一。
恭人系出鎭川
左參贊昌。
其考也。
性寬
嚴正
舅姑以至
舅姑甚重之。
四歲皇姑卒。
恭人代主中饋
躬奉左尹公滫瀡益敬以謹。
左尹公敦睦
宗族及諸姊妹日夜一宮
衣食杯盤之費。
供應百出
恭人雍容整暇
和顔以承之。
毫髮幾微色。
宗黨無不悅服
誦譽藉藉
及公與左尹公相繼世則恭人毁削幾不保。
旣而自知門戶之托在己。
於是揔攬家政
嚴以尸奠。
寬以御僕
小姑如母。
撫稺叔如子。
親戚恤孤窮。
一遵左尹公遺矩
家道整肅
後公四十九年卒。
享年七十一。
內外親黨。
莫不奔走相弔
小姑李氏婦聞恭人訃。
慟曰天喪我。
未幾亦亡。
公無子子季弟佐郞萬錫子淑輿。
又早卒無子。
從弟敎官淑周子以大爲後。
二女長嫁直長任贊周。
卽托銘者。
次嫁衛率任聖周
大擧進士亦夭。
二男一女
男啓遠,迪遠。
女壻李克鑑。
聖周始入公門
恭人之歿纔數年。
遺芳餘馥。
猶有襲人者。
由是而公之賢。
因亦可想。
夫孝者百行之源。
旣以孝殞其身。
則其誠孝之積於平素
而推之百行
孚感於閨壺之內者宜也
朱子葛覃樛木
歸本文王
不其信矣乎
嗚呼可敬也已
銘曰。
孝子之宅。
淑女之祔。
銘以昭之。
百世以固。
外舅通德郞孟公墓誌銘(並序)
公元1208年
公諱淑輿字子敬
姓孟氏
新昌人
上世有諱希道
高麗修文殿提學號東浦
是生諱思誠
淸名直節
際遇我英陵。
官至左議政
卒謚文貞
於公爲十一世祖也。
曾大父世衡
安東府使贈吏曹參判。
大父諱胄瑞。
城府左尹
左尹公生三子。
長曰萬益通德郞。
季曰萬錫安陰縣監。
德公早卒無嗣
公以安陰公長子
之後焉。
安陰公有前後配。
公卽前配沈氏出。
議政之源。
牧使益相。
乃其祖若考。
德公鎭川宋氏。
左參贊昌之女也。
公生而穎秀凡兒
三歲乳母抱至園中
樹果以獻。
卽不受。
乳母異之
還抱入室
滌其果以器盛之。
以盤。
跪而進之。
然後始受而食焉。
及長寬厚仁恕
恬雅愷悌
賤隷未甞加以聲氣
日閉靜坐
讀書飭躬是事
事宋夫人以至
事無巨細
咨禀而後行之。
夫人素抱不離枕席
日夜焦憂
衣不解帶
少間猶然
夫人宜之
及公沒。
晝夜號哭
久而不衰
以是添疾竟不起。
亦可見慈孝之無間也。
文學夙就
精於公車業。
人皆期以遠到
不幸短命
年三十二而卒。
惜哉。
公生於肅宗戊辰二月三十日
卒於己亥正月
公元1239年
十一日
德水李氏參議𤲸女。
左議政文忠公孫。
吏曹判書澤堂植曾孫
柔婉貞靜
德容溫粹
十七入舅家。
小心洞屬。
如不勝衣
終日皇姑側。
不命之退不敢退。
者莫嘖嘖稱歎
及喪公哀毁甚。
婢妾罕見其面。
晩年挈家溫陽庄舍居焉。
奉祭以誠
宗族以恩。
婢僕以寬。
梱治井井
有成法。
後公三十二年卒。
享年六十五。
生一三女
不育
從弟敎官淑周子以大爲後。
左尹公中子司諫諱萬澤孫也。
學行
早升庠。
不幸早夭
女長直長任贊周。
次衛率任聖周
季未嫁而夭。
上舍子啓,迪
一女李克鑑。
直長一女修撰金履獻妻。
公始葬于燕歧福洞子坐原。
丁丑秋遷洞負癸之原。
與恭人合墓焉。
聖周十六入公門
時公沒已久。
然被李恭人奬愛甚厚。
事之數十年。
公平日事。
盖甞與聞其一二。
又甞承敎於安陰公。
每稱公風儀才行過人
亹亹不容口
安陰公坦夷踈簡
毫髮塵俗氣。
不以父子之愛而溢於譽者。
以是未及拜公。
有以信公之必賢而服之深也。
今公長女
余之從嫂也。
手錄遺事數條。
書以告余曰吾父沒時。
我尙幼。
事行之可徵者。
唯此而已
然倘能及夫子之在廚院
撰次爲誌。
以入燔則幸矣。
從兄方爲司甕院直長
主燔事故爾。
辭絶可悲
不忍辭。
而末又誦安陰公之言曰。
吾甞視兒爲師表
此又余之所未聞。
遂並據而爲之叙如此
系之以銘曰。
名門雋才嗟命短。
秀而不實聖攸歎。
賢嗣云亡又何毒。
刻銘幽宮重致惜。
孟君心遠墓誌銘(並序)
新昌孟君心遠幼宰
今承文正字至大養汝之長子
今上庚午生。
二十六年
遽得疾死。
養汝哭之慟。
手錄平日言行爲誄。
馳書來謁余銘。
辭絶可悲
余受而讀之。
簌簌下。
念昔君之冠也。
冒當賓階之祝。
見其眉目淸秀
禮儀無愆
余獨心識之。
不能忘。
且余於君。
累世姻親之好。
而與君伯父進士公爲莫逆友。
養汝亦自幼從余遊。
情愛之篤。
無間周親
養汝之哀。
卽余之哀也。
余何忍辭。
誄云兒爲人仁厚和緩
坦易正直
忮克之心。
回互之言。
胷中所存
人皆見之。
平居沉默
若不能言。
遇事當爲
豪勇磊落
剖析是非
鑿鑿中窽
事親至性
自幼父母有怒。
色氣不敢舒。
疾則遑遑焉寢不能安。
每出遊得一美味。
必懷而歸。
以遺父母
新物未甞先入口。
十五
遊學京師
聞母病歸則已屬纊矣。
以此終身痛。
忌日號慟不忍聞。
父之几案書冊
日必拂拭整齊
屬以物必謹藏。
雖久未甞私用
他人亦然
盖其謹愼恬淡
不知外物之爲可欲
天性然也。
父有所欲爲。
先意承志
毋敢違。
然有未喩於心者。
乘間言之。
詞理明白
未甞犂然也。
友於兄弟
兄弟姊妹同堂甚多
一視之。
之子有早孤來被養者。
眷眷喜施予。
見人有急。
傾藏與之無吝。
見人飢寒
若恫在己。
七八歲時出門丐者
呼與俱歸。
以其飯饋之。
平生不言短長
見人有過
含蓄不露。
微諷之而已。
好儒者。
誠心愛慕
文章才思甚遅。
讀書勤。
進而未已也。
臨書
𨓏𨓏得古人筆意
嗚呼
余雖不見君久。
士友傳說
習聞其爲佳子弟
讀誄文益詳。
養汝明信剛果
毁譽不苟
不以父子之愛而溢於辭者。
於其言。
人孰間然哉。
君之先。
左議政文貞公諱思誠
事我世宗名臣
高祖諱胄瑞漢城府左尹
曾祖諱萬澤大司諫
祖諱淑周內侍敎官
有名德。
養汝亦以文學高科
進塗方闢
延安金氏
通德郞燁之女。
文校理相尹之孫。
君長聳肩
耳高而面白
精神內蘊
志氣俊邁
類非夭死法。
公元1295年
宜其克世其家。
以光大門戶
而竟止於斯
噫。
仁義不行天下久矣。
若古所稱父不哭子。
老不哭幼。
無望已。
若其賢而無年如君者。
太甚矣。
此何理焉。
噫。
可哀也已
君以乙未二月十四日死。
其年四月日。
葬於天安南廣峙丁向之原。
進士李秀榦女。
生一子方三歲
銘曰。
因心則孝。
敦大易直
宜受之大。
云胡其椓。
賢父之述。
用作銘詩。
匪直也昭。
聊以塞悲。
鹿門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表
  
孺子奎軾墓表
嗚呼
李僉樞子野四男孺子奎軾之墓也。
孺子生十四年而夭。
中殤
殤而不堲。
周而墓而石而文如成人者。
哀其才而勿殤也。
孺子小字星祥
母夢長庚入懷而娠。
名焉
旣生秀拔瀅澈。
絶異凡兒
生未周年而語。
語未成而見書。
欣然忘乳。
子野異之
指書中字敎之。
已而還問。
卽以手歷歷應之無爽。
及語成則不數月而盡通千字文
長益靈異
出語驚人
十歲文理大進。
年盡四書二經
於凡書之聱牙鉤棘不能句者。
讀之容易
文愈險則精神勃勃
如快刃破朽
讀之低仰韻折。
出金石。
聽者皷動
十三見人讀易。
心喜之。
請學焉。
子野以其太
早靳之。
孺子請益力。
旣得諾卽踊躍受讀。
月餘而畢。
於其微辭奧旨
多所默識
考卜諸書
不拘死法
以意參解
與人射覆
𨓏𨓏奇中
子野嘗著易象解未卒。
孺子自願續之。
旣沒視其囊。
小冊子名易解。
自家人至夬。
又有論繫辭說若干條。
起草未及成也。
臨終猶能誦乾六爻
琅琅平日
悲夫
孺子爲人淸明純一
一點雜念
篤於孝友
父母有疾
涕泣不寐。
得一美味
父母兄弟未食則不食也。
聦明絶人
讀書五六過。
終身不忘。
旁涉諸家雜學
六書音韻精透焉。
性根玲瓏
觸事穎脫
如此
爲文援筆立書。
長於詩。
作古律絶科體合千餘首
子野其中百餘篇
幷易解藏之
其所甞自號而名之曰樂齋稿。
先生金時習傳。
稱其於文生知
今觀孺子其亦隣於生知者歟。
抑未知東峯十三四。
亦能通易孺子否。
孺子方面濶口。
豐額隆鼻
肌膚如玉雪。
雙眸炯然
光彩照人
禀生宜若非偶然者。
竟止於此
天旣生之而又奪之。
戱劇然。
抑獨何哉。
噫。
子韓山人
高麗忠臣隱諱之後
高祖諱泰淵平安道觀察使
曾祖諱亨稷戶曹正郞
祖諱秀蕃順陵參奉
子野名思質
安東權氏。
縣監譍之
女。
副提學忭之孫。
孺子於今己未
壬申十月某日死。
在公州要堂面先塋巽之原。
鹿門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碣
  
權公得誼墓碣銘(並序)
公元1631年
粤我顯肅之際。
湖南潭陽府。
篤行君子曰權公諱得誼。
字宜伯
鄕黨服其孝。
隣里化其仁。
卒之日。
遠近男女涕泣相弔曰。
仁人亡矣。
及葬
村中老稺未赴役者。
相率望哭。
寺僧徒亦備酒饌
登山望祭
盡哀
君子曰德之感人深。
有如是夫。
公之先本新羅國姓。
羅末有諱幸以古昌郡歸麗祖。
討甄有功
麗祖以炳幾達權
賜姓權
三韓壁上三重大匡亞父太師
改古昌爲安東府
食邑
遂爲安東人
太師之後
有名位。
傳十一世。
爲福溪君諱貞。
自是世襲簪纓
歷十三世爲掌隷院判决事允正
卽公曾祖也。
祖諱繪。
考諱慶宗
妣聞慶錢氏
士人用天之女。
直長宜民之孫。
公以崇禎四年辛未四月十四日生。
生有異質
幼與羣兒戱。
未甞爭閧。
十三丁內憂
執喪成人
哭泣之聲。
不絶於口。
人稱孝童
事父盡誠。
執炊爨。
庶母凶悍
常欲害公。
人有告者。
勃然作色曰旣有母子義。
寧有是理。
遂不交。
他語告者慙而退。
庶母有疾濱危。
公日齋沐祝天。
辭甚悲懇
病中所思
竭力營求以供之。
極其滋味
庶母稍間
泣曰公之至誠如此
賤人雖頑蠢。
能無感乎。
遂就公寢室外
掘去所埋穢物
時公年十七矣。
聞者咸驚歎嘖嘖不已
甞養鷂以悅親。
一日失其鷂。
甚憂之。
會有臂鷂而過前野者。
公奔往請買。
辭氣愿欵
其人卽以鷂與之。
謝其直。
公誠有以感之也。
及遭皇考喪。
哀毁踰禮
啜粥三年
一奴從公啜粥。
公諭止之。
終不聽。
二弟同處一室
怡怡如也。
析著。
別置祭田
通融均分
而又念二弟年少踈迂。
良田加給之。
閨門之內。
斬斬有法
弟婦無私貨。
僮僕偸竊
男女長幼上下
一以和敬相勉。
喜施予。
見人飢寒
救之若不及。
甞於寒月一僧被藁席行乞
卽解所著新紬衣與之。
辛亥大饑疫。
村人病出幕者。
死亡相繼
公使婢持粥就幕。
以次饋之。
日以爲常
家人交諫。
公毅然曰死生有命
何可拘俗忌。
坐視其餓死而不救乎。
於是病人全活者甚衆。
公亦卒無恙
父老嗟嘆之。
以爲庾衮尤難云。
公甞以事過興德地
路傍有上下水田。
而上田主強悍不許放水
時大旱。
下田苗盡枯。
公招其人。
溫言諭之。
其人仰視良久
愧服
翌曉袖生魚造公止宿處謝焉。
鄰鄕傳爲美談
公早廢擧
心經史。
未甞學問自名
常曰脚踏實地卽是學。
爲學問而無其實者。
吾甚恥之。
又曰人之所以爲人
以其有人倫也。
不能敦倫
大本已失。
更做甚事。
又曰思無邪不敬
乃吾一生工夫
卽此數語。
可見其所養。
嗚呼
其所以爲也歟
公以肅宗辛未七月二十六日
年六十一而卒。
臨終子弟曰若曹苟能祭先以孝
睦族以誠
不墜家聲則吾死瞑目矣。
家事不答。
是年十月葬于府北二十里獐項村後先塋向未之原。
成殯之日。
異氣燭天
人望以爲失火
奔走來救則非火也。
葬時亦然
今上戊寅朝廷州郡改修邑誌
於是鄕之賢士大夫列公行義于府。
公名載之誌。
嗟乎
三代尙矣。
漢之孝廉
猶爲近古
使其法尙在
如公者豈不與於與計偕者乎。
生於盛時
老於蓬蓽
剡薦不加
徵辟不至
徒使後之過其閭者。
想像太息焉。
噫其可慨也已
公配泰仁朴氏。
士人就悌女。
君子無違德。
後公二十年而沒。
祔葬公墓左。
二男二女
男長必常。
克承先訓。
以孝謹稱。
次必經。
女長嫁士人八驥
士人重五
必常六男
德美德觀德瑞德玉,德煥,德煕
一女士人薛世孟。
必經無子。
德觀
一女士人
衡正。
八驥三男
德洪縣監。
德洙德涵
重五一男兌一。
內外曾玄男女六十餘人
不盡錄。
而德玉子炅。
甞從櫟泉宋公遊。
文學世其家。
以朴新克狀來請銘。
余辭不獲謹按其狀。
掇其大者而爲之叙如此
系以銘曰。
以孝弟。
由是充。
而家而鄕。
化服暴凶
幽而不揚
明時之嗟。
銘以昭之。
百世不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