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樊岩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自动笺注)
樊巖先生集卷之四十二
 諡狀
  
資憲大夫戶曹判書權公諡狀
公元1693年
聖上四十六年冬。
濟恭承乏度支長。
朝之卿大夫相勉曰。
願君惟權尙書是若。
曹之老吏胥潛相語曰。
恐我公之襲權尙書遺範
盖公之掌度支
今四有餘年。
治法征謨。
赫赫人口
卿大夫知愛慕公而吏知畏故也。
嗚呼
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
子路能之。
此豈少之也哉
然公之所表見者然耳。
可以盡公所有也。
公諱以鎭。
字子定
幼志家學
不肯公車
伯父大諫公勸之切。
 肅宗癸酉
上庠
明年
別試選入院。
尋以金泉察訪
講院說書
遂陞爲兵曹佐郞
自是憲府持平諫院正言
玉堂修撰者再。
春坊弼善者一。
外則宰咸平茂長兩縣
間爲全羅都事
其以修撰召也。
在道治䟽。
以三大本急務反復焉。
刺論時事
指陳宮禁
上下千言
䟽未上而有洩之者。
朝廷喧然相恐懼。
於是金萬謹,韓永徽出以捃摭之。
迎擊甚銳。
頃之
人有劾徽者。
言絶慘刻
以是賀公
蹙然曰。
徽事。
係渠過惡
若論余則初不可非也。
安用是賀爲。
其在咸平
公元1768年
明著隣郡。
其爲都事也。
便宜區畫
俾漕役民不至破家憂。
立石以頌。
戊子
茂長擢拜東萊府使。
時府有倭訌。
廟堂別擇公往釐之。
公至則請斬不傳書契者。
創設舘門垣。
居民九十戶以移之。
雜糅之梯。
倭狠怒甚。
恐喝百端
不少撓。
市稅銀蔘。
不入官籍
其數以補實用。
俾絶譯輩奸蠧
無何
倭因米綱事。
噭噪闌出
訓別莫之禁也。
夷然鞭驅之如牛羊
入圈而止。
仍請於朝。
輟供以懲之。
不給圖書以罰之。
不罪訓別。
以折其計。
朝廷雖或從或不從
倭亦慴伏不敢動。
辛卯
瓜歸。
承旨
時有掛書獄
大臣請毋竟誣告人罪。
公因召對
極言刑罰當論情犯
不當生計較。
引 皇明生光事爲證。
 上斥之。
公亦䟽遞焉。
慶州府尹
癸巳
棄歸。
明年
除靈郡守
乙未
又棄歸。
戊戌
除鐵原府使。
旋改安東
先是
靈光郡有叛奴戕其主。
埋之屛處
奴多財力
獄久不决。
主之婦徒步千里
至曳縗者八年
公莅靈。
首訊得其情。
杖殺之。
裝爲遣其婦還。
人服其剛嚴
及理安東府
嶺左劇邑也。
遇事難决。
必拊纓沉思
良久而决。
無不符契
民莫不服神明
至謂之纓卜。
時値量田。
府有北三縣
去府踔遠。
地又絶。
兼幷之徒占民田爲私槖
公元1780年
公躬剔之悉奪。
歸之民。
豪右旁午造訕
欲逞憾乃已。
終不之顧。
庚子瓜歸。
辛丑
銀臺旋移刑曹參議
俄又入銀臺
坐事罷。
壬寅
拜禮曹參議
奉審 德安陵
狀請前道臣罪。
以 陵年久不改也。
明年
以工曹參議赴召
道移承旨
入侍
敷陳收斂心神之工。
仍請令玉堂書進曾傳章句程子定性書。
雖不御經筵之日。
常常念誦
 上嘉納焉。
廟堂公議擬北閫。
人有嗾臺臣者䟽詆公。
時。
大臣諸宰至引公萊府時著績白。
 上曰。
非曰無親熟者。
於若人乎齊剡者。
爲國擇人也。
判决承旨
皆不赴。
擢拜平安道節度使
旋移謝恩副使
自刑曹參判。
戶曹
使者有朝家 恩賜
戶部亦多常贐。
公曰。
贐行也。
不當一錢入家。
付諸象譯
換白金以隨。
行中無他貨。
賴此得竣事而歸。
拜慶尙道觀察使
方其入初境也。
七十郡簿牒山積
命數十吏羅伏以告。
耳聽口决。
須臾而盡。
守宰之在旁者莫不口嘖心服
二年
一路大治
臺臣䟽。
大臣白 上以遞。
丁未
畿伯不赴。
除大司諫
選擢戶曹判書
通籍四十年。
難進易退
非有職未嘗
職已亦未嘗一日於京。
望實茂著。
廟堂交口薦譽
當是時。
 上方勵精求治
公元1789年
公共理國事。
別諭以起之
入對
論定性格致之道。
仍進曰。
 殿下寵擢臣。
委之掌賦之任。
當此國儲匱竭
雖例入。
固宜減損
若非例之入。
不敢奉行矣。
大臣白曰。
言甚硬直
請加優容
 上亦嘉奬焉。
感激殊遇
一意任㤪
髮櫛絲剔。
事皆畫一
吏或以前例白。
公曰。
以例而已
一老足矣
將焉用尙書
於是所謂貢人預受親知防納諸司濫報者。
一切裁以法。
關節無敢到。
府庫羡溢
而私不售者。
哄然訕矣。
李亮臣從䟽斥之。
公再陳章求去。
呈告者三。
 上勉許之而虛其位。
後十餘日復授之。
時。
胡使入境
牌召日三降。
不獲已出焉。
始公之入度支
曹儲銀錢布直若干數。
三年旣遞。
別貯樁藏布爲五萬疋。
銀錢亦累萬兩
軍興國恤之費居此外
己酉
拜知中樞右參贊
皆辭不就
辛亥
國家因 長陵遷奉
別諭趣公來
路拜工曹判書
兼 山陵提調
同諸宰奉審交河
於是完占 陵議。
有一二勢家厭之。
宰䟽論公。
卽留䟽歸。
癸丑
平安道觀察使
前此管餉貨率歸發藏牟利
及其逋。
攤徵隣族。
民以傾産
府庫亦虛簿。
公痛剗革之。
沿江民或越境通貨
往往有被掠。
邊守生事
私購以贖。
公狀請咨移。
不得私贖
公元1793年
又令散處之民。
近者移之鎭堡。
者別團聚
首領弓箭
用杜後弊。
其他邑鎭關防使宜條陳甚多
朝廷不能盡從。
然公之躬遍險遠
爲國盡瘁
類此因事罷。
及其歸。
日用羡餘銀錢布畫屬諸庫者。
不啻累萬萬。
公嘗帶知製敎提擧承文院同知經筵禁府
自同義禁。
知義禁。
捴府由副捴管
都捴管
戊申武原從一等。
前後兼任大較也。
公以戊申七月十二日
生于公州炭坊之第。
甲寅十一月六日
卒于無愁丙舍
享年六十七。
方其童小。
從贊成公在京。
重患痘氣絶一日
一名提擧藥院者亟饋藥。
傳語曰。
此兒天必不虛生
愼勿速斂。
以待回甦
時年十一。
安東之權。
太師之後也。
樞密使守平
贊成事號夢菴㫜。
侍中號菊齋溥
本朝大司憲弘。
號爲名臣
高祖諱克寬
繕工監監役。
高祖諱克禮
吏曹判書
 明宜名臣
曾祖得己
以吏判子後監役公。
擢魁科。
遭光海昏亂。
不仕以遯。
博學篤行
人推淸修苦節
號晩悔
祖諱諰。
篤志爲己之學。
以儒逸被 仁孝三朝禮遇
號炭翁
卒贈左參贊
兩世俎豆道山書院
考諱惟。
幼襲庭訓
識博行高
官縣監。
累 贈至左贊成。
公貴也。
妣恩津宋
氏。
文正公時烈之女。
天姿方嚴
濟以恭溫。
燕安威儀
不待修飾
自然望而知畏。
家人子姪。
有所欲言。
不敢容易語。
及其語。
和氣以答。
言無不盡
堅確不拔
凡有措畫
所執苟是也
賁育不能奪。
至於毁譽得喪
其之恤也。
人皆擬之以銀山鐵壁
是以畏威不敢肆。
懷德不能忘矣。
嘗曰。
人之爲人
只有忠孝兩道而已
有職。
謹守職分
以盡事君之道。
無職
當歸丘墓
以寓孤露之感。
自四十以後
築室下。
非甚病。
未嘗廢朝瞻拜
先代之廟旣祧。
長房不能祭。
則別立祠祭田
薦享有式。
豐約有節
世多有倣以行之者
視兄子如己子。
折券而立其産。
族黨無以自存
則倣范文正義庄之規。
田收稅。
貯之別庫
使宗姪主其事。
月周急。
昏喪不自辦者。
經紀失時
踈派庶族
無一遺焉。
其事君也。
以不爲主
凡有奏事
據實直陳
未嘗瞻候 天顔有所前卻
人或尤其太朴直。
公曰。
若候 天顔
言有不敢盡者。
是以在地部之日。
雖 上命
如有無名之入。
不承
入以告。
不少回婉。
左右不震慴。
不爲動。
前後典邑者六。
道者二。
事苟便於公利於民。
豪右不敢沮撓
勢要不行干托
而治䂓亦未嘗不在文雅
公元1794年
安東
朱墨有暇。
必求邑中之賢士大夫
講劘義理
討論經籍
其在慶州
晝閱簿牒夜讀心經
限三十籌。
日以爲常焉。
嘗作自警數百言曰。
顔子所以欲罷不能
只以實若虛有若無故耳。
故公爲學
務實而不務華。
務內而不務外
常戒子姪曰。
今世之以學爲名者。
專蔑內修
徒尙外飾處事不法者多。
吾所甚惡也。
以不求是
扁其左右室。
律己甚嚴。
自奉甚約。
服無貂鼠
無文茵。
几案器用
不使精巧華麗
左右圖書
嘯傲徜徉
人之見之者不知其爲宰相也。
遺稿若干卷藏于家。
貞夫全州李氏
處士之女。
王子義昌君玒之七世孫也。
溫惠勤儉
內儀可則
乙未七月歾。
享年四十六。
男長泂徵。
季瀞徵縣監。
孫世檍,世栻,世構。
庶孫世集,世彙,世槃。
長出。
世模,世楨,世
三女適人
季出。
世檍男尙熺,尙點,尙衡
二女適人
世栻男尙煋,尙煃。
世構男尙𤒩。
世模男尙廉。
二女適人
世楨男尙褧
嗚呼
濟恭年八九時。
一再望見顔色
雖穉騃無所識。
尙記公如泰山喬嶽矣。
今於狀德之文。
可以無愧色
筆力荒澁。
未有以摸其萬一。
但念則哲之明。
知臣莫如
前後 聖敎所以奬詡公者。
或稱其質。
實循公或許以爲盡忠
度支之更
公元1791年
授也。
敎以非此莫可。
又敎曰。
權以鎭戶判
朝家得人
於辭批有曰。
取其任怨奉公
辛亥胥命後引見也。
諭以卿雖科目出身
决知不好官爵山林之士。
華衮若此甚多
此 聖主知己於公也。
藥山光運。
嘗撰公關西伯敎文。
有曰。
讜直任職踰人。
兼材諝之汲長孺
木訥吐詞驚世
文學周絳侯
吳公知己於公也。
後之君子欲知公之德。
摭公之實。
所以大書一書
 聖主之敎吳公之文。
盡之矣。
濟恭又安用覼縷也。
玆以獻太常氏。
以請節惠之典。
資憲大夫行司憲府大司憲淸臺權公諡狀
惟 英考御極
以箕範陶一世
旁求草野俊彦
以立一王治制
乃以諫議權公。
特授曹參議
已又特授副提學
極選也。
嶺外之無此除。
殆六十有餘載
公以踈逖告老之身。
荐膺心簡
此雖皇建其極。
立賢無方
而亦可見公之望實有素
闇然日章
自爾升聞聖主側席之日。
有以致之也。
嗚呼休哉。
公諱相一
字台仲
安東之權。
皆以麗太師幸爲鼻祖
氏族之望也。
有諱大器
 贈執義
號忍齋
諱宇
王子師傅。
 贈承旨
號松巢
父子退陶門。
學行著。
於公五世
公元1770年
世也。
松巢公躋享院祠。
是生國子生貟諱益隣。
從學旅軒張先生
生貟生諱坵。
國子生貟。
文學
號溝壑齋
 贈左承旨
承旨生諱以偁。
 贈吏曹參判。
判生諱深。
公之皇考也。
 贈吏曹判書
公貴追爵三世
妣 贈貞夫慶州李氏
府使達意之女也。
公幼聰穎端秀
弱冠古人讀書治己之訓。
名曰學知錄
蚤夜孶孶
慨然求道之志。
庚寅
文科選隷院。
三年
母夫人憂。
母夫人嘗畏雷。
夏月轟燁。
輒抱靈座
號泣不已
隣里爲之感歎
未幾
夫人李氏病革
執禮嚴。
以父命蹔訣而止。
祖母夫人繼歿。
三喪在室
禮制多碍。
古今
罔或有愆。
制除
副正字
例陞著作
戊戌
典籍
自是直講禮兵二曹正郞
或赴或不赴。
丁未
萬頃縣。
明年
逆變起。
先是
閭里譁言邊山賊至。
密書觀察營俾詗之。
已而自馳往論備御甚悉
歸卽修毁堞鍊兵器
爲固守計。
時。
判書公在衙中。
人或言賊報急。
奉移他所。
公辭曰。
民心易搖。
由是一境按堵
烟火晏晏
如不知賊亂
監司考最曰。
讀書治民
政成學進。
公之修己治人
可以驗矣。
己酉
判書公憂。
扶櫬歸田里。
惟粥是歠。
塩菜不近。
辛亥
靈巖郡守
以未終制辭
公元1791年
拜司憲府掌令。
䟽陳累數千言
正名分也。
擇守令也。
修學校也。
科擧之弊也。
黨論之禍也。
結之以格君心之要。
 上命留中
赴召
 上面諭曰。
向日䟽。
予庸嘉。
玉堂啓曰。
權相一林下讀書已久。
同參講筵
上許之。
盖以儒林選之禮禮之也。
時當立春
䟽陳貞元仁智之道。
繼之曰。
 殿下溫仁寬容
逈出百王
莊嚴剛果
少欠分數
不但聖質本來爲然
只欲一施蕩平寬大
以救朋黨矯激之弊。
不得不如此
今日頹弊之綱。
怠慢之俗。
若不惕勵振刷
决難革以新之也。
是後除掌令,梁山郡守軍資正。
皆不赴。
甲寅
以掌令陳䟽。
有曰。
 殿下盡誠於事天災異疊見
勞心撫民蔀屋愁怨
贓吏之法而貪贓愈多。
納賂之禁而賄賂愈行。
羣僚同寅協恭用捨黜陟
私意不祛。
多士飭身厲操干冒盜竊
情跡狼藉
禮義廉耻是爲四維奔競之習漸甚。
君臣父子何等大倫綱常之獄頻起
以至名分壞亂
風俗薄惡
一國上下
惟利是求
竊恐 殿下誠心躬行
有所未盡。
終未見表端影直之效也。
赴召
上曰。
憲臣文學之士使之同參講筵
政院啓曰。
憲臣學問行誼
大爲嶺人所推重
 上曰。
見其人可知
公元1795年
篤實
旣非高蹈
安可一任退伏
勉留殊至。
惶懼
不數日辭罷而歸。
乙卯
軍資正出知蔚山府
治萬頃者治之。
尤以興學先務
月俸院宇
諸生讀書其中
時與講討
士多有興起者。
戊午
棄歸。
先是
公愛尙州之弄淸臺藏修之志。
庚申
屋始成。
自號淸臺
講學治家
內外斬斬有法
務農節用
一毫妄取
與其接人。
溫氣和。
禮恭情摯
同志講說靡懈。
後生誘掖殊勤。
若其庸拙愚賤
尤所矜惻
每勸之以勿事浪遊
以故鄕黨無不感悅
自是屢除掌令,弼善,宗簿奉常軍資正,獻納司成執義司諫皆不赴。
而於執義
䟽陳 東宮敎養之方。
仍及時弊
奉常,弼善。
蹔肅而歸。
丙寅
通政資。
拜同副承旨
召發半途辭歸
旋除刑曹參議
於是黽勉京師
䟽乞收還
 上賜對。
特拜承旨
從容問我朝從祀諸賢學問言行之詳。
對曰。
金宏弼鄭汝昌
慘禍之餘。
文籍散佚
若干言行
儒先而已
趙光祖李彦迪
李滉所撰行狀甚悉
可以考據
但所著文字少。
爲後學之恨。
李滉積學篤工。
著述甚多
可謂東方集大成之賢。
授受門徒甚盛。
有出世用
事業彰著者。
藏修林下
敎授後學者。
門路正大
無流入於異端
宣廟中興諸臣。
多其門徒也。
於夜對。
 上又問曰。
當夜思慮擾擾
安寢不得
此時當用何工。
對曰。
 殿下勤於爲治。
思慮過度
致中夜失睡。
如此則易致傷損。
安身闔眼
屛退閒思
自然心神歸宿
夜氣淸明
操存涵養一端也。
仍擧夜氣夙夜兩箴以陳。
 上又問求放心之要。
對曰。
其要在敬。
先儒論敬多矣。
然臣嘗有所驗行。
危險處。
自然悚懼無他念。
以此推之。
敬字惟畏爲近之。
 上稱善。
又問見予心鑑否。
不見
於禁省取見。
可以指議者。
與中安寢之方。
後細陳也。
辭遜而退。
䟽略曰。
在家時。
伏覩御製自省編。
以爲三代以後無此文字
日昨
親承 聖敎
取奉心鑑。
再拜莊誦。
其勉戒至意
一如自省編。
而其心法精微
工夫喫緊
進一層
無有餘蘊。
第於澹然而靜
則頓無一念之訓。
別有感焉。
只此一語
息浮念安寢睡之良方
心體明鏡止水
一點塵浪。
血氣循䡄。
自然當寢而寢。
當寤而寤矣。
 聖上旣知此病而猶復有如此時者。
竊恐存省之工或有間斷於人所不知之處也。
 上嘉納焉。
資質淸介
符彩精明
癯而鶴潔也。
日用動靜之間。
常有所事
知行之工。
義利之辨。
一準退陶
公元1748年
門。
用力朱夫子悚然如有畏之訓。
自有所睟於面而盎於背者。
至是。
 上之所以禮遇公者。
居然宣室虛席之意。
公益惶蹙不敢當
辭謝而歸。
戊辰
右副承旨
以年七十乞致仕
陳勉戒。
俄陞左副。
乞由還舊山
臨發。
䟽陳弭灾養心之道。
仍申乞致仕
己巳
拜大司諫
已而
 上親書公名於吏部政紙。
授吏曹參議
時。
 東宮代理
三上書不赴。
庚午
判决事。
壬申
陞嘉善同知禁府事。
俄又特除弘文館副提學
癸酉
拜大司諫
甲戌
漢城左尹
曹參判。
乙亥
又拜大司憲
不就
丙子
纂修堂上被召
上書進學修身之道。
又申乞骸
 上命道臣或以食物
或以衣資賚焉。
戊寅
公年八十。
 上諭銓部曰。
權相一
擬正二品職。
以示予惓惓之意。
於是陞資憲知中樞府事。
入耆社。
旋拜大司憲
己卯五月
知事
七月
考終正寢
疾革
命整架上書籍。
神精平昔
九月某甲
葬于山東果雙洞坐壬之原。
會者四百餘人
訃聞
 上降哀綸。
用示悼惜之意。
遣禮郞致祭如儀
爲學不事泛博
要以眞知實踐爲務。
平居未明而起。
誦書靜默
疾病氣倦。
人未見不冠不帶。
事親必盡其歡。
奉祭必致其誠。
而衣取蔽
體。
食取充飢而已
其出而莅州縣
不爲赫赫近名之事。
而士慕民悅。
愈久而愈不能忘。
及夫晩年知遇
 聖眷彌篤。
褒美之敎。
屢降筵席
或稱雅潔
或稱篤實
或稱讀書之儒
學問之人。
念其年老困窮
賙恤也。
優老也。
或命該司。
命道臣。
前後繹如也。
難進易退之操。
到老彌堅。
而眷係 宸極
一念如結
發之夢寐數矣
爲文章。
全務理勝。
常謂科擧壞人心術
後生讀書治農而不敎以擧業
庠序文會
亦必講論經旨。
不以科試文試之也。
所著有初學指南
觀書錄。
近思集解
昭代備考
家範
歷代史抄
常目詩文
雜著。
日記藏于家。
其四七講論書䟽
濂洛相傳旨訣。
發明退陶遺意
平日入路之正。
用工之篤。
於此亦可以知矣。
公初娶宣城金氏
進士可柱之女。
無子。
再娶驪興李氏
進士萬英之女。
一子煜。
三娶眞城李氏
通德郞柔之女。
退陶先生六世孫。
俱 贈貞夫人。
側室熻熠
女適金一東,張趾栻。
煜有志行早歿。
族子復仁爲後
女適朴泰慶,金柱東,李正胄。
公歿。
 英廟命官其孫。
除復仁 陵寢郞。
一子遵。
嗚呼
公。
大嶺以南之人也。
雖以科目策名淸時
其學爲己也。
其法靜坐也。
未嘗不在堯舜君民。
枉尺
直尋。
所不屑也。
公旣無求於人。
人孰能求公。
而惟我英考知公衆人之中。
擧公於遐逖之外。
禮則山林之儒也。
其位則卿月之班也。
哀榮備至
始終靡替
非 英考之明。
何以知公
非公之賢。
何以彰 英考之明也。
前後華衮之褒。
太史氏必將不一書矣。
玆敢藉手以獻。
恭請節惠之典。
左贊成行正憲大夫工曹判書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捴都捴管李公諡狀
公元1758年
濟恭常伯公狀
未嘗感歎君臣際會之盛。
未嘗欽服於我 先王一政一令非孝思所推也。
盖當 英宗戊寅
 上患銓部之以私不以公。
躬行振淹滯政。
親閱搢紳案。
至公名敎曰。
是合置淸選者。
何至淹屈
筵臣對曰。
年已高。
難保在世也。
翰林柳敍五曰。
臣知其尙無恙也。
於是特除憲府掌令。
趣令乘馹來。
時。
淪落仁川庄舍已三十有餘年。
聞命感泣
入城祇
 上特召見諭之曰。
豈非同庚耶。
爾以十八登第
 先朝大奇之。
記注末擬。
時予每見爾登筵狀矣。
今予年六十五。
爾亦六十五。
追念舊事
安得不愴然
公拜稽首泣以退。
翌日
特除副承旨
序陞左承旨
間拜兵曹參知
庚辰
公元1764年
承旨隨 駕至耆社。
特加嘉善階。
自是屢拜漢城府右尹同義禁,兵曹參判。
或再焉。
或三焉。
甲申
特加資憲階。
拜知中樞府事。
耆老所。
拜工曹判書
乙酉
以先舊臣
特加正憲階。
自掌令至八座
踐歷特除也。
丁亥
都捴管
十一月四日
微感卒。
享年七十四。
 上慟惜殊甚
製文禮官以祭。
又降絲綸
示意深切
別加賵賻
又命議諡
後四年辛卯
 上曰。
若使李泰和在者。
今年是回榜宴也。
追念不已
特用公之子光德付初仕。
一歲中命陞六品職。
仍除縣令
俾將母以養。
後又命贈公左贊成。
兼大提學
追賞臨危切諫也。
嗚呼
君臣之間。
生死異數
古豈無也。
而若 英廟之於公。
君臣而恩父子者。
載籍罕覯也。
然此非特 英廟之知臣之明而然也。
實感念 先朝事耳。
詩曰。
永言孝思
昭哉嗣服
此雖一事
若使詩人詠歌 英廟之孝。
不亦永言矣乎
公諱泰和
字東章
自號丹庵
以 肅宗二十一年甲戌正月十八日生。
自幼聰穎絶人
學書
一過目輒誦。
年十二三。
文辭夙就
十四。
戲入東堂試闈呈券。
發解
己丑
治經
辛卯
赴會闈大闡。
治經月日
三年也。
判公持平兩世在堂
放榜日。
行前
公元1774年
人洪氏見舅姑禮。
吉慶盛事
一世驚動焉。
院。
正字博士
甲午
持平公憂。
服闋
典籍移禮曹佐郞
戊戌
大同察訪
瓜而遞。
壬寅
除工曹佐郞
出爲沃溝縣監時。
判公重牢禮
朝議特畀之也。
癸卯
丁贈判書公憂。
乙巳
以前任沃溝事。
遭臺嘖謫渭原。
實無根語也。
丁未
蒙宥還仁川墓舍
辛亥
遭朴夫人艱。
丁卯
本生夫人艱。
公平居事父母克孝
或有不安節
夜不交睫
禱以身代。
夫人性畏雷。
雷作
夜深必整冠入。
左扶右將
雷止乃已。
前後居憂
不脫縗麻
口不絶哭泣。
遘瘧五朔
氣如縷若將朝夕盡
終不近魚肉
其在仁川。
母夫人老。
薪水畚鍤
晨而出田畒。
不暮無歸
人或言無已苦乎。
公曰。
凡事在乎而已
心逸則雖勞而不勞
心勞則雖逸而不逸。
永感
飢寒困苦無所不至
無衣無烟
處之怡然
不復迹田疇
人始前日之稼爲親非營生也。
奉先祀務潔不務豐
家人或請以稱貸備羞。
輒曰澗蘋沼芷。
盡其誠而已
安用是苟簡爲也。
兄弟
一酌必分飮。
一味必共噉。
六十年如一日。
事孀嫂。
移事母以事。
事大小。
無不和顔稟議
御妻孥寬以濟猛。
未見有疾言遽色而外秩然
敎子姪每曰。
公元1758年
孝悌本也。
文藝次也。
嚴其繩墨
不敢違越
不喜華飾
子婦新歸。
衣錦而見。
卽令去之。
婦女雖或赴他家宴。
不敢綺纈
常曰。
士大夫留心錢糓
其餘不足觀也。
又曰。
錢至十繈是貨也。
偶或得之
此心不寧
又曰。
安貧
無如嗜欲節飮食。
此公之居家言行也。
戊寅以來
天眷隆渥
恩言鄭重
家人禮也。
華衮褒也。
其初被登對也。
進退周旋
中儀節。
 上曰。
李泰和之能間朝體。
是乃不忘其五十年前堂后事也。
不亦奇哉。
不可以京鄕論也。
在乎賢否而已
又嘗呼寫傳旨
玉音甚低。
公承寫無停筆
 上異之曰。
耳聰異乎常。
又嘗命講三經首章
講訖。
又命陳文義
褒賞甚勤。
又嘗以試官侍 上。
上出揭御眞敎曰。
念昔先朝出御眞。
命諸臣仰瞻
而伊時入者。
獨有李泰和一人
又嘗嘉公之顔貌豐潤
精力康旺。
敎曰。
人雖老。
使筋力如此
何憂之有。
此居鄕咬菜之效也。
前後受帛者二。
受饌者屢。
奉御手書四言句者再。
感激際遭。
其在銀臺也。
祁寒暑雨
未嘗言病。
人後我先。
未嘗爲勞。
其在京兆也。
剔姦於粧僞。
必罰怙勢
無滯簿。
無稱冤。
有奸民始以非理斥。
過五六朔隙。
牒訴雲擾
換名更呈。
公卽題之曰。
此事某月日
判矣。
仍杖其人。
府吏服其明。
郞僚咸稱之曰。
聰明固不可及
無私
罕見也。
相臣李公𪻶亟稱於 上前
以爲恪謹牢確一心秉公
其在金吾也。
命持獄案以入。
而判堂猝有故
以次堂替入。
未及詳閱
考覈平反
咸得其當。
筵臣莫不稱焉。
騎曹之直也。
則以書進軍號當 上心
鹿皮以寵之。
水部之判也。
五日一坐
國典也。
前此
判堂以曹本閒局。
有行者。
至坐單上徹
例以坐書塡而已
公計五日趣赴坐如法
風雨寒暑
三年一闕
郞僚曹屬厭苦甚。
人或爲之言。
公曰。
事雖小。
可以欺君乎。
其他貢房之詳定
曹吏遞代
換房立新䂓
畫一以行。
以塞潛賂暗囑之徑。
曹中莫不頌其便。
判李公吉輔亦稱歎之。
子弟赴擧
曹吏有以能書名者。
不敢帶入。
曳白恤焉
平日酒戶甚寬。
當官莅事。
一盃卽止
不更沾。
此公之居官事行之略也。
公始雖以明經進。
聰明旣富。
重以勤篤
自釋褐來。
未嘗離手。
嘗督大同郵。
觀察使李公肇以公年少講經科。
易之
進箋
以文屬之公。
盖試之也。
公立製以送。
觀察使驚歎曰。
吾輩赶不及
藏弆
其所自構。
趣以公製寫焉。
大會蓮堂。
拈韻律詩
公先唱之。
觀察使歎曰。
文藻富麗
尤著遠大氣像
閣筆
及其流落于仁也。
講讀不輟
晨必起盥整衣冠。
展卷莊讀。
有蘊奧處
合眼默誦
誦到三四遍。
細繹而後乃止。
時。
朝食盈膓
終晝兼夜
讀聲猶自如。
傍人悶之。
公曰。
飢時讀味。
一倍深長
精神所及
尤覺淸新
始知喫緊工夫正在窮苦時矣。
諸子百家
無所不覽。
所用力者。
羲易魯論曾傳等書也。
晩年肄習子弟地。
口號令文
大小科各體殆至千餘篇
未嘗詞翰自居
執謙殊甚
在公雖曰䟽節
其窮居安讀書稽古
有以他日 聖主之擧而用之者
不在斯歟。
慶州著姓
國朝左議政靖順公誠
於公爲十一代祖。
議政舍人瑛。
六代祖也。
高祖諱蔓直長
曾祖諱齊漢縣監。
祖諱禎判。
考諱夢呂成均生員 贈判書
咸陽朴氏。
進士慶遠之女。
 贈貞夫人皆以公貴也。
本生考諱夢曅。
憲府持平
安東權氏。
佐郞㻐之女。
判書公。
於公爲季父而無子。
公子之也。
元配 贈貞敬夫人豐山洪氏。
承旨判書萬紀之女。
繼配貞敬夫人南原尹氏
進士學海之女。
夫人一男曰尊德。
與公並時歿。
夫人一男
縣令光德是也
縣令有二子。
曰鋐曰鏗。
濟恭
公元1836年
與公忝僚銀臺
敬以同周旋爲數年矣。
啓狀雲委
卿宰棼集
而見公儼然在其座。
不妄言笑
惟手閱堂后記注而已
遇事
吏或趨而問。
徐以答皆中理
眼光閃爍
操履嚴確
若不可犯。
卽之與語。
溫溫然和氣可掬
余固覿德以醉。
而伊後七八年之間。
又見公屢典詞訟
請托不行
廷譽菀然
非 英廟之聖。
何以用公。
非公才具內蓄無不適。
亦何晩年起廢致身卿月之班而人莫敢指議也哉
盛世君臣之際。
不可謂非千古奇事
藉手太常氏。
以請易名之典。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行資大夫吏判書兼知 經筵禁府春秋館事世子左賓客松窩李公諡狀
濟恭松窩公狀
知 祖宗盛際薦紳大夫律己厲操
一國之所瞻仰
乃可以進乎巖廊之上。
而下之人。
默然觀感
亦能知廉白之爲可貴
貧墨之爲可耻而知所取捨
風俗安得不淬礪
朝廷安得不淸也哉
嗚呼
今之世。
無此事久矣。
公諱墍。
字可依
韓山之李。
麗朝稼亭牧隱
實大其門戶
稼亭諱穀
僉議贊成事。
諡文孝公
隱諱
特進輔國韓山伯
諡文靖公
皆以文章節義
著聞華夷
文靖生諱種
公元934年
善。
知中樞院事。
諡良景公
良景生諱季甸。
事我 世祖
策佐翼勳。
領中樞府事。
卒 贈韓城府院君
諡文烈公
文烈生諱堣。
大司成 贈吏曹參判。
寔公高祖也。
曾祖諱長潤。
縣監 贈吏曹判書
祖諱秩。
七郡封韓城君
考諱之
 贈領議政
原州元氏耘谷先生天錫之後
生貟璿之女也。
八歲詩書
二十五登上庠
 明宗九年乙卯
明經科。
院。
薦入藝文館翰林
間爲承政院注書,侍講說書
陞拜刑禮兵三曹郞
憲府持平,掌令,執義
諫院正言
選入玉署則遍副修撰,校理應敎,典翰,直提學
帶知製 敎。
政府檢詳舍人
國子典籍,司藝,司成直講
外而佐關東幕。
廣州府
間膺御史 命。
嶺南灾傷
其在持平
李樑誤國之罪。
在掌令。
論政弊。
有曰。
臨政
 慈旨內降
宮禁不嚴
除目未下。
閭巷已先知之。
 上以語犯宮闈改之
居數載。
 明廟昇遐
公執制如考妣喪。
幾殆數矣
 宣祖卽位
命與修 明宗實錄
以前廣州
有淸異政
 特授通政資。
臺諫有言之者
 上寢其資。
 命天廐馬具鞍以賜。
三年
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序陞左承旨
省覲大夫人於原州庄舍也。
 上賜耽羅貢
公元1569年
親降 御翰。
諭以歸遺老母。
以榮君賜。
又諭江原道臣。
若曰
李墍侍予日久
屢效勤勞
有八十老母
卿其給食物。
以示予優待
 命下。
搢紳大夫不相傳爲異數異數云。
是年春
江原道觀察使
秩滿
遷戶曹參議
連拜承旨
以母病辭不就
未幾遭囏
公篤於孝。
親老在鄕。
解官未嘗淹於京。
侍親左右服勤
是年踰五十。
廬墓歠粥。
視前喪如一
無不感服
服旣闋。
楊州使。
三月棄歸。
自是判决事,大司諫,吏禮兵三曹參議副提學
間以聖節使赴 天朝
其除京畿觀察使
以 特旨也。
頃之因事遞。
屢拜副提學同知 經筵,禮曹參判,大司憲
朝論東西標榜
起以相攻擊
 上怒竄諸臺官玉署臣。
公力救之。
 命黜補長興府使。
一年
御史上其績。
 上降書賜表裏
遞歸
大司成刑曹戶曹吏曹參判,副捴管
値倭警猝急
 大駕西狩
扈至東坡舘。
 特命關東號召使。
雪涕辭行
奴夜竊負資槖以逃。
使庶子慶澐鞭獨馬。
間關原州
鄕里虛無人。
出入東西
忠義激勵
於是應募者集。
駐兵原驪間。
戰比有獲。
一日
聞倭劫興原倉。
密授方略
麾下將環以攻。
因風縱火
焚死且盡。
餘者走。
當是時。
諸路
公元1570年
號召使四出
獨公以捷聞。
 上喜甚命加一資
明年
京城賊退。
公將罷兵
上簿諸將士囂呶爭功
裁抑之。
從事韓浚謙等言。
慶澐勞不可不錄
公笑曰。
慶澐效力
爲其父耳。
何功之有。
時。
兵荒人相食。
公之妻孥流離濱死。
前此士卒聚粮。
尙餘三數船。
悉歸之宮。
不私一粒
一軍感歎
丙申
以大司諫
與治夢鶴獄。
用其勞晉階資憲。
吏曹判書
自是三四年間。
歷禮曹刑曹判書
惟判吏曹者三。
政府左參贊,知 經筵,義禁府, 世子賓客八。
入金甌卜
庚子四月十七日
卒于正寢
享年七十九。
訃聞
 上震悼輟朝市。
吊賵如儀
淸白 特贈左贊成。
靖難原從勳。
加 贈議政府議政
是年十月
葬于原州治西芝香谷坐乾之原。
公家盡孝友。
國而效勞勩。
懿行卓績。
不勝書。
而惟是廉白一節
雖求之古人
罕覯焉。
其宰廣州
人稱一龠米不渡漢水
書狀如京。
書籍藥物
隨身
其遞長興以歸。
僕有携竹杖後者
公嫌其爲南郡物。
命擲之地。
慶澤宰漣川。
始至奉斗米以備晨夕炊。
公怒却之曰。
是物也。
雖曰前任者所儲。
汝不先恤民
敢以累我歟。
柳相國㙉聞之。
歎曰。
人之苦節乃至此。
有同年友出宰西邑
念公寒送
雪綿數斤。
適出
家人受而告公。
公叱曰。
盤味且不可
况此物乎。
爲書謝還。
嘗以大司憲
鍾樓十字街
馬疲甚路地。
呵喝不省前疾高唱
一市人皆大笑
時目馬之路踣者曰。
大司憲馬。
嘗以三宰
乞暇省丘墓
財經離亂
不令沿道郡邑知行色。
黃驪崔岦
雅服公淸德。
物色追謁於州境。
退謂人曰。
今日吾之爲李三宰
良苦
公立朝四十餘年。
敭歷華顯
位躋冢宰
田不增一畒
奴婢之籍。
不長一口
麤衣糲飰
寒士無辨
當 宣廟中年
時論矯激
常主寬平
李文忠公元翼
疑公年老牢籠態。
及事有爭難。
不沮不懾。
至黜補而無悔。
文忠始服公爲難及。
平日手不釋卷
公退讀書不輟
所與還往宿留
以至契。
東臯李相國
後之人。
益知公律厲操
未始不本於讀書之效麗澤之益云。
後選淸白吏
東臯相爲第一
公居其次
南陽洪氏 贈貞敬夫人
秉節校尉繼漢之女。
二男四女
慶澤郡守
慶澳 社稷令
李應燁,白羲民。
皆縣監。
柳澗右參贊
中立曹正郞
側出
慶澐,慶津皆折衝
孫曾以下
不盡錄。
今乞文者五代前營將栭漢。
六代馨德也。
濟恭相臣
易名公。
盖服公淸名廉操
欲因以礪世也。
可之
玆庸撮其始終
奉獻太常氏。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行嘉善大夫憲府大司憲弘文館提學同知春秋館事藥山吳公諡狀
公元1689年
同福之吳。
高麗侍中文獻公大陞之裔也。
文獻琢石作四十八燈。
夜輒禮天。
其後蕃而大。
自麗及 聖朝
公卿磊落相望
有諱百齡
號默齋
官吏曹參判 贈領議政
伯氏晩翠億齡
並爲 穆陵名臣
是生諱竣。
號竹南
大宗伯兩館提學
於公爲四世祖也。
曾大父諱挺漢。
義禁府都事
 贈承旨
大父諱始鳳。
早卒。
 贈吏曹參議
父諱尙純。
敦寧府都正。
 贈吏曹判書
廣州安氏。
 贈貞夫人。
承旨後說之女。
以 肅宗己巳生公
公諱光運。
字永伯
號藥山
淸明穎悟
絶出等夷
自少標高揭己。
不以流俗自居
性又嫉惡靡悔。
以爲我國黨論
二百年相守。
醞釀糾結
其訟盈庭
然苟究源委
春秋義戰
能有登岸特立
罪罪是是不以參錯
則雖謂之不待文王之士。
未爲過也。
以故是也
臭味燕越
未嘗斂袵傾服
苟非也。
知舊先輩
未嘗不顯詆斥
盖其千萬人必往之勇。
不以身在韋布而有所沮撓也。
公元1779年
午。
司馬
己亥
節製 賜第
分隷院。
時 景廟新卽位
人有說追崇私親者。
面斥曰。
濁渠在前
君輩褰裳以趍。
吾不欲見君輩也。
癸卯
兼 肅廟實錄春秋中文臣庭試。
臯比 賜。
著作例兼奉常直長
爲禮曹佐郞
俄移侍講司書
䟽勉聖學曰。
今日勸導 東宮之本。
實在於 殿下勤學
臣愚以爲聖資沉潛
同符高之恭默
天地有憾。
或欠思辨工夫
說命首篇一思字。
合爲聖學喫緊下手者矣。
時。
 英廟在東宮日開書筵
講說剴。
因文箴䂓
語婉而直。
 東宮爲之傾嚮
未幾呈遞
勉留甚摯。
契合盖始此也。
忠淸都事不赴。
爲養宰殷山縣
乙巳
棄歸。
繡衣褒。
 賜表裏
丁未
持平
䟽陳時事
辭意悲惋激切
有識者韙之。
差 肅廟 景廟實錄都廳郞。
選知製敎
拜兵曹佐郞
戊申
玉堂修撰校理
兼東學敎授
 上幸私廟
公同諸僚箚請驅出潛邸丘史。
毋得穢肅穆之地。
 上立命陣門
盡驅之外。
衛士無不相顧欽歎
有命堂箚批旨。
勿出朝報
公上玉堂故事曰。
司馬光朝晝所爲無不可對人言者。
趙抃一日所爲焚香告天
矧乎王者一國爲家。
兆庶爲子。
豈有發言行事不可告語
公元1788年
家人子弟者哉。
 上嘉納。
嘗因夜對進曰。
臣昔侍 銅龍
每見 殿下堯舜自期
臨御四年之間堯舜無論
下比漢唐哲辟。
亦有不及者。
 上動容曰。
胄筵勸講之時。
儒臣之望於予者。
如今日。
學力未固。
不能儒臣之望。
可愧也。
三月
朝賀崔公奎瑞
自鄕疾馳上變
當是時。
昇平日久上下忨愒
以爲逃良役者爲小小嘯聚
所以應變者。
不過畿邑武守而已
公直玉堂歸家。
閭里一空
驚憂
謂洪修撰景輔曰。
今日之變。
若存若亡
而余以爲根柢不小。
去年冬
人心騷屑
中夜荷擔者屢矣。
今則京城避亂
朝賀上變又適至。
朝家一何泄泄也。
仍與洪簡
李南床宗城
語之曰。
我國小民至愚。
不能自立擧事
若無變則已。
有之。
士大夫煽動。
所謂鎭靜者。
內有設施
外示鎭安
以定人心而勘禍亂也。
今則以專無設施鎭靜
此狃安也
鎭靜也。
李公以是大臣
大臣遂與公求對。
時夜已深。
御燭熒煌 上展急書於案。
嗟惋世變良久
仍問曰。
玉堂同入何也。
大臣曰。
吳洪兩臣
備御踈虞
爲大可慮
下詢宜矣。
公進曰。
近來騷屑
不曰南倭北虜
不曰海浪寇。
空地洶洶
男女騈闐而去。
變書未上前
都下士女
逆覩其有變也。
由此觀之。
今日逆變
有根蔕矣。
世道陷溺
變恠百出
有非思慮所可懸度
惟當盡其備御之道而已
朝家雍容暇豫
視之鼠竊者之自起自滅。
設使羌胡一朝起於轂下
則以今日設施
果能撲滅之乎。
逆亂何等大變
而變上二日
尙不設鞫。
臣實未曉也。
洪公亦繼陳之。
 上曰。
兩臣憂國之誠。
可嘉
親鞫今當設行
備御若何
宮城果可衛乎。
諸臣皆言過。
公曰。
以臣之見。
宮城扈衛
未見其過也。
 上從之。
特差公問郞。
比設鞫。
天已明。
未得其要領
金重萬者上變
未及訊囚
望見 御榻前諸臣有起伏狀。
急趍入問之。
諸臣答以侵夜帳殿
恐傷 玉體
請姑罷耳。
公曰。
國家安危
間不容髮
 聖體一夜之勞小。
 宗社萬年之憂大。
大臣復請出臨也。
大臣亟與公同入請復出
 上曰。
昨夜失睡困惱甚。
旣命姑罷。
明朝何晩。
公進曰。
事有大小
憂有輕重
豈可虛度今夜。
蹉過機會
國家備御
成賊勢之團聚乎。
不敢姑息之愛於 君父矣。
 上曰。
乃言是。
復出臨鞫。
始得賊情
前此諸臣。
或以求對爲張皇
扈衛驚擾者。
及聞金重萬所告賊以白衣流入放火京城之謀。
始服公先見。
賊平。
擢拜副承旨
恩命恒白 上曰。
吳光運景輔有扶社稷功。
當策勳。
公力辭之。
 上亦察公志事遂已。
有勳帥請屠殺安陰古縣吏民從逆者。
公進曰。
殲魁赦從。
聖訓也。
一縣屠滅
乃是戰國風雨猛將鷙帥之所爲
曷嘗聖后仁君行是政者乎。
宋祖戒王全斌喜殺。
當以堯舜望吾君。
豈可以宋祖所不爲勸之乎。
 上嘉納焉。
又奏曰。
人臣逆則必誅
非逆則雖或混入鞫獄
一脫自當平人
安有似逆非逆而中立之地乎。
臣意則別作一冊子
列錄諸罪人
詳記某招某事。
使干犯無得漏天網。
脫出不在闇昧之科。
王者之政也。
 上從之。
後因酌處諸囚多所寬縱
臣下有爭之者
輒 敎曰。
不可置之闇昧
予欲施吳光運之言。
如是耳。
時。
廷議調停保合。
公䟽言爲黨論者。
各循其私。
各務其勝。
或藉昨日之是而護今日之非。
或因彼事之非而掩此事之是。
爲上者公聽並觀
鑑空衡平
一毫機關籠絡
無些文具粉飾
是者是之。
非者非之。
無所偏倚
然後可以人心也。
今乃或牽掣於時勢。
或勉副於人情
有若鄕曲仇㤪之人私和釋憾之爲。
則臣蕩平無可成之日也。
 上褒之以切實
又筵奏曰。
 殿下聰察太過而有欠含弘
公元1789年
之體。
慈仁有餘而有失剛毅之道。
臣謹以弘毅二字獻焉。
 上稱善曰。
猛省焉。
會盟之時。
 上以公差房承旨
古例。
禮房加資。
 上意屬於公。
公嫌驟晉辭遞。
己酉
承 命覈嶺南獄。
縣道陳䟽。
嶺土若干人。
蕩平假而曰。
願 殿下無設假蕩平之名。
後日追悔於爲羣下所欺也。
 上優批留中
上弦弓以奬之。
反面也。
朴師洙在 上前
盛氣呵斥
公曰。
臣䟽所謂蕩平
他意也。
蕩平云者
至公無私之謂也。
無物彼此遠邇親踈尊卑貴賤京鄕內外
一出大公至正
無少私僻
然後可謂蕩平
今師洙但知老少保合爲蕩平
外此則不知有蕩平之道。
範之蕩平
果知有老少保合。
准備題目以待今日耶。
不過以後翻覆之慮怵於禍福爲此爾。
何嘗出於至公血誠哉。
平生不爲黨論而亦不能時諱也。
於是大臣重臣之者衆。
 上謂豐原君趙顯命曰。
吳光運踈逖言信用者之過。
予知其爲名類。
朝廷之紛然迭攻。
豈非不可之甚歟。
連除坡州牧使,廣州府承旨,刑曹參議
皆不出。
庚戌
承旨者七。
輒辭遞。
時。
局格宮房海島折受
上切責之。
仍黜補備堂。
公䟽今日遊談之士必曰
公元1790年
有關內司折受
輒遭 嚴敎云爾
則其貽累 聖德
當復如何
備堂內司輕重之 敎。
顯示內外郛郭
在乎宮府一體之義也。
 上溫批以答。
九月
丁大夫人憂。
辛亥
以 肅廟實錄都廳勞。
嘉善
壬子
服闋
副摠管
癸丑
同義漢城右尹
陳䟽辭。
仍附所懷曰。
奮 聖志也。
權綱也。
名節也。
其奮聖志畧曰。
 殿下素有大有爲之志。
而或於時運之阨塞
或倦於承佐之無人。
因循怠惰
以至今日
 殿下之心。
以爲大猷已矣
初計錯矣。
以予之聰明
以予之剛斷
雖使牽補
豈至危亂
故於人才則取其奉令承敎
政事則幸其苟且彌縫
非不知羣臣百僚私意橫流
而不思所以赫勵振刷之道。
非不歲饑民窮蓄積哀痛
而不思所以大防尾閭之策。
何 殿下奮發之志也。
其總權綱畧曰。
權者無形之物也。
一世之所趨。
一世所畏
卽權之所存也。
樹寵於上。
招權於下。
多方布置
百計牢籠
終日營營者。
不過徒黨子孫
顚撲不破計。
非爲國家也。
勢安得不歸
權安得不重。
勢旣歸而權旣重。
嗜利得不趨。
孤弱得不畏。
士大夫心術盡病。
在上威福潛移
人主雖欲有所爲不可得矣。
其勵
名節畧曰。
近來士大夫名行掃地
其高者。
摸稜容身
浮沈度日
下者
幻變奇才
附麗能事
朝晝之間頭面怳惚
俯仰之頃。
蹤跡漫漶
奇恠恠。
百態但備。
設有緩急
此皆望賊而投降者。
治平無事
此輩何爲哉。
 上優批嘉奬
以䟽留中
於是衆怒四起
相臣筵斥。
公更䟽曰。
彼其堅城郭嚴部伍
號令一出
衆口雷同
所謂但聞將軍令
不聞天子詔者。
也以跖爲夷。
所異也以白爲黑
不肯皇極會歸
必欲屈皇極俯從
若此不已
幾何不至於胷臆肆行威福下移耶。
方今 聖明赫臨。
威綱自如
指摘一人謂之權臣則固不可
而若謂之權重一邊
過語也。
此俗不改則堯舜無以爲治。
此誠體國大臣之所當嫉者。
而乃反攻臣不遺餘力。
何哉。
 上答曰。
噫。
語及舊套
人皆惡之。
往者卿䟽。
何求何望。
世道囂囂
於卿何有
又 敎于筵臣曰。
此人無墻壁可倚
絶意進取
以見苦心云。
於是吳瑗玉堂詆辱公。
公屢䟽以辨。
自服
自是益不樂仕宦
連拜左尹,刑曹禮曹參判,邊府使,同義禁,副摠管弘文館提學,承文,院提調
不就
閉戶城南
若將遺棄世事
然間因經筵官
聞 上講禮記曾子
公元1797年
問。
不忍讀遂廢之。
以 景廟講筵
於此篇也。
汪然出涕曰。
堯舜之道。
孝悌而已
吾 君堯舜也。
有君無臣。
不見堯舜之治
志士之恨也。
以故國家有事
公已午䟽。
危明之意。
反復勤懇
自有所不能已者。
丁巳秋
 上以黨習未悛。
淵衷激惱
百僚惶懼失措
公以軍銜廣諭。
遂進伏曰。
自古觀國家之盛衰者。
必觀其氣象
未有大安徐而不享和平之福者。
未有迫急驚擾而能致鎭定之功者。
殿下之氣不得其平。
則 殿下之心。
不得其平矣。
殿下以不平之心氣
平至難平之世道
不亦難乎。
天下不可有者。
黨論也。
天下不可無者。
是非也。
欲破黨論
並與是非混淪之。
泯泯棼棼
其弊反有甚前日矣。
然而黨論者。
假托於是非。
是非者或陷於黨目。
甚矣其相似而難辨也。
 殿下廣諭之後
復提旣往黨論者。
非 殿下臣子
然盈天地間者事也。
天下未有無事時節
有事則有是非
旣往論議
雖歸消融
方來是非
其可囫圇乎。
唐文宗曰。
河北賊易。
朝廷朋黨難。
讀史至此
未嘗歎息痛恨文宗也。
皇天付畀人主何如哉。
表准在心
權柄在手。
感之則和。
董之則威
陶鑄
公元1798年
化。
何求不得
而乃發此窘迫悽切之語。
使後人哀之耶。
 殿下若能怒於所當怒而未嘗輕發
其所當執而罔或撓改。
朝著之定。
已有年矣。
何待今日大誥乎。
明德馬皇后未嘗左右與言。
史臣贊其遠識
臣伏頃日待命諸臣。
 殿下悉知其某來某不來
 殿下何從得之耶。
司使左右廉問
亦且有弊。
堂堂千乘之尊乎。
此路一開
萬一小人其間
則爲弊將何如
時。
尹汲,韓翼謩等。
以不胥命被鞫。
公論及之。
 上皆嘉納
諭之以體念焉。
拜大司諫
五條䟽。
曰立規模以定治體也。
曰去機巧以反誠實也。
曰遏人慾正風化也。
曰恢言路以求裨益也。
曰務聖學以立皇極也。
 上賜批命留中
連拜刑曹判,都承旨戶曹判。
皆不出。
戊午
丁父憂
庚甲服闋
副摠管
陳萬言䟽。
痛劈黨禍源流
語益切。
又論尊號事
豐亨豫大戒焉。
 上特賜對。
皋比以寵之仍特除大司憲
尋遞。
先是公在憂服也。
始聞虎龍不道之招載在壬寅鞫案
藏之王府
驚痛如不欲生。
及是歎曰。
當路者嫉我以言事君。
捃摭百端
豈不緘封骨髓者。
更申吾 君之前乎。
遂䟽請釐正壬寅鞫案
大誥昭垂百代
後十餘日。
 上詢大臣
公元1783年
宰。
命焚凶案。
特拜承旨
公違八召。
黜補洪州使。
明年春
內遷
前此嘗屢入文衡薦。
至是。
 上以天筆加圈。
題公名下曰。
是何一點
良可寒心
 上之眷遇如此
公志决恬退
散跡郊野
殆十四年。
至是 聖眷益隆。
公亦感激自奮
連有大司諫,禮曹參判,籌司堂上大司憲,弘文提學同春秋,左尹同義禁,江原道勾管堂上
大射禮儀註儀䡄。
釐正 太廟樂章
申明童蒙講規。
裒集 御製文字
參校小學訓義之 命而皆不復辭。
遇事盡言不諱
時。
隆私親之議盛行
 上亦屢以孝爲言
公心憂之。
言帝王當爲大孝
不可爲小孝。
三代可法。
漢唐以下不可法。
以杜廷臣承迎之漸。
癸亥歲首星變
 上久不接臣隣
公䟽曰。
上下不交。
於易爲否。
當此三陽交泰之月。
 殿下反轉泰爲否。
天地上下之氣不通
安得無星變乎。
 殿下凡有不平之事。
不肯宣散
每以藏蓄爲務此病根大者也。
 上曰。
卿言喚醒予睡矣。
自是頻許引對
輒曰。
予思吳光運之言。
欲開否卦也。
其以禮參入賓對也。
奏曰。
近日士大夫風敎掃地
一窠出。
奔競如市。
關節塡門
者惟視關節之緊歇而取捨之矣。
臣每以正色立朝董率百官大臣
大臣
公元1743年
不能董率
百僚之循私如前矣。
大臣進伏曰。
臣於禮參之奏。
不勝愧服但私字已成窠窟
打破不得矣。
 上曰。
寡人之過。
孟子所云四境之內不治者也。
其爲大司憲也。
天變將行進宴
公䟽言當此遇灾憂懔之時。
豈非已而不已者乎。
鹿鳴之宴。
特命停止
以光 聖德焉。
我 寧考風灾進宴
以宴需作賑具。
豈非今日所當繼述者乎。
䟽入。
 上引見
顧諭 王世子曰。
國有直臣興國
無直臣則亡。
今日特召都憲
賜以表裏者。
使汝知表忠旌直之道也。
仍下 手書曰。
嘉卿之直。
表卿之忠。
特賜表裏十端
卿其領受焉。
又 命勿遞供職
振勵風憲
先正趙光祖焉。
未幾
臺臣趙重晦上䟽
語涉 毓祥廟。
 上震怒閉閤
廷議洶懼
皆欲請罪重晦。
以解 上怒。
公獨持不可
上䟽力諫。
 批旨久不下。
又䟽曰。
神器者。
 列聖之所創守也。
 三宗之所付托也。
 殿下奈何神器爲戲耶。
明日建寅之日也。
三陽交泰
萬品昭蘓
此正我 殿下體天對時悔悟轉移大機會也。
今日億兆之命。
不生不死。
 宗社之勢。
不存不亡。
生亦明日
死亦明日
存亦明日
亡亦明日
若失明日
不忍 明君亡國之君。
等爲亡國之大
夫也。
 上大感動
卽下絲綸
悔悟之意焉。
甲子
上入耆老司。
持平聖源有論啓。
語頗狂妄
 上怒甚。
聖源絶島
臺閣皆恇㥘有請鞫問者。
有請栫棘者。
公上䟽力救之。
大臣有感歎者。
開城留守
乙丑七月
登筵
二十一日
微恙卒于藥峴舊第
壽五十七。
臨歿。
不及私。
惟以未報國恩爲恨。
訃聞
 上大震悼。
手拍案者三。
卽下哀綸。
諭之以功存社稷
當勳不勳。
 特贈大冢宰
他餘賻賵
皆出常典之外。
及啓覆日。
 親閱松京文書
歎曰。
見其名不見其人。
曷勝感愴
後當閉閤之時。
 敎曰。
若使吳光運在者。
豈使予作此擧也。
葬于高陽多井壬坐之原。
居家斬斬有法度。
子姪未敢干以私。
父母愛敬備至
孤露
晨必拜廟。
非甚病不廢。
見人有一藝。
奬拔不及
見人不是
常所親密
絶無少貸。
立朝名節自勵
常曰權勢所歸
之者小人
之者君子
宦官宮妾
之者小人
不知名者君子
正立后。
則爭者忠。
不爭者不忠。
國本
則爭者忠。
不爭者不忠。
贊成凶孼
黨於贊成者爲凶黨
其次隆私親也。
封禪也。
尊號也
兵端也。
掖戚濫恩也。
土木也。
遊畋也。
諫者直。
不諫者諛。
平世事故
畧盡於此
有出
公元1754年
於此外者
可以觸類反隅也。
以故凡於䟽陳筵奏。
惓惓不置
上以責難
則必以堯舜焉。
下以自待
則必以第一義焉。
文章足以達其辭。
故能感回人主意。
奏疏出。
人莫不傳誦。
指摘時政
詆呵貴近
往往有辭近峭切。
不少回護
故雖上結 明主之知。
恩數曠絶而見忤當路
居宰列二十年。
不加進者。
不以也歟
爲文章。
本之六經
參以百家
不拘聲色
專以神會爲主
卓然一家
其各體俱長。
求之近代
罕與爲倫。
所著經說史評詩文數十卷藏于家。
安東權氏。
參奉諱䪫女。
提學號霞溪諱愈孫
生二子。
大觀文狀元曹佐郞
二十四夭。
大成
公歿未期繼夭。
後以族子璹繼大觀後。
 英廟命官之。
今經郡守
生三子。
長元早夭
次亨鎭,赫鎭。
 英宗三十一年乙亥
有逆獄。
 上以公前日中外鏡面內藏龍尾之語。
逆覩方來
如蔡。
追念不已
特祭之。
今 上戊申
感舊甲重回。
 特下綸音
追敍勳臣舊績
有曰片言折衝有故參判吳光運
大司憲景輔
兩臣之忠。
不讓元勳
特贈美諡以賁其忠
前 聖後 聖之不忘舊臣
 恩及九原
足以感泣臣隣
激勸來後。
嗚呼休哉。
玆庸藉手奉獻
常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