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集卷十一 (自动笺注)
耳溪集卷十一
 序
  
送關西伯蔡伯䂓(濟恭)序
平壤
檀君故都也。
檀君並堯而治。
千有餘年而得箕子
箕氏千年德衰
攘奪衛滿
戰爭句驪
叛亂於王氏。
又五百餘年而我朝興。
一三韓而郡縣之。
豐山洪良漢曰。
余觀平壤
知風俗之本乎政敎
不繫山川也。
檀君之世。
其民淳如也。
陶唐氏之風焉。
箕子禮樂而東。
八條行而彝倫敍。
有殷周之質文焉。
曁夫衛氏高氏王氏以後
俗尙弓馬
貨利
不復知詩書禮讓
譬如岐雍之地。
周用則耕遜畔
秦用之則婦姑反唇也。
余官於西者再。
王儉故城
井田疆畝
想見檀箕之遺風
而傷民俗不振也。
蔡公伯䂓九卿
出鎭平壤
余喜西門得人
推本仁賢所由起。
風俗所由變。
以道其行。
客有難之者曰。
關西
國之鄙也。
北隣靺鞨
西接遼薊
實用之國
焉用文敎
余曰。
不然
夫文者經也。
武者緯也。
武不自武。
因文而競。
傳曰。
文能附衆
武能威敵
言衆附然後敵可威也。
晉文一戰而覇。
文之敎也。
孔子曰。
善人敎民七年
可以卽戎
先敎而後
武力也。
伯規好古而文。
矜大志事功。
伯䂓可以語此。
送靑嚴督郵李輝伯(榮鳳)序
士之處世也。
學修於己。
名達於時
然必有交遊以揚之。
先達以推之。
然後聲顯而身榮。
苟非然者。
懷才蘊寶。
槁落埋沒相望也。
孔子曰。
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賢者。
友其士之仁者
若是交遊之重也。
楊山李輝伯。
少也才。
童子
京師
學於淸溪趙尙書之門。
與其諸子門生周旋
藝業有聲
所與交皆一代豪俊
當時輝伯之名。
士友間。
可謂於時矣。
旣而趙尙書歿。
諸子門生次第登顯
輝伯獨阨公車
寄食太學
年及五十而始决科
向時所與遊者。
往往大年而已凋逝
或名已顯而壽不永
廑而存者。
卽沉屈無氣力
於是
無知輝伯者。
輝伯亦老且病。
無復當世志矣。
特以親在家。
無以養。
浮沉郞寮。
就斗升祿十年
猶不遷官
寧不悲哉。
晩識輝伯
愛其貌靜而志介
泊然無所營。
每從容語少時交遊之盛。
文彩風猷
邈然前世事。
未嘗噓欷佗傺也。
今年夏。
鄭吏部敦夫
銓選
輝伯老而飢。
乃調靑嚴郵丞。
丞治之官也。
輝伯欣然不以疚。
執策而南。
揖余求余言
余傷輝伯遊長者之門。
名聞士友
而未獲推挽之力。
白首棲棲
又未能一試其學於牧民
而乃爲鬣者之長。
何其屈也。
湖南
國之冀北也。
子以牧民之術。
施之牧馬
則馬誠遇矣。
輝伯竟不遇耶。
於其行也。
重爲之惜焉。
趙士鼎(重鎭)之任平康
豐壤趙士鼎。
少友也。
有文不第
蔭調爲郞入秋官
上聞其名。
命取近歲獄囚傳爰讞判。
凡可例於後者
條分以奏。
詳允稱旨
上才之曰。
可試諸民社
於是銓授平康縣
尊大人大諫公年八十。
康茂
鼎將輿而之官
余往送之。
喟然歎曰。
世之養親於官者。
不曰君賜也國恩也。
豈有如君家者乎。
尊公之謫海上也。
十年無還期。
聖主明晣而仁燾之。
丹書還官籍。
論者謂公之秉心忠謹
必爲神明所佑。
而抑士鼎之誠孝
有以感格也。
公歸數年。
少子公鎭。
登科侍從
推恩進公秩。
今年又以八耋增堦。
士鼎又蒙恩
專城養。
於是
人咸以晩福歸公
是何天道之篤於君家
聖主陶鑄成就乃爾也。
此余所謂賜國恩。
君家若也。
士鼎乎。
何以報之。
余觀尊公
鬚眉雪白
兩頰如紅玉
神貌不減
平昔
是行也。
不獨山梁之膏。
石蜂之液。
日登於盤也。
且將採千歲之苓。
折三秀之
放棹乎亭淵金沙之間。
與夫溪翁峒叟。
遨嬉酣暢
歌詠聖澤焉。
士鼎亦推老老之意。
尊高年而問耆德
率其子弟
以興於孝悌
於以聖人親親長長之化。
則豳民萬壽之觥。
將復躋於公堂
可謂子道與臣職矣。
平康小邑。
士鼎良士也。
余故告之以此
不及吏事
送萊伯洪叔章(文泳)序
公元1602年
粤余壬寅冬
賀正使如燕。
洪學士叔章
爲書狀。
其職檢一行
凡舌官馹夫灣賈之從入者。
無得奇貨干禁條。
有不如令
辱國小罹憲。
厥惟難矣。
章簡自持
嚴以馭衆。
傳國書領宴賚外。
肅然一事
於是日與余。
圖誌
風謠
訪古蹟。
悉發之詠歌
于以感憤之思。
羇旅之愁。
相得驩如也。
旣還。
善奉使聞。
一歲
緋衣銀臺
選爲諫大夫
尋又薦授東萊府使。
萊東臨海
與倭隔一水
舘而餼者嘗數百。
伏我肘下。
如豢羣蛇然。
重鎭也。
將行謂余曰。
行者有贈
况公於我乎。
余曰。
唯唯
子嘗犯氷雪山海
萬里殊域矣。
方內千里之塗。
何足以勞。
子亦能仗尺節穿重關
周旋萬國會同之庭。
蕞爾
舌之醜。
何足爲子憂乎。
雖然
中國我所畏也。
中國所敬也。
苟禮以交。
無事矣。
惟倭敵我者也。
其性詐。
敵則爭。
詐則多變
往往騁夸辭。
競纖利。
釁生於不圖
鄙乎不可易也。
惟簡足以服遠
惟嚴足以折姦。
是子之所能也。
抑或而疑於寬則慢。
嚴而近於急則激。
子盍處與急之間乎。
叔章斂袵謝曰。
善哉
言可服也。
將左佩弦而右佩韋
送從樂游坡鎭序
從子樂游
翰林五年
朝夕左右不離
前月積勞
特陞六品階。
仍授萬戶
史職如故
將行
伯父酌酒以送之曰。
丈夫之生。
擧之桑弧蓬矢
有事四方也。
自出身以銜命
則曝秘史湖南之赤裳城。
考實錄於江都摩尼峰。
鐵嶺宣諭書於咸州
滄波而察饑民於喬桐。
遷謫海西永康縣
嶺南巨濟島也。
今又手握彤管
腰帶虎韔
張盖馳馹
浿水跨狄嶺。
西北行二千里。
薄于婆瀦之濱。
爾年甫三十餘耳。
數年之間。
足徧于方域
何其壯也。
何其奇也。
然是職也。
不過撫戍卒。
守軍餉。
烽火
非常而已
此直一靺韋之事也。
豈上所以近臣之意哉。
吾有一言焉。
坡。
江界之屬鎭也。
界之外。
有廢郡四焉。
廣袤七百里。
北隣建州
東連三水
西北樞紐也。
國初長吏貢賦
一自野人侵掠
空而棄之。
今過二百年矣。
淸人得志也。
悉驅其種落而入于關中
鴨綠以北。
無復南牧之羣矣。
趙尙書啓遠,南相國九萬
國朝名公卿也。
繼按北道
倡議四郡
朝論不咸
竟未施行
今又百餘年。
識者恨之。
余於去歲關西
備聞土肥水深
百種皆宜。
貂蔘之富。
甲於國中
故採民情
圖形便以來矣。
今爾官守四郡接。
赴防之地又在茂昌,慈城之間。
爾須籍記山川道里生理物產
瞭然如示掌。
歸而奏於香案之前
倘蒙上契聖心
斷然張設之。
直抵虛項之下。
厚州之墟。
祖宗之疆履始復。
西北人烟相望
不費一矢
而坐闢千里之壤。
其視開拓六鎭之功。
難易何如也。
如是則爾之奉使
無愧相如之諭蜀。
唐蒙之通西南夷也。
爾其勉之
趙學士寬甫(弘鎭)之任康津序
士大夫立朝從政
有升有沉。
沉者謂之屈。
升者謂之伸。
然物乘除
時有利鈍
未必常伸。
未必久屈
自古名公賢士
多從阨窮奮跡
險屯而致亨。
故孟
公元1237年
子曰。
困苦拂亂
增益其所不能
誠哉訓也。
余於吾身。
亦有親驗者焉。
丁酉
獲戾淸朝
北塞之孔州。
孔我東之極邊濱海
靺鞨之墟。
魑魅之窟也。
三春無花。
八月見雪。
衣無纊絮
食惟
時年六旬
不能風土
又無醫藥濟之
閉戶窮經
遇境賦詩
曠然不以外物累心
於是日益豐。
日益健。
二年之間。
髭髮勝昔
述作盈篋
至今受用不匱
盖造物之勞我以形。
聖主玉汝于成也。
趙學士寬甫
不偶於時
以弘文應敎
除康津縣監。
跡似左降
而恩出特授
盖付以僻遠之邑。
試其盤錯之才也。
寬甫者。
惜其垂老賢勞
余獨喜其勵晩操而酬國恩
於此行卜之也。
夫康去京不滿千里
視孔州減三之一也。
戶按七千之富。
地擅魚稻之饒。
橘柚之包。
竹箭之材。
比諸北塞不毛之土。
不可同年而語也。
惟是貢賦之重。
獄訟之繁。
頗費撫字剸理之勞。
然而是則寬甫優爲之矣。
余之所勉者。
以吾之得於孔者。
寬甫焉。
余嘗以運穀耽羅。
奉使康海之間。
兜率菴。
望漢挐之烟。
萬德寺
見金生之筆。
土地膏潤
百種早熟
山無豺虎
樹多冬靑
信乎南方樂土也。
寬甫開門而聽民事
閉戶而讀古書
其所學。
試於爲政
並行
官民相安
近臣牧遠氓之體。
訟庭如水優遊自適
於是乎文章日益富。
識見日益精。
胷中必有充然自得者矣。
他日報政而歸。
出爲世用
譬如輕車熟路
沛乎其有餘
何試而不可也。
吾將拭目以俟之。
李學士穉和(致中)赴燕
天下之遊三。
有足遊者。
有目遊者。
有心遊者。
策駟而往
憑軾而返。
山川不知險要
城邑不識虛實
謠俗不辨同異
是遊足而已
險要
虛實
同異
斯善矣。
限於目也。
視野知都。
視民知敎。
見禮而徵治亂
聞音而卜盛衰者。
以心觀也。
東使一至中國
大抵多足遊焉。
目猶難矣。
况於心乎。
李穉和檢行適燕。
吾知穉和識周而才敏
其遊之不以足審矣。
無徒恃目而聽於心。
古之使於他邦者。
非直專對爲也。
季子觀風
子貢觀禮
卓矣。
其次覘國乎。
善覘者明乎幾而已
舍弟明浩赴燕
公元1602年
燕天下之北鄙也。
在虞幽州
幽之言昧也陰也。
共工之所流也。
封召公
未嘗就國。
春秋之時。
不得中國之盟。
於漢爲北平
於唐爲范陽
障塞之地。
洎乎石晉
獻之契丹
有宋不能復焉。
遂爲夷荒之邦。
金元取中國也。
以爲都者。
近其巢穴也。
倚其兵馬也。
帝王宅中圖大之義也。
明高皇帝江南
河北
定鼎金陵
成祖於燕者。
盖以遠之也。
成祖靖難
遷都于燕。
特以興王之地。
懷土之戀。
乃非宏遠之謨也。
漢都長安
歲輸山東
率三十而致一
故多以關中取足焉。
况燕之於江浙
萬里而遠哉。
不過百年
民力竭而天卜困。
至於流賊起而邦命蹶。
識者論明之立國失在遷都
豈不信哉。
詩云。
邑翼翼。
四方之極。
又曰。
邦畿千里
民所止。
治道汙隆
風俗淳澆
斯繫焉。
虞三代之盛尙矣。
漢人之文。
樸而雄。
唐人之文。
典而華。
宋人之文。
達而馴。
見其文而知其俗。
得中華之正也。
皇明則不然。
重氣節。
而少敦愨退讓之風。
文尙奇俊
而無淵深悠永之音。
稱名家鉅匠。
往往擊筑悲歌瞋目叱吒之象。
下者直僻盭衺幻。
人心而敗世敎耳。
豈獨治道之失然也。
亦由建邦設都
偏於北鄙故也。
孔子曰。
袵金革死而不悔。
北方之强也。
盖譏其遠於中和也。
今之京師因明之舊者。
非因乎明。
因乎金元也。
說者乃謂燕之地形天下首。
所以
重而馭輕也。
然則七國之時。
燕最弱。
不能與齊趙抗者何也。
或曰夷狄之亂華久矣。
中國之憂常在北方
建都於此以壓之。
是又不然
宋之亡。
新法也。
明之亡。
流賊耳。
何罪乎女眞
何係乎建都乎。
余故曰繼此而有王者作。
必不復都於燕也。
吾弟以書狀官赴燕
人皆喜其壯遊
余獨曰燕非中國也。
天下北鄙也。
可見城闕壯麗
民物貨財殷富而已
謂之觀風上國則未也。
况今之燕。
非昔之燕。
衣冠乎哉
禮樂乎哉
吾復何言。
聊敍地本末以贈之者
將使天下之人。
知燕非帝王之都。
而重有惜於成祖皇帝也。
贈具生允翼充書記赴燕
中國一耳
北胡謂之漢。
東人謂之唐。
何也。
漢自武帝
威懾凶奴。
孝宣稽首入朝
畏約之久。
故今之去漢遠矣。
而尙稱華人漢人
東自新羅
通中國。
李唐之盛。
李勣蘇烈嘗以王師
助平麗濟。
眞德女主織錦之詩。
編於唐詩。
金雲卿崔致遠諸人
賓貢中朝
一代文士
上下頡頏
東方文風
於是興焉。
至今呼中國爲唐。
以至書畫錦綺器什,驢羊之類。
皆姓以唐。
珍玩不已
五季,明而莫之
改。
夫豈無所本而然哉。
是故
東之文。
長於詩。
而皆祖於唐。
具生允翼。
東人之志於唐者也。
從吾弟之燕。
余謂之曰。
子欲見唐乎。
唐不可見矣。
自宋以降
無復開天之風。
况今中原乎。
然是行也。
永平之府。
昌黎之縣。
峰尖秀如筆。
屹立雲霄之間。
其下卽退之先生故居也。
是嘗起八代之文。
風雅之音者。
子其爲我一盃於其墟。
千載之下。
尙亦有冥默相感者乎。
趙學士士受(鼎鎭)赴燕
公元前654年
曩也。
吾弟使於燕。
歸謂余曰。
嘗聞西士之言。
中國天下
掌上一紋。
今以我東視中國
猶是耳。
然彼之遇我特殊
館之上舍
班於列國之上。
餼廩之豐。
儐接之謹。
無異友邦
無求不獲
無弊不省
豈以我禮義之邦歟。
余笑曰。
然。
不惟是也
余嘗宦遊瑟海之上。
頗悉女眞本末
其先悉起於我北鄙
完顔氏之祖。
臣附於麗。
淸人之始。
長白一部落耳。
大邦視我。
慕而懾者久矣。
及其據有遼瀋也。
不敢無禮於我。
若夫丁卯之役。
廑求遼與宋之交而已
丙子之搶。
則我不能自强
輕挑釁耳。
非彼故逞欲也。
今雖莅中土而撫四裔
天下之髮。
天下之袵。
我則
冠裳自如
待之也內而不外
賓而不鄙者。
豈有他哉
見今天子述其世。
有曰聖祖發跡三韓
盖不忘本也。
是歲皇帝壽滿七十。
覃恩海內
朝廷特使賀。
趙學士士受充檢行將西。
徵言於余。
余以告吾弟者告之曰。
知我素重於彼者乎。
豈有所畏哉。
是慕禮與信而已
春秋之際。
大國小國不敢躙曰。
上下有禮也。
三軍壓境而詘於一言曰。
要之以信也。
故交隣之道。
莫强於禮。
莫鞏於信。
知此則使於四方不辱
行乎蠻貊有裕矣。
士受內貞而外莊。
貞者信之質也。
莊者禮之幹也。
以是將之。
不失其所重乎。
使重則國重矣。
李學士(鼎運)赴燕
東方之於中國
裔也。
國小而壤褊。
廑比一大郡
而猶能秉禮義崇文敎。
中國之人以是重之。
今天冠裳揖讓者。
獨我東耳。
於是東人亦自喜。
遂有輕中國之意。
往歲余使於燕。
入其境。
見其風俗變遷
衣章詭異
不覺黯然而傷。
愾然永懷也。
然徐察其䂓模之大。
法度之嚴。
與夫利用厚生之具。
猶有先王遺制焉。
於是始知大國未可輕也。
東還
李學士公會。
西州迎余於龍城
問余以中國之事。
余以所親
公元前140年
者告之。
二年甲辰
上冊元子
正儲位。
遣使告慶。
公會檢行將西。
余送之曰。
於子之行。
可見周禮之獨在東矣。
夫周人之禮。
莫大豫建儲。
所以重國本也。
成王襁褓
使士負之。
端冕見于南郊
我今行之矣。
彼中未嘗講是禮。
虛國本而不定
人心無所係。
敎養無所施。
豈不謬哉。
中國之人。
見子之來。
必曰懿哉。
東國行古禮也。
又曰。
大哉
東人重國本也。
太史書之策曰。
某年某月。
朝鮮遣使建儲云爾
則是近世中國之所未有也。
孟子所稱有王者作。
必來取法者。
在是行矣。
向所云中國之重我者。
於是益驗。
我所以輕中國者。
未始過也。
子之歸。
又以所親見者告我
尹侍郞渭老(尙東)赴燕
余於曩歲
西遊中國
求見淸人之文十數名家
皆學粹而辭潔。
有宋人之風。
不比明季之靡詞短節。
信乎文章與時盛衰也。
然壹恠夫其氣輕揚而少沉奧之質。
其聲淸泛而無廣賁之韻。
不見六合萬國氣象
何也。
噫。
我知之矣。
夫中國主也。
夷狄客也。
以客乘主。
其情怍。
以主遜客。
氣懾
北人之詞。
內怍而外夸。
南人之詞。
腹懾而貌愉。
外內相揜
而離其眞
遠矣。
夫焉有堂堂正氣
汪汪逸韻耶。
自完顔奇渥氏之世。
稱名傑士
大抵皆然。
始知古之達者
觀風覘國
聞樂而知時者。
良有以也。
友人渭老好文。
而志於古。
將使於燕。
余乃告之以此
渭老乎行矣。
默而識之。
必有犁然而悟。
黯然而傷者乎。
送從樂游赴燕
公元前619年
天下者。
普天之下也。
中國之地。
不足盡之
中國者。
九土之中也。
一州之疆。
不足以當之。
東使之賓上國者。
止於燕薊一方
不足言中國矣。
余於十數年來
奉使如燕。
山川雄偉
都邑壯麗
固已目飫之耳。
至於先王禮樂文章
邈然無所稽。
思見衣冠舊族中土名士
與之激昂談論
壬寅之行。
戴衢亨翰林
少年鼎甲
聲名甚盛。
而終未得接見顔色
只以詩篇往復而已
及至甲寅再行
大宗伯紀公
頒賞端門
在旅庭之班。
望見儀容
淸癯秀郞老成人也。
不得越位語。
紀公數目我。
若有相感者然。
禮成而退。
送人致慇懃。
求見述作
盖欲知東方文獻也。
謙讓不獲
書示行中作詩文若干篇。
大賞之。
各製弁卷文以還
其言歷擧中國文章淵源
乃曰南宋以後古文亡。
有明三百年。
雖有一二作者
公元前139年
終未能上接墜緖
近世文章
旁門盛而正脉微。
寥寥不能大振。
謂余詩文合古人。
可驗正脉一支
獨傳於東國云。
作書以謝之。
東歸
又以詩章文房見贈
惓惓不已
許之以海內知音
信乎易所謂同氣相求者也。
公號曉嵐
河間人
與我同年生
年近八耋。
精力康强
今去吾行三年耳。
車轍尙留南宮之外。
汝乃復踵舊跡
紀公欣然如見我矣。
汝乃爲我問安否。
舊好
噫。
汝與我相繼上國
終未能履周漢之舊都
齊魯故家
吳楚之江山。
可恨也。
雖然
紀公博學能文章。
一代重名
持節
黃河之源。
崑崙之西。
遠過張博望舊轍。
可謂天下大觀者也。
斯人聽其言論
亦足比蘇子由大觀矣。
趙尙書爾眞(尙鎭)赴燕
天地之生久矣。
風氣日以闢。
土疆日以廣。
唐虞盛際
聲敎四訖。
東止于海。
西止流沙
南止于交趾
北止朔方
不過四海之內也。
王克商。
肅愼貢楛矢。
東國北裔也。
成王致理
越裳氏白雉
卽今占城國地方也。
漢武時。
僬僥入貢
唐太宗時
秦國遣使獻經。
自是以降
史不絶書
元世祖明成祖
用力西北
拓地萬里
而逮于今日。
土宇彌廣
公元1602年
版圖者十有七省。
生民以來未有也。
夫豈威德遠邁前代而然哉。
日月之所照。
雨露所養
自然而致。
非人所及也。
余再奉使如燕。
縱觀山河之大。
風俗之變。
奇書異服入中土者。
目眩而神駭。
荷蘭國使者
羽冠珠履
鳥翮爲筆
木枝爲墨。
來獻寶玉珍器
航海九萬里。
殆非負髮含齒之類也。
孔子曰。
同文
中庸乃稱聖人猶有所不知也。
豈非然哉。
因得見萬國來朝圖。
西洋火絨布,遊仙枕
暹羅之火蛤子流金槍。
日本之海馬。
琉球雙鵲
紅夷照膽鏡
交趾風燭,如兎象。
天竺飛虎紅猴七寸人。
瓌詭神恠
非人間物也。
其視禹貢所列九州之產。
王會圖之所旅庭。
何如也。
可見天地之大。
無所不有
而繼此以往千萬年。
又未知何國何物
生生不盡也。
盖嘗思之。
天地大器也。
陰陽大匠也。
無遠邇無小大
萬殊而性則一。
目視而耳聽。
手持而足行。
不同焉。
孟子曰。
不知足而爲屨。
天下之足同也。
何必物物而窮其理哉。
至若山川之精。
結爲異形
靈慧之才。
制作機巧
究其妙識其名。
卽如張華郭璞之爲。
乃非君子所急
秖以供一時之玩。
無益於用也。
今之禮部尙書紀勻。
博文章之士也。
官典
屬國
已十餘年矣。
余論古今時變四方風俗爲言
嘗窮黃河之源。
張博望之槎。
周穆王之轍矣。
今公以東國宗伯
賓于大邦
當與紀公
禮接春官
試問近年海外幾國。
執玉大庭也。
周書曰。
珍禽奇獸。
不育於國。
不寶遠物遠人格。
識者自當知之。
蒼巖仲涵(師海)遊金剛
人皆有所好
好之過而流於濫。
命之曰淫。
故饕者。
淫於貨。
蕩者。
淫於色。
夸者。
淫於勢。
矯者。
淫於名。
皆德之醜也。
惟山與水。
物之淸者。
之者
非逸民則曠士
斯高流俗矣。
東國蒼巖居士者。
能詩善遊
屐遍名山水。
最愛金剛
三入不以足。
今年六十餘。
又將疋馬遊焉。
世有笑之者曰。
所謂淫於山水者也。
一則適。
再則愉。
三與四則濫矣。
比之貨色名勢
淸濁雖絶。
其爲淫一也。
豈非好之過之蔽歟。
余爲之解曰。
士達者也。
華且顯。
三入吏部矣。
不以爲淫於名勢
乃得淫山水
名其淫
是其介也。
豈但高於俗而已乎。
夫以居士之介。
富貴利祿無足其中
而獨於金剛也。
好之篤而忘其淫焉。
金剛者。
天下尤物歟。
余未見金剛者也。
誠使寓目焉。
不從居士而淫未可知也。
居士之淫。
可及也。
其介不可及也。
士聞而喜。
請書贈行
洪上舍聖幾(相喆)歸南陽
天地不滿
故其生物也不全。
五行各專其功。
故物莫有兩能。
角者去上齒
四足無翼
夜明者晝匿。
水行者陸廢。
猶然矣。
况於人乎。
契之敎不能爲稷之播。
夔之音不能爲倕之工。
顔冉之賢。
言語則讓於子貢
游夏文章
政事則讓於由與求也。
聖賢猶然
况下於此者乎。
夫才與學。
性之所出
而人之修於己者也。
窮與達。
天之所命。
非人之所能爲也。
修於己者。
尙有能有不能
况命於天者乎。
故才者未必揚。
拙者未必伏。
慧者未必奮。
獃者未必黜。
自古猶然
後世乎。
南陽洪聖博學好古
歌詩
落落奇氣
嘗爲詩曰。
士皆巢許志。
誰與共四海
觀其志。
可以知其人焉。
聖幾少擧進士
年五十不遇
無以爲家。
將退而耕於海濱
其色若有不得者然。
余酌酒而告之曰。
吾子富於文而窶於財。
閎於志而阨於命。
所謂不兩能者也。
使子擇而居之。
其將以此而易彼乎。
吾知其必不肯也。
抑獨慊焉。
然士有屈於前而伸於後。
有窮於身而達於名者。
是則吾與子俱不得而知也。
姑書此以贈。
聖幾名相喆
自號小瀛居士云
湖南李汝元(如樸)序
書曰。
六府三事允修
六府者。
水火木土穀也。
三事者。
正德利用厚生也。
六府
本乎天。
三事
行乎人。
正德者。
出治之本。
利用厚生者。
制治之具也。
三事六府
天下平矣。
六府之序。
水居其首。
穀居其終者。
爲生物之始。
而穀爲養民之源。
與穀合而萬民遂矣。
故周官之制。
尤以治水爲重。
溝洫畎澮導水
川渠澤藪蓄水
所以養稼而備旱也。
地形高低有異。
天時雨晴不齊
不得不人力補其不逮
聖王有作。
乃有財成輔相之政焉。
水車所由興也。
孟子曰。
水摶而躍之。
可使過顙。
激而行之。
可使在山。
引水之法。
其來遠矣。
周禮稻人蕩水均水之法。
遠而不傳
東漢以後
始有龍骨之車。
三四人之力。
日灌數十畝。
駕以馬牛
則其功倍蓰
歷代用之。
生民賴焉。
萬曆之季。
泰西利瑪竇熊三拔之徒入中國。
刱造龍尾玉衡,恒升之車。
其制愈巧。
利益博。
余嘗再遊燕薊
北地水田
故未見其制。
於皇城之內。
得見救火之器。
一人轉軸
水涌數丈。
可謂人工天機也。
我國專尙水田
而未諳挈水之法。
一有兼旬之暵。
立視千頃之槁。
可勝惜哉。
湖南李君如樸。
訪余
漢京
與之語。
博物之識。
遂及水車之說。
盖已用功久而得其解者也。
庭有小荷池
俾試其法。
則畧倣龍尾之制。
一軸二樞
圍以螺墻。
水轉手。
下吸上吐。
一刻之頃。
數盆之水。
麤知精。
以小推大。
可謂盡其妙者也。
以此制頒之國中。
可以斥鹵而爲良田
亢陽占有歲矣。
其於足民裕國之術。
可勝計。
經曰。
智者刱物。
巧者述焉。
又曰。
備物致用
立成以爲天下利。
其斯之謂歟。
李君
桐岡先生之子也。
家庭經術相傳
旁及利用厚生之法。
盖其學兼通時務
而志於濟物者也。
於其歸。
此以贈之。
鄭侍郞時晦周甲
余年十六七時。
擧子業
鄭時晦者。
長我數歲。
聲聞甚盛。
詞賦
大鳴國庠
余乃從之遊。
居則共筆硏
出而試塲屋。
時晦才思絶人
拈毫命辭。
特出等夷
未嘗芒然自失也。
當時所與遊十餘輩。
一代英妙
不獨文辭已也。
志亢而才豪。
昂然古人自軌。
成就所至
未可量也。
不幸十數年來
相繼隕折。
得年多者。
不過三十上下
廑而存者若而人耳。
天之生材
良不偶然
成立之難乃如是
殆亦有關於
公元前620年
數耶。
時晦不利公車
中歲廢擧
棲棲州郡間。
非其好也。
每與余相對舊遊
不覺悄然嘆吒也。
今年辛丑
時晦生年甲子一周
余往賀焉。
時晦方爲東京尹。
不就
謂余曰。
少日朋儕
唯君在耳
不可無爲一言
余執爵而言曰。
士生斯世
不患無才患無志。
不患無志患無年
惟時晦有才有志
而又得年
天之與子也。
其視曩時諸子
不旣厚且全乎
可以爲子壽矣。
文章不能華國
而後生誦其述作
才術不得需世。
四方高其出處
其於遇不遇何如也。
余亦老白首矣。
行且休官
從子山阿水曲
携壺賦詩
以終餘齒
則亦足以自樂矣。
以是爲贈。
小瀛居士洪聖周甲
公元前617年
易曰。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天五生土
地十成之。
六與十相乘而爲六十。
天干與地交配而亦止于六十。
周而復始
是乃天地大數也。
故六十一歲。
謂之周甲
盖自唐堯元載甲辰
至今甲辰
不過六十九周甲矣。
今人唐虞之世。
豈不邈乎邃哉。
而數之以甲。
未覺其甚遠也。
由此觀之。
天地之運。
閱六十寒暑
斯已久矣。
萬物之生。
皆受天地之氣。
而命之短長不齊
朝菌之壽。
日月計。
昆虫之壽。
春秋計。
草木之壽。
公元前132年
閏計。
羽毛之族。
壽遠不過十年
惟人也。
萬物之靈。
得五氣之全。
善養而無害
合乎天地之數。
然而六氣其外
五情其內
於是乎短者多而長者鮮。
故人生六十。
始謂之壽。
列於五福之首。
顔,冉之賢焉而不得焉。
賁,育之勇焉而不得焉。
王公之尊而不可以勢取也。
陶,猗之富而不可以力賭也。
惟命於天者。
乃能得之
而人莫與爭矣。
然則人之得年至於六十。
誠難矣哉
友人洪聖幾生於丁未歲
今年甲子一周
聖幾學古不遇
識者惜其窮而老焉。
獨擧賀曰
子之年。
唐堯以後六十九之一。
可謂久矣。
得顔,冉,賁,育之所未能得。
王公之尊。
陶,猗之富所未能易。
可謂貴矣。
豈善養而無害者歟。
所謂命於天而莫之爭者也。
何惜乎其窮。
惟其窮。
所以全其天也。
甲辰生人也。
嘗謂唐虞之世。
去我未遠。
古人不可及。
惑也。
今雖老矣。
請與子勉焉。
耳溪集卷十一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