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集卷三十 (自动笺注)
耳溪集卷三十
 墓碣
  
曹正郞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408年
嗚呼
莊陵乙丙之際。
時則孔囏
事有至難。
六個臣。
盡心所事
之死不貳
當時有同志之士。
隱而不章。
爲世所諱。
無敢言其事者。
况代遠而跡湮乎。
若禮曹正郞朴公是已。
公諱審問
貫於密陽
新羅之世。
王子八人
受封邑。
密其長也。
高麗時。
史逸其傳。
司憲糾正鉉。
典理佐郞文有兩世
俱以三品致仕
典法書思敬。
大顯
典儀判事忱。
參本開國勳。
寔生副提學諱剛生
號蘿山耕叟
首選集賢舘。
倡明程朱之學
權陽村近許敬菴稠。
爲道學交。
娶坡平尹氏
三司右尹承慶之女。
文肅公瓘之後
三子
長曰疑問
次曰切問
公其季也。
永樂六年戊子生。
幼有異質
聰穎過人
十六歲。
山公歿於安邊府。
公之二兄皆先亡。
獨當送終大事
一遵家訓
故山
廬墓終喪
哀動鄕里
奉偏母。
服勤無違
仲兄之子參贊公仲孫。
與公齒相比
相與勉誡曰。
吾與汝。
蚤失庭訓
不大策勵
何以慈心而繼家聲乎。
刻志篤學
弱冠
成鉅儒。
參贊公蚤擢第
集賢舘。
而博
公元1436年
洽則猶讓於公。
於是宰執交薦蔭仕。
司醞直長
正統丙辰
英陵親策問。
公中丙科
李忠簡公同榜
時稱得人
公以法家子。
負聲譽。
物論皆以淸要期
而公之妹選入莊懿宮主
常懷兢惕
欲斂退。
丁巳
記注舍。
金節齋宗瑞爲咸吉道都節制
有事六鎭
辟公從事
邊疆旣拓。
城築且完。
公議安撫之策。
公曰。
得地逐人
雖非綏遠之道。
野人梗悍
朝夕煽變。
養寇生患
終非萬全之計。
節齋然之。
力請于朝。
南民實之
癸亥
竣事還陞。
拜禮曹郞
久潛不遷
癸酉
節齋死。
感慨參贊公曰。
余非敢有薄堯舜之心。
各自靖獻前王而已
自是謝病居家
滿園栽杜鵑
花開月明之時。
嘯咏以寓志。
與成三問,河丹溪地數君子
往來
時有天朝質正之役。
膺命
不獲
將赴京。
成河諸公
皆來餞。
留與夜飮
携手步月
杜鵑叢前。
朗咏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之句。
泣數行下。
諸公揮淚而別。
及使還到義州
六臣已死。
愕然失聲
夜辟左右
留一信裨潛語曰。
吾與六臣有約。
今皆死之。
何忍獨生
將何面。
先王地下乎。
今日决死
只欲毋負皇天
夷齊同歸耳。
因贈一封書
往致於兒輩。
誡以幼主時
公元1456年
所帶官禮曹正郞
題墓與廟可也。
言訖
仰藥
軍官驚惶不得
臯復于義州客館
嗚呼
公之貞忠苦節
無異六臣
而不負素心
視死如歸
可謂烈丈夫也。
子孫
不敢顯言稱揚
寢遠寢微。
罕有知者
寧陽鄭公悰。
有家藏故冊。
丙丁死節諸人甚詳。
別書朴某文科注書。
嘗與成三問等有謀。
赴京未偕。
還到義州
聞其死。
飮藥卒。
史通丙子節死錄。
亦載公名
其外野史忠義錄等書。
皆可攷也。
莊陵旣復位
諸賢俱蒙褒贈
而公獨泯焉無傳
志士慨傷
寧有極乎。
公配淸州韓氏。
副使承舜之女。
忠簡公理之孫。
墓在高陽元堂葡萄谷丁坐之原。
夫人同岡異壙。
擧七男一女
長元忠早登文科
佔畢齋金公同榜齊名
官至洪州通判
三男一女
次元恭司直
一女
次元司直
三男
次元進士
有四男。
次元無后
次元溫。
一男五女
次元俊。
五男二女
女適僉樞金士讓。
二男
後承至今蕃衍
達官聞人
曾孫嘉善府使彥璋
四世孫節度使麟壽
五世孫參判晉。
壬辰以兵使擊倭。
屢立戰功
諡毅烈
外孫則領相姜士尙監司李萬雄,右相閔維重監司鄭始成最著。
十世希聖
文章
隱居山樊
余善
其子
持家狀來。
墓道之辭。
雅慕公忠卓然
不辭而爲之銘曰。
爲君致命
友約死。
身則出疆
事乃未遂
退而自靖
心亦無愧。
奮然獨絶
確乎弗貳。
君子攸難。
主耳友耳。
六臣可七。
三仁可四。
欝彼魯陵。
有壇有祀。
公獨不食
志士之恥。
志士恥之。
于良史
良史書之。
墓門有巋。
三道御使贈兵曹參忠烈羅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573年
大明崇禎之末
淸人長白
盡有完顔故地
席捲而西。
虎踞遼瀋
關東守土之臣。
無不冠翦髮。
望風稽首
當其建大號
朝諸部也。
朝鮮二使
抗言不屈
帝義而歸之。
行人之首。
羅公德憲也。
公字憲之
其先豫章人
浮海而東居羅州
始祖富。
高麗
監門衛上將軍
至典農寺正公彥。
佐我太祖
征倭于雲峰
入我朝。
有務安縣監自康。
卽公五世祖也。
將仕郞繼祖,直長逸孫,監察晊。
高曾三世也。
尼城縣監諱士忱。
號錦湖
學行遺逸
是爲公考。
六男
公其季也。
妣贈貞敬夫人光州鄭氏。
僉使虎女
以公贈三世
公生于萬曆元年癸酉
儀貌魁傑
善騎射
年十七。
鄭汝立獄起。
錦湖公爲怨家所中被逮。
宣廟
公元1603年
孝行
原之
公坐配鐵原。
旣宥。
遭錦湖喪。
癸卯
武科
李公德馨兵部
知公才。
宣傳官。
出爲扶安縣監。
壬子
義州判官
甲寅
水原中軍
通政
是時滿洲强盛
後金
公憂之。
乘障自効
己未
北道防御使吉州使。
堂上宣傳官。
甲子
李适叛。
公佐都元帥張晩
破賊于鞍峴。
公夫人與元帥妻。
姊妹也。
元帥欲上其功。
公曰。
姻婭有嫌。
大丈夫安可受人之疑。
力辭之。
只錄振武原從勳。
鳳山郡守
安岳郡
因事就逮
庚午
椵島副將劉興治殺其帥陳繼盛。
本朝義討之。
選可詗探者。
起公獄中。
攝刑曹參議
接伴使
入椵島。
興治已移旅順矣。
朝廷命公留箚宣川鐵山之間。
以備島衆。
周年還。
癸酉
信使赴瀋。
金主盛兵衛以見。
不少動。
違約五事詰責之。
仍覘其疆域大小
兵馬衆寡
器械苦良。
條列馳啓。
歸拜定州使。
甲戌
又以信使如瀋。
會有訛言我助兵皇明夾攻金者。
拘辱公數月。
公抗辨不撓
上遣宣傳李廷馨
往諭之。
人始許還。
乙亥
昌城府使。
尋移義州府尹
丙子二月
復差信使赴瀋。
平壤
遇金使英固爾岱。
稱有汗令。
要公還京。
竣事同往。
不聽曰。
公之於汗令。
我之於朝命
不敢違一也。
觀察使公命耇。
不受金使所帶西㺚禮幣
金使怒曰。
我汗已服大元五十餘王子
天意人心
所歸
今將加汗大號
兩國兄弟也。
豈使不知西㺚之
爲講此事。
貴國當遣王子弟來賀。
公曰。
彼㺚皇朝叛虜。
不當通好於我。
金雖加號
何必賀爲。
金使竟以㺚行議尊號
朝臣太學諸生
交章請斬金使。
街童爭投瓦石擊之。
兩國之釁。
自此始矣。
於是金使逃歸
時公次于義州
回答使李公廓亦至。
金使邀二使謂之曰。
諸王子有書而貴國不受何也。
公曰。
書中若議加號
則我國義不可受。
金使曰。
朝鮮徒尊南朝
不識天命
我汗招降諸㺚。
大拓疆域
不可進號乎。
公曰。
國臣明朝二百餘年矣。
君臣大義
炳如日星
何爲慢語嘗我。
金使曰。
使臣入瀋。
大議已成。
雖欲不從得乎。
公曰。
吾雖懸首汗庭。
不可奪。
遂與李公同到瀋。
英固爾岱大言曰。
天下一人天下
安得久據。
政令刻薄
其亡可立而待
鮮之服事
非計之得。
惟我汗推誠待人
有戰必勝
誰敢不從乎。
公曰。
我國雖小。
素秉禮義
豈忍背明而從爾。
英固爾岱曰。
聞我西犯。
謀乘我虛。
我且先犯爾國。
公曰。
西犯之計。
吾實不知。
乃爾先自渝盟恐脅我也。
無何
汗將
公元1636年
出南受號
俘譯鄭命壽請使臣往觀以試意。
公拒不從
四月十一日
數十言。
汗今受賀。
可整服而待
公曰。
得死所矣。
遂與李公。
東向四拜
壞帽裂袍。
佩刀授命壽曰。
必欲刦我。
速斷我頭。
二公相與解髮
騈首交手
綰結鉤連而臥。
時汗已受尊號
曰寬溫仁聖皇帝。
國號大淸
改元崇德。
固山諸王子。
將士數千人
羅立左右
兵衛甚盛。
促公詣班。
校卒數十
拖曳公。
髮鬚盡落。
時年六十餘。
盡力相格。
喘息欲絶
俘人之爲彼將者。
愍之曰。
兄弟之國
一拜何害。
而不自恤乃爾
公曰。
非有君命
雖死何可拜其人。
相顧曰。
多也多也。
嗟嘆之辭也。
汗受賀禮成。
驅公入舘
翌日
出東郊。
又執二公
英固爾岱曰。
今日不拜
大刑戮。
小拘繫。
公曰。
殺則殺。
囚則囚。
因大罵。
彼人羣敺之。
左脇
降人寧摠兵密語譯官曰。
吾輩仕明朝。
甘爲俘虜不死。
非人也。
今見東使不屈
慚無以見人
挽止敺者。
又令拘之舘。
明日
大會將議殺公。
汗兄子要魋諫曰。
彼以死爲榮。
我若殺之。
有成仁之節。
我受殺使之名。
非所以聞於他國也。
汗遂不殺
促公東還
國書
許開見。
公曰。
不見不可受。
英固爾岱迫令置裝中。
使百餘騎押驅。
通遠堡而去。
念汗書義不可齎往。
不可毁棄
乃混置紙布之笥。
載以一馬
托堡人曰。
馬病裝重。
姑送瀋中
以俟後日
卽先送軍官馳啓。
是時。
邊上訛言公參賀而歸。
觀察使洪公驟聞之。
啓請斬公境上。
三司及舘學生齊請按律。
吏曹判書金公尙憲
力言二使未嘗屈節
不當誅。
命謫公白馬城
李公謫宣川
是時。
椵島都督沈世魁。
因俘人。
二公不屈狀。
上奏明朝
有曰。
逆奴迫脅
鮮臣守義
或有疑魁欺皇朝者。
七月
接伴使李必榮。
奏本以啓。
臺論遂止。
未幾
淸將馬福塔
通遠堡還國而來
請治使臣參賀不受書之罪。
完城君崔公鳴吉上疏言。
使臣抗義棄書
昭在耳目
都督至於奏聞
橫議猝發
按以辱命之罪。
臣恐國家無以自解於皇朝。
隨行譯官申繼黯等。
備邊司。
訟公寃。
九月
特命釋公。
居數月。
淸兵大擧
南漢
公時在羅州
不得扈駕
上幸淸營。
汗問羅德憲安在。
自是我人入瀋者。
多得公事
承旨公命一。
質子歸言漢人有問二公謫戍信否
答曰。
彼不引决
近於辱命故罪之。
漢人曰。
出疆之臣。
見殺則死。
不殺則不而已
何謂辱命
因自指其頸曰。
只爲惜此自毁名節耳。
引决者。
我輩之謂也。
公元1639年
郞李穉。
嘗見瀋人壁上
二公抗節圖。
其時烈皇帝魁奏。
御史黃孫茂。
降勑褒諭
而椵島已破。
我國莫得聞。
韓平君李慶全
時赴京。
其實書報
有曰。
將軍笑顧湯鑊
甘蹈白刃
聲動華夷
名爭日月
天子褒其節。
太史書其美云云
公之誣於是益白。
上嘉之。
擢拜三道御使
己卯遞。
明年正月
卒于羅州
蓋祟於瀋陽所傷也。
葬于務安浮珠山
公二配咸陽吳氏,全義李氏
幷贈貞夫人。
吳氏一子守素宣敎郞
二女承訓郞金用健,進士李儁臣。
李氏一子貞素從仕郞
守素一子生員
貞素一子襘。
一女參奉漢徵。
金用健六子一女
李儁臣一二女
爲人慷慨
尙氣節。
沉深有智慮
料事
當英固爾岱之初來留舘也。
躍馬而出。
人皆驚惑
公往見兵曹判書金公時讓
促令使支供官
往候關王廟曰。
此必陰覘南漢
使人不測所往。
然歸必少憩廟中
我若迎候於此
不謂無人也。
已而
果如公言
英固爾岱憮然愧色
及公歿。
具綾城仁垕哭曰。
羅公死。
無人焉。
李公歸自瀋。
常流涕語人曰。
當被敺之時。
我方年壯
而猶不可堪
顧視羅公顔色
凜如秋霜
及至捽曳蘆田間。
直兩僵屍耳。
彼以食物至。
恍惚夢中
公元1658年
而公忽擧兩足蹵之。
盤中散落十餘步。
其剛確之氣。
萬死不變如此
忠愍慶業。
登州北京
有人示公畫像
受敺血糢糊之狀。
宛然如昨云。
公歿後四十餘年。
肅廟甲子
開城留守李選
上疏陳公忠義
褒贈
大臣
命贈兵曹參判。
今上戊戌
使臣入燕。
得見乾隆帝所製全韻詩。
盛述崇德建號時事
有曰。
乃有朝鮮使。
不拜志獨乖。
自注曰。
太宗旣受尊號
羣臣皆行拜叩禮。
朝鮮使羅德憲李廓不拜
左右欲殺之。
太宗曰。
使臣無禮
有意構怨而沮盟好
朕終不逞一時之忿戮其使。
可勿問。
是詩一出而公大節皦然聞天下矣。
五世孫璧天。
在鄕聞此事。
齎公遺事
謁廟堂。
得以上聞
賜諡曰忠烈
旌其門。
璧天以不備官太史
乞樹墓之辭。
余敬受其狀。
未及述。
奉使如燕。
新頒開國方畧
公當時事
一如全韻而尤詳。
嗚呼
我國之於皇明。
義則君臣
恩則再造
非比列國之以小事而已
於是時。
身入虎口
手仗漢節
危辱百端
嶷然不動。
脅可折而膝不可屈。
可謂毅然烈丈夫也。
彼於建號之初。
以立天下
而猶不加害
乃至形於詩而書諸策。
忠義感人如此
東方秉禮之風。
斯可有辭於萬世
豈不偉哉。
遂奮
筆而爲之銘曰。
有視耽耽
有威虩虩
白刃如林
大膽如石。
脰則可斮。
不可抑。
我膝一屈。
我邦其辱。
仰矢蒼天
俯睨東海
九鼎不重。
三韓爲大。
開國有乘。
瀋陽有畫。
銘乎何有
光耀百世
懷仁縣監洪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635年
公諱成海
字通甫
其先中國人
唐貞觀九年
帝遣學士八人
往敎高句麗
其一卽洪氏。
賜貫南陽
海東巨閥。
高麗有名悅。
太祖開國
太師
是爲鼻祖
世有高官聞人
匡定公奎
有安社大勳
封南陽君
子戎。
大匡中贊
諡莊簡
高祖諱五福
曹參判。
曾祖禹平
茂州縣監。
祖諱貴珍
通德郞。
始居山淸
考諱安濟
軍資判官
文章
廢擧
潛心聖經
號慵齋
淸州郭氏。
參奉懷雄女。
生公萬曆戊寅
才氣異凡。
五歲屬文
壯大膂力
壬辰倭亂。
年甫十五。
慨然討賊之意。
里中丁壯數百。
將赴陣。
慵齋大驚力止之。
翌年癸巳
賊圍晉州
四出抄掠
近村
公腋挾父母
背負稚弟而奔。
二弟天海雲海曰。
吾力不救
汝曹急隨我來。
二弟十歲上下
遇賊被俘
石上而去。
公見之大慟。
决意奮身討賊
母夫人
公元1597年
念成疾以沒。
居喪致哀
丁酉
倭再搶。
咸陽山陰
賊衝
時年二十二。
鄕兵六七百。
遮截嶺隘
設疑兵。
建旗鳴鼓
又灑白土溪流如浙米水。
賊謂以兵衆糧多。
不敢入。
八月
賊又踰鐵水谷而入。
率衆御之。
斬首數十級。
作詩曰。
千里韓境
黎元賊鋒
何時平海寇。
士卒春農
先是公築庫于黃山
積粟七百餘石。
至是開庫餉士。
之官倉。
倭有徐鞮沙夫里二賊。
狡悍
當秋穫。
刦掠而去。
公擊殺之。
居民賴以安堵
亂平。
歸養老父
盡愛敬。
故舊把酒論文
不言時事
戊申
光海君卽位
羣奸用事
無意仕進
杜門十餘年。
仁廟丁卯之難。
傾家財。
軍糧三百石。
募兵勤王
中道疾作
輿而還
相臣洪公瑞鳳
奏公勞績
召拜內資寺僉正。
數月。
以親老辭歸
壬申
慵齋卒。
公年已老而哀毁過禮
丙子
金兵犯京。
車駕南漢
公聞變。
又輸軍糧三百石。
起縣兵數千。
都城
至和成。
卽還。
丁丑
又拜司宰監僉正。
移右通禮
庚辰
懷仁縣監。
淸簡爲治。
半年而歸。
立石以思之。
甲申
皇明亡。
揮涕作詩以敍悲
丙戌十一月朔日終。
葬于雙溪寺麓。
面午而封。
夫人慶州李氏
判官瑀之女。
歿同穴
子長以範有學行
號忍默
齋。
次仁範,乃範,執範。
以範子受九,受大,受亨,受亮。
九子巨源
曾玄不盡錄。
銘曰。
二弟浮海。
鶺鴒之求。
弱年奮身
國賊家讐。
三輸糇糧
執干矛。
我盡我職。
志豈官酬。
試牛刀
歸臥一丘
遺餘後人
不墜先休。
軍資參奉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586年
昔我穆陵御世
蛇起陸
食我封疆
車駕西遷
八路幾墊。
惟時南士大夫羣起而奔難。
拔距搤吭
不能支。
終成復國之績。
湖南高霽峰,金健齋倡首
而全公慶元
亦其亞也。
公家居聞變。
奮臂誓心
白衣
家僮村民
倡義使金千鎰
贊畫方畧
跋涉千里
從行在。
宣廟嘉之
特授軍資參奉
公辭不就
全氏世居羅州
公自幼聰慧
及長。
受學於外從祖羅松齋世纘
博學多聞
孝於事親
親歿。
三日不粥
三年不出廬。
喪祭一遵朱文公家禮
朔望省墓
兄弟友。
析居分產
自取老奴薄田
一鄕稱之。
所居數里。
外有土賊
誡其衆曰。
勿犯南山善人之居。
可知實行足以服頑也。
常構一室
扁曰雲菴
好植花樹
以寓隱居之趣。
恨不死於戰陣
杜門謝世
生於嘉靖戊午
終於己巳
葬于本州潘溪村壬坐之原。
公字伯
休。
安人
高麗天安君樂。
鼻祖
十世祖仁亮。
閤門祇候贈左僕射
天陽君。
諡武節
再傳有諱翊。
文科
官大提學
麗史選擧志。
其後冠纓不絶。
曾祖諱壽虎。
判官
祖諱琛。
參奉
考諱大得
容儀秀美
文辭超凡
嘗詣講席
考官稱之曰。
吾行郡縣多矣。
未嘗此輩人。
何講爲。
可見公家庭之淵源矣。
利川徐氏
參奉繪女。
公娶咸平魯氏。
仁老之女。
嘗有淑德
公同原而葬。
三男二女
男曰致誠
掌樂院正,致諄,致諒。
女適金成器李完
致誠五男
以孝,以悌贈戶曹參議,以忠,以信,以赫。
以悌有三男
季曰載安
贈戶曹參判。
安子性猷。
年滿百歲
爵至崇政大夫
追贈上三世。
之後孫宗煥。
持公行蹟來。
乞樹墓之文。
余觀公忠義節孝友之行。
固可銘也。
其孫之享大耋推榮贈。
亦由積善之報歟。
銘曰。
白衣奮袂
從王于西。
畢辭官。
浩然歸棲。
生死雖殊。
義均高金
未中身。
名垂來今
盜不入里。
樵勿上壟。
太史作銘。
善人之塚。
侍講院弼善高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579年
公諱傅川。
字君涉
以耽羅之高。
貫于長興
有刑曹佐郞雲。
仕靖陵。
己卯諸賢。
顯名于世。
子曰大司諫
公元1592年
孟英
是生霽峰先生諱敬命
壬辰島夷之難。
倡義殉節
中子鶴峰因厚。
同日死于錦山之戰。
長子隼峰從厚
復讐將。
又死於晉州
一家三節
表閭建祠。
鶴峰之子也。
咸豐李氏
觀察使璥之女。
萬曆戊寅七月十三日
生公光州
襁褓
父母同臥於席。
呼曰。
是川字形也。
大奇之。
因以命名
受學伯父隼峰。
風儀儼然動人
年十五。
壬辰變。
季父晴沙提携敎育
業大進。
乙巳
進士
晴沙榜首
世榮之。
光海時。
孽臣造,訒,爾瞻
倡廢母之論。
乙卯四月
公與進士鄭澤雷等。
抗疏斥之。
因卞李相公扶倫之義。
辭氣激烈
士論以張。
是年十月
謁聖文科
校書正字
公父殉國
才望蔚然
而屈置芸閣者。
爲爾瞻輩所擯也。
庚申
冬至書狀官
京師
渡江
泰昌皇帝上賓
周旋處變
無違禮。
皇帝賜賞賚。
華人稱之。
復命
時事大變
退歸昌平
與鄭畸翁弘溟,林掌令得悅。
追隨
自放詩酒
癸亥改紀。
卽拜曹佐郞
選知製敎
六月
南平縣監。
是冬
解歸家居
甲子适反。
公卽與仲父靜軒公
倡義募兵
到泰
聞亂平罷還。
三月
拜工曹佐郞
移兵曹正郞
乙丑
拜司諫院正言
遞拜成均典籍
公元1625年
直講
八月
乞補興陽縣監。
廉白自持
丙寅
以疾辭。
丁卯
光山
聞亂赴尼城。
東宮駕到公州。
號召使從事官。
隨到全州
御使斐然辟公從事
將治北上
和議成。
東宮旋駕
公亦還家
戊辰
直講,掌令,濟用監正
十月
補善山府使。
未赴。
拜禮賓,司䆃,尙衣宗簿諸寺正。
屢拜掌令。
而皆不就
辛未
靈巖郡守
亦不赴。
間爲承文院判校。
壬申
侍講院弼善兼春秋編修官
是後屢拜栢府春坊
丙子六月六日
歿于漢城之第。
八月
歸葬于長朝會陽卯坐之原。
得年廑五十九。
朝野莫不嗟惜
一代名公
多作誄以哀之。
爲人謙退和厚
未嘗言人之過。
而及爲臺閣
敢言不諱
請寢慈殿拜陵之禮。
請革宮房免稅
又論使臣崔有海私問大禮華人之罪。
請削仕版
延平府院君李貴
連進追崇之議。
有若角勝淸議
請罷其職。
皆人所難言也。
識者
謂有乃祖之風。
爲詩淸勁豪逸
如其爲人
公凡三娶
平康蔡氏。
贈司僕正忠益之女。
光山金氏
宣敎郞信之女。
豐川盧氏。
承旨宣之女。
金氏一男斗綱
心經學。
處士終。
盧氏擧一男曰斗明。
能詩名。
一女營將李咸妻。
孫曾不盡記。
公後孫時佐。
千里賷幣來。
乞樹墓之辭。
不佞常慕公家精忠大節炳耀百世
公又克紹家聲
立朝風裁
有可書者。
敍次而爲之銘曰。
高氏三忠
如卞平陽
蠻海斂波。
星岳騰光
月峰揚聲
繼跡名門
布衣忼慨
尺䟽扶倫。
再奔國難
投袂奮身
正色臺端
諤諤敢言
毅烈之子
忠烈之孫。
贈司憲府執義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652年
洪惟恭靖大王
至德難名
錫羡于後。
本支百世最蕃而昌。
第十三子長川君諱普生。
爲始封之祖。
岳陽正諱焜。
花山守諱彭年
沃野諱龜福
以至孝稱
至定畧將軍諱玹軍器主簿諱振文
公之祖若考也
主簿公當壬辰之亂。
船載兵糧
扈駕龍灣
丁卯之變。
召募將。
沙溪金先生倚重
捍衛江都之功。
尙州金氏
生員大鎔女。
曹參法生後也。
公諱磊。
字廓如
宣廟戊子
自幼聰悟絶人
經史百家
經眼成誦
妙年高捷漢城試。
金參議岉。
大加稱賞
歸之以姪女
爲文好古不徇於時
發解十餘度。
而終不利覆試
中年謝公車。
杜門讀書
洛閩之旨。
無不淹貫
大易象數
洪範九疇
灑然透徹
以至於星曆卜筮堪輿之術。
亦皆旁通
深得先天之學。
大而一元
小而一歲
日之
公元1733年
晝夜
月之盈虧
潮汐進退
精硏撰圖。
揭之屛障
嘗曰余襄公潮汐說。
謂之月之弦望者。
未免牽合
邵子所謂天地喘息是耳。
又曰。
山川天地間一大物也。
豈無吉凶感應之理。
朱子山陵議。
有見於此
形家禍福之說。
恐惑後世
先儒罕言之爾。
光海時。
拜校正郞廳。
金墉禍起。
名宗疏論造,訒廢母之罪。
癸丑以後
退歸湖南興德庄舍。
屛跡息交
有一故舊廢母疏。
登第而來
閉門不見
癸亥改玉後。
命付軍銜
功臣李咸陵澥。
於公爲戚屬。
勸以入城勳錄。
公笑而不答。
甲子逆适叛。
車駕狩公州。
公倡同志
義士
輸餉行在事。
甲子募義錄。
丙子之亂。
與道內搢紳士友
義兵
期會礪山。
進軍淸州
江都失守
南漢下城
北向痛哭而歸。
自是絶意仕宦
嘗到湖西
聞徐參奉某客歿於逆旅
公素一面之舊。
傾裝棺斂
脫驂送喪
遠近服其義。
仁廟丁未卒。
遺戒勿書昏朝職銜
只用改玉軍職
葬于興德大峰山丑向之原。
天姿愨厚
志氣寬和
居喪盡哀
奉先致誠
繼母極其孝敬
兄弟篤其友愛
析產
自取薄劣
婦家分送臧獲
却而不受。
廉謹自持
圖書滿壁。
正衣端坐
蕭然無塵事。
以終其
朝廷
高其節義
贈司憲府執義
公娶慶州金氏
屹女也。
二男
國馨左承旨
國成
國馨二男
曰綱贈大司憲
曰經。
有四男。
曰命天,性天郡守希天,錫天同樞。
經有一男
曰峻天。
命天有二男二女
曰溶。
曰潾。
平山申思績,文化德徵察訪妻。
性天二男一女
曰湜。
曰濂。
鄭齊嵩妻。
希天二男一女
曰淑。
曰浹。
平山思恒妻。
錫天有二男
曰沃。
曰潗。
沃子曰文衡
學行爲時所推。
號稱茅湖。
余嘗序其遺集
之後孫仁復,仁英
公言千里來。
牲石之辭。
余感其誠。
敍以銘之。
銘曰。
世遭昏亂
抗章斥奸。
時丁板蕩
奮身赴難
志在報國
夫豈媒勳。
推愛親。
義著急人
廉以澡躬。
學究先天
名父之子
王孫之賢。
我銘不僭
石永傳。
晉州使贈左承旨申公墓碣銘(幷序)
肅宗大王二十四年戊寅。
前縣監申奎上疏曰。
昔我世祖莊大王
天縱之聖。
河淸之運。
戡定禍亂
天命人歸。
魯山冲年膺寶。
應天順人
稱爲上王。
觀乎受禪敎文。
亦可以有辭萬世
不幸六臣之變。
出於不意
勳臣密贊之議。
又從而激之
使世廟保護上王之恩。
不克有終
忠臣志士
公元1756年
感。
至今未艾
一片孤墳
邈在荒陬
五十餘年之間。
香火不及
中宗御極
特遣承宣
備物致祭
立後奉祀之論。
發於李若氷
爾時大臣不能正議
至使敢言之人。
幾被不測之罪
可惜哉。
宣廟時。
又因觀察使鄭澈狀啓。
改修墓表
祭用一品之儀。
列聖追報之典。
至此無憾
然臣謂猶有所未盡也。
夫以臨御之君而遭廢黜
如漢之昌邑
齊之欝林及我朝之燕山光海。
皆由昬德敗度
自絶于天。
則削號貶位。
以不死。
帝降爲王。
王降爲君。
其亦幸矣。
若乃禪位之君。
曾無失德
而或出於一時之權宜。
迫於難言事勢
遜位就閒
周漢以降何代無之
尊號之稱
未聞貶損
豈不傳禪之事。
異於放黜
讓之跡。
殊於敵怨故也。
魯山君。
君臨一邦
國人愛戴
旣遜之後
猶稱上王。
假令六臣無謀變之擧。
魯山考終其命。
則葬祭之必用王禮
斷無疑也。
漢貫高之變。
趙敖不與同坐者。
以其不知謀故也。
今日聖上旣嘉六臣之節。
特許建祠宣額。
彼爲故主死節之臣。
已蒙寵嘉之恩。
况爲故主而不知其謀。
曾無疵德。
然猶沒不得其寧。
不用者。
殿下不爲愍然乎。
時移事往。
丘壟已平。
蓬科蕪沒
狐兎躑躅
杜宇
長入騷人之句。
麥飯寒食
空吞野老之聲。
土人相傳
楓哭時聞
安知夫無限幽寃
盤礴欝律泉臺
百世不化
又安知祖宗在天之靈
洋洋陟降
有不䀌傷於傫然孤魂耶。
今若追復王號
祭用王禮
封其寢園
立祠殿。
一如皇朝追復景皇帝故事
則參諸古昔
允合情禮
神理可慰。
天心可悅。
人情亦必爲之翕然矣。
肅廟覽之。
泫然下涕。
亟命收議百官
仍下敎曰。
申奎之疏。
展讀未半。
自切傷感
今玆追復
益有光於光盛德
無乃祖宗在天之靈
相感冥冥之中耶。
其令禮官
亟擧盛儀
嗚呼
夫以眇末疎賤之臣。
敢論宗廟大之事。
苟非危忠大膽判决死生
至誠讜論
孚感天心
其何能辦此。
百世之下。
讀其文。
可以激昂流涕矣。
申公字文甫
自號曰醉隱
器宇宏傑倜儻奇氣
素貧
無以養親
年甫十三。
慨然歎曰。
親饑。
奚恤吾身哉。
躬自乞貸婣親
陽坡鄭相公太和一見奇其貌。
厚遺之。
以供其親。
仍舘于書齋
於是力學績文。
二十歲。
司馬
二十六。
增廣文科
平居讀書
每到古人敢言立節處。
輒擊案嘆賞
語人曰。
丈夫立身事君。
當言而言。
當死而死。
不可利害禍福也。
戊寅
歸自湖縣
閉門艸
公元1179年
疏。
極言魯山追崇
愼妃復位二事
疏成。
囑其昆季曰。
須以一藁席。
收吾骨。
埋之露梁江上足矣
六臣塚在露梁故也。
詣闕獻疏。
上爲之感悟
卽命追復端宗位號
至於愼妃事。
嗣王未敢輕議。
御製一絶曰。
昔在元妃至尊
建春出國人寃。
惻怛那無追復意。
不識聖心存。
逮至英廟。
亦擧溫陵追復
贈公承政左承旨
公之言於是盡行無遺憾矣。
嗚呼
國家典禮
莫大於斯二者。
忠臣義士
莫不寃欝。
名公哲輔
未敢議到。
至於百年之久。
而乃一疏上格。
克正
如日月之重明
昭垂國乘
何其壯也。
爲文章。
不經意
一下萬言
屈折奮揚
犖犖生氣
如其爲人
居官廉白自持
其在晉州
家人告乏
答書送還曰。
啜菽
是吾本分
無以溷我爲也。
志操磊落
宜乎其臨大事而不懾也。
然終不能與世俯仰
官竟不顯。
低佪郡紱。
止於晉州使。
公議惜之。
公本平山人
高麗太師崇謙之後
高祖曰彥淑。
江西縣令。
曾祖景禧
禾縣監。
祖曰從謹。
順安縣監。
考曰纘延。
務功郞。
妣曰居昌愼氏。
詠之女。
公生於孝宗。
己亥。
於肅戊子
葬于交河某山。
全州李蕃之女。
生一男鎭周。
二女
公元1818年
李純彥,李彥紀。
鎭周二男
,瑞
二女適趙世鎭,李鉉章。
曾曰祥祜,膺輔。
夏出也。
監察膺漢。
夏出也。
公歿後八十四年辛亥
聖上輦過露梁。
特命致祭六臣墓。
仍及莊陵諸義士
設壇於隧道之下。
訪公後孫錄用之。
時臣良浩待罪天官
問知膺漢名。
遂擧爲莊陵參奉
膺漢賷公疏藁。
來見京師
求一言之識。
未幾
膺漢歿。
後數年。
公之從曾孫膺善來訪
復申前請。
余常慕公忠義
願爲執鞭
又感膺漢之中途殞折。
愴然傷懷
今何敢負逝者之托。
而泯名臣之蹟乎。
謹提其大節
而系之以詩曰。
淸泠之水。
其上有楓。
有鳥哀鳴。
其口流紅
喬山無樹。
狐兎交蹤。
雲車上下
肅然其風。
尺疏叫天。
若誘其衷。
廟貌重光
象設肇崇。
洋洋月遊
藻火山龍
邦人拜跪。
云誰之功。
莊陵之臣。
有六其忠。
六忠旣死。
有臣惟公。
祠下有壇。
咸秩
公墓在此。
公靈在東。
憲府監察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249年
昔我肅廟己巳
國家不幸
坤宮遜于邸。
士大夫持祿保位。
多喪其所守。
有以微官抗志不仕者。
李公墀其人也。
公字公獻
新羅望姓
始祖悤言。
當麗祖統三韓時。
開國元勳
食邑碧珍。
子孫以爲
公元1629年
貫。
入我朝。
曹參判約東。
諡曰平靖
淸德負重名。
與金畢齋,曹梅溪
腏食于院祠。
寔公六世祖也。
平靖有子紹元
文科
翰林
早歿。
是生有蕃
承旨
曾祖碩明
郡守判。
文學行誼名。
祖諱敏善。
縣令
亦贈判。
考諱尙逸。
江原道觀察使
號龍巖
受業沙溪金先生
元配愼氏。
無育。
繼配李氏
司果檥之女。
鐵城府院君杏村之後也。
公以崇禎己巳生。
幼有異質
文辭淸警
發解不中
庚戌
才行薦。
繕工監役。
例陞掌苑別提
癸丑
以義禁府都事
拜安陰縣監。
因事不赴。
甲寅
拜司憲府監察
連遭考妣喪。
服畢。
復除義禁都事
新昌縣監。
約己奉公
人稱廉白
居數年解歸。
癸亥
入爲監察
出監竹縣
時有疑獄綱常未决
公鉤得其實
準其律。
革其邑。
人皆快之。
乙丑
又除丹城縣
地是嶺外遐僻
民不知法
威制恩撫之。
感而從化
明年棄歸。
爲義盈主簿
又拜監察
是年瑤華之變。
憂傷幾廢寢食曰。
國事罔極
此豈食祿之時耶。
棄官南下
卜地洛東江上
築數楹。
自號曰晩香
蓋取寒花晩節香之義也。
自是不跡京洛
日與鄕人
杖屨逍遙
花竹琴書自娛
歲甲申
考終
享年七十六。
詩人誄之曰。
完名獨在瑤
公元1756年
華後。
新塚宜從砥柱傍。
葬于善山彭山里向巽之原。
後夫人同岡異墳焉。
姿性高潔
有古人風
嘗曰淸德
吾家世傳之物。
戒子孫。
毋墜恬於利勢
懶於進取
不與達官交遊
有一相臣至老不退
公在南邑
贈以釣竿以諷之。
其答書曰。
深謝故人情貺。
江湖歸興
自不能抑。
以故朝廷高其操。
未嘗久置散地
而暫起旋免。
歸臥丘園
除外邑。
淸謹自守
不以一物自累
人謂無忝爲平靖公之孫。
少以文墨自喜
筆法奇健。
大爲書家所許。
精於籌數之學。
著詩文。
藏于家。
公娶德水李氏
縣令楫之女。
先生玉山瑀之曾孫
婦德
早歾。
繼配安東權氏。
正順昌之女。
丙子之亂。
母張氏。
避兵江都節死
朝家旌其門。
夫人時年五歲
育於外家
十七。
歸于公。
天姿溫和
婦道純備
卒于己卯
四男二女
男長志長。
志望
次志容。
皆早卒。
次志成。
女長適士人沈漳。
次適副提學趙持謙
側室子女
志海武科監牧官。
次志河,志溟。
李久華妻。
志長二男二女
世珌,世珩。
適生安宅仁,金宜鍵。
志望子世玧庶尹
志容繼子世珩。
志成子世玹,世琭。
沈漳子尙賢。
趙持謙繼子命禎。
郡守
三女李宜復進士鄭錫奉事崔尙頤。
曾玄不盡載。
公之
耳孫好淳。
進善公弼所爲狀來。
麗牲之銘。
朴公儒者也。
其言有徵
謹最其大節
而系以銘。
銘曰。
非爲祿。
居以潔己
時有不可
遯以守志
洛東之涘。
其流淸泚
花竹琴書
超然永矢
完名高節
爭子所。
賢者有述。
銘于太史
孝齋公墓碣銘(幷序)
奇高峰司馬宴會序曰。
孝子在座
年八十。
鬚眉皓白
儀觀奇偉
聞其少時
文種學。
若將陳力於斯世。
乃卷而懷之。
退身蓬蓽
約己備物
以養兩親
遇疾
手奉匕箸
視藥餌。
及其在疚
年已七十矣。
廬於墓側。
再期
未嘗歸舍。
世孰有生能致其養。
歿能致其哀。
血氣旣衰而禮不愆
孝子者乎。
賦詩曰。
事親極其孝。
精誠與天通。
耇壽錫無疆
八十顔始紅。
小子未有知。
卓行徒仰崇。
綴詩挹餘光。
萬古古風
高峰高識
不爲溢美之辭。
而欽誦不已
則其言信而有徵矣。
公諱文孫
字光胤
自幼有至性
日問兩親安否
每逢新果。
必懷遺之。
父母有疾
則憂形于色。
絶不飮食
名聞日播。
人稱孝童
母夫人積年寢疾
晝夜禱天。
祁寒盛暑
衣不解帶
食不知味
以親命赴科。
司馬
及榮到之日。
母病自瘳。
鄕黨皆稱誠孝
公元1473年
感。
大人病篤也。
斷指灌血。
半年之壽。
遭艱
水漿不入口者十餘日。
負土成墓。
朝夕上奠。
悲號毁瘠
嘗有鳥鵲
集于廬上
飛鳴不去。
人皆曰。
鄭公之孝感於物而然也。
纔過禫月。
母夫人病革
斷指以延三朔之命。
士林相率呈官。
方伯以聞。
命旌其閭而復其戶。
鄕人其所居洞曰慕孝洞。
其室曰慕孝齋
此公之居家事親至行也。
公生於成化癸巳
自十餘歲。
小學修身之方。
常語子弟曰。
爲人之道。
不外於此
以上舍生
太學
己卯士禍。
太學生二百餘人
倡議封疏
伸救靜菴趙先生
公名居二。
排闥直入。
泣訴殿庭
遂見逐。
與同齋生十一人
巾服徒跣
卽日還鄕
結茅錦江上。
存心養性講義明理八字
揭于壁。
又畫十一人圖像
付其下。
名曰錦江契會圖。
每値良辰
泛舟江上
優遊終老
此又公立守正大節也。
河東人
始祖諱道正
六傳而諱衍。
高麗大匡僉議贊成事。
生諱宥。
樞密副使
卽公之六世祖也。
曾祖希周
官司憲府掌令。
祖諱宜仲
司馬
潭陽府敎授
考諱承敍。
修義副尉
公娶平山申氏。
參軍季紏女也。
三男
長曰綱。
軍資監判官
次曰純。
古阜訓導
次曰綸。
武科直長
之後
孫枰嵒等。
持公行狀
乞文於不佞
所以壽公者。
余惟公善事親
誠於衛道
窮而不易其操。
老而不改其樂。
可以銘也。
銘曰。
爲人倫之本。
聖惟五十而慕。
若有人兮慕孝。
乃七十而廬墓
靈鵲巢其顚。
鳴呴呴。
尺疏叫閽
不脫巾而徒步
錦水洋洋
樂我遲暮
太史題其阡。
慕賢之故。
默齋崔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564年
東方之崔。
多出於文憲公冲。
而惟籍于和順者。
世宗朝顯。
有諱濬。
舍人
有子自濱。
大司成
皆以經術雅望名世
至諱淨。
以孝文學著。
子象汶。
始居南原
文章行誼
號稱竹谷
孫迒。
世其德。
娶礪山宋氏。
奉事有徵之女。
生養默齋諱鳳儀
字九成
幼而好學
雲溪黃公信龜。
白雲山
博觀經傳
及長。
明齋尹先生之門。
性理之學。
旁治文藝
甲子
進士
事親至性
家雖貧。
甘旨無缺
母夫人病革
血指以延一日
不幸
葬祭以禮。
丙戌父歿。
執制如前喪。
日省墓。
寒暑風雨不廢。
手植丘木
名其洞曰植松
友弟妹。
有無與共
睦于宗族
朋友
鄕黨多感化者。
早朝
巾櫛
危坐對方冊。
手寫朱子節要
終身
公元1613年
玩繹
退陶聖學十圖。
壁觀省。
大耋不懈
韶顔皓髮
照暎花竹
時人目之爲地上仙
癸丑六月二十三日
朝起家廟
灑掃階庭
翌日翛然而逝去。
生年八十有五葬于所居西走峙面巽之原。
夫人梁氏
祔左焉。
梁氏
南原人世耇之女。
一男玹。
亦有至行
旌其閭。
二男綱宇,綱宙。
皆中司馬
今上戊申
鄕人誦慕其德。
腏享于新浦鄕賢祠
孫敎官崑。
述其言行
千里裹足來。
乞樹墓之辭。
蓋能修其世德者也。
余感其誠而爲之銘曰。
人孰無親
善事之謂孝。
孝爲懿行
能世之蓋少。
惟此崔氏。
五世允蹈
旣食于鄕。
又楔其門。
養全于默。
薰德有源。
南國之望。
王化攸敦。
晩悔堂李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712年
公諱命天。
字聖與
出定宗大王第十三子長川君諱普生。
三傳有諱龜福。
沃野
以孝聞。
二傳有諱振文
軍器主簿
壬辰之亂。
船粟扈駕
又一傳有曰贈司憲府執義磊。
値光海朝。
疏論造,訒廢母之罪。
退歸興德
子孫仍居焉。
有曰國馨
左承旨
才畧薦。
不起
有曰綱。
大司憲
竹山朴氏。
生員善彬之女。
議政亨之傍孫也。
以孝廟壬
公元1728年
生公
其日。
承旨公夢有人告曰。
天命降福于爾家。
驚而寤。
公已生矣。
仍命以名與字焉。
公生有異質
弱不喜遊
八歲
丁憂
號泣不食
十四歲。
大憲公有疾甚篤。
公不交睡解帶
日夜涕泣
指取血以進。
病遂瘳。
鄕黨稱孝兒。
稍長。
力學經史。
戊申
父憂
嘗糞吉凶
祖考
極其誠孝
未嘗離側。
適在京屢月
心動汗出沾軀。
疾馳歸省
承旨病革已數日。
人皆稱其孝感
事繼祖母李氏
孝養備至
及喪。
公年近六十。
執禮愈嚴。
朝夕哭墓。
寒暑不廢。
有三弟俱幼。
左右抱負
長枕大被
共處其中
析財均分
自取薄劣
及長。
每日兄弟團聚
終夕和悅
晩歲
仲叔二弟先逝
有時中夜起坐
涕泣達曙焉。
兄弟四人
各有二子。
公曰韋家花樹之會古事可法也。
作八從稧。
讀禮講詩。
各有條例
吳公道一德星三字書贈之。
公後改扁晩悔。
自解曰。
君子三患
少也患不得聞。
壯也患不得學。
老也患不得行
吾今老矣。
以此自省
仍作箴揭于壁。
其老而自勵如此
吳海恩命恒。
每見南中人士
稱公之賢曰。
某之孝友之篤。
堅確之操。
豈可韋布終身耶。
巡撫使權公尙游。
讀書守靜孝友出天。
薦于朝。
命復其戶。
丙午年七十五。
疾革
遺戒勿求挽。
公元1173年
興德大峰山丑向之原。
會葬數百人
野老村嫗
莫不隨力致賻。
農不歌。
巷不儺。
德行感人有如是矣。
性度寬厚
容貌淸癯
整冠束帶
終日端坐
家或屢空晏如也。
一任天眞
不事表襮
宗黨朋儕
無不得其懽心
賓客恒滿坐。
和氣盎然
族叔遘癘而歿。
親戚莫敢顧。
獨往視殮。
薄俗多化之。
常以禮法自律
少無惰慢之容。
子弟衣冠
則不敢進
家不留財。
而周貧恤喪。
癸巳大凶
賣庄而賑救之。
早遭禰祖考妣凡五喪。
居憂盡禮
一依朱文公禮。
泣血十年
幾至滅性
熟講禮經
參究東賢說。
定爲一家祭式
每當祀事。
躬莅祭饌。
極其誠敬
生辰必祭曰。
生辰奠獻
雖不載禮經
人子追慕之誠。
不可已也。
考妣忌。
自朔朝不御肉食
祭日
終夜嗚咽如始喪時。
國恤
必食素寢外。
訖練乃已。
親舊之喪。
視其親疎而不食肉
至老不懈
孝經禮記
不離几案
恒謂子孫曰。
修身接人之方。
事君化民之道。
不由於此書。
士君子終身服膺可也。
以至國家典故
氏族譜牒
無不淹貫曰。
此亦博聞中一事也。
夫人坡平尹氏
士人桓女。
坡陵君巑曾孫也。
葬于公墓上午向之原。
後夫人義城金氏
士人汝器女。
鰲峰齊閔之玄孫也。
公同
壙而窆。
公有三男二女
男曰祖願。
女適申思績。
尹氏出也。
男曰溶,潾。
女適德徵察訪
金氏出也。
溶無子。
取潾男文彥爲後
進士文行
潾取族子文遠爲後
女適林翼遠。
之後孫仁英。
跋涉千里
齎狀謁余。
所以不朽公者。
余見公制行甚篤。
不可泯翳。
謹撰次而爲之銘。
銘曰。
人有百行之源。
貴終身之慕。
斫指療病
血泣上墓
爰及穉弟
寒煦饑餔。
姜公大被
家花樹。
德星之堂。
行者式路。
晩悔自省
篤修彌固。
立石揭行。
後人是度。
四隱蘇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195年
公諱永福
字重綏
姓蘇氏
號曰四隱
貫曰晉陽
始祖希哲
高麗
上護軍
有名卿。
洎我朝。
儀賓都事自坡。
六男
皆成名。
第二曰大司諫諱世良
淸名直節
顯於中廟朝。
與弟陽谷諱世讓。
並稱一代偉人
於公爲曾大父也。
大父諱逢。
副提學
退老于鄕。
有四子。
仲曰膺善。
甚文。
陽谷許以華國
漢城庶尹
早卒。
海平尹氏
郡守彪之女。
無子。
叔曰縣監諱敏善。
平山申氏。
縣令彥淑之女。
生公
爲後庶尹公。
以嘉靖乙卯降。
聰悟絶人
背文輒誦。
及長。
意氣豪爽
受學金公輝之門。
慨然求道
公元1222年
志。
於書無所不讀。
爲文章。
操筆立成
十七。
連捷漢城試。
公不自能益謙晦。
惟恐名譽先人
宣廟壬午
司馬
時賢當朝
遊國庠
專以名節自勵
士多傾心請交
時上大招遺逸
廷臣交薦公。
儒生德仁上疏
黨禍起。
西士在學者。
欲聯疏爭之。
公獨曰。
近日分黨。
直由論議同異
不可以賢邪。
平心調劑
渙其疑而已
今居首善之地
爭則激。
不敢苟同
遂揖而歸。
申公應榘聞之。
服其遠見
常遇牛溪成先生于途。
先生公名久。
下馬禮之。
許以經世才。
因從之遊。
先生書勸之仕。
公辭以學未進。
壬辰
歸省于益山。
四月
倭寇
父老
鄕丁僧徒
龍華山
設柵聚糧。
爲捍守備
癸巳
挈家入山
丁酉
賊再搶。
公奉夫人避亂關東
退歸華山
國家新經大亂
措置多疎。
公自以世祿之臣。
身雖韋布
不可默。
上疏陳時務十餘事。
優答之。
下有司採行。
辛丑春
宰臣薦。
授禧陵參奉
入都謝恩
棄歸。
壬寅
連丁內外艱。
服闋
年已五十矣。
謝絶人事。
常居山中
課僮僕事耕圃。
鄕人來學者。
敎導不輟
暇則逍遙江湖間。
沙溪金文元公本郡
先敎化。
蒙士小學
公表率。
公辭以病。
金公每於公餘。
肩輿造廬。
公元1250年
德義
政事
庚戌以後
權奸執命
公益長往之志。
絶口不言時事
罕見其面。
從子鳴國。
附權倖。
有一時宰托用巖穴
將擧公擬臺官
使鳴國探之。
公答書切責
朱子吳伯豐事。
顔回桓司馬家臣之語。
未幾
鳴國敗。
待命于京。
平昔交遊
當世高士
勞問塡門巷。
都人聚觀曰。
南方賢者。
九月下鄕
感疾數日。
自知不起
處置後事
翛然而逝。
十月六日也。
遠近聞者。
莫不咨嗟相吊
十二月
葬于道川先塋下卯坐之原。
故友諸生
號哭送葬七百餘人
公器寬洪
符彩英偉
天姿近道
而學以自得爲主
躬行爲急。
終日端坐
望之儼然起敬
篤於內行
事親盡其忠愛
丁酉避兵東峽也。
流離半歲
滫瀡之供。
無減平日
人服其誠力
居喪
一準朱子家禮
哀敬備至
一日
里中愼火
延及先壟
冠帶稽天
須臾雨驟火滅
人稱以孝感
伯氏嚴君
親供衣食
病革
刺指調藥以進。
子弟有法
勤學業習禮讓
家內小童
耻言利慾之事。
擇交少許可。
所與遊多名流
金文元鄭愚伏,趙重峰韓久菴
道義講磨
金公尙容尙憲李公春英申公應榘尹公泂,黃公愼,朴公東亮東說,李公義健,李公基卨,宋公英耇諸賢。
交契
公元1352年
最深。
趙公浩客湖中
染病濱危。
癘氣大熾。
死者多。
公愍焉。
母夫人
躬自往護。
趙公甦而公亦無恙。
人皆嘆異之。
壬辰亂後。
客死不能歸槥
或貧不能葬者。
爲之營辦
與夫窮無以婚嫁者。
資裝
使不失時
世傳家業頗廣。
中年漸致凋損。
或至屢空而不之顧。
嘗曰。
家有畜積
是累其德。
周人計豐約
非義也。
以故鄕里化之。
有所爭。
就决焉。
荐歲亢旱
民將四散
建議穿渠四十餘里。
三年而成。
一境賴之。
邑宰禱雨無驗
請公將事乃雨。
伏鄭公嘗與會講於書院
未幾入爲講官
域中書籍
蕩殘於兵火
宣廟命求遺書
鄭公奏曰。
臣見湖南進士蘇某家。
所藏甚博。
遣使求之。
進經傳子史數千卷
上命藏于秘省
銓官將擧公入仕
公貽書力辭曰。
獻書干進
小嫌也。
公鑑識甚精。
鳴國之始生也。
至產室。
外聞啼聲不見而歸。
家人曰。
我家者。
必此兒也。
及長而登庠。
貴顯
聲譽頗盛。
公獨不悅。
遺書戒責。
竟陷奸黨
及於禍。
雅好山水
因先址占形勢
小亭者四。
春浦農隱
西浦曰漁隱。
彩雲曰醉隱。
道川曰瀨隱。
合而自號曰四隱
春秋令辰
倘佯丘壑
朋友數人。
載酒沿洄
嘯咏忘返
居則左右圖書
博學無方
天文
地理醫卜戰陣之法。
無不通曉
四方風土山川關隘
亦皆周知
少有康濟之志。
不膠於古。
不徇於俗。
通而不隨。
介而不矯。
人或以東山不起擬之。
而公朋比病國。
直道難行
鞱光晦跡沒世
識者皆惜之。
囂然無憫。
常論楊龜山蔡京薦曰。
天之生材
自有用也。
可救扶顚
何論薦者匪人
而若龜山晩出
無業可見
後人不能無疑也。
可以見公之志矣。
李氏
系出宗支
副護軍援之女。
端愨柔順
言動有則
閨門井井
內外雍睦
先公十六年而卒。
葬同塋異室
男長慶門進士
次顯門屢擧不中
次振門生員。
女婿白憲民。
側室男繼門。
二女金淸,朴璉。
進士無子。
二女婿沈挺宇,白弘胤。
學生四男
爾昌,爾權,爾宏,爾寅。
四女後說,白弘源,李綏先,權順久。
生員不育
以爾寅爲後
曾玄不盡錄。
潛德不揚
世遠難稽。
而後孫洙中。
宦于余善
持其叔父處士公所爲狀來。
墓道之辭。
余嘗慕處士高風邃學
言信有徵矣。
於是樂爲之敍。
系之以銘曰。
以爲己而名自至。
志在濟物而才莫試。
我則謂漆雕開之未信。
人或比謝安石不起
農耶漁耶。
隱於山水
道川長逝
華岳獨巋。
后溪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494年
浩大芸窩府君
文章名世
所與遊皆一代鴻匠。
后溪趙公享高年
老相往來唱酬
時良浩尙幼而亦記識
芸窩下世
趙公爲詩而哭之哀。
良浩甫冠。
拜公於溪上園亭
秀眉癯顔
翛然畫中仙。
心傾慕。
至今在目
公之曾孫重鎭
公事行。
來訪江臯
屬以麗牲之刻。
小子何足知公
而惟執役爲恭托名是榮。
謹按狀而敍之。
公諱裕壽。
字毅仲
氏出豐壤
禮曹判書諱珩之孫。
縣監諱相抃之子
密陽朴氏。
府尹弘之女。
公以癸卯十二月一日生。
方在抱。
畫指成字。
母夫人奇之。
就學
神悟
往往驚人語。
出遊庠序
屢占高等
癸亥。
禮部覆試
農巖金公昌協考官
適便旋歸
一落券。
滿紙塗抹
亟取來拭去朱抹。
讀曰
此詩非吾輩所及
遂擢置魁。
己巳。
坤宮遜于邸。
公厭京洛
湖曲
遨嬉山水間
甲戌
拜禧陵參奉
轉至長興主簿
公淸亢爽
祿仕非其好也。
數日卽罷去
學士公泰尙。
掌節製。
旣拆名。
語同座曰。
吾見趙某文。
近世未有
今欲爲國得一文衡
專精而默索。
卒未之獲。
異哉。
蓋公於是日。
腹疾作不入闈矣。
人傳其語。
逌然而笑。
未幾
公元506年
謝擧
文史自娛
間嘗就世子衛率。
丙戌
拜刑工曹郞
得延豐縣監。
延嶺底荒僻壤也。
公偶見斷崖
懸瀑淙瀉。
卽命抉其源而導其湍。
噴如撒珠。
舂成澄泓
遂壓以小亭
名曰漱玉
筍輿筇。
觴咏水聲蘿影之中。
民皆環視而驚曰。
吾輩生老此山。
不知有此奇境。
自是山水窟
瓜還。
民磨壁而頌之。
癸巳
自通禮院引儀。
除歙谷縣令
縣有侍中湖。
淸漪可泳。
刱造畫舫
沿洄上下
民有持牒立岸者。
小童
投繩繫牒而引之。
題畢。
引繩還之。
有欲面訴者。
上船决已。
不肯去曰。
吾亦願從公遊。
闔境之如父母
旣滿歸。
鐫鐵而寄慕。
壬寅
翊贊移戶曹郞
出爲沃川郡守
沃亦山水邑也。
時丁大無。
公罄廩而哺之。
民無溝瘠
事聞。
賞以表裏
癸卯
疾歸
甲辰
司僕主簿
移司䆃寺僉正。
尋爲淮陽府使。
楓嶽舊所遊也。
上官翌日
山僧霜信
奚囊酒瓢
飄然而往
奇峰邃壑
盡意雕鎪
拳石尺流。
悉入題品
名山奇遇
騷人能事也。
踰年解歸。
丁未
調繕工監副正。
銓部掌樂院正。
是爲蔭途淸選
已而授茂朱府使。
徧搜赤裳之山。
九天之洞。
重新寒風樓喚睡亭。
坐嘯爲治。
戊申賦歸
高標雅韻
不肯簪組覊絆
而其官於
公元528年
外也。
輒得山水之鄕。
地以人顯。
詩與境會
鉤剔幽隱
鼓發其奇變。
造物者驅之歟。
當其散帙哦詩。
引白對靑。
淡若忘身之爲吏。
然而民安
無不
識者謂見公詩文
可知有政事才。
歸自朱峽。
一區東郊新村
依巖樹屋。
激流爲瀑。
方沼曲澗。
被以雜花奇石。
位置窈靚。
起小堂。
扁以柳州曠奧之語。
角巾丹藜
嘯咏其中
松石宋公成明
退居東湖
輕舟小驢。
聯翩來往
芸窩公曁李槎川秉淵,崔溪西柱岳,曹橋西奇,鄭謙齋敾。
約成詩社。
謙齋則以三絶稱。
韶顔皓髮
杖舃交錯
撚絃弄碁。
傳盃敲韻。
超然埃壒之表。
時人比之香山九老
至有繪畫而傳之者
壬子
年屆七十。
以子參判官侍從
推恩通政秩。
拜僉知中樞府事。
移敦寧府都正曹司五衛將。
癸丑
拜掌隷院判决事
李相國台佐,金判書始煥,鄭判敦壽期
以耆社元老
又名私社
要公橋西曹公齒會。
是時。
諸公之子
多貴顯。
輪日設席
奉觴獻壽
玉輝耀。
人稱太平盛事
乙卯
參判公爲養
得長湍。
公暫就焉。
賞朴淵,赤壁
戊午
又奉之川府
石公
平谷雲之勝。
公年已近八耋矣。
登高涉險
步履如飛
辛酉八月十七日
壽終
于長萬宗音亥坐
公元1874年
原。
天才特異
早負盛名
家庭學有淵源
斤斤繩墨自持
絶無文人骯髒之態。
惟於詩。
妙悟深詣
汲句釣字。
刮膚探髓。
奧情奇辭
常吐人所不能道。
譬如獨繭自織。
危調孤彈。
目焉者色變
耳焉者神奪。
可謂詞林絶藝也已
金三淵昌翕嘗曰。
曾聞某一年一詩
今見其詩。
奇才也。
必傳無疑
昆侖昌大曰。
以若才格
不脫陳黃門路。
豈局於年代風氣歟。
李西堂德壽曰。
某雖以詩名世。
文亦甚好。
短引小跋。
極似老杜文
先輩之論盡之矣。
夫人柳氏
養閒處士軫之女。
無育。
仲氏子迪爲後
卽參判公。
參判有二子。
時敏官大司諫壽秩知中樞
完縣監。
女歸判書李重祜。
子時謹,時學
知樞二子。
重鎭郡守
公鎭正言
監子璜鎭今注書。
噫。
良浩及見公於晩節
今已三易世矣。
當時文彩風流之盛。
邈然邃古
後生尠有聞而知者
今於敍公之狀。
不覺愾然永歎也。
銘曰。
文貴自得
詩則有神
其機在天。
其悟在人。
水積則腐。
物老則陳。
嘔賀心肝
發庚淸新
人恠我喜。
久乃稱珍
東方有公。
妙契獨臻。
所不形。
筆乃透眞。
斲璞見虹。
破殼出蠙。
遺榮葆精。
與化爲隣。
山深石古
光氣不磷
公元1801年
蘇公墓碣銘(幷序)
公元1824年
良浩少時
湖南蘇處士
聲名一世
時或得見其詩賦
瀟爽曠逸
不似塵埃中語
爲之擊節諷誦想見爲人也。
執杖屨於樗村門下
先生嘗字呼處士曰。
一渾
南中高士
姿質淸高
志氣超邁
非吾黨諸子所及也。
於是始知處士文章士。
儒者也。
益恨其跡不及京洛
無由接風儀而聽談論也。
處士歿三十餘年。
從子洙。
從宦于京。
持家狀及遺集來。
見良浩。
所以樹墓而傳世者。
按其狀。
讀其文。
不覺灑然
易容斂手而歎曰。
希世宏儒
庶幾乎古之逸民
或稱曹南冥一人者。
未始過也。
公諱凝天。
高麗上護軍希哲
初祖
籍於晉州
我朝。
有大司諫世良
淸名直節
與弟文靖公世讓。
同祀于鄕。
四世
諱振門
太學生
鄭仁弘儒籍
于時
益山
子孫遂家焉。
是公高祖也。
諱爾寅
諱景誼
諱泰謙
上三世也。
皆不仕。
妣漆原尹氏
通德郞遇漢之女。
擧公於肅甲申
生時有異徵。
聰穎絶倫
四歲作詩。
人爭傳誦
嬉戲
作壇設聖賢位。
揖讓拜跪。
遠近神童
先輩達官多就見者。
八歲
中庸
費隱說。
明齋尹先生見之。
亟稱曰。
後生吾道有望乎。
九歲
尙書
至朞三百,璿璣玉衡圖說
閉戶
一晝夜。
盡解之。
夙慧如此
已而連喪考妣
往依姊家于海南
及長。
博涉經傳
爲文辭。
天得
尤工於詩。
下筆數百韻
旁通諸子
以至星曆堪輿兵家之說。
靡不抉其奧而窮其指也。
少嘗過陽城
艮齋崔相國
公與語奇之曰。
君才高。
不可詞章自足
用力經學也。
自是脫然志於道。
盡焚其所爲書
敬菴一菴先生魯城
聞爲己之學。
又從樗村沈先生
講質洛閩之說。
粹然一歸于正。
志尙高潔
利祿泊如也。
旣荐喪二親
自傷爲養不洎
遂廢擧子業
挈家入頭流山。
縛茅爲屋。
終日危坐
俯讀仰思
少倦則登山步壑
看雲弄月
翛然遺世之意。
四方學者聞風而來者甚衆。
嶺右俗樸而少文
始見公。
不駭然而笑。
久而翕然信服
樵童緇徒
咸稱以蘇先生
土豪之橫者。
獨心惎之。
晉州有變書出。
陰構公以避世入山
遂與士友數人。
同繫州獄。
夷然讀書不輟
事卒白。
蓋公身雖隱。
名播一世
往往爲人指目
以是屢致橫逆
守正委命
履困而愈亨。
處變無悶
可見素守之確。
所造之深也。
趙冢宰榮國公名
貽書致禮
公報書以示雅志
韓御史光肇。
委訪于山中
論薦意。
公書在汶二字以拒之。
精爽過人
公元1801年
夜辨小字
入定僧。
較不睡累十日
僧竟不能及焉。
雅有慧識
論人吉凶輒中。
嘗求藏修之地。
說安古縣之勝。
公獨謂是地將有大菑。
可居
未幾逆亂
革其邑。
平生愛山水。
嘗曰。
聖人已遠。
樂敎淪亡
所以養情性滌邪穢
進於淸通朗之域者。
莫如山好水。
其必有怡然自得之妙。
而人不與知者矣。
始居山陰紫烟洞。
後徙頭流之花開洞。
又入德裕陽嶽三十年
乃還。
庚辰十一月六日
終于全州寓舍
明年二月
葬州北紆山先塋下。
長澤高氏
萬九之女。
烈公敬命之後
無育。
側室子洙可。
孝友出於至性
文章足以名世
學問遵正軌。
而卷而不試
自放山水
乃以布衣終身
蓋其素志然也。
公何憾焉。
所著經說
多佚不傳
菴集若干篇。
亦可以知公所存矣。
銘曰。
金馬之郡
箕跡攸遷。
孕秀儲靈。
乃挺豪賢
巖居澗飮
荔帶荷衣
山澤之癯歟。
少微之精歟。
跡何太奇。
名何太盛。
天與其才。
不假其命。
花開之洞。
紫烟之嶂。
花開水流
神其來往
耳溪集卷三十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