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外集卷六 (自动笺注)
溪外集卷六
 易象翼傳
  
下經
萃䷬。
萃。
坤兌合也。
坤位西南
兌位正西。
萬物之所成聚也。
王假有廟。
鄭康成曰。
互艮與巽。
艮爲門闕
巽爲木。
宮室之象。
假。
至也。
卜祭之占。
當從本義
用大牲。
坤爲牛。
兌爲羊。
大牢之象。
損用二簋
用大牲。
易之時也。
彖曰。
聚以正者。
中正相應也。
順天命者。
坤順承天也。
初六
乃亂乃萃。
不以正也。
若號爲笑。
兌口在上也。
一握者。
前有艮手也。
六二。
利用禴。
用大牲。
利用禴。
卦言王假廟之禮。
言下享上之道。
六三嗟如。
以陰居陰。
又應於陰。
所聚非正。
可嗟而无利。
然上巽而受。
所以无咎也。
九四大吉
三陰以從於五。
聚之至大也
然以陽居陰。
君位偪。
故有无咎之戒。
象曰。
不當也。
胡氏曰。
益之初九
在下而受上之益。
且戒之曰。
元吉无咎
然則萃之九四。
在上而受下之萃。
戒以大吉无咎
固宜
也。
九五匪孚。
萃凡三言孚。
初之有孚不終
不能孚於上也。
二之孚乃用禴。
孚於上也。
五之匪孚。
不能孚於下也。
蓋萃物由孚誠。
而孚道貴无心
五處君位
爲萃之主。
而居兌之說。
違道干譽之戒。
故必永貞
然後悔亡也。
萃與比相似
比獨以九五一陽比衆陰。
故於卦言永貞
萃則二陽四陰
故獨於五言永貞
元以善始。
貞以善終
永爲恒久之義。
具此三德
萃道之至善也。
上六
齎咨涕洟
齎咨
兌口之聲。
涕洟
兌澤之流
說極而知憂。
可免凶咎
三則嗟如。
上乃齎咨
小人情態
而上說下順。
故雖吝而无咎也。
升䷭。
升。
巽爲木爲風。
不但爲地中生木。
亦爲風起地下也。
蓋風者。
起於土囊
自地而上也。
用見大人
九二剛中大人也。
征吉
巽位東南
自巽而坤。
其行自离也。
朱子曰。
巽坤二卦拱得南。
看命人虛拱。
初六允升
胡氏曰。
三衆允。
下爲二陰所信也。
允升
上爲二陽所信也。
以陰信陰。
不過悔亡
陽信陰。
大吉
象曰。
上合志。
大畜九三同。
九二。
孚乃利用禴。
陽居下而得中
猶巽木之直榦
上應於坤地之中虛
榦雖小。
可以升高
猶物雖薄。
可以感神也。
萃與反。
萃之二卽升之二也。
胡氏曰。
損之六二十朋。
言於反卦六五。
而今在下中爻者。
萃六二。
求萃於上。
九二。
於上。
故其義同
彖傳皆言剛中而應。
九三。
虛邑
陰爲虛而坤爲邑也。
象曰。
无所疑。
卽坤之不疑其所行也。
六四。
王用亨岐山
上體兌西方。
故稱西山
四互兌。
故稱岐山
西方也。
兌口爲飮食
故稱祭享
山者。
坤而在上之象也。
六五升階
階土之高者。
處坤之中。
當六五之尊。
先儒以爲人君踐阼之象。
先言貞吉者。
以不正。
則不吉也。
上六冥升
陰之極爲暗。
不息之貞。
陰極陽生
貞則復元也。
于位而不已則爲冥。
于德而不息則爲貞。
象曰。
消不富。
坤變也。
大抵升之爲卦
陰多陽少。
升之爲道
從陽爲正。
故初之從二爲大吉
下巽而上順。
以柔而應剛。
六爻皆无凶咎
困䷮。
困。
澤水之間。
离火隔焉。
所以無水而困。
謝疊山曰。
困有未濟
井有旣濟
困塞而井通也。
胡雙湖曰。
天地之氣。
由西而北。
則其勢順。
故兌下坎上爲節。
由北而西。
則其勢逆。
故坎下兌上爲困。
困。
亨處險而說。
身困而心亨也。
柔揜剛。
故身困。
得中
故心亨。
顔子之不改其樂。
柳惠阨窮不憫也。
故曰。
其惟君子乎。
彖曰。
有言不信
兌口在外
故有言。
坎爲耳痛。
不信
尙口乃窮。
遜言以辟害也。
初六
臀困于株木
互巽爲股爲木也。
初與四應
而處險之下。
不能自濟也。
幽谷
坎之深也。
三歲
自初至四。
三爻也。
九二。
困于酒食
兌口而坎潤也。
朱紱方來
朱互离之色。
紱朝祭之服。
利用亨祀。
二五同德相應
享上也。
朱子曰。
以之事君。
則君應之。
以之事神。
神應之。
六三。
困于石。
四之剛而兌變艮石也。
據于蒺藜
二之險而坎爲叢棘也。
入于其宮。
坎爲宮象。
不見其妻。
上應於上而二陽隔之也。
中男
少女
不相得
不可見也。
九四。
困于金車
爲輿
九二在下
載己而體剛。
故稱金也
徐徐
互巽爲進退也。
九五劓刖
上下俱傷於陰也。
赤紱
乾爲大赤
陽而居尊之象。
乃徐有說。
兌盛而出險也。
利用祭祀
下與二應
中實相孚也。
上六
困于葛藟
柔而在木上之物。
動有纏也。
臲卼
韻書臬兀
臬者。
門橛
兀者
木床
坐不安也
下與三應。
三則于石于蒺藜
言困于剛險也。
上則葛藟臲卼
言困于柔險也。
然以兌之說。
居困之極。
故有悔而征則吉。
大抵困。
以柔揜剛成卦。
然剛之困。
能亨无咎
柔之困。
則終凶而有悔
小人之害君子
不能爲害
適足自害也。
胡氏曰。
柔之困也。
困于株木
困于蒺藜
困于葛藟
所困者。
槎枿之木。
纏繞之草。
而困于石則又甚焉。
剛之困。
困于酒食
困于金車
困于赤紱
飮食車服
美物也。
崇陽抑陰。
亦可見矣。
井䷯。
井。
上體坎水。
中互兌澤
下體巽入。
爲泉自下入而初爲止水。
終爲流水之象也。
徐氏曰。
初柔爲泉眼。
二三剛爲泉石。
四柔爲井中空處。
五剛爲泉實。
上柔爲井
空處。
有全井象也。
改邑不改井。
張氏曰。
下體本乾
上體本坤。
初五剛柔相易而成井。
爲邑
變坤爲坎。
改邑也。
坎水爲井。
五以剛中不變
是不改井也。
繘井
巽爲繩直也。
羸其甁。
甁如木罌之類。
亦巽象也。
初六井泥
柔而在下也。
无禽。
初應於四。
而四爲离體。
禽鳥之象。
初旣无泉。
而上應六四。
兩陰相應
不能及物而物亦不來也。
九二井谷
不上出而反下也。
射鮒
不能養人
就下濕之物也。
甕敝漏。
從初則下坼而水漏也。
二至五。
互离兌。
离爲蠃蜯
又爲矢。
故有射鮒之象。
兌爲澤。
故有谷水之象。
九三。
井渫不食
陽剛得正
居下之上。
泉已渫淸而未及上達也。
王明者。
离之火也。
受福者。
兌之說也。
在內卦。
故渫于井內。
在外卦。
故甃其井外。
六四。
井甃
四以陰柔居上之下。
爲井砌之象。
但可脩治而未至於汲也。
九五。
井冽寒泉食。
陽剛中正
居上之尊。
得坎之正。
冽者。
水味之正也。
寒者
水之性也。
食者。
互兌之口也。
井卦。
固取井養之義。
爲人養人才之象。
陽剛
井泉之體。
上出井水之用。
位高而功益博。
民衆而養益遠。
上六
井收勿幕
居井之上。
可汲而不可掩也。
井道之成。
是以元吉
丘氏曰。
三陽爲泉
三陰爲井。
陽實陰虛之象。
九二曰射。
九三曰渫。
九五曰冽。
非泉之象乎。
初六曰泥。
六四曰甃。
上六曰收。
非井之象乎。
以卦序而言之。
二之射始達之泉也。
三之渫。
已潔之泉也。
五之冽。
可食之泉矣。
初之泥。
方掘之井也。
四之甃。
已脩之井也。
上之收。
出汲之井矣。
革䷰。
革。
象則澤中有火也。
以性則离火克兌金也。
又互巽木。
水火之間。
火然水涸
所以爲革。
又巽爲風。
風在火之間。
從革之象也。
故鄭東卿以爲風鑪
朱子取之。
隆山李氏曰。
兌以少陰之氣。
不能南方之正火。
兌之陰畫。
下有二陽限之。
而离火從下暵之。
此火能革澤水也。
故有溫泉而无寒火
已日乃孚。
离爲日也。
中虛而上應陽實故孚。
胡氏曰。
日入澤。
有已日象。
彖曰。
文明以說。
大亨以正。
革而當。
其悔乃亡。
變革之道。
內明而外說。
有悔也。
水火相息。
息非滅息也。
乃止而化也。
爲止水。
而火能化物也。
水火相薄
則滅。
澤火之間。
有木隔之。
煎水之象。
故革之後
受之以鼎。
天地革而四時成。
离爲夏而兌爲秋。
夏秋之交。
陰陽進退之機。
四時成。
歲之分也。
湯武革命
离爲干戈
而兌爲金。
征伐之象。
初九
黃牛之革。
离得坤之中體。
离之彖曰。
畜牝牛吉。
六二曰。
黃离
本義曰。
所以固物。
亦取卦名。
而義不同
人物變化
在於皮革
人之盛衰
鳥獸氄毨
草木榮落
於是乎見焉。
則革之得名
其亦變化之謂乎。
六二。
已日乃革。
卽彖所稱孚而後革也。
二居离日之中。
故胡氏曰。
一爻一日
初至二已日也。
九三。
革言三就
上接於兌口也。
自初至三。
革道乃成。
三就
九四。
有孚改命
居兌之初互巽之上。
爲命令也。
變革之道。
非信不可
故彖曰有孚
而爻亦三言有孚也。
言孚必於三四五爻者。
陽實故也。
四居二體之變。
故乾之九四。
亦曰乾道乃革。
九五。
大人虎變
互乾之上。
乾金有虎象
天澤履
亦曰履虎尾
有兌有离有乾有巽。
具革體也。
乾之九五曰。
飛龍在天
堯舜文明之象也。
革之九五曰。
大人虎變
湯武神武之象也。
离夏變爲兌秋。
虎豹毛毨之時也。
故象言其文炳也。
上六
君子豹變
乾變而爲兌金。
虎之小者也。
小人革面
見於上也。
從五而革。
故象曰。
順以從君。
羣雄攀附
與民更始之象乎。
鼎䷱。
鼎之象。
程傳備矣
質言則乾兌皆金也。
离火蒸於上。
巽木爇於下。
水化於中。
故彖曰鼎象也。
子夏傳曰。
初分趾也。
次實腹也。
中虛耳也
上剛鉉也。
离爲目。
五爲鼎耳
故曰耳目聰明
初六
顚趾
在下而形坼。
鼎之足也。
得妾
巽爲長女陰柔在下也。
以其子。
巽之對爲震長子也。
九二。
鼎有實。
下體之中爲腹。
陽剛爲實也。
九三。
鼎耳革。
下體之上。
象耳也。
上下之交爲革也。
其行塞。
不應趾。
不應鉉。
不可動也。
雉膏
离之雉互兌之澤也。
不食
如井之九三井渫不食
皆互兌口
而行塞。
不食也。
方雨。
兌澤得离火之氣。
則成雨也。
九四。
鼎折足。
兌爲毁折也。
蓋初應於四。
則下倒向上
故趾顚。
四應於初。
上重壓下。
故足折。
公餗
兌口无食也。
其形渥。
兌澤下洩也。
六五黃耳
中色而耦形也。
金鉉
兌爲金而上貫耳也。
上九玉鉉
上居天位
陽爲乾爻
下應於三。
而互乾之中。
乾爲玉也。
金言玉者。
陽居陰。
故象曰。
剛柔節也。
大抵之爲器。
有足而不能行。
故曰顚趾
有口不能食。
故曰不食
有耳而不能聽
故曰革曰塞。
其功與用。
仰成
故五金鉉利貞
玉鉉大吉
初二三則居巽之順。
无咎而終吉。
唯四居腹之上口之下。
乾剛兌說
貪食之戒。
滿溢之憂。
至於折足而凶。
震䷲。
震。
一陽
壓於二陰
奮發振動
故其象爲雷。
其性爲動。
以位言則坤承以震。
於時爲春。
以氣言則陽左旋
故於方爲東。
以生卦之序。
則乾交於坤一索而有陽。
故爲長子
震亨者。
吳氏曰。
雷動萬物發生者。
亨也。
聞雷
恐懼修省
亦能致亨。
胡氏曰。
震來虩虩
釋震。
笑言啞啞
釋亨。
不喪匕鬯
長子主器也。
亦震木之象。
初九
一陽震之主。
所以成卦。
全用彖辭
虩虩者。
雷之威也。
啞啞者。
雷之聲也。
始憂而終樂。
故吉。
六二。
震來厲。
逼於陽也。
億喪貝。
陰爲財也。
九陵
上承艮也。
七日得。
六爻周也。
九者。
老陽
七者
少陽
陰變從陽也。
六三。
蘇蘇
去初遠而緩於厲也。
无眚
震性動而陰避陽。
故二則躋九陵
三則行无眚也。
九四。
震遂泥。
一陽陷於四陰
而又居坎體。
泥滯不能動也。
六五。
往來厲。
二只言來厲者。
迫於陽也。
兼言往來者。
二正而五不正
進退俱危也。
二喪貝而五无喪者。
二之迫初。
勢猛
五之迫四。
其力緩也。
二勿逐而五有事者。
居卑而五居尊也。
象曰。
其事在中
大无喪也。
釋爻辭曰。
所事得中
故終无所喪也。
上六索索
雷聲之將窮也。
矍矍
雷光之將散也。
征凶者。
不可過也。
其躬。
指上。
其鄰。
指五也。
婚媾
三之不爲應也。
有言
震爲開口之象。
聲之所出
故在我則
笑言
在他則有言
艮䷳。
艮。
以象言則陽進居上。
止而不行也。
質言則陽在陰上。
隆然如山也。
以氣言則二陰旣盛。
一陽獨存。
萬物旣終而將始也。
以位言則互坎與震。
東北之間也。
艮其背。
覆椀之形。
如人背立也。
不獲其身。
背立則身不可見也。
行其庭。
艮爲門闕而互震之動也。
不見其人。
人在背後也。
彖曰。
時止則止。
時行則行。
終物而始物。
各隨其時也。
動靜不失其時
動亦定。
靜亦定也。
道光明。
在外也。
上下敵應
朱子曰。
八純卦。
都不相與
而艮卦是止。
尤不相與
不見己。
內卦也。
外不見人
外卦也。
初六
艮其趾。
咸與艮。
皆近取諸身。
在下趾象。
趾不動則身止矣。
六二。
艮其腓不拯其隨。
腓居足上。
隨股而動也。
其心不快
二與三互坎。
故皆言心
九三。
艮其限列其夤。
限是上下之交。
在心背之間也。
寅者。
艮方
肉在寅上。
背上肉也。
薰心
居互坎之中。
四陰之間也。
坎錯离。
有薰爍之象。
六四。
艮其身。
胡氏曰。
咸九四憧憧往來
以心之動言也。
不言心而言身。
動靜言也。
六五。
艮其輔。
三至上。
成頤體也。
錯兌有口舌象。
咸之在上
艮之輔在五。
何也。
口輔陰坼之象。
咸則兌口。
在上
艮則惟五以陰居上也。
胡氏曰。
輔頰兩傍骨。
背後可得而見者。
咸言其面。
故並見頰舌
艮言其背。
故只言輔。
初艮趾。
止其行也。
五艮輔止其言也。
上九敦艮。
三上二陽
爲艮之主。
而三則陷於二陰之中互震之動。
不如上之敦厚於止也。
艮卽震之反。
如震之四。
不如初之吉也。
胡氏曰。
敦臨敦復
皆取坤土象
蓋艮之在上體者。
八卦皆吉
可不厚其終哉。
漸䷴。
漸之言。
水漬物也。
水之漬物。
進而不遽。
故卦以進取義。
卦體互未濟
火水未交。
故有漸進之象。
遵水而徐行者。
莫如鴻。
故爻以鴻取象
巽女在外
應於艮男。
而五與二。
得正
故彖以女歸爲吉。
彖曰。
漸之進也。
女歸吉也。
女之于歸
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俱備而後成婚
人道之有漸。
莫大於是
進而正。
可以正邦
士之進於朝也。
如女之歸於夫。
其交也以正。
其接也以禮。
而其進也猶難。
然後可以格君而正國也。
止而巽。
不窮也。
物之進者。
極必窮。
故升之後繼以困。
惟漸則內止而外巽。
无意於進。
而其進有序
不至於困窮也。
初六
鴻漸于干
二至四互坎。
而初在下
故有水湄之象。
小子
少男也。
有言
初與四應
遇風而鳴。
鴻始鳴也。
詩云。
雝鳴鴈。
日始朝。
士如歸妻
迨氷未泮
其亦女歸之象乎。
六二。
鴻漸于磐
艮爲石也。
飮食衎衎
坎有飮食之象。
九三。
鴻漸于陸
居艮之上。
高平之原也。
夫征不復。
居艮之主。
而互坎之險也。
婦孕不育
互离與坎。
未濟之象。
而三四非正應。
故象曰。
失其道也。
御寇
互离爲干戈
象曰。
夫征不復。
離羣醜也。
傳釋以離叛羣類
爲可醜也。
禮曰。
在醜不爭
詩曰。
戎醜攸行。
醜亦類也。
不宜析而言之。
六四。
鴻漸于木。
始去坎水而入巽體也。
或得其桷。
胡氏曰。
九三一陽畫
衡于下。
有桷象。
九五。
鴻漸于陵
木在山上
高之象。
三歲不孕
五至二隔三爻也。
終莫之勝。
胡氏曰。
三與五。
皆言婦。
而三四相比而爲夫婦
故雖孕而不敢育。
女歸之。
不以漸也。
二五相應而爲夫婦
故雖孕。
而三四莫能勝。
女歸之以其漸也。
上九
鴻漸于逵
進已極而離於山木
爲雲路之象也。
羽可用爲儀。
巽之上。
鴻毛之遇順風
可望不可取也。
揚子曰。
鴻飛冥冥
弋者何慕焉。
其惟漸上九之謂乎。
歸妹䷵。
歸妹與義
程傳備矣
中爻旣濟
水火相交
男女相感之象。
歸妹征凶
歸妹漸之反。
漸言女歸吉者。
男止而女巽也。
歸妹征凶者。
女說而男動也。
詩曰。
女之耽兮。
不可說也。
胡氏曰。
彖辭唯臨與井。
言凶。
否與剝。
不利
歸妹則旣曰凶。
又无攸利。
何也。
以說而動。
非情之正。
恣情肆欲
何所不至
六十四卦不吉
未有若是甚者
然隨亦動而說者。
元亨利貞
何也。
震動兌說
歸妹女說而男動。
不同也。
彖曰。
歸妹天地大義者。
震東兌西
陰陽大分也。
歸妹
人之終始
張氏曰。
女子之嫁。
子道終於此。
母道於此
初九
歸妹以娣。
兌爲妾也。
跛能履。
履之六三同象。
九二。
眇能視。
离之在下
不能遠視也。
幽人之貞。
女之德得中
爲幽閒貞靜之姿也。
六三。
歸妹以須。
居兌之終。
求說而无應。
所以歸於娣也。
九四。
歸妹愆期
動之始。
互坎之險。
所以愆期
而震兌終相合
故遲歸有時
六五。
帝乙歸妹
以陰居尊。
下應剛中
故與泰六五同象。
袂者。
五居坤中。
坤有帛象。
初居乾初
乾有衣象。
五爲君。
初爲娣也。
上六
承筐士刲羊。
上與三。
陰虛相應
无實而无血。
胡氏曰。
震有虛筐象。
兌羊象也。
豐䷶。
豐。
日在离震東南之間也。
一日亭午也。
一歲盛夏也。
故物盛而大也
勿憂宜日中
盛則必衰。
日中則將昗。
惟其憂。
所以无憂
胡氏曰。
盈虛消息
惟剝與豐言之。
天地鬼神
乾卦後。
惟謙與豐言之。
謙則有虛。
可以持盈
豐則自盈。
必至於虛。
天地鬼神常理
初九
遇其配主
初與四以陽應陽
同德相配
雷電相須
自下應上曰配。
上應下曰夷。
六二。
豐其蔀。
以陰居陰。
應五亦陰。
掩翳不明也。
日中見斗。
當明而暗也。
有孚發若。
虛中爲信也。
二至四互巽。
日入草底之象。
故二與四俱稱蔀。
九三。
折其右肱
在震下。
居离右也。
爲足。
上六有肱象。
互兌爲毁折
九四。
豐蔀見斗。
丘氏曰。
六五暗主在上
二應而四承之。
所覩均也。
故皆曰。
豐蔀斗象
於九四始解
豐蔀見斗者。
二之蔀斗
由四而成也。
六五。
來章有慶譽。
下應六二之中正文明也。
二之五。
則曰往。
五暗主。
故稱得疾
五致二。
則曰來。
二賢臣。
故稱有慶
上六
豐其屋。
上雷如大壯
宮室之象。
三雖爲應。
而四蔀蔽之
故戶閴而无人闚者。
上視下也。
三歲不覿
上去三。
三爻也。
凡豐極之時。
必至峻宇雕墻也。
闚其戶。
閴其无人
揚子曰。
高明之居。
鬼瞰其室
旅䷷。
旅。
火在山上
非常居而不留處
爲行旅之象。
而順
乎剛。
止而麗乎明。
兌說巽順
皆處旅之道也。
臨川曰。
入而麗乎內。
所以家人
出而麗乎外。
所以爲旅。
旅小亨旅貞吉
在旅之時。
不能大而貞。
然後吉也。
初六
旅瑣瑣。
詩云瑣兮尾兮。
流離之子
唯其瑣瑣
所以取災。
六二。
卽次
中正也。
懷其資。
陰爲財也。
童僕
乘初柔也。
九三。
旅焚其次
剛居下。
上承离之火也。
喪其童僕
上无應而下無與也。
故象曰。
以旅與下。
其義喪也。
九四。
旅于處。
陽居剛。
得其正也。
不如二之得中卽次也。
得其資斧
才剛而處明。
下有應也。
在旅之時。
不得其位。
故我不快也。
中爻坎爲加憂不快之象。
胡雙湖曰。
斧者。
离爲兵象
亦互兌金在巽木上
离兌在四上
所以得也
若巽上九
喪其資斧
亦有离兌象。
六五。
射雉一矢亡。
离爲雉爲兵也。
四有應。
故得斧。
五无應。
亡矢
程傳曰。
人君无旅。
不取君義
然如晉文出亡
文明柔順得衆
終能反國者。
可以當之。
上九
鳥焚其巢。
离爲鳥象
又爲科上槁。
离之上。
爲焚。
三承九四之离。
爲人所焚也。
上居离火之極。
自焚也。
先笑。
兌說也。
後咷。
變爲震也。
喪牛。
离爲牝牛也。
胡氏曰。
同人
親也。
故先咷後笑
親寡旅也。
故先笑後咷也。
旅之時。
不宜用剛。
三陽不利
六二柔順中正
六五柔順文明
故皆得其道。
不及中。
故有瑣瑣之災。
三過乎中。
故有焚次之危。
不及中。
不快
上過乎中。
故號咷。
不及則弱不自持
過則剛必自折。
巽䷸。
巽者。
一陰伏於二陽之下。
旋轉而行。
故象風。
二陽出於一陰之上。
漸冉而上
故象木小亨者。
陰爲主故小。
順於陽故亨。
位在東南
而互离相見于离。
故利往而見大人也。
彖曰。
重巽申命
上之出令
如風之行。
上順於天。
下順於人。
重巽之象也。
內巽以始之。
外巽以申之
申命之象也。
初六進退
巽爲進退不果
其進其退。
一順於陽也。
武人之貞。
武爲陰象。
居柔而上順於剛也。
此與履之六三。
以陰居陽。
故皆稱武人
九二。
巽在床下
巽爲木而兩足
有床象。
史巫
互兌
爲巫也。
九三頻巽。
居上下之交。
或進或退。
所以爲頻。
如復之六三爲頻復。
復者。
復於善。
故頻亦无咎。
巽是隨於物。
故頻則有吝。
六四。
田獲三品
初與四。
陰爲卦之主。
故初爲武人
四爲田獲
三品者。
三爻皆順於上也。
蓋初則在下
利於貞。
四則在上得位
巽之權。
故象曰有功
九五。
无初有終先庚三日
中溪張氏曰。
蠱言先後甲
而曰終則有始。
巽言先後庚。
而曰无初有終
何也。
甲者
十干之首。
事之端也。
故謂之終則有始。
庚者。
十干過中
事之當更者也。
故謂之无有終
况巽九五。
乃蠱六五之變。
蠱者。
事之壞也。
造事言之。
故取諸甲。
巽者。
事之權也。
更事言之。
故取諸庚。
雲峰胡氏曰。
巽體本无艮。
九五變則爲巽下艮上之蠱。
故特於此爻發之。
先庚後庚
申命以防蠱也。
先甲後甲
自相貫。
上九
巽在床下
於巽如九二也。
喪其資斧
胡氏曰。
離爲戈兵
旅九四本離。
故得資斧
上九
在互離之外。
喪資斧。
兌䷹。
兌者。
西方之卦也。
說卦曰。
正秋也。
萬物所說也。
萬物至秋而成。
所以爲說也。
澤水潤物
物之所說也。
雜卦曰。
兌見而巽伏。
兌者。
在上
可見
巽者。
在下
故爲伏。
澤照萬象
風不見形
亦兌見巽伏之義也。
兌。
利貞
本義曰。
剛中故說而亨
柔外故利於貞。
又曰。
柔外故爲說亨。
剛中利於貞。
亦一義也。
上說雖主彖傳
而以卦德推之。
下說爲長。
聖人三女之卦
以貞戒之。
离巽兌皆曰利貞
三男之卦
不言利貞
剛固也。
故咸取无心之感。
兌取不言之說。
彖曰。
順乎天而應乎人。
上陰一爻
順天之象。
下陰一爻
應人之象。
初九和兌
以陽居正
无比无應。
和而不流者。
故象曰。
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
陽居中。
內有誠於己。
有孚於人。
所以吉而悔亡
六三。
來兌凶。
兌者。
不言之說。
說之道。
貴以中誠相孚
來求於人。
則枉己以干譽者也。
故凶。
九四。
未寧
居上下之交互巽之進退
商度未定也。
介疾。
傳義皆訓以介然守正遠邪惡。
而文
理似不然
恐是剛介之疾。
如齊王稱寡人有疾也。
四才陽。
剛介
不正
故過而爲疾。
然處說之道。
過於
故有慶。
九五。
孚于剝。
胡氏曰。
說之感人
最爲可懼。
將以剝之也。
况爲君者。
易狃於所說乎。
秋之終九月爲剝。
他爻皆
五稱剝者。
深爲君子戒也。
上六
三與上。
皆爲之主。
三之
下就於二。
枉己徇人
故凶。
上之引
二陽於上。
使人己。
所謂聲色之於感人末也。
不至於悔吝
而其道則未光也。
大抵爲卦
陰雖爲主
說之爲道
貴於剛正
四陽爻。
皆吉而无悔。
二陰爻。
反有凶咎也。
聖人之戒深矣。
渙䷺。
渙。
風行水上
所以成渙
木在水上
所以濟渙。
故舟楫之利。
蓋取諸渙。
王假有廟。
胡氏曰。
萃與渙。
皆互艮。
艮爲門闕
一陽在上爲屋。
二陰在下爲闕。
故曰有廟。
彖曰。
剛來而不窮
得位乎外而上同。
傳謂九來居二。
六上居四。
居二。
不窮於下。
居四。
上同於五。
利涉大川
乘木有功
楊誠齋曰。
濟難者。
才也。
散難者。
非才也德也。
巽之才木也。
德風也。
胡氏曰。
易以巽言利涉大川者。
三皆以木言。
益曰木道乃行。
中孚曰乘木舟虛。
渙曰乘木有功
此卦有二象
假廟取處渙之道。
涉川取濟渙之功。
初六用拯。
濟川之始也。
馬壯。
坎爲美脊
震爲良馬也。
九二。
奔其机。
傳謂俯就於初。
本義謂九奔而二机。
胡氏從本義曰。
奔九象。
互震爲足爲動。
二象
互震爲木。
位偶爲足。
然皆於取象
終未襯的。
寧從古註。
以九五爲机。
蓋巽爲木。
而下畫偶有机象。
二互震。
有奔象。
渙之時。
二以剛中
上與五同德相求
可以出險而濟渙也。
程子謂若能同。
則濟渙之功當大。
豈止悔亡而已者。
未然
二五雖非陰陽正應。
水木同氣
有相合之理。
二以陽剛得中
有拯渙之才。
而上中正之君。
足可濟渙。
故象曰。
得所願也。
豈可下奔於初陰。
求一時之安哉
第其居險在下
故只可悔亡而已
本義之謂九爲奔者。
卦變而非正義也。
六三。
渙其躬。
胡氏曰。
渙三與艮四。
同取反身之義。
蓋艮之四。
互坎之上。
渙之下體
爲坎而互艮。
凡遇坎者。
惟有反身而已
六四。
渙其羣。
居上體而爲巽之主。
能解天下之險者也。
羣。
指下二陰也。
渙有丘。
散其小羣。
以成高大之功。
丘。
指九五互艮之止也。
匪夷所思
胡氏曰。
豐之夷主。
陽與陽等。
此曰匪夷
不與陽等也。
九五。
渙汗大號
風行水上
聲大以遠也。
王居
乘木涉川。
去險安也
盤庚播告遷邑
其得此爻之象乎。
來氏引光武之都洛陽
高宗之定南京
是也
上九
渙其血。
坎爲血卦
九五之汗。
感人心也。
上九之血。
遠人害也。
逖出傳義。
皆謂作惕。
文理殊與諸爻不倫
竊謂渙其血與去逖出。
各以三字爲句。
逖者。
遠也。
謂去害而遠出也。
上去坎最遠而无位
只能遠害而已
丘氏曰。
三上二爻
陰陽相援者也。
三處險內而應外。
有所攀援出險
故三以應上爲美。
上處險外而應內。
有所係累不能去。
故上以不應三爲善
易中
以陰應陽
則爲柔得剛援。
陽應陰。
則爲剛以柔累。
是以應陽多吉。
陽應陰多凶。
節䷻。
節。
在兌渙之下。
水溢而爲渙。
渙則散。
故承之以節。
盈科而後進也。
又互艮震。
震動艮止
所以有節
氏曰。
天地之數六十。
故卦六十而爲節。
有中
有節
氣節以抑其過而歸之中也。
彖曰。
剛柔分而剛得中
物必平等
然後有節
事无過不及
然後爲節。
苦節不可貞。
道窮也。
稼穡作甘
得中央之氣。
故九五爲甘節
炎上作苦
火偏於上進
上六苦節
天地四時成。
以兌坎成卦。
秋冬之位也。
天地之氣。
始於春。
極盛於夏。
至秋而反。
閉藏於冬。
然後成歲也。
初九
不出戶庭
初與四應
四互艮體
艮爲門闕
而與二同爲艮所止
故不出。
居下能
无咎
象曰。
知通塞。
時止則止。
時行則行也。
九二。
不出門庭
門則出於戶而猶未及庭也。
二以剛中之才。
震之體。
當可進之時。
而上无應與。
前遇坎險
當出不出。
所以凶也。
張南軒曰。
節之道。
要知識變
故曰當位
中正以通。
初九无位之人。
九二有位大臣
蓋處顔子之世。
不可禹稷之事。
禹稷之位。
不可顔子
胡氏曰。
初九爲兌始。
於時爲酉。
闔戶之象。
九二互體
於時爲卯。
闢戶之象。
六三。
不節若則嗟若。
柔不中正
臨險而求說。
不能
而反嗟若。
兌口之開有嗟象。
象曰。
又誰咎也。
胡氏曰。
爻辭无咎者。
九十有九。
補過之辭。
此非可以例論也。
六四安節
四居水澤之交。
就下而能止。
順承九五。
不勉而自節者也。
九五甘節
坎水爲味。
下乘兌口。
位居坤中。
故象曰居位中也。
夫甘者。
物之所說
上潤而下說。
彖所稱中正以通者也。
故曰。
往有尙。
胡氏曰。
他爻之
其在我者。
九五當位
天下者也。
天下而使之甘。
所謂中正以通者。
甘臨我求說於人。
故无攸利。
甘節則人自說於我。
故行有尙。
上六苦節
苦者。
甘之反。
水之性流。
停久則腐。
居坎之上。
節之極。
所以爲苦。
悔亡者。
傳謂悔則凶亡。
本義謂雖不免凶。
而悔則亡也。
傳則文理恐未暢。
當從本義
如困之九二。
征凶无咎之例也。
中孚䷼。
中孚
以象言則風澤相感也。
以上互體言則長女長男
少女少男
故爲孚而有鳥抱子之象。
胡氏曰。
上下卦。
則柔在內
中虛
所以受信。
分上下體
則剛得中中實
所以爲信。
豚魚吉。
中孚是厚畫之离。
爲魚鼈。
且豚知風
魚好水。
物之感於風水者也。
或曰
豚魚江豚
知風之至。
物之有自然之信者。
本義不取
蓋以江豚
則信在豚魚
不在我。
然信物我
風水感物
故物亦信之矣。
易之取象
必有義矣。
彖曰。
木舟虛。
以巽之木。
而行兌澤之上。
中虛利涉也。
初九虞吉。
虞者。
戒辭。
說之初。
其所從也。
有他不燕。
胡氏曰。
凡言有他。
指非正應而言。
比之初有孚
自有非正應而來應者。
有他。
許之之辭。
中孚若捨正應而他求。
戒之之辭也。
楊氏曰。
虞雖訓度。
亦防也。
萃戒不虞是也
或曰
燕者。
鳥之有信而說風者也。
春來秋去。
乘震兌之氣。
經冬於古木虛腹之中。
取象焉。
九二。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九居二。
陽鳥之在陰也。
厚离有鳥象
鶴卵生。
故象中孚陽爻
胡氏曰。
兌爲正秋口舌
感於秋而鳴鶴之象也。
好爵者。
中爻震。
玄黃衣章之象也。
上巽爲繩縻爾之象也。
六三得敵。
三以陰而居說之極。
上以陽而居信之窮。
所以爲敵。
上應於敵。
不能自信
故皷罷泣歌之无常也。
皷象巽風
罷象艮止
泣象口。
象震雷。
六四。
幾望
巽者陰盛之卦
小畜上九
亦言月幾望也。
馬匹亡。
互震爲良馬
初九則有他不燕。
六四則絶類无咎
信從於上也。
九五攣如。
卽九二之縻爾。
巽有繩象。
且攣從手。
有爪象。
小畜三至五。
中孚
故於五亦曰有孚攣如。
上九
翰音登于天。
巽爲鷄。
鷄曰翰音
鷄之鳴。
必先振羽
故謂之翰音
登于天。
飛之極也。
故象曰。
何可長也。
則陽物。
而其鳴在陰。
感於中也。
鷄是陰物
而其音登天
過於中也。
豚魚知風
鶴知夜半
鷄知晨朝。
皆物之有信者。
故並取象中孚
小過䷽。
小過
雷在山上
其聲過空。
卽踰過之過。
過誤之過也。
上下四陰
鳥羽
故取鳥象
小過中孚之反。
故卵變成鳥也。
故彖言飛鳥
上言下。
爻言過言遇言不及
然飛則有凶。
下則大吉
不及无咎
所以小過也。
大象三過
宜下之意。
所謂過於小。
小事過也。
朱子曰。
退後一步
是也
初六
飛鳥以凶。
自下而上進者。
莫如飛鳥
六以陰居
陰。
居艮之下。
當止反飛。
故凶。
上六居震之極。
其飛已高。
變而成离。
則麗於罔罟
故曰離之凶。
六二。
過四剛而遇五柔
不及三陽而反遇二之臣。
卽彖所稱柔得中之吉也。
祖妣君臣
陰陽尊卑而言也。
小過之道。
善於此爻。
九三。
陽剛之才。
陰過之時。
不能勝而過。
則當謹而防之。
從而狎之。
則反受其戕害矣。
卦體居艮之上。
能止下二陰。
故言防之。
當讀以兩字一句
如九四例。
胡雙湖說得之。
九四。
以剛居柔。
過衆而上近於五。
故稱遇。
居震之初。
在上進。
故戒以往則厲也。
勿用永貞
所謂時行也。
宜小過而不宜大過也。
若如程傳所解。
不可固守其常。
則恐有自失之弊。
蓋謂上遇五陰
而亦不可久從也。
象曰。
終不可長。
此之謂歟。
六五。
互兌之澤。
居震之龍。
故有雲雨之象。
陰陽不和
安能致雨也。
弋者。
二體爲厚坎而坎爲弓也。
穴者。
山之空處。
卽六二居艮之中而與五應也。
兩陰不能相應
而五互兌說
二互巽入。
故求而取之。
如弋者然也。
上六
以陰居陰。
動之上。
當過之極。
而三以正應。
艮之體。
不肯相從
飛鳥之亢高。
不能下也。
彖所稱不宜上也。
不可言
雙湖胡氏曰。
此爻與四正相反
九四曰。
過遇之。
上六曰。
弗遇過之。
過遇之者
陽微而弗能過陰
反遇乎陰也。
弗遇過之者
陰上而弗能遇陽。
反過乎陽也。
陰過如此
非陰之福。
凶孰甚焉。
旣濟䷾。
旣濟
水性潤下
火性炎上
相交相濟
故爲旣濟
上經爲易之體。
篇末
坎离各居其位。
下經爲易之用。
篇末
坎离相交而爲兩濟也。
彖曰。
旣濟亨小者。
三陰得位
陰爲小。
故傳曰。
小者亨也。
剛柔正而位當者。
六爻相應而皆得位者。
六十四卦
獨此一卦而已
初九
曳其輪。
爲弓輪。
亦有輿象也。
輪與尾。
在下
曳與濡。
互坎在前也。
六二。
婦喪其茀者。
車之蔽。
离之二。
卽坤之二而坤爲帛。
故有此象。
喪茀則不能行。
而勿逐則終復得。
七日者。
六爻反也。
公元前225年
九三。
三年伐鬼方
离火欲上。
坎險在前
以剛居剛。
才足濟險
然必用力持久
然後乃克。
坎爲幽遠
戈兵
故有此象。
小人勿用者。
用兵之後
必以小人勿用爲戒
如師之上六也。
三年者。
來氏曰。
离之數也。
未濟
亦言三年
六四。
衣袽之戒
濟之上。
防患爲急。
而四居中虛有舟象。
互居兩坎之間。
有漏舟之戒。
象所稱思患預防之義。
此爻當之。
九五。
東鄰殺牛。
离爲黃牛而遇坎而殺也。
西鄰禴祭
王用亨西山
五之剛居尊。
不如二之得中也。
上六濡首
濟之極。
居坎之上。
故如狐之濡首
初之濡尾
愼於進也。
終焉濡首
於濟也。
未濟䷿。
未濟
坎离之不交也。
互體旣濟
有將濟之理。
不曰不濟而曰未濟也。
上經之終。
先坎而後离。
下經之終。
亦坎下而离上
旣濟之中。
未濟
未濟之中。
旣濟
水火互藏其宅。
自然之象。
非人所爲也。
序卦言物不可窮者。
特言其理而已
彖曰。
小狐者。
得位
故稱小而坎爲狐也。
汔濟。
當從本義訓爲幾。
如井卦汔至也。
初六濡尾
亦取狐象。
旣濟之初濡尾无咎者。
才剛
而离體明。
故緩於濟而終能濟故也。
未濟之初濡尾吝者。
才柔而坎體陷。
急於濟而不能濟故也。
九二。
曳其輪。
未濟之二。
旣濟之初。
故象與辭俱同而得中
故義尤吉。
六三。
獨稱未濟者。
陰柔不中而居坎之終。
前有互坎。
未濟之主也。
三變爲巽木。
木在水上
乘木有功
始出於險。
故曰利涉大川
九四。
伐鬼方
未濟之四。
旣濟之三。
故象與辭亦同。
旣濟之三。
以剛居剛。
內卦之上。
取象人君
未濟之四。
陽居陰。
大臣之位。
故言受賞大國
震用者。
上九變則成震。
四與上。
同德濟險故也。
漢儒言震者。
摯伯之名。
或有所據也。
六五。
君子之光。
文明之主。
剛中之臣。
中虛有孚
應實則有光。
所以旣吉又吉也。
九四之悔亡貞吉
然後悔亡
猶有戒也。
六五之无悔。
旣貞且吉。
自无其悔。
故再言吉以喜之。
上九
有孚飮酒
出險无咎也。
濡首失是。
當將濟之時。
不知戒懼
則失其義矣。
故象曰。
不知節也。
大易敎人之意深矣。
厚齋馮氏曰。
乾上坤下。
离東坎西。
先天之易也。
地日月之四象也。
故居上經始終
以立造化之體。
山澤通氣
雷風相悖
水火相逮。
此後天之易。
六子之用也。
故居下經始終
以致造化之用。
旣濟之後
猶有未濟者。
造化之用。
終則有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