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耳溪外集卷七 (自动笺注)
溪外集卷七
 易象翼傳
  
大象
 本義曰。
象者。
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
公所繫之辭也。
胡雙湖則曰。
夫子六十四卦大象
自釋伏羲一卦兩體之象。
象皆夫子所自取。
王周公未嘗有。
故與卦爻之辭。
絶不相關
未知何所考。
而今大象文體
周公爻辭迥異
史記言孔子作彖,象,繫辭,說卦文言諸篇。
謂之十翼
則凡大小象。
恐皆夫子所作。
 
象者。
南方大獸
牙感雷而文生
見星而血止。
膽應四季
移於四足
三年一產
故用像天象
鼻牙四足象六爻。
故用取易象。
路史曰。
易者。
蜥蜴也。
身色無恒
日十二變。
故取變易之義。
彖者。
犀之名。
犀形獨角
知幾知祥。
取吉凶之斷。
乾䷀象曰。
天行健
君子以。
自彊不息
 行者
運行也。
健者。
陽剛之用。
不稱乾而稱健者。
乾道不可一言而盡也。
从人从建。
欲人繼天而立極也。
自强者。
象剛之德。
不息者。
象剛之用。
此象通上下而言。
行健
在天之乾。
自强
在人之乾。
坤䷁象曰。
地勢坤。
君子以。
厚德載物
 勢者。
形勢也。
坤者。
厚之謂。
坤質土而位申。
故从土从申。
厚德者。
象坤之體。
載物者。
象坤之用。
坤卦不言君道
而乃大象發之。
此亦通上下而言。
聖人盡物之性是也
屯䷂象曰。
雲雷屯。
君子以。
經綸
 在天爲雲
在地爲雨。
水天需曰。
雲上於天。
天水訟曰。
天與水違行。
屯者。
草出土而未申之象。
天造草昧之時。
君子經綸濟之
經者。
象雷之直。
綸者。
象雨之散。
卦中具震坎艮坤三男用事
代坤理物也。
蒙䷃象曰。
山下出泉蒙。
君子以。
果行育德
 蒙者。
草覆冢土之象。
蒙。
穉而未長也。
少男在上
童蒙之象。
朱子曰。
果行水之象。
育德有山之象也。
卦互坤震。
行如坎水。
如震雷。
育如艮山
德如坤厚
需䷄象曰。
雲上於天需。
君子以。
飮食宴樂
 需者。
雲在天上之象。
而字篆文天字
所以名卦。
雲上於天。
自然成雨。
君子觀其象。
飮食宴樂待之
坎爲飮象。
兌爲食象。
离明在乾天之上。
時則
可以宴樂也。
訟䷅象曰。
天與水違行訟。
君子以。
作事謀始
 上下相違
所以成訟。
訟者。
言之公。
聽訟
必以公也。
龜山楊氏曰。
左旋而水東注
違行也。
防水
莫如絶其源。
作事
莫如謀其始。
貴使無訟也。
爲卦內險而外健。
所以生訟
中互离明兌說
可以止訟也。
師䷆象曰。
地中水師
君子以。
容民畜衆
 地者。
水之所聚。
師者。
衆之所聚。
文从阜从市。
所以名卦。
容民象地
畜衆象水
容民然後能畜衆。
用兵得衆爲本。
體內坎險而互震動
外有坤順
震擊闢土之象也。
比䷇象曰。
地上有水比。
先王以。
萬國諸侯
 物之相比
如水地。
比之爲文
兩匕相依
所以名卦。
王觀其象。
建國畫地
使之相比相親
先儒言於師。
井田之法。
於比。
封建之法。
卦體。
坤地之中。
有坎水艮山
畫野分州之象也。
小畜䷈象曰。
風行天上小畜
君子以。
文德
 朱子曰。
有氣無質
能畜而不能久。
故爲小畜
字从玄从田。
天地之象。
故以名卦。
卦體。
乾健而外巽順
中含离兌。
离明兌說者。
文也。
乾健巽順
者。
德也。
文辭威儀
風行天上
自然成文也。
詩曰。
矢其文德
其得風行之象乎。
履䷉象曰。
上天下澤履。
君子以。
上下
民志
 天高澤卑
以剛臨柔。
所以爲履。
从行人而中藏舟。
如人之履也。
非禮不行
故履天地之禮。
上下
民志
禮之大用也。
中一陰成离。
文明爲主而巽以行之。
說以應之。
行禮之道也。
上下者。
天澤之象也。
民志者。
离兌之象也。
泰䷊象曰。
天地交泰
后以。
財成天地之道。
輔相天地之宜。
左右民。
 
天地交而陰陽和。
泰者。
大也安也
文从从水
雨時降。
萬物和暢之象。
故於卦爲建寅之月。
又互兌說震動
萬物發生之象。
朱子曰。
財成以制其過。
輔相以補其不及
道者
陰陽之道。
宜者。
四時之宜。
財成燮理之謂。
相如敎養之類。
所以左右民生也。
人君者。
天理物。
獨稱后以。
否䷋象曰。
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
儉德辟難
不可榮以祿。
 否者。
泰之反。
天地閉塞。
如口之不開。
名爲否
卦體。
互巽艮。
巽順艮止
儉德辟難之象也。
建安
氏曰。
儉德辟難
象坤陰之吝。
不可榮祿
乾德之剛。
如坤六四之括囊無咎
儉德辟難
初九遯世无悶
不可榮以祿也。
孔子曰。
天地閉賢人隱。
其體否之象乎。
同人䷌象曰。
天與同人
君子以。
類族辨物
 五陽同氣
二五同志
天火同性
有人與天同君與民同之象。
故以名卦。
類族
如天之覆。
辨物
火之明。
東坡蘇氏曰。
比。
无所不比
爲比
同人
以有所不同。
爲同也。
大有䷍象曰。
火在天上大有
君子以。
遏惡揚善
順天休命
 一柔居尊。
陽並應。
火在天上
光照萬物
所有大也
故以名卦。
大者
陽也。
有者。
實也。
卦有五陽
所以大有也。
物衆則有善惡之殊。
治衆之道。
在於遏惡揚善
然後可以順天休命也。
朱子曰。
天命有善无惡
遏惡揚善
所以順天
反之於身。
若是而已
誠齋楊氏曰。
同人
在下而權不敢專。
故止於類而辨。
大有
在上而權由己出。
故極於遏而揚。
謙䷎象曰。
地中有山謙。
君子以。
裒多益寡
稱物
施。
 以高下卑。
外順內止。
自謙之象。
字从言从歉。
謙德
先自遜言也。
裒多益寡者。
損山之高也。
稱物平施者。
如地之平也。
程子曰。
謙者。
治盈之道。
所以裒多益寡
稱物平施
大抵謙承大有之後
君子所以治之也。
有餘而補不足
使天下之物。
小大長短
均齊方平
則天下自平矣。
豫䷏象曰。
雷出地奮豫。
先王以。
作樂崇德
殷薦上帝
以配祖考
 程子曰。
坤順震發
和順積中
發於聲樂之象也。
豫者。
獸名也。
和順喜遊豫。
故取安樂之象。
性又多疑
動止猶豫
故取備豫之義。
作樂者。
震雷之聲。
崇德者。
艮山之高。
上帝
地配天也。
祖考
長子主器也。
中爻艮爲門闕
坎爲隱伏
宗廟之象。
隨䷐象曰。
澤中雷隨
君子以。
嚮晦宴息
 朱子曰。
震下兌上。
雷入地中之象。
雷隨藏伏
故君嚮晦宴息
隨之爲文
从防者。
陰陽也。
从左从月者。
月隨日而左旋也。
从辵者。
行走之象。
故以名卦。
雷藏澤中
巽與艮。
所以入而止也。
詩曰。
遵養時晦
其得隨之象乎。
蠱䷑象曰。
山下有風蠱。
君子以。
振民育德
 春秋傳曰。
風落山。
女惑男。
長女
少男
亂其情也。
所以爲蠱。
蘇東坡曰。
器久不用則蟲生之謂蠱。
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謂蠱。
天下久安
无爲而弊生之謂蠱。
蠱之爲文
三蟲食皿。
卦之三陰
內外體之象也。
君子處蠱亂之時。
有以治之。
所以有事
莫大修己治人
故以振民育德
振民
巽風號令
育德
艮山厚重
在內
在外
先民而後德。
治亂之事。
救民爲急也。
臨䷒象曰。
澤上有地臨。
君子以。
敎思无窮
容保无疆
 朱子曰。
地臨澤上
臨下也。
之无窮者。
兌也。
之无疆者。
坤也。
臨之爲文
臣邊有三口
親近衆民之象。
二陽進偪四陰
亦爲臨民之象。
觀䷓象曰。
風行地上觀。
先王以。
省方觀民設敎
 風行地上
振動萬物
所以爲觀。
觀者。
歡見之象。
先王省方設敎
民皆仰之
坤爲方國
省方
乃坤之象。
巽以申命
設敎
巽之象。
觀者。
臨之反。
陽進居上
故爲人君臨民之象。
噬嗑䷔象曰。
雷電噬嗑
先王以。
明罰勑法
 
卦體似頤而中有一陽
如頤中有物。
所以噬嗑
口有物則當齧而去之。
人有强梗當刑以勑之。
互坎爲盜。
艮爲堅木。
刑獄之象。
而電以照之。
雷以威之。
治獄之象也。
賁䷕象曰。
山下有火賁。
君子以。
庶政
无敢折獄
 山下有火。
草木皆被其光。
艮有光明之德。
而又得離火。
光賁然。
所以名卦。
賁之爲文
从卉从貝。
卉有華。
貝有光。
君子觀其象。
成文明之治
而卦體與噬嗑反。
坎險而上艮止
不敢折獄也。
剝䷖象曰。
山附於地剝
上以。
厚下安宅
 
山在地上
下厚而上高。
朱子曰。
厚下
所以安宅
是卦陰長而陽消。
下剝而上危。
則觀其象。
乃取厚下之義。
聖人易之權也。
剝之爲文
山橫水上
刀以斲之。
山頹附地之象也。
故以厚本爲戒
上以者。
通稱爲人上之道。
復䷗象曰。
在地中復
先王以。
至日閉關
商旅不行
后不省方
 以象則在地中也。
以氣則一陽始生於衆陰之下也。
復者。
坤爲腹。
取人腹之義。
人君天順時
安靜以養微陽也。
閉關行者
復爲厚艮。
而艮爲門。
其形倒也。
无妄䷘象曰。
天下雷行
物與无妄
先王以。
對時
萬物
 朱子曰。
天下雷行
震動
發生萬物
各正其性命
物物而與之无妄也。
无者。
天之先。
元之本。
无極也。
妄者。
眞之反。
无妄者。
誠也。
天以无妄之理。
賦與萬物
雷行天下
發生萬物
故先王觀其象。
而對時育物也。
程子曰。
動以天則无妄一言
盡之矣。
天地萬物之理。
无非无妄
大易六十四卦
可以一言蔽之
无妄
大畜䷙象曰。
天在山中大畜
君子以。
多識前言往行
以畜其德。
 天之高大
豈在山中
乃天之氣行於山中也。
三陽在下
而艮以止之。
君子觀其象。
而大其畜積
畜積之大。
莫如德也。
欲畜其德。
必先師古
師古之道。
必識其言行也。
卦體。
互兌與震。
兌言而震行也。
頤䷚象曰。
山下有雷頤。
君子以。
愼言語。
節飮食。
 雷行山下
長養萬物
天地之養萬物也。
上止下動。
外實中虛
爲口頤之象。
人之自養也。
言從口出。
愼言語。
以養其德。
食從口入。
節飮食。
以養其體。
推以廣之。
命令政敎之出於口者。
皆當愼之
食貨財賄之養於人者。
皆當節之
養德天下
其理一也。
言食。
震動之象。
愼節
艮止之象。
大過䷛象曰。
澤滅木大過。
君子以。
獨立不懼。
遯世无悶
 澤在木上
水之大過也。
澤雖沒木。
而木終不仆。
君子獨立不懼也。
四陽陷於二陰之中。
君子遯世无悶也。
所以大過人之行也。
建安丘氏曰。
獨立不懼。
木象
周公當之。
遯世无悶
兌說象。
顔子當之。
坎䷜象曰。
水洊習坎
君子以。
常德行。
習敎事。
 坎之文土欠缺而水入之也。
習者。
水之洊至如鳥之數飛也。
君子觀其象。
德行如水行之有常也。
敎事則如二水之洊習也。
互體艮震。
艮止常德行。
震動習敎事。
涑水司馬氏曰。
水之流也。
習而不止
以成大川
人之學也。
習而不止
以成大賢
離䷝象曰。
明兩作離。
大人以。
繼明照于四方
 程子曰。
若云兩明
則是二明
不見繼明之義。
故云明兩
大人
德言聖人
以位言則王者也。
大人離明相繼之象。
以世繼其明德
照臨四方
子曰。
明兩作。
猶言水洊至也。
六十四卦
惟離稱大人
蓋以明明德於天下
聖人王者
其道一也。
咸䷞象曰。
山上有澤咸。
君子以。
虛受人。
 山澤通氣
虛以能受。
咸之爲文
从口从成。
所以爲咸也。
觀乎互體
則乾在坤中。
陰陽交感也。
虛以受人。
无心之感也。
君子之心。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者。
咸之象乎。
恒䷟象曰。
雷風恒。
君子以。
不易方。
 雷風相與
所以恒久
陽上陰下。
所以不易
恒之爲文
舟閣兩岸之間。
不易方之象。
故以名卦。
雷風相與
震巽之位未嘗易。
相與者。
氣之通。
不易者。
理之常也。
遯䷠象曰。
天下有山遯。
君子以。
小人
不惡而嚴。
 上有天而下有山。
君子之所隱也。
遯之爲文
从豚从辵。
居下而好走
所以隱遯之象。
陰長陽退
君子當避。
而卦體。
乾艮互巽。
小人
艮止之象。
不惡而嚴。
巽順乾剛之象也。
大壯䷡象曰。
雷在天上大壯
君子以。
非禮弗履。
 程子曰。
君子大壯者。
莫若克己復禮
古人云。
自勝之謂强。
四陽方長之時。
剛健而動。
所以非禮
履也。
夫陽爲大而始壯
大壯者。
大者
壯也。
蓋乾者天理雷行其上。
所以言履。
䷢象曰。
出地上晉。
君子以。
昭明德。
 程子曰。
君子觀明出地上之象。
自昭明德
晉之爲文
如離而下有日
所以名卦。
明者。
離之象。
德者。
坤之象。
自昭者。
明德在己也。
大學明明德。
其本於是乎
明夷䷣象曰。
入地明夷
君子以。
莅衆
用晦而明。
 日入地中
夜晝之常。
非明有息。
若傷於外也。
夷者。
大弓
所以傷物者。
故以名卦。
君子觀其象。
用晦莅衆
衆。
坤象也。
離與坎。
水之性。
內明而外暗。
雲峰胡氏曰。
明盛之象。
君子斂而用自治
明夷
晦其明之象。
子推而用治人
皆善用易者也。
家人䷤象曰。
自火出家人
君子以。
言有物而行有恒
 不曰風在火上
而曰風自火出者。
火炎風生
風與火不相離也。
其象如人之正家
內明而外順。
故以名卦。
程子曰。
正家之本。
在正其身。
正身之道。
一言一動
不可易也。
風化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修身之道。
謹言行。
言象風之和而動物
象火之明而有節也。
睽䷥象曰。
上火下澤睽。
君子以。
同而異。
 離與兌。
俱是陰卦
火上澤下。
離兌。
二女同居而志不同
故曰同而異。
睽之爲文
目爲離而癸爲坎。
所以相違
者。
向日之草。
而去頭則不向日
所以取睽乖之象。
君子觀其象。
不求苟同
如周而不比
羣而不黨也。
朱子曰。
伯夷伊尹柳下惠三子
所趍不同
而其歸則一。
彖辭言睽而同。
大象言同而異。
在人則出處語默不同
同歸於理。
講論文字
爲說不同而同於求合義理
立朝論事。
所見不同
而同於忠君也。
蹇䷦象曰。
山上有水蹇。
君子以。
反身修德
 山上有水。
山峻水陷
人不可行
所以爲蹇。
蹇之爲文
足塞而不能動
故取以名卦。
卦體。
下坎上。
遇險而止。
君子觀其象。
反身修德
反身者。
艮之不出位也。
修德者。
坎之常德行也。
或曰
反身
取艮之背。
修德
取坎之心。
孟子曰。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得處蹇之道乎。
解䷧象曰。
雷雨作解
君子以。
赦過宥罪
 
仲春之月。
雷雨始作。
草木甲坼
蟄蟲振動
所以爲解。
解之爲文
羊之角也
羚羊時至解角
故以名卦。
君子體天之仁。
順時之令。
有過者。
釋而不問
有罪者。
寬以從輕。
中溪張氏曰。
雷者。
天之威。
雨者。
天之澤。
中有澤。
象刑獄之有赦宥也。
損䷨象曰。
山下有澤損。
君子以。
懲忿窒慾
 山高則澤深。
內說而外止。
所以爲損。
損之爲文
口在財上。
(口下𢭲卽財字之反。
)有減損之象。
所以名卦。
在人之身。
所當損者。
莫如忿與慾。
故君子觀其象。
懲忿摧山
窒慾塡壑
忿慾者。
兌說之象。
懲窒者。
艮止之象。
少男多忿。
少女多慾。
益䷩象曰。
風雷益。
君子以。
善則遷。
有過則改。
 程子曰。
風烈雷迅
雷激則風怒
二物相益者也。
君子觀風雷之象。
而求益於己。
爲益之道。
无若見善則遷。
有過則改也。
朱子曰。
遷善當如風之速。
改過當如雷之猛。
益之爲文
坎水在皿上。
自外內之象。
在外
見人之善而遷之。
自外而益也。
在內
知己之過而改之
自內而益也。
夬䷪象曰。
澤上於天夬。
君子以。
施祿及下。
居德則忌。
 
澤氣上天
陽並進之象。
水旣上溢。
潰决而流下。
所以爲夬。
夬者。
人口上缺之象。
从缶則爲破缺
从水則爲潰决
从心則爲快斷。
陽决之卦
陰旣上决。
當歸於下。
君子宜布德施惠
以安其下。
苟自有其德。
澤不下逮
則反爲其所忌。
居德猶言屯膏
來氏云。
居者。
施之反得之折中云。
君子居德。
常存畏忌者。
猶未暢。
本義則直云未詳
姤䷫象曰。
天下有風姤。
后以。
施命四方
 程子曰。
風行天下
无所不周
爲君后者
觀其周徧之象。
以施其命令
周誥四方也。
風行地上
與天下有風。
皆爲周徧庶物之象。
而行於地上
則爲觀經歷觀省之象也。
行於天下
則爲姤施發命令之象也。
夫姤者。
陰始之卦
巽之長女在下
而上與乾天相遇。
爲后妃之象。
故字从女后而名卦。
爲命令。
風行天下
萬物皆遇。
命誥四方
萬民爭覩。
王者
體天出令之象也。
萃䷬象曰。
澤上於地萃。
君子以。
戎器
不虞
 澤在地上。
衆水來聚。
震動與巽入。
水動入澤之象。
所以爲萃。
萃之爲文
草木叢集之象。
凡物聚則爭。
爭則有奪。
君子觀其象而修戎器
不虞以備
之。
傳曰。
天下雖安。
忘戰必危。
其體萃之象乎。
大象坎錯離中爻
艮綜震戈兵
震動之象。
升䷭象曰。
地中生木升。
君子以。
順德
積小高大
 物之上升
莫如木生地中
故取以名卦。
升之爲文
木之始芽也。
君子觀其象以自脩
順德者。
坤之象。
積小高大者。
木之象。
中庸曰。
升高自卑
行遠必自邇。
其體升之象乎。
困䷮象曰。
澤无水困
君子以。
致命遂志
 朱子曰。
水下漏則澤上枯。
故曰澤无水。
互有風火
所以涸也。
困之爲文
木在口中。
困莫甚焉。
所以名卦。
君子困窮之時。
但當委致在天之命。
以遂在我之志而已
命者。
天之所賦與於我者。
之如爲臣之致。
歸之於天也。
時雖困。
而道則亨也。
觀乎互體
則離以明理
巽以受命也。
井䷯象曰。
木上水井
君子以。
勞民勸相
 朱子曰。
木上有水。
津潤上行
井之象也。
井之爲文
象泉中虛有四隅也。
進齋徐氏曰。
初柔爲泉眼。
二三剛爲泉石。
四柔爲井中空處。
五剛爲泉實。
已汲將出也。
上柔爲井上空處。
夫井者。
所以養人而衆所共之者也。
故君子觀其象而勞民勸相
廣其利。
建安丘氏曰。
君勞乎民。
民助乎君。
古者井田之制。
或取諸此。
革䷰象曰。
澤中有火革。
君子以。
治曆明時
 澤中有火。
以火息水。
所以爲革。
革者。
皮之去毛者也。
故取變易之象。
以名卦。
物之變易
莫大天時
故君子觀其象。
治曆數。
明時序也
夫離者。
南方之卦
兌者。
西方之卦
西之間。
陰陽大分也。
故於卦爲革。
天地以革四時
聖人革命
時序
革之小者。
曆數
革之大者
四時
相生而爲革。
水火相克而爲革。
不克何以生。
不革何以久。
故彖曰。
革之時大矣哉
鼎䷱象曰。
木上火鼎
君子以。
正位凝命
 以木巽火所烹飪
故於卦爲鼎。
傳曰。
初分趾也。
次實腹也。
中虛耳也
上剛鉉也。
故曰。
鼎象也。
所以言象也。
互體具乾兌之金。
亦爲金鑄之象。
彖言亨上帝
聖賢
取鼎之用。
言正凝命
取鼎之德。
正位者。
端正其所居之位。
凝命者。
凝固其所受之命。
王者受命之象。
故承革之後
鼎綜革。
革亦言命。
震䷲象曰。
洊雷震。
君子以。
恐懼脩省
 
雷本震也。
兩雷相重
則其威益盛。
震之爲文
雨在辰木之上。
象爲雷。
而其位居東。
故以名卦。
君子震雷之象。
恐懼脩省
所以敬天之怒也。
孔子迅雷風烈
必變其體。
洊雷之象乎。
氏曰。
恐懼者。
憂其變之來。
震象也。
脩省者。
思其變之弭。
震象也。
艮䷳象曰。
兼山艮。
君子以。
思不出其位。
 山上有山
是爲兼山
艮者反身之形。
所以象山之止而名卦也。
程子曰。
君子艮止之象。
而思安所止。
不出其位也。
萬事各有其所
得其所則止而安。
當行而止。
當速而久。
或過或不及
皆出其位也。
况踰分非據乎。
蓋艮之象爲山。
其德爲止
止有山立之象。
兩山爲出。
人立爲位。
不出其位。
則止其所止而不遷
孔子曰。
於止知其所止。
其體兼山之象乎。
漸䷴象曰。
山上木漸
君子以。
賢德善俗
 木在山上漸。
冉而長。
取象焉。
漸之爲文
近於水。
徐行則免濕。
所以名卦也。
朱子曰。
止於下而巽於上。
爲不遽進之義。
凡物之進。
循序而有漸。
然後可無欲速不達之患。
居己之德。
善人之俗。
莫不
皆然。
譬如山木之長。
始自甲坼
終至拂雲者。
一日之成也。
故地中生木之升。
亦曰順德
積小高大
胡氏曰。
居德。
象艮之止。
善俗巽之入。
歸妹䷵象曰。
澤上有雷歸妹
君子以。
永終
知敝。
 程子曰。
雷震於上。
澤隨而動。
陽動於上。
陰說而從。
女從男之象也。
故爲歸妹
歸妹說而動者也。
異乎恒之巽而動。
漸之止而巽也。
少女之說動則失正
非夫婦可常之道。
久必敝壞
知其必敝。
則當思永其終也。
不獨夫婦之道。
天下之事莫不有終有敝。
朱子曰。
君子觀其合之不正
知其終之有敝。
推之事物
莫不皆然。
蓋歸者。
女行也。
妹者。
末女也。
故以少女歸人之卦
少女而悅長男
非合之正也。
所以有敝。
兩夫子推說而垂戒
旨遠矣。
嗚呼
觀乎是象。
君臣之合。
朋友之交。
不正其始乎。
兌爲毁折
有敝象。
中爻離爲通明
有知象。
豐䷶象曰。
雷電至豐
君子以。
折獄致刑。
 雷電二氣相合並行
故曰皆至。
物之盛大
莫如雷電
故名卦曰豐。
豐之爲文
山木盛多之象。
禮以酒器大者稱豐。
農以年穀美盛爲豐。
下承俎豆也。
震雷以威之。
離明以照之。
威明之用。
大於刑獄
故君子以折獄致刑。
蓋徒威。
不能得其情。
徒明。
无以折其姦。
威明並行
然後乃可治獄
雷電皆至之象。
噬嗑勑法以明。
在上故稱先王
豐之折獄以明。
在下故稱君子
上下言也。
旅䷷象曰。
山上有火旅。
君子以。
明愼用刑而不留獄
 火在山上
行而不處
故謂之旅。
旅之爲文
人行四方
其所依。
故以名卦。
程子曰。
火之在高。
无不照。
君子明照之象。
則以明愼用刑。
不可恃。
故戒於愼。
艮止卽愼象。
觀火不處之象。
則不留獄
朱子曰。
愼刑如山
不留如火。
夫旅者。
失所之象。
人之失所
甚於獄囚
故君子觀其象。
明愼而不留。
卦綜豐雷火
亦言用刑。
巽䷸象曰。
隨風巽。
君子以。
申命行事
 一陰二陽之下。
以順爲正。
風行天下
以順而入。
名以巽
巽之爲文
兩弓對立
中實下虛。
木實分兩而生芽。
鷄之分兩羽而生風
卦象
爲木爲風爲鷄也。
程子曰。
君子重巽之象。
申命行政事。
上順下而出之。
下順上而從之。
重巽之義也。
順理則合民心而民順從矣。
蓋風者。
天之號
令也。
天何言哉。
風以振之
皷舞萬物
發生長養焉。
於方爲東南
於時春夏之交。
人道則爲風化无遠不被。
无微不入。
故書曰。
四方風動
平菴項氏曰。
凡卦之有巽者。
多言文敎風俗
小畜之懿文德
蠱之振民育德
觀之觀民設敎
姤之施命四方
漸之居賢德善俗
鼎之正位凝命
皆此意也。
兌䷹象曰。
麗澤兌。
君子以。
朋友講習
 三畫則爲澤。
重卦則爲麗澤
兩澤相麗
互相滋益
澤者。
物之所說
故曰。
說言乎兌。
兌之爲文
一口在中爲澤。
而上四畫
爲分四下之象。
在人則從言而爲說。
程子曰。
天下可說
莫若朋友講習
然當明相益之象。
莫如相觀而善。
說之道至大。
而獨取朋友講習者。
君子之學。
必資師友
師友之益。
必旣講而又習之。
講者講其理。
習者。
習其事。
是重澤之象。
習如習坎之習。
象兩水之相滋也。
孔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其得麗澤之象乎。
渙䷺象曰。
風行水上渙。
先王以。
享于帝。
立廟
 風行水上渙。
然而散渙爲文
魚行水之象。
故以名卦。
程子曰。
收合人心
无如宗廟祭祀之報。
享帝立廟
人心所歸也。
萃渙。
皆享帝立廟
因其精神之聚。
而形於此
故立此以收之。
夫享帝立廟
誠敬仁孝之至也。
當天渙散之時。
使人反本係心
莫大於此
以卦體言。
則互艮爲門闕
互震爲長子
有立廟行祀之象也。
巽風行天上。
天神之象。
坎水隱地下。
人鬼之象。
享帝。
天人感通
立廟
幽明感通
節䷻象曰。
澤上有水節。
君子以。
制數度。
德行
 澤之容水有限
木之生長有節
四時之序。
亦謂之節。
故以名卦。
節之爲文
从限。
所以爲節也。
天下事物
大小輕重之數。
人之德行
有行止久速之宜。
制之議之。
使各中節
所謂有物有則
各止其所者也。
脩己治人之要。
不外於是
大哉
聖人之用易也。
卦體。
互震與艮。
震以行之。
艮以止之。
所以爲節也。
中孚䷼象曰。
澤上有風中孚
君子以。
議獄
緩死
 澤上有風。
風水相感
風之動乎澤。
猶物之感乎中。
故爲中孚
孚者。
抱子之象。
孚傍加乙。
則爲乳。
物之感化
莫如鳥卵
故取以名卦。
君子所以其中誠而能感人心者。
莫如刑獄
故觀中孚之象。
而議
緩死
議之盡其詳。
緩之欲其生。
則寃者得其情。
死者无所憾。
呂刑曰。
獄成而孚。
輸而孚。
中孚之義也。
凡易象之言刑獄者五卦。
噬嗑豐有離有震。
而賁,旅有離有艮。
中孚二體成厚離。
而中互震艮。
蓋非明无以察其情。
非威无以折其姦。
非止无以愼其濫。
中孚則又有兌以議之。
巽以緩之。
聖人卽象垂敎
忠厚惻怛之意。
嗚呼至哉。
小過䷽象曰。
山上有雷小過
君子以。
行過乎恭。
喪過乎哀。
用過乎儉。
 雷在山上
其聲小過
陰居尊位
陰多陽少。
故亦爲小者過也。
故以名卦。
夫過者。
失中之謂。
事無大小
不可過中
君子小過之象。
則以之行過乎恭。
喪過乎哀。
用過乎儉。
惟其小過
所以合宜
過者。
震之動。
小者。
艮之止。
徂徠石氏曰。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
豚肩不掩豆。
人謂之不知禮。
曾子以爲國奢。
則示之以儉。
孔子曰。
禮。
與其奢也。
寧儉
喪。
與其易也。
寧戚
寧者。
疑於過而不失中之謂也。
其得小過之義乎。
旣濟䷾象曰。
水在火上旣濟
君子以。
思患而豫防之。
 
朱子曰。
水火相交
各得其用。
六爻之位。
各得其正。
故爲旣濟
程子曰。
天下萬事濟之時。
慮患害之生。
故思而豫防之。
使不至於患也。
自古天下旣濟而致禍亂者。
不能思患而豫防也。
節齋蔡氏曰。
思患。
坎難象。
豫防
離明象
天下之用。
莫大水火
水火之性。
相勝致用
水能克火而火不能克水。
水旣在上无以勝之。
則必有泛濫之患。
故君子觀其象。
而必思豫防之也。
之如何。
六四之繻有衣袽終日戒。
是也
書曰。
有備無患
其體旣濟之象乎。
未濟䷿象曰。
火在水上未濟
君子以。
辨物
居方。
 水火不交爲未濟
濟者。
水之稱。
故以水之上下
名卦以旣濟未濟
朱子曰。
水火二物
各居其所
故君子觀其象而審辨之。
水火不交之爲未濟
天地不交之爲否。
君子之處其時也。
辨物則必審陰陽消長
居方則必察出處之安危
戒而愼之
聖人之敎深矣。
 按八卦之物。
各一其象。
而亦一物
而取二三象者。
巽爲風而或稱木。
坎爲水而或稱雲稱雨
離爲火而或稱電稱日
何也。
巽之質木
其氣風。
風行
天上小畜
風行地上觀。
山下有風蠱。
雷風恒。
風雷益。
自火出家人
天下有風姤。
澤上有風中孚
八卦以氣言也。
其餘五卦。
皆以質言也。
坎之質水。
其氣雲而雨者。
成水而未及地者也。
雲雷屯。
雲上於天需。
雷雨作解
三卦以氣言也。
其餘十卦。
皆以質言也。
離之質火。
其氣日也。
電也。
出地上晉。
入地明夷
電雷噬嗑
雷電至豐
四卦
以氣言也。
餘九卦。
皆以質言也。
至若天震雷。
有氣无質
坤地艮山兌澤
氣藏於質。
故只取一象
聖人觀象立言之意。
豈徒然哉。
十三卦象
包犧氏結繩而爲網罟
以佃以漁。
蓋取諸离。
 朱子曰。
兩目相承而物麗焉。
 按網者。
繩也。
罟者。
目也。
重离
兩目相連罟象也。
互體成巽成兌。
巽繩以結之。
以毁之也。
佃者。
离雉也。
漁者。
兌澤也。
神農氏斲木爲耜。
揉木爲耒。
耒耨之利。
以敎天下
蓋取諸益。
 朱子曰。
二體皆木。
上入下動。
天下之益。
莫大於此
按益卦。
上巽下震。
中互艮坤。
巽木入坤土而前動。
以艮手。
後動以震足。
耕象也。
乾金包震巽之木。
以金斲木也。
震巽春夏之位。
農在春夏也。
日中爲市
天下之民。
天下之貨。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蓋取諸噬嗑
 朱子曰。
日中爲市
上明而下動。
又借噬爲市嗑爲合也。
 按噬嗑之卦
离日在上
而交坤於中。
方中衆民在下也。
坤與乾交。
交易之象也。
互坎與艮。
坎爲飮食
艮爲果蓏
所易之食。
貨也。
离爲牛。
爲馬
牛馬聚集於市也。
黃帝堯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
蓋取諸乾坤
 朱子曰。
乾坤變化无爲
 按乾在上
象衣
在下
象裳。
九家易曰。
爲衣
坤爲裳。
玄衣黃裳
象天玄而地黃也。
乾坤无爲
六子致用
下治之象也。
刳木爲舟。
剡木爲楫。
楫之利。
以濟不通
蓋取諸渙。
朱子曰。
木在水上也。
 按渙卦。
巽震二木
浮坎水之上。
巽爲
震爲楫。
中虛也。
下動而上入。
風以行之。
泛舟之象。
巽木出坎險
利涉之象。
服牛乘馬
引重致遠。
以利天下
蓋取諸隨。
 朱子曰。
下動上說
 按隨卦
震在坤中。
坤牛而震足。
坤輿而震輹。
服牛也。
震作足馬。
而巽股據之。
艮手執之。
乘馬也。
上六在外卦。
說而引之。
坤前而乾後。
坤爲重載
以致遠也。
重門擊柝
以待暴客
蓋取諸豫
 朱子曰。
備之義。
 按卦。
五爻中坼。
一爻橫隔
有門象而互艮。
重門也。
艮爲手。
坎爲堅木。
震爲聲。
手擊木而有聲
柝象也。
坤爲闔戶
而坎盜偪之。
暴客也。
斷木爲杵。
掘地爲臼。
臼杵之利。
萬民以濟。
蓋取諸小過
 朱子曰。
下止上動
 按小過之卦
震木在上
而兌金斲之。
斷木爲杵也。
在地中。
臼象也。
四應初。
三應上。
上下相應
杵臼之利也。
陽在陰中
象米在臼。
而艮手以斂之。
兌口以食之。
萬民以濟也。
弦木爲弧。
剡木爲矢。
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
蓋取諸睽。
 朱子曰。
睽乖。
然後威以服之。
 
按睽卦。
上离而下兌。
兌倒爲巽。
巽爲木爲繩。
中互坎。
爲弓弦。
爲弓也。
离爲矢而遇兌金。
剡木爲矢也。
兌决乾剛
天下也。
上古穴居野處
後世聖人
易之宮室
上棟下宇
以待風雨
蓋取諸大壯
 朱子曰。
壯固之義。
 按大壯者。
遯之反。
遯卦。
山在天下
而艮爲門爲止
穴居之象也。
變爲大壯
震木在上
棟也。
天覆下。
宇也。
陰陽質言
陰實陽虛
二陰
棟宇
四陽
虛中
坤爲大輿
亦以衆陰。
象輪輻。
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樹
喪期无數
後世聖人易之棺槨
蓋取諸大過
 朱子曰。
送死大事
過於厚。
 按大過之卦
木在澤下而陽在陰中
兌口上開
巽以入之。
入地中之象也。
棺周於身。
槨周於棺。
土周於槨。
大過之義也。
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書契
百官以治。
萬民以察。
蓋取諸夬。
 朱子曰。
明决之意。
 按夬者。
姤之反。
爲言而巽爲繩。
結繩之象也。
而爲夬。
兌口在上
乾人在下
衆人開口之象。
五畫重重
筆畫之象。
一畫中坼。
有剖契之象。
古文爲筆
五畫而上缺。
有夬形也。
書字从聿。
而兌口倒下也。
契字从丰从刀从廾。
刀筆刻木也。
觀乎卦德。
剛健和說
剛健者。
筆畫也。
和說者。
字形也
千古字學
蓋源於是矣。
 書之敍曰。
伏羲氏天下
書契
以代結繩之政。
羲皇畫卦之後
因觀夬象而造書契耶。
班固鄭玄之徒。
乃謂文籍起於五帝
周禮外史
三皇五帝之書。
謂之三墳
則烏得謂三皇无文耶。
或云燧皇刻石
已在伏羲前。
文字之興。
不待觀乎夬象矣。
所謂前之易。
其理已具。
則其象亦著歟。
說卦
參天兩地倚數
 愚按參天兩地者。
天之生數一三五爲參天
地之生數二四爲兩地也。
參天之數得九。
故乾用九
兩地之數得六。
故坤用六
九六之數。
不待揲蓍而見也。
也者
萬物爲言者也。
萬物者。
莫疾乎雷。
萬物者。
莫疾乎風。
萬物者。
莫熯乎火。
萬物者。
說乎澤。
萬物者。
莫潤乎水。
萬物萬物者。
莫盛乎艮。
水火相逮。
雷風相悖
山澤通氣
然後變化
旣成萬物也。
 愚按此章。
亦言後天之序。
而自水火相逮以下
朱子其與先天相似
諸儒皆曲爲之解。
然竊以爲水火不相射者。
離東坎西相對不相犯也。
相逮者。
離上下相交而氣相及也。
雷風相薄者。
震巽各在兩隅相對也。
不相悖者。
震巽朋居東南不相背也。
此則先後天之位次旣異。
故辭亦不同
至於山澤通氣
先後同辭
讀者疑其用先天之序。
先天山澤
對居兩隅通氣也。
後天山澤
分居西北而俱是陰方
故亦通氣也。
邵子之贊此章曰。
至哉。
文王之作易也。
長子用事長女代母。
坎離得位而兌艮爲耦。
以應地之方也。
蓋謂兌艮以兩少
分居西北相配成耦。
地氣相通
故曰應地之方也。
先天先言山澤
後言水火者。
先質而後氣也。
後天則始言水火
而終言山澤者。
先氣而後質。
體用之分也。
變化水火
成物山澤
故始以水火
終以山澤
而結之曰。
然後變化
旣成萬物也。
極言後天功用也。
首尾反覆
三言
文王八卦之序。
而皆以艮終焉。
則何可復言伏羲先天之序乎。
觀文理。
無可疑矣。
二章先天之位以明體。
三章後天之位以致用者。
其序粲然不紊。
聖人片言一句
苟然哉。
乾。
健也。
坤。
順也
震。
動也。
巽。
入也。
坎。
陷也。
離。
麗也。
艮。
止也。
兌。
說也。
 愚按乾健震動坎陷艮止四卦陽。
故健者自健。
動者自動
陷者自陷。
止者自止。
无待於外也。
坤順,巽入,離麗,兌說四卦陰。
故順者順於物。
入者入於物。
麗者麗於物。
說者說於物。
皆有隨於外也。
陰陽剛柔之分也。
爲馬
坤爲牛。
震爲龍。
巽爲鷄。
坎爲豕。
離爲雉。
艮爲狗。
兌爲羊。
 唐孔氏曰。
巽主號令
鷄善知時
坎主水瀆
豕處汚濕。
鄭康成謂狗以善守能止人。
禮羊曰柔毛
史記弱如羊。
(或謂兌金生于土。
羊亦生于土。
西域可生羊。
土怪羵羊可驗。
離之鼈蟹龜蚌。
生水者。
豈離火爲坎水所生故耶。)
爲首
坤爲腹。
震爲足。
巽爲股。
坎爲耳。
離爲目。
艮爲手。
兌爲口。
 唐孔氏曰。
北方主聽
故爲耳。
離南主視
故爲
目。
何氏訂詁曰。
橫亘在上
能止物者。
手也。
開坼在上
能說物者。
口也。
乾。
天也。
故稱乎父
坤。
地也。
故稱乎母
一索得男
故謂之長男
一索得女
故謂之長女
坎再索而得男
故謂之中男
離再索而得女
故謂之中女
三索得男
故謂之少男
三索得女
故謂之少女
 愚按一索二索者。
陰陽相交也。
朱子啓蒙解曰。
求於乾。
得其初九而爲震。
求於坤。
得其初六而爲巽云云
則此乃自然之象。
非待揲蓍而求之也。
乾。
爲天。
爲圜。
爲君。
爲父。
爲玉。
爲金。
爲寒。
爲氷。
大赤
良馬
爲老馬。
爲瘠馬。
駁馬
木果
 本義
九家此下。
有爲龍。
爲直。
爲衣
爲言
(虞氏易。
有爲德。
爲王。
爲人
爲神。
爲盈。
爲甲。
爲施。
爲嘉。
爲好。
何妥有爲剛健。)
坤。
爲地
爲母。
爲布。
爲釜。
吝嗇
爲均
子母牛
大輿
爲文
爲衆。
爲柄。
其於地也。
爲黑。
 本義
九家
有爲牝。
爲迷。
爲方。
爲囊。
爲裳。
爲黃。
爲帛。
爲漿。
(按荀氏。
有爲邑。
爲亂
虞氏易。
有爲理。
爲事
大業
爲臣
爲民。
爲鬼。
爲虛。
爲乙。
爲拇。
爲喪。
爲終。
爲害
爲死。
爲萃。
爲士。
爲器。
爲晦。
爲國
爲暑。
兕虎
于寶有爲順。
盧氏有爲師。
左傳杜註。
有爲馬。)
震。
爲雷。
爲龍。
(虞氏于寶本。
俱作駹。
云蒼色。
于云雜色
李鼎祚本作駹。
云蒼色。
東方
故爲駹。
)爲玄黃
爲旉。
(古本
又作專。
姚信云。
專一也。
虞翻李鼎祚本同
李云
陽在初隱靜
未出觸坤。
故專。
卽其靜也專。
)爲大塗
長子
决躁
蒼筤(古或作琅)
萑葦
其於馬也。
爲善鳴。
爲馵(京房本作朱。
荀爽云陽在下也。
)足。
爲作足。
爲的(說文
作馰。
)顙。
其於稼也。
爲反(虞翻本。
作阪。
陵阪也。
)生。
其究。
爲健。
蕃鮮
 本義
九家有爲玉。
爲鵠。
爲鼓。
(虞氏易。
有爲侯。
爲主
爲兄。
爲夫。
爲言
爲行
爲樂
爲出。
爲作
麋鹿
蜀才
有爲喜笑
左傳杜註。
有爲木。
諸侯
國語韋註。
有曰爲車。)
巽。
爲木。
爲風。
長女
繩直
爲工。
爲白。
爲長。
爲高。
進退
不果
爲臭。
(虞翻本。
作嗅。
云嗅氣也。
風至知氣。
李鼎祚本同
王肅本。
作爲臭。
)其於人也。
爲寡(古本作宣。
云黑白雜爲宣。
鄭玄本同
四月靡草死。
髮在人體
靡草在地
虞翻云爲白故宣髮
馬君以宣爲寡髮
非也。
考工記
車人之事。
半矩謂之宣。
註。
頭髮頹落曰宣。
與寡同義
)髮。
爲廣(鄭玄本
作黃。
)顙。
爲多白眼
爲近利市三倍
其究。
躁卦
 本義
九家有爲楊。
爲鸛。
(虞氏易。
有爲妻。
爲處。
爲隨。
爲魚
爲號。
爲包。
爲杞。
白茅
爲舞。)
坎。
爲水。
溝瀆
隱伏
矯輮
(宋衷王㢞本。
作揉。
京房本。
作柔。
荀爽本。
作橈。
)爲弓輪。
其於人也。
爲加憂。
心病
爲耳痛。
血卦
爲赤。
其於馬也。
美脊
爲亟(荀爽作極。
云中也。
)心。
爲下首。
爲薄蹄。
爲曳。
其於輿也。
爲多眚。
爲通。
爲月。
爲盜。
其於木
也。
爲堅多心
 本義
九家有爲宮。
爲律。
爲可。
爲棟。
爲䕺棘。
爲狐。
蒺藜
桎梏
(荀氏。
有爲志。
虞氏易。
有爲孚。
爲疑。
爲後
爲蹇。
爲臀。
爲灑。
侯果有爲險。
于寶有爲法
爲夜。
盧氏有爲車。
左傳杜註。
有爲衆。)
離。
爲火。
爲日。
爲電。
中女
爲甲冑。
戈兵
其於人也。
大腹
爲乾卦。
爲鱉。
爲蟹。
爲蠃。
(京房本。
作螺。
姚信本。
作蠡。
)爲蚌。
爲龜。
其於木也。
爲科上槁。
(鄭氏本。
作藁。
于寶本。
作熇。)
 本義
九家有爲牝牛。
(按九家
有爲飛鳥
虞氏易。
有爲隼。
爲鶴。
爲岡。
馬融王肅
有爲矢。
侯果。
有爲黃牛
何妥有爲文明
于寶有爲晝。
爲斧。
左傳杜註。
有爲鳥。
諸侯。)
艮。
爲山
徑路
小石
門闕
果蓏
閽寺
爲指。
爲狗。
爲鼠。
爲黔(鄭氏本。
作黚云。
虎豹之屬。
貪冒之類。
)喙之屬。
其於木也。
爲堅多節。
 本義
九家有爲鼻。
爲虎。
爲狐。
(按管輅有鼻爲面山之說。
虞氏易。
亦有之。
陳安卿麻衣易。
以艮爲鼻。
虞氏易。
有爲背。
爲皮。
爲尾。
篤實
爲求。
宗廟
小子
僮僕
爲城。
狐狼
鄭玄有爲鬼冥門。
左傳有爲言。)
 愚按黔喙之屬。
吳註以爲黔。
當與鈐通。
山居猛獸
齒牙堅利如鐵。
能持束物者。
不然
泠氏曰。
鳥善以喙止物者。
蓋鳥之能食生物者。
烏鳶鷹鸇之屬。
其喙皆黑。
所謂黔喙也。
以其前剛而止物。
故取艮之象。
兌。
爲澤。
少女
爲巫。
口舌
毁折
附决
其於地也。
剛鹵
爲妾。
爲羊。
(虞氏本。
作羔。)
 本義九家有爲爲輔頰。
(按常不知何象
陸德明引舊註云。
四方神也。
吳澄謂常者九。
旂之一下二奇
通帛下垂上一
分繫于杠。
虞氏易。
有爲妹。
孔穴
刑人
少女。)
諸家證解
虞翻曰。
坤消從午至亥。
故數往者順。
乾息從子至巳。
故知來者逆。
繫辭曰。
理財正辭
禁民爲非曰義。
理財所以養也。
正辭所以敎也。
非所治也
聖人之政。
不過敎治三者而已
聰明睿智神武不殺者。
智仁勇也。
聰明智也。
神武勇也。
不殺仁也。
知以通天下之志。
以定天下之志。
勇以斷天下之疑。
圓以知來者。
知也。
方以藏往者。
仁也。
易以通變者。
勇也。
下繫八章曰。
出入以度。
外內使知懼。
本義曰。
未詳
語類曰。
上下文意。
都不相屬
諸家闕疑
愚謂註說以外內使知懼爲句。
難解
若以其出入度外內爲句。
而度訓揆。
上章上下无常
惟變所適而言爻之變動
或出於外。
或入於內。
揆度消息
虛之理。
吉凶悔吝之占。
使人知所戒懼
明於憂患
自然愛敬之如父母矣。
使知懼一節
當連下節讀。
下文曰。
揆其方之方。
非道也。
當訓方位也。
揆其方。
上文所謂度外內也。
凌氏註云。
揆其方之所向者。
得之矣。
度之揆之。
在乎人故曰。
苟非其人。
道不虛行。
以此讀之。
上下文意。
未可不屬
漢儒言震用伐鬼方
震乃摯伯之名。
書。
巧言令色孔壬
共工之名。
諸註皆未考也。
史云
歸藏易今亡。
惟存六十卦。
而卦名多與周易不同
需作溽。
小畜作毒畜。
大畜作𣫵畜。
艮作狠。
震作釐。
升作稱。
剝作僕。
損作員。
咸作諴。
坎作犖。
謙作兼。
遯作𨔵。
蠱作蜀。
解作荔。
无妄作毋亡。
家人作散家人
渙作奐。
又有瞿,欽,䂓,夜四卦
岑𩃟,林禍馬徒三複名卦。
未知當周易何卦也。
又曰。
天地定位以下
伏羲之易也。
出乎以下
連山之易也。
卽坤。
初乾初離初犖卽坎。
初兌初艮初釐卽震。
初奭卽巽。
歸藏之易也。
連山者。
神農之書。
夏人因之。
歸藏者。
黃帝之書。
商人因之。
此之謂三易
伏羲小成
神農易之中成
黃帝易之大成
伏羲先天
神農易之中天
黃帝易之爲後天。
以此
觀之。
文王後天之卦
似因於黃帝矣。
羲易首乾。
得天統。
歸藏首坤。
得地統。
連山首艮。
得人統。
三正所由起也。
上繫曰。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
象其物宜
是故
謂之象。
程子曰。
賾。
深遠也。
聖人見天深遠之事。
比擬形容
體象事類
故謂之象。
本義說文以解之曰。
賾。
雜亂也。
聖人雜亂中。
不雜亂之理。
所以下文云。
不可惡也。
愚謂下章有曰。
探賾索隱
探者。
究索之謂。
雜亂之物。
可索也。
又曰。
極天下之賾。
極者。
窮致之謂。
雜亂之物。
非可極也。
字書曰。
賾。
幽深也。
蓋謂理之至精者。
幽深而難見。
聖人擬議形容
以象萬物之宜。
所謂立象盡意也。
故每以見天下之動。
天下之動。
對言所以體用動靜之分也。
所謂不可惡者。
至微之理。
有至顯之象。
聖人之而後言
故聽之者不厭也。
當從程子之說。
東漢張遐字子遠
餘干人
常侍其師徐穉
陳蕃時
郭泰在座
曰。
張遐也。
知易義。
問之。
曰。
無體
强名太極
者。
大之謂。
極者。
至要之稱。
蓋言其理至大至要。
混沌之中。
一動而生陰陽
陽者。
氣也。
所謂理生氣。
而氣寓夫理者也。
顧炳曰。
若何
良久曰。
得之矣。
世知太極之理。
發於周元公
東漢高士已先知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