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一 (自动笺注)
頤齋遺藁卷之二十一
 行狀
  
制使公行
  本貫全羅道金堤郡古碧骨郡。
  高祖考諱潤珽 武科秉節校尉
 妣宜人晉州柳氏
  曾祖考諱大鵬 贈司僕寺正
 妣贈淑人全州李氏
守姬女。
  祖考諱惟精 靖陵參奉 贈左承旨
 妣 贈淑夫人文化柳氏
生員德潤女。
  
考諱思誨 贈戶曹參判。
 妣 贈貞夫人礪山宋氏。
通政大夫伋女。
公元1279年
公諱必達字行之
趙氏本出楊州漢陽縣
高麗高宗有諱連璧
以翊祚功移封碧城君
其後貫金堤郡。
簡能文章
忠烈王己卯文科
翌年又魁親試。
僉議贊成事。
謚文良號悅軒
享郡之龍巖祠。
高麗史,東文選,輿地勝覽諸書
自是軍簿誨,典工判書通元,版圖判書希甫
至 本朝定山縣監義葬天安郡。
夫人金氏早寡
五子南下
本郡竹山里居焉。
葬泰仁縣。
趙氏居鄕始此。
世稱同時
公元1600年
京城八婦人。
俱就湖南
擇居全節
燾後爲祖者。
金氏第一云。
又傳副司直理智。
至訓參軍元祐。
不樂武官還鄕里。
詩酒自娛
五子四壻。
並以科宦著。
季子潤珽。
卽公高祖也。
後三世 贈典
皆以公貴
考參判公有節行
士林推服
妣宋氏典書七世孫。
東方故家
萬曆庚子我 宣廟三十三年七月初七日巳時
生公竹山里第
性度嚴峻
器宇端重
業儒術。
一讀便誦
十行俱下
駸駸通經史。
弱冠忽奮肰投筆弓馬
百發百中
兵書一目輒記。
天啓甲子李适之亂。
 仁廟幸公州。
适誅傳首 行在
亟設慶科。
公登武科俊英榜。
時年二十五。
始試部將
時議稱屈。
崇禎己巳稍擢宣傳官義禁府都事
辛未都摠府都事
壬申順安縣
丁卯金虜劫和以來
虜差織路
嚇喝日甚
公之得是。
實 廟薦也。
上官
遇虜差過者。
一以信字相接
不少屈。
虜差亦爲之口呿自此。
公名益著
遞歸縣民往往執轡願留者。
丙子羅州監牧官。
甫八朔超拜都摠府經歷
是年金虜改號曰淸。
十二月寇我報至。
完豐君李曙檄公 御營從事官。
扈 大駕南漢山城
丁丑正月媾成圍解。
移備邊司武郞將
薦入銀臺
 朝
公元1757年
議尋以寧遠積累凋弊
極擇文武良吏
到郡一月
革舊鼎新
百廢俱興
其民立石頌之。
以南扈從舊勞
特陞折衝階。
內遷五衛將兼七局別將
戊寅又以在寧遠
拊軍仁慈
 授所江鎭水軍僉制使防御使
庚辰妣宋氏卒。
喪葬盡誠。
一遵家禮
廬墓三年
朝夕惟以糲飯
不問家事
不一本宅
人謂是文良公家法肰也。
壬午服闋
 除釜山鎭水軍僉制使
通政大夫定州使。
癸未有 御史褒啓。
五衛將。
四月平安道觀察使公厚以定州治績 啓聞。
有 賞典
又遷楊州使。
有不悅者論公氣峻厲
遞爲內禁衛將兼 御營別將
甲申 崇禎皇帝殉社。
淸人北京矣。
 上特授濟州使。
纔數月已有淸白聲。
有 御史欲試之。
潛行海南縣舘頭梁。
傳令罷職
公立發。
吏民遮道泣訴曰。
今我趙父。
無故罷職
一島不幸也。
日又暮。
越海良難。
盍待來日
公曰旣罷卽行
此乃 朝命
不可違也。
其翌日旣到舘頭梁招魂亭下。
未及登陸
 御史急搜舟中裝物。
只有草鞋一對麻繩三百尺白米三升軍服一部長劒及錐各一而已
 御史以聞。
 上大嘉之
萬古白干城將趙必達十字
識于寢殿梁上
公元1765年
乙酉仁慶宮假衛將。
未一月出寶城郡守
居官爲政
一以公直
吏畏民懷
譬諸杜母
戊子善治陞秩
平安道觀察使 啓差中軍
寶城民立銅碑去思
旋 授咸鏡道馬防御使吉州使。
 孝廟元年庚寅 上將奮發大有爲
密召京外賢俊
公與姑子諮議白石柳公楫
以至尤庵宋子同春宋子鄭公太和致和金公萬基李公惟泰,李公浣素相善。
有所私議北伐者。
不意自點陰泄 國情
虜差來劫
諸公旣退。
公亦無可爲矣。
辛卯二月副護軍
四月七局別將
六月守御別將五衛將。
十二月咸鏡南道馬節度使
癸巳秩滿
爲行宣傳官兼禁軍別將
甲午訓鍊院都正。
乙未四月春塘臺觀武才入格
因察禁軍別將五衛都摠副摠管
五月訓鍊院正。
九月 授捕盜大將
因察本任
 上謁 章陵。
還次鷺梁駐 駕。
猝令整軍容如操鍊爲者。
一行諸將。
無不愕眙失措
公獨指揮應變素定
 上大悅。
特 授全南道兵馬節度使
仍階嘉義
 賞以七種
公當竭力奉公
與人棘棘不阿
宰相子弟
爲下不法者。
不少假借
用是見疾於人者非一。
丁酉上疏誣公者。
公上章自辨。
 上素知公。
公元1777年
械治誣者。
時論快之。
五月遞付副護軍
六月訓鍊都監中軍
十二月副摠管
戊戌四月又 除訓鍊院都正。
仍察訓鍊中軍副摠管二職
七月 授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晉州使。
閱月慈恤軍卒
修理戎器
祿奉不以自殖。
列邑並立碑頌之。
十二月特 命授慶尙全羅忠淸三道水軍統制使兼慶尙右水軍節度使
感激知遇
矢死自勵
己亥五月 孝廟昇遐
 顯廟嗣位
公入爲 御營中軍
有忌其盛名者。
托以褒貶不參。
考中罷職
十二月李公浣以武相乞退
 上曰卿去矣。
孰可代者。
李公以公對。
 上卽命因授本任
辛丑考參判公卒
公已踰耆。
不脫不輟粥以終制
癸卯服吉。
起授 御營別將
五月副摠管
八月平安道馬節度使安州使。
甲辰七月十三日
以病卒于官。
年僅六十五。
訃聞 上震悼輟朝三日
 命禮曹優賻。
 諭本道護喪行。
九月初十日遣禮曹正郞朴靖致祭
其文有曰忠赤旣殫。
淸白自勵
始終不替。
逮予三世
實錄也。
是月二十八日返柩。
又命禮葬于本郡竹山甲坐之原。
 聖朝所以隱卒者備矣
內行甚備
事親至孝
妣宋氏患腫
日夜扶持
藥餌必親。
喪葬及祭。
有令人動
公元1756年
者。
二弟友愛
分田奴婢也。
老弱磽瘠者而取之曰。
以先餘慶
早受 國恩
得以衣食
此亦足終吾身矣。
二弟沒。
殮葬所需
自營辦。
至身無完衣不恤也。
雖少而急養。
不得不業武
而終不以武夫自處
交游一時英傑
以此不免招謗。
而亦諸公所重。
原其志行淸愼
氣節軒輊
立朝四十年。
六典州符
五仗閫鉞。
前後所歷幾七十餘官。
又多西班極選也。
其中見稱腴窠者。
不爲少。
所在兢兢洗手
苞苴賄賂
以至京邸鄕舍。
不贍
往往公私丏貸。
家屬或乃怨詈
而公處之怡如也。
心德所孚。
感及人畜。
卒之日。
部曲皆泣。
所乘駿馬長鳴以涕。
 致祭之文。
於是及之。
異哉。
乃若丙子以後
天地翻覆
固有一洗 國恥之志。
及 孝廟初服
延攬山林
十年生聚
可以尊周攘夷
小可閉關絶約。
則尤庵宋子李公浣又偉肰時望之首矣。
公以遐方下土一个身。
得出其間
庶同許驅馳
賊臣所惎。
大事瓦裂
而 上心簡注
晩更奬用。
則天不悔𥚁。
 寧陵復土矣。
今以李公浣臨歸自代之請觀之。
亦可以仰窺 孝廟知公之明。
時移事變
觸處剌謬
公又未七十先逝矣。
淸人虎視天下
亦于玆一百四
公元1765年
十餘年矣。
想其齎恨九地
終古猶視。
一家文獻
一綫靡章。
有司寺正洪南立固銘其墓。
而又怵於時諱。
欲吐旋吞。
遂使公本大義
不見白於來世
哀哉痛哉。
公有二室
幷封貞夫人。
初配寶城吳氏。
震女。
乙酉四月十三日
從公卒于寶城內衙
竹山先垗。
後配羅州羅氏
守門將珩女。
 肅廟甲戌十一月二十四日
公卒三十一年。
而卒祔公墓
二夫俱無育。
仲弟義禁府都事必遠第三通德安忠爲後
側室二子。
安天安命也。
內外曾玄若干人。
今爾欽長子尙麟。
與胤錫善。
使爾鐸子啓麟來屬以狀行曰。
舊狀佚矣。
碑文疏矣。
子其增定可乎。
嗚呼
公之卒已一百二十有六年矣。
晩識淺。
何以發揮幽潛
當日知公之深。
上而有 孝廟。
下而有宋子李公。
足以有辭百世
而 孝廟旣定世室
宋子追享 廟庭矣。
公則特 命不祧矣。
惟公同德
豈下於李公。
而公乃泯肰無聞
此胤錫所嘗戚者。
輒據 朝野睹記
參以家藏文字
叙次如右
以待當世學士大夫好古論世
而請加以謚俎豆者攷焉
謹狀
公元1789年
慕邨金公行狀(己酉)
公元1777年
公諱漢光子潤
金氏全羅道光州西一洞大族
洞出八平章。
因名平章
始祖興光。
新羅神第三子。
國將亡。
遯是洞。
追封府院君
今有遺墟碑。
高麗角干軾。
功臣司空吉。
左僕射順。
平章事文貞公
平章事致仕貞俊。
平章事文安公良鑑。
入宋游凝祥池
蘇文忠軾贈詩見本集。
又傳平章事忠貞公義
元中郞同正同知樞密院事珠永。
別將同正知門下省事光存。
平章事大鱗
郞致仕簡公璉。
侍郞貞景公士元
至大提學章榮公稹則沙溪金文元先生長生所共祖者。
復傳判書光利。
判書仁雨。
 本朝縣令承吉
寺正五行
正命元。
至 光陵參奉敦睦齋麒瑞。
生員溪景熹。
仍世德學。
嘉隆間名流也。
溪子文科佐郞弘宇
丁酉素沙之捷。
接伴 天將解生等。
寔公高祖
曾祖通德郞汝聲。
祖義邨處士南式
全節
自高敞遯于古阜郡聲浦面毛助里。
市隱處士履成
 肅廟己巳自廢。
郡誌其孝。
牙山李氏
副司果英震女。
牙城君碩蕃五世孫。
本生季考履綏三十卒。
季妣慶州李氏
日新女。
主簿 贈參議續超亭成白孫。
益齋文忠公齊賢後。
二妣俱賢孝妯娌
寡居同室二十年無間言。
季妣以
公元1749年
己巳二月十五日亥時
生公于毛助里第
十一月季考卒。
伯氏夏光三歲
公纔十朔。
而寓鄕又鮮佽者。
丙子考復捐背
丁丑公奉祖妣柳氏及季妣命承宗事
戊寅柳氏又卒。
自是伯季穉子
已極幸鞠于二寡母。
泣血以爲命。
兢兢慈訓
不敢無父爲解。
初從柳氏本家從孫東翼本郡權進士樞學。
東翼其先曾祖處士滸。
明易受 孝廟邸密諮。
不肯以來
家學已有所傳。
而權又靑霞中兄弟家詩禮之敎。
公實擩染
壬午癸未間。
童年矣。
又從慕庵翼明
殷先生鼎和學于泰仁東邨之塾。
慕庵柳氏本家從孫門人也。
溪卽念修齋柳公晉錫(眉巖文節公希玄孫
西歸李公起浡門人女壻也。
嘗與愼獨齋金文敬集往復
西歸丁丑後不仕。
明禮見稱于尤庵宋子
)及寬谷崔公瑞琳門人
文行
授徒冠湖南
公執經數年。
奈母老闕養。
不及卒業而歸。
淵源之漸。
不可誣矣。
天賦慈祥
儀觀秀整
言辭
通暢厲擧。
不務爲驚世絶俗之行。
一主忠信
言不疾色不遽。
平恕循物。
篤厚退讓
不一圭角
莊敬謹密
稠人廣座
恒儼肰若思。
其論事娓娓
本末大小無遺
如宿究者。
因才設敎
不嚴而威。
善於因事導人
故善者樂聞。
不善者無怨。
所在
公元1777年
愛。
咸爲之驩如。
雖曾所不熟。
一望詳言正色
不曰古君子風也。
或有目以稍緩。
而亦未始臨機忙錯。
丁酉八月妣憂。
戊申五月季妣憂。
並葬祭如禮。
奉祀接賓
有無一誠
伯氏敬愛甚至
其有微失。
溫言以告。
如有不豫色。
亟止慰以他說適意者。
不可但已他日從容引譬
伯氏曰爾復言耶。
吾已知之。
公曰期於無過足矣
以故得恒無拂
孺人往往擧此爲允明訓之。
客至終日靜。
相對泊如
有戱具。
若不也者
不引烟
奴輩化之。
不喜飮。
不許諸子佩刀侈靡及手錢者曰。
錢者衆所欲。
幼雖遠之
老大自近。
今安可徑手。
以啓利心
己酉士友書齋里後竹林中
慕庵屬以子姪羣蒙
而其應對進退
一切養正之道。
必躳涖之。
誨人喣喣諄諄
常曰穉兒讀書
旋忘可患。
肰如飮食立化
雖不留腹中。
異日之肥。
實此飮食故也。
勿責其忘。
只勉其新。
其所前忘者。
尙自胷中元氣
早晩文理
諸子不大聲色
第令循序致勉。
無或凌躐
在旁讀書也。
或糾其音吐
或詰其義趣
不甚刻督。
微微撥起。
使時至自悟。
引古今人事以證辨之。
一日允明曰爾讀中庸
何不徑師。
學而無師
便多疑晦。
心頭雖曰了了
公元1735年
不免憒憒
此其不知爲知之弊也。
允文幼好讀書
臨沒語人曰世寧有好兒子
吾畏庭訓
其或出外則恐其徑歸。
樹影葉聲。
渾疑謦欬
自不覺對冊耳。
公又每夜擧湖南人物族派。
以廣兒輩聞知
允重於氏譜頗博。
公于程式之文。
非其㞕也。
允貞允文赴試數邑。
設席正衣冠。
臨寫四祖單子
䌤封不或怠。
因令躳往錄名印券。
不聽代人
少年抱子則曰敎育不在是。
因之成習
漸次溺愛
兒必狎恃而敎不行
目下所見不敬而褻聖言。
所以不可易也。
一小兒氣頗不羈
亟授論語
使知爲學務本之略。
兒遂一變沈毅者。
嘗葬幼女。
洞中有後爭地不遜而止。
後數後生賀歲
遇之若平生
允貞言彼未謝罪
不必經納。
公曰其來必其悔爾。
不當申說
以傷舊情也。
乙卯郡守洪某。
尙州詩人也。
下車興學
用嶺俗擇儒士淸謹者。
分視災。
畢而勞飮。
一鄕曰十九面中聲浦最井井有條理。
公謝曰同事者之功也。
丙辰春一洞八九里上中一百一十餘人立契
賻喪率一十文。
葬率二文
雖乞辦無淹闕
散聚有法
汔今五十餘年無廢。
嘗涖鄕校
及遞旣以傳于交承
別錄器服書籍錢穀
經官印藏留。
後公十餘年。
莫不
公元1788年
賢智公者。
公於士農工賈。
各以其業問答。
又必依老少慈孝爲訓如嚴君平
人皆盡情傾服
有禮論若他爭端
必來請判。
多不赴官
一士人以一悍氓方旱爭漑作梗
訟于官請治。
氓對官訴曰其時某爺適過其所
不敢偸漑。
是以無罪
其藉公重。
亦見公孚物之一端也。
生計淸寒不以私自累。
陳田一段高敞故庄。
本價無多
時價稍高。
將宅則尤高。
族人宅第
請買以時價。
公曰且先宅可决。
旣宅則曰一家事只以本價可矣。
一門義之。
財利不毫介意多此類。
外戚李護軍慶老年八十。
以時候之。
子薰亦望于鄕。
退與終夕
家奴慧語其輩曰兩爺只說義理。
令人不厭
思之眞一士大夫也。
公素不與富貴交游
鄰邑有朝士來謫者。
奔走不暇
而獨曰吾所不親。
何必見也。
於是外黨伐大張。
有當峻論
而公則絶不與
以至公賢者曰賢而已
善事曰善而已
此實寬法門一脈
令聞所薰。
大小無復異辭。
鄰里有過者。
亦恐公有聞。
其至則不及言。
蹙蹙不安
自首而去。
春暖消搖前堤之上。
書齋兒童因沐獲小龜三十頭
欲燒食之。
訶止曰藥用非得已也。
月生物。
無端㬥殄可乎。
亟令放
公元1741年
水。
古云親親仁民愛物
其謂是歟。
辛酉夏季女十三而夭。
而公氣貌日以瘠。
姊壻金墅曰子有四子
奈何一女自傷
公曰亦自爾爾
允文一病累月矣。
壬戌九月伯嫂辛氏又寡居九年而歿。
一子弱冠矣。
公固慟之。
本郡富安面返
忽患胷痛。
二十餘日無一言少及家私
惟連叫嫂氏未葬云。
疾方病。
允明未冠獨侍。
呼之近枕曰家貧余且死。
若等將何聊活。
竟以十一月五日戌時卒。
壽五十四。
允重血指無効
十二月二十四日
葬于興德縣東面魚龍浦午坐之原。
孺人竹山安氏。
國贇女。
隱士堂祉玄孫
參判超後。
己巳十月十五日
公同庚。
婦德
後公二十八年庚寅十月三十日卒。
壽八十二。
有四一女
子長允貞賢行
允文孝友好學
後公七年歿。
年三十四。
允重博聞勤誨。
卽公病血指者。
季允明。
女壻應瑞
嗚呼公乎。
美行篤。
不華而樸。
衆善所具。
公議自歸
雖其遐方下土田野之間。
不以功令自見
全天之賦。
亦已懿矣。
一時徒文者。
何足道哉。
試以輿誦質之。
本郡朴君乃賢曰公開心見誠
飮醇醪。
再三見之。
餘薰襲人
至今不覺心醉
雖與公子善。
終不能忘公也。
黃君佾語人曰公行
公元1778年
言中慮。
古黃卷中人也。
我國取人不古
世鮮知者
虛老惜哉。
井邑柳君恒遇允重亟曰戊戌舅母高敞而公亦至。
戚戚相慰。
有親禮誼
羅州一士人亦相語
賢公之正直
至若興德之兎湖李公玄一
早游我叔祖龜巖先生門下
夙負士望
阿好者。
其爲公相二十韻
盛道明義利謹是非
冰壺鐵石
纚纚焉若寫眞肰。
一洞父老亦嗟咄齊聲曰。
某甫不淑
吾何生爲。
庚辰允貞鄕校微文
姦吏陷。
廵營廉問
稱以豪強
滯囚累月
鄰人有偶過百里旅店者。
一衣冠在會中相語曰。
不獨其人之冤。
其先人亦賢者可哀
公之卒已十餘年矣。
天理在人。
人心不死。
不多日獄果免。
異哉。
則公之存沒
得此聲於人。
而視炰烋鐘鼎饕餮軒駟之流
不翅倍蓰而千百者。
不亦眞是天爵尊榮乎。
于是可以逌肰自安
孝子慈孫之心。
亦有以胥慰矣。
乃者允明博采聞見
遺事一通
則信乎惇史之遺。
非子私語也明矣。
而命其姪性玉性溵余所游者。
屬狀公行
胤錫生晩識淺。
重有朱夫子臨老瞽左之疾。
固辭累年
不獲命
性溵。
比又致季父之辭曰。
子旣爲我敦睦齋,蘆溪,義邨,市隱四祖文字
而又有婦人焉。
是我慶
公元1757年
州李妣。
幷勞子良苦
先考不及早成
吾老矣。
子亦非復少日奈何
蚤蚤成之。
辭甚悲可動。
獨惟念當公之世。
朝士長弟謫鄰邑。
以正而不以邪者。
若朴公師益,洪公禹傳金公致垕之于泰仁。
尹公鳳朝黃公璿之于茂長
黃公梓之于本郡也。
大約皆斥背師扶建 儲之故爾
則公雖韋布
丁丑己巳兩世名義家也。
豈或不願於黨籍光華哉。
昔我曾祖隱公答李西河敏敍曰。
苟同
不面而面。
公之不見
亦必不出乎此。
不肰則其何以承先而垂後
噫是未易夫人也。
輒參比壤宿聞
叙次如右
以俟百世大君子秉筆攷德者採焉。
謹狀
公元1789年
桃源察訪公行狀(己酉)
  本貫全羅道陽縣高興
  高祖考諱沔 內資寺正
 妣淑人高敞尹氏
忠武衛苯女直提學汝衡五代孫。
  曾祖考諱宜諴 武科水軍節度使
 妣貞夫安岳李氏
曹佐郞希舜女。
公元1785年
  祖考春發 武科寶城郡守 贈兵曹參判。
 妣貞夫人星州李氏
乙巳名賢曹正郞 贈吏曹參判爓女。
  
考諱東信 通德郞。
 妣恭人靈光丁氏。
希閔女生員琦孫。
公元1587年
公諱鐵堅字汝壽。
高興
高麗戶長英著于譜。
六世僉議政丞淸臣始大。
孫誠齋濯亦政丞
入元討張士誠
名聞天下
正陵之役。
恭愍被𥚁。
我 太祖夢而哀之。
追謚忠靖
祖孫俱見史傳
四世高祖正公也。
始因婦家高敞
水使公葬坡州
公才全文武。
萬曆丁亥寶城郡。
賊犯邊。
鹿島萬戶大源戰死。
水使沈巖坐不救誅。
因被郡民鄭侃所誣謫慶源
戊子將才可用
李忠武舜臣等同宥。
不復仕。
築臨澗堂于縣東澗西。
築觀瀾亭于興德縣西長淵之東。
漁釣琴書自娛
石洲韠,白承旨惟咸(休庵仁傑子),林監司㥠(初名𢢜)諸公
各有詩紀之。
事載縣誌
五子
東立文科正郞
壬辰扈 聖從一等
坡州
判公舊阡。
副提學素隱愼公天翊婦父也。
通德公勤篤孝
父病祝天血指
旣葬居廬
不勝喪。
縣誌其孝。
東榮武科萬戶
壬辰之亂。
戰死嶺南
 贈訓鍊院正。
東美
季東輝生員府都事
早游沙溪金文元先生長生門下
癸亥靖 社從一等
後 贈左承旨
一兄三弟皆無子。
公元1583年
通德公有子。
靈光丁氏。
亦靈光大五龍洞故家
副提學白麓辛公應時婦姪也。
萬曆癸未 宣祖十六年七月十七日生公
天姿魁偉
夙襲庭訓
忠孝謹嚴
制行卓肰。
季父都事公齒不甚絶。
相長大資學業
出處義理
靡不諮謀
人稱大小䟽
又從戚叔大司憲丫湖辛公慶晉(白麓子)及姨從金苔川地粹游。
聞見
己酉公卒
庚戌七月
德公又卒。
居喪如禮。
判公舊阡在坡州未遷而南。
爰以祔。
南北展省
奉母居高敞。
志物咸備。
丁憂
別葬于寺正公兆次。
判公繼又移葬其下云。
乙卯司馬
年三十三。
慰悅母心。
尋除 昌陵參奉
居官淸謹
軍肄刻石頌之。
 陵官有碑。
一世鮮覯。
顧光海昏亂。
仕非其志。
未一朞棄歸。
天啓癸亥三月 仁祖 社。
甲子正月賊臣李适關西兵犯 闕。
 上幸公州。
 仁穆大妣轉幸全州
公聞報大慟。
靈光守元公斗杓(後封原平府院君入相)及郡進士辛公惟一協議
一路九都會邑
而公本縣有司
募兵糧。
列邑響應
兵且發而已誅。
乃以請補軍需而退。
事載近行湖南募義錄。
屛溪尹公鳳九渼湖金先生元行兼山兪公最基。
並褒以序跋
丁卯正月金虜
公元1756年
以叛帥姜弘立東搶至平山
 上奉 大妣幸江都
 昭顯世子分朝轉至全州
沙溪先生奉 命爲湖南號召使。
南士擧義
公與寶城牛山邦俊光州高正郞循厚(霽峯敬命子),泰仁金鳴川灌(卽同年進士
光海朝請斬三昌希奮,李爾瞻,朴承宗等。
後享武城書院)。
赴之。
立差募
有司
興德縣事。
以 御供軍興之乏爲急。
募兵分輸于 行朝戶曹
無幾虜媾成。
相率而歸。
省齋應純盛稱前後如一
爲 國可尙云。
 朝廷義之。
特授桃源察訪
此亦當世華選而終不就。
丙子十二月金改號淸。
大擧猝至。
 上與 世子南漢被圍。
 廟社 中宮 世子嬪 元孫兩大以下江都
哀痛 敎出自圍中。
公與季父都事公並自爲有司
竭力奔諭。
募兵糧。
李雲嵓興浡,崔砭齋薀,梁據梧曼容柳白石楫諸公在礪山義廳。
得助甚多
莫不嘖嘖
丁丑正月兵至淸州江都陷而南漢下城矣。
相向痛哭而罷。
近行丙子倡義錄詳焉。
渼湖金先生又序而美之
自是無意世事
重修澗堂
觴詠泓崢。
俯仰先故
終身自適
其視世間浮榮漠如也。
尤廉於財膩。
方諸淪逝
貲歸諸從姊妹
或勸以還推。
曰若如子言。
或一道。
幸猶有餘饒。
公元1773年
淸寒遺我子孫
不亦可乎。
聞者伏焉。
癸巳族譜
姜正言時儆序之。
柳氏舊譜也。
 孝宗乙未三月二十七日卒。
壽七十三。
茂長縣治北梧里面中浦邨後壬坐之原。
有二配並祔同穴
前淑光州鄭氏。
承旨 贈吏曹參判士偉女。
甲申甲子無育。
淑人寧南氏。
忠義衛挺荃女。
副司直應井孫。
 國初相臣在及智後。
丙午丙寅
四子一女
子長萬齡辛丑司馬
亦 昌陵參奉
公所初仕也。
不數遞歸養母
娶海美郭聖龜女。
次喬齡通德郞。
學于權靑霞克中
前娶楊州徵女。
監司 贈吏曹參安國孫。
後娶僉知中樞咸從魚震奭女。
松齡通德郞。
娶綾州具致中女
季彭齡無後
女壻進士全州李時輝。
側室一子鶴齡
爲人不羣
進士光州伯生女。
文正公同春宋先生浚吉從妹也。
以下不盡記。
大約文行相尙
不失遺訓
而城隱公(卽喬齡長子第二子海宗之子光迪也)六歲孤。
畏庵(卽翊長子星宗之子明迪也)幷處湛樂齋。
無間親兄。
廢擧肥遯
旋以宗事爲念而歸。
畏庵長子生員永觀沒無子。
亟命仲孫寅彬嗣之。
櫟泉宋先生明欽玉果也。
以元妣舊誼。
托子永履俾承淵源之傳。
士林稱焉。
今永履氏謂我渼湖金先
公元1747年
生于櫟泉。
外兄弟
同道同。
兩門人亦兄弟也。
申之姻好
又謂胤錫素慕公風烈
或者惇史之遺。
乃命之狀行。
嗚呼
五代祖考甲子丁卯
與公募義之一爾
其何敢辭。
因念公故家華胄
博學敦行
又游於家庭朋友之間。
而後先 國難
竟奮義有立
不得死地則天也。
心乎矢死
死者何別。
况其輕爵祿樂山水。
三募大義
終不自功
克超肰遠引丁丑下城之後者。
微意所存
尤可想也。
後來老先生一辭特筆於義錄。
子孫繩繩
又蔚肰多賢。
尤庵宋子序柳氏己酉舊譜。
所謂一直傳來。
久益不衰者。
將復在是也歟。
易曰碩果不食
又曰井冽寒泉食。
百世以俟。
斯已足矣
彌文誣先之流
亦何人哉。
輒摭覩記
叙次如右
以備大君子發幽者攷焉。
謹狀
公元1789年
通德郞友琴堂公行狀(己酉)
  本貫慶尙道義城縣
  高祖考諱齊顔號竹軒
 妣宜人南平潘氏。
進士倚女。
  曾祖考諱晟 成均生員思軒
 妣恭人安金氏。
進士資憲同知中樞應鼈女。
  祖考諱地南 進士文科憲府持平九峯
 妣淑人順天李氏
縣監思孝女
  考諱八柱 通德郞。
 妣恭人平康蔡氏。
縣監時欽女。
公諱日晉字晉三
義城之金。
始于新羅敬順王子義城君錫
傳曰逸曰國曰景珍曰彥美曰襲光曰公祐六世
卽龍庇。
高麗金紫光祿大夫太子詹事義城君。
有功德。
邑人祀于鎭民祠。
銀靑光祿大夫尙書左僕射宜。
朝顯大夫內盈少尹瑞芝
奉翊大夫文睿府左司尹台權。
居翼入 本朝右議政不屈
傳馬千戶澹。
集賢殿提學湄。
弘文舘校理直長傅顯
世家漢京
其歿夫人崔氏挈家南下
肇寓全羅道古阜郡優德谷面。
其子護軍 贈刑曹判書顥。
生員 贈參判扶安金錫沃女。
參奉梅堂坫。
參判雲江啓妹也。
四子
伯齊閔文科寺正號鼇峯
學于一齋李先生恒
竹軒公。
于公高祖
從舅雲江游文靖河西金子(麟厚)之門。
德行爲時輩所推。
思軒公師忠烈霽峯高公敬命有氣節。
丁巳生員不仕。
仁川卞公成振爲記其軒。
甲子李适之叛。
一路士林募兵糧。
義事湖南募義錄。
屛溪尹公鳳九渼湖金先生元行兼山兪公最基幷褒以序跋
九峯
公元1624年
以文學爲權靑霞克中鄭東溟斗卿,林閑好埬諸公所詡。
 仁祖甲子進士
薦授義禁都事昌樂道察訪
陞戶曹佐郞
戊寅 庭試乙科
工兵佐郞
間兼春秋記事官。
辛巳司憲持平
排僚議獨 啓。
吏曹判書南以雄在昏朝權奸
酒色狂麤。
營建苛媚。
與夫因從兄以恭冐得大司憲事狀
恭之奪文正淸金先生尙憲銓柄者。
崔鳴吉之力也。
以恭,以雄一隊
由是積忤。
坎坷七八年。
僅得戶兵正郞春秋記注官成均直講茂長縣監而終。
淸議惜之。
東溟實銘其墓。
通德公文行亦著。
人稱厚德長者
妣蔡氏亦故家
 肅廟之復 仁顯壼位。
武人末官疏論首相南九萬自托深長
不亟將順之罪。
夢窩金忠獻昌集敬禮
擢兵馬節度使者。
其弟以章是也
內外名德旣㬥著一世
而公以 孝廟十年己亥三月七日生。
異表嶷嶷不羣
見者以爲千里骨相。
七八歲占聯對語必驚人
稍長聰穎軒昂
文辭夙就
沈鬱紆餘
操筆立成
而尤長于騈儷
弱冠
連捷大小解。
不以自足
立心制事
必求諸古誼
儕流推畏。
期以遠大
奉先事親
盡禮無違
子弟必先孝經小學
乃及諸經曰。
苟徒讀不實踐
鸚鵡言語
馬牛之襟
公元1632年
裾耳。
居鄕接人溫溫如也。
如其非義
尊行大年
必喩以義理
而後已。
有過相與戒曰。
無使金公知之。
凡有訟。
之官而之公。
其見尊信類此
於是遠邇親疎貴賤
鮮不被誘善良者。
忼慨自厲
往往發之詩。
其詠參天直幹鬱蒼蒼。
連抱奇材棟梁
世乏良工剪伐
空令志士嗟傷
因而自道也。
其追憤南漢曰憶曾丙子年間事
志士忠臣淚未乾。
天命再歸朱氏子。
佇看恢復長安
又曰 聖主方深拊髀歎。
時危誰是濟艱難
 天書若起金堂老
殲盡匈酋奏還。
公因潛心經術
間以弦歌
榜其堂曰友琴
而 肅廟甲寅乙丑間。
 皇明舊將吳三桂及其孫世璠。
先後與孔耿連兵伐淸。
秦楚吳越響應
出死力。
僅厎于定。
公之此詩。
此時作歟。
年未三十。
已以老自稱
則其自任之重。
可知已。
時則文正尤庵宋子受 孝廟之托。
朱子之統。
天理正人心。
詖辭闢異端。
春秋之義。
己亥之禮。
厥功偉肰。
不在朱子下。
顧公親老且病。
未及請業
而屢度問難
實有觀感者深矣。
尹拯宋子
庚申護逆者合。
己巳四月 仁顯內人張氏所纂。
士禍先後絡續
六月宋子濟州行至邑縣受 後
公元1749年
命。
公里十里所。
仲父鼇柱季父元柱幷趨哭。
公適病谻不克行。
力疾扶起。
南望一慟失聲
有詩曰棟梁已折泰山頹
林下衿紳𠅩不哀。
一部春秋尊攘義。
應陪 寧考泉臺
悲慕之誠。
眞一字一涕也。
自是睦來善,閔黯,命賢等柄國
尹拯大司憲
世道無復可爲。
申公偶因鄕解至漢京
先就 仁顯遜居門外
大哭而退。
十一月二十八日
瀝血投疏。
千言
由淺而深。
由婉而直。
雖其不斥姓名
詩人誰秉誰爲之辭。
而句句言言
無非所觸於奸黨也。
其略曰臣身藿食
心切傷時
竊跡往史。
證今日。
施政之仁。
莫如我 殿下
恤民之誠。
莫如我 殿下
以若所爲
宜食其效。
若之何仁愛之天。
轉爲威怒矣。
望治之民。
變成愁怨耶。
治平無日
衰亂有形
言路杜塞
下情莫達。
忠臣捫淚。
志士㧖腕。
目擊時事
言者止一二。
而姑以當務之急者。
爲 殿下臚列焉。
竊伏旱澇相仍
霜雹失序
匈荒之慘。
振古所無。
富者旣急。
貧者可知
散而之四。
十室居九。
司則付之相忘
廟堂則略不加意
獨使 至尊日夕焦勞
旱田水田之給災。
壓死渰死之加恤。
皆出 特敎。
賑救之政。
一日爲急。
廟堂諉之賑廳。
賑廳漫不惕念。
願 殿
特命有司
克擧荒政
設糜頒糧。
得免捐瘠之歎。
竊伏軍民納布之類。
減捧其半。
其半則待明更捧。
今年所減。
於國用者。
旣以他物移用
則雖不徵之。
亦無所損。
飢饉之餘。
又責年前之未納。
則是無異於倍徵。
願 殿下特命有司
今年所減。
永爲蠲除
竊伏養兵所以應猝
徒存虛簿。
與無奚異。
今之兵固多精壯
而死逃並廁其間
通計八路
其數極多。
按名徵布。
不遺一人
此豈仁政之所忍者乎。
凡今氓庶
𠅩無身役。
自己軍布。
患難辦。
而死逃之布。
亦爲替納。
一族一族
切鄰切鄰
每當納布
一國太半騷擾
 朝家非不知之。
而終不恤者。
重其布也。
其布之於國用
不翅馬體一毛
生民㤪痛
不但刻肉而浚血。
可不變通之方乎。
願 殿下特命有司
明査死逃。
絶不徵布。
則臣不勝幸甚
於今日。
抑有所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者。
請冐萬死
申一言。
嗚呼
毒霧漫空
四年不開。
虹見
逐月斯生。
宜靜者地而地道失寧。
當蟄者雷而冬月揚聲
其他星官報祲。
難以一二而數。
無非危亂之象警告之切。
至於百糓不收。
萬姓將盡。
而以 殿下之聖。
 殿下之德。
致此驚心慘目之災者。
 殿下亦知其所以肰乎。
廷者四方根本
而今日朝廷。
不可謂正。
朝廷正則四方不治
四方不治民生日困
民生日困愁怨成沴
愁怨成沴陰陽不和
陰陽不和年糓大侵
年糓大侵則民失其業。
察影推形。
其理甚明。
此正君臣上下一心修省
以弭天變之日也。
 殿下今日上畏天戒
下念民事
供御之物。
太半減除
臺殿之間。
絶無營繕
對越懷保
足以感動天地
凡爲 殿下臣子
所當仰體 聖上之心。
克盡節儉之行。
回天怒。
弘濟艱難
日夜之所經營
大小之所籌畫
只是第宅宏麗
輿馬肥澤
服餙華靡
器用奇巧
相慕效。
成習尙。
至於荒淫無道傷風敗俗之境。
試以委巷之所嗤笑
朝之所共知者言之。
或有一宴浹旬
歌吹沸天
紗燈引路
夜以繼日
或有劫買名相第宅
東西增益
窮極崇侈
或有一歲之中。
兩辦甲第
一區之價。
俱費千金
至於大官小官之結搆修營
務爲壯麗
宴樂放辟。
所不爲者。
指不勝屈
噫 聖上减饍於上。
臣子酣樂於下。
 聖上輟作於內。
臣子木妖於下。
可謂君臣上下
一心修省
應天災者乎。
有甚於此者。
君之路馬
猶且式之
况於供事掖庭之人乎。
因一細微之爭。
鬨打掖庭下人
無忌
長此不已
何所不至
掖庭所屬
雖有重罪
必 啓禀囚治。
此乃 祖宗朝已行之規也。
今則視若私賤。
任自棍打。
幾至殞命
賈誼所謂陛級近地者。
不幸近之。
此果嚴畏遠敬之道乎。
嗚呼
內奴是訟。
所關幾何
而 榻前陳達
不翅縷縷
苞苴之簡。
至於 上徹
終歸掩遮。
不克鉤得。
一訟立落。
不足論。
而竊恐自今以後
賄賂益熾
贓汚難禁也。
且凡設科之擧。
勿論大小文武
其所出題試才
必須十分愼重
以盡公正之道。
後人心可服而國體得宜
曾聞故老之言則以題被罪者。
前後非一。
可見其可愼而不可忽也。
千百年事跡。
千萬卷子書
可題者何限
而今一所監試詩題之出也。
國言籍籍
謂宜罷榜。
三公不言
兩司緘口
人心憤惋
至今未已
公共之論。
其可遏乎。
臣於鄕解。
亦幸入格
而公憤難抑。
不暇私計
願 殿下勿以已過而置之。
必令罷榜。
人心可定矣。
若水設科
此葢出於 聖心收拾人心者也。
奉使之臣。
親承 聖敎
則所當竭誠殫慮
盡公道。
竣事之前
人言喧傳
主司之臣。
一有不謹
國體乖人如此
豈不大可寒心哉。
嗚呼
可駭可愕
不止於此
有心者皆憂懼
有口者咸欲言。
而若有一攖時
議則臺諫先擊。
大臣繼發。
惟恐 殿下之萬一覺悟
交相掩蔽
雖以 殿下离明乾斷
沒奈何
思之至此
未嘗膽寒而骨冷也。
竊念自前遇災則必下求言之 旨。
以來四方之言。
而式至今日。
天之示警
有加於前。
求言之 敎。
至今不下
臣竊惜之。
大開不諱之門
勿閒朝野之言。
兼聽並受
克恢採納之道。
臣以草野寒蹤
素乏知識
愛之忱。
出於天賦
危衷所激。
不忍含默。
一字一言
無非時諱
固知言出於口。
禍必逮躳。
而臣死國治。
是死賢於也。
伏願哀憐省察焉。
其曰毒霧四年者。
以 仁顯之遜私第也。
其曰陰虹逐月者。
以張氏之褻非位也。
其曰任打掖屬者
謂其本於廢 妃也。
其曰宜罷科榜者。
謂其恣於引詩也。
公之言。
於是乎深矣直矣。
百世之下。
有知言者矣。
疏旣入。
傳曰觀此金日晉上疏則托以進言
用意不正
醜詆朝廷
無所顧忌
可駭異也。
所當施之儒罰。
而姑從寬典
治之以不治。
此疏還出給
俄因承旨搆誣。
下 備忘記曰。
朝者幼學金日晉之疏。
藏頭游辭
譸張闔闢
而要其歸宿
則不過曰朝臣不恤民隱
不顧國事
宴樂第宅也。
擅用棍罰。
恣行威勢也。
循私蔑公。
壅蔽聰明也。
造意巧密。
遣辭
險。
令人所不正視者。
至於監試詩題之事。
用意尤極叵測
葢此說者著見於詩邶風之篇。
而細究厥意。
斷肰無他
熒惑天聽
惎閒搢紳
欲售嫁𥚁之計者。
至此而益透露無餘矣。
如此晉之輩。
非不知夬施投畀得宜
旣已洞燭情狀
堅定好惡
草野腐鼠
不足掛齒
出給其疏。
以不治矣。
今聞承旨所陳。
不但辭嚴而義正
此人假託鄕儒。
行已無狀云。
予始覺前者處分之失之太過也。
决不可還給其疏而止。
金日晉邊遠定配
一以嚴懲惡。
一以熄邪說
是十二月二日也。
得配咸鏡道山府
聞 命卽行
五日至抱川。
縣監許淑餽糧饌。
七日金化
府使洪璛待之厚。
八日金城
縣令兪集一餽粮借馬
十日淮陽
府使尹以道出見餽酒及粮饌借馬
十一日鐵嶺
十二日安邊
府使柳公成運禮貌甚欵。
餽糧借馬
十六日高原
郡守壽民待之安邊
十八日永興
府使尹就五餽粮借馬
以爲意外也。
二十日定平府。
鄕校助糧。
鄕廳借馬
二十一日至咸興府。
病留六日
判官尹溥餽糧饌。
意外也。
廵營中軍李弘肇。
鄕校有司九墰李亨白,朱汝止等。
餽糧布匹借馬
文靑二書有司
文川某,韓直講某,韓察訪某幷來助糧。
二十八日過咸關嶺至洪原。
縣監崔鎭漢餽糧借馬
餞以酒甚欵。
意外也。
鄕校有司韓世琦又爲之助糧。
二十九日至平浦驛。
倉吏餽朝夕。
則亦崔鎭漢令也。
三十日至北靑府留。
至癸酉正月三日
南兵使李世選,虞候朴守彪幷厚餽。
鄕校有司言行,全繼曾,李溟翼,劉汝宗韓昌基,李瀛翼,張一興張允興等餽麻布四疋。
判官金公時傑
文簡農巖金先生族子門人也。
時黜補本府
除夜與其出見餽酒。
申以藍衣一領曰此戀戀綈袍之意也。
子須服之。
無忘故人
餽糧饌借人馬
五日過侍中臺
利城縣
謫人尹愿握涕有贐。
六日至谷口驛。
察訪申光翼以生辰置酒月波亭
邀請甚懇。
公曰未安。
撤樂更請。
不得已暫赴。
光翼以爲固執
令各驛私通借馬
意外也。
八日過磨雲嶺
東俯大海
自謂壯觀
至端川。
府使洪受漸上京
先遇于高原
令鄕廳助餽借馬
鄕廳座首南某旣奉行甚恪。
有私餽。
至欲張樂以慰云。
十一日過磨天嶺
南北九十九曲。
十步九顚。
十三日至明川府
趙判官正紳拙修齋聖期子也。
時謫同舍
下庭握涕不自抑。
過一日別。
將餽美饌
一一躳審。
又出大學
公元1753年
或問一部爲贐。
而書其尾曰古之人。
送者必有言
行者必有贐。
今於兄。
何以贈言
何以爲贐。
披出舊篋。
一部大學或問
此是朱夫子一生用工之書也。
格致誠正之方。
脩齊治平之道。
盡載此書。
願兄爲軫惟疾之憂。
逢屯處困
利貞益亨。
勿以竆愁憂戚
傷損榮衛
孜孜矻矻
實下工。
以爲他日需用之地。
况且忠信篤敬
可行蠻貊之邦。
聖訓甚切。
以此書贐兄之行。
以此言送兄之別。
惟兄勖哉勉之
因吟古詩不堪同望太行雲。
共作逐臣君更遠二句
拭淚分手曰。
世間難堪
𠅩有甚於此哉。
時留四日
府使辛曇病不出。
屢請乃與趙公入見
上元也。
旣退有妓五六人
以官令躡至以慰
而公趙公相不一近。
曇聞之戱曰二謫客心膓堅固如此
可作逐臣也。
餽糧借馬
繼以送馬。
十七日鬼門關
卽鏡城府南一百里雲加委廢院也。
十八日至鏡城留三日
北兵使某在鐘城府行營未歸。
本營軍官胤興餽糧饌。
判官李三碩出見亦如之。
二十二日富寧
府使金一夔餽糧饌。
意外也。
路遇城津僉使河海雲送人馬
二十三日古茂山。
二十四日過廢茂山至新參驛。
峻嶺四塞
樹木參天
入深窟中
二十五
公元1749年
日始茂山配所
距京一千九百三十里。
府使李天根致凡具甚欵。
出見送饌。
豐山萬戶某來見。
會寧府使李公弘述專伻書問優餽。
後又來見。
鏡城判官某來見。
北兵使遞歸
優助以糧。
輸城察訪某來見。
餽糧饌。
而鄕廳及鄕士蔡姓者居多
餽糧饌。
承政書吏傳諭北方各邑者。
亦餽以麻紙糧饌。
時有全義士人大谷後尹
己巳爲其師打愚李先生上疏鳴冤
先謫本府
住邑外遠村。
公來見。
餽二雉。
葢打愚卽尤庵同春子高弟。
甲子尹拯之背師。
首以書告絶
又以淸州天安二大獄。
爲黯黨所毒。
尤庵瘐死于禁府。
從孫文正陶庵先生其實者也。
凡公謫路餽問
與夫非類稱以意外者。
今皆摭日記
不以刊落
亦以見公之一疏
一世公議所與者爾。
公在茂山二年甲戌 肅廟大悔悟
 仁顯復復中宮
而張氏廢。
黯黨悉伏罪
於是公以四月三日
首蒙 特命
尤庵諸賢。
一時伸宥。
公旣歸侍庭闈
息交絶游。
琴書花卉自娛
逍遙吟詠
一世萬變
若無足與者。
辛巳張氏竟以蠱 仁顯賜死
而南,,尹,崔之徒祖述睦閔遺醜
因爲壬寅戊申厲階
卽公一言
又果大驗
而公已以癸未十二月
公元1763年
十五日
卒于正寢
壽止四十有五。
遠近士友知不知莫不嗟惜
甲申二月
葬于優德山先垗艮坐之原。
時考妣並篤老在堂
丙戌考乃卒。
庚子妣乃卒。
恭人全州李氏
參奉東耆女。
先公十九年。
乙丑卒。
廣州吹笛洞坤坐。
恭人鎭川宋氏。
兵使文徵孫。
先公六年戊寅卒。
陽川縣訥語里卯坐。
李氏一男普潤
宋氏有二女
宋禧孫,洪鎭東
普潤二男
長維寬早從陶庵先生
號誠齋
亦曰萬宗庵。
所居里名而寓一心萬化之旨也。
成行尊。
士林推之。
故諭善朴公聖源同門銘墓。
維寅號省吾堂
副室一男維弼嗚呼
公姿英毅
濟以學力
一時交游屬望甚重。
或比秋天鵰鶚
或比大冬
用能以眇肰一布韋。
愛 君而憂國
嫉惡而斥邪。
廩廩乎古之遺直之風焉。
若使出爲世用
不止草野淸議
民彝可扶。
國論可定
己巳甲戌之事。
未必遺毒無極
而時之不淑
一命不到
甚至五十之年。
未及滿。
惜哉。
天下不治
淸議固已在下
而吾湖南一路稱多淸議
故公之世。
又有南原生員公裕慶之輿櫬請討趙嗣基。
茂長姜公敏著之請斬南九萬
咸平公仁華之持斧請誅張氏諸黨。
先後四疏。
可與
公元1752年
日月爭光
噫其盛矣。
肰細而論之。
姜公旣不被謫。
而尹圃巖鳳朝農巖銘之則幸哉金公
不徒不謫。
而生而褒官。
沒而祀鄕。
又未爲不遇也。
惟李公朔州三朔之宥。
視公則遄。
血胤旋絶。
不及公後之有賢。
是公與李公不無少反。
而其不及表章則同耳。
不亦可惜哉。
顧嘗聞之。
陶庵先生頃語萬宗公有曰。
兒時猶及尊王考承拜而欽豓之。
壬申一疏出而名聲殷殷一國
時吾年十有三矣。
目見長老求疏本讀之。
無不稱賞
吾亦從旁默誦
過半矣。
因誦五六行曰年歲雖久。
吾猶記之不忘。
又曰當時匈燄薰天
敢死叫閽
冀悟 天聽
忠憤節義
令人凜肰。
而公道孔塞。
竟未褒揚
泯泯草莽
寧不慨肰。
吾病或閒。
有以發揮也。
萬宗公感泣而退。
記家聞見非子孫之私者以俟。
先生後學矣。
萬宗公不幸繼之矣。
胤錫之愚。
喙長三尺
其何改於先生之評哉。
先生一言
眞尤翁以後第一華袞之褒。
浮雲人爵
曷足道哉。
輒據朝野流傳。
參以萬宗公文字
叙次如右
以備百世之下。
更有如陶庵先生者出而採焉。
謹狀
公元1790年
副護軍松齋公行狀(庚戌)
  
本貫全羅道礪山都護府
  高祖考諱壽 學生
 妣金氏
  曾祖考諱希福 部將
  祖考諱夢瑞 通政大夫
  考諱時獻 學生
 妣澮尾張氏。
公元1632年
公諱日中文明
宋氏本礪山大族。
始祖惟翊高麗進士
始免鄕役
是生淑文
始仕政堂文學
是生希植三宰
是生禮。
有名節。
誅逆臣崔誼及林衍。
惟茂迎元宗于蒙古卽位
冊勳封礪良府院君
官至侍中
謚貞烈
麗史有傳。
是生琰軍簿判書
是生元美少尹
是生珣部令。
生公孫亦部令。
是生復入 本朝生員文科判决事。
全州府西金川
生自判事
是生貞慶。
始居金堤郡。
自是不振
祖榮仁良至之安。
卽公五代祖也。
世有隱德不仕。
公以崇禎五年壬申我 仁祖十年正月二十一日己丑
生于郡之白石面斗嶽山下。
山本翠密
先忽自童。
至是一鄕異之
以爲是古所謂山枯三蘇出者也。
資禀醇粹
望若仙鶴
幼已孝友
父母兄弟
咸盡其道。
長從外傅學。
不須臾離側。
游戱逐隊
滄江趙公涑知郡也。
又得早游其門。
陳北溪朱子故事
力攻詩。
見稱塲屋
而尤以筆家大噪
葢公庭訓旣篤。
大備紙筆墨。
無或少闕。
農耕孔棘
亦賣牛供費。
公則日夕奉承不敢懈。
嘗棲興福寺
夜讀晝書
用筆和水。
日用水四盆三遞。
經年旣久。
寺樓三間百板
受水自腐。
至今傳爲美談
侍親癠也。
時値初冬
醫言是病風濕。
急用小龜。
不避風雪
號泣水上
破冰裸投。
果得一龜亟效。
指爪因以落。
 顯宗庚子丁外艱
柴毁踰制
廬墓三年。
癸卯妣臨終
口苦
市遠伻遲竟不及。
自是終身
涕泣不忍食。
丁內艱
又盡制廬墓
首尾六年
哀痛如一日。
廬只草幕一間
不蔽風雨
不避寒暑
距家可十里
自炊上食
一夕所奠醬乏。
不得不衝夜歸索。
忽有鬼火如燭
引路至家而止。
歠粥多時
肌膚枯黑。
氣力廩廩難持。
哭泣猶不絶。
遠近莫不感泣
及服吉祭廟期在不遠。
而有牝狗先已孕矣。
公每語之曰恐汝臨時而乳。
使我廢祭。
狗果乳于隣家
每朝冠帶謁廟
雖老不廢。
兄弟三人堂寢食。
和樂且湛。
扁其堂曰怡怡
宛然楊播法云
己酉鄕試兩塲
中生三等
主司有知筆法者。
公券大書筆字以表之。
聲名益章
有竝薦公才行者
 肅宗八年壬戌七月
初 授將
公元1789年
仕郞北部參奉
九月從仕郞
十一月加承仕郞。
又加通仕郞
癸亥三月由啓功郞加務功郞。
六月由宣務郞加宣敎郞
卽 太祖 太宗加上謚號祭官 恩例也。
九月換 授 璿源殿參奉
殿在咸鏡道永興府。
卽 太祖御容安也
甲子三月承訓郞。
陞司饔院奉事
公固不樂旅宦
南歸復出
癸巳二月公家以公年八十二乞 恩。
 判下陞通政大夫
乙未十二月送西銓 授折衝將軍龍驤衛副護軍
先時薄游漢城
時相許積有孽子賊堅
恃其父體府兵力。
締羣匈謀戴楨
公有從子德周
武藝一世
適中武科鄕試
覆試
堅聞其名。
脅令招致
則公奮曰堅之心。
路人所知
大丈夫豈忍遽從。
令德托疾
灸之遍體
以示不可用
或疑太過
庚申堅等伏誅
判書亨益素所稱服
爲文祭公有曰逆堅抄勇。
灸姪示病。
正指此也。
郡有碧骨堤。
湖南巨浸
創自新羅
中經湮廢
 國初觀察使朴礎重修十里堰。
以灌傍近列邑。
而又架大江
以通于臨陂沃溝。
乖龍怒毁兩所
水乃橫潰
漂沒民戶田地無慮六萬。
積年傷農。
天大雨。
又渰人無紀。
擧皆搖散。
公甚閔肰曰。
吾窮而在下
以則澤可遠者。
乃傾
公元1764年
家財
又以告方伯本邑。
長渠三十餘里。
以便水道
民戶奠居
田地復腴。
人之頌之名曰宋公渠
葢功不在朴氏下矣。
一夜偸兒入室
先偸衣衾
又偸釜鼎
行且走。
公卧不起
徐曰汝無鼎則不妨偸鼎。
道服則吾日謁廟者。
豈忍偸去。
偸兒感動
衣衾而去。
甲申七月
旁邑養堂公胄以下八人有齒德者。
香山白傅至道李文正元豐文潞公故事
九老會邊山之禪溪來蘇諸寺
無歲不會
各有詩唱酬
而公子德七跋于序尾。
公又手書傳刻
爲世所寶。
原公筆法
于草則始慕張東海孤山楊蓬萊諸家
而融而通之。
自成一家
少無蹈襲
于肄則有顔魯公柳公權遺意
而會之於韓石峯
題額大字
又李雪庵以後一人
或徑可一丈
逾大逾奇。
逾老逾勁。
古釵怒猊
駭悸
一國碑版多出其手。
宗室臨陽君桓及前後赴燕者。
往往齎公書各體入會同舘
淸人與列國使价。
互相誇寶曰朝鮮亦有寶乎。
則曰我東偏無他寶。
所寶惟此書而已
衆皆嘖嘖曰眞一字千金
投金購之。
康煕主亦自命筆家。
亟取以詡曰不意右軍更生東土
庚寅應 肅宗傳旨書進凌寒四大字。
以自寓蓄積
旣承 隆褒。
申以
公元1777年
衣食之 賜。
嘗爲陜川郡海印寺僧題大字額號。
僧不戒火
一寺盡灰。
而公大版獨超烈焰
得諸崖石間。
是又與楊蓬萊鏡浦臺壁上大一飛乘雷風入海者類也。
都中一富貴家求公書。
一字或以銀十兩
方公廬墓所爲書者。
腕力平日微减。
識者謂之僧氣。
亦深賞絶人爾。
公於筆家。
盡人功。
竟奪天造
以至天下籍甚
顧自視欿肰不自居也。
晩更淸高自厲
肯搆先廬。
庭有百年老松一樹亭亭
逍遙其下。
自號松齋
開小塘盛植荷花
中有小島。
植叢
卽公少日所已自娛
或陪滄江公以游者。
而老又修築者也。
恒蓄玄琴一張
銘曰。
窓月白。
竹軒風淸
朱絃手撫。
南薰正聲
一彈輒誦出師表
間以歸去來辭。
風流趣尙
至今猶可想見
滄江學于風玉家庭
風玉學于牛溪成子。
牛溪聽松胤子
聽松道學
筆法之所掩。
肰其遺墨爲後學珍敬。
不貲矣。
滄江於此淵源旣的。
而兼得聽松筆意
不可誣。
則公之所受。
不亦于光有耀乎。
千秋在後
庶有知言者否乎。
丁酉六月二十五日公卒
壽八十六。
葬斗岳先垗丑坐之原。
全州李氏宗女
三男二女
長德九。
次卽德七。
端謹雅潔
兼傳筆法
次德
也。
女長適李震邴。
次適載煕
鄕先生諮議白石從孫
敎官盤谷棹孫。
內外曾玄若干不盡記。
曾孫啓遠介外曾孫金鎰彥。
來示諸孫所草家狀
屬胤錫增定。
嗚呼
胤錫之生。
公卒十二年矣。
識陋聞謏。
重以老病瞖蹇。
何以發揮萬一。
竊嘗奉敎先子晩隱公
已知公於先曾祖隱公交好不淺。
公所與我從祖龜巖一書眞本家藏者徵之尤信。
童時又及公孫有謙氏嘗爲先子六君子像贊草書略約公家法。
于玆四十餘年不忘者。
况累辭不獲
亦何忍終辭。
因念公筆跡胤錫所睹聞者。
眞本則唐詩淸明時節紛紛一絶也。
其石刻則河西金子筆巖書院庭碑及故統制公墓碣也。
木刻九老會詩文茂長縣禪雲寺覺皇殿。
羅州錦城舘之柳色樓。
泰仁縣鄕校萬化樓等處。
柳色泥金三字
世稱辟鬼
萬化三大字。
卽向所謂徑可一丈者。
胤錫雖不習筆家。
而亦一二有窺於宋太宗淳化閣帖
 明宗藩書堂法帖
以至大東書法矣。
中國無論
第以東表金生白月碑。
白玄禮之弘慶碑。
崔致遠四山諸書
亦各方正嚴密
不失顔柳遺矩
而 本朝諸公承麗季祖子積習
駸駸流於輕媚者多矣。
公則起而一洗之。
可謂盛矣。
一世童孺之所共知者。
而旋考公內行
孝友通於神明
功澤被於民田
若其大義之嚴。
先見之明
炳炳烺烺
雖謂之百世之師亦可也。
卽公筆法止一藝之歸耳。
又曷足重公。
世之拘拘肰以筆法稱公者。
其亦淺之爲知也已
輒據前後公評
參以愚見
叙次如右
以待大君子考德者採焉。
謹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