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遗藁卷之二十二 (自动笺注)
頤齋遺藁卷之二十二
 行狀
  
公元1790年
處士養源堂趙公行狀(庚戌)
  本貫全羅道金堤郡。
  高祖考諱夢得 孝子 贈掌肄院判决事
 妣 贈淑夫人濟州高氏
經歷豪女
  曾祖考諱中立 成均進士號斗麓
 妣宜人南陽洪氏汝仁女。
  祖考克謹 武科宣傳官。
  考諱硈 學生
 妣羅州羅氏玧女。
 繼妣淸州韓氏俊傑女。
公諱時璧字粹卿
趙氏金堤大族也。
始祖連璧左政丞
三子
伯曰歧大護軍
季曰簡重贊成文良公號悅軒
事見麗史本傳
李糓稼亭集及輿地勝覽
後人稱其里曰龍頭洞。
建龍巖祠享之。
是取伯氏軍簿晦爲子。
是生典工判書通元。
生戶曹典書希甫
是生定山縣監義。
是生副司直理智。
是生訓鍊參軍元祐。
是生參奉潤珪。
始居古阜郡之雨溪。
卽公五代祖也。
斗麓公以才行鳴世
羅氏亦名家
曾祖孝子 贈 孝陵參奉
高祖應參亦孝子
公元1629年
旌閭
號怡怡堂
 中宗御筆 賜號龜山處士
題名 御屛
三綱續錄。
五代祖承文校理安世建溪
孝子旌閭
配享龍巖祠。
妣有內範
寡言愼行
閨門雍睦
崇禎二年己巳我 仁祖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癸亥申時
生公金堤龜山里外家。
時外氏廟有龍瑞
外祖錫名陽祖以志之。
禀賦淸秀
氣度溫雅
兒時不與人校。
不事諧謔
尋從妣歸古阜宮洞之松山本家
能事長敬謹。
處事精詳
祖考宣傳公甚奇之。
六歲中門而立
宣傳公曰不履閾可也。
公怵肰奉敎
嘗曰余一生當門
輒思此訓耳。
十歲入學
從兄光璧偕焉。
少從一歲
同室而處。
之如嚴父兄。
有出入。
未始不爲之起。
 孝宗癸巳有疾
氣息奄奄
一身姊妹
侍病六年
不解不少離。
凡有供具
饘粥蔬菜
自治之。
戊戌春丁內艱
考嘉其誠孝
終遠諸具。
一從公所請。
公亦承命
以至哭泣之節。
不敢盡哀
及繼妣入門
二弟城璧貴璧生。
公仰事二親
俯恤二弟
言不疾色不遽。
犬馬之微。
不以叱罵
餘力科業
累擧不中
 顯宗辛亥有疾
奉赴興德縣醫家
竭盡子職
寬譬親心
誠恭溫和
動人者。
手書六勿三當六戒八期五必諸
公元1740年
辭於一小帖。
以訓
總之大凡孝悌
惟事之首。
而今不先擧。
所謂意在言前也
讀書則汝雖不欲。
而似不當任意
葢亦承順病親而勉小弟也。
會是邑設別科。
考曰汝參榜
吾疾當瘳。
公乃入塲先呈。
對策冠魁。
考病果少愈。
治行覆試
公敬曰如敎。
旋命不行
越一年癸丑丁外艱
喪葬盡制。
視前如一
旣練依遺命送城繼母
從戚叔于古阜郡東長順里以居。
服吉卽廢擧不出。
從其好也。
 肅宗庚申春一門疾患
擧室寓泰仁縣山外之城底里
書齋于其西三里谷里
自是世相絶。
專心實學
夜誦中庸大學二書
以爲求道之方。
尤喜讀易不釋手
因以敎育後學一樂
晩於孟子浩肰章。
恍肰有得
常曰其爲氣也至大。
初無限量
體也至剛
不可撓屈
用也直字含體用
義先於道。
葢連上節體用字。
又曰自夫頭容直手容恭
與夫居處執事敬。
無非養氣中出
如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勿忘勿助長一節
豈非吾儒最著力處也。
學者於勿字上。
宜加省察
助長二字
上節無害一句
更須潛心
思革其病根也。
公老益屯蹇
不克奠居
己巳又移同縣山內之綾橋里。
山深地僻
尤便讀書
晝夜無懈。
眞樂(缺缺)。
與敎
公元1756年
官李公禧存,參奉寬崔公瑞琳及六友堂宋公以錫。
爲道義交。
隔山來往
講論相得
丙子夏與門人宋山峻書曰余今年六十八矣。
血氣澌盡。
精魄昏耗
聽言不能記。
讀書不能誦。
處身不能修斂。
對客不能祗敬
蟄伏窮山
塊肰一死物而已
書籍披覽之極。
老氣憊困。
當午而卧。
帖身于席。
因假睡。
睡覺歎嗟不已
有詩云平生無午睡
畢竟有斯辰。
心身多漏缺。
補綻更無因。
葢至是始覺其甚衰也。
是歲大饑
家屬分離
丁丑閏三月
從女壻朴承洛轉寓任實縣之九臯古邑
每朝一斗屋。
取易困卦小註二條朱子所謂困而不失其所亨。
說得好者。
楊誠齋所謂亨。
不于其身于其心。
不于其時于其道者
壁上以資玩心
有外隅坐請敎
採易綱要可以發蒙者。
間以己意。
名曰易經鈔解。
己卯挈家避癘。
有頑氓亦知慕公。
以公不寓其家爲耻
淨掃以請。
公爲之留數朔。
庚辰八月有疾
十月委頓
自知不起
送城繼母
兼供雉魚曰。
世有百歲人乎。
死生有命
以此白之。
奈汝衣薄
無可溫。
歸而絮焉可也。
又書邀泰仁柳亭金公萬采。
以後事曰。
爲我治喪
務從儉約
出布一匹以製深衣也。
十一月初三日
舅子爾愚
公元1760年
見。
公曰姑徐之
使侍者取酒一器
之前引入
羅生握手泣。
公曰無恙乎。
飮此酒也。
旣而曰可去矣。
羅生退且泣。
公曰好去
神色略不動。
初四日沃喉。
語城長順里門巷道路。
尙在吾目中。
又曰汝學易乎。
不可不學
遂擧乾坤卦各數行以告。
公嘗著動靜分辨說。
遺城
著庸表裏圖。
未成而病。
藏之篋衍欲與家弟不可
欲與薛生而亦不可
至是門人趙亨謙進曰。
子平賴先生提撕
解文字。
禀賦愚陋
不可移者。
先生有所著。
藏之無可與者。
小子自歎不敏也。
公命具封出付曰勿泄。
惜乎其今無傳也。
初五日命門人勿請輓辭
孺人年七十六在側。
繼子鎭日侍藥
長女亦在焉而早寡
十年不薑
公常憐之。
是日終不以一語示戚。
門人光亨以爲先生不衣紬。
不幸用紬不可
以禀曰儒者有喪用紬何如
公曰死生所尙無二
亦有經權
今不許用紬則何以治喪
所有可也。
勿用繒屬。
初六日甲午
命屛婦女
未時竟卒。
壽七十二。
金公萬采亟至護喪執禮
諸生分治喪具
察訪思邨金公
谷門人也。
在苫塊致書諸生
斯文不幸
少微鞱精
胡不憗。
吾將安放之語。
諸生議以棺板有缺當改。
孺人命勿改。
諸生進請曰從儉先生意也。
奈木缺何。
再三泣強而後乃許。
發訃稱養源先生
公所自省以善養浩氣爲義者爾。
銘旌則書處士
門人生員趙恒六十餘人服朞
十二月二十七日乙酉
葬于泰仁山外隱象洞辛坐。
從先兆也。
公嘗曰葬我先人墓側。
愼勿卜新。
微意諸生幷護樵牧也。
公平居晨謁廟
朔望奠。
或只酒果
每忌祀先一旬齋戒
素服靜坐
不接燕語
祭需務潔。
求備
供餘則雖果殼菜根。
必盛之器。
以待罷齋。
自奉極薄。
不以溫飽
布衣以新爲厭。
有人殺鷄爲者。
再食
居鄕七十年。
不跡縣門
不參公會
赴宴席。
晩居奉仁雲住象頭二寺間。
知舊置酒邀。
會者過五六人則亦不肯
少日勢家子弟同硯已不應。
中歲有名門族㜕婣不許
公之所守。
可見也。
獨處正衣冠。
待人必以誠恪
一日對客。
侍者進食
誤覆于公衣。
一座皆驚。
而公自若
其所與語有乖戾者。
必諷而悟之。
不幸厄竆者。
必撫而恤之。
門生親近
家僮賤微
未始加警責。
喣喣曉喩
自肰孚感
子婦忽叱婢。
公待其定。
書齋徐入曰婢輩有過乎。
子婦惶恐下庭
拱手以待
罪。
城璧扶從上馬斂衣也。
李敎官適至見之。
旣去公以語曰李亨吾見汝之爲。
爲我賀之
汝之扶上馬細事也。
彼之賀之
所以揚善也。
葢欲城璧由是擴充故也。
又語城璧曰金漆原永宗頃訪我山中。
及歸上馬
不令我或見。
貴人若是者。
以我爲士而下之也。
吾嘗見汝上馬時亦肰乎。
城璧失色
有二三童子在公所。
夜起撫摩
候其寒暖
覆庇之甚勤。
或曰無勞乎。
公曰是其父母所愛。
割而歸我。
其忍恝諸。
正朝諸生例謁孺人
童子泣于門外曰偶落人後
無以禮也。
公亟令入謁
嘗語諸生曰余於洪生之言。
深味之也。
余頃告洪生云胡不責子。
彼答云生之者父也。
之者師也。
吾兒之過。
非吾之所當知也。
不覺驚謝。
諸君識之。
是亦爲諸生微諷耳。
公貧甚朝夕亦不給
而閔女壻薛暹之病。
躳貿藥京城
門人李有尙凡民之秀。
能文早死。
其父隣居饑且寒。
與共衣食
女壻金敏采値前婦練祥
先期勸歸。
隨以祭物。
前婦遺婢泣曰吾猶有女君矣。
入雲住寺
逍遙樹下
出山
將赴主人家會葬
主人名。
公先邨民
所嘗欵者也。
聞而悲之。
亟付輓辭一絶
時人公平生不入是非林中。
肰不知是非之說自不到也。
一好辯者當廣座
抵掌大言
猶曰吾遇趙公。
自無語云
知舊將葬。
公方赴之。
聞山禁者徑歸。
其人亦自悔撤役。
明日禁者來謝。
則公曰悟人微意不果葬。
不亦善士乎。
子其謝彼可矣。
一言一動
不離常行
而必誠必敬。
能無往不入。
故觀其眉宇
鄙吝自消。
聽其談論
橫悍自斂。
貴賤賢否
悅服如此
公初入學。
自病遜於聰敏
及其千百弗措
終極博約
凡聖微辭奧旨
註疏之細。
熟口順耳
如誦己言。
存養省察
無非可驗於日用
發諸言志
亦一一物。
述懷擺脫人寰不盡愁。
閒中淸趣悠悠
搜探經籍心歸靜。
節制儀文事得休。
夙見明來著腳。
新知間蔽去回頭
認他密密恢恢地。
隨步梯登在幾
病後寄李敎官曰。
苦海恒罹疾。
年前斷復生
雪消春力展。
雲盡月光淸。
養氣承鄒聖。
游心玩易經。
幽居寂寞
誰與吐深情
退溪高峯往復書曰。
理之根體天眞
卽無爲動卽神。
淸濁由來分是氣。
純源反在暗明間
偶吟曰萬事紛紛過眼前。
一心平淡任天肰。
深林返照蟬噪
杖屨逍遙澗水邊。
崔寬極稱未已曰。
暮年工夫漸進矣。
積功所發。
如是乎。
又曰勿謂有成更加極功
又曰吾
公元1759年
兄至老不廢讀。
盍亦立說
崔公之卒。
公服以緦。
而李公之沒亦肰。
又祭李公曰同堂合席。
幾年講討
推心相長
認是疆輔
謂我有說。
理氣難辨。
思孟程朱
證爲公案
片辭分析
我心釋肰。
追思往事
淚漣漣
溫理舊學
與誰爲隣。
昔在去年
旣哭崔兄。
逮至今歲
又哭吾兄
時運屬否。
善人繼亡。
獨我頑命。
支離在世
杜門屛息
聽天所授。
交誼之隆。
猶可隱約
而于宋公亦無間焉。
公嘗述夢曰。
使志氣相背則雖几席不可謂之同堂也。
情義相孚則雖胡越不可謂之異國也。
非公友道之因夢而發者乎。
原公下學旣篤。
因又以之上達
大學中庸相表裏者。
而竟優入於易。
理氣動靜之辨。
畫象數辭之解。
不止養氣有得耳。
卽事親撫弟刑妻誨人之際。
安往而非是之推也。
公又嘗言凡爲學
積漸
至於覺。
自有關界。
如曰誠意關人鬼關是也
方是關得踰之時。
自有一朝惺惺意思
朱子必以一朝二字爲言
如一朝豁肰貫通
一朝得其要領者皆是也。
苟非自得於心者。
不能也。
公之自道如是則其眞修眞悟
悟必漸。
而非佛祖陸王頓悟者尤章章可徵。
不亦盛哉
孺人光山金氏
文正公台鉉之後
其考故進士
公元1625年
晛。
靈光郡。
夙稱神童
 天朝章都督省吾劉公綎之征倭鎭南原也。
延處幕府
敬重加。
得所太乙奇門六壬三式之法。
以傳于其徒故參奉李有仁。
俾爲吾東國兵家大用
文行實名一世
天啓乙丑二月二十日孺人
歸公媲德
少君德耀風。
無子。
始城璧子。
公錫繩繩而記之曰。
一繩上繼其斷。
一繩下屬其連。
非汝𠅩能繩繩我乎。
旣夭。
城璧勸養族子不應
葢以其非父母血胤也。
朴承洛亦爭之不得
與城璧禀于繼母
三從文璧子惲爲後
時惲已有婦竝至。
公乃許以聞官。
六女。
適道康金理衡。
次某郡金塐。
次卽咸陽朴承洛。
次某郡辛錫泰。
次卽玉川薛暹。
季卽道康金敏采。
敏采柳亭從弟也。
柳亭孝友習士喪禮
己巳尤庵宋子受後 命于井邑縣
京鄕多士數千人推以治喪執禮
公之托治喪以是爾。
公孫天垕以公易經抄解及門錄治喪記與夫門人不知何氏所撰狀。
具幣命胤錫增定。
而自惟老病閣筆硯久矣。
固辭不獲
不敢三辭
嗚呼
公之棄後學于玆九十一年矣。
承家之裔不自樹
及門之徒無復存。
使公鞱鏟之餘。
將益泯泯
可不悲哉。
試考遺言遺事
尙傳佚相半
良亦幸爾。
古云豪傑之士。
不待文王而興。
云氣質之用小。
學問之功大。
公起南服
不由師承
未及學於北方
以求石潭華陽淵源
回視一世
彌文虛名可耻
無寧尙友私淑
獨奮而孤厲也。
人必氣淸質粹而後可能知行
而公志乎大。
自期變化
其學也聚而博之。
其問也辨而審之。
故向也未極淸粹者。
於是駸駸肰復其本分
所知所行。
終各得其當。
只見伊川之面而以中下自畫者。
公何如哉。
韓子所謂刺史不薦
天子之不聞。
斯乃古今之所同恨。
而公固逌肰任之
不足論也。
抑寬谷文學德行高尙敎誨之盛。
當時湖南之峻選。
而公同德
實在於是
是亦不一識尤翁矣。
而恒稱其文則韓。
其道則朱。
其高殷先生所誦於吾先子晩隱府君請敎之地者也。
則公於是言。
亦必犂肰契。
微言旣絶。
豈不可惜也。
輒據前後公評
參以謏聞謭見。
叙次如右
以待百世大君子知德者採焉。
謹狀
府使陽山金公行狀
  本貫全羅道靈光郡。
  高祖考諱忠 筽城君 本朝贈吏曹參判。
  曾祖考諱子松 護軍 本朝贈工曹判書
  
祖考諱彥 判將軍 本朝右議政
  考諱云寶 本朝領中樞府事號竹軒
公元1372年
公諱生字文叔
金氏新羅
初籍尙州
以甫尹需爲上祖
大將軍韜,侍中貞靖公湜,侍中平公希逸贊成商山府院君匪躬,判侍中致遠,贊成事商山君侶。
中郞將傑魁文學忠節智略
珍島濟州日本有功
封筽城君
移貫靈光郡。
後五百餘年而復其舊。
竹軒初名伐大
改今名。
 皇明賜名參
忠定朝防倭冦
恭愍朝討紅賊。
恭讓朝工曹判書
我 太祖國錄從勳。
退居本郡
猶給一品祿。
三子
法生司宰賜紫金魚袋
仲德佐命功臣龍騎侍衛司左領護軍 贈同知樞院事。
其季卽公也。
公以洪武壬子十月初三日
于郡之森溪縣
天資莊重
風度秀朗
傑魁絶倫
忠孝大節
其乙卯竹軒抱中所試火爐二句
丙辰所試白鷺吟半聯者。
奇警可誦。
稍長好學不倦
九經四書
已知有性理之學。
明於典故
睦於宗族
不妄交游
未嘗干謁權門
戊辰遣我 太祖犯 明朝遼界。
公以白衣書生
自奮至軍前。
上書力陳春秋大義
以小逆大之非。
 太祖嘉之
條上不可不見納。
公元1749年
 太祖不得已徑還禑。
己巳圃隱鄭先生忠孝二字之傳。
壬申鄭先生被殺。
自是忌日必致設位而哭。
 太祖受終癸酉竹軒屢諷不可仕者。
竹軒曰我亦何爲二姓
平日與今 上善
又於壬寅紅賊時同功。
故 上數數起我。
我若守志
害我家。
母氏再三言無爾則筽城君不祀矣。
老身亦將安托
故我不得不爲母命以仕。
而祿則不食耳。
丙子戊辰
追 奬授順天府使。
素貧
自僅立家以外
飮其水而已
毫不自肥
士民相慶願留。
 命加一年
有淸白善政碑。
後碎于萬曆倭亂。
又有輿誦八字公朱呂。
而亦爲有嫌者所毁。
庚辰朴苞之亂。
謀推懷安大君芳幹爲世子
仲氏則 太宗潛龍故舊也。
奮身翊戴大勳
及 太宗受禪
扈 駕郊外
猛虎犯蹕
倉猝射殪。
左右爲苞地者搆以不待命發矢
遂致于死。
公固負重望將大用矣。
而慟同氣非罪
懼餘𥚁及身
見幾棄官而歸。
三傳虎人皆信一句以自怨。
葢世無名氏詩也。
公旣致仕
羣小朋結。
猶不相容
門戶之衰始此。
壬午竹軒憂。
廬墓隨緣山。
三年盡制。
一遵朱子家禮
東俗舊鮮知禮。
見公深衣幅巾
家廟如禮。
則譁肰譏
公元1735年
之曰。
此非東國人也。
乙卯 世宗命召司諫
仲氏亦已雪冤矣。
而不復起
朱子紫陽山名及其詩竹牖向陽語
自號陽山
而立正寢南向
遺命葬地亦名以陽山洞
古禮家禮衍義二卷
甲子與鄭公苯,成公三問五六人
文字往復
爲道交。
又代成公夷齊廟詩。
有當叩馬敢言非之句。
前後名節自勵如此
權近,黃喜一隊以來
諸人竝于公不平
丙寅訓蒙要語二卷
癸酉鄭公與皇甫公仁金公宗瑞三大臣被殺。
革除之禍兆矣。
甲戌 端宗命除承旨
謝 恩而終不起
子成公六臣又死。
公亦必及。
而賴鄭麟趾得免。
丁丑十月 端宗寧越郡昇遐
入山中朝痛哭
以其十一月十五日
寧越四拜而卒。
壽八十六。
仰藥自决云。
嘗晩寓羅州道林面之倒也邨。
因葬于州之希余山一支艮坐。
陽山洞也。
淑人某氏別葬五倫介之癸坐。
四子伯瞻進士
仲明潭陽府使。
出繼仲氏
叔瞻副司猛。
季康龍驤衛左部副司正。
伯瞻之後長興失系。
明子九鼎五鼎之後
本郡咸平茂長龜城永柔等地
叔瞻生員自精。
萬戶獻,兵使守貞
其後羅州
季康子衛秀亨。
公元1597年
忠順衛雄,僉正貴珍通政僉正敬信
至通德郞赫號質實
是公六代孫也。
赫又傳至曾孫潤彩。
婦家咸平而有孫鼎欽。
是公十一代孫也。
不盡記。
公有所撰二書文集八卷
與夫鄕里士林通文稱以鄕先生而請褒者。
不翅一二可傳
萬曆丁酉俱燬于倭。
則赫得諸家姻婭所聞見作遺事
而其弟喆繼之作年譜後錄遺跡
以貽後承。
公之二百年君臣父子師友大者
庶其不泯一家
自是又一百八十年矣。
子孫在墓下者
旣無一文獻。
遺事遺跡不省有無
幸而丁酉之子壽海偶於故紙遺事
己亥又於其族人家發褙紙秘封而得遺跡
則爲之愴慕無已
爰始謁跋於其師龍邨安公鳳胤。
傳疑傳信之辨詳焉。
安公陶庵李文正高弟也。
其言必重於今與後。
胤錫之陋。
尙復何贅。
庚子安公枉顧木川縣齋
創屬以狀行。
則怳肰若汲簡再發。
第令驚奇而未敢受也。
今年十月又過龜莊。
申復甚勤。
而壽海所大人書若幣實從而至。
再宿請益篤。
覆按事跡所記。
亦樸而不華
可觀者。
叙述折衷如右
以俟異日外史網羅筆削焉。
謹狀
頤齋遺藁卷之二十二
 遺事
  
從叔秀才遺事
公元1749年
秀才名增
少字興童。
龜巖先生子也。
以 肅廟己巳生。
爲人淸秀
頎而長。
才性絶人
自知讀書
日誦五百行。
酷好韓子
筆下渺瀰
衆皆奪氣
其文步武作者
葢有王父醉隱先生遺風云。
鎭川宋氏。
王父進士時雨
父范。
季父進士華及諸兄進士思綱,掌令思胤,佐郞思翊。
世稱南中詞家
幼則就而學。
成童歸侍先生書堂
得聞性命緖論
能志于遠大
有立矣。
先生愛之
長公未有嗣。
將以宗事傳之。
先生請屬農巖金先生
金先生先生
首問其文行
推奬不已
甲申長公有嗣。
視己出亦無間也。
是年冠禮
方議授室而已水土矣。
呻吟之暇。
猶自策勵
戊子五月二十四日竟夭。
壽纔二十。
葬醉隱先生下午坐。
先生兄弟哀慟不能忘。
宋氏亦哭泣成疾。
繼而卒。
葬于其墓後。
二妹長羅氏婦葬其東岡先兆後百步高處卯坐。
末及歸夫氏爾。
次將笄夭。
葬其同岡東北十許步。
亦卯坐。
先生葬則幷弟均墓。
魂氣可以相依矣。
在世述作甚富。
先生不忍見。
悉以畀炎。
今止存三篇
而其一又不完。
先生藁後。
不終泯。
嗚呼
伯子銘其子邵公之壙曰精一間或値焉。
其間値之難則其數或不能長亦宜矣。
若是者天實生之而實夭之。
豈獨一家氣候之使肰哉。
悲夫
亡室生卒
公元1728年
亡室淑人昌原丁氏。
 英宗五年己酉二月初四日(己卯)亥時
生于南原府北五十里眞田坊月谷(舊云梯谷)里之本第
葢先余二朔也。
性度柔順
儀觀豐碩
一毫刻薄忮害之心。
無一時浮薄輕遽之容。
姊妹四人
居其三焉。
末有一弟
友愛無間
孺人張氏嘗曰是肖我者。
四友齋爲之擇對
丁卯十二月
余議親。
戊辰正月初三日(戊子)成婚
己巳二月二十二日(庚子)來行新婦禮。
先子晩隱府君慈氏許其能孝。
三月損胎。
用藥誤甚。
不克調血。
先是十八歲丙寅
在室天行
纔汗擧室出避。
乳婢不謹飮食
始有積滯之祟。
至是又兼血病。
而余太疎迂。
不及致意療治
是歲十月十三日歸寧
余以親命帶行
取路長城姨家。
歷宿潭陽巴順峙小店,南原玄圃山陰別庄
以其翌曉早發。
乃至本第
天大風雪寒劇
而資乏闕褥食又病。
自是癘氣一國
庚午尤熾。
余旣歸侍二親奔寓無寧日。
君亦從二親過夏山窨。
鄰里之間。
公元1780年
書信相聞
君固閔念余不忘。
致病進瘠極。
而余亦莫之往也。
八月專書問余。
不得生面之悲。
二親閔肰命小子九月九日龍山先塋
轉赴視之
旣至不忍捨留。
至十一月乃歸。
辛未再往。
病益深。
乃迎醫診脉
背城一戰計。
素著名者。
旣診言病中兼有胎脉。
屬余用開結淸解飮曰每月十六日以後恒服八貼。
限差爲度可也。
如其言。
因又挈歸我家
九月有娠
壬申六月十三日(壬寅)生一漢。
而血病稍調。
諸證微差。
先子嘗曰一漢孝子也。
使其母病間。
孝哉。
無奈乳乏。
鞠穉費心力。
不得終快。
甲戌閏四月君以有娠
承命月谷
余又帶行
爲將留護產事。
朅來黌寺。
諸友攻業。
七月初二日(己卯)長女生。
先子命名(缺缺)曰生于月谷第。
多福如月恒則幸矣。
十月初三日君歸。
余邀于半程雲巖店。
丙子五月初一日張氏卒。
君哭且絶。
強之食得全
是年又損胎。
葢男子云
戊寅三月二十三日(己酉)亥時第二男壽豹生
貌狀甚奇。
先子愛之
十二月初三日夭。
己卯三月
余中進士覆試
四月十六日門慶二親
君寔偕焉。
九月十七日四友齋卒。
君又號慟如前喪曰女子出嫁舅姑側。
不能放聲父母
命矣
公元1760年
奈何
庚辰三月二十七日(壬申)第二女甲恒生
是我慈氏周甲
名以甲
辛巳九月歸哭四友大祥
余又帶焉。
壬午二月二十一日(乙酉)第三斗龍生。
慈氏斗柄南指
正臨內寢衆星繞之故名。
甲申八月初十日(己丑)亥時第三女八朔而生卽夭。
乙酉七月三十日(癸卯)第四女恒生
丙戌六月
余蒙 恩拜 莊陵參奉將行
君言榮養二親
此其始矣。
終若獲依 國典
官供吾父母祭需。
則雖死猶幸。
子必勉之
自是六年
千里契闊
無復同室之娛。
其以每歲受暇七旬歸覲
日限有定。
聚散又悤悤矣。
非不以悵。
而亦不形色辭
丁亥二月痘氣大毒
十九日哭甲恒。
甲吾先子鍾愛者。
授以文字
能誦古詩
其夭余在直未及知。
先子哭之慟。
七月七日葬有祭文
君獨逌肰承慰若無慟。
先子稱之。
戊子六月內遷義盈庫奉事
則自京通書視 陵下差便也。
己丑正月十二日(丙申)酉時
第五女(缺缺)生。
六月轉遷宗簿直長
奉 朝命安璿源御牒于茂朱府之赤裳城。
 王程有禁。
不得迂覲。
君則只以我先子命冠一漢
送候余全州而已
辛卯六月余又轉司圃署別提
七月歸覲
先子已有微感
留侍湯藥
十月限滿職遞。
十二
公元1771年
十四日先子竟棄諸孤
養疾六朔。
君亦極其艱閔。
能助所不及者居多
惟一定親期迫一旬
而奄罹大故
君嘗痛之。
壬辰三月二十四日(己未)不肖兄弟不孝不能擇地
奉先權厝大井先塋
四月十一日以上有八耋慈氏
奉先婚書遺意
林氏對婣
一漢借吉禮成
子婦克賢則君又爲之太息曰。
不逮先舅也。
甲午二月制畢而吉
嗚呼
與更三年
昔人所重。
於君乎余忍忘諸。
乙未六月十一日哭貴恒。
貴時十七日矣。
年衰心弱。
不能定情
自此宿病更添。
九月紅疹一網
猶自力挈二女斗兒避于大井山直家。
平日患滯。
不夕食者久矣。
朝猶不過數合。
至是能善飯七合曰。
吾其健乎。
得諸兒長成嫁娶則又何恨。
斗兒自願歸家發疹。
君能徒步往來
不須竹兜
十月二十四日撤寓。
十一月二十二日始患寒感。
申以殤哭餘𤺌。
瘦立益甚
猶遣一漢本生考妣緬禮。
又服羊肉如醫言。
肌肉微肥。
丙申正月賤臣 恩授 世孫翊衛翊贊
惟我 東宮睿學天縱
妙簡宮僚
無狀如臣。
獲齒焉。
實惶且愧。
不敢前進
不獨以其非養親一路也。
聞 命一旬
趑趄不行
終以慈命乃行。
君亦從傍
公元1776年
勸之爾。
甫入城已以在外受遞而歸。
君雖不甚甦完。
而能迎余起居
羸悴到骨何哉。
君言如更得喫羊肉
庶乎可矣。
而家無力如意
三月 英宗禮陟。
君以命婦受服
余歎曰 先王罔極之恩。
婦孺何敢忘諸。
七月十二日賤臣哭臨 元陵赴京。
君言 國葬當行廟墓私祭
因禀儀節若干
二十五日復作
家弟時赴哭縣庭未歸。
一漢往茂醫家
天大雨。
行過苔川
幾被渰死。
幸而藥微效。
八月二十日余旣歸侍。
則君且駸駸向瘳。
相與致慶不已
眞元已虛。
大肉還奪。
二十八日小奴求羊于泰仁南原淳昌地未返。
九月初六日始霜觸寒
病日谻矣。
自此擧室遑遑
明燭達夜。
初八日奴以羊至。
君且慰滿。
亟命宰進曰盧甥爲我買羊。
吾其幸乎。
十一日(己卯)巳時
竟奄肰棄余而逝。
壽止四十有八。
修短有命
余其何恨。
亦何用慽爲。
惟是長女之婚未免失時
二兒亦未成長。
病中遺語
令人悲切
長女之祝天哀號願以身代者。
尤爲乃爺不自忍之一端
嗚呼君乎。
有知耶。
其不知耶。
十四日成殯成服
十五日行月半奠訖。
觕記生卒大都
以示二子。
他日攷德者有資云。
頤齋遺藁卷之二十二
 傳
  
烈婦李氏
烈婦李氏
士人林擇基妻也。
始我 莊憲王別子臨瀛大君璆。
立宗爲之祖。
五世而至判書廷臣
五世而得運。
父母疾。
血指
母得蘇三朔
葢仍父子稱孝。
李氏其女也。
天性亦肖。
幼能日親側養志
憂則慰之。
怒則悅之
大爲宗族所伏。
父且死。
見長血指則泣而吮之。
血止乃已。
嫁母嘻而曰貧不能禮。
奈汝舅姑何。
婉容進曰稱有無獨非禮乎。
浮文識者所或非之。
無憂也。
將行知母戚於相離
又徐爲之解曰。
女子有行
父母兄弟
請安保重
不以華美爲悅。
而動引古如此
擇基平澤世家
旌忠觀海六世
狀元獻納悅之五世
燾其父也。
少亦得鄕里譽。
李氏至則人更嘖嘖言有是夫宜有是婦。
夫氏素淸寒
不堪憂者
顧處之泰肰。
恒爲夫交勉曰士之常何病。
日夜育鞠服勤
家業有成
不形色辭
不貽舅姑憂也。
平居言笑出外
克敬克謹
毫不違則。
隣婦目以女師云。
母沒終三年不以醬塩。
是其孝旣嫁不衰
故能移諸舅姑。
竭力溫凊
務極滋味
羹蔬。
罔不以誠
瓜菓食新
必先于舅
及夫
舅嘗痢。
養之不遑寢凡三朔
供鷄無算
奩資罄矣。
賣髢繼之。
截髮不惜
晩有一男
舅姑鍾愛
其殤而舅姑慟甚。
必從旁和顔
有以寬之。
自夫有疾而病旣有年矣。
夙夜對證。
藥餌專精如法
不容晷刻爽。
病且革則日齋沐
潛禱願以身代。
夫竟以 當宁四十九年癸巳五月亡。
立决下殉。
不糓垂絶
舅姑曰若曷不生見棺瘞。
而欲我洊遭逆境耶。
於是太息強稀粥。
㢙能無死
而骨柴立就澌。
朝夕之奠。
必以夫所嗜。
遇時物猶以舅姑之餘。
十一月十一日有期
乃用國字祭文焚告其夫。
有曰遠父母兄弟
來此數百里所者。
郞君文行可仰故爾
百年偕老
古不云乎
奈之何上有兩親
下無一男
年纔三十。
倐焉先逝
穹壤薄命
罪盈首竆。
望缺三從
生世義。
死從泉下
不相負。
旣葬之三日
又作二封書。
分訣舅姑兄弟
其于舅姑略曰。
哀哉子婦
天壤罪人
恭受十年恩愛
未効一日滫𤅵。
而禍萌孀命。
病纏孝郞。
乃以妙齡三十。
夭於兩親之前
寃魂飮恨
九地難暝。
生前絶嗣
身後望。
三從旣缺。
一死合義
但念不告而死。
罪則深矣。
告則難死。
書以告之。
尙幸亡夫有季。
今旣長成
若得嗣子
可傳家事
願我舅姑
百歲
終堂。
死者已矣
保勿傷生
篋有澣衣
殮具則足。
愼勿華飾
因埋夫側。
有身世歎一紙在笥
有曰詩之關雎
三百五篇之首。
易之乾坤
六十四卦之基。
知人理之所以生。
一詩易之道。
而此至竆之命。
獨絶天人之理。
斯世也。
有何義。
虞祭訖。
從容自絶
壽止三十六。
一女
盖其定計內確外緩。
舅姑不甚周防
至是驚惶急救
已無及矣。
猶冀或生。
越四日乃殮。
而貌宛肰不變
遠邇莫不酸涕
外史黃胤錫曰。
余閱高麗史。
烈女不過十四。
卽五百年。
寥濶㢙有哉。
惟我 莊憲王海東堯舜之盛。
首敦風敎
畢竟收効
外而有成朴諸臣。
內而有安平錦城壽春漢南諸公子。
能爲 端宗爭死
至今談者。
三綱五典增重
麟趾之賢。
餘人爲烈。
况其歷十世子南而猶有三世承孝。
重以死烈如李氏者。
不益鮮覯哉。
噫。
可以仰測 祖宗家法矣。
或言婦人褊性
又言慷慨殺身易。
從容死難
夫婦人者褊固有之。
李氏則不肰。
默契禮矣
克盡孝敬矣。
矢死有待矣。
臨死乃告矣。
素養前定
熟思審處者。
一時慷慨
不翅相遠
是果褊乎否乎。
且也古之烈婦
多死於夫有寃戮。
賊有㬥
辱之日。
不肰無死可矣。
雖肰人於其心。
各有所安。
得其所安。
天理在是。
故生而可安則其生也天理
死而可安則其死也天理
李氏於此
其亦自就所安而成夫惻怛仁者歟。
觀海公忤姦死賊
已爲 國之光矣。
天又歸以李氏
使其耳雲相映無極
而謂非有意於其間則𠅩信之。
方今 聖上五十年。
作人 祖典咸在修復
烏頭雙闕
中外相望
吾知他日必採李氏以 聞。
重有太史述焉。
謹據靈光長城鄕評之公者。
立此傳以俟。
彼嫠而不恒者。
心哉。
高麗義士朴公傳
朴公承奉
高麗遺老也。
其先胄于新羅儒理尼師今。
脫解以昔氏受國。
忌儒理八子
分封外邑
長曰密城其爵大君者。
史無志。
或謂盖乃景明王子非也。
凡朴所貫。
不可勝書。
大都不外八家
牧隱李先生穡
已言八家惟密城尤著。
李益齋諸賢則又先言密城。
皆本于新羅葉大將軍郁。
郁生遼東督捕使瀾。
自是疑二十四世無可譜。
可譜者昉于密直君彥詳。
高麗文宗侍中彥孚弟也。
少監良臣,監務直文林郞仁卿內府寺丞儉,贊成事夷靖公說,縣丞昌密。
而有曰居仁
不仕。
譜稱麗末有謫宦義縣
因居
公元1402年
者。
其殆以官則縣丞而以居而名。
旋移泰山縣則其子歟。
仁義入我 國初
倂于泰山爲泰
而旣三世遂貫泰山
後三百餘年復其舊。
居仁少子也。
志氣淸介
卓肰不羣
麗氏之亡。
自以世祿故家子。
忼慨
爰及兄問奉偕廢擧不仕。
絶跡朝市
潛心經傳
聖賢以爲則。
尤慕夷齊亮之爲。
平生所樹。
實無古人
顧値鼎革之際。
恥一二自宣
而人之知之。
咸與號以義士
及其久且遠也。
言動生卒配匹之詳。
甚亦至於罔徵。
大節所存
略約有傳於家庭爾。
子德明始移長城縣小谷
 太宗壬午以承義副尉虎翼廵衛司右領副司正。
中武乙科十六人
官至三品
縣之狐山。
其子衍生折衝將軍行忠武侍衛司護軍
事 端宗在京。
智勇操守
 世祖初潛。
知遇綦隆。
知幾早遯。
旣 受禪
遙錄佐翼從勳。
托疾不起
隱于潭陽月山女壻家以終而葬。
其貫以奉山。
所自悼自別也。
又歷二世至 贈判書宗元
有四子。
伯守溫宣敎郞 慶基殿參奉
仲守良進士文科文學禮律孝謹淸白
受知金十淸世弼
累遷資憲大夫政府右參贊
爲 中  明三朝名臣
生 錫宴沒 賜祭
遺命勿請謚立碑
豈有感於治進
亂進。
進或非志者乎。
河西金文靖先生誌其墓。
言外之意
可見矣。
守溫尙義內行
友于弟。
如古辥包。
星氣風水天下
爲 明經理楊鎬及李月沙廷龜所賞。
晩用薦依 祖宗盛際舊典
初授觀象監兼敎授
則是自本監本業人外。
生員進士一切士大夫象數極選也。
通訓大夫行司監主簿
八十陞折衝將軍龍驤衛副護軍
松巖先生挺翼書諸碑。
良子思愚進士通訓大夫鎭安縣監。
思魯承仕郞豐儲倉奉事
思愚子尙謹。
武科通訓大夫行居昌縣監。
曾孫大學松巖
士友所推。
而尙義子允鑑宣敎郞行軍資監參奉
其子行重號梅軒
篤孝好學
松巖畏友也。
尤庵宋文正先生私淑也。
後公十世克趾公美
祭儀譜牒墓刻
旣皆得松巖講定而跋銘。
師友淵源之漸。
其人不抑賢乎。
乃有文若干言。
紀公隱德
而系以詩曰吁嗟中祖
生際亂離中。
未採西山
猶專栗里風。
經心自得
漉酒方融
若遇朱夫子
千年事發公。
是用王魯齋詩特筆誰書處士
千年心事一朝明者。
結句耳。
公雖不幸沈晦
忠義之報。
子孫多賢。
又重以梅軒表章
而後之人獲有聞焉。
大者著矣。
細者
設有可書。
宜且略也。
外史黃胤錫曰。
我 太祖代王氏有國也。
天與人歸
噫其盛矣。
一時雲蒸龍變
山河而勒鼎彝者姑亡論
雖以權近經學
黃喜,許稠,柳寬相業
前後峻望
而亦不爲用。
詎非天哉。
于斯時也。
有若忠烈
或死或生。
跡殊而心同
大約不忍背王氏何哉。
嗚呼
王氏五百年治道所襲。
羅濟夷也。
蒙古亦狄也。
其於風敎名節之植。
不克專力
而猶且簡。
無甚滅質。
一朝社屋
往往不喪天賦
鄭圃隱李牧隱吉冶隱先生尙矣。
崔公瑩,金公宗衍禹公玄寶,鄭公地,邊公安烈亦偉矣。
而自餘趙漢山仁璧,南沙川乙珍,趙松山狷,朴隱文彬,元耘谷天錫,徐樊塘甄,金籠巖澍,李石灘養中,崔晩六瀁,趙虔谷瑜,李琴隱陽昭,林監務卓,全監務永忠光山若時,權棄仕定,金麗邨子進,僧懶翁,惠勤。
以至開城一府杜門之洞不朝之峴。
相枕以殞。
甚或不省誰某
而男行商戴笠
世世墻壁
不見天日者。
不尤可惻可敬哉
近世博古之士。
固已夷考其實
繩以春秋傳疑傳信之法。
則意非不勤。
非不直。
言人人殊
鮮歸乎成美
美雖宜成
豈誣之云乎
必其傳者之
可信
君子以爲無疑
斯又史例之一也。
嗚呼
人心本天。
公議不死。
百世如隔一晨
余觀乎朴義士遺事猶信。
其後梅軒之賢而習松巖尤庵
有文有詩。
先祖無美而稱之也必矣。
是直寂寥語耳。
忠孝學問
衆美俱該。
一覽可以得之
信乎其爲賢者之言也。
肰竊覆而稽之。
凡爲王氏自靖者。
雖皆無所爲而爲之哉。
要亦文武科宦中人
其如是職耳。
耘谷琴隱一命是沾。
肰猶進士焉爾
義士是何科何宦哉。
究極言之。
不過世祿之一裔。
而祿不及二世矣。
則自齒平民
庶幾觀我 朝一初耿光
亦或未爲不可大者
新之違而舊之歸。
人則穰穰
己則望望
其中有甚不安於彼而安於此者。
能之乎。
昔宋之亡胡一桂吳澄
擧子也。
大儒也。
胡不一出
學者尊之曰雙湖先生
七出史氏書之曰臨川郡
於是二者。
有以擇之審矣。
後來定勝
芳醜之相反
則豈公始慮之攸及。
天理本直
不得不爾。
嗚呼
公其眞讀書義士哉。
護軍朴公傳
朴公衍生密城人。
始新羅儒尼師今。
八子爲昔氏脫解所忌封于外。
長則密城。
密陽府也。
世有
大官
高麗贊成事夷靖公說。
子昌密止縣丞
是生居仁不仕。
譜稱有謫宦仁義因居者。
二世是爾。
是生承奉
麗亡及其兄問奉。
廢擧不仕。
讀經書。
西山栗里
人號以義士
自有傳。
是生德明。
建文壬午虎翼副司正登武乙科至三品
仁義入 國初倂于泰山爲泰縣。
而至是自泰始移長城縣
公父也。
故家子。
智勇過人
確肰有不可奪之志。
 端宗朝仕爲折衝將軍行忠武侍衛司護軍
京城時 世祖首陽大君位領議政
威德日盛
天命人心
已有歸矣
謀臣韓明澮權擥申叔舟鄭麟趾出入潛邸
行且翊戴改玉
而公受知曠絶
顧不樂爲用。
决意南歸
作書賤妾旅寓者曰。
爾乃人家婢子
不可隨我同行
他日有追我者。
恐爾不免窮詰
出是書以示。
庶其免矣。
藏之勿失可也。
公旣南則妾藏諸衣衿中如戒。
 世祖果招妾問公跡所在
加以刑訊
妾乃出公書以進。
 世祖覽畢。
立釋不復問。
葢公大意
與妾永訣
不願榮祿故也。
乙亥 受禪
六臣死而 端宗徙矣。
丁丑 端宗又竟昇遐
旣累有 徵命
而公稱疾不起
戊寅先後二勳
又以 潛邸舊恩 特旨遙賜佐翼原從功券。
公終
公元1758年
遯于潭陽府西月山下女壻李碩孫家。
不出而卒。
葢因其遯以葬。
而不于長城狐山之父塋。
又貫泰山不以密陽之舊號。
則亦微意所自悼而自別歟。
未可知也。
百世之遠。
隱約可知
大者旣著。
小者宜略。
則其卒年之無紀非病也。
家祭二月七日之僅傳非幸也。
惟後公三百餘年大譜之役。
諸宗合謀
舊貫得仍
一改一仍
無殆不偶肰者耶。
抑公一子二孫
曾孫不振
則義而窒極。
或疑天。
而爰有 慶基殿參奉守溫
政府右參贊守良四昆季
與其昆季三人
實始克大其家。
守溫尙義內行
友于弟如古辥包。
精于星氣風水家。
 明經理楊鎬幕府
有戎機必諮。
李月沙廷龜亦深詡。
天下
晩用薦初 授觀象監兼敎授郞。
 祖宗盛際舊典
士大夫象數極選也。
累遷司宰監主簿
以壽陞折衝副護軍
松巖先生挺翼刻諸碑。
守良進士文科
文學禮律孝悌淸白
受知金文簡世弼
如內而成均舘承文司諫承政三院
司䆃內贍軍器奉常四寺
司憲都摠漢城中樞議政五府
工刑兵五曹
判書者再。
而間累兼 經筵
義禁都摠二府
寄衛祿。
外而廣州敎授
古阜寶城
公元1785年
郡。
潭陽忠淸都事春秋如內。
咸鏡全羅二道觀察
世所目淸要崇顯者。
幾皆歷躔。
曾祖護軍文雅
宣略將軍賢孫
父宗元亦以世追貤。
而生也 錫宴而褒之。
沒也 賜祭而惜之。
子思進士縣監。
思魯奉事
孫尙謹武縣監。
重以五代孫世大之學行
有源有流。
未艾乎。
最其末命
勿請謚立碑者
乙巳以後有感而肰。
河西金子以之特筆誌銘
尤盛矣哉
尙義孫行重號梅軒
篤孝
松巖道義交也。
有記公遺事
附義士以傳。
而謂參贊亦承先志
嗚呼
不有賢孫梅軒者。
又孰能發揮歷世未遑
而使來者識公之志節哉。
所謂天者。
於是可無疑矣。
外史黃胤錫曰。
 端宗之復。
我 肅宗古今盛事也。
許穆南九萬前後以不可。
獨何心哉。
自是縟禮而公議快。
冤氣伸矣。
向也折積畏不敢一口者。
雖賴尤庵宋子 筵白。
致 孝宗下 敎。
有立不禁
後得稍稍頌言于野
而于 朝猶未能以驟。
今則安所不可
竊稽 端宗之世。
不附靖難者有三大臣。
曰忠翼節齋金公宗瑞
忠定永泉皇甫公仁
忠莊鄭公苯。
六臣忠正平陽朴公彭年
忠烈丹溪河公緯地。
忠文成公三問
忠簡
公塏。
忠景公誠源。
忠穆兪公應孚。
而幷寧陽都尉鄭公悰則七與三而十賢也。
有生六臣
漁溪趙公旅
秋江南公孝溫
霧巷元公昊
梅月金公時習
耕隱公孟專。
農隱成公聃壽。
而幷栗亭公節
監察鄭公保八賢也。
外此安平錦城二大君。
漢南壽春二君
權自愼,宋玹壽二戚。
與夫朴公仲林,趙公克寬,金公文起,成公勝,趙公崇文李公甫欽,李公澄玉,閔公仲,張公季叔,柳公自湄,李公筵孫,尹公譓,奇公虔,李公岸,嚴公興道
以至淑儀金氏後宮權氏及申叔舟尹氏
若是者。
或甘戮或偶全或起兵祝髮或托盲或赴江或投繯以待。
夫自 莊陵志以外
漏不漏何限
玆又得朴公衍生聯之。
大約天翻地覆
目駴而心惻怛者耳。
嗚呼
曾謂申叔舟鄭麟趾文學自命
 世宗集賢儲養
一朝幸𥚁貪功
因附韓明澮權擥密謀乎。
余嘗東奉 莊陵。
寧越本府故吏
有記 端宗昇遐之日。
山氓谷嫗。
奔走號哭
一辭以爲麟趾殺我 君王
又嘗贊文備攷纂修
大攷野史
有記 端宗王后爲婢也。
叔舟諉勳典賜牌。
請以自屬。
彼其百倍韓權
不已明乎。
回思少也。
六臣祠塚于鷺江南
毛髮覺颯肰植
立。
使靖難佐翼諸孫在者。
不敢過此。
赴 莊陵也。
路遇裔。
渠亦太息百世公議
其奈何。
在 陵也。
李季甸一裔來言。
瞻望象設
便怵惕泚顙
夫以遙遙而胄彼者猶肰。
彼之當日之心。
何如哉。
叔舟頑壽且死。
乃始歎曰人生會有一死。
死等耳。
於義
至爲叔舟麟趾
是其言亦苦晩矣。
雖曰文學不識天地間元有一字。
威刑爵祿有以動之爾。
是則兪公之武夫
嚴公吏人乎。
不以學士夫而饒彼也决矣。
抑彼之大張勳券。
不滿一笑
余頃得而徵之矣。
夫以霧巷之却從子勳臣不見
坐必向寧越西江者。
烈烈如何
而混而錄之。
欲其券藉重。
所謂英䧺欺人之術歟。
世衰道微。
士夫廉義之壞極矣。
白首畎畞
維憂無疆
輒爲公奮筆如此
庶補他日國史之闕。
而尾以狂言
嗚呼
栗亭之有膂力佯狂
霧巷之錄從全節
於是合而一矣。
千秋萬世
其尙知我罪我
而重以之信我哉。
主簿朴公傳
朴公尙義字宜甫
自新羅儒尼師今有八子
爲昔氏脫解所忌。
托分出外
而其長得密城。
爲別子立宗之祖。
冠裳舃奕
東京終始
高麗亦肰。
益齋
公元1402年
牧隱二李實是稱焉。
其季有贊成事夷靖公說。
縣丞昌密而其子居仁不仕。
譜云謫宦義縣因居者。
葢謂此也。
居仁少子承奉
當我 太祖革命
及其兄問奉。
廢擧不仕。
忼慨讀經書。
西山栗里之風。
自有傳。
子德明以 太宗壬午虎翼副司正。
中武乙科
三品
始移長城縣
世居而葬。
一子衍生智勇節義
事 端宗忠武護軍在京。
被 世祖潛邸知遇甚厚。
而不樂爲用。
作書訣妾。
矢必不復仕。
遂遯于潭陽月山下女壻家。
雖累有 徵命
遙錄佐翼從勳。
而終託疾不起以卒。
葬因其遯而不于先兆
貫以泰山而不于舊貫
所以自悼而自別也。
亦有傳。
後三百餘年而子孫諸宗修譜。
復舊貫云。
自是歷大護軍文雅宣略將軍賢孫宗元而有 慶基殿參奉守溫
政府右參贊守良四昆季
復昌其家。
守良卽 中  明三朝名臣也。
河西金文靖先生誌銘
稱其遺命勿請謚立碑
豈以乙巳以後微意歟。
守溫第三子士珣御侮將軍
延日吳世諶女。
生公嘉靖戊戌七月四日
公幼游街上。
有人見而異之曰。
他日天下必此子也。
旣就珍原縣生員朴公元恂學。
聰明絶倫
日誦三百餘行。
同門如邊望庵以
公元1757年
諸公不伏
尋不欲以章句腐儒自居
駸駸古今象數百家者流
日用不懈
竟得其妙。
有言無不中。
人已目以邵子。
廉介自厲
不顧家人產業
與弟奉事尙智友愛淳篤
一毫物我
析箸日。
田肥僕壯者。
手券歸之。
執手止之曰父母所遺
理宜得平。
彼饒而實者。
奚爲於我。
人之駴惑姑亡論
我心其得安乎。
公乃曰吾年逾四十。
連擧七女而無一子
不免女孫香火
爾纔三十。
有子有孫。
以先業可矣。
忍作女孫所有耶。
因幷他餘器用悉以畀。
一留者。
不敢終辭。
亦恒以不安。
公子允鑑生而長成
則弟以水田最沃者五斗地還之曰此吾志也。
若公之爲。
視古之辥包錄朱子小學者。
不其班乎。
卽其弟亦加人一等矣。
世猶有就蘇瓊相訟而不以耻。
抑何理哉。
公旣內行之備。
仰觀俯察之理。
老而益精
星氣大經
要不周禮漢晉志占候範圍
所用葬法。
亦克藏往知來
豈又兼以唐典三式相參
而爲 本朝虛庵希良南格庵師古前後方駕歟。
萬曆中邦運文明
廩廩太平矣。
李文成先生重峯趙文烈先生已皆相講乎土亭李文康之菡龜峯持平翼弼師友之間。
丁丑星期在十
公元1767年
五年者。
爲 國事先憂。
而公亦前言必有靑衣賊入自 國城東門若南小門。
李月沙廷龜自丁亥隨父長城本縣衙中。
獨先公相密。
而公不甚知名
往往莫之遽信。
不數歲而壬辰四月倭賊果大至
 宣朝西行
漢城開城平壤相續以陷。
八路全羅粗完。
癸巳 天將李如松東援。
雖略致收復 旋蹕。
而賊據嶺海
狺狺可虞
甲午正月有薦者。
用 祖宗盛際特 敎選名儒明象數者。
直授六品
公奉訓郞行觀象監兼敎授
俾訓本監三學本業諸員。
奉直郞
葢月沙所公誦也。
丁酉 天將麻貴董一元劉綎陳璘水陸再擧
邢玠漢城
摠督四軍
御史楊鎬奉經理軍務衣食之 命。
將轉赴慶尙。
單車平壤
月沙沿檄往對所問狀
楊公旣入漢城
接伴使李漢陰德馨曰俺知國有前言靑衣賊入城者。
可得見乎。
李公曰我國無此人也。
楊公牢請不已
且曰俺發北京 陛辭
已仰占天象。
知此人當在貴國
相欺耶。
李公以 聞。
 宣祖亟命探致出見
公方都下
蹐門
楊公爲延上座
移日大悅曰。
果是祖地狐山之精。
必名天下
留處行府
待以軍師
不須臾許離。
征伐宜之秘。
無不諮决
公元1777年
師期行且發。
有鳶盤翔于上。
楊公曰此何祥也。
公曰今行必無利。
亦必無敗。
楊公曰無利必敗
寧詎無敗。
公曰師行將殺伐
鳶亦飛而食肉者。
殺伐食肉
勢等故也。
旣至山郡
擊賊果破外寨而圍內城
竟不克乃退。
公言之驗。
大率類此
於是華東大噪以爲神。
甚至兒童走卒
亦莫不傳誦。
戊戌七月通德行司監主簿
庚子十一月朝奉大夫典獄主簿
辛丑三月通訓大夫
司宰主簿
俄以軍職寄祿
宣略將軍行忠衛司正
七月義興衛副司正。
戊申光海嗣位
丙辰四月御侮將軍龍驤衛副護軍
丁巳六月以壽八十。
折衝將軍得緋玉。
行本副護軍
葢公初志非必㞕㞕一官
而特以月沙三十年虛舘知己也。
楊公又越萬里傾葢托契也。
不得不爲之屈者。
辛丑以後迤至光海之世。
時事轉非。
人亦莫我好也。
浮沈軍祿。
庸非其益所樂哉
故公蹤跡多散于湖海梓楸之閒。
乃以天啓辛酉二月六日卒。
年八十四。
河東鄭氏。
郡守曾孫
中樞佐翼功臣河源文節公守忠玄孫也。
一子卽允鑑宣務郞軍資參奉
四女壻長李翰龍進士
次金友玉,李潯,奇文獻。
丁酉七月倭賊再至。
陷閑
山島
八月南原府。
九月逼畿。
南至稷山縣素沙坪。
麻貴下解生所大敗南走
正一枝向尙州
平行一枝實刳全羅
十七日逾蘆嶺至本縣
所過血道。
而鄭氏以十九日被害
允鑑年十八未娶。
被俘光州昌平縣
至綾城縣。
誑賊萬端
樵採及期
示信無疑
脫逃
五日不食
食林蔓烏食子三四掬。
目始視。
晝伏夜行
十月四日歸鄕
則奇氏婦先幸免
收母屍以殯。
而得而葬之。
繫官未歸。
能蒼黃中禮事
公亦以孝聞。
崇禎丙子十二月淸虜東搶。
本府使時定以守城將。
將領兵入笠巖。
屬允鑑留鎭
時定金氏
府使尙寬女也。
仙源文忠公尙容淸陰文正公尙憲從女也。
子允母家姨親三從也。
以故爲時定所倚仗相驩。
至是轉米自邑倉。
輸于城倉。
則力勸時定從軍婦子不在
一軍感悅
方伯北援
猝夜驚逃
府軍亦潰。
再徵次蘆嶺不肯行。
時定欲斬其魁。
鑑止之。
亟馳往。
衆皆羅拜留鎭大人來耶。
鑑諭以大義
且曰爾若逗遛
官家必先殺我何。
衆乃齊謝曰妻兒旣被顧恤
何敢忘恩
乃不督而行。
時定歎曰兵不可以威。
可以德。
吾其得人哉。
旋聞虜游騎南過山郡
一二日且犯本府
公元1747年
散官儲。
因以避去則又不可曰。
私計則肰。
一境民心可乎。
虜竟幸不至。
時定又稱其得體
始公在世
京外大小名家葬親者。
得公一指點。
乃謂以孝
公亦自信。
旣爲妻因祔府北龍門洞親墓下。
規其側埋灰識之。
與同兆。
不滿改求他山
莫得
晩歲乃曰天也。
肰亦足保我子孫哉。
如其言。
公卒六十六年 肅宗丁卯
孫梅軒處士行重謁文樹石
松巖先生挺翼素重公。
又重梅軒之以道義交也。
特筆以詔百世
而終以公所稱天之一字拳拳焉銘之。
昔程叔子數學至邵子方及理。
夫邵子尙矣。
理也天也。
古今一也。
公亦幾乎知天哉。
公元1615年
外史黃胤錫曰。
昔我五代祖考値光海斁倫
年三十左右
赴擧
遯于興德本縣王輪山北保安祖墓之側。
遇公卜居
屋未就而其地失。
余八九歲讀手筆日記
萬曆四十三年乙卯以下三百九十字。
皆公語也。
今在篋可徵。
於是始知東國主簿朴公。
稍長閱李文靖植澤堂集啓山志
知公與 皇明杭州人杜忠亦名思忠東來齊名
中歲柳夢寅於于野談。
知公八耋寓潭陽侍兒
游走輒跟致如神曰。
所之上。
必有白氣
旣又三十年。
南北游接
耆老士大夫博古非妄語者非一。
聞所未聞
益知公之爲藝。
曠世一人
而玆獲奇先生所採家狀一世公評而書諸石者。
則反茫肰童觀之愧。
爲之彌日未已
徐乃覆而按之。
少日聰明空羣不拘章句者。
何等志氣也。
晩景友愛之孚人而不逐逐財產者。
何等姿質也。
受知楊公
能坐决勝敗。
累試而愈驗。
則雖謂之密贊 天朝
再造藩邦之烈。
宜未爲夸也。
思改壽藏
將默斡造化
方耋而郤悔。
則雖謂之眞悟天理
容人力之境。
宜未爲過也。
精義入神
大而化之
聖學極功
而聖于藝者亦肰。
由藝造極
何往而不天
且如文人之文。
不抑藝之一乎。
而世之因文而悟道者
不甚鮮也。
道之所悟。
卽天所在
譬之佛氏所喩。
捨筏登岸
寧詎不肰。
肰則公之於藝。
亦殆聖矣。
先生生于公里
纔後公六年
而原公所傳之祖。
直以張子房赤霆經。
與其裔洞玄子玉髓經。
大爲朱子蔡氏所稱道發揮者。
言之至曰公於此有符。
使朱蔡見之。
其必莞爾也審矣。
是用朱子自言太極通書二解
必致周子莞爾者。
而引而爲公重爾。
朱子孔子也。
全用大。
非一藝可名。
山陵議狀千古至論
或者以其有謂廣求草澤
意在欲官
蔡氏。
未可知。
肰蔡氏其老友高弟也。
上承牧堂而下九峯者也。
非傑肰大儒而肰乎哉
天文地理易範律曆
武矦八陳
邵子之經世
無不就正朱子
玉髓發揮又其一焉。
先生正學旁通
亦越乎玆。
故爲灼知公傳之所自
語曰惟佛與佛。
始能相知
余肰後知公之聖于藝者尤信。
肰古之所貴乎藝無他
必其本之以德與行
乃其可貴
而沿而溯之。
天可幾。
其亦知也。
否者。
幸而一方也有之。
如水無源
如木無根
家庭州閭
不足有孚
而况上國之徹乎。
而况天象之動乎。
而况畢竟知天之際乎。
今公友愛旣盡乎同氣
而繼以賢子承家未艾
則其當日盡孝可知
卽一藝雖聖。
亦餘事游戱之發耳。
不當爲公之重。
風聲自徹於上國
光景自動天象
一言歸天
尤洞肰可敬遲暮
嗚呼
天之一言
聖賢千言萬語
不以爲歸者乎。
是則讀書而求道者固自知之。
公言之。
豈特一事之所關哉。
觀夫曆昌之交。
有康津縣潛夫李懿信者。
漢城運盡。
遷都交河縣
一疏倡發。
擧國騷動
扶安縣武人金馹者。
謂 元宗塞門洞本邸。
王氣
宜奪地建宮闕壓之。
慶德之役。
民力罄竭
有務
公元1743年
安縣摠持寺僧性智者
謂 儲慶仁嬪順康園在豐壤古縣
出王者。
上下猜疑
添𥚁懿親
是皆全羅之產。
公所比壤而識面也。
矧公之藝。
不與有間
而公乃獨默於斯何也。
要之彼之窩主
大則瞻奮耈筠。
小則造訒纘偉。
而三南在
又是仁弘之客爾。
其日夜唆嗾鷹犬是甘。
才非無可逞。
非不幸中
大都迷君廢 母。
臨海永昌昌之類。
故天之降監
癸亥戮死
而懿信亦無一塊肉
不可謂幸逭也。
則不肰。
深契月沙也。
相從堂一隊也。
雖兵間筮仕
人曰妙選
而自以故家子弟
偃蹇傲兀
冐昧僥倖。
晩更超肰遠擧
自汚自晦
而軍祿有無
不以爲意
則亦無惑乎獨默。
不肰公之名。
天下所知也。
一不默。
安知姦匈之鋒。
不轉急於 仁祖乎。
肰則癸亥靖 社之義。
公亦實是陰翊。
而向也知天之說。
其爲通 國家大運而包之也。
不翅明甚
如是
嘵嘵啾啾妄目公徒藝者。
其尤淺之爲丈夫也。
抑有一說可粲。
聊試究之。
我 成宗 中宗宋沈括元許衡故事
遵欽敬閣簡儀臺成法
天文地理律呂卜筮醫藥學敎授習讀
各令極選者外。
別置敎授敎官
而著之大典之前後續錄。
大率出於虛
成文戴公慕齋金文敬公安國前後諸賢建白
而其預是選者。
又𠅩非名門名儒。
柳城鄰爲天文習讀眉巖文節公希父也。
寒暄金文敬公宏弼門人也。
鄭華爲天文敎官則戶曹參議復始父也。
提學玄孫也。
養心晟爲監修儀象監校律呂兼醫籌律三學敎授龍門昱兄也。
退溪李子友也。
玉山爲觀象監敎官李子弟也。
■(礻尋)爲天文敎授謙庵雲龍子也。
西厓文忠公成龍從子也。
而鄭北窻𥖝亦爲觀象監敎授
是皆於公。
先輩並世俱選也。
而別兼者尤選也。
故至 肅宗又命勿論生員進士幼學擬差天文敎授
典錄通考大典可考也。
旋復文武官擬差。
而猶以兼敎授爲重。
余耳所及
其時全羅鄭都事得天光州人也。
崔察訪天璧古阜人也。
故家聞人也。
頃余奉敎嘐嘐金參判丈用謙則亦曰兼敎授
中世掌樂院兼主簿
此 列聖盛事也。
壯義洞中鄭謙齋㪨以世族通周易中庸。
餘力丹靑
少日亦差兼敎授
本業有効
後遷義禁府都事
河陽縣監江府經歷
今人徒識其爲畫院中人耳。
又曰自 英宗中年
始令本業人受差。
遂成常調
則今不可復古
可惜也。
嗚呼
 英宗以前
公所初仕者。
其爲選何如哉。
祖典昭載。
耆德確據
一種謏聞
乃以今疑古斯則曷足云云。
惟世之搦史筆者。
未必三長也。
余是懼焉。
又悲公言出處之爲藝掩也。
不得已以爲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