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燕石册六 第 x 页
燕石册六
墓志铭
墓志铭
燕石册六 第 80H 页

则止轩姓俞。名某(彦镐)。字某(士京)。尝使人筮一生休咎。得雷天大壮。其彖曰利贞。遂取大壮则止之义。扁其轩。仍以自号。为人无他长。惟于得丧荣辱死生。粗知有定分。不欲枉用忻戚。自幼不役于衣服玩好。独喜古人文章。略窥阃奥。顾善病不能自力。亡所成。侥倖窃科。觊升斗之禄。以养父母。不谓谬登清华。骤跻卿列。位尊而德薄。恩重而效蔑。有乖初心。今老病且死矣。其生也无善可录。没而丐人华辞以损实。尤非其志。乃自述其平生。以遗后人。曰我俞得姓。自新罗阿飧三宰。籍于庆州杞溪县。历胜国。代有名位。至国朝。有景安公讳某。肃敏公讳某。仍父子判书。显于 中明朝。三传为江原道观察使讳某。司宪府大司宪讳某。罗州牧使讳某。三世俱赠议政府左赞成。牧使公次子讳某。汉城府左尹赠吏曹判书。配贞敬夫人庆州金氏。议政府左参赞孝贞公讳某之女。即其考妣也。以 英宗庚戌上元后四日生。甲子。大司宪贞庵闵公遇洙以其女妻之。曰汉宰。曰宋启乐。为子若婿。此其系出与子姓也。辛巳。擢庭试丙科。补承文院。壬午。今 上定号东宫。复置僚属。首除侍讲院说书兼说书。递复除者四。癸未。由承政院注书。升成均馆典籍。迁司谏院正言。凡四授皆不拜。五为司书。一为文学。丙
燕石册六 第 80L 页

燕石册六 第 81H 页

燕石册六 第 81L 页

燕石册六 第 82H 页

观其服。乌纱雕锦黄金宝钉。俨然卿老之尊也。观其容。大不及楪。羸不胜衣。萧然布韦之穷也。物之傥来欤。时之偶逢欤。若其一段槁木之心。惟知者知之。盍归来兮一丘一壑之中。
(化翁常恶人之所喜喜人之所恶公若有尺进寸退之心则功名必不如此隆显)
(观此一篇可以见世道之百变也)
(中间遭逢似宋朝君臣故其文又似六一自志)
燕石册六 第 82L 页

贞夫人骊兴闵氏。司宪府大司宪贞庵先生讳遇洙之季女。议政府左参赞忠文公讳镇厚之孙。骊阳府院君文贞公讳维重之曾孙。妣曰贞夫人漆原尹氏。海州牧判官景绩。其考也。夫人以 英宗己酉十月庚午生。年十六。嫔于杞溪俞某。今官冢宰。内阁学士贞庵。讲道林园。屡徵不起。为世儒宗。尹夫人淑哲渊旷。通达事理。有女士称。夫人胚胎生长。不离训典。故能知妇人伏于人无专用之道。苟于事无大害者。必勉从之。未尝直行其志。至若不疚隐约。不浸华靡。则所尝习熟乎家庭。无待其勉之也。予常爱苏长公诗曰。一为儿女涴。始觉山林尊。凡世之怀禄不去者。多坐妻儿之累。可以为妇女戒也。夫人家在上游。以时归宁。乙亥秋。予同舟以行。携一小屏。即画陶靖节夫耕妻耘者。昔谷云金公。当赴官也。其淑人曹氏于舟中。为诵归去来辞。风其早归。予指屏画以语是事。夫人欣然领意。其后七年。予登第。历扬三司清显。顾性不狎世。非锢削则窜逐。中年屏居先茔侧。数间茅屋。不蔽风雨。殆不堪其忧。然而夫人能安之。佣田以播麦。循篱以种菜。罩鸡网鲜。以佐脱粟。其勤苦澹泊中。亦自有乐。每春夏之交。高柳荫映。黄鹂送响。就北窗下。父子母女。各执其业。隐然有鹿门之趣。予诗
燕石册六 第 83H 页

绮纨匪愿。澹泊是安。惠好同归。梁孟鲍桓。是予诔夫。尹夫人之词。其尚类也。铭之以斯。
予为志之越三年丙午四月辛巳。夫人疾卒。得年五十
燕石册六 第 83L 页

(公终是睹世情逼者也)
(孰谓此卿相家壸政也)
(贤哉夫人也)
(何等超识)
(余壹怪夫公位已公孤矣常悠然见白云意不在轩冕若寒士也读此志始知之矣公固素性淡泊盖闵夫人也)
燕石册六 第 84H 页

先生讳某(彦鏶)。字某(士精)。号大斋。即陶庵李先生所命也。我俞出杞溪。曾祖讳某司宪府大司宪。祖讳某罗州牧使。考讳某汉城府左尹。妣曰庆州金氏。议政府参赞孝贞公讳某之女。先生以 肃宗甲午三月辛酉生。为人恺悌详明。济之以刚果敦实。自学书时。寻常游戏。不出于劄录啚画。识者已知非凡儿。既长。乃知科学外自有用心处。闻陶庵讲道寒泉。为世儒宗。遂往而师之。时年十九也。陶庵期许甚重。先生亦观感奋发。专心向学。常以陶庵所言士大夫心事。当光明磊落。不可幽暗回互者。为存心之法。又取朱子训说话觉得不是。便莫说。做事觉得不是。便莫做。揭之座侧。以为出言行事之则。真积力久。闇然日章。 英宗壬午。始授缮工监监役。乙酉。除翊卫司洗马。俱不就。丙申今 上即位。以曾通咨议。命转六品。寻又特除司宪府持平。下旨召之。上疏辞。特遣史官宣批。冬。升掌令。戊戌。升执义。兼经筵官成均馆司业。癸卯。擢通政。连除吏曹,户曹,刑曹参议。而于吏刑为再。间为敦宁府都正。前后恩礼隆挚。末乃遣承旨敦劝。 上意必致乃已。时朝著清明。同在旌招之列者。或出而膺命。而先生独坚守初志终不起。是冬。宿疾添㞃。自知其殆。顾命后事。从容整齐。用退陶已例。预命治
燕石册六 第 84L 页

燕石册六 第 85H 页

(三渊辞掌令疏曰人间可笑事岂有加于此哉)
燕石册六 第 85L 页

贞庵闵先生卒。葬于骊州蟾乐某坐之阡。其配贞夫人尹氏。生于 肃宗癸酉。先先生一年乙亥正月戊戌。卒。祔于其左。先生官讳族出子姓。既有志。夫人亦附见。独其事行阙焉。后三十有二年。杞溪俞某用其嗣孙持平君之命。谨志其幽曰。尹氏系出漆原。曾祖有吉平昌郡守。祖遇丁司宪府掌令。考景绩海州牧判官。倜傥好气节。当其子太学生志述。坐直言被刑也。辞气夷然若平日。士林壮之。妣绫城具氏。参奉守桢之女。参奉光山金荣后之外孙。端重有妇德。夫人钟美贤父母。生有秀质。判官公每惜其不男也。幼鞠于外氏。金夫人在孙。惟夫人最见钟爱。所供衣物服玩甚盛。夫人蹙然不自安。每分与外党同游。金夫人知其意。益奇之。年十六。归于先生。闵氏素号诗礼家。皇舅忠文公。皇姑李夫人。朝望壸范。为世仪刑。先生夙有文行。为法门佳子弟。其为妇也难矣。然而夫人初来。忠文公一见而喜之。至举笔札之微。以喻其心正。间品一家诸妇。至夫人曰使男也。亦为贤明君子。李夫人素简穆。非可与语者。未尝规其小失。独于夫人不然。或请其故。曰责之深。所以爱其人也。忠文公伯姊。陶庵李文正母也。与李夫人相为弟兄间知己。每中堂群聚。法度之言。森然可敬。夫人处其间。
燕石册六 第 86H 页

燕石册六 第 86L 页

秉心则欲其正。行事则欲其义。是其臭味之相似。至白首而无替。此先生诔夫人之语也。呜呼。琴瑟之友。峨洋之契。后之欲知夫人者。当观乎夫义妻正之际。铭之以斯。其永不沬。
(此以上例铺之中俨有法度)
燕石册六 第 87H 页

故佥正李公讳绩。字仲栗。寒暄金先生高弟也。今去公之世。几三百年。其生卒仕宦言行之详。无得以考焉。独尝为先生状其德。其文尚传于世。南秋江孝温。柳眉岩希春。郑寒冈逑所编师友儒先录等书。公名俱载焉。称公工于诗。后攻庸学。敦实而遗华。志尚高远。不沾沾窠臼。平居冠带澹如也。又称先生授徒之盛曰。其人皆茂才笃行如其师。公即其一也。呜呼。士修之于身。岂为其能传后哉。盖德成而行尊。其实自不可掩。昔黄叔度言论风旨。不章于世。然一为郭林宗诸人所推重。至拟以孔门颜子。而天下后世遂信其为人。若公以学问渊源之正。得名硕称引之盛。其言之取重。奚翅如汝南月朝之品。而观乎其师生之际。尤有可徵。夫先生之门。其传道而名世者。何限哉。然而先生不朽之托。竟属于公。岂不以公之贤足以知先生。为一时门弟子所共推者欤。即此而公之为公。可知也已。公系出金山。高丽门下侍中金陵伯讳唐盖为始祖。历八世有讳琉。入我朝。左司尹赠参判。于公曾祖也。祖讳根坤。司成赠参议。考讳命坚。司御。以从勋赠参判。妣竹山朴氏。正郎元实其考也。公娶义城丁氏。县令安寿女。生三男。龟年司御。彭年早殁。崇年参奉。三女。归副司直南应星,县监李希颜,佐
燕石册六 第 87L 页

昔文潞公。表明道阡。匪公孰任。益见公贤。寒暄之门。有来甡甡。状师之德。岂无其人。猗李公笔。多士攸属。文与道传。授受之的。
燕石册六 第 88H 页

自古忠臣烈士。为国家见危授命。其人岂必受国厚恩官位高显哉。彼官高矣。一朝临祸难。或卖国遗君。不然则雉兔逃。而诚忠坌涌。勇于一死。自尽天性者。往往出于人主不识何状之中。如金公弘翼。身未尝登朝。官不过监县。而从主帅。任事在军。将逸矣师溃矣而不去。独挺身力战而死。岂不伟哉。公庆州人。字翼之。号默斋。 宣祖辛巳生。中癸丑生员。筮仕义禁府都事,掌乐院直长,司宪府监察,工曹佐郎,连山县监。为连山五年而值丙子之乱。虏围南汉。上命徵三南兵。忠清监司郑世规檄守令。领兵赴期。守令望风逃匿。莫有至者。时公父母年皆七十馀。在瑞山。弟文贞公弘郁。以翰林从 上于围中。公慷慨泣曰。吾虽有父母。君父急。安忍不赴。即杖剑驰诣世规。蓝浦县监李庆善亦至。世规兵二千四百。使公掌兵械。庆善主馈餫。遂进兵屯广州之险川。谋入南汉。时虏伏山上。因天大雾。忽驰下而掩击之。我军皆披靡。死者相枕。公见事急即下马。衣紫衣断左右袂。以便运用。手一剑登粮堆上。指挥督战。顾眄间。贼豕突不可当。世规故堕岩石下以自脱。公大声呼。请与效死。而世规已去。公亟令军中曰。今日死不可避。走者斩。于是士皆殊死战。贼见公督战甚力。以为紫衣人必将帅也。
燕石册六 第 88L 页

燕石册六 第 89H 页

在昔虏讧。众鸟鼠窜。维时维公。气涌剑按。上有父母。又上有君。君危如发。臣敢私云。从帅于营。铠仗是司。进次川上。贼来如麋。天忽大雾。二千崩角。观察免脱。公独咬咋。紫衣援袍。贼以为鹄。剑折力尽。卒陨铓镞。公所处地。有亲无帅。直饶无死。孰咎孰议。悲愤所激。莫遏诚忠。志决掷鸿。节凛取熊。诸死义中。公为尤绝。亦有节烈。从治下出。孰谓斗小。连高于嵩。揭诏千古。铭在幽宫。
燕石册六 第 89L 页

维我从祖叔父文翼公。为国上相。朝望家则。矜式一时。今其卒已二十有馀年。而典刑不替。族亲交旧。争相慕向。犹昔日者。以其仲子参判公践修厥猷。寿考永终也。易曰。干父用誉。公之谓欤。公讳彦铉。字仲弼。以 肃宗丙申生。骨相魁硕。类文翼公。性孝友恭谨。沈厚周密。而济之以聪明干敏。绰有馀裕。识解超诣。剖析义理精微。却不费力。内守确然。意有所定。截不失尺寸拂乱困衡。凡情之耐不下者。直以平平。若无所经心。严凝自持。而与人披露。间以调诙。风谊可掬也。经事理物。综而不苛。宽而罔漏。细大弛张。各适其当。而忠实恻怛之意。常行乎其中。以故人皆乐为之用。世之号为通才者。德能相掩。裕局或偏。而公则兼有而具全。至若文辞笔翰之赡工。特绪馀耳。公妙龄。已负公辅望。二十六。登国庠。闻颂方兴。人谓朝夕且大显。以承家声。既而。见世道难平。遂逡巡却步。文翼公亦不之强也。 英宗丙寅。始仕童蒙教官。戊辰。监造 御帧叙劳。升宗簿主簿。自是二十七年之中。内则司仆,主簿,判官。户曹佐郎,正郎。仪宾都事。翊卫翊赞。宣惠郎。广兴守。缮工副正。外则平康果川县监。龙仁县令。杨根郡守。延安府使。晋州牧使。而加平,沔川郡守。仁川,富平府使。皆辞不赴。今 上戊戌。大臣
燕石册六 第 90H 页

燕石册六 第 90L 页

燕石册六 第 91H 页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吾请以是铭公之茔。昭玆来许。尚识其存顺而没宁。
燕石册六 第 91L 页

昔我群从兄弟八人。予与公伦序俱季。年时相邻。游从又最久。公不幸年未艾而殁。时予在黑海谪中。为位哭之恸。既而。公仲兄参判公。遥寄行录一通。属予为状。其后因循至二十年。今参判公又即世矣。感念存殁。乃始按录而为之志曰。公讳彦铢。字季积。杞溪俞氏。我从祖父领议政文翼公讳拓基之季子也。大父讳命岳。牧使赠领议政。曾大父讳㯙。大司宪赠左赞成。外祖判官赠执义平山申公思远也。公以 景宗甲辰生。 英宗甲戌。荫仕惠陵参奉。转司饔奉事。内资直长。升掌苑别提。移禁府都事。出平康县监。迁永平县令,高阳郡守。丁外忧。去服除。除司御,司仆佥正。又丁内忧。翌年暴疾卒。壬辰六月朔日也。葬于永平治北猪藏洞坐卯之原。淑人。判书牧谷李公箕镇女。一男汉宪。秀而早死。子族子骥柱。庶男汉平。三女。婿判书沈礼之,郡守金履九,申在▣,沈能直,能岳,能达。李鲁益,徐任辅妻。金直淳,华淳,▣淳。予昆孙范柱妻。其外孙也。公为人坚介静密。类有守者。牧谷常称其天质可以为学云。文翼公。退屏郊墅十数年。时伯叔俱亡。仲禄仕。公惟日侍燕閒。为子弟职。凡寝兴早晏。匙箸多寡。衣被之厚薄。房室之燠寒。无不躬察以适其体。予与公处久。不曾见其毫忽放过。以不
燕石册六 第 92H 页

入而服训于鲤庭。出而见诩于冰清。于家于官。自我典刑。胡不永年。用究厥成。铭以著之。庶不愧为文翼之子牧谷之甥。
宋儿圹志
恩津宋启乐。同春先生六世孙。应教志渊子。原任右议政杞溪俞彦镐女婿也。年二十七。始生男子子。其外翁。名之曰淳熙。甫晬而其父死。高曾祖祢之庙。托在一藐孤。而其眉眼如画。峨脑礼颊。若可以卒承宗事。今 上辛亥九月二日。疾死。距其生仅二期馀。三岁血属。于是绝矣。其母号天莫赎。遂以其死之三日。送瘗于公州渔隐洞先茔侧。走书其翁。请为一言以志之。其辞绝悲。呜呼。后之人。尚识其为仁贤之遗骨而无以耕犁加焉。崇祯纪元后三辛亥。
燕石册六 第 93H 页

粤自 大明亡。我东忠义慷慨之士。伏于草莽。无以泄其幽愤。则往往发诸吟讴。以见其志。如闵公徽继所赠泉漳人诗。可以考其世而知其人矣。公骊兴人。字美胤。系出高丽尚衣奉御称道。代有闻人。 国朝有留守审言。当 庄光禅受之际。不受官以终。传四世。曰兆寿。军资佥正。曰弘鲁。是公祖若考也。妣昌原黄氏。佥中枢洵之女。公为人脩骞不羁。每读书。至古人奇伟非常之节。未尝不击节歔欷也。少日偶过三田渡。有碑当道。问知为金汗纪功碑。艴然怒去之。自是行不由三田渡。及 显宗丁未。 明遗民林寅观等。漂海至我国。即所谓泉漳人也。其人不改汉衣冠。自言东南撮土。皇统犹在。时朝廷畏虏。将执解于燕。公闻之悲惋曰。是可忍欤。即驰及寅观等所馆。欲抗疏争之。既不得。则赠诗挥涕而归。其诗激昂顿挫。出于情性。有足感动人者。斯可以见公平日所蓄也。公事父母孝。躬耕以为养。夜则与兄弟连业同枕。临殁。以不卒养为恨。手书孝友字。留嘱家人曰。以待二稚之长也。噫。孝为行源。公之力扶春秋大义。岂无所本哉。公之卒。在 肃宗丁卯。年菫四十四。葬于忠州席井洞午坐原。妻平壤赵氏祔焉。二男东益,东奭。一女归进士李载衡。东益子景光,景斗。东奭无子。子
燕石册六 第 93L 页

南极浮槎。日边消息。以而投北。大义谁识。轮囷之胆。独在藿食。诗可以观。揭诏悠历。
燕石册六 第 94H 页

予友宋去矜。有子曰启乐。字士豪。即予之女夫也。初去矜与予善。约为婚姻。既而去矜没。没后五年而礼成焉。君为人秀眉目。仪观韶朗。早孤失学。能置身于律度。绝无傲荡习。事偏母一姊。孝友笃至。有命。虽不欲。必姑顺之。务以悦其心。敬共礿祀。斋日必以上服宿戒。遇先讳。号恸如在袒括。推以及于旁尊。病忧丧哀。尽其诚如子职。惇亲爱众。有穷急。悯见于色。闻人之至行苦节。辄感发流涕。动容出言。过于畏慎。而内晢于枉直。不妄随而苟异。视龌龊庸琐者。若将浼焉。其志与行。足以绍开厥家。而不幸短命。年二十八而夭。庚戌六月十七日也。葬于镇岑治东松村负乾之原。连举二女不育。惟一男甫二期。而父没之翌年。又死。于是三世血属绝矣。悲夫。恩津之宋。系出高丽判院事大原。至文正公讳浚吉。为世儒宗。号称同春先生。后二转而为庶尹讳尧辅。府使讳晋钦。于君曾祖若祖也。去矜讳志渊。弘文馆应教。其配延安李氏。牧使圭辅女也。呜呼。记予八九岁。获拜庶尹公。过辱公知爱。今犹未敢忘。及迎君为婿。窃喜公牖下之奠属于吾女也。夫以公宽厚长德。宜其永绥后禄。而应教公早扬 王庭。含用未究。君以孤童。幸至于成人。不尽之蓄。厚积之发。若将在是。而卒又无年无嗣。
燕石册六 第 94L 页

既秀不实。而又无嗣。孰云积庆。于后之施。维其尚类。克家之子。老舅为铭。岂私云尔。
殇从子庆三圹志
我仲氏县令杞溪俞公某。年过五十。始举二男。其长曰庆三。端秀沉静。若将有立。四岁而孤。七岁而夭。己亥三月十九日也。是冬。其弟又死于痘。公之血胤绝矣。二冢在公墓之左右。此即庆三藏也。母密阳朴氏。宗衡之女。我先君讳某。左尹赠领议政。后十有四年。其季父原任右议政彦镐。书瓷纳之圹。蕲后之人见而哀之而勿毁其封焉。
燕石册六 第 95L 页

公讳绅汉。字垂之。礼山洪氏。牧使允辅之季子。郡守重模之孙。校理万衡之曾孙。判书良靖李公箕翊之外孙。公以景宗甲辰生。 英宗乙酉。荫补缮工监役。升司宰主簿。移宪府监察。出监灵山县。居一年罢归。叙为冰库别提。辛卯八月十七日卒。葬于坡州远院里负癸原。先兆也。妻安东金氏。县令简行女。一男乐完早夭。有遗腹女幼。一女归俞带焕。侧室女为李塾妻。外孙男女并幼。牧使公素负士林重望。孝友恂谨。厥有家训。而公自幼持默任真。不事容饰。于外物泊如也。少出入于掌令闵公翼洙赞善。金公元行之门。耳目所擩染。率不离伦教之内。以故其兄之丧也。三月不肉。服其服以终期。抚育孤侄如己子。为牧使公宅兆不利。竭力经理。迁于吉地。凡奠竁之具。悉自躬办。以致献贤之诚。一试为吏。属岁大饥。殚心赒恤。阖境赖以全活。其为政。惠而有威。吏民惮而怀之。公平日杜门息交。对人常肫肫退逊。若无能者。而中实确然。居室临官。凡所措置。井井有条法。惟内而不出。故人或不能知也。公没之二十二年。乐完从兄乐舜列其行。请予以铭曰。此吾弟遗志也。其请甚勤。何忍辞。铭曰。
不揭其外。中实自守。于家于官。自我律度。胡窒而啬。又绝
燕石册六 第 96H 页

燕石册六 第 96L 页

我从祖叔父领议政文翼俞公讳拓基之配。曰贞敬夫人申氏。平山人。考讳思远。判官。以孝赠执义。旌其闾。祖讳銋。参赞赠领议政。谥忠景。曾祖讳命圭。执义赠判书。牧使全州李公世茂。其外祖也。夫人生于 肃宗己巳。后文翼公四年 英宗辛卯五月乙丑卒。寿八十三。先是。 上数赐绵帛米。及丧。特命赙赠。盖追文翼公也。越三月。合葬于铁原芝蕙洞负辛之原。始文翼公自为墓铭。具列先系子姓。于夫人称之曰淑均。夫淑者善也。均者一也。妇人之德。孰有加于此哉。夫人四五岁。偶随忠景公观牮屋。屋忽仆。夫人失其所在。众皆惊以为必无幸也。已而视之。大杗屈折相架。其中空。夫人得无恙。忠景公拊其背曰。儿必贵矣。年十六。归文翼公。既而。文翼公早登显。黑头入黄阁。时皇考李夫人尚在堂。膝下有八男女。门户华赫。福禄洋溢。而夫人谦以履盛。文翼公素尚敦睦。远近穷族。归之如家。家务孔殷。而夫人静以御烦。凡所以上事旁应者。雍容纤悉。各尽其宜。其养姑也。不惟以物而以其志。姑有一女早寡。夫人怜其孤茕。推甘分煖。必先意曲承。使姑忘其忧。于四女最爱其长。或以为问。曰皇姑之所甚宜也。吾亦异之。夫人幼尝中痢。会邻有丧。当其哭奠也。宁忍痛而不如厕。其仁厚。即天性
燕石册六 第 97H 页

坤承乾施。不翕焉张。猗欤文翼。有厥配良。秉是柔嘉。率以勤约。祗上惠下。何往弗得。神劳岂弟。纯嘏尔常。象𦚣(一作服)有炜。黄耇无彊。维德之似。其祔也宁。何以铭之。家人之贞。
燕石册六 第 97L 页

我伯氏参议公之配。淑夫人黄氏。昌原人。判书讳龟河之女。赠领议政讳键之孙。都正赠参判讳世耇之曾孙。妣海州崔氏。府使讳天瑞其考也。夫人年十九。入吾门为冢妇。享年八十一。后我伯氏十年壬子八月己巳卒。九月辛酉。穿伯氏墓。祔左而葬。我俞系出与子姓。已具伯氏志。夫人为人。洁正寡默。笃伦而喜施。事舅姑最久。生养死祭。一于敬共。至老犹不懈。奉君子以礼。御家务包纳。族亲姻党。以至仆隶之贱。莫不怀之。呜呼。我生之岁。夫人于归。凡于死生悲欢盛衰之际。阅历殆尽。岿然独存。曩予谪耽罗。海中重逢甲年。夫人寄赠一衣以为礼。闻者艳称之。噫。今焉已矣。非夫人。孰知我家先故。非予。又孰知夫人之始终。铭曰。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小郎为铭。燥发如霜。
燕石册六 第 98H 页

吾从弟士温。伯父参赞公晚生子也。既长。伯父为宗馈之重。择对于名门。于是取正言吴公瓒之女为妇。吴氏。海州大姓。正言公。以履周之子。判书阳谷忠贞公斗寅之孙。初为谏官。坐言事。谪死塞北。名重一时。其配青松沈氏。府使师周女也。淑人胚胎前光。生有秀质。三岁失恃。十四。丁父忧。以不卒养。为没身恸。幼鞠于外氏。推其孝。事外祖父母如父母。既嫁。以不尽于父母者。尽于其舅姑。姑病。至尝粪以验其差剧。则平日致乐之养。可知也。事夫务顺适。家虽窘。不使知其有亡。尝从之官。惟洗手受月俸。归橐枵然。教子女。恒以忝先为戒。驭婢仆。爱先于威。皆得其欢心。窃惟妇人之职。莫难于为宗妇。又莫重于宾祭之政。而淑人代主家秉。凡二十馀年。间又栖屑京乡。生事益旁落矣。然而蘋藻之荐。笾豆之供。咸无所缺。亦不知何从得办也。盖其转运之能如此。而淑人之勤瘁殚身。亦至矣。乃以壬子后四月壬申。疾卒。得年五十有五。葬于安城治东陪御里坐丑之原。我俞籍杞溪。士温名彦錥。今县令参赞公讳最基。牧使讳命健。大司宪讳㯙。俱赠赞成。是为参赞公上二世也。淑人举三男三女。男汉寔进士,汉守,汉宅出后我仲氏。女黄基养,李羲蓍,李玄庚妻。汉寔二男。黄婿二女。并幼。噫。
燕石册六 第 98L 页

芝醴之自。闺閤亦秀。始于为女。终焉为妇。惟持一顺。靡适不宜。以绥后禄。徵此铭诗。
燕石册六 第 99H 页

贞庵闵先生既卒之二十有四年。门人金公亮行。为之状。后十有四年。嗣孙掌令君。属予为幽堂之志。予辞不敢当。未几。掌令君遽殁。其从兄判书君。申请甚恳。呜呼。先生道德学术之懿。非蒙识所能窥测。而顾门下长德。今无在者。予亦老病且死。义不可以退让因循。乃敢按状而叙之。先生骊兴人。讳遇洙。字士元。学者称为贞庵先生。左参赞忠文公讳镇厚之次子。骊阳府院君文贞公讳维重之孙也。以上官讳。爰有两世显刻。妣曰贞敬夫人延安李氏。县监德老之女。先生以 肃宗甲戌生。月日与同春宋文正公同。故小名曰又春。宋文正。即忠文公外祖也。闵氏以质行世其家。至文贞忠文。名德益大显。李夫人有女士称。先生胚胎前光。幼而嶷然有德器。五六岁。随李夫人。入谒 仁显王后。时 英庙方幼。 后戏取其衣加之。先生却立辞曰。此王子衣也。 后深异之。稍长。不待长者命。自从塾师学。文思骤进。未弱冠。魁泮试。甲午。登上庠。华闻方藉甚。然先生早知科学外。有用心处。意殊不屑也。尝游湖西。历谒遂庵权文纯公。多质经疑。丙申。 上新定斯文是非。先生时掌太学议。倡同志上疏。洞陈邪正源委。 上优答。始去尹拯先正之称。庚子。忠文公卒。翌年。士祸作。初尹公志
燕石册六 第 99L 页

燕石册六 第 100H 页

燕石册六 第 100L 页

燕石册六 第 101H 页

天赋人受。曰维实理。君子蹈之。是为为己。不假外求。反躬即是。彼夸毗者。徒为口耳。允矣先生。惟实之以。循吾本然。壹于无伪。言以是出。行以是履。天德王道。屋漏于始。畅于四支。黄中之美。九皋鸣鹤。浚郊腾驷。知时识势。爰得所止。体立用行。道纯德备。门路之正。孰与夫子。诚之为贵。勖哉
燕石册六 第 101L 页

燕石册六 第 102H 页

我 英庙五十年甲午。汉城左尹郑公司马甲回。 上进公秩为知中枢府事。列于耆社。赐巾衫。拜命。命扶腋上殿。宠以御诗。将退。又赐皋比。令承旨。护送至宫门。一世荣之。明年二月甲辰。年八十一而终。赙祭如仪。四月。葬于抱川海龙山之原。始予登第。见公于骑省直中。韶颜皓发。眸彩射人。知其为端方岂乐君子也。既而从公甥徐学士有元。益知公居家笃于伦行。传所称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者。公其人也。公殁二十年。其胤正言君抱状来乞铭。义何可辞。公讳基安。字安世。初讳思安。以贼臣思孝出其族。改今名。郑氏贯温阳。高丽户部尚书普天为始祖。我 明宗朝。有都事䃫。北窗𥖝弟也。生进士之谦。隐居穷经。有重名。赠参议。于公为高祖。曾祖晖。赠承旨。祖夏卿。赠参判。考维新。进士参奉赠参赞。妣原州边氏。通德郎锡徵女。判书协玄孙也。公七岁。出语已惊人。十岁。见同宗异论家儿去姓呼栗谷,牛溪名。即峻责之。儿犹不悛。公愤甚至于哭。其夙就如此。戊申。擢别试文科。由注书。转骑郎。历遍宪府谏院。至亚长。间为春坊,天曹,筹司郎。太仆,太常,乐院正。癸酉。通政为承旨。序升至右参议兵曹。乙酉。嘉善同知义禁,中枢,五卫总管。癸巳。嘉义。甲午。以资宪进正宪。外则连原丞平
燕石册六 第 102L 页

燕石册六 第 103H 页

燕石册六 第 103L 页

括囊无咎。遁世无闷。是公之受于家庭。终身用而不尽者。进则行吾学。退而乐吾天。寿考高朗。归之以全。斯为孝之大。奚特就养服勤之云。允矣生顺而死安。永裕后昆。
燕石册六 第 104H 页

国朝用人。贵京华而贱幽遐。然或有故家遗裔茂才异等。则朝廷必先收揽。以示公平。苟衒玉而求售。其势易获。而能守己以正。不与世俯仰。长往无悔者。非卓然有志之士。不能也。若湖南之故参议奇公彦观。殆其人欤。公幸州人。字伯瞻。菊泉其号也。奇氏。繇丽及今世。有名德。判书贞武公虔。当 庄光禅授之际。托盲不仕。历二世。有参奉赠赞成进。服斋遵兄也。己卯士祸。退隐光州。是生副提学文宪公大升。世称高峰先生。于公六世祖也。高祖曰廷献。县监。曾祖曰瑗。祖曰震说。考曰挺后。妣曰罗州罗氏。进士天枢女也。公为人恬静寡欲。耿介有守。自幼不妄游戏。服训家庭。化钝为敏。文思日进。既长。治博士业。而夙习经传。务以理胜。不规规于程式也。 英宗甲子。擢庭试丙科。高峰之后。累世中微。至公复振。人皆拭目。 上亦颇倾向之。及荐翰林。公居次点。 上特加一点。以入选临轩召试。荐中人。有引义不进者。公亦以特点非常例。屡拒促命。时 上务为调停新进。士或出棱角。辄摧抑之。至是震怒。以公遐人。亦为党。投之极北。久乃释。越三年。始补槐院。翌年。察访连原道。既转六品。屡拟春坊台省。而 上不点。由是铨注亦不敢例举。立朝三十馀年。所历职。惟兵曹正郎。司谏院正
燕石册六 第 104L 页

燕石册六 第 105H 页

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维公有之。克绍家学。轩裳外物。堂构吾责。盍归来乎。一丘一壑。维菊维泉。爰得我适。落英之掇。冽井之食。高朗令终。浩然无怍。铭言孔昭。式表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