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自著续集册二 (自动笺注)
自著續集册二
 [雜錄]
  
公元1805年
父縣令公墓表(乙丑)
公元1776年
族祖左尹公
仁厚謹勑
尊臨一門
左參贊孝貞慶州公有慶之女。
其配也。
擧四丈夫子
其仲曰彦䥧字士美
我兪出杞溪。
羅麗國朝
簪組累累有焉。
高祖觀察使諱省曾
曾祖大司憲諱㯙
使諱命
三世俱贈贊成
左尹公諱直基
以蔭宰贈領議政
公旣門世華顯。
又以吏曹參議彦鏶爲兄。
左議政忠文公彦鎬爲弟。
參議公以儒學
忠文公淸名雅操
爲一世望
公亦意欲一有乘運翺翔
而又其爲人聡敏仁諒。
潔直䟽快
史學國朝故實
至如氏族源委
無不通習流利
於是衆謂公必達
竟不第。
蔭仕爲翼陵參奉,典牲署司甕院奉事,靖陵直長,司圃署別提,刑曹佐郞正郞翊衛翊衛,通禮院,司甕主簿金城縣,比安縣監。
盖公雖蔭路浮沈
未甞睠顧宗國
英宗季年
倦勤
權倖貴戚
得志橫甚。
公見國事日非
欝欝內懷憂憤
時正廟在儲位神聖
公以坊官入瞻。
出曰。
東方聖人出矣。
仍以常所通習者。
顧問詳悉
東宮心知公質美有抱負
奬借之。
丙申三月十日
公元1782年
公忽疾卒。
正廟由邸位御極之日也。
距其生壬寅
壽五十五。
士友悼惜
上亦臨筵眎嗟傷意。
月日葬于陽智鳳凰負甲之原。
公娶延安李氏署令渻女。
延城府院君時昉之玄孫
其外金文淸公鎭圭也。
先公十六年沒。
一女適生員趙宜喆。
別有誌。
繼配密陽朴氏。
士人宗衡女。
生二子俱夭。
一女適洪必榮。
公無子。
從弟府使彦錥第三生員漢客爲其嗣。
孝友豈弟
慈仁過人
人之有疾困阨
憯怛不忍見。
及當所當爲
竭智力。
盡人情。
待人肺肝
不以皮膜
皆其素性也。
金城俗惡
公至。
先風敎以化其頑。
吏悛民革。
百里以安。
御史治㝡聞。
甞以參覈官理疑獄
出二死囚
金城四年。
監司爭棄歸。
嗚呼
公之所施。
僅見於此一二。
足以盡公哉。
漢客持忠文公所爲公誌來。
余文以表公墓
余已老廢文字事。
獨念忠文公甞愛余甚。
公而在者。
余雖辭拙。
不以爲僭。
謹撮其槩。
論次如右而系以銘。
銘曰。
士雖賢。
位下身詘。
難得主知。
上於公。
生紆睿奬
沒興宸悲。
何故
公固賢矣。
文之推不遇奚憾。
明主知之遇在斯
李孺墓誌銘(幷序)
公元1809年
完山李氏
有深於學。
好古博雅君子
守中伯仁
初名受中天。
世宗別子廣平大君諱璵子孫也。
廣平永順君諱溥。
有名
歷幾世。
右議政完南府院君忠貞公號迂齋諱厚源
以淸德峻望。
仁孝兩朝名相
生諱選號芝湖
繼以言議風節
冠士類。
官至吏曹參判。
己巳兇黨所仇嫉。
謫歿南荒
是爲君高祖
曾祖進士諱昌輝
祖諱瀣無子。
子其弟翊贊諱漪子顯直。
君考也。
延安金氏
延興府院君懿愍公悌男後。
其考曰燁贈吏曹參判。
少好學。
於諸經中。
於禮性最利。
專用力。
禮書繁氄叢雜患難讀。
各執己見
駁詰辨難
號爲聚訟
君所探本窮源
鏟淆剔碎。
挈其大歸
氄者以理。
詰者以平。
公元1757年
以謂禮者將以明倫立紀。
別嫌章微。
世敎衰。
文勝譌滋。
倉卒必曰寧失於厚。
夫旣曰失之矣。
厚薄等耳。
不能探本根。
而常爲支裔纏繞
安得無失
自周制作
禮無餘憾。
不幸火于秦。
鑿于箋註
程朱子出而僅復其舊。
則又不幸代各異制
世無專門
至於近時
三千三百愈益晦。
源本不可尋。
意欲聚集漢唐宋以來至於東上下數千年間凡禮書
刪煩刊誤
勒成一家
謙讓未遑也。
君雖自喜爲禮益甚
亦好讀洛閩書。
心性理氣
實有超解。
然病學者不務下學而上達是先。
故近甲乙之說。
其爭幾於蠻觸而君不涉。
惟手一卷
超然自在也。
君以英宗丁丑十二月三日生。
端諒
仁恕軆物
居家事親以下
無不盡倫
推類以及於人。
有客死無子。
無以殮葬者。
有死至五六月而窮不能埋者。
營財勸施。
得所歸。
宗人死於諫。
友生賢而得橫謗。
衆皆掉臂
始終一視
急困赴義多此類。
中歲家居恩津之鏡湖
湖中士大夫
質行君子
至行高禮熟。
不曰天。
雖洛下士聞君名。
莫不欲與之爲交。
公元1804年
今上甲子三月二十五日
忽疾卒。
年四十八。
訃出。
鄕士友皆哭失聲
君凡三娶
縣監海平尹永烈。
鎭川文翼
驪興閔致鼎女。
尹孺人甚有婦德
有繼母疾憂喪毁。
歸事姑孝。
事夫無違
洞屬十年如一日。
亦君刑家敎使然也。
其出有一子鎬。
宋出一女適金述淳。
閔出一女
鎬二子並幼。
鎬葬君於公州鳳城先塋側坐卯之原。
而以其母祔。
距數步葬宋孺人
旣事。
以君遺事及某所爲狀。
從余乞銘。
始君少時與吾兒善。
余亦因吾兒。
得與君交。
交已近三十年矣。
初見時已異其有有道者氣貌
其後吾兒死。
以其爲亡友之父也。
有事
馬首未甞南指吾門。
余素不知禮。
然君至輒欣然命酒
盡發其所疑。
對語纚纚不窮
若解繩然。
知君果有道君子也。
余老矣。
神精耄誖。
銘君何敢。
然而不辭者。
事契重而鎬之請勤也。
銘曰。
朱子云
古禮繁碎
大人有出
從宜去太。
及今衰末
其碎益甚
維君於禮。
源根先諗。
執聖本旨
參朱定論
於經於曲。
剝棼謋(音虐)緊。
爲行學。
允篤能博。
德在六行
道宗閩洛
方進遽閼。
其言緖落。
雖未老究。
已究猶存。
老友作銘。
揭眎無垠
學生沈公墓誌銘(幷序)
公元1759年
勝國末。
中書舍人沈公漢。
見恭政亂
告老東歸
愍王高其風。
賜名東老
屢徵不起
且死。
家人曰。
吾子孫貫眞珠可矣。
眞珠三陟之古號也。
自是沈氏遂爲三陟人。
國朝中宗世。
有號漁村彦光
己卯聞人也。
官吏判書提學謚文恭
文恭九世
至公考諱尙有通德郞。
妣某貫某氏。
諱潔
嘉瑞都事
諱㮋
其考以上三世也。
公諱熻字晦甫
幼而聦穎
長而有文學
寬豁
氣宇軒昂
不屑求知於世。
科擧
放浪江海上。
日與兄弟子侄
詩酒遨遊以爲樂。
所居所謂商山者。
扁以挹商軒。
年常棲息焉。
隣里爲之語曰。
商山一皓云。
然篤於倫則。
德公疾。
斷指得蘇。
曾祖以下三世
俱在淺土。
竭心力。
卒獲數千金
買山完葬。
營辦墓牀阡碣等凡石事。
以餙其塋域
人皆嘆之以爲禮所稱報本追遠
公實有焉。
肅宗乙卯三月十五日公生。
于今壬戌七月二十九日
六十八。
配昌原黃氏。
士人逴女。
監司謹中六世孫。
先公十四年。
初葬某地
公沒。
合葬江陵渭川亥坐之原。
公無子。
以弟煿長子樂祖爲嗣
二女
長適鄭在文。
次適徐亮輔。
庶女婿
鍾百。
樂祖子容圭。
餘幼。
樂祖持公事行
涉七百里以來請銘。
銘曰。
觀夫江海放浪
詩酒遨遊
有似方外散流
跡其事親盡分
而爲先也篤志
則又有似乎敎中之君子
吾將安所求。
公豈所謂寓心於外。
而全倫於中者歟。
以是爲銘。
庶幾稱情
公元1808年
典書琴銘(戊辰)
咸安趙士令公有古琴。
自言其十二世祖典書公喜鼓琴
其所彈也。
典書公國初人。
琴爲四百年舊物。
令公倩工補其敝。
而求余爲銘。
銘曰。
絃古柱虧而其中含者。
亘四百年而不衰
高山不蠧。
流水不腐
愈傳愈久。
愈久愈寶。
公元1805年
鄭圃隱先生異蹟後叙(事蹟喪實故拔之乙丑)
公元1797年
人於萬物中受天賦
最爲正通
而又其所至淸粹者。
爲聖爲賢。
故及其游魂爲變。
則其氣上揚。
露光景。
感觸人。
或如神君
至其風肅然。
圃隱鄭先生歿已四百年。
其神甚著。
理固無異也。
先生崛起麗季。
道學程朱
忠義貫日星。
喪祭陋俗
尊攘大分
啓我禮義文明之運。
以垂無極
道與功無與爲二者。
嗚呼盛矣。
先生盡忠危邦
卒以身殉
祠院遍國中
而崧陽爲首
東人士孰不於先生
罔極恩而尸祝之哉。
先生珮委蛇。
闡學敷敎之地也。
人爲尤甚
河南趙有憲季式。
又其尤者也。
間甞爲先生異蹟記。
永川遺像丁巳火事
頗詳(記見印行松都誌)以眎余。
余惟先生大賢
其神必靈。
季式賢士
其言可信
然尙恨有闕者。
載崇賢院御盜一事
龍仁縣建崇賢書院
以祀先生
一日夜。
有盜盜院中祭器簠簋樽罍之屬。
且負而逃。
未及廟門
鉅人長者廟中出。
鬚眉白。
叱曰。
汝何敢盜。
盜卽驚。
自仆遂絶。
曉院開門謁。
內闑有橫屍
器在其傍。
意其爲盜。
令帠(帠作舁)出。
一縷在喉間。
微灌以水。
須臾而起。
問之果盜也。
自言如右
人皆以爲先生之靈也云
季式家居崧下。
年七
十。
好學罔倦。
君子人也。
余善
甞謂余先生此事。
未及載。
子其補之
余曰然。
先生三異蹟。
皆久而後猶顯。
當時靈異
宜益昭明
故其血橋泣碑。
至今道其下者
撫跡摩挲
彷徨悽愴不能去。
嗚呼
正氣磅磗。
死而有不散者。
其存無窮也耶
何其神矣。
今崇院事。
其著又如此
不可沒也。
故書其事。
以寓平日山仰之誠。
而且以副季式意。
公元1808年
硯銘(戊辰)
有石焉平昌産云。
色紫而有紋。
其紋依俙黯澹
靉靆之中。
有似枝者似葉者似花瓣者。
形類
於是之而圓。
其宲一大顆。
刻爲硯。
揉蘆爲室以安之。
老友景晦之所藏也。
使余銘。
銘曰。
文有友四。
三動一靜
動者暫。
石靜故永。
象之以度。
索山三千年。
一結之宲。
苟無泐歟。
文由此出。
千耳萬雲。
世世梧月
公元1805年
華泉齋記(乙丑)
三州李季亮賢士
所畏也。
余甞問季亮子亦有號乎。
無有
余曰子而不號。
誰爲號者。
季亮笑曰無已則其華泉哉。
余問其義何居
曰華花也。
高陽郡花田
我李自先世世居花田
華取於此
泉寒泉也。
泉在龍仁縣。
吾祖陶菴先生薖軸之地。
而吾又守先廬以終老焉。
泉取於此
合而名之以華泉
而吾以扁吾室也。
余面嘆以爲記所云禮不忘其本。
樂樂其所自生者。
季亮有之矣。
乃因其義而演而爲說曰。
不曰山有華山
水有醴泉乎。
華山五嶽之一。
其聚絶峻。
醴泉在衆水之中。
其源殊別
峻故其德厚
別故其水甜。
猶之乎人。
樹高華山之積。
德於先祖
而其子孫繩其武。
繼志述事
世其令名
如承泉水殊別之源而其水甜也。
季亮以上不說。
卽晩悔公以儒學顯。
議政公蔚爲孝顯士類大臣
而至陶菴先生
道學文章
風節言議
世儒宗。
於是益高
此其世以山則猶華山也。
季亮賢而守先廬。
以不墜其世。
何異以水而爲醴泉也。
此又不害爲華泉之一義也歟
季亮求余記。
乃次其說以歸之。
李季亮
公元1802年
間甞出外遊。
近又苦右手第二指痰入其節。
最妨把筆
久未奉書
爲悵也。
前日惠復與所下碑本
常在案頭
日一披對
以爲慰耳。
碑字體典而畫實。
可寶玩。
趯勒波撇
認以非所長。
不謂善美乃爾也。
向也李友善長謂言進與於泉院奉安時觀禮之列。
弟雖不足齒。
而猶恨老不能隨此後睹盛擧
而仍與兄一爲晨夕也。
兩大事訖矣。
新凉入墟。
燈火可親
頗亦重理舊業
而看讀間方在何書。
願聞之。
弟雖自謂云爾
實則全未全未也。
甲詩齋記。
豈不知此老物於此事。
已耄誖枯涸
不復足以責望哉。
而又有是提敎邪。
不敢終於辭。
艱構以出。
則其劣若此
兄顧得此安用。
惟覽而亟扯之。
勿以汚凈壁與珍軸。
乃大宜耳。
目下風日高。
起居何如
想益冲迪也。
賤狀無可言。
言者惟上所云出外遊者有數事。
頃間載所蓄。
出留郊園
雖非親山。
下也。
是有所謂便此菴者。
卽五六年前新搆之丙舍
身後地在其傍。
故取劉伯倫死便埋此之言。
以爲扁者也。
循其上數十武。
有水從石竇出。
冬溫夏冷
其味甜。
大旱不渴。
土人謂之寒泉
以先先生考槃之地。
與之名同爲榮焉。
不可無記於此矣。
况有諺所謂五六月傭者乎。
千萬乞毋辭。
盖旣留此菴踰旬矣。
雖老尙能拜跪行節祀。
時維盛秋
萬寶成終。
一筇
上下逍遙田園中林樾之間。
風一過之。
批髮
時時自墮吾前。
卽拾而刳之。
籬下
以爲羹資。
山外薄田數頃。
騎牛去。
下坐陂頭。
看穫夕歸
月滿庭。
敎旁姬疈蠏烹雞。
煮糕設泡於其下。
而引一大白
陶然以醉。
誦庸學一回
聲出金石
窃意世間何事可以易此樂。
石火耳。
依舊闤闠塵泥中老蠐螬
男兒眞是可憐虫耳。
如兄者以何福力。
長享此樂也。
嘆羡耳。
指痰日來差堪作字。
適少事。
作此閒漫而猶艱甚。
不能及餘外之多少
其有未究。
都在照會
答沈老書
書缺有間矣。
令㣧至。
而下札自其袖出
屢回披讀
實慰鄙忱。
仍喜審夏秋以來
靜養起居之珍勝也。
惟是所示李馨淳事。
令人代惋。
之無良。
至此極。
執事不能自堪也。
然此在執事
一橫逆也。
孔子子路問強曰。
不報無道
朱子釋之曰。
不報無道
橫逆之來。
直受之而不報也。
夫唾吾面其足羞。
惟一拭而毋校。
或者曰拭亦咈彼。
寧竢自乾。
古人之處橫逆
盖皆如此
執事一時之憤。
作此紛紜
未必報而增醜無益
紛紜不已
反與彼同歸一轍
何快焉。
緘吾口。
不出一言
閉戶塞兌。
牢守無辨
所以之者如此
則雖似㥘弱。
未有不能勝強者。
李雖頑亦具天。
不以桀紂
不足本性
一掣不應
再拶而不顧
則安知不熟執事以爲異。
便翻然自悔其非。
頓首乞罪於執事之前哉。
執事以此問策於愚。
愚實庸愚
無策可獻。
以是說進。
執事察焉。
不備
公元1806年
醇齋記(丙寅)
公元1823年
惟昔我正宗大王
凡臣家人父子
小善一藝耶。
稱美假借之。
賜號而慰寵之
卿大夫士。
鮮有不沐浴造化之波陶鑄之澤。
以自榮餙者。
吾友光山金應之其一也。
之仕於蔭。
自其爲諸司郞。
上已賜顧眄。
四年庚子。
黃澗縣監入侍
上顧謂侍臣曰。
醇謹人。
咸對曰然。
奉此敎。
怵惕兢惶
退自念上明聖
至微賤。
奚取焉而降是隆褒哉。
其後二十一年庚申
仙馭上賓
又自念天崩矣。
吾其曷歸
乃拈取聖敎中醇字。
其所居之室曰醇齋
朝夕常目
以寓於戱之思。
嗚呼
其情亦慽矣。
字書不雜也。
又不澆厚酒也。
傅說所謂惟厥攸居。
政事醇之醇。
居安於義理之所止
政事不雜也。
孔子所謂天地絪縕
萬物化醇之醇。
厚而凝也。
爲人厚而凝。
聖主已知之矣。
在官在家
居安於義理之所止
無傷先王則哲之明。
豈非所以報先王恩萬分之一者乎。
之其勉之
公元1805年
曹參芝湖李公行狀(乙丑)
公元1631年
公諱選。
字公擇
後改擇之
號芝湖
右議政完南府院君忠貞公迂齋諱厚源第三子。
八世世宗別子廣平大君章懿公諱璵
是生永順君恭昭公諱溥
有名
曾孫有諱漢。
始離籍仕爲郡守
判書
高祖也。
曾祖縣監贈贊成諱仁健。
郡守贈領議政諱郁忠貞公。
貞敬夫人光山金氏
文元公沙溪先生之孫。
曹參判槃女。
仁祖九年辛未十二月二十四日公生。
纔學語。
則已誦傍聽之文。
兄殤死。
哭之甚慟。
外從祖愼齋先生拊頂曰。
孺子如此哉。
孝廟初服
愼齋尤菴同春宋先生李草廬皆赴召
公時弱冠
遍師之。
尤菴尤專始終
公中孝宗八年進士
游於太學
倡卛多士
牛溪谷兩先正柳㮨之誣。
江都死節人子孫之在邇列者。
避虜价。
朝廷不許
尤菴不許有傷倫理
徐必遠攻此說。
公又上䟽必遠也。
顯宗五年
乙科
尤菴先生貽書。
朱子黃輅畫獅事。
先生已知公他日也。
公少從事儒賢
聞道制行篤。
忠貞公疾斷指
及喪毁甚幾危
自以支子不得恒侍廟。
忠貞公眞像。
所如必陪。
事繼妣孝。
待嫂如母。
奉先敦族。
以誠以恩。
剛方
公元1632年
峻整
棘棘不阿
好善嫉惡
平生鄭松江爲人也。
記性絶人
一過目。
終身不忘。
國朝三百年典章人物
遺聞故事
事之得失
時之先後
陰陽邪正之辨。
是非之別。
別若黑白
一見
衆楚不能咻。
士類咸附焉。
登第
人皆爲朝廷得人也。
院薦入藝文館
檢閱待敎
曝史太白山歸。
請正宣祖實錄之誤。
刊光海日高麗史。
以廣其傳。
典籍,禮曹佐郞,司諫院正言
明年
▣入弘文館
自修撰,校理
應敎
移吏曹佐郞
侍講文學學敎授
除北評事
聲妓
律己甚嚴。
明年
內遷遍歷宿趼。
而諸營門備局。
應辟爲郞者又數年。
湖西大水
巡撫御史
復命恤民便宜
又請封植魯山墓。
立祠廟具祭器
夫人墓置守塚祭田
從之。
宗室楨使淸還
仁祖反正事。
人野史有誣語
遣使辨。
上下廷臣雜議
皆言當辨。
公與金公萬基奏曰。
野史爽實
非如正史
正史之誣。
仁廟時已奏辨。
不必再。
且借虜手。
明人所記。
何鮮焉。
上不悅。
後遣使。
公元1793年
被嘖(一作噴)辱。
廟山陵。
顯宗癸丑
十五年矣。
臺石微動罅隙
尹䥴,許穆等諸奸兇
失志旁伺。
積懷禍心者。
得此爲奇貨
嗾賤宗翼秀與嶺人張。
應一(應一旅之子)相應相繼上䟽言壙中有水。
玄宮當遷
顯宗入其說。
時爲陵都監郞廳。
極言奸兇譸張讒巧狀。
以爲此屬日夜望壙中有水。
梓宮有隙
不幸萬一有疑似
雀躍以起。
以肆其兇。
陷害忠良
敗亂國家
上察之。
䟽入三月
上敎曰。
李某語犯陵寢
其削官。
其後宋先生上䟽山陵事曰。
殿下以語犯陵寢廷臣
臣見程子昭陵䟽。
以爲使仁皇遺骨聖體
碎於巨石之下。
程子豈不嚴敬君父哉。
臣子迫切之心。
不忍不直言耳。
不省
明年
叙爲濟州巡撫御史
除命纔下。
顯宗薨。
差殯殿都監郞廳。
復土訖。
通政
拜刑曹參議
前命改稱巡撫使
促赴濟州
臨行
自劾䟽。
言臣先朝時極奸兇譸張讒巧狀。
朝議大變
宋時烈罪首流竄
而收司之律。
幷及於入地宋浚吉
在野李惟泰
妄言罪當坐。
臣又自少師事此三臣者。
三臣得罪甚重。
臣其敢獨逭乎。
不報
旣入島。
遍行窮僻
布德蠲瘼。
諸生以爲模範
人爲
公元1799年
之語曰。
有淸陰。
後有芝湖
當是時。
逆宗常處禁中
以前令一歲中五遷而至右議政
秉銓
奸兇憚公。
淮南之於汲長孺
不欲公一日在朝廷之上也。
於是䥴又出公永興府使。
迫遣之。
宋先生時在長鬐棘中。
聞公北出
書與公。
謂與劉元城章蔡時。
東旋西。
淸陰先生弘瞻時。
纔南又北。
其事相類
元城銀山鐵壁不燼惟玉。
淸陰扁舟滄海匹馬關山二語以寄勉焉。
又數歲中
擯滯於三陟,沃川二邑之守。
羣兇濁亂
肅宗己未
六年矣。
門人儒士尙敏
憤師寃莫暴。
宗國朝夕將亡。
挺身一言而死。
上䟽畢暴䥴,奸狀
上大怒。
旣栲殺尙敏
而䥴人李有投書江都
宗統失守
推戴王孫
亡去
於是捕誅湞。
而流兩王孫焜,煌于絶島
䥴等反以爲此皆宋所爲
指爲罪魁
改竄巨濟
又誘其族李煥匿名書
指名八九人都下大賊。
而公亦入。
於是䥴密勸上盡殺八九人
適跡露。
亡聊
臺諫李元禎,權大載。
以宋腹心
直請竄閔公鼎重,維重,李公䎘,翊及公。
許積以時相。
助䥴爲虐。
公得龜城
公元1800年
其明年庚申
羣兇不軌
事覺悉誅之。
宋先生以下諸舊臣皆還。
而公得釋。
拜戶曹參議
公雅不喜進取名利
除輒逡巡
及謫還。
退志
每見鄕聚中山明水麗。
村落隱映間。
樂之般還不能去。
常曰安所得一區精搆屋。
讀書其中以老也。
朝廷急公
公竟不能去。
時有設廳釐正璿譜事。
議政金公壽恒
公才精敏
明於譜系
薦爲本廳副提調
專管譜事。
間擢爲咸鏡道觀察使
而以譜未完。
後又陞嘉善階。
而以功臣參會升資
無已例皆還降
周流爲大司諫,戶禮吏三曹參議,備局提調判决事,大司成,左右承旨等職。
甞以諫長
論尹深,李元龜諂附賊積。
金淸城錫胄。
妹婿也。
二人
不撓
累啓暴之。
其年冬
陞江華留守
江都事數十事。
入爲大司諫同知春秋館事
顯宗實錄
羣奸手。
是非殽亂
公悉正之。
移拜大司憲
大司成副提學同知禁府敦寧府事,戶曹禮曹參判,都承旨
出爲京畿觀察使
先是尹拯尤菴門下
四十年父事之人。
自其父與䥴善。
䥴雖以逆誅。
見其黨猶匿影伺釁
風一起。
尤菴爲禍鵠。
恐禍及己
啚貳於其師而無所托。
乃托其父墓文事故發難
數年柴梗。
卒乃
爲書詬辱
無所不至
而匿不出。
潛招趙持謙韓泰東吳道一等。
與爲腹心
陰擠大老
至金益勳事。
其形已具。
㙜官柳尙運體統事。
語侵宋先生
先生時致仕。
東游楓嶽。
被促召還。
去就於公。
公貽書言時論橫潰
可救
且已退。
不宜復涉朝議
先生遂行
上䟽言臣見譏臺閣
敢進
故舊書勸歸。
不敢留。
還山
持謙等希意。
本欲逐公而患無辭
於是借貽書事。
上䟽詆公。
若爲大老惜歸者然。
而實中公。
權持,沈極,兪得一,朴泰遜。
又羣起駁辱之。
公遂辭遞。
淸城見徒分黨。
其勢莫遏。
奏罷持謙泰東職。
以鎭抑之
於是老少論之名始立
而少輩又疑公嗾淸城。
然實不知公與淸城素不協
公固不言
雖言淸城必不聽
而謠啄不已
已又金煥事。
煥前告庚申網漏賊者也。
徒知兇孽他日必復得志
指煥爲誣告請鞫。
煥以媚於賊。
獨言不可鞫。
爲朴世儁所噬。
上直之。
癸亥
明聖王后薨。
差山陵都監堂上
同知經筵事,漢城右尹
出爲開城留守
大臣以敦匠事重啓遞。
事竣
嘉義拜吏曹參判,知經筵備局堂上
又出廣州留守
兼守御使
爲文丙子亡將士。
修顯節祠
公常謂敦風敎救世道。
莫如表章
公元1756年
義。
闡發幽隱
睠睠焉。
以故評事時。
尹瓘,吳延寵,金應河之廟祀
趙重峰鄭一蠧諸賢之院享。
其後建請。
如江留時
宗三相六臣除罪籍。
江都死節人沈誢,李時稷,宋時榮之賜爵謚。
靖社功臣金元亮伸寃
留時
錦南君鄭忠信贈謚
同時死人李重老等七人之㫌閭。
備堂
高麗忠烈人金震陽八人貤爵
我朝寃死龜城浚之復官。
成世昌灌,仁淑易名
皆世之所不急也。
行忠貞公緬事。
正言李斗岳挾宿憾
劾公擅使軍衆
上覽緘辭。
直公而斥斗岳。
卽除吏曹參判。
冬至副使
赴燕還。
憲府以不能辨彼人慢語請罪
上曰事勢也。
不從
復爲大司憲
論吏判書呂聖齊被詆不引。
後聖復入銓不出。
嚴旨遞公。
尋又拜大司成,工曹參判,同義禁。
奏治海州,堅兩逆設祠之妖巫。
尹拯抵書史局
論其父江都事
以爲谷眞有入山之失。
先人初無可死之義。
修實錄
其書始出。
士論大起以爲何敢以其失身之父而語逼先正
上告下通
聲罪甚嚴。
公發其書怒公。
金公萬重上言趙師五加卜爲相。
物議
趙亦疑公與其論怒公。
於是二憾合謀
㙜諫權持,成運
上厭薄。
以救金煥。
呂聖齊爲罪。
而因擧其平生而斥之以刻酷偏邪。
貪黷縱恣
使朝著睽乖。
士林携貳
吳道一實主是論。
道一者。
甞爲公所斥以詭異不正不與之語。
積懷慍憾者也。
成運亦然
於是羣憾蝟起
衆鏑交下
公淸峻標
身任激揚
處士依歸之地。
論議是非
豈必盡出於公哉。
世且盡擧以疑公。
怨毒之叢。
固其勢然也。
於是大司憲李公秀彦宋公奎濂,大司諫李公畬,玉堂金公昌集黃公欽,宋公相琦,㙜諫金灝安圭等。
先後或䟽或啓以訟公曰。
李某有何罪。
不過嫉惡甚。
取怨於人耳。
剛方正直
力秉淸議
修潔寒儉
其門如水
立朝行事
俱有本末
不能隨時俯仰以爲態。
極口以爲小人
至謂之縱恣貪黷
是指夷爲跖也。
人孰信之。
時相南九萬邊人
猶曰㙜議無狀
上先已入讒言
一日備忘
盡遞公所帶諸任。
因而李某正人之敎。
而朝著一變矣。
䥴孽鵲起
大司憲
竄逐金公壽恒以下一隊士類
朝廷爲空。
宋先生棘于濟州
公竄機張
嗟乎
自古賢人君子
正道直行
竭忠智以事其君。
讒人間之。
信而見疑
忠而罹辜
豈不悲哉。
於是與䥴黨合勢
宋先生
而金公先已受後
公元1752年
命。
仁顯王后遜于私第
時事棘矣
公在謫三年
杜門見人
危坐讀書而已
一日疾作
歲餘而革。
公知不起
命加季子冠。
與書尹相趾完。
眷眷憂國之言。
勸其合衆心寅協以靖國家。
侍者執筆
口授身後纖悉
婦人
正席而終。
壬申二月一日也。
於是遠近聞者上自儒紳
下至閭巷吏胥
平日不悅公者。
不一悼惜
以爲哲人萎矣。
世道其奈何。
己巳後六年
上始大覺悟。
復位
宋先生伸。
公亦賜賻祭
以隱其卒。
嗚呼何及哉。
公所家祭儀,喪葬儀,大臣年表勝國新書
文集十卷藏于家。
元配坡平尹氏
吏曹判書絳女。
亡育。
繼配昌原黃氏。
烈公一皓女。
生三一女
男長聖輝
罪謫無后
昌輝長輝進士
女適監司洪禹寧。
昌輝三子瀣,溎,漪。
翊贊
長輝子潤,潢。
潢縣監。
啓佐參判。
李重使。
鄭健一判書。
金聖應妻。
內外孫也。
曾玄以下
不能盡錄。
公初葬廣州大君墓下。
後二十年
窆于高山里未向之原。
公舊無狀德之文。
玄孫守中尸公祀。
禮學名。
賢士也。
錄公事實
欲托余爲行狀。
未及而沒。
今公諸孫死者意來。
所請。
余素慕公。
常願得一托名於公之事以爲榮。
而懼其人微也。
今何敢辭
謹撮其錄。
冒僭撰次爲狀。
以俟後之君子如右云。
寒泉觀記(此篇當在續著上卷寫影自贊下甲子)
公元1167年
故判敦寧府事豊墅李公先塋。
楊州東豊壤之邱。
而其下先已有室焉。
時出而居之。
及其歿。
又葬于豊。
嗣子大司成始源景深
廬於墓傍。
其室增置一間
名之曰寒泉觀。
徵余爲記。
宋乾道中
朱子葬其母祝夫人於崇泰之寒泉塢。
而廬於是
以終三年焉。
景深實取而名之。
朱子也。
朱子寒泉
與呂郕公。
揀周程張四先生說。
初學所由以入者六百二十餘條
近思錄。
世俗冠昏喪祭之禮。
末文掩本實
損益儀禮
采收書儀
酌其宜。
以爲家禮
家禮近思錄。
寒泉時所編也。
景深酷好朱子書。
自爲諸生時。
案上無他書。
朱子書。
是耽是誦。
平居燕處
緩視微吟
無往而非朱子書也。
於以寒泉之觀也。
無媿色矣。
雖然
余謂尊其人。
不如遵其道。
慕其跡。
不如師其心。
朱子之道至大。
而其要不過曰居敬以立其本也。
窮理以致其知也。
反躬以踐其實也。
苟能是矣。
何所不達
寒泉二書
所以天下後世之人者。
皆是物也。
景深立朝人。
今上銳意儒術
於宋諸賢中。
獨契朱子
尊其書。
六經四書
相爲尸祝
景深蚤夜不舍三言者。
以事我聖主
上下交修
朱子
道明
明則可以達之於治平矣。
▦其功驗豈直居是觀。
只讀其書者已哉。
孟子曰。
原泉混混
不舍晝夜
又曰。
知皆擴而充之
如泉之始達。
吾取以爲寒泉觀記。
忠臣崔公忠元死節錄序
詔贈遼東伯金將軍
光海朝。
戰死於深河。
藐然七尺之身。
而明天下大義
天下大經
以植萬古綱常
嗚呼何其壯也。
河上一草一木
千載之下。
猶爲人愛惜。
况於將軍竝世同時
齊心共力。
勁敵
大明死。
雙垂亘天地日星之烈者乎。
若故忠臣崔公忠元。
何以稱焉。
海州人
性孝。
䧺勇大略
略似將軍
將軍任之
顯皇帝朝鮮兵。
以征建州之虜。
公以裨檄隷左營軍。
河兵敗。
卒與俱死。
事本具在錄中。
盖其忠憤義勇
生死以扶明室。
公與將軍
無以異也。
而其名後世無傳焉。
余壹恠之。
夫老波旬負羽之卒。
至微下也。
五臺山僧。
考亭夫子而名益彰。
星州砲手李士龍
尤菴宋先生而蹟彌顯。
惜乎公前之不幸不及夫子
後之又不幸不能見知先生
以至于泯泯也。
雖然
不以石壓而終不出。
故公之死
今近二百年然後名始出。
士大夫爲文詞以揚顯之
庶幾將軍驥。
永垂雷萬春睢陽之烈於無窮也。
嗚呼其偉矣。
公元1806年
居居記(丙寅)
有問於余者曰。
天地萬物
何物爲㝡大。
余曰。
心爲㝡大。
曰。
不過一方寸耳。
所以大於天地萬物何故也。
天下微。
孰如太倉稊米
而是身如之。
心又是身中一方寸之物。
則其小也幾於天下莫能破焉。
天地之大。
萬物之衆。
爲此至小之物。
安所遂。
豈非心爲㝡大乎。
然則心之所以如此者。
何故也。
曰仁而已矣。
曰仁所以使其心能位育乎天地萬物者。
何故也。
天地之心至仁
日夜陰陽五行
運轉流行而生萬物
如其仁也。
人乃得此心爲心。
不以私意小智鑿焉。
則準東西南北之海有餘
故其功驗至於如此
仁之德。
其盛矣哉故君子必居仁焉。
上棟下宇
左窓右戶
人莫不以是爲居。
或者又務廣其居以自安
而其心則常爲富貴所淫。
貧賤所移。
威武所屈。
亦遠矣。
故安或以危。
廣或以窄。
孰如以安宅
超然乎三者之拲梏
以大其心哉。
孟子衆人不居安宅
故曰居天下廣居
朱子曰。
廣居也。
潘南朴士能以居居其室
求余爲記。
余老不能文
只取其甞所與答問之說孟子之訓。
旣以自勉
以爲士能勉。
五如蠶頭詩軸
公元1228年
今人慕傚古人
所以古人者。
古人又或有不如今人者。
槐軒李公。
以坡翁汎舟赤壁之日。
慕其遊。
遊於楊江蠶頭
後六十有一年
而公之孫箕采五如
繼公之遊。
遊於蠶頭
兩世于時年皆六十左右
爲此遊者之所罕也。
五如長篇詩七百餘言。
以叙其事。
詩意纖悉
筆力䧺肆
附續而和者長律幾篇一軸
可謂盛矣。
盖是遊也。
求以如之於赤壁
赤壁蠶頭
吾未知如不如何如
而因坡翁一遊
能使此壁名天下後世
蠶頭之遊雖盛矣。
五如不如也。
前後二賦
震耀千古
詩雖健。
五如不如也。
雖然
赤壁之遊。
止坡翁耳。
先而未聞老泉之父遊於此
後而未聞邁與過有子。
能壽踵而爲其祖之遊如五如也。
然則古今其所不如
孰多孰少。
必有能辨之者
五如以爲何如
柳東村遺稿
宣祖朝。
大賢李先生牛溪成先生
先生出而道學大明
先生門下
學問名德顯。
或享于祠院。
或行其言語文字
使後世志之不倦在在也。
而獨東村柳先生事二先生高弟
是二者寂寥無聞焉何哉。
夫以許由,務光義至高。
而其文辭不少槪見
史遷惜之。
由是觀之。
古今懷道抱德
隱居巖穴
足以善世淑人
而名湮滅何限哉。
嗟乎
先生其一也。
雖然
苟能如先生立志聖賢
積行曾閔
遲速異耳。
未有終隱不顯者。
先生歿二百餘年然後名始彰。
孰彰之哉。
信川郡守趙侯某實倡此事。
以爲先生隱居信川
薦爲官不仕。
濯躬澡行
通神明。
貫天人。
其詳在邑誌
夫以其賢懿若此
而歷幾年至今
沉晦不章。
俎豆不設。
文字不傳
信人之恥也。
於是士氣風動
儒議響合
立祠於距先生所居地里所。
而名曰東村祠。
以祀先生
而其遺餘篇翰
前爲子孫刊刻者。
踳駁可行
乃繼圖重刊
而伻儒生涉五百里以來
問序於漢雋
漢雋盥而讀之。
先生學行言議
見於集中者。
皆意眞而辭侃。
不問可知爲二先生弟子也。
先生八歲小學
已有自得
者。
先生嘆之曰。
八歲自得
古所稀。
他日不可量也。
後又贄謁于李先生
先生曰。
某敢爲公師
旣學進矣。
常曰。
服膺實地
篤信吾道
無愧古人
其惟賢士乎。
年九十。
父母不衰
愛君憂國
雖處猶出。
宣祖先生名。
春秋一部
御筆題其面曰所以春秋者章孝忠也。
先生得之君師之際者。
如此隆華。
如餘事之文辭
何足先生重哉。
惟其出於先生
故觀者以爲寶。
然而世已遠。
遺唾幾散落十之九。
其存者。
不過七十餘首
文僅八九首
烏足以覩先生之全哉。
雖然
一臠而知函鼎。
片羽而識全鳳。
則其諫西虜親征之擧。
三奸牛之誣。
此一二䟽。
豈非先生之臠羽哉。
則其全可知也。
漢雋以是明告于後之讀是集者曰。
莫以世遠而怠於慕先生之心。
莫以集少而忽於尊先生之道。
先生名帶春
字英叔
山人
東村其號云。
從孫敦煥文
公元1806年
丙寅重陽之日癸丑
本生老祖父泣綴文字。
老祖母涕具奠物。
祭于亡從孫敦煥之柩前。
慟哭而告之曰。
蒼天蒼天乎。
汝又何爲而死也。
汝又忍死於吾之目前耶。
死雖可忍。
忍棄吾父母以下四世香火
忍棄汝偏母。
忍棄汝所後九耋之老人
忍棄汝歸纔四年。
芬華未沫之新妻。
忍棄吾八十之年。
汝重汝。
恃汝期汝。
以汝爲十𥌒一相老物
一皆决然舍去。
不曾絲毫顧戀
汝雖忍。
其何忍於此耶。
汝雖忍。
生者其可忍耶。
皇皇忽忽乎。
吾誠莫知何以至此
而亦莫知何以寧此也。
嗚呼
二十年前丁未。
汝兄久煥年十五。
未成人而死。
久是吾與汝父所嘗期以學問名世
吾家者也。
晝夜慟寃貫心骨。
而猶有汝父在吾側。
互相携扶爲命也。
其明年
去久死九朔。
而汝父又死。
汝父又世所稱多博學通儒也。
此父子死。
而吾遂爲天下窮獨人。
而家亦以替。
雖然
時則猶幸汝生而朞。
襁褓中。
死生未可知。
吾每泣抱汝以爲保此餘卵。
則吾父子血屬其繼矣乎
一日二日
一歲二歲
如苗之長。
如芽之茁。
姿貌精烱。
知思分明
未嘗出乎其口。
未嘗胡蹈於其身。
氣固短。
急怒
輕喜。
貪嗔猜忮
咈戾浮雜
未見毫髮
性雖隘。
祥順昭明
沉默定靜。
謹畏拙澁
自成矩律。
稍長已然
長益然。
不問可知乃父之子其兄之弟。
而獨文藝夙就
差不如耳
性根不鈍。
靈竅方穿
自十四五以來
大發願。
勤於讀書
藝業日就
是以往。
何遠不至
吾以是日夜祈祝得年壽。
汝爲佳士
繼父之業。
補兄之踦。
則汝父汝兄。
雖死猶不死。
不在猶在也。
足以慰此餘年。
而但汝作人太淸弱甚。
不中壽格。
以是又常憂之。
在理靜則壽。
何至不能得四十五十。
不幸三數年來
病根忽萌。
入此歲。
形證益顯出
始終六七朔之間。
用藥百數
無功
東郊百里外有名醫
危然後往就之。
藥下而病稍去。
或冀萬分一天幸不死。
一日痢發。
可救急。
輿歸
踰日而死。
嗚呼天乎痛矣
無年可惜
邢居實子安長吉之徒。
古亦有之。
匪汝爲獨。
惟是祖先傳來之血脉
至吾身。
目見其絶。
四世六祠版。
一室寡婦
都無依托
嗚呼
將使我何以善後而汝遽死耶。
上天至仁
以類之殃慶。
豈或貿施哉。
是必吾自有不足保有子孫罪惡
老而不死
罔覺罔悛。
理宜殛有罪
赦其子孫
而乃移禍無罪之汝身。
前後一轍
豈椓其嗣。
甚於罰其躬。
故姑留此老物地上而奪汝去。
俾受此刀山劒樹楚毒耶。
一之甚而再之
再之甚而三之而後遂絶。
雖曰不善之報。
不已甚乎。
抑吾常有疑於人之▣死生之理矣。
天下人。
無死哉。
死亦有說焉。
兄弟可依者。
子姓可繼者。
亦何奈。
天年死。
死顧何悲。
頑嚚悖逆
禽性跖行。
死復何惜。
而汝於此三者。
有一焉乎。
獨身兄弟
無所生。
不可死。
爲人若此
不應死。
年二十。
不宜死而死。
而其何奈何悲何惜者。
大耋遐齡
列有子孫
安富尊榮
有圓無缺
此又何理也。
果理耶非理耶。
理則吾不知。
非理則天之貿施也必矣。
吾誠終有疑。
無以釋然於此也。
雖然
汝則旣死矣。
爲汝計。
吾猶生在。
惟乞嗣立後。
使孤魂孑魄有所托
四世一室有所係。
斯爲吾責。
而汝旣行列卑。
年淺
致字行。
京鄕豈或亡有哉。
有之誰肯有哀而與之爲後者。
遲以歲年則吾已死。
吾死後又誰有發力求嗣。
以繼汝絶。
以尸吾父母之祀者乎。
假使得之
吾與所不爲何人。
宗祧有主
吾與父子兄弟志業言行
彼又何得以知之耶。
吾念此。
肝腸割裂
今日死。
目將如汝之不瞑矣。
嗚呼痛矣
始汝父汝兄之死也。
吾之哭之。
豈有餘腸。
彼時
吾年猶六十以前也。
尙保性命
今吾年已近八十矣。
汝雖不死。
無此焚燬。
本自朝暮人。
今又震剝如此
其全也可幾乎
悲亦無幾矣。
幾何而從汝輩死。
死則當與汝父子兄弟
游於泉下
說此寃也。
而特遲速早晩
未可知耳。
嗚呼痛矣
吾自哭汝。
性情失亡
神精迷錯
欲言則悲塞于中。
欲書則淚蔽于前。
汝死已二十五日而月亦改矣。
尙未克以文字哭汝。
而遂迫汝啓引之期矣。
吾又何忍終不一言以與汝訣。
而及當下筆。
又復塡臆。
莫罄千百。
僅寫一二。
汝姑安意就塗
歸見汝父汝兄。
相與須臾
待吾入地也。
嗚呼痛矣
嗚呼痛矣
尙饗
答洪伯應
日前仰承慰敎。
因蒙眷眷以勉學修業
爲撥悲安命之所。
申之主靜居敬
吾友於是乎失言矣。
漢雋何敢當此誨言也。
大警惕。
如聆同安初鍾
自非下愚
曷不珮服
而顧漢雋今日情事
已失本性
肌膚之觸刃。
胷膈之橫釘。
驅去不去。
本自朝暮人。
摧剝如此
行亦死耳。
此死豈夕死之死哉。
雋初何甞知有學問
老始從伯應輩一時諸賢。
粗聞其糟粕緖餘。
神識耄誖。
電記泡失。
雖然
苟無此𠟢剝。
猶可籍此爲餘日。
嗟乎今其永已矣
朱子亞聖
喪其子。
至日不如無生
尤翁大賢
哭其孫。
猶曰蔽愛昧理。
幾於喪明
二夫豈不達觀理遣哉。
其言尙如此
雋是何物
乃敢能其所不能
而吾友引之謬矣。
雋常自詑俱衰落中。
兩目不甚花。
猶能看字。
喪慽以來乃暴暗。
朝煦之𤗉。
大字熹微
得金參奉濟默氏所編東儒經說。
其中主靜居敬之訓。
味則雖無窮。
而看也尙艱。
踐之何論
然而四字
旣受厚賜。
未忍暴棄
以還獻于座下
以寓前所乞人憐天之誠。
未知以爲如何
愧極愧極。
初冬寒急。
侍餘爲學
喜審超勝
賤狀何可言。
兒一死而血屬遂絶。
四世六祠版。
四室寡媍
都無依靠
▣▣▣▣▣▣▣▣▣▣▣▣▣晝夜肝腸焚燬。
若是而其能久乎。
不能終受吾友之鉗槌也。
未涯面訴。
只冀保重
不宣
敦煥墓誌銘(幷序)
公元1755年
英宗乙亥
生子晩柱。
先兄通德公諱漢邴早世無子。
子晩柱。
以上先君子奉正大夫宣陵直長府君諱彦鎰
晩柱初娶進士首陽吳載綸女。
生久煥。
再娶潘南朴致一女。
生敦煥。
敦煥生之年丁未
久煥年十五殤死。
其明年
其父又死。
其父衆所稱博學閎儒
久煥自童稚
已知爲學
不幸相繼死。
獨敦煥在。
敦煥亦沉嘿定靜。
有才禀。
庶幾不墜先人緖業
忽年二十。
今上丙寅八月十五日又死。
淸風金正默之女。
恩津宋彦鎭之女。
前後妻也。
俱無子。
於是血屬絶。
族人子致弘爲嗣
年纔十二歲。
翌月。
穿前妻塚。
合葬富平下梧亭乙坐之原。
先兄坐傍。
敦煥字子厚
兪出杞溪。
其世曰禮曹判書景安公諱汝霖
戶曹判書肅敏公諱絳
再世觀察使贊成諱省曾。
觀察使贊成忠簡公諱榥
監役贈吏曹判書慈敎堂諱命賚。
知中樞府事諱廣基
直長公考也。
余名漢雋
今刑曹參議
銘曰。
昔孔夫子
三領垂訓
惟定惟靜。
爲所于善。
以此倫人
庶幾近。
莫究四能。
而卒蚤隕。
維藏在此。
過者勿畛。
公元1809年
靜軒瀛海處坎錄序(己巳)
之死禍福
固皆天也。
然天之所以經營一趙成卿
造化以處其始終者。
何其巧也。
蓋旣與之人地矣。
享之以鴻逵矣。
是其意宜若遂之也者
而乃忽驅而內之波霧瘴毒凶蛇狠鱟之窟。
劒樹刀山剉磨熔碎之場。
置之必死者何也。
夫旣置之以必死矣。
是其意宜若之者也。
而忽又電翻人鬼
碁轉煞活。
之而返于衡茅
之而列於冠裳者何也。
天意豈不巧哉。
余讀成卿處坎錄。
可以驚心者。
可以隕魄者。
可以下淚者。
可以搤腕者。
成卿近三十年。
宛轉沾塗於四可以之中而不受變。
卒之萬死一生
見老母。
於是乎成卿之天始定矣
以是知天於成卿厚顧與之。
亨其運以補其畸。
華其躬以光其先也。
其必有日矣。
成卿通氣仁。
周才足。
文學云。
黃老聞見錄序
公元1796年
所由而入於學。
門路階級
其序有先後
而其大要要(要衍字)不出孔子所謂五不措。
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篤行五事
程子以爲一非學。
始終不措此五事
則愚而柔者。
尙可明且強。
智者乎。
况剛者乎。
古之君子以至於成德立而無不足者。
余雖不知學。
窃意之其必由是物也。
黃老師律初於學。
庶幾近之乎。
余守陟州時。
遇律初初見。
已知其非凡儒也。
每▣▣爲余說易之理。
庸學之誠敬甚悉
余雖如聾者之於鍾皷
然亦知非深於五事者。
不能如誦己言如此
律初其眞不措之學也。
然律初不以余爲不知。
一日其所著聞見錄一卷以眎余。
余之遇律初。
實在丙辰秋冬間。
而其年是書成。
初年六十八歲時也。
豈非所謂老而好學
炳燭者邪。
律初於六經酷好易。
四書甚喜中庸
故其爲說。
視他經書
爲尤詳焉。
試讀之。
據依比屬
不離聖賢成本
而間間參己意以經緯之。
他經皆然。
▣▣▣▣使深於學▣者觀之。
雖未知以爲一字無出入。
一句無得失乎否。
大抵不可誣者。
詳密切近
篤實透徹也。
非勤於不措。
如是乎。
可謂盛矣。
錄末又附自所爲詩文
公元1806年
若干篇。
皆以理致勝。
而其應旨一䟽。
衮闕民弊。
先本後末
明透剴切
動人聽。
人主之側。
不可無此文。
監司不上
甚矣儒者之言難行也。
孔子曰。
里仁爲美。
擇不處仁
焉得智。
東夷諸馮
未必仁里
聖人生尙矣。
士非生於豊鎬鄠杜之間。
承受有師。
講劘有友。
難與入道
古今諸老宿。
姿禀高。
不得不有待於此然後益明
律初居江陵
無妻無子。
無田無屋
窮不自存
一笈
遊於陟中三十年。
浮寄孤懸
敎授村童以爲食。
夫陟也者
東海上丸痣。
魚鼈之鄕鱗介之窟也。
俗樸貿。
文藝不興
安有所謂師友學問之事哉。
乃律初在天荒中。
臯比不借
麗澤不資
獨自窮經
學遂以成。
豈不亦尤難而最奇乎。
初甞求余爲序。
▣余諾而未果作。
會余罷官歸。
律初亦還江陵舊居
未幾沒。
沒幾年。
而其子時簡。
遺錄裹足涉七百里以來
泣曰。
願卒亡父之志。
律初可謂有子矣。
余旣感孝子意。
不可已諾
叙常所以賢律初者如此
九原可作
悲夫
優游中庸全圖後序
仁者見之謂之仁。
知者見之謂之知。
經傳中聖人之旨。
不得自在
朱子嘆之。
學者中庸
作圖以明其見者甚衆。
夫釋此書。
朱子章句盡之矣。
森乎如毛髮眉眼不爽
畵孰如之。
後人雖百圖。
豈有出於章句之意之外者哉。
雖各隨其見而爲之圖。
亦只拈心性
只擧誠敬
未有中庸一部全體而爲圖。
優游此圖
此圖優游子刱之也。
圖凡方圈二十二。
圓圈二十五。
不圈之位十。
四外方而圍之。
而系以銘。
位寘齊整
擺布詳密
優游於此其勤耳矣。
然命居天之下性之上而置最下圈。
鬼神章始言誠。
誠是捴括三十三章樞紐
而圖不載鬼神。
不害不悖
左右
未必逐圈而附易說。
以蹈傅會
此必有意義於其間
而余之愚蒙
何足以知之。
不能講質於其在時也。
第書之以俟知者
公元1810年
朴士能文集序(庚午)
少時不自量
妄窃有意爲文辭。
其志則未甞不嵂嵂乎上薄雲霄。
才智下。
方洋五十年。
不能成文章。
老耄及之矣。
方其有意時。
猥爲近齋永叔,燕嵓朴美仲友善
盛年也。
永叔初刻意爲古文
文章典則
中年因文入道
卓爲儒林標準
美仲才品絶高。
其文自占地步
耻入繩墨
俳諧跳脫
以文爲戱。
盖皆儒雅傑魁人也。
唐竇牟未知何如人。
昌黎以爲自視雛鷇
望君飛鴻
以余而望二子。
何翅二虫也。
嗟乎二子。
今皆已九原
而獨余生存。
年廹八十。
兀然無聞人。
前游可思也。
夫思其人。
其人屋上之烏猶愛之
其與二子爲族親
而又篤好文辭
如士能哉。
南氏國朝以來
道學文章功事業。
世族冠。
而式至後人猶不替。
永叔以學。
美仲以文。
而士能又繼起文辭
何其盛矣。
孤陋
舊未識士能。
士能甞之官海上
忽不樂。
棄紱而歸。
卜宅長興左坊。
與余爲隣。
而余始遇士能。
士能少余十九歲。
其人端方㓗介。
精明踈。
文辭
天性也。
又甞從二子後。
得其輔益
其所著名居居集者。
余甞取而讀之矣。
雖學邃遜於近。
名顯亞於燕。
其善發機指陳如活畫。
促促圈套軌彀之中。
而盡洩其所欲言。
惟意之爲。
而法在其中者。
雖二子不能舍是而爲路也。
夫法在其中故典則。
不囿圈套跳脫
奇正相生
芒色莫掩
如是足矣
而士能方且俛焉而不知止。
老而冞篤。
其至也殆不可量也。
士能甞求余集序。
余實不文
老誖
累辭而求益勤。
強爲之言曰。
余近居南山下。
南山松高者入霄漢
大者中棟樑。
風雨之而不摧。
雪霜之而不改者。
不獨其性貞。
得其地也。
根榦相依
葉相衛。
相樛相互
不孤不孑。
用能比如櫛。
密織如簀者。
不獨其地。
得資其輔也。
擬之則文章也。
門戶者地也。
二子者其輔也。
能文異日者。
安知不高入霄漢
大中棟樑
蔚然爲邦國之需也。
是爲序。
黃老墓誌銘(幷序)
公元1729年
公諱鍾吉字律初。
系出平海
平海之黃。
高麗金吾將軍溫仁鼻祖
而自其下連七高官大爵
國朝初。
兵曹判書象。
以後雖不大顯
亦不絶冠冕者五六世。
其後微。
曰埏。
曰震明。
曰澈。
曰尙正。
高曾祖禰也。
妣某貫某氏。
英宗己酉生。
正宗庚申沒。
壽七十二。
配某氏沒先公幾年。
至是合葬江陵石里某坐之原。
亡子
有女四人俱士妻。
公沒之前五年。
出守三陟
東海上縣
古悉直郡。
王京七百里。
魚鼈鱗介之與處。
風氣不並
北俗樸貿。
文學不興
上任訖。
掾史問陟荒矣。
是猶有隱居文學者乎。
無有
西樓黃老人
經行名。
𡽹以東。
咸稱老人賢士
余喜甚。
卽往見與之語。
名行自持
經明學邃。
君子人
於是延爲上客
黃老師。
聞所未聞
其學諸經中㝡深於易中庸。
所著啚與錄。
窮剔旨歸。
刻抽妙奧
然其書隱。
無知者。
惜乎不生於三河豊鎬之間。
翺翔乎諸儒彥之林。
相與磨礲也。
則當益高矣。
公本江陵
窮不▣自存
浮寄陟中。
敎授村童以爲食。
然其窮經自如也。
客游三十年
始得族人子時𥳑爲子。
曰吾有子矣。
吾老矣。
吾可
公元1816年
歸死故鄕矣。
持衆所助錢物器用
買屋還江陵
而余亦其年罷官歸。
其後十年
有以門紙請謁者
問爲誰。
曰我黃時簡也。
父死已八年矣。
且死遺言公有文章
吾所著聞見錄,中庸啚。
公旣許爲序矣。
誌吾墓。
公必不辭
我死汝其往請焉。
時簡不敢忘。
謹取以來敢請。
余按啚披錄。
泫然淚下。
嘉時簡能述父志。
乃爲序以踐前言
若誌者將以借其言。
壽其人行美於無窮也。
豈其人哉。
然逝者之意也。
乃爲銘。
銘曰。
余在陟州時以詩贈公
其詩云海天荒處。
高人老師
玄言入深奧。
素位流離
意欲朱子
身親見伏羲。
平生觀理妙。
悟處亦文詞
有欲知公。
公在此詩。
韋菴集序
漢雋太史公列傳
屈原離騷賈誼服鳥賦。
未甞不流涕也。
嗚呼
讒忌之於人。
矣哉
屈原上官靳尙令尹子蘭
以其忠𢢽。
何至於放死江湘
賈誼絳灌東陽張相如,馮敬之屬。
以其才必不三十而死於梁。
所以千古以來
誦此二賦者。
悲二子如悲親戚者也。
由是觀之。
賢人君子
遭時不幸
忠而罹讒。
信而見疑
往往衷情莫暴。
禍菑死者
古今何限哉。
若故尙書韋菴李公
中讒罹殃。
海島囚死。
此又何以稱焉。
嗟乎公之禍。
可忍言之哉。
正宗初。
逆竪洪國榮。
與徐命善,鄭民始等。
謀傾壼位。
國榮死。
命善等撤候閉供。
言者曹參議李澤徵,持平李有白。
因搆公以爲某雖退。
交好李澤徵。
安知不與共其事。
所與公孤負台戒之書。
遂案以安知不。
棘公于絶海中兇蛇狠鱟之所窟。
三年而瘐歿。
秦檜莫須有武穆
▣命善等以安知不殺公。
可謂古今一轍矣。
公公族。
性度貞直精固。
文行
自爲諸生
已有標望
及其通籍立朝
則英廟晩年也。
一心以事君不欺爲的。
故常與人寡合
雖英廟。
以爲李某隘。
罷削譴竄相續焉。
然亦未嘗深知公。
故躋之九
公元1772年
卿。
八畀銓柄
感激恩造
所在盡職
一所守無變。
不幸壬辰一事
公素所自矢。
居常欝俋佗傺。
如不自容
其後奏對章䟽之間。
觸類引伸之者
或露衷隱。
而英廟莫之察也。
至於不及懸車十年
而必三上乞身
蒙許而後已者。
豈亦深疚悔
以此自靖微意也與
嗚呼其慽矣。
公旣謝事去。
於是羇絆
一筇一驢
漫浪山巓水涯
樵童野老之中。
舍者幾爭席矣。
陰陽之禍。
人道之患。
宜無自而致之。
而特以公聲名老益高
爲世所忌。
奸壬乘時得一事。
視作奇貨
以公爲餌。
而因以及一時士類
爲網打計。
未及而公竟死。
嗚呼
所謂邪非邪。
公所著有韋菴三卷
五百十八首
百四十三篇
嗣子義秉。
一日以眎漢雋
且要爲序。
漢雋讀之。
至其棘中與子書數十篇
廢書而泣曰。
讀此而不隕涕者。
非人心也。
憂愁幽思
睠顧宗國
離騷
死生去就
服鳥賦。
兼之矣。
▣▣▣▣▣▣▣▣▣後必悲公如悲二子者矣。
公歿之翌年
上命流案去公名
又十二年。
始昭釋。
復公官爵
▣▣▣又今上元年
二李官。
公祭
嗚呼何及哉。
先輩公卿
位高下士風。
漢雋未甞客習於公。
然悲其志。
又高其能早於
退。
心常嚮𨓏之矣。
記昔亡友金正甫顥淳。
甞爲漢雋言李公求見子。
使我爲介。
我謝之曰。
布衣
豈肯宰相乎。
公曰我已退士也。
何傷
漢雋拙陋
竟不能懷刺請見以爲恨。
晩而與胤子游。
得公遺集
益知其嫺於文詞如此
然漢雋老無文
何敢知公之文。
惟深鑑識者當知之。
是以不論
只論其仕途屈伸
禍事始末
以見公終不失爲賢大夫夫夫(夫衍字)。
其人賢則其文自重
其文重則其傳必遠
固亦無竢乎孤陋後輩一二強揣之譚也云爾。
判敦寧朴公遺集序(在下卷者當用)
公元1806年
始余與故監役近齋朴公及其弟判敦寧府事錦石公相善
王考知樞公。
公王考贈判書公。
與爲內外從。
二祖俱家北山下。
隔一崗以居。
歲時伏臘
鶴髮鳩杖
相從心臺之園。
玉流之岸。
而吾三人常以童子隨。
以故余與公兄弟
自結相視如同氣。
長公少余二歲
公少余七歲
相若也。
性相近也。
故有吻而無射
及其俱長。
大。
所好
又同。
入於文事
相磨礲爲業。
而余麤鈍。
兩失文道
無所成名
長公無數
文雄深。
深於經禮。
晩益學成道尊。
世名儒。
公才禀絶高。
長於詩。
花開月明
大白
抽牋賦詩
公所作。
精華溢發
詞采爛燁
獨出衆中
余則固懸以十駕矣。
至其出奇不羣
矯然鸞鶴之翔空。
長公
往往罷筆以爲可及
盖四十餘年游於公兄弟之間。
文酒相嬉如此也。
然是三人者皆窮甚。
長公早已斷科宦。
專意爲學
忘其窮矣。
若公與余。
未甞無意功名而卒不得
中歲
公又益無食。
一日風起
妻子浮江
家於黃驪淸心樓下。
時爲序而送之。
自後落落晨星
爛熳非復舊日矣。
居幾年。
公忽以布衣
托日月之光於椒掖而跡遂殊。
於是警惕
公元1800年
畏約
閉聲影。
持身處子
杜門不與外事
越四年庚戌。
今上誕降
正宗公淸愼謹畏。
專畀公輔一事
愈益惶懼
食息於淵氷。
夙宵筋膂
身兼保傅
德贊溫文
所自矢以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究竟
正宗由是益寵厚之
報恩監。
擢爲戶曹參議
至庚申
皇天降割
正宗昇遐
公號隕如不欲生。
今上嗣位
慈聖以公至誠導迪。
功在社稷
卽其日授以將符。
惶恐敢辭
禁營八年
累進階至輔國崇祿大夫判敦寧府事。
則公之年六十有九歲矣。
是歲公沒。
今上七年也。
震悼
製文以祭。
一凡隱卒崇終事。
無遺恩。
下無餘憾。
可謂盛矣。
盖公天性謹拙。
云爲皆有䂓矩
䂓矩外不旁走一步
長公篤於學。
子弟皆有則物。
公又擩染焉。
以故其處而爲士。
出而爲
公元1787年
肺腑之親。
卿相之尊。
事有推遷
其所守操履。
如印一板
禁闥十年
一刀世路
三緘於時事。
惟時出詩。
言志而已
其詩如心機關棄智
事從鞱晦爲嫌名。
國恩若問如何報。
謝客仍無候病人
可以公心素也。
是以丁未至今二十年之間。
自薦紳。
下至輿儓
一辭道賢
無有以求全一評。
口吻一挂公姓三字者。
卒乃身全名完。
生榮死哀
不賢而能若是乎。
嗚呼
豈非卓然賢戚臣哉。
公旣沒之三月
上賜禮葬。
葬訖。
侄子宗輿。
以公嗣子判書宗輔意。
遺集以眎余。
令之讐校
仍要弁語
窃自念雖與公有如此
衰耄甚。
筋廢精耗不堪也。
公位公孤
大宗祊。
序此集。
宜待鴻匠。
不敢也。
雖然
余之愚陋
於此公本末。
無以公文章與事功
副余所願爲公一效終事者。
乃敢托此而爲之說如右
以爲公詩固高矣
文辭贍敏有思致。
集中丁未以後作。
五之二。
懇篤精實
淘雅華絢。
棣棣乎其不可選也。
魏玄成諫諍禮制
歐陽公文章掩政事
小常爲大掩。
不足常爲有餘掩。
而公則功與言並立不朽
可以相掩哉。
雙垂名聲於後千百年之無竆也無疑矣。
以是爲序。
仲寬詩稿
少時鳳麓金公學爲詩。
公敎之曰。
女求爲詩與。
孔子所刪三百篇
宗祖也。
其後漢魏。
漢魏去古近。
猶有風雅意。
其後唐。
唐有盛中晩。
中晩已靡矣。
惟盛爲正始
不失風雅正始之音
乃詩也。
駑下
縱未能如公言
亦知詩有是道。
舍是道。
無以爲詩也。
當是時。
公用詩得大名詞壇
少與公爭牛耳者。
而其家衖之間。
兄弟子侄承公風。
鮮有不能詩者。
仲寬其一也。
仲寬之爲詩。
其道亦然
天性豈弟篤順。
故其詩敦厚溫柔
舒暢和佚。
不爲崱屴崎嶇
艱險不平之音。
不獨公之敎。
性情出使然也。
今老矣。
古今異宜
衰旺殊候。
不能川流出入
而其從少至老。
以爲鵠者。
在此不在他。
覩是卷可知也。
記昔余與仲寬近齋永叔同遊學。
方其自吹騎竹相長也。
已皆以詩詞相皷噓。
及至白首然後論其定品。
則惟永叔成文章。
學邃行尊。
世名儒。
而今已不在。
在者獨余與仲寬
而其年俱近八十矣。
不文無學
作一老學究
特不死耳。
仲寬至今不能宿好
貪嗜不已
遇境卽吟。
居閒亦呻。
以故所爲詩乃益多。
豈非所謂老益壯者耶。
永叔有弟曰平叔
卒官判敦寧。
亦有文章
甞序仲寬詩。
稱盛矣。
余復何贅焉。
仲寬所以名其稿曰期三百者。
豈以聖人所刪之詩自期與。
不然
仲寬康健
壽歲增而無籌。
其言日出不窮
則將與爲八千歲
同其數矣
又奚特止於三百哉。
仲寬余言
余又爲此說。
以附序下。
族弟汝直台公書
所以二日事過
十日矣。
而終未能忘者。
不但以新構整穩。
侈儉得中
堂宇㓗淨
床榻濟楚
允叶君子之攸寧。
爲可悅。
高樓外流水。
流水外明沙。
沙外平野
平野外遠山。
旣無一不可眼中
而其爲會又一小花樹席也。
張老所謂可以聚族於斯者。
適丁初落。
是皆不可以無詩以當善頌。
老昏又不能詩
子平所起。
其所不能
寫寄令季。
使渠作仍令轉獻于座下
座下主人
不可缺。
江上父子亦然也。
畢出卽藏之珍篋中。
他日不朽此事也。
不宣
四事堂記
人自有生以來
卽已與事相終始
居家處世
日所行應接云爲
當行不可闕者。
無非事也。
故凡恒言必曰萬事
至於萬。
亦衆矣。
今吾友李善長四事名其堂。
天下之事。
只四而已乎。
善長曰否不然
康節先生有四事詩。
看花一。
二。
吟詩三。
飮酒四。
吾取而名吾堂。
守此四以終吾餘年。
子其記之。
余惟此四事者。
尋常人皆有之。
靜玩活機。
深得眞趣
先生難耳。
然是亦或有之矣。
至若數其事。
雖閒唫哢。
必不三不五。
以四爲目者何哉。
豈其無往而不本於易四象故與。
先生之學。
天下物。
一擧眼。
已界爲四破
柝爲四片
元會運世
詩書春秋
皇王帝覇。
日月星辰
水火土石
雨風雷露。
走飛草木
以至於耳目鼻口。
形影聲響
盖皆無一之非四。
天地陰陽盛衰消長之理。
古今時代治亂興廢之故。
盡於四。
先生之於四。
可謂窮而極之矣。
太玄之三。
潛虛之五。
先儒以爲補湊
而獨先生之四。
與易爲一。
爲易不可以後此也。
善長深於易。
苟於四益究切之。
至於融液透澈
然後先生之數易之理無毫髮爽。
體而味之。
玩而驗之。
則自此四推而廣之而萬事者。
豈有不得其當。
然後
看花
吟詩飮酒
於是乎始眞見活機。
眞得至趣矣。
持此趣以終餘年。
不亦可乎。
曼倩記。
卧龍菴
朱子所記五老峯下。
黃石數丈。
隱暎激浪中。
蜿蜒飛舞卧龍
而劉老人之者
此中國廬山卧龍菴也。
宋先生所居鶴巢臺上
其石蜿蜒飛舞卧龍
李時築之者。
東國華陽臥龍菴也。
太史公曰。
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
余不敢言
蜿蜒飛舞卧龍怪物
君子奚取之勤哉。
是亦依其形而名立。
因其名而寄慕古之思耳。
朱子是菴
武侯像。
老人舊揭之扁。
其名臥龍菴
有自來矣。
華陽者。
非有前人故事可據依者。
猝然見此
遽欲爲朱子所爲
豈不迂遠哉。
雖然
余謂之事姑且置之。
今日通天下。
華陽一曲
可以卧龍菴何哉。
三代尙矣。
自其下秦漢以來千年間。
良相遇。
風雲際會之盛。
孰有二於前之武侯
後之宋先生哉。
通古二人而已
臥龍菴無則已。
苟有之。
不於華陽於何哉。
是菴也可謂爰得其所矣。
宋先生東之朱子也。
使朱子在。
其必以所以曠感於武侯者。
宋先生無疑矣。
仲其奉安三畵像。
武侯而以二夫子配。
湘其水以薦蘋藻
名實相稱矣。
孺人哀辭
潘南朴士能哭其女嫁徐氏婦。
年二十五而死者
悲傷如不自克
其說平生行美。
托余爲誄之書。
辭絶悲。
賢可惜。
明道先生有女賢。
風格趣尙
言行識慮
絶出等夷
二十五死。
伊川先生誌之曰。
是雖女子
天地中一異人
夫以兩先生二父
宜其賢如此
而猶曰異人
則其絶類可知也。
今士能之女。
其亦庶幾髣髴於斯與。
余雖非秉彤筆者
閨壼中有如此賢懿
而不先後之。
非所樂道人善也。
故爲之些。
以相其紼。
些曰。
媺哉孺人兮。
芬攸華些。
氷姿玉質兮。
純粹些。
循軌律兮。
協采肆些。
淸賦不糅兮。
純天畀些。
媺哉孺人兮。
行幼備些。
明於來物兮。
於倫些。
謙以自牧兮。
廉淸洵些。
父屣𡽹紱兮。
一言些。
决事疑兮。
賁育逡廵些。
媺哉孺人兮。
孝爲根些。
推而爲友兮。
睦婣些。
持此于歸兮。
舅姑宜些。
夫敬如賓兮。
妯娌无違些。
退治酒食兮。
無儀非些。
媺哉孺人兮。
奚弗適些。
志潔才高兮。
器識些。
風格雅遠兮。
趣向端的些。
豈如凡閨兮。
環玦些。
斅訓不資兮。
啚史不昵些。
游氣之暫淸兮。
一出些。
苟豊其齡兮。
頹俗些。
胡爲猒世兮。
掃跡些。
父母舅姑兮。
哭徹穹些。
憯莫之詰兮。
夢夢些。
噫我知之兮。
有因些。
大專槃物兮。
鏌鉛混些。
豺狼滿目兮。
偶一獜些。
厚彼薄此兮。
培覆偏些。
惡能久壽兮。
抱此奇珍些。
巫咸不下兮。
不仁些。
我吊卬友兮。
有程女些。
孺人已然兮。
悲莫太些。
魂兮聽之兮。
雨下些。
哀哉孺人兮。
惜哉孺人些。
去矣靑山兮。
何奈些。
嗚呼哀哉
與朴元得書
卽履何似
忠獻公家狀
謹已三四讀下。
益詳其所未詳
益知其所未知。
固始全歸賢君子矣。
卽其孝子克世。
而嫺於文辭如此
可歎仰。
今此狀整而不紊。
繁而不縟。
體裁允合矩度
辭采不失雅正
雖使賢於愚十倍者。
猶懼其續貂
况此人微言輕
年老文拙者。
尤何敢承當
朱子張魏公
自謂一用敬夫文字
今愚旣不敢辭
則勢須用朱子已事
然則力可省而勞可减矣。
何幣之有焉。
日昨相對時所云云事。
終有所萬萬不安私心者。
愚於尊季父
所以效終事者。
撫念疇昔
何難可擇。
不宜禮命
而猶出於孝子不得已之情。
文房若干足矣
今者此亦過厚
而又尙之以千萬不稱之物。
是貨也。
孟子之訓可思也。
過之中又益過。
愚其可安於心乎。
其過者猶可以奉留。
其益過者。
雖犯不恭之罪。
未暇顧。
以還納。
幸導宣此意於尊從氏哀侍之前如何
不宣
山天說序
易易也。
天道一日之中凡幾易。
人事一日之中凡幾易。
推此一日
而人之一生
天之一元
無所不在
而其道則常。
百姓日用而不知耳。
其實天與何甞頃蹔離此易而爲天爲人哉。
子丑之會。
其理已具而未有文。
及至於寅然後聖人者出。
承天開物
因人而設敎
龍火雷風之象。
二五九六之數悉形焉。
聖人非必出神奇以驚人目。
不過固有之理而循其常。
吉㐫悔吝
消長往來
進退存亡之間。
窮其理事
敎人去彼趨此而已
以下其學絶千五百年。
叔子推附於人事而作易傳
以爲象數其本也。
子推之而本義
二書出而三聖之道復明
其後至於近世
譚易者無慮百家
言人人殊
穿鑿甚。
則深者磽磎。
激者濤瀧
前儒失意傳言
後儒誦言忘味
程子已然
况於季世乎。
山金公少志于學
性高簡穆
見世衰無眞學問
隱於冠岳山
終身不出。
治易
五十年讀易。
易乃通。
於是山天易說。
以明己見
書包括萬理。
會通百家
不別立高。
不深抉奇。
循理而言。
理在則明
依理而解。
理盡則止。
象數其中
大抵平平爲說。
使人易曉。
庶幾傳之久遠
無弊也。
延安李度中明於易。
甞謂余曰。
經山先生之於易。
釋一卦而六十四卦之理相應
一爻而三百六十四爻之義皆通。
占辭變。
互錯綜。
是則先生獨得也。
余讀其說良然
盖其默契竗悟有如此者
可謂盛矣。
公於余爲戚兄。
幼少時亦頗從公遊。
其後近六十年。
公在山。
余居洛。
不復相見
老始從士友間。
公學道尊
心慕之。
一日訪公于冠岳山中。
于時春秋八十四。
黃髮韶顔
烱眸澄神。
蕭然地上仙。
四庤緗帙
易書也。
端坐沈潛
所思
援筆疾書
字若蠅頭
爲書者緫幾卷。
而命余序之。
余辭謝曰。
余也不知易。
假饒知之。
不敢序公書。
况其不知。
其將何所據而爲說乎。
公曰。
先日與我詩所謂難處平平
已道得我內事
據此足矣
夫余之詩。
足以得公之心乎。
朱子釋中庸字義
中者不偏不倚
過不及之名。
平常也。
平常平平也。
中庸始終散合。
易之千百變化
其終也歸於平平
平平故無過不及
過不及平平
易中豈有二致哉。
夫磽磎濤瀧
非所以釋易也。
公之說。
其路甚坦。
其流自安
以余之矇。
亦若可以髣髴焉。
則天命所當然
精微極致
公則見之矣。
以此前後儒。
不亦可乎。
又桐館銘
有恒情。
多子子貴。
苟無賢德
雖多雖位。
是謂徒得。
君子不取
宋元豊
韓太傅億。
有子八人
皆爲名碩
在家
在朝鸞鳳
桐生庭。
其葉菶菶
世高公賢。
誦及其桐。
桐樹之韓。
謠在叟童。
禽有暴季。
其里。
如是桐。
八君子以。
當時喬木
孰京韓氏。
韓又吾東。
族大而昌。
有奕厥世。
紳寫煌煌
至于今。
源遠流長
我謂今韓。
古韓是則
何必鳲螽。
何必槐棘
然後貴榮。
賢則哿矣。
能知是者。
吾見樂汝。
樂汝曰吾。
姓太傅同
希如公
子多位崇
公父子。
名行峻茂
亦有桐翠。
在其庭又。
桐者同也。
古今一風
遂名所館。
扁以又桐。
老夫作銘。
爲樂汝言。
不必它求。
惟桐莫諼。
德在其中
厚乃流光
子宲之繁。
榮葉之張。
一桐前後
韓氏之有。
世世桐蔭。
賢出又又。
答安元直
起開窓。
雪深一尺
却思上蔡侍立伊川時光景。
雪則雖古今一雪
安所嚴師伊川乎。
此時靜學超勝也。
向所下問三條
不耻盛德
但所施非其人也。
雋素不學無識
何甞絲毫窺見經義哉。
直矇瞽耳。
承此問。
慚愧靡所容措也。
正心章四有所。
所是病也。
章句所謂一有之而不能察。
▣▣朱子何甞不帶病看耶。
不可未有此意也。
今若以此有字爲有無之有。
則恐似泛然矣。
張子曰。
湛一氣之本。
攻取氣之欲。
人有本然之性。
物欲蔽之則失其本性
本性雖失。
其所湛一者。
自如也。
故澄治則返其本。
此豈偏塞之物所得而有之者
如乕仁蜂義。
鳩別鴈序
朱子所謂霎時間一点子明
不可以此而遂謂偏塞之物皆有此湛一也。
神明靈覺
不可草木上說
而其胚胎敷榮
凋枯隕墜之際。
似若有節推轉者。
不明不覺耳。
未可謂全無神底意靈底意。
未知如何
所不知。
中理致。
如有悖謬
還賜駁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