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无名子集诗稿册一
 [诗]
   读书(乙丑)
   月晕(丙寅)
   绵弓
   答奴告买月(丁卯)
   读楚辞
   笔花
   杜鹃花(戊辰)
   桃花
   喜晴(己巳)
   夜坐
   七夕
   喜雨(庚午)
   秋晓即事
   霁月
   听蝉
   春祝(辛未)
   咏火
   七夕
   除夜
   立春(壬申)
   苦热
   苦蚊
   七夕
   大风雨(癸酉)
   寻春(甲戌)
   骤雨
   端午即事
   遣兴
   七月十六夜。雨过凉生。云收月霁。清景鼓兴。敬次伯氏韵。
   雁
   除夜
   寒食雨(乙亥)
   大雨
   舟行晓望
   梦有人呼韵。信口答之。觉即了了。(丙子)
   鞠歌
   咏乔木(丁丑)
   醉人
   苍蝇
   山斋即事(戊寅)
   雨
   步到豆毛浦。乘船向杨根。(己卯)
   龙门山有龙湫悬瀑可观
   游斜川。敬次 家君用陶靖节斜川诗韵。赠深宁翁。
   游龙门山
   遣愁
   观网鱼
   寄宿山家
   效皇华集中东坡体。仍次其韵。
   除夕自叹(余今年十九)
   次李正言(载厚)送别韵(庚辰)
   舟中(四绝)
   次沈都事(野)考槃窝韵
   欧阳文忠公守颍州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凡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飞盐鹭蝶等。皆请勿用。仍不使皓皑洁素等字。于艰难中特出神奇。其后苏子瞻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饮聚星堂。欧公二子又适在郡。因举前令赋诗。此殆千古盛事也。独恨坡公诗不能不犯白字。又两公皆用雪字。仆生于数百载之下。每读之不能无憾。适值岁暮。寒斋夜雪。忽忆二公之举。歆羡不能自抑。忘其鄙拙。辄申前令。各次二公之韵合二首。遂不复用雪与白字。但坡韵押雪字。虽不得避。亦不敢用本意焉。九原可作。二公亦必莞尔而笑曰。若汝者乃真不持寸铁者也。
   寄故人
   李进士(赫胄)自杨湖挐船来。约共游摩尼山。示以一诗。信口次之。(辛巳)
   至江都。登镇海楼次韵。
   寻传灯寺
   登鼎足山藏史阁次韵
   传灯寺
   船逗浦次韵
   登摩尼山堑城坛
   祭天坛
   祭天坛煮花次韵
   登积石山。欲观落照。是日云霭不得见。可叹。
   下山后戏赠同游诸人
   寻白莲寺
   白莲寺有老僧说丙子乱相传之语
   登江都南门楼有感
   李上舍向朴渊。余有故径还。临歧口呼二绝送别。
   镇海寺
   归路历比儿山文殊寺
   率家将向杨根。觅船不得。漫吟。(壬午)
   舟中敬次己卯陪 家君舟行时韵
   上龙门山白云峰。忽逢一童子问路。
   登白云峰
   才登白云峰。忽白云冉冉自山腰起。顷刻环绕瀰漫。成无边白海。
   无题
   峰头有杜鹃花两丛盛开。时则仲夏望间。
   舟宿夜半。不知浮去。忽闻渔篴可意。
   炎凉
   余过滨阳值重九。而适阿睹病。力不得预登高。愁独无聊。客有来言今日之会。曲生不来。风味难忘。于是深宁翁诗之。五知庵和之。皆惓惓寓叹。子欲闻之乎。余遂用其韵。反其语以释其意。傥二公览之。其不罪我否。(是时以酒禁甚严。饮者嗟叹。深宁翁。郑进士汉雄自号。五知庵。金平泽光启自号也。)
   病眼
   借马不得。戏赠其人。
   漫占
   壬午十一月初吉。即 家君周甲日也。敬伏藁以效忭祝之诚。
   又敬次 家君韵拜献
   又敬次伯氏献诗韵。拜献。
   偶吟绝句(五首○癸未)
   下第后写怀
   又作绝句
   晚发
   宿奉恩寺乘舟
   斗尾峡
   雨中独坐。见幼女戏于床前。
   雨后朝望
   暮投田家。记所见。
   穷峡
   遣兴
   山行记所见菜女
   代次人韵(四首)
   夜泊舟。宿凤城村舍。距家十里。
   游子
   余素不喜题僧轴。偶逢枫岳僧于龙门寺。谈其名胜。亹亹可听。因乞题其轴。余神游此山久矣。闻其言。恍若泠然御风。聊书以赠。
   客中除夜。次高达夫韵。
   既登上第。无故被拔。漫吟遣怀。(甲申)
   丰德衙赠李生
   谨次宗丈送别两绝韵
   贺再从曾祖老安堂升秩荣。 先拙搆敬呈。
   客中除夕。步老杜杜位宅守岁韵。口占写怀。
   客中赠族弟愇(乙酉)
   将迎家眷归洛。偶吟。
   斜川之傍。有踯躅岩。岩下有瀑布可观。口占短律。赠同游诸人。
   杨峡竹村。有小川清莹淙琤。值客愁。辄玩濯终日。因得二绝一律。
   杨江待舟
   未及登舟。主家有故。暂寄廊底。其主日相促迫。苦恼万端。漫成一绝。
   是岁痘疫大炽。有人示余一律要和。盖欲以强韵困之也。聊戏次之。
   今年痘疾颇险。而辛氏儿五男妹。俱得顺经。喜可知也。诗以贺之。
   俗以庚申日。三彭伺人眠时。即以平日过恶诉于上帝。遇此夜辄不眠。余思之有不然者。漫笔示儿辈。
   留别应禄(二绝○辛氏儿应禄时年八岁。而开口辄能惊人。余爱之以为可与于三乐。故末句勉之。)
   借居西湖濯缨亭。题壁。(四首)
   乘小舸往栗岛沙场。观射侯口占。
   邻有赵老人自号栖霞翁。见余观射诗和之。兼寄二律。旋即次送。
   霞翁又寄以进退格。聊复次之。
   又次霞翁韵
   次霞翁韵
   复次七律韵
   余今年二十有五。而始有弄璋之喜。偶读苏诗。有曰人皆生子愿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意甚陋之。因反其意而步其韵。凡四首。聊以为孩儿之祝辞云尔。
   乙酉腊月二十五日丑时。乃丙戌立春也。诗以付诸门楣。祈福东皇。
   又题四绝。帖之四窗。
   四月八日观灯。有人呼强韵。口占应之。(丙戌)
   濯缨亭二十景
   濯缨亭江中八景
   观涨
   柳
   遥望沙外平地。忽有大帆陡起。迤逦而过。
   小艇
   晴江
   晓起即事
   观涨
   九日。寄东邻问菊花消息。
   与二三邻客。同玩江月。呼韵使赋。仍次之。
   除夜走笔
   春帖(丁亥)
   有人赋松竹菊梧。盖欲以强韵困和者而观其能也。闻而次之。
   人又有以两强韵咏南草者。而其难又有甚于四物韵。人争和之。率多牵强雷同。余虽不吸此物。而不能不起兴于游戏翰墨之际。聊并次之。至于桑字句。颇不禁慨叹之怀。亦由余不识草中趣而然耶。
   春冰欲解。往往有碧波如席处。便有凫群飞下沉浮。谩咏。(三绝)
   北汉山映楼
   又作绝句
   再游山映楼
   留别肃上人
   洗剑亭
   至日偶吟
   春帖
   登杨花渡蚕头。口占赠同游诸人。(戊子)
   又登卧牛山
   与希敏,景执巡城联句。作索对体。
   赠歌者
   次景执有赠叠偿(二首)
   三月二十一日。 上幸 献陵。渡广津。余与诸儒祗迎于江头口占。
   赠白鸥
   别濯缨亭
   又别白鸥
   寓居义洞村舍。题壁。(四首)
   槽溪
   同游有骑者故戏赠
   代人作乐城君挽
   又代他人作(七五二律)
   遣怀
   代人作同知金凤瑞挽(三绝)
   作春祝四绝。付之四窗。
   有人赋立春诗。以辰寅辛申为韵。仍以六甲中字。为对成五言律。又以八卦加每句头。成七言律。余闻之。于六甲体句添一甲。于八卦体句添一卦。非欲誇奇取胜。只出于翰墨间游戏云尔。
   除夜。用老杜五律中杜位宅守岁韵。赋七律。
   春日游北营。登梦踏亭次人韵。(己丑)
   三清洞(三清谓风清,石清,水清云。在白莲峰下。)
   清风溪金仙源家池阁。次壁上韵。(二首)
   弼云台
   题画葡萄飞蜂扇
   积雨初霁。为看瀑布。出惠化门。行至贞陵遇雨。入奉国寺。得三绝。
   至孙家庄。见石上有南药泉诗云孙家父子号英雄。割据三分霸业隆。为庶于今何足恨。一区泉石胜江东。余读而爱之。既而问之。则今已为他人物矣。余不觉感叹。以为孙家前后。何其初善择地而卒皆不克保也。今之一区。亦犹昔之江东。余未见其胜也。因步其韵以和。噫。九原可作。药泉相公。殆必笑而然之。许刻于下也。
   又叠前韵。志水石之壮。
   槽溪瀑布
   锦城尉水阁
   山行赠同游
   到樊里。登见一楼有感。(楼名盖取唐诗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之语。自誇其独能。而实不见故云。)
   水落山河悬岘。赠同行。
   水落东。有金流洞玉流洞。盖取水色之似也。
   秋山闲行
   观川猎
   游道峰山。以道峰秋景胜金刚分韵。作七首。
   下道峰赠人
   归路口占
   咏梅花
   又次朱子和东坡韵
   元朝书怀(庚寅)
   上元。儿辈放纸鸢。谓之送厄。戏题其背。
   上元夜。与邻人踏桥玩月有作。
   送别李义兴(镇翼)之官
   戏吟稚子
   夏日雨后。濯足山流。偶吟。
   戏赠钓者
   共人赋四喜诗(二首)
   参司马榜述怀(癸巳)
   又成七律
   入侍集庆堂
   自嘲
   次李佥知(謇)留别韵(三绝)
   峡行口占
   观石盆鱼
   寄少年(二绝)
   赠宁越妓越艳(五七二绝)
   题画扇
   夏日雨后。与頖中诸友往碧松亭边观清流。口占示同行。
   咏食堂(二首)
   泮斋初伏。次人韵。
   商妇
   在泮。有人以烟草歌命题赋百韵。押烟以速为善。余亦走笔。
   泮水之东北。有所谓宋洞者。幽阒秀异。苍岩削立。刻曾朱壁立四大字。泮人郑祚胤筑室其下。又作书堂。以教授学徒。闻之者争往游赏。余亦暇日。乘兴往访。见同斋诸丈。已于昨日留诗轴。遂索笔次之。
   赵上舍(彦翼)将游枫岳。索诗于人。余亦副急。
   立春日试笔(甲午)
   既题前诗。犹有所不能自已者。更作祝辞一首。
   观灯次人韵
   次李佥知(謇)送示韵
   舟行向通津。次李上舍(寅翊)韵。
   至通又次李上舍韵
   代人作黄注书(锡范)(二首○乙未)
   奉和许上舍(檠)
   次韩上舍晚悔堂韵(韩名德敏。居广州。)
   代人作送书状赴燕
   伏次 家君赋雪韵。仍不使聚星堂禁语。
   客湖中赠主人(二首○五律次韵)
   登弼云台(丙申)
   次咏雪韵(辛丑)
   又次绝句
   次短刀韵
   次人韵
   又五七绝
   稚子学史略初卷。偶书其书筹。
   送柳慈仁(云羽)之官
   敬次伯氏韵
   送赵绫州(思忠)赴任
   呼儿辈韵。仍口占次之。
   访尹玉汝(哲中)
   访友不遇
   次赠沈从叔(寿锡)
   访沈从叔。适值其第二孙之初度。书赠贺语三绝。仍用前韵。
   又以前韵和赠
   挽李参奉(源诚)
   立春(壬寅)
   与李上舍(凤和)父子游西园
   访朴文哉(奎明)书赠
   又赠七律
   赠晚翠斋赵汝珍(完相)
   赠金大来(廷泰)
   立春(癸卯)
   行行重行行(二首)
   徒步
   途中偶吟
   开花山下有花落洞
   岁暮
   答人
   赠朴注书永叟(命燮)
   代人赠其同宗
   庆州烈士孙宗老。以前蓝浦县监。丙子乱。奋身勤王。死节于双岭之下。已蒙褒赠之典。 当宁癸卯。其后孙上舍鼎九上言于 朝。又获棹楔之荣。人多赠以诗。余亦和之。以寓咏叹歆艳之意云尔。
   庆州李义士彭寿。当壬辰倭变。以义兵将殉节。 当宁癸卯。其后孙上舍述贤上言于 朝。 赠职㫌闾。上舍之始来也。知其事者多有作诗以美之者。余亦不胜钦叹。步其轴中韵以赠。
   途中即事
   送别顺安金上舍长卿(致大○二绝)
   东宫册礼正使家 锡宴日。 御制一律以赐。真不世之事也。其与宴者皆赓进。草野贱臣。虽不得及 君馀。而听仙乐。区区微忱。不胜歆艳。乃敢拟作一首。(甲辰)
   立春
   又作春帖
   又作一绝
   元晓(乙巳)
   又戏作一绝
   李上舍(秀发)自号芝翁。昨秋自泮斋归温阳。寄诗于泮中同游者。要各和答。以为他日替面之资。诸益皆和送。余亦同参。
   与客游宋洞。呼韵各赋。
   赠申少年(徽自号霞栖)
   僧伽寺
   口占赠晚休亭主人
   咏田家穫稻
   除夜
   元晓入泮(丙午)
   立春(是岁立春在于正月初五日亥时末)
   途中偶遇同行者。盖辩舌也。临分口占以赠。
   桂阳归路欲访友。失路不果。吟一绝。
   落木
   客龙仁。吟赠主人。
   丁未立春在于腊月十七日寅时。偶成。(三绝)
   元晓口占(丁未)
无名子集诗稿册二
 [诗]
   次润雨堂主人韵
   又次七绝
   夜观渔。又次五绝。
   又次主人韵
   次赠李亶佃
   次赠主人
   有感次人韵
   又次李亶佃韵
   又次赠赵生
   又次赠吴进士(庆元)
   赠李亶佃
   拈韵与诸人同赋
   夜泛鹭湖。呼韵共赋。
   偶咏蝴蝶
   木假山歌
   泮中杂咏(二百二十首)
   吟赠夕阳楼主人李奉事(秉淳)
   代人次其邻人连年升资设宴韵
   幼女镊白发谩吟
   立春。戏作两绝。盖余窭甚。恒多腹无物目无见之时。故为满眼满腹之语。每句辄入。不嫌重复。聊以致新年祈祝之意云尔。
   又作春祝。时方设 产室厅。举国颙望。盖 诞弥已至十四月云。
   又记梦
   又作祝语示儿辈
   东坡尝作馈岁别岁守岁之诗。盖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夜达朝不眠为守岁。今年除日。偶阅有感。聊并次之。
   除夕偶吟
   元晓口占(戊申)
   次泮斋诸人除夜韵
   上元
   又次泮斋诸人元宵踏桥韵
   李亶佃来访。喜占二绝。
   赏春用泮斋诸人韵
   杨花渡偶吟
   外孙权氏子兄弟。一能读书。一未免襁褓。忽俱化于一日之内。悼惜之怀。寓之于诗。
   偶占自警十首。仍示儿辈。
   送别荣川金进士(象鍊)还乡
   赠青松权进士(思复)玄风金进士(重晔)。时二人适同在一房。
   赠罗州金进士(吉羽)
   闻馆学儒生将上疏。遇 严旨捲堂。感吟。
   观农
   古木
   倚杖
   马上口占
   赵狼川(懋)前年以七十二岁。推 恩加通政资。今年又 除佥知。自高阳入城肃谢。诗以贺之。
   次韵题花竹轩
   濯缨亭风景甲京江。余昔借居。近闻为郑尚书有。
   代人次赠人韵
   誊老杜诗病暑苦剧有吟
   挽赵查(光锡)
   菊花十月始开。时已雪。
   村夜
   戏咏田家秋事(八首)
   客赠一鸡。报晓旋失之。怅然有吟。
   梦里频拜 天颜。感成绝句。
   听酒槽声
   每日日斜时。辄闻卖油声。戏吟。
   元晓口占。今年余四十九岁。(己酉)
   立春日。忽忆少时以六甲中四字。押赋五律。仍又漫成。(立春在寅月寅日故云)
   春帖
   代人次人韵
   赠赵先达
   人有以强韵咏梳者。余闻之尚不禁少时习气。聊成二首。(赫胥氏始作梳)
   哭姊氏
   哭李甥日燮
   竹林权公(山海)平日喜读伯夷传。及 端宗逊位。六臣伏节。乃投阁而死。坐削官爵。全家徙边。至六臣被 褒赠之旨。无人陈达。独漏焉。盖阙典也。今年其后孙宗洛。持其遗事走京师。图叫 閤雪冤。人多赠以诗章。余亦续和。(宗洛岭南庆州人也。)
   权宗洛果上言。 特命复(山海)宗簿佥正官。人又贺以诗。仍步其韵。(二首)
   丹丘权上舍昌愈示余郑公忠烈录一卷。记郑公遗事甚详。且载哀挽之词。而就中为激昂歌者居多。余惟其忠烈其功奇其死后。褒赠有无憾焉者。俱不可以不表扬之也。于是谨依其体作三叠。以寓慷慨击节之意云尔。(郑公乃金堤郡守郑湛也。当壬辰倭变。率郡人树栅熊峙。以与贼战。对酒食。必下恋 君泪。刻姓名于衣裳甲冑曰。我死庶以此知为我也。及贼大至。公所射杀过当。有白马将拥红旗驰突。公一箭毙之。贼气死欲遁。会公军中有叫矢尽而走者。公大呼责以义。且曰若必走。留若箭。其人竟不顾。贼遂围而攻之。公矢尽。犹奋梃厮杀。力竭乃死。贼由是大惊。不敢踰熊峙而西。聚熊峙众尸。作数大冢。书曰吊朝鲜国忠肝义胆。西厓柳相公成龙白 上赠参判职。后又旌其闾。宁海等数郡。皆立祠以俎豆之。)
   代人和其宗人咏其先祖熙宁君受 赐琴(三首○熙宁君 太宗王子也。 太宗尝赐熙宁君琴。熙宁后孙在醴泉琴堂谷。至今传守。 英宗戊子改弦。有诗咏其事。其在畿宗人追步。)
   闻抄 启文臣课试 御题古诗。以拥盾行 命之。而押韵则用拥字。一时词人多闻而赋之者。乃成一篇。没其韵。
   映波亭十景(映波亭在夕阳楼园。戊申重修。请余赋十景。)
   雨中偶成
   秋声
   秋气
   小憩
   自叹
   景慕宫池莲花盛开
   访沈宪之不遇
   题桐叶寄夕阳楼主人
   赠友人
   赠泮村少年
   峡流
   石破岭白云甚奇
   火田
   峡中
   峡行途中
   暮烟
   和李友景质春日游北渚诗韵
   田家秋事(六绝)
   小犊
   芦花
   晓卧村中听鸡
   哭权景仁
   代人次人首尾吟(三绝)
   秋深
   长啸
   十月初四日。将迁奉 永祐园于水原。路由纛岛江浮桥。是时天气和暖。余于馆儒班哭送。口占短句。
   浮桥(桥用各道兵防船七十六只。横比截江。以葛索缠固然后。上用樯木之属密铺。以大铁钉钉之。又以竹木板子等物。纵横钉着。上加笆子。覆以莎土。皆云比结舟。用舟少而甚完固。)
   补檐为风雨所破。戏吟。
   晓过村边。记所见。
   不知身已老(三首)
   笑彼(三首)
   立春
   又戏作祝体
   除夜偶吟
   元晓有感(庚戌)
   李右尹(命俊)(代人作)
   挽赵佥知(懋○二首)
   春雨
   登南山蚕头
   游宋洞(二首)
   北渚洞
   泮路偶成
   端午 内赐二扇
   戒言
   小坐
   七月既望。楼上玩月。呼韵同赋。
   途中随见口占。气候各异。揔为十三首。
   元子诞生之百日。多士会于丕阐堂。设酒食弦歌。各和辛丑乙卯诸公志喜之诗。故忘拙谨步。以寓抃蹈之微忱。(是日即庚戌九月二十九日也。辛丑 肃庙诞生之岁。乙卯 景慕宫诞生之岁。辛丑金相国寿恒赋诗志喜用此韵。乙卯金相国在鲁,尹文衡凤朝。又步其韵。故今亦和之云尔。)
   十月菊花盛开。把酒戏吟。
   冠子日口占
   冬至后 内赐历书。亲受熙政堂。
   除夕
   辛亥元晓
   元日翌日立春
   人日偶吟
   安进士(有相)
   欲试脚力。从儿辈巡城至北岳口占。
   应制 赐米(时连两次入格)
   柳絮
   应制后入侍 熙政堂。 宣酝 赐邹书。(宣酝时以双杯迭饮。余居首故受 赐书。)
   往在己酉。峤南权硕士宗洛。鸣其先祖竹林公(山海)冤。得复爵。余以诗贺之。竹林乃与 端庙六臣。同时殉节者也。今年又以多士上言。蒙 㫌闾赠职之恩。甚盛举也。更赠短律。聊以歌咏 圣代树风声之美典云尔。(宗洛庆州人)
   敬次 御制御笔赐蔡相国诗韵。呈蔡相国。
   岭南金上舍(龙翰)为余言其师香山徐进士(锡麟)。掌令甄之后也。其丧亲也。庐墓六年。有大虎每夜来伏山下。癸丑大歉。僧适负其行装以行。盗群聚欲劫之。闻其为徐孝子物。乃脱其衣以与僧。僧亦不受。相持者久之。皆感物之异也。平生用工于勤谨忍默和缓安详八字。有著述十馀卷。晚年混迹渔樵。自号睡聱。既没。乡人为俎豆之云。权进士炜诗以咏之。和者甚多。余亦步其韵。以赠金上舍。(徐掌令无后而此乃云尔。是当可知。)
   应制又居魁。 赐送 御定八子百选。
   辛亥四月
   上东门因巡城。用昔日巡城联句韵赋之。
   将迎新妇。搆成小屋。题二绝于壁。
   九乐轩半壁。为风雨所坏。
   元子初度日。多士复会丕阐堂。设宴志庆。班首尹进士(载厚)用老杜紫宸殿退朝韵先赋。乃次以赠。
   孙汉五(星德)。以其先祖景节公(仲暾)东江书院请额事。有疏吁之举。累朔伏 閤而未及 登彻矣。政院传 上教。以日热如此。使之退去。故汉五将归岭南。索别诗于亲知。聊以应之。
   从泮人觅菊丛栽
   见墙上草有感
   新晴
   听蝉
   俞上舍(汉绮)归青阳。临别口占以赠。
   梦有人临科将祷关庙。余赠以诗。觉后有数三字未详者。以意补之。
   登第后感 恩成五百字
   登第口占
   解嘲
   桂阳道中
   咏镰
   秋雨
   古意(三首)
   次儿心培中监试初试(时翼儿为升补画壮。人皆谓必得初试。)
   宿桂阳村舍。主人与邻翁语于窗外。诗以记之。
   赠李上舍(诚俭)
   大慈悲岭
   吏曹书吏遗以青妆历
   壬子元朝
   人日
   春帖(二首)
   睡觉
   感怀(八百字)
   挽赵注书(润哲○六十韵)
   郊外即事
   蚤虫赋
   唱榜日志盛举
   谒圣后记事
   忆昔行
无名子集诗稿册三
 [诗]
   茅屋为雨所坏叹
   七月十六日龙山口占
   嗔鹊
   鸡厖行
   城中晓景(五首)
   城中暮景(五首)
   十月九日作重阳饮
   池上于今有凤毛(抄启文臣应制拟作)
   小苑城边猎骑回(抄制拟作)
   老人星(抄制拟作)
   迎日推筴(抄制拟作)
   冬日晓发
   歧路
   卧雪偶占
   细雪
   负暄
   卧雪偶成(二绝)
   立春
   癸丑元晓。偶成凤台律。(二首)
   又记故事
   又成一绝
   人日上辛
   西清诗话云刘克论子美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之句曰。人知其一。未知其二。少陵意谓天宝乱离。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岂春秋书王正月意邪。盖东方朔占书。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主所生之物育。阴则灾也。余读之有感于古人作诗与论诗之法。不徒在于声调格律之间。聊成一绝。
   上元记故事
   又记东俗
   又记东俗(四十六韵)
   社日
   贫家行
   遣闷
   偶见村壁上有诗。曰多言众忌少言痴。恶是人嫌善是讥。富则妒他贫亦笑。未知那许合天机。不知谁所作。而盖叹处世之难也。余闵其意。用其语而答之。以解其惑。又以自警。
   卧病无聊。偶效三百篇。作三篇。
   寒食日戏占
   按周礼。司烜氏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司爟季春出火。然则禁火为将变火也。此先王重火令之意。而正百五寒食之时也。自刘向新序。有介山焚死之说。而好事者从而为之辞。天下后世。皆靡然信之。若然者。左传及史记。何无一言及于抱木燔躬之事耶。又按季春出火注云三月昏。心星见于辰上。使民出火。盖龙星木之位也。春属东方。心为大火。惧火盛故禁火。此所谓龙忌之禁也。后汉焦举乃云太原旧俗。以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此又何也。聊附黜怪之义。以为两绝。
   寒食记故事
   清明记故事
   清明日阴雨
   洗心台。谨赓 御制韵。(四首)
   洗心台。邂逅乐歌。口占赠之。
   重三记故事
   登第周岁。始为槐院拣择。
   始得承文正字差帖
   榜中年过五十者。例升六品。付军职司果。只虚衔故俗称虚司果。
   洪氏园红梅下饮
   洪氏园。红桃与松树并立烂开。
   上巳游北渚洞
   春雨数日不止
   吟饥(三首)
   赠睦景执(允中)
   赠黄龙兮(德正)
   只由谣(二十首)
   起毁谣
   盘松行
   观灯赋长律(八十韵)
   闻亲知逐日射会。而病不克赴。诗以寄怅。
   病疟口占
   西清诗话云有病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诵之果愈。此可谓鬼亦畏诗。然子美诗云疟疠三秋孰可忍。又云三年犹疟疾。然则独畏其诗而不畏其人耶。抑好事者为之耶。余亦为小鬼所困。诗以嗔之。
   五月五日记故事
   又记东俗
   又记即事
   伏日
   次李圣安守正斋韵
   次梅花诗轴韵(二首)
   幽居(三首)
   拟古(十六首)
   七夕
   又记故事成长篇
   自乡归。遇雨口占。
   自嘲
   遣闷(三首)
   与蔡台(弘履)夜拈韵同赋
   卖荷麓宅有吟
   借宅寓居
   搬移
   自典籍迁宗簿寺主簿
   入直宗簿寺
   又自嘲
   直中无聊。聊寄歧川。(即蔡台弘履。自号十六窝。)
   赠人觅眼镜
   雨后风
   赠十六窝(即歧川)
   咏宗簿寺庭中枯松
   中秋记故事
   重九记故事
   十月朔记故事
   冬至记故事
   冬至雨
   岁暮吟
   腊日记故事
   靡室
   无题
   客燕
   有感
   除夕记故事
   除夜自叹
   甲寅元朝。宗簿寺直中。
   今年 王大妃殿恰跻五旬。 惠庆宫恰跻六旬。称庆陈贺于元朝。而锁直未与蹈舞之列。下怀缺然。形之于梦。
   立春日戏赋
   遣闷(二首)
   遣闷
   建除体
   八音诗
   回文体(二首)
   昼眠
   哭沈宪之(名师章。尝自号是春窝。)
   三五七言
   偶成
   立春记故事
   元日既以短律记故事。复申长律。
   人日记故事
   上元既以短律记故事。复申。(三十韵)
   社日记故事
   寒食日复以长律记故事
   清明日复以长律记故事
   上巳日复以长律记故事
   心培哀词(四十首)
   哭子诗(五首)
   拟古(二首)
   蝴蝶
   松上桑
   白鹭歌
   园中有桃杏
   偶成
   雨
   自宗簿寺主簿。迁礼曹佐郎。皆以末拟蒙 点。
   直春曹日。对仁王山。漫成四绝。
   夏日见柳叶黄落有感
   直礼曹偶吟
   雾蔽山萍掩池。甚无聊。各赋一绝。
   有叹
   衰年
   大比之科。有收券官割封官。本无差等。近因割封官获所割售之纸人钱颇饶。有力者竞焉。又古例割封官与收券官。分东西坐阶前。今乃独登厅上。与试官同周旋。收券官顾孑焉下风。亦世变也。成二绝。
   细雨
   旱馀雨
   晴望
   秋风
   雕虫小技也。于道未为尊。矧闺情艳词。其语昵私。其体纤巧。乃小技之小技也。决非壮夫之所宜为。尤非君子之可留意也。余从来不为此。良有以耳。近阅古人诗选。则此体居十七八。毋亦先王采风谣之义。而人情之大可见者。未必不在于是欤。因随笔漫就。共十首。
   重过野堂赠主人。偶用玉连环体。
   有感
   闻琉球国漂人来。愿随使臣入中原还国。
   自礼曹佐郎。移江原道都事。
   乙卯元朝写悲
   元晓
   次瓦隐幽居韵(族大父佐郎淙氏居交河瓦家洞先茔下。因自号瓦隐。)
   日食诗
   月食诗
   戏柬岐川
   苦雨
   僦屋之壁有立春诗。曰户户题楣各自谋。东君每岁独担忧。那将九十阳和力。曲副人间种种求。不知谁所作。而诗意婉讽堪诵。余因其意而步其韵。
   都事亚于监司。为任甚重。近来虚縻在京。未尝之官。惟冬夏殿最时。谓之眼同磨勘。以驿夫马邀去。即复还其家。实无所事也。余以江原都事。亦作此行。才出东门。风雨大作。马上口占三绝。聊以自嘲。
   途中杂咏
   对雉岳山谩吟(二绝)
   今行拟入枫岳。监司不许。
   赠剑舞妓花纤
   浮萍阁(二绝)
   浮萍阁。次壁上白洲韵。(二首)
   蓬莱阁
   遣闷
   看山(三绝)
   客中遇雨
   奉恩寺
   游白鸥洲
   梦作
   寓居南麓
   倚楼
   乙卯十二月二十日。 亲政于春塘台。猥蒙台职之 除。感而成诗。
   又漫吟(七律)
   送平安都事尹昌离
   丙辰元朝偶成
   丙辰正月二十日。 驾幸华城。 展谒 显隆园。二十四日 回銮时。 下御制一律。 命随 驾官及留都百官皆赓进。 御制诗曰。晨昏不尽慕。此日又华城。霢霂 寝园雨。徘徊 斋殿情。若为三夜宿。犹有 七分成。矫首迟迟路。 梧云望里生。贱臣时无职名。虽不敢与于赓进之列。奉读不胜感咽之怀。乃敢拟赓。以寓微悃。
   三月初三日。 亲祀 皇坛。赓进韵。(代人作)
   微雨
   除骑郎戏吟
   亲临熙政堂。设文武臣 殿讲。余以入直骑郎侍卫。偶占一律。
   监军蒙 点。受 牌至巡厅。厅壁有游斋李玄锡诗。谩步其韵。
   家舍见逐。无所于归。偶形于诗。
   又吟一绝
   中宫殿端午帖(四首)
   兵曹直中。偶成长篇。
   禁中夜巡归。则吏言政院隶从门隙受吏判疏。盖承宣连促之也。兵曹入直堂上见之呈草记。则承宣以字句之有欠。再次还送。使之改纳。而先自 启请。罪兵曹堂郎。 上命罢之。余则虽出于梦寐之外。其惶蹙甚矣。因成一绝。(吏判沈焕之。承宣郑尚愚。兵曹堂上参判李敬一也。)
   拜吏郎。感而有作。
   吏曹直中。以诗记其职。
   又以诗咏其闲
   差 祭斋宿于直房。入直者乃李佐郎(明孚)也。吟以赠之。
   雨止月出
   七月十九日。 亲政于熙政堂。余以吏郎参政席。口占。
   以天郎奉 命摘奸于 社稷大祭诸执事斋宿处。路中记小儿言。
   即事
   阴雨
   八月十五夜
   丙辰春无花
   题奎章全韵
   赐送奎章全韵
   友巢巢许是去非迁葬挽
   冬夜
   同僚皆以宣谥出去外方。余独直旬有馀日。
   入直处在 阙墙外。每夜有军卒来呼掌务无数。睡不得着。
   秋望(三绝)
   遣闷
   十二月二十日。 亲临春塘台都政。余以天官郎。复参政席。
   丁巳元朝偶成
   人日立春
   不访
   啰唝曲(三首)
   无题(五首)
   李基庆休吉投示与睦馀窝唱酬韵。聊次以送。
   偶吟
   暮归
   华城 动驾拜 园。余以入直。未得陪从。遥望有吟。
   落叶诗(二百字)
   轺轩
   华城
   出华城八达门。路上偶感。
   南原广寒楼
   湖南(三绝)
   顺天松广寺(三首)
   松广寺左。有水石亭。水石甚奇。亭楣有无用大师韵。次之。
   又次壁上金三渊韵
   湖南道中(马峙栗峙皆在南原。猫峙在谷城。佛峙在乐安。车岭在公州。)
   到兴阳马轮村。宣忠刚公宋侃谥。有吟。
   赠妓瀛洲蟾
   归路登华城访花随柳亭
   题梅窝宋公殉节录
   与人论诗偶吟
   遣閒
   除蓝浦县。夜半谢 恩。仍下直。
   赋得蓝田(蓝浦一名蓝田。有蓝田驿。又名玉山。有玉马山。)
   玉山馆壁上。有自前朝相和之韵。聊复步成。
   又漫吟
   监营之行。偶有所见。于途中口占一绝。
   族兄士真氏寄二绝。次之。(第二绝原韵。及于邪学故答之。)
   刈尽竹间草。竹林清疏。风来若欣然。赋三绝。
   途中杂咏(七首)
   县斋谩吟(三首)
   闻监司状罢。即发程。马上有吟。
   遣闷
   系狱十二日。勘罪得放。
   咏雪江浴凫
   白云寺僧来诉僧徒多移去他寺。请禁之。即题其状。(当在县斋谩吟之上。)
   次申进士(翊汉)回甲寿席韵(二首)
   蓝浦县出砚石。余不取来。戏吟。
   戊午元日。余今年五十八。
   和族兄(慎)回甲寿席韵
   和叶西权尚书(𧟓)入耆社韵
   叶西权尚书。今年入耆社。樊岩蔡相公。以谈仙之语赠诗。问其能担琼壶玉局与否。盖雅谑也。然窃惟仙家既有玉帝仙曹之说。则其上仙。当上佐玉帝。下总群仙。有许大担负。若携壶背局等事。不过是新进仙之劳耳。聊为叶仙步其韵而解其嘲。
   赠郑进士(淞)
   偶成
无名子集诗稿册四
 [诗]
   余自蓝罢归后。睦上舍(允中)来访曰。子之南为也。吾有诗。欲寄而未果。因诵之诗曰十口无衣食。几年城下村。今朝为吏去。薄邑亦 君恩。浦石供诗砚。湖鱼佐酒樽。秪应 京阙恋。去住寸丹存。乃次以酬。
   梨花盛开(恐是自况)
   梨花落。用前韵。
   亡儿祭日
   种菜有感。投锄援笔。(君子小人消长之感)
   雨后偶咏所见
   移居山亭洞(颔联承首联颈联承颔联末联又应首联)
   偶成(此绝相承相应而中二联有感于时事)
   细雨
   次族兄(慎)寄示韵(一律四绝)
   西邻洪知事(周万)以七月既望夜。小会赋诗。余适有故。不得与而步其韵。韵则拈出于赤壁赋中字云。
   赠睦文川(祖永)
   先君子八岁时。赴洞内宴席。席上出咸字韵。先君子诗先成。其押咸字句曰滕阁东南尽。兰亭少长咸。诸客皆阁笔。至今人莫不传诵。而其全篇逸而无存。小子每诵之。不觉感涕。又惧岁月寝远。传诵易迷。辄敢忘其僭猥。足成四韵。或冀因此而流示于后仍云尔。
   遣闷(二首○贤者枯槁岩穴不识丁者乘肥衣轻)
   李子文来言其同庚九人。脩稧列名。盖于往年乙卯 慈宫诞辰。 圣孝推锡类之恩。吾辈亦以是年周甲。与有荣焉。故有此举。而又拈韵赋诗。以誇道其事。真洛中胜会也。遂次其韵。
   偶成(四首)
   昔在壬辰之乱。西山大师休静。杖剑进谒。 宣庙命为八道十六宗都揔摄。而率其门徒及他僧一千五百。会于顺安法兴寺。助天兵战于牧丹峰。斩获甚多。克复京城之后。以勇士百人。迎 大驾还京都。 宣庙有赠诗曰。东海有金刚。雄贤几钟胎。高名山斗仰。今世是如来。又有 御画墨竹障子赐西山诗曰叶自毫端出。根非地面生。月影虽难见。风动未闻声。休静敬次曰。寂照非千世。虚灵岂入胎。金刚山下石。大小自如来。潇湘一枝竹。 圣主笔头生。山僧香爇处。叶叶带秋声。弟子惟政等。以 教旨与衣钵藏于头轮山大芚寺。乃是入寂时遗嘱云。 当宁癸丑。因湖南僧上言。 命西南道臣详探事迹。许其建影堂 赐额。南曰表忠。西曰酬忠。 命官给祭需岁祀之。又 亲制序若铭。以甲寅四月八日揭于祠中。其七世法孙硕旻。以其韵遍请于士大夫。余亦敬和三叠。
   为省墓在汾津。未即肃谢掌宪之职。 许递后借骑乡牛而还。有吟。
   除日以 崇陵典祀官。在典祀厅。逢立春。
   祀官
   元晓罢 祀后。即驰四十里还。尚未明。
   己未元日
   贫女词(恐亦自况)
   鸡雀行(必有为而作)
   樊岩蔡相公(济恭)
   又代人作
   通礼院吏来言余为右通礼。晓当具朝服入 阙云。而无以借得。遂以病免。(时 上亲享于 皇坛。翌朝当 省牲器故也。)
   以典祀官。在 懿昭墓典祀厅。时适大风。
   自戊午冬末。至己未春。毒感遍行。人言自大国而始。死者甚多。乾隆帝亦崩其疾。遂越我国地境。旬日之间。直抵京都。人无得免者。而公卿以下死者十二三。盖沴气劫运也。诗以记之。
   己未立夏始花。偶成。(二绝)
   自开花至落花雨不止
   与洪判尹(周万)拈希庵集韵共赋
   伏日洪判尹邀与拈韵同赋
   人有赋辟邪行者。乃次之。(大关世教)
   次柳进士(光镇)四一帖韵(四一谓诗书棋酒也)
   金通川(复光)
   又代人作
   哭李怀仁(趾馨○二首)
   七月二十三日处暑。洪判尹宅。拈唐律韵共赋。时清风适至甚快。
   上以七月二十一日。 皇明显皇帝讳辰。诣 皇坛行望拜礼。命移构敬奉阁于坛西。奉安自 高皇帝至 显皇帝诰敕。赋近体一首。以识尊王之义。命参礼诸臣赓进。(代人作)
   八月听莺
   秋日
   重阳洪判尹宅。拈老杜九日韵。共赋成。(二首)
   十月为重阳会。复拈老杜九日韵。
   余过邻家。有室中菊。有檐底菊。有庭前菊。其在室中者悦茂照烂。檐底次之。庭前乃潦倒欲萎绝。菊一也。随其所处之地而其不同如此。感而赋之。
   朴大谏稚教(长卨)见余赋三层菊。次成三首。各赋一菊。余又次之。
   又步前韵谩吟
   病后
   李大将(敬懋)(代人作)
   十二月念后。偶诵朱子答陈同父书。有感而成。
   庚申元朝
   月正元日。 上命并举 元子冠嘉册三庆礼。仍除宫僚。臣民蹈舞。八域惟均。敢以一诗敬寓抃贺之忱。
   遣闷
   洪判尹(周万)(三首)
   湖西纪行(一百韵)
   华城
   我儿
   雨
   大学中庸序。皆朱子六十岁所作也。静夜诵之。感而有赋。
   除黄山察访。辞 朝日口占。
   赴任途中
   到黄山
   偶吟
   以马故苦恼多端。诗庸排闷。
   因山日志感(是日于邑衙。行望哭礼。)
   可叹
   途中即事
   峡路
   夜雨
   挽李判书(鼎运)
   偶成(必有为而作)
   烧笋
   次日哦亭韵(二首)
   倭馆
   临镜寺
   途中有感(辛酉)
   归家
   回甲日志感
   岭南楼(楼在密阳)
   通度寺(寺在梁山)
   通度寺。有壬辰丙子忠烈录。僧言每于俗节。列祀诸贤于楼上。
   秋望
   落日西望即事
   矗石楼(楼在晋州)
   玄风馆
   海印寺(寺在陜川)
   入红流洞。欲题名旋止。(洞是海印寺口)
   辛酉冬殿最。监司金履永置之中考。曰颇有琐谤。
   罢归戏吟
   十月季女成婚。十二月新郎夭逝。余在岭外闻之。惨恸不自忍。
   写怀
   上元点马。余不出视。点罢驿民入辞。(上元点马古例也。而余将归故不视。○壬戌)
   行十里至花渚桥。驿属皆辞去。
   路傍石佛头戴大石冠
   义狗冢(善山江边路傍有小冢。前有碑曰义狗冢。相传云昔有人被酒卧此地。狗守其傍。忽有野火烧来。狗号而挽其衣。终不觉。狗乃走江边。浸其身以来。以尾乱点四傍草。又连往来沾洒。草尽湿。火不得逼。久而后其人乃醒。见狗罢而死于傍。义而瘗之。)
   卧堠
   壬戌季秋。乃睦上舍回甲也。以季秋祭祢之礼。于其生辰行事。有诗志感。乃步其韵。聊以寓余怀焉耳。(睦上舍允中字景执。)
   偶见明人诗。有曰穷向君平问卜。病从扁鹊求医。卜云无官大吉。医言勿药最宜。有味乎其言之也。乃因其言而演成之。以补其不足之意云尔。
   读香山诗有感(当在罢归戏吟之下)
   壬戌元朝(当在写怀之下)
   客有言人有作叹老诗者。和者颇多。故余亦次之。
   癸亥春。读乐天诗。因其语而自叹。
   遣怀(自叙仍慨世)
   弼云台
   花月
   挽权友(齐彦○二首)
   睦大谏(万中)重卺宴
   梨花落
   偶成
   万景斋十景
   婚日见新妇有吟
   叹老
   历洪州见季女。志伤。
   白鹭词
   志悔(心中悔恨形于诗词始此)
   日光入窗映壁。园林弄影奇绝。
   苦热(托喻)
   新移葡萄作架。胡瓠蔓其上。(托喻)
   偶吟(二首)
   峡中夜行
   白玉(二首)
   从军行
   民间杂谣(五首)
   科儒杂谣(五首)
   恶少年
   遣怀
   有生必有死。死非所恶也。故不用他韵。只押死字。(三首六韵)
   都下少年。逐日船游。酒食之盛。女乐之奢。动费万金。
   散愁
   草虫
   月宵
   姜明初回甲宴
   余以 正宗实录编修官。与史局之役。吟成。(三首)
   癸亥冬至后。始行酒禁。只禁买卖。盖以酒家糜谷也。于是小民虽稍戢。两班家皆乘此而射利。可叹也。
   偶吟
   除日怅然有作
   甲子元晓
   见上元月。喜而有作。
   青云
   火灾
   士非为樵也而有时乎为樵。盖不得已也。彼业于樵者。自幼至老。所事惟此。而若士则蚤岁种学绩文。将以壮行。及其年衰而志倦。则混于渔樵。聊以优游卒岁。吾于郑友致大见之矣。故名其斋曰晚樵。而为余言之。余惜其老而悯其意之有符于余。乃贻以诗。
   咏海棠花
   史局往来之路。被儿童戏侮。偶成。(二绝)
   史局(十绝)
   树枝蔽南山斫之
   悔
   风雨(托讽)
   苦雨(亦寓讽)
   失猫
   立秋
   睦景远与洪稚行,睦景执,崔硕章。夜会赋诗。余追闻而步其韵。
   又次景远见示韵
   又赠七律
   景远,景执。用杜韵同赋寄示。聊次以答。
   卜居
   乙丑元晓
   春词
   军资监(余时为军资监正)
   聋瞽
   史局往来之路。备尝艰苦。因于马上口占。略举其槩。
   晓行见出日
   斜日欲眠
   萍莲
   寄磬滨
   赠淡所洪稚行(克浩)
   次唤月亭韵
   自嘲
   日因宗会。族大父双桧翁谓余曰。交河瓦洞。乃吾丘墓之下。世居之地也。今后属零替窭寒。不能世其业。吾用是惧。乃与里中诸族谋。自入学至成童。咸立程课业。月三聚讲。以赏罚善不善。于是诸族人。或文以勖之。或诗以扬之。汝亦言。余曰。意甚盛且远也。吾宗其自此蔚然振乎。虽然有始必欲有终。有名必欲有实。苟有始而不克有终则如无其始。有名而不克以实则如无其名。斯举也言足听闻。人皆将曰瓦洞之后辈。且有溉根食实之效。岂不诚美矣。而吾惧其实之不如其名。终之不如其始也。盍相与勉旃。遂谨次轴中之韵曰。
   六月十六晓月食。各司长官皆救食。余亦出往军资监。赋即事。
   李参判(秀夏)
   江阁雨后
   呈磬滨
   圣痘歌(并序)
   七月六日
   七夕偶成
   塞下曲(二首)
   遣闷
   谩兴(二十首○寓讽▦世)
   可叹(四首○▦▦尹▦事也)
   为武科会试试官。偶记所见。(二首○武技讲书。上试皆主之。参试充位而已。)
   洗剑亭洗史草。吟二首。
   偶往军资监。见户郎与监察出来回仓。
   临科戏吟
   风雪不觉
   咏雪
   立春
   直军资监。意极无聊。偶吟。(二首)
   拨闷
   丙寅元朝
   途中
   贺蔡尚书(弘履)入耆社(二绝)
   寄睦景远
   宅边种五柳戏吟
   偶成
   移拜右通礼。陪 景慕宫春展谒。
   咏富家翁
   又赋一首以薄之
   寄南巷沈彦臣(廷秀)
   老逢春戏吟
   十七夜见月而作
   有叹
   晴雨不一
   天然亭赏莲。时花已尽。
   赠睦景执
   放吟
   自嘲
   不知窗外事
   省墓志感
   无题
   多病
   腊月都政后戏吟
   述怀(六十韵○自叙言志)
   立春
   除夜
   丁卯元朝
   正月初九日。乃上辛也。余以祈谷祭执礼。斋宿于礼宾都家。适值人日谩吟。
   骑病马戏吟
   次赠睦景远
   翼儿中司马。吟示。
   放榜日入阙中。率翼儿归。
   君马黄
   除献纳偶吟
   遆纳言。旋拜左通礼。不堪陪导之任。
   有叹
   看云
   以痢疾呈遆通礼。又除纳言。时值讨逆大论。而不能自力。竟不免违牌。宪台 启请刊削。 允之。惶蹙自讼。乃形于言。
   从窗隙见垂柳摇风。忆泮中旧事。
   遣闷
   排闷
   物忌
   睦景远见余所著家禁文。寄示二律。次之。
   又以一律示意
   景远又次兄字韵。兼示一律。复次之。
   书家禁文后
   大雪中。景远又寄五古三韵。次之。
   近日连日阴雾。或雨或雪。气候乖常。谩吟。
   卧听村鸡戏吟
   偶见
   咏富贵家四物(四首)
   偶吟
无名子集诗稿册五
 [诗]
   咏史(因阅曾先之史略而作)
   [咏史]其二
   [咏史]其三
   [咏史]其四
   [咏史]其五
   [咏史]其六
   [咏史]其七
   [咏史]其八
   [咏史]其九
   [咏史]其十
   [咏史]其十一
   [咏史]其十二
   [咏史]其十三
   [咏史]其十四
   [咏史]其十五
   [咏史]其十六
   [咏史]其十七
   [咏史]其十八
   [咏史]其十九
   [咏史]其二十
   [咏史]其二十一
   [咏史]其二十二
   [咏史]其二十三
   [咏史]其二十四
   [咏史]其二十五
   [咏史]其二十六
   [咏史]其二十七
   [咏史]其二十八
   [咏史]其二十九
   [咏史]其三十
   [咏史]其三十一
   [咏史]其三十二
   [咏史]其三十三
   [咏史]其三十四
   [咏史]其三十五
   [咏史]其三十六
   [咏史]其三十七
   [咏史]其三十八
   [咏史]其三十九
   [咏史]其四十
   [咏史]其四十一
   [咏史]其四十二
   [咏史]其四十三
   [咏史]其四十四
   [咏史]其四十五
   [咏史]其四十六
   [咏史]其四十七
   [咏史]其四十八
   [咏史]其四十九
   [咏史]其五十
   [咏史]其五十一
   [咏史]其五十二
   [咏史]其五十三
   [咏史]其五十四
   [咏史]其五十五
   [咏史]其五十六
   [咏史]其五十七
   [咏史]其五十八
   [咏史]其五十九
   [咏史]其六十
   [咏史]其六十一
   [咏史]其六十二
   [咏史]其六十三
   [咏史]其六十四
   [咏史]其六十五
   [咏史]其六十六
   [咏史]其六十七
   [咏史]其六十八
   [咏史]其六十九
   [咏史]其七十
   [咏史]其七十一
   [咏史]其七十二
   [咏史]其七十三
   [咏史]其七十四
   [咏史]其七十五
   [咏史]其七十六
   [咏史]其七十七
   [咏史]其七十八
   [咏史]其七十九
   [咏史]其八十
   [咏史]其八十一
   [咏史]其八十二
   [咏史]其八十三
   [咏史]其八十四
   [咏史]其八十五
   [咏史]其八十六
   [咏史]其八十七
   [咏史]其八十八
   [咏史]其八十九
   [咏史]其九十
   [咏史]其九十一
   [咏史]其九十二
   [咏史]其九十三(下十二卷己卯条。有听儿辈读史廿绝。○楚歇秦韦变芈嬴。千秋巧智孰能忘。毕竟未闻安性命。不如守分过平生。)
   [咏史]其九十四
   [咏史]其九十五
   [咏史]其九十六
   [咏史]其九十七
   [咏史]其九十八
   [咏史]其九十九
   [咏史]其一百
   [咏史]其百一
   [咏史]其百二
   [咏史]其百三
   [咏史]其百四
   [咏史]其百五
   [咏史]其百六
   [咏史]其百七
   [咏史]其百八
   [咏史]其百九
   [咏史]其百十
   [咏史]其百十一
   [咏史]其百十二
   [咏史]其百十三
   [咏史]其百十四
   [咏史]其百十五
   [咏史]其百十六
   [咏史]其百十七
   [咏史]其百十八
   [咏史]其百十九
   [咏史]其百二十
   [咏史]其百二十一
   [咏史]其百二十二
   [咏史]其百二十三
   [咏史]其百二十四(下十二卷听儿辈读史。○志雄才小最堪悲。张楚声名直片时。佣耕旧伴应无恙。鸿鹄还为燕雀嗤。)
   [咏史]其百二十五
   [咏史]其百二十六
   [咏史]其百二十七
   [咏史]其百二十八
   [咏史]其百二十九(十二卷听儿读史。○七十好奇往说梁。为从民望立怀王。如何立视江中变。反使新▦▦发丧。)
   [咏史]其百三十(十二卷听儿读史。○仓厕中间自处明。一时只欲赌功名。若使当时仍见逐。苍鹰黄犬有谁争。)
   [咏史]其百三十一
   [咏史]其百三十二(十二卷听儿读史。○将骄必败独能言。卿子冠军不世恩。颇怪责人忘责己。悟中忽散剑头魂。)
   [咏史]其百三十三
   [咏史]其百三十四
   [咏史]其百三十五(十二卷听儿读史。○骑士丁宁托第言。高阳传舍市君恩。三寸掉来烹八尺。不如终老甲监门。)
   [咏史]其百三十六
   [咏史]其百三十七
   [咏史]其百三十八
   [咏史]其百三十九
   [咏史]其百四十(十二卷听儿读史。○季父之亲为敌牒。不忠不罪尔其尤。使后人臣何所效。丁公被戮伯封侯。)
   [咏史]其百四十一
   [咏史]其百四十二
   [咏史]其百四十三
   [咏史]其百四十四(十二卷听儿读史。○追信者何绐信何。追来绐入总由他。若使当时便亡去。何虽善绐亦无知。)
   [咏史]其百四十五
   [咏史]其百四十六
   [咏史]其百四十七
   [咏史]其百四十八(十二卷听儿读史。○彭城高会位堪咍。缟素发丧安在哉。若使韩信率此众。败军未必后归来。)
   [咏史]其百四十九
   [咏史]其百五十
   [咏史]其百五十一
   [咏史]其百五十二
   [咏史]其百五十三(十二卷听儿读史。○一杯分我忍能言。赖此得全亦强论。若使项王依所愿。未知何面立乾坤。)
   [咏史]其百五十四
   [咏史]其百五十五(十二卷听儿读史。○涉彻甘言塞自回。罪疑冤死徒堪哀。只是固陵期不至。直须分地引兵来。)
   [咏史]其百五十六
   [咏史]其百五十七
   [咏史]其百五十八
   [咏史]其百五十九
   [咏史]其百六十
   [咏史]其百六十一
   [咏史]其百六十二
   [咏史]其百六十三
   [咏史]其百六十四
   [咏史]其百六十五
   [咏史]其百六十六
   [咏史]其百六十七
   [咏史]其百六十八
   [咏史]其百六十九
   [咏史]其百七十
   [咏史]其百七十一
   [咏史]其百七十二
   [咏史]其百七十三(十二卷听儿读史。○父不能招子则从。定非商岭采芒翁。良虽被劫妆奇诡。高帝必是堕术中。)
   [咏史]其百七十四
   [咏史]其百七十五(十二卷听儿读史。○白马盟寒雉处尊。事皆惟意更谁论。特怪参陵平勃▦。一遵高帝临崩言。)
   [咏史]其百七十六
   [咏史]其百七十七
   [咏史]其百七十八
   [咏史]其百七十九
   [咏史]其百八十
   [咏史]其百八十一
   [咏史]其百八十二
   [咏史]其百八十三
   [咏史]其百八十四
   [咏史]其百八十五
   [咏史]其百八十六
   [咏史]其百八十七
   [咏史]其百八十八
   [咏史]其百八十九
   [咏史]其百九十
   [咏史]其百九十一
   [咏史]其百九十二
   [咏史]其百九十三
   [咏史]其百九十四
   [咏史]其百九十五
   [咏史]其百九十六
   [咏史]其百九十七
   [咏史]其百九十八
   [咏史]其百九十九
   [咏史]其二百
   [咏史]其二百一
   [咏史]其二百二
   [咏史]其二百三
   [咏史]其二百四
   [咏史]其二百五
   [咏史]其二百六
   [咏史]其二百七
   [咏史]其二百八
   [咏史]其二百九
   [咏史]其二百十
   [咏史]其二百十一
   [咏史]其二百十二
   [咏史]其二百十三
   [咏史]其二百十四
   [咏史]其二百十五
   [咏史]其二百十六
   [咏史]其二百十七
   [咏史]其二百十八
   [咏史]其二百十九
   [咏史]其二百二十
   [咏史]其二百二十一
   [咏史]其二百二十二
   [咏史]其二百二十三
   [咏史]其二百二十四
   [咏史]其二百二十五
   [咏史]其二百二十六
   [咏史]其二百二十七
   [咏史]其二百二十八
   [咏史]其二百二十九
   [咏史]其二百三十
   [咏史]其二百三十一
   [咏史]其二百三十二
   [咏史]其二百三十三
   [咏史]其二百三十四
   [咏史]其二百三十五
   [咏史]其二百三十六
   [咏史]其二百三十七
   [咏史]其二百三十八
   [咏史]其二百三十九
   [咏史]其二百四十
   [咏史]其二百四十一
   [咏史]其二百四十二
   [咏史]其二百四十三
   [咏史]其二百四十四
   [咏史]其二百四十五
   [咏史]其二百四十六
   [咏史]其二百四十七
   [咏史]其二百四十八
   [咏史]其二百四十九
   [咏史]其二百五十
   [咏史]其二百五十一
   [咏史]其二百五十二
   [咏史]其二百五十三
   [咏史]其二百五十四
   [咏史]其二百五十五
   [咏史]其二百五十六
   [咏史]其二百五十七
   [咏史]其二百五十八
   [咏史]其二百五十九
   [咏史]其二百六十
   [咏史]其二百六十一
   [咏史]其二百六十二
   [咏史]其二百六十三
   [咏史]其二百六十四
   [咏史]其二百六十五
   [咏史]其二百六十六
   [咏史]其二百六十七
   [咏史]其二百六十八
   [咏史]其二百六十九
   [咏史]其二百七十
   [咏史]其二百七十一
   [咏史]其二百七十二
   [咏史]其二百七十三
   [咏史]其二百七十四
   [咏史]其二百七十五
   [咏史]其二百七十六
   [咏史]其二百七十七
   [咏史]其二百七十八
   [咏史]其二百七十九
   [咏史]其二百八十
   [咏史]其二百八十一
   [咏史]其二百八十二
   [咏史]其二百八十三
   [咏史]其二百八十四
   [咏史]其二百八十五
   [咏史]其二百八十六
   [咏史]其二百八十七
   [咏史]其二百八十八
   [咏史]其二百八十九
   [咏史]其二百九十
   [咏史]其二百九十一
   [咏史]其二百九十二
   [咏史]其二百九十三
   [咏史]其二百九十四
   [咏史]其二百九十五
   [咏史]其二百九十六
   [咏史]其二百九十七
   [咏史]其二百九十八
   [咏史]其二百九十九
   [咏史]其三百
   [咏史]其三百一
   [咏史]其三百二
   [咏史]其三百三
   [咏史]其三百四
   [咏史]其三百五
   [咏史]其三百六
   [咏史]其三百七
   [咏史]其三百八
   [咏史]其三百九
   [咏史]其三百十
   [咏史]其三百十一
   [咏史]其三百十二
   [咏史]其三百十三
   [咏史]其三百十四
   [咏史]其三百十五
   [咏史]其三百十六
   [咏史]其三百十七
   [咏史]其三百十八
   [咏史]其三百十九
   [咏史]其三百二十
   [咏史]其三百二十一
   [咏史]其三百二十二
   [咏史]其三百二十三
   [咏史]其三百二十四
   [咏史]其三百二十五
   [咏史]其三百二十六
   [咏史]其三百二十七
   [咏史]其三百二十八
   [咏史]其三百二十九
   [咏史]其三百三十
   [咏史]其三百三十一
   [咏史]其三百三十二
   [咏史]其三百三十三
   [咏史]其三百三十四
   [咏史]其三百三十五
   [咏史]其三百三十六
   [咏史]其三百三十七
   [咏史]其三百三十八
   [咏史]其三百三十九
   [咏史]其三百四十
   [咏史]其三百四十一
   [咏史]其三百四十二
   [咏史]其三百四十三
   [咏史]其三百四十四
   [咏史]其三百四十五
   [咏史]其三百四十六
   [咏史]其三百四十七
   [咏史]其三百四十八
   [咏史]其三百四十九
   [咏史]其三百五十
   [咏史]其三百五十一
   [咏史]其三百五十二
   [咏史]其三百五十三
   [咏史]其三百五十四
   [咏史]其三百五十五
   [咏史]其三百五十六
   [咏史]其三百五十七
   [咏史]其三百五十八
   [咏史]其三百五十九
   [咏史]其三百六十
   [咏史]其三百六十一
   [咏史]其三百六十二
   [咏史]其三百六十三
   [咏史]其三百六十四
   [咏史]其三百六十五
   [咏史]其三百六十六
   [咏史]其三百六十七
   [咏史]其三百六十八
   [咏史]其三百六十九
   [咏史]其三百七十
   [咏史]其三百七十一
   [咏史]其三百七十二
   [咏史]其三百七十三
   [咏史]其三百七十四
   [咏史]其三百七十五
   [咏史]其三百七十六
   [咏史]其三百七十七
   [咏史]其三百七十八
   [咏史]其三百七十九
   [咏史]其三百八十
   [咏史]其三百八十一
   [咏史]其三百八十二
   [咏史]其三百八十三
   [咏史]其三百八十四
   [咏史]其三百八十五
   [咏史]其三百八十六
   [咏史]其三百八十七
   [咏史]其三百八十八
   [咏史]其三百八十九
   [咏史]其三百九十
   [咏史]其三百九十一
   [咏史]其三百九十二
   [咏史]其三百九十三
   [咏史]其三百九十四
   [咏史]其三百九十五
   [咏史]其三百九十六
   [咏史]其三百九十七
   [咏史]其三百九十八
   [咏史]其三百九十九
   [咏史]其四百其四百
无名子集诗稿册六
 [诗]
   丁卯除日(是年腊月三十日)
   戊辰元日
   睦景远以诗贺儿子小成。次以谢之。
   上元夜卧占
   次睦景远上元诗
   春寒异甚。次韩昌黎苦寒韵。却寄睦景远。(韩诗亦赋春寒。)
   新岁。偶思李约岁日诗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之句。分韵得十首。原诗四韵。故亦各以四韵赋之。
   睦景远家。有旧藏 大明崇祯三年庚午大统历。景远有诗。聊次之。以寓感慨之意。
   崇祯九年。梅溪睦忠贞叙钦以承旨。受 赐小学书于 仁庙朝。距今为一百七十三年。而其五代孙祖永。手自改装。以寿其宝藏。又有诗。故亦步其韵以赠之。(祖永字景远。)
   陪香祝时。后者必疾驰而先。戏占一绝。
   所谓伊人。宛在城中央。徒自怅望。忽有琼玉声。胜似座上霏霏之屑。一读叠和。聊寓酬谢之礼。(沙南睦景执寄诗故次之。)
   差祭斋宿。独坐偶成。
   除日
   己巳元朝
   人日
   景远效谢公墩体寄诗。聊次之。仍用其体。
   又以其韵叠和
   地僻
   无题(三十绝)
   钱(五十韵)
   与诸友由白门至南楼留约(时作者七人。皆耋老。)
   后二日。更登白门楼。约者多不至。(时会者才四老。)
   登笔园
   登徐园
   睦景远寄徐园诗。聊次其韵。
   又次景远韵(日前访崔硕章归。闻众高驾来临南邻。至送人谓来云。惊感之极。继以怅叹。窃欲为诗以谢。而挠未遑矣。琼什先到。读而味之。既愧且羡。兹敢步呈。以博一粲。)
   景远又寄一绝。有九老香山少一人之句。盖南邻之会八老也。走笔以次。
   孙儿生。名以七孙。诗以祝之。
   复登笔园(时同往者七人。而多有不期而会者。有射者有歌者。能为女唱。主人出接。颇慇勤。)
   景远复示五律。次之。
   又次景远韵(景远自言少时作饯春诗。而今当送春。故忆而赋之云。)
   郊游。赠景远。(同行者睦汝章,睦景远,沈仲连,郑伯深,李励卿,沈彦臣也。因入 孝昌墓。敬瞻碑阁 行宫。)
   昔温公作真率会。有诗曰七人五百有馀岁。同醉花前今古稀。走马斗鸡非我事。纻衣丝发且相辉。昨日七人。适符此数。故用其韵述其意。且致惭愧之情。赠景远。
   差祭步往斋宿所有吟
   观物。偶用前慵字韵。
   咏有钱者百事胜人
   咏守钱虏
   七不羡。一羡各成绝句。
   晏起苦蝇
   夜卧苦蚊蚤
   卧看远
   以与世交忘分韵作四首
   无题
   闻睦景执游松都有赠
   打破歌
   乐贫歌
   五六月之间旱。祈雨至八次不验。 上乃亲祷于南坛得雨。诚之所感。岂不信乎。遂以一诗粗伸抃贺之忱。
   遣闷(三首)
   缓步
   偶吟
   可叹
   八月初九日。 坤殿诞生 元子。庆抃之极。形之于诗。
   访逗日堂主人。临别口占以赠。
   景远次三首。故复以三首赠之。
   登灼洞高峰。感所见。
   岳岩洞药泉
   记九月初一日日候
   可叹
   重阳有花无酒。漫吟。(时禁酿)
   与洞内数人上南山。盖欲试筋力也。
   乞景远家桐移种
   咏不修业而科时奔走者
   又咏科举私嘱
   又咏科场弄奸
   偶吟
   苦寒
   自叹
   冬夜
   咏邻寓卖柴者
   又咏卖柴者之妻
   杨根途中。记所见。
   代人挽人
   偶叹
   冬夜求睡不得。口占。
   独居无聊。偶思五懒有吟。
   既成五首。犹有未尽底意。复各赋。
   冬夏五处营阃。例有馈问。谩吟。
   咏得失(共九首其一在第八卷)
   咏买卖
   咏穷达
   咏毁誉
   咏炎凉
   咏名实
   咏辞受
   咏谗诬
   痘神
   养儿
   誉儿
   岁末。闻升庠连日设场。
   凶年
   人有以老字赋十二首者。盖推叹老之意也。余以为犹有所未尽收者。农与卒是也。遂添之为十四首。览之者倘不以为蛇足也欤。
   乞人
   偶思坡诗。足成一绝。
   差典祀官自嘲
   送岁
   庚午元朝
   思古人七十之年。谩吟。
   又吟(三绝)
   又思优老之制。有感。
   又成一绝
   有人自称中任。任掌来言余为洞内尊位。诗以自嘲。
   睦景远示四绝。聊次其韵。
   景远拟孟郊体又寄。亦以其体次之。
   庭冰
   即事
   杂谣
   叹世
   老忘
   投笺者
   自叹
   偶成
   骑马
   谢世
   晓枕
   有叹
   广州李氏以孝行㫌闾。遍求诗章云。故吟赠。
   睦景远来访。仍偕登西城。
   又与诸友登笔园
   又游阿谷郑氏园
   雨中桃花乱落
   咏东史(亦就史略中编入东事者作之。而所载太略。故间取见于他书者。以寓褒贬之义。)
   [咏东史]其二
   [咏东史]其三
   [咏东史]其四
   [咏东史]其五
   [咏东史]其六
   [咏东史]其七
   [咏东史]其八
   [咏东史]其九
   [咏东史]其十
   [咏东史]其十一
   [咏东史]其十二
   [咏东史]其十三
   [咏东史]其十四
   [咏东史]其十五
   [咏东史]其十六
   [咏东史]其十七
   [咏东史]其十八
   [咏东史]其十九
   [咏东史]其二十
   [咏东史]其二十一
   [咏东史]其二十二
   [咏东史]其二十三
   [咏东史]其二十四
   [咏东史]其二十五
   [咏东史]其二十六
   [咏东史]其二十七
   [咏东史]其二十八
   [咏东史]其二十九
   [咏东史]其三十
   [咏东史]其三十一
   [咏东史]其三十二
   [咏东史]其三十三
   [咏东史]其三十四
   [咏东史]其三十五
   [咏东史]其三十六
   [咏东史]其三十七
   [咏东史]其三十八
   [咏东史]其三十九
   [咏东史]其四十
   [咏东史]其四十一
   [咏东史]其四十二
   [咏东史]其四十三
   [咏东史]其四十四
   [咏东史]其四十五
   [咏东史]其四十六
   [咏东史]其四十七
   [咏东史]其四十八
   [咏东史]其四十九
   [咏东史]其五十
   [咏东史]其五十一
   [咏东史]其五十二
   [咏东史]其五十三
   [咏东史]其五十四
   [咏东史]其五十五
   [咏东史]其五十六
   [咏东史]其五十七
   [咏东史]其五十八
   [咏东史]其五十九
   [咏东史]其六十
   [咏东史]其六十一
   [咏东史]其六十二
   [咏东史]其六十三
   [咏东史]其六十四
   [咏东史]其六十五
   [咏东史]其六十六
   [咏东史]其六十七
   [咏东史]其六十八
   [咏东史]其六十九
   [咏东史]其七十
   [咏东史]其七十一
   [咏东史]其七十二
   [咏东史]其七十三
   [咏东史]其七十四
   [咏东史]其七十五
   [咏东史]其七十六
   [咏东史]其七十七
   [咏东史]其七十八
   [咏东史]其七十九
   [咏东史]其八十
   [咏东史]其八十一
   [咏东史]其八十二
   [咏东史]其八十三
   [咏东史]其八十四
   [咏东史]其八十五
   [咏东史]其八十六
   [咏东史]其八十七
   [咏东史]其八十八
   [咏东史]其八十九
   [咏东史]其九十
   [咏东史]其九十一
   [咏东史]其九十二
   [咏东史]其九十三
   [咏东史]其九十四
   [咏东史]其九十五
   [咏东史]其九十六
   [咏东史]其九十七
   [咏东史]其九十八
   [咏东史]其九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
   [咏东史]其一百一
   [咏东史]其一百二
   [咏东史]其一百三
   [咏东史]其一百四
   [咏东史]其一百五
   [咏东史]其一百六
   [咏东史]其一百七
   [咏东史]其一百八
   [咏东史]其一百九
   [咏东史]其一百十
   [咏东史]其一百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二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三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四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五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六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七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八十九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一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二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三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四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五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六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七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八
   [咏东史]其一百九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
   [咏东史]其二百一
   [咏东史]其二百二
   [咏东史]其二百三
   [咏东史]其二百四
   [咏东史]其二百五
   [咏东史]其二百六
   [咏东史]其二百七
   [咏东史]其二百八
   [咏东史]其二百九
   [咏东史]其二百十
   [咏东史]其二百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二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三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四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五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六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七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八十九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一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二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三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四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五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六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七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八
   [咏东史]其二百九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
   [咏东史]其三百一
   [咏东史]其三百二
   [咏东史]其三百三
   [咏东史]其三百四
   [咏东史]其三百五
   [咏东史]其三百六
   [咏东史]其三百七
   [咏东史]其三百八
   [咏东史]其三百九
   [咏东史]其三百十
   [咏东史]其三百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二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三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四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五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六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七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八十九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一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二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三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四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五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六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七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八
   [咏东史]其三百九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
   [咏东史]其四百一
   [咏东史]其四百二
   [咏东史]其四百三
   [咏东史]其四百四
   [咏东史]其四百五
   [咏东史]其四百六
   [咏东史]其四百七
   [咏东史]其四百八
   [咏东史]其四百九
   [咏东史]其四百十
   [咏东史]其四百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二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三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四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五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六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七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八十九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一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二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三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四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五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六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七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八
   [咏东史]其四百九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
   [咏东史]其五百一
   [咏东史]其五百二
   [咏东史]其五百三
   [咏东史]其五百四
   [咏东史]其五百五
   [咏东史]其五百六
   [咏东史]其五百七
   [咏东史]其五百八
   [咏东史]其五百九
   [咏东史]其五百十
   [咏东史]其五百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二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三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四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五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六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七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八十九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一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二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三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四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五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六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七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八
   [咏东史]其五百九十九
   [咏东史]其六百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文]
   观市说(己卯)
   买刀说
   祭星湖先生文(甲申)
   名解
   记惊(乙酉)
   濯缨亭记
   题蟠桃海鹤图
   题小儿戏图
   题击瓮图
   观舟说
   金进士家㫌门通文(戊子)
   觉蒙千先序
   义原君行状(己丑)
   火垆铭
   偶题棋局
   与辛少年书
   戏为春帖
   又戏作连珠体
   天圆地方说
   孔子诛少正卯论
   孔明可兴礼乐论
   伪游云梦论
   祭安岳郑生(垣)(代内从兄作)
   良平不与元功论
   晚悔窝记
   伯夷,太公不相悖论
   轮诵要选序
   画屏序
   沈从叔(寿锡)东游录序
   恒窝序
   讲说
   答金长卿书
   书翼儿诗东人册
   与柳士衡(询)
   晚悟堂记
   祷痘神文
   梧竹斋记
   祭伯氏文
   大隐岩记
   乙巳立春。乃甲辰腊月二十四日申时也。戏作连珠体。
   代人作祭其妻祖文
   辟异端说
   又记答人之语
   𤧗窝记
   权氏庙重修完议小识
   名字谜
   白木砚匣铭
   与内从侄权伣
   𤧗窝上梁文
   九乐轩记
无名子集文稿册二
无名子集文稿册三
 [文]
   书壁自警
   饮说
   戏语合识
   代燕歧郑弘暹上蔡左揆书
   庭诰
   辈行相继锡名说
   文章类选序
   以山讼呈议送于京畿监司徐鼎修
   通津府使李观贤报状后议送
   又呈议送于新监司朴祐源受题辞后书
   新府使金履容查报新监司郑昌顺题辞后又书
无名子集文稿册四
 [文]
   余前有名字谜。四言解一字。终不厌于心。乃以八言解一字。
   数汇序
   古今韵语序
   与李持平(基庆)
   答辛太素书
   昔在 端宗朝。巡抚使宋侃。奉 命出使。及还。 端宗已逊位。宋公复命于宁越。仍痛哭而出。及 端庙升遐。服衰三年。逃之兴阳地。兴湖南大海边地尽处也。其家人寻得之。仍家焉。放浪于山巅水厓。或恸哭终日而归。人目为狂老。自号西斋。至今号其遗址为西斋洞。其将死。遗命曰葬我于乐安薇原。至 当宁朝。表忠奖节。靡有馀憾。乃赠职赠谥。余奉 命宣忠刚谥于西斋洞遗基之祠。其翌。乡儒将行礼成祭。请祝文于余。
   朱子影堂上梁文(蓝浦新安面新建)
   以任哥养子事报礼曹状
   答李判书(秉鼎)别纸
   以逋吏金彦一事报监营状
   以金应天做出歌谣事报监营状
   以歌谣事因营题更报
   又以歌谣事因营题更报
   又以歌谣事因营题更报(新伯到任后)
   以邪学事因营题报状
   农形报状后因营题更报(营题有曰今年到底丰登。而本县所报。每有顾后之意。此后则从实报来云云。)
   以白彝斋祠院事报监营状
   以影堂祠院事因营题更报(营题曰。无论影堂祠院。果已受 朝家成命举行乎。更为牒报云云。)
   又以影堂祠院事因营题更报
   又因营题更报
   罢邑内场市晓谕文
   晓谕各面民人文
   答李判书(秉鼎)别纸
   供辞(后因史役。见日省录。则具载此事。而又有一段丁巳八月二十九日次对时。大司成赵镇宽曰。月前忠清监司状启。以蓝浦县朱子画像书院事。该守令有所论罪矣。今伏闻此书院欲为毁撤云。既成之院旋又毁之。事甚不好。不如任其成毁之为愈矣。以此分付何如。上曰。此非朝家所知之事。卿与该道臣往复。从长处之可也。)
   识蓝浦时事
   记在囚时事(二)
   答辛太素书
   警儿辈。又以自省。(此录专以保身避害为主意。)
   莲谷书塾上梁文(莲谷在龙仁)
   坡平尹氏世乘后识
   题图石
   代人作祭其妻喃文
   与成友(镇泰)
   与再从弟书
   书太学恩杯诗集
   纸箕铭
   晓谕黄山本各驿所属
   黄山学堂节目序
   以驿吏金有大事移文金海
   又以金有大事报监营
   以筑堰事报监营
   以机张事报监营
   以加徵事移文东莱
   以郑亿伊事移文梁山
   传令十五驿
   代梁山倅祭其友文
   代梁山倅。作监统兵水营庆州府五处正朝礼状。
   与从弟▦别纸
   中考后记与客问答
   余素痴拙。老病而聋。既无所闻。亦无所言。虽有其心。莫得而宣。是谓之哑。真天下之弃物也。因为铭以自写。
   照镜自赞
   庭诫
无名子集文稿册五
 [文]
   劝学文(为秀儿作)
   疑题(三○下又有疑题)
   万景斋记
   年前为劝学文以示儿。复为文以示之。
   杂说(三)
   客有好事者。为余谈古。盖寓言也。因记之。
   疑题(当在上疑题三之下)
   读书随笔
   自警
   记异人
   答人论文书
   书壬子文武榜目后(当在癸亥条)
   书实录厅题名记后
   论科举
   论监司之巡历褒贬
   书湖洛心性辨后
   又总论于后
   辞献纳。兼请谴疏。
   代人拟与吏曹判书书
   记丁卯七月二十八日事
   削职叙用。复拜献纳。避嫌启。
   种瓠说
   记不可知者
无名子集文稿册六
 [文]
   癸亥八月十六日 陵幸时上言
   礼曹回启
   书上言回启后
   疑题(当在上疑题条)
   座右铭(二首)
   杂记(三)
   刚柔说
   三缄铭(四首)
   自赞
   论铨官
   家禁
   论命
   论讲学
   论致仕
   论紧俗
无名子集文稿册七
 [文]
   御制中庸讲义条问(甲辰五月生进 对)
   御制纲目讲义条问(辛亥五月。 命生进四十五以下各对一条。又 命幼学及荫官各对。凡六百八十三条。翼儿亦对一条。)
   小学问目(星湖李先生答○辛巳)
 策
   [霜]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杖]
   [时体]
   [道义功利辨]
   [老成之人]
   [进锐退速]
   [分]
   [六甲]
   [超擢之法]
   [人之度量]
   [人望]
   [得意]
   [上行下效]
   [作之之有君子小人之别]
   [纲目]
   [才]
   [命]
   [皇极经世书]
   [勇决持重]
   [地图]
   [牛]
   [以君臣比夫妇]
   [登临]
   [色]
   [二十八宿]
无名子集文稿册八
 [策]
   [父师君]
   [佛家前后身说]
   [春和赈贷]
   [唐宋八大家]
   [储蓄备灾荒]
   [直]
   [小学]
   [纪纲]
   [士弘毅]
   [司马史记]
   [乐]
   [东方疆域]
   [威仪]
   [财成辅相]
   [武艺]
   [庆贺]
   [太学]
   [勿字旗]
   [类之相应]
   [六府]
   [明堂]
   [时势]
   [定力]
   [宫僚]
   [庚戌圣贤生]
   [帝王生必有祥瑞]
   [世家]
   [当局者迷]
   [疏劄]
   [耻]
   [读论语]
   [简]
   [梦]
   [癖]
   [好人好书好山水]
   [谋道不谋食]
   [文章]
   [正名]
   [不动心]
   [鸣]
   [敬授人时]
   [四勿]
   [服饰]
   [丰年上瑞]
   [慎独]
   [经纶]
   [和]
   [元]
   [四重歌]
   [风流]
   [春](丙申三月增广初试)
   [一中](丙申九月增广对举别试)
   [试士](丁酉二月增广初试)
   [文房四友]
无名子集文稿册九
 殿策
   [治乱兴亡系于君子小人消长之际]
   [心]
   [尊贤礼士]
   [召公戒成王]
   [义利公私之分]
   [立志]
   [慎独]
   [知行]
   [人惟求旧]
   [伏节死义]
   [大才晚成]
   [宝鉴]
   [礼]
   [仁]
   [动静]
   [询谋之道]
   [中]
   [诗](壬子抄制泮制)
   [文体之艰易](正宗甲辰三月圆点三制)
   [文体与世道](己酉抄启文臣课试○代人作)
   [中庸](庚戌十二月泮儒应制)
   [大学](辛亥八月到记科)
   [俗学之弊](辛亥应制)
 策题(凡十九条)
   [周礼]
   [敬授人时]
   [四勿]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道义功利辨]
   [进锐退速]
   [老成之人]
   [服饰]
   [时体]
   [杖]
   [霜]
   [文房四友]
   [寿]
   [命]
   [皇极经世书]
   [好人好书好山水]
   [读论语]
   [帝王生必有祥瑞]
   [鸣]
无名子集文稿册十
 [文]
   书苏子由老子论后
   书王介甫礼乐论后
   孟子谚解辨(二)
   孟子集注志疑(二)
   读书次第
   教小儿
   代李子文作阳城李氏名贤录序
   书徐偃王事
   书公孙弘事
   病说
   论请托贿赂
   书公忠监司查启及礼曹判书回启后(监司郑晚锡,判书李勉兢也。)
   又记与或人问答
   祭李司谏(万荣)
   消日说
   钱说
   论壬辰事
   论近世风习
   读朱子封事记逸易
   读朱子封事
   书先君遗稿后
   预作遗戒。付翼培。
   读书随笔
   谄说
   誓瘖
   后又书
   论升学儒生
   审术
   蔘说
   与成镇泰书
   看玩欲
   己巳拟上应 旨疏(凡一万六千三百六十六言)
   偶记所闻。有感而书。
无名子集文稿册十一
 [文]
   杂记(八)
   答李仲俭书
   书文荣基事
   读吴楸滩事
   崇义堂上梁文
   鹤皋书院记
   壬申应 旨疏(十一月二十一日凡一万六千九百五十六言)
   闻余疏后泮长即设升学
   閒居笔谈
   答膺孙书
   李忠臣澄玉遗事序
   锄菜说
   客有谈古事者。聊记之。
   叹老谣
   谢世辞
   答膺孙书
   答膺孙书
   教𥠧孙史略初卷。间多不可准信者。记之以备后考。
   科说(十二)
   誓瘖申前说。更加鞭辟。
   与韩大司成(致应)
   井上閒话(十一)
无名子集文稿册十二
 [文]
   井上閒话(五十一○下又有十九条)
   后科说(三)
   答膺孙书
   贫富说
   能瘖箴
   井上閒话(当在上閒话条○十九)
   书庭诰家禁劝学遗戒等文后
   峡里閒话(二十四)
   书与膺孙
   答赵师中书
   与李棘人(发源)
无名子集文稿册十三
 [文]
   峡里閒话(六十五)
   鹤逸李氏幽栖记
   与赵师中书
   科说(六)
   祭淑人文
   辛德斋诗集序
   与太素书
   答太素书
   与太素书
   记梦
   科说
   论服饰僭滥
   论长幼尊卑之坏于南草
   记阳智面徵
   答太素书(己卯)
   论庙宔
   论俗忌之必亡人家
   叹世道
无名子集文稿册十四
 [文]
   与赵师中书(己卯)
   答太素书
   科说
   答太素书
   答太素书(庚辰)
   答七孙
   哭九岁曾孙
   答太素书
   答太素书[又答]
   与膺孙书
   与膺孙书
   寄与吏曹祭享色吏白圣福,吴光洽等(是时差祭者。吏曹参议李鹤秀也。)
   答太素书
   答太素书
   看史漫识
   答膺孙书
   与赵师中书
   辛巳五月初八日收议
   又记
   辛巳八月事
   梦说
   读何武传
   答太素书
   答太素书
   叙印书仍戒后
   答太素书(甲申)
   答太素书
   阅小学。叹古今人不同。
   刑曹参判黄公行状
   记甲申科事
   与姜百源书
   答姜百源书
   记闻
   答姜百源书
   观人说
   自作诔文
   书纲目合抄后
   唐太宗
   论欲
   子桑伯子
   奸赃
   与太素书
   记世变
   记世态
   记异鸟
   记丙戌别试事
   论刑法
   利说
   记丙戌重试事
   酒禁
   论第宅奢侈
   抒厕者说(丙戌八月初七日。自五月二十一日寝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