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无名子集诗稿册二 (自动笺注)
無名子詩稿册二
 [詩]
  
潤雨主人
嚶嚶谷鳥喚朋如。
鷺水西邊是子居。
老去漸知幽境樂。
年來已斷故人書。
微風草與春江遠
落照邨兼岸柳踈。
多病養閒仍廢讀。
不妨隨處樵漁
又次七絶
難借今宵片月孤。
誰將水墨作新圖。
極目長江漁火亂。
朋三四更携壺
觀漁
又次五絶
舟人立岸。
穿鳥驚棲。
水落江天黑。
漁燈盡向西。
次主人韻
事居然晩。
高樓占得佳。
錯紋分地理。
如水天街
舟子風謠別。
山禽樂意皆。
靑門知不遠。
從此幽懷
次贈李亶
年來閉戶殘春
偶爾相逢靑眼新。
世上曾無知我者。
城中還有似君人
詩惟遣興吟酬懶。
意在不言默視頻。
勝賞江樓累日
忘形痛飮超塵
次贈主人
水檻濛濛宿白雲
風吹漁篴數聲聞。
幽居不讓華山勝。
肯許老夫一半分。
有感次人韻
潮滿千帆上。
潮落千帆退。
有巖獨不然
是以吾愛
出郭人無事
臨江樹作門。
從他朝暮市。
可是寂寥村。
琴惜絃今絶。
棊看局屢翻。
誰能知此意。
欲辨已忘言。
又次李亶佃韻
固是常情賤貧
超然獨也爾何人。
靈心炯似照犀水。
外物輕如棲草塵。
磈磊謾成詩酒傑。
嬉遊時夢羲民
不須後世子雲識。
席上分明自有珍。
又次贈趙生
洪句賦予未爲貧。
今世還看乃爾人。
且可隨時安命分。
不妨到處埃塵
杯樽浩浩春風社。
謠詠煕煕聖世民。
滄海遺珠何足歎。
古來識石中珍。
又次贈吳進士(慶元)
似病非愁憲也貧。
軒車紺素彼何人。
交情貴在存誠信。
世事須知幻劫塵。
淸詠響凝漁艇篴。
深杯夢入醉鄕民。
可憐三刖爲爾
燕石緹巾自謂珍。
李亶
一盞一篇意氣高。
長吟猛拍不勝豪。
醉看乾坤一物
世人輕汝九牛毛
拈韻諸人同賦
林亭多景物。
春服童冠
山遠雲去
江虛帶樹看。
靈心金鏡映。
良會玉盤團。
一笑相視
悠然倚碧巒。
夜泛鷺湖
呼韻共賦。
月夜放船好。
江逈不波。
沙圓涵影遠。
樹缺漏光多。
棲鳥有時起。
亂山無數過。
詩成壺亦倒。
餘興欲如何
偶咏蝴蝶
蝴蝶紛紛滿菜花
爲誰忙急爲誰誇。
靜觀萬物如此
一笑呼兒濁酒賖。
木假山
不見南曹山子美賦。
堂下築成一簣土。
不見公假退之惜。
澗側匄來數拳石
誰家除夕火峯熾。
何處至日綵峀峙。
無限千古小兒戱。
各自一時閑排置。
來蘇差可意。
以木爲山文爲記。
岌然三峯能近譬。
高致殊與俗人異。
未若吾家木假山
虬枝宛似螺鬟
嶙峋露天然顔。
剜劃肎容人力艱。
憶昔誅茅此地
已喜洞天幽且邃。
後麓擘開巨靈
左右環抱蒼屛
夜坐忽然拍案
奇哉有山聳南岸
中峯厚重仁者象。
傍峀縹緲奇士㨾。
蒼茫帶月淸潭
突兀凌空凝碧嵐。
時看巉絶鵬噣
更疑拱揖矯人首。
淺深氣色層層連。
窈窕巖洞隱然
試問隣翁山名何。
大笑謂我譌。
此是老柏枝葉互。
其形崷崒異他樹。
况且亭亭高阜
下有林木左右
蔽空補缺奇怪
盤據磅礴上漸殺。
四時不改蒼翠容。
之如崔嵬峯。
我聞此語大異之
假山勝似眞山奇。
坐待天明熟視
怳惚猶難分眞僞
晴時戍削偏出羣。
幽處依微生雲
城塵咫尺渾已忘。
野趣尋常自相向。
不遠不近百步間。
高仰止難可攀。
故知天意巧幻成。
供我朝莫寄幽情
哂他世人刻斲繁。
強學山勢對階軒。
巖峀謾勞機巧加。
騈羅爭詑佳致多。
幸我不假雕琢苦。
靑山偃蹇當戶
移來歲寒後凋姿。
宛見千仞壁立
雨驟疑坐懸瀑聲。
鳥亂如聽深峽鳴。
眞境實愜幽人操。
此意難向俗子道
更欲描出半幅裏。
今世誰是龍眠技。
泮中雜詠(二百二十首)
 余往來泮中殆數十年矣。
故老之言。
觀成典之書。
先王所以待士之意。
盖甚盛甚盛。
然世漸遠而俗漸下。
法愈久而弊愈生。
爲士者旣不能以古之爲士者自待
爲下輩者亦皆專以欺匿凌慢爲事
爲官長者又以苟且彌縫爲務。
甚則徇下輩之請。
挫抑士氣
减削士供。
駸駸月移而歲不同
馴至于今
凡百事爲
悉歸有名無實
更沒餘地。
稍知自好者皆恥入焉。
吁其可傷也已
閑居無事
因隨記雜咏
遂至二百二十首之多。
諷詠反復之。
足見故事之如彼其盛。
末路之莫可收拾也。
聊自附於昔賢感古傷今之意。
以備後人流溯源之云爾
太學由來賢士關。
東文物孰能班。
三百餘年培養厚。
遺風猶見事爲間。
  [咏學宮位置次第]
天開別界上林東
泮水環橋是學宮
洋洋日夕絃誦
農峀沂雩恍此中。
(以下學宮位置次第泮宮春塘臺東墻外南向)
碧松亭下明倫堂
雙雙儼作行。
黃金大字華扁
筆法森嚴紫陽
(明倫堂後岡
萬松蒼欝
世呼碧松亭。
其下卽明倫堂後。
壁上三箇金字
朱子筆。
前簷又揭朱之蕃墨字
而詩不及之。)
明倫堂東西齋。
卄八房窓互對排。
進士生員上舍
下齋二十自相偕。
(東西上下齋。
通爲二十八房。
最下各二間爲下齋。
下齋東西十人
東齋東向
西齋西向
房後面爲廣窓。
井井相對。)
大成殿在倫堂前
夫子顔曾後先
東西從享東西廡。
俎豆長存萬億年。
(殿內大聖位主壁。
顔曾思孟四聖位。
大聖位前。
東西相對
又殿內東西從享
各依東西壁。
列享十哲宋朝六賢
分排各八位
東廡五十五位西廡五十四位。
分享弟子歷代儒賢及我國歷儒賢。)
奉香廳下享官廳
左右成行小庭
齋舍不能容衆士。
競將皷篋居停
(奉香廳俗呼香大廳
舍菜焚香時奉香之所。
廳之東西有房。
爲奉香時香官所住之處。
碧松亭之東明倫堂之北。
廳前東西
有享官廳各六間。
舍菜時諸執事分住於此
故曰享官廳
常時則生進分占香大廳南向
官廳東東向。
西西向。
如東西齋。)
尊經閣貯萬牙籤
繚以崇墉謹嚴
課讀諸生隨意取。
菁莪樂育化爭霑。
(尊經閣明倫堂後。
羣書
使一吏掌之。
諸生借讀
今則日漸亡失
層架殆空云。)
六一閣中弓矢儲。
先王大射禮行餘。
向前正錄空濶
游詠時時好發舒。
(六一閣在香大廳西。
正錄廳在享官廳南。
六一者六藝之一也。
正錄學正學錄也。
古者士論於此爲之。
朝士之者
不得齒云。)
明倫西畔又如翬。
丕闡堂深四圍
一兩之東闢入北。
黃時節點朱衣
(丕闡堂撤尼院構成
故取丕闡吾道之義。
一兩齋,闢入齋。
皆在丕闡堂墻內。
一兩丕闡之西。
闢入在丕闡之南。
皆以其餘材構之。
故取一擧兩得闢異端入吾道之義。
每科時以丕闡堂庭爲試所。
設一二所則爲二所。)
丕闡堂頭啓聖祠。
分排五位相隨
推本溯源祀典
春秋大享與同之。
(啓聖祠在丕闡堂後
五位齊國公孔氏,曲阜侯顔氏,萊蕪侯曾氏,泗水侯孔氏,邾國公孟氏。
廟朝建祠。
釋菜時享之。)
聖殿殿庭東廡前。
屹然碑閣杏陰邊
龜頭鳳篆刓缺
絶妙沙筆下篇
食堂門設東西雙。
四面皆軒四面窓。
借問何時熱閙
只應朝夕鼓聞撞。
(食堂東齋之東正錄廳之南。
西軒東西食堂
北軒堂上入參時坐處。
南軒南班儒生坐處。
又於東西軒下方。
各對設數間軒。
坐下齋生。)
食堂南下輦臺。
三層方正向陽開。
到得至尊親謁日。
高張御幕試弓才。
(下輦臺在食堂南壁外。
築之以石。
種之以
親謁聖時若設塲於館中。
則下輦臺爲武試所。
文科懸題後親臨此臺。)
蕩平碑閣泮橋頭
感歎先朝手澤留。
小人君子公私辨。
不比兮比不周
(英宗朝親書周而不比君子公心比而不周小人私意二十字。
命刻竪泮橋。)
何董陳歐氣節高。
四賢祠聳泮東臯
聖朝曠感紆殊典
二八中丁薦少
牢。
(西晉董養金墉時。
太學堂。
歎曰建斯堂。
何爲乎。
荷擔
莫知所終。
唐何蕃朱泚亂。
太學諸生將從之。
請起
正色叱之。
六館之士不從
亂後歸養和州
宋陳東歐陽澈
以貢入太學
伏闕上書請誅蔡京等。
論汪黃輩。
同時見殺。
廟朝命建崇節祠。
祠在泮村岡上。)
公元1816年
二三守僕有㫌門。
丙子功勞聖廟存。
泮人尙說當時事。
祭祀千秋永不諼
(丙子亂。
守僕朴潛美等數人。
聖廟位版南漢
立旌門於泮村大路傍。)
東有安文成
購像輸經更設黌。
奴婢百人後裔
至今壇祀罄心誠。
(安文成公向。
本名玉邊向字
御諱也。
高麗贊成事。
學校之衰。
送貲于中原
先聖七十子畫像祭器樂器經籍以來
建置國學
奴婢百口
至今泮人皆其後孫。
故設壇於泮村之北。
文成公忌日則祭之。
哀慕誠敬
不敢少怠云。)
養賢庫貯養賢需。
設置䂓模矣乎
我國八方正供
也應半向此中輸。
(養賢庫自麗朝建置
今在碧松東北
所以多士也。
世稱我國財物
半入此中云。)
  [咏泮村]
東西櫛比泮村多。
下馬竪碑洞口峩。
磚石前人似織。
觀旂橋底水如羅。
(以下咏泮村○東西泮村。
大路分言之也。
洞口下馬碑
洞口之西。
磚石峴通大路
磚石峴入洞口處。
石橋
當宁朝命觀旂三字橋頭
盖取詩言觀其旂之義也。)
人元松都遐。
女哭如歌男服奢。
豪俠帶來燕趙氣。
風謠怪底京華
(泮人是自松京移來者。
故其語音與哭聲。
松京人
男子衣服奢麗異常
尙氣任俠
視死如歸
往往闘爭
輒以釰畫胷刺股
風習大抵絶異。)
  [咏齋中諸節及食堂故事]
藥房窓外高懸
每日鼕鼕曙天
起寢一聲纔罷後。
更呼洗水兩齋傳。
(以下咏齋中諸節及食堂故事藥房東齋上房名。
西窓懸鼓
每日未明鼓之
起寢
又打三鼓
呼洗水。)
食堂直到食堂時。
抱券長呼奉硯兒。
一皷能令多士動。
着袍束帶相隨
(食堂直以泮隷一人爲之。
掌食堂諸節。
每將打食鼓。
必抱到記。
先長聲呼某房到記次例。
盖各房齋直。
輪回爲到記次例。
奉硯受到記也。)
木高聲庭揖催。
槐陰齋直咏徘徊
東西上下分行立。
濟濟一時擧袖廻。
(旣鼓。
兩齋負木。
各繞齋呼庭揖。
各房齋直。
聯袂徘徊高咏於明倫之庭槐樹之間。
東西上下儒生
相嚮立揖班。
負木更呼揖。
乃揖而廻入食堂
負木亦以泮人爲之。
兩齋四人
受錢一朔十五緡。
半之
以爲煖突之資。
又應逐日使喚
而掌議使喚及齋中公故。
日次負木爲之。
輪回擧行
食堂朝及齋會時。
齋直輒相携而咏於庭
非歌非誦。
自古傳謂是鹿鳴章云而終不可曉。)
儀貌食堂整齊
門生進各東西
序齒升軒雙對坐。
南班下寄亦相携
(故䂓。
生員東門東軒
進士西門西軒
相對齒坐
東西齋生各入其軒。
與生進下坐相對
號爲寄齋
近來有庶名生進入南軒
南班。)
麻布前鋪用代盤。
於焉羅列授之餐。
却使一人一物
須臾八簋自全完。
(麻布前鋪。
俗呼典布。
多士旣整坐。
其前僅容一條布。
故自上鋪下。
而每前供八簋
飯一羹一醬一沉一菜一醢一佐一生菜一。
各有掌而供者。)
紅團領吏戴平巾
拱立上頭檢飭頻。
母首奴名色夥。
喧譁聲裏走紛繽。
(我國法
各司胥吏平頂紅團領。
食堂時。
館吏立北軒下。
促其供首。
奴輩奔走檢飭
食母菜茶母,湯母,魚廛等屬名目繁多
熱閙特甚。)
到記從頭次次書。
共留名押井間踈。
直至曹司與色掌。
捴題幾分末端於。
(到記冊畫爲井間
一人姓名一間
幷着押。
班首曹司書後
下色掌書幾分於其下。
若無下色掌則曹司書之。)
每物旣供勸飯呼。
齊持匙箸相須
水退次第唱。
一聲起坐下來俱。
(儒生盡入。
兩齋日次負木。
分入東西門內
俟每物供畢。
勸飯然後齊擧匙箸
及進水則呼進水。
及退床則呼退床。
又呼起坐然後一時罷散。)
弗祧國忌有時遭。
下隷書頒擧紙高。
豆腐代魚藿代醢。
共言行素吾曹
(國忌食堂直書某朝忌辰
手高擧。
頒示東西然後進素饌。
祧廟則否。
世稱國忌行素
成均儒生云。)
三庚日氣極炎蒸
食堂時輒設氷。
前一如拳大。
勝似空談脚踏層。
流金盛熱煩歊
不許食堂扇搖
揮汗忍過朝夕頃。
腐儒身世太無聊。
典布一條鐵限同。
鋪前不許往來通。
或有別般非得已。
割開然後始抽躬。
(旣入食堂
鋪典布後。
則不許踰越。
若被論及不得已之事。
則令食堂直割布而出。)
食堂只許百人參。
極擾競時數再三
舍菜大科兩日
始看新榜亦均覃。
(當宁定式
除掌色六人
只許百人食堂
釋菜大科時。
則前期三日。
始許勿限數。
常時儒生多聚競入紛擾
食堂再三數之。
簡出新榜。
過於數。
則又簡出前榜
次次上及
同榜年少者出。
冐沒蹲仍而至於擬之以罰然後始出。
光景殊不美矣。)
朝夕連參一點成。
點圓三十作科程。
直待準過三百點。
不勞歲更留名。
(故䂓。
一日一參食堂
則不通計
必連參朝然後一點
滿三十點然後
許赴一年圓點科。
通計三百點。
則更不計點而許赴。)
長入參或有時
向南主壁整威儀
下人前導郞官後。
臨食廵堂用故䂓。
(大司成食堂則坐北軒
典籍側坐
旣供每物。
必起廵視東西然後坐受食。
及呼起坐然後起出。)
  [咏別味別供等諸節]
大別味供一六朝。
全牛列鼎蕭條
羘湯心炙諸般品。
沙碗盛來隨所要。
(以下咏別味別供等諸節○故事每遇一六日則有大別味。
庫直前期遍禀於儒生
各隨所求。
以大碗進之。
近來則只納八文錢。)
小別味隨三八爲。
有名無實如斯
殘羹冷炙不盈筯。
用代乾魚佐飯資
(小別味俗呼別佐飯。
每當三八日。
則或羹或炙。
以代佐飯。
所以謂之別佐飯。
而所供甚小。
又不堪食
反不如乾魚之佐飯。
豈非有名無實耶。)
一年名節相逢
朱㓒平盤盛別供。
除却中秋寒食外。
將牢具慰羇蹤。
(每遇節日則進別供。
大平盤盛之。
寒食秋夕無之
而近漸减削無可食。
只納數十文錢。)
除日至於正月三。
別供每日肥甘
旅窓餞迓愁何在
與齋中作美談
初伏家獐縱曰些。
勝如中伏兩甘瓜。
最是西瓜末伏日
蹔時能使爽喉牙。
(初伏犬肉一楪
中伏進甘瓜二介
末伏西瓜一介
近來則或只納幾文錢。)
別供曾未一杯甞。
房酒故名喜不亡。
朔望每間一鐥半。
預敎齋直捧來忙。
(別供則無酒
惟房酒之名尙存
朔望
一間納一鐥半。
近來則只納十二文錢
齋儒不勝喉渴。
先期捧來。)
釋奠春行點心
秋過釋奠更休尋。
白飯數匙藿數片。
猶能長日涔涔
(點心春菜後始。
秋菜後止。
近來則或只納二文錢。)
  [咏儒生游居之所]
二十八房各有稱。
房房儒士共儕朋。
少年或爲工夫地。
僻靜泮村占得恒。
(以下儒生游居之所○東西齋每二間一房
東齋第一房曰藥房
其次曰右第一房。
其次曰掌議房。
其次進士間。
其次曰下一房
其次曰下終房。
其次曰下齋。
西齋第一房曰西一房
其次以下
並與東齋同稱
儒生入居者。
必尋其所親。
與之同處
出居泮村與享官廳。)
淸齋不許奕碁遊。
只得羣居學業修。
若欲偸閒消永日
官廳或泮村幽
  [咏待士諸節]
朝家待士典章嚴。
盛意分明萬世瞻。
禮遇儀供靡不極
中間沿革苦難兼。
(以下咏待士諸節○國朝待士之典。
初頭非不備盛
而後沿革無常
寢以削罷。
今則罕有兼存者矣。)
凡干公事馬安身。
一切傳言可人
房色掌豪司夏楚
大廳直健任鋪陳
(齋儒以齋中公故出入則必騎馬
士論使喚事則下隷皆備。
東西齋各有房色掌一人
豪健者爲之。
凡有笞杖事皆掌之。
大廳直亦以勤幹者爲之。
明倫堂及齋中窓戶陳皆任之
每房茵席
一朔進排。
此則至今猶然
而但漸不如前耳。)
齋舍房房每二間
八名齋直各成班。
眼前使喚隨意
勝人奴懶且頑。
笑彼童心嬉戱耽。
之流血亦心甘
繫手懸簷猶或可。
以頭擊柱難堪
(齋直輩兒童
遊戱不謹
撻楚或至血流
又懸其手。
甚則撞其頭於柱。
此則今亦然。)
每當月朔分排先。
直人人十五錢。
燈油日日輪回納。
一塊牛脂一夜燃。
(每朔朝。
分給齋直油價。
人十五文。
使之逐日輪回供油於齋舍
故輒納牛脂一小片。
官廳及泮村則本房齋直亦供之。
近來或日一錢。)
天寒十月使人𢥠。
紙納房房塗壁窓。
火爐進處兼陶器
藥罐頮盆與水缸
(每十月則各房納窓戶紙及塗壁紙
納火爐及水缸盥盆藥罐等物。
以備日用
食堂所用沙器。
則每朔家事直受三十緡以供。
而詩不及之。)
各房負木掌燃柴。
冬夏排錢自有差。
逐日城闉使喚
無論風雨通街
(冬夏錢注見上。
逐日使喚除非過江則皆爲之。
風雨寒熱
亦不敢辭
夜深方還
鐘鳴而出。
亦可憐矣。)
天寒朔炭有常䂓。
日暖猶然藥炭資。
疾痾更許刀圭濟。
除却參黃無不爲。
(自十月正月
每朔納炭。
其外只許藥炭。
儒生有疾
則隨藥方製給。
後以難繼。
不許參黃。
而餘皆依前
近來則此䂓漸亡。
惟朔炭在。
每朔九斗。)
或値齋儒有死亡
治喪返匶燦條章
會吊諸生賻助
同齋厚誼尋常
(齋儒疾革則出于泮村。
死則自官給治喪
返柩于本家
諸生及齋直輩皆有賻助
此厚風也。
亦然。)
每朔剡藤百束纔。
三南方伯印封來。
靑黃筆與墨皆百。
是法刱時誰所裁。
(每朔壯紙百束
靑黃筆各百枝
百笏
焚香擧案分納。
紙則三南來者。
而每束必印。
不知刱自何時
近來則紙漸爲白紙
筆墨亦皆不堪用。
又稱以滲漏腐縮
以後則只受擧案
計給。
下輩幻弄之弊也。
諸生則非一人所能矯弊。
而爲泮長者亦莫有糾正者。
可歎也已。)
焚香後吏披文
擧案中人得分
人少紙多多則少。
別頒掌色古䂓云。
(下吏按簿計納紙筆墨。
人少則多。
多則少。
時士聚則或至於四五張。
掌色則雖不參焚香
亦同頒云。)
科時試紙亦均覃。
望後還憑望禮參。
增別式庭兼筆墨
殊節製與黃柑
(試紙亦以焚香擧案頒給
在望後則以望焚香爲準。
大科則兼給筆墨
節製則只給試紙
近來國用不足
幷準焚香日朝到記給之。
盖欲無過百數也。
以故新榜儒生
雖參焚香
不得試紙
哿矣富人
哀此貧窮
未知以此國用幾何
减削之事。
此類甚多
無復盛時之風。
可惜也已。)
下齋凡節上齋依。
朔紙胡爲减半微。
試紙雖沾科大小
除非考講入塲稀。
(下齋皆以講生充定。
支供凡節。
皆依上齋爲之。
而朔紙則半於上齋
大小科試紙亦均頒。
製述塲中
不入者多矣。)
初頭排定超凡
月異歲殊漸削劖
堪痛下人操縱術。
或更或匿幻欺咸。
(當初節之分排。
可見待士之不凡
歲月寢久。
下輩任自操縱
專以幻弄欺隱能事
或有其名。
而更之以薄惡之物。
或幷與其名而匿之。
入於囊槖
如庭試謁聖時。
故有炬燭之分排。
而下輩之偸竊欺瞞已久。
爲儒生者初不知有此。
近來國用不足减之。
故始皆知之。
可笑也。
此類盖甚多。)
上齋不下齋尋。
體相傳式至今
下齋分得東西四。
啓聖祠齋共盍簪
(故䂓。
上齋不得往下齋。
所謂齋體也。
東西下齋。
各分出二人
住啓聖祠齋房
通計一間四人。)
邦家有慶千官
太學陪箋共抃懽。
內閣諸臣趍寢殿
聖恩偏許廁
儒冠
(凡陳賀時。
掌議率儒生進箋
先朝則只於闕門外行四拜
當宁朝旣置奎章閣。
每於陳賀時。
別召閣臣及泮儒於便殿
行禮。)
肆市典嚴討逆兇。
奔趍成命羣龍
太學或令同序立
爭先快覩幾重重。
(鞫逆行刑。
則或命百官序立
太學亦有同爲序立之時。
奔走環觀。
惟恐或後。)
  [咏泮人應役之各異]
館婢攸生是直童。
生於他婢吏名充。
直長還成守僕。
泮人亦自不相同
(此咏泮人應役之各異○館婢所生則爲齋直。
他婢所生則爲書吏
直長則爲守僕。
泮人之中。
亦自殊塗。)
  [咏新榜禮]
新榜諸生入泮初。
齋中必擇所親居。
隨力進來新榜禮。
古䂓今日此猶餘。
(此咏新榜禮○新榜生進初入泮齋。
必與所親同居
有新榜禮。
隨其貧富。
以爲豐薄
國朝古風也。)
  [咏面責]
面責古風昉自何。
呼來後進撝訶
兩齋齋直爭欣躍
蝟集蜂屯走似波。
(以下咏面責○齋中有面責之古風
前榜呼後榜。
東西齋直輩。
踊躍羣聚
走向被呼者所在之處。)
後進所居幾匝圍。
呼之名姓把之衣。
左擠右曳頻顚仆
及到面前始散歸。
(齋直輩圍守後進
亂呼姓名
謂以面責。
牽捽衣服
或推或曳。
一步九顚。
及至先進呼者之前然後始散去。
盖欲困辱之也。
雖曰故䂓。
殊非善謔。)
  [咏朔望焚香]
焚香前日延香
碑閣傍邊列作行。
吏負函乘官押後。
下橋過處鞠躬忙。
(以下朔望焚香○每晦日十四日朝
延香禮。
臨時下人引齋儒出。
列立香橋碑閣邊
吏負香函。
乘馬香官
隨後至橋。
下馬而過。
一齊鞠躬。)
焚香朔望明時
守僕三呼外儀
下輦臺前北向立。
列書擧案火光隨。
(每朔望曉將焚香
先打起寢洗水鼓。
然後守僕三呼請外儀。
儒生出立下輦臺前
北向成列
炬火光書擧案給守僕。)
守僕六人典字巾。
眞紅團領色鮮新。
班中尋得曹司出。
引向獻官廳上臻
(守僕六人
大聖四聖東西從享東西廡各一人也。
着典字巾紅團領。
旣受擧案
掌議或班首
差定奉香奉爐執禮
奉爐則以下齋及四庠中一人爲之。
執禮以前第三中人爲之。
盖新榜爲下色掌榜。
前榜上色掌榜。
又其前榜執禮榜。
執禮榜中若無參者。
則又以其前榜爲之。
守僕尋得班中最少年
引向獻官所在香大廳
揖以迎出。
曹司若有同庚
則又分其生日先後
故或有厭避曹司
而詐增其月日者云。
可笑也。)
曹司前導獻官來。
就班側立陪。
復見香官隨後至。
一時多士鞠躬催。
(曹司隨守僕在獻官前導出來
立於班前。
守僕揖。
曹司亦揖。
仍陪立於側然後香官陪香出來
守僕呼鞠躬
香官上階入門
受香奉安卓上。)
諸生齊下泮橋邊
執禮曹司最先
少待二人行禮訖。
層階登處小門塡。
(香旣入。
諸生皆移立於碑閣邊神門外。
曹司亦揖獻官以來
香官旣奠香。
由小神門出。
立獻官下
守僕引執禮贊引先入
四拜訖。
贊引復出
揖獻官入。
諸生皆隨登層階。
由小神門塡咽而入。
下齋及四學儒生亦隨入。)
殿庭進衆靑衫
排列後前肅穆咸。
小子油然尊慕意。
怳如先聖臨監
靑絲捲箔殿門開。
門外朱床望裏嵬。
試看床上安排物。
香盒香爐燭臺
(殿門外設箔。
是曉捲絲開門
門前當中
設朱卓。
卓上安兩燭臺燃燭。
又安香爐正中
香盒在其東。)
執禮階前笏記扶。
只隨守僕一聲呼。
引着獻官盥手詣。
奉香上處奉爐俱。
(執禮贊引臺下層階之傍。
執禮持笏記。
只隨守僕之聲。
守僕曰呼。
執禮唱。
贊引引獻官詣盥洗所。
遂引詣香所。
奉香及奉爐執禮皆隨而上。)
香東跪奉爐西。
三上香餘復位齊。
隨唱一時四拜
篆煙馥郁殿中迷。
(獻官旣跪於卓前。
奉香奉香東跪。
奉爐奉爐西跪。
獻官三上香於爐。
則各安於卓上
獻官及諸執事皆降復位
四拜訖皆出。)
  [咏釋菜]
二八初丁釋菜恒。
預敎庭廡廓淸澄。
廟中器物修㓗
戶禮郞官照憑
(以下釋菜○每仲春仲秋初丁。
釋菜禮。
前期掃除內外庭階
淸凈
又修滌樂器祭器床卓等物。
戶禮曹郞官
預來奉審照驗
重其事也。)
前期三日淸齋
却設別廳請友儕。
幼學還敎四學供。
靑衿咸集廣庭
(前三日。
謂之入淸齋
設別廳於東門
新榜儒生會集
使兒房使令捉致方外儒生
之泮主人促其入來
幼學則各其學庫直來供食。)
掌議來居掌議房。
前期差祭大書煌。
司尊奠爵多名目
妙選上頭是奉香。
(前三日。
掌議入處掌議房。
差祭書於聯幅紙。
頒示齋中。
大殿奉香。
一時之選
一經則便爲掌議階梯
奉爐以幼學中有地望者爲之。
奠爵生進。
奉爵幼學
司尊生進幼學一人
陳設亦各一人
配位東西從享亦然
東西亦然
而奠爵奉爵每廡各十人
司尊陳設八人
又有滌器食色等目。
又有都陳設
兩掌議及有地望者二人爲之。
啓聖祠亦然
而無都陳設滌器食色等目。
老人差定。
盖以其節奏之便簡也。)
朝廷差送祭官分。
三十餘員列作羣。
領着衆牲諸架子
平明滿路影繽紛
(舍菜前日平明
朝廷祭官三十餘員入來
有奉常寺官
領祭物架子及諸犧牲
滿路而至。
三獻官東西從享獻官各一人
東西廡獻官各十人
謂之分獻官。
又有大祝二人
堂上執禮堂下執禮叶律郞。
監察押班
有守井官各司待令
掌樂典樂
率衆樂生來待。
贊者謁者。)
初獻官差宗伯卿。
亞終泮長曁司成
大祝律郞兩執禮
押班監察享廳盈。
(初獻官例以禮判爲之。
而或只以正卿差送。
亞獻官例以大司成爲之。
終獻官例以司成之而不然
叶律郞以掌樂僉正爲之。
大祝執禮侍從郞署爲之。
三獻官住香大廳房。
執事分住東西官廳
享廳儒生皆出避。
大祭罷後還入。)
陳設儒生近庖
常官屬相交
斗量黍稷量幣
一一考憑解厥包。
(典祀廳在守僕廳傍。
宰殺熟設之所也。
食堂後。
守僕引陳設儒生
坐於典祀廳。
奉常相對
斗量黍稷等諸祭物。
尺量苧幣。
每物擧以考驗
牽牛羊豕外庭
守僕引初獻官及典牲官告充腯。
初獻官揖而入。
羊則用於啓聖祠。)
肄儀恒趁日將晡。
設位明倫堂上俱。
琴瑟軒懸佾舞
儀容盡是形模
(午後肄儀
設位明倫堂
外儀外庭
出入升降諸節。
堂上堂下樂舞皆倣爲之。
朝官帽帶
樂生笠子爲之。)
承旨躬承上命行。
犧牲器物摘奸幷。
檢看纔訖旋馳返。
要慰吾君慕聖誠。
(承旨奉命摘奸。
檢看牲器幷物訖。
反命。)
守僕引陪陳設儒。
迨天未夜廟中于。
按行故例諸品
肅肅紅衣左右趍。
(未昏。
守僕引陳設儒生
於殿內進陳祭物。
皆依故例爲之。
儒生但觀之而已。
若無守僕則難以成㨾矣。)
黍稷簠簋煌。
十籩十豆列作行。
一元大武房俎
滿卓㓗豐禮意章。
(方曰簠。
圓曰簋。
盛黍稷。
曰籩。
果脯
木曰豆。
葅醢
又以大房俎。
牛頭及牛豕體。
皆有定位
燦然成列
前列三爵臺。)
四聖饗儀大聖同。
東西從享殺其豐。
一團生肉三條脯。
井井各陳兩廡中。
(配位大聖位同
無牛頭。
東西從享又殺其品。
兩廡則又殺之。
生肉一塊
小兒拳。
脯只三條
爵臺只一。)
三更一點鼓而興。
盥漱人人各點燈。
饋粥療飢舊例
整衣將事達宵仍。
(三更一點
起寢鼓。
各房點燈盥漱
仍饋粥。
爲其將達宵將事也。
仍催外儀
爲其將以四更一點行禮也。)
無數加差守僕名。
繞齋上下呼聲
外儀催出奉香屬。
陳設司尊殿內迎。
(守僕六人外。
加差假守無數
請外儀。
此輩繞齋下上而呼曰大殿配位東西從享東西廡奉香奉爐奠爵奉爵出外儀。
司尊陳設入殿內。)
獻官以下許多員。
同出外儀後先
金冠祭服綦履
佩玉鏘鏘折旋
四更一點禮行初。
庭燎煒煌白晝如。
章甫搢紳就位
只聽笏記唱徐徐
(外儀整齊
朝官儒生
四更一點
行禮
雙行大炬於庭
又列小炬於殿前兩廡前。
晃如白晝
殿內及廡內則皆燃燭。
執事就位立。
堂上執禮臺上
堂下執禮臺下
執笏記。
守僕曰呼。
堂上執禮唱笏記。
堂下執禮亦依其唱而唱。
守僕卽引贊謁者
例行禮。)
鳴球琴瑟升歌
堂下管鼗祝敔羅。
大鼓淵淵編磬擊。
隨時合止禮儀多。
初獻禮行幣餘
亞終相繼如初
趍隨贊謁升降
節次分明密不踈。
(先行奠幣禮然後
初獻亞獻終獻禮。
皆隨贊者謁者而行。
升降節次
並有條理
一依笏記。
五聖位各有祝。
初獻大祝二人
更迭讀之。)
六佾舞庭典樂分。
由來武舞後於文。
武執戚干文籥翟。
周旋蹈厲紛紛
(文舞武舞三十六人
是爲六佾
掌樂典樂
分排衆樂生
爲文舞。
左執右執翟。
周旋俯仰
文舞旣退。
乃爲武舞
赤幘
左執右執戚。
發揚蹈厲之際。
干戚相搏有聲
皆依鼓聲鐘磬爲節。)
律郞手把赤龍旂。
或偃或張作止依。
文纛武旌隨進退
捴由執禮無違
(叶律郞把赤龍旗。
臺上之右。
執禮堂上之樂作及軒懸之樂作。
則律郞竪其旂。
樂乃依此而作。
執禮又唱樂止
則偃其旂。
樂乃止。
文舞典樂執纛而進。
立于佾首。
武舞執旌立于佾首。
亦依樂作樂止。
進退皆由執禮之唱。
執禮由守僕之呼。
遲速作止
一在於守僕之口。
豈如禮乎。)
殿中從享東西
分獻官多肅立齊。
直待兩楹終獻後。
紛紛奠爵迭相携。
(殿內東西從享東西分獻官。
皆立以待五聖終獻
相携奠爵。
儒生亦隨而行禮
如廡則上頭焚香後。
十人奠於十位
以下次次爲之。)
奠楹禮畢星殘
望瘞邊引獻官。
白苧幣端凡幾尺。
須臾燒盡石函寬。
(古者舍菜禮畢
則天明日出云矣。
今則守僕惟以速行爲事。
罷漏前已告畢。
可歎也。
守僕引初獻官。
至殿西階下。
望瘞位。
燒幣於石函
盖古瘞今燒。)
獻官受胙東階
禮已三成樂已諧。
一箇豚蹄一爵鬯。
遵憑故事安排
(禮畢
初獻官跪臺上東南受胙
大祝由右進一爵
守僕曰此福酒可盡飮。
大祝由左受爵
一豚蹄亦右進左受。
守僕呼獻官從者出給。)
監察始終特立庭。
衆人皆出獨留停。
登降回旋點視後。
更敎截脯警瞻聆。
(行禮時祭無不有事
監察特立於東庭之末。
諸員皆出後
升殿點視
東西從享東西然後升坐殿門前。
令守僕截脯。
使有刀痕
盖恐下輩更以混用於祭享也。
然此特遵用故事而已
至於禮節儀貌之間。
雖有當糾察者。
率皆若不知也。
焉用彼監察哉。)
撤籩守僕走橫縱
牲體先將進九重
片脯條分等品。
祭官處處題封
(撤後以牛體進上于闕內然後
片脯封送于諸祭官
條數則隨其等品。)
儒生飮福食堂兼。
栢子兩三醢小尖。
煑酒銀盃酌未半。
割來片脯薄如縑。
(儒生無所與。
只於其日朝食堂
有二三栢子
鹿醢尖小如栢子者二三塊。
片脯割如薄紙者一片或二片。
銀盃煑酒不能
半盃而已。)
銀盃一雙
成宗恩眷螢窓
三字中鐫賜太學
千秋盛事詑吾邦。
(銀盃一雙
造以㨾。
寬中
刻賜太學三字
成宗朝甞以賜送。
故每釋菜福時
東西食堂
各一以飮之。)
  [咏親謁聖]
有時謁聖聖躬親。
吉日良辰故事遵。
儀節一如釋奠禮。
非常盛擧臣民
(以下親謁聖○謁聖預擇吉日
儀節一依春秋釋菜
但有毛血盤。
三年或四五年一行
盛擧也。)
成命恭承國子監
各司奔走百工咸。
門墻屋瓦修理
新槐不凡
(謁聖命下。
則各司官員及百工待令
凡館中門墻屋壁。
無不一新
庭階整肅
動色。)
前期淸道司存
布帳夾排亘洞門
泮橋左右軍幕
供待從官處處喧。
(有司前期淸道
橋門洞口大路
白布帳。
又泮橋近處
張軍幕無數
盖以供待百官也。)
噦噦鑾聲戾泮宮
明倫堂朶雲紅。
羽林蹴踏相摩戛。
瑞氣䓗蘢滿館中。
御食堂古有䂓
明倫庭下或行之。
君臣與共虀塩供。
恩眷爭詑浹髓肌。
(故事親臨食堂
而近或命設於明倫堂下。)
四更將事王心
奔走衿紳間笏簪。
升降周旋趍拜際。
萬人欽仰擁瓌林。
(謁聖時諸執事朝官儒生
皆如春秋釋菜。)
先朝盛擧至今稱。
啓聖祠中祗拜曾。
善述王遵舊典
永垂千載以爲恒。
(英宗謁聖拜啓聖祠。
以祗拜啓聖祠命賦題。
當宁朝亦而行之。
遂爲恒式。)
是日設科丕闡堂。
八方多士共觀光。
懸題更御輦臺上
妙技爭穿百步楊。
(行禮後御丕闡堂。
懸題後御下輦臺。
武科。)
試官三十考縱橫
未中天已唱名
政院下人連覔去。
一塲儒士一時驚。
(謁聖科。
卽日唱榜。
例差三十試官
分考試券。
古則夜深出榜矣。
當宁朝未午已唱榜。
則政院使令。
連呼覔去。
御前進退。)
午後鸞輿率榜還。
分龍虎列成班。
桂花在首優倡戱。
咫尺不違一解顔。
(回鑾龍虎榜在前左右
以次列立。
御賜花。
優倡在前雜戱。)
明倫丕闡或通開。
內外分庭試才
處所有時在後苑。
春門回駕春臺
(先王朝或通開明倫堂丕闡堂。
以明倫庭爲內庭
丕闡庭爲外庭
分懸御題
或由集春門回駕
春塘臺。
試士處所。)
  [咏東宮入學]
春宮八歲四重謠。
入學縟儀選糓朝。
靑紗垂着緇巾後。
鶴駕來從問寢宵。
(以下東宮入學東宮八歲入學
擇日差大提學
其日東宮儒巾
後垂靑紗
長與身齊。
入館謁聖。)
執贄先趍將命郞。
文衡迎處拜倫堂。
洋洋講說延頸
小學題辭一章
(大提學先待於明倫堂側。
將命執贄以迎。
東宮以爲師。
小學題辭元亨利貞大文
提學讀之。
東宮又讀之。
提學解說其義。)
  [咏節製]
節製一年問幾番。
牌招提學開門
承宣更奉璇題出。
券券催收入九閽
(以下節製每當人日三日七日九日濟州貢。
設科取士
前一日。
提學或弘藝文提學
開門牌招命下。
大司成提學入館中。
承旨奉御題馳入懸之。
隨所捧。
先爲領入闕中。
其後大司成催收。
次次入之。
製外。
非大輪次親臨特許
則只一賜初試施賞。)
準點儒生入塲
倫堂泮長考名詳。
有時下通方外
聳動人人赴擧忙。
(若非特敎通方外試取。
則只圓點儒生許赴。
入門時收袖擧案
泮長坐明倫堂
考其名。
有未準點者則點之。)
輪次有時行。
承旨文衡政府幷。
六曹之長三司屬。
滿路輪蹄喝導聲。
(或大輪次命下。
政府東西壁及大提學承旨曹長官三司諸員皆入。
高軒滿路。
人皆聳觀
盛擧也。)
丕闡堂中試題
壯元特許雲梯
春塘下親臨命
賦表雙懸賜第齊。
(大輪次試官丕闡出題
壯元賜第
親臨春塘臺。
雙揭賦表。
各取一人
其次初試幾人。
施賞幾人。)
  [咏製]
黃柑三運自耽羅。
薦廟薦宮更設科
木架以盛紅帕覆。
領來中使恩波
(以下製○濟州
有初運再運三運
旣薦于太廟景慕宮。
設科泮宮
中官一架柑子以來。)
頒時攫蹴太狂且
四破雙分撒却踈。
未效衆人爭走拾。
無由遠物甞君餘。
(儒生入塲未懸題。
吏奉櫃。
出於階頭以頒之。
少年輩及隨從之屬。
或攫之蹴之。
禁之不能
故乃雙分之。
四破之。
擧手向空撒擲之。
則又競相走拾。
擠排剽奪
無所不至
自好者皆不近前
士習無可言。
國家本意
果安在哉。
甚可寒心。)
  [咏到記科]
科行到記以春秋
承旨前期入泮收。
塡咽食堂惟恐後。
爭毫裂紙未應休。
(以下咏到記科○每春秋設到記科。
前期承旨入泮
收朝到記或夕到記。
製講各一人
試取賜第
方其收取之時。
生進奔走塡咽
無復次序
簇立捱排於軒上軒下
奪人方書之筆與紙。
身短力弱者
退立以待。
使識者觀之。
未知以爲如何
而莫有矯弊之方。
可歎也。)
親臨正殿春臺
國子先生率入催。
拜跪齊隨臚唱響。
不知誰是夢龍來。
(科日。
大司成儒生以入殿座後。
引儀唱興拜
試官儒生
一時四拜禮。
及懸題時。
又一時跪。
及呈券時。
四拜而出。)
試紙均頒咫尺天。
璇題朱板高懸
更分藁薦嚴命
各坐人人勿敢連。
(御前頒給試紙
大好紙也。
復命給藁席。
使之各坐。
毋或連接往來言語
近或無給藁席之命。)
四學齋講一經
儒巾團領儀形
通比較爭攀桂
誦盡七書意未停。
(四學二十人
下齋二十人
則以講赴擧
儒巾之下。
着綠團領
黑絲帶。
朝官儒生儀形
可異也。
詩書中以一經考講。
純通者登第
而若純通者多。
則畢講後使比較製述講經
而講比較
以他經試之。
若又同栍。
則又以他經更試。
或有盡誦七書而後
决雌䧺者。)
  [咏旬頭殿講]
陰月每當十一朝。
旬頭殿講故䂓昭。
到記正書入啓後。
天落點首爭翹。
(以下咏旬頭殿講○每當二四六八十十二月。
則於十一日取禀後。
正書到記入啓。
則點下考講。
故又謂之落點殿講。)
旣望引登落點儒。
五雲多處早朝趍。
堪羞進士皆書不。
許經生誦典謨
(至十六日
落點儒生便殿
生進皆書自不。
只下齋四學生應講。
初試施賞
有特敎則或賜第。)
上齋無講徒勞
製述出題聖眷叨。
承命史官馳入處。
成均書吏
聲高。
(當宁以上無講徒勞
有名無實
別以製述出題
史官奉以馳入至洞口
則政院下人
連呼成均書吏而來。)
明倫堂下集靑衿
宣示御題衆心
試紙頒時呈擧案
翌朝爲限布溫音。
(史官明倫堂
招集儒生
揭示御題
儒生四拜後。
擧案試紙
大好紙也。
又每命以明日食堂時或午時爲限
使之盡其才。)
方外儒生許觀
雙懸賦表衆皆歡。
塡街咽巷爭奔走
最是君房作弊端。
(應製通方外。
則賦表雙揭。
無不踴躍
旣無塲屋之限。
有時刻之緩。
率多紫微君房
其亦一弊端也。)
大書榜目自奎垣
記注賫來賜壯元。
冊子楮生筆墨
高低多少霑恩
(自奎章大書應製榜目於壯紙。
注書持來給壯元。
隨其等第高下分賞。
冊子紙筆多少有差。)
  [咏不時引見親試]
引見儒生有時
花堂畔駐龍旗
春門闢番軍列
國子長催守僕隨。
(以下不時引見親試○或不時召見儒生
則御春塘臺。
開集春門
大司成儒生入侍
番軍擺列
守僕奔趍。)
臺上肆筵食堂
鼓懸檜樹擊其鏜。
始終諸節渾依㨾。
咫尺堪詑襯耿光
(設食堂臺上
一依西軒寄齋所坐處而布席
移懸食鼓於臺畔
食堂直擊之。
兩齋日次負木呼之
儒生各以東西入定坐。
外面雖似整齊
實則雜亂無次
進食之時。
下輩乘時偸竊
不成㨾。
或有二三人兼一饌者。
而又無可食。
豈非盛擧
畢竟未免歸於文具
噫。)
平盤紙覆御供陳。
饌品不殊器物均。
泮長手擎趍跪進
爭瞻天笑時新
(諸生之食皆設然後
侍臣之食。
平盤進之。
上御床。
平盤而覆以白紙
盛以沙器。
物品數皆同。
而但謹㓗高供。
守僕以授郞官
御座近處
大司成手擎趍進榻前跪上。
中官受以置諸案上
此時共仰天笑
未甞不一爲新也。)
奉退御床裏行
同知館事大司成
君餘徧向諸生示。
到處環觀溢喜聲。
(大司成又奉退御床
諸生班。
使郞官擎以廵於東西齋諸生之中。
同知館事大司成隨之。
諸生起立環觀君餘。
無不喜聳。)
罷了食堂講製俱。
論經義降操觚
須臾呼入仍行賞
是日君臣盡日娛。
(食堂旣罷。
兼行講製
呼名則升前面講對經義
講畢復位
製進有頃
出榜乎入。
行賞而罷。)
有隕自天酒及肴。
黃封㶑灧八珍交。
謝箋道明朝進
詣闕相携出序膠。
(儒生退出後。
或賜送酒饌。
翌日儒生謝箋一道
詣闕門外進而退。)
  [咏陵幸祗迎]
陵幸春秋按例行。
泮儒祗送復祗迎。
負木前期搜馬待。
爭先騎出洛陽城
(以下咏陵幸祗迎○陵幸例以仲春仲秋爲之。
出宮時泮儒祗送於城外
回鑾時復祗迎。
前一日。
各房負木。
搜出泮村馬以待。
爭先騎出。)
東傍關祠西革橋。
路邊成列簫韶
鞠躬只待鑾輿近。
掌議押班肅
囂。
(泮儒祗迎。
東則於關王廟傍。
西則於慕華館革橋傍。
作班於路邊
掌議押班
天樂漸近玉輦繞過。
一齊鞠躬
今之鞠躬
伏地也。)
館峴路通景慕宮。
鳴鑾淸道瑞雲籠。
觀旂橋側多士
玉輦駐時競鞠躬
(城內動駕則無祗迎之例。
當宁朝每於景宮動駕時。
或路由館峴。
諸生成班於觀旂橋傍。
祗送祗迎於下輦時。)
  [咏改瓦時移還安]
經霖聖殿宜修
奉審前期祭告由。
明倫堂上移安並。
後日安禮亦侔。
(此咏改瓦時移還安霖雨後聖殿有滲漏處。
戶曹奉審。
前期行告由祭。
仍移安于明倫堂上。
工人升屋改瓦後。
復還安行祭。
移安還安時。
進奉位板。
幼學奉櫝。
餘皆祗迎於明倫堂庭。
故例如此
近來此擧。
無歲無之
一經雨水
則輒稱修改
余嘗疑屋瓦一雨輒改者。
大成殿何等制作
而雨輒滲漏
年年改瓦乎。
此必守僕輩利其捐財與屢祭而有所誣詐也。
近聞此輩每於經霖之後
以布片染泥水
繫諸長竿
以涴殿壁
使若雨水之滲漏者然云。
然則不但公然費財可痛
聖廟移安。
何等重大之事。
而緣此輩蠧詐。
每爲此擧而莫之矯革
良可憤惋。)
  [咏聖廟修掃]
修掃每當五日朝
殿中爰及啓祠迢。
掌議不來班首替。
紅衣守僕走相邀。
(此咏聖廟修掃○每於五日十日
行修掃之禮。
無掌議則班首代行
率守僕奉審殿內及啓聖祠。)
  [咏儒䟽]
有事文或討兇。
議治儒䟽衆皆從。
公明士論攜貳
小則罰懲大皷攻。
(以下咏儒䟽○斯文有事討逆時。
掌議或諸生發論治䟽。
敢不從。
有立異者。
則隨其情理輕重
或施罰或鳴鼓。)
大議時會邇遐
倫堂列跪聽無譁
齋任呼差諸䟽任。
曹司執筆墨濃花。
(旣治䟽。
大會差出䟽頭䟽色製䟽寫䟽等諸䟽任。
謂之大議事。
以次列坐明倫堂
曹司執筆在掌議前。
掌議呼則輒寫之。)
先出䟽頭莫敢違。
曹司往請下人依。
不聽例讓仍三反
謂是夫夫衆望歸。
(先差䟽頭
曹司往請就坐
一依守僕。
而立于其前。
䟽頭例讓。
則守僕傳于掌議。
復往請之曰衆望所歸
無辭也。
如是者三然後就坐。)
旣請䟽頭坐上頭。
二三䟽色亦名流
書製寫人名姓
某日封章定不休
(䟽頭坐於最上座然後
曹司隨掌議之呼而書大議事記。
書䟽姓名
書䟽色兩三人
極選也。
又次書製䟽及寫䟽人。
末書以某日封章云。)
下齋掌議立前庭
傳受一通曉衆聽。
許多方外儒生輩。
名帖紛紛送䟽廳。
(旣書大議事記。
召下齋掌議立庭傳給。
於是方外儒生
爭送名帖於䟽廳。
惟恐不得參。
盖畏其立異之名也。)
䟽整齊又謹緘。
覆之紅袱盛之函。
泮隷一人擎以出。
臨階大讀靜聽咸。
(䟽下列儒生姓名着押。
或聯紙數百張
畢封之。
盛以函覆以袱。
使泮人自明倫堂擎出。
儒生先列立階下然後
定讀䟽一人
臨階展床而讀之。)
兒房使令云多
凡百擧行捴委他。
淸路先敎部隷敕。
衆民洒掃奔波
(凡百使喚
一委兒房。
使令將發。
先使淸路
部下人。
督路傍居民
洒掃塵穢
號令風生
無敢後者。)
無數泮人作侍陪。
前行滿路兩邊開。
䟽頭隨䟽諸生後。
聯袂東西緩不催。
(䟽行旣發。
泮人前行爲侍陪分兩邊。
極目聯亘
於是䟽頭隨䟽函。
中路而行。
掌議及䟽任次之
諸生在後東西緩步
使連屬不絶。
皆具巾服。)
諸學儒生翼張
作頭掌色燦衣裳
前擔四箇靑衿櫃。
一字擺開儼作行。
(四學儒生
在生進後。
色作頭而行。
使學隷負四櫃。
擺列在前
靑衿錄櫃也。
學掌色皆綺紈子弟。
故衣燦燦然。)
路邊撤市閉廛門。
齋直過時閙喧
聞道從前䟽擧際。
此流作弊不勝言。
(䟽行發。
則齋直及泮中無賴輩。
作隊而出。
攫奪市中之物。
或持杖作亂
故市人聞有䟽擧
則撤市閉門。
爭相竄伏。)
䟽至闕門奉御間。
後前設席坐成班。
先敎守僕通喉院。
遲速惟應待爾還。
(直到闕門
置䟽函於朱卓上
正門前。
仍成班而坐。
學儒在後坐臺前列
四箇衿錄櫃。
守僕先入
通于政院。)
大小人員勿敢乘。
兒房使令禁訶騰。
橫馳或若無聞者。
捉致騶從杖以懲。
(雖大臣毋敢騎。
䟽班前有犯者。
兒房使令呼而禁之。
不聽者捉致其下人杖之。
故例然也。)
依幕毋遐梐桓叉。
分留公廨村家
食堂諸具皆移設。
到記無常押花
(呈䟽承批之前
諸生毋得遠離
分定依幕於紅馬木近處
公廨村舍
移設食堂
各於依幕。
受食到記。
則隨所遇雜書之。)
入正御路夷。
䟽頭由彼夾門隨。
從政院親呈出。
恭俟九重入啓時。
(䟽入時正門御路
䟽頭夾門隨之入。
呈于政院而出。)
承批卽定讀批人。
多士無譁跪聽均。
讀罷共行四拜禮。
退來欣荷寵恩新。
叫闔或謀至再三
直房齋會便皆參。
却設䟽廳仍大議
䟽頭換出問誰堪
(或謀更䟽。
則卽爲齋會於某直房
仍設䟽廳。
大議事。
䟽頭及諸䟽任。
皆換出他人。)
  [咏捲堂]
有事捲堂士論俱。
爲伸公義廉隅
鼓響三撾人不動。
中氣色比前殊。
(以下咏捲堂○或有欲伸公議廉隅而捲堂。
則虛擊食鼓而不入食堂
齋舍氣色
他日不同。)
走告長官守僕忙。
長官入坐倫堂
盡招多士堂上
先把緣由問答詳。
(捲堂則守僕走告大司成同知館事
入泮諸生明倫堂上。
問其緣由後。
使之書進所懷
盖初非不聞於守僕。
而必問諸多士者。
故例然也。)
多士以書進所懷
憑投草記徹瑤階
批答下時仍勸入。
從違惟視義無乖
(諸生以文字進所懷
長官據此爲草記。
批下每勸入則或從。
或義有未安。
不敢輒入也。)
或下他儒勸入音。
齋儒逬出外儒尋。
食堂必待三人滿。
然後長官泮林
(或命他儒生勸入。
長官請入方外儒生
至於鞭笞主人
使之迫入。
不滿三人則不食堂
二人東西班首
又有一人然後
曹司書幾分於到記也。
故必待三人以上食堂然後
長官以此意爲草記而退去。)
他儒不入又如何
有此人間平地波。
轉至空齋士氣
列朝培養未消磨。
(他儒終不入。
則遂至空齋
此盖列聖培養士氣之致也。)
義有未安跡自遐。
神門辭拜漸層加。
成均官屬分房宿。
黌舍公然似列衙。
(空齋不已
至於神門
拜辭而去。
自泮長以下成均館官員。
分處齋房
以守聖廟
有似各司衙舍。
景色不佳。)
承宣來布命諄諄
宗伯俄隨又大臣
直待儒生勸入後。
還將草記奏重宸。
(承旨宣溫音而終不入。
則禮曹判書入來勸入。
又不入則大臣入來
期於勸入然後
草記而出。)
  [咏掌色]
東齋掌議又西齋
地要門華出等儕。
色掌東西分上下。
六員掌色好安排
(以下咏掌色○東西齋各有掌議。
門地出衆者爲之。
又以新榜中有門閥者。
東西下色掌各一人
又以其前榜東西上色掌各一人
東西掌色合六人
西齋皆有掌議房。
掌議入泮則居之。
他儒毋敢入處。
色掌掌食檢察
而今無有擧職者。
食堂百人外掌議色掌則許入。
朔紙雖不參焚香
掌色則同頒到記。
節製親臨時。
則得押班參講
四學掌色。
於到記科。
參講
間有登第者。
如欲汰冗官
館學色掌爲先。
掌議次之。)
掌議薦人擧所知
曾經處處遍爰諮。
受來謹悉書諸冊。
倘或不然不宜
(掌議爲掌議薦。
其所知。
以質諸曾經掌議者。
曾經者皆書謹二字然後於薦冊。
以爲日後擬望之地。
或有一人不肯謹悉則爲敗薦。
爲法誠嚴矣。
英宗朝命勿施京薦。
以鄕儒中四祖顯官者爲之矣。
當宁朝始復古制。
東齋掌議少論爲之。
西齋掌議老論爲之。
無他色矣。)
兩齋齋任不相通
論主西少論東。
以是傳之成定例
更無他色預其中
(黨論爲害久矣。
朝廷每以老少雙擧互用之。
謂之蕩平
至於泮宮亦然
齋薦不過二色
至於首望
西任必以老。
東任必以少。
色掌亦然。)
  [咏掌議入泮]
掌議香橋下馬來
三守走相陪。
前導東西房色掌。
隨齋直爛成堆
(以下咏掌議入泮○掌議入泮
則守僕輩候於香橋傍。
迎拜陪入。
兩齋房色掌雙行執杖前導
齋任房齋直隨其後
七八成羣。
美容鮮服餙。)
前訶後擁是何官。
入泮便易冠。
嚇却諸生扃戶縮。
開窓呼處衆聲曼。
(無官而前訶後擁。
惟掌議入泮時是已。
入泮門。
則改着儒巾
過處
諸生閉戶縮首
及到掌議房前
齋直輩先長聲呼曰開窓門。)
  [咏齋會]
齋會先敎多士齊。
槐庭童子相携
不知此輩爲何語。
謂是鹿鳴字句迷。
(以下齋會○掌議入泮齋會
則或使守僕先言諸生
使之速聚。
近來諸生多厭避齋會
不卽來參故也。
齋直於是出立槐樹下
相携而咏。
長短其聲。
終不知爲何語。
云是鹿鳴章。
字句一依俙者。
古則取義鹿鳴
而後至於如此耶。)
負木兩齋日。
次人。
催參公事大聲頻。
西齋上鋪長席
次第聯翩皁巾
(齋直聲後日次負木繞行各其齋前。
高聲催參公事
鋪席西齋廳上。
稍久然後諸生次次會集
終不肯一齊而來
此亦可見士習不古。)
諸生旣會執綱延。
齋直高擎硯匣先。
守僕一聲起坐
東西對揖袂相聯。
(諸生旣來。
年齒跪坐
西向北上
守僕乃延掌議而來
齋直擎硯匣前導
守僕先呼起坐
諸生起立
掌議對立上頭東向
諸生相揖就坐。)
公事中色掌差。
延之座側與之偕。
直童更唱曹司字。
任前頭席預排。
(齋會時若無色掌。
則於諸生中差出公事色掌。
守僕卽引而置之掌議之次。
公事掌議出言
則守僕必先禀色掌。
色掌擧袖次禀堂長。
堂長亦擧袖然布告諸生
窃想立法之意。
必使色掌堂長之徒有所可否其間
而守僕直勒使擧袖。
擧袖者亦依例而已
如此只使守僕傳言於齋中足矣。
何必強爲齋會
稱之以公事哉。
掌色所坐之前
又設一席
硯匣
此則曹司之坐處也。
齋直唱曹司
坐中少年
上坐此席。)
堂長幾人班首行。
一三五七數無常
任出言守僕告。
紛紛擧袖逐聲忙。
(旣定色掌。
守僕更禀堂長幾人。
則掌議定其數。
或一或三或五或七。
盖視參會者之多寡也。
班首以下當之。
旣定
守僕先自其最下者告之則輒擧袖。
次次溯而告之。
自下達上。
則隨其聲。
紛紛擧袖。
不及擧。
則守僕大聲使之擧。
每齋任出言皆如是
不但文具
殆同兒戱。)
堂長數定曹司
守僕高聲致辭
除他齋薦都陳設
序齒幾分次次爲。
(旣定堂長
以此曹司之數。
如一堂長曹司一人
三堂長五堂長堂長
曹司三人五人七人
循環爲之。
於是守僕高聲已定堂長矣。
曾經齋薦與都陳設曹司幾分
序齒次次行可也。
直乃曹司
則最少年先行
又有公事
則自其上次次行之。
盖古例然也。)
  [咏齋任出代]
曹司依唱跪前恭
齋任代時秉管彤
薦冊中人隨錄盡。
可憐虛費重重
(以下咏齋任出代○掌議將自代。
出同任。
曹司隨齋直唱。
進跪於前。
秉筆以待。
掌議持齋薦冊。
先呼所欲出之人。
東齋薦則以少論。
西齋薦則以老論爲首望。
其次雜錯呼之
盡錄冊中之人。
名在薦冊而不呼。
則謂之落薦。
薦紙或聯十數張之多。
其實則只第一人爲之。
豈非文具可笑者乎。
若不齋會
費紙筆。
而掌議自以薦冊中人
出自與同任。
則其爲除弊大矣
旣曰齋會圈點
莫敢異同
用是爲。)
圈點先從最少呼。
逆行次第似屠㢝。
只看第一人名下
信筆低眉續續俱。
(曹司旣盡書薦紙。
乃先圈於第一名下而退。
直乃連唱次次之聲。
其次座次而上之。
次次進跪於紙前。
直圈於其下。
更不得看第二以下名而退
或有旣圈而不見其所圈人之名者。
可笑也。
諸生旣盡圈。
守僕持薦紙與筆。
上廳堂長之圈。
亦自下達上。
旣又受於色掌。
無敢他圈。)
最後還聽掌議云。
每名聯圈應虛文
曹司首寫幾分字。
以下怱忽各一分
(守僕旣受圈訖。
乃受於掌議。
議則聯圈於每名之下。
以應虛文
曹司乃依唱而進書幾分於衆圈之下。
第二以下
則只掌議之圈。
故各書一分。)
三望移將小紙書
斜封謹署莫虛徐
曹司馳去長官宅。
爲字受來首望於。
(掌議初呼三人
則守僕移書於小紙。
三望斜封之。
掌議着押於其上。
曹司袖進泮長之家。
長書爲字於首望之下以給。
則守僕持納新掌議。)
  [咏相揖禮]
相揖時起立齊。
邀來新進駐庭西。
先將某榜人名姓
座上遍回紙上題。
(以下相揖禮○新進有欲行相揖禮。
齋會引進庭下。
掌議以下起立
守僕先將某榜生進姓名寫小紙。
回示座中。)
曹司忙下揖相延
廳上恭趍掌議前。
守僕贊儀齋直唱。
低頭擧手拜尊然。
(曹司下庭以上之。
新進答揖隨行
直趍掌議前立。
則守僕呼曰齋直唱後。
行揖而須去地一寸。
行禮甚恭也。
齋直唱揖。
則又曰直爲拜可也。)
當筵連唱厥聲長。
色掌位先堂長行
回身向諸生列。
相對東西施禮忙。
(齋直又唱揖。
以次揖於色掌及堂長
回身東向諸生相揖
此之謂相揖也。
然後得參食堂。)
禮成守僕更揚聲
弗預職名與庶名。
復問幾何年紀後。
引參稠座共諸生
(旣相揖
守僕呼曰若職名或庶名。
則不得預公事
又問生年幾何
序齒以坐之。
盖或有職名庶名者。
則雖相揖
不得與於士論也。)
二百襴衫謁聖時。
大相每爲之。
盡將揖字書諸榜。
然後食堂入不疑。
(生進放榜後第三日謁聖
掌議每行大相
守僕書揖字於草榜冊姓名之上。
然後許入食堂
相揖者。
此時最多。
故謂之大相。)
  
[咏館薦古例]
館薦恒於都政前。
執綱呼寫幾人連。
只看諸生圈點數。
却將三望送東銓。
(以下咏館薦古例○古例每於都政前一日爲館薦。
議會諸生
呼寫幾人。
諸生以次圈點
隨其多少
三望送于銓官。
以此筮仕者亦多云。)
薦旣非公點亦私。
銓家近日未依施。
不妨此擧于今廢。
聊備後人說古䂓。
(掌議之薦。
諸生之點。
皆是循私。
每當館薦之時。
請囑紛紛
銓家亦漸不採施。
當宁朝遂不復爲館薦。
而此是古䂓。
故聊謾及之。)
  [咏齋任罰人]
有時齋會論人
任出言守僕申。
滿座可憐皆默默。
非公議亦因循
(以下咏齋任罰人○齋任每出言欲罰人。
則守僕布之座上。
雖非公論
皆默一言
眞可也已。)
曹司前跪衆人瞻。
磨墨抽毫罰紙兼。
永削付黃與永損。
厥名不一各隨拈。
(罰人之時。
曹司執筆守僕展罰紙於前。
磨墨於硯。
掌議呼罰名。
大則永削付黃。
次則永削或永損。
其所惡之淺深
以爲高下。)
罰目還將八字題。
有司掌議署名齊。
西一房前廳壁上
舊䂓新警望中迷。
(罰目以八字爲之。
旣書之後
色掌及掌議皆押署於其下。
有司者色掌也。
於是守僕付之於西一房壁上
新舊罰紙。
無數也。)
大何鳴皷示深憎。
小事黜齋寓薄懲。
守僕備書無巨細
走通堂上以爲恒。
(大何鳴鼓
摘來食鼓。
齋直輩轉而打之。
且呼其姓名
聲動泮橋。
辱莫甚焉。
小事則只以黜齋布言。
守僕備書其曲折
走通於泮長及齋任。)
解罰摘來壁上留。
曹司執筆快爻周。
黜齋永黜初無字。
勸入還將言語酬。
(欲解罰則摘來壁上罰紙。
曹司爻周之。
至於黜齋及永黜齋。
則初無文字
只以言語傳布
故於其勸入也。
亦以言語。)
齋會不參或黜齋。
考憑到記以爲差。
直待無他公事後。
紛紛相揖罷歸皆。
(居齋生不參齋會
則或考到記。
以施黜罰
而齋任曰無他公事然後
並起相揖
各歸其所。)
  [咏東一房公事]
掌議兩人並有窠。
無由出代可如何
別爲東一房公事
班首主張是日俄。
(以下咏東一房公事○掌議若無出代者。
班首齋會東齋第一房之廳。
出掌議。
謂之東一房公事。)
曾經某某三人
首望爲之故例遵。
此子入來還自代。
行公掌議是其眞。
(東一房公事
必以曾經掌議者擬三望
旣受爲字。
其人卽入來
齋會自代然後
所代者乃得行公。
盖掌議必出於掌議之薦。
故雖曾經者亦如此。)
  [咏諸生發論]
諸生發論更何如。
每在食堂會坐初。
東西班首停當後。
守僕遍傳走不徐。
(以下諸生發論諸生發論
食堂會坐時。
召守僕送言于兩班首。
兩班首皆可之
則謂之停當
守僕仍遍傳于諸生。)
上齋或警下齋愆。
輕重要皆使自悛。
小如食損猶云可。
大至黜齋亦足憐。
(下齋生有過
則小而幾日食損。
大而黜齋。
食損者不得食堂
限滿則猶可復收。
黜齋則以他人出代。
不得居齋。
可憐也。)
  
[咏通謁]
生進紛紛謁聖時。
殿前通謁下齋爲。
若當文武新恩謁。
生進曹司不辭
(以下通謁○生進謁聖時
以下齋生通謁
雙立殿前
互唱興拜
謂之通謁
大科則以生進曹司爲之。)
通謁東西雙作班。
唱來興拜強擡顔。
少年生進多䂓避
縱被黜齋亦不關
(通謁之役。
所謂爲他人作嫁衣裳者。
所以必欲䂓避
撞着而不爲
必至於黜齋。
而亦不以爲意
不如初不撞着之爲愈也。)
  [咏新恩廵堂]
謁聖新恩耀泮村。
廵堂舊例尙猶存。
桂花象笏盈門入。
繞遍東西上下軒。
(此咏新恩廵堂○新恩謁聖之日。
以新恩服色
食堂勸飯之前
自西食堂門入。
西軒
又繞東軒
從東食堂門出。
謂之廵堂。
故例也。)
  [咏泮長入泮]
泮長初來謁聖先。
曹司通謁古䂓然。
倫堂奔走大廳直。
設着彩屛與綺筵
(以下咏泮長入泮○泮長初入泮。
必先謁聖
亦以生進曹司通謁
大廳直預設屛椅筵席書案等物於明倫堂上。)
幾抄升補諸生
堂上郞廳會坐幷。
守僕走催公事禀。
曹司隨去拜前楹
(大司成設行升補試取諸生
典籍數人亦陪坐。
守僕引曹司拜於廳末楹間而出。
謂之公事取禀。
盖亦古例而未可知其詳也。)
食鼓旣鳴庭揖呼。
階前羅列兩齋儒。
塲中多士同時起。
拱向倫堂濟濟俱。
下立交椅敬禮操。
烏紗金帶粉紅袍。
一聲唱揖盈庭揖。
然後方看擧袖高。
(齋儒及塲中多士拱立然後
大司成下交拱立
下齋曹司兩人
對立皆前。
一人鞠躬
多士皆揖。
一人平身
多士平身
大司成乃擧袖答禮
齋儒旣入食堂
大司成或入或否。)
或値新恩謁聖辰。
新來呼處吏聲頻
幾箇戴花同進退。
聳觀塲內萬千人
(新恩謁聖之日。
多設升試。
多士入塲之後
吏呼新來
一時進退塲中
盖欲聳動多士也。)
  [咏升庠等科]
升補一年十二抄。
被抄計畫賦詩交。
歲色暮時勤聖敎
十人解額推敲
(以下咏升庠等科每年升補十二抄。
詩賦交試。
而三抄內被抄然後
得觀四抄以後
計畫至畢抄。
計最多畫十人
許赴監會。
大司成預費商量敲推
以爲分排之計。
而必待歲暮然後
上申敕或特命
泮長畢試乃退。
之擧而爲之。
已極慢忽。
而又不以公道仰軆
良可太息。)
抑揚手段在其終。
二上二中次中
老論幾人少論幾。
南人小北各拈充。
(十抄以後
大司成必用抑揚手段
欲與者畫若不足。
連書二上二中以升之。
所欲黜者雖爲畫壯。
直書次中抑之
老論泮長則初試十人中老論最多。
論次之。
北南人。
各與一窠
以充其數。
少論泮長則少論最多。
論次之。
分排彼此
各有等品。
故爲士者亦奔走鑽刺
詆誣傾軋
無所不至
自好者不欲觀之。
雖觀之亦不得參。
此豈勸奬作成之道哉。
余甞謂不如每於歲末
泮長拈出所欲與十人
以爲初試可也。
何必冐寒設塲。
強出書題
使之呈券然後
不計文之工拙
妄書等題。
以爲升降之地也哉
使識者觀之。
豈不寒心世道人心
冷齒於兒戱文具耶。)
四庠庠製四時因。
敎授分抄四十均。
待他泮長拆升榜。
合製分排十六人
(庠製每年四時
學敎授各取四十人
合爲百六十人
是爲被抄升榜。
旣出之後
大司成合製十六人初試
許赴監會。
而其以四色分排者。
一如升補
敎授之分抄。
初旣無不出於私情
而泮長之合選。
又無一不在於商安排之中。
自有科試以來
未有如升庠之可駭可笑者也。)
四書小學講生繁。
四學均抄問幾番。
更看拔尤合製日。
八人初解私門
(敎授設庠製之時。
又抄四書小學之講。
八十人
大司成合製之日。
合講取四書小學
四人初試
此則無非勢家請托
盖爲會圍之地云。)
講製行通讀科。
明經士子奔波
年會十人外。
講記留塡齋學窠
(通讀升補幷行
初以講製被抄。
乃以七書次第考講。
又以論賦表製。
取其最多畫十人
赴式年會講。
其次則爲講記齋學。
有窠則次次塡之。)
式監增別士京鄕。
丕闡庭爲二所塲。
臺有三層中上下。
最爭要地傍。
(凡式年監試東堂增別庭試。
京鄕咸聚之科。
皆以禮曹爲一所
丕闡堂爲二所
其庭有上中三臺
而最以上臺兩之下爲要地
爭先占之。)
  [咏泮洞名勝]
啓聖祠傍井冽寒。
其名御井築堅完
淸泉决决甘仍㓗。
釋菜特差守井官。
(以下咏泮洞名勝○啓聖祠西北
井石築。
甘冽異常
名曰御井。
水大不損
釋菜時特差守井官一員
取其甘且㓗也。)
村東北境多奇
巖洞林泉處處宜。
春來遍是桃花色
時露人家竹籬
(泮村東北山谷間
多奇境。
若宋洞,浦洞,御井洞等處。
幽邃屈曲
遍種桃花
有人家
望若仙界
春日遊賞之客云。)
白山餘麓碧松亭。
欝欝千株後屛
春風携酒終南望。
夏日披襟爽籟聽。
(白岳之麓。
明倫堂之後高岡
皆是喬松
號曰碧松亭
爲人客遊息之勝地。)
有岡西北望鄕臺
從古鄕愁向此開。
自是諸生爲客久。
每當九日輒携盃。
興德洞深一原
烟霞近接小東門。
無數夭桃垂柳裏。
踈籬瘦井兩三村。
(泮村東麓之外。
有曰興德洞。
平曠幽深
自作一洞
桃紅柳綠
掩映村閭
十畒之間。
桑者閑閑
殆若山峽中隱之流矣。)
下馬碑一路橫。
泮村界限分明
如今立石何處
景慕宮池菡萏盈。
(舊時泮村。
以自館峴至惠北門之路爲界。
當宁立石於景宮前蓮池邊。
以爲泮界。
蓮池以北。
皆爲泮村云。)
  [傷歎之辭]
國之元氣無他
士不士時國若何
流弊難將一二數。
古風堪歎頹波
(以下傷歎之辭)
官長由來備員
輪回齋任亦皆然。
泮人本自無恥
况又諸生受侮先。
此間儒士八方交。
况復其中色目淆。
愛惡各殊勤洗覔。
飛騰果下跼蒲梢
西齋老論捴紛紛
獨也東齋三色分。
藥進南人下一北。
下終少論自成羣
士習漸訛吏隷欺。
挽回古昔伊誰
大司成執綱者。
苟得其人尙可爲。
吟贈夕陽樓主人奉事(秉淳)
夕陽閣下夕陽多。
喬木寒聲若何
寓目當人舊好
心氷鏡新磨
滄江客語樓雲水。
野墅兒嬉薜蘿
剩羡君今存一樂
勝吾九樂強名他。
(李有江亭
號曰雲水觀
鄕舍。
妻子在焉。
而京第則父母兩弟俱存。
故詩及之。
樂余名軒者也。)
代人次其隣人連年陞資設宴
壽躋九耋聖朝臣。
諸子稱觴偉人
玉鬢承命荐。
恩山恩海逐年新。
地仙爭道公能享。
天爵由來世所珍。
語到追榮有喜
滿堂賀客艶嘆頻。
幼女鑷白髮謾吟
幼女憐吾白髮多。
纔看鑷去忽生俄。
極知無益愁中老。
且免斗驚鏡裏皤。
種種始緣誰所使
駸駸漸至如何
鋤根每戒傷嘉糓
猶恐公然作一婆。
立春
作兩絶。
盖余窶甚
恒多腹無物目無見之時。
故爲滿眼滿腹之語。
每句輒入
不嫌重複
以致新年祈祝之意云爾
蒼旗滿眼瑞雲俱。
春酒盈盈滿眼酤。
更有歡華眞滿眼
兒孫滿眼使人娛。
滿腹機關不學蘇。
文章滿腹與人殊。
但使鴟夷長滿腹。
經綸滿腹胡爲乎。
又作祝。
時方設産室廳。
擧國顒望
誕彌已至十四月云。
靑帝神功出震初。
離明兩化暉舒。
起聞異瑞與堯並。
使我欣欣舞草廬。
又記夢
大鳥璇題厥兆明。
冲天飛又驚人鳴。
曉來一室祥雲繞。
花滿乾坤光滿城。
又作祝語示兒輩
難弟難兄兩兒
老夫志願於斯
晴窓永日磋磨地。
爭道今年刮目奇。
東坡甞作餽歲別歲守歲之詩。
歲晩相與餽問餽歲
酒食邀呼爲別歲。
除夜達朝不眠爲守歲
今年除日
偶閱有感
聊幷次之
四時遞流轉。
氣宣五行佐。
有似逆旅
誰能居奇貨。
人情餽遺尙。
節歲時大
競有迎門笑。
曾無閉戶卧。
山珍海錯
堆積貴人座。
寒士寂寞
年年蟻磨
交謫家人
殆若負大過
亦知古風美
寡白雪和。
(右餽歲)
歲色堂堂去。
人故不遲。
送情人別。
發難更追。
不如棄置
何用天涯
歡娛復幾日。
飮食樂此時。
我能樽盈旨。
君亦庖有肥。
相邀過里巷
庶忘送歲悲。
少壯不復來。
醉飽莫相辭。
閱人世盡。
但恐志氣衰。
(右別歲)
五丁雖有力。
但能拔蜀蛇。
羲和六龍
終古孰敢遮。
倐爾今歲盡。
奈此一夜何。
或恐中失
強作燈下譁。
乍喜宵漏遲。
旋驚曉鐘撾。
兒耽雜戱共翁。
嗟暮景斜
欲守竟未守。
萬事蹉跎
行見新歲盡。
少年莫相誇。
(右守歲)
除夕偶吟
中宵塊坐默嘆頻。
點檢平生百感新。
無奈不能隨俗套。
強將酒脯詩神
公元1788年
元曉口占(戊申)
花落殘燈北斗傾。
新年消息雞聲
先稽筮卦將何决。
後飮屠蘇却自驚。
童稚只知添齒喜。
村閭致祝禧情。
春來好辦名園賞。
我生丁世太平
公元1816年
次泮齋諸人除夜
年分新舊五更中。
白晝同。
酒脯祭詩憐賈老。
琴碁守歲憶蘇翁。
漸看衰謝前日
不復追隨古風
扶杖朝歌聖化。
近聞寬詔山東
上元
上元名節晴天
村巷遊嬉可憐
賣暑相呼馳竹馬
消災暗祝放絲鳶。
踏橋携酒今風是。
結綵傳柑古俗然。
堪喜老農指點
春城月出豐年
又次泮齋諸人元宵踏橋韻
佳節眞同好友逢。
洛橋携酒影重重
光分遠峀炬迎月。
響報新晴風送鐘。
憐我踈慵想像
羡君酬唱舂容
沂雩勝景終難負。
會待花滿眼濃。
李亶來訪
喜占二絶
佃也當今有聲
新春訪我洛東城。
袖裏長篇兼短律。
蒼然古色使人驚。
公元1815年
旣見渾忘未見愁。
今年却憶去年遊。
新添檻下江月
可復携壺上小舟。
賞春用泮齋諸人
公元1816年
細路高低西復東
携壺春日共冠童。
煙迷草色天然碧。
露浥花心分外紅。
人似相期名勝處。
物能自得太和中
莫言淸興歸時盡。
梧掛氷輪拂風。
楊花渡偶吟
纔到津頭船已離。
行人未聚後船遅。
看看日斜風又起。
平生萬事如斯
孫權子兄弟。
一能讀書
未免襁褓
忽俱化於一日之內。
悼惜之懷。
寓之於詩。
我年五十尙無孫。
長女生男愛所存
豈意鳳鸞雙質秀。
化爲蝴蝶一塲飜。
籌留昨讀書空掩。
啼斷晨聲卧有痕。
若不偶然還適去。
那將理問玄門
偶占自警十首
仍示兒輩
誠正必先格致
脩齊然後治平
條目猗歟井井
綱要大哉明明
終身可行仁恕
頃刻難去信誠
義裁事宜心制
禮酌天理人情
思無邪一言蔽。
不敬三字符。
柔制剛靜勝動。
默摧辯忠消誣。
夫道若大路然。
何人多邪徑走。
宜勉登高自卑
休思落草由竇。
工夫晉晉時修。
心事謙謙日退
惟恐微瑕莫知。
不宜寸長自愛
七情惟怒難制。
萬事非勤則亡。
所貴不遷不校
端宜無怠無荒
害物還爲自害
欺人未免內欺。
元來善惡由己。
畢竟是非屬誰。
天生民有欲亂。
聖敎非禮無。
放縱定知難保
戰兢罔敢或逾。
今學難如古學
做時不似說時。
除非人一己百
那免繆千差釐。
天下達尊有德
人間樂事讀書
然皆任他自暴。
敢問厥故何居
送別榮川金進士(象鍊)還鄕
塩虀同苦十年前。
忽謾相逢又泮天。
嶺上白雲客夢
嚶嚶谷鳥使人憐。
靑松權進士(思復)玄風金進士(重曄)
二人適同在一房
嶠南二妙至。
北一遊同。
靑挹寒松色。
玄餘太古風。
盍簪黃卷討。
傾盖素襟通。
相視仍成笑。
悠然不窮
羅州金進士(吉羽)
君家幽勝南城
上舍傳世世聲。
無花不具三三徑
有果誰能一一名。
虹貫牙籤富
劒氣衝宵寶匣鳴。
焉得移居相與近。
理鞋載酒送餘生。
(金上舍羅州西門外勝地。
進士相傳已十一世。
所居奇花異草
珍果美實
無所不有
又有萬卷書。
余於人無所羡。
獨聞此。
歆艶有詩。)
館學儒生上䟽
嚴旨捲堂。
感吟。
公元1786年
布韋討逆
三歲十餘章
跡賤猶憂室。
義伸屢捲堂。
聖明應有意。
寃恨竟難忘。
奉讀東朝敎。
至今涕滿裳。
(自丙午文孝世子薨逝
宜嬪成氏喪事後。
朝臣館學上䟽請討醫官
乳媼之罪。
盖以冲齡斷乳及紅疹熱劑爲斷案
凡此又必有使之者故也。
▦▦宗室之子▦▦▦▦▦王大妃下諺敎以爲兩次症形凡百
自初怪底
今則形跡畢露
而無一人討賊云云
故自至今
儒䟽幾至十餘。
且捲堂空齋者數矣
而終未蒙允可究治之命。
故詩中及之。)
觀農
野色錯如繡。
靑復麥黃
牛耕自若
携犬饁蒼茫
細雨孤烟濕。
微風樹凉
眼前多景物。
緩步不須忙。
古木
古木臨溪濱。
遙望疑是人。
白鳥下其上。
方知見非眞。
倚杖
欲雨雲爲態。
風日漏光
晦明分野色。
正任禽翔
霧割尖峯短。
溪搖小樹長
幽人倚杖
將返却還忘。
馬上口占
村烟細雨裏。
野色陽時
馬逢鞭忍。
小僮帶懶隨。
占詩看嶽久。
和睡度溪遲。
底意輕風至。
偏吹兩鬢絲。
趙狼川(懋)前年以七十二歲。
推恩通政資。
今年又除僉知。
自高陽入肅謝
詩以賀之
公元1816年
墨銅馳譽幾年玆。
緋玉今因壽得之
通政大夫異數
樞府事又僉知。
黃閣元勳祖蔭
靑雲妙歲蔚孫枝
純禧暮境川至
恩旨未應一資
(前年八月
上幸陵園
設科高陽
擢趙潤喆置上第
引見便蕃
恩寵優渥
回鑾特命前啣七十以上加資。
於是其祖以前任狼川得陞秩。
今夏又蒙實職除拜
盖以平壤伯之嫡孫
又因長孫弱年登科
膺此異數
故詩中及之。)
次韻題花竹軒
洞劈艮岑軸轉坤。
一區花竹危軒
落月空庭幻影
小車春日天根
不廢我詩光照眼。
可延客飮氣凌樽。
年來更飽山中味。
蘆菔生兒有孫。
濯纓亭風景京江
余昔借居。
近聞鄭尙書有。
濯纓江榭逈。
危磴俯明沙。
昔許寒儒借。
今爲宰相家。
雲烟應變化。
水石
繁華
積雨秋天霽。
扁舟一拏
代人次贈人韻
樓逈遙岑敵。
簟淸午夢宜。
無人敗意
有客可言詩。
自是踈狂態。
俱非少壯時。
何當靑眼對。
秋月襟期
老杜詩病苦劇有吟
爲謄子美詩。
頗失午眠時。
執熱仍成卧。
未有期。
昔聞能已瘧。
今見更迎醫。
舊癖猶難忘
朝來且閱披。
挽趙査(光錫)
曲塘小窓灼。
春暮月圓
秦晉好修潘楊誼篤。
高嶽寒泉
人事倐變三年
搖落千古凄然
一去難留。
獿堊止斲牙琴輟絃。
汗騮氣奇乘龍喜溢。
餘慶德門
堂獻壽巵天降仙樂
恩寵便蕃
歲律纔看一飜
倚兮伏淚逬聲吞。
不盡追思
儀容古朴言行質敦。
(憃女歸趙家者三年
婿登第二年
登第時有引見賜樂之寵。
盖以平壤伯之嫡孫
而年又十八故也。
未及榮養
遽罹巨創。
有足悲者。
故詞中及之。)
菊花十月始開。
時已雪。
盆栽
十月雪中開。
蕭踈冷蘂
疑是臘前
村夜
一犬遠村吠。
時聞人語聲。
鄰舂自不絶。
火照柴荊
戱詠田家秋事(八首)
田夫有秋
刈稻朋儔
鄙俚諧謔
謳謠唱酬
磨鎌無使鈍。
吸草有時休。
指點相語
得如去歲不。
(右田夫)
農家年少婦。
出野亦羞人
逐伴怱怱步。
裹頭箇箇巾。
犬隨遙饁午。
雞唱獨炊晨。
日暮恒先返。
飢啼必頻。
(右田婦)
村叟苦無睡。
晨興吸烟
恐差今日事。
喚起一家眠。
牽犢前澗
杖鳩望遠田。
兒孫勤力
只願飽殘年
(右村翁)
村姥布裳短。
齒空眼復昏。
晒禾收散粒。
摘豆助晨飧。
夜碓諸婦
暄簷弄稚孫
年多苦緖。
時與鄰婆論。
(右村嫗)
兒童亦何識。
後喜年豐
隨饁奔跳競。
呼朋嬉戱同。
魚梁竭水。
驅雀矢拈蓬。
每候鄰翁睡。
偸來虬卵紅。
(右村兒)
民多無本業。
秋後乃如狂。
村老時時乞。
山僧處處忙。
滯遺伊寡婦
果酒又諸商。
最怕深宵裏。
偸兒暗伺傍。
(右乞客)
霜落黃雲野。
主人處處監。
斗量分剖細。
束數照憑咸。
談古心嫌小。
防奸視不凡
午盤雞酒爛。
猶得慰窮饞。
(右監者)
無田食人土。
届割黃雲
用盡終年力。
輸他一半分。
欺偸嫌小小
零剩喜紛紛
藁稈留餘粒。
猶堪詑細君
(右作者)
客贈一雞
報曉旋失之。
悵然有吟。
赤幘昂昂
故人草堂
穿籬落去。
已被鄰家攘。
失曉愁難破。
雄勇可忘。
名呼蓋阡陌
安得學尸鄕
夢裏頻拜天顔
感成絶句
紫禁靑春未點班。
紅雲一朶塵寰
夢中每識君王面。
還似家人父子間。
酒槽
壓酒小槽上。
愁人耐可聽。
山穿竹溜
夜雨簷鈴
滴滴詩興
微微送菊馨。
朝來一醉
安得友忘形
每日日斜時。
輒聞賣油聲。
戱吟。
一聲午後賣油翁。
每日聞來覺日窮。
這裏漸看雙鬢改。
不如掩耳朦朧
公元1789年
元曉口占
今年余四十九歲。
(己酉)
豈不惜歲暉。
且喜寒威
一任多事
頻聽馬若飛。
文章道德未。
四十九年非
病裏宜岑寂
何妨客遂稀。
公元1816年
立春日
忽憶少時六甲四字
押賦五律
仍又漫成
(立春寅月寅日故云)
東帝乘雲降。
月寅日亦寅。
朋謀醉共。
開卦卜休申。
黃卷拋雙酉。
靑絲五辛
土牛將綵燕。
自古佳辰
春帖
靑帝由來不我憐。
謾勞春帖年年
而今羞作從前語。
倘許沉痾自脫然。
代人次人韻
二妙聯翩踏雪來。
山窓今始爲君開。
高談却向論心細。
喜氣偏從講學回。
香送梅花暖屋
波生竹葉深杯
盍簪麗澤成眞率。
勝會休敎俗客猜。
贈趙先達
公元1786年
 丙午
老夫之女歸于君。
時年十七。
明年丁未
文科
門闌喜氣可知也。
旣又念君早歲發軔
榮途前程萬里
不可少忘勤謹
或底蹉跌
作古五十韻
不徒賀之
而又戒之勉之
能不孤此意也耶
驊騮汗血早。
豫樟出地奇。
已占追風足。
自有拂雲姿。
有美趙氏子。
豐下仍踈眉。
弱齡王庭
萬里軔自玆。
乃祖平壤伯。
豪傑爲時
聖人天命
翊贊非公誰。
丹書蕭曹
黃閣臯夔
淸廟從與享。
血食萬斯
爾來四百載。
冠冕頗不隳。
君是嫡長孫。
年纔免佩觿
上之十一年。
幸陵有期
駐蹕高陽郡
試士有司
風雲帳殿
龍蛇動㫌旗。
斯須呼壯元。
爭覩寧馨兒
中秋月下
燭燎影參差。
天顔一解
嘉乃夙成儀。
時進退賦。
不讓七步詩
艶賞傾班行
聳歎聚卒廝。
歸家亟反面
御墨淋灕
斑衣慶重侍。
上堂愉怡
賓客競來賀。
孝哉同一辭。
十八裒然首。
從古罕有之。
不待金榜
聲名滿京師
翌朝玉鑾
復召紆洪私
園第一部
曰汝盡日嬉。
老祖踰七袠。
特賜通政資。
聖主世恩
儘是超等夷。
爾身非爾有。
何以答殊知。
去歲莫春者。
我家結縭
時爲嬌客
容止中䂓
重厚挑達
深沉有守持。
喜怒曾不形。
逈出俗子癡。
謂非小器
終當享純禧。
踰年果大闡。
遠到從此基。
老夫不勝
頌揚賀巵。
古人贈以言。
而我亦多思
少年不幸
昔賢豈我欺
貴誠在天。
禍福乃自貽。
休爲進取躁。
肯被時俗移。
早免科擧
正好勤唔咿。
經傳服膺
受用無不宜。
事君忠必盡。
臨民政應慈。
由此推其極。
何難佐皥煕。
德可一世仰。
名將後代垂。
世變日層生。
末路多嶮𡾟。
出門愼交游。
勉爾毋詭隨
戰兢履氷
濡染遊睢
塡壑慾詎留。
拔根驕莫施。
翩翩鳳瑞世。
肅肅鴻漸逵。
任重道且遠。
請君行勿疑。
有以強韻詠梳者。
余聞之尙不禁少時習氣
聊成二首
(赫胥氏始作梳)
刱制赫胥妙智淵。
先於黃帝車船
尖叢狀似磔毛蝟。
材同造紙鳶。
背畫蛟龍紅綠爛。
頭粧骨角漆膠煎。
爬痒理亂黔首
利澤無窮越燕
蝨處髮中似藪淵。
殲鏖難可用車船
刻削心勞治白象
抉爬功邁破朱鳶
掠鬢已看垢穢盡。
淸神不待沐湯煎。
還同適越資章甫
持此無須薊燕
哭姊氏
自我失兄只一姊。
今年又哭奈斯恫。
有兒有婦誰云樂。
無食無衣病祟窮。
兩代三喪吁亦酷。
數間小屋倐焉空。
爇鬚煮粥嗟難復。
隻影徘徊淚灑風。
(姊氏喪及甥姪夫妻俱歿於數旬之間。
寓居汾津小屋。
更無人焉。
情境慘切
行路亦唏。
况於姊弟之間乎。
况於終鮮之後乎。
况於垂老之際乎。)
哭李甥日爕
憐爾今纔卅八齡。
未成宅相凋零
王充目閱千籤市。
白傅手勤七架甁。
萬里虛期風破浪
一身長似水浮萍。
秋來不忍經過
此地流舊拾螢
竹林權公(山海)平日喜讀伯夷傳。
端宗遜位
六臣伏節
投閣而死。
坐削官爵
全家徙邊
六臣褒贈之旨。
無人陳達
獨漏焉。
盖闕典也。
今年其後孫宗洛。
持其遺事京師
圖叫閤雪寃
人多贈以詩章
余亦續和。
(宗洛嶺南慶州人也。)
孤竹淸風竹林
書中曾獲古人心。
越山萬疊何極
蜀魄三更恨自深。
欲與六臣同一死。
可憐高閣千金
褒忠奬節昭彜典
早晩丹墀玉音
權宗洛果上言
特命復(山海)宗簿正官
人又賀以詩。
仍步其韻。
(二首)
公死于今四百年。
重書官秩仁天。
彩鳳綸恩曠世
紫鸞回紙事光前
也知北闕憐孤節。
不獨西湖六賢
兄水粤山相映碧
大名宇宙萬人傳。
(兄江是所居)
公元1816年
於是日亦生年
紫誥重宣九天
忠魂尙欝明陵世。
仙籍今還丙子前。
聖人特許夷齊節。
四海初知孝孺賢。
料得六臣地下
泣擎恩綍誦相傳
公元1772年
丹丘權上舍昌愈示余鄭公忠烈一卷
記鄭公遺事甚詳。
且載哀挽之詞。
就中激昂歌者居多
惟其忠烈其功奇其死後。
褒贈有無憾焉者。
不可以不表敭之也。
於是謹依其體作三疊
以寓慷慨擊節之意云爾
(鄭公乃金堤郡守鄭湛也。
壬辰倭變。
率郡人樹柵熊峙。
以與賊戰。
對酒食。
必下戀君淚。
姓名於衣裳甲冑曰。
我死庶以此爲我也。
及賊大至
公所射殺過當
白馬將紅旗馳突
一箭斃之。
賊氣死欲遁。
會公軍中有叫矢盡而走者。
大呼責以義。
曰若必走。
留若箭。
其人竟不顧。
賊遂圍而攻之。
矢盡
猶奮梃廝殺
力竭乃死。
由是大驚。
不敢踰熊峙而西。
聚熊峙衆屍。
作數大塚。
書曰吊朝鮮國忠肝義膽
西厓柳相公成龍白上贈參判職。
後又旌其閭。
寧海等數郡。
立祠俎豆之。)
撫劒激昂
激昂云誰思。
天生烈丈夫
乃在板蕩時。
慷慨殺其身。
萬古扶綱彜。
熊嶺取熊非一朝
名鐫盔甲淚添巵。
壯氣直射重霄虹。
走却攙搶鞭笞
激昂
使人悲。
公元958年
撫劒激昂
激昂云誰思。
知公心烈。
不知公功奇。
一箭白馬將
驚血濺紅旗
遂令當日膽破
全州獲全非子誰。
唐中興睢陽戰。
南朝一人侍郞屍。
激昂
男兒
撫劒激昂
激昂云誰思。
忠臣豈爲名。
旌贈非是私。
賢相入告后。
恩綸
次第垂。
大呼不顧彼何人。
忠肝義膽虜亦知。
宇宙臣臣死不死。
風聲永樹鄕人祠。
激昂
君莫噫。
公元1768年
代人和其宗人其先煕寧君受賜琴(三首煕寧君太宗王子也。
太宗嘗賜煕寧君琴。
煕寧後孫在醴泉琴堂谷。
至今傳守。
英宗戊子改絃
有詩詠其事。
其在畿宗人追步。)
上界瑤徽降溘埃。
世間寶劫灰回。
尋常肯許凡人聽。
尺寸元憑巧匠裁。
宣欝神機由調逸。
立廉竗化在聲哀。
耽奇好古知愛
况是雲仍繼後來。
天機含得水山吟。
王子何年受此琴。
傳來舊匣香如在
出新絃響不沉。
猶疑白雪瑤軫
却憶彤墀玉音
一派銀潢千萬世。
鮫珠長洒貺中心
南風薰殿太宗辰。
霑賜孤桐御府珍。
弊予又改承先志
寄語琴堂洞裏人。
聞抄啓文臣課試御題古詩
以擁盾行命之。
押韻則用擁字。
一時詞人多聞賦之者。
乃成一篇
沒其韻。
鴻門屹屹殺氣
日盪花礎畫栱
帷中壯士玄狼精。
座上眞人赤龍種。
臣有一盾臣身
若干尺長若干重。
鼻上不曾墨磨
手裏時兼長劒慫。
公侯干城赳赳夫。
誓將此物酬恩寵。
曾向芒碭山上携。
又入咸陽宮裏捧。
英布一拳函關碎。
羽軍自號百萬擁
大酒饗士詰朝
細人無傷慫慂
廼公來謝從百騎
跼蹐履乕目皮恐。
增閃寶玦雲霧晦。
莊撛白刃神鬼悚。
伯也翼蔽何足恃。
此時有人皆偶俑。
招我和門細細
子房智如抽獨蛹。
危哉迫矣不可緩
勃勃精爽與骨聳。
橫帶秋蓮岸裂苞。
怒膽輪囷賈勇
盾乎與爾同死生
擁之斗覺肩背竦。
麁拳已無森戈戟
壯氣直欲崩山冢
闊步大踏便直入。
星翻電激誰敢壅。
擘開靑油華筵
猛乕决蹯爐金踊。
倒張竪髮蝟毛磔。
圓睜血眦赤泉涌。
將軍斗酒倚盾傾。
將軍彘肩橫盾奉。
將軍莫謾勸復飮。
臣今有死不旋踵
將軍且莫嫌太麁。
跅𧿇之士類馬覂。
秦家殺人不勝
所以天下方病腫。
受命懷王共戮力。
或戰河北或𦤎鞏。
吏民府庫將軍
沛公功高關隴
當賞不賞讒則售。
彼何人斯微且尰。
與亂同道安足取。
殷鑑不遠驪岑塚。
仡仡八尺自若
凜凜一譙言豈冗。
折爾東向乍股玩。
翼彼南坐星拱
絶臏刳膓不論
况肯俛首甘闒䢆。
不但恃此捍敵物。
休道危若罥巢氄。
且可愚汝君若臣。
准備玉斗與璧珙。
材官小臣公莫舞
我欲撞破鐘上甬。
右衛龍且氣自摧。
左斟陳平心暗悀。
陰謀堪笑血成甖。
禍機潛消水激䂬。
干戚未解平城圍。
長敎單于飫酪湩。
公元1788年
波亭十景(暎波亭夕陽樓園。
戊申重修
余賦十景。)
紫閣蒼林昏後。
小光殘點雲端
分明一二三四。
報國平安
(右南岳夕烽)
百尺靑門日暮
數聲畫角秋生
片月淸同鶴唳
微風象龍鳴。
(右東門暮角)
橋橫綠野一水
黃金萬絲
張緖風流可愛
陶潛門巷易知。
(右午橋細柳)
靑輝髣髴華盖
勝友招邀蒼髯
昂霄勁節傲雪
出壑淸風
(右艮岑長松)
淸泠溪水屈曲
撩亂女娘擊漂。
香風時送笑語
玉腕不勝輕嬌。
(右前溪浣紗)
松江不待舟泛。
錦里剩能園收
自多徑寸佳實
何須千樹等侯。
(右後園)
公元958年
紅粧翠盖稠疊
白露珠碎圓。
輕風一陣來處
浮動淸香自然
(右方荷香)
綠猗色動晩凉
蕭瑟風吹細香。
可愛幽䆫陰密
更看落月影長。
(右短竹陰)
遠樹依依村落
孤煙裊裊晴暉。
拖去靑山一抹
何來白鳥雙飛
(右遠村晴煙)
天孫織霞成綺。
全匹掛曝朝暾
向晩收歸香案
赤城猶見餘痕。
(右晩郭殘霞)
雨中偶成
竟夕垂垂雨。
書空咄咄身。
始知名在勢
誰謂病非貧。
天意迷培覆。
世情笑顰
秪應海客
鷗鳥日相親。
秋聲
秋聲何事蕭然
偏到山翁枕邊
月色頓添今夜白。
蟲吟爭動一機玄。
也知天道成功去。
自是人心逐物遷。
坐看年華逝水
玉壺如意捴堪憐。
秋氣
秋氣颯然至。
朝使我驚。
蕭踈柳葉
凄裂動蟬聲
雲廓天增遠。
空水遂淸。
古來烈士
何必不平鳴
小憇
每趁鐘聲泮林
時時流憇道邊陰。
可憐景慕宮前水。
雪碎玉鳴爽我心。
自嘆
朝暮頻來往。
吾生迄可休。
恐泥須屐齒
執熱池頭
敢道英䧺賺。
羞口腹謀。
何由雲水地。
倚杖聽農謳。
景慕宮池蓮花盛開
景慕宮前沼。
天然出水花。
紅粧翠盖
明鏡倒姸霞。
香逐微風動。
色宜落日斜。
珠還滿眼
急雨繁華
沈憲之不遇
澗路斜通小石橋
柴門一犬寥寥
案有黃庭爐有篆。
主人何處紫芝謠
桐葉夕陽樓主人
嶽色今朝雨。
林聲昨夜
題詩桐葉上。
寄與夕陽樓
友人
有客瘦如我。
相逢華岳天。
交情殊淡若。
詩色自蒼然
落月前夢
秋風小船
蒹葭白露處。
重聽水山絃。
贈泮村少年
俗流少似爾。
盃酒相歡
古道論心細。
新詩刮目看。
山空林籟動。
霽月輪寒。
且可遊方外。
休歌行路難
(首句一作爾家臨璧水。)
峽流
懸流急峽勢縱橫
隨地成形異色聲。
爭能拔石投何處
輒欲向人噴不平
雷霆靜聽深深闘。
氷雪長看碎碎輕。
四顧沉吟駐馬
來還夢魂驚。
石破白雲甚奇
朝登石破嶺。
雲起雨初收。
銀海茫茫白。
靑山點點浮。
眼前萬壑
空外羣流
却似鴻濛世。
臨危未覺愁。
火田
峽氓利火田。
闢盡衆山巓。
絶壁無遺土。
連峯宿煙
只餘循脊樹。
猶限掛巖川
耕者渾將倒。
遙看凜然
峽中
一山纔破一山遮。
古樹寒煙落霞
細路崖崩石亂
短簷臨水小帘斜。
家家夜照松明火
處處雲迷麥花
峽老不知塵世事。
今年且喜禾麻
峽行途中
朝日初升萬象咸。
輕嵐猶自征衫
流來一理風過草。
幻出奇水遇巖。
細鋪畫圖
簇排戈戟
停鞭却羡滄江叟。
高卧秋風小帆
暮煙
出屋敷孤穗。
裊空暎細紋。
綿綿添谷靄。
冉冉山雲
近水頗搖曳
隨風郁紛
蒼然村樹裏。
光景最宜曛。
李友景質春日北渚詩韻
山家如畫依微
碧柳低垂白竹扉。
北渚水流魚自戱。
城日暖馬如飛。
歸鳥悠悠穿峀靄。
落花片片點人衣。
羡君詩思風物
飽得奚囊意氣歸。
田家秋事(六絶)
守禾兒走野
舂米婦過鄰。
老翁月色
綯索備束薪
黃牛卧齕草。
白狗坐羡飯。
磨鎌白如霜
蒼茫野色遠。
長男去。
中男載禾來。
穉兒田水
漉得白小迴。
少婦庭鑿米。
長婦井垂瓢。
幼女止兒哭。
籬外斑猫
秋來苦無暇。
晨起深夜
西岸收蕎豌。
東陂穫䆉稏。
天雨不出野。
在家還多事。
老翁織蒿篅。
少年草履
小犢
小犢先其母。
芒芒縱橫
却被蘆花隔。
回頭一聲
蘆花
登高江干
忽然十里白。
不知蘆秋花。
疑是雪夜落。
曉卧村中聽雞
西雞先唱雞隨
南北雞聲次第馳。
處處羣雞仍不絶。
雞鳴是爽明時
哭權景仁
棲遲人共厭。
談笑子眞能。
胸裏無畦畛
樽前友朋
詩聲騰似皷。
身計如氷
璧水風夜
過酒肆燈。
代人次人首尾吟(三絶)
風吹掃駱山陽
滿地蕭蕭落葉黃。
賴有粧點得。
幽人對酒偏長
幽人對酒偏長
錦繡成堆宛在央。
不可此間好友
良辰共醉足淸狂
良辰共醉足淸狂
此處誰知是帝鄕
隨意呼童移坐席
風吹掃駱山陽
秋深
秋深木落石泉淙。
刻轢風霜巧琢攻。
天地肅然義氣
江山宛爾眞容
激昂烈士三疊
惆悵騷人萬重
可是粧點妙。
夕陽哀壑倚踈筇。
長嘯
秋聲蕭瑟滿長安
落木哀鴻倚欄
紅葉爛交黃菊映。
蒼松好帶白雲看。
非無處處佳景
叵耐駸駸大寒
缺盡玉壺未已
劃然長嘯林巒
十月初四日
遷奉永祐園於水原
路由纛島江浮橋。
是時天氣和暖
余於館儒班哭送。
口占短句
大轝浮橋渡。
江平地過。
雨收山暎日。
風靜無波
聖孝應潛格。
冬天遂爾和。
仁聲說溫幸。
是處淚偏多。
浮橋(橋用各道兵防船七十六隻。
橫比截江。
索纏固然後。
上用木之屬密鋪。
以大鐵釘釘之。
又以竹木板子等物。
縱橫釘着。
上加笆子。
覆以土。
皆云比結舟。
用舟少而甚完固。)
聯亘艨艟鐵鎖重。
上鋪竹木橫縱
眞成平地坦。
波濤忽失大江洶。
風皺列旗迷彩鷁。
水明落日靑龍
共祝靈轝過後
長瞻旄羽是橋從。
補簷爲風雨所破。
戱吟。
簷短常嫌雨打窓。
敎兒揷界分雙。
會事天風掀拔去。
靑山依舊旛幢
曉過村邊
所見
小窓蠟紙紅光
影得佳人坐燭傍。
應知獨夜無眠處。
默念征夫踏曉霜。
不知身已老(三首)
兒童紙鳶
乘風九天
不知身已老。
還欲覩爭先
兒童園花
揷頭笑譁
不知身已老。
欲把歸家。
兒童好秋千。
影亂垂楊邊。
不知身已老。
還欲作半仙
笑彼(三首)
笑彼小童子。
大聲不自揆。
縱使裂其喉。
終不似壯士
笑彼雕朽木。
靑黃怳惚
縱使極其華。
終不似寶物
笑彼婢子身。
威儀彬彬
縱使風致
終不似夫人
無名子詩稿册二
 [詩]
  
立春
生菜春盤細送絲。
竹窓寒盡麗暉遲。
緇塵誰羡朱丹轂。
淸簟時看白黑碁。
浩蕩千秋空自競。
陶匀一氣本無私。
閑地僻稀過客
好把詩書兩兒
又戱作祝體
小窓春日漸看遲。
鳥哢人稀午睡宜。
天上麒麟吉夢
老夫無事含飴
除夜偶吟
四十九年非
已往不可諫。
庶幾來可追。
莫云歲旣晏。
公元1790年
元曉有感(庚戌)
五十年光倐若飛。
默思四十九年非
詩書禮樂駸駸失。
孝友睦婣事事違。
只爲靑春暴棄
何曾素志輕肥
此生永負純深訓。
獨對殘燈淚滿衣。
右尹(命俊)挽(代人作)
純愨因天賦。
老成典刑
刃恢頻莅郡。
羽漸夬揚庭
政喜輝卿月
翻驚晦壽星
斯人難復見。
衰涕不禁零。
挽趙僉知(懋○二首)
閑閑十畝煙霞
白髮蒼顔享福遐。
容人厚德今世
開國元勳有故家。
口碑東郡分竹
齒爵西樞判花
膓摧愛刃天胡忍。
昃缶翻驚大耋嗟。
西嶽崚嶒聳孫峯。
門闌喜氣乘龍
山河不隔通家誼。
棊酒持敬老容。
福祿川增祝慶
音書歲暮忽承凶。
城隅卧病空違紼。
淚灑東風萬重
春雨
公元958年
映空雨細
聲色虛無
山嶽新添畫。
樹枝綴珠
絲紋因屋見。
風勢與烟俱。
暗裏催生物。
天機自妙符。
南山蠶頭
高坐南山第一峯。
煙花濶展萬千重。
若爲借得樵夫斧。
斫却面前三四
遊宋洞(二首)
春光宋洞好。
是日共冠童。
山出浮烟外。
城低亂樹中
樓臺繪畫
花柳玲瓏
似供吾人樂。
方知造化公。
松古坐疑仙。
極目春光遠天
景慕宮中花作繡。
朝陽樓橫烟。
市朝咫尺烏有
雲鳥迷茫自然
却羡主人大隱
三公不換送殘年
北渚
洞裏桃花滿。
村中澗水馳。
拂枝香襲袂。
石影搖池。
眼醉何須酒。
神癡未暇詩。
遊人日夕
俱是樂平時。
泮路偶成
不窮寧有此。
雖老亦徒然
且可吾分
誰能問彼天。
端午內賜二扇
聖恩璧水
新扇出金鑾。
題處雙封濕。
搖來五月寒。
不勞白羽
堪比賜靑團
縱使風至
還從篋裏看。
戒言
少時習氣未全忘。
尤悔如山自傷
從此緘唇結舌
敎長是非塲
小坐
乘凉小坐
謝客得眞休。
庭蝶佯探蘂。
蟬急報秋
雨餘皆換面。
酒後忽生愁。
萬事從他懶。
殘棊爛不收
七月旣望
樓上翫月
呼韻同賦。
雨餘凉月小樓間。
蟲語人聲揔是閑。
別有望中奇絶處。
薄雲數片畫遙山
途中見口占。
氣候各異。
揔爲十三首
匏葉矮屋
靑山混一色。
忽然數點烟。
搖曳南北
山邊數點白。
疑是素衣人。
移時終不動。
方知立石麟。
野叟行相遇。
倚筇隴中。
不知何笑語
應是年豐
山塞疑無路。
洞開忽有村。
柳川提甕競。
楓岸採樵喧。
逢人問道里。
遠近相異
始知天下言。
難窮非與是。
小厨歇午烟。
饁婦山田
子將黃犬
預先在前
黑雲迷遠浦。
白雨滿前坡
行客鞭馬
野人忙戴簑。
白日西岑
微波忽似染。
半江瑟瑟
半江閃閃
樵人盡意
響答前山空。
落日微風過。
紛紛木葉紅。
蒲葉長而柔。
微風更不休。
忽見蜻蜓坐。
欲留不自由
爲愛風光好
不知山日昏。
遙看一點火。
應有隔林村。
柴扉犬吠
驚起主人瞠。
竹林山月滿。
風動時聞聲。
渡頭踏曉色。
雞唱朦朧
蘆花渾似水。
熟視㥘驅騘。
公元1781年
元子誕生百日
多士會于丕闡堂。
酒食絃歌
各和辛丑乙卯諸公志喜之詩。
故忘拙謹步。
以寓抃蹈微忱
(是日庚戌九月二十九日也。
辛丑肅廟誕生之歲。
乙卯景慕誕生之歲。
辛丑金相國壽恒賦詩志喜用此韻。
乙卯金相國在魯,尹文衡鳳朝。
又步其韻。
故今亦和之云爾。)
公元1795年
虹井祥符五老庭。
是年今古聖人生。
令節九秋當百日。
歡聲八域頌重星
沐恩波嗟我士。
開酒席見羣情
碧松亭下南山觶。
更誦周詩祝壽齡。
十月菊花盛開
把酒戱吟。
東坡十月重陽
千秋更擧觴。
世人只解尋佳節
不問黃花晩香
冠子口占
總角居然弁突而。
錫之嘉字命之辭。
古經最重成人始。
今日須知景福基。
愼爾威儀如有意。
光吾門戶無疑
貧家更願迎佳婦
鳴鴈嗈嗈已卜期。
冬至後內賜曆書。
親受煕政堂
冬至還無曆。
春來恐不知。
偶然因應製。
偏自恩私
寒士頒朔
窮村好驗時。
天香携滿袖。
蓬蓽妻兒
(落句一作區區珍愛意。
女美人貽。)
除夕
如今日短
誰道一年長。
磨蟻無容已。
壑蛇有底忙。
居然濩落
無奈文章
却羡兒童輩。
喧呼守歲塲。
公元1791年
辛亥元曉
搔頭淸曉
萬事一心中。
已送知非歲。
飜成望六翁。
水流應不息。
雲出無窮
爲問今年內。
幾番雨更風。
元日翌日立春
昨日是元日
新春立春
差遲花照眼。
已喜暖隨人
黃卷宜雙酉。
靑絲五辛
老夫昔慵起。
却坐淸晨
人日偶吟
孤吟人日蒼茫
誰復題詩草堂
宇宙寥寥千百載。
天敎高杜擅文章
安進士(有相)
古心古貌
今世有如公。
欲唾欺人輩。
獨持直己風。
經綸篋裏
義理胸中
遺業傳賢胤。
颺聲不窮
無人識面
公獨友忘年
慨世時傾綠。
論文入玄
殘燈水夜
細雨杜陵天。
草色添新感。
春來自然
欲試脚力
從兒廵城北岳口占
撥悶臨東陗。
隨人北岑
鑿巖容半足。
緣木千尋
頗失遊觀樂。
寧忘戒懼心。
終南峻險
比此是平林
應製賜米(時連兩次入格)
盛禮偏紆泮。
微詞豈感尊。
頒綸瀛舘士。
輸米養賢門。
渾室生和氣
鄰人異恩
天香滿雙券。
寒谷頓回溫。
柳絮
柳絮漫天飛。
疑是雪花亂。
蝴蝶亦何心。
翩翩作伴
應製後入侍煕政堂
宣醞賜鄒書
(宣醞時以雙盃迭飮。
余居首故受賜書。)
扇開雉尾鴻臚
日射金門玉除
布褐亦隨冠冕入。
衮褒仍及御批餘。
淪肥浹髓雙盃酒。
遏慾存天七卷書。
可喜貧兒暴富
聖恩雖重奈才踈。
公元1789年
往在己酉
嶠南碩士宗洛。
其先祖竹林公(山海)寃。
得復爵。
余以詩賀之
竹林乃與端廟六臣
同時殉節者也。
今年又以多士上言
蒙㫌閭贈職之恩。
盛擧也。
更贈短律。
聊以歌詠聖代樹風聲之美典云爾
(宗洛慶州人)
公元1791年
公議年來叫閽
溫綸取次忠魂
泉塗改照黃麻誥。
宅里生輝角門
獨賢孫誠孝感
眞蒙聖主崇恩
祠前鴨樹抽新葉。
遙帶子䂓樓月痕。
(順興邑內。
古有銀杏樹
葉延數里。
廟朝槁死卜之。
曰鴨樹復生。
興州可復。
銀杏鴨脚樹。
興州卽順興也。
時莫曉其意。
已而錦城之禍。
興州豐基
廟朝復端廟位。
又復興州
前數年。
枯枿之下。
忽生芽蘖
日漸茂。
根柢所布及咸叢生成林
千古異事也。
竹林復爵後。
宗洛歷其下。
口祝而斫其二枝以行。
興之距慶四百餘里。
而宗洛之行適迂回
一朔僅達雲谷祠。
雲谷祠者。
權氏始祖太師公之祠。
竹林之所配享也。
宗洛視其枝。
理拆皮脫無生氣。
廼揷之祠前
衆咸大笑之。
已而果生。
今三年頗盛云
無乃殉節諸人忠烈之氣所感而然耶。
古亦有若萊公竹者。
其理固不可誣也。
今年子䂓樓舊基重建之。
聖心曠感。
恩典所不及。
落句及之。)
敬次御製御筆蔡相國詩韻
蔡相國
雲漢昭回鉤索勍。
異恩驚艶幾公卿
順風正看鴻如翼。
大雅元知駿有聲
契密良丁道泰
傳家世主詞盟
勑天賡載千秋後。
恭喜于今却盡生。
公元1793年
嶺南金上舍(龍翰)余言其師香山徐進士(錫麟)
掌令甄之後也。
喪親也。
廬墓六年
大虎夜來山下
癸丑大歉。
僧適負其行裝以行。
羣聚欲劫之。
聞其爲徐孝子物。
乃脫其衣以與僧。
僧亦不受。
相持久之
感物之異也。
平生用工勤謹忍默和緩安詳八字
著述十餘卷
晩年混跡漁樵
自號睡聱
旣沒。
鄕人俎豆之云。
權進士煒詩以詠之。
和者甚多
余亦步其韻。
以贈金上舍
(徐掌令无后而此云爾
是當可知。)
高麗令世皆知。
公以雲仍遠師
漁樵指點香山社
鄕里咨嗟畏壘祠。
廬墳虎跪攀號地。
劫槖盜行揖讓儀。
八字深工留十卷
門人說講磨時。
應製又居魁。
賜送御定八子百選。
飛鞚瀛仙璧水橋。
溫綸隕自九天遙。
四騈六儷成中夜
八子百篇一朝
誦讀文章唐又宋。
詠歌德舜兼堯。
鄒書却憶曾叨賜。
煕政堂中百僚
公元1791年
辛亥四月
御製御筆蔡相國詩曰。
傑句驅來筆力勍。
七分如對畫中卿
奔騰處有浪濤勢。
慷慨時多燕趙聲。
北極風雲昭晩契。
滄江鷗鷺前盟
湖洲以後模楷在。
更喜東山洛生
蔡相國賡進曰。
香牋柔細寶毫勍。
淸讌中宸墨卿
鄒律勾回燕谷暖
巴人驚起舜韶聲。
恩私載籍初見
塵刹神明與共盟。
終覺吾身非我有。
父生之後又君生。
一時士皆賦其韻。
儒生亦有之云。
故猥附賡載之義。
窃效贊歎之誠。
 題處自天筆勢勍
貺心殊渥公卿
舜歌繼進臯賡語。
周雅鳴鹿什聲。
偉器可徒隆治化。
藝垣先許主詞盟。
昭融盛契今古
獲覩昌辰我生
東門廵城
昔日廵城聯句賦之
景深春好
閑居幽興多。
玆白日永
陟彼靑門峩。
風浴宜時節。
冠童共詠歌
聊因試氣力
况復豐和
木齒憐靈屐。
花車憶邵窩。
傍瞻三角峀。
遙帶五江波。
草樹蒙蔽
雲烟刮劘
北巖穹棧磴。
西嶽矛戈
足慄危藤越
魂招絶壁過。
堞譙時隱見
幕壘密騈羅
數雉迷千萬。
尋龍幻頃俄。
實宜
綿祚籙。
寧不寶山河。
遊客紛携袂。
樵夫或睨柯。
微茫街路蟻。
於樂辟廱鼉。
倚杖成趣
臨風更費哦。
白闉纔暢豁
紫閣巖阿
粉鵠懸蒼樾。
紅蛾間綠蘿
促歸詩未暇
㥘暮笑從他。
縱有遊觀樂。
其如放浪何。
杜門靜處
使我羡磋磨
將迎新婦
搆成小屋。
二絶于壁。
小堂新搆屋南頭
一榻蕭然靜且幽。
繩樞草舍還堪賦。
不羡人間五鳳樓
蘆簾紙閤暎垂楊
咫尺紅塵杳茫
新春好擬迎佳婦
眉案機絲孟光
九樂軒半壁
風雨所壞。
天公會事雨兼風。
掀倒茅軒一半空。
從今不被簷墻隔。
坐卧山光月色中。
元子初度日
多士復會丕闡堂。
設宴志慶。
班首尹進士(載厚)老杜紫宸殿退朝韻先賦。
廼次以贈。
公元1790年
綿綿景福天垂
衣尺銅樓仰睿儀。
初度弧辰林律應。
羣趍璧水酒筵移。
啣恩已被頒糕洽。
飾喜偏從試藝知。
却憶去年此會
賦詩眞看墨臨池
(是日承旨成均堂上
頒糕於明倫堂
又以賦頌試士。)
孫漢五(星德)。
其先景節公(仲暾)東江書院請額事。
有䟽籲之擧。
累朔伏閤未及登徹矣。
政院傳上敎
以日熱如此
使之退去
故漢五將嶺南
索別詩於親知
聊以應之。
憐君積瘁鬢成絲。
不獨臨歧遠離
今歸未必非恩暇。
早晩丹綸玉墀
從泮人覔菊叢
平生癖愛寒花
爲乞幽叢泮水涯。
得三翎兼禁醉。
會看寂寞繁華
墻上有感
霖雨連旬月。
墻頭衆草生。
托根得所
莖葉空靑靑。
新晴
遙峯霧捲檻暾淸。
樹動微風弄影輕。
村雞亦喜新晴景。
飛上匏籬鳴復鳴。
聽蟬
空山老樹多。
處處蟬聲邃。
請君莫嫌喧。
中有靜意
兪上舍(漢綺)靑陽
臨別口占以贈。
公元1791年
 月朔則齋儒例有所得
故在遠者皆趁期而來
况肯棄而去乎。
兪上舍非有不得已而能擺脫
未甞有也。
詩以美之
苟欲朔朝求。
過三日留。
君獨飄然去。
於今有此不。
有人臨科將禱關廟。
余贈以詩。
覺後有數三字未詳者。
以意補之
假令才足追蘇黃
未必關公自主張。
况我一毫不盡
安能感格彼蒼蒼。
登第感恩成五百字
上之十五年。
亥月貞酉。
泮宮養賢簿。
承宣夜馳取。
事遵先甲令。
時際上丁後。
紫禁深嚴
靑衿奔走
日射仁政殿。
大庭拜叩
煌煌璇題
親策非偶
微辭奧旨
大學一部
汝應讀之素。
予望悉以牖。
洪仁更念飢。
肉軒加麵溲。
仰感上天慈。
俯愧大筆手。
縱橫三千字。
駑才衰朽
只恨寸晷迫。
敢云精義剖。
妄及衮有闕。
但言臣所受。
羣英爭先
捷敏並佼懰。
丹墀日已斜。
指點哂老醜。
然後始乃就。
獻之稽首
歸來浩歎
故紙覆瓿
回頭諸子
世業宜傳守。
爾方花夢筆。
吾已柳生肘
異日顯責
勉旃誨誘
閉戶睡正甘。
不知雞鳴丑。
院吏忽來喧。
蓬蓽一狗
金榜天門
爲傳姓名某。
赴召催促
索錢仍叫吼
艶賀紛里巷
光榮聳孺婦。
袍靴借齋儒。
蹄指乞鄰友。
大道靑天
曙色御柳
整巾當枑雙。
鞠躬入門九。
傳呼落雲霄。
有隷挾左右
倐到香案前。
疑是夢中陡。
龍顔一解
玉音諄諄久。
應製御批句。
陵肉及澠酒。
於焉命之誦。
反顧心自忸。
拊髀稱文章。
衮褒回纊黈。
聞汝貧窶甚。
凡幾間蔀。
向予恤頹戶。
得無見漏否。
從容日移影。
酬酢溫厚
退出
公元1781年
感激
涕淚交相糺。
恩眷曠絶
天地父母
淪肌更浹髓。
欲言寧容口。
艱難念甕圭。
鑑別賞秕垢。
鄒律黍谷
黃鍾瓦缶
殆若在我偏。
試問於古有。
顧念庸陋
何以聖后
粤自辛丑歲
已蒙奬抱負
及到今春夏
屢驚千金帚
奎寶沓黃卷
瑤陛霑玉卣。
涵恩遂至此
如海不可斗
曷能報涓埃
庶冀免罪咎。
竊附周虎誠。
拜祝萬年壽。
登第口占
公元1791年
今年八月暖猶多。
瑞日䓗蘢太和
盡召成均裏士
親臨仁政殿中科。
難疑大學章句
條對微辭在頃俄。
金榜天門半夜
鹵姿實愧沐恩波。
其二
五十老娘幾倒繃。
一朝忽忝壯元名
矜玆貧窶恩逾貺。
以文章寵若驚。
少日讀書空自負。
衰年從宦豈能成。
瘦妻未解朝班事。
錯擬他時馬榮
其三
泥塗不免靑雲
及到靑雲憂更殷。
末世妬讒多市虎
菲才官爵戒山蚊。
牛羊會計惟應謹。
致澤經綸敢自云。
踈逖小臣淪浹渥。
此生何以答吾君。
解嘲
科宦今皆骼成前。
雲平步極便儇
傍人莫笑吾年老
梁灝多吾三十年。
桂陽道中
桂陽山色晴空
深楓路不窮
點點海邊塩戶黑。
村村籬外柿林紅。
土風屢値凶年惡。
天勢遙將大野通。
老樹人家畫裏
暮烟搖曳西東
詠鎌
穫收鎌最利。
四野一揮平。
鑄冶新月
磨硎對曉晴
輝輝日色
挃挃
溪聲
頗似刀鎗亂。
夜來滿架橫。
秋雨
風鳴古木日光昏。
鴻鴈無聲鳥雀喧。
雨氣蒸如夏雨
海村雲羃似山村
農夫坐歎禾棲畒
客子愁看水漲痕。
竟夜簷鈴不着
強呼病叟與之言。
其二
秋後陰晴捉摸
千形萬態斯須
乍虹乍雹眞兒戱
忽雨忽暘似鬼𢋅。
風欲淸徐怒吼
雲纔泱漭虛無
人情世事君休怪。
天道流行自殊
其三
自從今歲入秋後。
未有三朝雨時
曉日揚輝雲忽靉。
宵星爭彩颶還吹。
四郊禾秸收無暇
十月雷霆怒在誰。
遙想至尊憂丙枕。
諸公爕理恬嬉
古意(三首)
上山下山疾。
作室毁室易。
貴人不知稼穡苦。
對案顰眉仍怒詈。
不見世間萬事如此
達者所以兒戱
下水西風
上水東風
民人疾首吏人樂。
稻田凶年田豐
堯舜豈不博施
天地猶有未全功。
四海至廣吾身小。
得失一任楚人弓
人心殊我心。
時異說時。
聖賢貴言顧行
古今共歎忠見疑
安得洞然無間隔。
宇宙事業惟意爲。
次兒心培中監試初試(時翼兒爲陞補畫壯。
人皆謂必得初試。)
公元1792年
索錢叫婢閙荊蓬。
拆送秘封自泮宮
十八妙齡發解
明年春榜成終
莫言方朔三冬足
須學中庸百倍功。
人苦不知隴蜀際。
乃兄陞試又憧憧
宿桂陽村舍
主人隣翁語於窓外
詩以記之。
暮宿桂陽村。
雨聲客睡
久羣動閴。
燈花時自墜。
隔窓坐主人。
時適鄰翁至。
相對簷楹間。
共話心中事。
今年歉歲
吾鄕尤赤地
禾穀不成穗。
公元1791年
粒纔一二。
旣無收。
豆菽又全棄。
噫此百無成
盖緣一極備。
木綿凶荒
杼柚空匱
無食兼無衣
卒歲其敢議。
私債督已急。
官糶心尤悸。
甁盎曾何儲。
鞭箠無所避。
枷纆繫凍獄。
生出安可冀。
誅求及鄰族。
追呼繫臂
打起村中狗。
通昔官吏
太守大肆威。
日日肉鼓吹
所以不堪苦。
仰藥自縊
况於今年春
田多虛僞
益下反損下。
得不困悴
他邑所不行。
一境獨偏被。
幹事名目
按籍第次
引繩田夫
蔽野駿騎
直方與句梯。
濶狹惟意恣。
等品變上下
卜束隨軒輊
逐畝增厥賦。
比前倍三四。
或有稱寃枉。
動輒遭笞詈。
敢怒不敢言
背立空墮淚。
排日村舍
夜宿仍晝餽。
烹狗復殺雞。
狼藉間酒觶。
豈不疾怨
以免嗔恚
更計田多少。
斂錢官府邃。
雖恤灾。
未蒙惠澤曁。
年饑稅則重。
何以畢輸致。
種糧烏有
敢望歲興嗣。
簽丁與戶役
一時又咸萃。
縱欲賣身
誰肯衰瘁
破屋良難售。
土銼本非器。
呼寒念老疾
啼飢幼稚
聖人民意
本欲推一視
云胡不少體。
因之以爲利。
天高不可訴。
尙亦無訛寐。
良久語聲絶。
但聞太息喟。
念爾情則慽。
而我心如醉
爲民豈不哀。
爲官豈不愧。
三百六十州。
引伸觸類
感歎爲此詩。
竊取觀風義。
李上舍(誠儉)
公元1785年
與君相邂逅
昔在歲乙巳
桂陽山南村。
秋色畫圖裏。
朝出穫稻
暮歸隨流水。
遂成同坐卧。
何論年齒
殘燈書檢蠧。
細雨杯傾蟻。
年年爲期
蓬戶相視
夕復何夕。
自言爲進士
君跡升黌舍
名題紅紙
收楡一戰
發軔萬里
同歸洛城中。
嵯峨隔譙雉。
東西落落
過從比比
白衣送酒
淵明倒屣
(時李有送酒之約)
慈悲
驅馬大慈嶺。
寒雲凍不開。
雪天朝似暮。
山路如來
自笑心爲役。
誰憐景已頹。
孤煙巖下店。
倒數三杯
曹書吏遺以靑粧曆
紛紛饋遺朱門
歲暮誰知卧雪袁。
曹書吏靑粧曆。
忽到寒窓聖恩
公元1792年
壬子元朝
此老在家早起
元朝况是値新年
無奈近來衰懶甚。
卧聽雞唱又成眠。
其二
逸少曾成筆陣圖。
古人事業晩年須。
書窓寂寂垂白
無德無才愧老夫
(右軍書筆陣圖時年五十二。
今年亦五十二故云。)
人日
元日人日
今年殊不陰。
殘粧敗意
綠柳生心
天下無良馬。
山中有好禽。
靑春須自賞。
白髮苦相侵。
春帖(二首)
新蓂抽十二。
節間寅申。
舒緩陽方長。
發生氣孔神。
一天壽域
萬物際昌辰。
吾亦殫疲駑
出爲聖世臣
(立春正月十二日巳時)
吉夢相隨應豈虛。
曲江春宴妙年譽。
人事但當修在我。
天心未必憐渠
(是年春
心兒將觀監試會試。)
睡覺
睡甘初覺夜何其
曉色矇矇正不知。
小窓忽暗山禽叫。
此是東方欲爽時。
其二
山窓日射懶猶卧。
鳥戱花枝絶奇
睡美不知微雨過
墻東屐響却爲誰。
感懷(八百字)
太極分兩儀。
一陰一陽
白黑五色
南北四方
有薰斯有蕕。
生苗更生稂。
元來正甚弱。
况又邪必強。
荊棘
鴟梟逐鳳凰
君子不勝孤。
小人常自昌。
所以消長際。
大易垂訓詳。
蹢躅羸豕
堅氷履霜
聖道如日月。
粤自羲農黃。
協華舜紹堯
執中禹傳湯。
文武周公
集成有素王。
顔曾
傳統
思孟繼其光。
伊後千餘載
墜緖茫茫
奎運啓一治
輩出周程張。
猗歟紫陽翁
直接夫子墻
天高海濶
萬古開冥倀。
哀哉異端
胡爲猖狂
疑仁兼愛墨。
似義爲我楊。
刑名申韓
虛無老莊
堅白同異
神仙荒唐
百家衆技
更迭騰驤
最是佛害甚。
來自漢皇
寺刹名山
蟠據相望
象敎被大界。
梵音滿道塲
慈悲花雨天。
寂滅旃檀香。
彌近乃大亂
正道淪亡
洛閩天挺
排闢其說長。
距詖牖世迷。
衛聖扶陽剛。
簡策丹靑
窮宙煌煌
在人不墜地
至今猶彜綱。
功豈在禹下。
微聖吾其羗。
矧今明明后。
治敎夙丕彰。
開筵唐虞
建閣名奎章
邪淫閭巷
絃誦溢黌庠。
是盖一遵宋。
庶不專美商。
豈意近年來。
邪說劻勷
命曰天主學
其源自西洋
瑪竇賢姬孔
耶穌高風姜。
思以易天下
鴟張勢莫當。
漸染中國
久矣其濫觴
東軺禍歸。
書動盈箱
借問中旨
如沸復如螗。
敬天以爲名。
其實瀆且荒。
輒引聖經訓。
厭然掩藏
自謂窮深微。
不知背倫常
氓俗愚惑
才雋亦趍蹌。
撥拾竺家語
地獄與天堂。
作法念呪
妖邪眞不祥。
無父又無君。
禽獸心膓
侮聖情如蜮。
誘世言巧簧。
聞風惟恐後。
奔波贏糧
流弊一至此。
嗚呼不可襄。
吾聞至治世。
聲敎梯航
侏離風謠
鱗介冠裳
未聞變於夷。
反爲所膏肓
異敎多端
厥害莫與伉。
幸値我聖主
全撫父師疆。
崇正示趍向。
斥邪嚴隄防
渠魁誠難赦。
誅竄俾罹殃。
其餘聽自新
曉諭遍京鄕。
要使盡悔悟
必大懲創
挺身攻擊者。
得無有所妨。
小臣竊有憂。
藥石異肉
聖徒能言距。
鄒氏豈欺卬。
亦有喚賊邊。
鉞毫揭臨漳
不嚴惟是懼。
包容何嘗
况玆叔季世。
人心捴僞佯。
先入爲主
宿處難忘
中心感化
外面飾粧
縱未顯授受。
也應潛扇揚
萌蘖種子
怨毒歸善良。
滔天燎原
畢竟焉可量。
賢者貴審幾。
明廷對敭
讀書何事
徒使我心傷
塡海精衛
拒轍螳蜋
正路日益
臧糓俱亡羊
覆理顚倒
何由彼蒼
春秋二三策。
大義尊攘
誰言天
地大
皦日扶桑
有志惜未就。
歲暮徜徉
挽趙注書(潤喆○六十韻)
東園夭桃
春花灼灼
狂風忽摧之。
韶光寂寞
人生亦有然。
天理難度
哀哉趙氏子。
欲言先沱若
夫旣與之豐。
云胡乃更薄。
容貌厚重
性度元質恪。
深沉傑特姿。
逈出尋常格。
飛黃蟾蜍
鴻鵠燕雀
謂是遠到器。
暗中摸索
况有碩果理。
故家零落
乃祖勳業壯。
餘慶間世作。
所勉益進修。
豈憂終落拓
往在歲柔兆
來我爲嬌客
自顧媿淸氷。
人賀得潤璧
載果大闡。
仲秋哉生魄
御前進退賦。
矢口窘迫
天笑一爲新。
褒嘉賜宴樂。
時年纔十八。
觀者皆嘖嘖
矧於老夫心。
寧不喜折屐
作詩賀且勉。
報答寸尺
未及史奏雲。
遽驚室居堊。
仍歲不單
承重酷虐
欒棘六霜
常恐學不博。
殿試有期
時乃祥而廓。
而我晩竊科。
偕就與爾約。
世人相艶歎。
此事罕今昔
適會不偶
老少相托
別久歲律新。
上元寒月白。
倦馬踏殘雪
窮巷剝啄
靑燈開素襟。
黃卷麗澤
誰知五日間。
奄見二竪革。
秪言感風寒。
无妄勿藥
呻吟三朝
危谻倐一夕
瞥霎已屬纊
倉卒纔反席。
得非造物猜。
無乃運命厄。
抑或毉理
調治多失着
始慮晨占凶。
終符夜夢噩。
毒割我心肝
失聲慘且愕。
麓與山。
相距半百
天老不仁
人事變易
芳春二十三。
如駒過隙
慈母仰天號。
弱妻崩城哭。
床前兩幼女。
何以鞠育
萬事瓦裂
一家魯削
譬如涉海者。
風濤舟忽拆。
期頤縱難享。
夭椓何太速。
聖恩及身後。
貤贈關石
紫誥起居注
紅紙出身籍。
何處新榮
隨事陳迹
景物耳目
感傷胸膈
乘龍竟何有。
委禽徒如昨。
曾期我羽翼
今見子窀穸
每逢那邊人。
作數日惡
向非聲名
倘或延壽脉。
不如里中子。
蚩蠢老阡陌
豈必理氣然。
無奈命數各。
彭殤貴賤
壹是冥漠
所以達觀人。
坦然欣戚
悲風喬木
月映素幕
永爲君家唏。
不獨吾女惜。
郊外卽事
信步平蕪杖屨輕。
烟郊騁望神淸
分細草微風過
雲漏遙天返照明。
方闘忽鳴雞底性。
將飛旋下鷺多情
田肥雨足村容靜。
羡爾簑翁俋俋耕。
蚤虫賦
德至大於天地
一言蔽之曰生。
機無停於陰陽
物各祖於性情
坱軋亭毒
色色而形形。
節之長養
氣蒸溽而流行
肖翹與𧍒蝡。
無不有而難名
與人無干
亦侵我而不寧
維爾蚤之爲物。
奇怪毒害
氣於卑溼
遂成形於埃壒
其體至藐。
其勇甚大。
其腹易飽。
其慾則最。
其罪難容。
其計則獪。
盖亦化而亦卵。
或在人而在獸。
赤黃淺深
大爲牝而小牡。
背如夾而高銳
首似芒而尖瘦。
輕身而善踊。
疾足而能走。
銛利噆膚
羗若針而類灸。
跳梁几席
唐突朝晝
麈方揮而驚頰。
筆纔運而駭手。
一指攘臂
擬猛拈而捼取。
曾不及乎施措
聖知烏有
躍躍而上下。
騰騰左右
光閃鑠而目眩
怳惚而勢陡。
徒忙逐而亂點。
失去處於俄忽
眼明手快
奈神出而鬼沒。
壁罅而伏潛。
鑽席隙而躱猝。
淵藪於衣衾。
棲息書袠
褌中又襪縫。
尤難尋而易逸。
縱有幸而快意
迺遺百而獲一。
奮勇而闘趫。
絶地而以尺。
諒厥小之無比。
胡捷銳之乃若
覩紙粉而輒附。
學道堅白
臨水火而不動。
故多智於量度
避害保身
孰謂爾以微物
當歊炎之鑠人。
喘汗煩鬱
百蟲繽其交軋
固多苦而少佚。
蟁蝱競於螫蜇。
蠅蚋又以侵軼
難忍於豸蝎。
不堪蟣蝨
欲索言其爲害
莫如爾之最酷。
永日而作夜。
少安床褥
乘時凌突
得意相續
劇羣攻而衆攢。
憯膚腫而皮
探採爬搔
劻勷手足
魂將定而屢驚。
睫欲交而旋瞠。
通昔而不寐。
展轉而逮明。
甘心而盡劉。
衾裯厲精
早知時而悉匿。
餘者逬而縱橫
寂似無於一時
自勞經營
反以顧於身上
肌無
完於痕痂。
密密刺於利錐。
點點紅於桃花
無由血於爪甲
誰▦磨之齒牙
小物之所欺。
空咄咄長嗟
遺矢汚濁
巧點鋪於隨在
衣裳失其皓鮮。
枕被淪於涴穢。
猶蠅璧之變亂
油墨之黮𪒶。
鮑人無所施其荼澣。
㡛氏無所用其欄灰。
不足而又衊之。
今此民兮亦孔哀。
安得假赤犮翦禜之術。
熏之毒之。
疾若風雷
安寢而㓗服。
更無蚤於八垓
然惟被困而受苦
由吾自取
壁未塗而蟻陣
突不烟而吐。
物繁氄而雜堆。
弊壞而濕腐。
長懶廢於灑掃
遑又論於修補
得其所於㲰㲰。
蟲豸之攸聚。
苟在我而整理
物雖毒而敢侮
一室而不隙。
絶些塵而虛淨。
功何憂於探囊
狀莫逃於懸鏡
不此爲而誰尤。
又何益乎怲怲
有感反隅
宵小之害正。
造謗讒而毒螫
甘噬齕而窺偵。
幻形而匿影。
跳踉奔競
自得而衊人。
終莫悛夫戾性。
情狀隨處
斯與爾其何瘳。
哲人有言
盖莫若乎自修
韓佯亡而不誠。
卞著賦而太憂。
吾於彼而何哉。
日省而反求。
靜言思而躬悼。
蚤雖咬而不愁。
亂曰。
我室不修
貽慼兮。
非汝之罪。
尙何謫兮。
物然人甚。
自古昔兮。
取譬能近。
宜善繹兮。
唱榜日志盛擧
公元1791年
去年八月仁政殿。
臨軒親策擢第一。
今年三月仁政殿。
殿試唱榜間六日
閶闔晴開詄蕩蕩
大庭刻石品秩
日射金榜罘罳
仙仗雷霆徐聞䟆。
文東武西靑春
花嫰相映纈。
螭頭森束御賜花。
紅紙煌煌大字筆。
一一頒下拜稽受。
頭上懷中寵光溢。
是日駕幸毓祥宮。
羽林摩戛轇轕
乃命新恩作前隊
分列左右驅無疾。
大道如砥靑絲直。
瑞氣蟠空紅雲霱。
有聞無聲十里
金勒雙雙白馬囓。
輝映豈緣侈相高。
整暇眞看師以律。
倡優炫冶妙技
簫鼓訇殷鳴瑟
誰家少年卿相子。
遠遠傳呼又催迭。
飛上九天天笑新。
駐輦進退恩遇密。
傾城士女夾路觀。
縱目挨陣無呵叱
山川如畫麗景遲。
太平氣象萬物
光化門前
祗謁罷。
或歸或留各相率
六龍逶迤洗心臺。
御幕如天在嵽嵲
榜中幾人能詩聲。
呼來賡韻威顔昵。
揮毫珠玉袖香煙。
華牋成軸姓名列。
愧無李白百篇譽。
虛負賞花宴設
幸生聖明世。
世榮衰朽質。
更待明朝延英外。
謝恩重醉一盃出。
謁聖記事
聖期第三朝。
鮮衣怒馬觀旂橋。
甲科擁盖高拂雲。
富人張樂殷喧霄。
入泮倡優躍。
酒肉如山主人邀。
於論鼓鐘會多士
濟濟東西八簋
戴花整笏廵堂行。
滿堂千朶萬蘂
大成殿次第趍。
左右呼唱齊拜跪。
風馬蹄爲誰疾。
少年作伴意氣出。
愧我衰朽偶竊科。
草草行色蕭瑟
是日恩除起居注
院吏粉牌赴闕
堂后深嚴寮寀
侍童亦知炎凉別。
承宣書役埤益
鍮硯敗毫長在側。
隨例暮宿待漏廳。
施禮上六仙閣
事務堆仍動催趲
欲求暫逸何可得。
面看交代始許歸。
虎門外卸朝衣
飽飯千官輕肥
我獨踽踽調飢
如今未從大夫後。
不妨行遵彼微。
憶昔行
公元1790年
憶昔忝從太學生
朝虀暮塩鐘聲
人言麁薄不可堪
我謂隨分呼庚
一自去年决科後。
此身不得復居黌。
杖藜出門無所適。
塊卧終日柴荊
蓬蒿滿宅草蔓屋。
上漏下溼壁頹傾。
土銼日冷踈煙
男啼女哭憂思縈。
春衣典酒無復有。
監河貸粟終不成
况我氣質羸弱
垂老離索疾病嬰。
螬李無緣於陵
狐餐何能及爰旌。
厚祿故人書已絶。
黔敖子輿空留名。
朱丹其轂白晳容。
冷笑迂儒鴻毛輕。
獨向黃卷聖賢
有言差可慰我情。
曾子曳履商聲
原憲倂日思道行。
所學何事還自恧。
豈因區區悲鳴
我命雖微亦在天。
天實爲之孰敢爭。
富貴浮雲可求
不見主父偃五鼎食五鼎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