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自动笺注)
下廬先生文集卷之八
 雜著
  
公元1823年
書示韓孟沃(癸未)
君子言學。
以道爲志。
言人以聖爲志。
志立而後有定。
與共學。
可與適道
學學做人
做人則學聖人
聖人做得箇人
聖人得人
學之至也。
凡人做不得人
不學之過也。
孔子大聖也。
猶自云學不厭也。
爲學之道四。
一曰竆理
二曰存養
三曰省察
四曰篤行
竆理所以知其止。
存養所以立其本。
省察所以克其己。
篤行所以其實
四者闕其一。
非學也。
人之爲學
心與而已
天下事物
不有當然
亦莫不有所以然者理也。
主乎身而神明不測
足以竆其理者心也。
竆理之功。
或在讀書上。
或在講論上。
或在思慮上。
在行事上
博學審問
資於人。
愼思明辨篤行
存乎己。
五者思爲重而處乎中。
之官則思。
思則得之
不思則不得。
物之理。
無不具於心。
心之知。
離物而無可竆。
一理又竆一理
一層又竆一層
眞積力久。
萬殊貫一心與理一也。
一則遠之近。
知微之顯。
無攸往不竆其理也。
心主乎身而不存則不得其正。
性稟於天而不養則
不有其恒。
故君子收其放心
不逐於物。
尊其德性
必循於理。
一息而必有所存
一瞬而必有所養
動亦定靜亦定。
旣存箇心。
便是養這性。
性心之所具之理也。
事物旣接。
順其理而不害。
則是動而養。
事物未感。
守其理而不違
則是靜而養。
一動一靜
交爲存養
九思九容
存養之工也。
禮儀三百。
威儀三千。
莫不皆然。
心是活物
隨物而遷。
或因於氣質之偏。
或蔽於人欲之私。
往往知旣誘之。
物將化焉。
故君子尤致其戒愼
內省閑一毫之邪思
精察而絶一分妄念
不以獨知而肆。
不以不見而怠。
審微於未形
御變於將來
善惡於斯乎幾。
聖狂於斯乎界。
燎原之炎。
可撲於焰焰也。
决堤之流
可防於涓涓也。
方寸而如對越格思
闇室而如通衢莊嶽。
須將四勿
省察於心身。
三省省察事爲
近道矣。
君子之道。
必觀於行。
道若大路然。
人所當行者也。
朱子曰學之之博。
未若知之之要。
知之之要。
未若行之之實。
竆理則竆其所行之理也。
存養存養其所行之本源也。
省察省察其所行之樞機也。
學莫貴乎
夫行之大者
夫子所云事父事君事兄與朋友交。
君子之道四也。
孝悌忠信
人之性也。
率其性
而存諸心。
則見諸行事而自然合於天理
推諸百行而準無所處而不當
故曰君子不出家而成敎於國。
吾儒之學。
自有一定門路
人皆可爲。
不可自畫而止。
不可半塗而廢
不可躐等而進。
不可間斷而有所就。
在于一敬字。
竆理則惟曰居敬
存養則惟曰持敬
在省察則惟曰思敬
篤行則惟曰執事
者德之聚也。
動靜上下
聖學終始大要也。
語其規模敬齋箴至矣。
語其節目則夙興夜寐箴詳矣。
退溪李子二箴在勉日用崇敬畏。
學者所宜受用者。
在斯乎。
讀書所以爲學之方也。
學者以爲先務洙泗洛閩諸書
進學行程曆也。
上聖賢親經歷
踏脚實地來說與人
句句言言精。
高遠難行底事
必也一遵先哲敎人之法。
理會義理
循序漸進
先須熟讀。
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
繼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
眞實體驗
自然主敬
聰明才智
亦由而進。
不期著而著。
不期謹而謹。
爲身之基。
不亦子云乎。
 孟沃問爲學於斗湖老人曰請贈言
將以書諸紳。
老人挽近材智年少輩。
文詞尙。
名利趨。
文詞末藝也。
名利外物也。
習俗靡靡然。
視吾
儒家法。
笆籬邊物。
惟孟沃挺然自立
方讀聖賢書。
向上正路
觀其志可嘉
聞其言可喜
吾雖病昏。
曷不副其願。
掇拾舊聞以勖之。
無謂我言耄。
自是古訓
毋謂此陳談。
自有妙理
孟沃識之。
子路聖門
未之能行。
惟恐有聞。
故爲曾子畏友
孟子百世師
學者非子路之勇。
師友法言巽語。
日聞於前。
亦何足以牖其蒙而立其懦也。
朱子嘗撰困學恐聞編。
以告來學之士。
使困而學者
須先學子路
有着跟立得定
庶可致一吾宗云。
孟沃勉乎哉
誡崔孫遇周(癸未)
嘗聞諸曾子動容貌。
斯遠㬥慢矣。
正顔色。
近信矣。
出辭氣。
遠鄙倍矣。
盖曾子平日修持敬之法也。
容貌思遠㬥慢。
顔色近信
辭氣思遠鄙倍
則未發之中也。
容貌動而恐其㬥慢。
顔色正而恐其未信。
辭氣出而恐其鄙倍
則未發已發之幾也。
容貌遠㬥慢。
顔色近信
辭氣遠鄙倍。
已發而著乎外也。
在未發則戒愼恐懼
靜而存養
在未發已發之幾則精之一之
十分審其微。
在已發則朴實地頭步步趨趨踏脚來。
一動一靜
一出一入
一息之有違。
一分
或差。
於是乎容貌斯溫恭而舒泰矣。
顔色無厭然揜其不善矣。
辭斯一於理而氣斯協於和矣。
諸中而形諸外。
制於外而養於中。
德性可全。
實行可踐。
易曰蒙以養正
聖功也。
今汝面目可愛
才慧亦可敎。
第其在小學
未能以致培養之基。
大學
未足以拓修治之路。
容貌粗率
辭氣太卑凡。
顔色又安能齊整嚴肅而副其心乎。
古人克己從性難克克將去。
爾須於三貴上。
勉旃勉旃
昔者吾友空谷子
嘗與余講此章。
盖曰修己敎人第一法。
今爲汝誦之。
爾其勿墜乎世範哉。
剛說贈許文心(翼)
古之學者
爲學惟曰志氣
夫志爲帥。
以御于氣。
其用在乎識見
識見必須學問之功。
故退溪李子言之必常有不可奪之志不可屈之氣不可昧之識見
盖其目三。
一言蔽之曰剛。
君子奚取於剛哉。
言乎志則三軍之帥可奪而不爲奪。
言乎氣則百里之震。
遠邇懼而不爲屈。
言乎見識則如登泰嶽
萬品皆低。
歷歷可覩而不爲昧。
又如登岳者。
自卑始。
眞積力久。
進一步進一步
上一層更向一層
一直向上而後乃到上上冢頂。
學問然耳。
故曰學文之力。
日淬月鍊。
惟剛者以之。
天道剛健而成其中純粹也。
聖人之道亦剛健而就其光輝篤實也。
皋陶九德剛而塞。
變其氣質也。
箕範三德沈潛剛克
培其本性也。
夫子所云吾未見剛。
制乎欲也。
子思所云剛毅有執。
方乎義也。
朱子亦云世衰道微。
尤用硬着脊梁
無所撓屈
世間𥚁福得喪
不足以動其心。
盖剛之義。
較著也。
李子又從而述之。
上聖賢。
何嘗不從一剛上致其力哉。
世之學者
鮮能自立乎大。
大開眼覰得。
大開說破
方便軒輊之。
其言則中行非在剛。
以柔濟之乃可爾。
幾何不至於學問委靡
見識庸懦
其志貳以二參以三。
其氣風吹草動
東西顚倒
末梢濟得甚事做得甚箇人
君子窃耻之。
文心於是
孟子七篇旣訖。
槪知夫持志無㬥氣。
氣之至大至剛之言。
則可與語爾。
以是說奉規焉。
書示李乃心
君子之道。
莫先於言行
吾夫子子張之問曰言忠信行篤敬
盖符於心之謂忠。
踐乎實之謂信。
深厚而不輕發之謂篤。
愼懼而如恐失之之謂敬。
忠信庸言也。
篤敬庸行也。
語小則吾人日用一動一靜也。
語大則君子樞機
所以動天地也。
堂堂乎張也。
聖門
問達問行學干祿則失於務外
不能反求乎心身。
故夫以此丁寧誡之。
聖人敎人
此是第一法門
子承敎
亦是第一工夫
當時七十子之徒。
語其言行則惟曰顔曾
不遷不貳過
以能問於不能
以多問於寡。
有若無實若虛
犯而不較。
非禮視聽言動
顔子以之。
爲人謀忠。
朋友信。
傳必習。
動容貌遠㬥慢。
正顔近信
出辭遠鄙倍。
戰戰兢兢
臨深履薄
曾子以之。
顔之拳拳服膺
曾之日省吾身。
賢於子張書紳遠矣。
學者誠能顔曾法言不言
顔曾德行不行
心心念念
步步趨趨
於此不懈
顔曾遠之云乎哉
衆人蚩蚩
語顔曾則乃曰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是乃自畫自棄也。
惡可與語夫言行也哉
乃心年旣富力且強。
足以有爲
古人有爲者亦若是
懋哉懋哉。
爲學先從言行始。
言行先從忠信篤敬始。
庶乎其可也已
書示權養叟(頤憲)
盖聞爲學之道。
先識其本。
本惡乎在。
惟曰一身主宰之心。
故子曰操則存舍則亡。
操舍其幾。
爲聖狂界。
口操則得其官。
止水明鏡光風霽月
舍則失其位。
如悍馬如銛鋒疾雨迅電
於斯乎必審思
操之曰四勿三省
誡其舍之曰四不正曰三不在
一則存乎內。
一則制乎外。
非若有形氣可見而攬也。
直內則可存。
非若有聲影之可追而覓也。
方外則勿舍。
覺其舍而思操則卽存。
存而勿舍則乃存。
榮祿焉勿淫。
竆厄焉勿移。
死生不屈
眞箇操。
君子以之。
或一毫淫或一分移或一息屈。
是終爲舍。
君子耻之。
君子進德修業
不賴勇而裕如無容議。
其次聞斯行之勇。
其次知耻近乎勇。
三行三知之等爾。
如耻之。
竆理不若古人
居敬不若古人
言行不若古之人。
奮發振起
一直向上
因循遲滯半塗廢。
遷乎善如風之速。
改乎過如䨓之决。
何患乎心之不存
何憂乎不若古之耻云。
今賢來從寂寞之濱。
目其貌耳其言。
可尙也已
於其歸。
請益存心
書庸識哉。
懋哉懋哉。
公元1824年
不祧祀議(甲申○爲漣川士林作)
聖人制爲五宗之禮。
宗一小宗四。
大宗者繼百世不遷之宗。
小宗者繼禰祖曾高。
而五世則遷之宗也。
小記曰別子爲祖。
繼別爲宗。
鄭註云雖非別子
始爵者亦然
陳註云別子有三。
一是諸侯適子之弟。
二是異姓公子來自他國。
三是庶姓於是邦爲卿大夫
皆稱別子
不遷大宗
瓊山人家有封仕宦起家者爲始祖
又曰凡有功德於民者。
雖其爵有尊卑
皆得立廟祭祀始祖
子孫世守。
盖上自七廟五廟
下至三廟
士大夫皆有太祖之廟。
太祖始基之祖也。
程子曰凡言宗者。
祭祀爲主
人宗於此祭祀也。
宗法立而可以尊祖
可以長睦。
可以率諸小宗統理之。
故曰宗子君道
周制然矣。
後世禮制已乖。
宗法不立。
洛閩諸賢。
拳拳言之。
程子曰立宗法
朝廷所禁。
但患人自不行。
朱子祭祀須用宗子法。
方不亂。
宗法之制。
厥攸重矣。
至於東國典只許王勳臣世祀
國典必使此等世祀之。
未嘗其他別子也。
今之人雖世閥之家。
宗法者亦尠。
是亦沽野之俗也已
朴醉琴軒五世宗祐
以遷主之義。
稟諸寒岡先生
答云醉琴先生事業
豈特勳封者比。
永世不祧
星湖先生八世祖敬憲公首闡北路
官至大司馬
星湖稽古收族議。
始定爲不祧之祀。
近世龍洲,尹孤山兩賢之孫。
皆以祧禮質於順庵先生
答以依家禮始祖之廟于墓下。
歲一祭之。
永世不遷
不然則別立一室以奉云。
寒岡星湖古禮而行之。
順庵則以其非朝命而有
五廟之嫌。
別廟別龕而不祧者。
愼重之義也。
窃觀眉叟先生德崇業廣。
百世師範。
士林俎豆
朝家錫命
則爲子孫崇奉之道。
奉爲不祧之位。
允合禮意
旣定不祧之禮。
則主面改題。
屬稱以幾世祖
先祖始祖
旁題以孝世孫
歲事則以春秋時享。
或歲一薦
忌祀是一日之喪。
而後世之所義起。
世數旣遠。
似爲不行
此是星湖定之禮也。
略採經禮及先賢說。
妄論大禮
不幾汰哉。
幸須博詢知禮家裁之。
幸甚
巴社七里洞規(甲申)
一。
大洞修契立規之義。
將以正紀綱也敦風俗也。
非爲貨利
非爲會飮
貨利則貪。
取會飮則亂。
貪者善心梏亡爭端起。
亂者言語鄙悖威儀喪。
將欲禁之。
反生其弊。
則非修契之意也。
必也紀綱先正
風俗自敦。
第一件事。
一。
敎法興行
自在上契者始。
旣稱士大夫
持身居家之道。
處事接物之節。
庶民矜式
然後可免於腹非而心笑。
庶爲厭服之道。
先爲爲上契所當行者立規而勉諭之。
一。
士大夫所行之方。
經傳昭載。
爲士者非不習知也。
旣有古君子自修治人之約條。
玆以列其大槩。
可不警惕而深勉之哉。
一。
其約有四
一曰德業相勸
二曰過失相規
三曰禮俗相交
四曰患難相恤。
並爲條列于下。
  所謂德業者。
吾人當行之道。
聖賢敎人之意也。
誠能進其德修其業。
慥慥不已
進可王朝吉士
退可爲鄕黨長德
可不勉哉。
 誠敬事親
友愛兄弟
誠禮喪葬
整齊家政
親睦族戚
敬事長上
禮接朋友
和同隣里
義方敎子
訓誨後進
必忠信。
行必篤敬
篤志文學
專精居業
廉介持心
謹愼持身
見善必從。
聞過必改。
導人爲善
規人過失
  所謂過失者。
己所當戒。
人所當規也。
非聖賢。
能無過。
過而能改。
古人所貴。
過而文之。
陷於不義
有過而告之者愛我也。
知其愛我而喜者。
子路之賢也。
聞其過而喜則人孰不樂告哉。
如是則今雖有過。
而其過必寡矣。
 縱酒失儀
鬬猜詈罵
侮慢齒德
交非其人。
聞善不從
聞過不改。
論人長短
是非官政
護短匿過。
遊嬉怠惰
動作違度
衣冠不餙。
臨事不恪
用度不節
太甚
非道干求
好着雜技
評談女色
面約背負
造言誣毁
  士夫尊尊則責望重。
庶民卑卑責望輕。
責望重者。
士君子之道期之也。
責望輕者。
凡人事使之也。
孔子曰以人治人。
改而止。
孝經亦有士庶之等。
所以易從也。
庶人之中。
未嘗士君子行誼者。
若有其人。
則固不可一截限之於下流也。
今乃略擧庶民過失可戒者。
別爲條例如左。
若言行日用之間。
無干於其一則爲善人。
或有犯於其一則亂民也。
有人心者。
誰肯善名而樂就於亂科哉。
警之哉誡之哉。
 不順父母
不友兄弟
正妻疎薄
親戚不睦。
以下凌上
以少凌長。
尊前無禮
隣里鬬鬨
非分希覬
詐僞餙非
用度過制
衣冠踰濫。
好言隱過
𨠮酒亂話。
奸淫他妻。
冒禁雜技
營利已甚
偸欺他物。
惰逸農務
遊逸窺利。
  所謂禮俗者。
與人相見之際。
必盡其禮節也。
鄕里見習
或多沽野之俗。
不成儀節
古者相見之禮。
未易行。
必致其相敬之意。
不失
家之風。
亦可以正淆敗之俗矣。
(詳見朱子約條本文)
 尊幼輩行。
視其年齒
造詣拜揖
致其恭遜
請召迎送
盡其禮節
慶吊贈遺
穪其情禮
  所謂恤難者。
隣比有急。
不可不救也。
同井同閈
情誼旣重。
若有患難
恬然坐視
君子惻隱之心。
固宜觀其情勢緩急
而力之所及者。
殫其情誼
怠忽遲滯
遑遑若不及。
是乃急難之義。
豈可泛泛
宜惕念焉。
 水火盜賊竭力往救。
疾病死喪則資藥助事。
孤弱救濟有依。
誣枉則伸明救解
貧乏則拯其困急
   右四條洞規。
大同之約也。
孟子人人親其親長其長。
天下平。
大而治天下國家。
以是行。
小而治一一身
以是先。
况於鄕里同閈
欲其明紀綱風俗
捨斯而奚由哉。
凡我同約之人。
各自勅勵。
毋至犯科
則庶不負於國家導民化俗之敎矣。
公元1822年
塾規(壬午)
 古者四家爲比
五比爲閭。
閭有塾。
塾有師。
師率一閭之童。
咸萃于塾而敎之。
敎必有規
先之事親
事長之道。
卽爲人子弟子之儀也。
易曰蒙以養正
盖人之在童蒙
天賦未喪。
人欲未著
全粹然之本心
故必導之以正。
示小節履小儀
使之易知而易行也。
然則日用動靜之際。
型範身心
培養德性
以之消融氣質之偏。
則已具其做人
然後可以讀書
可以承敎
由是循序漸進
示大節踐大義
至於眞知實踐
成己成物之功。
庶幾焉。
敎人洒掃應對
至於竆理盡性
夫子豈欺我哉。
苟或不然
人家子弟稍長則思慮偏生於內。
衆口之囂鑠於外。
雖欲矯其末而復其初。
不爲扞格者鮮矣。
古之少儀曲禮學則訓學等書。
塾之敎也。
余乃裒輯前言
列其條例爲塾
毋曰卑毋曰邇。
惟曰聖功寔於斯乎始。
乎哉
夙興雞鳴而寤。
提醒精神
昧爽而起。
起必冠服
斂枕襡衾。
置諸屛處
盥洗〕起而櫛髮
斂而無髢。
進盥洗面
緊捲兩袖
勿令沾濕衣裾
齊斂兩手
勿令浸洒席地
囚首喪面
尤所當戒。
〔整服〕身體先正
冠衣必整。
飮食勿令點汚
行步勿令泥漬
垢則洗綻則補。
常令愛護
毋至搊摺。
每須緊束。
毋至寬緩
制毋華美
着毋偏斜
燕處袒露
當暑毋褰披。
一身儀章
須令儉而潔。
叉手左手緊把右手大指
小指皆向右。
大指向上
右手直其四指而向左。
如掩其胷。
勿令太着高。
勿令太垂下。
端拱妄動
是謂手容恭
〔揖〕稍濶兩足
立必穩妥
直其膝鞠其腰低其首。
眼看自己鞋頭
兩手圓拱。
下至膝畔。
隨身起。
當頤而止。
兩袖勿尖直。
〔拜〕兩手端拱
先跪左足
次屈右足
俯首至地而起。
先起右足
兩手齊按膝上
制度安徐
不可忩遽
拜揖之節。
禮容先務
〔坐〕正容拱手
手穩雙膝
膝皆着地
以尻着蹠。
衣衽斂整。
肩背竦直。
虛坐盡後。
食坐盡前。
勿令欹斜動搖
勿令倚着屛案。
故曰坐必安。
〔立〕拱手正身
兩足齊立
順方位。
儼然如植。
勿側勿跛。
倚靠牆壁
立容以德。
步趨拱手須令圓正。
擧足不可太濶。
必徐必緩。
毋赴毋拔。
勿令衣裾搖擺
令支輕浮
行一步心須在第一步。
二步心須在第二步。
視聽收斂精神
常使耳目專一
看書一意在書。
不可旁視他所。
耳聽父母訓誡先生講論
一意承敎
不可雜聽他言。
側聽
側則奸。
淫視
淫則邪。
外物交侵
思慮隨移。
聖門四勿
視聽爲先。
言語居常靜默
言必詳緩
聲氣安舒
專務敦實
毋儳毋勦。
輕忽叫呼
勿令自矜己能。
勿令亢傲訾人。
勿議他人長短
官政是非
勿爲鄙俚戲謔之談。
必則古昔
惟曰禮義
煩則支易則誕。
應對尊長呼則隨聲而應。
尊長問則隨事而對。
應不可慢。
口在食則吐。
地在遠則趨而近。
對必以實。
顧望
辭讓
恭陳所問。
事疑則無質
不敢隱。
進退〕進必鞠躳趨而前。
勿令逼長者
退必伸躳趨而出。
須令後長者。
毋踐履毋踖席。
擧趾安詳
衣裾整齊
出入家庭之間。
出入之節。
出必告反必面。
許出方出。
不得自專
其在塾舍。
如在家。
飮食〕朝晡對案
須先斂身
匙筯雍容
進飮啖有次序
毋求飽毋貪味毋放飯毋流歠撥亂肴蔬咀嚼有聲
安放盤箸
俱當加意
居處洒掃室堂
必由奧始。
勿令塵起
自向扱之。
拂拭几案
整頓書籍
須令筆硯器用
正定所。
居必有常
處。
雖在燕閒。
須令端恭。
毋至怠肆
所不見。
尤宜加愼。
儀容正衣冠尊瞻視
儼然肅然
動容出辭氣。
凝如穆如
念念不忘居敬進學
時時猶恐失儀喪德
君子儀容
德之符也。
公元1823年
〔省定〕昧爽父母之所。
省問來安否。
父母起。
枕席床席
旣昬父母將寢。
布席整衾。
安置而退。
則常扇於其側。
淸暑炎驅蚊蠅
冬月常察衣裘厚薄
罏火多寡
亦須點檢牕壁罅隙
房突溫凉
務爲父母安處
子姓一人
寢興常侍
以便使令
飮食衣服
左右服事
勿令曠闕
是乃人子常節
誠必愼。
父師義一。
禮當率是。
受業早起受業
序齒以進。
整衣斂容
離席以跪。
或展書講論
或引事質疑。
專一敬聽。
銘心不忘。
如或未通。
自反復思索。
思索未透。
先叩年長
然後更爲就正於師。
不憚重複
期於必得
庶有啓發之功。
交遊交遊之際。
尤爲審擇
善則相勸
不善則責。
起居相狎侮。
言語相爾汝
忠信敦厚而道吾過者益友也。
輕薄諛佞而導吾不善損友也。
益者親德日進。
損者親業日壞
古人云子寧可終歲讀書
可與小人一日處。
愼哉愼哉。
〔接人〕客至。
主人必整冠服
年長以倍。
降階迎拜
隨後升堂
十年以上
降階肅迎。
升堂而拜。
若其適己
出戶而迎。
升堂相揖
坐定始視面。
中視抱。
卒視面。
起居酬酢
客將去。
年長倍。
降階而拜。
大門而送。
上下馬幷扶將之。
十年以上
拜於戶外送于階。
敵己揖於堂。
送於戶外
其次平常之人。
視其人而品節之。
客退立視其行。
不復顧然後入私室
讀書〕正其身體
一其心志
對卷看字。
句讀分明
音節詳緩
毋令目視左右
毋令耳聽聲音。
要多遍數。
須至成誦
泛觀毋貪多。
熟讀而精思
潛心默會
有疑看得無疑
無疑看得有疑。
須令一字一句
皆有下落
常令辭義條理
涵濡心胷
庶可漸次習熟
識得聖賢立言本意
勿令泛濫雜書
恐分精力
恐壞心術
枉費少壯歲月
讀書之法。
莫如溫習
讀過一卷
溫過一日。
讀過二卷
溫過二日。
逐日帶溫。
逐月反復
章章抽繹
常常理會
勿令少有放過
自然慣熟
永久不忘。
如或有疑。
卽置冊子
逐一抄記。
隨節隨問。
不可護短自欺
以致終身而黯暗讀書
須知讀書將以學聖賢之學。
須學聖
賢。
方是做箇人
如讀論語子曰入則孝。
須思吾盡其孝。
曰出則悌。
須思盡吾悌。
曰言忠信行篤敬
猶恐其言未忠信行篤敬
至於進德修業
存心養性
莫不皆然。
方是讀書人
若徒讀其書。
無有躳行心得
則反不若不學
寫字端正磨墨。
勿令汚手。
堅貞把筆
令艸率。
一點一畫
須令整齊
糊塗欹斜
不問工拙
惟在楷正
故曰心正則筆正
夜寐〕日旣昬。
明燈
誦讀經傳
討論古事
諷咏已慣之書。
默會未究之理。
將就寢。
布衾設衽。
須有定所
脫衣冠。
須令整齊
勿令散亂
易於尋覓
旣寢齊手斂足
身體宴息
勿至怠肆
心神歸宿
靜養夜氣
是乃敬之理。
日省圖示學者(並說)
삽화새창열기
朱夫子門人曰。
人若於日間
言語省說一兩
句。
閒人客省一兩也好
渾身閙場
如何讀得書。
言語人客
人之居常酬應接對當先者。
特擧二條
余竊推其義曰閒思省着一兩端。
文字省看一兩行。
事爲省做一兩件。
繼而演其說曰省閒言語則惟講學論禮。
必爲之切實
閒人客則惟就正會文
必爲之親敬
閒思慮則惟存心養性
必爲之內省
省閒文字則惟嘉言善行
必爲之誦習
省閒事爲則惟明道正誼。
必爲之篤行
是爲主一之敬也。
敬者朱子云乎
身在是則心在是而無一息之離。
事在是則心在是而無一念之雜也。
居敬無以讀書
讀書無以知學。
由是可進。
由是可修也。
夫人之患。
在於閒。
天下未有不因閒壞了。
苟非志士哲人恒居之日。
思慮易萌於閒。
始則冗雜而或至于邪妄
文字易披於閒。
始則稗僻而或至于詖淫
事爲易趨於閒。
始則鄙瑣而或至于妄作
言語易發於閒。
始則戲嬉而或至于詭悖。
人客易接於閒。
始則柔佞而或至于巧僞
閒爲之兆也。
一兩時閒散則漸至無時不然
一兩處閒放則循致於到處皆然。
一日二日
幾何不閒度了此生
有一於此者。
小則喪德失業
大則敗身墜名。
嗟嗟小子
曷不惕然恐懼
怵然戒愼哉。
排列爲圖。
揭諸座右
日省之助云爾
讀書次第圖(並說)
삽화새창열기
삽화새창열기
聖賢存而道在於聖賢
聖賢遠而道在於聖賢之書。
所以聖賢法言德行與心學之傳。
萬世立則。
讀書
後之人無以爲學之方。
聖賢之書。
遠則如天。
近則如地。
天則高明
地則廣大
高明則不可以躐步而造其閾也。
廣大則不可以驟看而測其涘也。
然而其言庸言也。
其行庸行也。
其心則同得之天也。
人皆可讀。
人皆可爲其道也。
日用而不遠於人矣。
讀者先須循序有常
致一不懈
誦數以貫之。
思索以通之。
沈潛玩味
反復體驗
非聖德行
不敢作於吾之身。
常如聖師賢傳儼臨於座。
相傳心學
炯然默契乎吾之中。
書與我爲一。
近道矣。
傳曰升高自卑
行遠必自邇。
知所先後而後
與共學。
適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