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x 页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碑
碑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4H 页
绍贤书院庙庭碑
海州之高山九曲。寔我文成公栗谷李先生薖轴之地。而世称为东方武夷者也。始先生定居于第五曲石潭。取武夷大隐屏之号。筑隐屏精舍。退休之暇。与门弟子藏修讲讨于斯。用寓宗仰考亭之意焉。先生尝以为濂洛以来。博约两至。集群贤而大成。莫如朱子。其在我东。则倡明道学。而自任以尧舜君民。无如静庵赵文正。沉潜义理。而谨守乎朱门成法。无如退溪李文纯。拟立朱子祠于精舍之北。而配以两先生。先作学规。以训生徒。适承 召还朝。祠未及成而先生殁。后二年 万历丙戌。门人朴公汝龙等。遵遗志。乃建祠妥灵。至丙申追配先生。是为石潭书院。庚戌。赐额曰绍贤。 显庙辛丑。又追配牛溪成文𥳑先生。肃庙丁酉暨 正庙丙申。又追配沙溪金文元,尤庵宋文正两先生。赵文正,李文成,金文元位东序。李文纯,成文𥳑,宋文正位西序。呜呼休哉。朱子之道。炳如日星。天下之所共师也。然其信之笃而慕之深。惟我东人为最。此非诸老先生之教耶。诸先生道德。固非
海州之高山九曲。寔我文成公栗谷李先生薖轴之地。而世称为东方武夷者也。始先生定居于第五曲石潭。取武夷大隐屏之号。筑隐屏精舍。退休之暇。与门弟子藏修讲讨于斯。用寓宗仰考亭之意焉。先生尝以为濂洛以来。博约两至。集群贤而大成。莫如朱子。其在我东。则倡明道学。而自任以尧舜君民。无如静庵赵文正。沉潜义理。而谨守乎朱门成法。无如退溪李文纯。拟立朱子祠于精舍之北。而配以两先生。先作学规。以训生徒。适承 召还朝。祠未及成而先生殁。后二年 万历丙戌。门人朴公汝龙等。遵遗志。乃建祠妥灵。至丙申追配先生。是为石潭书院。庚戌。赐额曰绍贤。 显庙辛丑。又追配牛溪成文𥳑先生。肃庙丁酉暨 正庙丙申。又追配沙溪金文元,尤庵宋文正两先生。赵文正,李文成,金文元位东序。李文纯,成文𥳑,宋文正位西序。呜呼休哉。朱子之道。炳如日星。天下之所共师也。然其信之笃而慕之深。惟我东人为最。此非诸老先生之教耶。诸先生道德。固非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4L 页
后学所敢窥测。而静退所造。文成定论。无间然矣。文成公继静退而兴。常自信曰。幸生朱子后。学问庶几不差。而竟得其全体大用之传。文𥳑公。乃文成道义之交。而相与仰钻瞻忽。不失正脉。文元公实文成之嫡传。而又有功于朱子未绝笔之通解。观于宋文正所撰本院告朱子文可知矣。至于宋文正公。又是文元之嫡传。而出处语默。一遵乎朱子。且于背驰朱子者。辟之廓如。故我 正庙为制两贤传心录。以明其道之相合。然则我东院祠指固多屈。而渊源统绪之端的相承。未有盛于斯院者矣。是以 圣朝所以表章之者。迥出寻常。往在 英庙庚辰。命画进书院基址。 正庙辛丑。又画进高山九曲。癸卯。板揭崇儒重道 纶音。庚戌。又揭 御制击蒙要诀序文。甲寅。印颁四书三经如白鹿洞九经故事。道臣与院儒。建阁而尊奉之。榜曰荣赐龛。盖他院之所未有也。院之刱今二百馀年。尚阙牲系。院之多士。将治石而立之。文成公后孙点。来属余以记迹。以余为宋文正之裔也。不敢以固陋无文辞。遂谨书院享事实及 朝家崇报之颠末。俾刻焉。且以告于多士曰。祠院之所由设者。教也。圣贤之所相传者。心也。凡入斯院者。先从事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5H 页
于学规。以立根基。进而求诸诸先生相传之心法。而竭其才焉。则庶不负文成先生尊贤牖后之至意。而有以对扬乎 国家右文敦化之宏模矣。盍相与勉之哉。
学堂金公遗墟碑
全义县东云住山下学堂洞者。高丽检校金公屏居而自靖之地也。公名休。字鍊夫。安东人。公以京华世族。登第仕于朝。圃隐郑先生死。与崔晚六瀁。出国门。痛哭相别。各退隐于乡。盖二公同受学于先生之门。公既绝当世之念。惟以养亲讲学为务。我 朝受命。太宗屡徵以官。终不出。没而葬于是。世传洞之名。肇自公时。而因公实迹云。呜呼。文献无徵。公之始终。固不能得其详。而考诸谱牒及邑志所载。有以见大节之伟然者。则馀可略也。抑公师事大贤。尝以卓节至行见许。而毕竟所成就如此。其所讲之学之正。从可知也。惜乎。其泯泯无传。然公之后承。多以忠孝。蒙旌褒之典。若外裔。则平阳朴先生彭年。精忠贳日。打愚李文穆公翔。陶庵李文正公縡。道学名世。夫孰曰灵芝无根。醴泉无源也哉。公之诸后孙。将立石以表其遗墟。来请余识其阴者。曰奎汉,仁基也。余以陋拙。辞
学堂金公遗墟碑
全义县东云住山下学堂洞者。高丽检校金公屏居而自靖之地也。公名休。字鍊夫。安东人。公以京华世族。登第仕于朝。圃隐郑先生死。与崔晚六瀁。出国门。痛哭相别。各退隐于乡。盖二公同受学于先生之门。公既绝当世之念。惟以养亲讲学为务。我 朝受命。太宗屡徵以官。终不出。没而葬于是。世传洞之名。肇自公时。而因公实迹云。呜呼。文献无徵。公之始终。固不能得其详。而考诸谱牒及邑志所载。有以见大节之伟然者。则馀可略也。抑公师事大贤。尝以卓节至行见许。而毕竟所成就如此。其所讲之学之正。从可知也。惜乎。其泯泯无传。然公之后承。多以忠孝。蒙旌褒之典。若外裔。则平阳朴先生彭年。精忠贳日。打愚李文穆公翔。陶庵李文正公縡。道学名世。夫孰曰灵芝无根。醴泉无源也哉。公之诸后孙。将立石以表其遗墟。来请余识其阴者。曰奎汉,仁基也。余以陋拙。辞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5L 页
不获。略书此。俾归刻焉。
松崖朴公遗墟碑
石潭九曲之第四曰。松崖朴公讳汝龙。从学于李文成先生。筑室于斯。仍以自号焉。公字舜卿。沔川人。工曹典书讳谌。其五代祖也。出按海西。遂奠居于海州。公早失怙恃。零丁无依。能自奋力学。不以饥寒而废业。及依归师门。得闻为己之说。则益励其志于性理诸书。讲究不懈。先生之所期许。同门之所推重。在海西无出于公之右。年三十三。中 万历癸酉司马两试。四十一。先生秉铨。举卓行。除 厚陵参奉。六十一。以工曹正郎谢官。归老于松崖。七十一而考终。其监青阳县。为政清𥳑。未周年。忤上官意罢归。民有去后思。壬辰之乱。公以前奉事。倡义旅。扈 驾于龙湾。录勋。追荣父母。后公亦 赠左承旨。公侍先生。日记其所疑问及先生训辞。名曰语录。惜乎。逸其半。犹可以见公为学之大槩。而亦多有开发于后人者。先生没。牛溪先生。属沙溪金文元公编摩遗集。公实同其役。而校雠剞劂。终始尽心。先生尝欲祠朱子于五曲隐屏下。配以静庵退溪两贤。适赴 召在京。托公以经纪。其事未及成而山颓。公竭其诚力。卒如先生之志。
松崖朴公遗墟碑
石潭九曲之第四曰。松崖朴公讳汝龙。从学于李文成先生。筑室于斯。仍以自号焉。公字舜卿。沔川人。工曹典书讳谌。其五代祖也。出按海西。遂奠居于海州。公早失怙恃。零丁无依。能自奋力学。不以饥寒而废业。及依归师门。得闻为己之说。则益励其志于性理诸书。讲究不懈。先生之所期许。同门之所推重。在海西无出于公之右。年三十三。中 万历癸酉司马两试。四十一。先生秉铨。举卓行。除 厚陵参奉。六十一。以工曹正郎谢官。归老于松崖。七十一而考终。其监青阳县。为政清𥳑。未周年。忤上官意罢归。民有去后思。壬辰之乱。公以前奉事。倡义旅。扈 驾于龙湾。录勋。追荣父母。后公亦 赠左承旨。公侍先生。日记其所疑问及先生训辞。名曰语录。惜乎。逸其半。犹可以见公为学之大槩。而亦多有开发于后人者。先生没。牛溪先生。属沙溪金文元公编摩遗集。公实同其役。而校雠剞劂。终始尽心。先生尝欲祠朱子于五曲隐屏下。配以静庵退溪两贤。适赴 召在京。托公以经纪。其事未及成而山颓。公竭其诚力。卒如先生之志。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6H 页
而后。又追配先生。且草疏率诸生请额而蒙 允。今之绍贤书院。是也。呜呼。公少而劬书。立心超凡。壮而志道。遂师大贤。而莅官而爱民。遭难而勤 王。又不负先生之所荐用。此其资质之过于人。践履之得于学。而讲习研究之工。至老弥笃。则牛溪致书。深叹好学之志日新不已。我先祖尤庵文正公。亦尝称其造诣得正。而惓惓访问其后承有无。若遂庵艮庵诸贤。皆以俎豆之迟为欠事。猗欤盛哉。欲知公者。观于斯。庶可得矣。今公遗墟。士林已建祠享之。而诸后孙复欲立石以表之。属余识其阴。谨书之如此。
彰忠祠事迹碑
呜呼。上帝降衷。不以贤愚贵贱。而有所丰啬。则忠义之发于性者。宜无彼此之别。然猝当板荡之际。死生判于前。利害交于中。则虽士大夫之自谓读书知义理者。鲜不恇㥘罔措。失身负国。而有以刀笔小吏。乃能辨逆顺于向背。竭诚力于捍御。民彝不坠。 国家有赖。则岂不卓卓然可尚也哉。粤在 英宗戊申。逆变起于岭南。希亮,熊辅等。称兵于安义。凶锋先及于居昌。时升平日久。民不知兵。猝见贼势䲭张豕突。一邑鼎沸。鸟窜兽伏。而为邑宰者。亦将躲避。邑吏慎锡
彰忠祠事迹碑
呜呼。上帝降衷。不以贤愚贵贱。而有所丰啬。则忠义之发于性者。宜无彼此之别。然猝当板荡之际。死生判于前。利害交于中。则虽士大夫之自谓读书知义理者。鲜不恇㥘罔措。失身负国。而有以刀笔小吏。乃能辨逆顺于向背。竭诚力于捍御。民彝不坠。 国家有赖。则岂不卓卓然可尚也哉。粤在 英宗戊申。逆变起于岭南。希亮,熊辅等。称兵于安义。凶锋先及于居昌。时升平日久。民不知兵。猝见贼势䲭张豕突。一邑鼎沸。鸟窜兽伏。而为邑宰者。亦将躲避。邑吏慎锡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6L 页
显,克终,德显,致勤,光世等。痛哭入县庭。雪涕陈君臣大义。竟不听。功曹见执而死之。事机甚急。若缓时日。则贼必逾岭躏湖。锡显克终等。遂同心合力。团束邑中。为义队。或有畏缩者。慷慨谕之曰。蜂蚁亦知君臣。可以人而不若。乃血书揭旗。痛哭誓死。复以厚赏募急足。密通三营。请其疾速进兵。而或夺还税木于邑藏。或赞画方略于假守。且密遣腹心于贼中。晓谕被掳军校吕海达等。使之回心向 国。随机潜图。竟歼贼酋于境内。此虽 王灵攸暨。而亦岂非五人者忘身效诚之致也耶。观其苍黄中。裂衣收尸。于功曹立殣。始终看护。则其不畏死而尽分于所当为。又可见矣。乱定查功。锡显录券。克终等四人。让而不居。后因道启绣褒。次第登闻。 正宗十二年。即戊申周甲也。宸衷特感。因大臣陈白。 赠克终水部员外郎。仍命道臣。采探其宜蒙褒赏而见漏者以闻。追举阙典。锡显等四人。依克终例。俱 赠郎署。先是戊戌。乡人建祠于县司之傍。扁以彰忠。至是因政府献议。达于 天听。因春曹行关。官给享需。 纯宗辛未。移建于邑之东五里。开封里龙涵山下。而儒林主管焉。所以崇报之者。可谓无憾矣。噫。戊申逆党。系是搢绅世族。而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7H 页
酝酿煽乱。非一朝一夕。岭之人不被其讹误者几希。而 赠都宪李公述原。 赠承旨慎公溟翊。俱以功曹。先后取义。此五人者。奋乎胥徒。其所树立。又表表如是。而若曹校汉伯之牢守军器。矢死不出。亦甚奇矣。斯可见帝畀之衷。不间乎贵贱。而亦岂非岭以南磅礴清淑之气。钟此一等人物。以弭一时祸乱者耶。彼为命吏。而或弃城逃窜。或观望不前者。抑独何心哉。呜呼。一县之小。而忠义若是。可谓夥然。而慎门之至得六人。又罕其伦。宜其蒙 褒奖而享俎豆也。邑之人士。将树碑于祠庭。以记其事。而克终之曾孙致能。以斋儒意。来谒余。窃念晦庵夫子。每眷眷于节义。至于山僧卫士之贱。亦必收录而表章之。今于五忠之役。余何以老病无文终辞。而任其埋没耶。遂强起书此。俾归刻焉。
凤阳祠事迹碑
书院者。士子藏修游息之所。而建祠以祀前贤。所以瞻依而矜式也。湖南之光阳。滨海小县。旧无书院。 万历年间。知县郑侯淑男。祀乡贤新斋先生崔公讳山斗。前政讱斋先生朴公讳世煦于县学之傍。于是县之业于儒者。有所依归。旋值倭乱。见燬于丁酉。盖
凤阳祠事迹碑
书院者。士子藏修游息之所。而建祠以祀前贤。所以瞻依而矜式也。湖南之光阳。滨海小县。旧无书院。 万历年间。知县郑侯淑男。祀乡贤新斋先生崔公讳山斗。前政讱斋先生朴公讳世煦于县学之傍。于是县之业于儒者。有所依归。旋值倭乱。见燬于丁酉。盖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7L 页
二公皆己卯人。新斋公。静庵赵文正先生所友。而讱斋公。抠衣于文正之门者也。噫。新斋公之生长是邑。汇征于己卯。而与赵文正。同其始终。其为是邑之光华顾何如。若讱斋公。佩符于是邑。尽心学政。大阐儒化。岂非所谓君子学道者耶。特祀二公。以兴起士林。可谓知先务于政化之要矣。惜乎。无以详郑侯之本末也。乱后几年。邑之章甫。状于营邑而复设。独享新斋。而讱斋不与焉。事在久远。固未知其何故如是。而一体尊奉之地。举错顿异。宜为有识之所嗟惜。而新斋英灵。亦岂不怅失于荐享之际也。今 上戊子。以祠宇颓圮。改而新之。士论峻发。欲于还安日。复啜讱斋。远近响合。莫不欣耸。呜呼。观于人事。而神理亦可推矣。主其论者。郑君汉基。任其事者。徐君显斗。徐君以其王父润和。尝致诚力于院事。不惮勤劳。以趾其美云。讱斋族裔朴君祯一。久从我游。以多士意。来求啜享文。且曰。将记颠末。刻石以示后。愿赐一言以重之。余以不文辞。不获。遂略识之如此。
月塘崔公遗墟碑
全州府南门外。溪山擅胜。钵山之阳玉流洞。有月塘崔公遗墟。今去公之世已累百年矣。而岩台诸刻。尚
月塘崔公遗墟碑
全州府南门外。溪山擅胜。钵山之阳玉流洞。有月塘崔公遗墟。今去公之世已累百年矣。而岩台诸刻。尚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8H 页
宛然。人之过之者。犹指点而咨嗟。夫岂一时繁华之盛。有以致然哉。公全州人。名霮。烟村先生德之之考也。烟村公手录公实迹。求文字于人。有曰。吾先君生于至正丙戌五月四日。甫九岁而孤。性好学。举业中司马试于壬寅。仕内侍。拜参官。又中丁巳文科。不胜将母之念。退于桑乡。子职极修。而仍喜遁自乐。不求宦达。丙子。为贤相所荐。以奉常少卿应 命。戊寅。拜中训知珍州事。庚辰。解组还乡。日以花木诗句为事。而优游自适。丙申。蒙优老 恩。升检校户曹参议,集贤殿提学。又曰。接人谦恭。康强无比。八旬以后。骑马无人扶持。徒步无杖提携。而遍行乡闾。遇孙侄辈。亦下马受礼。而乡中庆吊迎饯。无不与焉。尝饯府伯于月塘楼上。呼两妓执纸。立书一绝。有愿入岐阳朝罢后。湖南须记一閒人之句。甲寅六月。得疾。言语动止。无异平日。似不极苦。以其二十五日。倏然而逝。此其始终大略。而所谓丁巳。 皇明洪武十年。而丙子。我朝受命之五年也。呜呼。公既有厚德。复享清福。当时名胜。多作诗赞颂之者。其为后人之所诵说不衰。固宜矣。且岩台诸刻。若光风霁月。鸢飞鱼跃。公之襟怀意趣。有足以想像者。而所与游。是金节斋,权阳村,崔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8L 页
晚六诸公。则又岂非不见其山。愿见其木者耶。公有四男长匡之。次直之。皆集贤直提学。次得之。典农少尹。季即烟村。以淳德高节。为 世文两朝名臣。官艺文直提学。孙曾以下。以文武官显者甚多。而从事儒门。行义著称者。又非一二。则赞诗序所谓积善馀庆之正理者。信不诬矣。遗墟久为他人所有。公诸后孙。合力还取之。而将立石以识之。来求余文者曰观锡谦锡也。余感其为先之诚意。不以芜拙辞。而略书之如此云。
龟渊书院事迹碑
安义。山水乡也。盖多名硕出于其间。岂磅礴明淑之所钟气耶。县北四十里之猿鹤洞。有搜胜台。台之傍。有龟渊书院。院之所建祠妥侑而瞻依矜式者。乡之三贤。乐水先生慎公讳权字彦中,石谷先生成公讳彭年字颐翁。曰黄皋先生讳守彝字君叙。而乐水五世孙也。三贤者。皆以拔萃之资。笃于孝友。绝今学古。而人爵在人。天爵在我。安可舍我而求诸人者。乐水之雅言也。早捷司马两试。声名大振。而晚乃收踪反服。专以养亲观书为事者。石谷之高标也。克绳先武。益严自治。而晚更从师。讲究不懈者。黄皋之实迹也。
龟渊书院事迹碑
安义。山水乡也。盖多名硕出于其间。岂磅礴明淑之所钟气耶。县北四十里之猿鹤洞。有搜胜台。台之傍。有龟渊书院。院之所建祠妥侑而瞻依矜式者。乡之三贤。乐水先生慎公讳权字彦中,石谷先生成公讳彭年字颐翁。曰黄皋先生讳守彝字君叙。而乐水五世孙也。三贤者。皆以拔萃之资。笃于孝友。绝今学古。而人爵在人。天爵在我。安可舍我而求诸人者。乐水之雅言也。早捷司马两试。声名大振。而晚乃收踪反服。专以养亲观书为事者。石谷之高标也。克绳先武。益严自治。而晚更从师。讲究不懈者。黄皋之实迹也。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9H 页
呜呼。殁而祭于社者乡先生。而其卓行邃学。可以范俗而垂世。不但为一乡之善士。则崇奉之举。尤有所不可已者。此非三贤所以享于是者耶。三贤所造。固非浅陋所可窥测。陶庵李文正公縡。铭乐水而言其明体达用。桐溪郑文简公蕴。传石谷而称为间气人。则其规模气像之大槩。有足以想得者。而乐水之竭力事亲而常自不足。石谷之倡义痛哭而感泣一军。乃忠孝可见之实也。若黄皋先生。其从事于小学。而以慎独二字。为终身之符者。一循乎乐水涂辙。而尝粪斫指。啜粥庐墓。又岂非古孝子之至行耶。其始就陶庵之门。陶庵让其师事。待以友道。而和其诗曰。朋来千里欢如旧。同善何论觉后先。斯又可以验其所存矣。猗欤休哉。凡游息于斯者。先须深体乎乐水之雅言。而知内外轻重之分。然后可以得石谷之高标。而追黄皋之实迹。盍相与勉之。乐水之所与友林葛川薰兄弟。而游于石谷。而自言其得力者。乃桐溪也。盖其居密迩而深得乎讲讨之乐矣。十室之邑。其盛如斯。而继而兴者。复有黄皋之贤。信乎人杰之为地灵矣。书院之创。在于 肃庙甲戌。而今 上戊辰。追享黄皋云。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69L 页
逸翁崔公神道碑铭
我国兵燹之憯。莫酷于壬丁岛夷之变。而时则有李忠武公舜臣统三道舟师。成中兴伟绩。其麾下士。固多杰然可称者。而贼退之后。不居其功。归老江湖以晦其迹者。逸翁崔公是已。公讳希亮。字景明。自号逸翁。又称卧龙。崔氏系出水原。隋城伯永奎。其鼻祖也。世袭簪缨。高祖淳。敬差官。曾祖贵溏。佥使。祖瀛。 英陵参奉。考乐穷。葆真守拙。以厚德见称。济用监正 赠左承旨。妣光山金氏。部将攀女。以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生。姿貌魁杰。志气卓远。少好读书。略通大义。以亲命业武。庚寅五月。丁承旨公忧。执丧以礼。壬辰倭变。守制在庐。甲午。登武科。是年冬。佐妇翁忠清水使李公继郑幕。同李公率舟师。赴防闲山岛。中流失火。同舟尽烧溺。公腋两革鼓投海。浮泅累日。幸遇他船得活。翌年。荐拜宣传官。及丁酉。倭寇再猘。 宣祖命揭倭酋秀吉像。使诸武臣射之。公正中其额。 上大喜。特除兴阳县监。时朝廷命沿海守令。尽属舟师。公即赴李忠武公统制幕下。忠武知公勇略。倚以为重。每战辄贾勇先登。以八只舟师。当蔽海之贼。一捷于鸣岛。再捷于尖山。三捷于曳桥。又设奇。夜斫贼阵。
我国兵燹之憯。莫酷于壬丁岛夷之变。而时则有李忠武公舜臣统三道舟师。成中兴伟绩。其麾下士。固多杰然可称者。而贼退之后。不居其功。归老江湖以晦其迹者。逸翁崔公是已。公讳希亮。字景明。自号逸翁。又称卧龙。崔氏系出水原。隋城伯永奎。其鼻祖也。世袭簪缨。高祖淳。敬差官。曾祖贵溏。佥使。祖瀛。 英陵参奉。考乐穷。葆真守拙。以厚德见称。济用监正 赠左承旨。妣光山金氏。部将攀女。以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生。姿貌魁杰。志气卓远。少好读书。略通大义。以亲命业武。庚寅五月。丁承旨公忧。执丧以礼。壬辰倭变。守制在庐。甲午。登武科。是年冬。佐妇翁忠清水使李公继郑幕。同李公率舟师。赴防闲山岛。中流失火。同舟尽烧溺。公腋两革鼓投海。浮泅累日。幸遇他船得活。翌年。荐拜宣传官。及丁酉。倭寇再猘。 宣祖命揭倭酋秀吉像。使诸武臣射之。公正中其额。 上大喜。特除兴阳县监。时朝廷命沿海守令。尽属舟师。公即赴李忠武公统制幕下。忠武知公勇略。倚以为重。每战辄贾勇先登。以八只舟师。当蔽海之贼。一捷于鸣岛。再捷于尖山。三捷于曳桥。又设奇。夜斫贼阵。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0H 页
贼惊骇退遁。取其租六百馀石以馆谷。时忠武以谗去。公在县。倡率疮残。造战舰。缮戎器。躬曳木。同甘苦。翌年戊戌。忠武复领舟师。特为褒启。自春徂秋。连获捷胜于杨江姑岛及县南门南堂浦。前后斩获甚众。又诱还我人被虏者七百馀名。其上功文帖。至今尚在。时兵使与统制不协。疾公之专听忠武节制。诬启请罢。 上不许。两司至六启。始许递。因 传曰。目今朝夕危急。交递之际。必生大事。此可以见 上之知公矣。未几。新倅高德蒋果败没于贼。公既解符。留统制幕下。赞画戎机。十一月。忠武大会舟师。鏖战露梁。焚贼船数百艘。追至南海贼。大挫衄逃遁。而忠武中丸而卒。公既被诬罢官。又丧元帅。无复当世意。遂痛哭归乡。杜门屏迹。为终老计。有诗曰。乱中人事变。归卧欲藏名。依然旧时物。矶上白鸥迎。癸卯。丁母夫人忧。持制一如前丧。乙巳。朝家论功。录公宣武原从一等。公素执谦退。耻自矜伐。而旋值昏朝。自甘弃置。公议愈郁。州人进士吴挺男等二百馀人上疏讼屈。不报。公构小亭于锦江上。渔钓为徒。诗酒自娱。若与世相忘。而爱君忧国之意。辄形于吟咏。所从游唱酬。皆一时名胜。而林白湖悌,林闲好堜,白松湖振南。尤其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0L 页
著者也。 仁庙丙子。虏兵猝至。南汉被围。公年七十七矣。露立北向。日夜号哭。谓诸子曰。南汉若破。吾亦当自尽。送第三子监察结扈从。及闻媾成。不胜悲愤。自为文。叙其老未勤王。忧国眷眷之意。而末乃责当路者之为春秋罪人。方九十岁。读中庸。作文自警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当惟日孜孜。毙而后已。以大耋进嘉善。考终于辛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享年九十二。葬于大朴山下抱酉之原。配原州李氏。水使继郑女。继配济州梁氏。主簿达洙女。九男二女。男长绪军资监参奉。次致。次即监察。次纠。次绘。次级。次蕴。次绶。次绚。女长适闵承胤。次适文载尚。李氏墓在侍郎面木洞先兆上。梁氏与公合祔。公没后百二十四年 英宗甲午。因大臣筵白。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 正宗庚申。乡人建祠享忠武公。而以公配侑。呜呼。公禀忠义之性。而兼干城之材。早年投笔。时际抢攘。 圣主奇其才。主将倚其勇。露梁闲山。随处立功。廓清湖海之氛。以基中兴之迹。遂策勋一等。吁其壮哉。暨元帅既亡。媒蘖傍伺。见几超然。敛迹湖海。终身落拓。而不见几微。不亦贤乎。丙丁之岁。公已迟暮。而遣子勤王。誓以自靖。逮天地翻覆之后。慨叹莫伸春秋之义。忠愤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1H 页
激昂。累形词章。若九十之年。犹读书自警。夫岂可以韎韐者流视之也哉。惜乎功而不赏。忠而见忌。卒坎壈以没也。然而天道孔昭。既享大耋。多男之福。公议亦大定于百年。 朝家貤之以正卿。士林侑之于乡祠。公于是可以无憾矣。公之后孙齐东。白首重茧。来乞树墓之文。以不文辞。不获。玆就其状。略叙而铭之。铭曰。忠义之性。文武之才。慨然投笔。遭时艰虞。射中贼像。特荷 圣眷。南氛再涨。分符海县。惟时忠武。统率舟师。公奋忠勇。最被其知。蝥弧登先。龟舰著前。血涨南海。氛廓闲山。中兴伟绩。公实先后。遭间解绂。又丧元帅。萧然江海。敛迹藏名。功最麟阁。志坚鸥盟。士论有郁。疏讼陈汤。彼哉媢疾。于公何伤。桑榆暮景。又值丙丁。替子勤王。愈见忠贞。春秋之义。有吟必形。公议之定。必待百年。貤爵酬勋。立祠揭虔。我撮其迹。以篆穹石。有来千亿。过者必式。
爱勤堂赵公守墓遗墟碑
呜呼。此全义治南十里之水回里铁阪洞。故孝子爱勤堂赵公庐墓遗墟也。公名秀彬。字士宗。杨州人。赵氏著自高丽。文刚公讳末生。为我 朝名臣。公其十一世孙也。考讳泰衍。妣清州李氏。公生禀异质。七岁
爱勤堂赵公守墓遗墟碑
呜呼。此全义治南十里之水回里铁阪洞。故孝子爱勤堂赵公庐墓遗墟也。公名秀彬。字士宗。杨州人。赵氏著自高丽。文刚公讳末生。为我 朝名臣。公其十一世孙也。考讳泰衍。妣清州李氏。公生禀异质。七岁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1L 页
受小学。至爱亲敬兄之句。问所以爱敬之道。而知遵行焉。八岁而孤。号擗若成人。时当隆冬。不处房室。至病冷成痼。兄弟三人。而公为仲。家甚贫。菽水不继于偏慈。公稍长。劝兄持家。勉弟就学。而躬干家务。力田致养。甘旨毕具。而祭祀宾客之奉。从师应举之费。莫不曰惟我在。母病。沐浴祷天。割指进血。以医言四求莘草根。公乃采得。方生嫩芽者于严冬积雪中。而得奇效。及丁忧。公年已六旬。庐墓块处。哭泣无时。有虎相守。三年不去。此实求之于古。亦所罕有者。而其竭力石仪于累世先茔。尽心周恤于远近宗族。莫非推于事亲者也。公没几年。樵牧之过此者。尚为之指点而咨嗟。公之子荣教。将树石以表之。属余识之。余惟公之实行。早晚宜蒙 褒典。而此亦所不可已者。遂略书之如此。公之葬在于墓前相望一唤地。而隔一溪云。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墓碣
昌平县令李公墓碣铭
昔我先祖尤庵文正公与监司李公尚逸友善。为撰其考县令 赠兵曹参判讳敏善神道碑。称监司公之居丧有礼。在官清慎。而叹其家法之美。同监司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墓碣
昌平县令李公墓碣铭
昔我先祖尤庵文正公与监司李公尚逸友善。为撰其考县令 赠兵曹参判讳敏善神道碑。称监司公之居丧有礼。在官清慎。而叹其家法之美。同监司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2H 页
庐墓尽制者。其季县令公也。讳尚达。字汝升。李氏。星州望族。其系详于参判公碑。参判公娶卢氏金氏。金氏考将仕郎崶。公及监司公。金氏出也。公以 宣庙丙午三月二十二日生。幼聪敏。六岁能属文。从兄忠肃公尚吉。常抚顶曰。此儿必大吾家。光海斁伦。参判公挈家踰岭。居于善山。公年十一。旅轩张先生。来访参判公。见公应对周旋如成人。大奇之。参判公三子。长早没。公与监司公。共一小斋。极其湛乐。而养亲必有酒肉。延致亲宾。务悦其心。朝夕之供。躬自检视。当癠忧。尝药祷天。丙寅。遭外艰。哀毁几灭性。送终居忧之节。一遵朱文公家礼。后丧亦如之。丁丑虏难。忠肃公殉节于江都。公闻之恸甚曰。余自幼服习。固知其有立人臣之义当如是矣。死亦可喜。公富于文词。笔法亦妙。累不利于省试。及参判公没。不复应举。杜门研经。每朔望。谒家庙。招诸子侄。谆谆教戒。以奉亲事长之道。应事接物之方焉。 仁祖辛巳。荫补 厚陵参奉。例升司赡寺奉事,义盈库直长。丁亥。以义禁府都事。出监高敞县。 上引见曰。之县将何先。公对曰。诚恐不能。愿先兴学。及到县。四境置书斋。择训长课教之。为政以戢奸恤民为务。士民歌颂。己丑。因事弃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2L 页
归。 孝庙庚寅。除军资监主簿。时附丽于贼臣自点者多在朝。诪张眩乱。公不乐供职。遂决意南归。室于洛东江上。啸咏自适。壬辰。除监察。亦不就。戊戌。岁大饥。 特命除青山县监。黾勉赴任。捐捧赈济。民无流散。绣衣李公翊启褒。 上赐表里以宠之。辛丑。弃官而归。行橐只易经一帙而已。邑人追思之。立遗爱碑。显庙癸卯。除活人署别提。旋移监察。不就。甲辰除军资监判官。出为昌平县令。病卒于官。九月三十日也。遗命勿以官物敛。牛车归。葬先人茔下。诸子奉以窆于金乌山下山所里参判公兆左庚坐原。里名肇自公庐墓时。公以宽厚慈良之性。有孝友廉洁之行。居家而乡邻推服。莅官而吏民爱戴。局于荫涂。不能展其所蕴。而志未尝少懈。虽宦游之日。公退必翻阅经史。至于夜分。辞受去就。必思其义。休官则不免于艰食。公可谓能守家法。而不愧为监司公之弟矣。配昌宁曹氏。梅溪先生之曾孙。郡守胤禧之女。生长法家。有女士风。先公殁。后祔公墓。生三男二女。男长㙫府使。次埱通德郎。次堈 赠承旨。女适金世章,吴相圭。俱无后。志勉,志勖,郭世才,金益宽,柳泳,金丽重。长房子婿。而侧出曰志汉,志聃,志膺,志沆,志文,林蔚然,俞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3H 页
泰重,安瓒次房子婿。三房一男 赠参判志学。志勉四男世玖,世瓁出后,世瑎,世珞。侧出世𤨵武科。志勖一男世璯。志汉一男世珙。志聃三男世瑊,道淳,道润。志膺一男道泓。志沆二男道涵,道濂。志学三男世璿同枢,世玑,世璔。侧出世玲,世璀,世玳,世瑁。馀不尽录。六世孙克梓。将树碣于墓。谒文于我再从叔性潭先生。先生肯许而未及滋笔。乃以属之余曰。成吾师所未成者。非子而谁。况吾家文字。多出于文正老先生之手乎。余以不文辞。不获。遂略撮其家状。而系之以铭。铭曰。
金乌之麓。穹然有碑。是北峰兆。尤翁铭之。既述世阀。亦美家法。孝友清白。乃其沿袭。惟公之贤。是父是子。猗欤足法。又有仲氏。既翕而乐。养生以礼。庐墓尽哀。遵晦翁制。仕从荫涂。去就不苟。三佩县符。召父杜母。而其抱负。奚止于斯。柩归自官。送者涕洟。遗命从葬。无愧先人。我辞非谀。刻此贞珉。
湖城君李公墓碣铭
湖城君李公之殁。在 万历甲午。礼葬于杨州地。后三十二年乙丑。以宅兆不利。移窆于全州治北二十里行止山渴鹿洞负壬之原。旧有碣。刓缺不可读。公
金乌之麓。穹然有碑。是北峰兆。尤翁铭之。既述世阀。亦美家法。孝友清白。乃其沿袭。惟公之贤。是父是子。猗欤足法。又有仲氏。既翕而乐。养生以礼。庐墓尽哀。遵晦翁制。仕从荫涂。去就不苟。三佩县符。召父杜母。而其抱负。奚止于斯。柩归自官。送者涕洟。遗命从葬。无愧先人。我辞非谀。刻此贞珉。
湖城君李公墓碣铭
湖城君李公之殁。在 万历甲午。礼葬于杨州地。后三十二年乙丑。以宅兆不利。移窆于全州治北二十里行止山渴鹿洞负壬之原。旧有碣。刓缺不可读。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3L 页
之后孙。谋改竖他石。使从余游者。弼星谒铭。于余以老病无文辞。不获。谨按公讳柱。字邦彦。号寒村。系出天潢。 世祖大王第三子德源君昭𥳑公讳曙。其曾祖也。德源潜心正学。尤邃于易礼。又以勋劳策盟府。祖青凫君讳藩。与兄崇善君讳𤄓。俱以道学。见重于己卯士类。赵静庵金冲庵诸先生。皆与友善。考林川君讳矿。力学笃行。克绍先徽。妣县夫人平泽林氏。参判有名之女。妇德克备。宗党咸称之。以 嘉靖壬戌七月十七日生公。天姿粹美。气宇轩豁。脱略绮纨。承袭诗礼。重峰赵先生见而奇之。勉以学问。公益思奋励。早夜孜孜。日取洛闽诸书。探索不已。常以忠孝二字。为立身根基。 宣庙初。授湖城令。逮壬辰乱。 大驾播迁。三京沦陷。公慷慨雪涕。以恢复 宗社为己任。即往湖南。召募义旅。又约同堂群从。并力讨贼。倾家财犒师。激励以忠义。士皆感泣。遂缮器械。整部伍。将赴 行朝。贼势弥满。道路阻梗。以木道间关。抵平壤。屯贼数千直来犯前。公勇力绝伦。身先士卒。奋击斩数百级。贼势小挫。遂倍道。谒见行朝。 宣庙握手泣谕。至有忠诚贯日。 祖宗默佑之语。特升湖城都正。赐义兵将之号。又虑孤军。难独进。使往顺安。与天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4H 页
兵合势。公请于李提督如松。欲出奇制胜。提督虑其轻挑大贼难之。公奋然流涕曰。吾宗戚之臣也。岂可计利钝乎。乃自为先锋。与贼相搏。斩获甚多。翌朝。公又誓师以必死无退之意。血战终日。斩馘数千。所获糇粮器械。不可胜计。贼遂溃遁。乘胜追击。大小数十馀战。皆以少敌众。未尝败衄。屡度献捷。 宣庙下教褒奖曰。敌忾忠勇。难古名将。无以过之。赏赐银缎。公悉以颁士卒。翌年癸巳。扈 驾还都。即升封为正义大夫湖城君。牌赐田民。录宣武一等勋。明年四月十二日。劳悴成疾。卒于私第。寿仅三十三。讣闻。 上震悼辍朝。厚庀丧葬。遣近臣致祭。 赠崇宪阶。元配县夫人骊兴闵氏。都事迪之女。墓祔公左合封。生二男。后配县夫人安东金氏。参奉礼元之女。墓祔公右别封。无育。男长懿性。次宗性。皆有荫阶。宗性当光海朝除寝郎。不就。 西宫之变。抗疏极陈伦纪。大忤权奸。杜门晦迹而免。生二子。长敏华出为懿性后。次敏白。曾玄以下。不能尽录。公容仪峻整。言笑和易。望之可畏。即之可爱。孝友兼备。喜怒不形。当事不计利害。率物不设畦畛。服袭庭训。沉潜经学。常曰知行二者。如车轮鸟翼。然真知不易。而笃行尤难。知而不行。有何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4L 页
益哉。此实精诣的确之论也。呜呼。以公忠勇之姿。英睿之识。天若假年。以公则必当复树大勋。使丁酉再猘之贼。只轮不返。以私则亦当卒究大业。使崇善家传之学。遗绪益绵。然则公之短于命。实关时运。而亦岂非斯文之厄耶。兵燹之后。年代又邈。著述散佚。事行埋没。几乎无徵。尤可叹也。遂撮略而为之铭曰。
刘宗正经行之门。晋谯王忠义之节。袭训于过庭之日。学有渊源。效诚于板荡之际。功存社稷。伟其烈于中兴。惜未究乎大业。气之清者数必局。志何长而寿胡啬。肆我铭之不愧。指千岁兮无泐。
崔烈士墓碣铭
宣庙丁酉。岛夷再猘。湖南酷被屠戮。州里士女。皆奔屏窜伏。无一人敢婴凶锋制其肆突者。有烈士崔公挺身奋义。与灵岩义士金德洽。移檄列邑。召募壮士。时公之妻吴氏。只有一女。而有身才八月矣。使族人装船。载吴氏逃难于海岛。吴氏临水。欲自裁。公神气自若曰。天若有知。必生男子。不绝吾祀。须善护腹中儿。勿致伤损也。遂率家僮百馀名。又募得愿从者数百人。带弓矢。备刀炮。据险于百年山。遮绝贼路。为保障计略。设旗帜于山上。又聚石成垒。遇贼至。矢石辄
刘宗正经行之门。晋谯王忠义之节。袭训于过庭之日。学有渊源。效诚于板荡之际。功存社稷。伟其烈于中兴。惜未究乎大业。气之清者数必局。志何长而寿胡啬。肆我铭之不愧。指千岁兮无泐。
崔烈士墓碣铭
宣庙丁酉。岛夷再猘。湖南酷被屠戮。州里士女。皆奔屏窜伏。无一人敢婴凶锋制其肆突者。有烈士崔公挺身奋义。与灵岩义士金德洽。移檄列邑。召募壮士。时公之妻吴氏。只有一女。而有身才八月矣。使族人装船。载吴氏逃难于海岛。吴氏临水。欲自裁。公神气自若曰。天若有知。必生男子。不绝吾祀。须善护腹中儿。勿致伤损也。遂率家僮百馀名。又募得愿从者数百人。带弓矢。备刀炮。据险于百年山。遮绝贼路。为保障计略。设旗帜于山上。又聚石成垒。遇贼至。矢石辄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5H 页
俱下。贼疑惧不敢逼。东南士民。赖以全活者甚夥。贼忽悉众来围。公以少敌众。炮矢俱尽。遂力竭以死。即九月二十七日也。公之奴幸而有获生者。潜藏公尸。寇退后葬于州南鳌山面丝洞坐庚之原。是年十月日。吴氏果生男。后几年吴氏殁。祔葬于同冈。 肃庙甲申。公之曾孙云翼。以 靖陵寝郎。吁于 驾前。遂蒙褒赏。以忠臣旌其门。乡人至今称之曰。崔烈士云。公讳澳。字士深。其先庆州人。中移于光山。曾祖讳亨汉。掌令。祖讳彦泓。进士。又移于罗州。考讳春年。参奉。一男巅。即生于海岛者。见锦城孝行录。女适林廷𥳍,孙伯起。曾孙云翮,云翼义禁府都事。即讼公蒙旌者。云䎘。侧出云翔。呜呼。昔韩文公叙张中丞徵于嵩。公之没今二百有馀年矣。无以徵公。幸而公之同时同闬人陈参奉景文。为公遗腹孤。记公当日事甚详。不啻于嵩之口传矣。其言曰。公两亲既没。无意科场。专工学问。又曰。公尝言士生天地间。当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之本领既如是。则毕竟树立。宜乎其卓卓矣。且公自矢以天不绝祀。而报应果不爽。则此非苏长公所谓天固可必者耶。陈公之所以记迹。出于感激忠义有补世教。又可尚也。是为铭。铭曰。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5L 页
维此丝洞。枕庚之冈。高四尺者。烈士之藏。我忘芜拙。揭此铭章。后千百岁。过者激昂。
成均生员林公墓碣铭
公讳桧。字永乔。林氏。系出淳昌。有讳仲沇。高丽忠烈王朝。以密直副使从王如元。以功封淳昌君。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先味。以丽季太学生。当 圣祖龙兴。与同志七十一人。入一洞杜门同死。 英庙辛未。命竖碑杜门洞。御制诗刻而表之。录用其后孙。 正庙癸卯。特命建祠于故都。赐额表节。遣官致祭。祖讳用培。停举后南下贯乡。晦迹自靖。考讳致之。南部教授。娶和顺吴氏。兵使之女。遂为和顺人。公生于 成化甲戌。 成庙丙午生员。少有异质。未成童。见者辄以公辅期之。及长。经传子史。过眼成诵。不屑屑于举业。以穷理讲道。为己任。与静庵赵文正公。投分相好。文正登庸之初。慨然锐志于三代之治。公独忧之曰。孝直非无王佐之才。但经事未熟。从游之士。皆新进少年。锋颖太露。如此不已。恐致后败。游泮宫数年。独不肯臧否人物。人或以摸棱讥之。笑而不答。一日不辞朋友。浩然南归。不通洛下书信者五六年。及北门祸作。公衋然私恸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文正之配
成均生员林公墓碣铭
公讳桧。字永乔。林氏。系出淳昌。有讳仲沇。高丽忠烈王朝。以密直副使从王如元。以功封淳昌君。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先味。以丽季太学生。当 圣祖龙兴。与同志七十一人。入一洞杜门同死。 英庙辛未。命竖碑杜门洞。御制诗刻而表之。录用其后孙。 正庙癸卯。特命建祠于故都。赐额表节。遣官致祭。祖讳用培。停举后南下贯乡。晦迹自靖。考讳致之。南部教授。娶和顺吴氏。兵使之女。遂为和顺人。公生于 成化甲戌。 成庙丙午生员。少有异质。未成童。见者辄以公辅期之。及长。经传子史。过眼成诵。不屑屑于举业。以穷理讲道。为己任。与静庵赵文正公。投分相好。文正登庸之初。慨然锐志于三代之治。公独忧之曰。孝直非无王佐之才。但经事未熟。从游之士。皆新进少年。锋颖太露。如此不已。恐致后败。游泮宫数年。独不肯臧否人物。人或以摸棱讥之。笑而不答。一日不辞朋友。浩然南归。不通洛下书信者五六年。及北门祸作。公衋然私恸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文正之配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6H 页
绫城也。距公家仅十数里。而公不往见。时寄短札。只叙寒暄。不及时事。及文正 后命至。即驰到绫城。文正夷然相接如平日。但责以来见之晚。因诵爱君如爱父。天日照丹衷之句。掺手告诀。文正之丧过界。公具奠出哭。哭甚哀。人或危之。公正色曰。以此获罪。吾无憾焉。遂杜门终世。世谓之己卯完人。事载本邑舆览。 万历壬辰卒。墓在和顺南面同石洞负午之原。配光山金氏。长子铁恭进士。次子燧恭参奉。女适曹世英文科。孙进士䕺,通政芷, 赠领相崔天符。长房之子若婿也。参奉蓂,主簿荚。次房出。曾玄以下。不能尽录。呜呼己卯之祸。尚忍言哉。忠贤骈首。士林丧气。一世之硕德鸿儒。非鱼肉则废锢。而公见几独早。其愚不及。似徐孺子。不为覈论。同郭有道。诗所谓既明且哲者。非公之谓也耶。于乎贤哉。公之后孙守泰。从余游。与其族侄成基。图所以不朽公者。猥以墓文。见属于余。余老且病。久谢笔研。而不忍孤其勤意。遂略撮其家状。系之以铭。铭曰。
岁在黄兔。运值百六。鬼蜮肆毒。忠贤为肉。一呷汤水。弥天祸阱。公独远引。烛几已炳。心专探索。口绝雌黄。河决鱼烂。鸿自冥冥。同石之原。四尺其藏。猗欤徽躅。
岁在黄兔。运值百六。鬼蜮肆毒。忠贤为肉。一呷汤水。弥天祸阱。公独远引。烛几已炳。心专探索。口绝雌黄。河决鱼烂。鸿自冥冥。同石之原。四尺其藏。猗欤徽躅。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6L 页
邑志可寻。我铭无愧。后人起钦。
孤山全公墓碣铭
重峰赵先生门下。多孝友节义之士。而有为先生之所奖许。辈流之所推重者。孤山全公是已。公讳渫。字时应。管城人。丽太祖朝太师忠烈公以甲为上祖。历几世。至讳侑。版图判书。封管城君。寔公十代祖也。考讳天性。宣教郎。妣兴阳李氏。直长颐寿之女。公生于嘉靖癸亥。禀质刚毅。自龆龀。已知事亲之道。人或馈美味。必归献父母。及长。养生追远。克殚诚礼。有足以感动乡邻者。早游赵先生门。文理既通。德业渐进。先生爱尚。辄称以吾时应。又从学于挹清堂朴先生嗣宗。与李活溪大㽕,朴秘岩以恒相友善。慕兰亭古事。同一时诸名胜。修稧于高塘。公以稧中最少年。作稧帖序。眷眷致意于白鹿洞规。蓝田乡约。遗芬剩馥。至今不沫。为乡人之所艳慕。当壬辰岛夷之变。重峰先倡义举。其时道伯尹先觉。逗遛观望。沮遏义兵。公不胜愤慨。治一疏将上 行朝。而道梗未果。复欲往赴重峰先生于锦山。而先生已殉节矣。公以未得同死。为平生恨。杜门自靖。益不乐乡土。遂转寓于尚州之深僻处。自号孤山。与苍石李公埈同闬。相讲磨。又与
孤山全公墓碣铭
重峰赵先生门下。多孝友节义之士。而有为先生之所奖许。辈流之所推重者。孤山全公是已。公讳渫。字时应。管城人。丽太祖朝太师忠烈公以甲为上祖。历几世。至讳侑。版图判书。封管城君。寔公十代祖也。考讳天性。宣教郎。妣兴阳李氏。直长颐寿之女。公生于嘉靖癸亥。禀质刚毅。自龆龀。已知事亲之道。人或馈美味。必归献父母。及长。养生追远。克殚诚礼。有足以感动乡邻者。早游赵先生门。文理既通。德业渐进。先生爱尚。辄称以吾时应。又从学于挹清堂朴先生嗣宗。与李活溪大㽕,朴秘岩以恒相友善。慕兰亭古事。同一时诸名胜。修稧于高塘。公以稧中最少年。作稧帖序。眷眷致意于白鹿洞规。蓝田乡约。遗芬剩馥。至今不沫。为乡人之所艳慕。当壬辰岛夷之变。重峰先倡义举。其时道伯尹先觉。逗遛观望。沮遏义兵。公不胜愤慨。治一疏将上 行朝。而道梗未果。复欲往赴重峰先生于锦山。而先生已殉节矣。公以未得同死。为平生恨。杜门自靖。益不乐乡土。遂转寓于尚州之深僻处。自号孤山。与苍石李公埈同闬。相讲磨。又与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7H 页
李天默斋尚馨。辨陆学顿悟末流之弊。叹大明诸君子不得践实域。公之志节之高。趣向之正。于此而槩可见矣。累登荐剡。除济用监参奉。 万历己酉十月十九日卒。得年四十七。墓在沃川阳山之三政洞丑坐原。配密阳朴氏。参奉麟之女。生于 嘉靖丙寅。殁于 崇祯丙子十月十八日。祔葬公墓。有三男二女。长吉承 赠掌乐正。次显承嘉善。次孝承生员。女适李师曾,梁九容。吉承继子命元 赠承旨。女适生员吕渭贤。显承三男。长即命元。次命夏,命逸。孝承子命九。女适成必夏。命元子始万。曾玄以下。不能尽录。呜呼。公之潜德懿行。想多可书。而兵燹之馀。文献无徵。世代既远。闻见莫逮。性潭宋先生撰墓表。推原公师友之贤。而至以未啜祠院。为后人慨恨。此可以不朽公。而终乃跻享于乡祠。则又可见公论之终不泯矣。复何庸赘为。公之七代孙孝直。来徵碣文。余辞以不能。再三至请益勤。遂强病略述。而系以铭。铭曰。
早从贤师。深蒙奖励。服勤其诚。同死违计。屏迹杜门。赍恨没世。斯足知公。可略其细。
副总管 赠兵曹判书申公墓碣铭
文武为二道。而有以武官有儒行者。故副总管申公
早从贤师。深蒙奖励。服勤其诚。同死违计。屏迹杜门。赍恨没世。斯足知公。可略其细。
副总管 赠兵曹判书申公墓碣铭
文武为二道。而有以武官有儒行者。故副总管申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7L 页
命仁字存吾是已。公平山人。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为鼻祖。太祖桐薮之役。效忠如纪信之诳楚焉。世袭簪缨。有讳君平。集贤殿学士。以清直著节。入我 朝。齐靖公讳孝昌。录开国勋。官典书。至讳寿遐。荫补察访。不就。始南下居仁同。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诫。 赠参议。隐居行义。壬辰之乱。土贼肆掠。环其里而不入曰。仁人之所居也。祖祐德 赠参判。早游张旅轩之门。深蒙奖与。殁而祭于社。考漌府使 赠判敦宁府事。初娶星州李尚志之女。后娶佥正冶垆宋泼之女。公宋氏出也。生于 孝庙庚寅。岐嶷异凡。文艺夙就。且精于临池。屡发解。辄不利于省试。遂投笔。取 肃庙癸酉科。内而宣传官,训鍊主簿,判官,都总都事,佥正,经历,副正,五卫将一兼将,内禁卫将,禁军别将及都总府副总管,守御中军。外而竹山,茂山府使。罗州,庆州营将。安兴防御使,庆尚水使,南兵使兼北青府使及全罗兵使。其履历也。年八十六。 英庙乙卯四月一日。考终于寝。葬于府西斗峦之麓负丁之原。配昌宁成氏南毕之女。先公殁。墓在公墓南麓丑坐。以子益钦原从功。追 赠公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公脩干伟资。甚有器局。而早业文学。内行兼备。戊申庚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8H 页
戌。连遭内外艰。初终葬祭之节。克尽情文。而守制六年。哀毁如一日。以早孤晚达。禄不逮养。为终身恨。每遇丧馀。必躬执爨濯。以致其诚。晨谒家庙。虽风雨不废。与群兄弟处。食必共案。财不异库。而又以推之于敦宗恤穷。其为官也。仁明廉勤。至于纠盗。不徒尚严。而谆谆然谕以性善。导以务农。往往化为良。其在茂山。城内故无井。从城西引水为潴以便民。且缮器仗广储蓄。以备不虞。爱人利物。民怀其惠。考满归。请留不得。则勒碑以思。安兴时。沿海大飓。民被灾将流散。移粟捐俸以赈之。一境赖以安堵。 上赐表里一袭以宠之。以治盗神明。特除庆州营将。又以安兴异绩。追赐厩马。苟非公随事殚诚。何以蒙 恩褒至此哉。其在水营。阅军簿缮战舰。此所以安不忘危。而其侧室之自官归也。绣衣搜装。深叹其行橐萧然。盖所至有冰蘖声。其自北臬还 朝。贼臣凤辉等。摇撼 国本。构陷大臣。戕杀善类。即辛壬祸也。时狱事方张。而光佐为推官。公叹曰。如我武夫。既无以正朝廷。则岂忍与群小同朝。遂辞职而归。武官而能如是。其非𨓏牒之所罕闻者耶。 英庙初服。丈岩郑文敬公。丹岩闵文忠公。相继入相。擢公为副总管。公赴 朝。从二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8L 页
公廷请诛凤辉光佐等。寒圃斋李文忠公。尝荐公将材。及是兵判赵公道彬。又以明直。建白筵中。特除全罗兵使。未几。光佐嗾台论罢。及拜守御中军。凶党潜相纠结。谋危 宗社。公遂绝意世路。归卧乡庐。日以经史自娱。引诱后进。从学者众。间以草屦野服。治畦灌圃。以适其意。戊申逆乱大起。湖岭震荡。公北望不胜忧愤。子益钦以忠州营将。将赴阵。乘间一日夜。驰三百里来觐。公怒责曰。汝为守圉之臣。此岂来觐之日耶。须亟归阵以殉国也。益钦泣辞还阵。卒以功录勋。义方之教。亦足以知其所存矣。二男长益三郡守。次即益钦。二女适成缵徵,金德容。其为河沆,李枓,县监赵尚缓妻者。侧出也。孙男府使𪼜,𤨠出继,璞。女适李后承。侧出适李庆临。长房出。。适李敬和,张受范。侧出𪼁。次房出。曾玄以下。多不能尽录。呜呼。公居家行义。莅官政绩。实有过人者。而其律己清约。服食舆乘。无异寒素。尝训子弟曰。吾兄弟叔侄。五仗阃节。盛满可惧。当抑浮华。敦素质。毋失本分。此又经生学士之所难能。且其升沉。实随世道之污隆。尤可尚也已。公之墓尚阙显刻。五代孙周应。从我游。请余铭甚勤。辄忘其芜拙而谨副之。铭曰。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9H 页
于乎公乎。儒不能武。武不能儒。既武既儒。我铭不诬。
学生闵君墓碣铭
君讳钟天。字孟健。闵氏。系出黄骊。高丽尚衣奉御称道。始显。自是名公贤卿。史不绝书。国初。留守审言。历事 五朝。 端庙逊位。退居而终。三传至龟孙。登第。仕不达。师事寒暄堂。语在南秋江师友录。又六传至任重。受业于两宋文正公。以学行。 赠持平。于君为六代祖。高祖同枢汉龙。曾祖佥知百采。祖通德即圣赫。父进士致孝。以文行世其家。妣庆州金氏。学生汉鸿女。打愚李文穆公翔外曾孙也。以辛卯四月二十九日生君。幼颖秀。尝在王父抱。王父索眼镜。时尚未解语。而匍匐下膝。手指其挂处。七岁。侍母夫人病。昼夜扶护。无异成人。及长。遇新物。不先尝。晨昏之际。善下柔微谏。虽善病。而在父母傍。不见其痛楚色。推而友于于弟妹。自知读书。不烦教督。文艺夙成。十五六岁时。已淹贯经史百家。于功令之业。若不留意。而亦甚敏速。以亲命屈首场屋。而所好则不在焉。雅性恬澹。于纷华杂技。一切无所好。惟耽玩图史书籍。操守介洁。举止端重。俨若老成人。侪流咸爱敬之。甲寅秋。发乡解两试。翌年春。赴南省。以宿疾卒于汉师。闰二
学生闵君墓碣铭
君讳钟天。字孟健。闵氏。系出黄骊。高丽尚衣奉御称道。始显。自是名公贤卿。史不绝书。国初。留守审言。历事 五朝。 端庙逊位。退居而终。三传至龟孙。登第。仕不达。师事寒暄堂。语在南秋江师友录。又六传至任重。受业于两宋文正公。以学行。 赠持平。于君为六代祖。高祖同枢汉龙。曾祖佥知百采。祖通德即圣赫。父进士致孝。以文行世其家。妣庆州金氏。学生汉鸿女。打愚李文穆公翔外曾孙也。以辛卯四月二十九日生君。幼颖秀。尝在王父抱。王父索眼镜。时尚未解语。而匍匐下膝。手指其挂处。七岁。侍母夫人病。昼夜扶护。无异成人。及长。遇新物。不先尝。晨昏之际。善下柔微谏。虽善病。而在父母傍。不见其痛楚色。推而友于于弟妹。自知读书。不烦教督。文艺夙成。十五六岁时。已淹贯经史百家。于功令之业。若不留意。而亦甚敏速。以亲命屈首场屋。而所好则不在焉。雅性恬澹。于纷华杂技。一切无所好。惟耽玩图史书籍。操守介洁。举止端重。俨若老成人。侪流咸爱敬之。甲寅秋。发乡解两试。翌年春。赴南省。以宿疾卒于汉师。闰二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79L 页
月八日也。洛中士友莫不嗟惜。三月十三日。返窆于所居公州沙坞之案山负午之原。人有慰譬。进士君者曰。至清之资。宜不屑于衰世。大到之器。宜不利于衰门。闻者悲之。配延安李氏。学生度英女。竹窗忠穆公时稷六代孙也。柔嘉静淑。配德无违。生先君三年。殁亦先君二年。墓在政山洞坐酉之原。东距君墓数里。生一男一女。男永禄。女适金俊泰。后配开城金氏。士人文述女。无育。永禄三男四女。男长鼎根,具汉明,俞致俭婿也。而馀幼。呜呼。幼不逊弟。长而无述者。或享期颐之寿。而若君之孝友雅饬。文而且才者。竟夭阏无成。天意果何如也。永禄以其宗老百运状。来丐铭。不忍终辞。铭曰。
苗而不秀。圣人所嗟。气清数局。理或有差。噫彼堂封。闵氏才子。我警樵牧。用诏无止。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养(一作墓)志
养新斋申公墓志铭
公讳晫。字明益。种芭蕉窗前。扁其斋曰养新。平山之申。为东方大姓。祖于高丽太师壮节公崇谦。而分派各著。有讳浩。丽末。以知申事。掷玺抗节于禅代之日。我 朝除户曹判书。不就。谥思𥳑。自是世有闻人。有
苗而不秀。圣人所嗟。气清数局。理或有差。噫彼堂封。闵氏才子。我警樵牧。用诏无止。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养(一作墓)志
养新斋申公墓志铭
公讳晫。字明益。种芭蕉窗前。扁其斋曰养新。平山之申。为东方大姓。祖于高丽太师壮节公崇谦。而分派各著。有讳浩。丽末。以知申事。掷玺抗节于禅代之日。我 朝除户曹判书。不就。谥思𥳑。自是世有闻人。有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0H 页
讳廷美。中司马两试。与兄翰林遵美著名己卯间。 赠吏判。是生庶尹讳黯。以壬辰宣武原从勋。 赠左赞成。其子宽一。以白衣扈 驾。录勋三等。察访 赠执义。公其五世孙也。高祖讳𢣐。 赠吏议。光海斁伦。贻书斥绝尔瞻。与弟 赠寺正忔。屏居于安东之九潭。曾祖讳命龟。荐学行。除 英陵参奉。不就。 赠承旨。祖讳镇。盛年不胜丧。 赠参判。考讳思亿。德性仁厚。言议正直。大为士友乡党之所爱慕敬服。官同枢。号拙庵。寺正公之曾孙。而出后焉。妣 赠贞夫人金氏。松崖先生文贞公庆馀玄孙。疏翁一运女。公生于英庙己巳八月六日。兄弟五人。公为季。公以雅静之姿。袭家庭孝友。事父母爱敬备至。侍侧。未尝有疾言遽色。有不安节。衣不解带。药必躬煎。周旋于伯仲之间。不遑暇食。父母所爱。虽鸡狗之贱。不听家众叱咜驱击。与诸兄处。不惟怡怡。致其恪谨。自少至老。如一日。得一美味。必先进。团话终日。无欹侧。伯氏澹窝公亟称其友于之笃。盖其至性。不待践迹而然也。澹窝公以急逋。议斥土。土瘠不得售。公请以己田之人所欲者换之曰。兄有急而弟不顾可乎。况析箸之土。其本宗也。澹窝公义而听之。幼警敏。甫四岁。一听郑松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0L 页
江关东词于人。而辄尽诵之。及就学。不烦课督。而文理日进。未成童。其所作。已为有藻鉴者所称赏。拙庵公诏之曰。门户不振。盍为之计。公遂从事于功令之学。而亦知有大于此。读书务探索微奥。为文必根据义理。不专为应举而已。于经传。用功最在于庸学。至于心经近思家礼启蒙凡程朱文字。皆劬剧嗜炙。而尤以大全语类。为终身家计。沉涵玩索。老而弥笃。我东先贤。最尊尚沙尤二先生。论说经礼。必取衷焉。始弱冠。在甥馆。妇党有以通经自负。而著有成书者。邀公宿出示之。公阅尽无一言可否。其人固请之。乃引程朱说洞辨之。其人怃然曰。吾今日乃知妄矣。不敢复言经义也。公见识之明。自少为人所敬服已如此。乙巳。遭内艰。攀擗之馀。泣告于诸兄曰。一于哀而未尽丧礼。将遗恨千古。岂孝于亲之道也。遂于袭敛殡葬之节。一遵家礼。克尽情文。既葬。议于伯氏。庐于墓侧。兄弟替守以终三年。壬子外忧。亦如之。而凡丧祭礼之旧或从俗者。请釐正于伯氏。伯氏信公精详而一从之。公非大病。朝夕之祭。晨昏之哭。未或不参。衰绖虽盛暑。亦不暂脱。足迹不及中门。而讲丧礼外。不接人谈笑。人亦不敢举汗漫说话于其侧焉。既阕制。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1H 页
不忍遽退私第。与兄司谏公。处宗家夹室。每朝展谒于庙。伯仲叔三兄。皆以毁殁。公不堪孔怀之痛。每道语其平日言行于子侄。辄呜咽涕下。公以受拙庵公命。虽不敢废举。亦不以得失为心害。孳孳进学。惟日不足。性理群书。靡不贯穿。自有所谓湖洛是非。凡有心性论议。互相讥斥。或有以滞泥病公者。而公若不闻。惟守吾之定本。明吾之实事。以自乐其所乐。于诸儒先同异之论。必参伍勘究。辨之不措。尝拜过斋金先生。讲质中庸诸义。至夜分。过翁已就枕。遽起曰。古之人有忘年友。无以吾十年长也。盖深许之也。公之笃实如此。故其守于身而行于家者。有可以范俗。居家非上衣。不入于内。虽子侄侍侧。族党后生来谒。必整衣冠相对。性命源委。典礼象数。傍及国朝故实。告语娓娓曰。非谓汝曹能信得及。欲其习于耳也。宗侄早殁子幼。公以为先人旧居。不可无主。遂入处而抚孤授业。课僮捡家。恩意周遍。法度修整。实有人所不能及者。公爱诵古人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之语。事物不经于心。财利不谈于口。而董理先墓。石仪备送。远代岁祭。纤悉周详。殚竭诚力。以外家贫甚。无以祭祀。积备经纪。买置祭田。先行三位。仲房独有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1L 页
香火之忧。公议于堂内。为之区划。谋置位土。盖其推于孝者如此。又以及于宗族。恤其饥饿。助其婚丧。俱有条理。而仍为久远之图。朔望早起谒家庙。仍遍拜生家祠堂。祁寒暑雨。未尝或废。家人闷其劳。引朱子七十老而传为说。公正色曰。先君子九十且如是。今我筋力犹可强。而敢言老耶。教子侄皆本诸身。而卞义利甚晰。二子俱有文。其赴公车。常勉以修人待天。而深戒随俗奔竞。不许率入换手于省围。平居语不及朝廷是非。于党论亦然。而义理所关。所守牢确。尝曰。辛壬忠逆之辨。吾家之所世守也。对人言。辄明张痛说。义形于色。儒林间。有事于辨诬讨逆。皆属公草疏。亦推以为首。公毅然不辞。直前自任。至见忤于乡邻而不悔也。公诗文驯雅典赡。金判书相休。尝主试岭南。以中庸鬼神理气为疑问。而擢公所对置上游。后对司谏公。称叹其学识之精到。所著有同异考辨,礼辨,庸学启蒙解疑,太极辨,人物性辨,心性理气辨,一原异体辨,中和说,人心道心形气性命说,期三百解。并杂文为几卷。藏于家。卒于今 上壬午七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四。配成氏。副率晚徵之曾孙。师傅尔鸿之孙。学生宗柱之女。祖曾两世。俱以儒行著名。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2H 页
六岁八岁。连丧考妣。稚齿孤孑。而事异颜。致其孝。抚幼弟。尽其诚。既行。尊章称其德行。娣姒悦其柔和。祭祀宾客。无违夫子之意。劝课勉戒。不失教子之义。晚年犹绩。训诸妇以由怠入勤。由勤入怠之难易。盖其资性出类。而家法之有自来。亦不可诬矣。生先公一年。殁先公七年。公殁迁窆。祔左于新穴龙宫县马嘶岘之午坐原也。二男光宾,光实。长房男在璜。无育而夭。取族人子锡兰为后。女适成在正,赵宇淳。次房二男。长在琏。一幼。女适朴在矩,金锡初,李敏元。呜呼。公行谊足以兴起末俗。而未获褒显。经术足以裨益治化。而终见遗逸。岂不可惜也哉。公已病矣。而犹不辍温绎曰。意绪忽忽。有朝暮虑。未死前卒业。何可已也。又修改其所尝著述者。以至于考终前日。公真朱子所谓不为其无名而沮。不为其无利而止者。而其日新不已。尽不负扁楣之意矣。公没未葬。士论峻发。以公笃行邃学之不可泯没。状于营邑。越六年戊子。乃登 闻。而事下吏曹。壬辰。铨长李光文。筵禀而 特赠司宪府持平。于是乎公议得伸。而焚黄之日。远近士友来会者累百人。苟非景服之有素。何以如是。余以公从甥。爱慕之深。实有异于人者。今于光宾志文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2L 页
之托。不敢以无文辞。而拙陋之甚。不能揄扬德美之万一。可愧也已。铭曰。
经礼之学。孝友之政。世莫我知。守分安命。和厚接人。乃其德性。论及义理。其辞劲正。探索之工。老而弥力。性理群书。靡不究极。妙契盈箧。孰窥阃域。百载之下。可以考德。我缀芜辞。以志于墓。百不举一。谀非其惧。
成均生员孟公墓志铭
公讳性淳。字子定。孟氏。籍新昌。高丽侍中讳理。其始祖也。三传至讳希道。与圃,冶诸贤。为道义交。丽季政乱。退居温阳之五峰山下。讲劘经传。尤邃于易。学者称东浦先生。居丧。致白乌之异。丽末 国初。皆旌表其门闾。寔生左议政文贞公讳思诚。佐我 世宗。致太平。以清白。著国乘。累传至讳世衡。文科府使。尤庵宋先生撰其碣。又三传至卫率讳淑夏。乡党称其厚德。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揆大。通德郎。祖讳趾远。号玩乾斋。考讳钦中。号雪冈。文学行谊。见推重于士友。心斋宋先生状其行。过斋金先生志其墓。妣安山金氏。朝奉大夫命祚女。孝敬有闺范。以 英庙庚辰六月二十一日未时。生公于金谷里第。容仪雅洁。姿性警敏。雪冈公教养有法度。使读书写字外。不知有他
经礼之学。孝友之政。世莫我知。守分安命。和厚接人。乃其德性。论及义理。其辞劲正。探索之工。老而弥力。性理群书。靡不究极。妙契盈箧。孰窥阃域。百载之下。可以考德。我缀芜辞。以志于墓。百不举一。谀非其惧。
成均生员孟公墓志铭
公讳性淳。字子定。孟氏。籍新昌。高丽侍中讳理。其始祖也。三传至讳希道。与圃,冶诸贤。为道义交。丽季政乱。退居温阳之五峰山下。讲劘经传。尤邃于易。学者称东浦先生。居丧。致白乌之异。丽末 国初。皆旌表其门闾。寔生左议政文贞公讳思诚。佐我 世宗。致太平。以清白。著国乘。累传至讳世衡。文科府使。尤庵宋先生撰其碣。又三传至卫率讳淑夏。乡党称其厚德。即公之高祖也。曾祖讳揆大。通德郎。祖讳趾远。号玩乾斋。考讳钦中。号雪冈。文学行谊。见推重于士友。心斋宋先生状其行。过斋金先生志其墓。妣安山金氏。朝奉大夫命祚女。孝敬有闺范。以 英庙庚辰六月二十一日未时。生公于金谷里第。容仪雅洁。姿性警敏。雪冈公教养有法度。使读书写字外。不知有他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3H 页
事。及长。华闻甚著。十六冠而聘。过斋金先生。其妇党也。一与相见。深加期许。又往拜性潭宋先生。自是之后。岁辄一再。出入于函丈之间。见识操履。已有过人者。癸卯。丁金夫人忧。戚易两尽。壬子。登上庠游泮。雅饬通敏。侪流皆以为不可及。癸丑丧配。甲寅丁外忧。内无主馈。而躬执馈奠。尽其诚礼。服阕。谢举业。专读朱子封事,栗谷圣学辑要等书。时西学炽蔓。公深忧之。作辟异论以斥之。且致意于礼学。有所疑难。辄以叩质于性潭先生。朴谕善圣源所编礼疑类辑行于世。而印本甚鲜。公谋于同堂。俱纸本誊出。以资其讲习考订。知旧有行初虞于山上者。公以书辨之曰。虞者。安神之义。祭祀之始。而行于神返室堂之后者也。不返魂而先行虞。是先祭祀而后丧礼也。其可乎。栗谷全书之重刊也。有子号名编甲乙之论。公闻之以为苟非三窜馀孽。则孰不欲推尊栗谷。而子号之称。非后生末学所敢轻议。欲援例于宋子大全。则有不然者。宋子之称。其非遵 上教者耶。其言议之精详审慎。类如是矣。家甚贫。而于辞受。甚不苟。虽亲友之周急。亦或有不受者。平生不喜干人。尝与李晋州鲁在从容。李语及知旧干嘱之非。公曰。此不可以一槩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3L 页
论也。苟非害义者。干嘱亦何伤。李曰。若无伤。则兄何独不为乎。公曰。吾适无可嘱之事故耳。李笑而叹服。公有二弟。仲早夭。有一子。质甚鲁。公至诚教诲。俾绍儒业。季业明经。恒在山房。公竭力馈粮。使之专意。三房同居。四壁萧然。而恩义笃至。门内无盖底之方圆。先世一祀之节。坟庵重葺之役。殚心经纪。无有遗憾。宗族之会。或有争端。求辨质于公。公未尝遽分其曲直。俟其憾怒之稍弛。据理晓譬。使之闻之。俾归于正。在乡党亦然。尝自谓曰。吾若甘草。盖百药之性。得甘草而导和故云。尝有偷摘园柿者。公戒家人勿迫。呼谓曰。柿与身孰重。犯此极危于昏夜也。须徐徐下去。勿致坠伤。此数者。人所难能。而可以见慈良之心也。爱护先世遗迹。尝曰。他人之好文名笔。孰如吾先祖之遗墨乎。虽片言只字。得之必葆藏焉。值周甲晬辰。不许家人设酌。前期往留雪冈公楸下。日必拜墓。以致倍悲痛之意焉。不事著述。遇会心处。则必陶写。有诗文若干沓。藏于家。公素患痰喘。至丁亥冬尤剧。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向午。命从子文述。取纸笔来。手书清白孝友无忝四百年家声十一字。使揭壁上。举目频视。遂就席。竟以是日未时。考终。享年六十八。明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4H 页
年二月六日。葬于天安郡金洞亥坐原。就元配圹右而合封焉。元配光山金氏。沙溪先生后孙。斗灿女。妇道甚备。生二子三女。长男仁述。次义述出后。长女适俞明焕。次二夭。继配德水李氏。宗秀女。生三女。长适尹显德。次适金商臣。季适郑海必。仁述娶宋庚相女。生一女。适李济春。再娶元镇厚女。生一子三女。幼。义述娶李章和女。生一子焘。俞明焕一子致麟。尹显德二子幼。焘娶沈宜人女。生二子。呜呼。公擩染家庭。观感师友。言论和平。文章典雅。宗党薰其德。乡邻服其行。过斋先生尝曰。孟君可谓有成规者也。此非可以知公者耶。余猥忝观善之末。各缘贫病。虽不得源源。而所以倾向之者。实不寻常。今于幽志之托。何忍以病昏无文辞。遂为之铭曰。
远绍东浦。近述雪冈。温良恺悌。袭美趾芳。金洞之原。山回水长。宰如四尺。君子之藏。卫人之礼。同穴斯臧。有来千秋。樵牧勿伤。
学生琴君墓志
君名锡老。字永叟。年三十五。而没于 崇祯四庚寅十一月十五日。其父汝圣甫。将以某月某日。葬于郡西茂种洞巳向之原。其王考兆下几武。以书来请为
远绍东浦。近述雪冈。温良恺悌。袭美趾芳。金洞之原。山回水长。宰如四尺。君子之藏。卫人之礼。同穴斯臧。有来千秋。樵牧勿伤。
学生琴君墓志
君名锡老。字永叟。年三十五。而没于 崇祯四庚寅十一月十五日。其父汝圣甫。将以某月某日。葬于郡西茂种洞巳向之原。其王考兆下几武。以书来请为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4L 页
圹志。其辞甚悲。余固不忍铭君。知君深者。宜莫如余。又何忍辞。君姿质淳。心志正。语其文艺。则有逊于人者。而其所以自守。实有人之所不可及焉。琴氏。系出奉化。高丽英烈公仪。为鼻祖。有讳凤仪。抠衣于吾先子尤庵文正公之门。笃志力学。文正公以水镜二字。锡其斋号。期勉之深。斯可知矣。君其五世孙也。曾祖声球。出后于从叔以商。而为继高祖之宗。性潭宋文敬公为书望水斋三字。以勉其家声。祖宗烈。从游于渼湖金文元公之门。而蒙奖与。早卒。嗣为后者。其弟景烈之男舜孝。即汝圣也。娶晋州苏洙泰女。生君。君尝曰。吾琴累世不振。在湖中又是孤族。而人之知沃川之有吾琴者。盖以吾祖水镜公之早师大贤。甚见爱重故也。为后人者。如或亏其行以忝之。当如何哉。惟其如是。故父母悦其孝顺。族党乐其怡愉。朋侪爱其详雅。闻其病者。莫不惊忧。哭其逝者。为之悼惜。呜呼。此岂叔季之所可易得哉耶。君娶密阳朴思曾女。有二男二女。男鲁洙。馀幼。君久从我游。所以相视者。不但以世好而已。顾余衰病。不能出门。不得与汝圣临圹一恸。只略书此以塞其请。悲夫。
澹窝申公墓志铭
澹窝申公墓志铭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5H 页
成均进士澹窝申公嗣孙在述。属余志公墓。公吾母从兄也。外氏之孝友敦睦。乃其家风。而公醇心伟器。高才笃行。又为宗党士友所敬重。余实浅陋无文。顾以自幼服习。有此委托。惧不能阐扬。其何敢终辞。公讳㬨。字明健。平山人。高丽忠臣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为鼻祖。其后有讳浩。掷玺抗节于我 太祖受禅时。本朝除户曹判书。不就。谥思𥳑。有讳黯。官庶尹 赠赞成。清阴金文正公撰墓碑。是生讳宽一。白衣扈 驾龙湾。参原从勋三等。察访 赠执义。是生讳𢣐。昏朝废举。斥绝权奸。遁于安东之九潭。世称处士。 赠吏曹参议。是生讳命龟。参奉不仕。 赠承旨。丈岩郑文敬公撰墓碑。是生讳镇。盛年不胜丧。 赠户曹参判。娶打愚李文穆公翔女。无子。嗣为后者。再从弟镐第三男思亿。号拙庵。官同枢公之考也。过斋金先生撰志铭。妣庆州金氏。松崖先生文贞公之玄孙。疏翁一运之女。以 英宗甲寅十月六日。生公于忠州楼岩里第。方二三岁。丈岩郑先生见而称赏。公眉宇秀朗。材器超凡。忠厚孝悌之性。蔼然已有端绪矣。公未就学。金承旨若行适来欲试公才。授千字文。日数百字。不多日尽卷。而诵之甚熟。稍长。文思日就。同枢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5L 页
尝远游数旬。当还计日出题。俾作课业。公从同队游。若不经意。及操笔。数日而尽成。其赡敏盖如此。同枢公尝曰。吾出外而归。书册器玩。不易故处。几席墙壁。少无尘污。此子其可教矣。事父母。务承顺。甘旨之供。先期措备。未尝乏绝。父母手札。虽片言只字。收藏无失。同枢公享期颐寿。公年近六旬。左右扶持。暂不离侧。不以己衰而少懈。凡有外间异闻。必以傍告。以慰涔寂。与诸弟友于笃至。尤于亲侧。和气泄泄。尝作海山游。虽遇绝胜处。以旷日离庭。不为之留连。而同伴亦不敢强之。尝以慈癠。躬往邀医。医是士族。而性骄亢。感公至诚。乃曰。老夫此脚。未尝随人而出。今当为孝子屈。此可以见公之为孝也。仲母李夫人。病且老。家甚贫。甘旨未继。公朝晡苟得美味。虽菜属。辄撤而送之。是以家人往往先具一器送之。然后进饭。李夫人尝曰。惟余病废。堂内诸侄孙之来见者。寒暄罢即起。惟某移时留话。慰我寥寂。公之推于孝者。又如此。公早负重望。亲戚知旧。莫不期以大阐。四十一。始取英宗甲午司马而止。命也。游于太学。学中知名之士。争来求见。凡有大议论。必待公而决。弟执义登第时。朝著分朋角立。亦有中党。公谓曰。士子出身之初。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6H 页
趋向不可不审。而不可以前头利害为念。宗人大显。尝称公曰。忠厚过人。而言论严正。可畏。乙巳。丁内忧。庐于墓侧曰。此实朱子旧制。而家大人暨伯父所已行者。吾当遵守。且十五月之期易过。则伸情之恸。当寓于此。遂与诸弟轮次。或守墓。或归侍几筵。壬子。外艰。庐制一依前丧。丧礼一遵家礼。而补以沙,尤两先生定论。练衰祭仪之或所差误者。一皆更定焉。虽盛暑。未尝暂脱绖带。侍墓亦如之。毁瘠骨立。犹不进姜桂。此公居忧之槩也。公居常浑厚。若无圭角。于淑慝之别。忠逆之分。未尝不严。尝语再从弟校理馥曰。丙午五月之事。今日极变也。德麟十条之疏。 先朝恶逆也。而惩讨不行于凶善。伸复乃及于贼麟。名义扫地矣。君见带三司。岂可无言。遂自构疏以给。而竟不得如意。则深加慨叹。西学之大炽也。时相蔡济恭阴护之。人莫敢斥。执义公适除献纳。公为之构疏。深讨蔡罪。径递未果上。公又以党人之毁清阴祠。为花乡极变。与士友。倡重建于西涧之议。疏凡三上。后十年。成命特下。而仍赐额。士林皆以为盛典。实基于丙申之疏。此公明义之略也。参判郑公履焕曰。某友虽不幸不达。其所树立者。实多矣。公晚岁。自号澹窝。书揭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6L 页
澹泊明志四字以寓意。见世道崄巇。绝意进取。得九曲山水于闻韶云溪之上。筑小亭。扁以自閒。次武夷棹歌十章。揭之壁曰。大丈夫生斯世。进不能经纶一世。则退守丘壑。徜徉于水石云烟之间。以终天年足矣。以岭俗之转益危险。不欲久居。决意西归而未遂。卒于癸丑四月十三日。时未去丧。享年仅六十。呜呼。公姿质之醇。才具之美。言议之正。苟其需世。宜多可观。而竟沉沦以没。悲夫。余识浅文拙。无以揄扬公德美之万一。只据公之得于家庭及长德诸公者。则监司姜公润。同枢公友也。尝语人曰。余访申友于楼岩不遇。而有童子自内而出。接待如礼。动止端雅。问之乃其长胤也。幼少之年。已能如此。家庭教导之方。可见矣。公弱冠。往拜山水轩权公震应。权公戚也。以书贺于公之先夫人曰。某风仪举止。一见可知为奇伟人。而言议之发越。操执之坚确。比之风仪举止又过之。公言行见孚于人。从游洛下者几年。人无有訾议者。同枢公每曰。长儿吾无忧矣。公于过斋金先生。晚始相识。而甚见敬重。及公之没。为之嗟惜曰。叔季之世。不复见古之人。性潭宋文敬公。亦曰。某友贤孝。今不复睹。而深恨自閒亭记文之未及践约。公之平生
刚斋先生集卷之八 第 187H 页
大槩。于斯可徵。其视世之名位隆赫而没而无可称者。果何如哉。葬于龙宫申上面杏岭下艮坐之原。初配延日郑氏。都事梅女。丈岩先生曾孙。壬子生。甲戌没。有女士行。无育。始葬于府西于音洞。今 上庚午。孙在述。奉迁合窆于公墓。后配延安李氏。副提学天基后。通德郎延范女。端淑慈谅。壸范咸宜。生先公一年。没后公十四年。葬祔公墓右。有二男。光五,光老。光五一男一女。男在述。女县监宋钦成。光老一男在达。内外曾孙。幼不尽录。铭曰。
才高不售。器利莫试。丰赋啬施。天何意也。绝念进取。寓兴山水。百载闻风。有兴起者。笃至之行。超迈之识。岂惟今世。古难得些。杏岭之原。其封四尺。我铭无愧。(无愧。一作于圹。)诏千亿且。
才高不售。器利莫试。丰赋啬施。天何意也。绝念进取。寓兴山水。百载闻风。有兴起者。笃至之行。超迈之识。岂惟今世。古难得些。杏岭之原。其封四尺。我铭无愧。(无愧。一作于圹。)诏千亿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