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十八 (自动笺注)
硏經齋全集卷之十八
 文二○記事
  
記朴承樞(淳)事
余甞官陰城
陰城湖之僻陋縣也。
在昔國初
名賢彬彬如也。
朴承樞其一也。
公名淳。
鼻祖朴氏兄弟八人
各有分封
竹山者傳數世。
一人陰城
其後也。
公於太祖
龍潛之舊。
太祖方屯威化也。
左軍都統使曺敏修
具書陳其逆順
公請班師
不省
太祖不得已回軍
太祖移蹕咸興。
太宗遣使不得還。
公請自往。
太宗難之。
而後許往。
公入咸興境。
求雌馬之孶者。
至行宮外
擊駒於野樹。
母馬而行。
躑躅跳躍
母跼顧不忍離。
策之不行
太祖臨觀而感之。
俄而公上謁。
太祖召見
欣然道舊
留與象戱
會有子鼠殿角墜。
母啣其尾。
至死不捨
伏地涕泣微物而篤天倫如此
因請上回鑾。
太祖亦泣下。
卽許南還
公受旨而還
行朝諸臣請殺之。
太祖度其渡龍興江。
使者劒曰渡江勿斮。
追之至江
暴疾留數日渡江
方登舟。
使者斬其腰而去。
太祖大慟曰淳臨死何言。
使者曰淳跪向行朝呼曰臣死矣。
但願無改回蹕
公元1796年
之旨。
太祖曰予與淳約。
不可負也。
卽决還。
太宗聞之。
慟悼不已
畵工只畵公半身賜其家。
公夫人任氏聞公死。
自刎
並㫌其閭。
六世孫悛殄於倭亂。
肅宗丙辰
以公八世孫浩主公祀。
兵曹判書金公錫胄請曰故事朴淳子孫付司勇。
遠宜付別司勇。
上許之。
又因檢討官李公彦綱言。
給其祭田混入公籍者。
賜謚忠愍
父子之間。
所難言。
公特以誠意至尊
使我兩朝慈孝如初
而身則糜於刃。
非聖主意耳。
行朝諸臣何故而讐之也。
其後零替
一派爲吏於陰。
亦不繁衍
只數人而止。
忠烈何其無報也。
余感之俱書如右
記朴文烈
公元1809年
己巳四月
顯聖母將遜位
應敎朴公泰輔罷職
不得參廷請。
僚友共議叫閽
判書吳公斗寅實爲䟽頭
繼而署者朴公以下八十餘人
是月二十五日
䟽旣上。
震怒
促進步輦
仁政門。
從者內官武藝別監數人。
促召諸大臣金吾長。
是時天向晦
火光焜燿
讙聲震闕中。
參䟽諸臣謂明日當下批。
各散歸。
公及吳公,前判書李公世華,前參議沈公壽亮,前牧使李公塾前修金公夢臣,前翰林
公寅燁,前正言公德基,前正字公泰九人在闕下。
叫譟聲。
俟命虎門外。
相顧戰慄
公獨不變色
吳公公當先入
上問製䟽人爲誰。
必以余對。
吳公曰余寧忍爲此
李公世華捫其脛曰三十年食祿而肥者。
今當剝於闕庭矣。
俄而四炬煌煌內出
金吾疾呼吳斗寅安在。
遂着枷將入。
公急把其衣曰上必問製䟽者。
公幸無隱。
言之再三
脫靴改穿草履以待。
李公世華又就拿。
少選金吾卒出而噪曰誰製䟽者。
公曰余是也
脫網巾。
烟壺家童曰持此獻大夫人。
自擇大枷以着。
李公寅燁,金公夢臣,趙公泰壽齊執手謂曰䟽出衆議。
何獨當此事。
公曰我自製自寫。
有罪無罪
惟我在耳
推而入。
時李公在帳外
公坐其側。
李公曰吾輩國恩厚。
死乃分也。
君上老親
又鮮兄弟
何乃視死如歸
歸罪於我。
公曰到此敢相引邪。
遂就鞫。
御座五六步。
正身端坐
上叱曰竪子予疾汝久矣。
不忍殺之。
今乃慢予至此
公斂袵對曰父欲出母
子當諫。
殿下欲廢壼位。
臣等豈敢不言哉。
上曰速反接之。
今當以逆律治汝。
對曰臣製䟽。
殿下依此發問
不敢不以正對
上曰浸潤惎間
相軋相逼等事
是何
語也。
公逐行注釋曰某言指此。
言指彼。
凡人一妻一妾
偏愛其妾則身不修而家不齊
殿下嬖幸後宮
所言皆從。
臣等恐蔽天聦也。
上曰以予惑於娼妾。
做作妄言
李廣漢者耶。
卽命羅卒以索繫項接於胸。
不得屈伸
拷掠甚嚴。
左右督刑之聲震地。
容貌不改。
上厲聲曰洪致祥以誣上而死。
汝不知乎。
對曰洪致祥微諫而死。
臣䟽出於輿論
非致祥可匹也。
夫婦人倫之始也。
愚婦愚夫
知義重。
國君乎。
殿下元子誕生後宮
故始有此綠衣之計。
臣謂殿下必入浸潤之讒。
不能已也。
上怒甚不能成聲曰汝不服未。
汝惡過於金弘郁也。
命以杖擊口。
且遍築之
肌膚片片剝落
受刑二次
流血遍身
衣裳盡濕。
上又促壓膝具。
公曰臣之捐身固分也。
殿下何爲亡國之禍也。
臣以世臣
義同休戚
不敢不言
上顧謂史臣勿書。
於是沙數石壓其膝上
加一大板
羅卒六人分蹋兩端凡十三。
如是者再。
辭令如舊
上尤怒曰頑梗如此
宜辱之及予。
又問夢中事是何言也。
對曰此在殿下備忘記。
上曰以余爲妄言者耶。
對曰宮中事。
非臣所知
殿下摘發微事
以成大罪。
豈非過耶。
上怒甚
火刑之具。
於是熾炭數石。
扇未給。
羅卒競擧衣煽之。
炎氣如柱。
右侍衛諸臣不勝其熱。
兩片鐵揷之。
火方烘。
上曰汝可服未。
對曰臣實無罪。
豈可納供。
上尤怒甚。
倒懸之。
大木於前。
擧公而加之。
兩趾在上
頭離地三寸。
羅卒羣集
將解公袴。
上促曰奚以解爲。
刃剝其袴。
隨露肌而灼之。
羅卒惶恐趍走。
以灼鐵誤撞於柱。
焦烟騰。
遂灼腰至足無完處。
腥臭如霧。
其狀如鬼。
終不呼謈
促令捧供。
曰若初心
自欺也。
又欺殿下
軆解不敢誣服
趙嗣基犯上殿下置之不問
刑臣乃至此。
出入帷幄
已過十載。
未有啓沃之益。
是實臣之罪也。
上曰李世華自言與汝同信否
對曰臣自製此䟽。
世華與也
世華欲救臣。
故其言如此
上曰汝不服否。
對曰臣仰見殿下震怒
竊恐玉體有損。
臣有老父母
今不復覩而畢命於此
情理誠可悲也。
然身旣許國
顧私爲。
臣雖死終爲義鬼。
又何憾焉。
今日之擧。
累聖德。
國家存亡
實在於此
臣竊痛之。
上顧閔黯曰卿不能下取服耶。
悚然仄身下階罪人自服
上曰汝若服。
當宥汝。
對曰仁人在位
罔民而可爲也。
腥臭直逼御座
上避之入闕
內。
乃下兵曹推鞫
左議政睦來善高聲施威如此罪人
輕下杖耶。
上使侍衛監視死生
別監回言不死。
於是停刑
羅卒齊前解其縛。
喉舌焦燥
一卒進粥得甦。
夜至朝。
受刑三次
壓膝二次
刑者二次
參䟽九人見公重刑
知其必死。
叩胸痛哭
將出
金公夢臣,趙公泰競割衣幅裹膝而不足
公謂李公貞泰曰裂余袍袖
袖縫甚緻不卽絶。
公曰用力
李公手慄。
公敎之裂。
裂畢出袖中扇。
諭令致其家。
遂具桎梏入禁府。
大人幕門外。
使人言曰欲見手蹟
倘以書見遺耶。
公曰鞫獄不可通文字。
明日更設鞫。
議政大運泰輔萬死
旣被重刑
參酌
上命定配所。
遂配珍島郡。
時天欲明。
修書于父曰子某幸生至今
定配珍島天也。
是月二十七日金吾府。
將之配所
火毒不可醫。
少憇于明禮衕本家
傍人曰日已暮。
請俟明朝出城。
公曰被罪而可淹留耶。
遂出。
猶以書籍自隨
五月初一日渡江
金吾郞馳啓疾重不可行
敎曰待調病而行。
瀕死兩親不忍
忍痛苦與諸人戱語
從姪中宮已出矣。
公只太息嗚咽而已
初四日
自知無幸。
改着新衣
就席告父曰頃日事。
不能詳知。
請一一陳之。
區處家事及葬地甚纖悉
大夫人與夫人出見之。
公自言不孝
夫人善事舅姑
促之入。
父曰汝已矣好歸。
痛哭閉戶而出。
公曰治葬務約。
不喜華美
况有罪名乎。
言訖而終。
時五月初五日也。
記余三十年前。
得朴文烈被鞫事。
惜其繁蕪
爲之改正如此
己巳坤聖之處約
有宋瑤華之變也。
當時范孔諸君子。
力爭苦諫
仁宗賢君而終莫能回。
郭后閻文應所毒而殂。
顧我肅宗大王雖有一時過中之擧。
旋卽開悟
坤聖復位
奸回誅戮
宋仁宗之所未及也。
抑且等數人之直截痛陳
雖激聖上一時之怒。
有力於倫紀者。
亦豈范孔諸子比也。
是故日月之更。
若是之速也。
公雖重罹刑訊
父母之笞耳。
觀其供辭。
忠赤懇懇
讀此而不垂涕者。
人情乎哉
公何不須無死
以覩坤位之復也哉
李判官(馨)事
余讀崔簡易集中李純馨贈田闢序。
䧺渾奇崛
深得簡易法。
簡易亦言有韓文易道軆。
然未得以文辭名于世。
要之士用顯達而名從之。
不然不能也。
世祖諸子德原君曙之後也。
二十七成進士
公元1816年
簡易有年
見于簡易文多矣。
馨在太學
永昌獄起。
偉卿倡言母后事。
馨卽與太學諸生上章不可
文忠李公元翼諫光海得罪
馨又與洪茂鄭澤雷等救之。
言甚切。
坐是爲光海禁錮。
仁祖反正
文科
丙子爲北靑府判官
聞淸圍南漢
傳檄郡縣
得兵三千人
永興
南漢圍解。
蒙古之從淸人來者。
鐵嶺北歸
南兵使李沆北兵使徐佑申邀擊安邊大敗
馨已得朝廷解兵之令。
卽還之任
蒙古所追。
窮谷以免
巡察使馨當賊路不守。
任賊縱掠至甲山。
得罪以歿。
今觀其文。
遙度機宜
精切懇到
不如簡易院之奏。
輸瀉欵曲
渾樸汪濊
不如簡易丁酉封事
然使之掌詞命而資淹博
則與當時諸子並駈者優如也。
且其節義有過人者。
廢棄不用何哉。
士當材用馳騖之時。
屛置如此
不得不爲時惜也。
硏經齋全集卷之十八
 文二○題後
  
丹室公玉簫詩後
京山李公好吹洞簫
丹室閔公出宰成都
玉簫遺之。
銘以詩曰藍田之寶。
緱嶺之音。
持以遺誰。
有美華陰
吹自仙樓
江月照心。
坯窩金公書之。
具在洞陰淸泠之壑。
京山公甞携簫過湛軒洪氏竹舍
爲數弄。
湛軒善琴而與之爲耦。
又甞入金剛山。
吹于歇惺樓上
寺僧以爲仙人樓上
夫樂者君子所以治心進德之器也。
是故尋音而知心
因心知德
疾舒奮動適於器而其音不可諧乎。
歡欣惻愴中於節而其心不可治乎。
廉辨貞諒充於己而其德不可進乎。
是故用之郊廟上則氣和心平
施之山林中則倫淸而理明。
公深藏丘壑
不得朱絃䟽越之音。
上助淸明之治
得以淸閑自適
伐邪滌査。
以發其性命之正。
所謂倫淸而理明者歟。
公少居北山下。
從先生長者遊。
嘐嘐金公素好樂律。
故公從而學焉。
其音正直
與俗異也。
北山淸幽深邃
泉石松籟足以發其境。
故公益得其聲音之妙。
丹室公之遺之者有以夫。
成都在沸流江上。
素産玉。
丹室公之風流遺韻
與玉之光氣衣被而不絶。
此君所以比德者也。
丹室公旣自治其德。
又採之爲簫以遺公者。
欲公之同其德也。
豈徒聲音哉。
丹室公先逝。
坯窩公次之
公又不淑
君子之德。
於是乎不可考矣。
京山李公篆帖後
京山李公好篆籀
岣嶁之碑石皷之銘。
周彜鼎之文。
秦碑漢隷
不究蘊奧取法
務從謹嚴
故玉
筯爲妙。
節使甞有持去者。
中州人皆珍惜
安南琉球遠方之使。
競以重貨購之。
松園金尙書遊燕中還
爲言中州人競問京山安否
京山東國一布衣也。
動天如此
京山矣哉
余甞歎東人不解篆籀
縱有之者
險僻荒繆
不可師法
又拙者界紙大小
預排微畫
斜削尖而夾之。
墨塡中空
苟且依㨾尤可笑
獨凌壺李公拓紙濡毫
隨意作字。
法度森然
篆籀開荒
復振之以典雅
壽至七十餘歲。
愈益精工瘦勁
人有訪公於洞陰雪中
衣冠肅穆
梅花下
鍾鼎體。
望之翛然
歎其淸高可及
少學金氏
其外家也。
常以農淵性命之學。
日夕講磨
是故公室
屛障柱對所書。
濂洛道學
與夫東儒之訓。
公所以自警者也。
余甞問筆法於金坯窩先生
以敬而已
無他法。
是以稷下體最方嚴正直
爲世所重。
公之嫺於玉筯而書必古人格訓者。
以此也。
篆籀卽公游戱之具也。
敬謹之工而後始精。
學之不可不勉如此
儇媚以爲奇。
傾惑以爲妙者。
可以語此哉。
戱題娘軸後
竹下納妾而語余曰謂吾情也歟
吾之少也。
尙屛遠
豔冶
及今種種也。
豈復渝其戒也哉
非爲情也。
謂吾養也歟
吾家雖貧。
衣食幸無闕乏
妻子足以供之。
非爲養也。
事有不期成而成者。
方其卜也。
有爲之媒者。
非吾必其卜也。
方其來也。
有爲之資者。
非吾必其來也。
所謂邂逅相遇
適我願兮者是也
吾將貯之于梨湖丙舍
使之布衣短裙。
操織具勤蚕麻
以佐家人之政。
使之具美醞辦肴核
得以鄕里故人
酣飮怡樂
使之整飭書籍杖几之屬。
山房潔凈
所以適吾意者。
吾皆預爲之計者甚悉
諸公以我官桂坊時所納。
娘。
而且爲詩。
或嘲或戒。
宮商偕作
試讀怡然
足以旅居之苦也。
余聞其言。
似若宜是姬者。
姬之品行未可知。
竹下之賢而宜之
必順且慧。
吾且觀竹下輿儓僕隷
皆常有自得之意。
其敎之行於家可知
姬又將濡染之。
吾知他日以賢妾稱也。
諸公之詩。
雖或及燕閒之私。
善謔也。
與子夜讀曲之備極狎暱有異。
而余不喜作豔體。
喜道人善。
故亦爲之詩。
卽軸中之一也。
海陽詩後
公元1787年
歲丁未秋
海陽丈自駱東之僦第。
將詣楊山先壠
騎余隣人販柴之牛。
過宿香山精舍
先君子在都
就直秘省
方守舍。
欣然迎之。
將雨。
紙窓挑燈
具陳茶果之屬。
古書畫。
晤語從容
夜分未已
翌日上墓
歸路復期于芝溪宋公之宅。
時方在洛。
海陽東出
趣駕而還
夕陽倒扉。
顧望野中
方至
相視而笑。
樂意可掬
余爲觀稼徑還。
海陽信宿而後還洛時。
贈余詩一首
至今追思先輩風韻
猶自動人
中間三十一年。
次第淪喪
獨余白首婆娑
疾病半之
忽見此詩。
文墨精華
爀爀如昨。
意甚悲哀悽愴然。
盛衰盈虧之際。
夜晝交代於前。
不足爲歎。
老成典刑
旣不可忘。
且恕遺跡湮沒
具書如此
後之覽者。
亦必有悠然興感云。
獨樹箚錄後
獨樹箚錄一卷
木川縣監李公諱喜觀所著也。
海應叔父
公之季婿也。
故自幼少時。
習聞公行治大略。
公以經明行修有薦者。
甞仕于朝矣。
旣而家居養性
介絶俗。
而乃於晩暮之境。
悟解逾明
所得而錄之。
雖其編部短記。
皆可誦而傳也。
夫士之不自重久矣。
孟子有言曰士窮不失義
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
不離道故不失望焉。
得己而後不失望焉。
未有不得己而民不失望焉。
士之窮達
雖殊。
致一也。
第其達者有命焉。
其窮者凡不欲苟合於世。
則皆可以自托而勉焉。
是故被髮纓冠而救鄕隣之闘者惑也。
簞食瓢飮之約而樂焉。
土室樹屋之苦而安焉
要以獨善其身
其高遺韻
千載之下。
邈然若不可及
夫天付以七尺之軀
所以自重者。
惟斯道與斯義也。
乃反波波刦刦迷乎取舍之分。
不知所爲何事
而忽已離乎大道
背乎正義者有之。
豈非所謂其重若彼。
其輕若此者耶。
公能居窮而杜門却掃
縱觀經史。
榮利芬華交乎前。
泊然無所動其心。
可謂得己者。
無名位而澤不得行乎民。
徒望焉而止。
木川之民。
至今六十餘年。
誦公異政不已
是亦達矣。
大小又奚足論哉。
顧今之文。
功令之體。
最能蠱人。
彼讀六經者。
只事剽竊無取精義
公少甞爲功令學而不爲所染
其言必出乎性命之源與夫仁義之行。
所存者深。
所養者厚。
正直邃奧
自治精密造詣卓者。
未足以與此。
公之自重如是
海應少知慕公。
及今白首衰落
友道孤。
益於公有朝暮遇之想。
及見此書。
不覺慨歎于中。
使余早得承警咳於側。
愚蒙鈍下。
豈不能少發之耶。
柳公明詩
公元1791年
老樹多風留鶴久。
石山經雨上樓來。
柳公明辛亥夏所作。
是時先君子方淹直秘省
一時名德諸公載酒就之。
海陽公素喜公風節
公賦此。
爲之朗誦
自寫于軸。
具在余家。
自釋褐之初。
忤權奸。
蹇連不振
間蒙聖主所知
進用而又以敢言不諱
爲時俗所攻。
困窮以卒。
遭遇治世
觸網羅而不獲伸。
歐陽公所以悲蘓子美尹師魯者也。
子美竄謫吳中
尙能搆滄浪亭
吟嘯自適以沒。
師魯雖貶死南陽
平生故人韓魏公者。
恤其妻子
不至饑寒
百世之下。
苟能讀歐陽公之文。
足以感歎惻傷二子之困。
公則得罪以來
屛伏城東
不敢跬步
縲絏之事。
上及尊公
所知皆絶。
病甚不得食
歿而一孤兒不能保有室廬
流離異鄕
公之屯艱
過二子何其遠也。
今之君子能有惜公而具爲叙述以傳者乎。
公若少壽。
聖世亦豈終棄。
此又蘓尹之所同悲也。
余發篋而得此詩。
盖鶴居多風之樹。
不能安。
殆公困悴之狀。
爲之太息久之
不徒存沒之悲也。
己卯六月二十一日
書于避暑之所。
性理羣書
公元1864年
余在陰城縣購此書。
乃考門人熊節編集宋朝濂洛諸賢所著述者也。
世宗莊憲大王溫陽泉。
以此本貯之行宮
仍賜本郡之校。
其後四十五年
弘治元年也。
忠淸觀察使礪石槐山郡守柳文通刊行之。
凡二十三卷
淸州敎授孝貞爲序始末
卷尾又題礪石文通孝貞淸州使金叙演,都事韓㬢,判官允信,文義縣張漢弼,陰城縣監孫元老
意其捐俸而鋟梓者也。
搨本旣久。
紙皆壞爛
想其板本又朽盡矣。
余爲改裝
以備朝夕之觀。
噫此雖敗蠧之餘。
有以聖祖敎士之意。
與夫當時監司守宰所以對揚者。
余又考陰城縣監錄名案。
無孫元老
其他諸人亦俱未有著顯于世。
然考其存心經訓則又不可泯滅
故歷叙之。
以備掌故
余聞北方書籍
至若性理之訣。
難得者。
適茂山南城陽進見過。
聞其子弟嚮學者。
故擧而遺之。
庶有以發其學。
余聞六鎭之風。
崇禮讓敦孝悌
李松菴之敎云。
賢者之化如是夫。
孰能繼而開發如松菴者哉。
豪傑之士。
豈有待而興乎。
北方學者
其勸之哉。
題奮忠紓難錄後
公元1593年
萬曆癸巳
倭將淸正退屯山西生浦。
皇朝総兵
公元1834年
劉綎陳星州。
甲午三月
移鎭南原
于時維敬平行長議欲封秀吉爲日本國
以撤其兵。
亦遣松雲大師惟政淸正
誘以乘時受封
自爲關白
反擊秀吉。
三反不得諧。
惟政又當講和丁未歲
受命日本
我人被俘三千餘人而還
余甞歎秀吉跳梁海島
欲以中國爲名。
顧我不許假道
故先加兵
其心豈要封貢哉。
觀日記中淸正所要五條
與行長言頓殊。
而謂之惟敬行長之策者何哉。
意行長旣敗于平壤
而慙無以爲報。
乃以封冊爲解。
秀吉亦知其兵力不可天朝
故亦因而欲歸。
淸正獰悍悖傲
心不欲和議之成。
而因松雲之來。
强以難從之事。
且謂行長所說而誑之。
以證議不自己出。
封冊使至。
秀吉乃復怒我爲言端而拒和者。
淸正激其意也。
淸正之毒我。
非行長比也。
方其懷憤蓄怒
磨牙待之時。
松雲抵掌談笑
玩之股掌之間。
使淸正辭氣從容
禮待甚備
松雲奇男子也。
或謂釋家遺外君親
耽悅空寂
至若解紛釋難
非其敎之所出
松雲之功雖可重。
卽亦不純於其敎。
然余聞禪家慈悲爲主
夫慈者甚勇。
以其專也。
救生靈而奠國業。
慈悲大者也。
不有松雲之勇。
得濟之。
禪家無聲臭味之欲。
以定爲主
神解洋溢
往往奮發忠義
輕死生而赴國難
如靈圭之殉難
休靜擧義是已。
彼其無所求而發。
若是其果也。
是知秉彜性根於生。
浮屠氏雖欲以其法遏之而不可得也
奮忠紓難二卷
松雲之徒鳩其亂中所記及諸家記述
而惜其繁蕪
且又遺佚者多也。
嶧山碑
公元1820年
余讀秦始皇本紀
具載梁父琅琊之罘東觀碣石會稽等六銘。
而獨不載嶧山碑文。
只稱二十八年。
始皇鄒嶧山立石
魯諸生刻石頌秦德而已
又考六銘。
凡易韻之際。
輒以皇帝起。
且曰二十有六年
維二十六年
曰維二十九年。
曰三十有七年。
其例若是森然也。
徐鉉所傳鄭文寶嶧山碑文易韻處。
不以皇帝起。
二十六年作卄六年。
皆與六銘異法。
杜工部詩云嶧山之碑野火焚。
棗木傳刻失眞
又恠野火能燒石盡泐。
棗木傳刻
豈能久乎。
始皇立石議刻而已
未甞刻。
唐封演聞見記云後魏太祖嶧山
排倒秦碑
歷代模之以爲楷則
邑人疲於供命
聚薪其下因焚之。
此又傳者過矣。
太祖所排倒者。
公元前209年
立而未刻之石也。
立而未刻則所模之爲楷則爲何也。
獨其碑末所刻皇帝以下七十八字。
卽與二世元年盡刻始皇立刻石者相合
二世紀所言石旁大臣從者名則又無是也
相合者亦疑後人所補刻。
且碑原未刻豈可始皇立刻石乎。
歐陽公集古錄云有別本夏竦家。
余見日本移刻嶧山碑本。
文字不殊
字畫瘦勁
豈或夏氏本歟。
然自唐人言其非眞。
不知何人作此僞本也。
崔簡易集後
公元1631年
簡易九卷
乃其歿後舘閣之臣。
恐其不能傳而刻之。
仁祖辛未歲也。
時當西邊兵備殷盛
宜若匱于財。
而乃鋟梓表章之。
其意良亦勤矣。
穆陵盛際
文章蔚興
玄軒之文奇。
月沙之文達。
白沙之文健。
五峯之文逸。
足以中興之運。
然皆遜於簡易之力完神足
盖其揉而涵之。
精粗畢蓄。
啓而闢之。
洪纖並作。
鎔鑄蕩蕩
不見縫罅
注射浩浩
莫測涯涘
許眉叟所稱千載一人是也
生旣値干戈之辰。
雖其困屯艱難
亦能以之自鳴
院而進亞卿
啣使命而掌校正
亦已華矣。
同時諸公並驅後先
自知深奧不能及而不忌其前。
勢力不足加而不蔑其殿。
競相
推詡之不足材
安得不勸乎。
使簡易於今之世。
不被其擠。
卽受其侮。
安得發舒如此
讀此集。
爲之浩歎
題韓石峯筆帖
至於右軍
其至矣乎
前乎右軍
張芝之草。
鍾繇之楷。
可謂窮其妙。
右軍皆具焉。
後乎右軍
宋儋之古。
趙孟頫之媚。
可謂極其工。
右軍皆發之。
譬之聖學
其唯金聲玉振集大成者乎。
我東石峯之筆。
晉時右軍也。
內擫而有法
外拓而有姿。
和而不流。
踈而不迂。
密而不沓。
深奧造化
要眇神鬼
凡筆苑之鉅匠不一數
而孰能及之。
夫以筆而名。
君子所不屑。
然其得之有道
必其當時君上嘉之得之
不然當時大人君子爲之褒揚得之
不然其後有名有勢有位想慕闡發得之
是故右軍之筆。
唐太宗而後其品之冠絶今古者始定。
筆雖末藝
得名之難又如此
石峯生値穆陵惜材之時。
恩渥便蕃
揚詡出常。
文苑諸公相傾倒之不暇
所以名盛於並世
遂及于遺後
然則匪徒材之難。
亦時之難得也。
余又聞善書者必非庸人
胸中磊落奇偉之氣。
則雖欲工而不能工。
石峯之筆。
又可得其人也。
題幸州碑後
公元1592年
古之號稱宿將者。
必定計而戰。
計不素定欲以應敵者。
殆乎以無星之枰。
量物之輕重
豈理也哉
然其始計也。
類或有齟齬難合者。
使庸夫見之。
鮮不驚且駭。
必思壞之。
是故僨敗相隨屬也。
宣祖壬辰之難。
李忠武海上之績。
與夫權元帥幸州之捷。
中興之最。
忠武專制海上
無所約束
得不撓其計而輒奏功
權元帥始爲光州使。
從全羅巡察使李洸水原
公言賊方據京城
宜以大軍直涉祖江
臨津毋令賊西。
我旣據形便
禀命行在
賊可啚也。
若擊畿輔零賊非計也。
不能從。
及師見賊大潰。
公收散卒之官
選精卒千餘人自將之。
擊倭峙敗之。
倭逃去。
遂代益發萬餘人
軍于水原之禿城。
是時賊已敗平壤而懼。
相卛逃至京城
公遂用前計
留一軍衿川。
自以二千三百人陽川江陣于幸州山上
設柵自衛
賊忿爲天兵所敗。
將移怒而殘之。
悉衆圍公。
殊死戰。
三合不利
乃火其柵。
中用撲滅之。
又毁西北隅
公手斬僧軍少却者。
樹柵以戰。
公旣柵高峻地而背江壁
不能退。
賊又仰攻之。
終不利乃敗走
公復移軍坡州
賊知不可犯而退。
公元1837年
京城
公所素定計也。
是故局於拘掣則僨。
專于節制則濟。
向使李提督不以少衂而回。
維敬不以和議而誤。
寧渠一人返哉。
倭冦狡詐閃忽
方其戰也。
趍利忘死。
及其敗也。
奔崩如遺。
其自釜山西上也。
列鎭自壞。
雖其接刃而闘。
如李鎰之尙州
申砬之忠州
兒戱耳。
自我先喪而謂倭之善戰可乎。
天兵一振平壤震懼驚慴不暇
盖倭之輕銳雖難敵。
其實易撓也。
使當時諸將極兵威而力闘。
不必假天兵之武而可卽破也。
是故李忠武未必皆練而倭輒糜碎
權元帥師甚寡弱而倭亦摧破
盖其定計
據險力戰也。
余甞考歸震川備倭議。
以爲在海中。
舟船火器
不能敵我。
又多飢乏
惟是上岸則不可御。
用是而究倭情則儘然矣。
上岸則已死地
啚生於必死。
所以難敵也。
然則忠武之績。
當倭在海也。
權公之績。
在上岸矣。
勞績難易
可知矣。
今觀崔簡易幸州碑云公丁酉冬
從麻提督蔚山之役。
戊戌秋
劉提督順天之役。
皆以體統有制
先見之言而不用
先登之勇而不効
不獨公自抆英淚。
志士共惜之。
此深得當時機務之失。
爲之慨然太息也。
簡易院草記後
簡易常感朴公應福重丁酉封事
以爲中興章䟽第一
銘其神道碑
謂若己之有技。
不啻若自其口出。
夫士有一技爲人所知
感歎哀傷
伯牙之廢琴。
匠石之廢斤是已。
一技微尙然。
况文章之爲美乎。
杜子美骯髒
數數小惠哉。
然以每於百寮上。
猥誦佳句新之句。
眷眷韋左丞
有以見知己之難也。
余讀簡易集至院草記。
切劘事宜
指陳機要
當時文章
未有若是之精者也。
最其論石尙書感人
當我朝被倭。
宗社播遷之時。
救焚拯溺
一時爲急。
天朝諸臣以爲外夷自相攻擊
無庸動兵而救之。
又其一種之議。
以爲鴨綠以守。
使遼東被兵足矣
尙書衆議出師
本國六年困敝
無以自支。
則又以和議欲弭其禍。
以此得罪而死。
我朝不能一言以救之。
尙書得無恨乎。
今見簡易
唯恐尙書狼狽
其慮之深矣。
當時諸臣果欲救之而不可耶。
抑憎其主和而初不留心於救耶。
此篇非徒文辭之美。
言外之旨。
唯可與知者道。
知者豈易得哉。
檀弓申生語後
申生不忍傷父之安驪姬
不自暴其情宲以死。
志誠悲矣。
然惜其不聞乎道也。
是時申生久居世子位。
有功於外而內爲國人所附。
顧其任重居正何如也。
驪姬一戎俘也。
獻公不知其外淫嬖而爲夫人
齊桓之誓毋以妾爲妻。
獻公與之盟而畔其誓矣。
申生不可諫止
而乃反懼其傷也歟
夫信嬖寵之讒而殺正嫡之嗣。
國安得不亂。
申生豈可一己哉。
申生而死。
自成其亂。
吾故曰不聞乎道也。
史記管仲傳後
管仲之過。
因敗以爲功也。
夫人失道而將至於敗。
大臣者可諫而止。
不可諫則去之。
未甞以爲功也。
縱慾至於僨固勢也。
若或倖而有功則狃狃則復作
夫安得一一而爲功哉。
齊桓之覇。
以召陵之盟爲最。
夫以一蔡姬之故。
乃憑覇主之威。
諸侯之師而伐蔡。
諸侯因已非之矣。
管仲懼其離也。
移之伐楚。
楚之猾夏久矣。
不可罪此。
遠引昭王之事而討之。
昭王之事。
漢濱諸姬之爲也。
楚豈伏其罪乎。
且討其弑昭王矣。
安有與弑天子之賊。
同盟成和乎哉
齊桓之尊王室者果何哉。
管仲之辭。
無當也。
王遵巖集後
近時中國論文之士。
王愼中爲雋。
歸太僕煕甫並稱
余甞取集觀之。
其文雖學南豊。
宲不出王陽明藩籬也。
不能爽利開豁
只得其粗耳。
是故其文差優於論議而短於紀傳
讀之竟篇。
涔涔益睡思。
言之不文
行之不遠。
孔子云乎
然則中國之士所取者何也。
陽明學故耳。
朱子之學。
久於學者䂓範
彼爲陸學者
自知不足抗之
往往自附於漢學
以其苛核之論。
議文公之未及檢處。
不者雖托紫陽私淑
外若排江西之說。
而宲陰助之。
乃欲蝥賊吾道
可不愼哉。
太僕學究者流
其論純而夷。
無一叛于聖人之訓。
巖之所可及哉。
硏經齋全集卷之十八
 文二○雜著
  
偶書
士之脩身㓗行
特安於性也。
人之所期望。
在於顯達
而或違之則輒解之曰時也。
也者
不可人人而得者也。
於是乎移之名曰。
顯達之榮。
不如立名之遠也。
名也者
庶乎人可得而致之者也。
而又或違之則解之曰命也。
也者
不可得而測。
其說於是乎窮矣。
福善禍淫之說。
人之所取準。
然人或犯患難而甘之如飴蜜者。
未可以禍怵之也。
又或輕軒駟而
之如苴屣者。
未可以福誘之也。
人之好惡
不可人人相類
所不得於人者。
其可得之於天耶。
天之於人。
又安可屑屑擇人而一一賦之曰若善也。
推人而一一納之禍曰若淫也乎。
賦之原憲之貧。
顔淵之夭。
未必是天之所惡也。
予之以趙孟之富。
彭之壽
未必是天之所好也。
天道與人道不同。
執人之所好惡。
欲以符乎天之與奪者。
殆若刻舟求劒
其符者特幸耳。
福善禍淫之說。
卽爲敎人而設。
天意玄遠莫測。
其與奪之跡。
不可妄言也。
談異
子不語恠力
夫事之經常者。
言有不暇給。
其畔經失常可及之乎。
周公作易象。
載鬼一車
見豕負塗之訓有之。
春秋之世。
夢卜神恠之事。
丘明皆不遺之。
凡人只憑目之所覩耳之所聽而已
少見靈異怳惚知思之所不及。
則便復茫然不解其所由然
秪見其狹也。
然則子之所不言。
特外之也。
非謂無是理也。
不然羵羊之恠。
防風之骨。
何爲及之也。
余雖不能博學
因人所傳聞
多有靈異之徵信
不殊目擊者
誠異矣哉
玆用記載
以待辨者。
毉人也。
少甞行峽中迷失道。
虎翼馬而行。
不敢下。
任之
至最奧處
日暮虎去。
茅屋甚㓗。
童子開戶視曰客至矣。
主人迎之。
鬚眉皓白甚慇懃。
少頃二老人至。
主人謂鏛少待
吾輩有事出他。
尋當還矣。
相卛而出。
鏛見案上多書帙。
抽觀之。
字皆不可辨。
夜將半。
三人至。
血腥狼籍
鏛問往何所
云湖西之某地
水賊國家稅米船。
將取之。
三人往誅之。
天將曉。
鏛欲還。
主人一書曰善讀之。
後當有用此時
鏛受視之
乃治痘方也。
後鏛以醫進。
當肅廟患痘時。
卒獲其用。
書中術多世所不傳者。
廷楷山人
少居廣州
娶妻而美耽之。
妻曰以吾之故。
君困矣。
若復來就我
我將死。
廷楷曰諾。
未幾又就之。
妻曰吾與君約死。
而君不之顧。
吾死矣。
自縊死。
廷楷恨其以己而致之死
何以養爲。
遂棄田宅僕隷
遊於四方
畏人識之。
自稱李平凉子
從所戴而稱之也。
偶言縱我如此
渠豈復然乎哉
盖恨妻之辭也。
先君子甞家宣仁門外
燒肉爲會。
廷楷聞而至。
食之甚饞。
葉下權公曰其食飮非常性也。
余亦不甚異之
後死坡州店舍
今因尹奉化東壽聞。
廷楷麻田姻家
求飮醬。
其家知素善飮。
數盆卽吸之盡。
沒後門徒適往鳥嶺。
一白鹿在路傍。
廷楷倚石
上而睡。
門徒驚曰謂公死矣。
公乃不死耶。
廷楷曰若何從至也。
騎鹿去。
不知所之
此尹老所的聞也。
豈世所稱神仙者多混跡凡庸
故人不能也歟
士固不可輕論哉。
許珩陽川人
徙抱川。
年二十。
甞夢爲鬼所攝。
天帝前。
殿宇崇嚴
冠佩璀璨
帝謂曰吾欲使汝爲侍人
汝妻爲侍女
仰見其妻亦在帝傍。
具言早失父。
獨與祖父及母居。
不可之而侍帝。
乞赦之。
帝復撿一冊曰若先期至。
若年四十八歲。
卽復來。
叩謝而退。
自卜吾壽雖促。
旣甞侍上帝
登科之兆也。
時正宗大王幸光陵。
試楊抱二邑之士。
家人
從善賦者赴塲屋
預囑妻具酒以待榜。
榜出果登壯元。
以是語權穉琴。
策名兩司
出知慈仁縣
爲人孝於親。
及至四十八歲。
其母有疾甚劇。
晝夜救藥
母疾已而病。
穉琴曰其將踐夢乎。
果卒。
公元1838年
百能江華人
武擧至通津府使。
老爲府千揔。
葉下權公甲寅中
留守江華
穉琴往待衙內
百能從容言某甞爲草溪郡守
赴任
八月十六日水原
阻水不得發。
店舍無聊
因店人知隣居黃生某可與談。
卽遣隷請至。
卽至談移時
日將暮辭去
挽之不
可曰吾今夕崔孤雲之約于伽倻山中
孤雲方迎子婦而邀我。
明早及公未發而還
復見公。
吾訝曰孤雲之沒于今幾年。
而謂尙存乎。
黃某仙人死者哉。
卽赴。
翼日果至
袖餌果之屬遺之。
味甚甘香
異於人間之食。
且言孤雲子婦
全州趙進士之女也。
年適上洛
迂路全州
趙氏家。
果有之矣。
詣之見。
主人布巾以迎。
問其故。
其室女果以我於店舍黃某之夕而死。
事似不經
故我未甞妄語
人世果有異人哉。
穉琴聞而語余如是
復讐
公元1790年
連山縣殺人者石致圭。
致圭父甞與里人玉凾閧。
手被咬。
疾篤執致圭手泣曰玉凾也者
女奴之聯也。
齒少余。
其父亦余同年也。
敢咬我至此
今死矣。
此讐汝必復之。
愼勿忘吾言。
已而絶。
致圭奔告官
獄具
庚戌夏
國有大慶
死囚多宥。
玉凾與焉。
致圭欲見玉凾拷訊狀。
蓐食府治
路聞玉凾釋。
失聲
仍據路左計良久
蹶然還家
老母
磨刀出門
家人共力挽之不聽
叔楚振曰玉凾㐫頑
不能制。
受禍矣。
老母在。
力農作以養職耳。
何乃輕身涉危
不自恤也。
致圭流涕曰父寃不報
亦何爲。
抵玉凾姨朴嫗家。
玉凾遇。
亟抽刀揕玉凾胸。
一室叫譟
楚振跡而至。
急抱致圭。
玉凾張拳疾聲而逸。
致圭逐刺之。
應手而仆。
玉凾旣殊。
致圭徐步詣府。
顔色不變曰亡父之讎。
欲以法復之。
讐遽蒙恩而放寃。
無以雪囚。
乃手殺之。
以踐亡父之言。
囚之事畢矣。
請伏殺人之律。
以重王法
血刃於前曰囚之刺讐以此刀。
刀具在縣監。
監司義之。
聞于朝。
上曰玉凾之釋。
因疑從輕。
致圭刺當也。
其辭洞快
况律有明據。
何罪之有。
致圭放。
復讐之義。
見於經傳者。
備且詳矣。
殺人之獄。
後世益密。
辜限焉。
有辭證焉。
有宲因焉。
傷人
重者立死。
輕者緩死
若過二十日則是非死於傷也。
卽死於病也。
家人不可以其不能救藥故而反讎傷者焉。
又其被傷出於瞹昧。
家人或以仇怨見告
不得隣里之招干連之證。
則不可以遽致辟焉。
又其被傷之輕重
痕損之淺深
傷處之緊歇。
可以决定致死之由。
不得决定
則不可以議罪焉。
愼重如是
執法不如釋之。
决獄不如定國
今之獄吏
苟能按例行之。
卽可無大謬誤矣。
然則古之經傳所著復讐義者。
卽己寃之所不得白。
有司之所
不能聽也。
正宗大王聖德寬仁
審理重囚
日晏進膳
夜燭屢跋。
究情而卽乎疑。
考跡而原乎義。
死者無寃。
生者無枉
玉凾之釋以疑。
致圭之宥以義也。
然此乃造化之權。
非有司之所可援也。
獄具而讞矣。
讞而判矣。
彼有可生之道。
故傅之生矣。
致圭乃以父死爲玉凾之咬而徑殺之。
有司之議而王言之判也。
而乃不顧焉。
如是則法安所施哉。
處心積慮
以衝讎人之胸者。
徐元慶梁悅而後可論已。
若致圭者。
所謂親親相讐
其亂誰救者也。
如使致圭必欲報讎。
卽當鳴寃于朝。
備陳辜限宲因痕損之由。
一有可執而爲言者。
有司當量輕重而處之。
於此三者而無疑焉。
徒欲踐其父之而殺之者
於法果何如也。
昌黎之文曰周官所稱將復讐
先告于士則無罪者。
孤穉羸弱
微志而伺敵人之便。
不能于官。
欲報讎者。
孤穉羸弱
其所摩厲以待者。
奮發䧺壯
可以丈夫
况如致圭之壯者哉。
致圭卽犯法
非復讎者也。
吾恐執法者援以爲常。
故辨之如此。
記舊奴婢
吾家舊貧甚。
先王考由安山之職串村。
徙居抱川之
香積山下
于時從之來者
一奴一命
一婢曰次玉。
忠勤于主。
困急時。
賴以濟者甚多
不能悉記也。
一命之母。
貧而寡。
不能守其志。
一命常痛之。
一命死。
其妻不改嫁
其女貴禮者。
柳氏婢也。
亦早亡其夫。
獨與一子一女居。
力穡養母
或勸其嫁。
貴禮戚戚曰吾父所甞隱痛吾祖母者也。
吾忍忘諸。
强暴夜入其室
卽大閧而逐之。
以至七十而不渝其㓗。
兩弟守一夫以終。
次玉之夫使酒頑甚。
得罪先王考。
次玉有一女矣。
以爲夫旣得罪主則可事
卽絶之。
其夫欲與之居。
萬端終不可。
至改娶而不顧也。
獨與女居。
旣嫁女而從。
守志以沒。
一命可謂化行於家。
而次玉擇義之精也。
聖人之訓萬千。
不過克己慾而復天理也。
慾之難制。
惟色爲甚
孔子曰未見好德好色者也。
盖言難也。
卑賤之人。
不能守志
亦無足恠也。
一命隱痛之。
得使其女葆其節者。
讀書君子
未易也。
奴主之義。
古也
然律今之法。
其嚴無與爲比
較量輕重
主宲加於夫。
夫旣斥於主則婢當以主心爲心。
然身不可他適者。
守一之義也。
兩人卽處母子與奴主之變。
不失其正者。
故記之。
以告世之處變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