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礼论四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5H 页
服术辨
小戴记大传云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郑玄云亲亲。父母为首。尊尊。君为首。名。世母叔母之属。出入。女子子嫁者及在室者。长幼。成人及殇也。从服。若夫为妻之父母。妻为夫党之服。陆佃曰一曰亲亲。所谓自仁率亲是也。二曰尊尊。所谓自义率祖是也。三曰名。所谓名曰轻名曰重是也。四曰出入。所谓一轻一重是也。吴澄曰其一亲亲之服。承上文人道之亲亲。下治子孙者而言。其二尊尊之服。承上文人道之尊尊。上治祖祢者而言。其三名服。其四出入之服。承上文人道之男女有别。别之以礼义者言。入者彼女来配此男。母者配父之名。妻者配己之名。妇者配子之名。出者此女往配彼男。故姑姊妹女子子。在室齐衰期。出嫁则降大功。入者虽已出嫁。或被出或无子而复归本宗。仍服在室未嫁之本服也。其五长幼之服。承上文人道之长长。旁治昆弟者而言。其六从服。谓从于人而服也。故有得有不得。服于五术之后。余尝疑此三说。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5L 页
如郑氏说指女子子嫁者谓出。在室者谓入。在室者于兄弟有长幼之服。于侄姒有尊卑之服。入非在室者也。如陆氏说。名与出入。无所分别。曰轻曰重。一轻一重。得不混沦乎。如吴氏说。又拘矣。女子复归本宗。自当服本服矣。又何别为一目乎。考之丧服传。盖亲者由妻而起。传曰为妻何以期也。妻至亲也者是也。是故由妻而及子孙曾玄而下杀。皆亲之服矣。尊者由父而起。传曰为父何以斩也。父至尊也者是也。是故以事父者事君。又推父而祖父母及伯叔父。又推父而母。又推母而外祖父母。又推君而君之父母。妻祖父母长子。皆尊之服焉。名者固由世叔母而始。传曰世母叔母何以亦期也。以名服也者是也。由是而从母及姑之子舅之子。皆名之服焉。若其出入者。如姑姊妹之嫁于人者谓之出。妻与子妇昆弟之子之妇之归于我者谓之入也。此所谓出入之服也。若其长幼者。由昆弟而始。推以及族昆弟者。皆长幼之服焉。若其从服非己之正服故略之。然此特举其重者而论之耳。服有正有义有降。于此三者。又有报服加服殇服。其取义虽各不同。又能相为贯通而不可废一焉。读礼者苟拘焉则不已胶乎。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6H 页
繐说
丧服云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诸侯之大夫为天子。传曰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繐也。何以繐衰也。诸侯之大夫以时接见乎天子。夫服无七月而独繐衰为七月者何也。夫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之大夫当会葬。而不可以不服也。且小功大功者。兄弟之服。不可以是服天子。且齐衰三月者。亦辟于其旧国君之服也。是故居大功之下而用小功之繐。小功之治缕也。成布四升有半。郑氏云细其缕者以恩轻。升数少者以服至尊是也。若云以时接见乎天子而为是服者。其义遍矣。然檀弓云叔仲衍使子柳之妻为其舅繐。且曰昔者吾丧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此以期之服为繐也。又春秋传襄二十七年。卫献公丧其弟鱄。如税服终身。杜氏云税即繐也。又檀弓县子以绤衰繐裳为非古。此讥其取清凉。夫春秋之末。先王制礼一切堕坏而趋于奢靡。期之丧乃用繐焉。然则期而繐矣。大功而繐。缌麻而繐。亦皆不能无者。以其在五服之外。故其所施亦不一种矣。夫期之衰。降服四升。正服五升。义服六升。而繐乃四升有半则在降服正服之间。大功之衰。降服七升。正服八升。义服九升。则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6L 页
之去此三者绝远。缌之衰十二升。则繐之去此尤绝远。然以其轻纤之故。人皆就之。而于制服之义左矣。然则布当以缕而制其亲疏哀戚之差。不徒以升数之高下而定之也。
屈服说
丧服疏。衰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期者。父在为母。传曰何以期也。屈也。至尊在。不敢伸其私尊也。后儒曰屈者。为服之人自屈而不得伸也。夫与妻齐体则夫不得以屈其妻。乃子之所以屈其母。屈者何也。以家无二尊之故也。苟家有二尊则是贰其统也。传所谓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者是也。故夫没而为母三年。从子而制之也。父在而为母齐衰杖期。从夫而制之也。夫既为妻丧之主。杖而庐矣。子亦从而杖而庐。不敢过矣。夫既为妻丧之主。祥而禫矣。子亦从而祥而禫。不敢过矣。不敢过者。以尊者存焉耳。是故尊者亡则无所屈而得伸母尊。然以私尊之。故不得与父同服斩。盖父母之恩。虽无轻重之差。而母必统于父。故降而服齐衰。以示铢两秒分之不可以苟焉。又以尊在而其情不得伸也。许其行心丧以卒三年。是虽屈于文而不害其宲之伸。唐武后自以己见。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7H 页
妄请父在为母服期为三年之丧。而开元中萧嵩遂仍之为定制。程朱之论虽知其未安。以国制之故。不得釐改。迨至我朝而行之。先贤之功不可诬矣。
厌服说
本服之降有三品。大夫以尊而降。是贵在己而卑在彼也。为人后者及女子子适人者。以出而降。是重在外而轻在内也。公之昆弟大夫之子。以父之所厌而降。厌者何也。死者为尊者所厌也。尊者有差等。故厌亦有轻重。公之所厌者最尊。故公在则公子虽于其母妻而不得服本服。为母练冠麻麻衣縓缘。为妻练冠葛绖带麻衣縓缘。即葬除之。昆弟则无服。公没犹为母妻昆弟大功。以有先君之馀尊也。大夫之所厌差轻。故大夫之庶子。父在为母为妻为昆弟皆大功。父没乃得伸其本服。以其无馀尊也。士之所厌益轻。故父在而为母妻昆弟皆得伸其本服如众人。然则为父之所厌者。子随之而厌也。为父之所不厌者。子亦不随之而厌也。然公妾大夫之妾为其子不杖期何也。以其不得体君之故。为其子得遂。且子之于母也。或在五服之外。或降为大功者。子在外故父之所厌者不得不屈。妾在内故君之所厌于己之子者可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7L 页
得而伸。公子之妻服其皇姑。即此义也。是故尊者之子。必视其父而为服。君绝旁期。故公子亦不敢服。大夫降一等。故其庶子亦降一等。士无所降。故庶子皆遂其本服。其轻重之分。尊卑之序。井井不紊。然此乃周制也。非夏殷之制也。县子琐曰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者是也。然则庶子亦有厌于嫡母乎。曰无有也。妇人无专制之义。嫁则从夫。夫死从子。又何厌之有。孙为祖母后者。父卒则服三年。不得以其皇姑存而为祖母期也。为长子者父没则斩。不得以母在而不斩。夫以母姑之尊。尚不能厌于子妇。而况嫡之于妾子乎。然则所厌者。专在于父之尊而母不与焉。可知不贰统矣。庶子之厌而不得伸者。亦在母妻昆弟。而他亲不与焉。亦可知在内而不在外矣。
加尊服说
小戴记三年问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然则至亲之服。不过于期。以三年之恩。加隆而服父母三年齐斩矣。易传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8H 页
曰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礼义有所错。是故服始于父母。而君道亦父道也。故亦服斩三年。长子以传父统之重。故亦服三年。妇以所天之在于夫。故亦服斩三年。皆加隆焉尔。是故从父而加祖父母期。世父母叔父母姑在室期。服之本制。若为父期。祖父母以下合大功。而为加隆之故期也。以此推之则臣为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服期矣。妻为夫之父母服期矣。若遵服之本制。亦皆大功。而进乎期矣。又适孙而期矣。本服大功。从长子之统加之也。又外祖父母。从母而小功矣。本服缌。从母属而加之也。是故自天子至于士。父母而齐斩三年。祖而期。曾祖齐三月。高祖亦齐三月者。统承于上者也。故不殊焉。为长子三年。适孙期年。曾孙缌麻。玄孙亦缌麻者。统继于下者也。故亦不殊焉。从乎父而生兄弟。不杖期之服。从乎祖而生世叔父母。不杖期之服。与夫从父昆弟大功之服。大功之服何也。世叔父母可以加隆。而其子则不可以加隆也。从乎曾祖父而生族祖祖父从祖父从祖昆弟小功之亲矣。夫曾祖乃齐衰三月矣。何以生小功之服也。丧服曾祖父母。传曰何以齐衰三月也。小功者兄弟之服。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8L 页
也。然则日月虽减于小功。衰麻之属实过于大功。礼所谓似杀而实隆者也。至若族祖祖父以下。无嫌于兄弟之服。故皆小功也。从乎高祖生族曾祖父族父族昆弟缌麻之服。服至于缌而无以复杀也。然则随恩义之轻重而隆杀之分判焉。其锱铢纤忽。不可紊矣。是故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丧期尽于此矣。其统纪在于三年之丧。三年之丧根本也。其他服皆枝叶也。故三年之丧。不祭不吊人。不与人馈奠。而于轻服之亲。必服其服而往焉。以明其同根而不可离也。
受服说上
受服者何也。服成布。变麻服葛。既虞卒哭后服也。功衰练衣黄里縓缘去首绖绳屦无絇。既练后服也。缟冠缁衣素裳。祥祭之服也。缟冠布深衣。祥后之服也。玄冠而朝服。禫祭之服也。纤冠素端黄裳。禫后之服也。既虞卒哭而受服者。貌以心变。服由貌减。葬后则哀始节矣。既练而受服者。外除而内未除也。祥祭之服。未纯吉也。祥后之服。哀情未尽。反微凶也。禫祭之服。渐吉也。禫后之服。未吉祭也。吉祭之后。始复常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9H 页
夫至亲以期断。加隆而三年。故加隆之服者。斩疏之正服。期而当除。然有所不忍者。故为之变服。首绖除矣。冠衰练矣。屦易而绳矣。唯腰绖杖不变而至再期者。以忠宲之心不可变。而辅病之具不可无也。是故丧服记云衰三升。三升有半。其冠六升。以其冠为受。受冠七升衰三升者。子为父。父为长子。妻为夫之正服等也。三升有半。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等之义服也。衰三升。三升有半。乃未成布也。故为斩衰之正服。六升以下。其缕渐细。故始称成布也。故为斩衰之冠。齐衰四升。以冠受则衰乃六升。冠乃七升矣。记又云齐衰四升其冠七升。以其冠为受。受冠八升。此据其于三年则正服。于期则降服也。齐衰三年。有正有义。义服五升冠八升。齐衰期。有降有正有义。正服五升冠八升。义服六升冠九升。皆以其冠为受。其受冠之升数。亦多于受服一等。记不著者。特举重而见其馀也。记又云繐衰四升有半。其冠八升。此诸侯之大夫为天子繐衰也。据丧服本在大功之后小功之上者。以其升数虽少。缕精粗与小功同也。记又云大功八升若九升。小功十升若十一升。此以小功受大功之差也。夫齐衰以至小功服。各有三等。自大功以上皆有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69L 页
受服受冠。其受服当下于本服三等。斩衰受以齐衰之下。齐衰三等受以大功三等。各如其次焉。大功之上。亦受小功之上。皆校三等也。以例言之。大功之中当受以小功之中。大功之下当受以小功之下。如是则可与前之受服者。轻重相比。而乃不然。中者亦受以小功之上。上则受以小功之中。止校二等者。欲以小功之下十二升者。为大功义服之受冠也。大功受冠亦多于受布一等。夫论是礼者。莫详于敖继公。故余取之。
受服说下
布三升四升五升。未成布也。六升七升八升九升十升十一升十二升。已成之凶布也。十三升十四升。吉凶之间。疑似难明之布也。十五升者吉布也。子为父父为长子妻为夫。斩衰以三升者何也。夫三升之衰极粗而无以复加也。此三者达于上下。故从三升而至。若臣为君则以其义服也。故稍存区别而从三升有半之衰也。齐衰以四升者何也。齐衰之服从母而始。母次于父尊也。不得以服父之服服之。故减而为四升也。且齐衰之服甚多。尊而为母。(父在为母)亲而为妻。皆杖期也。尊而祖父母世叔父母。亲而昆弟及众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0H 页
昆弟之子。皆不杖期也。尊而为夫之君为君之父母为舅姑。亲而夫之昆弟之子。皆不杖期之义服也。尊而庶人之为国君与夫曾祖父母与夫宗子宗子之母妻。皆齐衰三月也。夫尊之至者亲之至者。与夫从而为尊者亲者。举归之杖期及不杖期之等。又其尊而远者。从其重则已过。从其轻则已薄。故重其衰减其月而归之齐衰三月者。圣人之微旨也。大功之以七升八升九升者何也。夫降服者。姑姊妹女子子。以适人而降。为人后者为其昆弟。以出而降。大夫为世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为士者。以尊而降。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昆弟。以父馀尊之所压而降。夫大功也者。始施锻治之功而粗沽也。彼之降者。本服齐衰期也。虽其锻治而从粗沽而始。故为七升。以继齐衰之末。又其正服如从父昆弟庶孙适妇侄。皆本服也。故次之而为八升。又其义服如夫之祖父母世叔父母之类。皆从服也。故次之为九升。小功之以十升十一升十二升者何也。彼降服也者。乃从父姊妹孙适人者之类。彼其降者。以本服大功也。故为十升。以继大功之末。又其正服乃从祖祖父母从祖昆弟外祖父母从母庶妇之类是已。皆本服也。故次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0L 页
之为十一升。又其义服夫之姑姊妹娣姒妇。是从服也。故次之为十二升。夫十二升而无以复加者。以十三升十四升者。以其疑于吉凶而不用也。至若缌者。以其情杀而哀轻。故欲附之于十二升之内则无以列其属也。欲附之十二升之外则无以列其服也。故用十五升之吉布而抽其半焉。乃为成布七升有半而在于大功之中也。此比于他服之布为稍疏。比于他布之缕为最细。细者所以见其为轻丧。疏者所以明其非吉布也。又若繐衰也者。独诸侯之大夫为天子服也。陪臣不可为天子服斩。又避于旧君。故不服齐衰三月。又大功小功兄弟之服。不可以服至尊。故其衰用小功之繐而在五服之外。郑云治其缕如小功而成布四升半。夫繐也者。细而疏也。小功有三等。为此繐者。其小功之上与为服者止于此。丧服传曰齐衰大功冠其受也。缌麻小功冠其衰也。此言齐衰大功初丧之冠。皆与其受衰升数同。如降服齐衰四升冠七升。既葬以其冠受。受衰七升冠八升是也。故云冠其受也。小功缌即初丧之冠。皆与衰升数同。如降服衰十升。冠亦十升。缌衰七升半。冠亦七升半是也。故云冠其衰也。夫冠与衰异其制者何也。夫礼服主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1H 页
乎冠。崇饰也。丧服主乎衰。尚粗恶也。故衰从未成布也。冠用已成布者此也。虽然自齐斩之重。方其渐次而变也。不得不从轻。斩之始也。衰三升冠六升。及其受也。齐六升。非齐衰之末乎。既练而衰七升。非大功之上乎。大祥后麻衣十五升者。从缌之不抽半矣。然则为斩衰者。自齐衰而轻矣。又自齐衰之大功而轻矣。又自大功而之缌而轻矣。斩衰如此。齐衰大功以下凡有受者。皆可推而知之也。
兼服说
凶服者。礼服之反也。是故上衣下裳之制皆同焉。独绖也者。自古所以表其哀也。是故服之轻重。于是乎著焉。小戴记间传所云除丧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是也。何谓除丧者先重也。郑注云练。男子除乎首。女子除乎带也。何谓易服者易轻也。郑注云大丧既虞卒哭而遭小丧也。其易丧服。男子易乎带。妇人易乎首。贾疏男子重首。女子重腰。重者有除而无变。故于其虞卒哭。不受以轻服。而至小祥而除之。又先遭斩服。虞卒哭已变葛绖。大小如齐衰之麻。若又遭齐衰之丧。齐衰腰首皆牡麻则重于葛。服宜从重。而男不变首。女不易腰。以其所重也。但以麻易男腰女首。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1L 页
是所轻也。据此说而考诸记则间传所称斩衰之丧既虞卒哭。遭齐衰之丧。轻者包重者特者。亦兼服之义也。此言轻者可施于卑服。齐衰之麻。以包斩衰之葛。谓男子带妇人绖也。重者宜主于尊。谓男子之绖妇人之带。特其葛而不变也。间传又言既练遭大功之丧。麻葛重者。亦兼服之义也。此言斩衰既练。男子除首绖而带独存。妇人除腰带而绖独存。若遭大功之丧则男子有麻绖。妇人有麻带。此谓重麻。大功既虞卒哭。男子带其故葛带绖期之葛绖。妇人绖其故葛绖带期之葛带。此谓重葛。此大功也。而带期之绖带者何也。射慈曰妇人不葛带。谓齐斩之妇人也。大功既葬。妇人不服大功之葛带。而带期之葛带者。斩衰既练。妇人除葛绖大五寸百十五分寸之十九。若带大功之葛带裁大三寸六百二十五分寸之四百二十有九。非绖带五分去一之差也。故带期之葛带大四寸百二十五分寸之七十六。与练首绖差之宜也。又斩衰练。男子除首。妇人除要。今大功之丧既葬。首要皆当绖大功既葬之葛绖则小功之绖也。大四寸六分。小不可以居三年之丧。故皆绖期绖也。间传又云齐衰之丧。既虞卒哭。遭大功之丧。麻葛兼服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2H 页
亦轻包重特之义也。此言男子以大功麻带。易齐衰葛带。其首犹服齐衰葛绖。是首有葛腰有麻。故云兼服之。此专据男子而言也。间传又云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与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与缌之麻同。麻同则兼服之。此亦上文之意也。夫有上服既虞卒哭。而遭下服焉者。以是而差也。郑玄云唯大功有变。三年既练之服。小功以下。于上皆无易焉。此言大功之葛。与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与缌之麻同。主为大功之殇长中言之也。凡此四章。皆因易服者易轻而立文也。是故吕大临曰以斩既虞。与齐初丧几同矣。斩既练齐既练。与大功初丧亦几同矣。故轻包重特。止为斩既虞遭齐衰之丧而立文。麻葛重止为斩既练遭大功之丧而立文。麻葛兼服则为齐。既虞遭大功之丧。大功既虞遭小功之丧。小功既虞遭缌之丧而立文。麻葛重者。其始也以麻葛变。麻葛兼服者。其轻者变而服之。是说得之。
报服说
夫尊者不为报服。子为父服斩三年。父尊故为子服期。为母服齐衰三年。母尊故亦为子服期。孙服祖父。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2L 页
母齐衰不杖期。祖父母尊故为孙服大功。妇为舅姑服齐衰不杖期。而舅姑尊故服妇大功。妻为夫服斩三年。夫尊故服妻齐衰杖期。外孙服外祖父母小功。而外祖父母尊故服外孙缌麻。然此服皆加。故为尊亲者皆以本服节之也。至若长子适妇适孙。自以重统之故不敢降。不敢降者。自先世已服此服矣。不可由己而降之也。至若报服者。尊不足以加焉。世叔父旁尊也。己以尊者一体之。故为加隆之服。然旁尊不足以加其尊。故于己则报焉。世叔母以名故从以服焉。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者。以其重大宗也。父卒继母嫁。从为之服报者。以从起义。且已嫁他人。不足以母之尊。加前夫之子也。姑姊妹女子子适人无主者报。以彼无受我而厚者也。从祖祖父母从祖父母报者。以恩重故两相为服也。从母丈夫妇人报。以名加也。夫之姑姊妹姒妇报者。姑姊妹恩杀故略之也。娣姒妇以居室之亲也。从祖姑姊妹适人者报。以出也。姑之子报。以异姓故轻之也。舅报者。以从母而服已故也。婿报者。以从女而服已故也。夫之诸祖父母报者。从夫降一等而无以复降故也。盖报服之施。或以重或以轻。其涂非一。然皆尊不足以有加者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3H 页
缅服说
丧服传曰改葬缌。春秋谷梁传曰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并云缌而不著服几月。礼记卫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问服于子思。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之。不忍无服送至亲也。夫缌也者。即服三月耳。是故郑玄谓终三月而除。王肃谓事毕而除。后来韩退之主郑说。以为自启殡至于既葬而三月则除之。未三月则服以终三月也。盖丧事欲从厚也。然余见今之营缅礼。或以事力之不时与事故之不意与道里之远近。启旧阡而殡者。多历日月。至四五月或六七月者有之。或八九月者有之。然则计其服。当小功矣当大功矣。不止于缌麻三月矣。若是者当遵何服耶。是故疑此服者。以为特改葬之时。服缌而已。非谓尽三月也。非谓尽三月则虽过三月。亦是服也。殆服之有繐矣乎。夫丧礼以缕而别缌也者。十五升布。抽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者也。贾公彦曰以八十缕为升。十五升千二百缕。抽其半六百缕。缕细如朝服。数则半之。可谓缌而疏。服最轻故也。然则缌之名。以缕而非以月也。袁孝尼以为丧无再服。若终月数。是再服也。然则子思所称既葬而除之者。于是乎明矣。夫父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3L 页
母之葬。见棺而号擗。成殡而哭踊。情斯尽矣。而独可无服乎。是故制此服也。只于殡葬时服之而已。然则当缅礼而服此服者。何所节也。戴氏曰缌麻具而葬。葬而除。谓子为父。妻妾为夫。臣为君。孙为祖后也。非是亲也。皆吊服加麻。东儒礼说以为承重者虽在曾玄孙。与长子无异。当服缌麻。至引通典中步熊事明之。熊之言恐不如此。熊问改葬孙为祖亦宜缌。但不受重于祖父亡后。祖墓崩。不知云何。许孟云父卒孙为祖后而葬祖。虽不受于祖。据为主。虽不曾为祖服斩。亦可制缌以葬。此明为祖服缅。而似非论曾玄以上远祖也。苟论曾玄以上远祖。恐无以为准也。盖缅礼也者至少。而又溯曾玄以上至于五代六代者尤绝少。故不论也。苟或有之。何以准也。是故礼之所论。极于孙为祖后而止矣。
殇服说
丧服殇大功九月七月。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传曰何以大功也。未成人也。何以无受也。丧成人者。其文缛。丧未成人者。其文不缛。故殇之。绖不缪垂。盖未成人也。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无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4H 页
之殇。以日易月。以日易月之殇。殇而无服。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死则哭之。未名则不哭也。夫殇何以节以八岁也。窃意人生八岁。即入小学。则八岁者。人之智思之始发也。然则以四节之。自八岁而至十一。自十二至于十五。自十六至于十九者何也。四者少阴之数也。维其少也。故所以起殇服也欤。且以日易月之议。议者甚多。而马融,郑玄之论。互为甲乙。马义以为以哭之日。易服之月。殇之期亲则以旬有三日哭。缌麻之亲则以三日。王肃,戴逵,刘敞等从之。郑义以为生三月者。哭之一日也。若至七岁。岁有十二月。则八十四日哭。范宁,庾蔚之,贾公彦等从之。主马难郑者。以为哭日准平生之月而谓之易无服之殇。非唯期亲七岁以下也。他亲长中降而不服。故传曰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殇。如马义则以此文悉关诸降服之殇者。若郑义诸降之殇。当作何哭邪。若复哭其生月。缌麻之长殇。决不可哭二百馀日。郑必推之于不哭。则小功之亲以志学之年。成童而夭。无哭之位。恐非有情者所允。主郑难马者。以为如马说则哭缌麻三月丧。与七岁同。夫大功之长殇在小功。下殇缌麻。无服之殇已绝无服。不应制哭。岂有生三月而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4L 页
更制哭乎。究此诸说。有以见郑说之为长。夫殇服之上中下。以长少为差。则无服之殇。亦当以岁月为差。自七岁以下三月既名以上。不可一例视之者明矣。故期亲而殇未及岁者既名则哭之三日。其岁月递多则哭之日亦递增。以至于八十四日而止之。马则疑其过多。而欲以本服之月为月。本服之月则七岁以下既名以上之所同也。可无差次乎。且功缌之殇可以无哭。而哭之以九日五日三日则失之重。期之殇至六七岁而限以十三日之哭则失之轻。既乖疏戚之伦。又混长少之次。其可乎。是故敖继公曰无服之殇以日易月。唯用于凡有齐斩之亲者。自大功之亲以下则否。盖齐斩之长殇。中殇大功。下殇小功。以次言之则七岁以下犹宜有服。但以其不入当服之限。故所以略之。然其恩之轻重。与殇之在缌麻者相等。故计日而哭之。若满七岁者。哭之八十四日。则亦近于缌麻之日月矣。是其差也。知大功以下之亲否者大功之下殇在缌麻则七岁者自无服。故不必以日易月哭之也。考之大戴云七岁以下至生三月殇之以日易月。生三月哭之朝夕。即位哭葬于园。既葬止哭。不饮酒食肉。毕丧各如其日月。此独谓父母为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5H 页
子与昆弟相为尔。据此所论。可得疏戚之伦矣。又考杜氏通典臣不殇君。子不殇父。妇不殇夫。凡此三者。虽在殇年而不之殇矣。又既冠既笄。又世爵而有臣。早仕而服官者。虽在殇年而亦不为之殇。又有变而通者。孔子谓嬖童汪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以勿殇。由此推之。凡十六以上。或学通一艺。或勤效一职。似皆可比于勿殇之义。但上殇以近于成人。故有此变通之法。而若其中下殇则无容议矣。
降服说
吴射慈云诸侯之女。为天子后。为天王之亲。服随天王而降一等。诸侯之女为后。为其父母及昆弟为父后者。服齐衰。其宗子亦不降。徐整云诸侯女嫁为天王后。为外亲尊同则如邦人为君之长子三年。晋贺循云诸侯女为天王后。以尊还降其族人。据此三说。盖指皇后与天子敌体。故从天子之亲而所服者。天子不服则后亦不敢服。如伯叔父以下。皆不敢服。独其私亲则服。而父母及昆弟为父后者。服本服期而不降。又其宗子则不降者。重其统也。君之长子。天子之所服。故亦服之。夫众子则天王所不服也。特言长子者。明不与众子同也。但慈之言曰后随天王降一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5L 页
等者。其从服也。又整之言有可议者。诸侯女既嫁为天王后。天王尊无上矣。又安有后之外亲与后尊同者乎。仪礼无王后服矣。其所折衷者。由大夫以上至诸侯。由诸侯而至天王而节之也。魏田琼曰大夫女嫁于诸侯降。其家旁亲一等与出嫁降并二等。为外亲尊不同则降。又大夫之妻为大夫之亲。亦随大夫而降一等。大夫之女嫁于大夫。还为其族亲。尊不同者亦降之。唯父母昆弟为父后者宗子亦不降。据是说也则随而降一等者。唯大夫之礼也。大夫为伯叔父母子昆弟为士者。以尊降一等为大功。则为大夫之妻者。亦从而服大功。是所谓降一等也。夫尊同者唯诸侯之礼也。如诸侯之姑姊妹嫁于诸侯则以其服服之。俱在诸侯之列。故谓之尊同也。天子而岂有是哉。独诸侯之始封者。于其所未臣诸父昆弟。皆以其服服之。则此非降一等也。且天王之受命者。又非始封之比。然则降一等之服与夫尊同之服。非皇后所可引用也。射慈,徐整其未细考也欤。天子之后诸侯夫人之为父母遂服何哉。左氏传桓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杜预曰季姜。桓王后也。季字姜纪姓也。书字者。伸父母之尊。公羊传云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6H 页
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郑玄曰是言子尊不加于父母。此后夫人遂服之义也。然周公以贵贵之义。虽为之降服。县子言古者不降。以滕伯文为證者。盖悯时之贵人由是而薄于亲也。且周之诸侯以封建之故。得以臣其诸父昆弟。大夫以世禄之故。统其族属。其于旁亲之服。绝之降之犹可也。后世则封建废而世禄衰则岂可援古例而降之绝之哉。挚虞,虞喜,徐邈,刘炫之论。可谓叶矣。
税服说
檀弓曾子曰小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郑玄云大功以上税。小功则不追服。叶梦得曰此所谓以义断恩。曾子盖察乎恩而不察乎义。又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己则否。郑玄云子生于外者也。父以他故居异邦而生己。己不及此亲存时归见之。今其死于丧服年月已过乃闻之。父则税而子则否者。不责非时之恩于人所未能。王肃以为计己之生不及此亲之存则不税。若此亲未亡之前而己生则税之。又谓昆弟为诸父之昆弟也。刘智蔡谟等说。与肃合。而以弟为衍字。又丧服小记降而在缌小功者则税之。郑玄云正亲在齐衰大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6L 页
功者。孔颖达曰若本大功以上。降而在缌小功者为税之。本情重也。又小记曰为君之父母妻长子。君已除丧而后闻丧则不税。近臣君服斯服。其馀从而服。不从而税。郑玄云君出朝觐。不时反而不知丧者。孔颖达曰此明臣从君出。不时反国。比反而君诸亲丧君自税之。而卑近者从君。贵者若君亲服限未除而君服之则臣下亦从而服。若限竟而君税之。此臣不从君而税。凡言税者。惟是而已。夫小功不税则马睎孟曰小功之服。虽不必税而税之者。亦礼之所不禁也。又如父税而己否者。淳于纂曰父在则祖期。父亡则三年。若但以不见。割至亲之爱。忍恻怛之情。使与诸父母昆弟同制。尊祖之义疏矣。又如降则税者。黄叔阳曰祖父母诸父昆弟之丧皆不税。而惟税其降在缌小功者。是舍其至重而服其轻也。又若近臣斯服者。孔颖达曰从君服之。非税义也。观此诸说。虽皆有据。然文以情重。义由恩杀。小功皆远兄弟之服也。其不税也。不与其重也。降而在缌小功者。皆其至亲也。其税也。不与其轻也。生不及亲存则若税也。与其杀也。君之亲而服除则其不税也。不与其杀也。情不重而从于文则伪矣。恩已杀而徇于义则窾矣。是故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7H 页
君子不由也。夫节以小功者。至亲之恩以期断。其杀至于大功也。又若从服之。徒从尤其轻者也。虽期之重。苟非其亵昵。无从而服之理也。
变除辨
丧服莫重乎变除。然自汉儒始言其制。载于丧服传者略矣。见于小戴记者疏矣。至于戴德,郑玄,刘表,杜预,崔凯,崔灵恩之议。始详且密矣。但古今殊制。因革不同。以今之礼。方古之礼。陋儒者有时乎言其拘矣。以古之礼。比今之礼。窾言者有时乎言其迂矣。礼岂有古今之殊哉。特俗习为之挠耳。是故隋书经籍志载丧服经传义疏甚多。唐艺文志存者渐不多矣。夫以斩衰之三年言之。自鸡斯扱衽。至于成服。自吉而之凶也。自筮宅至虞。纯乎凶而间用吉也。自卒哭至除服。自凶而吉也。自唐开元礼。迄于 皇明。集礼练服禫服则有之。而卒哭受服则阙焉。夫唐世以降。士大夫惑于地理之说。往往不能三月而葬。有至三年者。有至十年者。有至数十年者。而变除之节。无以为凭。又笃信释氏七七百日之邪说。如开元礼政和礼诸书阴用其宲而阳讳其名。当七七之期或百日之期。则释去衰麻而易以平常之素服。小祥之后。原无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7L 页
衰服可易。故诸议礼之家。亦因之而不载也。我 朝遵用家礼。而于家礼之中。或从时制而不合于古者。如父在为母三年之类。亦改从期。如此类者多。故虽穷僻之乡蒙冒之类。亦皆知服父母三年。虽未能具礼。然布头巾布行缠则无不具焉。我东诸贤之功不可诬也。余故抄古今丧服之所变除者。为之省察焉。
(疾病)男女改服。(士丧礼记)案郑氏释此则曰主人深衣。又于丧大记注云为宾客来问病。亦朝服。庶人深衣。盖养者皆齐。则齐服即玄端也。盖士服以玄端为正。燕居则深衣。玄端即朝服之衣而易其裳者。故亦名朝服。论语曰端章甫者是也。士朝玄端夕深衣。则其易服者亦随其时而不同。故或指朝服或指深衣欤。庶人则一于深衣矣。深衣以白布为之。士之服无质于此者。而非凶服则虽当父母死生之际无嫌。故改服之。见其异于常节也。
(始死)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易之而已。(檀弓)案孔氏疏云养疾者。朝服。羔裘玄冠即朝服也。始死则易去朝服。著深衣。故易之而已。此因疾病改服而通言之也。由是敖继公曰易者。谓易之素冠深衣也。然则主人以下皆同。而未暇有所别异。既小敛。主人乃去冠与纚。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8H 页
而以麻髺发。众主人以下亦去冠与纚。以布为免。二者皆所以代冠也。
鸡斯徒跣扱上衽。(问丧○大戴云父卒始有母之丧。父在始有母之丧同。始有祖父母之丧。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屦无絇。始有曾祖父母之丧。始有从父兄弟之丧。始有族祖父母之丧皆同。○馀亲应服放此。)案郑玄云鸡斯。当作笄纚。声之误也。孔疏云笄。骨笄也。纚。韬发之缯。言去冠唯留笄纚也。徒空也。无屦而空跣也。衽谓深衣前衽。扱之于带。以号踊履践为妨故扱之。盖丧服士丧礼及丧大记等篇。皆无去冠之文。郑氏亦云笄纚如故。独孔氏始云去冠。故后儒多有纷纷之议也。○案开元礼云男子易以白布衣。被发徒跣。妇人青缣衣。被发不徒跣。女子子亦然。(父为长子。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皆素冠不徒跣。女子子嫁者髽。)齐衰以下。丈夫素冠。妇人去首饰。内外皆素服。朱子家礼云妻子妇妾皆去冠及上服被发。男子徒跣。馀有服者皆去华饰。华饰谓锦绣红紫珠翠之属。夫被发也者。始自开元礼。丘氏曰历考古礼。并无所谓披发之法。温公谓笄纚。今人平日所不服。被发尤哀毁无容。故从开元。然被发乃胡俗也。自胡夷乱华以来。遂被渐染。开元礼不察而混举之也。且考开元礼齐衰之丧。内外皆素服。斩衰之丧。妇人乃青缣衣被发。何其不相值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8L 页
也。又家礼既云妻子妇妾皆去冠及上服。则非此亲者。不当去冠及上服也。
(饭含)主人南面。左袒扱诸右。宲米惟盈。主人袭反位。(士丧礼)案孔疏袒则露形。袭则复着。盖袒左袖扱于右腋之下带之内。欲其便于事也。事已则袭矣。夫左袒者用左手也。左手不便于用而乃用之者。主人东面坐。若用右手则必反用其柶。加于亲面。非孝敬。故不为也。夫易朝服而着深衣。即变服之始也。大戴云尸既袭。服白布深衣,十五升素章甫冠,白麻屦无絇。此变服之次也。
(厥明小敛)环绖。公士大夫一也。(杂记)案郑注云环绖者一股。所谓缠绖。士素委貌。大夫以上素爵弁。而加此绖焉。自开元礼以来。不著此礼。盖有冠而后可加环绖。而披发则不可以冠矣。不可以冠。故不加环绖欤。至丧礼备要始载之。
(卒敛凭尸)主人髺发袒。众主人免于房。(士丧礼)案郑氏云髺发者。去笄纚而紒。众主人免者。齐衰将袒。以免代冠。冠服之尤尊。不以袒也。又贾疏此即丧服小记斩衰髺发以麻。为母髺发以麻。免而以布。是母虽齐衰。初亦髺发。孔颖达云母丧髺发。在小敛拜宾即位时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9H 页
郑注说免曰如今著幓头。广一寸。自项中而前交于额上。却绕紒。贾疏说髺发曰妇人以布为髽。髽与髺发皆以麻布。自项而向前。交于额上。却绕紒。如著幓头。夫髺发髽免。其制一也。又案开元礼主人主妇凭哭讫。退乃敛发束巾帕头。而司马氏书仪云先用麻绳撮髻。又以布为头𢄼。麻布并用。恐与古制异矣。盖以免代冠则自齐衰至缌一也。
既凭尸。主人袒髺发绞带。众主人布带。(士丧礼记)案郑注云象革带。又敖继公曰先言袒髺发。著其节也。布带亦于既免乃加之。然则卒敛凭尸。即此时也。而开元礼以来无此节也。
(奉尸侇于堂)主人拜宾。大夫特拜。士旅之。即位踊袭绖于序东复位。(士丧礼)案丧大记主人即位袭带绖踊。孔颖达疏云主人拜宾讫。袭衣加要带首绖于序东。复位乃踊也。盖小敛时。先以苴绖大鬲。下本在左。要经小焉。散带垂长三尺者。馔于东方以待而及是服焉。盖绖于序东者。即是绖也。举绖而首绖要绖具焉。盖要绖首绖并时而着耳。非有或先或后也。自开元礼以来无此节。独丘氏仪节有具绖带一条于迁尸床于堂中之下曰首戴白布巾。加以单股之绖。礼所谓环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79L 页
绖也。成服日去之。又曰具要绖散垂其末三尺及具绞带。夫要绖绞带则同古经。至若环绖则差矣。又案牡麻首绖要绖。齐衰以下之所同也。独小功之殇服及缌之首绖。澡麻而为之。齐衰以下大功以上之要绖皆散垂。小功缌麻。初而绞之。而缌则澡麻而绞垂。
(大敛)主人及亲者。升自西阶。西面袒。(士丧礼)案郑注云袒为大敛变也。不言髽免髺发。小敛以来自若也。
(二日殡)卒涂祝取铭置于肂。主人复位踊袭。(丧大记既殡)主人脱髦。(士丧礼记)案髦制。自郑玄时未闻。只云儿生三月。鬋发为鬌。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长大犹为饰存之。孔疏云夹囟曰角。午达曰羁。子事父母。必著髦。亲已没至殡乃脱之者。未殡之前。孝子犹冀其复生。既殡则绝望矣。乃说之也。然诸侯礼小敛。主人脱髦。髺发以麻。士既殡脱髦。于死者俱第三日也。
(三日成服)三日成服杖。(士丧礼)案郑注云既殡之明日。贾疏云言三日者。除死日数之为三日也。然此士礼也。若丧大记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乃诸侯之礼也。
三日绞垂。(士丧礼记)案敖继公曰记唯指主人。男女大功以上亦存焉。将成服。先绞其带之垂者。以其已在身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0H 页
故也。
冠六升。外縪缨条属厌。(既夕记)案丧服记斩衰冠六升。齐衰冠七升。繐衰冠八升。又考丧服传疏齐衰。正服冠八升。义服冠九升。降服大功冠十升。正服大功冠十升。义服大功冠十一升。降服小功冠十升。正服小功冠十一升。义服小功冠十二升。缌麻冠十五升。抽其半。又澡其缨。斩衰则绳缨。齐衰以下布缨。然自宋以来凶布不能如式。冠布随而古法坏矣。
衰三升。(既夕记)案郑注云衣与裳也。夫衰三升者。斩衰之正服也。丧服传曰斩者何。不缉也。至若齐衰则缉矣。考之贾公彦说则齐衰降服衰四升。齐衰正服衰五升。齐衰义服衰六升。降服大功衰七升。正服大功衰八升。义服大功衰九升。降服小功衰十升。正服小功衰十一升。义服小功衰十二升。缌麻十五升抽其半。负版辟积。唯子于父母有之也。
屦外纳。(既夕记)案郑注纳收馀也。盖谓其收馀之末。皆向外而丑恶也。又案丧服传释斩衰菅屦曰菅菲也。敖继公曰菲者。后世丧屦之名。丧服传又释齐衰疏屦曰藨。蒯之菲也。菅屦疏屦皆丧屦。故皆外纳欤。至开元礼政和礼而皆著外纳之文。司马氏书仪云斩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0L 页
衰著藨麻屦。齐衰麻屦。而遂不见外纳矣。若考古制则齐衰不杖期则麻屦。齐衰三月及大功则绳屦。小功以下。吉屦无絇。
居倚庐。(丧服传)案郑注云倚庐。倚木为庐。在中门外。东方北户。贾公彦曰丧大记凡非适子。自未葬倚于隐者为庐。注云不欲人属目。盖庐于东南角。若适子则庐于其北显处。当应接吊宾故也。臣为君亦居庐。周官宫正职云大丧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注云亲者贵者倚庐。疏者贱者居垩室。夫庐不于殡宫者何也。意如亲在时异宫故欤。
寝苫枕块。(丧服传)齐衰三年及父在为母齐衰杖期同。馀如齐衰不杖期。芐剪不纳。齐衰三月同。
主人乘恶车。白狗幦,蒲蔽。御以蒲菆。犬服,木錧,约绥约辔,木鏕,马不齐髦。主妇之车亦如之。疏布裧。贰车,白狗摄服。其他皆如乘车。(既夕记)案郑贾孔诸注恶车。王丧之木车也。夫木车不㓒者。白狗未成豪狗。幦覆苓也。(贾疏谓车前式竖者笭子。以皮为幦以覆之。)狗皮取其腝白。宜于丧服。蒲蔽者以蒲席为藩蔽也。蒲菆牡蒲茎。变于吉也。犬服兵服也。取其白取其坚也。木錧毂端沓也。取少声也。约绥约辔。约绳也。取其无饰也。木镳亦取少声。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1H 页
马不齐髦者。即所谓髦马也。裧者车裳也。贰车副车也。士昏礼所谓从车二乘。是其数也。白狗摄服。摄犹缘也。自车制不行。今之居忧。出则或素轿或藁轿或布鞍。而皆存朴素之意也。
(筮宅)既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绖。(士丧礼)案郑注云免绖者。不敢纯凶也。敖继公曰免绖亦左拥之绖。服之最重者也。以对越神明。宜与人异。服问曰凡见人无免绖。虽朝于君。无免绖。
(卒筮)主人绖哭不踊。(士丧礼)案敖继公曰绖者。筮事毕也。(卜日)宗人告事具。主人北面。免绖左拥之。(士丧礼)案拥者手抱之也。虽暂免犹不离之。
(将启)二烛俟于殡门外。丈夫髽散带垂。(士丧礼)案贾氏疏云小敛时变服。男子括发免散带垂。妇人髽。今将启殡见尸柩。故变同小敛时。夫髽者去冠与纚而为露紒也。将髺发者必先髽。故言此以明之。此斩衰者也。其齐衰以下皆免散带者。解其三日所绞者也。凡大功以上皆然。又案开元礼启殡之日。内外夙兴衰服。主人及诸子皆去冠绖。以邪巾帕头。此髽制也。政和礼亦然。自司马氏书仪始无。杨复曰古礼自启殡至卒哭。更有两变服之节。启殡斩衰。男子括发。妇人髽。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1L 页
此是一节。今既不涂殡则亦不启。虽不变服可也。古礼启殡后斩衰。男子免。至虞卒哭皆免。此又一节。开元礼斜巾帕头。亦仿古礼。书仪皆不用也。
(启殡)主人拜宾入即位。袒迁于祖。正柩。主人踊无算。降拜宾。踊袭。(士丧礼)案袒将有事也。袭事毕也。自开元礼无此节。独司马氏书仪有启殡既告。主人及众主人辑杖立视之文也。
(载柩)有司请祖期曰日侧。主人入袒乃载。踊无算。卒束袭。(士丧礼)案郑注云袒为载变也。自开元礼无此节。
(设朝祖)彻奠巾席。俟于西方。主人要节而踊袒。商祝御柩。及祖。踊袭。(士丧礼)案郑注袒为将祖变也。自开元礼无之。
(赗赠)公赗玄纁束马两。主人释杖迎庙门外不哭。先入门右北向。及众主人袒。宾奠币于栈左服。出。宰举币以东。士受马以出。主人送于外门外。拜袭。入复位杖。(士丧礼)案郑注尊君命也。至若宾赗则无此节矣。
(发引)商祝执功布以御柩。执披。主人袒。乃行踊无算。出宫踊袭。(士丧礼)案郑注袒为行变也。袒则不宜于路。故至哀次大门之外。即袭而行。
(属引)主人袒。(士丧礼)案贾疏云主人袒。为下棺变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2H 页
乃窆。主人哭踊无算。袭赠用制币玄纁束。拜稽颡。踊如初卒。袒拜宾。主妇亦拜宾。即位拾踊三袭。(士丧礼)案敖继公曰于此拜宾。特为之袒。重其礼也。
(三月而葬)弁绖葛而葬。(檀弓)案郑注云接神之道。不可纯凶也。此言天子诸侯变服而葬。故冠素弁。以葛为绖。既虞卒哭。乃服受服。而陆佃则曰弁绖葛而葬。卿大夫以下礼知然者以下。周人弁而葬。殷人冔而葬也。丧致哀而已。葬则有敬心焉。弁而葬冔而葬。其敬心益隆。
(反哭)远葬者比反哭者皆冠。及郊而后免反哭。(丧服小记)案冠即丧冠也。在郊野之外。不可无饰。故葬讫将反哭之时。乃皆著冠。
(葬不报虞)既葬而不报虞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丧服小记)案郑注云有故不得疾虞。虽主人皆冠。不可久无饰也。皆冠则自主人至缌麻皆免。
(虞)主人及兄弟如葬服。宾执事者如吊服。祝免澡葛绖带。(士虞礼)案敖继公曰主人髺发。众主人及兄弟免。大功以上散带垂也。吊服疑衰素冠麻绖带也。贾公彦曰治葛为首绖及带。接神宜变也。自开元礼无此节。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2L 页
祝盥升取苴。降洗之。升入设于几东席上。束缩。降洗觯升。止哭。主人倚杖入。(士虞礼)案郑注云主人倚杖西序乃入。夫倚杖乃入者。即虞杖不入于室者。开元礼及政和礼,司马氏书仪,朱子家礼皆仍之。
祝迎尸。一人衰绖奉篚。哭从尸。(士虞礼)案敖继公云衰绖明其为主人兄弟。且不易服也。祝出而主人不降。亦变于吉。然祝当主人赠而先反宿虞尸。故有祝迎尸之节。而兄弟一人从之。
(卒哭)卒哭献毕。乃饯宾出。丈夫说绖带于庙门外。妇说首绖。不脱带。(士虞礼)案郑注云既卒哭。当变麻。受之以葛也。妇人少变而重带。带下体之上也。又敖继公曰丧服之始。绖带先之。故将变之始。亦先脱之。妇人质故于所重者。有除无变。夫卒哭后受服。礼之大节也。自开元礼而阙之。后不复行。
斩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间传)按丧服记及郑贾诸说则斩衰受冠七升。齐衰受冠八升。繐衰受冠亦八升。大功降服受冠十升。正服受冠十一升。义服受冠十二升。此所谓冠其受也。至若齐衰三月无受者。既卒哭除之。故无用受也。又大功殇降服无受者。未成人故其文不缛也。至若小功以下无受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3H 页
者轻也。
衰三升三升有半。其冠六升。以其冠为受。齐衰四升。以其冠为受。(丧服记)按以其冠为受。从冠布受之。考诸注疏则斩衰正义服俱六升。齐衰降服七升正服八升。义服九升。大功降正服十升。义服十一升。至若齐衰三月及小功缌。并无受衰。
去麻服葛。葛带三重。(间传)按郑注葛带三重。谓男子也。五分去一而四纠之。带轻既变。因为饰也。夫斩衰之葛。与齐衰初死麻之绖同。而绖带去首绖五分一。齐衰之葛。与大功初死麻之绖同。而绖带去首绖五分一。大功之葛。与小功初死麻之绖同。而绖带去首绖五分一。小功葛带。与缌麻初死麻之绖同。而绖带去首绖五分一。于是乎极细矣。
绖带。(丧服)案贾公彦曰绖带至虞后变麻服葛。绞带至虞后。虽不言所变。公士众臣为君服布带。则绞带于虞后变麻服布。于义可也。
首绖虽葛不三重。(间传疏)按孔疏云犹两股也。
柱楣剪屏。芐剪不纳。(丧服传)按贾公彦曰改旧庐。西向开户。剪去户傍两相屏之馀草。楣下两头。竖柱施梁。朱子曰始者户北乡。用草为屏。不剪其馀。至是改而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3L 页
西向。乃剪其馀草。始者无柱与楣檐着于地。至是乃施楣。乃施短柱。以柱其楣。架起其檐。令稍高而下可作户。盖古者庐在中门外。自汉以来在中门之内。以近殡也。唐礼于殡宫东廊下近南。遵汉礼也。
受齐衰蒯蔍屦。(檀弓疏)按斩衰卒哭后。冠衰绖带从齐衰。故屦亦从而同也。
素车棼蔽。犬䄙素饰。小服皆素。(周礼巾车)按注疏素车。以白土垩车也。棼读为薠。薠麻者义取用麻为蔽之意。犬䄙者犬皮覆苓也。小服短兵之衣。其䄙服皆以素缯为缘。此士礼也。至若天子诸侯卿大夫。既虞而受。故不待卒哭而乘此车也。
(祔)杖不升于堂。(丧服小记)按孔疏哀杀也。
(练)练。筮日筮尸视濯。皆要绖杖绳屦。有司告具。而去杖。筮日筮尸。有司告事毕而后杖拜送宾。(丧服小记)按孔疏云丧至小祥。男子除首绖。唯有要绖。病尚深。犹有杖。屦变为绳。将欲小祥前日。筮日筮尸视濯而预著小祥之服者。以此三事。悉是为祭。祭欲吉也。不言衰与冠者。亦同小祥矣。去杖者。孝子将临事敬宾也。筮日尸皆有宾来。按开元礼政和礼。俱不见筮日筮尸之法。司马氏书仪独著筮日法。又云或不卜则从初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4H 页
忌日。朱子家礼以为今止用初忌。以从简易。大祥仿此。
(练服)父母之丧。十三月而练冠。(丧服四制)按方氏曰练谓练帛以为冠。又杂记云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条属则右缝也。开元礼政和礼皆仍之。司马氏书仪云今人无受服及练服。小祥则男子除首绖及负版辟领衰。妇人截长裙。不令曳地而已。朱子家礼仍之。但添云男子以练服为冠。
三年之丧既练矣。服其功衰。(服问)按黄勉斋曰练再受服。经传无明文。谓既练而服功衰则记礼者屡言之。又丧服斩衰章贾氏疏云初服粗。至葬后练后大祥后。渐细加饰。夫小祥受以既葬之冠则衰当七升。即大功降服之衰也。开元礼政和礼并无此节。书仪家礼并有功衰之文。盖不复别有所制。唯仍其旧而已。今丧礼备要略复古制。然卒哭受服则阙焉。卒哭而不受六升之布。至练而受七升之布则似无渐矣。
练衣黄里縓缘。绳屦无絇。角瑱。鹿裘衡长袪。袪裼之可也。(檀弓)按孔氏疏练为中衣。正服不可变。中衣非正服。但承衰而已。至小祥稍饰也。
要绖不除。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间传)按孔疏云以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4L 页
首尊乎要。妇人避男子而重带也。
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玉藻)按郑注云父有丧服。子为之不纯吉也。盖此孙服期服讫。犹不纯吉。
居垩室。(间传)按开元礼政和礼俱有之。自书仪而不著。乘藻车藻蔽鹿浅䄙革饰。(周礼巾车)按郑注藻水草苍色。
(祥祭)主人之除也。于夕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杂记)按郑注云祥祭前日。预告祥祭之期。朝服谓缁衣素裳。明朝祥时因著故朝服也。
祥而缟。(檀弓)按郑注云祥大祥也。缟谓缟冠。又丧服小记曰除成丧者。其祭也朝服缟冠。玉藻曰缟冠素纰。既祥之冠。桧风诗曰庶见素冠兮。盖缟是生绢近吉。缘边以素。故谓之素冠。开元礼著云除服者著除服。未知当着何服。书仪云置禫服。注今世丈夫禫服。垂脚黪纱幞头黪巾衫脂皮爁铁带或布裹角带。未大祥间。假以出诣。人家亦假而服之。妇人可以冠梳假髻。以鹅黄青碧皂白为衣屦。朱子家礼亦云陈禫服。邱浚曰今世无垂脚幞头之制。拟有官者用白布裹帽。白布盘领袍布带。无官者用白布巾白直领衣布带。妇人纯用素衣屦。今五礼仪白笠白衣靴。
素缟麻衣。(间传)按郑注素缟缟冠。麻衣十五升深衣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5H 页
谓之麻者。纯用布无采饰。又诗云麻衣如雪即是也。庶见素韠兮。(诗桧风)按朱子曰韠蔽膝。素裳则素韠。弃杖者断而弃之于隐者。(丧大记)按郑注曰杖以丧至尊。为人得以亵之也。
吉屦无絇。(丧服注)按郑氏云小功以下吉屦无絇。又贾公彦天官屦人疏云斩衰卒哭。与齐衰初死同疏屦。既练与大功初死同绳屦。大祥与小功初死同吉屦无絇。吉屦者素屦也。非纯吉有凶去饰。有子之既丧丝屦。讥其早。然贾疏云有子盖亦白屦。以素丝为繶纯也。
既祥黝垩。(丧大记)按郑注黝垩。垩室之饰也。地谓之黝。墙谓之垩。
居复寝。(间传)按吴澄曰既葬卒哭。芐剪不纳。与齐衰初丧同。特居庐异尔。小祥后寝有席。与大功初丧同。禫后床。乃与小功缌麻初丧同。又按丧大记曰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郑注云不复宿殡宫也。孔疏云间传既祥复寝。与此吉祭复寝不同者。彼谓不复宿中门外。复于殡宫之寝。此吉祭复寝。不复宿殡宫。复于平常之寝。朱子家礼始饮酒食肉而复寝。在大祥下。邱浚移之于禫下曰礼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始饮酒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5L 页
者先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又大祥居复寝。禫而床。由是观之。禫犹未可以食肉饮酒。惟饮醴食脯而已。况大祥乎。今拟禫后始饮淡酒食乾肉。大祥后虽复寝。至是乃卧床。庶几得礼意。盖注疏诸家说皆以复寝为复于平常之寝。而顾炎武曰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互言之也。禫即吉祭也。岂有未复寝而先御妇人之理。
乘駹车。雚蔽然䄙髹饰。(周礼屦人)按駹车边侧有㓒也。雚细苇席。然。果然兽名。髹。赤多黑少之色韦也。
(禫祭)玄衣黄裳。(郑玄注)按郑注杂记。祥主人之除也。下云释禫之礼。玄衣黄裳。是禫祭玄冠矣。黄裳者。未大吉也。孔疏云大吉当玄衣素裳。今用黄裳故云未大吉也。又按司马氏书仪禫祭。主人以下不改服。盖因开元礼云大祥备内外受服。禫祭云仍祥服。又云着禫服。按世俗无受服。谓大祥为除服。即着禫服。今从众是。故家礼亦阙之。丧礼备要云吉服。
禫而纤。(间传)按郑注云黑经白纬曰纤。旧说纤冠者。采缨也。旧说者戴德变除礼也。盖禫祭则玄冠。既祭则纤冠也。贺循曰纤冠之服。素端黄裳。至吉祭而复常。禫而床。(间传)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6H 页
无所不佩。(间传)按孔疏云若吉祭在禫月。犹未纯吉。禫祭虽竟。未得无所不佩。禫之后月吉祭后。乃得服平常也。
乘㓒车。藩蔽豻䄙雀饰。(周礼屦人)按㓒车黑车也。藩蔽苇席也。豻胡犬也。雀头黑多赤少。雀即緅也。
(踰月吉祭)玄冠朝服。(郑玄注)按郑注杂记祥主人之除也下曰释禫之礼云踰月吉祭乃玄冠朝服。孔疏云玄冠朝服则天子诸侯以下各衣本官吉祭之服也。
(既祭所服)玄端而居。(郑玄注)按郑注杂记曰释禫之礼云既祭玄端而居。复平常也。
丧服变除。自汉以后始详。盖贤者俯就之。以避伤生之讥。不肖者企及之。以勉孺慕之哀。斯礼之不可不讲也明矣。是故汉儒掇拾散亡之馀。具有成说。而晋人虽尚清虚。其学宲明于礼。凡不见于经者多推明之。自丧服传记以来。戴德有丧服变除之篇。而郑康成,刘表,射慈,谯周,杜预,贺循,葛洪,崔凯,虞喜,庾蔚之皆有所论述。而崔灵恩之丧服变除论尤详。唐则杜氏通典亦明。徐乾学又述变除表。以踵崔氏之论。亦足依据。夫自鸡斯至成服。其变者七。自筮宅至虞。其变者十一。自卒哭至除服。其变者十一。盖斩衰重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6L 页
唯既殡成服以后。虞卒哭以前三月之内。具衰绖裳杖带冠缨屦之制。卒哭以后。以次除杀。创巨痛深。唯此三月为甚也。
妇人变除说
妇人尚质故少变。且其节有与男子同者。然男子之所行者。妇人多不行。男子袒而妇人不袒焉。男子杖而室女不杖焉。男子居庐而妇人不居庐焉。男子葛带而妇人不葛带焉。男子散垂而妇人不散垂焉。男子徒跣而妇人不徒跣焉。男子扱衽而妇人不扱衽焉。此其不同者也。至若始死而男子深衣。妇人如之加缟总焉。男子笄纚而妇人去笄而纚焉。小敛而男子括发又免则妇人髽焉。斩衰则皆以麻。齐衰则皆以布。但男子不恒括发不恒免。妇人恒髽。此为异耳。男子袭要首绖则妇人亦如之。但齐斩之要绖用牡麻者。以卒哭无变也。成服而妇人齐斩之布总六升长六寸。箭笄恶笄(即榛笄)长尺者。因男子之冠而节也。男子著冠而妇人仍露髻之髽也。男子之斩衰三升齐衰四升。妇人亦如之。但妇人不殊裳而无带下及衽也。杖与屦则男子与妇人之所同也。将启而男子髽则妇人麻髽。男子免则妇人布髽。以殡将启而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7H 页
见柩。故其制与敛时同。卒哭受服之总七升也。至若妇为舅姑恶笄以终丧。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恶笄卒哭。折吉笄首以笄。男子葛绖则妇人如之。但不脱麻要绖。然犹五分绖而为之带。男子受服斩六升齐七升。妇人亦如之。练则男子除乎首。故妇人除乎带。又女子子在室。至小祥祭受衰七升总八升。嫁而反者亦如之。盖妇人之服。视男子服而为之节。其异者特笄总尔。
五服衰说
郑玄释斩衰裳曰凡服上曰衰。下曰裳。衰者衣也。凡者兼五服也。是故齐衰曰疏衰裳。大功曰大功布衰裳。繐曰繐衰裳。小功曰小功布衰裳。皆对裳而言。此指上衰而言。丧服记云衰长六寸博四寸者。是缀心之衰也。记又云负广出于适。寸适博四寸。出于衰。贾公彦曰衰之言摧。孝子有哀摧之志也。负者荷负其悲哀在背也。适者以人子哀戚之情。专适于父母。不兼念馀事。然余窃疑此三者非周公所制。乃汉儒所制也。苟是周公所制。凡于衰裳绖杖冠屦之属。皆具列之。而独不列衰负适三者乎。苟谓之统于衰则有不然者。绞带疑于腰绖。故别言之。绳缨统于冠。故亦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7L 页
别言之。衰负适三者。何独不然乎哉。按聂崇义三礼啚。斩衰以下并不列衰负适者何也。其意岂由是也欤。敖继公乃以为五服之属及锡与疑。皆以衰为名。凡凶服吊服无不有缀心之衰。而辟领亦同。但负版唯孝子有之。引孔子式负版者明之。然孔子所式。乃负版籍者。非凶服之负也。古只以负名而无负版名者。且孔子既式凶服者。又式负版者。苟以服最重而加敬焉。则何其无分别也。汪琬又言哀摧之心。五服莫不有之。非谓旁亲而遂可以不哀摧。然人之哀摧。以亲疏而隆杀矣。以孝子哀摧之情。申之于族父者。得非不伦。君之于公卿诸侯大夫士吊服。乃三衰矣。其哀摧固矣。命妇之吊大夫。亦锡衰。何故责之以哀摧乎。是以黄干之说衰负左右辟领四者。惟子为父母用之。旁亲皆不用。朱子家礼自大功以下不列者。皆商量于是矣。元明诸儒顾不之察耳。大抵丧服之式亡久矣。昔司马温公问服制于宋次道。次道曰齐衰当服布幞头布襕衫布带。大功以下随俗以绢为之。但以四脚包头额帕。温公取之。著于书仪。夫五服之衰。载于仪礼。温公不之见耶。今之丧服衰裳负辟绖带之制。虽至穷乡僻地。皆得秩然。家礼之教。于是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8H 页
乎至矣。
绖带说
丧服传曰苴绖者。麻之有蕡者也。苴绖大扼。左本在下。去五分一以为带。齐衰之绖。斩衰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大功之绖。齐衰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小功之绖。大功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缌麻之绖。小功之带也。去五分一以为带。郑玄云扼扼也。中人之扼围九寸。以五分一为杀者。象五服之数也。齐衰之绖七寸五分寸之一。大功之绖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小功之绖四寸百二十五分寸之七十六。缌麻之绖三寸六百二十五分寸之四百二十九。缌麻之带二寸三千一百二十五分寸之二千九百九十六。贾疏具载其法。齐衰之绖七寸五分寸之一者。盖以斩衰首绖围九寸。取五寸去一寸。得四寸。馀四寸寸。又五分之。总二十分。去四分。馀十六分。取十五分五分。为寸为三寸。添前四寸为七寸并一分。总七寸五分寸之一也。齐衰之带。大功之绖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者。以七寸中取五寸去一寸得四寸。馀二寸寸分为二十五分。二寸合为五十分。馀一分者。又破为五分。添前为五十五分。亦五分去一。总去一十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8L 页
一分。馀四十四分在。又二十五分为一寸。馀十九分在。故总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也。下皆仿此。然其法甚密。疏于数学。未易宄得。不必若是艰深也。夫斩衰绖九寸而五分之则一个为一寸八分。合五个而去其一则馀七寸二分。为斩衰带。齐衰绖又以七寸二分。五分之则一个为一寸四分四釐。合五个而去其一则馀五寸七分六釐。为齐衰带。大功绖又就五寸七分六釐而五分之则一个为一寸一分五釐二毫。合五个而去其一则馀四寸六分八毫。为大功带。小功绖又就四寸六分八毫。而五分之则一个为九分二釐一毫六丝。合五个而去其一则馀三寸六分八釐六毫四丝。为小功带。缌麻绖又就三寸六分八釐六毫四丝。五分之则一个为七分三釐七毫二丝八忽。合五个而去其一则馀二寸九分四釐九毫一丝二忽。为缌麻之带。然贾疏乃用破寸之法者。以分釐以下奇零难计故也。大抵古人之制。以人之长短不同。故不预定其度。而要以称其体也。是故深衣称腰缝半下而不言长几尺。苴杖称各齐其心而不言长几尺者。以是故也。然余尝度指短者或五寸或六寸。以是而差之则缌麻之绖与带极纤细。不足为加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9H 页
首萦腰之备。古昔岂以中人九寸之扼为之度而通之欤。然则扼大者无加于是。扼狭者亦无缩于是矣。
绖说
丧服在首之绖与吉服在膝之鞸。皆古也。凡凶服衰裳冠带之属。皆因吉服而易之。故凶服以布之精粗。而哀之深浅别焉。独首绖无所取象。郑玄以为首绖象缁布冠之缺项。贾公彦以为缁布冠无笄。著缺项围发际结项中。隅为四缀以固冠。以要绖绞带。象吉时二带。明首绖象缺项可知。此注疏家所传袭。然缁布冠有缺项而缨属也。所以固冠也。丧冠自有缨。不待绖而固则首绖与结项不类矣。敖继公云古者未有丧服之时。但加此绖于首。以表哀戚。后世圣人因而不去。且异其大小之制。以为轻重云。此说近是。是故春官司服职云凡吊事弁绖服。弁亦有绖。不独冠也。且五服之外。吊服皆加绖者。殆檀弓所称忠宲之心也。至若鞸也者。郑玄云鞸蔽膝也。古者田猎而食其肉衣其皮。先以两皮如鞸。以蔽前后。后世圣人易之以布帛。犹存其蔽前。示不忘古。尊祭服则异其名曰黻。后汉书曰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韨。五伯迭兴。战攻不息。佩非战器。韨非兵旗。于是解去韨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89L 页
佩。留其系璲。以为章表。故诗曰鞙鞙佩璲。此之谓也。韨佩既废。秦乃以采组连结于璲。光明章表。转相结受。故谓之绶。今之绶虽与此制微有不同。然垂之于后。得古之蔽后之制。则未可谓无所本也。韨与绖皆邃古之制。而韨之失其制。五伯之罪也。绖之复其制。宋儒之力也。
厌冠辨
曲礼曰厌冠不入公门。郑云厌伏也。贾公彦曰丧冠厌伏。是五服同名。由在武下。出反屈之。故得厌伏之名。若吉冠则辟积无数。两头乡武内。反屈而缝之。不得厌伏之名。孔颖达曰厌冠者。厌帖无梁纚。为五服丧所著。取二说而观之。贾以外毕而言。孔以冠梁而言。夫冠而无梁。不成冠矣。孔说之如是者何也。盖吉冠则以纚韬发而挽之为梁。发高故冠亦随而高。丧冠则去纚而露之为紒。紒低故冠亦随而低。故名之曰厌。无梁纚者。不以纚为梁。非无冠梁也。苟以反屈而言则冠梁前后亦屈矣。奚独外毕而屈哉。以是知孔说为长。余且考今之丧冠太狭。古制不如是也。盖自司马温公书仪而始。家礼仍之。温公凡于丧礼。好从俭约。且多从时俗。故其制乃为三寸。苟如是则必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90H 页
中裂布幅乃为之。古有全幅为冠之父。而无裂幅为冠之父。盖古之幅周尺二尺二寸。周尺虽比今尺甚短。以幅广之故而襵之也。且凶服反于吉冠者。特直缝横缝之殊耳。若其覆额之制。不应有异。见缁布冠玄冠之属。皆广可以遍覆额。则凶冠独不然乎哉。此亦由疏家外毕者冠广三寸之说而差也。夫疏家之说。指外毕纵之广。非指两头横之广也。计冠之两头由武下反屈而缝毕。乡外之纵度可当三寸。杨氏之为啚也。又不知求于外毕纵之广。而求于冠两头横之广。益致甚狭欤。张子谓丧冠横绕布直缝无父。吴澄又言以布一幅为冠。上连顶下属武。顶窄于武。故为襞积于上。使上狭下宽。此近时敖继公方苞之所遵也。然与郑贾之说异矣。
缨武同材义
古之为礼者。因俗制宜。然俗有古今之异。又多散佚坏乱。郑贾诸儒掇拾亡缺。补苴断烂。颇秩然可述。苟无大阙缪。未可轻议之也。夫厌冠之缨武同材。注疏家所谱承也。仪礼有冠绳缨条属右缝之文。郑云条属者。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著之冠也。贾云右缝者。大功已上哀重。其冠三辟积。向右为之。从阴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90L 页
小功缌麻哀轻。其冠三辟积。向左为之。从阳也。方苞乃疑苴绖大扼。既用拯粗之绳。又以一绳为武。是两绳相累。乃曰以绳为缨。唯一条属于武而右缝之。窃恐此臆说也。缨制之见于记多矣。杂记云丧冠条属。以别吉凶。夫所以别吉凶者。吉冠不条属。凶冠条属。曷为吉冠不条属也。吉冠无笄而有缺项。故不条属也。所谓缨武异材也。曷为凶冠条属也。凶冠无笄无缺项。故条属也。所谓缨武同材也。檀弓曰丧冠不緌。郑云去饰。曷为去饰也。吉冠结其缨而垂其馀者为饰。故曰緌。凶服之斩衰冠绳缨。齐衰冠布缨。皆结于颔下而无所垂。故曰不緌。此皆无异说也。今之冠缨甚细。不敌于首绖矣。两绳何尝相累而不容于额乎。自敖继公以来。乃反疑于是。自以己意测之而驳郑贾之说。多见其不知量也。右缝即襞积也。而以缨之上端缝缀于武之左右者当之。尤属武断。夫从左从右之法甚严矣。哀之轻重之义。于斯乎见之。独施于冠下之武而不施于冠上之襞积。则冠上之襞积其皆从右耶从左耶。何其不著见也。
燕尾说
丧服记衽二尺有五寸。郑玄云衽所以掩裳际。上正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91H 页
一尺。燕尾一尺五寸。裳何以有掩也。深衣之裳十二幅也。缝合其际而不开张。故不假掩也。衰服之裳。前三幅后四幅也。无以缝合而不开张。故设燕尾而掩之。苟不能掩裳际则燕尾诚赘矣。是故观飞燕枝尾之形而得其象焉。盖其尾之两傍狭而长。尾之中狭而杀矣。衽制前后不其然乎。如淳注汉书曰交输割正幅。使一头狭若燕尾。交输者汉人所谓续衽钩边也。窃疑如今燕尾之缀于衣左右者。以其当裳傍。故亦谓之纴。续纴钩边之名。由是而生。近时黄润玉,王廷相之徒。以为领下之斜尖而为内外衽者当之。何其纷纷也。苟然则裳傍之掩。又何为哉。
带下尺说
余见丧服记。有曰衣带下尺。郑玄注衣带下尺者。要也。广尺足以掩裳际也。后儒因之。遂于衣下施要。取布半幅。横缀于要。谓之衣带。窃疑凶服既吉服之反。则吉服而有带下尺乎。裳则以其左右之开张也。故设衽而防之。衣则二尺二寸。可得长过腰矣。何为以半幅布作赘乎。及见明儒黄润玉五衰啚论曰绖谓衣带而下尺者。言人随身长短。于束带下。再长一尺。可掩裳际。又郝敬曰衣即衰。带大带。凡礼服吉凶皆
研经斋全集卷之二十五 第 91L 页
有大带。衣长出带下尺。使不见裳要。王廷相曰此举上衣之度而言也。人身有长短。不可槩以尺寸计之。止于束带之处。其下仍长一尺为度。得此三说。始知郑氏之不精而余之疑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