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一 (自动笺注)
硏經齋全集外集卷十一
 春秋
  
杜註考異
(隱元)經。
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註)魯侯爵而稱公。
臣子之辭。
  出張洽說。
宋本公爵
自餘僭稱公者。
皆貶從本爵
魯獨不降。
魯史也。
杜,林二家未曾註解
故取張說以補。
 傳。
未甞君之羹。
(註)肉謂之羹。
  出爾雅
文王云食舍肉。
下云未甞君之羹。
爾雅而後
始相照應。
杜解食而不啜羹
恐未圓暢。
不取
 經。
宋人盟于宿。
(註)及者公也。
書公
示恥也。
公元前1089年
  參用趙匡劉敞說。
及盟者。
公皆與盟。
二十二年齊高傒
二年晉處父。
十年蘇子之類是也
杜云主客無名皆微者恐誤。
不取
 傳。
衛侯來會葬。
不見公。
亦不書。
(註)弗臨改葬
不見衛侯。
隱公攝位之實。
  出趙汸補注
比杜,林二註
簡要故從之。
 傳。
不與小斂
故不書日。
(註)大夫卒。
必書日。
  出張洽說。
(隱二)經。
公會于潛
(註)戎徐戎
  出胡安國傳。
杜云戎居中國者。
杜云戎之近魯者。
胡氏据費誓淮夷徐戎在魯之東郊者。
比杜,林二家益詳。
今從之。
 
(註)不稱君。
外之也。
  出劉敞說。
聖人諸夏而外夷狄
夷狄擧號。
君臣同辭
杜,林無解
故取劉說以補。
 
(註)事在時例則不書月。
不月則不書王。
  出范寗說。
會在時例。
其書月者。
皆別著意義。
杜,林闕註。
故取范說以補。
 
經。
伯姬歸于紀。
(註)內女爲諸侯夫人
則書逆書歸。
  出程子說。
逆書歸。
所以重事也。
取以補杜林之闕。
 經。
春王二月己巳
日有食之。
(註)事在二月則書王二月
  出程子說。
事在二月則書王二月
事在三月則書王三月
所以王道也。
無事書時書首月。
所以天時也。
取以補杜,林之闕。
 傳。
薀藻之菜。
(註)薀藻水艸
  出顧炎武解補正。
顧野王玉篇
薀於粉切。
也。
毛晃曰。
薀亦水艸
云薀藻聚藻。
是訓薀爲聚也。
取顧,毛二說正誤
 傳。
昭忠信也。
(註)爲桓五年
王伐鄭傳。
  出陳傅良說。
 傳。
其是之謂乎。
(註)爲桓二年
宋立公子馮起本。
  出陳傅良說。
(隱四)經。
衛州吁弑其君完。
(註)州吁不稱公子
屬籍以誅之。
  出張洽說。
卽齊無知之例也。
杜氏引宣四年左氏說云稱臣
臣之罪也。
趙汸已辨其誤。
今從刪改
 傳。
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
(註)震爲長男
太子常處東宮
  出孔穎達䟽。
杜云太子不敢居上位。
當處東宮
不如說之爲長。
不取
 經。
翬帥師。
宋公陳侯,蔡人,人伐鄭。
(註)此大夫會伐之始。
  出春秋彙纂
春秋重始終。
尤謹盟會侵伐
凡此始終之際。
二家之所闕者。
彙纂以補。
下多放此。
 
經。
衛人殺州吁于濮。
(註)人得討之。
故稱人。
  參用何休趙匡說。
杜云未列於會。
不稱君。
簒逆之人。
已列於會則無咎矣。
此豈王法哉。
不取
 經。
人立晉。
(註)無天先君之命。
故不書公子。
  出程子說。
公,穀皆以爲不宜立。
左氏之意。
未必與晉。
而獨杜氏以爲善其得衆故不書入。
變文示意
終覺不叶故不取
(隱五)經。
夏四月
衛桓公
(註)衛侯爵而稱公。
國人私謚也
  
張洽說。
春秋邦君薨。
正以王法而書卒。
至於葬則從其私謚而稱公
所以見其罪。
而杜,林則闕。
今取二說以補。
 
(註)諸侯伯葬而稱公者同此。
  推義見例。
以補二註
 傳。
衛亂是以緩。
(註)賊討而後葬。
  出張洽說。
較杜註尤精故從之。
 傳。
叔父有憾於寡人
(註)僖伯惠公弟。
故曰叔父
  出孔穎達䟽。
杜云諸侯同姓大夫
長曰伯父
少曰叔父
僖伯惠公爲弟。
隱公自當叔父
不必泛指同姓大夫
如莊十四年。
鄭伯稱原繁爲伯父者。
正可援此。
(隱六)傳。
芟夷崇之
絶其根本
使能殖。
則善者信矣。
(註)言積聚以朽之。
  出劉績說。
杜氏只訓薀爲積。
訓崇爲聚。
不知何謂
故取劉說以補。
(隱七)傳。
謂之禮經
(註)劉敞曰。
左氏不書名
同盟非也。
同盟者卒。
未必皆名。
同盟者卒。
未必不名
兪皐曰。
諸侯書卒。
不日不名
史闕文
  說見卷首凡例
駁杜,林者不著姓氏
左氏著姓氏。
傳註輕重之別也。
(隱八)經。
公及人。
盟于浮來。
(註)屈禮以盟卑病公也。
公元86年
  出趙匡說。
陸淳孫復劉敞程子皆主之。
凡公與外大夫盟。
斥言公。
大夫稱人。
在公也。
杜云人微者。
不嫌敵公侯
直稱公。
然則二年
蜀之盟楚,秦之大夫
皆非微者。
而何以稱公及楚人秦人盟耶。
(桓元)經。
春王正月
卽位
(註)桓無王。
元年有王。
所以治桓也。
卽位
著其自立之罪。
  參用穀梁傳,胡安國傳。
觀乎繼弑君不書卽位
之例。
則桓之惡自不可掩。
杜云簒立而明常禮
自同遭喪繼位者。
桓旣不欲人知其弑。
則隱何以不成喪耶。
孔穎達又因杜氏以爲桓之於隱。
本無君臣之義。
隱薨。
桓卽合改元
恐是害理甚者
(桓二)經。
及其大夫孔父
(註)桓無王而二年書▣。
正宋督之罪也。
  出張洽說。
杜云稱督。
罪在督。
此卽稱君稱臣之意也。
恐是害理
未可從。
其稱孔父
書名示貶。
亦覺不通
春秋雖以字爲褒。
旣以名其君于上。
又可字其臣於下乎。
孔父名嘉見世本。
杜注云孔父嘉
孔子六世祖。
至此又謂稱名
無乃以父爲名。
爲字乎。
杜氏恐失照檢。
槩從刪改
 經。
子來朝。
(註)滕侯書子
削弱而自改也。
  出兪皐說。
杜云時王所黜。
胡氏曰。
王能諸侯
春秋不作
誠哉是說也。
朱子程逈自貶以省貢賦之說。
情事爲近。
故今從之。
 經。
以成宋亂。
(註)宋弑其君。
四國共成定之
天下大惡也。
  
程子說。
春秋誅討亂賊
倂及其黨。
明正刑書
以示後世特筆也。
杜云遠言爲會之本意
公諱
經文
不解其諱之所由不取
公元87年
 經。
三年春正月
(註)三年不書王。
見桓之無王也。
  出程子說。
杜云周不班曆
胡安國以爲昭公末年
王室子朝之亂。
豈可班曆而經皆書王。
非不班曆明矣。
是說足以杜氏之謬矣。
(桓四)經。
公狩于郞。
(註)此蒐狩之始。
  出春秋彙纂
(桓五)傳。
春正月甲戌己丑
陳侯鮑卒。
再赴也。
(註)趙匡曰。
左氏云再赴非也。
經文甲戌下。
當記陳陀作亂之事。
全簡脫之耳。
  杜氏以此爲疑。
至以長曆推之。
證其別月。
然因左氏而爲之說。
牽強附會
終覺不叶。
啖助陸淳孫復程子以爲脫簡
趙說相符故從之。
 傳。
鄭伯使祭足勞王。
且問左右
(註)王師敗不書。
不可書也。
尊者諱也。
  出顧炎武說。
杜云王師敗不書。
不以告。
鄭寤生不臣
至於抗拒
六師討之。
而反爲所敗。
無以天子無敵之體。
聖人所以深諱。
不然豈告伐
鄭而不告敗哉。
杜註又言鄭志在苟免
王討之非也。
然則周官九伐之法。
安所取哉。
 經。
春正月寔來。
(註)或曰寔。
公名
公元89年
  出胡安國傳。
程子曰。
五年如曺。
尙爲君也。
故以諸侯書之。
不能反國匹夫也。
故名之。
 傳。
隨人使少師蕫成。
(註)蕫成如莅盟也。
  出朱申說。
杜云董正也。
不如說之較明
不取
 傳。
修其五敎
(註)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敎。
公元102年
  杜云父義母慈兄友弟子孝
是据文十八年季孫行父之言。
然闕君臣夫婦朋友三大倫故不取
林云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敎。
舜命契以五敎
不曰兄弟
長幼者。
宗族鄕黨
皆有長焉。
不但同氣而已
今據孟子論次序而序之。
兄弟改以長幼
 傳。
親其九族
以致禋祀
(註)自高祖玄孫之親。
  出孔安國書傳
杜云九族外親有服異族者。
本戴氏禮,歐陽尙書
鄭玄已較二說
故捨杜而從孔。
 傳。
逐辭諸鄭伯。
(註)告鄭伯以辭之。
  
顧炎武說。
聚妻必告父母
故告鄭伯以辭之。
杜云假父之命。
恐謬。
不取
 傳。
取於物爲假
(註)若伯魚生。
昭公
  出家語。
杜云伯魚生。
人有饋之魚。
不言昭公所賜。
故引家語正之。
 經。
蔡人殺陳佗。
(註)稱名以賊討也。
  出胡安國傳。
杜云佗立踰年。
不稱爵者。
簒立未會諸侯
恐誤。
此當與隱四年。
人殺州吁參看
(桓九)經。
季康歸于京師
(註)逆稱后。
王命也。
歸稱字。
廟見也。
  
劉敞說。
云書字者
父母之尊。
主公羊說
然季姜不在紀而歸京師
紀侯不親送。
無故父母之尊。
義不相符
不如從劉說之明白易見。
(桓十)經。
春王正月
(註)此年王者
十年王則人道滅矣。
  出孫復說。
義例大者
而杜,林竝不釋
故引孫說以補。
(桓十一)經。
齊人衛人人盟于惡曺。
(註)前書爵以著罪。
書人以示貶。
  
公元103年
胡安國傳。
三國不以興師
爲郞之戰。
結怨固黨。
爲惡曹之盟故貶之。
杜氏無解
林氏純用陳傅良說。
以爲鄭敗王師
齊滅后母家。
衛抗子突故略之。
如僖十九年
齊之盟四國書人
二十一年
鹿上之盟三國書人
如此類者。
豈皆各因其罪而略之耶。
 經。
歸于鄭。
(註)突不稱公子
絶之也。
  出胡安國傳。
鄭有君而突自外歸。
纂也。
削其公子
不繫之鄭。
討也。
杜云不稱公子
從告。
杜氏釋經。
窒碍處。
輒言從告。
不必爲據。
云文祭仲
不言鄭。
下有鄭忽出奔衛文。
祭仲相連
何故獨言鄭乎。
今並不取
 經。
鄭忽出奔衛。
(註)書名
失國也。
  出穀梁傳。
杜云鄭人賤之以名赴。
非也。
正突不正
乃纂
二者孰爲可賤乎。
且鄭人或顚倒如此
聖人豈專從赴乎。
程子亦曰。
不能有其位。
故不爵。
今從之。
(桓十二)經。
丙戌公會鄭伯。
盟于武父
丙戌衛侯晉卒。
(註)重書丙戌。
盟卒同日
  出孫復說。
以爲盟卒同日
而失刪其一。
再言丙
戌。
羡文也。
杜云非義例。
因史成文
孔子書例日月詳略
依舊史無重書日之文。
不應於此獨無義例
從孫說。
 經。
鄭師伐宋。
丁未戰于宋。
(註)不言公。
諱之也
  出孫復說。
宋不出主名者。
不與公及鄭伯伐宋。
故以魯鄭自戰爲文
杜云宋尤無信
以獨戰爲文
宋固無信
魯鄭之爭恨小故
輕擧侵伐
亦豈無失而專罪宋哉。
當以孫說爲長故從之。
(桓十三)傳。
莫敖狃於蒲騷之役。
自用也。
(註)狃狎習也。
  出顧野王玉篇
杜云狃忲也。
忲亦慣習之義。
不如訓狎習之易見。
故從顧說。
公元105年
(桓十五)經。
五月
鄭伯突出奔蔡。
(註)突書名
譏奪正也。
  出公,穀二傳
杜云突不能倚任祭仲
反造賊盜之計罪之。
以自奔爲文
杜氏不嚴誅討亂賊
此等處又未免容護小人
祭仲之逐君者。
可倚任耶。
二傳甚正故今從之。
 經。
鄭世子忽復歸于鄭。
(註)世子
本當立者。
不能保其位。
不稱爵。
  出程子說。
杜云逆以太子之禮恐誤。
鄭雖逆
太子忽至。
則當定君位而告諸侯
豈以始逆
之禮爲赴耶。
盖未踰年而出奔
奔四年而復國未卽位。
不得成爲君。
世子者。
當立之辭也。
 經。
邾人,牟人,人來朝。
(註)天王崩而相朝故貶。
  出董仲舒說。
杜云皆附庸世子
降稱人。
杜諤駁之曰。
安有三國同時遣世子耶
是說恐得之
(桓十六)傳。
城向。
書時也。
(註)經下有十一月
夏正九月
不時也。
劉炫以爲傳誤。
  自經下至不時也。
張洽說。
杜氏長曆節氣
明非傳誤。
此年六月
則月却節前。
水星十一月而正。
先儒以爲長曆可信
不如張說之理順
故今不取
 經。
十有一月
衛侯朔出奔齊。
(註)惠公弑兄奪國。
王命絶之故名。
  出張洽說。
云云春秋諸侯失國者。
皆不書逐君之賊。
以自奔爲文
而此云朔讒搆取國。
不言二公子逐朔。
若無讒搆之罪。
則當書二公子逐其君乎。
何其前說相反也。
(桓十七)經。
及齊師戰于奚。
(註)不言其人。
以吾敗也。
  出穀梁傳。
取以補二註之闕。
 經。
蔡季自陳歸于蔡。
(註)何休以季獻,舞爲二人
氏合爲一人誤。
  杜氏以季爲哀侯
而季乃讓國賢君
何至息嬀失國乎。
胡安國劉敞張洽葉夢得呂大圭家鉉翁
皆從何氏說。
故今亦從之。
 經。
癸巳蔡桓侯
(註)稱侯。
謚於王也
  出啖助說。
春秋諸侯因其私稱
謚爲公
蔡桓稱侯。
故善蔡季之告王請謚。
杜云稱侯謬誤
未可從。
 經。
宋人,衛人伐邾
(註)背盟伐邾
故不書師
書人
  
卓爾康說。
宋人,衛人。
故不書師
不著將者。
故曰不書人
取以補二注之闕。
 傳。
官失之也。
(註)日食不書。
朔不書日。
皆同此。
  此二註所闕。
特起於此
(桓十八)經。
春王正月
(註)此年書王。
王法終治桓之事。
  出范寗說。
二注之闕。
 經。
葬我君桓公
(註)賊未討而書葬。
在外也。
  出公羊傳。
此書葬。
不書葬之大例
林氏不曾發明
杜氏只譏慢葬
故取公羊說以補正
(莊元)傳。
不稱卽位
文姜出故也。
(註)繼弑君不言卽位
忍也。
陸淳曰。
左氏文姜出故。
通論也。
  自繼弑至忍也。
出穀梁傳。
文姜自絶魯莊公
何故不忍卽位乎。
陸淳等諸儒。
皆引公穀說。
左氏
今從之。
 傳。
外禮也。
(註)趙匡曰。
左氏云爲外禮也。
與讎主昏。
縱在城外
豈禮乎。
  杜云禮之變。
莊公爲讎主婚而不知辭。
何足言無於禮之禮乎。
不取
(莊三)傳。
會齊師伐衛。
疾之也。
(註)會仇讎而伐同姓故貶之。
  
出穀梁傳。
杜云疾其專命
專命
固應公子豫之例。
不書于經矣。
不取
(莊四)經。
公及齊人狩于禚。
(註)齊人齊侯。
諱與讎狩故稱人。
  參用公,穀二傳
杜云與微者俱狩。
薛季宣曰。
君會之非微者。
說得之。
(莊六)傳。
齊人來歸衛寶。
文姜請之也。
(註)商書俘厥寶玉
俘者正文
寶者釋詞
  出胡安國傳。
杜氏不見古文疑經誤。
不取
商書。
卽商書小序
(莊八)傳。
夏書臯陶邁種德。
乃降
(註)今虞書大禹謨。
  杜云夏書逸書也。
孔穎達曰。
不見古文
故以逸書
今從見行本改正
 傳。
管夷吾召忽
公子糾來奔
(註)子糾小白兄。
  左氏子糾於。
公羊謂糾宜君
穀梁謂糾當納。
是皆以糾爲兄。
三傳註䟽
無異說。
薄昭淮南王書。
謂齊桓殺弟。
韋昭趙汸明其爲漢文
避兄言弟。
程子引之。
直以糾爲弟。
朱子又引荀卿桓公殺兄之語。
薄昭云爲未必然
但以孔子管仲
稱其功而不稱其罪。
明桓,糾之長少
兩存之而未有定論
故姑從杜註。
 經。
及齊師戰于乾時。
我師敗績
九月齊人子糾殺之。
(註)書及不諱敗。
惡其納讎喪師也。
  參用趙匡張洽說。
杜云不稱公戰公敗。
諱之。
旣書我師敗績
何爲公諱敗之有。
如升陘之戰。
不書敗績
正是公諱也。
(莊十)經。
二月公侵宋。
(註)此書侵之始。
  出春秋彙纂
(莊十一)經。
大水
(註)凡記外灾異。
皆倣此。
  此二注所闕。
特起于此
(莊十四)傳。
願與伯父圖之。
(註)諸侯同姓大夫
長曰伯父
少曰叔父
此乃通稱之辭。
  出顧炎武說。
杜云伯父謂原繁。
不釋原繁之所以稱伯父者。
故從顧說而義自瞭然
 傳。
莊公之子
猶有八人
(註)忽,突,亹,儀四人外。
又有弟語。
餘皆未詳
  出顧炎武說。
參之陸德明音義
而補杜氏之闕。
(莊十五)經。
夫人姜氏如齊。
(註)文姜復如齊。
桓公不拒。
特書以累桓也。
  出張洽說。
杜氏以爲婦人禮有歸寧
而不知是時桓公有母與否。
不明得失
文姜播惡。
桓公不絶而許其來。
不得無罪
歸寧之禮。
特末也。
杜說何其不切也。
不取
(莊十六)經。
同盟于幽。
(註)不書公
缺文
同盟同欲也。
後皆倣此。
  自缺文以上一段
陳岳說。
自欲也以上一段
出公羊傳。
杜云魯會之。
不書其人。
微者。
諸侯皆序。
非微者明甚
云同盟者服異也。
春秋同盟者十餘。
或服異。
未甞服異。
一以服異解之。
則不可通者多。
淸丘斷道之類是矣。
不取
(莊十八)傳。
惠侯
(註)爲王子帶起本
  出陳傅良說。
(莊十九)經。
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註)齊桓始覇。
責魯不恭其事。
來伐
  出程子說。
諸家多謂,宋怒公子結抗君於甄之盟而來
固爲得。
杜氏並指幽之盟。
使微者行。
說見上。
 
(註)此見伐之始。
  出春秋彙纂
 傳。
蘇氏
(註)蘇忿生之後
  
此杜,林所闕。
据隱十一年傳。
王以蘇忿生之田十二邑與鄭。
杜解此傳云。
蘇氏周大夫
桓王奪其十二邑。
以與鄭。
忿生周武王司冦
可知蘇氏忿生後。
故輒爲補正
(莊二十二)經。
陳人殺其公子御冦
(註)此書專殺之始。
  出春秋彙纂
 經。
齊高傒盟于防。
(註)諱公盟
始與讎爲昏。
惡之大也
  出程子說。
杜云高傒貴卿
與魯微者盟。
恐誤。
齊桓雖欲謙下諸侯
豈可自屈其尊。
貴卿
魯微者盟哉。
理所不出。
不取
 經。
公如齊納幣
(註)喪未畢而娶讎女。
親往納幣
明書之。
以示貶。
  參用呂本中,杜諤等說。
杜氏只譏其喪未朞而圖昏。
不使卿而親納幣。
故引呂說。
並譏其娶讎女。
(莊二十五)傳。
夏六月辛未朔
日有食之。
鼔用牲于社。
非常禮也。
(註)不鼔於朝而鼓於社。
不用幣而用牲。
非常禮也。
  出顧炎武說。
周之六月
四月
正月之朔也。
伐鼓常也。
而曰非常者。
盖鼓社用牲也。
杜云非常鼓之月。
長曆推之。
辛未七月朔
置閏失所
然則咎在司曆
不當責其伐鼓
故今不取
(莊二十六)經。
曹殺其大夫
(註)此專殺大夫之始。
  出春秋彙纂
 經。
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註)徐國名。
嬴姓子爵
  出春秋彙纂
取以補二注之闕。
(莊二十七)經。
杞伯來朝
(註)杞浸溺
故降爵稱伯
  出張洽說。
此當與桓二年子來參看
(莊二十八)傳。
數之以王命
取賂而還
(註)齊侯稱人。
貶其取賂。
  
陳傅良說。
杜云諱取賂而還
以賤者告。
味其文義
則不必從告而貶意自明
故從陳說
 傳。
謂之二五耦
(註)共耕曰耦。
共射亦曰耦。
相比爲奸。
  出顧炎武說。
杜云共懇傷晉室大巧。
不取
 傳。
子元曰鄭有人焉。
(註)縣門者。
編版施機。
縣門上。
有冠則發機而下之。
  見襄十年傳。
縣門發。
聊人紇抉之。
出門者之䟽。
云縣門施於城門
不解何狀。
故取䟽說以明之。
(莊三十一)經。
築臺于郞。
(註)譏厲民也。
  出劉敞說。
(莊三十二)傳。
小穀管仲也。
(註)范寗曰。
小穀魯地。
高閌曰。
杜預小穀爲齊邑。
左氏云爲管仲城之。
非也。
昭十一年傳云。
齊桓城穀而寘管仲
此齊穀也。
非魯之小穀
公元115年
  穀梁小穀爲魯地。
孫復胡安國張洽皆主其說。
今從之。
趙鵬飛曰。
左氏國史
一有所聞
取經文之近者合之。
昭十一年。
楚申無宇曰。
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焉。
三十一年
偶有城小
之事。
左氏遂曰爲管仲也。
李廉曰。
桓之有功於魯。
在高子來之後
此時桓未見有功之迹。
之前後。
不合
 傳。
能投盖于稷門
(註)投盖。
謂投車盖稷門
  出劉鉉說。
孔穎達車盖輕而帆風
非可投之物。
不知投重物易高。
輕物使之高。
則其人尤有力
(閔二)經。
齊人遷陽。
(註)移其國而爲附庸也。
  出啖助說。
云齊人偪徙之。
移其國爲附庸
則其偪徙可知矣。
 
經。
鄭棄其師。
(註)鄭伯惡其卿而兼棄其衆。
異其文而譏之。
  出陸淳說。
杜氏云克狀其事。
以告魯。
据宣十年齊崔氏出奔例。
大夫自告於往聘之國
則未知高克前已聘魯否。
自告
則當以出奔告。
何以鄭棄師爲說乎。
是皆未可知也。
伯以百姓之命。
授非其人。
非棄而何
其譏矣可見
故從陸而不從杜。
(僖元)傳。
公敗邾師于偃。
虗丘之戍。
將歸者也。
(註)書敗於會盟之後
責公棄信也。
  
參用張洽家鉉翁說。
杜云邾送哀姜還。
齊人殺之。
因戍虗丘。
欲以侵魯。
齊送氏喪。
人懼。
乃歸。
故要而敗之。
孔穎達以爲要其理當然。
而亦無所據。
 經。
夫人氏之喪。
至自齊。
(註)不稱
其與弑也。
  參用公穀傳。
哀姜之貶。
不於孫邾者。
外淫故婉其辭也。
不於薨者。
伯主之法旣行。
則義可以止也。
不於葬者。
旣請其喪。
不容以不葬。
一貶
不再貶也。
故獨於喪至焉。
貶之也。
杜云不稱闕文
夫人孫于齊。
不稱氏。
闕文耶。
不取
 
傳。
女子從人者也。
(註)李廉曰。
齊殺哀姜
諸儒皆以爲義。
左氏獨謂已甚
不察春秋公義矣。
  齊殺哀姜
公,穀,劉敞胡安國以爲義。
左氏以爲已甚
故引李說以是正。
(僖四)經。
江人黃人伐陳。
(註)書及微者。
  出孔穎達䟽。
杜云受齊命討陳。
而以與謀爲文者。
時齊不行
使魯爲主
傳例曰。
凡師出與謀曰及。
釋例又曰。
盟主之令非匹敵
故雖或先謀
從不與謀之例。
然則牡丘之盟。
公孫敖受命盟主
而書曰及諸侯大夫救徐何也。
此盖將卑
師少。
故不言主帥
言微者及之耳。
 經。
公孫玆帥師。
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人侵陳。
(註)覇國大夫
諸侯大夫
侵與國。
自此始。
  出春秋彙纂
(僖五)經。
楚人滅弦。
弦子奔黃。
(註)楚滅國之始。
  出春秋彙纂
(僖八)經。
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欵。
盟于洮。
鄭伯乞盟
(註)王人微者。
諸侯上。
先王命也。
  出公羊傳。
杜云王人諸侯盟。
不譏者。
王室有難。
故杜諤曰。
邦國有疑。
諸侯從天子而受盟。
不卽會于周而盟于洮。
見天子之弱。
就盟諸侯下國也。
張洽曰。
齊桓雖主會而先王人。
然使之與諸侯之盟。
非所以示尊尊。
据是二說
則譏意明甚
杜註今從刪改
(僖九)傳。
其在亂乎
(註)言齊必有亂。
  出劉績說。
杜云微戒獻公言晉將有亂。
諸儒多從之。
觀國語記宰周公語。
結之曰。
八年爲淮之會。
東略之證也。
又曰。
桓公在殯
宋人伐之。
此齊亂之證也。
且解以齊亂而後
上下照應
貫通
故從劉說。
(僖十一)經。
公及夫人姜氏。
會齊侯于陽穀
(註)公及夫人會齊侯參
譏之也。
  出孫復說。
杜云婦人送迎出門
與公俱會齊非禮
是專譏聲姜。
而齊,魯旣經文姜之亂。
今乃自壞防閑
聖人之所深責也。
孫說較杜註尤長故從之。
(僖十二)傳。
王子帶奔齊。
(註)爲二十二年召子帶張本
  出朱申說。
(僖十五)經。
盟于牡丘。
遂次于匡
公孫敖帥師。
諸侯大夫救徐。
(註)牡丘齊地。
  出春秋彙纂
杜云地名闕。
東昌府聊城縣東北七十里。
有牡丘。
卽齊境也。
 傳。
內及解梁城
旣而不與
(註)解梁城河北
  出孔穎達䟽。
晉在西河之東,南河之北。
河北爲內。
河南爲外。
云內及解梁城
云解梁城
河東解縣。
觀此不詳其爲內之由。
故引孔說而明之。
 傳。
詰之涉河。
車敗
(註)侯者五等緫名
秦伯車敗
以爲不祥而詰之。
  
劉炫說。
杜云秦伯之軍涉河。
晉侯車敗非也。
秦師及韓晉尙未出。
何得晉侯車敗
是秦伯之車敗
穆公以爲不祥而詰之。
涉河。
車敗
事實
卜人之言也。
 傳。
蠱之貞風也。
其悔山也。
(註)貞爲己身
秦象。
悔爲他人
晉象。
  出孔穎達䟽。
 傳。
三敗及韓。
(註)秦伯之車。
三經敗壞
  說見上。
 傳。
君必悔之。
不聽
九月
(註)周之十一月
九月
羅泌以爲傳據晉史。
經則周曆
盖晉用夏正
公元93年
  杜預汲冢周書
曲沃莊伯紀年編。
始用夏正
然僖九年九月
晉獻公卒。
經傳月相合。
十年六月丙午
晉侯
六月
夏四月
始熟。
此又與周正相合。
未可詳。
意丘明采用諸書之際。
或用周正
或用
其例不一歟。
 傳。
一夫不可狃。
况國乎。
(註)言我有一國
不可受其狎侮
  出朱申說。
較杜,林二註
簡明故從之。
 傳。
太子罃,弘與女簡壁。
登臺履薪焉。
(註)登臺
履薪
示欲自焚
  出傅孫說。
杜云穆姬欲自罪
登臺而薦之以薪。
孔穎達自罪
卽自囚也。
下傳云使以免衰絰逆且告。
杜云且告將以恥辱自殺
又秦伯曰。
旣以喪歸。
焉用之。
亦畏夫人自殺也。
傅說較杜注。
意長故取之。
 傳。
史佚有言無始𥙯。
(註)史佚
周武王時史尹佚
  出朱申說。
杜,林只釋其名。
故從朱說之詳。
(僖十九)經。
宋人執滕子嬰齊。
(註)宋暴弱故貶稱人。
滕子失地故名。
  參用啖助趙匡說。
杜云稱人以執。
宋以罪及民告。
劉敞曰。
宋爲無道
誣人之君。
以告諸侯
春秋不爲辨乎。
又云傳例不以名爲義。
書名不書名皆從赴。
亦非也。
穀伯綏來朝。
鄧侯吾離來朝
傳曰名賤之也。
衛侯燬滅邢。
傳曰同姓故名。
尋此二者。
傳亦以名爲義也。
 傳。
用鄫子于次睢之社。
欲以東夷
(註)次水旁。
殺人用祭。
以懼東夷
使來歸己也。
  出孔穎達䟽。
杜氏意而益詳故取之。
(僖二十一)經。
宋公以伐宋。
(註)不言楚執者。
不與夷狄執中國也。
  出公
杜云宋無德爭盟
諸侯所疾。
故見衆國共執之文。
蠻夷猾夏
執中國之盟主
五國不之救。
乃反與其執。
亦足恥也。
杜氏專罪宋公
恐非經旨故不取
 
君欲已甚
何以堪之。
(註)諸侯不堪生變
  出朱申說。
林云宋君必不堪諸侯
義殊未叶。
不取
(僖二十二)傳。
大司馬固諫
(註)大司馬
司馬子魚也。
固諫
堅辭以諫。
  出顧炎武說。
三年
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
二年
孔父嘉司馬
八年
上言大司馬公子卬。
言司馬握節以死。
大司馬司馬也。
十年
公若藐固諫
固諫之爲堅辭以諫。
史記世家
前後子魚之言。
杜云莊公之孫公孫固
恐誤。
 傳。
不可也已
(註)言違天
天必不宥。
  出傅遜說。
猶書言不可逭。
杜氏以不可爲句。
以救爲赦楚。
恐未圓暢。
不取
 
傳。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註)言不如早服。
  出孔穎達䟽。
杜云不欲傷敵人
則本可不須闘。
不如說之爲明故不取
 傳。
戎事不通女器。
(註)女器。
女子所御之物。
  出傅遜說。
杜云俘馘
近婦人之物。
傅氏以爲戎事尙嚴
不近女子所御之物。
况使婦人至軍
示以俘馘乎。
是說較長故從之。
(僖二十四)傳。
夏書地平天成
稱也。
(註)今虞書大禹謨。
  杜云夏書逸書
說見上。
 傳。
奉匜沃盥
旣而揮之。
(註)懷嬴奉匜澆水
公子以濕手揮之。
  出孔穎達䟽。
林注以旣而揮之。
懷嬴事。
國語
秦伯歸女
懷嬴與焉。
公子使奉沃匜盥。
旣而揮之。
觀此明是公子所揮。
且方盥者手濕。
奉匜者未必手濕。
懷嬴苟以供沃怒。
其卑則不怒。
奉匜之初。
忽何揮之而始怒乎。
林注恐失事情。
不取
 傳。
子犯璧授公子
(註)授璧。
意欲爲誓
  出朱申說。
杜,林所闕。
故取朱說以補。
 傳。
紀綱之僕。
(註)言其可任。
  
傅遜說。
杜氏以爲秦卒與晉人爲紀綱
意似太巧。
不取
公元94年
 傳。
王使告難曰。
不穀不德
(註)穀善也。
不穀謙稱
  出劉績說。
以補杜氏之闕。
 傳。
九月晉惠公卒。
(註)九月
前年九月
經在此年
文公定位而後告。
  傳。
在前
今移此年
晉侯夷吾卒下。
故特詳其月。
以防混雜
(僖二十六)經。
齊人伐我北鄙
(註)齊侯爭盟侵伐故人之。
  
張洽說。
杜云孝公未入境。
使微者伐之。
是拘於將卑師少。
稱人之例。
傳稱孝公伐我北鄙
則雖未入竟。
寧可以微者主兵乎。
不取
 傳。
室如懸罄
野無靑艸
何恃而不恐
(註)罄。
國語作磬
府藏空虗
但有榱梁如懸磬也。
  出韋昭說。
杜氏釋如爲而。
磬爲盡。
不如韋說有味不取
(僖二十七)經。
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註)楚子稱人。
貶其合諸侯圍宋也。
  出程子說。
杜云楚子使子玉去宋。
經書人者。
不得志
以微者告。
傳云楚子諸侯圍宋。
而魯又會盟
親其宋圍。
則楚雖欲自諱。
其可得乎。
且以賤者告。
人孰信之。
此恐失情事不取
 傳。
苟入而賀。
何後之有。
(註)言過此必不能前敵矣。
  出孔穎達䟽。
林云不能入其衆而治之。
子玉雖力小。
豈不能自入其衆乎。
蔿賈之言曰。
靖諸國而敗諸外。
所獲幾何
此卽不能前敵之謂也。
孔䟽尤有照應
今從之。
 傳。
夏書賦納以言。
明試以功。
車服以庸。
(註)今虞書益稷
  杜云尙書虞夏書也。
孔穎達曰。
漢魏諸儒。
不見古文
伏生之謬。
從堯典至胤征二十篇
緫名虞夏書。
傳通大禹以下
皆爲夏書也。
今從見行古文改正
(僖二十八)傳。
距躍三百
曲踊三百。
(註)距躍直跳。
曲踊橫跳也。
百猶阡陌之陌。
三陌
踊躍之度。
大約有此。
  出邵寶說。
杜云百猶勵。
孔穎達曰。
不知勵何所謂。
盖每跳勉力爲之。
疑辭也。
不取
 經。
楚殺其大夫得臣
(註)楚始書大夫
  
春秋彙纂
 經。
衛侯鄭自楚復歸于衛。
衛元咺出奔晉。
(註)衛侯殺弟故名之。
  出張洽
杜氏不解衛侯書名之義。
故從張說以明之。
 經。
杞伯姬來。
(註)來寧成風
  出家鉉翁說。
杜云莊公女。
歸寧曰來。
是說莊公已薨。
可知成風也。
 經。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子,邾子,秦人于溫。
(註)秦會諸侯始此。
  
春秋彙纂
 傳。
明德也。
(註)杜氏謂欲明晉功德
趙匡曰。
謂此爲德過矣。
趙汸曰。
左氏所記。
流俗傳聞之辭。
  杜云隱其召君之闕。
欲以明晉之功德
晉文得罪名義
聖人豈容庇護若是乎。
以德爲目。
亦非伯者所施。
今並不取
 經。
晉人執衛侯。
歸之于京師
衛元咺自晉復歸于衛。
(註)晉助臣執君。
故稱人以貶
自晉者。
譏晉有力也。
  參用孫復胡安國說。
晉文臣子之訟而執其
君。
伯討也。
元咺伯主之威。
易致其君。
名分掃地矣。
杜云元咺從國逆例者。
明衛侯無道于民。
國人元咺
是說恐害理不取
(僖三十)經。
衛殺其大夫元咺公子瑕。
衛侯鄭歸于衛。
 (註)瑕元咺所假立。
故以大夫說言之而書及
  出趙匡說。
杜云瑕立經年
未會諸侯
不稱君。
衛成公尙在晉。
瑕雖經會。
何得稱君。
叔武攝位受盟。
然非王命所加。
故從未成君之禮而稱子。
則况瑕之假立者哉。
不取
 經。
晉人,秦人
(註)晉秦結釁始此。
書人貶之。
  
家鉉翁說。
杜云秦晉各使微者圍鄭。
故稱人。
傳云晉侯,秦伯圍鄭。
則未見微者圍鄭之文也。
不取
(文元)經。
春王正月
卽位
(註)魯自隱至文六君
文公承國於先君
得書卽位
  出李廉說。
穀梁傳。
杜云先君未葬而公卽位
不可曠年無君。
然則稱公者。
固以年爲限
不以爲限審矣。
何獨至於他國。
則云以葬爲限乎。
 傳。
穀也食子
難也收子。
(註)食謂養生
收謂送死
  出劉績說。
杜云食子
奉祭供養者也。
收子。
子身也。
不如說之明故不取
 傳。
僖公
作主
非禮也。
(註)劉敞以緩作主爲句。
  杜氏讀緩字以上一句
作字以下一句
僖公十二月薨。
明年四月葬。
五月也。
不得云緩。
此盖言葬僖公作主緩。
卽文二年
經書僖公是也
 經。
衛人伐晉。
(註)衛不自反
稱兵伐晉。
孔穎達貶稱人。
  出張洽說。
與杜解叶而益簡明
故從之。
公元95年
 經。
公孫敖晉侯于戚。
(註)此大夫專會諸侯之始。
  出春秋彙纂
 經。
世子商臣
弑其君頵。
(註)春秋之初。
弑君者不稱公子公孫。
以明大義
其後皆以屬稱。
以著其弑之實。
立義不同
  出程子說。
取以補杜,林之闕。
(文二)傳。
卿不書。
穆公故。
尊秦也。
謂之崇德
(註)程子曰。
晉復伐秦。
殘民結怨
貶稱人。
李廉曰。
左氏尊秦之義。
經意也。
  杜云秦穆悔過
終用孟明
故貶四國大夫
以尊
秦穆公固有美政
何至中國而尊之乎。
傳註恐謬。
未可從。
 傳。
孝禮之始也。
(註)公羊傳曰。
喪娶也。
劉敞曰。
左氏喪娶爲禮悖矣。
公元117年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
而文以是納幣
未詳何月。
假使十二月
尙未盡二十五月。
杜氏乃謂公薨在十一月
文公喪服已終。
又以納幣之前
尙有納采問名納吉
不能倂行一月之內。
則因謂公爲太子時已行昬禮
左氏遷就其說。
未可取。
(文四)經。
婦姜于齊。
(註)不稱夫人
不言氏。
文公首紊喪禮也。
  出汪克寬說。
春秋書逆夫人
此年最略。
旣不書逆者名氏
又不書如齊。
不稱夫人
不言氏。
不書至。
聖人之旨可見
杜云稱婦。
有姑之辭。
盖疑其禮輕略
謂之上賤之文
恐非經旨。
 傳。
成風薨。
(註)莊公僖公母。
自成風之後
妾母皆僭用夫人之禮。
故亦書薨。
著其非禮
  參用陸淳胡安國說。
補杜,林之闕。
(文五)經。
王使召伯來會葬。
(註)成風以妾僭嫡。
王成之
故於榮叔召伯之來。
不稱天。
  參用劉敞胡安國說。
杜云來不及葬。
不譏者。
不失五月之內。
不稱天。
不譏而何
不取
 傳。
召昭公來會葬禮也。
(註)劉敞曰。
妾母稱夫人
不能正。
又使公卿會之葬。
何禮之有。
左氏非也。
  王室諸侯妾母之喪。
歸賵含會葬
經於王皆不稱天。
示譏
三傳不爲之辨。
左氏以爲
杜氏又以母以子貴之義傅會之。
劉敞喪服義。
庶子爲君爲其母無服之說駁之。
甚見精當
(文六)傳。
商書曰沈漸剛克
高明柔克
(註)今周書洪範
  孔穎達云此文在洪範
今謂之周書。
箕子商人所說
故傳謂之商書。
 傳。
樹之風聲
(註)樹立風化聲敎
  出陸粲說。
杜云因土地風俗
爲立聲敎之法。
不如說之平易易見。
不取
 傳。
爲之律度
(註)鐘律度量
皆有定法
  出顧炎武說。
杜云鐘律度量
所以治曆
明時律度之用。
非止治曆
明時不取
 傳。
衆隷之而卽命
(註)言安民而後
順受正命
  
劉績
林云就用上命
似淺故不取
 經。
閏月告月
猶朝于廟。
(註)猶者。
幸其不已也。
  出胡安國傳。
聖人愛禮深意也。
朱子許其甚精。
杜云怠慢政事
雖朝于廟。
則如勿朝。
猶者可止之辭。
如是而可止也。
夫子存羊之義。
何所取哉。
不取
(文七)經。
晉人及秦人
戰于令狐
晉先蔑奔秦。
(註)趙盾廢嫡。
秦伯納不正
稱人。
交貶之也。
  參用胡安國張洽說。
杜氏只貶趙盾廢嫡外求君。
而秦伯之強納公子雍。
以爭晉國者。
獨可無貶乎。
取胡,張二說以正之。
 傳。
先蔑下軍
先都佐之。
步招御戎
戎津爲右。
及菫陰。
(註)趙汸曰。
上言先蔑而御秦師。
則將下軍
先蔑
傳誤。
杜氏先蔑前還
亦非。
  先蔑不與靈公
而逆公子雍。
故背之。
旣背之。
而又使將御秦之師。
恐無是理。
若如杜注。
則旣前還背秦矣。
何用奔秦乎。
(文八)傳。
夏書曰戒之用休。
董之用威
勸之以九歌
使壞
(註)今虞書大禹謨。
  杜云逸書
說見上。
 
傳。
且復致公壻池之封
自申至于乕牢之境。
(註)申,乕牢鄭地。
晉取之以封池。
今乃歸
  出服虔說。
云池晉君女婿
又取衛地以封之。
今幷還衛。
申鄭地。
今按自申至乕牢皆鄭地。
則固不得致之於衛矣。
上言匡戚。
歸衛田也。
此言自申至乕牢
歸鄭田也。
故杜於上年云爲晉歸鄭衛張本
而此則專言歸
盖杜云之闕漏
孔䟽主杜而駁服說。
終覺牽強不合
(文九)傳。
卿不書。
緩也。
以懲不恪
(註)諸大夫救而不及
貶稱人。
  
胡安國傳。
(文十)經。
蘇子盟于女
(註)不書公
諱獨與天子大夫盟。
  出趙匡說。
 傳。
遂及蔡侯。
次于厥貉
(註),鄭,宋預會不預次。
故不書。
  出家鉉翁說。
杜云陳,鄭,,麇不書者。
宋鄭執卑。
麇子逃歸
故又云陳侯必同宋,鄭。
然傳無陳侯執卑之文
則杜何以見其必然
葢陳,鄭,宋預會
脅從也故不書。
蔡預次。
同惡故書
聖人
削之權衡也。
(文十一)經。
楚子伐麇。
(註)嬴姓子爵
  出▣▣。
 經。
叔仲彭生
會晉卻缺于承筐
(註)此大夫相會之始。
  出春秋彙纂
 傳。
皇父之二子死焉。
(註)皇父之二子。
從父在軍而死。
  出馬融說。
杜云皇父與穀牛父皆死。
賈逵說。
孔穎達以馬說爲順。
但斑獨受賞。
三子皆死。
三子應有賞。
但以耐門之名。
追錄受賞之由。
不及載耳。
公元前607年
 傳。
鄋瞞伐齊。
齊王子成父。
獲其弟榮如
(註)陸粲曰。
史記世家
引此傳文。
齊惠公之二年
二年
卽魯宣二年
傳以惠公襄公誤。
  杜氏以齊襄二年爲之說。
故言焚如之旣長且壽。
而魯世家
旣言齊惠時事
又齊世家曰。
惠公二年
長狄來。
王子城父攻殺之。
十二諸侯年表
亦於齊惠二年
王子城父長狄
三文三同
惠之二年
在晉滅潞前僅十三年。
史記于此事。
全用左傳首尾
以爲惠公二年事。
此傳以惠公襄公
傳寫之誤。
杜氏不見史記
從訛而爲之說也。
(文十二)傳。
公以諸侯逆之。
非禮也。
故書曰郕伯來奔
不書地。
諸侯也。
(註)劉敞曰。
左氏說皆非也。
魯以諸侯逆之。
便謂之郕伯。
遂沒其專土叛君之罪。
何以不登叛人哉。
公元前608年
  趙匡曰。
諸侯嗣位未踰年稱子。
豈有君父而身未嗣位
以邑出奔而稱郕伯哉。
鄭忽,曺覊,展。
皆已卽位
及其出奔
猶但稱名
况未嗣位乎。
劉敞以爲伯以去年卒。
太子卽位不能自安
出奔
此乃眞郕伯矣。
以其日淺故。
遂謂之太子
或然也。
(文十三)傳。
晉使詹嘉處瑕。
以守桃林之塞。
(註)桃林南境
  出孔穎達䟽。
 傳。
吾謀適不用也。
(註)蓋繞朝曾言於秦伯。
請留之。
  出傅遜說。
杜云示已覺其情。
贈策而謂之謀不用
非但覺其情而已
當以傅說爲長故取之。
(文十四)經。
彭生帥師伐邾
(註)此卽叔仲彭生也。
脫仲字。
  出季本說。
杜,林無釋。
故取之以補。
 經。
晉人納捷菑于邾。
不克納。
(註)奉不正以奪正。
貶稱人。
  出汪克寬說。
杜云趙盾諸侯師。
所害者衆。
故貶之。
不正而奪正。
其罪固已大矣
豈徒以害衆言哉。
汪說較杜氏
所譏尤切故從之。
 經。
公子商人
弑其君舍。
(註)舍未踰年而稱君。
所以商人之弑也。
  出穀梁傳。
云舍未踰年而稱君者。
先君旣葬。
舍已卽位
傳云五月昭公卒。
卽位
七月
商人所弑。
經傳無葬昭公之文
而且計未滿五月
未合葬。
何以知已葬乎。
杜氏例云成君在於旣葬。
不以踰年爲限
此言未踰年。
忽何排舊說也。
 傳曰。
宋子來奔
貴之也。
(註)宋將亂。
子哀見幾而作
故書字以與之。
  出劉敞張洽說。
云貴不食汙君之祿。
宋昭可汗之實哉。
宋之亂。
直以襄夫人不母。
公子不臣
杜氏欲實其君無道之說。
爲此耳。
不取
 
經。
齊人執子叔姬
(註)齊不討商人
又敢執其君母
貶稱人。
  出程子說。
此事變之大者
而杜,林二注
貶褒之實。
故取程子說以補。
(文十五)經。
宋司馬華孫來盟。
(註)不言使
盟在華孫也。
  出蘇轍說。
與杜注同
而益簡要故從之。
 傳。
諸侯會。
不與不書。
諱君惡也。
與而不書。
後也。
(註)趙匡曰。
諸侯會。
不與而列會者非一。
左氏之說非也。
  左氏之謬。
趙氏旣言之。
而此傳上云諸侯盟于扈。
無能爲故也。
下云凡諸侯會。
不與不書。
諱君惡也。
劉敞以爲若諱而不書。
貶而不書同。
則二者相亂
不復可辨矣。
(文十六)傳。
書曰宋人弑其君杵臼
無道也。
(註)劉敞曰。
昭公未有無道之實。
君雖不君
不可不臣
傳說非也。
  呂大圭云稱人以弑。
國人有罪焉。
宋杵臼齊商人莒密州是也
以爲無道故稱人。
則晉楚陳三靈
皆爲無道
何以直書趙盾夏徵舒公子比之名耶。
揆以經文
亦未盡合。
(文十七)傳。
鹿死不擇音
(註)言困迫
不暇擇善音。
  出服虔說。
云音
所茠蔭之處。
古字
皆用假借
服說甚明。
何必假借哉。
(文十八)經。
丁丑公薨于臺下
(註)臺下非正也。
  出穀梁傳。
杜,林無釋。
故取之以補。
 經。
齊人弑其君商人
(註)旣以爲君而又殺之。
故罪齊人不以討賊書。
公元前606年
  出汪克寬說。
杜云不稱盜。
商人
商人固可討也。
齊人不以爲賊。
北面三年
亂作於大分定之後。
故以弑君之罪罪之。
杜氏每從稱君之說。
故今從刪改
 經。
弑其君庶其。
(註)稱國。
示衆弑君之辭。
  出公羊傳。
 傳。
其器則姦兆也。
(註)兆。
釁隙也。
  出劉績說。
杜云兆域也。
恐未叶義故不取
 經。
春王正月
卽位
(註)書卽位
自立之罪。
  出胡安國傳。
此桓元卽位之例也。
杜,林無釋。
故取胡說以補。
 經。
遂以夫人婦姜
至自齊。
(註)不稱姜氏。
喪娶也。
  出公羊傳。
文與宣皆喪娶也。
故出姜逆。
不稱氏。
穆公至。
不稱氏。
其貶同也。
杜云不書氏。
史闕文
然則出姜氏之書婦姜
闕文耶。
 傳。
三月
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尊夫人也。
(註)劉敞曰。
左氏謂遂不稱尊夫人
非也。
一事再見
故卒名之。
  劉說本公羊傳。
魯史成法
如成十四年僑如
襄二十七年豹。
昭十四年意如。
昭二十四年婼之類是也
左氏皆曲爲之說。
僑如尊夫人也。
豹曰違是命也。
意如婼曰尊晉也皆非。
 傳。
文馬百駟
(註)馬之毛色。
有文色者。
  
丘光庭說。
許氏說文曰。
赤鬣縞身
目若黃金
名曰𩢌。
吉皇之乘。
周文王時
犬戎獻之
春秋傳曰。
𩢌馬百駟
畫馬也。
今案此傳。
𩢌作文
當是相沿而變耳。
杜云畫馬爲文
而孔氏謂文餙雕畫非。
說文所稱畫馬
言其文如畫也。
 傳。
爲法受惡。
惜也。
越境乃免。
(註)朱子曰。
左氏識非。
苟如傅說
專是回避占便宜得計
聖人春秋
亂臣賊子懼。
豈反爲之解免
劉敞曰。
非夫子之言。
  杜言越竟君臣義絶。
可以討賊
如杜此言。
亦於左氏說。
未能吻合
八年
公山不狃曰。
君子違。
不適讎國
未臣而有伐之。
奔命焉死之可也。
安在其越竟君臣義絶也。
趙汸曰。
孔子以下
子孫聖人之言。
爲其祖分惡。
(宣三)經。
牛死乃不郊。
三望
(註)因此事之變。
以明魯郊之非禮
天王未葬。
復有忘哀從吉之罪。
  出張洽說。
杜云天王崩未葬而郊者。
不以王事天事
三年之喪。
臣子斬衰奔赴之時。
豈可天子越紼之事之禮乎。
不取
(宣四)傳。
弑君稱君。
無道也。
稱臣
臣之罪也。
(註)趙汸曰。
旣云懼而從之。
與謀也。
不足
俚俗之言。
君雖無道。
臣子所當較。
臣旣弑君。
豈有無罪者。
傳說皆謬。
  左氏以爲稱君君無道
君雖不君
臣安可以不臣乎。
又以歸生爲權不足
而譏其仁而不武
生位上卿兵柄
何以爲權不足乎。
亂臣賊子
豈可以仁稱之乎。
(宣六)傳。
以盈其貫。
將可殪也。
(註)以繩穿物曰貫。
  出劉鉉說。
尙書泰誓云商罪貫盈
之爲惡。
如物在繩索之貫。
杜云貫猶習也恐誤。
(宣八)傳。
卜葬先遠日。
不懷也。
(註)避不念親而早葬。
家鉉翁曰。
左氏翼日葬爲得禮
國君之葬。
無不備。
不克葬。
之無貶。
不可也。
  自避不至早葬。
趙汸說。
杜云懷思太簡
故從趙說
家鉉翁
穀梁
(宣九)傳。
孔子曰民之多辟
自立辟。
其洩治之謂乎。
(註)黃仲炎曰。
此非孔子之言。
孔子比干爲仁。
不以洩治爲罪。
  杜云洩直諫淫亂之朝以取死
不爲春秋所貴。
胡安國取其說。
大卛錯執書名之例。
彊求聖人
遂以直諫爲咎。
何以爲訓哉。
黃氏說。
其見卓矣。
(宣十)傳。
且告以族。
不以名。
(註)書氏。
以族奔也。
  出胡安國傳。
較杜,林二注
簡故從之。
 經。
齊侯使國佐來騁。
(註)惠公卒未踰年。
而以君命遣使
書曰齊侯。
著其惡也。
  出高閌說。
杜云旣葬成君
故稱君命
然則僖二十五年洮之盟。
衛文公旣葬。
成公故稱子耶
稱述父志降名
未見其當。
不取
 經饑。
(註)五穀不成曰饑。
  
爾雅註
杜云嘉穀不成
五穀嘉穀可知
(宣十一)傳。
書曰楚子入陳。
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
有禮也。
()陸淳曰。
徵舒正也。
亂臣邪也。
啖助曰。
左氏云書有禮
若以納亂臣爲有禮。
爲非禮。
  杜云沒其縣陳本意
全以討亂存國爲文
善其得禮
然楚莊旣入人之國
復納致亂之臣。
曰入曰納。
二臣及楚莊之罪皆見。
何謂善其得禮
(宣十二)傳。
有律以如己也。
(註)將帥法律者。
能使其下如己之志。
所謂順成而臧。
  出傅遜說。
傳義本自易見。
杜氏泥於卦象
所解反晦故不取
下二傳亦同。
 傳。
故曰律否臧
且律竭也。
(註)否臧則律且竭而敗矣。
  出傅遜說。
 傳。
盈而以竭。
夭且不整
所以㐫也。
(註)夭屈也。
法律如水之壅。
而盈則必竭。
屈而不伸。
散而不整故爲㐫。
  出傅遜說。
 傳。
內官序當其夜。
(註)若今宿直持更也。
  出孔穎達䟽。
杜云序次太簡
故取孔說以明之。
 
傳。
大國之跡於鄭。
(註)言楚君至
晉君使群臣遷其跡而去之。
  出朱申說。
杜注簡。
林注粗淺
故取朱說以補。
 傳。
御下。
兩馬掉鞅而還
(註)車旋則掉兩馬之鞅。
以示閑暇
  出邵寶說。
杜云兩餙也。
掉正也。
孔穎達以爲無明訓。
 傳。
晉師右移
上軍未動。
(註)中軍下軍在上軍之右者皆移。
  出孔穎達䟽。
杜云餘軍皆移。
上軍未動。
林云下軍中軍右移
不詳右移爲何義。
故引孔䟽以明之。
 傳。
屈蕩戶之曰。
以此始。
亦必以終。
(註)戶止也。
古人守戶之人。
謂之戶者
取其能止人也。
  出顧炎武說。
俗本戶作尸誤。
 傳。
終夜有聲
(註)言其軍囂。
無復部伍
  出顧炎武說。
杜云言其兵衆
不能用。
然傳云師能軍
可知無復部伍
又言亦終夜有聲
則益見其不能整也。
 傳。
茅絰
哭井則己。
(註)己叔展自謂也。
  
孔穎達䟽。
取以補杜,林之闕。
 經。
晉人,宋人,衛人,曹人。
同盟淸丘
(註)此大夫同盟之始。
  出春秋彙纂
(宣十四)經。
衛殺其大夫孔達
(註)孔達自殺而稱國以殺。
其君意也。
  出陳傅良說。
云書名。
背盟大國之罪。
達誠有罪
然衛侯之用人謀國
干犯盟主
終乃殺之而求免。
寧無譏乎。
稱國以殺。
不去其官。
罪累其上也。
 
傳。
車及於蒲胥之市
(註)及追及也。
興師之速。
  出邵寶說。
寢門之外。
遠於窒皇
蒲胥之市
遠於寢門外。
屨人進屨
追及窒皇
釰人進釰。
追及寢門外。
車人駕車
追及蒲胥市。
形容發揚之狀。
林云泛言其速。
不取
 經。
宋人及楚人平。
(註)華元子反。
貶稱人。
平者在下也。
  出公羊傳。
云平者。
緫言二國和。
故不書其人。
劉敞曰。
凡平者。
擧國而已
公及齊侯平。
及郯。
又曰曁齊平
又曰及鄭平。
無稱人者。
今此獨稱
人。
是書其人矣。
固當解書其人之意。
不得反謂之不書其人也。
 傳。
登子反之起之
(註)乘其不虞
劫之與盟。
  出傅遜說。
注說兵法
而稱華元用此術。
未知杜氏何從而知之。
想當然也。
今刪。
 傳。
先人治命
是以報。
(註)李廉曰。
傳本是此經之傳。
左氏序於王札子召伯毛伯之後
經傳月日先後甚多
  經。
人代晉。
夏六月
而杜云無傳
下傳秋七月
秦桓公伐晉。
七月六月不遠。
明是秦不再擧
經傳月日不合甚多
李說甚覺精當
 經。
王子札殺召伯毛伯
(註)專殺故書
以誅其惡。
  出孫復說。
杜云兩下相殺則殺者有罪
亦此意。
而孫說尤正故從之。
 經。
仲孫蔑高固于無婁。
(註)無婁杞地。
時爲莒邑
公元前605年
  案無婁。
公羊作牟婁。
蓋隱四年
人伐杞所取之邑也。
公元前606年
 傳。
蝝生饑。
幸之也。
(註)劉敞曰。
杜云幸其冬生
不爲物害。
經之書之。
固爲其害也。
以爲不害。
何其
戾也。
  孫覺云蝝者螽之子
螽爲灾於
蝝生
一歲再爲災。
謹志之爾。
左氏曰幸之。
蝝生
物皆已收而不爲灾。
周之
也。
五穀大成之時
安得不爲灾乎。
(宣十六)經。
人滅赤狄甲氏留吁
(註)士會稱人。
貶其用武滅國
  出張洽說。
杜云士會人從告。
士會獻俘
晉侯請于王。
以黼冤命將中軍
則晉方誇大其功。
何故貶損稱人而告諸侯也。
不取
 
經。
夏成宣榭火。
(註)興王之跡泯。
故重之以書。
  出黃仲炎說。
杜,林所釋。
無以書法
故取黃說以補。
公元579年
 傳。
郯,伯姬來歸
出也。
(註)內女見出則書。
大其事也。
  出啖助說。
杜,林注闕。
故取之以補。
(成六)經。
卽位
(註)書卽位者。
言受國於先君也。
襄,昭,定,哀。
卽位倣此。
  自書卽位
先君也。
兪臯說。
取以補杜,林二注之闕。
襄,昭以下一段
推義以見例。
(成二)傳。
先大夫之肅故捷。
(註)先大夫
先軫狐偃欒枝之輩。
  出顧炎武說。
取以補杜,林之闕。
 傳。
賈餘勇。
(註)賈買也。
公元前599年
  杜云賈賣也。
十年傳。
此以賈害之賈。
杜云釋此傳之賈。
不應異訓。
故賣爲買。
 傳。
公會晉師于上鄍
(註)上鄍齊地。
  杜云上地闕
上鄍地在陽穀境。
齊境邑也。
(成四)經。
鄭伯伐許。
(註)稱鄭伯。
見其不復爲喪。
吉禮從戎
  
程子說。
此書例之大者
而杜,林則闕。
故取程子說以補。
 傳。
立武由己。
非由人也。
(註)公羊傳。
武宮武公之宮。
劉敞曰。
左氏武宮武庫誤。
葉夢得曰。
春秋諸侯出師
有私其先功成宮者
豈鞌之戰。
行父私請武公歟。
  左氏武宮武軍
杜氏知其謬。
因護之曰旣立武軍
又作先君武公之宮。
其說牽強不合
季孫意如昭公
禱於煬公
因爲之立煬宮
卽此例也。
 
傳。
其惡易覯。
(註)言垢穢易見。
  出陸粲說。
杜云惡疾疢。
覯成也。
此旣釋惡疾
則下段之沈溺重膇之疾者。
意不重疊耶。
不如從陸說之瞭然易見。
 傳。
二人衆故也。
(註)今周書洪範
  杜云商書洪範
說見上。
(成九)經。
晉人執鄭伯。
晉欒書帥師伐鄭。
(註)非王命故稱人而貶
  出胡安國傳。
杜云稱人者。
晉以無道於民。
諸侯
鄭旣服罪而來
因而執之。
不歸京師
所以深罪而人之也。
鄭旣無無道之實。
則晉雖以此諸侯
人孰信之。
說似近模索。
不取
 傳。
或思或縱也。
(註)有思開封疆者。
縱弛設備者。
故多兼幷以成大國
  出陸粲說。
杜云有思開封疆者。
有縱其暴掠者。
巫臣方論莒城之惡而戒之。
當以或思指他國。
以或縱戒君。
而後互相爲對。
文勢益明
杜解未叶義。
不取
 經。
夏四月
五卜不從
乃不郊。
(註)卜至於五瀆也。
  出師協說。
杜云卜常祀不郊。
非禮故書
魯之
非禮也。
以不爲非禮。
不取
 傳。
晉立太子州蒲
以爲君而會諸侯伐鄭。
(註)啖助曰。
若如傳說
經當有貶而無貶。
左氏妄也。
汪克寬曰。
一年二君
或謂春秋因其稱爵而志之。
此亦惑於傳說也。
  杜云生立子爲君。
此父父子不子
此會之後
晉侯卽卒。
而經無卒於師之文
左氏附會之。
晉侯有疾
太子爲君而會諸侯也。
春秋垂訓萬世
豈有生代父位而仍書其爵者。
杜云因左氏而爲之說。
故今不取
 
傳。
戊申
叔申,叔禽。
(註)六月戊申
  此傳本六月晉侯卒之下。
今移就于五月公會伐鄭之下。
不書六月
則疑於五月
故特詳之。
 傳。
不令乎。
(註)非其人。
叔申本非賢者。
雖欲効忠
不見信於君。
  出陸粲說。
杜云叔申爲忠。
不得其人。
害身
叔申忠信者哉。
劉敞說。
亦與陸氏合。
故今從之。
(成十四)傳。
詩曰兕觵其觩。
旨酒思柔。
(註)觩。
角上曲貌。
  出朱子詩說
杜云陳設貌。
孔氏䟽謂指其角貌。
而角貌當上曲。
故從朱子說。
 
傳。
舍族。
尊夫人也。
(註)黃仲炎曰。
或稱族或舍族
以前後一事。
後從省文
左氏妄也。
  說見上。
(成十五)經。
會吳于鍾離
(註)吳以號擧。
夷之也。
會而殊會。
外之也。
  出胡安國傳。
比杜解略而明故從之。
(成十六)經。
楚子鄭師敗績
(註)楚子傷目
不言
君重於也。
  出穀梁傳。
杜云楚子傷目而退。
故曰楚子敗績
穀梁之義也。
穀梁義尤暢故從之。
 
傳。
致死以補其闕。
(註)軍國之事。
有所闕乏
  出陸粲說。
云闕死者
盖以申叔時論戰
故其釋如此
然不如從陸說之平順
 傳。
邲之師。
荀伯不復從。
(註)謂不復從事於楚。
  出顧炎武說。
杜云荀林父奔走
不復故道
語未暢洽不從
 傳。
不亦識乎。
(註)謂其能記前言
  出邵寶說。
林云識於禮誤也。
杜云知其以往言好暇。
故致飮。
亦比邵說稍冗故不取
 經。
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人于沙隨
見公。
(註)可以見而不見
譏在諸侯也。
  出穀梁傳。
杜云不諱者。
恥輕於執止。
魯以國難後期
不見公。
不足爲恥
故書之耳。
豈較恥之輕重而或諱或不諱哉。
 經。
曹伯歸自京師
(註)曺伯不名
其位未絶也。
京師
王命也。
天王之釋有罪也。
  出胡安國傳。
云爲晉侯所赦。
云歸京師
則非晉侯專之矣。
又云諸侯歸國
書名不書名
言歸自某。
或言自某歸。
無義例從告辭
劉敞曰。
傳自無義例
何必告辭
 
傳。
六月戊辰
士爕卒。
(註)戊辰
乙酉前十八日。
  傳士爕卒。
本在乙酉同盟陵上
今移就其下。
故特詳其日。
 經。
九月辛丑
用郊。
(註)用者。
不宜用也。
  出公羊傳。
春秋書用。
有用幣用牲用田賦用致夫人
不宜之文
云書用郊從史文。
史之記事
雖甚質樸
不應加用於郊。
雖史加用郊。
仲尼當筆削。
因史之謬。
何以游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傳。
吾能違兵
(註)違其兵難
卒存趙氏
  
韋昭國語註。
史記趙朔之難。
韓厥稱疾不出。
後立趙武
此其的據
而杜云去其兵。
不與黨。
不如韋昭說之明有援引不取
(成十八)經。
晉侯使士魴來乞師
(註)書乞師止此。
  出春秋彙纂
(襄二)傳。
官命未改。
(註)官命
猶言公命
  出陸粲說。
杜,林二家無釋。
故取陸說以補。
(襄三)傳。
商書曰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註)今周書洪範
  杜云商書洪範
說見上。
(襄四)傳。
君敎使臣曰必諮於周。
(註)詩言諏謀度詢。
皆曰周諮
周徧也。
諮問也。
  自周徧也以下
朱子詩註。
杜解稍冗。
故摘其要而書之。
且以詩註補其闕。
 傳。
不殯于廟。
不虞
(註)殷人殯廟。
周禮仍之。
椑也。
三重
在內
虞。
反哭祭。
  出劉敞說。
杜解略於訓詁
故取劉說而詳之。
 傳。
季孫曰略。
(註)略。
忽略
不必致美
  出劉績說。
杜云不以道取爲略。
季孫以定娰之賤。
不欲成喪。
寧可使奪略人木而爲乎。
當以劉說爲長。
 
傳。
失人故也。
(註)失人
不用賢臣也。
  出朱申說。
杜注闕。
林云羿,浞皆失人心。
非也。
(襄五)傳。
楚共王於是不刑。
(註)劉敞曰。
壬夫貪。
殺之當也。
何謂失刑乎。
傳說謬。
  經。
書名壬夫
以見其罪。
傳。
指言貪。
以著其惡。
共王豈其夫(一作失)刑。
劉說當也。
杜氏左氏而爲之說。
不取
 經。
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于戚。
(註)吳稱人。
進之也。
  
胡安國傳。
來會諸侯而不爲主
故進稱人。
比杜解益明故從之。
 傳。
夏書成允成功
(註)今虞書大禹謨。
  杜云逸書
說見上。
(襄七)傳。
衡而委蛇
必拆。
(註)委蛇
自得貌。
  出傅遜說。
順道可以自得
不順道而妄自得則必毁折
云委蛇順貌。
不如傅說之意長故不取
(襄九)傳。
遇艮之八。
(註)艮五爻皆變。
惟二得八。
不變
少陰也。
  
朱子說。
此盖發前人所未發者也。
杜云用三易非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