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 (自动笺注)
硏經齋全集續集册十五
 風泉
  
皇廟
公元1824年
巴俗懷主。
村翁歲時
漢禮尊親
起原廟於郡國
豈曰報德
聊以陳情
苟無萬曆拯濟之仁。
安有一方生聚之類。
干戈寇虐之危。
躋之衽席
溝壑顚連之命。
優以糓絲。
龍灣一隅
國步底定
鰈域千里
宗祀奠安
小邦蔑萬一之酬。
甲申驚十九之變。
煤山地坼
龍髥而莫攀。
昌平歲移
馬鬣之已古。
梯航路阻。
永絶千載風雲
灑掃禮愆。
誰告四方水旱
惟玆華洞之甚僻。
迺有廟貌之特尊。
詠匪風下泉之詩。
徒念西歸之好。
旄頭屬車之響。
怳接東巡之儀。
蘋蘩之菜可羞。
由中出。
昭穆之制以序。
在上臨。
陪臣皇朝遺民
屬國下士
雲冥邈。
恒切泣舜之悲。
茅屋荒凉
秪有祭昭之願。
肆當季秋之日。
窃効秪謁之忱。
江漢朝宗之心。
無不達
春秋尊攘之義。
誰之與歸。
華陽洞
朱子虞帝廟迎送神樂歌。
華之宮兮幽幽
葩之水兮安流
皇靈兮未徠。
雲際兮謇誰留
皇靈赫而斯在。
士民忠與
愛。
八表晦盲安所之。
地維潔兮海外
酒升尊兮牲登俎
謳歌緩而代舞
皇我饗兮我祐。
中心愉兮夷猶
洌風陰雨
  
(右迎神詞)
厓之刻兮潭之滸。
林木悲吟鳥獸翔舞
風馬動而羽旄影。
皇不淹兮如許
雲冥冥兮洞門
衿紳聚兮紛紛
恩澤迥濶
終古兮誰隣。
皇之起兮如之何
尊筵潔而籩豆嘉。
望逾極兮意逾切。
延佇林阿
  
(右送神詞)
梁園李公書
公元1821年
向日下狀
伏承花煦體候益致康復
慰賀區區
尊周彙編諸條。
細奉俯敎。
更加熟量。
則悉易其例。
從左傳通鑑等體裁
非不爲佳。
此凡商確
已經昔日禀裁。
載之御製群書標記
成命之下。
將三十年。
晼晩未就。
衰暮精力
猶趁此無事策勵時。
宜速編纂
不必更張
以延拕時月爾。
東人踈記述。
如林忠愍事。
當以荻江之協討。
錦州之不戰爲主
而多取灣上鄙諺而爲傳。
車禮亮事。
考之瀋陽日記
因潛商罪。
辛巳十一月十四日
禁軍李曄廷益
莅殺於錦州軍。
陪臣傳乃云。
禮亮入瀋陽
擧事
事泄。
與管貴俱死。
如此相左者。
非復一二。
若欲隨處釐正。
前後恩綸
已成金石之典。
先輩定論
不可移易者。
其所掣碍。
實亦多端
此皆斟量務從難愼。
不若從尤不安處畧加刪改
伏念先朝尊攘之義。
褒忠奬節爲急。
今若以非緊要
務從淘洗
苦心費辭聖意
無以會稡傳後。
竊謂義例並從原本
至若䟽啓之互出者。
刪汰無至重複
事宲之踈繆者。
添補無至挂漏
體段唯主簡嚴
至若臣事宲。
終覺泛而不切
各取本家碑誌
參以徵信文字
正其乖繆
刊其繁蕪
要之不失本色
至若三學士傳。
淸陰桐溪等誌狀。
曾有錄置者。
就此塗改
其外諸條。
容俟更爲上問。
不備
公元1798年
是書旣以尊周名。
則斥和先之
殉節次之
三學士旣斥和。
殉節
兼此二者。
當列篇首
淸陰桐溪
雖不死而猶死。
松之義。
不可軒輊其間
次之
寧陵志事
有辭千秋
文正先生
大義將順之。
恐當次之
戊午深河之戰。
金忠武天朝
首先殉難
次之
其餘隨事宲之先後次之
不必
計其輕重
殉難之人。
史記衛靑裨將例。
皆類附之。
又如斥和䟽之人。
不甚可取
語。
或有可採。
則倣史記主父偃嚴安徐樂同傳例。
皆合列而互見
景瑞中日記。
可悲也。
然明史旣書其降。
乾隆詩記薩爾滸之戰。
景瑞先詣衆貝勒
又言至滿洲
匍匐謁見
雖云。
弘立所誑。
其跡與弘立同歸
以一死之故。
殉難諸人並列
亦合商確
又如國朝寶鑑中。
劉海爲我州人者。
與金厚齋集中
尹二學士。
吳三桂軍中
海舶
通其消息於我者。
並屬虗無
諸如此類
資治通鑑考異例。
作一編。
以破謬見
陪臣傳中
宋先生傳。
尤屬繁冗
以權文純所撰行狀上編。
皇廟事宲。
初非朝議所及
不可編之紀年
倣蜀志諸葛孔明傳末。
具列全書目錄及陳壽表之例。
列于傳末。
似簡而明。
送楚別提(珏)序
歐陽公論上古君臣世次之謬曰。
堯舜商周同出黃帝
而堯於舜乃四代孫。
禹於舜爲四代祖。
湯與王季同其世次
湯之末孫
武王爲十四世孫
說本於大戴禮世本諸書
乖戾錯互
不可強而通之也。
孔子曰。
吾及史之闕文
史之
公元1814年
闕文
非難
聖人幸其及見者。
悼時之日趍僞冐
是故
春秋也。
如寔來郭公之類。
之而已。
爲傳者。
皆爲之訓則過矣。
楚氏故中國巴陵人也。
不知何時至我東。
而始居星州。
後徙北關之明川。
英廟甲戌
嘗命寧遠之孫李氏及潘氏,田氏
與君之十一代祖之裔。
皆蠲其役。
顧楚氏遠未之有聞。
正廟丁巳
君乃得其八代萬曆壬子籍。
知其十一代祖始東出
然其故則亦無得。
其所稱星山公忠義將軍
皆異於本朝官號
或疑繆誤
夫古之通經博學之士。
窮極幽深
探賾玄遠者。
宜莫先於大戴禮世本諸書精確
而以其遼濶也。
往往斷爛
不足取如此
宜闕之而已。
是故
考信折衷者。
莫若聖人之言。
英廟旣命君之世。
與李,潘,田三姓比。
正廟又命君之家。
參皇壇享祀
楚氏之爲皇朝遺黎
於是乎定矣
夫孰敢以一二斷爛之蹟。
妄疑於其間哉。
余聞楚氏後孫繁衍
可立宗法
別子異國
本宗爲別
故謂之別子
今楚氏別於巴陵之族。
自其十一世而始。
宜宗之爲始祖
合族而饗之。
以追古之宗法
宗法立則系譜正。
系譜正則人倫明。
楚氏多習於者。
講明之乎。
余從通文舘志。
皇朝遺民可尙東來之蹟。
文山遺裔
子振東。
流寓嶺南地
飢寒所困。
不知所之
嘗見中朝野史
有文可紀者。
崇禎末
慈溪
皇朝運訖。
棄官歸曰。
吾祖文山
百折不回
豈肯二姓哉。
與其從子振祚。
隱居以終。
可尙於可紀。
振東於振祚。
世次旣同
非堂從則袒免也。
系譜可徵。
而顧流離單弱
宗法不行
故竟無綴之者
系譜其可徵者。
自十一代以下矣。
宗法可立也。
君其勉之哉。
壽春憲牌小序
壽春皇朝天啓中
朔州府使。
時遼陽陷滿州
避亂遼民。
逬竄我境。
流離朔州境者。
亦多。
壽春憫之。
衣食甚勤。
得不死亡
梁之垣
遼東監軍
聞之。
賚折花緞銀給憲牌一道
守備官。
憲牌者。
竊意如我國帖文也。
一尺強。
一尺二寸強。
上格以靘。
橫印天啓年月
上揜朱篆
印文漫然
是時。
遼民之強者
肆行劫畧
關西患。
弱者困於顚連
優恤于我。
余嘗閱皇明史。
孔有德尙可喜耿仲明等。
所以滿洲効力著績。
終能亡明室者。
皆遼人也。
方遼人之奔棲也。
若能招募
一軍
則彼皆驍悍善戰者。
豈不能敵滿洲之衆。
其中魁傑者。
安知無孔耿者類哉。
惜乎。
當時廟議
徒憂其剽掠
念其賙給
不能出此計也。
南原李尙之(尙權)序
公元1639年
李君尙之
年今六十有九。
南原新興村。
徒步七百餘里。
其高大父龍山公行蹟而示余。
余甞從梁園相公
與於尊周文字編纂之役。
君之來。
欲吾先之也。
且曰。
先祖美行
闡揚之會。
不能自達
以聽君子之命。
則誠不明不仁之罪。
若其采之也。
大之幸。
而其不采之也。
繫書法之權衡
亦非敢強聒而必吾之聽。
要以竭吾誠而止。
吾老且死。
先之日甚短。
於是竭誠
安所施哉。
可以老辭道途之艱乎。
其容端而飭。
其言婉而順
其意懇而篤。
可敬也已
謹案兪公最基銘龍山公之辭曰。
公生於崇禎十二年
痛恨皇朝文物之變。
形於詩文
必書崇禎紀元
後及大報壇成。
喜甚曰。
此吾王聖德事也。
大夫紀載如此
湖南人士
公實蹟於營邑。
御史過境
輒援是而爲之辭。
輿誦亦可知也。
且閱其集。
燕都八景詩。
及和吳忠烈韻律絶等篇。
皆紆菀
公元1819年
蘊結
感慨寃憤
殆若不自勝焉。
類非一時之詠以寄意者也。
余屢閱國朝文獻
忠義之在遐外而得著于世。
有力者援而張之也。
先之心。
人孰無之哉。
唯其心之切也。
名之美也。
故或論譔過於實。
是誣也。
然亦往往得之
有宲行者
反混于是
難於裁擇見遺也多。
君之誠。
雖切於揚先。
未甞強焉。
未甞必焉。
可謂得君子揚先之道也。
聞龍山公詩山正之傍裔也。
詩山正。
己卯名賢
公沒之十年
府中人建鄕賢祠祀公。
而後幾年。
詩山正及其從祖父兄嵩善君。
從父兄江寧君。
宗英
皆陞焉。
可以徵其源之昌焉。
君有至行
年過六十。
丁父憂廬墓三年
可以徵其流之篤焉。
噫。
其盛矣。
夫揚先者。
自脩身而始。
不脩欲揚先者。
殆類揚水之濁而求其鑑也。
其可乎哉
君之美。
能傳之子孫而不匱
山公宲蹟。
不期顯而益顯乎。
深河殉節
公元1798年
戊午四路之役。
論者輒咎經畧楊鎬失策
然方是時。
天朝兵二十餘萬。
又兼朝鮮葉赫之師。
杜松劉綎
百戰良將
失策
豈至覆敗若是哉。
胡運方啓。
天宲相之也。
滿洲初起也。
部族甚弱。
諸將相謂曰。
総兵李承良。
廣寧
點閱胡騎
不滿四五千。
數十年間
縱彼生聚
不過數萬。
此虜易與也。
宣川之人。
亦皆輕建州
出師時。
皆奮曰。
墨綽可芟夷之。
策勳耳。
墨綽者。
建州也。
故非老弱若有病者
從征
宣川之民死者尤多
皇明史云
朝鮮能軍
乾隆全韻詩云。
朝鮮軍甲堅銳
是故
劉綎東路兵。
畧有戰功而䤋其渠者。
我人力也。
兵出寬甸
棟鄂路。
我師繼之。
群胡避匿深山中。
悉焚其寨。
殺其老弱甚衆。
至深河。
滿洲佐領託保額爾訥額赫。
五百人拒戰
督我砲卒擊之。
中營將文希聖
右營李一元
力戰
額爾訥額赫。
彎弓突出
京中李成龍。
發砲中之。
明生斬之。
並殺其騎五十。
虜兵遂潰。
東山上。
胡可千餘騎。
不敢救。
苟能使
持重徐行
我師蓄銳輕戰
豈至覆敗若是哉。
噫。
金應河。
字景羲
安東人
高麗名將方慶之後
沈默勇力
能手格殺猛虎
與弟海。
力田自給
江原道觀察使宗行部。
至鐵原府。
武士射。
河奇之。
令就武科
再轉爲宣傳官。
天啓戊午
建州
公元1799年
虜叛。
撫順淸河
侵撓北關
天朝楊鎬經畧
川蜀兵。
四路征之。
徵兵於我。
我以刑曹參判姜弘立都元帥
平安馬節度使景瑞
副元帥
時爲宣川郡守
充助防將。
左營兵。
景瑞以擊胡軍。
凡一萬餘人
自度見制。
不能成功
獨當一面
奇兵出咸吉道。
直擣虜巢。
分其勢。
不許
己未二月十九日
鴨綠江
提督劉綎深入
至富車之野。
建州六十里。
頗有斬獲
虜酋努爾哈赤
卛其子代善洪歹始等。
迎擊杜松薩爾滸
殺之。
又敗馬林於尙間厓。
乘勝
戰死。
虜旣覆兵。
而衆貝勒皆至海。
盖道康應乾游擊喬一琦
亦敗。
虜遂與相當
弘立據固拉庫崖而陳。
右營陳于南崖
河陳于野
虜張兩翼圍之。
弘立使一元救之。
成列
悉銳攻之。
河令前行發火器。
俄而大風起。
烟塵晝晦
不得發。
虜乃衝殺我軍立盡。
手弓柳樹下
射殺虜甚衆。
矢盡
佩劒擊虜。
已而劒亦折。
虜槊刺其背。
遂死。
時年四十。
贈議政府議政謚忠武
立祠宣川以祀之。
方戰深河也。
柔縣李有吉。
雲山郡繼宗
右營千捴吳稷。
部將
繼先。
千捴堯卿,金佐龍,李高秀
河俱死。
公元1616年
元倬
字俊伯
原州人
七世天常
高麗進士
高麗亡。
朝廷徵之不起
倬生而勇力絶倫
萬曆丙辰
中武科。
從姜弘立戰深河。
左營
金應河俱死。
倬家在堤川
家人夜見倬騎而立前阜
就視之無有。
同縣出身大海
自戰所還。
始知倬戰死。
外史氏曰。
金將軍遺事
深河之戰。
景瑞爲姜弘立所逼。
往虜營。
遂被執。
明日
弘立卛衆降虜酋。
置酒
大會部落
陳珍寶
弘立景瑞與飮。
景瑞涕泣不肯飮。
虜惡之。
移置新城柵。
景瑞自痛拘繫無以暴其本心
乃具賊情
草䟽
密奏于朝。
弘立所發。
虜縛出東門外五里
殺之。
可謂先瀆而後貞者也。
始深河敗報至。
朝廷景瑞弘立降。
收其告身
且載於忠烈錄。
景瑞子得振。
上䟽訟父寃。
復錄景瑞所上手䟽
關西儒生
又陳其被害狀。
乞削去忠烈中語
遂贈右議政
余嘗考乾隆詩集
薩爾滸事云。
貝勒喬一琦
遂攻朝鮮營。
弘立知明兵敗。
大驚。
案兵偃幟。
通事
來告曰。
此來非吾願也。
昔倭侵我國。
據我城郭
奪我疆土
賴明助我。
獲退倭兵。
報德之故。
奉調至此
撫我。
當歸附。
且我兵之在明行間者。
已被爾殺。
此營皆高麗兵也。
明兵逃匿於我者。
游擊一人從騎而已
當執以獻。
貝勒等定議。
乃曰。
爾等當降。
先令主將來。
否則必戰。
弘立遣使告曰。
若往
恐軍亂逃竄
副元帥先往。
宿貝勒營。
示信
詰朝
吾當卛衆降。
遂執明兵。
山下
付之。
一琦自縊死於朝鮮軍。
副元帥先詣衆貝勒
翌日
弘立卛兵五千。
下山降。
貝勒宴勞之。
弘立所部將士
先詣滿洲城
弘立等皆匍匐謁見
景瑞雖云爲弘立所逼。
其跡與弘立同歸也。
虜受我祿俸之故。
無惡意於我。
賓禮禮之。
不以降俘弘立也。
景瑞爲虜所殺。
因得振言之也。
不有是焉。
則其汚安得而白之哉。
公元1807年
丁卯殉節
丁卯之難。
因虜初計。
非欲深入也。
義州府尹李莞年老
不能修明戎政
滿洲阿敏。
攻陷之。
義州以南
又無堅壁守者。
所至如升虗邑
遂長驅。
安州
直至平山
虜方議和
阿敏務欲前進王京曰。
欲見朝鮮國王宮闕。
粗鹵可知
時又袁崇煥趙卛敎
控制于後。
江都行朝諸臣。
若阻海拒
之。
虜當自底退走
而我東北諸軍
邀險擊之。
或拒城御之。
將奔敗之不暇
盖虜之不可敵者。
鐵騎也。
可施之平原
我自臨津以西。
險阻相聯。
重岡疊嶺
皆非鐵騎之地。
惜乎。
失其地而不以長策制之也。
公元1839年
李莞字悅甫。
德水人。
忠武公臣從子。
年二十。
舜臣南海軍中
戰功最多。
及戰露梁。
舜臣中丸而卒。
莞匿不發喪
督戰如故
倭圍天將陳璘甚急
莞麾兵救。
遂大破之。
己亥
中武科。
仁祖初。
擢拜忠淸水軍節度使
李适叛。
帥師勤王
良才驛。
値上南幸
伏路左。
涕泣
直前賊死闘。
上曰。
賊鋒方銳。
殿後以遏馳突
莞卽進兵漢江
敗誅。
遂還。
是年冬
義州府尹
及瓜當解。
上曰。
西門鎖鑰
非莞莫可。
命勿代。
莞雖宿將
老且嗜酒
威令不振
虜屢隔鴨綠江
呼曰。
某日必渡江
莞哂曰。
是戱我也。
判官崔夢亮。
屢請守備
不聽
丁卯正月十三日
莞使夢亮。
迎椵島差人宣川
是夕
虜阿敏等果以數萬騎渡江
義州
叛虜韓潤。
從獵夫入城。
器仗
翌日曉。
虜薄城。
城中叛民。
開門納之。
城陷
莞被執不屈死
從弟薰。
自焚死。
公元1747年
疾馳歸。
散兵據鼓峴。
虜急攻之。
夢亮拒戰
身被數十創。
遂被執。
虜必欲降之。
夢亮張目大罵。
見殺。
庶弟乾川權管夢稷。
手搏虜死。
從子濬及浩。
罵虜死。
事聞。
贈莞兵曹判書
謚忠愍
英宗丁卯贈夢亮吏曹判書
謚忠毅
夢稷贈兵曹參判。
濬,浩贈司憲府持平
正宗丙辰
贈兵曹參議
同時死者
呂榮咸陽人
爲碧潼郡守
義州
城陷
巷戰
殺傷甚衆。
控弦引滿
而指墮。
知力不支
拔刀自刎死。
兵曹判書
正宗丙辰
謚襄壯
麟山僉使金濟鼎及梁𧩦。
俱死。
皆加贈恤
趙繼先咸安人
節公六世孫。
爲莞所辟。
器仗
及虜薄城。
力戰死。
朴信龍竹山人
政府議政亨之後。
中武科。
李适叛。
副元帥李守一有功。
屢遷龜城府使。
坐事義州
城陷戰死。
肅宗乙丑
贈兵曹參判。
義州殉難者。
立,金泰巖獨孤行,白元義及其子大衍,文尙禮,張世豪,李福吳忠老,洪漢根,金德蔓,朱竹張世立,金慶復,金得景,金弘祿等十六人
獨知名。
贈恤或行或不行
奇協。
字汝▣(一作寅)。
州人
貞武公七世孫。
中文科。
光海時。
江華府使。
永昌大君㼁。
栫棘府中
協坐防
公元1627年
守不密。
削其職。
天啓丁卯
協以宣川府使。
凌漢山城
虜陷義州
分兵攻之。
使我人持書誘協
協焚其書而斬之。
城陷戰死。
凌漢旣陷。
淸川以北諸州縣
爲虜所據。
李瑜中武科丙。
▣戍郭山山城
虜至戰死。
郭山人天祿
凌漢散卒
勤王江都
爲虜所襲。
自刎死。
金氏抱夫屍投海死。
宣川人
之文。
與子天祥,益祥。
里中人數百。
與虜闘力竭。
投海死。
妻洪氏與子女家九人
並死。
井南宣川人
義兵
保險阻。
虜圍之。
井南刎其妻子
突虜陳死。
公元1592年
金時安東人
忠武公時敏庶第也。
萬曆壬辰
時敏晉州城
拒倭有功
丁卯
昌城府使。
聞虜警。
與諸將議備御
士卒洶洶固志
偵者多不還。
警報斷絶
虜數百騎
義州猝至。
城中降。
時若不答。
夜守堞卒皆散。
虜執時若
穿兩掌而牽之。
至數十里
又劫降。
終不屈。
致之義州
殺之。
贈戶曹參判。
二子絙,糺。
翼蔽時若俱死。
贈官㫌閭。
昌城座首姜嗣龍
爲虜所執。
至紫柞嶺。
問府使家屬及昌城士女安在。
嗣龍奮罵虜。
終不言。
攢射殺之。
子世賢知賢。
丙子守螳蛾山城
城陷
皆投崖死。
從父大龍白龍
亦戰死。
虜入定州
執牧使金搢。
武科及第尹聖弼。
時赴防定州死之。
公元1807年
南以興。
字士豪
寧人
父瑜。
羅州使。
忠武公李舜臣
拒倭死於鳴梁。
追贈政府左議政
以興幼。
羣兒戱。
部分行伍
指顧將帥
旣長以䧺勇知名
及父戰死。
誓必報倭。
益事弓馬
中武科。
屢薦安州使。
時遼陽陷虜。
華人東渡鴨綠江
散布淸川江北
流寓安州
亦數千戶
與我人。
雜錯舖買賣。
以興撫綏甚均。
犯法者。
必繩以律。
華人愛而畏之。
兒啼
必曰南老爺
坐事罷。
都元帥張晩
開府平壤
引以興爲中軍
李适寧邊擧兵反。
以興與鄭忠信
追至鞍峴。
大破之。
第一
封宜春君
平安道馬節度使兼兩西巡邊使
龜城
自适作亂
朝廷外閫
無敢治兵
邊憂日棘。
而以興有所上請。
格沮不行
有蜚語中之。
守備由是益弛。
丁卯虜陷義州
列郡崩潰
興念安州受兵。
從三百騎。
龜城
疾驅安州城
先鋒已渡淸川江。
城下
以興與虞候朴命龍。
牧使金浚。
本州中軍梁晉國。
千捴忠恕
爲守城計。
前江界府使李尙安
龜城府使全尙毅。
价川郡守
公元1182年
張暾。
柔縣宋圖南
泰川縣金良彦。
博川郡守尹惠。
孟山縣監德榮
後先入城。
前守門將咸應秀。
前訓鍊院奉事金彦壽韓德文等。
府中武士
亦隷焉。
倉卒號召
城中軍民
不滿數千人
以興等徒以忠義激勸
士卒固志
降將姜弘立及韓潤等。
城外曰。
與其城陷魚肉
曷若和好全安
以興厲聲叱曰。
吾等受命死守城。
不能若曺賣國偸生者。
虜知不可下。
縱兵圍之。
肉薄登堞。
以興終日力戰
及暮始退。
翌日
虜從東隅環射。
驚散守城卒。
一擁而上
以興登門樓射虜。
矢盡
自焚死。
裨將鄭延祿。
寧邊官奴愛男在側。
竟與俱死。
贈議政府左議政
謚忠壯
朴命龍竹山人
中武科。
從以興防安州
遂爲兵營虞候
至是虜欲見主將
命龍請行
至虜營。
虜將請和
命龍曰。
封疆之臣。
知戰。
知和也。
蘭英
鄕人也。
深河之敗陷虜。
至軍
執命龍手曰。
明日城必陷。
無爲俱死也。
命龍罵曰。
丈夫死國難。
職耳。
還守東城
圍旣合。
蘭英又遙呼曰。
自爲計。
命龍不應
督戰益力。
明日虜登城。
力戰死。
孝宗壬寅
兵曹判書
英宗時
謚忠愍
忠恕晉國
同時死。
皆贈訓鍊院正。
忠愍祠。
寧邊李繼馨。
密陽人朴㽕。
瑞興人康得立。
州人全福希,李永植,護軍大生幼學申大翼,李萬億,守城把捴李儉忠,武士崔哲蘇,朴澤龍,振武原功臣李秀澤,司果李漢軍器監官崔根,幼學崔德垕,武士韓德瑠,康福壽,金應邦,咸龍楫,李應澤,文以俊等。
二十一人俱死。
公元1733年
金浚。
字澄彦
陽人
高麗名將就礪十四世孫
後家古阜。
二十四。
中武科。
宣傳官。
光海時。
退處田野十年
仁祖卽位
竹山府使。
坐事罷。
乙丑安州使兼防御使
安州西路衝要
重兵昌城義州
浚無兵。
嘗募僧千人爲兵。
精銳
以爲不便而罷之。
丙寅夏
詔使至。
浚私謂所善儐使曰。
吾徒擁使號而不敢治兵
不來大善
來則公當吾徒死也。
明年正月
虜陷義州而前。
浚徵民兵城守
虜渡淸川江。
以書䝱和。
諸將兇懼
不敢言戰。
浚奮曰。
竭力報國
奈何臨難偸生乎。
卽登城呼曰。
我只知戰與死。
不知降與和耳。
弘立領朴蘭英吳信男等。
請見主將
不應
虜益怒曰。
明日屠城
若等勿恨我。
黎明大霧
虜驅槖駞
雲梯乘之。
登城而戰。
城上人皆散。
浚在中營
力戰
公元1592年
矢盡
與子有聲
自焚死。
金氏
賊死
幼女俱死。
一女年十六。
嫁羅守素
其舅德憲
鳳山郡。
欲迎歸。
浚曰。
虜迫矣。
不可私屬
城陷
羅氏自刎不殊
虜知其爲浚女。
救之少甦
不食死。
事聞。
贈浚左贊成。
謚壯武
咸應壽。
字士美
楊根人。
安州
萬曆壬辰
宣祖還自龍灣
遂征倭。
屢立戰功
丁卯
安州東營
時年六十七。
浚見應秀老
勸令出避。
應秀泫然流涕曰。
國恩厚。
當以死報
且公等在。
何忍獨去。
浚壯而許之。
城陷
錦袍力戰
以爲主將
叢射之。
身被三十餘矢而死。
贈戶曹佐郞
金彦壽。
字命叟
延安人
萬曆癸巳
中武科。
從征倭。
釜山浦。
嘗角其勇。
一軍莫能及。
丁卯
東營將。
時備御甚踈。
所善引裾
欲俱避。
壽叱之曰。
主將死守城。
吾棄之安往。
城陷死之。
贈兵曹參議
德文
字聖哉
淸州人
年十六。
從征倭。
以勞授訓鍊奉事
丁卯
與南以興等。
自焚死。
訓鍊院正。
金良
字晉益
晉州人
後徙平壤
德秀戰死深河。
服闋
尙衣素。
不與戱笑宴樂
募戰亡孤兒五百餘人
復讎軍。
冬月氷合
帥以戍邊
公元1807年
李适叛。
自請帥府斥堠將。
躡賊至延曙。
潛從間路。
上鞍峴。
獲燧卒。
使擧烽如故
賊不知官軍之至也。
翌日破賊功多。
振武三等
出監泰川縣
不得
終其身不至京師
丁卯
虜迫安州
疾驅入城。
節度使南以興。
及虜圍城
謂其徒曰。
勉之惟一死。
不失忠孝鬼也。
城陷
挽勁弓。
射殺虜甚衆。
不敢近。
望中營火起曰。
帥死矣。
矢盡
持鞭棍。
大呼奮擊
甚而無繼者。
北池水死
贈判中樞府事。
晉興君。
公元1789年
宋圖南
字萬里
鎭川人。
光海己酉
中生員。
李安眞等抗䟽
言李爾瞻之黨鄭造,尹認,李偉卿等罪當誅。
乙卯
中文科。
時大臣朴承宗
圖南有戚聯。
專權
附麗者。
立取顯達
圖南不過之。
平安評事謝歸。
杜門自守
仁祖卽位
御史宣諭關西
尋爲永柔縣
丁卯
聞虜深入
自引兵入安州
節度使南以興曰。
公文吏也。
還任
毋徒死。
圖南奮曰。
獨公等死國乎。
以興壯之。
及虜用雲梯薄城。
圖南北城
脫甲挂樹曰。
城陷我當死。
何用衛身
爲益力戰
中流矢死
時年五十二。
英宗癸亥
吏曹判書
謚忠愍
公元1807年
全尙毅。
光州人
爲人壯勇
歷官龜城府使。
丁卯
安州城拒虜。
倉卒號召
人無固志
金浚欲緩虜而得以間爲備具
將使于虜。
尙毅意浚欲和。
大怒
欲斬浚。
尋知無他意
遂止。
城陷死之。
兵曹判書
張暾。
字汝明
同人
玉城君晩從弟也。
光海主幽母后西宮
刑政悖亂
金瑬等奉仁祖反正
與其事。
冊靖社二等勳。
封玉山君
出爲甑山縣
李适叛。
暾從晩平壤
將砲卒一千。
鄭忠信等。
追賊。
至鞍峴破之。
移价川郡守
丁卯
安州
城陷死之。
尹惠。
廣州人
丁卯
博川郡。
安州城
城陷死之。
公元1624年
德榮
字華叔
延安人
中武科。
仁祖甲子
孟山縣。
未幾
李适反。
德榮躡至鞍峴。
以功冊振武三等
封延昌君
秩滿歸。
爲平安節度使南以興所留。
丁卯
安州南城
城陷
以興將自焚
幕僚求生
德榮見其從子汲將逃。
怒曰。
主將雖使若去。
若安可去乎。
力戰中流矢死
兵曹判書
李希建。
字仲植
洪州人
六世祖舒。
佐我太祖開國
封安平府院君
謚文簡
父宗張官忠州使。
公元1592年
萬曆壬辰
長子宣傳官希立。
戰死橽川。
兵曹判書
㫌其閭。
希達(一作建)短小
眼光爍爍
膂力絶人
延安
聞父死。
獨携釰出。
時年十七。
冦賊
充斥湖嶺間。
衝冐鋒刃
號呼求父屍
屍終不可得。
卽自請隷義兵籍。
爲復讎計。
旋歸延安
葬父遺衣
月川君李廷馣本府
傳檄遠近
收召忠義士。
遂與金德諴,趙廷堅往焉。
倭知城守未完。
諸屯兵急攻之。
希建拒城守
殺傷無數
大呼突戰
倭爲之披靡
策宣武原從一等。
軆察使柳成龍奇之曰。
有奇相。
當爲名將
勸令習弓馬
乙未
中武科。
屢官至忠淸水軍節度使
仁祖初。
西邊事急。
龍川當賊路。
朝廷難其人。
延平府院君李貴
言希建可任。
金川郡守
移授龍川府使。
上任一月
李适擧兵叛。
遣使以利啗希建。
建立斬其使。
悉括府中兵。
都元帥張晩
尾賊至鞍峴而陣。
黎明
賊悉衆而至。
希建列礟射爲前行
令曰。
先發礟。
須賊近十步乃發。
於是
矢交下。
而賊猶仰攻之。
一卒㥘。
發礟
希建斬之。
及賊到十步外。
衆礟齊發
賊乃大潰。
适爲其下所斬。
希建卽回軍曰。
守土之臣。
守土職耳。
賊滅敢復留乎。
策振武功臣
封洪陽君
希建
公元1595年
龍骨山形險勢截。
可城而守。
請於朝。
五月築城
身運材石。
吏卒倡。
大石
百夫能動
希建乘夜輒移置山上
凡六閱月而完。
特遣校理李昭漢
龍骨山城。
賜璽書曰。
卿之忠勇
西北長城
累年邊塞
艱苦必多。
予念卿常爲之不寧
賜卿綵緞。
丁卯
虜大入。
潛渡鴨綠江
義州凌漢山城
列郡無敢枝梧
時希建詣龜城帥府
聞之。
疾馳歸。
抵府境。
虜已圍合。
從人尺寸兵。
失色
希建笑曰。
詭道也。
吾且詭之。
卽張鼓角
橫過虜陳。
直向山城路。
虜疑之。
不敢逼。
指曰。
白馬神將。
龍骨城。
不可犯。
希建所乘白馬也。
是時城新刱。
丁粮俱匱。
而希建徒以忠義激勵
日夜繕修樓櫓
時出擊虜。
大有斬獲
彌串僉使張士俊
義州人
義州陷。
士俊家屬被俘
士俊結邑中大姓張希範等。
送欵于虜。
虜密嗾希範
去希建。
希範乘人心危懼。
盛言虜勢可畏
城中人皆潰。
左右中軍李立兄弟吏士數十人而已
希建解所佩釰。
曰。
若非西州豪傑乎。
努力以此釰殺賊。
後計
吾當歸軆府。
損軀以謝國家耳。
遂出城。
觀察使起宗
朝廷以希建棄城。
奪職從軍
建常涕泣傷嘆
公元1807年
引兵鈔擊
多殺賊虜
一日乘醉出。
起宗止之。
希建曰。
大功虧。
唯當决死耳。
轉戰安州雲巖院。
我師無繼者。
建中流矢死。
二月二十九日也。
奴末官奴九加金。
從希建不去。
至是相與泣曰。
公死於國。
吾輩不當死於公耶。
抱屍擁馬走
于肅川境
亂定。
以柩歸葬延安
守墓三年而後去。
上聞希建死。
輟朝震悼曰。
惜哉。
失吾良將
左贊成。
恤其家。
賜祭
希建謙退儉約
弱冠從軍
驅馳南北數十合。
身先士卒
立大功。
絶口不言
常痛父骸未返。
自奉甚苦。
馬鞍一弊羊裘
夜則覆腹而臥。
語及國恩
流涕曰。
吾上無父兄。
下無子姓
餘生無所爲。
爲國耳。
立等
卒與鄭鳳壽合謀
士俊
龍骨山擧義
破虜走之。
中興偉績
龍川人
忠烈祠
以享希建。
又配安州忠愍祠。
正宗辛丑
賜謚壯烈
忠愍
世之談忠愍者。
未嘗不偉其浮海入中國事
然其稱至登州
都督朱裔者。
無證左可辨。
又抵海豐縣
毅宗皇帝奇之。
璽書
副總兵者。
不載明史。
忠愍久於西邊事。
故爲灣上諺傳者甚衆。
疑其錯迕繆戾
不究事宲。
卽混擧之也。
忠愍之功。
當以
公元1820年
荻江之戰爲最。
其義當以錦州之不戰爲烈。
余故因錢謙益所撰紫髯將軍周文郁傳及淸主庚辰勑書爲準。
從實故也。
其他所涉傳疑之辭。
並闕之。
公元1633年
林慶業。
字英伯
平澤人。
後徙忠州
五世祖命山。
吏曹判書
慶業幼能帥羣兒戰陳
羣兒慴伏
約束惟謹
慶業旣長。
好讀兵書
嘗歎曰。
吾受天地之氣。
不爲禽獸爲人
不爲婦人而爲男子
安能局促老此邦也。
乃以武出身
樂安郡
爲釰山防御使
西邊
崇禎六年
耿仲明孔有德叛。
陷登,萊。
仲明遼人
仲明仲裕
謀亂椵島。
黃龍所誅。
仍覈仲明主使狀。
仲明遂挾有德以叛。
擁衆數萬。
殺謝漣。
孫元化
橫迭于旅順登萊之境。
文郁奉詔
天津舟師千六百人
討之。
破其龍王堂老營
仲明等懼遁去。
俘叛將毛承祿蘇有功四十餘人
追至獐子島
此我宣川境。
一名薪島者也
始賊欲據島。
阻海爲險。
控制西南諸島
以及旅順
滿洲爲援。
出沒我境。
寇掠海上
爲登萊患。
爲文郁所敗。
乃遁入鴨綠江
欲投滿洲
文郁舟師擊之。
檄我遏其路。
慶業卛師
軍于江岸
文郁軍于江中
仲明有德卓山
擒僞都司三十六人
公元1636年
合兵
戰于蔴坨。
皆大破之。
巡察使自點師會
仲明乞降
修築南關
金州自贖
會他將忌其功。
要擊之。
仲明等逸于西北
逃入滿洲營。
滿洲仲明欲投己。
遣將迎之。
艤船馬耳山下。
結營于九連城
文郁又燒其舟。
滿洲遣英俄兒岱。
遺書于我求欵。
會文罷去而事遂解。
九年
擢慶業義州府尹
白馬山城
明年
南漢不守。
淸遣孔有德
攻椵島。
令慶業俱椵島破。
慶業有功
從至瀋陽而歸。
十一年
爲平安節度使安州
初宣文王欲以被兵告天朝。
以暴其不得已之故。
義士可以通中國者。
慶業得浮屠獨步以聞。
王乃使慶業具齎。
獨步山東
十三年
淸又䝱慶業爲舟師上將
李浣副之。
從征錦州
是時。
祖大壽錦州
洪承疇以十三鎭兵救之。
相持未决
舟師旅順口
遷延不戰。
石頭
陰縱三船。
寧遠前洋。
以淸陰謀
承疇
至北汛口
遇明兵。
又不戰。
使二卒泅海。
告淸人謀于陳洪範
淸人素疑我與明兵通。
而慶業又令工日沈數船。
淸人令我輸攻錦淸人糧幾斛。
慶業。
不以時輸。
淸知慶業終不肯與承疇戰。
遂許之歸曰。
鮮素善鳥
公元1642年
鎗。
若肯用心施放
明人之何哉。
爾等許多舟師
只遇三十八船。
遂不迎敵
前途其又迎敵耶。
雖數人被傷而死。
爾等掩人耳目
寧惜此數小卒耶。
爾等淹留水上
旣不前進
又不後退者。
明朝
故爲巧餙
且朕原不因此處乏米。
故令送納
兵船便。
順帶耳。
旣不納需用處。
此米亦不收。
爾等或棄之。
或帶去。
或從陸。
聽爾自便
慶業等。
乃從瀋陽而歸。
十五年
淸人錦州
承疇以其軍降。
麾下倪甲。
告慶業在石城遣三船事。
定州賈人高忠元。
坐事瀋陽獄。
又告慶業遣僧入明。
人大怒。
我執慶業。
至金郊驛
道亡天寶山
削髮緇徒
欲遂入天朝
江上船夫李武金。
延安府
輸致所置錢糓
中流
卽拔劒劫之。
入中國。
放船登州路。
會風不利
海豐縣
未幾
李自成陷燕。
毅宗皇帝社稷
淸多爾衮
自成
仍據燕。
中原寇賊擾攘
弘光皇帝
南京
天子位。
慶業時在石城島。
淸人所執。
會沈器遠謀叛。
辭連慶業。
朝廷聞慶業繫燕。
遣使請之。
淸送慶業。
報曰。
慶業潛遣奸細
私通別國
及領舟師
故悞軍機
竄投明朝
罪惡多端
平定中原
施恩大赦
一應
惡。
行解網。
今王欲得慶業。
靖亂萌。
理所宜然
慶業旣至
自點罪其亡命
掠殺之。
年五十三。
將死呼曰。
天下未定
何爲壯士
王惜之曰。
慶業敢任有功者也。
史官
諭其屍曰。
予無殺汝意。
何遽死耶。
肅宗時
追復官爵
謚忠愍
方慶業之逃。
淸人搜捕支屬甚急
慶業妻李氏
瀋陽獄。
卽引刀自刺死。
獨步從慶業還。
亦竄蔚山府
李貞翼傳
公元1832年
李浣
字澄之
慶州人
忠武公守一
宣祖時節度使
北邊
壬辰倭寇以來
老土諸種
知我有難。
時時寇掠我境。
守一壯騎
深入胡界。
勦滅部帳
條上邊事以爲老酋。
不在小。
宜預爲之備。
戊午
我師於深河。
奴酋來詰曰。
何爲發兵南朝
守一曰。
我國於大明
猶父子。
助兵何問爲。
年十七。
從父北關
周覽山川險阻
武科
丁卯
爲永柔縣
時虜雖講和
縱兵抄劫
射殺之。
不敢近。
庚午
劉興治殺椵島守將繼盛
自領島衆。
其實
以聞朝廷
擧兵討之。
主將李曙曰。
遏糴以觀其變。
未幾
興治果爲其下所殺。
還白上。
行爲國家得一大將材。
時虜
公元1816年
英俄爾岱
以五百騎猝入安州
脅兵使斐。
欲移互市安州
不從
卽釰擊斐笠。
以兵圍城門。
聞之。
發兵
山谷間。
聲言夜將襲之。
英俄爾岱逃去。
已而與瑪福塔。
市塲物貨不至
直渡鴨綠水
安州
盛兵而見之曰。
互市有約條。
一步不可過。
兩虜怒。
欲拔釰脅之。
笑曰。
獨無兵刃耶。
兩虜於是受約而去。
丙子
自點正方山城
中軍
且拜遂安郡
虜至。
從事鄭太和
俱在城中
望見虜騎過者甚少。
自點曰。
候騎也。
請伏洞仙嶺。
大衆而後戰。
虜可覆也。
自點從之。
已而虜四百騎先至。
自點擊鼓戰。
曰。
大衆未至。
今擊其先鋒。
戰雖少利。
而失其大也
自點不聽
按兵不動曰。
事之成敗
在此一擧
雖死不敢從。
自點大怒
御賜尙方釰。
麾下騎曰。
不戰。
卽斬之。
奮罵曰。
大事去矣。
遂前誘之。
入谷中。
伏發敗之。
城中皆賀
獨恨其失計
明日虜酋以大衆至。
自點又欲出兵洞仙嶺。
曰。
彼敗卒已泄之
今雖伏必不濟
如其言。
太和由是
知其可將。
蠟書南漢至曰。
月暈孤城
如一髮。
卿等何心越視。
於是
東向痛哭誓師而前。
至兔山。
虜猝
公元1832年
至。
自點上山
招潰卒五六十人
圓陣外嚮
虜攻益急。
中流矢困卧。
適敗馬奔逸過前。
騰躍而上
得與自點會。
議復潛師而進。
創甚不能戰。
歸遂安治之。
已而
行朝講成。
及虜攻錦州
欲得及林慶業爲將。
歎曰。
此行宲犯天地大義
然我若不行。
禍及國家
遂行旅順口
虜問幾日當到大凌河。
徐行而密與天師通。
卽曰。
船行在風。
不可預定
時慶業遣二卒
沈海抵明軍。
告虜陰謀
総督洪承疇
皇帝詔。
具言壬辰東征之恩及中朝危迫之狀。
且有縛虜而來
當分天下
萬戶侯等語。
慶業喟然太息
欲以歸天朝。
不可而止。
盖州
見天帆檣
以砲相聞
天軍覺而去。
虜將疑我與明軍通。
沈舟楫。
粮餉
示不可行
初。
虜令我輸米錦州餉其衆。
不以時輸。
虜知慶業,
終不肯與天兵戰
卽許之歸。
始意虜驅之深入
與天相應
覆虜師。
虜卒遣還
終身以爲恨。
虜亦怒其違拒
移書本朝以錮之。
鐵嶺
北海耕牧
孝宗卽位
北伐淸。
鄭太和
乃拜訓鍊大將
治軍
號令明肅
一軍皆怨。
上召太和讓之
太和對曰。
約束
公元1660年
軍中震懼
相與流言
然不過數月。
軍心必定
定則必說。
怨言
居數月。
一軍皆悅。
上甞大閱露梁。
以所御嵌金甲冑角弓羽箭
寵異之。
時復召見卧內
從容論天下事甚悉
安固邦本
敎訓師旅
以待十年而後用之。
夙夜盡瘁
惟恐不得死王事
是時。
王擧處士宋時烈
吏曹判書
曰。
二人
戮力共圖。
所望也。
遂與時烈相結
吳三桂始降淸。
策其必叛。
欲伺其釁。
上甞入北京
山海關以外城郭陳寨皆壞癈。
時烈曰。
淸據中國
不事武力
遼陽以東無控弦者。
引兵關門
無難也。
曰。
選卒十萬。
渤海,登,萊。
以搗虜心腹
功可八九成矣。
願爲前驅
若由遼陽
轉闘關外
不成必矣。
不敢奉令
時烈然之。
遂定
永曆十四年夏
會王不豫
直北營。
夜聞有聲出上林木中若歔噫歎息者。
數日而王薨。
後十年
三桂興兵
滇,黔,閩,浙,楚,隴西,粤,豫,章。
無不響應
我師不能出。
顯宗時
上䟽乞歸將符。
不許
三年
兵曹判書
不許
後五年。
乞骸骨
不許
後三年擢議政府右議政
居位三月而卒。
年七十三。
遺命葬于寧陵十里
公元1839年
以近先王
謚貞翼
正宗己亥
命祠版不祧
硏經齋全集續集册十五
 風泉
  
八姓
公元1825年
余嘗撰皇朝遺民傳。
歷擧八姓事。
八姓者。
庠生鳳岡,楊福吉,馮三仕,王美承,裵三生,王文祥進士先甲守備黃功也。
時孝廟在鳳林邸。
瀋陽
乙酉
始東返。
八姓從孝廟。
居之于朝陽樓側。
衣食之。
登寶位。
屬之訓鍊都監
雖無行伍之役。
士大夫不以輩流相齒
八姓者。
苟免氊裘之陋。
唯以保性命爲幸。
不他較計
中國人流落東土
鼎貴奕赫者。
三國高麗時。
歷數也。
皇朝遺黎之見擯斥者。
誠可異也。
是故
八姓者。
皆在委巷
或深藏峽野。
浪跡江湖
浪跡江湖者。
常網魚。
獻上供。
其始卽芹曝之誠耳。
久而責役甚苦。
又肄陣。
日斥爲倭哨。
卑之甚矣。
正宗朝始別之爲漢旅
又差皇壇守直官
然人之擯棄自如也。
鳳岡之後孫德九。
八姓事。
皇朝遺民錄。
多與余所記不同
然俱出於斷爛之中。
未知失得何居
輒錄之。
以俟他日考据
王以文。
字歧陽
初名鳳岡
山東濟南人
崇禎名臣
公元1636年
楫孫。
崇禎丙子
避冦皮島
丁丑
孔有德破島。
鳳岡擧家被俘
並其妻黃氏。
拘之瀋陽
鳳岡時年十三。
乙酉
孝宗東來
肅宗己卯
歿于朝陽樓皇朝人村。
年七十五。
公元1818年
楊福吉。
字祥甫
其先蜀人
後徙通州
崇禎初
游學京師
韓承宣友善
承宣歷城
吉從而客焉。
戊寅秋
淸人入冦山東
歷城
承宣死之。
福吉被創幾殊。
虜執詣瀋陽
乙酉
東來
孝廟嘗召見禁中
北伐之策。
未幾
王薨。
福吉憂欝成疾。
肅宗乙卯
歿于朝陽樓側。
年五十九。
公元1638年
馮三仕。
字惟崇
靑州臨胊縣人
崇禎戊寅
山東陷虜。
三仕被俘
瀋陽
甲申
烈皇帝社稷
人據北京
三仕不欲歸鄕里。
孝宗東來
顯宗辛亥秋
歿于皇朝人村。
年六十五。
公元1824年
文祥
字汝章
山東靑州人
崇禎末
羣盜大亂
文祥設砦自衛
甲申
人據北京
破其砦。
文祥被執不屈
送之瀋陽
遂從孝宗東來
肅宗戊辰
歿于朝陽樓賜宅
年六十七。
三生
字之重
大同人
崇禎末
羣寇四起
集義兵。
鄕里
李自成京師
卛兵來覲
淸人所執。
公元1825年
淸將愛星阿
以刃脅之降。
三生植立慢罵
虜壯而不殺
拘之瀋陽
乙酉
東來
肅宗甲子
歿於朝陽樓側。
年六十四。
三生山大
俘於淸。
孝廟與之東來
山大道死
三生
以其生於中國
擄于淸。
歸于朝鮮
名三生
竊意遺民錄。
似以山大三生也。
公元1644年
王美承。
字繼伯
山東東昌人
崇禎甲申
召募義旅
欲襲李自成北京
自成爲淸所敗而走。
淸人遂執美承。
瀋陽
乙酉
東來
孝宗北伐之計。
嘗欲冐刃戎行
及王薨。
日夜悲泣
發背
將沒曰。
北都之變。
可死而不死。
尙有望於中興也。
今日事竟不成。
天也。
不死將何待
年五十八。
公元1806年
先甲
字始仁
琅琊人
崇禎中進士
以疾辭歸
流寇京師
卽赴之。
路梗得前
寓居野寺
烈皇帝崩。
日夕縞素而哭。
淸人所執。
瀋陽
與王美承等。
東來
關西之妙香山
而後王京
廩米
俾授譯學
居常悒悒
與文可尙
好遊山水間
肅宗丙寅
沒於朝陽樓側。
年七十。
公元1630年
黃功。
字聖服
杭州人
崇禎庚午
武進士
壽光知縣
屢官至留守
督餉徐州
弘光皇帝立。
功收
公元1659年
入保宿遷
爲虜所破。
生致功。
縶之瀋陽
遂從孝宗東來
朝陽樓側。
朝廷欲官之。
辭不受。
使監咸鏡原襄焇(一作硝)藥。
功曰。
此非官職也。
不之辭。
永曆己亥
王薨。
功痛國讎終未復。
杜門慟哭
肅宗丁巳歿。
年六十六。
右八姓
皆從孝宗東來
其跡甚明。
丙丁之際。
淸人所擄我人
多走回。
虜喝甚急
且索我向化人。
還相續。
中州之俘。
豈肯許其東來乎。
此乃孝廟憐皇朝遺黎
重貨贖之也。
公元1644年
溪山
字許弄
大同人
隱居天夫山中
種黍自給
崇禎甲申
烈皇帝崩于煤山
乃裂巾衫
棄妻子。
陽狂河間
淸人
慢罵之。
淸人執詣瀋陽
東來
縱酒悲歌自放
永曆戊戌
于皇朝人村之僑舍。
年三十二。
麻舜裳。
一名蓬直
大同人
都督曾孫
崇禎甲申
人據北京
舜裳痛之。
扁舟
往來海濱
南都陷。
東出朝鮮
客于湖西泰安郡。
轉之石城縣
縣中人爲田宅居之。
登高西望燕都而哭。
晩游關東
不知所終
野史
稱舜裳父遵化
総兵里光。
於深河。
舜裳被俘於虜六年
入中國。
丁卯
督粮登州
遇風至豊川。
流寓湖南光州
與此錄不同
竊意南都陷後。
舜裳宲無東來之路。
豈或從海路歟。
公元1635年
可尙
廬陵人
徙居楊子江
隱居不樂仕進
崇禎末
有事武定
遂遇淸人之難。
無家可歸
流寓利津
是時。
京師陷而流寇甚盛。
遂由沙門浮海。
至我關西宣川府。
旅寓以終。
案通文館志云。
可尙崇禎乙亥
漂至我殷栗縣
尋遭丙子之亂。
移居恩津。
遺民不同
竊意通文館志爲得。
崇禎乙亥
椵島尙爲皇朝守之。
中國人往往因椵島通我。
可尙由是路也。
公元1834年
李應仁。
朝鮮人
寧遠伯成梁曾孫
少保松孫
遼薊総督中軍副將性忠子也。
家傳云。
李自成北京
忠與兄子遵祖死之。
應仁二十七。
脫身東出朝鮮
與潘騰雲墨萬銀。
俱至我境。
入東峽。
應仁居淮陽
潘墨居金化
潘屬鄕校復。
墨屬軍器復。
應仁初名應祖
避亂故改今名。
肅宗甲午卒。
年九十七。
後孫源。
擢知中樞事。
其宗甚燀爀
朝家爲念少保壬辰功也。
正宗己亥
燕巖朴趾源節使
至燕中。
寧遠之子
遼東総兵如楨五世
宗德
宗德遺世譜。
俾贈其宗之流東土者云。
李氏朝鮮鐵嶺
李哲根德。
哈山
李廈覇努。
李把圖理
李膺五人
世次無考。
李英始祖
仕至指揮
有名可稱者也。
二子曰世忠,性忠。
世忠子宲遵祖。
而性忠稱無子。
盖諱之也。
家傳云。
総兵如梅子憲忠。
於深河。
其子得龍
逃入朝鮮
後孫多居江華湖西
李玄錫集。
稱遇皇朝王俊業。
乃如外裔也。
且贈以詩。
後俊流寓關東之歙谷縣以終。
公元1585年
李氏本居鐵嶺
滿州旣陷遼瀋
遼瀋之民。
奔逬我境。
窃疑李氏東出
在是時也。
是時。
滿州責我刷送皇朝人。
而多亡匿不出。
朝廷不忍驅之與淸。
所以遺脫
得不薙髮
外此而如康世爵,胡克己田好謙張雲起,孔枝秀,韓登科,劉太山金長生及屈氏,崔回姐之屬。
東出之蹟。
考諸國史野乘
皆有可徵。
陳鳳儀事。
未詳
鳳儀萬曆乙酉
堂邑第一寶慶縣主
具有神宗顯皇帝誥命
有人誥命都下井中
未知鳳儀從天兵而至耶。
苟然何不見於東征壯士錄。
且謂甲申東出耶。
苟然誥命當儲其家。
何爲遺之都下
公元1832年
井中也。
遼瀋之人。
亡失文籍
子孫又多椎鹵。
不能自明其系。
爲人竄亂僞冐
太原之劉。
謂劉自成後。
安峽之石。
謂石奎後。
江界之王。
王承祖後。
査謂査大受後。
江陵之宋。
宋應昌後。
泰安之柴。
謂柴登科後。
平壤之萬。
萬世德後。
宣川之千。
謂千志中後
東萊之藍。
謂藍芳威後。
彭謂彭友德後。
軍威之張。
謂張海濱後。
大邱之杜。
謂杜師中後。
海南之秦。
綏德後。
誠眞贋莫詳。
且當壬辰之際。
天兵遺落我境而不還。
因致後孫之漸繁云
倡義諸臣傳
公元1807年
滿洲寢盛。
關西兵馬之場。
其人雖困於兵刃
頗能從事戎行
丁卯丙子之際。
往往聚會徒衆
結寨以自保。
如鄭鳳壽據龍骨城。
金礪己入雲巖山城
得男上釰山之月隱峯。
李立柵少爲浦。
皆能抄掠淸軍。
有所擒斬。
而立尤多
惜其徑歿而勳業大著也。
湖南素多世家
國家有事
奮發忠義
壬辰倭亂以後
募兵勤王者。
甚衆。
山西趙公慶男。
其一也。
少而擧義以擊倭。
丁卯丙子
衰暮而猶能赴難
未幾而卒。
後孫零替
文獻失傳
撰次尊周彙編
諸臣旣訖而始聞之。
可歎也。
陳同甫
歎龍,趙二生事之不傳于世。
爲之作中興傳。
余之編立等傳。
亦此意也。
公元1592年
李立
字卓叔
初名挺立
中武科。
敎旨落挺字。
立行干(一作于)世。
其先丹陽人
丹陽居敬後也。
萬曆壬辰宣祖西狩
扈駕
龍灣
扈聖原從勳。
力戰素沙
訓鍊判官
天啓辛酉
虜據瀋陽
朝廷南兵備之
繕修西營鎭
龍川府使李希建。
龍骨山城。
中軍
丁卯春
虜果襲陷義州
列城迎潰。
府人張士俊
潛與虜通。
欲逐希建。
先誣動衆
希建惑之。
爲北城千捴
後一日夜。
城中譟而大潰。
一門男女所部北城軍獨在。
希建就所。
執手流涕曰。
君不負我。
我乃負君。
卽帖中軍
兄光
爲座首。
後事
馳向慈母山城。
自歸體察使。
士俊遂以城附虜。
挈其族還故里
團束避亂人以自保。
或欲推光爲將。
以逐士俊
曰。
主將出城。
邑人代之。
非義也。
鄭鳳壽有將帥才。
其弟麒壽多權略
與成大事
遂與宗人立等
迎之。
士俊
時鳳壽爲上將
爲副。
兄弟據權不便
且經多難
不欲擧族一城
公元1627年
中軍於金宗敏
携光子承先。
德立仲立
龍骨城。
時虜騎遍野
軍屯田者
殺掠尤甚
部將金佑亦希舊校也。
散卒
入少爲浦。
龍骨潰。
竄伏傍海蘆田間。
稍稍來集
男女千人
馳往赴之。
西州豪傑安浚,崔孝一等
至。
皆喜曰。
公來吾事濟矣。
推立爲將。
周視地形曰。
可守也。
卽樹內外柵。
部勒諸校
漁船
置塲牛馬
又徙老弱女子不勝兵者於都農島。
令德守之。
壯士達海金義老等。
招集散民
義老長山人
勇力
與文汝卓及其子顯道
殺賊甚多
在。
相率來附
先是
虜以士俊故。
不侵龍川境。
士俊誅。
虜始合諸屯兵。
將大勦龍川
時牛軍分屯者。
過數萬。
而㱕日數十百。
虜懼牛軍散則勢孤。
欲悉兵鏖龍骨城及少爲柵。
三月十七日
龍骨城大敗。
將移怒而殘少爲柵。
府中大姓張氏子弟
驍果
而迄,遴二人
尤善戰。
長山屢却虜。
恐大冦至而殲滅之。
遣佑克諴,宗祿等。
護張氏族入柵。
未至遇賊。
宗祿顯道戰死。
汝卓被執。
賊死
張氏旣至柵中。
兵益張。
是日虜迫柵。
柵中殊死戰。
敗走
後五日
大戰敗之。
李渾
行在
上嘉之。
衝。
除權管。
賊憤前日之敗。
四月三日
大兵攻柵。
率衆搏戰數十合。
不能支而走。
壯士百餘騎。
追之。
復斬數十級。
毛文龍覘賊。
至少爲浦。
力戰狀。
賀曰
今日之戰。
雖古名將
不能過也。
具奏皇朝
賜銀牌以寵之。
漕米一千石以餉軍
文龍又以米布白火炮具遺之。
時胡兵深入平山
未及盡㱕。
與牛軍。
南北相首尾。
方略
擒洪俊,張大進,景承等爲賊心腹者數十人
斬之。
而宥其黨。
於是被䝱者。
來㱕附。
而牛軍遂散。
李渾江都
賊中動靜
失辭
至是選能對者。
張遴年甫弱冠請行
憫其少。
遴固請許之。
旣至
應對詳悉
上悅。
超遴二資
麟山僉使。
降旨褒諭
虜畏鳳壽,
邀其㱕路
遂遁。
舟師協同椵島。
奪其俘男女數千餘人
時柵中乏食
大鷄就食
鳳壽亦以龍骨之衆。
來會
兩軍飢疫
死者甚衆。
七月
朝廷移軍安州
勞悴
卒于軍。
鳳壽並將其衆。
生有異資。
壯武絶人
常以弓釰自隨
慨然有死封彊之志。
子孫慕效之。
榮先從希
寧邊
榮先還曰。
城潰時。
若翁不以族去。
及出城。
從我者數十人
爾獨不去。
臨亂
公元1708年
改節
豈非若父子耶
所持夾刀鞭。
贈之曰。
㱕贈若翁。
物宜策馬
且可殺賊。
於是榮先泣。
亦泣。
榮先旣㱕而立卒。
後八十一年丁亥
觀察使宲績。
上見皇朝銀牌
毛文龍票文。
嗟歎久之
特贈曹參判。
㫌閭。
英宗乙卯
賜祭
公元1807年
張遴。
字君擇
長淵人。
八世祖弼。
文學
坐事龍川
仍家焉。
遴少慷慨好義
丁卯春
虜入義州
龍骨城當賊衝
守備甚踈。
府使李希
將棄城而死於賊。
遴詣軍中
泣請死守勿去。
不能用。
遴聚其族謀曰。
虜兵逼關西
雖欲去。
不可得。
無寧决一死戰
力盡自焚
遂與叔父希範希曾庶叔希眞
兄迄,從子盖世等。
避亂老幼凡九百餘人
收軍兵器閭里
晝輒上山候望
設伏以待。
未幾
賊數百騎突至。
遴分其軍三處
擊鼓
俄而賊至益衆。
圍之十餘匝。
乘勢呼曰。
義州陷。
漢破
龍骨又降。
等降則生。
不降且屠之。
諸軍應曰。
吾已决死矣。
奮呼發火砲。
虜多死。
退屯北山
乘風縱火
烟焰蔽天
一卒走避
卽斬以徇。
軍中乏水。
洶洶欲潰。
風雷驟作。
雨大下。
諸軍升屋
撤瓦以殺賊。
矢石如雨
無不當十
退屯十里外。
會遴
公元1816年
從兄遇。
募兵數百人而至。
兵勢益張。
翌日
賊又以數千騎
北山
屋上多竪旗幟
知有備。
不敢犯。
李立在少爲浦。
迎遴。
遴以其族來會
已而使遴奏事于朝。
仁祖召見之。
除中主簿
出爲萬戶
又差吾老梁權管。
丙子之亂。
守滿浦鎭。
已而
解歸。
遴旣歸。
無所事。
屢爲功曺及椽。
碌碌鄕里間。
文忠公李景奭
被囚於白馬山城
見而惜之。
言于上。
得除高山里僉使。
時虎入江界境。
爲民患。
射殺之。
孝宗方欲北伐
陰求勇士
遂命遴宿衛
丁卯拒虜狀及關西道里關阨。
遴對之甚悉
會肅川府使有闕。
吏曹擧遴。
上不欲遴遠出。
不許
由是感激
常欲死敵報恩
丙申春
猝遘疾以終。
公元1836年
安邦俊
字士彦
寶城人。
少師文簡公先生渾。
爲人高㓗好氣節。
倭平秀吉遣其將入冦
文淸鄭公澈。
視師公州。
邦俊白衣軍中
見澈論兵
大說
光海時。
邦俊深入牛山中。
不出。
至仁祖時
徵爲獒樹察訪
十九日
棄官去。
淸人引兵安州
文忠李公元翼
湖南
邦俊帥其徒數百人
元翼全州
兵事
崇禎十二年
邦俊又徵爲典牲
公元1816年
主簿
上道
未至
稱疾歸。
邦俊處士
有志當世
王室有急。
未嘗不赴。
命之召。
亦有時而就。
朝廷與淸和親
邦俊不肯仕。
丙子之難。
邦俊聞虜圍南漢
與子厚之審之逸之。
婿洪命基。
趙平及同郡從者春長一百二十人
又綾州,和順樂安羅州長興,興陽六邑人從者七十四人
倡義寶城
李興浡等相應
和事成。
皆罷。
林慶業入盖州
邦俊上䟽曰。
秀吉謀犯中國
柳成龍欲諱之。
先王不從
竟奏之。
及秀吉叛。
神宗皇帝李如松
平壤
京師
有如王家不預奏。
援兵必不出矣。
今慶業不思天子之恩。
乃入盖州
一國何以自解天下後世乎。
十六年
邦俊爲司憲府持平
遷至工曹參議
邦俊固辭不起
命基,
皆有志節
杜門自守以終。
公元1565年
敏求
字景達
號默齋
十代祖臣保。
浙江人
員外郞
宋亡。
浮海至瑞州居焉。
九代祖仁卿。
謚襄烈
六代祖珣。
戶曹判書
希廉
校理
父騭。
號東溪
學於高峯奇大升
文學著名
敏求生于嘉靖乙丑
沙溪金先生門。
事親孝。
不事擧子業
壬辰之亂。
上幸龍灣
白金
義旅
與縣監
公元1804年
扈從義州
扈聖功。
超拜曹郞
轉至監察
光海時。
棄官歸鄕里。
仁廟反正
特除安縣監。
甲子
李适叛。
病未能赴難
送其子之白。
扈駕公州。
自發靈光庄糓。
由海途。
輸致行朝
亂旣平。
錄振武原從功。
丁卯
建虜入平山
敏求義旅
號召使金先生之軍。
朝家議和于虜。
女婿李浣書曰。
嗟呼
今日朝廷。
宋之秦檜者。
幾人。
東土千里
嗟無胡澹庵一䟽也。
和事成。
祗送東宮于礪山而歸。
遂不膺徵召
逍遙林壑
丙子冬
南漢受圍。
時在正方軍中
蠟丸
敏求急警。
月暈孤城
如一髮。
卿等何心越視等語。
卽圍中密旨也。
敏求讀罷。
卽抆涕撫釰曰。
今日之禍。
兆於丁卯
丁卯之恥。
今可雪也。
調健僕爲軍
自齎粮。
馳到潭陽
李興浡等。
擧義
見其檄。
疾會礪山。
進至淸州
和議已成。
痛哭曰。
國讎未報。
亦何爲。
歸仍杜門
自稱皇明遺民
每當神毅兩皇帝諱辰。
終宵痛哭
至耋而不怠
每與
北伐之計。
語及皇朝所賜詔。
備言壬辰東征之恩及當時中朝危迫之勢。
令縛虜以來
天下封萬戶
嗚咽不能語。
乙酉冬
終于龍山舊居
大報壇銘
公元1884年
今年甲申
皇朝運訖之三周歲也。
皇朝字小之恩寢邈。
列聖崇報之典甚隆。
遂敢擬爲之壇。
銘曰。
公元1825年
煤山至慟。
維歲涒灘
三月十九
凶穢布漫。
飯靡梁玉。
殯闕塗欑。
遺民起陵。
昌平之巒。
三週其甲。
有涕徒汍。
睠昔南城
虜騎叫讙
中原塗炭
東援奚論。
猶勑顔帥。
勿事盤桓
毅皇之恩。
有繼有述。
倭訌壬辰
肆其侵軼
微我神皇
孰我憫恤
綏靖寇亂
邦乃寧謐
欲報斯德
天覆迥濶
噫嘻皇緖。
迺微迺忽。
力詘。
靡補毫髮
冠倒屨。
寰宇蕩汩
九廟已毁。
誰薦芬苾
泉之洌矣。
風之弗矣。
含寃齎恨
無地可泄。
圜邱祀典
侯邦莫設。
於禮雖無。
義由恩發。
北苑幽幽
有築斯屹。
名玆大報
戴記攸悉。
赫赫高皇
德普惠壹。
進我于華。
儀矩靡闕。
由中出。
不可斷絶
三后並享。
鑑我蠲潔
幄座扆榻。
薦陳秩秩
牲維三俎
樂維六佾
矧玆暮春
痛恨上徹
聖能饗。
禴乃孚宲。
萬斯年
禮儀孔吉。
敬奉閣銘
敬奉欽奉
皇詔攸藏。
一楹之閣。
兩闕相望
移自
公元1829年
院。
於焉允臧
院之櫃。
安天章
淸主之勑。
混列其傍。
事乃錯繆
有司莫詳。
英廟己丑
聖謨洋洋
芸館開印
寓此哀傷
浩博皇恩
光榮益彰。
矧玆御筆
追慕彌長
爰初移貯。
乃存其防。
巋然棟宇
經歷星霜
太廟東堧。
觀瞻尤妨。
寧考興嗟
胥地攸當。
壇側階。
仍舊脩梁
金章寶墨
北一欌。
凡厥三遷
始反其常。
裳華蓼蕭
溯古佪偟。
侯度斯勤
玉帛玄黃
原隰舊迹
猶復梯航
九有塵雺。
百變滄桑
睠焉周道
鞠爲蕪荒
愾念寤歎
淑而不昌
原泉濛涌
懷惟無疆
拔之僻陋
加以冠裳
拯之塗炭
飼以
具厥詔勑
朱批焜煌
曲阜烏號
軌迹不忘。
賦銘辭。
且詔茫茫
題月沙集論撫鎭合揭箚後
撫鎭合揭。
未詳其爲說如何
然觀月沙所論。
李成梁鎭守國計也。
我國僻處海東
動靜虗宲。
不得一一與上國相聞
及夫壬癸東援也。
天將陸續而至。
山川險阻
物産土風
皆所諳悉
往往朶頤流涎者。
如成梁者。
是已。
時建虜爲其豢養
指使如意
然方傡吞諸部。
席捲藩胡。
其志不在小。
月沙恐成梁陰嗾侵我邊鄙
聲言奉命來救。
自以
鐵騎臨之。
其憂可謂切矣。
東人常言
成梁如松
平壤倭時。
成梁言。
父母効力
如是
月沙之議。
何爲如是
明末野史云。
宋一韓萬歷年間
成梁䟽。
至一二十上。
成梁解之萬端
不從
一夕獨臥書室中。
起見室中
几案盤盂
巾舃衣帶
下至虎子之屬。
無不中分爲二。
戶扃如故
一韓心知成梁所爲
移疾歸。
月沙箚中。
宋一韓
論甚正直
此時也。
毛文龍在椵島。
亦甞覬覦我國。
言于袁經略曰。
朝鮮衰弱
可襲而有也。
向微經略文龍
國家安得無憂乎。
公元1800年
題月沙庚申燕行錄後
公元1619年
萬歷己未
徐光啓言我邦結好
奴賊自請東出監護
時姜弘立降虜
致有遼廣流言
遂有辨誣之使。
月沙宲膺其選。
遼陽
經略熊廷弼
西邊備御狀曰。
沿江郡邑
人民鮮少
無據險處。
江界之狄踰嶺。
碧潼之九階嶺。
理山之牛嶺,車踰嶺,板幕嶺爲上路
一將守之。
昌城延平嶺,緩項嶺爲中路
一將守之。
義州爲下路。
一將守之。
沿江諸城若不守。
淸野而退。
守此三路
然余甞案圖經
江界至昌朔。
縣壁峭截。
自昌朔至義州
徑路坦夷
而鴨江一帶
可爲天塹
不能守此。
使虜騎一渡江
則江以南鎭堡。
不能守。
三路雖置大鎭
徑捷路。
縱橫交穿。
苟得鄧艾縣軍陰平故事
如之何
三路之鎭。
連衡之勢。
後援
則固得矣。
若先退守爲計。
竊恐涉乎迂也。
夫志進者得。
退者失。
虜之始也。
矢戰死于遼瀋城下
所以得之也。
江漢陪臣傳後
公元1817年
厚齋集中
淸人不殺吳學士
吳三桂軍中
三桂反淸。
學士海舶
寄信於我。
年甲爲驗。
尹學士殉節
未詳月日
黃江陪臣傳中
,尹兩學士
書以不知所終
丁丑四月十九日
被殺於淸人則審矣。
東人因指尹起鳳事。
錯爲吳學士矣。
起鳳避兵江都
耿仲明所俘。
是時從仲明
精忠起兵東南
三桂連衡
而甞通信于我。
我人不知精忠
而只知三桂
遂以起鳳
謂之吳學士也。
國朝寶鑑別編。
劉海
晉州愼敏。
劉綎入中國。
深河之戰。
爲虜所得
劉綎東路之敗。
已在滿洲
豈從者乎。
遼人
滿洲所稱劉愛塔也。
爲老酋寵將。
歸孫高陽
以九百
公元1816年
騎。
滿洲萬衆
卒戰死永平
不知別編所載。
緣何繆誤如此
又見野史
滿洲貴盈哥。
當老酋歿。
崇德爭立
奔于我貪甚。
以其女。
武官朴玏妾而依之。
丙子之亂。
南陽府
殺尹棨。
復入淸軍。
余嘗聞尹氏家傳說。
考之淸開國方略
貴盈哥。
似指第三貝勒莾古爾泰
而宲未嘗東奔
丁丑春
向化葉辰麻福塔。
二百人
奔淸軍中
豈或指是爲貴盈哥歟。
王一寧傳後
余嘗傳遼西生王一寧
一寧當遼瀋陷虜之時。
從寬奠參將王紹勳。
恢復
乞師于我以爲唇齒之勢。
天朝使臣劉鴻訓
來頒熹宗皇帝登極勑。
紹勳抵書鴻訓
乞留平壤等處。
以繫遼民之望。
是時。
滿洲新陷遼,瀋。
未定金,復諸衛
尙未見失。
可乘之機
時當昏朝
孽臣用事
何以得力乎。
滿洲之取遼瀋
專用勦掠傍近
使遼瀋之民。
不得耕作取食。
且取北關蒙古
以絶其援。
守遼,瀋者。
亦多名臣猛將
胡爲坐視其危。
不能一策也。
本國滿洲之背。
遼事者。
輒欲聯絡之以張聲勢。
而卒不能焉。
可勝惜哉。
一寧計旣不諧
畫島事。
鎭江虜將佟養正
以授毛文龍
開鎭椵島。
椵島苟得人。
滿桂趙卛敎者而守之。
豈憂滿洲
而乃反使文龍守之。
何以招聚魁傑
綏靖寇亂乎。
一寧直言
文龍所陷。
死於許顯純
悲夫
余惜一寧事迭於皇朝史。
故具錄如右
復題王一寧復遼議後
遼東多奇策之士。
王一寧
卽其人也。
是時。
滿洲新陷遼,瀋。
天朝威靈中隔
一寧欲以東偏區區之衆。
恢復計者。
不亦奇哉。
昭烈
人屢驚。
劉曄曺操擊之。
可以得志
取人之邦。
懷舊恩。
不歸心者固多。
所以其機可乘也。
遼瀋雖失。
而金,復諸衛軍民東山礦徒。
多結砦自固
以待官軍
自我強力出兵
熊經略協同
則可收全遼。
一寧之言曰。
奴酋士卒之衆。
武藝之精。
不如貴國
彼誠見彼失得
故有是言也。
當我朝中葉
討滿住朝野人之時。
其強何如也。
一寧練兵選將。
屢陳條目者。
苦心而奈昏朝不應何哉。
熊經略建置之議。
中窽要。
而因與王化貞有隙
廣,寧之敗。
積聚而護潰民。
入關者。
大失矣。
是故
師克在和也
白松鶻說後
孝廟時。
貝勒王。
求婚於我。
我以錦林庶女
號爲義順公主而嫁之。
貝勒大悅
謂之白松鶻。
言其姿態橫生也。
方其嫁時
選諸道婢妓。
爲義順侍姬
淸人又督其佳者。
當時諸賢在廟堂
親自選擇而草啓。
其中不中用者。
紛紜不已
其懾彼之威。
苟幸無事可知
然誠有媿於李泰之義也。
淸有金尙明者。
本我國人
丙子被俘者之裔也。
爲淸所任用
爲我地者。
皆力焉。
尙明求我國屛風我人善書者書之。
廟堂旣粧屛訖。
書之。
卽書曰平生慣寫崇禎字。
不忍提毫向虜屛。
廟堂諸公
欲罪泰之妄。
豊陵趙相
爲有匹夫之志而止。
題朴蘭英事後
公元1618年
萬曆戊午
我師楊經略之徵。
入深河。
蘭英昌城府使。
元帥弘立別將
弘立滿洲
蘭英亦從之。
丁卯之亂。
復隨弘立本國
爲其習滿洲事也。
啣命往來
未嘗蠧害于我者。
滿洲客遇弘立等。
弘立全其髮。
蘭英亦然耳。
南漢圍解。
瑪福塔怒蘭英以綾峯君爲眞王弟。
沈諿爲眞大臣欺蔽之。
乃殺之。
其死卽王
事也。
以不於深河。
幷其善而沒之。
國史蘭英爲叛賊。
弘立潤瀾等同歸。
彼之不能辦一死者。
不過毫忽之間。
濡忍志乘之也。
然書以叛賊則過矣。
邊大綬塘報稿後
公元1824年
邊大綬者。
崇禎末
陝西米脂也。
総督汪喬年密牒
發掘李自成祖海及父守忠墓。
聚其骸而焚之。
取墓中所盤白蛇
腊之以聞。
是以襄城之陷。
賊最甘心喬年
甲申四月
淸兵入關。
賊潰而西走
澤州
大綬罷官家居
見執
壽陽南關而逸。
爲之作乕口餘生記。
賊卽甘心喬年
獨且寬大綬哉。
大綬天命未盡故也。
然則長平新安之坑。
其人皆死命也。
野史自成父祖塚。
仙人占云
墓中骨化龍。
自成當爲帝。
而徑被發掘。
故賊敗散云。
靑烏葬經之說。
不足取
然觀大綬塘報
穪賊墓已破。
王氣已洩。
賊勢自敗云爾
則亦有是理乎否。
淸人之方盛也。
天朝以淸爲金人之裔也。
凡金主之塚在燕中者。
盡令發掘
淸人之盛自如也。
盖李賊運盡故遂敗。
淸人運亨故益熾
祖先之塚骨。
安能有爲哉。
發之。
徒見其無益也。
淸人發祥世紀
世紀長白山之東。
布古哩山之下。
有池曰布勒瑚里。
相傳天女一倫
浴于池。
有神鵲啣朱果
置衣。
天女吞之。
有身生子
命之曰汝姓愛新覺羅氏
布庫雍順
長白山北之俄朶里城。
國號滿洲
越數世。
國人叛。
幼子遁免
又數傳至肇祖
(名未詳)肇祖孫興祖
(名未詳)興祖景祖叫場
景祖顯祖
他失顯祖太祖努爾哈赤
布庫雍順
歷可十世
而至努爾哈赤
卽熟女眞部衆也。
中國人作史。
夷胡譜係
不明
輒引狼孕犬産。
滿洲預慮此。
而爲天女朱果之說。
以神之歟。
然愛新覺羅者
言金宗也。
李民寏建州錄中。
滿洲人謂其先出自狗。
見挾狗皮者。
輒惡之。
胡人雖欲自諱。
不可得而諱也。
息菴集中江都書啓
公元1807年
江都在西海中
高麗時甞避契丹于是
本朝丁卯
淸人于是
丙子又避淸人
不免陷敗
高麗時能避契丹者。
契丹不知舟楫之利也。
丁卯時能避淸人者。
淸人止于平山講和也。
丙子陷敗
淸人能知楫之利。
且欲劫我以城下
盟故也。
朝廷每以江都天塹可守。
然由通津而入。
水步甚狹。
虜縱船而至。
無可御矣。
嘗見淸人所著開國方略
崇德主聞江都形便曰。
此易破也已
遼陽造船。
由金,復海口
欲攻江都
而船未及至。
多爾衮等已破江都
廟謨獨不慮此乎。
丙子時。
因國靈長
上在南漢山城
間欲詣江都不果
設無瑪福塔之伏兵
而得入江都
國事之罔涯。
尤宜如何哉。
我外先祖梨川公諫止之功。
不可沒也。
江都以其維三南漕稅之故。
國用取給之。
則誠要地也。
然無砲臺屢座爲御之具。
則亦安知不爲賊所資乎。
淸人不卽臺灣者。
不唯海路之險。
亦以砲臺之故也。
不然
鄭家豈能守之三十八年而始滅乎。
息菴金公錫胄武愍赫然
當時以幹聞。
何爲矻矻築城之議。
不及其他乎。
題明川楚氏遺蹟
公元1814年
楚氏故籍中國巴陵
顯族也。
其後裔。
流寓朝鮮星州。
轉徙北關之明川。
東出之故。
未之詳也。
英廟甲戌
寧遠伯五世孫及楚海昌田時東,潘自建諸家
並刪向化錄中而蠲其役。
公元1868年
淸人陷遼,瀋也。
寧遠曾孫應仁。
與潘騰雲
俱至我國。
自建。
騰雲也歟
時東好謙
皇朝兵部尙書應暘孫。
而由椵島至者也。
後四十四年
正廟丁巳
楚氏之後珏。
京兆府
得其八世祖永秀萬曆四十年壬子籍。
永秀曾祖海昌
東來
星山公忠義將軍云。
珏遂號籲蹕路
乞與壇享之班。
上許之。
每歲壇享。
珏輒自北而至。
甞以科體詩。
本朝忠烈諸臣之後
應製被選
今又仕宦于朝。
楚氏漸顯矣。
然徵之籍。
海昌東來
已在萬曆之前
而所稱星山公忠義將軍
皆非本朝官名也。
聞楚氏之始。
零丁孤弱
竄匿轉徙
不能自保。
文獻若是錯迕
不足怪也。
盖自胡元亂華以來
中土之人。
欲與腥穢雜處
往往避地東土
如鄭臣保唐誠之倫。
是已。
考楚流寓之蹟。
由是也與
維我列聖無幽不燭
楚氏之蹟。
有得其宲者。
鋪張叙述
備史乘之缺。
入于乙覽
秘本之故。
不得傳於人間
不然
恩綸李氏,潘氏,由氏。
皇朝遺裔
而楚氏之與其列者。
豈無以哉。
徵之久遠斷爛之籍。
不若考信聖人之敎。
楚氏唯當奉如金
石。
何必他求哉。
洪學士斥和䟽後
公元1636年
洪學士崇禎丙子
見虜嫚書至。
上章斥和。
以是殉節于虜中。
虜主之興師來侵也。
以斥和臣爲言曰。
西征大計
是時虜方繕甲兵。
將寇寧錦。
見斥和䟽而不敢動。
夫以海東渺然一書生。
奮毫於咫尺之牘。
義聲乃能鼓一國之氣。
使虜猾夏之志消沮
當時請公皆有此志。
豈有金繒之辱乎。
虜據瀋陽數十年。
雖時犯中華
陷沒大鎭
然終不得破寧遠而西者。
孫承宗袁崇煥施設方略
猶有存者。
承宗退而崇煥誅。
遼事不可爲也。
題朴燁詩後
公元1799年
朴燁。
爲關西伯
己未深河之役。
見我覆敗
有詩曰。
延平嶺外昌城
殺氣連天鼓角鳴。
敗馬殘兵不得
夕陽無限大江橫
盖亦悲憤感傷之意。
見於如此
然深河之役。
粮餉關西輸致而不能給。
士乃三日不食
掘胡中窖所藏糓牛畜而食之。
事在李民寏日記中。
孰謂燁有材能哉。
然則關西十年
徒以刑殺立威。
而談者惜燁徑死。
不能御胡。
過論也。
今所稱灣上雜志
顚倒事宲。
繆膠午。
只擧西人立功狀。
及林忠愍事。
忠愍固壯矣。
余甞怪虜之東出也。
時以義州據其徑。
何無一戰
退處白馬山城也。
竊意忠愍久爲灣上人所服。
故諺傳最多。
類多不得其宲者也。
且言張士俊不叛。
崔孝一斬虜將堯乕。
稱詡似過宲也。
燁詩亦見于此。
無或他人竄亂歟。
南漢日記
公元1816年
余甞見淸人所著開國方略
云。
丙子十二月
淸方入冦
多鐸
英俄爾岱
告其主曰。
獲其土人
皆云朝鮮國王于十三日
送妃二子入島內。
王與長子
尙未及去。
聞軍至琶渠。
兵守渡口
遂進山城
十四日
聞我軍至京城
復出山城
墮馬受創而還
城內粮餉薪水甚少。
每兵二人
日給一日粮。
四處有水。
命人守而汲之。
守兵垜口平坦處。
三人防守
稍險處。
二人防守
極險處。
止用一人
軍器
亦未全携入城。
是時。
淸主在平壤
已得此報。
指陳甚明。
偵探密如此。
我則廟堂之臣。
每謂淸主不來
淸主至城下屢日。
請成而後
始知之。
若是而安能御敵乎。
方是時。
瑪福塔勞薩等。
三百人先之
豫王多鐸碩託尼堪
千人繼之。
公元1832年
岳託楊古利。
三千人繼之。
淸主以大軍其後
又睿王多爾衮貝勒豪格
左翼兵。
昌城會之
孔有德耿仲明
輜重而最居後。
我人只知馬福塔先鋒而已
其餘猛酋悍渠之隨至者。
何甞知其一人乎。
我國僻處海外
升平日久
用兵曲折鹵莾
雖經壬辰之役。
而亦不留心用兵。
不知敵國虗宲與勇怯。
而凡所措劃。
必曰敵至而圖之。
敵至而圖之已晩矣。
况亦無所謂之者
擾攘而已
何以當方張之敵乎。
金松崖舊君服說後
君服有三。
而皆齊衰三月也。
有致仕而退歸田里而服者。
三諫不從
待于郊而得玦去而服者。
有待放而去。
收其宗廟
其妻與長子
尙存本國而服者。
此三者。
皆恩輕故也。
崇禎甲申之變。
當時諸賢以舊君服爲言
何其遠於禮也。
夫舊君者。
自吾身而言之也。
我朝於皇朝。
不可以此三者擬之也。
然則當服何服也。
上當齊衰三年
大夫甞奉使者
當繐衰七月
是時。
淸人伺察甚密
我以積畏約之故。
不敢服。
欲以君服服者。
亦慽矣。
仁廟甞卛百官
天朝而哭拜。
未聞有不逞
徒。
通于淸人恫喝者。
此又非通一國臣民皆服之也。
設欲秘之。
何難之有。
誠於當時君臣之服。
則我朝尊王之義。
不亦尤卓乎。
李浚瀋行記程後
公元1635年
崇禎乙亥春正月
武臣李浚
信使
瀋陽
路遇我被擄人鄭命生者。
問胡中事
答云。
前年從宣大之戰。
得生還。
軍合二萬餘。
太半死亡
將卒俱困。
戰馬充饑
諸將皆徒步而還
案明史曺文詔傳。
甲戌七月
淸人西侵揷漢
還入大同境。
文詔総督張宗衡
固守懷仁
八月圍解。
靈邱及他屯堡失陷
淸人亦旋。
曺變蛟傳。
文詔之困於大同也。
變蛟北援
七月
淸人廣武
戰功
所錄宣大之敗也。
張廷玉等。
皇明史。
不敢淸人敗衂
然書淸兵亦旋。
又言變蛟戰功
淸人大敗
可知也。
變蛟等。
僅得自救
不能窮追獲全功也。
如能窮追
豈有一人還哉。
文詔死於流寇
變蛟死於松山
亦後爲義州府尹
不受淸人嫚書
有名
尹洙叙燕篇後
尹洙當宋用兵陝西時。
連在軍中
如叙燕等篇。
兵事甚悉
曰燕不加趙。
趙魏一則燕固不敵
燕居中國東北
戰國時
貧弱
東漢時
光武始用漁陽突騎
而收河北
慕容氏和龍
吞噬中國
自是以來
安史之亂
五季及宋而遼金之強。
天下之患。
皆萃于燕。
燕之憂。
亦我之憂也。
盖淸之始。
不過建州一部落也。
東取遼瀋
西服蒙古
用是以張。
猶燕之合趙魏也。
我國辟處海外
卑辭厚幣
雖得免其嘖。
不可恃此而無備。
兵志所謂無恃其不來
恃吾有以待之
正今日之所當講也。
我有關西北之民。
而不訓練爲強兵。
委棄之。
使暴帥貪官
之而已。
使尹洙見之。
其慨咄歎惜
又當何如哉。
黎遂球詩後
公元1627年
黎遂球
字美周
番禺人
天啓丁卯擧人
唐王以爲兵部主事
死于贑州之難。
善書畫。
嘗爲南昌萬時華
山水圖。
題云。
萬茂先齋頭
高麗紙一幅
姜燕及學士使朝鮮歸所貽。
余從陳士業飮。
過宿茂先
因爲作畫
幷題其上。
長白遙遙鴨綠烟。
使臣回首朝鮮
陟釐空在輿圖去。
爲補林巒共愴然。
燕及
姜曰廣也。
曰廣東來
聯絡本朝
恢復
公元1814年
遼瀋計也。
貞白顯名東土
立碑川路傍而頌之。
歸槖尙有携紙。
淸士固亦不嫌雅具也。
遂球詩甚悽黯。
其眷係于東土切矣。
時我城下之盟
中國豈復有望哉。
然其情如此
倘能如同議。
一從海舶而朝天子
則慰東南忠義之心。
如何哉。
二使抗節圖事
公元1636年
崇禎丙子四月十一日
後金主洪歹始。
瀋陽南郊
加號曰寬溫仁聖皇帝。
國號大淸
年號崇德
是時。
羅,李二公
奉使適至。
淸人強令與賀。
二公力拒之。
虜又敺擊。
困殆不支
然終莫能屈
使者還。
瀋陽人寫二使抗節圖。
乾隆主所製全韻詩。
有曰。
太宗文皇帝建號祭天
列國皆來賀。
朝鮮禮義明朝
使臣李廓,羅德憲不拜
尊攘之義。
徒議也。
而未見於行事
炳烺中國之史。
爲後人之口宲者。
獨羅,李二公
與夫洪,尹三學士耳。
開國方略
言學士事曰。
倡議袒明。
敗盟搆兵。
我之所以自解千秋者。
不其在斯乎。
忠臣烈士所以成就者。
卽一死耳。
人之一死。
不可免。
則其脩短悠悠
何足計。
死得其所
不亦可樂
乎。
苟非弱與闇者。
其嗜於義也。
不待敎誘而喩之。
是故
洪,吳,尹三學士。
沒而有光。
羅,李二公
生而有光。
其生也非公所自料也。
辦一死等耳。
其所値之不同也。
然則我之尊攘
雖徒議而風聲所及
不亦遠乎。
二公始聞虜令來賀。
卽壞紗帽
團領袍。
解䯻相綰。
握手鉤連而臥。
虜力驅至郊。
頓抑捽曳。
鬚髮盡落。
喘迫氣促。
樂作傳臚
虜益按項拉腰。
必欲拜之。
二公箕踞
奮拳迎搏。
於是鞭箠交下
血淋衣。
肌肉剝落
翌日出東郊。
又執去。
二公大罵不絶口
虜復敺之。
羅公左臂
公氣絶。
始敺止。
酒食
二公臥踢之。
柈器皆碎。
奮力忠義之狀。
森如也。
固亦不待而見之。
記楊古利事
淸統志。
楊古利。
滿洲正黃旗人
姓舒穆祿氏
父郞柱。
爲庫爾喀部長
楊古利。
主奴爾哈赤女壻也。
驍勇善戰
從奴爾哈赤。
侵輝發。
取納部長及朱舍里路。
安褚拉庫路。
皆有功。
又破哈達格布祿。
拔烏喇金州城
天兵界藩山。
鐵嶺瀋陽遼陽沙嶺
先登
又敗天兵沙嶺
毛文龍夜入耀州
又擊之。
殲其衆。
從其主洪歹始。
天朝総兵滿桂
又敗天兵錦州
復從戰宣大。
靈邱
王家庄阿濟格克昌平等十二城
俘獲十餘萬。
以功擢三等公
及虜犯我。
從之戰。
傷於我卒鳥鎗而死。
追封武勳王
此乃金俊龍光郊之戰也。
我朝兵力寡弱
當崇禎丙丁之際。
奔潰相屬
獨光郊之戰。
差強人意
况楊古利淸人之䧺。
而乃能殺之。
當時未嘗征繕之役。
以不習之兵。
獲雋如此
使能選將鍊卒。
以御虜。
誠如斥和章䟽。
豈遽下城之耻乎。
傾國而來寇者。
知我無備。
直輕我爾。
輕我故欲懼之而已。
彼方有志中原
不當盡力於我也。
余甞謂御虜。
當用關西北兵
關北金源所起。
關西亦勾驪之舊方。
滿洲寧古塔等地相望
俗甚伉健
足以相當
其次南方兵也。
北方之氣。
至南則銷沮
句麗以來
未嘗有胡寇之獲利於洌水以南者。
非徒南兵剽輕
盖亦氣勢使然爾。
楊古利之死
卽其一也。
記貞翼李公事
乾隆時所編開國方畧
載淸汗抵我國書
有曰。
去歲涑州守臣李萬
安州
謀殺使臣
欲入城者三。
安州守臣何爲出此短計
王不知而我
公元1629年
妄行
幸得則善
萬一失利嬰孺不能首領矣。
力阻之始還。
此事王實不知。
乃伊等私欲加害
兩國和好
若毁紛亂之際。
知誰爲主
故發此端耳。
之國史。
去歲
崇禎己巳也。
涑州守臣
李貞翼也。
萬與浣。
相近
故乃錯出
涑州
卽肅川也。
是時。
公在肅川。
虜將英俄爾岱
以五百騎猝至安州
脅兵使斐。
欲移互市於安。
不從
卽拔釰擊斐笠。
又以兵圍城
公聞之。
調兵
戛過城門
山谷間。
聲言夜將掩擊
英俄爾岱逃去。
所稱安州守臣
未知爲誰。
斐也。
英俄爾岱強行難從之請。
先自約束
欲借我起端
卒乃瞞其主而諱其逃去狀。
誠亦巧矣。
英俄爾岱違約
亦彼所當罪也。
公誠誅之。
斯得矣。
豈可私欲加害乎。
公之忠義
賴是而益張矣。
朱倫瀚
畫徵錄言。
朱倫瀚
宗室
旗籍
指頭畫
皇朝淪亡
宗室之不死鋒刃者。
多不仕宦隱居
至如朱竹垞者。
仕于淸。
顯達
令人愧忸。
淸人分入旗籍
滿洲與遼人隷焉。
倫瀚皇朝宗姓
何爲而隷之乎。
放倒無恥
又加於竹垞矣。
謂彼圖
生耶。
皇朝宗姓
除非近屬
不可盡除之矣。
謂彼媒榮耶。
人方大位
胡虜之制。
加之天下
彼縱不能死。
何忍更圖進取
與諸亂逆而爲之齒哉。
國將亡。
人心先乖。
倫瀚者。
何足誅乎。
寧靖王術桂
依鄭氏於臺灣
臺灣降淸。
能以身殉
後宮亦從之死
俱是宗室
而一貞一瀆。
何其懸殊哉。
復題南漢日記
公元1636年
我國處四塞之地。
罕見兵革
凡於戰陳之事。
擧皆不講。
方當滿洲熾盛也。
其傍收蒙古雜種
又犯關內大鎭
施設甚奇。
我乃徒主斥和議
不思御敵之務。
淸人至告動兵之期。
廟議以爲不來
曰。
淸人以新起烏合之衆
瀋陽一隅
祖大壽重兵關外
擊柝相聞
淸人出兵東國
大壽覆其巢穴
不敢動。
其計何其迂也。
淸人丁卯時
甞畏袁崇煥之議其後
佯爲乞和東寇
又其入犯天朝也。
不由寧遠而由長城口外
深入畿輔
衝突如神。
雖以崇煥機略不能遏。
而卒又被間而死。
大壽善戰
崇煥比。
而乃淸人不敢動乎。
盖自崇煥死。
遼事者皆庸師也。
孫承宗在。
而又棄之不用
彼固已蔑天朝師臣
况我乎。
是故
動兵之期。
明告于我。
無所慴。
虗張其勢者乎。
設令不來
講武待之
何所妨。
乃沁泄度日
若八桐溪
苦口力爭
無所採用乎。
今考南漢日記
督府籌策
誠不知爲何
道援軍。
摧敗而一不得聞。
淸人雖言其敗而猶不信
若是而能守城者。
未之聞也。
書明史孫承宗傳後
公元1809年
明季。
遼事者。
主戰者失。
主守者得。
滿洲方盛也。
雖據遼而傍伺。
終不能過寧遠而西者。
在於守也。
中朝用兵於大凌,長山之際。
蓄銳俱發。
未甞不敗者。
在於戰也。
高陽制勝
在於守。
盖籌之熟矣。
淸主洪歹始。
言取北京
如伐大樹
先從旁斫削。
大樹自仆。
盖其收服蒙古諸國。
入犯畿內者。
卽從傍斫削計也。
皇朝諸將。
如能堅守邊關
固結蒙古部落
收復海盖諸州。
屢遣兵。
抄掠遼瀋之境。
使淸人
困於應接
豈得東北一隅抗之哉。
不能出此。
乃使淸人
反行其策。
何其謬也。
淸人之犯皇朝
屢致敗衂
張廷玉等作明史。
一切削去。
無得以詳。
然觀其抵本朝書云
己巳
我統大軍入明。
取其城池
招撫安定
因二貝勒
阿敏不樂成功。
擅自撤兵而退。
隨行軍士
失道被殺。
約計壯弱凡二百人
明人復將薙髮降我之漢人
割取其首。
冐稱滿洲
斬獲三千一百五十八級。
誑主冐功
虛張其辭。
欲懼我也。
是時。
高陽大治舟師
東江師十萬。
將搗金,盖,,瀋。
以副茅元儀,周文郁,陳繼盛
龍武三協兵以往
榜示師期
淸主自永平潛遁
而乃歸罪阿敏。
高陽先後上首虜九千餘級。
又斬虜將數十人
書中不之言者
諱其衂也。
高陽畿甸搶攘之際。
不汲汲於入救。
遠圖金盖者。
孫臏直走魏都之術也。
惜乎。
其徑賜斥退
不能盡其材也。
金將軍遺札
公元1798年
金忠武始爲朴承宗所漿拔。
戊午出師時。
往辭承宗
含淚喟然曰。
謹爲知己無辱
卒乃踐其言。
夫君子之於知己
其重如此
常恐一身陷於不義戮辱
廢其知人之名。
是故
觀其相與之際。
不徒受知人爲可重。
抑且見知其人者所自處也。
不能自處以善。
有感服。
欲以一言得人之死者。
其可乎哉
承宗本末
昏朝時。
不足道
槩其爲人不至淫放驕侈
金忠武
乃有含淚之言也。
考其書云
九月昌城
十一月移陣朔州
凡三千四百餘人
赤身二千餘人
忠武乃驅呼寒之軍。
猝當虜陣。
安得不覆哉。
乾隆全韻詩中。
稱其甲仗堅銳
忠武訓練之力。
亦可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