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别稿卷之二十一 (自动笺注)
碩齋別稿卷之二十一
 薪湖隨筆
  
[薪湖隨筆]
  經書互見
而有牴牾不相合者。
從違取舍之間。
須有定論
可以釋疑
就易禮詩書論孟之文。
參看而著說。
以便考閱
學則附之禮。
名之曰經傳同異
經傳同異
堯典曰。
克明俊德
 按大學俊作
與俊皆是大意
比於俊。
益有高而無上
廣而無外之意。
舜典曰。
二十有八載。
帝乃殂落
百姓如喪考妣三載
四海遏密八音
 按孟子
舜典作堯典。
帝作放勳
殂作徂。
三載三年
舜典合於堯典。
南齊姚方興得孔氏傳古文舜典。
隋文帝時
始行於世。
然而孟子之世。
舜典亦不別立篇名。
故曰堯典也。
堯老舜攝。
舜疑於帝。
舜典於堯之崩。
而書以帝者。
所以別嫌明微
尊君正名也。
孟子所稱放勳
記者之誤也。
徂升也。
落降也。
陟降之義也。
殂當從孟子作徂。
三載三年
別無深意
當從本文
大禹謨曰。
天之曆數在爾躬。
汝終陟元后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無稽之言勿聽。
弗詢之謀勿庸
可愛非君。
可畏非民。
衆非元后何戴。
后非衆罔與守邦
欽哉愼乃有位
敬修可願
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
 按論語。
堯曰咨爾舜。
天之歷數在爾躬。
允執其中
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
又曰。
舜亦以命禹。
當舜之命禹。
益之以六十一言。
而堯之咨舜之辭一句押韻
韻輒同音
有如詩體
盖舜典多錯簡
輯瑞廵守之事。
在於四達四之下。
而今受終齊政之次。
亦誤矣。
意者堯曰一章
本入於讓于德弗嗣正月上日之間。
而脫而不傳也。
夫子定書之時。
虞夏眞本撰其篇次
則其爲信於後世
奚翅伏生口授也。
若不是
舜典之文。
夫子何從而見之。
何從而言之乎。
堯之咨舜。
在於舜典。
舜之命禹。
在於禹謨
亦甚分明
無可疑者。
恨未以此仰質於朱子也。
秪載見瞽瞍
齊栗
瞽亦允若
 按孟子
瞽瞍允若
文勢語法
當曰瞽瞍
不當以瞽一字爲言
此與瞽子之瞽不同
當從孟子
湯誓曰。
時日曷喪。
予及汝皆亡。
 按孟子
作害
作偕
詩云害澣害否。
害與曷同意
而害爲古人例用之字
偕字比皆字亦勝。
害偕二字
當從孟子
仲虺之誥曰。
初征自
東征西夷怨。
南征北狄怨。
曰奚獨後予
 按孟子
初征作湯一征
東西之下。
各有面而二字
予作我。
仲虺制誥以告湯。
不當曰湯一征
此則當從本文
湯誥曰。
肆台小子
天明威。
不敢赦。
敢用玄牡
昭告上天神后
請罪有夏
聿求元聖
與之戮力。
以與爾有衆請命
上天孚佑下民
罪人黜伏
天命弗僭
賁若草木
兆民允殖
予一人
輯寧邦家
玆朕未知獲戾上下
慄慄危懼
若將隕于深淵。
凡我造邦
無從匪彜
無卽慆淫
各守爾典。
承天休。
有善
朕弗敢蔽。
罪當朕躬
敢自赦。
簡在上帝之心。
其爾萬方有罪
予一人
予一人有罪
無以萬方
 按論語曰。
予小子履。
敢用玄牡
昭告皇皇后帝
有罪不敢赦。
帝臣不蔽。
簡在帝心
朕躬有罪
無以萬方
萬方有罪
罪在朕躬
本文詳略懸殊
論語所載。
卽湯告天之辭。
湯誥所載。
卽湯告民之辭。
其告民也。
敷衍告天之餘意。
纂比成文
故此詳而彼略。
讀者
不可不知此。
墨子引此書。
無異論語
伊訓曰。
皇天降災。
假手于我有命
造攻自鳴條。
朕哉自亳。
 按孟子
天誅造攻自牧宮。
朕載自亳。
牧宮鳴條
俱是桀之所居
哉與載。
皆是始事之意。
無他義。
伏生秦博士
藏書于壁。
興亡數十篇
景帝魯共王
孔子舊宅
得古文尙書
則其科斗文字
已有不可解者。
如秦誓則始出於武帝時
孟子所見之書。
兵火之前
恐當以孟子爲信。
先儒有言
孟子諸所言舜事。
皆堯典及逸書所載。
以政接于有庳
逸篇之辭者。
得之
太甲曰。
不辟
忝厥祖。
 按坊記。
不辟作厥辟不辟
以承祇爾厥辟之文。
當從坊記。
無越厥命以自覆
愼乃儉德
惟懷永圖
若虞機張
省括于度則釋。
 按緇衣
無愼乃儉德惟懷永圖八字
緇衣省文而然也。
無越作毋越。
毋者禁止之辭。
此則是。
民非后。
罔克胥匡以生。
后非民。
罔以辟四方
 按表記
罔克胥匡以生。
無能胥以寧。
罔以辟四方
無以四方
胥生之意。
尤切於胥寧。
當從本文
天作猶可違。
自作孼不可逭。
 按孟子作活
緇衣猶可違作可違也。
不可逭作不可以逭。
緇衣文法本文不馴。
孟子活字太重。
當從本文
咸有一德曰。
尹躳曁湯。
咸有一德
 按緇衣
咸有一德作尹告。
曁作及。
作壹
告者誥也。
咸有一德
古以尹告名篇
仲虺之誥而然也。
伊訓尹告。
正是好對。
伊尹復政厥辟。
告歸者。
是篇之首章
告名其篇。
果得之矣。
說命曰。
王宅亮陰三祀
免喪
其惟弗言。
公元1737年
 按檀弓張問曰。
書云高宗三年不言
言乃讙。
有諸。
仲尼曰。
胡爲不然也。
古者天子崩。
王世子聽於冢宰三年
論語子張曰。
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何謂也。
子曰。
何必高宗
古之人皆然。
君薨。
百官總己
以聽於冢宰
孟子以爲孔子曰君薨。
聽於冢宰
粥面深墨
卽位而哭。
百官有司敢不哀。
先之也。
論孟檀弓之說。
大同而少異。
所謂言乃讙者。
不但見於檀弓
雜出於禮記之中者甚多
本文太不相似
高宗因羣臣之諫。
作書以誥。
未甞發言
檀弓所引盖誤矣。
亮陰
禮記作諒闇。
大傳梁闇
漢書凉陰
論語諒陰
變字而言者爲五矣。
說命兌命
惟甲冑起戎
 按緇衣
作兵
興戎見於書。
有戎著於易。
當從本文
爵罔及惡德
惟其賢。
又曰。
惟厥攸居。
政事惟醇。
黷于祭祀
時謂弗欽。
禮煩則亂。
事神則難。
 按緇衣
作爵無及惡德
民立而正。
事純而祭祀是爲不敬
事煩則亂。
事神則難。
與本文或有同處。
無以成說
脫簡而然。
惟學遜志
時敏
厥修乃來。
 
按學記。
惟學遜志
作敬孫。
盖學以敬爲主
而但云敬孫。
則不學而遜志之意。
學記誤。
泰誓曰。
天佑下民
作之君作之師。
惟其克相上帝
寵綏四方
有罪無罪
予曷敢有越厥志。
 按孟子曰。
天降下民
作之君作之師。
惟曰其助上帝
寵之四方
有罪無罪
惟我在。
曷敢有越厥志。
書則武王不敢越志
一聽於天之意也。
孟子四方不敢越志
一聽於周之意也。
本文恐是正義
泰誓。
古文作大誓。
大會而誓也。
唐開元中
孔壁之書始大行
衛包交泰之意。
大爲泰。
盖失古經本名
趙岐
曰。
孟子所云。
古尙書也。
雖有周親
不如仁人
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百姓有過
予一人
 按論語。
無天以下十二字。
此則論語所記恐脫文
我武惟揚。
侵于之疆。
取彼㐫殘
殺伐用張。
于湯有光。
 按孟子
取彼㐫殘
作則取于殘。
語意宛轉
似勝於本文
朂哉夫子
罔或無畏
寧執非敵。
百姓懔懔
若崩厥角
 按孟子
王曰無畏
寧爾也。
非敵百姓也。
若崩厥角
稽首
本文之旨大異。
寧執非敵。
不如寧爾也。
非敵百姓也之意。
當從孟子
予克受。
非予武。
惟朕文考無罪
 按坊記。
受作
帝辛本記。
不稱
同音並稱也。
武成曰。
鹿臺之財。
鉅橋
大賚四海
萬姓悅服
 按論語。
周有大賚
善人是富。
孔子大賚二字
武王之德也。
武成本文
重民五敎
惟食喪祭
 按論語。
重民喪祭
亦恐非本文
大抵武成一篇
先儒多有錯解誤認者。
鄭康成至謂武王使箕子行商禮樂之官
盖以商容爲商之禮樂
而不知爲人名也。
康成所見者。
只樂記而已
未及古文武成商容閭之文。
故其言如此
帝王世記曰。
商容殷民
觀周軍之入。
畢公
曰。
視其人。
有急色。
太公至。
曰。
視其人。
虎據而鷹趾
周公至。
曰。
視其人。
志在除賊。
武王至。
曰。
海內討惡。
韓嬰曰。
商容執籥
馮於馬徒
伐紂不能
遂伏太行。
武王克殷。
欲以三公
商容辭。
若如是也
商容卽殷之叛徒也。
以殷之貴臣
不能効箕,干之忠。
乃欲倒戈以伐其君。
武王何爲而式其閭耶。
重民五敎
所以君臣父子之倫也。
商容不賢
武王不式以致敬禮之意矣。
論語所引。
則述其事矣。
天成命。
肆予東征
綏厥士女
惟其士女
篚厥玄黃
昭我周王天休震動
用附我大邑周。
 按孟子曰。
有攸爲臣
東征
綏厥士女
匪厥玄黃
紹我周王見休。
臣附大邑周。
武成
錯簡顚倒
不成文理
文考定。
儘得經旨。
孟子所引。
恐是本文
綏厥士女
篚厥玄黃
正爲三古文軆
其中間揷入惟其士女四字
意雖分明
文實架疊
天休震動之語。
不如見休。
當從孟子
洪範曰。
凡厥庶民
有猷有爲有守
汝則念之。
不協于極。
不罹于咎。
又曰。
無虐㷀獨。
而畏高明
 按大傳
協作叶。
罹作麗。
無虐㷀獨。
作毋侮矜寡
協與叶。
罹與麗。
多通用。
毋侮矜寡
恐優於無虐㷀獨。
大傳得之
大誥曰。
民獻十夫
 按大傳
獻作儀。
儀亦與獻同意也。
康誥曰。
惟乃丕顯文王
克明德。
 按大傳
克明俊德
大學則與本文同。
若有俊字。
不更帝典
當以本文爲信。
凡民自得罪。
冦攘姦宄
殺越人于貨。
不畏死。
罔不憝。
 按孟子
暋作閔。
凡民二字在於罔不憝之上。
此章旣有凡民二字
則恐不更凡民
當從本文
洛誥曰。
享多儀。
儀不及物
惟曰不享
 按孟子
無惟字。
此恐脫誤
無逸曰。
周公嗚呼
君子所其無逸
 按大傳
無作毋。
意味恐勝於本文矣。
高宗享國
五十有九年。
 按石經
五十有九年作百年
石經恐誤。
君奭曰。
公曰君奭
在昔上帝
割申勸寧王之德。
 按緇衣
割作周。
甲作田。
勸作觀。
作文
蔡氏傳以寧王武王者。
以其大命厥躬之語也。
武成曰。
文王克成厥勳。
誕膺天命
大命厥躬。
豈非文王之謂歟。
陳定宇諸公
皆以寧王爲文爲武疑之則多。
不能緇衣之以寧爲文。
有明驗也。
割申勸三字
終不可解。
周田亦然
或者周觀
緇衣如本上天寧王之德。
旣周且申之謂歟。
蔡傳所釋割申勸者。
恐非正解
君陳曰。
孝友兄弟
克施有政
 
按論語。
友於友于
克施作施于。
若從論語文法愈好。
凡人未見聖。
若不克見。
旣見聖。
不克由聖
 按緇衣
若不克見。
作若己不克見。
本文似勝。
出入自爾師虞。
庶言同則繹。
 按緇衣
無則繹二字
只度庶言之同。
不能紬繹。
則殊非衆好惡必察之意也。
當從本文
爾有嘉謀嘉猷
入告爾后于內。
爾乃順之于外曰。
斯謀斯猷。
惟我后之德。
嗚呼
臣人咸若時。
惟良顯哉。
 按坊記。
嘉猷下無則字。
后並作君。
爾乃作女乃。
斯作
此。
嗚呼於乎
時作是。
臣人咸若四字無。
本文優於坊記所引。
當以本文爲正。
君牙曰。
暑雨
小民惟曰怨咨
祁寒
小民亦惟曰怨咨
 按緇衣
君牙君雅
下有日字
下咨字無。
此當從本文
啓佑後人
咸以正罔缺。
 按孟子
啓佑佑啓
罔作無。
當從本文
呂刑曰。
苗民用靈
制以刑。
 按表記
靈作令。
令與靈皆善也。
呂刑甫刑
德威惟畏。
德明惟明。
 按表記
惟畏作惟威
虞書明畏作明威之意。
當從表記
敬忌罔有擇言在身
 按表記
忌字下有而字。
身作躳。
無他義。
當從本文
播刑之迪。
 按緇衣
迪字上有不字
伯夷播刑不迪之類也。
本文播刑啓迪斯民之義。
顯有優。
當從緇衣
秦誓曰。
如有一介臣。
斷斷無他技。
心休休焉。
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
若己有之。
人之彦聖
其心好之。
不啻
如自其口出。
是能容之。
以保我子孫黎民
亦職有利哉。
人之有技。
冒嫉以惡之。
人之彦聖
而違之。
不達
是不能容。
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
亦曰殆哉。
 按大學
猗作兮。
是並作寔。
亦職作尙亦。
達作通。
當以大學爲從
无妄六二曰。
不耕穫。
菑畬
則利有攸往。
 按坊記。
畬字下有㐫字。
程傳朱義。
皆以順理應物解之。
而坊記則不然。
然後當穫。
則不耕而求穫。
然後當畬。
則不菑而求畬。
爲㐫道。
故舍而往之則利也。
以坊記所引見之。
則落一㐫字果分明
疑晦之義。
章章然矣。
然而程朱已有定論
姑書此以知者
恒六五曰。
恒其德貞。
 按緇衣
貞作偵。
通用
旣濟九五曰。
東鄰殺牛。
不如西鄰禴祭
實受其福。
 按坊記。
實作寔。
寔與實。
古亦通用
關雎曰。
君子好逑
 按緇衣
逑作仇。
仇亦匹也。
葛覃曰。
服之無斁
 按緇衣
斁作射。
射亦厭也。
不可射思是也
柏舟曰。
威儀棣棣
不可選也。
 按孔子閒居。
棣棣逮逮
當從本文
燕燕曰。
先君之思。
以朂寡人
 按坊記。
朂作畜。
畜者止也。
畜君無尤
卽止君之意也。
戴嬀因州吁之難。
大歸于陳。
莊姜亦將不安於位。
如魯哀姜之出。
故戴嬀以先君之思。
莊姜之意。
畜字比朂字。
有意味。
當從坊記。
谷風曰。
我躳不閱。
遑恤我後。
 按表記
躳作今。
遑作皇。
今字盖有精神
與後字照應
當從表記
凡民有喪。
匍匐救之。
 按檀弓
匍匐扶服
扶服匍匐之意。
鶉奔曰。
鵲之疆疆
鶉之奔奔
 按表記
疆疆姜姜
奔奔賁賁
晉獻公時童謠
有鶉之賁賁之語。
古昔制字甚少。
如烏惡翅啻稅說之類。
皆以一字互用
如此類。
淇奧曰。
瞻彼淇奧
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
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
終不可諼兮。
 按大學
匪作斐。
作喧
諼作諠。
斐當從大學
咺與諼。
當從本文
碩人曰。
衣錦褧衣
 按中庸
褧衣尙絅
鄭之丰。
亦與碩人同。
中庸所引。
逸詩
氓曰。
爾卜爾筮。
軆無咎言
 按坊記。
軆作履。
古人以軆與履同用。
故禮者軆也。
或曰履也。
皆一義。
南山曰。
藝麻如之何
衡從其畒。
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又曰。
析薪如之何
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
非媒不得
 按坊記。
上下章換。
析薪作伐柯。
非媒不得
在於必告父母之下。
當從本文
鳲鳩曰。
淑人君子
其儀一兮。
 按緇衣
兮作也誤。
常棣曰。
妻子好合
如皷瑟琴
兄弟旣翕
和樂且湛。
 按中庸
湛作耽。
當從本文
車攻曰。
允矣君子
展也大成
 按緇衣
允矣作允也誤。
南山曰。
秉國成。
自爲政。
卒勞百姓
 按緇衣曰。
昔吾有先正
言明且淸。
國家以寧。
都邑以成。
庶民以生。
誰能秉國成。
自爲正。
卒勞百姓
自昔吾有先正
庶民以生。
似是逸詩
無所考焉。
正月曰。
潛雖伏矣。
亦孔之炤。
 按中庸
炤作昭。
音義皆同焉。
北山曰。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按孟子
溥作普。
義同
大田曰。
彼有不穫穉。
此有不斂穧。
彼有遺秉
此有滯穗
寡婦之利。
 按坊記曰。
彼有遺秉
此有不斂穧。
省文也。
當從本文
隰桑曰。
心乎愛矣。
遐不謂矣。
 按表記
遐作瑕。
瑕與何通用。
與遐同。
皇矣曰。
貊其德音
其德克明
 按樂記。
貊作莫。
莫者淸靜之意。
楚茨曰。
君婦莫莫是也
本文誤。
王赫斯怒。
爰整其旅。
以按徂旅。
 按孟子
按作遏。
徂旅作徂
文王整其軍旅
遏密之往者也。
地名
若從本文
則我旅曰旅。
密人之旅亦曰旅。
旣無精彩
又以詩格言之。
一字連押。
亦恐有欠。
當從孟子
靈㙜曰。
白鳥翯翯
 按孟子
翯翯鶴鶴
俱是潔白貌。
文王有聲曰。
匪棘其欲。
遹追來孝。
 按禮器
棘作革。
欲作猶。
遹作聿。
棘與革。
皆急之貌。
猶。
謀也。
欲慾也。
猶比欲顯勝。
革比棘亦穩。
遹聿通用
當從禮器
考卜維王
宅是鎬京
 按坊記。
宅作度。
周禮注引堯典曰。
分命和仲度西。
則宅與度。
古人通用矣。
生民曰。
后稷肇祀。
 按表記
肇作兆。
音義皆同焉。
假樂曰。
假樂君子
顯顯令德
 
中庸
假作嘉。
顯顯作憲憲。
朱子從嘉顯顯
無容更議
公劉曰。
思輯用光
 按孟子
輯作戢。
朱子於詩則曰輯和民人
孟子則訓以安聚。
本文之意恐優。
泂酌曰。
豈弟君子
民之父母
 按孔子閒居。
豈作凱。
豈與愷與凱。
並用一義。
板曰。
牖民孔易。
 按樂記。
牖作誘。
本文爲正。
言天之牖民
使之開明也。
雖有誘衷之語。
不若開牖之義。
抑曰。
有覺德行
 按緇衣
覺作梏。
當從本文
下民卒癉。
禮記又作𤺺。
盖此類也。
不愧屋漏
 按中庸
于作於。
于字恐勝。
當從本文
烝民曰。
天生烝民
有物有則
民之秉彜
好是懿德
 按孟子
烝作蒸。
彜作夷。
當從本文
江漢曰。
矢其文德
洽此四國
 按孔子閒居。
矢作弛。
洽作協。
以此太王之德。
大王之德。
不能洽浹四國
和協則有之矣。
當從禮記
而本文則召穆公美宣王者
兩存亦好矣。
昊天有成命曰。
夙夜基命宥密
 按孔子閒居。
基作其。
當從本文
烈祖曰。
𩱛假無言。
 按中庸
𩱛作奏。
朱子已有定論
論語曰。
道之以政
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耻
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
有耻且格
 按緇衣
子曰。
夫民敎之以德。
齊之以禮。
民有格心
敎之以政
齊之以刑。
民有遯心
格心遯心之說。
非夫子之言也。
有耻且格者。
言其化行於下。
而耻不能
率敎
至於善也。
若曰格心
則心雖氣也。
亦非惡物
不曰格非而曰格心
豈不語病耶。
緇衣模倣論語不能者也。
子曰。
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
祭之以禮。
 按孟子
曾子曰。
朱子有所注解孟子矣。
子曰。
君子無所爭。
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
下而飮。
其爭也君子
 按射義與此無一字加减
子曰。
夏禮能言之。
不足徵也。
殷禮能言之。
不足徵也。
文獻不足故也。
足則吾能徵之矣。
 
中庸
曰吾說夏禮
不足徵也。
吾學殷禮
有宋存焉。
吾學周
今用之。
從周
運。
曰我欲觀夏道
是故之杞。
不足徵也。
吾得夏時焉。
我欲觀殷道
是故之宋。
不足徵也。
吾得坤乾焉。
三書大同而少異。
禹湯以來樂制度。
杞宋不足以徵也。
雖宋有所傳者。
亦非當世所用
故曰吾從周
若如運所載。
有宋存者。
不過坤乾
是惡足以殷禮乎。
夏時坤乾
讖緯傅會者乎。
運則廢之斯可矣。
或問禘之說。
子曰不知也。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
其如示諸斯乎。
指其掌。
 
中庸曰。
明乎郊社之禮。
禘甞之義。
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仲尼燕居曰。
明乎郊社之義。
禘嘗之禮。
治國其如指掌而已乎。
論語則因魯之禘。
而爲魯而諱。
故曰不知。
中庸燕居泛論郊禘禮義
其所記者
殊類如此
郊社則曰義。
禘嘗則曰禮。
當從燕居之文。
子曰。
邦君樹塞門
管氏亦樹塞門
邦君兩君之好。
反坫
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禮。
孰不知禮。
 按雜記曰。
管仲鏤簋而朱紘
旅樹反坫
山節藻梲
大天難爲上也。
雜記論語敷衍者。
夫子嘗稱敬仲如其仁。
而言其不知禮處。
以其器小爲言
不當以賢大夫難爲上。
作此兩錘說也。
子曰。
里仁爲美。
擇不處仁
得知
 按孟子知作智。
孔子知識言。
孟子仁智言。
朱子所注亦異。
子曰。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按表記
曰。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畏罪强仁
此亦因論語而記之於禮。
然畏於罪而强於
豈仁之云乎哉
特假仁之徒也。
子曰。
人之過也。
各於其黨。
觀過斯知矣。
 
表記曰。
與仁同過。
然後其仁可知也。
朱子曰。
人雖有過。
猶可卽此而知其厚薄
非謂必俟其有過而後
賢否可知也。
然則同過然後知仁。
夫子之言哉。
在陳
曰歸與歸與。
吾黨小子狂簡
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
 按孟子
孔子在陳曰。
盍歸乎來
吾黨之士狂簡
進取
不忘其初。
表記曰。
子言之歸乎。
此皆出於論語訛傳者。
當從本文
子曰。
中庸之爲德也。
其至矣乎
民鮮久矣。
 按中庸曰。
中庸其至矣乎
民鮮能久矣。
此有能一字
彼有之爲德也四字
記者詳略
豈有他義。
饒仲元以爲此章以中庸德言
中庸中庸之道言。
德言
則不消言能而能在其中
可謂太泥。
經義不必如是看。
子曰。
聖與仁則吾豈敢
抑爲之不厭
誨人不倦
可謂云爾已矣
西華曰。
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按孟子
子貢問於孔子曰。
夫子矣乎
子曰。
聖則不能
我學不厭而敎不倦也。
子貢曰。
不厭智也。
不倦仁也。
仁且智。
夫子旣聖矣。
此與論語有異。
晁說之曰。
當時有稱夫子聖且仁者
以故夫子辭之。
說之盖未深考孟子也。
子貢夫子聖矣爲問
故夫子答之如此。
論語子貢之問。
子貢結語脫落
而只以公西華之言結之。
孟子則漏公西華之言也。
孟子合論語而看。
子貢與公西華侍坐酬酢之像。
怳然可以耿挹矣。
子曰。
巍巍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按孟子
作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不與焉。
本文異。
而夫子歷擧堯舜禹文。
則當並言舜禹
然堯爲一章
文王一章
禹爲一章
舜亦當爲一章
不當並言禹矣。
孟子當爲正。
子曰。
吾未見好德好色者也。
 按坊記曰好德好色
鄭注以爲此句似不足
然與本文實相貫。
夫子又言已矣乎未見好德好色者。
一節深於一節
羔裘玄冠不以吊。
 按檀弓夫子曰。
始死。
羔裘玄冠者。
之而已。
羔裘玄冠
夫子不以吊。
上一節。
夫子之言。
一節
夫子之行。
本文差詳。
鄕人儺。
朝服而立阼階
 按郊特牲曰。
鄕人禓。
孔子立阼階
安室神也。
禓是
儺禮
而存室神者。
鄕黨所不載也。
鄕人夫子朝服儼臨於阼階之上。
相傳以爲其室神。
遂傳爲美譚而書諸策也。
事近不經
聖人豈爲之哉。
廐焚
退朝曰。
傷人乎。
問馬
 按雜記曰。
廐焚
孔子鄕人火來者。
廐之焚也。
在於退朝之前
故有問人不問馬之言矣。
退朝之後
火已息矣。
雖非火來者。
若有尊者
必當拜之。
非爲救火而感之。
拜禮而謝之也。
朋友死。
無所歸。
曰於我殯。
 按檀弓曰。
賓客至。
無所館。
夫子曰。
生於我乎館。
死於我乎殯。
本文加詳。
生館死殯。
其意一也。
死殯重於生館。
故鄕黨篇。
擧其重者以包其輕。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
子曰。
師也過。
商也不及
 按仲尼燕居
子曰師。
爾過而商也不及
眞如此言。
是時子張侍而子不在矣。
夫子必於子張同侍之時。
以此警告之矣。
不必一人而言之矣。
不待子貢之問而言之者
亦非實錄
當從本文
季氏富於周公
而求也爲之聚斂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
小子
鳴鼓而攻之可也。
 按孟子曰。
求也爲季氏宰。
無能改於其德。
賦粟
他日
本文異。
記者不一也。
吾徒我徒
季康子問政孔子
孔子對曰。
政者正也。
子帥以正
敢不正。
 按哀公問。
子曰。
政者正也。
君爲正。
則百從政矣。
哀公問政
當以中庸九經章爲信。
此則以本文爲正。
季康子問政
孔子對曰。
子欲善。
而民善矣。
君子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
必偃。
 按孟子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十一字。
在於君子之德之上。
緇衣篇。
子曰上好是物。
下必有甚者矣。
孟子論語禮記之所錄者。
合以言之。
子曰。
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
不可以作巫醫
善夫
 按緇衣
巫醫卜筮
兩說皆通。
子曰。
子道者三。
無能焉。
仁者不憂。
知者不惑
勇者不懼。
子貢曰。
夫子自道也。
 按孟子
子貢問於夫子曰聖矣者。
此章似亦當之。
不如西華侍坐酬酢之爲襯切。
或曰
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
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
 按表記曰。
以德報德
民有所勸
以怨報㤪
民有所徵
又曰。
以德報怨寬民之仁也。
老子曰。
大小
少。
報怨以德。
或者之說出於此
表記以爲夫子言者
大誤。
子曰。
色厲而內荏
譬諸小人
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按表記曰。
情䟽而貌親。
小人穿窬之盜也。
本文異。
表記所謂情者是內也。
所謂貌者是色也。
當並看。
子曰。
鄕原德之賊也。
 按孟子
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鄕原乎十八字。
在於鄕原德之賊也之上。
孟子有見論語而言。
當從孟子
子曰。
惡紫之奪朱也。
鄭聲之亂雅樂也。
利口覆邦家者。
 按孟子
孔子曰。
惡似而非者。
惡莠。
恐其亂苗也。
惡佞。
恐其亂義也。
利口
恐其亂信也。
鄭聲
恐其亂樂也。
惡紫。
恐其亂朱也。
鄕原
恐其亂德也。
本文
繁簡懸異
意者論語簡脫而然歟。
孟子曰。
仲尼始作俑者
無後乎。
爲其象人而用之也。
 按檀弓曰。
孔子芻靈者善。
謂爲俑者不仁
不殆用人乎。
夏人明器
殷人用祭器
祭器生者之所
用也。
故夫子善而非殷。
芻靈人形也。
孔子不善之。
芻靈而爲木人
木人爲人
末流之弊。
至於三良入穴。
芻靈不仁也。
禮曰。
父召無諾。
君命召。
不竢駕
 按曲禮曰父召無諾。
玉藻曰。
君召三節
二節以走。
一節以趍。
在外不竢車。
盖引曲禮玉藻
不竢駕見於鄕黨
古之君子
其過也如日月之食。
民皆見之。
及其更也
民皆仰之
 按論子貢之言如此
孟子盖引而用之也。
吾嘗聞之矣。
三年之喪。
齊䟽之服。
飦粥之食。
天子達於庶人
三代共之。
 按檀弓曰。
穆公(魯君)之母卒。
使人問於曾子(卽曾申)曰。
如之何
對曰。
申也聞諸申之父。
(卽曾子)曰哭泣之哀。
齊斬之情。
饘粥之食。
天子達。
孟子所謂之者
曾子此訓也。
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
往送之門。
戒之曰。
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
無違夫子
 按儀禮
送女
命之曰。
戒之敬之。
夙夜毋違命。
施衿結帨曰。
勉之敬之。
夙夜無違宮事
庶母及門內施
鞶。
申之父母之命曰。
恭敬聽。
宗爾父母之言。
孟子盖述禮經之言。
而與本文少異。
此則當從本文
孟子曰。
孔子天無二日
民無二王
 按坊記。
子云天無二日
無二王。
家無二主
尊無二上
孟子盖引此而略之也。
坊記曰。
子云貧而好樂
富而好禮。
 按論語。
夫子子貢之問曰。
貧而樂。
富而好禮。
石梁曰。
貧而添一好字。
恐非孔子語。
說得之。
顔子所樂者道。
尙云語病
好樂乎。
玉藻曰。
若賜之食。
而君客之。
則命之祭然後祭。
先飯
 
按論語。
侍食於君。
君祭先飯
先飯者。
不敢當客禮也。
侍食齒尊而爵貴者
後祭先飯禮也。
况於君前乎。
少儀曰。
依於德。
游於藝。
 按論語。
志於道。
據於德。
依於仁。
游於藝。
朱子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名齋
而銘之曰。
不志於道。
罔罔而何之。
厚於外而薄於內。
無地崇之
爲仁由己。
雖欲違之。
安得而違之。
禮云樂云。
俯仰自得
以此觀之。
當以論語爲正訓。
王制曰。
王者之制祿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天子之田
方千里
公侯田方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不能五十里者。
不合天子
於諸侯。
附庸
天子三公之田視公侯
天子之卿視伯。
天子大夫子男
天子元士附庸
農田百畒
百畒之分。
上農夫九人
其次八人
其次七人
其次六人
下農夫五人
庶人在官者。
其祿以是爲差
 按孟子
北宮錡之問五等
天子一位
子男同一位。
公侯伯爲五等
諸侯則幷君一位六等
王制卿大夫上中下士五等
地方千里不能五十里者。
孟子王制同。
受田之法。
王制
三公公侯
至元士視附庸
孟子則以卿視侯大夫視伯元士子男言。
王制稍厚矣。
諸侯以下班祿之法。
孟子王制亦同。
孟子稍詳焉。
農夫食人之法亦同。
王制出於西京博士
必因孟子所言。
而少變其文法矣。
考之周禮
大相逕庭
諸公地五百里。
其食者半。
諸侯地四百里。
其食者三之一。
諸伯之地。
諸子之地。
諸男之地。
以次遞减
鄭康成以爲王制是說以前
朱子曰。
不解有此理。
陳傅良分土三等
王制孟子武成同。
而獨周禮五等
欲合之。
此亦牽強
不可從矣。
常州開方之數。
謂五百里者。
不過一百二十五里。
則甚苟且矣。
大抵經傳互見同異
類如此。
王制必因孟子而作。
故書之外於此而與此同者。
不之錄焉。
樂記。
曰。
齊音傲辟喬志。
淫於色而害於德。
是以祭祀弗用也。
 按樂記。
師乙子貢曰。
溫良能斷宜歌齊。
又曰。
齊者三代遺聲也。
與子之言。
可謂朔南
而同編於一篇之中。
凡禮之如此類者甚多
不暇盡述。
姑略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