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台山集卷七 (自动笺注)
臺山集卷七(安東金邁淳德叟)
 序
  
瓊林侍讌詩軸
先王十有六年春。
御題試舘學生訖。
中選者。
賜宴于庭
命與登筵近臣分韻聯句
御製起結小序以寵之。
臣箕采以上舍生與焉。
所被恩數
諸人有加。
旣退。
繕寫一通藏于家。
又用其韻。
作長一篇
附其下。
合而名之曰瓊林侍讌詩軸
小序中語也。
八年
先王昇遐
臣箕采痛嘉會之難再。
盛蹟寢遠
屬臣邁淳序之。
竊惟古昔聖王
上下貴賤
臨莅天下
天下旣已翼然承風矣。
以爲張而不弛。
王道所不備。
於是爲之宴飮食饗之禮。
以紓敬而致和
器有犧象
膳有羜牡。
幣有玉帛
樂有鐘皷
所以之者備矣
以爲未也。
則又爲之歌詩
詠歎其事。
道達其意。
令德以譽之。
同福以祈之。
訓誡申之
諧之聲律
被之弦匏
有以感發興起
益篤忠愛
見於經。
明良喜起之歌。
肇紀於虞書
成周之隆。
其道尤盛。
鹿鳴湛露桑扈諸篇是也
賡歌之作。
止及於當時輔弼大臣
鹿鳴以下
受賜諸臣。
諸侯賓客
乃兄宗族耆老
下此未有逮焉者也。
及夫王澤竭而宵雅廢。
和樂缺而爭奪興。
陵夷至於七國秦漢之際。
天下大亂
先王禮樂之緖。
蕩然無復存者。
爲人君者。
自挾萬乘之尊。
張王於民上不復知有天地交泰之義。
嗟乎
人材不興
風俗不美
敗亂相尋者。
不以此歟。
恭惟先王聰明睿知
乃君乃師。
三代以下
一有焉。
聖志謙挹
不自滿假
親賢籲俊
日不暇給
薦紳大夫
被服儒雅
際會出入金華石渠之庭者。
步武相接也。
猶懼夫賢才之有佚。
君道不下濟也。
注意膠庠
儲養英髦
月試旬課
旌擢藝能
殊恩異典
史不絶書
若夫玉食之尊而行獻酬之儀。
垂雲漢之章而成倡和之什。
昭融訢合。
度越常規
則惟是讌是軸爲最。
此又我先王二十有四年。
一有盛擧也。
嗚呼休哉。
揚子雲曰。
周之士也貴。
之士也賤。
卽士之貴賤
而國之治亂係焉。
夫以布衣韋帶之徒。
而當輔弼大臣兄弟宗族耆老之禮。
則貴有尙此者乎。
後之欲考先王之治者。
不待龍圖之藏。
太史之錄。
而徵諸是軸足矣
臣伏聖製結語而有所感矣。
治世貴士也。
非其名之謂也。
大道達治體。
與共天職位。
此士之所以爲貴。
而其要在於讀書
聖人之訓。
何其簡而遠也。
顧今金玉旣閟。
丹靑在玆。
昭在天。
愀然對越者。
非士也。
居家通經學古
立朝則颺謨奮庸
以引以翼。
用能光輔文子
庶幾無負我先王當日期望之意。
宗社有賴矣乎
安東金氏史序
金氏盖出新羅
其籍安東
太師宣平始。
新羅末。
襲弑景哀王東京
國人大崩
無所歸命
太師時爲昌城主。
與郡人權幸,張吉决策
以郡附高麗太祖
得之有甁山之捷。
由是義聲大振。
卒以滅策功
以公爲大匡
大相
賜號三韓壁上功臣
太師
陞古昌爲安東府
就府地錫土田。
俾世食其入。
太師卒。
府民立廟府司
與權張二公並享。
至今不絶。
太師安東
至我顯孝王五十二年。
邁淳生。
計八百四十有七年
家譜所傳。
僅二十一世。
或曰太師下幾世佚不傳
盖疑之也。
疑以傳疑
愼之道也。
其始見于譜者。
曰公須副正習敦。
次曰戶長呂基。
次曰戶長正位南秀。
秀生煕。
生資
皆升仕郞。
衛尉主簿同正
正義大夫判禮賓寺事致仕義。
中顯大夫
公元399年
農正得雨
通仕郞閤門奉禮郞革。
其下三世也。
奉禮郞生三近。
始入我朝。
永樂己亥進士
宣敎郞安縣監。
是生係權。
朝散大夫漢城府判官掌令府君考也。
戶長正位以下
配位可考也。
自典農正以下
丘墓可考也。
奉禮郞以下
枝派可考也。
掌令府君以下
事行有狀
著述有集。
幽有鑱顯有刻。
揚于國史
于野錄。
文正,文忠。
至文康公兄弟
金氏文獻彬彬也。
然遠而微者。
旣病無稽
其邇而著者
又患於散見錯出
割裂重複
後生小子
各以聞見詳畧
莫克會通歸于一。
邁淳是懼。
謹就家藏諸籍。
稍加提撮。
整棼合析。
以世爲篇。
自掌令府君始。
源源本本
惟吾自出
恩以義奪。
所後爲正。
內傳十二。
閨徽梱淑。
家道所興。
大致畧同
不復釐別。
外傳一。
顔稱二卿
程曰伯叔
袁楊之業。
社稷賴之。
若是者在他人
之不勌。
况吾先祖同氣乎。
述旁傳八。
收宗敍族。
孝敬之推。
枝派攷。
墓祭緣情
祧而不廢。
丘墓攷。
功崇必報。
德盛必醻。
俎豆攷。
詩讚躋
書媺堂構
作宅廬攷。
煌煌炳炳
有典有訓。
斯文
何以徵。
編著攷。
合而名之曰安東金氏家史
枝派攷序
氏譜
有新舊二本
受姓太師無不載。
余之爲是攷也。
高祖以下有服之親。
出繼者從本生
入繼者從所後
女皆不錄
同產則錄其奠系也。
由吾身而溯之。
上接始祖
不以宗支爲拘。
而爲昆弟吾祖者。
傍見而序列之。
隆親而合疎。
詳近而畧遠。
緣情歸於厚。
譜之變例也。
覽者詳之。
丘墓攷序
上古墓而不墳禮。
祭祀專於廟。
其指微矣。
然廟有時而毁。
丘壠百世不改。
望其松檟
瞻其堂斧
體魄是託。
音容如在
所不知何人有不愀焉愴焉。
躊躇不能去者乎。
遠者如此
近者可知
吾家不甚形家言。
嶺南諸墓。
山川秀偉
皆號上地
平壤府君之藏。
世稱玉壺貯水形
以歲十月
有事于墓。
雲仍咸在。
薦饗如儀
所入泉布
皆有著式。
有祿而獻。
賢者累累不絶。
積德之報。
嗚呼遠哉。
俎豆攷序
祭法曰。
以勞定國則祀之。
能捍大患則祀之。
太師有焉。
書曰。
玆予大享先王
爾祖其從與享之。
文正公有焉。
其餘則嚴先生桐江也。
韓吏部潮州也。
伯子上元也。
並萃一門
幾遍八部
可謂盛矣。
成王命諸路守臣
各具封內所在鄕社儒院上之。
親定爲俎豆錄。
而未賜額者亦載焉
宅廬攷序
文中子曰。
先人之弊廬。
可以風雨
李文靖公居第曰。
爲太祝奉禮
廳事有餘矣。
盖宅廬所以子孫也。
然人有遷徙
有成壞。
不能常。
亦勢也。
姑列其創始而可考者。
以寓桮棬桑梓之思。
編著攷序
吾家詞翰之傳久矣。
文正公始有集。
洎于農淵。
波瀾遂闊。
皆以經學行誼爲本。
事業名節
經緯先後之。
故其文非空言也。
文成王尊賢重道。
吾家諸先。
隆尙備至
雅言及之。
號而不名
文正公則雖在廟朝
必稱先正
又嘗諭近臣曰。
三淵集不可板本
其子孫近顯達者。
將來或可就否。
臣少入禁闥。
伏覩聖訓全書日得錄中。
今已二十餘年。
眞遊日遠
玉音不可復聞矣。
朱子大全箚疑問目標補序
六經尙矣。
自語孟庸以下
文而載道者
朱先生大全
可以當之。
學者所宜盡心也。
顧其書積卷踰百。
宏衍浩溔
無論義理精微
當年難究取材用事
四部
隻字片句
有來歷。
答語之隨問者。
勘合彼此
不省也。
時事之擧槩者。
稽攷首尾
不晰也。
夫所貴乎先生之書者。
道也非文也。
然不通乎文而能通其道者
亦未之有也。
是故先生之於語孟庸學。
蓋嘗專一生之力。
寸陰之功。
漫箋瑣訓。
易數藁。
然後孔曾思孟之道。
如日星之中天
得以見之。
先生大有於斯文也。
先生之道。
孔曾思孟之道也。
先生之書者。
不以先生之所施於孔曾思孟之文者。
施之其文。
尙可曰尊其道乎。
陶山記疑之所以作也。
然記疑之作。
止據節要
又燕購未廣。
書籍有限
不能疎畧
於是乎有尤翁之箚疑焉。
箚疑則大備矣。
書未成而有楚山之禍。
受尤翁之付而卒其業者。
我家文簡公疑問目是已。
先生之書東來
且三百年。
前後三賢而後
文鬯而道著。
始得與淳煕四書比。
何其囏哉。
盖自鴻荒開物
以至三代禮樂
一世而成也。
自奇畫卦
以至二篇彖象。
一人了也
因乎前者有本。
竚乎後者無窮
論刱沿則難易分。
始終疎密形。
亦自然之勢也。
問目云者
本以佐成箚疑。
故公嘗曰箚疑行
問目不須出。
推美自晦也。
雖然
此自其未行而言耳。
今箚疑旣行。
問目太半見遺
竄改移動
又或不如說之安。
讀者病之久矣。
於此而不出問目以佐之。
先生道終於不著。
而尤翁及公相付受拳拳至意
無以暴於世也。
拘而不變
爲後人者與有責焉。
邁淳竊不自揆。
從兄副學。
謹就公手藁。
標取見遺於箚疑者。
別爲一書
間附愚意
補其一二。
又原藁首逸不傳
尾觖不續。
輒敢掇拾聞見
畧加塡足。
總爲二十四卷
名之曰箚疑問目標補。
繕寫可行
與同好者共之。
於斯文斯道。
不敢與議。
抑尤翁及公相付受拳拳至意
因是而暴於世。
則杞宋之得。
君子或有取焉。
大明詩序
大明
稱物而繫其國號也。
元孝王時
陪臣閔文忠鎭遠
大明萬歲山桃核于燕中。
歸而植之華陽洞東廟下。
東廟者。
陪臣宋文正烈義起祀神毅二皇帝處也。
春秋紙牌豆籩
二帝御筆崇禎大統曆在夾室
用象裳衣玉璧之設。
得以類附焉。
故邦人名之曰大明
陪臣金邁淳曰。
華陽
大明宮苑舊也。
鎭遠所植。
特其核之傳耳。
猶得繫大明而稱之者
辨種推本
以明子父孫祖非異體也。
樹木猶然
况親爲高皇帝苗裔
建號頒朔
發政
施令
三百年宗廟社稷
一日之而不墜
南都三皇帝。
論者或謂其業不克終
擅卑夷之。
曰福曰唐曰永明
不得大明而稱之者何也。
小國也。
仲尼非陳臣也。
旣亡而猶國之者
惡裔之殄夏而達忠臣孝子之志也。
惜乎。
論者之不聞此也。
三州李選
華陽孫枝
接之家園
徵詩士友
以紀其事。
自此大明將漸于域中矣。
邁淳旣爲詩。
又表其義。
爲之序。
告天後世之秉史筆者。
金童子序
童子之不欲應擧者。
家庭之意。
而今之欲應之者
鄰里鄕黨之言也。
其抑也以齒。
其勸也以藝。
皆有說矣。
而勸者卒勝焉。
古者選擧
必由鄕里
父兄不得與。
取其衆而公也。
夫旣不得與其擧。
獨得與其不擧哉。
童子於是乎行矣。
然抑本乎義。
近乎利。
義苦而難持。
利甘而易入。
童子所宜省。
而爲鄰里者與有愧焉。
雖然
童子之齒之富。
吾知其不汲汲於一擧也。
將有游焉。
將有觀焉。
將盡藝所及
求諸己而不求諸人
惡睹其所非義者耶。
夫盡藝所及
求諸己而不求諸人
此古所謂士。
而成周大司徒之所興也。
進而卜其小。
退而圖其大。
童子綽綽裕哉。
童子告行
隣人颺言如右
令質家庭
得無急於自解
從而爲之辭乎。
石陵稿自敍
余性甚拙。
其文如之。
自爲諸生程文
已不排比黃白
摘裂撏撦
與才擧人角。
釋褐
稍窺古作家
而短於聰明
不敢務博。
於經詩書
於史馬班
於集唐宋八子
是其喜觀也。
至人風化君德時政
不肖消長進退
留連反復
慨然擬議焉。
至於篇章字句
鍛鍊洗削
絺繒以爲麗。
鉤棘以爲奇。
不暇用力也。
是故時出述作
淺近質俚
依常循故。
無恢魁譎詭
殊絶之聽。
煒燁之觀。
悅耳駭目者。
夫文之雋者。
華實必兼。
本末必具。
本實未足以稱。
而華與末又不能相輔
則其文之拙可知也。
當先王世。
聖人在上
赫然三代君師自任
致意藝文之事。
士之掉鞅脂轄
技術而希眄睞者。
不假爲階。
而明月靈蛇之握。
殆家有焉。
余方賜暇在北山老屋中。
默然終日
當路齒牙之論。
靡得而及。
十餘年來。
士大夫得免於法度繩束之中。
豪擧通達
稍擯文學以爲無用
而談者數朝士能文
余名或在其間
余文之拙。
前後無異
進攘之際。
足以其所遭。
則其拙豈
哉。
嗟乎
文之工拙
昭昭易見。
余又居京輦涉宦塗。
與人接。
其中之存。
非難知也。
名實相違猶如此。
道德之蘊於深
大山長谷之遠於人。
欲以毁譽定其品。
不亦難乎。
述作不多。
又頗散棄
存者只胡亂䵝𤫇數篋耳。
屛居湖上
從游有邨秀數子。
求見藏藁。
余謝無有
或疑不信
乃歎曰是談者誤之也。
然余未嘗全無述作
苟一切閉距。
無乃使人疑夫護拙而餂於名者乎。
於是發篋得詩幾首,疏箚幾首,序記跋論說書牘雜著幾首
繕寫爲幾卷。
以應其求。
余文雖拙。
使童子挾兎園冊者見之。
未必無可取。
有眼目者。
嘗其一臠
梗於脾䐨於口。
掉臂而去之曰談者妄也。
亦拙者之幸也。
金氏安東
安東一號石陵
故題其面曰石陵稿。
慶州氏族譜序
譜牒之於人重矣。
萬物人爲貴。
而人有無本而生者乎。
詩云君子萬年
永錫祚胤
有德者有後也。
鴻荒氣化
靡得而稱焉。
書契汔今。
歷世悠遠
生靈之厄。
亦屢矣。
能於其間
不絶不熄。
血禪形受。
以有此身。
之適然。
不可也。
故余嘗曰。
凡今衣食宮室而列於人類者。
大抵賢聖神明之胄也。
特以典籍
缺。
文獻無徵
故人不知其所自來
貿貿無以自別於鳥獸
此程夫子所爲慨然歎息
以明譜系世族
管攝天下之本者也。
余閒居無事
以文自娛
思欲網羅墜佚。
採摭幽潛
庶幾有補於風化彝倫之萬一。
益知氏姓之學。
不可少。
慶州偰弘集子成
以其族譜求爲之序。
惟偰氏發跡西極
鴻漸上國
轉播萬里
綿歷千祀
英偉傑。
嵂嶪相望
見於歐陽玄谿谷公所爲序若跋者。
旣皆爛然可徵。
而富原公見辟地
爲東韓始遷之祖。
貞恭厚。
聯芳儷秀。
昆弟五人
登樞宰。
副學東萊
又能世其文行
武淸要。
觀其重珪疊組
累葉不替。
碩大繁衍
蜂涌鬯茂
殆若有物憑焉。
可謂盛矣。
始祖太傅忠武王
奮興沙漠
大功唐室
郭李齊名
年壽之永。
至百有二十。
意者其隣於神明歟。
不然
何發之長而流之遠也。
中世稍衰。
枝裔之散在兩湖者。
貧困不能振。
子成以此時。
謀合力。
勉勉尊祖率親爲事
有見於萃渙假廟之義乎。
天下之物。
聚則一。
散則貳。
貳者衰之徵也。
一者盛之候也。
今偰氏之宗。
將聚而一矣。
安知其勃然再盛。
復文諸公之業者。
不由斯譜中出乎。
東萊幾世。
雲橋居士諱若淳。
以詞
行誼
名重儒林間。
屢薦解額
竟以布衣終。
人皆惜之。
余童子時
嘗受業焉。
獲聞其先德源甚悉
子成其胤也。
余旣嘉子成之意。
且喜居士之後有能繼述志事者。
遂書之如右。
字書
偰與契同。
或曰其先盖出虞司徒云。
三韓義烈傳序
爲文體有三。
一曰簡。
二曰眞。
三曰正。
天則而已
言地則地而已
是之謂簡。
不可爲潛。
不可爲白。
是之謂眞。
是者是之。
非者非之。
是之謂正。
然心之微妙
待文而著。
文者所以宣己而曉人也。
故簡言之不足繁詞暢之
眞言不足假物况之
正言不足反意以悟之。
繁而暢。
不嫌其俚。
假而况。
不厭其奇。
反而悟。
不病其激。
非是三者。
不達而體不能獨立矣。
堯曰。
湯湯洪水方割
蕩蕩懷山襄陵
浩浩滔天
夫咨洪水
一言足矣
旣曰湯湯
又曰蕩蕩浩浩
口舌之溢而手目佐之矣。
不亦俚乎。
詩曰。
雖則七襄
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
不以服箱
星辰之無與於織與駕。
童孺所知也。
不亦奇乎。
宰予短喪
子曰。
女安則爲之。
使以爲信然
而遂短其喪則奈何
不亦激乎。
三代以前
淳樸未喪。
聖人者。
中和之極也。
故其出言成文也。
俚適於暢而不流於鄙褻
奇足於况而不涉於誕詭
激期於悟而不墮於拗戾
譬之聲焉。
大自雷霆
細逮蚊蠅
擧而數之。
奚翅千萬。
先王作樂
不過五。
不過十二者。
取節而用其衷也。
神聖徂伏。
隱治弊。
天下之變。
不可勝言
能言之士莊周屈原太史公之徒。
類皆沉淪草茅
終身困厄
悲憂感憤
壹鬱無所發。
故讀其文。
往往長歌痛哭
嘻笑呵罵
可以鳴其志意
鄙褻誕詭拗戾之辭。
衝口不暇節。
是以其高或亞於經。
而叢稗丑淨之卑。
得以濫觴焉。
嗟乎
孰使之然也。
三物之興。
不行於上。
四科之敎。
無聞於下。
搖蕩恣睢
莫之禁制
江河之决。
橫放四出
神禹復起
亦順其性而趍之耳。
終不能挽回障塞
以循其東匯北播之舊也。
拘儒曲士
啾啾焉欲繩墨其後
亦見其不知量也。
宗竹溪子。
天下奇士也。
所撰三韓義烈女傳。
天下奇文也。
竹溪弱冠成文章。
白首無所遇。
爲此書。
欲與莊周屈原太史公之徒。
並驅爭先
韓愈以下不論也。
其志悲矣。
惜乎吾之學。
不足以輔竹溪之德。
吾之力。
不足以擧竹溪之才。
吾如竹溪何哉。
惟世之讀此書者。
不究古今
體用之變。
鄙褻誕詭拗戾之是議焉。
則吾雖不文
尙能爲竹溪辨之。
巴陵詩序
公元685年
乙酉孟秋
余赴巴陵
鶴山有乇羅之役。
遇於延英門外
相視如夢。
不能一語
旣辭陞。
期會敍別南山水閣橋上
垂老懷惡
戒在棖觸
加餐珍重外。
不能羅縷道心曲。
茶罷
一揖而散。
自玆六更朏魄
音塵邈然
鶴山之蹈歷萬變
無所不有矣。
漲海南極
登漢挐絶頂
白鹿潭。
三乙遺蹟
馳騁跌宕橘柚竹箭之藪。
騊駼之塲。
何其壯也。
旣又颶風飄瞥
一晝夜踔數千里
日本南界經畧所及
極于琉球呂宋
何其巇且危也。
湖南帥臣以事聞也。
當宁動容
搢紳驚嗟
及其竣事還朝
都人士女。
擁驂塡塗。
胥慶其無𧏮。
平生故舊與關痛癢者。
一號一笑
匕落而屐折。
如何也。
時余尙縻符綬。
賀不克躬
走伻相見遲速
鶴山欣然還書
許以見訪縣齋
無何
閬中東出
則又歎其落落難合也。
明年春
鶴山入都。
宏詞科。
裒然倫魁
進秩賜緋
孟夏四日
約鄰友洪箕燮元敎李一容成九。
决策並轡而西。
豫勑小舟。
候于楊花渡。
順流五里而至縣。
公元686年
入門握手
可知也。
爰有籩豆
侑以皷笛
盱衡抵掌
載笑載語。
博望窮源之跡。
龍塲飛錫之趣。
山靈地寶
水物萬怪。
可駭可愉。
蜂涌不竭。
月墮燈灺
曙角啞啞矣。
厥明飯已。
聯袂振策
登縣北古城
西望杏洲。
慨想權元帥戰功
東眺孔巖
問沈氏逍遙舊址
又其東有崒然
脚揷大江
而圓其頂如蠶頭者。
翠軒學士赤壁也。
相與指點咨嗟
縱言及於人物芳臭之辨。
世代溟之幻。
悄然而若思。
曠然而若忘。
于時雨新霽。
風日淸和
川明峀媚。
草鮮沙潔。
花事已闌。
而廨下紅一樹
灼灼動人也。
明日
諸公將還。
余送之小岳樓下。
乘潮解纜
舟行甚駛
佇立江臯
櫓音麈影。
隱隱烟波間。
又一奇也。
悵望良久
三絶旋盖
遊凡三日
四人者所賦詩六首
儼然鉅軸也。
後數日。
鶴山書諗余曰。
吾輩此樂。
二十年來所未有
其可朽乎。
子盍序。
吾且繪之
噫。
人生天地間。
羣然一物耳。
忽而忽而散。
聲之爲話言
跡之爲翰墨
俛仰遷謝
固歸銷寂。
鳥獸啁啾
雲烟變滅
亦復何別。
而有能道數百年前事
顯顯如昨日者
豈非以其人之賢而文彩風流足述也歟
恒人之情。
貴遠忽近。
悁脰於過去
掉臂見在
古今通患
也。
吾輩鶴山
相得樂甚
若乃撫跡尋聲
並世同遊
幸爲尤甚
抑亦不在今而在後
余其可已於言乎。
是月之望。
巴陵主人序。
海岳錄序
天地之化。
靜爲動主
人亦象之。
故惟心靜者。
能做百事
動則反是
請以卽事明之。
金剛國中稱名山。
東土文字遊者。
率以詩文記之。
其多幾乎汗牛
而余自家先農淵二集外。
輒不欲竟觀。
何者
以其能動不能靜也
夫觀山如觀人。
金剛勝絶
擬之人。
不過曰聖耳。
聖人之德。
大而難名
孔門諸子贊其師。
溫良恭儉讓
曰恭而安。
溫而厲。
威而不猛。
味其言。
質愨簡要
若可循而覿也。
顔淵以不明悟
竭力步趍
極言其高不可測之玅。
亦止曰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瞻之在前
忽焉在後
何其安閒整暇之甚也。
有人於此
孔子聖人也。
贏粮策馬
躇階越席縱觀之。
旣觀。
踊躍跌頓
叫快不自勝
退而詫諸人曰長九尺
腰大十圍
嵬峩天神如也。
未有不笑其愚者。
余故曰東人之談金剛
皆腰大十圍之類也。
望之也太渴。
喜之也太溢。
方寸早已擾擾矣。
何由得其深。
何由得其精耶。
余讀十三省名山記。
泰華
天台四明
計其峰巒奇秀
洞壑之深闊。
潭瀑之壯麗
𨓏𨓏十倍金剛
記者自三漢六朝
于元明
工拙不同
要皆沉着秤停
絶少浮夸語。
以此知風氣所區。
心靈頓殊。
華裔天限
能超而不囿者尠矣。
觀山猶然
天下萬事有大於觀山者乎。
今得沈太和海岳一卷
其文闇然而章。
其詩泊然而味。
造境而不爲境奪。
修辭不爲辭役。
歇惺樓一律
幽閒寥敻
沉思入微
收視反聽
㗳焉坐忘之風。
非心源澄靜者
不能臻也。
是故余最愛賞。
思其人想其山。
輒拈起一諷。
歷三四月而不能去手也。
太和童稺友也。
記昔相從北里也。
羣隊角逐
喜狎怒爭。
論文辨事
談說紛然。
太和在傍。
粥粥無與
旣而徐討其中
涇渭白黑
未嘗瞭如也。
其靜而有物如此。
顧老不遇
無所發用
獨其游戲餘事。
見于山水間者。
的的證其一端也。
然余聞靜者必壽。
太和少多病。
自攝養。
今踰五十。
精明氣血
視昔浸勝。
由是而致大齡無疑也。
使其因此基址
從事百原羅浮之業。
積久敦篤
日月化而不已
則向所謂大於觀山者。
將次見功
天地之化。
可得而言矣。
太和勉之
毋以余言爲迂。
遠觀軒集序
詩不云乎
明發不寐。
有懷二人
邁淳生晩。
不獲逮農淵二祖之世。
每讀遺文
未嘗不齊對越
如陳裳衣薦歜芰。
肅然有見乎位。
推而廣之。
以及同時士大夫
游從往還
文會學聚之盛。
未嘗裵回企慕
執鞭之思。
遠觀軒金公克光字顯甫
其一也。
公葦嶺大家
遠有文獻
殖學掞藻
英妙夙就
方其分共燈於白雲山中也。
年始弱冠耳。
已能馳騁頡頏
蔚然韓孟雲龍之契。
及夫衰晩
倦於北遊
三洲雪嶽
札筒聯翩
觀善輔仁
志氣彌健。
二祖期許益重。
二祖與公。
爲賓朋友五十年。
跡其初晩志業
從淺入深
又畧與之符。
孟子所謂論世而其人可知者。
不以此歟。
以公之材之高。
磨礱浸潤
如此其懿。
白首荊圍中。
不免劉蕡羅隱同其沉淪
此固可恨
至今百餘年。
南州高士
公必居甲乙
異日記益部之舊。
楚國之賢者。
大書言行
滄溪諸公垂不朽
向使公蚤捷科第
紆佩銀黃
膏腴之田。
輪奐之屋。
身沒之後
無得而稱。
則其不以此易彼也審矣。
巖穴之士
所以汲汲趣舍之分。
而牾合阻夷。
未易庸夫子道者也。
公有才子早圽。
文章
失於收檢
家藏者止詩律書牘若干卷。
族祖渼湖先生刪定爲六編。
今公之五世孫光鈺。
刊行于世。
事力之艱也。
謀於邁淳
又鈔減其三之一。
卒業
鈺以弁卷爲託。
立言君子事也。
邁淳何敢。
然讀其詩。
和平溫厚
敷腴而緻練。
激詭險薄枯澀疎鹵之病。
讀其書。
愨而文。
詳而有裁。
得於朱書者爲多。
世有博物吳季子者觀之。
不待考時世詢字里
風調氣脉所由來。
其亦庶乎有徵也夫
斗川稿序
農巖先生講道三洲
門人從游者衆。
胤子觀復公實爲之主。
當是時。
先生道德文章
冠冕一世
觀復公俊才逸藻
爲其能子
士遊其門。
孟子所謂難爲言者
而故文學李公瑋。
妙齡英斐。
進瑟退箎。
以最得意
聞余少讀二集。
見其亟稱。
伯溫心慕之雅矣。
曁家渼上。
三洲一坡陀。
而公曾孫鶴柱
鄕里相過
得其所謂斗川稿一卷而讀之。
歎曰名不可以虛得也
不可以僞爲也。
美哉醇乎。
其有聞於文道合一之旨歟。
竊嘗隆古之世。
道不離文
自周末始歧爲二。
文章一事
爲學道者所不屑。
然是雕篆纂組者之謂耳。
舂容之音。
不出於瓦釜
尹之光。
發於燕石
氣餒者理必歉。
辭窒者意必偏。
詩云其容不改。
言有章
言而無章
君子所宜反而求者也。
公少不喜著述
中歲祿仕
晩甫登第而卒。
論譔不及於經禮。
潤色不施典冊
所拾燼餘者。
詩文若干篇。
大抵遊賞會遇
率爾應酬之作耳。
然其骨骼開張
風韻駿亮。
渾然胷襟之出。
步驟疾徐
中規應節
至於師友存沒之際。
纏緜惻愴
俯仰頓挫
足以天衷而敦人風者。
硏心於道而擬形於文。
有能醇且
此者乎。
文道惡乎歧。
華實是已。
苟其華而不實也。
臯比說法
端冕論治
吾未見其爲道
不然
遊賞會遇
率爾應醻之作。
心之所形。
何文與道之異觀也。
斯義也。
余嘗私淑家庭
今世未遇可與語者。
公文
不覺犂然有契。
若將晨夕晤言金臺石室之間也。
遂序其卷而歸之。
八景齋學節目
詩書禮樂
修己治人
此古所謂大學
而其本由識字始。
然則蒙求急就
已不可以學而小之。
功令著作
待需於王國
書判符檄
贊治官府
又由此其選者乎。
傳之不失其方。
習之不違其時
而後
而後用。
固無古今大小之異也。
近世之士
行卑而
言高。
挾筴操翰
不肯以學自命
而獨以談性命威儀者。
推之爲學
於是學之名日峻。
蹈者絶少
一切藝文之事待學而者。
日就鹵莽滅裂而缺於用。
兩失之矣。
余雖不學
竊病乎此。
平居對人。
不敢抗顔言學。
而遇鄕村秀才業行墨者
拳拳道此不置
矯偏捄弊
寧卑無高。
以此見笑大方不避也。
楚之塾曰八景齋。
鄕人學者
小大皆入焉。
聚徒有室
餼師有田。
中圮而廢。
興自今年。
䂓約
諸生請余序之。
余方困于朱墨
不暇文。
以是說應焉。
有能諦聽乎斯而加之以自奮
則雖由此進於古學可也。
處士遺文
有志不汩於榮利
氣不挫於窮約
甘縕疏樂衡泌
心經藝。
有得焉難矣。
有得矣。
足以暢其旨。
足以發其蘊。
著之筆札
可傳焉。
尤難矣。
有得可傳矣。
不有賢子繩其志事
幽或闡之。
微或張之。
風流所漸。
能使人睹裘而知冶。
因靑而識藍。
則其傳或未可冀。
雖傳未必其能永而遠也。
伊洛故家稱文獻。
必首呂氏者。
舍人著作
先後保守
漁樵之話。
之吟。
蒐輯聞見
伯溫有力焉。
不亦滋難矣乎
處士池公光晉。
少有高識
十五作自警箴。
公元937年
顔氏自期
旣長。
博極羣書
尤專於易。
天官職方律呂句股之說。
推類旁通
往往獨臻其妙。
爲學也。
守神定志爲本。
平居接物
不屑屑事矜持
符彩儼然
見者起敬
月出遇道丐。
綿衣捨之不吝
內子績。
易錢五百。
擧以畀友之貧絶火者
行事類此
林壑五十年。
無有知其名姓者。
胤子世咸。
孤童自奮
克紹前光
力耕讀。
以成其家。
編集處士遺文
曰易難者二卷
靑邱子者二卷
仲子進士運浩。
問序於余。
余受而讀之。
詞簡而義奧。
遠儗太玄
近準通書
可以文字求者也。
涯涘之未辨而强名淄澠
所不能。
盖踰月而未有應也。
進士閔然而進曰。
運浩家丹陽山中。
距此四百里。
運浩來。
家大人申申然詔之矣。
歲且暮。
無以反面
奈何
余爲之蹴然良久
乃言曰。
集之有序者。
以文不能自傳
而文之不能自傳者。
三難不能並耳。
處士躬有其二。
留其一。
以收於後。
其能自傳無疑
何以序爲哉。
無已則有一焉。
尊大人無愧伯溫矣。
子之兄弟
未可舍人著作乎。
整頓漂搖之中。
裒拾於斷爛之餘。
尊大人之爲伯溫
較難矣。
堂構於旣底。
疆畎於旣敷。
子之兄弟之爲舍人著作
不較易也乎。
由此而曾玄
此而雲仍
忘其所難
毋替其所易。
修明闡繹
愈久彌章。
異日徵文獻考聞見者。
將世集於池氏之門。
而千百歲之後
安知不遇大賢朱子者出。
採其精粹
載之小學啓蒙
斯文之傳。
方極永遠歟。
願子毋汲汲於序。
姑持是說歸。
其於反面
有餘辭矣。
臺山集卷七(安東金邁淳德叟)
 記
  
雷庵記
䨓庵者。
李氏受夫自號也。
受夫之言曰。
余方夜獨坐
雷發於屋。
砉然山塌。
餘響闐闐
甍桷皆殷。
魄動神悸。
屛息思平言動事爲
不疚于中者寡。
悚然而作曰。
選也幸繼自今。
敢不澡濯承天警。
於是夜深
明燭假寐焉。
平朝而覺。
雷已遠矣。
方寸邪私之萌。
又紛如也。
喟然而歎。
大書雷字于室。
蚤夜常目
戰戰栗栗
如方雷時也。
知舊聞其事者。
多爲文以記之。
受夫謂余曰。
子亦宜有一言
余曰君子洊雷之象。
恐懼修省
雷庵之義。
盖取諸斯乎。
然斯義也。
諸作備矣
無用瀆。
請以所聞洛閩者。
推其餘旨可乎。
民生於天。
其初無不善者。
氣梏而昏。
欲牽而蕩。
自聖未嘗兢兢也。
於是乎精一克復學問之說。
所以揃惡而培善。
人欲崇天理也。
然君
子之爲學也。
有所感然後
所以興起
有所準然後
所以嚮望
非感無以啓其端。
非準無以造其極。
端以基始。
極以要終。
學問之事畢矣。
昔包羲氏則河圖八卦
一陽曰震。
震者䨓也。
由震而左。
四位而爲三陽之乾。
乾者天也。
因而重之。
六十四卦
一陽曰復。
復者。
地中有雷也。
由復而左。
歷三十有二位而爲六陽之乾。
乾者重天也。
二氣之行乎天地
不可以相無。
君子之道。
常存乎陽而陰不與焉。
與天者。
學問終始之象乎。
剛健純粹
育萬物。
此陽之能而天道之全也。
窮陰大寒
九野凝閉
不有地中之雷爲之感焉。
則天之道幾乎息矣。
故曰復。
見天地之心。
言感而後可見也。
然復者復其初也。
陽之復。
不至不已
故曰朋來无咎
又曰利有攸往。
剛長也。
明感之不可無準也。
大易之義。
通乎天人之際
君子之所樂而玩也。
受夫負志氣。
藝而有守
傑然善士也。
聖人之所兢兢
余又安敢謂受夫絶無也。
然則所謂悚而作。
喟而歎者。
受夫一陽之感也。
又惡知闐闐之爲雷。
戰戰栗栗不爲吾心之眞雷也。
率此不懈
爲臨爲泰。
詘指以計。
剛健純粹
庶幾矣。
受夫所嚮望而爲準者。
不其在玆歟。
余愚失學
不足與聞此事。
本然之天。
豈獨無之
惟其昧於省察
懦於克治
以至于陸陸也。
操筆而記斯庵
能無感乎。
儻或因此興起
所用力。
受夫之賜也。
受夫毋以啓端自足
亹亹以充其極。
則雖摳衣請益
朝夕斯庵
所不辭也。
受夫旣感余矣。
不能爲余準乎。
此君軒
植物之一也。
無情意無運用
受命於地。
條達而葉附。
衆草無以異也。
然詠於詩記於禮。
賢愚貴賤
知愛好。
歷數千年不倦
豈不凌霜雪貫四時
挺然不詘。
有似君子之德耶。
詩云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不能至。
心嚮𨓏之。
烝民秉彝之天也。
蔡伯喈沒。
孔北海虎賁士與坐曰。
雖無老成人
尙有典刑
伯喈一文人也。
虎賁形似耳。
猶尙如此
君子不爲文人德性之進乎形者耶。
見愛於人也固宜。
天下之物。
莫貴乎其眞。
愛其眞而有餘然後
推及於其似。
本末之序然也。
三代以降
君子遭遇顯融
歷世罕値。
之愛。
未嘗一日而或渝。
輦輸舶運。
封植以侈園林之觀者比比也。
亦獨何哉。
交臂而失。
隔面而摹。
惟末是徇。
本之則無。
悲夫
莊生
曰。
大冶鑄金
踴躍曰我且必爲莫邪
大冶以爲不祥之金。
然則所以得全愛者
亦無情意運用之故耳。
使其介然有覺。
翹翹焉欲自異於妖英浪卉之間。
則其不摧揠而剪伐之者亦寡矣。
而况知周乎萬事
身履乎百變
姸媸好惡
相怨一方
其遇患何可勝道也。
貞而不耀。
直而不衒。
君子之操。
而無君子之厄。
致虛守靜者。
不能也。
之德。
殆庶幾焉。
斯義也。
宗於柱下
晉時名士
能言之。
雖非吾儒之正。
君子之處衰世者。
或有取焉。
朗州玄道源。
家居萬竹中。
其室此君軒
屬余爲記。
焚硯久矣。
欲以名氏遮人屋壁
而獨念道先世
有以竹林名亭者。
先祖文忠公南遷時。
嘗爲記之。
道源之於愛竹
家學也。
其於眞似本末之際。
必有所宿講。
而又其取名
皆用晉人語
此余所以有感不能終默者也。
風棲
石陵子旣廢。
破屋於渼水之上。
葺而居焉。
屋故無外寢。
中門之右。
起堂三楹
壁其半爲室。
土脫於鏝而不暇勻也。
木脫於鋸而不暇澤也。
瓦甓磉礎金鐵之攻。
凡附於堂者。
一切取費省功
遄華與牢。
不暇
謀也。
址突而嶤。
簷矮而攐。
一牕以攝垣籬。
望之若鳥棲于高樹之上。
裊裊然欲墮也。
役者曰。
不設外閤。
將困於風。
石陵子善其計。
以時不暇焉。
風從西南來。
振動崖谷
掀簸林樾
揚沙激波浪。
倒江而東也。
排櫎掠棖。
撼几殷席。
窔奧之間。
瑟然有聲
孫伯符,李亞子擁百萬之衆。
有事漭蕩之野。
孤城單堡。
適當其衝
卽不專力鏖鋒師所經歷
高枕而嬉者亦尠矣。
乃命之曰風棲
石陵子嘗以弱冠科第
內之無資蘊。
之無扳援
華省秘府
游涉畧遍。
同儕在後者。
或望之以爲榮。
顧褊拙甚。
與時乖。
不至於銷骨
足以沮其進。
不至於切齒
足以間其遇。
通籍十數年。
漂搖然無一日寧也。
無何難作
鋩鏃之所未及
承以罻羅
跡聲伺景。
飛走路絶
於是衆皆爲石陵子懼。
石陵子。
亦自謂必無幸矣。
粒食水飮
妻子奉如平日
風甚
棟宇莞簟處也。
或曰
風者撓之物也。
棲者安之所也。
安而不免於撓。
撓而不失於安。
風與棲相循而不已也。
石陵子之志與行
庶幾在是歟。
石陵喟然嘆曰。
風固記實也。
子欲廣其說乎。
日月寒燠風雨雷霆
天地所以爲敎也。
然日司陽月司陰
燠舒寒揫。
雨潤霆皷。
彼固各
專一官。
不能以通乎其餘也。
風則不然
幹方而爲四。
交維而爲八。
信而爲二十四。
調而爲七十二。
無一時之非風也。
北海之起。
南海之入。
王宮庶廬。
不擇而加。
一處之非風也。
大木之拔而句萌達焉。
堅氷之壯而波瀾興焉。
一事之非風也。
受形兩間者。
有一日離風而立者乎。
釋氏地水火風四大
形質者地也。
津潤者水也。
然而煖者火也。
若其噓吸詘信
行住坐臥
嚬笑叫呼
一身運動
一世作用
無往不爲風也。
三古之邃。
荒矣莫徵。
春秋以降
如管晏之才。
儀秦之辯。
賁育之勇。
孫吳平之智謀
蕭曹房杜勳伐
蟠鬱屈賈
發達如弘靑。
富如金谷
侈如平泉
鴻舂震蕩
紛綸旋轉
銷沉於數百千年之中者。
有異於風之起滅太空者乎。
蕭朱吹噓
牛李之敲軋。
朝而翕習
夕而焚輪
此特風之小小者耳。
謂之非風亦可也。
人亦風也。
我亦風也。
獨我乎哉
曩亦風也。
今亦風也。
獨是棲乎哉
顧處風有道焉。
凝神於漠。
委形於虛。
之而莫違也。
之而莫與攖也。
風亦於我何哉。
無安無撓
無風無棲。
何免之可喜
何失之可懼。
子之言似矣。
無亦未離夫畛者乎。
遂書之。
以爲風棲記。
游宜寧相亭址記
公元728年
渼陰津之上。
有小丘隆然據丘之腹。
有累石爲臺缺且半。
橫縱可坐數百人者。
故宜寧相亭址云。
今爲石陵家園
歲戊辰仲秋
石陵氏與客飮酒其上。
中觴而歎曰。
士之讀書禮義
工之居肆
農夫之服畎畝也。
縶工手釱農趾。
禁飽煖之具。
生養之源。
雖日誅萬人不能也。
惟公勃然一怒
殺七八措大
而鴨水東。
小學近思錄者數十年。
公亦非常人也哉
使七八措大者。
窮其貴極其壽。
竭其材用
豪髮餘憾。
不加高。
不加厚。
三光不加耀。
亦審矣。
卽薙而盡之
宗社血食
生民不遽鬼魅也。
其生與死。
何與於人。
至今北門事。
童孺女婦。
莫不咨嗟悲憤
攘腕切牙。
親父兄讐者何也。
豈公身沒勢謝。
而黨措大號召倡誘之衆耶。
使公沒而有後且蕃顯。
則黨有所分。
是非之定。
未可知邪。
將果有所謂天理民彝出於公共
盛衰彊弱不與耶。
方公之席隆貴豐貲
曠奧建高明
樂于斯丘也。
瑰材渥飾
厚甍緻甓。
未必不與天壤計壽。
俛仰之頃。
灌莽生之。
雍門所以悲。
次公所以歎也。
烏虖
所爲營營汲汲
利權以逞一時者。
其幻妄而不足恃。
此類耶。
客曰。
北門之事。
爲首
貞,景舟次之。
而或云公初不入。
有召乃入。
敢問奚從。
石陵氏曰。
國史秘野史錯。
公又火其述。
不可攷矣。
然公少以名士稱深。
中喜緣飾
不入其似也。
於是各賦吊宜寧一章
薄暮而還
自有所記
首陽氏解北符歸。
治蘆原舊業。
扁其燕坐之室曰自有所。
書抵石陵子曰。
先大夫庵公嘗有詠蝸詩曰。
自有安軀所。
胡爲負殼行。
夫蝸之爲物。
至微耳。
止一殻周形。
衣服宮室藩籬之事畢矣。
斂焉潛伏
多靜少動。
無競於物。
物亦莫之競也。
君子固窮守約
有似焉者。
先大夫所取以託興者也。
小子不才無能
爲役於前人
而謬通朝籍
于世直贅疣爾。
嵁巖浚谷
莫與余爭所。
而有不能如其志焉。
則玆業之營。
下策也。
然其寬閒塽塏
環以溪山
視城巿且有間
於以安身
有餘所矣。
庶幾優遊息偃
卒無大過
用靈先大夫遺訓乎。
吾子一言發揮之也。
石陵還書諾之。
文未就。
客有聞而疑之者曰。
蝸之有似固窮守約
有如首陽氏之言者矣。
若醇庵公
豈非所謂君子豐亨者乎。
盖當我正廟之世。
聖人在上
淸明
庵公喬木舊臣
起膺寵光
文衡銓柄
鍾鏞黼黻之治者。
有餘年。
象之於物。
鴻羽之儀。
豹文蔚也
應龍之爲變。
騶虞鸑鷟之爲瑞也。
釋此不有
顧蝸焉是取。
無亦於時不類歟。
將詠之漫也。
首陽推演之。
特過歟。
石陵子曰不然
子徒知窮約之豐亨
而不知豐亨未始無窮約也。
今夫有人於此
珮玉而容不改乎縕袍
列鼎而心不忘乎飮水
湫湫其如有憂也。
瞿瞿其如有畏也。
吾未知其於豐約窮亨
何居也。
盖嘗觀采於朝矣。
炎炎而烘也。
嶤嶤而累也。
躍躍而趨也。
已而烘者熄。
累者陊。
趍者蹶。
忽焉草木花葉代謝
無能有終歲淹者。
然後知君子之豐亨
其歸果有在。
所謂湫湫瞿瞿者。
未嘗一日枯槁澹泊離也。
不佞晩進也。
於醇庵公
不獲及供灑掃矣。
冲夷恬素
處顯如晦
首陽氏之行也。
溯流探源
考德有自
及得公遺集而讀之。
觀其一生精力
亹亹圖書彖象。
巾箱之秘。
期之百世
則乃肅然而敬。
知公風懷識趣
去人遠甚。
未可以淺𧪈窺也。
君子之通乎道也。
無往不用其觀。
尺蠖之蠢而仲尼稱焉。
奚獨疑醇庵公之蝸之取之不類乎
客曰。
子之言則然矣。
大傳曰。
利用安身
崇德也。
安身
必言崇德
聖人微意也。
不及焉何也。
曰。
軀者形體而已
也者
合心言行而名者也。
故稱軀而不稱身
人物之辨也。
詳物而畧於人。
比興之義也。
首陽氏能於繼述
當自得之也。
丘隅之止。
不及至善
豈非歇後語耶。
客慚而退。
旣而首陽氏督文急。
石陵謝不敏
姑以語諸客者質焉。
首陽氏曰。
如是足矣
以文爲。
遂錄而揭諸隅。
餘力齋
望其衣冠粲如
卽其容貌而渥如。
若是可以稱人矣。
而其神冥如也。
其識顚如也。
有異於草木鳥獸者乎。
龜之知也。
騶虞之仁也。
芬芳正直也。
而終不得比靈於人。
則以其形之不若焉耳
君子爲道也。
德行神明
文章形貌也。
缺而不咸
通人恥焉。
有見於斯乎。
然道之不明
中庸之鮮能也久矣。
務外遺內者。
天下滔滔矣。
而世之君子欲矯而反之
抑揚之過。
自子夏氏
已不能免。
吾夫子有言曰。
弟子入則孝。
出則弟。
謹而信。
汎愛衆而親仁
有餘力。
則以學文
如是然後
序順而功全。
君子之道備矣
錦城幼章
居第左側
構齋爲讀書之所。
贊善德殷公名之曰餘力。
求余爲記。
幼章
南服
聖賢之學爲己任
從師于懷川之上。
先正緖言
以溯洛閩
北游京師
士大夫之賢者而友之。
士大夫之賢者。
亦樂與之友。
可謂翹然出乎衆者矣。
而其心自以爲不足
益治詩書六藝之文。
以廣其業。
凡夫子之所言。
幼章默契慥慥焉矣。
余又何事乎言。
幼章愛余厚。
平日爲學大致
以及家庭細事
娓娓乎其不遺也。
其言曰。
憲周家世爲儒
中挫於喪。
絶而不紹。
憲周有知
家大人縱令游學里中
稍稍識字
則又詔之曰。
紹先人之業者汝也。
吾雖無以遺汝。
終不以家人生業累汝。
以分其力也。
是故憲周家雖貧。
居有食出有衣。
行遠有資。
乃以大侵之年。
茨墍樸斲
以有此屋。
而又能輕千里
問記于子者。
大人賜。
憲周之力所及也。
憲周觀古之窮居事親者。
類皆躬耕樵漁
以奉甘旨
矻矻勞筋苦骨終日
宜無絲毫餘力。
而顧以其暇。
績學攻文。
有聲于世者相望也。
憲周不惟曠此而不事
並與一身妻子之憂而委之吾親。
若又舍學而嬉。
無以塞望補闕
則是憲周終身無所用力
與夫惰四支不顧養者。
無以異也。
是則憲周之所大懼也。
於是作而歎曰。
曩吾知幼章之賢。
而後幼章之所
以賢有自也。
幼章之賢。
人亦有知之者矣。
幼章所以賢。
余言之。
晦而不宣也。
敍次其說而歸之。
以諗南士之爲父兄子弟者。
俾有所勸慕而興起
且以堅幼章用力焉。
東臺
公元738年
丈人
晩家北麓大隱巖。
得小丘於菜圃之左。
就加剔治。
登覽之所。
淵明辭語
名曰登東臺
手錄眺望所及四至八到
走書徵記于湖上曰。
吾老矣。
倦於遊。
遠者無論
卽吾里中名勝雲岡玉泉
不過百步之間。
昔之朝筇暮屐。
視爲外圃者。
今皆戛戛沙行繩度矣。
玆丘之設。
殆天所以餉吾。
且其占地稍高。
通敞曠遠
拱極以南
弼雲以東。
峰巒奇秀
林壑映蔚
閭閻攢簇
阡陌繚繞
陳奕布。
斂之一矚。
烟雲昏曉
變態萬狀
以目代趾。
足以樂而忘老矣。
爲我文之。
盖自戊寅秋冬
往復三四。
督之不置
至明年春
則督益迫辭益切曰。
吾又添一齒矣。
縱子嗇於文。
不爲老人計耶。
噫。
北麓吾家韋曲也。
稚壯遨嬉
所在皆跡。
今雖去之多年
邈然瀛洲閬苑
可望不可到。
一樹一石
森森在目
前輩耆宿
所嘗操几捧舃而從者
丈人在耳
承命
記。
不文是懼。
又奚有乎嗇。
然記有二。
境也意也。
其境則據書而核。
其意則斷章而微。
不容贅。
不容臆。
此余所以逡巡而未敢應者也。
雖然
余嘗讀淵明之辭矣。
田園可以糊口
屋廬可以容膝
晤言親戚
寄懷琴書
士之不遇於世者。
得此亦尠矣。
淵明恬憺寡欲
亦何願乎外。
良辰獨往
有羡有感
登高臨流。
望遠而思深。
劃然長嘯
以鳴其不平者。
誠純於樂歟。
詩曰。
泌之洋洋
可以樂飢
又曰。
心之憂矣。
我歌且謠。
丈人於此
其亦有曠世冥契
而不欲以語人者乎。
若然喋喋饒舌
以爲得其意者
非愚則淺。
要當置之知不知言不言之間而已
是爲記。
秀岳精舍
古者聖人理中國也。
學校道藝
以養天下之士
而又必有車服命爵祿之馭。
以待其秀而選者。
士有稱於是也。
則雖海隅嶺陬僻壤窮聚。
草茅圭蓽之微。
一日拔擢
進而諸都卿大夫之世。
而無怍色貶容焉。
是以士亦勇於自奮樂於自治
憂學之不修
而不憂上之遐逖我也。
懼業之不精
而不懼上之遺棄我也。
若是人材有不盛。
政化風俗不美者乎。
或曰邃古之事。
後世之所能及也。
則盍觀
宋明之際乎。
宋都
燕。
川蜀瓊厓。
京師萬里
蘇氏以文章擅天下
丘文莊公孤童上第
爲弘治名臣。
皇皇乎其猶四門一家之風歟。
我東褊國也。
賦之所出
極政之所加。
僅比中州一省
域中儒衣冠者
不下萬數
養之有道
取之有方
八路之選。
足以百僚
無遺幸位之歎矣。
有司取人
拘拘遠近爲限
至于今日
其弊愈甚
輦轂百里外。
不識纓弁爲何物。
况浿西鐵北號爲兩界
則其不視以荒服覊州也者幾希
國已褊。
謀國者又畫而小之。
何其過也。
然而學校養士
猶畧沿古䂓。
明德新民之說。
囂囂村塾口耳間。
謂之非具文應課。
不信也。
故生斯世處斯土。
奮然自力
不爲窮達勸沮
而俛焉以道藝學業爲事者。
非茂實卓志絶乎其倫。
不能也。
不可人人而望之也。
余宰鶴城
老洲吳先生寄書曰。
邑有尹鍾燮陽伯者。
敦厚好學人也。
幸無以常士遇。
旣而接其貌聽其言。
先生之不余欺也。
鶴爲鐵北大府
長吏敎養啣。
兼提德文二學
余病其徒名也。
籍士四十以下
分授小學四子
月聚講。
其端盖自陽伯發之。
未幾余丁憂歸。
講亦隨輟。
則是亦具文而止耳。
余固愧甚。
而若陽
伯之欲推其好。
以及一鄕
豈非所謂茂實卓志絶乎其倫者耶。
府之西。
有村曰培養
地肥宜稻
長川華薄
映帶巖峀
陽伯廬焉。
名其讀書之室曰秀岳精舍
余嘗約諸生聽講其中
不果踐。
至今以爲恨。
故因其請而爲之記。
余觀自古林壑潛修之士
得當賢人君子齒牙之重。
表見於後。
顧余非其人。
吳先生老成碩學
宗匠一時
陽伯旣從之遊。
又蒙其奬與甚厚。
庶幾得所依歸也夫
炳燭軒記
天下郡邑萬數
關洛用帝王顯
鄒魯聖賢著。
意其山川必奇壯。
人物秀偉
遺風餘澤
必泱大而醇厚
非他郡邑比也。
然足限殊壤
目寄爛簡。
甫田遠人
思之徒勞
則就邦域之內。
求其似者。
山南之慶。
庶幾焉。
盖自三姓迭興
綿祀九百。
衣冠禮樂
伯仲華夏
大角干文昌侯
傑然爲文武龍虎。
而入我朝。
晦齋先生者作。
爲儒宗。
爲國故。
王跡賢躅。
慶實兼有。
不惟東方郡邑莫之與比。
中國關洛鄒魯
偏而不咸
殆若有餘憾。
然余自幼少時。
圖經史乘
寤寐神馳久矣。
懷章而來
慨然有子長南遊之想。
而値歲之儉。
吏事糾紛
其所山川人物者。
公元729年
不暇縱觀傍搜。
鬱鬱以爲恨也。
十一月之朔。
有事夫子之廟。
直廟南數十步。
有甍翼然
問之。
司馬所。
一邑朝士上舍生之所遊息也。
欣然造焉。
入門而顧。
章甫數人。
肅揖迎導
鬚眉蒼白
儀觀厖碩。
升堂而坐。
鰲山如笏。
蚊水如鏡。
回環映帶
備曠具奧。
談讌旣洽。
擧酒而笑曰。
慶之觀止矣。
不惟慶之觀止
天下之觀擧止矣。
衆曰何謂也。
余曰天下之觀。
關洛鄒魯爲大。
而慶實似之。
慶之觀惟山川人物爲要。
司馬所實有之。
關洛鄒魯而視慶。
畫家之肖影也。
由慶而視司馬所。
書家選本也。
以此言之。
天下之觀擧止者。
不亦宜乎
衆曰。
是堂也名曰炳燭軒。
所以司馬耆老
而其義則取諸老而好學也。
公旣一言見賞矣。
盍記之以垂永久
余曰。
以前申之
老子域中四大
道居其首。
是以火之廢興有時
彜倫敎澤無窮
吾夫子之以萬世爲土是也
求道莫如學。
而老則倦焉。
衆人所不免也。
苟使居是堂者。
蚤孶莫惕。
忘其年數
老而率壯。
壯而率幼。
煌煌相續
如明燭之不夜
所謂鄒與魯也。
豈但曰似之云乎
關洛之似。
區區不足道也。
以是諸生祝。
易安齋記
晉之間。
名敎頹而士不知義
靖節陶公起而一振之。
其高大節
與殷之二子。
漢之武侯
殊轍齊歸。
文章足以發之。
至今士大夫之如山斗
詠誦其言。
上班風雅
機雲顔謝
莫之與競。
水邊林下
吟軒嘯榭。
柱顔而楣額者。
往往皆公集中語。
秉彝好德之所同也。
衣冠叔敖
不可作相。
姓字孟公
秖以驚座
則名之襲而實之違。
君子亦無取焉。
唐顔公眞卿有醉石庵詩。
宋蘇公子瞻有和陶諸篇。
皆得與公並傳
蘇公又嘗以容安名其亭。
千餘年間
數學士大夫慕陶者。
必推二公爲首
餘人不與焉何也。
以其平生志節
之無慚。
臭味神氣之感。
摹擬影響可比也。
李侍郞稺尊。
卜築廣州之老谷。
有屋數楹。
桑麻栽松
名之曰易安齋。
穉尊始仕爲貧。
浮沉郡縣十餘年。
及其釋褐升朝
已踰知命
陶公八十日彭澤
四十一歸田園。
逕庭
旣築于玆。
亦有官或起。
儼然亞卿矣。
揆諸名實
無亦乖牾不相副歟。
顧余與穉尊少也友。
知其賢。
相視白首
所與閱歷觀玩裘葛霽潦之遇者。
不爲不深。
則盖亦歎爲難及。
不敢摹擬影響者。
漫然一槩論也。
然不以頌
而以䂓。
朋友之道也。
尊誠賢矣。
稺尊之慕陶誠至矣。
特其友識之耳。
置穉尊於千載之上。
而使今人考德論世
得與顔蘇二並稱爲三。
則余亦有未敢信者。
後之視今。
猶今之視昔。
是在穉尊自期如何耳。
孟子伯夷伊尹柳下惠三子者道不同。
而斷之曰仁而已矣。
至論仁。
曰仁人之安宅也。
陶公有見乎此。
而以寄傲容膝
託之形軀之粗者。
其旨微矣。
不察其旨。
而徒以形軀云乎
則敗舟奔車。
有時代步
朝衣塗炭
肢體有餘地矣。
何必南窓東軒
有琴有書然後謂之乎。
稺尊之賢。
講此其熟矣。
余言不已煩歟。
華藏寺
公元759年
己亥
余困暑潦。
入秋下痢十餘日。
服藥少止。
積瘁頻復。
春未離床席。
飧饇龠合
眠渴亥子。
恃杖跰
十武三跌。
惙惙不能支。
自念是難以刀圭爲也。
山澤宣欝
蔘苓不如
病軀不堪遠適
聞鷺渡南
華藏寺可遊。
約兪景衡,金渭師襆被一宿
風雨愆期
孟夏初三
霏開旭舒。
曣㬈可人
二友聯翩踵門
令人僊僊飛翥想。
渭師曰。
有期不敢虛。
跋涉無庶勞止
請留此以永夕
余奮曰。
吾則往矣。
君輩少壯
病。
乃憚爲老夫一動耶。
粲然而笑。
余轎渭師騎。
景衡及寅兒徒。
二僕領輜重
甔醬槖米。
一管一墨。
唐箋數十番。
東坡詩二𢎥。
余與渭師先至津頭
刺船徑度
水面如鏡。
班荊龍驤亭下。
一行齊到。
渭師遣奚驢入城。
山路不容騎也。
循山而左。
黑石村。
登頓崎嶇數里許。
簷瓦出而寺門額字可辨。
衲子數輩迎導
登不二亭
布席請坐。
憑軒四眺
嫰崗右繚
湖左坼。
雖乏鉅觀。
洵稱寶坊
有頃諸人至。
視其色。
捋汗帶喘。
紛紛箑也。
二友別齎醪麵。
有嗿逮下
向夕風厲
下亭折旋穿過兩小扉。
丈室在焉。
房櫳靚深
簟几淸楚
龕供金身一尊
下安焚香古銅鑪。
體㨾小而雕鏤甚精。
貝葉數帙架其右。
東墻下。
桃花五六株方盛開
緋碧交暎
庭不彌畝。
葡棧榴盆。
嘉卉怪石
布排纖密
種種有致
長老淨心積累摒擋
與之語。
醇謹可取
少焉飯入。
厥羞淮豆。
佐用海組。
煮煠中式
芳腴當肉
半鉢膨脝
得未曾有
酌泉嗽齒。
甘比醍醐
亟令瀹茗
痛釂一甌
復出亭上逍遙
忽有微白生衣。
仰視新月林杪
娟娟弄輝。
余顧諸人曰。
使初期諧者。
不失一段光景耶。
天心委曲
稽首箋謝也。
散步良久
返室拈坡集虎邱寺詩。
走筆次韻
團坐劇敍。
不覺盡燭二
枝。
夜何其
心師出戶看星還報曰。
山中鍾漏
質言
約莫五更天氣。
余曰。
不爲疲。
無暴其氣古訓也。
少嗇之。
詰朝惺惺地可歟。
遂各就枕
熟寐一輾。
炯炯暾矣。
起而盥洗
諸人在西小寮。
夜間拈韻
吟哦盈耳。
攪之不便
取架上金剛經一卷
默坐披繙。
晦多難通。
而其可通者往往犂然發省
已而諸人章就來寫。
聲藻俱佳。
寅兒所作。
亦爲二友所賞。
余又題二絶于下。
諸人歸而和之
僕告炊熟
喫罷將旋。
香積廚寂寂無烟
闍黎在傍者色皆羸黃。
不食一晝夜矣。
槖中餘粮施之。
合掌稱謝
送至山隅
悢悢別意
告以楓節再來
則齊聲請必踐。
一飯之緣。
乃至是耶。
抵家日禺中
是遊也有三得。
寺觀巖泉
類稱勝賞
齒角乘除
亦難兼備
境露則嫌鷄犬之逼。
地僻則苦輿馬之費。
玆山不淺不深。
據崢臨泓。
氛囂旣隔。
躋泛俱宜。
得其地矣。
獨𨓏太寂
羣遨易鬧。
二友一兒
居然成衆。
景衡志堅襟靜。
有鑽透重關之工。
渭師神儁鋒快
騰踔萬里之氣。
韶華並茂。
歲寒不孤
雛羽學囀。
亦參唱酬
得其人矣。
君逸臣勞。
滯釋穢去。
寢食甘美
本體如如
非得其天可乎。
不有能斷
曷奏斯功。
冷暖自知
渭師何慮之過。
不可
公元760年
無述也。
庚子浴佛日
臺山居士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