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经山集卷五 (自动笺注)
山集卷五(東萊鄭元容善之)
 疏箚
  
公元1448年
檢閱援舘䂓疏(戊辰)
伏以臣於昨日
荐違召命之下。
恭竢嚴誅之加。
天度寬大
特垂假借
郵罰不及
庚牌三臨
五內震迫。
罔知攸措。
不暇顧。
隨詣禁門之外。
時値下鑰
疏籲路阻。
雖欲冒沒進身
其道末由
竟又逋慢
罪上添罪。
諒出於不獲已
滿心悸恐
徊徨達宵。
乃者不惟不罪之也。
恩庇轉益隆摯。
禁推之典。
特爲分揀
宣召之命。
朝又繼降。
臣雖稚騃矇迷百不猶人
猶且知感洪私
畏義分。
顧何敢更思逡廵
以竢駕屨。
而舘䂓所在
不宜自臣廢却。
故竊附故事
控實猥煩
伏惟 聖明垂察焉。
下僚之事。
右僚之不得替當
舘䂓卽然。
下僚若徑出違牌。
則右僚皆援例陳章
不以瀆撓爲惧者。
誠以成䂓不敢毁劃也。
今日舊僚新選。
濟濟布列
左右豹直
自有其人。
臣忝右僚。
行下僚之事。
冒就淸禁之直。
竭蹶趍承。
義或似然。
壞損䂓例
罪實難貰。
敢冒陳章
仰瀆崇嚴
伏乞 聖明
垂鑑諒。
亟遞臣職。
以存舘䂓。
仍治臣罪。
以肅朝
綱焉。
答曰。
省疏具悉
上番不爲替當
古例雖然
今則自有經權
爾其勿辭。
卽爲入來就直。
公元1450年
玉堂陳勉聯疏(庚午)
伏以臣等。
昨伏見大司憲履度疏批下者
首尾百餘言。
墾惻明正
洞示嘉納
先之從諫如流之意。
繼之以不言者慨然之敎。
臣等擎讀屢回。
衷情自激
惶汗浹背。
通夕繞壁。
耿耿不寐。
惟我 殿下
容諫之量。
求言之誠。
卽匝域臣民所嘗欽服
然而仗馬不鳴。
臺烏多噤。
近日若。
識者憂久矣。
今者都憲一疏
朝陽鳴鳳
而轉環之 聖度
至有極諫之隆諭。
此誠淬礪振作一機會也。
臣等欽歎喜聳。
繼之以蹙蹙然靡措。
顧臣等以其職則論思也。
以其任則補闕也。
有事必陳。
納君無過之責。
臣等與憲長
無間也。
武藝抄隊事。
臣亦側聞風傳
有日矣。
湔劣聾瞽
未及一言執論
一則臣等尸素之罪也。
一則臣等含默之罪也。
有臣如此
將焉用哉。
玆敢聯章訟辜。
恭竢重譴。
惟 聖明斥臣等之職。
以懲不言者之罪焉。
伏念武藝事。
都憲旣爭之矣。
 殿下旣從之矣。
臣等不須到今覼縷
而試就 聖敎中。
多致臨監事
言之。
武士試射也。
軍兵較藝也。
一將臣之職也。
前者竊聞多有後親臨之擧。
而承史不入。
朝臣莫知。
徒與韋近習之屬。
以作臨觀遊娛之具。
廷臣則罕接。
而此輩則頻御。
講筵則罕開。
而此擧則頻行
廟謨則罕與講究
技藝則頻爲臨試。
憲疏所謂厭薄廷臣云者
誠是直言也。
 殿下使臣等言之。
目今可言之事。
止一二。
而請就急先務最大本畧陳之。
何謂急先務。
賑政是也
諸道百萬飢民
嗷嗷顑頷
日甚一日
里落殆空。
烟火不接。
捐瘠餓殍
相續道路
可驚可慘之說。
喧及都下
此誠遑遑汲汲
晷刻難支之勢。
而昨冬以來
廟籌多疎。
無先事之備。
亦乏務實之惠。
惟以西路之移錢。
自歸西江斗水
豈有賑政。
而以錢不以穀者乎。
意者使南民有錢則可貿舟商之穀。
而今聞傳來之言。
商船所泊。
飢民競攫。
莫可禁切
故米商相戒。
不肯行販
此固事勢之似然。
而若無穀可貿。
雖使積錢如山
民將奚食。
且聞東峽稍稔之諸郡。
立牌禁商。
不使斗穀出境
在官司者。
各爲其民之道。
誠或無恠
而自朝家視之
則實非裒益之道。
無異遏糴之患也。
大抵下民至愚而神。
使之洞知朝家恤焉如傷。
救焚拯溺至意
然後可以固結
死亦無憾恨
而今也退而視田野之間則有危亡保之狀。
入而視朝著之上則恬然晏然
殆無猷爲
有若太平無事時氣像。
民安得無怨。
而怨必有所歸矣。
若於似此危急之時。
使小民而不知朝家德政
則於他日上事長之義。
何以責之乎。
伏願 殿下頻接廟堂諸臣。
益究賙救之實政。
急講裕食之方策
至若舶來往。
及稍稔處交貿等事
並令量宜關飭。
俾此飢民
咸知拯救至意焉。
何謂大本
 聖學是也
君德成就
國家治安
專係於聖學
故 祖宗朝傳授之法。
是爲之基耳。
猗歟我 宣祖大王
雖値西狩之時。
猶有枕戈御講之詩。
亦粤我 英宗大王
雖於大耋之年。
亦勤三講之工。
晝時刻。
每多相續
寒暑例停。
不許禀。
於戲
我兩聖朝再造區宇豐功
五紀治平隆化
由於斯。
惟我 殿下
冲年嗣服
承艱大之丕業
典學尤重。
咨治尤急。
而例停反多於講日。
一講只出於備例。
筵儀簡嚴
情志無可孚之道。
辭敎淵默
咨訪傍及之擧。
賓對常參
有名無實
承宣接對
暫入而旋退。
民生疾苦
何由而上達。
時事得失
何由而轉聞乎。
雖使 殿下聰明
一或漏。
其在好問邇之道。
不有慊。
而况閭閻艱窘之狀。
小民怨咨之情。
 殿下不得以盡燭矣。
臨御已久。
政令已熟。
八域望治。
日以拭目
而夫天灾時變
無歲無之
民憂國計
去益罔涯。
况今春旱太甚
農多愆。
羣情繹騷
止泊靡所。
此尤不自暇逸
勵精勤政之時。
燕安悠泛。
只事循常
當此春秋鼎盛
志氣剛健之時。
猶且如此
將於何時
而望聖學克勤
治功大成耶。
夫人主非臨朝則卽燕閒也。
非接臣隣則卽親䆠妾也。
近日以來
召接旣罕。
進見有時
禁省密邇之臣。
或屢日屢旬而猶未得一登前席
則惟彼疎逖遐外之臣。
尙何言哉。
然則是 殿下惟燕閒是好。
惟䆠妾是親。
君臣否隔
上下截遠。
志士爲之解體
識者爲之噤口
自古明良治理之世。
决無似此爻象
天地交泰之義。
亦安在哉。
雖以日前三日製事言之。
節製試士
親臨科次。
卽國之恒典也。
今番則只令文任考編以入。
此等常行之事。
 殿下之厭接臣隣猶如此。
則其於相須交孚之道。
尙何望哉。
今日廷臣之所共憂歎不已者也。
伏願 殿下
克立己志。
加警惕。
開法筵。
勤接諸臣。
以爲法先裕後之謨焉。
臣等忝叨經幄
每陪筵席
學識空疎
聞見寡陋
不能先事開導
一分
今當求助責難之會。
徒致陳腐之說。
尤增悚恧
無所逃。
惟 聖明
以人廢言焉。
答曰。
省疏具悉
爾等所陳。
眞是鐵中錚錚之言也。
可不體念
科試代行
適値夜深而然也。
武射臨視
非徒抄選而然也。
節試有限
因爲設施之致然。
爾等言直。
當益念疏陳諸條矣。
副校理
兼論賑政疏。
伏以臣蒙騃愚劣
百無肖似
徒藉先蔭。
早竊科第
偏蒙洪造
歷敭淸塗
翺翔秉筆之班。
聯翩橫經之列。
瘡疣百出
醜拙畢露
而曲加恩庇。
尤罰不及
每一循省
感極而悚。
才智淺短
報答無計。
惟以夷險不擇
奔走爲恭。
一半報效之術。
前後除旨。
視若固有
諸般公役
如赴樂地者。
豈有絲毫堪承之望而然哉。
第今情私悶隘。
不得不呼籲
臣自月初
偶患關格
頑積衝亘。
冷氣內肆。
腹部有時刺痛
滯泄有時瀉下。
登溷頻數
食飮全減。
此番次苟艱之時。
萬無逐日陪講之望。
左右思量
惟有早自變通
不至公私狼狽
伏願特垂矜憐。
亟遞臣職。
得安意調治。
千萬幸甚
臣於乞免之章。
不宜贅他。
一得之見
敢附無隱之義。
惟 聖明垂察焉。
臣於昨筵。
伏聞左揆以兩
湖移錢事。
奏請除耗。
而特下恩言
不少留難
愛恤饑民至意
孰不攢頌哉。
今番兩南賑政之以錢移劃者。
非不廟堂不獲已之擧。
而揆以賑政。
終欠實惠
且聞竟以無穀可貿。
果至於以分給云。
假令今之詳定價。
每石爲三兩
使民三兩
則是受一石也。
官給一石之名。
民得包之惠者。
已是有欠於賑貸本意
而且還政之法。
春給一石則秋徵一石
若使今秋豐稔
一石之價。
不踊於常定。
則亦似便好
而或多於常定。
且倍且簁。
則使受半包之窮民
數月之後
徵納三包之價。
實非拯救助恤之政。
其所以貸。
所以斂。
其所以賑。
所以徵。
歸於公。
歸於民。
當此大賑之時。
使此哀痛延之殘民
徵出一石三倍之價。
豈不悶寃之甚乎。
臣意則觀秋成豐歉
米價如過踊於常定。
則以錢還徵。
以作常定充代之地。
則於公必無少損。
而於民必有大惠
後日賓對。
下詢大臣
爛商措處
窮民得蒙實惠焉。
公元1453年
辭 奎章直閣疏(癸酉)
伏以臣於本月初八日。
奉敎旨。
以臣兼 奎章直閣校書校理
聞命驚惶
莫省攸措。
牙牌隨降。
令臣入謝
事體自別。
不敢違辭。
謹隨諸僚後。
詣閤
公元1576年
門前
謝恩秖受。
伏念臣才非適用
學未通方。
先蔭。
擢科第。
偏蒙洪私
歷敭榮塗
管蘭省
橫經文陛
霑沐雨露
近日月。
隆庇厚造。
與天無極
龍光遍身
一門感祝。
十載班聯之間。
未有絲毫之勞。
仰答河海之渥。
中夜循省
惶汗自浹。
而惟以陳力奔奏
一分自效之道。
前後差除
未嘗言私
不意今者。
眷錄彌隆
職任愈重。
揆分度能。
不相稱
臣若懷戀榮之心。
思量入之義。
則不衷之灾。
猶屬臣身
其於玷淸簡而累名器何哉。
昔我 先大王設置是閣也。
倣舊刱新。
愼揀乃僚。
典 列聖謨訓之垂。
羣玉圖書之藏。
琬琰鍾磬
賁飾文化
冠冕玉珮
羽儀朝著。
苟非當世英儁之士。
足以黼黻王猷
足以發揮鴻藻
則莫宜居之。
遴選之難愼。
尤非他職比也。
臣伏宋朝故事
纂奉太宗御製文集龍圖閣也。
杜鎬官之。
奉眞仁宗御製御集天章閣寶文閣也。
以王摯呂公著官之。
三人者。
俱是當日鴻儒碩匠
而首擧於宸翰撰莊之時者。
其極加掄選也審矣。
於戲
我 先大王貫天人。
治法三王
道德光華
爲文章。
雲漢昭回
日星森羅
而今 殿下聖孝出天。
寓慕羹墻
特令內閣監董印進。
又命備員而掌
其役。
是宜尤簡廷臣之儲望宏識
盛宋之諸學士者。
而及其華誥之誕宣。
反及於如臣之顓蒙愚騃者。
未知何爲而有此誤恩也。
淸朝寵遇之職。
御製校印之役。
常情所至榮也。
義分所不敢辭也。
使臣一分堪承之望。
則何敢爲一毫飾讓
瓦礫之器。
不可以代珪璉之用。
針鋩之斧。
不能以斲梗之材。
其必僨壞而不勝任
不待知者而决。
此臣之所以惝怳蹙惕。
歷日不容己者也。
與其負乘之愆於他時
毋寧暴濫竽之實於今日。
左右思量
蹲冒無望
玆敢畧控短章
仰瀆崇嚴
伏乞 聖明
俯賜鑑諒
亟遞臣新授職名。
以重公器
安賤分焉。
公元1819年
辭吏曹參議疏(己卯)
伏以今早
天牌及門
以吏曹參議召臣。
奉旨怔營
以慚以懼。
臣聞惟名與器。
昭辟攸愼
量才度能。
具臣知戒。
今臣所叨吏議之職。
何等名器也。
而 殿下乃擧以畀之於如臣不才不能者。
臣又不顧量度之義而遽進焉。
則是一擧而上下俱失也。
臣豈爲是哉。
自周六典
漢唐宋
六部六曹
皆以天官爲重。
下大夫二人
掌羣臣之版。
歲登下卿士之功能
以稱四詔。
左右侍郞
佐貳尙書之事
遷敍考課之法。
以昭九格
盖我朝吏議之職亦是也
自昔遴選之難。
所由來者如此矣。
必其人公明達
愼敬讓。
胥史
人法並行
上裨王政砥平
下補尙書闕遺
宏聲偉績
菀然可名。
故前稱裵馬
後有杜姚。
今人不及古。
分職責任之意。
卽昔代之所共由而行也。
久處邇密。
常以堯舜期望我 殿下
哲於知人
欽於命官
惜名以資磨礪
才能備器使。
百工無曠
庶績咸煕。
而今乃擢臣於羣彥之中。
與聞銓綜末議
臣之不稱之譏。
顧不自恤。
窃恐世之持淸論者。
今日官爵人之也。
臣藝不能以名一。
無足以受大。
早倖玷籍。
曲荷隆庇。
淸塗華轍
出入禁省
居然當世之學士大夫
綰帶飄裳。
遊經幄雷肆之列。
圖書鍾磬之府。
蓮燭綾衾
每獨循省
我 殿下鴻慈厚渥。
如天如海。
而顧不過爲寵於臣爲榮於臣而已
未嘗纖毫之效。
酬奬遇。
愚忱耿然。
寤寐如結
凡屬執事任使之勞。
不敢辭免驅策
而若復職名逾峻。
責任冞重
冒進之懼。
浮於慢命。
貽累之辠。
甚於干威。
此臣所以聞命踧踖
再犯逋傲而不敢進者也。
輸悃愊。
控辭奏知。
伏願 聖上不可假之義。
愚臣不能則止之訓。
亟蒙開允
免臣
新授吏議之職。
非但於私得幸
在公爲協矣。
辭大司諫
兼請諸臺譴罷疏。
伏以臣所叨之職。
卽古之諫議大夫也。
是職也。
侍從䂓諫
出入臺閣
侍立殿陛
正色直言
匡救糾察
忠誠有以感尊。
風裁足以動人
四方得失
一時公議
斯係焉。
非臣憃騃所可稱塞
且前啓聯參。
有妨私義
以公以私。
無望蹲冒。
伏乞垂諒察。
亟遞臣職焉。
臣伏近日諸臺。
以任㸁向來疏事。
聲討聯啓。
請正其罪。
任㸁疏之陰秘巧憯。
路人所知
羣情駭惋
諸臺之請核明罪。
固其宜耳。
雖然凡人有罪
討之誠可也。
討之不以其罪。
則其罪無名
而有不如不討矣。
臣請一陳之。
臣聞國之置諫官
以來言也。
事關君德無所不言
事屬時弊則亦無所不論。
苟其心主憂愛而言出公正
則歷言君德而雖或至於危明而憂治。
未必爲過。
極論時弊而雖或涉於耳傳而風聞
未必爲罪。
若或假托乎勉君德
而暗售嘗試之計則王法鈇鉞臨之。
憑藉陳時弊。
而潛逞挾雜之術則君子鬼蜮斷之。
誠以其跡似矣。
而其心不可不誅也。
其言近矣。
而其漸不可不杜也。
今此㸁疏。
爲言君德乎。
爲言時弊乎。
爲出於憂愛公正乎。
爲出於假托憑藉
乎。
指視所同。
情狀莫逃。
朝著方淸螮蝀敢肆於太陽
淑慝自嚴而魑魅忽干於禹鼎
拈出許多題目
粧成一篇旨意
遣辭閃倐
用心叵測
若將有歸趣終沒把捉
則是欲眩惑羣聽也。
隱然有事端而竟無指的。
則是欲搆誣乎一世也。
及其避辭出而遁辭莫掩
素蓄益露。
雖使渠敢懷不逞之習。
辦此敲撼戕害之計。
自犯重誅
罪固難容。
苟或幽陰之地。
復有慫惥指使之類。
則憂實無窮。
法又當覈。
而乃 殿下何爲靳持於諸臺之迭請乎。
伏乞亟賜允兪
以折亂萌焉。
盖㸁疏之可討可誅。
在於暗售潛逞。
則諸臺之討。
只擧此而罪之。
固已罪不勝誅
而今之疏啓。
又就其疏中句語之近似陳勉者。
把持分疏
斷成罪案
有句辭之偶遺照檢者。
或有全篇之都失稱停者。
至於本院新啓。
尤極費辭
不成體段
未敢知臚列爲何罪。
懲討之爲何名。
以此罪之。
彼其服乎。
此臣所云其罪無名
不如不討者也。
知者可以執跡而誅其心。
不知者徒循其跡。
而或疑乎語涉陳勉獲罪焉。
則其於大聖包容之德。
何如也。
論人擬律。
何等謹嚴
而諸臺事。
不可以不審言
近日陳疏發啓諸臺臣
並施譴罷之典宜矣。
臣於治疏將上之際。
聞政院請推臣等。
相規之來。
敢不拜受
第臣等於昨夜牌召之下。
進復退。
亦豈無所因乎。
雜科時。
兩司一員
自下進參例也。
文武科臺試之備員受點有異。
則承牌者自當出肅而進參
違牌者自當呼望而還出。
院之並不呼望。
視若守例者。
誠未知何據也。
達宵往復
進退俱阻。
輾轉至此
莫非臣自輕未孚之致。
慚恧轉甚。
冒進尤難。
乞被威罰
以安私心焉。
答曰。
省疏具悉
言明白。
可以曉人
可謂得體矣。
疏啓臺臣事依施。
至於任㸁。
欲以不治治之。
豈不是欲並生哉之心乎。
然不全然無罪
姑施永刊仕版之典。
爾其勿辭察職。
嘉善
伏以人天和合
日辰叶吉
 王世子邸下。
盛禮迎渭
騰羣祝於呼嵩。
小大蹈忭。
率普惟均。
伏念臣幸値嘉會
適忝邇列。
房管禮掌。
周旋儀章物采之間。
與覩爲榮。
於分已侈
承誤恩。
遽進新資。
臣誠背汗顔騂。
震駭無措
卿貳顯秩也。
星宿班綴履武
畧與相差
車服旌異威儀
蔚有可象
臣顧何德而堪之。
趍走常分也。
冊印宣傳
奉行惟命
殿陛登降
跬步非勞。
臣將何功而受之。
嚬笑明主之所愛。
辭受古人
愼戒
微物猶然
矧玆爵賞
磨礪之具乎。
循名稽實
無可據。
臣本顓蒙
能藝蔑稱。
過蒙陶鑄
隆渥如天。
弱冠通籍
驟躐淸塗
金鑾之坡而登文昌之府。
衣緋揷貂
居然下大夫之列。
夢寐依於日月
生成雨露
龍光所被。
榮輝門闌
每自靜省。
若隕淵谷
今又進進不已
冥升至此
非臣分願所嘗萬一。
况臣年之不及强仕
尙有數歲。
童習未已
人望無素
廁跡簪纓
仕猶爲僭。
顧可擬議服官政而預國事乎。
器惜以假。
服譏不稱
則仰玷於擢授隆典也。
觴濫必溢。
行疾易顚。
貽累作成之晠也。
臣身私憂
不暇恤。
而上王政
爲懼滋大
屢遭參倚。
無望冒膺。
玆敢披瀝衷懇
仰干聰聽
言實由中
非飾外。
伏乞 聖慈亟命還收臣新授資秩
公器重而私分安。
終始仁庇之澤。
非臣殫竭所能報效也。
公元1821年
關西慰諭使。
西路事宜疏。
(辛巳)
伏以 聖孝格天
珠邱卜吉
 灤遷魯祔。
禮儀具擧。
愴昔慟今。
中外同情
臣夙備邇密。
適滯邊城
跡阻庭臨。
冞增戀結。
臣之叨承郡寄
再閱寒暑
私願祗遂於便養
職責未效於分憂
日夕以惟。
愧懼來並。
向際沴疾之肆行
特玷宣撫之隆旨。
目對慘狀
涕淚自橫。
田野
災荒又甚
哀衆命之近止。
時事孔艱
官燭永宵
繞壁屢嘆
近諳西情。
恒抱耿耿
窃擬歸奏明光。
請備裁擇
今當修啓之餘。
若獲可言之會。
輒此條錄。
馳郵奏知。
惟 聖明諒察焉。
昔之論民物富庶者。
先數關西
而今弊弊矣。
雖以耳目之所覩記
較十年前。
凡百貌㨾。
落下幾層。
三政紊亂
百瘼滋興。
然政擧政息。
只在其人。
軍伍遊疊之不均
而苟能査簽其冒錄之類則弊斯祛矣。
還穀枵峙之俱病。
而苟能排分乎詳作之際則弊斯祛矣。
至若有朝家之所不知。
百姓之莫敢言
而害切百姓
歸朝家。
有日深遠之慮者。
所謂斂一事是已。
西土田政。
以其久未量之故。
稅賦輕重
固多有失稱停者。
然改量改定之前。
惟當守夏府九等之則。
周室什一之法而已
夫何近年以來
凡謀支用之費。
把作生財之道
今年用如不足如之何
一卜加一文
明年用如不足如之何
又一卜加一文
今其言曰有土此有財。
結之所納。
皆有土之民。
無傷也。
又其言曰雖加徵。
南土恒賦。
亦薄乎云爾
此皆不見正於經法之論。
則不知者而知其不可行者也。
盖此例未知刱行於何時。
比年以來
經用大絀。
戶口多損。
其勢不得不裕財。
非民不出。
爲此擧。
而初未嘗不難愼而不得已者。
人情久仍狃
看若故常
有事力。
輒出玆議。
故有識之士。
以爲隱憂
至愚之氓。
輒肆怨言
窃恐若此不已
非但大乖於當初賦之意。
西土之民。
豈有南畝樂業者哉。
已往不敢輕議釐正。
將來猶可以嚴加防禁
請自今如或有權卜加卜及結斂等犯科守令。
摘發繩以重罪
首鄕加嚴治之意。
廟堂行會各邑。
刊揭鄕堂。
俾知爲朝家禁令
恐好矣。
孟子仁政自經界始。
又曰取於民有制。
惟 聖明念哉
西事殷憂
非惟在於田野
實在府庫空虛
歉荒切身
富人則哿矣也。
灾沴傷命
而今後則免夫也。
至若殘饒俱瘁。
平居憂者
大同一事是已。
設立意義
實同京司之惠局。
而各㨾收捧歲入之數。
皆出民力
故謂之民庫。
貢獻享祀之需。
使客策應
營邑公用之資。
自是放下
會計贏絀之殊。
而邑之盛衰
民之休戚判焉。
邑邑事例
未及遍諳。
勿論某邑。
槩以一歲應入之數。
一歲爲出之數。
則不遺儲
末由虧欠
然今之列邑之守。
遑遑然皆以民庫爲憂。
列邑之民。
盻盻然皆以民庫爲憂者
臣誠左右顧而莫曉也。
無他
其本亂也。
其本亂而末治者。
未之有也。
大而治天下。
小而治家
不有一定之規模。
出入有恒
條科燦然
王制三年一年蓄。
亦此道也。
若使用之不節
之無禁。
則雖以千乘之富。
無以支計
一邑府庫財乎。
列邑雖各有片紙錄傳之名以事例者。
然邑各不同
例亦不一
凡出於民而需於公者。
相若也。
則邑例之不同而不一者
已是開濫冗之端。
而營下之外。
又有邑下會內之餘。
又有會外官用之可東可西。
私費之似然似否。
今日謬加署帖。
明日便錄事例。
前人失或不察
後人牢不可破
浸浸至於莫可爲之境。
近來爲道臣者。
未嘗不以民庫爲務。
然猛加關飭則互諉以已例。
克加察削則潛錄以邑下。
弊緖利竇。
傍開層生。
互相欺謾
不誠無實而已
此專由於徒治其末而功效不立也。
臣意則各邑所在事例
一並收聚上營。
道臣與道內數三守令。
詳査其當初區劃之數。
講定其年內放下之需。
存削加減
使無彼此同異
若係不恒之用。
亦劃先定之例。
混蕩許多名色
嚴約一副當規。
逐年斂散
瞭若指掌
如是奸僞冗雜汰。
而行之屢年。
庫必有餘財。
民必受厚賜矣。
此外又有支勑庫,雇馬庫。
並此而謂之三庫
勅庫則旣有新行定
公元1853年
例。
馬庫事例
亦依民庫改定好矣。
以民庫加下。
該守令擔當
而亦解由事。
曾有癸丑定式刊揭公堂者。
近來西守之因庫下拘由。
臣未之聞焉。
其間之長虛僞類此
而今確定條例
則自祛是弊。
然亦自廟堂另飭廵營
每於守令遞歸之時。
以民三庫下有無。
移關吏曹
作爲定式
則亦可爲嚴典守一助矣。
孔子曰道千乘之國
節用愛民
又曰會計而已
惟 聖明念哉
賦稅雖薄。
府庫雖完。
名綱一頹。
人心失和
無所維持
故旣庶矣富矣而曰敎之也。
等分激勸
敎之大者也。
內之爲儒鄕者。
氏族家世
俱各顯著
其人如京師簪纓世祿爲國巨室者也。
其任如古之史丞賓佐貳令出治者也。
近來任路淆濁。
甚至賂鬻市井皁儓或坐其席。
下相紊。
貴賤無辨
所謂亂之堦也。
新鄕勿許。
自有禁令
朝家所以之者誠深矣。
令甲稍弛。
風習難變。
編伍執鞭之卒。
少有錢財
輒圖鄕將任空名之帖。
庸作子孫逋丁之藪。
名分日壞
鄕綱日頹。
朝廷士大夫不爲哀憐之。
乃反驅束而馳驟之曰。
西俗本如此
噫。
西土保氏族者。
豈不寃乎。
請自廟堂
嚴立防限
著爲新式
頒行列邑。
俾收遠效
而盖究其所
以致之本。
則實由於朝家不待齊魯也。
五十里之滕。
亦有君子野人。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
夫以箕聖千里之邦。
先被八條之敎。
一任壞亂枳塞也哉
公議比行
廟飭屢煩。
圈宣薦。
有成命。
而每經一番科擧
只是前日㨾子。
西土之齎嘆含欝。
有甚於無是令之前
可惜也。
臣見本邑遊學之士若父若祖。
亦多有蔭路顯仕
而近也則寥寥無聞
亦未知此亦緣何而今不如古也
往往有澡躬礪行之士。
讀書窮理
談天人辨王覇
菀爲一鄕望士
州縣不能擧。
刺史不能薦。
爵祿不及
名聲不聞。
甘爲聖世棄物
則其於朝廷官人之政柔遠之義。
何如也。
臣意則箕城兩殿官中
參奉一窠
令列邑各薦經明行修之人。
道臣更爲採擇
擬送京曹
輪差南北士人
而計朔內遷
京司初仕之規。
出膺百里之任
非但激勸興作之方。
在得用才之道。
不爲無補矣。
孔子必也正名乎。
書曰立賢無方
惟 聖明念哉
今日西路可矯之弊。
非謂只此而足也。
不過一擧一施令之間。
而行之必有效
效之必可遠。
恐無踰三者。
不可若是其幾也。
而久抱一得。
屢費三思
明知民事之不可緩
物情不可拂。
然後始乃敢
公元1860年
進言於 殿下之前
伏願俯詢廟堂諸臣。
取進止焉。
本府鐵瓮關防設始綦重。
 列聖顧恤之聖念。
劃施之恩敎。
不用極。
猗其盛哉
邑弊轉痼。
府財俱竭。
如器之欹。
正合扶整
而非臣庸才可着手。
沁泄度日
惟切懔恧。
第於民庫一事
可以仰請者。
粤在庚申
壯勇營穀一千二百石。
因朝令劃付本府大同庫。
名曰惠民穀。
取耗作錢。
以補庫用。
誠民惠之莫大者也。
其後因籌關移作賑穀及餉穀。
又劃送灣府。
合爲七百五十石。
至辛未
元穀只餘四百五十石。
丙子因營關。
又移作府倉還穀。
辛未丙子耗條。
爲三百餘石。
而已爲民庫之用下者
丁丑又因營關移軍餉
本府民庫。
積年有加下。
而取考廵營會錄。
遺儲萬金
此臣向所謂營勘邑簿不同者也。
廵營則只按遺儲之簿。
而以三百石耗條。
謂民庫儲無用之物。
而移作軍餉添穀之方。
本府以此穀之旣不入於會下。
無辭可諉。
因循至今
每年自民庫徵出三十石耗條。
事甚無謂
實無窮。
此穀若是元穀餘數。
則臣不敢請蠲蕩。
只是耗條用餘之虛錄者。
雖令蕩之。
元穀已有屬處。
按簿初無所失。
伏願另許蕩減。
則實有符於當初惠民本意
而永有
益於民庫裕用之資矣。
答曰省疏具悉
所陳諸條。
廟堂禀處。
期有實效
庫穀錄事
道臣査簿蕩減後狀聞
公元1827年
辭全羅監司疏(丁亥)
公元1822年
伏以臣不孝之罪。
可謂上通于天矣。
歲壬午喪父而孤。
再朞而又喪母而哀。
酷罰荐禍。
慟寃纏骨
頑不自滅。
縞綅序變。
愴焉惚焉。
倀倀靡至。
歸抱梓木
寓哀墟墓
野鳥回翔
樹風不停。
廓然天地
餘生曷依。
明發不寐。
萬念俱息。
不意我 聖上念臣往跡
憐臣苟活
授臣爵秩
備任使。
府曹除書
並及中月
繼之以樞密訏謨之任
藩臬旬宣之職。
臣榮感交並
涕泗橫流
衰服政。
先民攸行。
臣是何人。
敢違斯義。
臣甫弱冠
出入禁闥
歲月滋久
恩情兩深。
戀主之誠。
常所蓄積
邇來三載官外。
六年居廬
跡阻彤庭
星霜幾何
龍床文石
曉夢長繞。
今旣縻啣。
進身有階。
覲耿至願
不自勝
第臣情絶悲。
臣心甚苦。
榮塗華耀
所不忍。
父母育臣身。
撫愛已甚
顧復之恩
鞠養之勞。
敎誨之勤。
殆有異於人之爲父母子者矣。
欲報之德。
昊天無極
臣於往日從事仕宦
非曰能之。
爲親養也。
而親今不在
誰爲養乎。
章服寵命
非曰稱之。
爲親悅
也。
而親今不在
誰爲悅乎。
高堂乘車
人生所樂。
二釜之祿。
不可復逮。
曾子之流涕。
列鼎累茵
常情所慕。
百里之米。
不可復負。
子路爲之發歎。
惟昔賢哲。
砥行績學
經濟之術。
任君民之責者。
猶於親沒之後
輒皆無意進取
臣愚鹵。
本乏才能
一職一事
無可補效。
今臣去就
何所有無
毋寧臣永依邱壠
俯申不洎之慕。
固守涯分
仰圖不報之報而已
職稱否。
更何暇論。
衷情懇迫
仰首嗚呼
伏乞 聖慈矜悶哀憐
曲加諒察
先遞職名
仍刊仕籍
得以安意展省
永遂私願
始終生成之恩。
啣結是期而已
臨疏淚零
言不知裁
臣無任瞻天泣懇之至。
三疏
伏以臣再控至懇。
再攀溫批。
臣懇彌切。
 聖批彌隆
臣一感激
一番悶阨。
今臣進而受命車駟旌節
榮寵溢門。
退而不受命則嶺海金木
罪戾累身
辭罪趍榮。
臣亦常情
再三哀祈
若昧分義者。
其中不得不爾之苦情耳。
徑寸之珠。
非庸工所可彫琢。
七襄之錦。
拙婦所可裁縫
今以臣而爲湖南
决知其無是理也。
禀賦孱弱
才識昏鈍
方其盛壯
猶不猶人
荐罹鉅創。
震剝摧割
頑縷雖支。
精力銷亡
百凡
常。
不省辨。
猝然處之以盤錯之地。
郡縣簿牘
霧列雲屯
田軍窳瘼。
麻亂絲棼
臣以何力能剖决無滯
臣以何精能檢察無遺乎。
其於僨誤。
理必無倖。
臣若不言
厥罪何居
然而人臣辭官
以不稱。
如臣情實
歸一轍。
雖以 聖鑑之明。
何敢望見槩乎。
無論稱與不稱
顧臣抱人世罕有之情。
欲言淚零
欲愬心痛
噫。
人孰無父母。
父母恩情
豈有臣身之於臣父母者哉。
臣旣不能服勤就養
以修一日之職。
而家又素貧
甘旨常闕。
臣時顯官
心窃有待
而臣父母撫臣頂而所祈待之者。
亦以臣致養之竟有日也。
臣行負神明
一朝孤露
千鍾五鼎
欲孝誰爲。
彼卉無知
猶有報暉之心。
彼蟲至微
尙效反哺之誠。
臣今已矣。
卉木禽蟲不若矣。
使臣偶縻厚廩於歲深哀殺之後
不勝不洎之慟。
况今衰絰纔釋。
牙纛導前。
梓栢烟霜
寂寞辭歸
則臣腸已銷。
臣心已折。
觸目悽傷。
何念及他。
且人之爲情
親與君。
遭遇 聖明
偏承恩寵
托風雲之末。
遊日月之際。
金馬玉堂
豹尾屬車
淸光周旋左右者。
中間歲月
亦旣久矣。
一出
不聞長樂鍾聲
回首十星霜耳。
今若又叱王尊之馭。
遠辭魏牟之闕。
五更鼔角
何以禁瓊
玉宇思乎
寸衷耿耿
徊徨抑欝
諒臣者。
憐臣而哀臣。
不諒臣者。
責臣而誨臣。
雖然臣聞臣下得行其意。
君上不枉人情
昭代煕世之事也。
張敞理劇郡。
蔡襄知名州。
王述辭官必不受。
毛義徵辟不至
時主許之。
來世美之
豈不人臣之於官職
辭受求避。
各以其情。
情之所緣
亦無悖而然耶。
伏惟我 殿下仁聖惻怛至誠體下。
凡厥廷紳
有懷無隱
無願不遂
若臣哀懇
尤宜矜恤
伏乞亟賜開許
汰斥臣職。
俾伸其志。
安意泯伏。
得以時節展省
灑掃
涵容閔覆之澤。
豈臣殫竭所能仰酧哉。
答曰省疏具悉
所懇若是切苦。
雖或太過
不過乞解外任耳。
依施。
江原司書
伏以我 大朝殿下純德享天。
福祿來同
 离明代照。
重華協帝。
方域仁孝之聞。
宗國奠泰磐之勢。
此誠我朝之晠際也慶會也。
幸躬遭逢
抃祝曷已。
伏念孤露餘生。
念息榮塗
曩叨湖藩。
猥陳私懇。
 聖上天地之仁。
惻怛體下。
察臣衷曲
特賜開允
獲伸至情
臣莊誦恩言
字字鏤肺。
不知將何心身。
少酬我聖恩之萬一也。
値玆慶賀
忽焉忘私
彈冠從事
不遑
啓處
臺省周廬
陪昵淸光
榮寵所加。
志願已足。
準擬公役閑暇
乞恩由。
歸省墳墓
棲身
村氓野夫
誇 聖恩而頌 睿德
以圖不報之報矣。
不意今者。
東藩須代。
俾臣來旬。
一之爲謬。
其可再乎。
靦然以慚。
竦然以懼。
蹙蹙以不自安也。
竊覸我 邸下聰明睿知
圖治日勤。
一念生民
政本已立。
彼愚而神。
耕者相賀
苟使方伯共理之臣。
仰體 邸下之仁心
對揚 邸下之明令
萬里階前
陽春蔀屋
使 邸下之深恩厚澤
民心而淪民肌。
仰裨一初德化之盛。
則古所謂臣主俱榮。
不在此歟。
今臣職旣居此。
固願此。
其奈才有所局。
力有所限何哉。
昔日曬史五臺
遵海而東。
見其地重疊嶂
滄溟環之。
野無十里之闢。
田少上等之饒。
石菑火。
力倍收寡。
峽室如磬。
浦戶如艇。
人烟不接。
生理蕭條
官徵吏求。
又從以縱橫其間
民鮮恒心
朝夕聚散
少遇靑州飢荒
輒入監門畫圖
東之土。
莫非王民。
而其生之可哀
其業之極艱。
無過於關以東之民矣。
若非刺史明以察隱。
威以戢奸。
惠以懷保
廉以節省
則其何以答委毗之隆而副衆民之望乎。
以臣疎闇
臣愚劣。
雖欲從之。
末由也已矣。
使臣坐擁節旄
一無攸爲。
飮泉
遊眺名山而止。
則後雖被不職之愆。
何補益於事乎。
左右籌度
惟有一遞
可以不辱隆簡。
可以不負初心
伏乞 睿明
垂鑑照。
劃賜斥免
則奚但微臣之幸。
抑亦東州之幸也。
答曰覽書具悉。
卿書中辭意。
何如一向固執耶。
任卿東藩
意有在焉。
卿其勿辭。
欽哉
用孚予委毗之心。
公元1828年
辭都承旨書(戊子)
伏以臣於病頓昏綴之中。
伏奉知申除旨。
旣縻以淸華
又處之邇密。
 邸下之於賤臣
記念之盛。
眷錄之隆。
一何至此極也。
病枕蹶起。
感涕被面
可勉强。
寧憚竭力
而臣質本脆弱
幼善病。
向在東州
再閱炎夏
山嵐水濕
井又不冽。
氣痞痰凝。
轉成痁症。
間關道路
僅抵私次。
醫劑俗方。
雜試無效
一經寒熱
氣血俱耗。
嘔甚阻食。
脚痿澀步。
黃肉脫。
投身床席
方其痛也。
無省無覺
雖其歇時。
精思迷瞀
軒闥動作
亦難自力
彈束簉公。
非日可期。
瞻望瓊樓
曷勝戀結。
臣之夙夜邇班。
回首十星霜耳。
晨鞴霜靴。
怳若前夢
今若重尋花磚之步。
陪侍香案之前
則臣身之榮耀
不待言辭
而臣情之慰滿。
當復何如。
力不從心
欲起還
仆。
要任虛縻
爲懼滋大
至於匪分兼啣。
義當力辭。
而病思昏錯
未暇緩聲
先將不可供劇之狀。
暴實仰籲。
伏乞 睿慈垂矜諒。
卽解知申之任
俾院務無曠
私心獲安
不勝大願
辭藝文舘學書
伏以臣猥奉恩命
擁節東出
委任彼其盛。
爲政彼其久。
庸疎昧方。
無可紀。
不能以宣上恩德。
與民共樂。
不能以周爰咨詢
爲民除害
池塘樓閣
坐度朝曛
漢廷共理之責。
决不當若是。
綜名核實
合施斥黜
而反媒寵數
爵命以召。
有若治行增秩者然。
揆諸王政
不亦舛乎。
臣心𢥠惕。
不遑是恤。
而竊恐東州士民
有以議 聖朝官人之擧也。
臣本以蒙愚
爲我 大朝殿下成就
庇覆眷顧
置之左右
馳騁當世
宗族交遊光寵
感激銘鏤
身不自有。
日夜所以殫竭報稱
內外踐履
効力非曰無階
才識鈍蔽。
絲毫自表見。
臣懼深孤負
熲熲不自寧。
豈意我邸下之所加於臣者。
又出尋常
眷注之則恩批焜燿
寵錄之則華誥聯翩
周歲之間。
赫然有光。
臣之昔所感鏤而不自有者。
激動一層
報稱之願。
孤負之懼。
又從以加一層矣。
凡所任使
惟命當從。
而第今所
藝苑
朝廷之處文學之臣者也。
臣聞有國之所布令而達務者。
皆因文而宣。
所以儀則而著物采
聲明辨事理。
發揚化源
推拓政本者。
其責皆在於當世之鴻匠徹儒。
簡之峻。
㝡冠朝倫
蘓軾長江巨河之文。
而初擬知制誥
韓琦難之。
以爲更宜培養
未可遽授。
司馬光渾厚兩漢之風。
而力辭內翰不受。
此其任誠何如哉。
我朝治敎休明
文風大闡。
彬郁儒林之列。
磊磊相望
而得與是選者。
亦僅十之一二耳。
淺躁闇鈍。
才質俱下。
幼服父兄課訓。
肄習擧子業
未及就而妙齡倖第。
從仕宦。
奔奏車塵馬跡之間。
與架籤縹緗
日益相疎。
懵懵汶汶
倥侗荒落
顧眄之頃。
歲月如流
顚毛欲華。
舊知隨耗。
竟是四十五十焉而無聞者矣。
特以臣之往宦跡
多躡淸塗
雲龍之庭而登玉堂秘省
金閨俊彥
綰帶論交
素性疎率修飾
往往朋儕翰墨遊戲之塲。
人之驟看者。
徒循其跡而意其粗習術藝
甚至於謬擬詞啣。
臣雖本無欺人之意。
而今不免於欺人。
而又上欺朝廷矣。
躬自歎。
何面可顯。
 邸下縱不念臣身
獨不顧詞垣選法
從此大壞
至於朝廷而羞當世之士耶。
神蓍之莖。
靈龜蔭之
而以之
藉豕則賤之如茨蘝矣。
蒼筤之實。
文鳳飼之。
而以之豢牛則鄙之如菅稗矣。
官由人輕。
亦何異是。
藝林一步
冒膺無望
屢度參倚。
據實陳籲
伏願 睿明
臣愚分。
鑑臣誠懇
早行斥罷
勿令更擬。
以示愼 睿簡重官典之意。
使臣身名獲完。
陶鑄生成鴻恩
更有深於拔擢之外矣。
公元1829年
辭 奎章閣直提學書(己丑)
公元1822年
伏以我 大朝殿下至仁如天。
福祿昌盛
大德之壽而千歲肇自四旬
聖人之寶而萬年基玆三紀
睿請 聖從
慈孝兩光。
太歲元朝
法殿陳儀
寶籙泰山之安。
遐籌騰碧嵩之祝。
佩劒從衛
覩物采。
蹈忭攢頌。
曷以形容
伏念臣本以無似
過蒙我 聖上洪恩
驟躋華顯
又過蒙我 邸下洪恩
華顯愈盛。
臣之所仰受於 聖上及 邸下。
華顯其身者。
有如此之盛。
而曾無片謨寸籌報答洪恩之萬一。
居常踧踖
何能一日自安乎。
近日所縻諸職。
無非詞英極選
藝林之至
西淸東壁
錦花添耀。
非臣謏陋所可堪承。
臣曾忝直殿
出入深嚴
邇來歲月
不爲不多。
循職顧名。
毫乏稱塞
辨訂經旨。
考校秘籍
曾如東京東觀諸郞乎。
謨猷規諫
贊襄宥密
曾如
皇朝文淵諸僚乎。
龍象細氈。
質疑問難
曾如盛唐學舘諸士乎。
跋燭掣鈴。
制麻草誥。
曾如隆宋之翰院諸臣乎。
於是一無能焉。
所事者惟是靑綾課眠。
玉筍聯綴
桃華文石
希異其數。
紫絲翠毛
章明其服。
西崑羣玉之府。
遊東序球壁之間而已
臣竊稽龍圖天章故事
庶官之外。
別加直學士號。
以厲行義文學之士。
選擇尤精。
得之爲榮。
范仲淹歐陽脩諸賢。
獲與是選。
而是皆修嫺典章
發揮鴻藻
渙號令於風霆
朝廷日月
爲時鴻碩
垂光來許
是閣是任。
實倣是制。
官寧不備
揀必極峻。
今以臣之庸愚蔑學。
而亦其間
則是何異弊帚漏巵
共列於魯郜之弓鼎。
瓦鐺土硎
錯間於商之敦彝乎。
竊恐鸞臺鳳閣之班。
緣臣貽玷
而上以累 邸下官爵之政矣。
豈不大可懼哉。
哲后制治
先愼名器
明試以功。
而能者進之。
三考其績。
而否者黜之。
臣之久於閣職
不但止於三考
未有一事著稱
則其不能可知也。
未試而授。
猶諉試可
蔑效而進。
更當何謂
屢日揆度
惟有辭免
伏乞 睿慈
鑑臣誠懇
亟賜遞改。
公器重而私分安焉
辭大司諫
伸救前憲長朴綺壽書。
伏以臣自拜諫職以來
目下事憂愛耿耿
竊欲附匡救之忱。
而僚章先徹。
言臣之所欲言者
顒俟兪音
以致多日泯默
固已負諫職之責矣。
卽伏見相箚臺書
俱靳開納
臣未敢知 邸下何爲而遲恢轉環之量也。
臣又敢一言詳陳之。
惟 离明垂察焉。
向日習儀令下之後
朴綺壽職在言地
或慮以無例之事
貽累 睿德
上章陳勉
不過國朝故事
臺閣之例責而已
臣竊稽國朝故事
內宴雖用女伶
廷臣必有陳勉
陳勉之來。
輒賜嘉納
 英廟朝進宴 慈殿。
儒臣白 上曰內宴女樂則不可以爲樂
然其爲非禮之視大矣
 東宮春秋方富。
尤宜致謹。
殿下非禮之視。
亦無所動乎。
 英廟敎若曰每當內宴
 春宮入侍
春坊例有進戒。
此雖近於文具
不可廢之。
而今則未聞此等語。
予用慨然
古有韓休知否之言。
儒臣入侍則必有云云矣。
學問雖淺。
豈動於女樂乎。
雖然難制者心。
戒之意好矣。
夫以我 英宗精義熟之大聖人。
豈有萬一非禮之可憂。
儒臣獻言猶如此。
 英廟不惟不罪之。
乃以難制者心爲敎。
且以聖敎觀之。
每當女樂之宴。
輒有陳戒之例。
於今日。
無綺壽一言則幾使故事廢矣。
且 邸下於其言。
何怒之有乎。
設使彼昧例而言。
其心則出於憂愛。
 邸下恕其無他
察其無隱
可用嘉納之。
不可用則優容之而已。
然則綺壽之言。
不過例談。
陳勉而止。
今 邸下罪太過
故人之論綺壽。
有若敢言之士。
前後辭敎。
徒爲 邸下過中之擧而已
辭令一出
八方傳誦
威怒一加
士氣摧沮
日來臺閣諸臣之批。
驅束摧折
不少留難
豈不有欠於禮臣隣絲綸之道。
而言纔脫口
罪輒隨至。
則 邸下雖有過失之德。
孰肯爲 邸下盡無諱乎。
言官無言則其國可知
故國以來
言官上論闕失
未嘗獲罪
雖或有匪怒之時。
大臣三司
互相匡救扶植
今也論于廷而議于巷者。
皆以言官獲罪
非聖世之美事
是豈皆爲綺壽地而顧惜之哉。
憂者或恐爲累於 睿度之萬一耳。
三司 邸下之耳目
而言不見採
大臣 邸下之丞弼
而辭不見槪。
不採廷論愈菀。
再不槪則巷議愈騰。
此盖非如此紛紜之事
而上未孚
臣竊憫之。
如以臣言爲不信
則詢廷稽衆。
求其大同而處之。
慶禮前。
亟賜宥還。
則其於來諫之德。
尤有光矣。
答曰覽書具悉。
左揆書而始出口氣乎。
再辭附陳勉
伏以臣猥叨不稱之職。
屢承匪怒之敎。
惶隘慙恧
杜門訟愆。
惟竢譴何
三朔于玆。
今因飭令
違牌路阻。
進退不得
何所因極。
凡有官職者。
遭人論劾
不敢進身
他職尙然
臺閣之官乎。
臺閣之所審者。
格例去就
而人之論臣。
正在於是
物論之地。
以臣之當初退待爲失。
惟允之地。
以臣之不宜處置自引
論思之地。
以臣之大損臺體請譴。
有一於此
去就固非可議。
兼而有之乎。
臣雖愚劣無狀
其心則豈欲昌披放倒
自速不職之譏哉。
然而人見或相參差。
臺䂓似易未諦。
而緣臣輕微
不見孚。
動輒疑謗
評箴隨之。
固自反。
何暇尤人。
臣之所自劾。
人之所議臣
在於疲軟噤默
不合言責之官
而不此之罪。
徒以格例爲言者。
亦見其輕重倒置也。
格例之如何。
自當付出臺閣者之公議
有不欲自臣覼縷
以傷事面也。
臣向伏覩令敎下者
愚衷耿耿
不能無憾天地大也
羣下雖有可罪。
原之則怒不當蓄。
人主雖有微過
改之則聖固自如。
譬若雷霆之霽而天氣淸朗
日月之更而萬物仰照。
恩威並行
情志相通
此固大聖至公無私之道。
羣下之得包容聖度之內
者也。
今 邸下蓄怒於旣原之餘。
過於將改之際。
雖若寬假
更加摧折
如綸如綍之言。
實有欠於渾厚嚴正之體。
而其在禮使臣隣之道。
不至爲累乎。
雖以臣等言之。
一並責之以寒心
赫赫具瞻之臣。
九經所致敬也。
堂堂持論之臣。
人主所見待也。
而苟其言之一咈 睿意輕侮低視。
毫無顧藉
辭敎一布
大小憂歎
誠恐巖穴自好之士。
其肯願立於朝而盡心盡言乎。
究其貽累之本。
則實由於臣等不能積誠之致也。
此尤臣難進一端也。
臺端一步
鐵防難越。
經夜相持
情窮勢迫。
玆敢朝房
冒罪控籲。
伏乞 离明俯賜諒察
刊削臣職。
以爲不職者之戒焉。
答曰覽書具悉。
卿若自以爲是
則余豈不以是知之乎。
如是然後卿足快於心乎。
公元1830年
辭資憲疏(庚寅)
伏以蒼生不祿
我 孝明世子睿徽奄閟。
日月流邁
慟寃何及。
皇穹垂佑我 世孫邸下。
儲冊繼陞。
景命迓續。
慶祝無疆
伏念前秋
朔方警水。
歲仍大饑
 睿旨咨臣。
往視遐民。
驅車踰嶺。
深入荒徼
府上訖。
官吏百姓相見
具言朝廷特遣近臣
恤爾灾窮。
疾苦
吏民相顧慰藉
府且無事
因循度日
秖俟歸期
未及反。
 离筵永撤。
悠悠蒼旻
此恨曷訴。
悲病交纏
切求罷免
不意眷錄隆摯。
超授卿資。
窮漠邊垣
榮光赫然
臣攀誥怔營
不知所處
綜名考績
治行增秩
西京所以致隆也。
臣無才無術
不能文飾吏事
而今日所蒙被
殆類徵黃褒吳之所以表異之者
臣竊恐使遐民議王廷陟黜之政。
而且以沮居官者之心也。
列卿之職。
總釐六典
分曹賦政
參决機務
選重朝倫
非材莫據。
豈有如臣之苟玷而冒混者乎。
臣本以愚劣
早倖通籍
所望不過秘書郞縣令耳。
 殿下恩德過深。
大夫齒宰列。
已非臣始心攸期。
况今過此以往者乎。
充備任使
不爲不久
而上不能學古通方。
練諳治體
次之不能修潤王猷
議論闕失
下之又不能積勞効力
燥濕奔走
夷考其實
無可紀。
近代用人
多循久次
選部唱注。
考功居一
臣之忝亞卿
雖有歲紀
六年居憂
七年在外
其間冠帶趍朝。
僅爲若干日耳。
計次課勞。
委屬驟躐。
臣若首擧。
勞何勸焉。
臣聞 祖宗盛際
卿大夫陞秩者。
或衷悃陳讓
旋聽收旨。
上下相與
質而不華
無僭典。
下無謬分。
故帶或錫。
三褫非煩。
印已刻而趣銷無嫌
嘗以已施已授。
而有所難愼於收還哉。
伏願 聖明公器之重。
察微諒之懇。
仍臣前資
俾從職事
則臣之如新受賜。
猶屬己私
其於愼惜磨礪之政。
亦豈無少補也哉
答曰省疏具悉
卿其勿辭。
乃心力。
毋孤厥簡。
公元1831年
辭 奎章提學疏(辛卯)
伏以臣於日昨
拜 奎章提學
隨牙詣閤門外
祇肅領敎旨。
退私次伏而思之。
惟玆之職。
非臣所堪。
𢥠恧惶兢。
何敢自安
臣本顓庸
家又儒素
通籍之初。
守分屛跡
刪念榮次
 殿下不世之遇。
拔臣於衆所不知之中。
置諸內閣
出入左右
節推歷敭
至有今日
 殿下之於臣。
所施者若是特異
而臣之於 殿下
所報者一有可稱者乎。
前者冒就。
已失量度
今如再謬。
罪當至何。
臣於入院初。
敬閱學士題名錄
卷首奉 先大王御製
若曰中人以下
不爲榮名勸。
使國人皆曰是人而後居是官。
其於礪名檢興藝術。
不爲無補
猗我 先王酌通儀制
刱建是閣。
謨訓之重則雲漢日星
垂寶天章
典掌之官瑚璉圭壁
流輝詞英
八甎珩珮
羽儀朝紳
前後與選者。
皆極一代之望。
至於長官
地分愈峻。
責任尤重。
非其人。
寧曠不備
故卷中得錄名者。
十年若干人耳。
其人皆儒雅宏博
贊揚聲明
風裁言議
至今想見
邈然古昔之不可及
若是是人而是官也。
是故使得榮之
不得者慕之。
砥礪名行
修辭肄藝。
風流典雅
庶致彬蔚之盛。
則是官之得失輕重
有係汚隆
如臣等輩
一或冒忝。
則其爲輕且羞當何如
而彼藝林遊學之士。
何以爲勸哉。
臣旣乏學術
又無材能
受恩隆盛
驟躋華顯
過福招灾
理必無倖。
猜怒謗毁
勢所必至
信心徑行
疎畧事務
內外歷試
絲毫蔑效。
已往如此
將來可知
主恩深重
臣罪滋大
如欲一分酬報
惟有自知止。
勿居踰濫。
以不孤聖眷。
下以獲免罪戾
則不報之報。
是亦一道
言由悃愊
非敢欺飾
伏乞 聖明
諒察微懇。
還收新命
使公器重而私分安焉
公元1833年
水原留守疏(癸巳)
伏以臣偏受恩渥。
備任使。
府治藩寄。
出賦明命
無術潤飾
無績著奏。
靜省往諐。
常懷兢恧。
迺者名登剡牘
畀臣居留
承命悸恐
何以堪稱。
分司留後
自隆周保釐之任
委毗非輕。
唐以舊德參用
宋以執政兼充。
麟符麻制
遴選㝡重。
綏民情則有字牧之責。
調輯
戎務則存屛翰之勢。
而今玆華城一府
設施規橅
皆出我 先大王宏遠之謨。
新豐父老
至今遺澤而歌 聖德
珠邱之草木昭回
 眞殿之衣冠月遊
象設而展拱護之誠。
陪繖衛而修灑掃之禮。
體貌隆重
非他司可比
廨宇樓櫓之所修葺
府庫金穀之所句校
皆有成籌。
遵如金石
歲月寢邈。
舊制或弛。
閭井蕭條
百弊滋繁
重以巨賑纔撤。
瘡痍未蘓。
政宜擇綜鍊剸裁之手。
以收來効
而臣之不才
自知之。
精力短而病於應煩。
識見淺而拙於幹務。
措施矯捄。
尙何可議。
若不早自揆度
冒膺隆旨。
其如官政而累 聖簡何哉。
噫。
土臣祖先墳墓之鄕也。
梓里
旌節導前。
私門光輝
昔人所喩晝錦之榮。
而旣叨其榮。
欲辭不居者。
非臣之以讓爲美。
實出於較量公私重輕者也。
玆敢控情籲章。
冐瀆崇聽。
伏乞 聖明垂諒察。
亟遞臣新授留守之任
公器重而私分安焉
辭平安監司
伏以臣猥攀隆寄
居留南畿
陪護珠邱之草木
瞻依殿之衣冠
懷恩榮。
效誠忱。
時値年穀不成
民憂孔殷
竊欲宣上德意。
少慰新豐父老之情。
而才
謬識闇。
寸籌莫展
夙宵悸恐
自訟不稱
不意西藩報政
以臣移授
未敢知廟剡 聖簡。
奚取於臣。
居一府。
尙懼不敢
况玆全省之重。
一府比哉。
臣夙備任使。
馳騁四方
而宦緣官轍。
在於西。
邇來二十有五年。
車盖符節
來往於淸浿長樾之間者有餘遭矣。
其始至也。
聲明風物
燦然可觀
民服八條之敎。
其鄕傳井田之制。
其俗絃誦弓馬
其業耒耜機杼
樁藏庾蓄。
金穀峙裕。
比屋列肆
百物殷盛
賈客遊人垂袖行歌者。
至夜不絶。
誠明繁華通邑大都也。
及再至。
饑饉所瘁。
師旅所困。
仳離蕩析
生理日耗
烟火蕭然
非復舊昔全盛
而自其後窳弊滋甚
如器之欹。
民風漓而禮讓不興
鄕綱頹而名分紊錯。
征賦不調
庫財無節
使車織路官政撓。
役舟跨海民力竭。
野荒村敗。
婦歎夫咨。
廈之方傾。
召匠與計。
車之欲輸。
將伯可助。
則惟彼奠濟矯捄之責。
在於長吏能否
精擇愼揀。
此時爲然
今以臣而委此事。
則臣竊恐朝廷之憂西方猶未至。
而西民之觀于塗者。
不其落莫矣乎
臣隆恩洪渥。
報答無階
區區自矢者。
竊附於古人盡心民事
治郡自效
而臣嘗官字牧矣。
亦嘗官旬宣矣。
亦嘗官保釐矣。
及去之日。
夷考
其行。
未嘗一兩事利人者。
未嘗去一兩事病人者。
不過飽食嬉嬉
嘯咏自適而已
於身雖便。
在國何補
虞考漢課
所不容釋。
而 聖恩優包。
光寵愈加
今玆所受。
尤何敢當。
玆營接畿海通遼瀋
郡州霧列。
文書星馳
兵衛畫戟之盛。
湖山樓閣之勝。
宣力之餘。
亦足取樂
故今之士大夫仕宦於朝者。
得此便以爲榮。
慕榮就樂。
臣亦常情
而量其力則力所不及。
揣其才則所難强。
隳職僨事
明若執契
猶且冒進
以冀僥倖。
則其人誠非愚則妄矣。
竟雖黜責
民已受害
思慮及此
憂懼轉深。
玆敢敷陳實情
仰瀆 宸聽
伏望殿下
諒臣言之非出例讓。
亟命還收新授職名。
以重藩司
以幸西民焉。
公元1834年
乞解藩任疏(甲午)
伏以皇穹不吊
我 大行大王奄棄臣民
天乎寃矣。
胡今之人。
無祿至此
八方震驚
萬姓哀號
皇皇瞿瞿
何所涯極。
聖謨垂裕
景命維新
 文孫踐阼
 太母聽政
人神有依。
國勢復奠。
 孝和殿崇儀誕擧。
丕號載上。
庶慰遺民於戲之思。
而撫昔傷愴
當復何懷。
洪惟我 大行大王
大聖之姿。
純一之德。
覆載天地
照臨如日月。
三紀光御。
萬化旁流
全保世臣
字育庶民
仁心仁政
浹人肌髓
奉諱之日。
臣若子。
罔有內外
下至深山窮谷老婦稺子
莫不叫叩攀擗。
如喪考妣
宋仁宗在位久。
天性仁恕
禮待羣下
恩德周洽
晏駕之後
逮事之卿士大夫
語及當時
未有不失流涕者。
豈獨君臣大義
同得於秉彜而然哉。
誠以恩澤之所深入
知遇之所感結
情由中出
不待勉强自然者矣。
顧今簪纓立朝之人。
孰非 大行生成化育中物。
而念臣弱冠通籍
際我大行大王御極之初。
特被眷注
殊私若偏。
每侍筵席
德言溫諄。
置之院閣。
朝夕左右
于今三十三年之間。
臣身之所被光寵華顯如此之盛。
而臣之鬢髮
亦已星星白矣。
向臣符節西出也。
臨軒送臣。
勉之職事
玉音尙在臣耳。
天顔不可以復瞻矣。
官守有限
關山難越。
院直而阻起居之班。
庭臨而失奔問之禮。
臣非木石
何忍堪此。
欲報之德。
與天無極
尺寸未酬。
萬事今休。
此已臣餘生之至恨。
又復獨滯周南
不得與終事之役。
則臣冥頑不誠。
不若工匠皁隷之各效其力。
而弸轖纏結之恨。
窮昊徹壤。
豈有終極乎哉
且臣質本脆弱
向衰頻病。
震剝之餘。
神識昏迷
衆務委積
害公非細
揆諸官政
亦宜言去。
而猶屬緩聲
不敢煩絮
涕泣陳懇。
惟願伸情。
伏乞 聖明
微忱不可强抑。
重任不可虛縻
亟解臣職。
俾許遄歸
公私不勝大願矣。
答曰省疏具悉
此非關西道言私之時。
勿辭察任。
公元1836年
兵曹判書疏(丙申)
伏以臣本以庸陋
過蒙拔擢
前後踐歷
俱出望外
在聖簡爲累。
微分爲濫。
恒居內省
懼深愧腆。
不意玆者。
累而愈累。
濫而彌濫。
曹重務。
猥玷寵命
牌召再三
令臣受符
悚駭震越
不知所云
臣聞古者
仕久資高
衰昏軟弱
不能任事
而時不忍棄者。
待以散漫之啣。
不以幹理爲責。
優游涵包。
獲免諐郵。
始終生成之澤。
允爲煕朝之美典。
今臣通籍已過三紀
不爲不久矣。
陞秩夙忝八座
不爲高矣
早衰多病。
才識短弱
未堪任事之列。
徒恃不棄之恩。
彯纓拖帶
時適公所
龍象銅漏
隨邇綴於講對。
金匱芸香
末議編輯
志願常足
恩德無比
豈有妄想閒念。
復尋榮名馳騖之途。
而眷錄冞隆。
好爵來加。
兵衛畫戟
門闌增耀
中權旗皷
書生所艶。
臣若拚拋素守
强所未學。
鞭弭櫜鞬
顧眄示用。
非惟臣心自視赧然
不幾鄕黨交遊譏笑乎。
况玆管轄
實兼衆務
緝釐九法
統董五兵
金穀出入之數則筦鑰是掌。
鞱鈐進退之權則銓衡是典。
內而輦輅廐牧鹵簿供帳之具。
外而圖志險阻堡障烽燧之事
分掌共理
動關利害
疆域平之時。
干城倚注
諸部。
此實全才通識者之所逡廵者也。
以是授臣。
以是膺焉。
則致冦速戾
固未自恤。
其如國重任之得失何哉。
參倚已熟。
控實仰懇。
伏乞 聖明垂鑑諒。
還收新命
回授能者。
國事幸甚
私分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