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成斋集卷之十 (自动笺注)
成齋集卷之十
 講說
  
公元前504年
以都承旨勸講入 侍時陳勉(丁酉正月二十七日)
閣臣儒臣
已爲敷陳
無容傅會更達。
而臣初登 講筵
獲覩臨讀新受音講讀
不及於前受音講讀
有終不一之患。
講讀專心然後一精致效
自抵於緝煕光明之域矣。
雖在燕閒之中。
必以溫繹知新爲務。
切勿間斷爲戒
進修要道
不外於此
自今念玆在玆。
罔或少怠。
正心
克勤典學
是臣至祝。
更望 留神焉。
成齋集卷之十
 奏
  
公元前503年
以禮判入 侍賓 筵。
北道科取人之數磨鍊奏。
(戊戌七月三十日)
公元前466年
所啓咸鏡道道科節目
當爲磨鍊
謹稽謄錄
文科例取四人
而 英廟朝乙亥年
因 特敎以異於他年
北關各取三人
 先朝乙亥
依 英廟朝乙亥年例。
六人磨鍊
丙戌年依舊例以四人磨鍊矣。
今番取人之數。
不得不 禀定擧行
敢此仰 達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今番道科。
異於他時道科。
乙亥
年例六人可也。
公元前383年
以禮判 莊陵奉審復 命入 侍時。
寧越封進之黃腸板。
移封江陵襄陽三陟,麟蹄等邑。
江原道公都會。
道臣主試
江陵還逋之指徵無處條矯捄奏。
(戊戌九月十五日)
公元前455年
所啓關東黃腸板封 進之邑。
各有分定之數。
惟彼寧越
雖曰封山之地。
初無可材之木。
每當封 進之時。
未免借封於他邑數百里之境。
作板也輸運也。
許多用費
畢竟害及於殘民矣。
本邑凋殘
日以益甚
且妥奉 陵寢
事軆與他邑有別。
今以黃腸板本定之數。
移封江陵襄陽三陟,獜蹄等宜材之邑。
則元定立不見其縮。
移封之邑亦無添弊。
民優可爲紓力息肩之澤。
請令廟堂禀處何如
 上曰依爲之。
又所 啓各道公都覆試道臣主試
通行之䂓。
江原道則以江陵川,原州三邑
互相輪試。
原州年次道臣主試
江,年次則邑倅主試
未知此例。
創自何時
而外覆試
倣用陞庠之制。
有非旬題之比。
則揆諸試軆。
終涉未穩。
自今依他道例並以道臣主試恐好。
而此科制
臣適忝春曹
敢此仰達矣。
 上曰依爲之。
又所啓今番臣行之經歷
邑。
不過數處而止。
則凡係邑病民瘼。
無由得聞。
而以臣目擊耳聒者言之。
江陵瘡痍弊破。
無復舊日㨾矣。
荐因歉荒
轉甚凋瘵
三政俱紊。
百弊層滋。
田土往往荒蕪
村里在在蕭條
雖謂之十室九空
過語也。
路人民之擁馬呼訴。
齊聲乞活之狀。
不敢一一仰聞。
而最是指徵無處流亡還。
目下難醫之大痼也。
糶糴法意
本自嚴重
守土長吏
能不經度
誠心施措則固好矣。
而諉無可捄之道。
輒有橫徵之患。
以族以隣。
仳㒧相屬
以今未蘇之民勢。
雖在當納之公物
罄竭甁罌
猶患不及
况加之以科外之移疾
安保無散而之四之境乎。
道臣在營時。
聞有䟽請排捧之擧。
而尙此窘礙。
未就頭緖
所以有逋之官屬
可納之還民
藉說於疊秩。
興咨於加錄。
乃以流絶之戶。
認作迷藏之竇。
並與當納而不納。
可捧而未捧。
由於此也。
此若不早矯捄。
幾何不成痼乎。
末流之害。
必至民糓俱失。
言念還政
悶歎
似此民隱
非徒此邑。
厘捄之際。
易混虛實
遽爾煩奏
極涉惶悚
而但璿閤史庫。
奉此地。
愚民冀望
或異他邑。
 朝家軫念
宜加常例
與其因循而莫可收拾
曷若釐剔而及今就完。
本邑各穀虧欠
殆至萬包。
官屬犯逋及民間
未捧。
恰爲三分之二矣。
此則嚴飭營邑。
使之區別督捧。
其中指徵無處流亡條。
 下詢廟堂
講究矯捄之策。
俾示另恤之意似好。
敢此仰達矣。
 上曰依爲之。
公元前382年
以兵判入 侍賓 筵。
本曹軍需錢布
申飭列邑奏。
(己亥九月三十日)
所啓本曹錢布軍需經用
法意本嚴。
而夫近來外邑愆納之弊。
愈往愈甚
當年條之淹留不納。
且置無論
經歲稽滯
積過屢當者其數甚夥。
所以庫儲枵罄。
用窘跲。
諸事軆。
寧容如是
每以歉荒
縱爲藉口之資。
而獨於公納而推諉延拖者。
可知其吏皆翻弄
惟意乾沒
官不董察。
又多玩愒之致。
分憂之地。
能憚法而先公
則豈至於此哉。
臣於前月
已有關督。
而所納極其零瑣。
此而一向任置。
其可曰國有常法乎。
各該守令。
所當並請重勘。
帥臣亦當論責。
姑付申之意。
有此先甲之飭。
如是又復緩納。
違越程限
則未準納守令自本曹卽請罷拿之典。
以此措辭行會
無得遷就之地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依爲之。
曹事如此
各別申飭
若復過限之弊。
自本曹直爲論勘可也。
公元1599年
以兵判入 侍賓 筵。
北關五鎭江界六鎭邊將秩滿
守令差送。
萬戶許用三品履歷
訓鍊官員十窠增設奏。
(己亥十二月初十日)
所啓北關五鎭江界六鎭鎭將之以名武差遣
待瓜準仍除守令。
係是定式
而此式近漸頹隳
多以冷武無力者充擬。
竟不得一郡縣
所以名雖遆付。
視同墜坎。
䂓避成習
年復益甚
當初擇遣之本旨
專在捄鎭之策。
寓乘障之義。
及今矯謬之道。
莫如復舊之例。
此後以訓正副正通望及經僉以上中年少有地閥人。
各別擇擬。
秩滿雖當都目
毋論本道與他道。
守令隨闕必差。
萬戶五考純褒者。
許用三品履歷
以爲奬激之地。
永式施行
合事宜。
敢此仰達。
因此又有提奏者。
武臣虗司果之積滯
近日若。
並計南行與雜歧陞六
洽爲四十餘人之多。
淹欝之歎。
於斯爲甚
前雖未滿此數之時。
每多有經禀變通之擧矣。
訓鍊官員之自前增設
固多已例。
今亦增出十窠。
次次遷轉
俾作䟽欝之方。
而祿給則又有方便之道。
本曹有武臣堂上試射祿五十窠。
此試卽取十五分以上付祿者也。
無準分。
祿輒空頒。
揆以名實
誠沒義意
其中劃出十餘窠。
以爲相準本祿。
分數排比之地。
待虛司果盡爲區處
新設十窠。
隨窠减下。
試祿亦爲還付本窠。
俱合便宜
非不知汰刪冗官之爲目下一務。
而乃反爲增設之論者。
固知其萬萬悚惶
苟或無損於料祿。
有補於振屈。
則安得不以區區愚見
仰冀 處分乎。
敢此仰達。
而事係官方
並 下詢大臣將臣
處之何如
 大王大妃殿曰大臣之意何如
右議政趙寅▣曰臣於閤外。
已有聞之者矣。
邊將擇差與準窠後守令除授
自是舊式
萬戶五考五上
許用三品履歷
儘合激勸
至於訓院加設十窠。
官制變通
雖係難愼。
祿有方便之道。
窠非永久之計。
如是區處
宲爲目下振滯䟽欝之政矣。
 大王大妃殿曰將臣之意何如
捴戎使李惟秀曰西北邊將以訓正副正通望之人差送。
卽擇送之意也。
訓正副正通望與經僉中有地閥可以將進者差遣
擇人之道。
無過於此
近來虗司果積滯數至四十餘人云。
誠甚可悶。
兵判以增窠區處爲奏。
此是出於䟽欝之意。
事俱便宜
無容更達矣。
衛大將李完植曰兵判所奏。
出於重邊圉䟽滯屈之意。
合事宜。
無容更議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兩條所奏。
大臣將臣之意旣如此
依爲之。
公元1600年
宗廟動駕
以兵判入 侍。
 幸行時斥堠伏兵擧行奏。
(庚子二月二十九日)
公元1653年
進前奏曰今番 幸行時
十里斥堠伏兵傳語並置之事。
 命下矣。
癸巳 徽慶園。
昨年 綏陵 動駕時。
皆因 特敎除之。
而此時則 陵所所之程堠纔踰十里
故仍以訓局軍及衛軍擧行
而今番則自 陵所至雨裝峴爲二十餘里。
京軍之越境擧行
其勢末由
許久間斷
亦極未安。
外邑軫弊之 聖念。
臣固欽仰
而 蹕路肅警。
事軆自別。
十里斥堠伏兵傳語等節。
依前草記擧行何如
 上曰依爲之。
公元1660年
以兵判文武科 親臨放榜入 侍時。
南行宣傳部將科後陞六奏。
(庚子四月十一日)
南行宣傳部將受祿準朔。
科後陞六例也。
宣傳官洪秉周,前部將李行源。
或未滿六朔之限。
或未受司果之祿。
在前如此之類。
一經 禀。
輒蒙 處分
敢此仰達矣。
 上曰陞六可也。
公元1180年
以兵判兼承文提調入 侍賓 筵。
前營李東植,李明復資
寫字金榮邊將調用奏。
(庚子五月二十五日)
所啓營將十五朔以前
毋得遷轉
卽通編所載。
陞資條註又曰未準朔貶下。
則雖開圻前移職。
亦收資。
然則準朔似指十五朔。
而準朔以後則雖貶遆。
不爲收資之謂也。
忠州營將李東植洽滿二十朔。
已爲內移
而因該道之未及聞知
依例等第矣。
法文旣有準朔之區別
則已準朔而遆罷者。
似當復資
官制有重。
且係刱例。
 下詢大臣將臣
 處之何如
 大王大妃殿敎曰大臣將臣之意何如
右議政趙寅▣曰法典如此
營將元無一定之瓜朔。
且有十五朔遷轉之久。
以此爲準朔云者▣不大違。
而此已經二十朔云
然則其所稱屈。
容或無恠矣。
捴戎使李惟秀曰營將履歷之用不用
在於治前治後。
而今李東植治滿內遷後貶罷。
復資似好矣。
衛大將李完植曰李東植貶罷。
在於治滿內遷之後
似當有分別。
至於收資。
不無稱屈之論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大臣將臣之意如此
復資可也。
又所啓前全州營將李明學。
本道啓罷。
依例降資。
而以其私情難於在官
引義遆任矣。
通編陞資營將者。
瓜前以不職遆罷。
還收資級條註。
有以他罪見罷者否之文。
又况在前如此之類。
每有提禀復資之例。
敢此仰達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復資施行可也。
又所啓臣待罪提擧
本院事有 禀奏者矣。
寫字
金榮前後節使
別行陪進表咨。
回還先來者準滿十次。
較諸灣撥久勤。
番數多寡
不相稱
道理遠近
似合依倣前任先來之未滿此數者或已有酬勞施賞之擧。
此亦施以邊將調用之典恐好。
敢此仰達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依爲之。
以兵判入 侍賓 筵。
主薦之宣傳官徐相五,李容駿幷罷職奏。
(庚子六月二十日)
所啓南行宣薦之無六七人
曾因將臣 筵奏定式施行
此盖出於寧約無濫。
而今南行被薦爲八人
統論數爻。
未必爲濫。
倣諸近式。
未免違越
如或仍置。
將啓後弊。
主薦之行首宣傳官徐相五,副行首李容駿。
並施罷職之典。
分付該廳。
正原薦。
减額施行何如
 大王大妃殿答曰依爲之。
戶判入 侍賓 筵。
兩營停番。
仍停一年取用奏。
(庚子九月初十日)
所啓年前因曹經不足
請報籌司。
兩營停番及兩道貢蔘等排年作穀條。
退一年移劃推用之擧矣。
見今曹儲不敷
塗抹無路。
兩道貢蔘等諸條。
不敢更爲議到。
兩營停番。
此與新停有異。
依已例更爲仍停一年
使之取用。
元定節目
縱有遲速之差
殊。
曹用排比
實爲牽補之可紓。
敢此仰達。
 下詢大臣
處之何如
 大王大妃殿曰大臣之意何如
右議政趙寅▣曰近來减番停番之擧。
揆以軍制
誠不成說
不如是亦無着手容措之地故也。
見今度支事勢
排用極艱。
不得不一年仍停之請。
事異刱行。
年條又非甚遠。
依所奏許施。
似爲方便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大臣之意如此
依爲之。
公元1239年
戶判入 侍賓 筵。
牙山己亥權减船漕卒。
特令减額奏。
(壬寅五月二十七日)
公元1299年
所啓向於己亥
湖西牙山漕船二隻權减之擧矣。
見减船隻之漕復雜費。
並屬賦稅
只是漕卒每船四十八名。
二隻合爲九十六名。
收布自在
爲瘼孔甚。
該邑之屢報請减。
可知事勢不容不已
况本倉權减船三隻漕卒之身布。
曾有庚寅 筵禀特减之例。
朝家曲軫漕邑。
無前後之異同
牙山己亥權减船漕卒特令减額。
以爲究惠蠲弊之地何如
 答曰依爲之。
公元1365年
箕伯移拜兵判。
肅拜日。
以前箕伯入 侍。
龜城泰川兩邑全頹戶。
當年還布蠲蕩
結稅免頉。
定州宣川嘉山,郭山,博川五邑全家漂頹之還♣布。
潰缺沙覆之結稅。
亦許分等蠲頉。
其餘被灾邑紓力之方。
另加措劃奏。
(乙巳八月初五日)
臣以無似
周歲尸素
譴何是俟。
何敢爲刺口陳奏之計。
前席特對。
至承 下詢。
西顧之 聖念。
不勝欽仰萬萬。
緣係焚溺之急。
敢此冒瀆
尤切悚慄之至。
關西一路
比來困瘁
加以己庚㐫荒
瘡痍呻吟之獲有今日
莫非家懷保之澤。
目下淸川以北。
水潦之灾。
便是滄桑浩劫
驚波怒濤過處
毋論閭里原隰
蕩爲江河
依山近峽之尤被其害者。
盖緣三日暴霔。
始濫於龜城
不分高低
崩沙滚石
水勢所到。
不無淺深之別。
惟其事出不虞也。
故民無以容措其間
室漂而莫知支之。
人渰而莫知救之。
田潰堰决而莫知防之。
坐視蒼皇
載胥及溺。
臣雖不及目擊光景
聽聞所悉。
不忍說到者。
惟 聖上側席憂遑。
錦玉靡甘。
慰諭之 命。
綸綍之音。
捐助之 恩。
無遠不届
乃至壇壝酺酹之典。
生死幽明
無有餘憾。
臣於在營時。
槩聞被灾之民。
不手攢頂祝。
如新受賜。
擧無流散之慮。
期副 德意之萬一。
羣情所在
庶可轉灾爲
第念已頹之屋。
雖曰僅搆。
而民無餘力。
已潰之田。
雖曰倖防。
而民無所賴矣。
况又蟊䘌不
熄。
穗秉到竭。
不待西成
可知失稔
言念來頭
實多繞壁之憂。
其中龜城泰川
㝡尤甚之處。
流離顚連
項背相望
蕭條荒落
烟火殆絶。
今若責之以惟正恒式
非但爲出羖之窘括龜之艱而已
實是行不得之事也。
渰沒者之生前還布。
已蒙 恩减。
不須疊床。
而有全家漂頹土地汰覆者。
有有田而無戶者
有無田而有戶者
不可較量裁審。
無至漏濫。
以爲龜泰兩邑之全頹戶。
當年還布。
一並蠲蕩
結稅亦許當年免頉之。
尤甚定州宣川嘉山,郭博川五邑全家漂頹之還布。
潰缺沙覄之結稅。
亦許分等蠲頉。
其餘被灾邑紓力之方。
另加措劃。
無至一夫不獲之意。
並令廟堂行會道臣
參量民情
區別免給。
使 九重如傷若恫之盛德至意
有以到底孚感
始終淪浹
導迎迓續之休。
在於是。
敢此仰達矣。
 上曰依爲之。
(兵判肅拜日。
入侍之 命。)
以兵判 徽定殿移奉祗送入 侍時。
 徽定殿訓鍊一員輪回入直
以爲監門奏。
(乙巳十一月初七日)
徽定殿移奉後武德門開閉
太廟例殿官次知擧行事命下矣。
闕門守衛
極其嚴愼
而本闕衛將例直
興化門內
難以兼管。
訓鍊院官一員太廟例使之輪回入直
以爲監門
而亦以此定式施行
合事軆。
敢此仰達矣。
 上曰依爲之。
公元1366年
內閣提學
 綏陵奉審入 侍。
本 陵植木莎草田土區劃奏。
(丙午五月初六日)
上曰植木沙草何如
趙▣▣曰紅箭門內諸處
盡着根。
無不茁茂
丁字閣西邊麓下未及處。
廣幾爲二間餘。
昨年霖雨之連霔。
未遑盡被。
今此補之役。
一時爲急矣。
 上曰然矣。
趙▣▣曰植木洞口外所植雜木
稍稍有着根之意。
洞口內所植檜雜木
亦就長養之境。
以今所見
大異於昨年
不無間間枯黃之株。
而 陵屬之言今雖有枯黃之色。
經夏節。
自可蘇生云。
設有枯損之株。
繼此而苟能勤植則不出幾年。
可見欝密
而自 齋室至紅箭門 御路
無遮障之崖麓。
此則非植木無以掩翳
所以白虎植木
果得盡意
而猶或有扶踈之慮。
來頭植之時。
使之倍力於此地恐好。
又有最悚悶處。
橋東畔。
平低無礙
 丁字閣樑灰甍角。
宛然入望
此雖地形所使
甚爲未安。
問於 陵屬則以爲外白虎火巢交界處。
地名曰小松亭
一短麓也。
公元1653年
曾多有如雜木障蔽中間
在前牧塲時。
盡被斫伐
致此童濯云。
今若於此地多株補植則庶爲遮障之道矣。
 上曰補植於內白虎則似不露矣。
趙▣▣曰 聖敎至當
內白虎補植之役。
前已盡意。
外白近處松亭植木
不可虗徐矣。
且箭橋新作路之傍脊上有一小路。
從此路而行。
則 丁字閣之入望
尤非箭橋前路之比云。
臣旣不得目覩形便
無以質言仰對。
而此路非植木之所可遮。
禁絶行人
防塞捷徑之外。
無他道。
然而此亦有合商量者。
若値潦水漲溢之時。
非此路無以通涉故也。
 上曰幸行時恐値阻水之慮而然乎。
趙▣▣曰 幸行時則每於仲春仲秋涓吉
宜無阻水之慮。
而或忌辰節享之時。
有意外之水而爲奏也。
 上曰昨年新作路乎。
趙▣▣曰此是昨年 幸行時
新作路左脊小路也。
 上曰旣有石築之路。
雖塞此路。
可行之矣。
趙▣▣曰新作路石築處。
或値大潦
終不無頹浸之患。
遮路一欵。
從後更爲議定
似爲穩當
先於外白虎火巢交界處。
植木補土之節。
 丁字閣西邊被未盡處。
使地方從便擧行
恐好矣。
 上曰依所奏分付畿營。
使之從速擧行可也。
 上曰 陵上
草與石物。
果皆無頉乎。
趙▣▣曰無頉矣。
趙▣▣曰臣於今番奉審之行。
 陵屬有所控訴者。
渠輩無知沒分數之言。
不敢一一仰達。
而其在崇奉之道。
宜有別般 軫念之擧矣。
 陵軍之一年內。
每名所聊賴
滿三十兩。
而替番進排責應供役。
從此中出
外他無一畒所出沾漑者。
故擧皆窮窘
誠難支過矣。
曾在 延慶奉安時。
戶曹爲念渠輩之後弊。
直以位錢劃於他邑。
以爲推來而分給
未嘗永久長遠之方。
而特以渠輩目下難支者。
由於 本陵近處無片土之可以耕食而然也。
 上曰似然矣。
何以有道理乎。
趙▣▣曰臣意則 陵洞口近處無他變通之道。
而但前牧塲所屬之土。
每年所納租包。
洽過四百餘石。
而就其中 陵所最近勉穆里所收。
不過百餘石云
於此出示意。
則恐合便穩。
而此無論多少
有非臣所敢 筵禀變通者。
而臣旣有詳聞渠輩窮窘事狀也。
不敢畧陳
惟在自 上軫念處分之如何。
敢此仰達矣。
 上曰此是免稅田乎。
趙▣▣曰此則今爲司僕寺屯土矣。
上曰此田所在。
昨年 隨轝時晝停所近處乎。
趙▣▣曰然矣。
 上曰顯隆園所屬田土
聞甚不少矣。
趙▣▣曰臣不敢以 陵屬沾漑厚薄
遽然比及於 顯隆園 健陵。
田土之所收。
錢兩之所賴。
不少矣。
 本陵田區劃之節。
在早晩間自 上特施軫念之典。
司僕屯土。
又與大農元稅有異矣。
上曰然矣。
趙▣▣曰 本陵香炭所收。
亦甚不厚。
 陵官所用一年劃付。
不過百金云。
則 陵軍之聊賴至薄。
推此可以知之矣。
 上曰然矣。
當有軫念之道矣。
公元1366年
綏陵遷奉時。
以兵判陪扈 行在所
信箭遺落宣傳官拿處奏。
(丙午閏五月十九日)
信箭所重。
何等嚴愼
而卽聞去夜宣傳官承 命勞問之際。
所奉信箭
不知遺落何地。
竟致見失云。
事未前有。
萬萬驚駭
宣傳官爲先汰去。
令該府拿問嚴處何如
 上曰依爲之。
事過後拿處可也。
以兵判入 侍賓 筵。
部將李光洙前仕通計奏。
(丙午六月十五日)
部將李光前任宣傳官時。
因其父被謫呈遆矣。
昨年甄復後。
通計前仕。
今番都政。
當爲陞六
在前如此之人。
每有經禀施行之例。
敢此仰達矣。
 上曰依爲之。
公元1906年
以兵判賞試射入 侍時。
申榏,李奎運,李煕完別薦奏。
(丙午七月初五日)
將家後進之勸武收用
多有已例。
前府使申命洪子榏,前郡守李元運,捴戎使李應子煕完。
人地俱合奬拔
並別薦施行
軍門先付哨官何如
 上曰依爲之。
公元1907年
以兵判 親臨都政入 侍時。
日煥,李敎俊別薦奏。
(丁未六月二十四日)
所啓前府使張寅植子日煥李煕鳳子敎俊。
俱以將家後孫。
不事弓馬
第其人地
實合奬用。
並別薦施行何如
 上曰依爲之。
成齋集卷之十
 議
  
公元1840年
漕船通用收議(庚子四月二十日
○賓對右議政趙寅永所 啓戰漕船通用便否。
收議於原任大臣及備堂後
又爲關問於三南道帥臣
更爲 禀定事。
 大王大妃殿答曰所陳好矣。
依爲之。)
兵曹判書趙▣▣曰戰漕通用之論。
固久矣。
而乍發旋寢。
迄此未遑者。
由於水帥諸議。
俱以船制之廣狹不齊
格卒之多寡懸殊
又復諉之待變。
戎器無曠信地故也。
現今各沿戰船
擧皆粘泥。
隨造輒腐。
設値不虞
寧備陰雨
苟若變制㨾。
便於兩用
互通
防兵而幾半留泊。
行之有年
無碍而食效。
則造船不必如數
松田庶期復舊
而待變之具。
亦似爲宲其用矣。
更張之時。
或恐有牽碍之端。
可否之際。
能無甲乙之論。
未詳諳其利病
難以臆論其得失
膚淺之見。
不敢指一。
惟在博加詢議
務歸從長釐正矣。
各司各營財賦別置詢議(庚子五月二十五日
○賓對。
右議政趙寅永所 啓京各司各營有財賦處。
以米錢木各幾許作爲歲課
號曰別置
以爲畜儲食效。
而先爲 下詢於登 筵諸堂處之事。
 大王大妃殿敎曰各陳所見。)
公元1863年
兵曹判書趙▣▣曰臣今待罪兵曹
一切理財
踈闇尤甚
未詳經用贏絀
而槩以一年所捧。
較諸一年應下。
未必不足之患。
而但用之無漸。
欠於節濫也。
甚至支放恒式
或致窘跲之境。
然而苟能典守省約
寧有不敷之理哉。
大臣所奏。
亶出於裕蓄慮遠之圖。
如其永久無替
民國實效
無有過於此者
無容他見矣。
 大王大妃殿答曰大臣所奏好矣。
諸備堂之見如此
依爲之。
公元1843年
長津作鎭收議(癸卯七月初五日
○因賓對。
右議政權敦仁所奏長津邑還爲作鎭事。
備堂收議。)
邑鎭沿革
原無恒定之制。
惟係隨時之宜。
長津現今事勢
非復舊㨾
民散倉枵。
何以爲邑
縱有隣穀之
課劃。
已是事理之無當。
况又牽補之沒策。
終底疲敗乃已。
與其徒存邑名。
虛局滋弊痼。
無寧仍舊作鎭
撫餘民而固邊圉
矯捄之要。
恐不外此
無容他議矣。
 答曰令廟堂更爲禀處(藥房入診入侍時)。
軍保米變通收議(癸卯閏七月
○因三月初五日
右議政權敦仁所 啓湖西湖南海西軍保米變通事
惠堂收議。)
米納之民鮮稱便
而久必愁咨
吏緣爲奸。
竟至痼瘼。
通患也。
所謂保米。
爲甚焉。
家所積年憫恤
宜有一番通變
而尙此未遑者。
誠以更張之際。
或慮祛弊生弊之故耳。
苟能講究矯革
使保民息肩安業
則惟今日諴小祈永之本。
在於此。
迨玆另厘。
豈容少緩。
至若結錢之作米換保。
係是軍田大政
利病淺深
便否之如何。
臣無的確之見。
不敢臆斷
但在臣廳。
將彼代此。
無他層節。
則不過互改名色
無損益於經用
惟在博詢處之。
 答曰知道
廟堂更爲從長禀處。
公元1846年
綏陵遷奉事。
二品以上收議。
(丙午二月十四日
○以兵判收議。)
綏寢遷奉之議。
事軆至重至大。
禮節克敬克愼。
 親行奉審。
詢及在廷
 聖孝卓越而有光。
羣情愴慕而
靡逮。
地師所論。
脗然一辭
別無異同
如臣茫昧
不敢更容他見矣。
湖南田稅
大同再運。
漕船調用便否。
因廟 啓收議。
丙午五月初二日
(或云庚子六月十七日
廟堂草記收議云。
當更閱。)
再運弊近益甚
替調實合矯捄。
而論以轉漕定制
有難遽議變舊。
或慮祛弊生弊之端。
係船政。
 下詢舟司。
從便宜處之。
恐好矣。
公元1907年
贓律收議 丁未七月(七月初九日
右議政朴晦壽草記云而當更閱。)
懲貪爲保民要道
烏可已也。
第其治贓之條例
皇律通編金石成憲
不易之典。
無難行之端。
特以贓犯少而原律重。
輒用比準之文。
自底低昂之地。
若謂斷辟難愼。
行移照。
因此而不閱眚怙。
並與贓名。
㨎擬他律云尒
則此臣愚之所未敢妄論也。
令患不能行。
無患律例不備
苟能讞無枉濫。
犯不入出
無良之類。
自當信法知戢。
民受其利也。
至若墨倅還徵。
吏用律。
俱有已著。
惟在申明
而亦難保無倅非故犯吏多替冒。
恐合先示條列
纖悉無錯
然後可免閼碍之歎。
而臣未嫺律書。
不容臆斷膚淺
惟願博詢而裁處焉。
成齋集卷之十
 啓
  
公元1001年
新総庶政
養隆長樂
 明敬文光聖王大妃殿加上 尊號庭請 啓。
(辛丑正月初八日)
公元1902年
臣等聯徹三 啓。
顒竢一兪。
其言則擧國莫遏之願。
其事則列朝則然之禮。
齎誠輸悃
攢手齊祝。
昨又伏奉 批旨下者
宸衷懇至於仰勉。
 慈意愈切於冲挹
開納之命。
歷日尙靳。
臣等抑欝悶塞。
大失所圖
不避煩複之惧。
冒此必準乃已者。
人情之所同得。
天理之所當然
豈徒率由舊章
用遵彜典而止哉。
洪惟我 大王大妃殿下之功之德。
如堯如舜
與天地合。
並日月明
四十年毋臨一國
悠久博厚
克昌聖嗣。
永綏靈長
厖澤深恩
淪浹含生
通神化於八域。
品彙萬物
翊贊 純廟煕皥之治
啓佑 聖上大之業。
七載裘冕
一念憂勤
敬天愛民
造次於是
進賢斥佞。
不用擧。
保護我 聖躬
綿歷國脉
如髮之國步。
爲盤泰之安。
孔棘之時憂。
化作太平之象。
使我五百年宗社
保有今日
鞏固基命
洪業無疆
此皆我 太母之賜也。
 聖曆鼎盛
親緫庶務
 寶簾光撤。
不待詢謀
正大光明
赫赫卓越
此又歷代 聖后哲妃之所未能及。
可以爲法程於天下萬世者也。
克符妊似而彤管所不可勝書。
遠邁宣仁而瑤
凾之所莫能揚徽
其嵬勳偉烈
顯聞至善
無待金石
布在簡策
有非臣等淺拙之辭。
所敢形容萬一也。
傳曰大德必得其位。
必得其名。
臣等今日之請。
皇天祖宗眷庥我 太母
篤棐我 聖上
景祿俾熾
吉祥荐臻
孚應之至。
自有不期而然者。
稽之於天。
百福攸降。
驗之於民。
羣心已洽
玉泥金。
天畵日。
非直一時贊美
而受天之貺也。
順民之情也。
不悖無疑而俟不惑也。
臣等非不知 慈德撝謙
聖不自聖
謙之爲道
正乎內而順乎外。
有而不居
不違
則亦非所以屈而止下之義也。
矧玆國朝成憲
有如琬琰球璧
而我 太母臨帷諄勤
勉勉我 聖上者。
不外於監法成憲
則臣所以仰請於 淵鑑
期格於 慈聽者
式爲今日權輿
而來後之準則
殿下光天之孝。
婉愉導達
申複敷陳
則雖以我 太母謙謙聖衷
亦豈無感回達孝
止慈勉從之理乎。
節文所以合天理也。
儀則所以起人情也。
可以彌光於 慈德。
有辭於聖孝。
祈望羣情
亦庶因此而少伸。
玆敢相卛百官
咸造大庭
齋沐控籲。
更瀆 崇聽。
伏願 殿下懋積至誠
更加勉回。
亟允所請。
以副臣民顒祝之望。
惶恐敢 啓。
 答曰知道
自筵奏而
賓啓。
自賓啓而庭籲。
益見卿等大同之懇。
而 慈意尙靳。
職由予小子未能積誠耳。
公元1001年
仁陵御路排站書 啓(辛丑十月二十日
戶曹判書臣趙▣▣,漢城府判尹臣李光正,京畿觀察使徐英淳。)
公元1907年
今月初六日 傳敎內。
 仁陵展謁
匪久當行
則 御路排站晝停宿所等節。
不可不預的定
戶判京兆尹畿伯
下直看審以來事。
 傳敎敎是白乎等。
以臣等今月初八日
下直同爲發行
 仁陵御路排站。
新舊道里形便看審次。
楊州初境弘濟院。
高陽交河
進詣 仁陵洞口
轉向坡州邑。
還由高陽境復路是白乎旀。
程表之遠近不齊
道路險夷或殊兺除良。
 輦路有由州牧詣 陵所
交河邑詣 陵所
當本邑經宿後進詣敎是白遣。
又有動駕當日
直詣 陵所之排站。
已例是白如乎。
並爲條列開錄于左。
敢附微見。
恭俟 裁處是白齊。
  後
  由坡州邑詣 陵所排站。
 黔巖(二十六里)小晝停。
高陽郡(二十里)大晝停。
汾水院(二十里)小晝停。
州牧(二十里)停宿。
當日行八十六里。
翌日進詣 仁陵。
(三十里)還詣坡州牧停宿。
當日行六
十里
第三日當高陽路 還宮敎是白乎則。
是日亦爲八十六里是白乎旀。
兩邑俱有 行宮
道里亦爲慣熟是白乎矣。
坡州邑至 陵洞口三十里。
亭堠非徒不邇。
比他太遠是白齊。
  由高陽元堂路。
直詣 陵所排站。
公元1029年
 黔巖(二十六里)小晝停。
高陽元堂(二十里)大晝停。
坡州奉日川(十五里)小晝停。
 陵所(三十里)停宿。
當日行九十里。
此站有 英廟朝己巳 長陵行時已例是白乎矣。
出還宮連日九十里。
程站甚脩。
恐難遽爾議定是白齊。
  
交河邑還從後路詣 陵所排站。
公元1907年
 黔巖(二十六里)小晝停。
高陽元堂里(二十里)大晝停。
交河邑三十里(十里舊作路。
二十里新作路。
)停宿。
當日行七十里。
翌日坡州奉日川(二十里)晝停。
進詣 陵所
(二十五里)還由奉日川。
當爲交河邑停宿敎是白乎則。
是日行九十里。
 粤在 正廟朝己酉
有自 長陵交河排站已例敎是白乎乃。
非但新舊道路
間或遷移兺除良。
 輦路一日九十里。
亦難遽議是白齊。
  由交河郡
西北前路詣 陵所排站。
 自闕門至本邑。
排站已載於上欵開錄是白遣。
宿本邑後。
翌日當詣 陵所
路有西北二歧。
西則涉靈川浦至 陵所
(九里)北則渡厚浦抵 陵所
(十五里)俱可以新作路是白乎所。
靈川浦之道里
最近於厚浦。
地亦平坦是白乎矣。
兩浦俱是潮汐進退之處。
假量漲時。
港岸俱過三十餘間。
差狹於靈川
南岸峻險
北岸低仄。
不如靈川兩岸相等是白遣。
不得不舟橋或木橋。
而今於潮减之時。
水深猶爲丈餘。
則望晦深漲。
可以像想。
造橋必高出水上一丈。
然後可免汎濫之患。
况三十餘間之巨橋
結搆恐難完固
終欠愼重是白遣。
舟橋似爲圓全
兩岸堅築成艙。
中央水面不過爲十餘間是白如乎。
若以大小七八船隻
連環結束。
隨潮盈縮
其高低。
船艙相齊
則恐無一缺
有勝木橋作路。
最合便近是白齊。
  由交河邑
後路金城浦詣 陵所排站。
 自本邑還從柳川橋。
(五里)由間路過數里許卽金城浦。
靈川上流也。
潮進之勢到此减縮
現今流痕不過沒脛是白遣。
又有十餘間木橋。
居民往來
恒時不絶。
里言邑論。
以爲雖値大漲。
無過丈餘云爾
安排木橋。
優可利濟
或於春秋之交。
庶免因水圮頹之患是白遣。
由此浦抵 陵所
無過爲二十里內外
而但間多捷徑
路當新作是白乎。
則在傍之若而田畓。
勢將見蹙是白遣。
一二村戶
不得不移撤。
可作輦路是白齊。
傳曰令廟堂爛商便宜
從長禀處。
公元1124年
安監司補外
有當辭朝之 命。
而引私義
不爲肅拜事問 啓。
(甲辰五月初四日)
臣僨誤試役。
自底招罰。
僭瀆衷懇
降威罰。
 恩批誕宣。
開釋備至
殊眷雖極感鏤。
㙜彈尙切危蹙
奉牌經宿。
甘犯逋慢
忽於訟愆俟勘之際。
西藩外補之 命遽下矣。
驚懔隕越
罔知攸措。
臣雖不肖無狀
旣知補外之爲譴謫
則豈或全昧分義之爲不敢如此
而但臣於此地。
有私義之萬難冒赴。
進而仰承 恩譴則至苦塡臆。
微諒莫變。
欲退而俯陳鳴籲則罪名在身
格例有拘。
跼高蹐厚。
神遁魄𢥠。
萬死泥首闕下
重速方命
寧被嶺海重典
末由力強而趨膺。
臣情到此。
吁亦窮且隘矣。
惟願遄伏金木之誅。
 傳曰知道
同日 傳曰此家重臣之慘遭橫逆
已於 先朝洞燭昭晰之。
則到今有何更提之私義
至於
譴補而亦自劃乎。
可謂君綱臣分。
掃地無餘。
安監司趙▣▣卽其地定配。
公元1907年
初八日 傳曰前箕伯雖有日前處分
而仍置謫籍
亦關朝軆。
定配勿施。
仍令以補外
朝辭往赴。
公元1125年
箕伯本道民弊條列狀 啓(乙巳五月十八日)
公元1907年
節到付備邊司關內節 啓下敎。
今正月初十日
 傳曰予之嗣服
已過十載
民國之事。
無一可恃。
予雖寡昧
豈不知皆由予不能自強乎。
咨爾方伯居留之臣。
患其民國爲弊之端。
條列狀聞
備觀省。
廟堂從長禀覆
而其各悉心對揚
毋孤予寡人臨門詢訪至意事。
懸鈴行會事 傳敎是置。
 傳敎內辭意。
奉審施行事關是白置有亦。
惟我 聖上如傷若保至仁聖德
洞悉郡縣凋瘵
深憫烝黎困窮
臨門詢訪
靡不庸極。
十行絲綸
丁寧懇惻
凡在方伯守宰之列。
敢不欽仰攢祝。
所以對揚明命乎。
有係民國之爲弊者。
或採民狀。
或稽邑牒。
畧有所講確是白如乎。
瑣條細節不可以仰煩者。
先自臣營從長釐捄是白遣。
若其事關更張
無由擅便者。
備擧積痼之由。
附膚淺之見。
並皆列錄于左爲白去乎。
廟堂禀旨分付爲白只爲。
公元1723年
各邑量案修正
未知在於何時
而沿峽間汰覆浦落之土。
辛壬後流散荒廢之田。
無處無之
或無土而有結。
無人而有結。
或人與土幷無而有結。
此之謂本道之虗結。
自已陳稅尙難白徵。
况其指徵無處者之移徵於統首社隣者。
爲生切骨之瘼是白乎矣。
結政上關 國計
事軆嚴重
有非營邑之臣所可擅便
每於年分陳時
按例請灾。
特蒙 朝家量宜劃下之典。
較邑大小
視灾淺深
從畧均俵。
未入灾捴者。
依舊是寃徵橫斂
欲捄此弊。
改量之前
無以從實
而改量猝難容易議到。
則勢不得不因循挨過是白如乎。
內列邑。
某某等邑。
有甚焉。
龍岡段帳捴實田畓結四千一百四十一結八十三負六束內。
二百結西三面陳結
五十八結五束溫宮及內需司所屬屯民斂條。
三和段帳捴宲田畓結二千五百四十八結二十一負六束內。
二十七結六十五負九束。
癸卯漲水汰落陳廢。
寧遠段帳捴宲田畓結五百六十九結三十六負七束內。
七十五結流來陳荒。
孟山段帳捴實田畓結七百八十二結五負三束內。
十七結五束
辛壬以後陳荒。
陽德段帳捴實田結一千三百六十結六十七負一束內。
五十結三十九負七束
陳荒。
甑山段帳捴實田畓結八百二十八結三十七負七束內。
六十五結三十負虗結白徵條。
寧邊段帳捴實田畓結二千三百七十七結三十三負四束內。
四十七結四十一負九束指虛執捴條。
江西段帳捴實田畓結二千六百六十五結五十八負五束內。
二百二結流來虗結。
定州段帳捴實田畓結二千一百八十三結七十一負一束內。
四十七結二十九負五束
各年陳廢及江落條而屢經營邑之査。
則其非吏民容奸
灼然無疑
旣知其如此。
一任寃徵。
所不忍。
各該色虗結幾爲千八百結之多。
特以寧失之義。
就各該元帳付中姑令减捴。
使之限年還起。
以解多民之積寃。
恐未知何如是白齊。
公元1907年
行時幷邑出站之爲弊。
臣於昨年儐使之行。
槩已詳聞。
今番隨勑之路。
益加探察
在昔勑條浩繁設置幷站。
分力應役是白如乎。
挽近以來
客使頻出。
列邑擧行
慣熟成䂓
停免自多
冗費太减。
而但幷邑出站。
大關痼弊。
自聞勑奇之後
傾其一邑之力。
首尾幾朔
奔馳道路
這間冗雜之費。
反多供勑之需。
至若舘宇修理之役。
物種貿販之節。
客地勢異。
其價懸殊
畢竟勘簿。
每致無節
顧今財竭民窮之時。
先務
公元1115年
畧紓力之榮乙仍于。
革罷幷站。
責主邑之論。
惟久矣。
乙未至承籌司之關。
詢問定之際。
勑行壓境
欲行未試者也。
况今通官定以一人
凡所應役
比减太半
趁此通變
俾省其弊。
則在主邑雖有些少勞之歎。
於幷站實爲永世矯捄之道。
而此是除巨瘼之更張
則宜不屑屑於細節
自今爲始。
定式施行
合事宜是白如乎。
直路主邑中如順安嘉山,郭山等數三站。
邑本殘薄
擧行色目
邑屬或恐不足之數。
不無窒碍之慮。
此則釐正之時。
另存方便之道。
前此幷站所備鋪陳屛帳器用什物
爲先移送於本邑是白乎矣。
欲與勑留而幷移。
公貨之多留外邑
易致挪移之弊。
此則仍留該邑是白加。
可臨勑往復
量宜輸送
比實入不足者。
待勘簿推去。
典守亦似得宜
利害便否。
幷令廟堂禀處。
本道營邑添餉排年之弊。
卽餉縮之尾閭
滋逋之淵藪
而細究其弊。
此固民國大關捩。
當初開路
豈意至此之極。
寔出於一時權宜之政。
駸駸日加月增。
顧今一道營邑驛之各班任役及許多逋漢之徵捧末由者。
莫不受出。
統計厥數。
則添餉排年
洽爲十萬石之多。
其所排納之方。
各處之各㨾歲入
任役
多少所賴。
括盡無遺
前頭之幾年所出
沒入預排之資。
而此弊便成前例
奸細看作通用之貨竇。
逋負認爲彌縫妙方
愈往愈甚
自知止。
則莫重餉捴。
因此而耗縮。
道邑力。
由是而蕩竭。
不革此弊則末流之害。
不知至於何境。
寧不寒心
旣往已排之數。
隨其限年
漸次拔根。
更不得蹈襲前謬
然後餉有糶糴之實。
邑有維持之望。
故方嚴飭
不許施。
而難可以一時糾謬之擧。
作爲永久圖效之政。
以此擧條嚴禁
著爲令式
所謂排年二字
一切防塞
宲爲捄弊良策是白齊。
公元1289年
邑民三庫
民邑公庫
其所盈絀
關係休戚
義意緊重。
䂓模縝密
歲入焉務從綽餘。
支調詳備條理是白加尼。
何中年。
刱出會內會外名色。
未下於營勘者。
擅下於邑簿。
營邑異簿。
虗宲相蒙
滔滔皆然。
浸浸受病
且吏鄕輩要諂其官。
官廳當下者輒移民庫。
庫力日絀。
加下歲滋
勒責富監。
敗家産。
督斂殘戶。
困迫民生
己丑行會
非不申嚴
未見其一分宲效。
至於今日貌㨾。
爲今近民之地。
另圖矯捄之方是白如乎。
先自會內會外名色。
一切革祛。
杜弊源。
必依營勘施行
如或襲謬則當該令狀 聞論
勘。
嚴立科條之意。
著成節目是白遣。
監色段以座首由吏爲捴監捴吏。
使之擧行
歲末報營。
磨勘籌司。
而如有加下則該守令勿出解由
下條使座首由吏擔當
更無敢冒勘於庫簿
則諂官移下之習。
不祛而自祛。
富監蕩産之弊。
不捄可捄
以此定式
合事宜是白齊。
節別使赴燕時。
所把馬匹
例自三南,關東關北派送者。
盖以本道通燕要路
大小使星
不由此。
馹馬使役
比諸道偏苦之故也。
當初定式
非不審察
挽近以來
無弊不生。
諸道所待馬。
太半駑駘
閱月留養
徒費草料
畢竟退責待。
本道之弊。
無歲無之
多或爲八九匹。
不下五六匹。
一番赴燕
馬瘏卒痡。
輒致改立。
驛安得支保乎。
今有可捄之方。
毋論節別使行。
寢其五道起送之例。
量其赴燕應把之數。
知委該道。
每匹貰布代錢以八十兩酌定
輸送本道
自本道另作本錢。
加立赴燕馬匹
使之專當擧行
則寧受贅役之苦。
庶杜代把之弊是白乎矣。
一番使行之應把馬匹
殆爲五十餘騎。
盡數責立於本道
恐有窒碍之處。
其中上等八匹
便是每使行應例代把。
貽弊本道兩驛
而又無貰布之如例受來者
同上
公元1865年
八匹
五道派送中。
永爲量减。
每以貰布代錢八十兩。
輸送本道
俾作代把馬赴燕代價之資是白乎則。
合通變之道。
行會諸道。
依此定式施行是白齊。
道內各邑鎭帳外火稅。
多於他道。
淸北又多於淸南。
稅則邑鎭之官廩。
任役之料米也。
所以一定元捴不耕等稅。
責納於汰落之處。
徵督於荒蕪之土。
新起則自歸於吏槖。
舊頉則未减於官簿
徵隣徵族之弊。
不可勝言
而又况穀則濫捧無節
錢則執價太高。
窮蔀殘氓
何以聊生
峽民之不恒其居。
戶口日漸凋殘
由是也。
旣知其生民切骨之寃。
寧可一任其寃徵而莫之禁止乎。
苟欲革之則稅不可以全革。
不可以全廢。
而第有因舊制
可捄其弊之方是白如乎。
所謂火田
初非恒耕之土。
卽是三年墾食浚仍陳七八年。
地力之饒。
播耕種者也。
是以耕作歲異。
稅捴隨幻。
而該邑則一準前捴。
故舊陳白徵之患。
新起漏稅之弊。
在在皆然。
自今爲始。
每於式年從實摘奸。
陳者頉免。
起者執稅。
改成稅案。
磨勘監營是遣。
稅米收捧之時。
濫用市斗之習。
一切防塞
必以倉斗捧上之意。
並令定式
橫斂可祛。
峽氓庶保。
依此施行
合事宜是齊。
 
備邊司 啓曰卽見平安監司趙▣▣啓本。
條陳民邑弊瘼。
仍請令廟堂禀旨分付矣。
其一龍崗九邑虗結之浦落陳廢。
指徵無處者。
幾爲八百結。
而移徵於統首社隣。
實爲切骨之瘼。
就各該元帳付中姑令减捴。
限年起事也。
  地有水旱之灾。
民多流散之時。
則亦安得無陳廢之結。
而陳廢者未必還起。
還起者未必隱漏
隱漏之初不査明
而陳廢之徒請减捴。
雖曰寧失。
亦豈法意置之。
 其一。
行時並邑出站。
大關痼弊。
永爲革罷
責主邑。
而並站所備鋪陳屛帳器用什物
移送本邑。
至於勑留。
則仍留該邑。
臨勑往復
量意輸送
比實入不足者。
待勘簿推去。
實爲省弊之道。
主邑中順安嘉山,郭山,龍川等站。
邑本殘薄
擧行不無窒碍
此則釐正時另存方便事也。
  並站之弊。
果如狀辭矣。
先期出待。
客地辦備
許多冗雜之費。
反倍於支勑。
畢竟勘簿之濫勘。
邑加之區處
民國受害
不可勝計
所以年前自本行關通變
未及遵行
不得不一番厘正矣。
依狀辭施行
從便措處之方。
道臣
詳成節目
往復本司
以爲爛商定式之地。
 其一。
本道營邑添餉排年
卽餉縮逋滋之弊源
苟不矯革
末流之害。
不知至於何境。
旣往已排之十萬石。
隨其限年
漸次拔根。
其後排年二字
一切防塞事也。
  餉法本嚴重
排年又是謬弊。
而弊復仍弊。
法不爲法
至於十萬石之多。
雖未知作俑於何時。
所謂濫觴無節
因循尾閭
一任逋藪
則莫重餉捴。
幾何不爲無麵之飥乎。
揆以法綱
萬萬寒心
關飭道臣
更無敢以添餉排年之意。
節目報本司。
定式施行
已排者連加督捧。
期於限內準完。
 其一。
邑民三庫
民邑公庫
而名以會內會外。
未下於營勘者。
擅下於邑簿。
虗宲相蒙
爲弊日滋
先自內外名色
一切革祛。
必依營勘施行
而襲謬之守令。
狀 聞論勘。
嚴立科條
監色以座首由吏擧行
歲末報營。
磨勘籌司。
而如有加下。
使監擔當
該守令勿出解由事也。
  各道民庫。
皆成弊竇
西路列邑。
亦可謂難醫之瘼矣。
邑下異於營勘。
公貨便爲私藏
無罪
民。
蕩散相續
道 啓所請。
亦出於嚴公恤民隱之義。
以此狀辭。
發關該道。
以爲爛加商確
節目施行之地。
 其一。
節別使赴燕時。
所把馬匹之自三南東北所送者。
常患駑駘
每多代把。
實爲痼弊。
自今每以上等馬八匹
五道派送中。
永爲量减。
以每匹貰布代錢八十兩。
輸送本道
俾作赴燕代價之資事也。
  赴燕馬代把。
宲爲關西兩驛之痼弊。
馬政則因以凋殘
貰布則多不遵例
今此道 啓所謂五道上等馬之代錢受來。
責立本道者。
亦可謂矯捄之方。
而各道便否。
亦難懸度
自本司關問於各該道臣
以爲從長通變之地。
 其一。
道內各邑鎭帳外火田
陳白徵。
新起漏稅之弊。
在在皆然。
自今每式年。
從實摘奸。
陳者免頉。
起者執捴。
改成稅案。
磨勘監營。
稅米必以倉斗捧上。
濫用市斗之習。
一切防塞事也。
  火田之隨起執捴。
自是法例
吏緣爲奸。
官以裒如。
以致許多痼瘼。
歸於民。
寧不痛歎
關道臣。
使之嚴加操束。
無或更襲前謬何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