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梣溪先生遗稿卷之六 (自动笺注)
梣溪先生遺稿卷之六
 謚狀
  
吏曹判書李公尙馨謚狀
公元1626年
上之元年秋
全羅道儒生金鍾休等上言
校理 贈副提學李尙馨
抗議昏朝
倡義丁卯
斥和於丙子
斂跡山野
沒齒自靖
節足扶植人紀
早就有道
愼思篤行
其學足以師表後世
請加 贈而賜謚以褒崇之
 上可之
特 贈吏曹判書兩舘提學
弘文舘謚以 聞。
公後孫豐淵。
屬定鉉爲狀。
定鉉先祖忠簡忠貞公。
公同時斥和。
不獲終辭。
謹案公字德先
號天默齋
系出 國氏。
我 太宗第二子曰孝寧大君補。
於公爲七世祖。
其後瑞原諱𡩁。
高林諱薰。
山諱璿孫。
三世襲封君。
王考諱渾 贈承旨
考諱昱以孝聞。
長興任氏。
大英女。
八歲
避兵嶺南
中國人見之曰大人也。
未冠從李活溪大㽕受經書。
發憤忘食
餘力貫穿諸家
長見超詣
無所不通
而尤深於易。
萬曆壬子進士
㐫黨倡廢母議。
與同宋致中六人
抗䟽痛斥不見納。
廢擧業。
放浪湖山
號爲七狂
時人高其義。
繪爲七狂之圖。
 仁廟乙丑
文科
請業沙溪金先生之門。
先生稱人之敏學好問
必以公爲首
丁卯虜變。
 大駕江華
公時在湖南田舍
慨然金千鎰高敬命自期
傳檄義兵
至礪山聞和事已成而罷歸
起居注張公維,鄭公經世
咸薦公經術
 上命參講
詢以諸經疑義
應對如響
及退 上遣中貴人問其世閥
拜時講院說書文學司書,禮曹佐郞,司諫院正言成均典籍,兵曹正郞,司憲府持平
而知製 敎者凡再。
乞養出守玉果縣。
丁母憂服闋
弘文舘副修撰。
丙子上疏南宋百年扶持
胡銓一䟽
今日言事諸臣。
不當斥絶
使正氣摧沮也。
盖爲洪忠正諸公被譴而發也。
冬扈 駕南漢
爲督御史
日夜廵城
身當矢石
人或勸其少避。
公正色斥之。
論諸將逗撓之罪。
請及虜兵未盛急擊之。
旣出城。
劾金慶徵張紳李敏求之罪曰賊兵數十小船渡江
而不發一矢
先自逃遁
使二百年 廟社
一朝淪沒
至於 嬪宮 王子
陷於兵塵
男婦老弱
盡入屠戮
三人者 廟社罪人
臣民仇讐
亟宜按律。
不報
移疾南歸
復拜修撰
移持平。
封章陳大義
其略曰昔張重華歸晉
李顯忠歸宋。
前後綱目特筆書之。
彼生夷狄之域。
而猶篤尊周之誠。
况我邦二百年臣
公元1645年
事 皇朝
義則君臣
同父子。
於虖其可忘乎。
不幸至此
 皇朝貢路。
不可便絶。
願 殿下謝罪 天朝
覃恩直臣
哀痛國內
忠誠天下
使知慘怛不得已之意。
大義終不泯矣。
不報
再除校理,掌令。
戊寅輔德
有 旨赴瀋陽
力疾入 都。
尋免爲司諫校理
又兼春坊
復以疾歸
庚辰執義一赴召。
是後屢除皆不就
有 召命則加朝服涕泣而已
公卒弘光乙酉
壽六十一歲。
葬于任實鍾山
 英廟丙子因領議政李公天輔言 贈副提學
配善山林氏。
禮賓寺副克立之女。
先公十五年沒。
葬與公同原異塋。
五男三女
文獻源,文載參奉文英文啓進士
士人尹砥,吳添喜參奉,楊雲擧其婿也。
文獻四子,聖虎,聖龜,聖鳳。
無嗣
文載三子聖麟,聖眞,聖元。
文英二子聖麒,聖鸞。
文啓子聖憲。
孫諮議頤根,都正頤正世其學。
敦厚縝密
不爲崖岸
臨危處變
確然不可拔者。
及 朝廷與虜媾和
憂憤激烈
其與人書曰今是非倒置
忘君負國之人。
皆免刑章
而守蹈海之節者。
反被訾斥。
世道橫流
誠可寒心
又曰廟堂無人
羣策莫伸。
綱紀一隳。
萬目自廢。
是後未知稅駕之所。
 皇朝洪量
縱無見責
至今未有
陳奏之擧。
不逞之徒
因此藉口
則將何以爲計。
嘗曰聖人作易。
不過使人誠善補過也。
一分長則陰一分消。
孔子到乾卦。
顔子到泰卦。
其論易也。
師友歎服
玉堂
疏論 聖學立本之要曰。
北極者天之太極也。
北極居所衆星不亂。
心不動萬事自理
北極一動則天不天不地
而人亦不能爲人
大本已失。
達道何由以行乎。
推演朱子封事
得人急務
而要在辨君子小人
苟不得人
官法度。
皆是虗文
公之論學論治
本末俱擧。
於是矣。
十年屛居
復出
臨卒誡子孫曰。
吾墓勿書丙子以後官銜
同春宋先生題其碑曰 皇明陪臣校理李公某之墓。
愼獨齋金先生記其陰曰躬探性理
踐履篤實
淹貫諸書
尤精易學。
寒水權先生序其遺文曰發爲文章。
諸事業。
無非易也。
可謂名世通儒
陶菴李先生誌其幽堂孤城三板
地裂天傾
公曰烏虖
敢忘 大明
言雖不行
義則日星
於虖
先正一字之褒
可信百世
後之欲知公者。
於是足矣
竊嘗學問節義
無二道也。
子曰篤信好學
守死善道
篤信者必能守死者也。
善道者必能好學者也。
江河之流
放乎數百千里而不休
天下之水皆宗之。
以其發源遠而
涵蓄多也。
故知明則行必至
無所資而能自立者未之有矣
自古讜言直論之士。
奮不顧身
間出一時慷慨
未必積累之功也。
其厚貌深衷
高談性命
利害當前
狼狽失據者或有之。
曷故焉。
豈得於天者。
非人所能增損
所謂學之虗實
不可知歟。
於斯道。
精探力踐。
資之深而守之固。
其所樹立
乃其蘊於中而發之者
非襲而取之也。
學問節義無二道。
於公爲益信矣。
余嘗聞丁丑下城後。
崔鳴吉問於公曰當今急務何先。
公曰斥和三臣
無端縛送虜廷
當執主和一臣。
奏 皇朝謝罪
此爲急務
鳴吉默然無以應。
公之一言
婉而直簡而嚴。
使彼理屈而亦不敢怒。
卽此而其涵養之深可見矣。
公以元祐之學術
兼戊午之讜議
身沒數百年
 上邀 天寵
 贈卿秩錫美謚
桐溪諸君子。
並耀千秋
非直公之爲榮也。
我 崇儒奬節。
繼述 先王令典
而有光於簡策者。
豈不矣哉
吏曹判書柳公崇祖謚狀
昔我 中廟在宥之時。
大司成眞一柳公
理學受知於 上。
卓然名儒
其所著書
散失不傳
大學十箴性理淵源撮要二書存。
百世之下。
猶可
公元1452年
知公之賢矣。
公諱崇祖。
字孝宗
其先出完山。
高麗有諱濕 贈掌令。
五子登第
第二子諱克恕。
寶文閣提學
是生諱濱。
提學 贈吏曹參判。
於公爲曾祖
祖諱敬孫。
中部 贈吏曹參議
考諱之盛。
典牲署令 贈吏曹參判。
安東權氏。
 贈貞夫人。
公生於景泰壬申
幼有志於學
不事詞章
成化壬辰
進士太學
益進
三舍生皆推爲師表
文科
授藝文檢閱
師儒李克增啓。
柳崇經明行修
請兼帶成均館。
以敎諸生
 上從之。
時 命修欽敬閣。
公與金應箕掌其事。
已陞待敎奉敎
司書,司諫院正言
拜吏曹佐郞忠淸都事
丁外憂服闋
弘文館副校理經費詳定員。
尋爲忠翊府都事
歷吏戶曹正郞,司藝轉掌令。
昬朝政始亂。
同僚論主失十餘事。
主嘗出遊還宮。
經由書雲峴。
公進曰君子行由逕
人主乎。
一事不正
萬念從而不正
極諫
大怒
旣而左遷護軍
又拜司藝。
甲子士林禍起。
追論前事
杖竄原州
逮繫獄加拷掠
前發不由逕之言者爲誰。
公對曰崇祖也。
禍且不測
有救者還配原州
 中宗改玉
首開 經筵
於是三公交薦
以副應敎 召。
進對
論說縱橫
發盡秘奧
諸僚
公元1872年
以爲莫及也。
甲子以來
詞訟淹滯
至是牒訴雲委
 上特超公四資。
自典翰爲判决事。
大臣柳崇學術高明
 經幄不可無此人。
換工曹參議
兼帶 經筵官
異數也。
燕山卒。
 上議厚禮葬之。
大臣不可
公上極論其非。
請用陵儀。
立廟
訃聞上國
議者皆以爲曲說不可從。
柳子光請付有司論罪
 上不從
卒用公言
尋授大司成
大臣又啓性理之學不可絶其傳。
請選年少文官。
柳崇受業
報可
 上視學先聖
 御明倫堂
公講大學
反復存心出治之要。
翌日大學十箴性理淵源撮要之書。
 上嘉奬。
亟命刊行
進堦嘉善
 賜金表裏
應 命薦趙靜菴光祖金錫弘,黃澤
出拜黃海道觀察使
大臣經筵官啓今將講周易。
柳崇祖深於易學。
不宜外授
乃改同知樞府事。
贊成金應箕及諸儒臣
討論易禮性理大全等書。
以備進講
是歲壬申
以疾卒于第。
訃聞 上悼惜
 賜棺槨賻祭
葬于驪州文谷酉坐之原。
配驪州閔氏。
監察孫女
公墓左。
繼配順天朴氏。
習讀季孫女。
墓在堤川
俱 贈貞夫人。
一男台參奉。
女適內禁衛河益粹。
台子參奉
烔(一作炯)子瀾直長 贈執義
孫曾以下不能
公元1643年
錄。
剛方廉直
孝友天至
前後居憂
廬墓三年
兄弟之間。
人無間言
宗族甚者
極力救濟
居官淸愼詳明
剖决如流。
平生不事産業
捐館之日。
無以爲斂。
諫院嘗與右相許琮同對。
言宰相臺諫務要和同
公力言宰相臺諫可否是非
非爲乖亂
正欲引君當道
不務合理
惟務和同
社稷之福也。
許深愧服。
時 朝廷議船價平定
異同
公引大明律以證之。
 成廟命有赴 京者質正而來
右相成希顔質正官如 京。
考律書果如公言
手製渾天儀
無不脗合經傳
經書諺解。
以敎蒙士
 正宗戊午。
 上謂筵臣曰經書諺解。
以爲眉菴所爲
乃知出於大司成柳崇祖。
巨儒也。
公文藁遭兵燹蕩然
其學之造詣
後生得以考。
然猶幸有二書者在。
性命之說。
自聖人所罕言。
子貢以下不得與聞
卽今士大夫夫人能言之。
以先發揮論辨
殆無餘蘊。
其書浩乎如淵海。
學者力半而功倍。
易易也。
然求能自得者。
亦極尠焉。
公當我 世祖卽位之初。
退溪谷諸先生未作。
東方之士。
於是學盖猶矇然矣。
不由傳授
超然獨造
於斯道。
可謂卓越宏博
而有創始之功者矣。
且其二書
光明純粹
辭約而備。
修己治人之方。
深得洙泗洛閩相傳之正。
誠使爲人君者深體而力行焉。
則天德王道之要。
不外乎是。
公之學亦於此盡之
使其文藁充屋。
皆可略也。
故其處昬朝直聲震世。
縲絏竄逐
談笑而處之。
及夫左右帷幄
一出經術
爲廢主請加敦親之恩。
忤權貴而不顧
國子五年
者謂無甚讓於胡安定
當時語之曰經學問於柳大司成
史學問於金慕齋
旣又爲作諺解。
擧國學者至今遵守
其卒也士大夫相吊柳先生云亡
斯文厄矣。
太學生有爲之食素七日者。
此則公理學之發諸事爲而孚於人者也。
豈非用實東方大賢乎哉
是歲嶺南儒生
上言乞加褒隆
 上命特 贈吏曹判書
 節惠之典。
於是公後孫養天屬定鉉以請謚行狀
顧惟公道前賢
在後世。
諸家之述。
贊揚無憾
謹綴其大略如右云。
吏曹判書金公地粹謚狀
昔在光海之世。
賊臣擅命
戕絶彜倫
而讐母之變作
時則白沙李文忠公
抗議北竄而卒。
 仁祖初。
遼藩陷而貢路由海。
萬里風濤。
九死一生
而卞國誣方急。
於是淸陰金文正公實膺是役。
及夫南漢之圍也。
公元1609年
士大夫倡義勤王比肩
而浦渚趙文孝公尤著。
三公所遇不同
而各盡其道一也。
故皆爲百代偉人
若夫抗議而與文忠同謫。
航海而與文正同使
又與文孝同時倡義
其所樹立
三公相先後者
金公地粹乎。
公字去非
自號苔川
又號天台山人
義城人也。
羅麗遠有代序
祖諱齊閔號鰲峰
壬辰之難。
起義討賊
 贈吏曹判書
考諱曙。
以公勳 贈嘉善大夫曹參判。
妣 贈貞夫人靈光丁氏。
參奉希閔
萬曆己酉生公
自幼穎悟異姿
年十二遊 京師
詞華驚人
光海丙辰擢第
丁巳廢母議起。
公不庭請。
抗疏極爭。
富寧
 仁廟改玉
首以諫官召還。
屢入春坊
常帶知製敎
天啓丙寅
爲 皇朝萬壽節
遣使陳賀
淸陰金文正公正使
公以書狀官同赴。
遼薊路梗
航海銜命
毛文龍憾于我。
誣以導虜餽米。
文正公公三呈文禮部
 帝諭之曰朝鮮篤敬恭。
一朝去順效逆。
於是國誣得白焉。
明年虜東搶。
本國上書兵部
 帝命袁崇煥九將逼三坌河以牽制之。
虜退而公始還。
 昭顯世子嘉禮
王子磬甸之議。
公主全恩忤時論。
出守鍾城。
旣歸築室于古阜天台山下。
相羊自娛
及丙子
公元1627年
聞 大駕南漢
家僮及里丁百餘人
行至天安
和議成。
入京斥主和者曰 宗社罔極之耻。
臣子萬死
毛文龍誣國之言。
竟符於今日。
吾輩卞誣之意。
果安在哉。
國臣民。
同死社稷
保節義。
則尊周攘夷
其時也。
國事旣定
已無及矣。
於是痛哭而歸。
絶意當世
大明日月四字
揭于座右
屢以承旨召。
又除監司
不起
己卯五月十八日
正衣冠拜家廟
子孫以後事。
翛然而逝。
壽五十有五歲
葬于萬宗麓負卯原。
從先祖也。
夫北謫遐荒
綱常一疏
南浮大海
昭積誣於三呈。
挺身奮臂
以赴君父之難。
大明不仕以終其身。
有一於斯
足以千古矣。
具有之。
於虖盛矣。
公參癸亥靖社。
甲子武原從勳。
奉使事實載於家狀及朝天錄尊周錄。
而與鰲峰公並享于道谿祠。
享祀文曰義著扶倫。
辭優華國
翛然晩節
濁世淸馥
農巖金文簡公所撰也。
配江華黃氏。
縣監大衍女。
生三一女
良器,次器,必器。
女適翰林朴思遐。
孫曾以下不能盡錄。
 今上甲寅
吏曹判書
 特許兩世易名
朝家崇報之典。
於是無憾矣。
吏曹判書金公齊閔謚狀
公元1819年
姓金。
諱齊閔。
字士孝
號鰲峰
義城人也。
羅麗著姓
有曰湄。
提學
文校理
傅顯宣畧
是爲公高曾若祖。
考諱
 贈資憲大夫刑曹判書
妣贈貞夫人。
父參判錫沃。
公生于嘉靖丁亥
少從李一齋恒受心經性理書。
踐履甚篤。
戊午進士
 宣廟癸酉文科
柏府院。
歷敭
自同副承旨左承旨
間典三郡
所在有聲
壬辰倭亂作。
 大駕西幸
公時守淳昌。
聞報起義旅。
傳檄全州錦山諸邑
於是南州人士應檄齊會于參禮驛。
推公爲義兵大將
湖南倡義者有三。
一曰倡義使金千鎰
二曰招討使高敬命
三曰募義使卽公也。
率子曄,昕,晏及家僮
義旅數千赴行在
高山
聞賊陷錦山
進至熊峙。
與賊五戰
其所圍。
力戰而死。
矢盡弦絶
勢甚危而奮勇愈厲。
擊賊殺傷甚衆。
賊乃解圍去。
使二子扈駕龍灣
聚義穀數千石
水路餉于行在
 上嘉之曰凍天颶風
利涉千里
奇哉奇哉。
旣還郡。
復率郡兵長城
召募數百人
地主李忠定貴,召募使邊以中咸曰公之再擧義旗
忠貫日月
志固金石
眞義士也。
因推公爲大將
行遇倭稷山
縱擊斬首數百。
振威斬偵倭十三級。
將趣中和
邀擊行長。
沮遏徑。
公元1599年
還聞賊再犯湖南
九戰破之。
由是不敢登陸
而北賊旣平。
公以大亂之後
備御之方。
不可不謹
乃撰經國安民之策。
凡四十二條。
名曰保邦要務
陳疏以進。
而於明聖學異端
三致意焉。
萬曆己亥二月二十二日
卒于私第
壽七十三。
葬于古阜優德面萬宗麓坐卯原。
孔子曰我戰則克。
祭則受福
君子學道講磨義理者熟。
故行三軍好謀而成。
亦以其忠勇有素養也。
天姿高明
學於儒賢
切磋道義
傑然士林推服
築室于鰲峴之下。
奬進後學
學者爭歸之。
循序誘掖修己治人之方。
切問近思之要。
井然有條
鴻儒多出其門。
 甲寅
建祠于古阜道谿俎豆之。
金農巖先生撰其享祀文曰硏精經學
自得師。
愷悌寬樂
自有餘徽。
然則公於昇平之餘。
倉卒遇亂
號召義旅
當方張之虜。
所向必捷。
忠義根性
才智過人
足以立功
可知其得於學問者深。
故能如是也。
 純廟己丑
 贈吏曹判書
 今上儒生請 命賜謚。
公配金海金氏
參奉潤球之女。
五男二女
判官曙。
奉事 贈兵曹參判。
奉事
寺正壬辰癸亥原從勳。
暹副正。
女韓鼎臣,徐夢麟
庶子晏戰亡 贈戶曹參議
後承蕃衍
不能盡記。
世孫永源來請爲狀移太常
謹撰如右
吏曹判書公益謚狀
公諱益福字季膺
系出新羅敬順王後
有諱
左僕射扶寧府院君
至諱坵。
門下侍中平章事
與晦軒安先生倡明學校之敎。
謚文貞公
享道書院
是生諱汝盂。
吏部尙書
嘗隨忠烈王入元。
學宮制度刱先聖廟江陵花浮山下
子恪吏部尙書
吏部生之問典議。
典議生龍密直副使
密直生仁鼎保勝中郞將
中郞生光叙古阜郡事。
高麗亡不仕。
三世有諱孫司直
於公爲曾祖
祖諱錫良進士
文行享甕井書院
考諱光察訪
廣州李氏
乙巳名臣若海之女。
嘉靖辛亥生公
幼有異姿
受學玉溪盧先生之門。
存誠主敬
見識超詣
萬曆癸酉進士
庚辰文科
禮部郞爲忠淸都事
沙溪金先生講磨道誼
除綾城縣令
是歲倭冦大逞。
 大駕西廵
倡義兵。
與前縣監任啓英,朴光前傳檄列邑。
守星州開寧。
把截錦山茂朱等地
屢立戰功
乙未丁憂居廬
丁酉之亂。
道體察使權公慄檄召起復爲從事官
奮然君父蒙塵
義固奪恩。
移孝爲忠
其時也。
遂訣家人
扼腕從難。
時海邑率多棄城遁逃
靈光闕守。
公請
公元1839年
天朝
公補其缺。
兵屯順天
責應軍需
迫促如火。
稍違其意。
遭戮辱。
周旋其間
轉漕饋餉
收保孤城
矢心王事
不避夷險
陳都督與賊對壘百餘日。
無意督戰
國將士亦多來會
相視憤惋
公率兵赴急
將欲死戰
受制天將
事不從心
憂憤發病
竟沒于軍中
己亥二月一日也。
配順興安氏。
己卯名賢弘文博士處順之孫。
竹巖處士瑑之女。
後公七十年沒。
葬于府東風谷壬坐之原。
幷祔而異塋焉。
三子一女
長瀏倡義時。
公命軍餉
義兵梁大樸參謀
早卒。
次澕有高行
以生進薦參奉不就
季沇中丁巳進士
時有金墉之變。
不應榜徑歸。
適士人楊起南。
內外孫甚多不能記。
嗚呼
起復討賊
魯公伯禽
而夫以爲有爲爲之。
公羊傳曰門外治義掩恩。
此乃春秋大義
忠臣志士非常之變。
奮義慷慨
不能守經禮。
以赴君父之急。
比於平常
其難固萬倍矣。
不幸遭其地。
激勵鄕人
死守疆域
所以扶植綱常
拯濟塗炭
其志可謂烈矣。
此皆出於平日從事先生
講明義理
濯磨道德
其所樹立
由學力。
一朝襲而取之也。
至其功未及就。
齎志而沒天也。
首尾本末
昭載於趙慶野史梁大樸
倡義錄及壬辰龍城諸書
不朽公案
而公之貞忠偉烈
於此尤可徵矣。
謹爲撰次如右
以備太常裁擇焉。
兵曹判書趙秉駿謚狀
公元1814年
內閣學士松磵趙公
以外近屬
事我 憲宗大王
敬畏和順
終始如一
 上察忠信可仗。
眷遇特異
出於餘人
進見
 天笑爲新。
嘗穪以謹實君子
邇密諸臣。
多有承聆者。
今將請謚。
屬余爲狀。
惟 大聖一言之褒。
以爲公節惠則至矣。
何敢更贊。
玆撮其歷官行事
告于太常氏。
公諱秉駿字景範
籍豊壤。
高麗侍中諱孟爲始祖
 本朝有吏曹參漢平君恭肅公諱益貞
八傳至諱尙絅
吏曹判書 贈領議政景獻公
於公爲高祖
生諱曮吏曹判書 贈左贊成文翼公
生諱鎭寬吏曹判書 贈領議政孝文公
諱鎭宜 贈吏曹判書孝文公
生諱原使贈左贊成。
系 贈判書公后。
卽公之考也。
妣 贈貞敬夫人淸州韓氏。
議政翼貞公用龜女。
公以 純祖甲戌生。
幼而孤。
哀戚成人
伯父敬公叔父文忠公撫恤篤摯
飮食起居
憂念踰於己出。
公亦事之如父。
居異宮。
昏定省。
不以雨雪或廢。
侍立終日
公元1839年
命之退則不敢退。
事大小必禀而後行。
不煩敎督
而日勤藝業
雖劬工於問學
退然不以自居
伯叔鍾愛之。
必曰吾家佳子弟
長老皆期以遠大
性度冲雅
儀表秀整
飭身修行
恂恂焉自就規矩
韓夫人色養
侍疾經年
躳執藥飮。
甲午中生員試。
戊戌黃柑應製
唱名遭憂
辛丑服闋
隸承文院爲副正字
翰林召試被選
拜藝文館檢閱
壬寅拜承正院注書。
癸卯陞叙
付別兼春秋
成均典籍,司諫院正言文臣宣傳官,兵曹正郞
乙巳瀛館錄。
弘文館校理修撰,司諫院獻納平安道試官
未赴以 徽定殿大祝通政
承政院同副承旨,工曹參議
丙午遷奉綏陵。
以宗戚執事
進階嘉善
拜漢城府右尹,禮曹參判,都捴副捴管同知禁府春秋館事
丁未提調觀象監。
拜工曹參判,承政院都承旨同知 經筵事。
進饌都監堂上備邊提調
出爲開城府留守
斥包蔘剩錢萬餘兩。
俾祛久弊。
民爲立生祠
戊申通擬弘文館副提學
拜 奎章閣直提學
進饌勞陞嘉義
拜吏曹參判,同知成均館事提調掌樂院。
己酉復拜工曹參判,副提學同知 實錄事
庚戌提調宗簿寺。
鑒印 憲宗御製陞資憲。
知 實錄事,都
揔府都揔管,知 經筵,敦寧府事,漢城府判尹,刑曹判書知義禁府事。
辛亥水原留守
以 王大妣尊號玉冊書寫正憲
兵曹判書
武選極平。
壬子春秋館事
北使至。
館伴使
提調掌苑署內毉院
差 經筵日講官
咸鏡道觀察使
時甲山府銅鑛
稅錢殆三四萬兩。
出捐之爲諸社諸驛捄宿瘼。
關東圻甸驛民。
擧蒙其惠。
城外大川
夏澇𦕿(一作輒)漲。
積爲劇患。
給廩錢數千兩
使取息爲隄防之備。
嶠南大饑
因 朝令移關北穀三萬石賑之。
親自檢飭
斗斛無虧欠。
甲寅拜知中樞府事。
乙卯拜工曹判書,司憲府大司憲
以 綏陵遷陵都監堂上崇政
拜判義禁府事,議政府右參贊
丁巳進饌
復差堂上陞崇祿。
 特旨除慶尙道觀察使
戊午春主式年試。
工於擧業者盡被拔擢
至今頌其公。
從弟判書病危
欲上章乞歸
以都揔管遞求。
逾境凶聞至。
悲悼過常。
素祟因以轉劇
四月二十三日
考終正寢
享年四十有五。
六月二十一日
葬于抱川花山先麓艮坐原。
配 贈貞敬夫人淸州金氏
承旨盛淵女。
先公二十五年沒無育。
繼配貞敬夫人海州吳氏致源女。
有二子。
長敬夏進士
次成文科應敎
出後宗兄
公秉龜。
早歲失怙
登第
太夫人捐背
常以祿不逮養爲至恨。
屢建營節。
無樂乎鼎茵。
撫諸姊妹
深軆平昔慈念
恒喜聚居同室
處事詳緩篤厚
若不出口
不見喜怒
當門戶隆赫
斂躳端居泊如也。
旣躋崇顯
不改其操。
出入內外
當官盡職
必主於勤愼廉潔
嘗曰以淸白遺子足矣
俸廩散與貧竆
喪葬恤孤寡。
家無餘貲。
敎二子。
夜深躳至戶外
讀書聲。
以課其勤惰。
余於公世世如一室。
故知公者深。
有問於余曰景範何如人也。
余對曰易所云辭寡之吉人也。
詩所云惴惴小心恭人也。
孟子所云好善優於天下善人也。
今於狀德之文。
前所言者以述焉。
正憲大夫刑曹判書兼知訓鍊院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任公謚狀
公諱聖𦤎。
初字德民
 正廟賜改仲岸。
號偶然翁
任氏籍豊川。
高麗御史大夫之後
累傳至 本朝
副提學允臣以直聞。
生錪參奉不就
號鳴𦤎
文章著名
是公七世祖。
曾祖諱達 贈左承旨
祖諱益昌府使 贈兵曹參判。
考諱嵂三道制使
公貴 贈兵曹判書
妣貞夫人寧南氏。
防御使五女
公生有異姿
聦明絶人
三歲
夫人林忠愍傳。
公元1858年
其搆誣被𥚁。
忽以鐵片擊破瓦盆
擧家驚歎
十歲 正廟召入。
進退中節
 上奇之。
數有賜賚
輒以待年統使書下之。
 恩遇曠絶
盖始於此
己酉別薦爲南行宣傳官。
尋登武科
入處 禁中
世所穪蓮府也。
復拜宣傳官。
經都揔府都事經歷訓鍊院副正。
黃海觀察營大火。
印符俱燼。
命公賫符往慰諭之。
差別軍職
移司憲府監察
乙卯後常兼宣傳官。
未嘗暫解。
或單付或權差。
皆因 特敎也。
遂安郡
治己有聲
甲子外艱
丁卯擇差爲興德縣監。
建邑治。
竣役而民不擾。
監司 啓聞褒之。
通政
御史又列其治狀
調右職
三水府使。
老親辭。
特令換以鳳山郡守
又換博川
辛未冬
土賊洪景來等陷嘉山
博接壤也。
閭里皆空。
獨處無以爲策。
乃奉母夫人避于山寺
自懷印符
安州爲共守計。
路聞母夫人被執。
奔往省之。
還至郡。
遇賊奪印符。
脅降刃於頸而摩之。
公厲聲曰鼠賊敢尒。
速殺我活老母
賊又勸之升坐
大罵曰吾乃命吏
死尒寧同賊坐。
賊歎曰眞士大夫也。
仍還印符曰知公良吏。
還公原職
勿慮也。
公又罵曰印符旣汚。
可復受耶。
博民聚郡門
號泣願活賢父母
賊曰忠良可殺
乃囚於民家而守之。
官吏皆走。
公元1871年
知印李基榮獨左右之不去。
先是賊偪山寺
將以公夫人去。
夫人自縊
妾崔出紿賊曰我夫人也。
遂代夫人行。
亦拘之邨舍
及賊破俱得免。
方知夫人未嘗被執。
虛喝誤之也。
公坐陷賊繫獄百餘日。
籌司得李基榮供辭及賊招。
始知其不屈請釋之。
大臣奏言某遇賊刃頸脅降不爲讋。
怒罵不與賊坐。
至使賊徒相顧歎。
士大夫君則。
所供甚明。
某之抗賊全節
未死之鄭耳。
請奬之。
於是羽林將。
除鐵原府使。
大饑
重以癘疫
竭力賑濟
數萬人
自後連典州郡
長淵靈巖
所至有異績。
戊寅母夫人憂。
壬午全羅道右水使。
癸未濟州使。
丁亥除慶尙道左兵使。
己丑江界府使。
以訓局監蕫勞陞嘉善
辛卯御營中軍
除副揔管。
壬辰出爲寧邊府使。
甲午禁衛,揔戎,訓諫中軍
乙未拜統使。
丁酉以同中樞北兵使。
入爲左捕將,禁軍別將
辛丑擢授揔戎使。
壬寅閫帥父陞嘉義
轉禁衛大將
間除兵曹參判,訓諫都正。
癸卯以 正宗侍從
特加資憲階。
知義禁,漢城府判尹。
乙巳御營大將,知訓諫院事,形曹判書,右捕將。
又拜禁衛大將
周流三營
守筦籥甚謹
年例應下。
務從省約
杜絶便宜
一切不許曰不
如是
非所典守也。
舊例貿米剩餘歸俸者。
爲錢數千兩
惡其名不正無所取。
積逋根蔓不可除。
時鉏日櫛。
劓合黥完。
公儲多枵空。
苴罅塡闕。
積絫歲計
悉備無闕。
綜理微密
職奉公皆類此
己酉拜訓諫大將
䟽陳老病解任
退休江墅
 今上壬子
公年八十陞正憲
癸丑七月十六日
考終私第
葬于麻田月串面。
辛酉移葬楊州嶺斤面高山里戌坐之原。
貞夫人平申氏祔左。
府使鳳周女也。
子泰瑛今揔戎使。
出後伯氏無嗣
從弟泰昇季子興模爲子前府使。
泰琬早卒。
係以模兄弘模前防御使
主公祀者也。
二女李完煕,白樂貞皆府使。
公性慈詳謹愼。
孝友行於家庭
信睦著於朋親。
躳行儉約
雖貴不喜奢靡
治郡吏民咸戴。
掌兵則部曲大和
屢主武擧
不敢干以私。
其任興德也。
及歸縣人建生祠。
江界也。
增防五百人
减俸以給其廩。
胡人採獵遂絶。
而革東蔘錢之弊。
寧邊也。
時以寧人上變
 朝議特遣公治之。
鉤距得罪人。
折其亂萌
鞠獄平反無失入。
北兵使遞還也。
北關大侵
鐘鏡之間。
鶉鵠載路
惻然哀之。
盡出營廩餘
斗分飢戶。
爲別賑之資。
至今穪之。
甞曰我 正廟
公元1853年
舊臣也。
 先王敎誨不肖
慈父幼子
至今銘之肺肝
不思所以圖報
何以歸見 先王
語及 正廟時事
泫然淚下。
當官莅事。
盡心不欺
盖公一念欲不負正廟而已
至其直兵造胷。
勾兵鉤頸
死生呼吸
奮言厲色
抗節致忠。
賊亦服其賢。
不忍害之。
忠孝得兩全。
易曰信及豚魚
非其素所蓄積大過人者。
其𠅩能至此
方公被賊囚
忽有人自外穿窓納片紙
母夫人書也。
曰勿念我。
毋作 國家罪人而已
無他語。
不知從何而至。
其人亦竟去不復見。
夫人亦賢矣。
宜有子如公。
官僮効死而衛其主。
賤妾蹈難而免女君
豈非公之忠有以化之歟。
然世之論西事
知有鄭而不知有公者。
死與不死也。
此特其所遇適不同爾。
全節一也。
得以死生爲之軒輊乎。
歷事四朝
出入內外六十餘年。
居官察職。
爲所推服
辛未一着
挺挺守義
百折不回
古所稱臨大節不可奪者也。
以是諗于太常
以請節惠焉。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任公謚狀
純廟辛酉
定鉉先大夫白公忠節
復其 贈官
 今
上八年丁巳五月
右議政趙公斗淳奏曰 贈持平臣任敞。
當 肅廟己巳
出自草莾
諸生守 闕號哭
辛巳巫蠱之變。
及又力請告 廟。
至以忼慨三字蒙 天褒。
而積爲顧瞻之徒所憾。
至壬寅誣獄。
三手嚆矢四箚根柢爲案。
八十之年。
身被刑僇
此三布衣之一也。
 英廟乙巳伸寃
 贈官賜侑。
丁未與忠獻公金昌集
還置舊案
雖復其 贈。
然似此節義
無表章。
誠爲士林所齎欝。
請超 贈正卿
施易名之典。
 上允之
 命贈吏曹判書
太常議謚
謹按公字晦而
系出豐川
高麗御史大夫澍爲初祖
入 本朝至鼐臣江原道觀察使
乙巳名賢
生琦 宣祖壬辰
倡義倭冦
特拜大興縣監。
 贈左承旨
高祖也。
曾祖諱羲之司藝。
 贈吏曹參判。
祖諱㬇生員
左參贊
考諱弘挺有至行
親癠割肌進血。
密陽朴氏承謙女也。
公自幼骯髒好奇節。
己巳聞 仁顯王后遜位
悲憤欲死。
徒步
守闕號哭
辛巳 后昇遐
巫蠱事發。
 上賜禧嬪張氏死。
秉成陰爲異日自全之地。
極力伸救。
公欲抗䟽論之。
擧家止之不能得。
季父知樞公携酒會諸子山寺
執盞而語公曰今日之別。
安知不爲永訣乎。
以是動之
不爲少沮
上章陳討復之義。
其略曰今者詛呪之變。
彰露狼藉
噫嘻慘矣。
我 聖母賓天
乃人也非天也。
凡今日母事之臣。
切齒腐心討復而後已。
言者乃曰是 王世子所生之地。
不宜復讐
孟子曰舜爲天子
瞽瞍殺人
𦤎陶執之。
瞽瞍天子之父。
人乃匹夫
猶且執之。
今禧嬪之罪。
瞽瞍殺人何如也。
魯論陳恒弑其君。
孔子沐浴請討。
陳恒齊大夫也。
君齊侯也。
孔子隣國致仕之臣。
必爲沐浴
今日臣子其所沐浴緩急
孔子何如也。
以 中宮爲正母。
禧嬪爲私親
罔極之變。
獨我世子情勢慘然也。
 殿下罪其罪法其法。
十分慰諭
安世子
廷臣亦當奉承 聖敎
以伸討復之義。
以慰安 世子
至誠陳戒。
君臣上下
各得其宜
今也必曰禧嬪不治
然後可以慰 世子之心。
有若世子恝然於 正母。
偏護私親
其跡雖似獻忠於 世子
其實未免歸 世子不是之地也。
可不痛哉。
獨幸 聖上處分夬斷。
卒至罪其罪而法其法。
則臣於此不勝感激涕泣
前後禍根
無不釀成於一時專局者。
旣於己巳而逞其謀。
又於丙子而掩其罪。
故其兇計無所懲畏。
竟使 聖妃不保
天年
臣於 殿下告殯殿之文。
仰見其至誠感悔之意。
而 因山已過。
歲事又遷。
未聞有告 廟頒示之擧。
何等大變
不以告 祖宗而頒臣民乎。
不可不告者一也。
閭巷之間。
有倫惡逆
按獄之臣。
不敢自專
必爲上聞
今日不爲之大其事重其典。
使 元妃在天之靈
終不釋寃冥冥
惡在其至誠感悔也。
不可不告者二也。
己巳黜陟
亦已告之。
甲戌陞降
亦已告之。
今而不告則事理輕重何如也。
不可不告者三也。
詛呪之變。
事之暗昧者也。
地愈遠則聞之者愈失其眞。
歲愈久而疑之者愈信其僞。
乃有嶺南儒生沆者聞之誤而疑之。
疑之甚而至於投䟽。
臣未知國中如沆者復有幾人。
數月之內。
猶尙如此
况數年之後
相踵而起曰巫蠱之事。
誠若著顯。
何不其時明其罪。
告于 廟而頒之民乎。
則 殿下何以折其說乎。
臣恐日後無竆之禍。
基于此也。
不可不告者四也。
但告 廟之後
例當陳 賀頒赦。
而此則不
喪 國母而罪禧嬪。
實皆 國家不幸
豈可以爲慶乎。
無賀則無赦
理所固然
莫非隨事變通
處置宜之道也。
臣以世祿餘蹤。
見 國母罹禍變。
不與朴泰輔同死。
古 國家
有事則必有人
向於己巳泰輔
而今無有乎爾
則臣所以至再至三至而不止者此也。
政院不納。
閱月䟽始入。
 命還給。
校理李坦詆爲怪䟽。
請罪南荒
明年之子鳴金訟寃
 命宥還。
正言景濂䟽請還收。
 上批曰任敞放釋
政院再啓。
已涉不快
而爾䟽目之以兇人
必欲誅殛之。
何道理耶。
當出私第之日。
徒跣陪隨
兇逆伏誅
請告 廟。
慷慨之士也。
語多狂妄
一時被譴。
而究其本意
非深惡之事也。
噫。
兇悖沆。
無將如重經。
肆然諸品秩。
喉司之臣。
不以爲怪。
獨於敞。
相繼紛紜
義理不明
未有甚於今日
可痛也。
五月又下備忘記嚴責之。
自是兇徒耽耽必欲甘心
景廟壬寅
府啓絶島定配
癸卯掌令鄭啓章請正刑。
公俟勘於金吾
從侄令公往候
陽陽若無事曰吾恨不能死於己巳
而後庶不負初心
又曰人得寒疾
五日不汗則死。
之死不猶於此乎。
沈檀言敞之罪。
三手嚆矢
四箚根柢
比健命無重輕
而健命伏法
不待結案
何獨於敞。
所持難。
年已七十二。
加刑必徑斃。
依趙嗣基例。
直爲正刑
允之
六月四日也。
先是受刑二次
而終無貳辭
用法外之律。
任其慘毒
都人士女。
莫不嗚咽
 英廟乙巳
持平李公倚天上䟽訟之曰。
今去 聖考之世不遠。
邪說充塞如是
任敞必請告 廟者。
正慮此也。
若從其言。
今日世道
未必至於此。
所以益悲敞之不幸
而重爲世道恨也。
 命伸雪 贈司憲府持平
繼有賜宥之典。
始公被禍也。
知樞公䟽陳自安之意。
有曰臣姪敞得罪編配
臣卽馬援罪人也。
啓章乃引其語。
爲殺公之資斧
至是掌令公䟽辨之。
啓章亦竄。
 正廟愍公寃。
 臨筵訪其後孫。
是爲公終始屈伸大略也。
惟我 肅廟當 國家大變
不以私恩廢公法。
乾斷雷行
日月改照。
而卒亦無傷於止慈之悳。
 大聖人所作爲
度越千古
時則北谿李公將順於下。
股肱大臣不以死生禍福動其心固宜。
若公不命於 朝。
非有言責
嘿然可也。
奮不顧身
爲 國母之死
靡悔其䟽。
直犯天威
之者猶爲縮頸
至其告 廟之請。
尤人所不敢言者。
 肅廟在位
 景宗世子
雖告 廟亦無不可
公之言孰能難其不然
苟其可行
以 肅廟聖明
豈不及此哉。
聖人酌乎天理人情而爲之法。
法行於嚴而情有所不安。
委曲以通之。
所以並行不悖
 世子在而
處分禧嬪。
義之正也。
 世子在而不行告 廟。
仁之至也。
深許公之忠而不從其請。
 上心自有權衡
而公自盡其心也。
出位言事
斧鉞之誅。
以章大倫
有過忠之擧。
獨到之論。
五緯在天。
芒寒色正
乃可以扶一世綱常
樹風聲於百代
而終請勿行陳 賀。
亦公處義之精也。
全軀妻子之徒。
誣天罔人
憑公以濟其私。
公乃深中其所諱。
宜終不免也。
公死後有高士鞶囊染血曰此義士任敞之血也。
己巳知樞公尹東京涕泣不食曰身縻外官
不能碎首 天陛
用扶 坤極之傾。
何可晏然在職
投紱歸。
其子執義公泣叩君門
庚子力排兇徒母以子貴之說。
而掌令公䟽陳辛壬義理
以此死。
義公之子也。
苟非正直剛大之氣。
咸萃一門
何以與此哉。
自號慷慨翁
仰述 聖敎中語也。
安東權氏憬女。
二男一女
,翼
女安瑞宗。
庶子,星,奎
墓于牙山方谷巽向原。
公玄孫泰五屬爲請謚之狀
謹撰如右
以備太常財擇焉。
吏曹判書洪公謚狀
上之八年丁巳十月七日
前吏判書南陽公卒
時有公事
大官庶僚會于朝堂
訃聞
以公遲暮登庸
未究蘊抱
莫不驚歎而痛惜之。
吏胥皁隷
莫不齎咨曰賢宰相逝矣。
公諱鍾英字可敎
南陽之洪。
高麗太師殷悅鼻祖
入 本朝戶曹判書提學文貞公諱聖民
平安道觀察使忠烈公諱命耉。
政府右議政翼公諱重普
議政忠簡公諱致中
名節勳業
燀赫相傳
高祖諱益彬府使。
 贈吏曹參判。
曾祖諱相胤。
 贈吏曹參判。
祖諱元爕
曹參議
 贈吏曹判書
考諱集圭。
州牧使。
公貴 贈吏曹判書
韓山李氏
判泰永女。
 贈貞夫人
公生於正宗戊申
 純廟癸酉進士
癸未筮仕
翊衛洗馬
甲申 皇壇儒生應製擢第二。
特 命陞六品
內資主簿
移刑曹佐郞
正郞
拜兎山縣監。
己丑遷沃川郡守
甲午戶曹辟爲正郞
 憲廟丙申
報恩郡守
戊戌利川府使。
庚子平壤庶尹
辛丑安州使。
壬寅九日
製居首 賜第
癸卯殿試
以準蔭資。
例超通政
拜刑曹參議承政院同副承旨
左承旨
出爲慶尙道觀察使
乙巳遞付敦寧府都正。
右承旨
丁未以 王大妃寶齡四旬
 賀禮房承旨
進階嘉善
連除戶曹參判,都揔府副揔管,同知禁府春秋館,中樞府事。
戊申同知 經
筵事。
以 翼廟追上尊號讀寶官陞嘉義
 當宁庚戌
備邊有司堂上
辛亥判吏,兵曹
旋除都承旨
以 孝顯題主
擢秩資憲。
爲知 經筵都揔管,刑曹判書
壬子知事春秋館及中樞義禁兩府
甲寅拜司憲府大司憲
乙卯差 綏陵遷奉都監提調
正憲
吏曹判書同知成均館,提調內毉院。
丙辰除議政府左右參贊
判刑曹。
丁巳春入耆社。
考終於其
享年七十。
葬于仁川朱岸面間浦坐午之原。
配貞夫人完山李氏
進士九女
屢擧男女不育
取第四弟薰子淳正爲後
進士早沒無嗣
遺命第三弟鍾華子淳翊爲次嫡。
庶女李振
公幼有異姿
神彩穎發
曾王李夫人
性嚴少許可。
而特愛重之。
親自鞫養。
就傅叩問
往往驚人
才器通練
長於政事
思慮周而聽斷明。
其在兎山。
外倉失火
民家七十餘戶燬焉。
發廩賑之。
奠居如故
將以事實報上司。
吏民咸願出貲倉舍而勿報。
盖恐其坐此去官也。
不聽
治沃川纔五月
丁內艱而歸。
民思之。
磨崖爲碑
報恩郡故多豪族
聞公下車
望風斂跡
利川因事欲棄歸。
遮道呼曰昔者凶荒
公民溝壑
無歸終活我百姓
平壤歲又大饑
餓莩橫路
至則買地收瘞
無暴骸。
竭力賙卹
民無捐瘠
四載三遷
牧伯
皆以能治被擢。
及按嶺藩。
務先鎭服
凮裁簡嚴
舊例私塩待公塩盡販而始售。
商賈失業
貧氓不得食塩
怨咨胥興。
公謂官不可與民爭利
令公私塩得互賣。
一省便之。
淸縣有掛書之變。
聞兵使經以馳 啓。
亟遣騎邀於中路止之。
閭里始頗騷擾
公出張聲樂。
盡日乃罷。
羣情大安
仍詗得奸人誅之。
人服其雅量
三試鄕貢
關節不到
嶺之士久而不忘也。
 純廟國哀時。
爲地部郞
迎客使拓廟制
事務相仍
經費甚鉅。
規畫策應
無遺失。
老計吏不得毫髮欺。
貢市至今頌焉。
吏部確守成法無所奪。
振拔淹滯
鈴選稱平。
此公之派系歷官行事也。
盖公篤於孝友
內行修整
常以考妣晬日
行春祀享
終身之慕。
諸弟無私藏。
出宰常曰弟妹飢寒
吾獨粱肉樂乎
有妹寡而貧。
時有未炊。
家人不及餽則爲不食
護疾病。
力賙匱乏
嫁娶男女
撫如己出。
救族故舊之竆者。
㛰喪皆仰焉。
淸明簡潔
謹於交際
見人不正
必責諭使改之
或有營求而請藉力。
可者爲之盡心
不可者則溫辭謝遣
是以門無雜賓
僚友倚之爲重。
屢綰州
公元1845年
符。
以至建節
家産無所增。
或勸爲子孫計。
應之曰士大夫不宜私累嬰心
端居養閒
冷淡寒士
當路欲引之而不應
或問之。
公笑曰僕性拙
不能衆俯仰矣。
終始仕宦
未有求而得焉者。
謹辭受。
所擧守令有厚遺者。
則以書謝不納。
封識不改。
待其人來見而歸之。
語及民國
憂形於色。
外除者來辭。
必勉以廉勤
且曰守其土而不念其民可乎。
長吏不廉
由於苞苴
害將焉歸。
乙巳冬
自嶺藩還。
入對東漢事。
陳說桓靈所以致亂之由。
因奏曰國家治亂安危之機。
在於君子小人進退
君子不苟合故易踈。
小人容悅故易合。
魏徵唐太宗
兼聽明君
偏聽爲暗主。
兼聽則公聽於忠賢。
偏信則惑信於佞邪
故曰知人爲難
伏願於用舍之際。
必察忠邪之別焉。
年旣耆耋
無當世意。
營田舍以歸老而未就。
歎曰吾在朝無所報効
退休不遂
有媿於古人多矣。
寢疾屬纊
處置家事
整暇纖悉
神識不爽平素焉。
可見公之所養也。
內蘊密察
善於剸理
矯捄補苴
務在經遠
先機揣摩
鮮有不中
擘肌導窾
物無遁情
處事常較挈毫銖曰。
韓信用兵
不外分數明。
不明分數
何事可做。
布衣已負
公輔望。
低回蔭塗。
登第年已過五十矣。
故相趙文忠公知公可以邦賦廟謨
力薦於政府
先試盤錯
釋褐七月
授以方面
葢將大用
旣而與時改。
公亦泊然自守
雖位至冢宰
其於節財用以裕國計
薄稅以制民産
所甞講究王政之本者。
未見施措
非趙公所以始期於公者也。
余與公交
童丱白首
相知愈深。
竊覸公神定氣淸
端凝著於容貌
言辭侃侃
有分辨。
明以燭理
恕以容物
秉心公正持身精約
自標爲儒者。
幽獨必愼。
未甞崖異衆人
出處必嚴。
古所稱直諒之友貞亮之臣。
公眞其人也。
公仲氏牧使君屬余爲請謚之狀
公言行纔脫藁
而牧使君又沒矣。
今撮其大畧
以諗太常
感念疇昔
周旋於公之兄弟
泚筆欲書。
不禁泫然云尒
行吏判書公有謚狀
公元1846年
吏曹判書石淙徐公捐舘翌年
公弟牧使君不佞公同相好也。
屬爲請謚之狀
其何忍辭。
畧擧其譜系官秩事爲言行文學
撰次如左。
譜系則曰公諱有薰字啓南
石淙其號也。
徐氏籍大邱府之達城。
高麗軍器少尹諱閈爲遠祖
八傳而入 本朝
公元1845年
義諱彌性
生諱居廣縣監。
四傳而判中樞府事 贈領議政忠肅公諱渻
生諱景霌尙 宣朝長女貞愼翁主
封達城尉
生諱貞履府使 贈左贊成。
生諱文裕禮曹判書 贈左贊謚貞簡
寔公高祖也。
曾祖諱宗璧牧使。
 贈吏曹參判。
祖諱命使。
 贈吏曹判書
考諱淇修號篠齊禮曹參判。
 贈左贊成。
三世 貤贈
皆以公貴
妣 贈貞敬夫人海平尹氏
縣監 贈吏曹參判晳東女
三男
公其仲也。
生於 正宗乙卯
卒於壬戌九月二十八日
享年六十八。
訃聞朝市
十一月十二日
葬于坡州發朗谷坐壬之原。
貞敬夫人山金大鍾女。
一女而無男。
以弟牧使有象第二子奭爲后
文科注書。
女適尹正奉事
側室一男一女
奭輔一男一女
正善二女幼。
官秩則曰 純祖戊子中生員試。
 憲宗丁酉文科壯元。
成均典籍
文臣宣傳官。
戊戌拜兵曹佐郞
武試
混被諸試官譴削之典。
叙拜司諫院正言
差訓局從事官。
京畿都事
己亥差禁衛從事官。
拜 奎章直閣弘文館副校理校理副修撰,司諫院獻納,兵曹正郞,慶尙道京試官
庚子平安道淸南暗行御使
還拜憲府持平
以不卽停啓
罷職
叙拜弘文舘修撰,東學敎授
御營從事官。
辛丑弘文舘應敎
壬寅司僕寺正平安道掌試都事
癸卯拜司憲府執義
五年間出三司者屢焉。
以健陵 親祭時執禮通政
曹參議承政院同副承旨,敦寧府都正。
乙巳出爲永興府使。
丁未成均大司成,吏曹參議右副承旨
戊申陳 賀。
禮房對擧勞。
進階嘉善
同知禁府事,禮曹參判,都揔府副揔管,同知 經筵春秋舘事
今 上庚戌
咸鏡道觀察使
監印 憲宗御製嘉義
監蕫 定陵, 和陵陵役。
 特加資憲。
辛亥拜都揔府都揔管,知 經筵事,漢城府判尹,工曹判書弘文舘提學,司憲府大司憲
壬子差備局堂上
生進覆試二所試官
行伴送使
拜 經筵日講官
癸丑刑曹判書,知敦寧府,義禁府事,議政府右參贊,藝文舘提學
製進 王大妃殿樂章
正憲典設提調
丙辰科試事謫順安縣
還拜知中樞府事。
丁巳差備局有司堂上
拜禮判書內醫提調
戊午水原留守
以 純祖上尊號玉冊文書寫崇政
拜判義禁府事, 宗廟提調同知成均舘事
庚申宗簿提調
辛酉社稷提調吏曹判書
諸司
經者皆不書。
事爲則曰按廉淸南。
遍行列邑。
周察民隱
長吏不法者。
擧而劾之。
賑饑恤竆。
殫竭心膂
便宜施措
顚連賴安。
曹參議閔致文上䟽言。
前任成川時。
公所論啓非實
 上命刊削
以公對辨之過。
亦 蒙譴削。
未幾 特叙拜舘職
不膺 命。
及爲掌試都事
亦乞遞。
 上敎本事出塲
更無可引。
此則往役也。
焉敢辭。
公惶隘往赴。
永興
以不擾民三字元符
二載知府
歸裝枵然
 徽慶園補處。
禮官奉審還奏未塋。
 特命公更往。
奏對稱 旨。
亟詡之曰當如是矣。
主泮試。
積苦寒畯之士。
擧皆揚聲塲屋
觀察關北
興學而勸武。
捐俸而蠲稅
令行禁止
荒徼懷惠
繡衣崔遇享褒啓曰律己淸簡
莅事嚴明
干囑不行
奸猾幷息。
實蹟也。
都憲朝參勤學崇儉諸條。
皆切於時務。
 上嘉納焉。
別試文科初試
選取知名士。
司諫辛志鼎䟽誣其不公
以是謫配
語人曰吾之今行。
實無內愧矣。
及歸以在外不謝 除旨。
拜判尹。
 上嚴飭上來肅命
公從縣道封章自引
以往事何更爲引。
繼下敦迫之敎。
公惶蹙黽勉出仕
銓曹
振拔
選法極平。
時議多之。
數十莅官臨事
愼重輕發
是以寡悔
言行則曰公長身踈髯。
凮儀脩整
性度簡嚴
操履貞確
養親愛敬備至
侍疾刀圭廁牏
不委於人。
居憂柴毁面墨。
服闋哀慕如初
家將有事故。
必夢拜先考
有喜容則有慶
憂容則有慽。
人謂至誠所感。
伯氏承旨公。
因心篤友
雖年卲位高
左右服勤
不少怠。
及卒悲號過節
人有寬譬則曰吾喪吾也。
吾哭吾也。
撫亡妹之子如己出。
敎誨成就之。
庶弟父母之所愛也。
經理産業
服食克儉
所居無長物
散秩橫床
約於己而厚以與人
族戚婚葬。
隨宜副急。
或以難繼告則曰吾道如此
奭輔與其兄臣輔。
後先登第
愀然季君曰吾以匪才。
滚到列卿
曹重烜赫
兢懼淵氷也。
非 朝會慶吊。
不出衖外。
伯季氏。
日夕招邀隣社詩朋
談笑吟咏
一塵不到於座上。
文學則曰治功令各軆。
贍敏精鍊
長於騈儷
而詩則深造獨詣
聲調悠遠
古文雅潔
力追作家䂓度
嘗於內閣兩制
手不停筆
練熟如宿搆。
諸公韙之。
伴送北使也。
立和十首
北使斂袵欽服
入燕文墨
大爲中州歎賞藏弆
每年使至。
公安否者多。
先朝甞使近臣白蓮
公居嵬等。
 上曰徐某文學
予已稔知舘閣大手
賤臣登對
 詢及直閣待敎
之列文筆高下
仍 敎曰徐某其優乎。
受知於 聖鑑若是其隆矣。
遺稿若干卷藏于家。
用工書法
遠摹襄陽洪興
取東名家
會衆美而鎔化自成。
碑版屛障
出於公手者。
人皆寶之
竊覸公飭容貌言笑
若不可狎。
內實慈諒和易
與物無競
不容過失
改則之無留滯
未甞標揭異俗
嶄嶄焉謹於繩尺
淸華崇顯
泊然自守
不改儒素之舊。
宗黨孝悌之行。
廷推端亮之操。
士友詞翰之工。
不佞撰狀。
採諸輿論
阿好之私也。
用諗于太常氏。
於斯裁擇
以爲節惠焉。
永明洪公謚狀
公元1853年
宣祖儀賓永安尉豊山洪文懿公七世有孫諱顯周
生於癸丑十月七日
 純祖甲子揀選而尙 正宗女淑善翁主
封爵永明
品行學識
克趾文懿公之美。
至 今上元年甲子五月二十六日
 上敎曰 正宗駙馬
永明都尉歷事 四朝
以至今日
令儀令德。
夙被 寵禮。
顔華髮。
巋然獨存
明日乃回巹也。
因今悵昔。
衣資食物
優厚輸送
史官存問
 使近侍替侑于淑善翁主
又令儀曹擇日賜几杖。
進箋謝恩
 上命入侍
 御書八耋都尉特賜
公元1854年
几杖身其康健永享遐福十六字以賜之。
儀賓之授几杖
罕有也。
尊禮之隆。
無與爲比
明年夏
寢疾至革。
 上遣御醫
藥物看護
遺令無秪受禮葬。
竟以六月二十四日考終
享年七十有三。
訃聞
 上震悼輟朝
敎曰吉祥敦大之資。
忠厚老成之見。
何復覩。
東園副器。
承旨致祭
 命贈議政府議政
 大王大妃亦喩以謹愼謙約之操。
老成練達之識。
深致愴衋之意。
自卿士大夫
至輿史廝役
莫不咨嗟曰。
賢尉云亡
禁臠無人
八月庚子
于楊州天寶山下古州內面三家里。
至九月甲申
遷貴主墓合封于同原子坐。
公字世叔
自號海居道人
豊山之洪。
高麗國直學諱之慶爲鼻祖
入 本朝大司憲 贈領議政文敬公慕堂先生諱履祥
奕世大顯
文懿公其孫也。
諱柱元
貞明公主。
高祖諱錫輔吏曹參判。
 贈左贊謚忠敬
生諱象漢。
禮曹判書 贈領議政謚靖惠
四子
長諱樂性。
議政謚孝安
季諱樂最。
 贈左贊成。
考諱仁謨。
孝安公第二子。
成公
蔭仕至右副承旨
 贈領議政
貞敬夫人大邱徐氏
觀察使 贈吏曹參判逈修之女也。
公所歷都揔府都揔管,長興庫,司導寺,濟用監,平市署,氷
公元1853年
庫,典牲署提調
甲子 命宗儀賓外朝
合其品階之號。
遂自綏祿大夫
改爲上輔國崇祿大夫
貴主生與公同年。
先公十三年卒。
春秋四十四。
一子祐喆。
文科判。
不幸早沒。
孫承榦纔娶而夭。
次承億前承旨
公始使承億出文懿公大宗之後
乙丑春
 東朝憫公已老。
貴主血胤奉祀
 特命還本宗。
至公之喪。
服斬衰而主喪焉。
幼時英氣發越豪縱
若不拘束
稍長聦穎絶人
折節爲學
伯氏淵泉相公仲氏沆瀣子。
皆以文章名世
從以師之。
日有進益
資性寬裕
儀容祥和
自十二歲。
出入 禁闥
大被 純廟及 綏嬪所眷愛
昵侍無間
渥澤靡極。
小心畏愼
終始無替
未或私事干 恩。
 綏嬪甞貯銀一大櫃
將以賜貴主
標識于櫃。
未及之而卒。
 純廟後始知之。
召公而 賜之曰此 慈宮遺意
卿其領之。
公仰對以爲臣之一毛一髮
皆君之賜。
生前需用足矣
何敢別受私財。
宜下度支
以補公用
款款固辭
 純廟嘉其志而置之。
又甞以所着𩯣巾脫以 賜公。
惶恐而奏曰 至尊御者
賤臣何敢戴於頭。
如 賜以新巾。
臣不敢辭
此則死不敢受。
 上屢喩而終不奉 命。
嫺於經典
每當 國家內外大小
公元1865年
喪。
凡斂襲衿絞之節。
宗戚執事
必待公指授而行之。
篤於孝友
自親沒後
事二兄如事親
及至辛丑壬寅
連喪二兄。
饋奠哭泣
號隕如嬰孩之失慈母
哀動傍人。
見者無不感歎
務於睦婣
踈遠之族。
施予周恤
常如不及
聞人厄窮
恫若在己。
門生義舊
賴以存活甚多
以至蟲豸之微。
不忍傷害
生長綺紈
終老富貴
恪守祖先遺䂓
家常瑣務
必一以裁節
不使踰濫。
晩年家人歲制
皆用細布
勿以錦緞
此其儉約
在公䟽節也。
公於二兄。
經傳磨礱
麗澤垂三十年。
發於著述
卓然自樹
詩尤用工深至
聲調體裁
步趍三唐
高華警發
境眞而意新
雖以淵泉沆瀣巨麗
一篇成。
奬歎曰吾所不及。
不致力於書。
善艸隷。
老猶強記
觀化前數日。
少陵七律
不錯一字
平居左右圖史
寢處其間
手不停披。
暇則與一二文士
觴咏適意
尙論古今曰。
人生樂事
無逾於是
繇少迄老。
如一日焉。
有海居集若干卷藏于家。
甞輯十世遺文爲世稿。
互選昆季詩律
爲三怡集。
又選古今騈儷
爲象藝會粹
皆與伯仲二公參訂而成之者也。
樂易好善
風流弘長
應事理物
旣明且敏。
辭命足以討論潤色
才猷足以彌綸匡濟
舘閣
之鴻匠。
廊廟大器也。
限於 國制
得之書而蘊之中者。
不能出而試之。
噫。
 國朝都尉若礪城宋文端學術
東陽文忠志節
陽朴文貞行誼
未有功業之著見。
僅以文辭傳世
君子惜之。
不佞於公亦云。
取其家狀
參之平昔見聞
告于太常
以爲財擇節惠焉。
工曹判書朴公謚狀
公姓朴氏。
諱長復字來卿號錦里
其先密陽人也。
密陽之朴。
肇自新羅
麗朝有諱允文
大匡密川君。
入我 朝有諱膺僉正。
五世有諱掌令。
生諱彜叙曹參判。
昏朝䟽斥奸㐫
力護 西宮
以陳慰使朝 京。
船覆以歿。
 贈吏曹判書謚忠簡
二男
長諱𥶇禮曹參判。
當 長陵丁卯丙子間。
屢使遼瀋
勞勩
次諱𥰸都事
判公第五子爲子。
守和直長
生諱總。
於公爲高祖
曾祖諱顯東 贈吏曹參議
早卒無嗣
祖諱瑀以吏議從父兄之子
爲后
 贈吏曹參判。
考諱道敏。
篤學博文
隱居積行
 除寢郞不就
 贈吏曹判書
三世貤 贈。
皆以公貴推 恩也。
妣 贈貞夫人玄風郭氏。
通德郞就龍之女。
公生於 正宗戊戌八月十五日
天姿俊逸
文學
公元1838年
就。
庚午進士
癸酉增廣丙科
庚辰拜司諫院正言
旋 除司憲府持平
癸未相禮通政
 異數也。
 除兵曹參議
甲申承政院至右副承旨
是年出宰驪州。
州多積逋
公淸嚴臨下。
明法審令。
剛柔茹吐。
無所撓奪。
旬朔之間。
倉簿盡完。
糴政稱平。
丙戌微事罷。
丁亥叙拜承旨
戊子 除安邊府使。
民頑吏奸。
官庫枵如
指畫矯捄。
隨機殫誠。
吏民咸孚。
公糓無欠。
邑有悖儒以齋任事
爭訟不决。
詳覈閱實
平其可否
訟者含怨
造爲非理之誣。
囑誘泮儒。
至有捲堂之擧。
時 翼宗代理
 睿旨若曰觀此所懷
萬萬可疑
中間必有曲折姑行査。
翌日敎于廟堂曰此必鄕曲悖儒。
逐官長。
捏造言之致。
明白査出。
無或抑之意。
措辭行會可也。
道臣査達也。
鄕儒與泮儒之首倡者。
痛斥遠配。
仍促公還任
居一年滿遞歸
辛卯拜司諫院司諫
甲午 除江界府使。
廟堂仍前官。
未幾濟州使。
州在大海之外。
距京踔遠。
弊痼而不振
威懷諸鎭
恩綏海戍
寬稅而解漁戶之急。
捐廩而助窮民之困。
邑以大治
丙申還 朝。
丁酉戊戌間。
承旨
己亥 除長湍府使。
孔路多擾。
連値饑荒
軍糴兩政
蕩然無存
公約懇至
措處
得宜
還糓四千餘石。
軍錢六千餘緡。
纔數月而充之
一省咸誦其嚴明
邑豪恃勢恣橫者。
招致庭下。
威而遣之。
廵使卽其戚也。
啣之。
遂論罷。
辛丑復拜承旨
時有邦慶。
房勞嘉善
 除漢城府右尹同知禁府事,都揔府副揔管。
移兵曹參判,同知春秋舘事
差承文院提調 經筵特進官。
歲慶州府糶糴久廢
官以吏逋十萬石。
欲徵諸民。
慶之士民千餘人守 闕呼寃
朝廷欲代其官而難其人。
非公莫可。
於是銓曹薦公 除府尹
公先捐捧次徵吏
別具方畧
廟堂而實倉庾
朝議嘉之
未幾以齋儒懲勵事。
橫被遭罹竄渭原。
甲辰宥還。
戊申左尹
庚戌同春秋。
特進官講大學誓章
公引好善一句
援據先哲王知人用賢之道。
懇懇敷奏
至好財章仰奏曰當用則用。
不當用則不用
財無濫費之患矣。
 上嘉納之曰用財於當用。
何患不足
辛亥講論語德不孤章。
隣比推義而陳之曰招延賢士
咨訪治道
有如隣比救助之義。
 上曰誠如卿言。
丙辰復拜兵曹參判。
 仁陵遷奉
差 紙牓書寫官
蒙 恩賞嘉義
丁巳正月
大耋應資陞資憲。
 除知春秋,知中樞府事。
入耆社。
 除判尹都揔管。
旋拜工曹判
公元1857年
書。
是年六月▣▣日卒
享年八十。
訃 聞輟朝二日
吊祭賻如
八月葬于驪州某地某坐之原。
從先兆也。
元配川任氏。
夏女
判書相元玄孫無育。
繼配慶州金氏
通德郞樂性女。
十淸軒世後裔也。
有二子二女
孝憲今庇仁縣監。
次孝容今康陵參奉
女長適任孝直校理
適士人任懋準。
孝容有二子幼
風儀舒遲
氣容端肅
人無賢不肖望自然起敬
至行
事親愛敬備至
非甚疾。
每日晨起灑掃
扶將抑搔
不離跬步
家甚貧寠
甘旨供奉
竭力措辦
以時進之。
不至少乏。
薪水亦多躬執。
不以爲勞。
親癠沉淹無寧日。
夙宵憂遑。
飢而忘食
行而忘履者。
三十餘年如一日。
及至喪。
柴毁滅性
夙承庭訓
硏究六經之旨。
而於周易庸學。
用工尤至。
有自得。
本原程朱
歸正當。
著爲詞章
簡潔明白
謙謙自牧
若不及。
位至列卿
不改韋布之舊。
一切世味
泊如也。
閉室抱書。
若將終身
遇事則不夷險
惟義是前。
不顧利害
不較榮辱
盡吾之職分而已
故屢居盤錯之地。
剗去膏肓之瘼者。
止一二處。
豪猾知戢。
黎庶懷惠
令必行禁必止。
功利所及者。
久而愈著。
公平日居立朝大畧也。
公之仕宦
不爲不久
未甞
要津廟議
蘊挹經世之具。
不過畧試外邑而止。
闇然自修
罕於交遊
故許心者甚鮮。
稱公時文之工。
而不知其沉酣經術
規模作家
稱公吏事之能。
而不知其忠信爲本。
誠勤以行。
至於公立剛毅
律身謹嚴
問學精篤
見解超妙
尤多知者
然卽容貌
聽其論議
不一辭稱之曰君子人也。
公甞詡不佞以可與語者。
每想公風流弘長
漠焉千古
不可以復見。
參奉君將請謚於朝
玆按狀撰次
以備太常財擇
贈議政府右議政金公謚狀
近故輔國崇祿大夫行判敦寧府事兼工曹判書,判義禁府事,五衛都揔府都捴管
 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右議政兼領 經筵事,監春秋館事公諱泳根字德夫號勝山
本貫慶尙道安東府人。
始祖諱宣平
高麗太師開國功臣
圭組相繼
至 本朝淸陰先生文正公諱尙憲
道學文章
世儒宗。
斥虜和再拘瀋獄
大義懸諸日月
配享 孝宗廟庭
仲氏府使 贈左贊成諱尙寬子爲嗣
諱光燦
同知樞府事。
 贈領議政
生領議政文谷文忠公諱壽恒
經術勳業
顯於 孝,顯,肅三朝
力扶正論
尤菴宋
文正公
己巳之𥚁。
生諱昌集號夢窩
官領議政謚忠獻
辛丑建 儲四大臣之首。
配享 英宗廟庭
承旨 贈左贊成竹忠愍公諱濟謙
生諱省行 贈領議政謚忠正
壬寅誣獄。
三世被慘𥚁。
自文忠至忠正四世不祧
生諱履長蔭正 贈左贊成。
生諱復淳蔭牧使 贈領議政
寔公之考也。
初配 贈貞敬夫人延安李氏
 贈參判度平女。
后配 贈貞敬夫人昌寧成氏。
烈女
三配 贈貞敬夫人達城徐氏
持平命埰女。
 正宗十七年癸丑十一月十四日
徐夫人生公于驪州邑第。
其翌日相國獻公履素筵退而言曰。
 上已吾家宗孫之生。
 聖諭及此
闔門感結
 純祖十年庚午中生員試。
辛未丁內憂
辛巳議政捐背
甲申 除弘陵參奉
乙酉以 陵役勞陞六品
 除禮賓主簿,司憲府監察
丙戌 景慕宮令
丁亥儀賓府都事
出爲靈山縣監。
歲値災荒
親抄男婦老幼賙恤之。
無一捐瘠
戊子觀察使嫌避棄歸。
 特命江西縣令。
六載居官
闔境饑饉之苦癘疫之染。
咸頌福星來臨
建興學養士之碑。
甲午上考滿十。
遞付司果。
旋 除掌樂院主簿。
遷爲司䆃寺僉正。
 憲宗三年丁酉
拜林川郡守
因大
公元1849年
歉往海廒移糓。
聞有新娩之婦闕食將死。
斛米救而活之。
是嫌家也。
惻隱之發。
以私廢公
人皆欽誦。
己亥南原府使。
築北防川
始無漂墊之患。
民安其居。
石頌功
辛丑以五考之上。
遞付司果。
壬寅 除典設別提廣興倉守。
全州府判官
革罷無名之斂。
割俸幾千以補充
甲辰晉州使。
結弊之紊亂者査櫛而去其白徵。
丙午瓜遞。
 哲宗元年庚戌 除平壤庶尹
積逋盡拔。
百度俱理。
辛亥黃州使。
吏民愛戴
三世不忘碑。
壬子 上念四世忠貞
特授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
左承旨
曹參議曹司五衛將。
癸丑拜戶曹曹參議,僉知中樞府事,黃海道觀察使
豊川屬鎭有椒島。
處在海口
與登萊州相接
彼船往來無常
邊情極踈。
奏請於朝。
邊地窠。
以名武擇爲僉使。
監兵水營都試臨時知委
每多未及赴者。
奏請前期行會
以省其弊。
甕津府使之兼水使都試
設於甕津。
而時有移設所江行營之議。
奏請所江,甕津府輪回設行
以存試體。
甲寅以濬延安府南大池勞。
 特陞嘉善大夫
乙卯拜行右承旨,工曹戶曹參判,都揔府副捴管同知禁府,中樞府,敦寧府事,觀象監,司宰提調
冬至副使旋遞。
公元1864年
城府左右尹,江華留守
 行宮 長寧殿棟階級
年久陊剝
捐廩修葺
煥然改觀
丁巳 特超資大夫
以賞修改之勞。
拜工曹刑曹判書都捴管知義禁。
戊午判尹 永禧殿增修。
都監提調正憲
 元子誕生
 特贈忠正公上相
公判義禁。
崇政大夫判敦寧府事。
己未拜廣州府留守
陰雨之備。
賴多實效
以 仁陵補土勞陞崇祿。
辛酉拜水原留守
糶糴簽伍之成痼瘼者。
並矯捄而正之。
壬戌以侍從臣父年七十。
輔國崇祿大夫行知樞府事。
癸亥換授江原道觀察使
東京作蔘貢。
啓 聞革罷復舊
窮蔀賴安。
 今上元年甲子䟽遞。
癸酉十月十一日
考終廣州道別墅
享年八十一。
訃聞輟朝吊祭
相臣奏 贈右議政
出后子炳冀輔國判敦寧。
推 恩本生也。
十一月二十九日
葬于利川沙北面陶峯里負癸之原。
初配 贈貞敬夫人楊州趙氏
參議命喆女。
生一男炳駿。
 經筵官前參判。
后配 贈貞敬夫人文化柳氏
煥昇女。
生一男炳冀。
出后三從叔父議政左根
文科前判中樞府事。
一女適洪祐昇。
庶子炳驪前縣令
炳䮲,炳宛進士,炳乘。
參判庶子定均前學官,㝡均。
庶女適朴齊賢
一幼。
判府事
公元1870年
用均
庶子重均,庶女並幼。
洪祐昇子承協。
炳驪子雨均前學官
公生而器宇異凡。
自幼晨昏定省
罔或間斷
就學好肄書。
聞義理說嚴毅見於色。
八歲當正廟大喪
欲隨長者擧哀
母夫人以幼止之。
自率十數兒。
上山麓而哭。
甞於月夜
議政公命賦韻
輒對曰明月牎間照。
無燭可讀書
李參判魯述適在座亟歎賞。
以爲必大進就
父母有疾
甞糞而驗其輕重
忌日齋素行事
大耋不懈
友於姊妹
分多潤寡。
見人飢寒
衣食之如不及
或有病求藥。
傾儲而與之。
篤於親戚故舊
微物必分味。
下有度。
不加箠楚
肅然服從
年往驪江道峴。
溪翁野叟逍遙
翛然有出塵想
六男侍側
諸孫繞膝以供歡。
庚午小科回榜。
文正公後初有也。
癸酉庶子炳宛解額
 命付進士榜末。
以公已經回榜。
 絲綸隆重
用示尊年之意。
格外 異數也。
寬弘之量和吉之容。
可以膺受百祥
門蔭進而八州之綬。
宣化兩道
保釐三府
位極人臣
壽開九秩
生老太平
善始善終
由其厚德以致之也。
公以世嫡
文忠以下宗祧
長子㫌招屢至。
標望士林
次子績庸茂著。
柱石邦家
公之上承下授
源遠而流長。
昌大後昆
其可量乎。
不佞
公元1873年
同年生
生朝後八日
近以居地之遠。
不得過從
每聞公康健歆艶之。
孰謂公先觀化也。
撫念平昔
不禁慨然而涕。
謹具歷官行事
諗于太常
用備節惠
梣溪先生遺稿卷之六
 行狀
  
外舅山郡守朴公行
公元1827年
公姓朴氏。
諱民淳
字叔恒
號雪軒
系出高靈大將軍諱之順
始顯於高麗
入 我朝有諱原厚內贍尹。
四傳至諱誾。
弘文舘校理號挹翠軒
文章名世
直道被𥚁於燕山朝。
 贈都承旨
 正廟序其遺稿重刊
三傳至諱慶業副提學
嘗劾鄭仁弘,李爾瞻諸㐫。
直聲振朝
 贈左贊成號巖叟
高祖諱諴長
南漢下城杜門謝世
參奉不仕。
以壽陞僉樞
曾祖蕃縣監 贈司僕寺正
祖諱元瑞 贈吏曹參議
考諱敬鎭縣監 贈吏曹參判。
妣 贈貞夫人全州李氏
參奉先女。
生三男。
繼妣 贈貞夫人慶州金氏
柱國女。
生一男卽公也。
天資端粹敏慧
三歲識字
見者目爲祥麟瑞鳳
族叔靈城君文秀亟稱之曰吾宗少輩致遠大者
必某也。
自幼事親務悅其志。
判公性嚴
家人子弟或有不豫
始齔婉容愉色
繞膝陳達
判公輒怡然解頤
丁亥夫人棄世
公年十五。
守制踰節。
哭踊動人
庚寅判公憂。
未葬又遭伯氏喪。
仲氏令公,叔氏判公皆脆弱多病。
左右
公元1873年
扶持
不遑自恤。
祈寒盛暑
不離廬苫。
不脫絰帶
服闋擧子業
一篇遠近傳誦
忠淸監司朴公宗岳湖中第一文士於金公方行。
以公應之。
子中進士
泮宮月試應製優等
入侍 恩褒非常
乙卯崇陵參奉謝 恩。
上敎曰爾儀容不下於乃兄
終老蔭途
換授童蒙敎官
戊午六品
軍銜除義禁府都事
以病將呈遞
卽移工曹佐郞
亦出 聖旨也。
戶曹
上問正郞以本曹所庤木石之數。
正郞倉卒不能對。
被 嚴敎
因 召他郞官
諸僚皆推公。
公入。
上又問之。
條對甚悉
 上曰爲郞當如是
銓曹首擬泰仁。
三望俱下 點。
盖 上不欲公出外也。
正郞缺。
上問判書趙公鎭寬曰欲辟何人。
擧公對。
 上曰得其人。
於是正郞
 賜太僕馬。
尋以馬劣更 賜內廐馬。
移建 敬奉閣於 大報壇之旁。
 特命公敎當日訖功
公手操版鍤
恪勤董役
一日而畢。
 上大穪賞之。
 命陞叙賞賜
 御製七言律詩
令公賡進。
與叔公同居。
第宅狹小
 上聞之。
命訓局賜錢八百兩買舍。
叔氏喪。
內帑錢五百兩。
感泣諸子曰 聖恩至此
何以圖報
德山有邪學
拜縣監。
 上敎曰予豈欲出爾於外。
然擇差也。
第往
公元1860年
善治
至縣捕其魁正法
數十輩。
治其罪火其書。
以孝弟之道。
邪徒遂熄。
舟橋船人濫收貢稅米。
弊甚鉅。
公定斛量之式而嚴禁之。
民大以爲惠。
捐廩百石
息利立約
永革刷馬錢斂民。
簿書有暇。
鄕中士友
講論經義
庚申 正廟昇遐
因山素食
不御於內。
衣不帛。
 國葬時應納諸物代錢四百餘兩。
例賦於民。
公曰 先王終事之地。
忍敢取諸民而用之。
遂買廩米百餘石以充。
 大行王嘗書德山縣監朴某腴邑陞遷
貼之屛間
銓曹奉行 遺敎
移公江西縣令。
捧檄痛絶
日惟願速死歸侍我 先王
旣而江西前官道臣 啓仍任。
公亦還任德山。
辛酉陞淳昌郡守
守令任未滿五十日。
法不書褒貶
監司謂公爲吾先公之友。
典式而置下考
及歸無以爲家。
鞍馬茅屋而居之。
無甔石
待糶而炊。
五載
常取 正廟御定諸書讀之。
至忘寢食
乙丑甄復禮院引儀。
歷 景慕宮令曹正郞,典牲署判官,刑曹正郞
庚午淸河縣監。
邑於海曲
鮮有文學
務農
惟逐魚鹽爲利
公勤民勸士。
歸本業。
風俗遂變。
甲戌移珍山郡守。
歲荐饑。
民情大急
下車卽馳至營。
監司備陳狀。
棄官去。
監司感其誠。
劃給移轉
公元1816年
一千石令賑之。
公又捐廩穀二百石。
殫心賙救
郡無捐瘠流民全活者甚衆。
丙子秋大熟
乃修衙舍署廨。
不以煩民。
民樂趨役
丁丑告成
監司行部見之。
歎其有幹局
欲褒 啓請陞資
公力辭之。
郡有趙重峯先生遺墟
祠宇頹圮
公出貲重修。
置守祠一戶
蠲其役。
卹其祠孫。
先是宿症
革。
斷斷民邑不置
八月八日
考終于官。
郡之老少婦孺
奔走涕泣
舊鄕士民齎咨曰。
鄕賢大夫沒矣。
享年六十五。
十月十二日
葬于珍山西長大洞丑坐原。
合窆元配李氏宅兆
李氏參奉祿海女
德水
繼妃(一作配)迎日鄭氏啓良女。
俱無育。
三配寶城吳氏光魯女。
生一男。
和韺參奉
二女李徹淵,尹定鉉
庶出二女適鄭在衍,崔鳳秀。
和韺男泰愚,晉愚,一愚。
李徹淵男寅杓
尹定鉉系子泰經今承旨
泰愚生周幹。
晉愚,一愚皆一子幼。
公淸樂易
內貞外和
不事務餙。
襟懷坦夷
不爲矯激之言嶄絶之行。
至於義理淑慝之別。
截然不可犯。
父母左右無違
內外仕官
遇喪餘或不與祭。
危坐達曙
吞聲蓼莪詩。
旁人不忍仰視
未及致養爲至限。
出宰竭誠備物
極豊而潔。
盥手封識
歸于宗家
供享祀。
伯仲早世
於叔氏參判公篤
友而敬事之。
唯諾必謹。
起居飮食
省視
人謂姜氏之共被
司馬公之拊背
無以過也。
諸兄之子如己子。
宗子和文少公一歲
與同饑飽。
棄官食貧
常分廩餽之。
及其歿躳治喪葬。
庇其孤使之成立
好施
賑窮恤貧不及
在官無滯客。
求者雲委而色不厭
人或勸其營産業則曰吾家先世
未甞作宰而置田宅
有書數百卷
以此遺子足矣
家嚴而行之以仁恕
朝夕不擧火
戶庭之內無愁色。
治郡務擧大體
近名
務恤先及鱞寡
勤於修弊。
歷任四邑
皆有茂績
天才絶高。
讀書
掩卷輒誦。
文理轇轕
寓目而解。
平居手不釋卷
詞章平澹簡雅
無艱棘之態。
有詩文若卷藏于家。
公以布衣
蒙 殊眷於 聖主
遷調踰例。
寵錫頻繁
世皆期其進用
阨於一第
不能其所抱。
以報 隆恩
寥寥數郡之政。
不足以槩公。
是有命焉。
每於 正廟忌辰
武侯出師表嗚咽曰。
 先大王賓天
未及中年
不啻昭烈創業未半也。
始吾先公甚重公。
待以國士
及遭𥚁變。
人皆爲公危之。
昔之歎羡而媢疾者又從而傾之。
若淳昌下考是也
當是時。
平生故舊
皆畏連累
褰裳去之不暇
在公遠嫌
宜若尤異於人。
慨然收其孤而妻以愛
公元1848年
女。
韓子謂士窮乃見節義。
公益信。
公之女旣歸定鉉十有五載
擧二子皆夭。
尋亦溘逝
公所望於吾夫婦者耶。
嗚呼欷矣。
謹就參奉君所述言行。
刪潤撰次
以待立言君子裁擇焉。
工曹判書公行
公元1852年
公姓李氏鼎臣聖隣號花史
系出 宣祖別子寧城君孝景公諱㻑
生諱倫原君謚貞簡
繼子諱泓咸平謚孝簡
本生考監役 贈左贊成諱時煌。
廣平大君之後
以孝 㫌閭。
寔公高祖也。
曾祖海興貞孝公諱橿
奉使入燕。
中國名士咸推爲賢公子
祖諱命杰以海興四弟海淸君諱桱之子
入後海興
蔭仕星州牧使。
季子肅烈公貴 贈議政府左參贊
行修於家。
治效於官。
人皆稱長德君子
考諱堯憲。
兵曹判書謚肅烈
力辭元勳
世服廉讓
妣貞夫人潘南朴氏。
 贈領議政忠獻公源之女也。
公以 正宗壬子七月三日生。
天資穎悟
幼有至性
八歲母夫人嬰疾
烈公時居外任。
侍側不暫離。
邀毉合藥
飮膳必躬進。
見者驚異之。
母夫人 綏嬪姊也。
公十餘歲。
入侍 純廟。
常在禁中
周旋應對
謹愼明敏
未甞少有差失
歸家絶不言宮省事
夙就
公元1870年
如此
庚午進士試。
 上特賜樂以寵之。
辛未冬十二月
關西賊洪景來等陷數郡。
肅烈公請自往討。
拜兩西廵撫使 命出征
公以弱冠櫜鞬從行
旣而賊入據定州城
廟堂以爲不足大衆
先遣副將一枝兵勦之。
廵撫使開府京營
遙授節制
公曰詣幕府省覲
部曲將佐
咸與交歡
具知其材品
文檄簿書
旁午委積
密贊方畧
無不中窾
至明年四月而賊平。
烈公自此倚重之。
公務家事
小大一聽於公。
乙亥四月
烈公捐館舍
戊寅二月
 上追念烈公舊。
 特令初仕調用
除敦寧府參奉
己卯夏
 王世子嘉禮
監造官。
遷典牲署副奉事
都監賞典
六品拜掌樂主簿
庚辰春
 除刑曹佐郞
 除牙山縣監。
當日 命換永柔縣
辛巳秋
沴氣大行
死者相續
公多爲藥物以救之。
全活甚衆。
壬午海州判官
劇邑也。
愛民爲本。
綜理明察
不敢欺。
甲申 命與水原判官相換。
乙酉歲饑。
殫心賙卹
境內無捐瘠
丙戌 幸行。
令準職 除授
陞載寧郡守
治如海州時。
丁亥忠州使。
未及赴。
增廣試文丙科十三人
以科前準職。
直超通政
唱名日。
承政右副承旨
遞拜兵曹參議參知
公元1829年
曹參議侍講輔德
己丑進饌
以禮房承旨
嘉善拜行右承旨
連 除漢城府右尹,禮曹參判。
歷都揔府副摠管同知 經筵春秋舘,義禁府事。
庚寅拜司諫院司諫
辛卯 除開城府留守
壬辰 特授曹參判兼典牲署提調
癸巳拜刑曹參判。
京畿暗行御史李是遠以公任開城時。
有灣人武擧市井鄕解及蔘商行貨等事
捃摭論列
公對吏聽勘
 命査於本府守臣祖榮
啓言盤問吏校。
一辭發明
細探物情
實無形跡
又 命收議大臣
左議政李相璜以爲試榜商賄。
兩皆無是。
不可以此爲罪。
右議政沈象奎對亦同。
事乃得白。
王府以徵逋捧耗。
不能察吏奸。
處以奪告身之律。
退居郊墅
不復有意於榮途。
甲午三月
叙拜同 經筵
旋 除刑曹參判。
公惶蹙不敢膺 命。
 上連下敎趣令上來。
至數四而終不出。
下 王府推考。
卽令分揀
嚴飭肅 命。
不得已詣闕外陳䟽。
遭罹罔極
不可進身於朝。
 上答往事不必索言。
况伊時査案
昭洗無餘者乎。
仍荐降嚴旨
怵於分義
黽俛出謝。
拜行左承旨
丙申同知敦寧府事。
丁酉春
 除工曹參判。
七月母夫人憂。
庚子拜戶曹參判,同知成均舘事
辛丑拜兵曹參判。
公元1845年
卯拜同知樞府事。
乙巳行都承旨
十餘年間屢經承旨諸曹亞堂,左右尹,諫長,揔管。
而玆不疊書焉。
丙午冬
出爲京畿觀察使
黜陟公而施措得宜
一省頌其惠。
戊申七月
大臣有 綏陵奉審之行時
潦水大漲。
以船不預待論罷之。
未幾叙拜都承旨
公引陳章
 上優批不允
九月 上幸行 綏陵。
四山植木欝然
 敎曰此監蕫道臣之勞也。
京畿監司鼎臣刑曹判書 除授
進階資憲。
知 經筵
己酉除工曹判書兼知春秋舘,義禁府事。
 憲宗大喪
陵都監提調
開基復土
敦匠蕫役。
竭盡誠力
以勞陞正憲
庚戌 除都揔管。
九月 除慶尙道觀察使
辛亥二月五日
卒于大邱觀察營。
享年六十。
訃聞 上震悼
沿路護喪
弔祭如禮。
四月▣日。
葬于坡州紫谷乾坐之原。
從先兆也。
貞夫海平尹氏
諭善得孚子趾東之女。
二女無嗣
仲弟承旨鼎民子斗永爲子。
宗親府典簿
女長適判洪祐喆。
次適承旨金炳淵。
晩有側室男曰台永。
二女武科金炳進士齊衡妻。
永長男秀萬。
次幼。
二女婿宋舜哲金龍植。
洪祐喆有三男承▣,承榦,承億今承旨
姿容秀麗
風儀動人
慈諒祥吉
和氣溢於外。
不及僕隸
與人交。
汎愛而好善
淸羸多疾。
攝養甚謹
飮食起居可以傷生者。
勿敢近殆三十。
康健
善於辭令
精切明鬯
粲然條理
人皆樂聞焉。
烈公寫眞
艸本未就。
居憂專精覃思
指授畵師
及其成。
七分惟肖
母夫人怡愉洞屬。
務爲承順
前後喪。
哀毁踰禮
兩弟篤至
有妹早孀。
歸同居。
以至終身
撫其嗣子
爲之娶婦而資其生。
賑救貧族
不以無爲辭。
自立從宦
感激 恩遇
志在圖報
當官盡職
有成蹟。
中歲以後
多居江榭。
吟嘯自娛
泊然若與世相忘。
而憂 國一念
發於宵寐
花史詩藁若干卷藏于家。
余外氏三舅從母之子十有一人
唯公長余一歲
童幼嬉戱
情好如同胞。
白首相信愈深。
公去余先歸已十五載矣。
斗永屬爲之狀。
羣從凋喪
無知公事者。
又無著錄可徵。
只就所甞記憶而述之。
老耋遺忘
泚筆欲書。
感淚先逬。
不免脫漏踈畧
公平生品行。
卽此猶可得其髣髴云爾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