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书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2H 页
与宋渊斋(秉璿。○壬午七月二十日。)
平默至愚不肖。无所短长。赖天之灵。少从师友。读尊先文正公老先生之书。虽未能实用其力。得其门而入。悉见宗庙百官之盛。然其于洛闽全体。春秋大用之实。亦不至为懵然无见矣。所以江汉羹墙。一心自矢。虽以此为世所恶。终穷以死。窃所甘乐而不悔。抑岂独如是而已。诗人诵太师皇父之贤。必推本于南仲太祖。推此理也。则士君子不幸而遭明夷龙战之辰。欲事贤友仁。脱身于狂澜之中者。舍老先生后人而奚求哉。曩者。因士林众起。区区狂妄。捧土以塞孟津之奔猛。触罪摈辱。御魅南荒。而胸中勃勃。苦不自止于斯时也。执事毕义愿忠之章。如凤鸣朝阳。如柱立众流。内缵先正尊攘之传。外为西人衣冠之倡。以当硕果不食君子得舆之象。风声所及。自然有以使人唤醒而瞻仰之。窃以为诗人所诵。其理果验于此也。已而。又伏闻沃川相公。赤舄南还。其晚节所立。盖亦一般涂辙。则是今日西人家数。所谓天理民彝之重。都聚于老先生之后。而孟子言君子之泽五世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2L 页
斩者。容有未必尽然者矣。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人心者。孰不愿执策奉辔以趍下风也。而况生在一国。宗师先正。素所江汉羹墙之地乎。玆者。蒙被 朝廷大恩。生渡绝海。窃欲迂路而入。获瞻大君子德容。承聆教诲。开豁衰颓昏陋之见。万一有以副桑榆之愿。而举国汹汹之中。为山中妻孥企足之情所牵。兼且驰逐困惫仆马多梗。不得从心。敢以书替达鄙忱。托李生承旭而去。尊叔父相公閤下。虽有向𨓏之诚。私分终有所不敢唐突者存。诚愿执事宽其僭妄之罪。而察其向背之情。勿遂斥外焉。则愚者之荣也。惶恐再拜。
与宋渊斋。(甲申七月。)
曩岁覆教。承领于还配之路。岁寒之托。深荷不鄙。奉以入海。至今不忘也。顾眄之顷。寒暑荐易。伏惟经体起居崇护万谧。君子得舆。士林是载。衡泌乐饥。讲诵洋洋。此真独复气象也。向风慕义。一倍异日。此意计亦默会而垂监也。第伏闻外间所传。比以新服事沥血陈章云。此说信否。窃惟阴阳扶抑。易经大义。华夷向背。春秋大法。下乔木而入于幽谷。孟氏之所深恶而痛绝者也。此皆文正老先生挺身担当。血战淫邪。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3H 页
以承晦翁之绪。以当一治之数者也。执事家学之传。谅不外此。况年前一疏。既已照人耳目。则今其大指。不须更问。独其措辞断事曲折之详。与夫士君子自处之宜。则更愿窃有请也。倘赐不弃。可蒙一言之教。兼示疏本一通。少豁天外离索之胸否。千万厚望。平默再入此海。得勘临乱幸逭之律。私分为幸。但崦嵫暮景。水土不服。百病迭攻。只得拭巾待溘耳。洪生在龟。为责沈之了翁有素矣。今自江陵新侨。千里踏趼。入海相慰。仍携梁生在纯来诣门下。欲以觌德观风。而求老先生绪馀。此君才学所就。于东州衣冠。实不易得之秀士。而梁生亦有后来之望者也。计应引接。开心见诚。不至于落莫也。贱孙向来及门。过蒙爱予。在渠荣幸不赀。惜乎贫子流离。不能承权舆也。二君临歧。力疾付此。伏惟鉴纳。
与宋渊斋。(乙酉正月。)
客秋修致敬复。得免浮沉否。即日献岁发春。伏惟履道坦荡。起居安泰。瞻溯区区。日益勤止。平默伏蒙 圣恩。生渡瘴海。得拜祖祢祠板。退授童稚乱聒。此非破脑刳心所能报答。第此私幸。出于 君父危辱之馀。而和事复作。国是复固。则 君父之耻。臣民之愤。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3L 页
无地可雪。而面前之胡乱。日后之忧虞。说之苦痛。尚寐无吪。且以私分言之。死者之冤未雪。生者之心莫白。则所谓脱不如拘。生不如死。文正老先生。真先获语也。奈何奈何。归时访至高隐。获望盛德光仪。冀蒙濂翁之说与。少资初平之有得。因以考观老先生家学传授之详。是畴昔之所准拟者也。寒冱千里。借轿倩仆。少涉迂路。苦不从心。又不免直走大路而归。衰老贫病。死期日迫。窃恐此生无奉觌之望。噫。岂知之于贤者。虽曰有性。而其所谓命者。亦出于天而不可变。虽孟子之言。容有所未必然者耶。引领南望。只切喟然而太息也。尚愿执事矜察心曲。不遽鄙外。时因好风。惠赐德音。加老牛之鞭。则夕死之前。或收朝闻之效于万分有一之中矣。如何如何。灵光奇生。乙卯名贤服斋公后裔也。伴咸平金生。提携老物。致之漳上。过岁而归。欲诣门下。冀睹大方。此皆有志之士也。乞幸开心见诚。不辜其善意也。见今两仪晦濛。虽深山绝海一个半个人。才有一点意思。必大故收拾。指引前路。使得种下种子。实所以仰承天地之心。窃计执事。同此悰绪。不待贱陋之言矣。春煦向舒。更希千万珍重。以幸斯文。以慰溯用。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4H 页
答宋渊斋。(乙酉八月。)
杞菊琴书。承移沃川。窃计山益深林益密。涧饮木食。益有佳趣。甚恨强弩末势。无以挈眷南为。亲近有道于考槃之阿。薰染大方。饬身补过。以终残年也。下示近思续录。拜受尊丌。如奉拱璧。平默自少妄窃以为吾道东来。诸老先生朋兴辈作。道学之盛。上轶乎洛建。而若言其得夫全体大用之传而以为之宗嫡。则惟石潭老子与文正老先生为然。欲依近思例。就二先生全书。摭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名之曰道东编。以为终身服膺之地。而颠沛仳离。迄今未能下手。今则崦嵫日迫。当成千古之恨矣。今读执事所编并及五先生之书。又出于遭时不幸文献散失之虞。则亦见其天地间有数文字。而校正之役。诚不可以孤陋辞也。但今客挠纷沓。而李君报往。此便实无以承命。故劝其留置三两月。使得注神细检。得遂洗絖足白之效。此等文字。老生如爱肌肤。虽有不测事变。保不閪失。伏望深思而少宽暇之。此外商量。在李君面陈。非远书可烦。并希垂察。
答宋渊斋。(戊子四月。)
重九至。伏承惠覆。珍谢万万。发书越月。南风扇而麦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4L 页
秋至矣。更谂道体兴居履序万谧。平默澌削日甚。靡足仰溷。惟是内自循省。无闻道之实。而当此沧桑幻化之极。士林之所谓学问。特以为一线微阳者。触处生颐。势将扫地矣。哀痛之至。直欲无生于斯时也。引领而望者。舍老先生后人而谁欤。前书之奉勉。虽甚唐突。其片片赤心。诚可悲也。当仁之际。虽师不可让与。盛名在外。不得不逊者。各有攸当而不相为害也。贤胤入庠。 圣恩至此。未知何以报答也。抑因来教非素志之云而有感焉。孟子言良贵天爵之辨详矣。过庭之际。仔细分解。朝夕提耳。使之一于向上之事。则见得分明时。虽皇帝之贵。自同于蝇飞者。况其下者乎。惟其能辨此而脱然无一点之累。使子弟门人足法者。然后可以上究先世道学之传。而当阳德之昭著矣。日下添灯。乞幸有以深省焉。客扰䕺沓。力疾谨候。付重九。计不浮沉也。续近思。闻已成书。可得奉览否。切欲移写一本。乞幸见示。当如奉璧也。不备谨复。
答宋渊斋。(己丑十一月一日。)
平默老病垂溘。万缘都灰。恋德日勤。不能奋飞南为。且无转禠可奉咫尺之书。则惟有怅望太息而已。谓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5H 页
外岭儒敲扃。伏奉宠问。谨审穷阴。味道兴居。一视万卫。仰见阳德昭著。无间可容息之验也。区区慰沃。不任贱悰。辱寄新辑近思续录。离索不聊之中。可资时月功夫。虽十朋之大龟。不愿易也。日间谨当仔细反复。钝根有多少疑晦处。随便录质。请赐诲谕。岭儒千里来访。宿宿开怀。临别。只诵晦翁朋误远方来之句已矣。天时将寒。更祈为道加重。不备谨奉谢。
  别纸
续近思。开卷之初。已有一条可疑。为先仰禀。前辈尚论。多以薛文清为 皇朝儒先之最者。似矣。然向于海上。见熊赐履所辑学统之书。备载文清 永乐时出身。王振时立朝。 英宗皇帝幽南宫时。赴景泰召命而拜官三事。窃谓是三者。皆非出处之小疵也。朱子不曰士君子立身一败。万事瓦裂乎。况至再至三。不止一败乎。既胡乱无谓如此。则其盛称怀孟之仕胡元。拟之于孔圣出处。何足怪耶。窃观栗谷先生之论文清。只举 永乐中出身一事为病。而王振景泰时出脚。则不少槩见。今读此编所载。文正先生之言又如此。岂当时文清事实东来者首末。或未备而不及考按欤。乞赐更考而为定论焉。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5L 页
与宋渊斋。(庚寅十一月一日。)
天笃降割。 太母上宾。流光又驶。 玄宫永闭。凡有血气。孰不崩陨。涯角病痼。不但奉觌末由。一纸请候。亦且无梯。于今岁馀。秉彝好德之诚。何以自暴耶。伏枕喟然矣。履兹积阴。伏请道候。连膺百福。士友有诵立斋相公近日奏藁。僻在千崖万壑。虽未得全本而读之。然即其所诵。仰见诚意恻怛。惓惓不已。不以逊荒而有改。区区向𨓏。深不自胜。李君承旭来见云。比就文正老先生书述劄疑一部。至于印出而布之。又见衰世之感。而一本至及于贱陋。虽路远力穷。无以趁即运致。然一日尊阁。可因此而读大全。庶几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矣。考槃永矢。著书立言。世为一经与鞠躬尽瘁补塞于一时者。未知轻重毕竟何如。必有能辨之者矣。向下示近思续录。谨此奉还。其中猥有一二付签。乞赐紃检而可否之。平默自春初中风口涩。百祟因而猬集。鬼事迫于昕夕。只有拜觌于厚地之下矣。为请近安。倩书奉烦。自馀千万珍重。
答柳羲元(始秀。○己巳三月。)
平默再拜复心斋斯文执事。平默。生禀愚劣。最居人下。自十五以前。学为举业。求售有司。陷溺良心。二十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6H 页
四始从有道。粗闻古人为己之学。用力不勇。厚蔽难开。兼且蚤孤终鲜。家计赤立。奉老绠转。濒于九死。年垂五十。独子化为异物。悲痛孤孑。苟延一息。亲在何敢言老。今逾五望六。头童眠雾。衰相日见。自有不可讳者。夫以不美之质。加之以风霜之厄如此。其悾悾碌碌而靡所比数者。不言可知也。乃者执事过听于不试之誉。先施琼翰。推诩太隆。奉读以往。愧汗沾衣。殆欲反面而却走也。虽然。平默讲服执事盛名。亦非一日矣。窃念古人。虽异世越疆。犹且尚论而神会。今幸生并一世。居且同国。而好善将伯之心。又出于秉彝而不可泯。则常窃喟然太息以为安得一日抽身奋飞。厕身于观善丽泽之末。少偿区区之愿也。今玆盈尺之德音。亦足以当朝暮遇。幸甚幸甚。平默志学无成。既如右所陈。而及今山颓梁坏。则益如穷人无归矣。然一息尚存。此志不敢少解。而执事之辱赐奖谕。亶出于爱人以德之盛心。自今以往。窃愿连示周行。音毋金玉。以卒大惠。执事亦宜益以古人自期。俛焉日有孜孜。阔着心胸。大着地步。立着规模。密着工夫。使其幽显钜细。粹然一出于道心微妙之全体。而气机物欲之私。无得以螮蝀于其间。则潜见屈伸。付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6L 页
之于天。吾之所以成己成物者。则庶几与古人并驾矣。而彼或从事斯学而不免为风气之所囿。彼此之所系抬头。不起于适莫固我之抗坎者。其气象规模。盖不足道也。伏惟执事勉焉。则斯文之幸也。履玆暮春。伏惟閒居味道体内增重。冠者五六。童子六七。计有风浴咏归之乐。使人怀想滔滔也。汝章内行洵美。志学甚坚。比年以来。所得于先师者。固不为少矣。而其抽关启键。道迪于一篑之初者。则执事之力。又不可诬也。圣人称子贱之贤。而本之于鲁之君子。信而徵矣。而退溪先生言尝恐吾生之浪过而有望于并世之君子。如饥渴之在躬者。又见其为先获语也。平默聊且遣免。无可更溷。多少留在冥会。万望循序大来。德业俱邵。平默再拜。
答柳羲元。(庚午十月。)
能所之说。前哲譬之看花折柳。花柳。所也。看折。能也。花柳。物也。看折。我也。盖凡天地之间。有是物。必有是理。物固物也。我亦物也。不成道物则有理而我独无理。物占其理而我占其气也。故语花柳则有花柳之理。语看折则有看折之理。是程子所谓物我一理者。但有主客内外之辨耳。然则心之神明。能管万物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7H 页
理者。在我之太极也。譬之则看折也。理之微妙。不外吾之一心者。在物之太极也。譬之则花柳也。是故。论语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朱子释之曰。人心有觉。道体无为。人心者。一己之活本也。能也。道体者。万物之定则也。所也。若曰道体独为理。而人心乃是气则可乎。大学补传。吾心之全体大用。释在我之心。当属之能。众物之表里精粗释在物之理。当属之所。若曰众物之表里精粗。独为理。而吾心之全体大用乃是气则可乎。中庸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章句曰。诚以心言。道以理言。诚当属能。而道当属所。若曰道是理而诚是气则可乎。又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至德以心言。属之能。至道以理言。属之所。若曰至道是理而至德是气则可乎。孟子曰。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此亦见心与理能与所之辨也。若曰不忍人之政是理。而心思是气则可乎。程子曰。在物为理。处物为义。若曰在物者是理而处物者是气。则义是形而下耶。形而上耶。推此以观。圣贤千言万语。无处不心理相对能所相对。此合内外之道也。若分割为两界。而一属之形而上。一属之形而下。则是成甚说耶。晦翁既没。微言遂绝。后儒之说心者。不免失意。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7L 页
而传言。如曰神曰心之类。凡属之能者。一切以形而下之器当之。传授世久。不觉其差。至 国朝一二先正大贤。缵承程朱之传。其于道之体用之全。无可间然。独于此一款。却未见着眼整顿。而姑且承袭。未有一定之论。至于近世。则就此微言之未析。而主张太过。断然以本心为气。明德为气。太极为附庸寄公。转动不得之一死物。则不但微言之差。而或至于大义乖弊矣。故先师于此。忧深虑远。不顾傍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屡言而力辨之。不但此条为然。于以上明朱子之本意。下补后贤之少疏。其有功于斯文。只此已不赀矣。念昔张子作正蒙。有清虚一大之差。程子虑学者向别处走了矣。然张子亦尝曰。其不善者共改之。正所望于后人。以故朱子生于其后。推尊张子亚于周程。以为道统之羽翼。而如清虚一大物溃反原之类。一皆辨正。仰副张子之所望。然而后之君子。不以此贬张子。又不以此罪朱子。此心至公。此理至直。光明脱洒。如青天白日。窃料先正之心。亦同于张子。而先师之事。亦庶几无愧于朱子。此理断断无可疑者。但我东风气。大异中国。才一开口。则凡有观听。不以此贬前人。必以此罪后人。生出无限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8H 页
悔吝。故今不敢一一指的为谁某之说。而遽以登诸文字之间。执事深谅此意。姑据所陈。因以遍考经传之训。程朱之释。对同勘合。反复烂熟。则积之日久。自有左右逢源之效。然后遍考元明诸儒及 国朝诸老先生之书。则其同异得失疏密精粗。了然心目之间。虽百人乱之。不可得也。妄意如此。不审高明以为如何。林雅未及识荆。方切葭露之想。都妙志学。又令人一倍奇喜。如弟陋劣。只诵晦翁朋误远方来之句。其始终奖掖而成就之正。在执事与确斋耳。
答柳羲元。(辛未三月。)
比来北关洪处士。师生自明刚。历访高隐而来。略讲心性说同异。山扉不至太寂寞矣。仍探其行李。得一士人赠言。有公听并观等语。盖说得如此。诚至言也。允蹈者槩乎其不可见。令人闷郁也。大抵谓明德是本心。包性情在其中。彼此之所同也。但愚所谓本心者。据朱子心为太极等说。以为理之全部。而性乃其里面准则耳。彼则把此全部。以气之精爽当之。而只将一个准则为理。所以终不可相合耳。盖朱子所谓一而不二。为主而不为客。命物而不命于物。惟此理之主宰妙用为然。若夫气则虽曰精爽。但能不隔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8L 页
此理。而助其发挥耳。如孟子说夜气虽极清明。怎生以此唤做仁义之心耶。此理甚明。而都不肯理会。苦事苦事。虽然。以心为理与以理为理。又有虚实大小内外宾主能所之分。若不讲此而孤行本心以理言一语。则又恐陷于葱岭本心姚江良知之谬。不可以不察也。愚见寻常如此。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乞赐一番反复。明示得失也。年来弥觉世閒悠悠都无足关心。只此一事。深恐卒于卤莽。每向朋友求教不置耳。范五叩其所存。向背甚端的。殊可慰喜也。
答柳羲元。(壬申正月二十九日。)
前书心性说。姑无斥正之教。深用闷郁。一日不翅三秋也。大抵心是天理之主宰。气是人欲之根柢。二者不可不早辨。今人力攻先师。必欲以彼主此。以此听彼。如是扶阴抑阳。召夷主夏。少閒。见冠屦倒置。天地翻覆。而漠然不悟也。可胜叹哉。又按性只是理也。心则兼理气而得名者也。观程子谷种之譬。邵子郛郭之喻可见也。然所指则在理不在气。故程子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朱子就人上说程子之言。则以心当易字。以性当道字。以情当神字。其意断可知矣。只为后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9H 页
人失意传言。但能随语生解。故如是乖剌耳。妄见如此。并乞商诲也。先师嗣孙。閒者。不幸短命。仲文悲瘁之馀。继痛濒危。不知前头如何。夜寝常不甘矣。
答柳羲元。(甲戌三月二十三日。)
别幅缕缕。谨悉。阴阳向背之次第。非执事秉心纯公。不容一物。只管磨以岁月。博考彼此之迹。细究义理之归。则何能一朝豁然如大寐之得醒耶。自今以往。岂但执事一身。立于清明正大之地。抑朋友后进。从执事游者。并受其福无疑矣。乞幸就此。益加仔细也。
答柳羲元。(甲戌十二月。)
蒙喻以为栗,尤两贤之大纲领。庶可谛得者。正见及此。钦仰无已。僭惟程子。亚圣也。朱子尊尚其道。与子思,孟子。无毫分差殊。而至其小小节目。则犹时致携贰之辞。如易传之类。可见横渠地位。亦亚于周,程。而任传道之责者也。然正蒙之言。程朱犹议其过差。天下之义理无穷。其蚕丝牛毛之难尽也。如是矣。然则两贤之于精微抄忽。亦岂能无一二未尽。而有待于后人之更商也。若言其体用之大。则固已得圣人之全部。而无纤芥之可疑也。以是求之。则其于两贤倘庶几乎。雅言。赖士友用心之勤。付之剞劂氏。而终是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49L 页
事钜力绵。到头艰险。未知如何收杀耳。都生天季。观其志节。直是奇士。亦见鲁有君子之验也。第当末路。芳根虽好。而弱植难持。扶护引翼。使之必达。诸君子责也。仍窃惟念三古圣王之制。凡民子弟之俊秀者。皆入于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盖才入大学。教以此道。则是皆将有天下国家之责。而与士夫子弟入于大学者。事体无毫发之异矣。虽卿大夫元士之众子。其不得升于大学而降于农工者。则贵贱之分。倒相悬绝矣。我国学校之政。虽与三古不同。然今校院之西斋生。则亦凡民俊秀之意也。西斋生徒。无三古俊秀之实。只是虚名入籍而犹得生称幼学。死称学生。儒巾道袍。以饰士㨾。与东斋生不异。今从师取友。实心求道。又非西斋生虚名之比。其视贵家众子。降于农工而从其小体者。则其贵又不啻相悬矣。而流俗所禁。例不得首戴士冠。使犯同人道于牛马之戒者。于理为不顺。于心为不仁。吾辈虽无移易风俗之力。而朋友之间。不可不讲及此义也。念昔孤青,龟峰。局于门地。转动不得。亦能俨临皋比。成就多少入材。至于宋先生则栗,牛诸贤。亦皆藉其切磋。以成其德业。门下又培养。出沙溪,慎斋。于以传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0H 页
尤翁春老。而朱子之道。春秋之义。大明于陆王塞路。神州陆沉之日。则其功又岂不卓然哉。昔孟子于滕文公。虽不得以王天下之事。劝之如齐梁之君。然犹曰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盖王者。至取法于我。则亲于吾身。虽不得以王天下。而吾之德泽。则固已沛然溥被于天下矣。此亦可以相喻也。然则人物眇然吾道孤孑之时。此等之人。正当爱惜扶护。煞用心力。亦所以仰承天地生物之心也。不审高明以为如何。信笔写怀。不觉支蔓。如不中理。复以见教。
答柳羲元。(乙亥十月十日。)
即日阴疑道穷。不审遵晦起居。珍护万胜。明夷艰贞。说出甚易。允蹈甚难。仰念切切。惟是天地之心。未尝间断鬼神之情。享于克诚。只此一诚字贯来。是为究竟法。区区奉祷。惟在于此矣。无乃如日下添灯否。上芦之会。未知程,张之兴国。朱,吕之鹅湖。为何如。恨病伏垩室。无由以仰审绪馀之一二也。
  别纸
仙乡物议。比得小静否。窃谓所贵乎士论者。为其能崇名节扶伦常也。今乃反是。只如忠逆大分。村翁里竖之所能辨者。一切颠倒翻覆。雄唱雌和。河漫海溢。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0L 页
诚不料堂堂礼义之邦。至于此极也。私意人欲。误人祸世。诚不下于洪水猛兽也。仍窃惟念。时君世主之于尧舜三王。岂不诚霄壤也。然而为之臣子者。恒言必称圣明。何也。岂专出于阿谀之心耶。亦爱敬之至也。君父不幸有过。则虽不免抗辞犯颜直言极谏。然至见无礼于其君。则顾若鹰鹯之逐鸟雀。恶声播扬。则耳不忍闻。口不忍道。孔子作春秋。以讳国恶为大义。昭公之犯礼。至娶于同姓。而其答司败。则曰知礼。纣之无道。而韩公天王圣明之词。程子朱子谓道得文王心出来。若是者。何也。亦皆爱敬之至也。无此心则非人也。是故。路马畜物也。犹且式之。以其驾乘舆也。况于君父齐体母仪。臣庶之地。其尊重爱敬。又当何如也。士大夫平居言谈。衣冠家妇女之事。不敢腾之口舌。其故又何也。衣冠家妇女。犹尚如此。况于君父之齐体母仪之尊重乎。今日所谓士论者。都不省此理。 君父国母。才有阙失。则如得奇货。增一为十。衍小成大。暴扬讪骂。欲罄南山之竹。是可忍乎。虽出于切身之利害。死党之本习。独不念自身之陷于裔戎禽兽乎。了翁不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常始于见其有不是处乎。无毫分反己之噫。而惟见 君父国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1H 页
母之不是。积习乖激。至于此极。则末梢之事。何所不有也。愚恐国家祸本。正在于此辈。而洋船倭书。犹是外患。有不暇虑念者矣。此宜仁人所以深忧永叹者也。草莽庶人。亦有君臣之性。不胜崩迫。辄与同志讲及。故因便以闻。幸与确斋及伯三斯文。密相雷览。随分量力。救得一个半个人。亦是恻隐羞恶是非之用。而为护持残阳之一事也。不审尊意以为如何。无曰捧土以塞孟津之奔猛。千万之幸。
答柳羲元。(丁丑十月九日。)
确友家事。天心苦不悔祸。何也。噫。亦甚矣。既夺鼓山而不足。又夺安分父子寿春二生。然且不足。任门负重望者。猝然壹败涂地。抱白朋友。一向不可收拾。关西则朴徵士文一。未知以何事忤营邑。而闻其同气与门徒。被了缧绁桁杨。几至一网打尽。朴公至于避锋流离。西之一路。计当讳言道学。而海舶又至。宿盟行且践矣。天运久已如此。何复嗟叹为哉。死者为好八字矣。第为安分父子撰次行状。阐发幽光。传于久远。是老兄之责也。如何如何。葬择谨承。惜乎。病无以临圹也。自此以往。愿益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收拾范五景夏诸人。图所以感回天意也。狱中犹可受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1L 页
尚书。舟中亦可讲大学。一息尚存。只此为命脉。计亦不待愚言矣。重九所存所守。几令人赋橘颂矣。留止数日。又成阔睽。怅悒无已。孙息诣门。切乞检教凡百。以免多少败阙。千万千万。
答柳羲元。(戊寅正月。)
新年。悼念亡友。仍向执事怀仰。不啻倍百矣。顷奉下问。岂胜慰荷。咳喘也。鬓雪也。斯二者。是同病之怜也。第不审比节。更何如。弟捩手覆羹。转喉触讳。甘为众矢之的。他无足奉闻。星田祭文。谨玆录寄。若经一览。则彼此得失。不得逃于鉴空衡平之中矣。申友始则无知人知言之功。为浸润肤受所惑。至于教猱升木。中则为一和字所缚。还索祭告文。苟且弥缝。其胡乱如此。则一有不惬。终加控搏。何足怪哉。来谕谓以某人文学。不图至斯者。好发一笑。老兄岂以文学。观人贤否耶。昔尝受教于梅山文敬公。常言观人之法。本源为先。内行次之。文学又次之。盖本源诚正无所邪曲。则内行文学或有未备。犹得为正人君子。本源不正则内行文学。或反为行诈欺世之资斧也。验之近日。果见其然。令人惶恐。星田之贤。若责备而言。岂无未尽。要其大体。直是光洁。故向以黄花绿竹拟之。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2H 页
自以为称情语矣。岂有暗诋之理。彼直自作元只耳。胡公厚桧。非出于媚灶。答范五书。略著一二。幸试取考如何。来谕欲愚自明于星门诸子。则不敢承命。田也之起闹。本出于祸心。而星门诸人。中毒已深。若李赤之于厕鬼。吾虽多事。白首老物。岂琐琐若妇孺乎。且田之祭文。直一谤书。而先师被索隐行怪之斥。则又岂宜隐忍求和。以犯匿怨而友其人之耻乎。域中吾儒为几个。而有此阋墙。来谕良是。但乏食者不成添炊乌喙而求饱。独处者不成引近蛇蝎而为俦。此理甚明。未知如何。唯石华正人。似不至中毒。故答纸略有云云。不封不署。并入书函。望一开览而传之。纸尽而止。
与郑国教(冕教。○戊寅七月。)
八省无福。 圣母奄弃臣民。恸缠遐迩。夫复何言。顷岁草土之中。远被慰问。作疏奉谢。得免浮沉否。近年以来。动止复何如。鬓发白得几许。不学便老而衰。程先生之言。实而不诬。则学之深者。老而不衰。可知也。愿承比节之一二。遥卜所学之浅深也。好笑好笑。弟一身都是衰病二字。真不学之验也。何可讳也。虽然。前古圣贤。受丹书之训。作抑戒之诗。是九十时事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2L 页
近世如尤翁耽罗时。年已八十三岁。而绝海被拿之时。与门人讲浩然章疑义。相与往复不置。日用巨细。事事理会。不敢放过。吾辈虽老。视彼则尚少年也。诚宜收拾身心。爱养精力。以进竿头一步耳。未知近日事如何。自为者无巴鼻。而望于人者。更不浅计。应呵呵一笑也。千里引领。只见江树岫云而已。河君过宿。谓当造门。故力疾作此。寸楮万绪。岂得一二。两地一心。只有相照耿耿耳。伏惟尊照。
与姜敬而(錞。○甲寅二月。)
礼书之外。夫复何言。流光迅驶。岁改春殷。伏惟侍中孔怀。节哀顺变。毋蹈浚仲之见讥否。念昔露江门下。邂逅识荆。觌德薰风。略承绪馀。钦仰家学渊源之正。盖暂时观感。非直见叔度而销鄙吝已也。仍之分解。参商既绝。鱼雁亦阻。虽欲两泽交灌。审其所同而覈其所异。以卒其共修之约而不可得矣。未几棣凋鸰亡。形影相吊。又未几山颓梁坏。放仰无所。又未几东迁貊国。万死一生。于是时也。而又承哀侍兄弟。皇皇望望之报。其间日月几何。而人事之变有同桑海之幻矣。朋友益远。事故相仍。而吾道日入于晦盲。为之奈何。在鄙人不胜困蒙之悲。在哀侍。尤切独复之望。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3H 页
德为圣人之谓大孝。毁瘠灭性之谓伤孝。伏愿深惟此理。服紫阳量筋力之训。体夫子三以礼之教。既又日尊其所闻。日行其所知。而以曾子之反求诸己为率。则家学之幸。吾道之幸。是不任泣祷之至。
答尹而晦(景溥。○己卯十月。)
相望涯角。只诵无田甫田之章矣。匪意申甥袖致惠翰。伏读数回。满心慰豁。不啻如执热者之濯清风也。书出日富。天地穷阴。更询辰下。尊体有相。小学一部。晚益讲服。如渼门之任处士。深慰所望。但书丌之前。晨夕行拜。殊无意义。果如人言。废之恐宜。若曰行之岁久。不可变改云尔。则是久远之过。只得没身胶守而已。岂理也哉。平默年来。衰颓日甚。昌黎公所谓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者。为可悲耳。承示从宋徵士游。可见矍铄之气。尚德之心。令人醒神。益觉空堂蹩躠之为愧也。第区区贱名。自知没世不称。此公何得遽闻而有此云云耶。感悚无已。田事盛戒。及此实感责善之古义也。然细看来示。似不详葛藤曲折。请略陈之。以求卒教也。平默虽极陋劣。如孟子横逆自反之义。亦庶几不至为懵然者矣。若其诬辱只系此汉之身。则岂不笑而受之而专意自修也。惟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3L 页
其悖妄之极。至于先师学术。极意丑诋。目之以洋学。目之以禅学。目之以陆王。目之以索隐行怪。至如司马温公,尹和靖,胡文定。名德又是百世之达尊。而诬辱之辞。有同刬地埋杀。则诚斯文之大变也。徐尹以下助其气势。远方之士党附者。殆至千数。平日朋友之间。义理未熟。被其诳惑者。又比比有之。则其义不得泯默而已也。故因其朋友问难。略费说话者。正欲救拔其同志之误入也。及其不能相信。而其间无罪之人。陷于诬枉。则又不得不略为之伸辨。其终始本末。不过如此矣。念昔朱子当庆元消长之际。有胸中勃勃决死不悔之语。尤翁愤黑水之无礼于朱子。至发怒发冲冠之语。以两夫子之盛德。犹尚如此。况如此汉涵养无素者。又安得无此劳攘乎。此所以以讹传讹而致烦盛戒也。然此汉若以自己之所遭。逞其愤怒。而不恤其目反。不校之古训。则天厌之矣。更乞以此相信。如有问者。不妨以此说解之也。所馈袜布。出于陈同甫裘材之意。铭感仆仆。明春贲临之示。预切翘企。第未知无他魔障否。省斋黄溪。比皆安过崔侍郎。曩亦委访衡门。信信而还矣。申甥报𨓏。呼烛作谢。尺楮万绪。不能一二。只有两地一心。耿耿相照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4H 页
已。俯谅是等不蒇。
答徐仲一(相夔。○丁丑十一月。)
贤胤头角崭然。追补小学书。其白眉引接具士正。与之观善讲习。朋友之望。实不浅浅。老兄晚福。何其盛也。弟直不学无成。一个弃物。而动辄为群矢之的者也。有何所存。为后生破蒙乎。主臣主臣。第其阅历之久。益觉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只此几希底。是安身立命底一线路脉。去此一线。安得不引入洋寇也。念来不啻心寒。前古圣贤。于人与禽兽。同异存去之别。开示效害之归。至为明切信俗。而不信圣贤从俗而不从圣贤。决知其病风伤性者事也。人家父兄尊长。明知此理。则子弟之向善。可无沮碍之患矣。然后从师取友。有真实得力处。妄见如此。未知如何。莫无以为狂奴旧态否。
与沈文哉(仪祖。○辛巳。)
曩日江上仰覆。未知入览否。即日霜露既降。伏惟兄体晏重。宅内如故。千里引领。只有耿耿之私而已。累人少读朱子答廖子晦书。其于逐日执杖于知府厅前。唱喏一节云云。窃尝三复矣。今日颇觉得力矣。已经不须言前头湘累之苦。似亦可以打过矣。第震惊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4L 页
之馀。匕鬯易丧。此为贤胤兢兢不置矣。过庭之时。望更申命。使之益厉志气。脱落一切流注。想从省友讲席。专意此事。拔身于滔天之狂澜。是远朋之所以至诚颙祷者也。此外艰厄曲折。养直当面达。今且略之可也。惫疾不备。统惟嘿会。
答成而强(近仁。○癸丑。)
明德说。大学章句尽之。其馀玉溪所谓本心。栗谷所谓合心性。尤翁所谓心性情之总称之类。或详或略。互相发明。合是数说而熟复玩味。则明德之义跃如。而后儒之得失。盛说之疏密。皆可以见矣。如何如何。来示辨认气为德之非则诚善矣。但以初学生疏见解。便自主张。肆笔大谈。几乎如当街打人底样子。此何意思。虽所执千是百当。窃恐无益于治心养性之事。而适所以害之也。切宜速改也。
答成而强。(丙辰五月九日。)
恋中书至。慰慰。但河鱼是何故。千万慎之。益化之行。雨师尼之。岂行身无状。人神俱殛耶。仍念里名胜毋。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氏回车。婚姻论财。何翅细故。而文仲子犹曰君子不入其乡。况今纲常变故。视若寻常之俗乎。虽无正月横逆。其义可以望圣矣。而迁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5H 页
延日月。鹩栖靡定。触藩身世。如何则可。菽水云云。匪今斯今。过劳心地。何益之有。只此。
与洪舜瑞(云燮。○辛巳八月。)
平默白。闻叔之事。尚忍言哉。痛哭痛哭。除是死而无知。此痛乃已。朋友尚然。父子恩重。何以堪处。顷伏闻舁疾东还之报。今为日已富。幸得遄复。经纪窀穸如礼。思伯亦苏健。周旋凡百否。虽然。山中一布衣。以罪弃市。而数千里国人。如悲亲戚。此何故也。岂不以义不愧于 崇祯之三学士。而功或过于建炎之陈少阳耶。一时之祸小。百世之荣大。且令抱长大省事。知父之事。悲父之志。而继父之业。不染乎禽兽鬼魅之俗。而光阐乎道德礼义之教。则尊门之隆兴。实基于此矣。千万宽抑。无犯西河之讥。以此慰譬于家人。而躬干生事。保养令抱以俟之。况今舆情愤郁如此。 上心亦合有开悟之理。一日伸雪。则死者所失。特目前之躯壳。而生前已享其福矣。如何如何。平默自闻叔儿时。有师友之旧。所谓青出于蓝者也。自丙子至今。凡为少阳之举。一例称善。而甚或有赞成者。至于抵书岭儒。则又通国之所知也。是岂一时指嗾制疏之比哉。闻叔之罪枝叶也。此汉之罪根本也。罪犯既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5L 页
同。又或大焉。而犹且头粘颈上。食息于南海之上。死之日。无以见闻叔于地下也。第今衰病殊㱡。所处又极远恶。生还何可望也。惟虫臂鼠肝。随天赋予而已。只愿努力自爱。以慰远诚。
答李德仲(翼明。○庚寅。)
客秋猥蒙眷辱。贲趾数百里。致意肫恳。此意不敢忘也。今又被贤胤袖致珍函。四种惠贶。荷意深深。况伏审春晷。闱内唱喏万谧。尤叶顶祝之私。贱状何足溷。自冬节。衰疾益痼。岁初因之中风。鬼事迫于晨夕矣。蹄迹之交。久视何为。不尊不信。望其有毫末之补乎。惟是年将八十。无闻而死。是所介介也。贤胤进学之志。承示甚强人意也。但殿屎至此。实无以仰副万一。兼且修路穷道。都无事力。圻南近地。寂无师友。正没奈何。逢场诵寒暄。德溪,石室诸老故事。姑勉其就小学一部。随分用力。积以岁月。未知竟如何耳。力疾奉谢。手涩胡写。悚悚。
与金稚敬(禄休。○丁亥七月二十日。)
即日秋。政见天地义气。伏惟养静体宇履序崇谧。子舍大雅珍卫如故。区区奉溯。盖缘向来荐造仙扃。奉接雅容。既觌故家典型。仍审笔岩。景仰文正先生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6H 页
梁宇宙之风。仍及下沙师友承袭渊源之正。北归数年。旧心安得不依依也。平默其时。间关冰雪。归见家属。残喘至今尚延。见居永平之白云山中。此是思庵,农岩诸老先生栖迟之乡。山高水清。可以优游卒岁。但衰疾益痼。离索益甚。无以遂朝闻夕死之愿。此为可少耳。景道会一两大雅。近安何如。山居穷甚。四友告绝。不得作书。可嘅可嘅。此去金生。踏千里如户庭。重来相守。归路欲入谒。故略此请候。兼陈寄任阳界之状。伏惟鉴纳。
  别纸
老兄亦衰境也。顷说枫岳之兴。尚能意内经纪否。陋巷实是历路。此中泓峥。亦不妨一览。可能终践前教。一息尚存。更接颜范否。为之贡祝。
与李景尹(定植。○丙子正月。)
一自尽室还。日下德仪。无从奉接。苫垩馀喘。岂胜驰恋。伏惟春雪。仕候茂祉。平默禫日又近。鲜民之生。益不如死之久矣。今年。是洪忠正请斩虏使之五回甲也。仄闻行人之来。益切烹鱼西归之思矣。继闻洋贼藉倭。逼境要盟。而 庙谟不臧。蹈昔人讲和之覆辙。审如是则硕果食矣。彝伦亡矣。人类为禽兽矣。国之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6L 页
存亡。犹小事也。尚复何言。生亦何为耶。且虽欲苟生于其间。宁可得耶。痛哭痛哭。执事低回禄仕。不可以言高。然当此天翻地覆人消物尽之几。独不可乘间向当路宰臣素所亲切者。明目张胆。摅其衷赤。冀其开悟于万一。而回斡 君相之心耶。虽其间。和事已成。要盟非盟。追为之斥绝。又岂无说乎。今请置他说。姑以易知者言之。洋贼得志于我。而举世入于禽兽。不可一日聊生。则环东土数千里。莫不伤痛抑郁。扼腕切齿。疾视 君相。至是岂复有爱戴尊敬之心哉。观今四方物情。汹汹愤怒。殆若急潮。则向后之向背可知也。和成之后。若有来善,玄逸之后身。麟佐,希亮之还魂。假托义理。奋戈一呼。则势将望风归附。倒戈向 阙矣。纵不念 宗国必至之祸。西人家数。至是有一网打尽之惨。是亦可以不念耶。今日西人家数。不惟不识义理。并与自己之祸福而不知。何耶。岂皆大运所迫。天夺其魄耶。执事虽南班末官。亦西人名家。忝在朋友之列。又乌得不奉忧也。且执事。是华阳寒泉之渊源也。其诗礼之传。何如也。又况执事。早从先丈。游学华西先生之门。平日讲服者何事也。挺身立脚。不负父师之传。正在今日。不可恬然旁观而已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7H 页
也。倘执事哀痛恻怛至诚。足以感动鬼神。则亲切宰执。岂无动得之理乎。动得之时。公私之转祸为福。又岂可槩量乎。惟执事反复省念。勿以我为迂阔老儒乡闇之发。而努力图之。千万之幸也。儒疏。固知如捧土以塞孟津之奔猛。岂望其得力也。但千里衣冠之众。不容无一人言者。不得以出位犯分律之。且天若祚宋。或望其庶几之改。而不至于陈欧之祸。故任之矣。第所忧念者。先事而言则人不信。事败而言则势无及。此韩非所以有说难之叹也。惟罄在我之血衷而已。柳友匠作 一命可喜幸。但虽绝人之才学。缮工末官。断无利益之路。且和事若成。则官爵之縻。耻也非荣也。此理甚明。不审高明以为如何。然览即付丙也。拨忙不备。伏希谅纳。
与李景尹。(辛巳十一月。)
逆旅暂唔。直一梦耳。更伏询执御利旋。视篆动息有相否。溯用切切。累人过蒙盛眷。得至安泊。深用感戢。但所处远恶。死亡无日。是昌黎公先获语也。可怕可怕。虽然。病㱡老物。在家则能不死否。死于海上。有何所妨。欧阳公贻书高若讷而被谪。吴师古锓木澹庵疏而被谪。据此则今日之事。恐不至全无名色矣。岭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7L 页
人初起。果若出于附丽某处。倾陷一边之私意。如时辈之传说。则括囊而无与焉。可也。反覆疏本。断无他肠。而一出于能言距当诛捉之古义。则孟子朱子固尝以圣人之徒主人之边予之矣。有志名教而忧患斯世者。纵不得出位犯分。露章 枫宸。又安忍恝然越视。不思所以开发章甫之蔽惑。而鼓动在下之清议乎。纯坤之会。无此野战。则尤成何样世界乎。此所以按住不得。为是妄发而至于流殛之惨也。然尤翁诵昌黎之言曰。使此道。由吾而不至尽亡。则虽灭死万万无恨也。我则恃此而不悔矣。莫无以为病风成狂也否。好笑好笑。然此纸付丙。切勿示人。恐召元城之运判也。执事情若一家。且是先师脚下。故不敢不一暴此意耳。此友千里看护。备经窘厄。忠谨可仗。诚不易见。非但鄙人之私感耳。第未知踏了昔趼。何以得抵。不能释念耳。生还故国。更接颜范。恐无其路。只祝千万珍重。用副凝情。
答李景尹(甲申)
客冬。凭闻行遣消息。满心惊愕。第未知来御何裔之魅矣。春初乃知三闾行吟。在天冠之泽畔。而道路阻长。便信莫通。迄今无一字。虽幸恕原。岂胜于邑。匪意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8H 页
一角书缄。来自大明山中。恭审夏令慎节频仍。奉虑切切。见今踰月。其间节宣保啬。得天雷之喜否。宝眷顿在何乡。引领相望。何日忘之。 恩谴曲折。累人不敢知之。但执事从前家世渊源为如何。少日师友之閒。所讲习者。又何事。若谓所犯之实。足以当所勘之重。则吾固知其不然矣。所以致此者。特在惮于固穷。急于禄仕。而忽二耻之圣训。知足之古戒。辗转而至此。则朋友不忠之罪亦大矣。自讼何言。往事莫追。来者可图。幸敢拾身心。保惜精神。五十知非。如蘧伯玉。寡欲养心。如诸葛公。日閒将经传程朱之书。玩索多少义理。实见得形气性命大小轻重吉凶久近之所以相天壤者。则所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者。得之于此。而向后之所发明。岂不光洁洒落。可以有辞于前人乎。程子言少而好学。固可贵。老而好学。尤可贵。此至言也。将死之言。执事其亦千万念之累。再渡绝海。得勘临乱幸逭之律。方寸快活。但瘴雾所中。衰疾百道交攻。离索之久。旧学已荒。新得无验。势将恁么死了。犹向朋友。致惓惓之意。其不自量甚矣。奈何奈何。更乞厚加自爱。
与闵水使(敬镐。○癸未六月八日。)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8L 页
贵价还。修致敬覆。窃计已获赐照矣。即日暑气益煽。伏惟梱体晏谧。詹溯深切。伏蒙令庇朱汉。计受重究。岛俗自此不敢无礼于士夫配客。而病累可以安意粥饭。以终残年也。引领铭感。不知所以仰谢矣。第念此汉始终悖妄。虽刑配远地。当有馀罪矣。然渠今年迫七十。理宜斟酌。且其妻子哀乞。情景可矜。以累生言之。则昔韩文公。是何等人地。且山阳之窜。是补外之典。而以令长之尊临之。然而不免有百鬼欺凌之叹。况今贫孑穷儒。当此魑魅之薮。则炎凉例态。岂能免此乎。此则累人自反处也。乞更再思。使渠得免于刀山剑水之苦。亦宽以济猛之一事也。不审令意以为如何。奉觌无路。异日只有拜谢于地下也。第乞千万自重。
答朴应瑞(在麟。○甲申四月一日。)
宿證不得拔去根株。任其频复不已。恐非细事。切乞遇事。有不可于意。须放下此心。密察理之可否。气之猛起而接应之。如此则非但涵养德性。日用无偾事之悔。亦是消病祟享寿命之一道也。如何如何。所示近日事。凭华宗得其梗槩矣。世教扫地。利源横流。人心陷溺。何事不有。譬如阿房之火。燔穹憔土。岂一二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59H 页
人杯水小滴所能救耶。只合闭户息影。囚舌屏气。随分谨身。教诲子弟。图所以苟全性命之道。无他说也。累仅延一缕。家信。彼坐江淮之乌昧。此无士衡之黄耳。两作木石人情。京耗无所闻。亦不欲闻。某帅罪轻当 宥。此汉罪重当仍。去留不足介怀。恋国堂墓文。强其所不能出。授华宗矣。松林院记。承此录寄。不胜感古之泪矣。袜子筇枝。谨领心贶。贲临之示。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