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荷亭集卷之五 光山 金永寿 福如 著 (自动笺注)
荷亭集卷之五光金永壽福如(一作汝)著
 序
  
韓進士酉齋(鎭模)壽讌
是歲十月之望。
太學進士酉齋韓先生週甲初度也。
其胤上舍三甫來謂余曰。
孝者以養言也。
無以爲養。
斯謂之孝乎。
養者榮爲大也
無以爲榮。
斯謂之養乎。
斂袵怡然作曰養謂口軆以爲養。
榮謂仕宦以爲榮。
可謂之孝乎。
余未聞古之以孝聞者嘗獨有口軆仕宦爲養也。
世之所謂爲子者。
錦衣鞶帶
自天賁錫。
結駟騎華珮玉
騰譽之章。
連帳而至。
佐觴之實。
阜階而陳。
胡椒累屋
火齊堆盤
以是爲能光寵其親。
然后可謂之孝也歟
孝子相誡以養有南陔之詩。
次于白華
白華孝子白也
束氏之補南陔曰。
爾夕饍。
潔爾晨餐
華之三章曰。
鮮侔晨葩
莫之點辱
盖必莫之點辱而後
可以言馨餐可以言潔也。
先生一老縫掖耳。
簞瓢陋巷
不改其樂。
秋螢冬雪
丹鉛矻矻
身其康彊
孫逢吉
則洪匀之賦。
不爲之貧也。
韋家蚌珠
雙趾其美。
淵材亮茂。
文敏篤實
名世之器保家之主。
而公三甫于是擢冠上庠
弟妹婚嫁已畢。
又有充閭之慶。
一家鳧藻斯肥。
則其享善慶未嘗不富也。
及夫上壽之日。
塤篪琴瑟
中堂供歡。
有酒旣馨。
餐飧維潔。
知公三甫之養其親。
養乎志。
志以潔而色思怡愉
則奚喩以口軆仕宦之養也。
不爲光▣其親。
華南陔之孝子不點辱而言馨潔者也耶
三甫勉之矣。
因悉次是語。
後人知余知公三甫之深也。
菊軒尹尙書(滋悳)六十一歲壽序
壽域碑。
今我后道慈愛行之於上。
游游蕩蕩乎。
壽域復成於今世。
今上御極二十四年丁亥。
太母殿下大耋齡。
聖孝準海。
瑤牒揚徽
奉觴上千萬歲壽。
卿大夫耆耋耉造
引翼維祺
穆穆布列于朝。
是謂壽域之復成者也。
今華城留相菊軒尹公嶽降週甲
在是歲之秋。
公其耉造之一也。
天姿粹正
孝友根性
規言矩行。
飭躬好學
文辭旁通流畧
聲調而上風騷
達識明亮
鑑別瀅澈。
嘐嘐然尙千古之友。
騫翥翹雋塗。
布濩聲明
賁飾三朝笙鏞之治
志壹神全。
藎忠王室四十年如一日。
宸眷彌隆
風雲昭融之契。
于世罕侔。
秉銓水鏡甄別之望。
擁節氷檗化俗之美。
財賦毫分縷解
籌劃不勞
知貢擧秤尺品題
精白可質。
視其家燕蕭閒
聲色屛絶
儒素淸儉
可見古家軌範
以憲廟寶甲。
逮事侍從
輔國階。
曠典也。
廼於懸弧週辰。
公莅隋城府
建纛而饗鍾。
瑤瑟靜御
鳳毛趨庭
賓筵斯秩。
一門團和。
履福祿之盛。
同時艶稱
夫壽者修也酬也。
以公自修之篤。
天之酬之。
豈不單且厚也。
公之受之。
亦其宜也
將佐部吏里社父老
列觴而壽之。
皓鬚朝紳故舊
詩文賀之
公乃揚觶而謝曰。
斯域壽民
堯舜之福也。
我亦壽域中一民。
得有今日之享。
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
我計我生之日。
式今爲二萬一千九百六十有奇也。
以日而歲筭之。
加倍而又蓰之。
作爲千千萬萬無量壽
拜手稽首奉上聖上殿下祈天永命
夢山帖序(絶句詩卷)
長公夢齋序曰衛玠問夢於樂廣
對以想曰形形不接而夢。
此豈想哉。
曰因也。
或又問因。
長公世人之心。
依塵而有。
未嘗獨立也。
塵之生滅
一念住。
夢覺之間。
塵塵相授
數傳之後
失其本矣。
以爲形神不接。
豈非因乎。
蘇公先寤其夢覺之非二致
覺而起想。
想而有因
因而爲夢者也。
怡堂趙公夢受蘇長公二峯一畵帖子
異哉。
以公藻采風韻慧悟一生
長公曠達閎博
今古無間
形神不接而自接。
以覺以想。
塵塵生因。
油然自感而成夢。
二公氣節秀朗
文章磊落
形以幻畵。
雙峯對峙
天齊高者也。
然則時人之謂公今之蘇公也固宜矣。
公生於蘇公七百載之後
聲調脗合遙遙空空之中。
千古奇事也。
之後百千載。
復作今之怡堂者何人歟。
公遂題三則詩識其異。
其說。
當世名雋叙讚之足和之
一代墨寶奇珍也。
及公沒三年
余始讀其帖。
余於公謂之同心則未敢。
慕德之厚受知之深。
不後於人。
乃敬和一則韻。
書其尾。
眉山韓太史(章錫)六十一歲壽序
公元1892年
歲壬辰蜡月十七日。
眉山太史韓公嶽降週甲之辰也。
公於余少三歲
弱冠同心證契。
坐氷呵雪同十年苦。
上庠同年
遊宦而至老白首
靡不相同
夷考生平
踐履出處相同
有如公與余者哉。
今又君子偕老
二賢簪笏侍立
視余往年揆度日亦同。
不偶耳。
山斗重望
淵海文章
不止霄漢
不可跂焉。
今日執盞之列。
緬懷少壯時。
宛然如昨。
望公蒼白鬚眉
怳然有感
如古之觀耆英圖者。
君子之老爲歎也。
德業事功之美。
壽考福祿之盛。
當世罕儔
無有涯量
則攢手頌祝
又待耆社回巹之日而續之。
趙尙書(秉稷)六十一歲壽序
人而壽生朝古矣。
六十一歲。
以再遇其生年賀之者東俗也。
五福全備然后
方說其壽。
若考履而無所稱則何尙焉。
今蒼趙公。
少余四歲
强健盛壯時。
平居不屑服餌
韶顔盎背
心休休而談論誾侃
此身之福也。
錦瑟諧和
垂白湛翕。
玉樹皎如。
彩服聯趨。
華𣰽繡簾
含飴歡笑
此家之福也。
擁節遺惠永賴。
外交隣而遠人悅服
受知聖明
契合風雲
謀猷密勿
夙夜匪懈
得之專而展其蘊。
裨益弘化
利澤生民
此國之福也。
然則諸福之備於身於家於國。
俾爾單厚
則繼自今壽考且寧。
純嘏爾常
豈有涯量者哉。
余於公外䣊也。
童丱情契甚篤。
緬憶某水某邱篠驂舊遊
宛如昨日
而今皓首相對
不覺種種茫茫
歔欷有興感者多矣。
昔余値如公今日
贈詩夸道溢美之。
余惟公今日
豈無一言摭實乎。
遂執盞而賀之
石霞林司果(澈洙)六十一歲壽序
公元1889年
石霞林公六十一歲弧辰
己丑二月二日
余年同月同日又同。
洛社同甲之所未有也。
凡人命途之豊嗇晦顯
莫不保定均賦之初。
若乃同年月日則宜其均同因果
理無差爽
而公與余較說一生
有相同者。
不相同者何也。
所以造物者
不可諶者也。
今値是年是日
酌酒相視而笑。
油然興感
自不覺老已至矣。
一域壽民何限
同齒而月若日之同。
公與余者幾人也。
生而同志同聲相求
長而同道同業相與
老而同養同樂
同我太平
亦莫公與余若也。
詩云樂只君子
福祿攸同。
以是賀余。
以是頌公。
不亦可乎。
謹次石霞之先公甲讌韻。
以叙兩家不世有之美事
使子子孫孫
世世而同講之。
松菴集序
古之君子
天地萬物之精。
歸於吾之聰明而始有學。
出吾之聰明
與天萬物界會而始有言
博而約而本乎一心精微
以氣而發以爲文。
以情而發以爲詩。
其華其實
化工之玅著於物。
讀其文誦其詩。
其人斯可知已。
松菴安公篤實君子人也。
於忠名義之家。
遊乎長德賢碩之間。
種學續文。
白首矻矻乎治己治人之工。
一鄕標準
棲遲巖阿
嘗多著書
厚積而薄發。
博問而守約
巾箱鞱晦之。
哲嗣上舍一日造余。
示其大人詩文稿七冊
請余弁其卷。
盖其詩文本自高邁
非藉余言而重者。
今其求所以敦好之也。
其爲詩也。
平和澹遠
深得風騷餘韻。
文則眞意會。
門迹醇正
鬯而不繁。
實而不浮。
讀之易知。
究之有味
不失古人矩矱
索隱振奇之說不載也。
恢蕩噍煞之音無見焉。
窮苦隱約之士。
興寄所發。
易有欝悒悽惋之辭。
今此一編行墨之間。
無形於斯
可見冲襟汪度
不與流俗上下
是其難也。
有以包括天地萬物之精。
以資聰明
學而篤其力。
立志發於言。
趣向尙友千古
軌範則垂
百世
覽是卷者。
不可以不知也。
夫人錄序
美玉於斯
三日不燒。
是以君子貴之而賤珉。
珉雖貞。
終不能玉如也。
豈徒玉云哉。
大而天地日月之道。
亦惟曰貞觀貞明
於是得一以貞
參三爲一。
其綱有三。
忠者臣道也。
孝烈子道婦道也。
孝可移忠則烈亦可移於孝。
然以一婦人兼此二道
余於崔孺人見之。
今古賢婦人。
孝於事親
烈於殉夫者。
往往惇史載。
能爲孺人之爲者盖尠矣。
若夫厨而備甘滫供。
墓而望三年拜。
嗟其孝也。
刲指而延三晝甦。
括髽而畢三霜涕。
吁亦烈矣。
而玉蘊七載
終不爲三日燒。
干將一朝躍如
延平逝者。
以俟其孤之隆就
遂決其烈烈之志。
今金君鍾國甫卽其孤也。
傳曰慷慨就死易。
從容就義難。
烈丈夫所難能而能之者
其惟孺人之烈乎。
烈者婦道之純也。
於木有女貞者。
其精爲少陰
其質爲至
而其節也如。
能貫四時
故曰冬靑
又名萬年枝
盖愛其欲其壽也。
今金君以孺人哲胤。
欲壽孺人名。
一代諸宗揄揚之文。
炳烺珪璋然。
嘉其是母有是子。
余又何述焉。
君子萬年
永錫祚胤
詩不云乎
李瑞壽序
李君景明
處余之門垂四十年。
蹟其平生知己之深。
莫如余。
一日造余而言曰。
世人呼我以字。
叩我以號。
字者表其德也。
我本否德
於何有。
姿材蔑稱。
安有自號。
余曰冠而字之禮也。
先人有命
不敢辭焉。
古人或因其居而號之。
或以箴警而號之。
懷道抱義。
種學績文
矻矻窮年
日大以肆。
未得沽衒於當世
窮居林樊
至老白首落拓隱約
憂愁欝悒
羇旅感歎
猶尙鞱晦
人莫能窺測之。
鄕黨里塾
不矜模楷
達尊有其二也。
先生長者宜有其稱。
可無自號者乎
下帷讀書
不窺家園。
而正其誼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漢之董仲舒近之。
盤旋巖谷
濯泉自潔
採山釣水
起居適安。
無毁于後。
無憂于心。
唐之李愿是也
嘐嘐尙友千古
君今自擬。
而號之舒
不亦可乎。
景明惕然不悅曰二子何敢當。
非所妄擬也。
古之謚法
擧事而遲曰舒。
柔無立志
無乃貶之之辭乎。
余笑曰是君自道也。
謙抑冲挹
豈非德履之美乎。
二子命名
安知非取義於斯
古人何限愚拙癡狂寓義而號之者乎。
擧事而遲則吾欲其敏達也。
柔無立志則吾欲其剛果也。
君子訥言之訓佩弦之戒。
於是自警。
庸何傷乎。
君生之歲。
一週甲也。
揆度設弧之日。
三子二孫奉觴上壽
一室團和。
樂湛翕。
吾知德門餘慶
寔由積善累仁。
壽考福祿
其象未艾
東方人瑞。
將無在乎君之上矣。
歸于田園
久久享之。
而顔其室瑞園
仍以自號之。
不亦宜乎
景明勉之哉。
景明笑而謝。
余因次其語。
援筆而書之。
惠山興韶遊山錄序
文與詩。
爲軆不同
紀遊行。
文欲其奇則病於夸譎而畧其實
詩欲其實則局於俗陋而失其華。
其能逐波生瀾。
化腐爲新。
覽而諷之。
心與境會
怳乎若與之携手幽泉石竹巖扃之下。
聞其考金彈絲之音者。
其非深於斯道。
未易言矣。
惠山
興韶種學績文
志氣磊落
遐想人外騰踔
有憑虛之氣。
與二三同志人入楓岳。
兼旬而返。
何其快也。
一境一詩
得百五十則。
何盛也。
文章曠達之士遊玆山。
古今何限
多見其紀行之什。
若其疊巘雪削。
未暇應接
鉅瀑雲逗
近聽轟吼。
則如入波斯之肆。
如覩鉅鹿之戰。
目眩心怖。
不能其所見聞而道其性情之正。
譫囈浪藉
錦褐雜糅
手其卷駸駸欲睡矣。
惠山則不然。
實而有徵
辭理明暢
粲然可讀。
爲詩也搜奇抉怪。
刻腎濯膚。
隨境變幻
枯桐朗玉
自有天律
一切無世煙火氣味。
令人讀之。
神超形越
飄然遺世羽化之意。
定知其宿世仙分眞諦
自著於毫墨間者歟。
若其邃雅豪邁俊逸之力。
富有充棟文辭
則今是錄也。
特全鼎之一臠也。
東方焰焰
余將拭目而俟。
司馬公凡所經山水
皆有紀述
自題曰遊山錄。
士大夫爭傳之。
蓬萊眞面。
全輸一錄。
一閱之。
不覺蹶然不待齒牙之餘。
而人將亟求而觀之。
可以臥遊
因用司馬書名書以贈之。
荷亭集卷之五光金永壽福如(一作汝)著
 記
  
新寧碑閣記
外舅趙公昔莅于玆。
于今三十稔餘。
余忝叨知縣
乃先就簿墨。
尋公遺蹟
繼又訪部曲耳目當日逮事者。
有老白首鄕吏若而存焉。
垂淚而前曰在昔丙丁
微趙公之惠。
寧其幾革矣。
歲荐饑饉
厥民蕩析
公其恩威濟之
令行於庭戶數日之間。
自得於嶺陬百里之內。
廢痼其興。
邑賴以完。
最其調整
伍。
洞簽家統。
確然作一鐵案
至今一遵勿失
公之賜。
於是大矣
厥民告農。
頒牛而課。
厥民告飢
蠲俸而恤。
叢峽窮蔀戴髮含齒之倫。
莫不被其澤服其化。
至若尊聖衛道
明習俎豆
冠佩衣裳
燦然改觀
彬彬章甫
尙有揖遜之餘風。
是公樹風植敎之尤著者也。
指一鐵碣衖道樾之間。
謂我公之德之政。
同鐵不鑠。
余下馬而趨讀其文。
緬挹公遺芬有地。
而悽然興感
豈後於寧人當日逮事者乎。
因以謝寧人崇德愛仁惇尙信義
而窃恐歲月寢緜。
莓苔榛荒
鐵刓字沒。
使我公深仁厚澤
或眩於照耀後人
瞿然而作。
昔日侍命者數人。
剔其地而蔭其閣。
人皆樂趨其事。
不日丹雘成。
遂奉以安之。
庸寓峴山痛哭之思云爾
山齋記(新寧)
退溪李先生議刱書院隱居求志之士。
講道肄業之倫。
率多厭世囂競
故樂就書院。
其視國學鄕校在朝市城郭之中。
前有學令之拘礙
後有異物遷奪者。
功效豈可同日而語哉。
先生之意。
豈不在於肄業之多所作成多方乎。
錦溪黃公先生高弟
昔莅玆邑。
政通人和
百廢俱興
崇儒奬學。
尤爲眷眷
自是寧之彬彬文學
顧其功不在乎慶曆間陽子之下矣。
惟彼白鶴山下羊江之涘。
一區築小廬。
幅巾杖屨
逍遙徜徉
多士講劘道義
退溪嘗貽書奬詡。
聯牘累章。
至今照耀後人
自公之去。
寧之士因其杖屨遺址
遂建祠𣇽享。
退溪主焉。
寧人尊師象賢
必溯淵源
可謂厚且深矣。
夫何恩
未遑
書院遽撤。
漠然見山高而水長
余適莅于玆。
先賢遺躅
慨然興感
且惜寧人尊慕之誠。
獨尙藹然百世之下。
廼於舊祠之北。
命工剔址。
搆數間齋舍
寧人莫不欣欣然樂趨其事。
不日而成。
噫兩先生之學之德。
可見陶鑄入人之深。
寧之士修講習之所。
與邑之興敎齋。
東西倂美。
城郭朝市之外。
安有令之拘礙
異物遷奪者歟。
講道肄業之倫。
于斯
豈非退溪先生作成多方意者耶。
寧之士屬余而記其事。
謏聞末學
不嫺於文字
而終不能孤其請者。
窃以兩先生百世模範
足以興起斯文勖勉後學
於是乎記。
石亭記(高敞)
金氏氏族蕃衍名于世。
宗支遍于嶺湖
貫籍肇湖。
故處湖者較多。
往往有以隱德經術著。
惟牟陽蘆溪公卓卓也。
公在中廟晠際。
中生員試。
又擧大科而榜未就。
終乃抱淑守眞
用晦而貞。
日與士友講道義。
卜築所居溪之上。
爲亭而名其亭曰醉石
盖我居然泉石
紫陽夫子所樂也。
又或取陶靖節栗里之趣。
而蘇長公詩去先生醉臥石間
萬古無人知此意者非耶。
適余守沙。
沙去蘆溪一舍
得叙雲仍
聞公杖屨之躅。
石刻無恙者二百年。
復重亭榭
吾宗相五甫徵余以記。
不敢孤其勤請者。
百世敦親。
不容爾爾
其緬仰興感
如何哉。
余有俸在此。
但其事後鳩僝而莫之見意
可歎也。
然余將身其所
卽其山高水長
而公之風可覿彷彿
不亦幸歟。
堂構繼述之責。
諸君子在。
以是厚望焉。
洪忠烈公碑閣重修
公元1840年
古箕子城蒼光山下
一石屹立
卽我外十代祖考忠烈公立樹節之紀蹟碑也。
歲庚子
我季舅甑山公謀改建是閣而工未就。
伯舅尙書公適尹玆土。
訖其役。
垂今四十年餘。
杗桷朽撓。
瓦墁比泐。
爲州人士咨嗟
日月多矣。
歲春
余按是邦。
躬乃趨審。
愀然興感
命公十世孫淳學爲賓佐者。
葺其閣而丹雘之。
不日而完。
遂記其事。
甑山舊識
朱文公記祝氏遺事
不勝匪風下泉之思。
於是閣亦云。
四敎齋記
余按西京之二年
二三章甫。
揖余而言曰吾州之士。
通經學古
飭躬砥礪
以爲鄕黨自好
講道肄業
在朝市城郭之中。
則終有所學令之拘礙
異物遷奪者。
林樊坳麓之下。
建數畒之宮。
揖讓絃誦之。
外川之九三院育英齋是也
惟欝美里塾舍寢頹而久不闢。
里人鳩貲重新之。
工旣訖。
知府尹公。
錫其扁曰四敎齋。
盖取夫子四敎文行忠信
以勖多士作成之方。
矣哉
請余爲記。
余曰噫。
古者敎人之法備矣
州庠家塾制置大小各殊。
齋舍錫名非古也
胡安定湖學
始名其齋曰治事經義
後之人往往倣其古事
今玆土之士。
殷師八條之敎。
講周家三物之興。
經術而重氏族
其民尊吏畏法
農夫合耦相助
寔他郡之所莫及
而視眉州近古三俗
其揆一也。
其人其事。
無適不存忠信
學文修行
忠信之本。
則今賢侯敎誨不倦之義。
偶爾哉。
周樂正崇術立敎
詩書禮樂
入德之路。
春絃誦。
迭相肄習
以是顧名思義
不亦宜乎
余聞古之學者爲己。
今之學者爲人
學豈古今之異。
人自不爲耳。
諸生勉之
篤修力行
日大以肆。
丕興斯文之敎。
以鳴國家之盛。
則奚但學者之幸也。
遂書其事而俟之。
以威亭記
新寧古縣也。
士重氏族而貴經術
民尊吏而畏法
農耦而相助
是謂眉州近古三俗
鄕里峻茂
講武學射
君子存心觀德之美。
是他郡之所莫及
余昔丁卯莅玆。
選邑俊講武精通數十人
日以較藝
無不五石穿七札
明其節而不失其志。
成其功而以立其德。
不一歲而樂趨從業者以百數
遂作禊事
捐俸若干助之。
三年余移除江陽旋歸
衆皆一心肄業
遵約勿失
士增其額。
貲潤其殖。
今二十稔餘。
武綱大振。
矣哉
於縣城西北
剔藪而築一亭
士皆聚憇于斯
講藝修禊未有名。
二三子
繭足造余而言曰。
此亭公之賜也。
公謂吾亭也。
宜吾以名吾亭。
不亦可乎。
余曰君子學射以存其心。
夫射者內志正外軆直。
弓矢固然可以言中
正直審固。
由乎存心
諸子之於射。
可謂存心而得其道。
又不忘舊而訪余者。
存心其能之乎。
易曰弦木爲弧。
剡木爲矢。
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
寧之講武
而存其心成其德。
以服威乎一鄕而國而天下
則以威之利博哉。
諸子勉之
命筆大書以以威而名其亭。
三檜亭記
族叔吏部尙書心湖公。
晩築菟裘龍門山右寒灘之上。
巖壑
窈窕
長江襟之。
秀麗淑朗。
東南之美
一帆飽風。
直抵漢上
所謂仕而隱而無不可者也。
拓址起堂室庖湢。
經濟安排
今三十稔餘。
一花一木
盖公精思心筭積累而就之者
江之汜港之塢。
有三檜樹挺立
直榦凌雲
幢幢作纛盖之狀。
蒼潤可愛
乃搆一小亭於其下。
不斲椽不列墻。
昭其儉也。
風止雨收
烟霞澄鮮
西山爽氣
在我襟袖
邕州茅亭也。
山光江瀨
幽闃遼敻
而外見風沙鳥烟雲竹樹
黃岡竹樓也。
公每恩暇退休
角巾杖屨
逍遙亭上曰。
昔蘇長公帥杭。
雙檜名其堂。
在淸𤃡指兩檜而吟曰使余娛之。
安此寂寞忘歸者。
此君歟。
今余之娛此亭者。
三檜之美。
吾亦以名吾亭。
與之澹然忘歸
長公之在𤃡也。
因命余記之。
余作而而復曰賢哉。
公之志也。
其將名塲稅駕
江湖忘情
欲以怙寵戀祿鍾漏冥擿者。
而公位遇隆赫
德業之盛。
尙有未究。
朝野倚重想望公者。
將見公坐廟堂之上。
王猷斷國論。
自任範世宰物
又焉能寄意於閒靜澹遠
與此三檜
安其寂寞之趣哉。
然則三檜者。
因公而彰。
人將指而愛之
凡木異焉
竊爲三檜而幸之。
又知堂記
友敬山子
宋其姓伯玉其名。
造余以言曰。
蘧伯玉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
是謂晩覺也。
余年今四十九。
未嘗不一日知一日之非。
至今日未去其非。
不覺也。
然則雖年五十。
安能曰知其非乎。
蘧子之年可及
而其知不可及
一言以勖之。
余曰嘻嘻
子之謂不知。
亦知之大矣哉。
傳曰五十而知天命
蘧子之
知。
聖知後覺也。
明日子爲五十齡乎。
伯玉猶古伯玉
此五十亦彼五十。
奚獨其知之不同乎。
古人先知
今人又知之。
子其眞知則其非自去。
四十九年一萬七千六百四十日之非。
一日能知而去之。
則是蘧子後子獨又知者也。
命筆書之曰又知。
顔其堂而記之。
玉艇室記
大司馬琹來閔公
葺公世父蕙庭公所嘗燕閒之室。
扁曰玉艇。
因其案上供玉艇而名之也。
蕙庭德華溫厚
文章粹美
比於玉。
任物之量。
濟時之具。
類于舟。
取象於是歟。
余從蕙庭公遊四十年。
解榻晤言
周旋於此
追念當時
與數三同志人
詩品
尙論古今
樂之不可得。
于今十稔矣。
衰暮多緖朋舊周零。
踽踽然靡所適
今因琹來公又得踵其室
圖書整暇
竹石鮮潔
餘韻遺芬
怳乎如復可覿
仍老淚如綆。
非徒艶公之克光先休於堂構之謨已也。
服襲範則。
績學藝。
蘊於中而發於外。
寶藏在山。
草木被其精彩
其將施諸用而利澤之著於民國者。
巨川之有舟楫
于以蕙庭志業之未展而益恢也。
事功之未卒而克終矣。
以此自任
而世亦以此望於公。
詩曰維其有之。
是以似之。
余於公亦云爾
綵舞軒記
道書君子立身
其德乃眞。
爲玄爲默。
道窮極。
修行累善
其積也厚。
而其及也遠。
獲於身者。
未足以塞其報。
則裕於其後者。
將無窮矣。
李輔國松雲閤下敦厚怡靜。
玄默近道
行己及物
恂恂然善。
善者德之實行
不修無作掇。
乃德之眞也。
惠迪之吉篤于身。
平格報應乎天。
今旣躋耆齡亢位
兢兢退守
其德之積也彌厚而所及者愈遠矣。
閨德匹休
內助雍睦
祥和之氣。
溢乎闔門
此又壽考福祿之盛。
實有所由矣。
哲嗣尙書公事二親
致敬致樂
婉愉洞屬。
執玉奉盈。
又移以事君。
盡忠王室
受知聖明
位遇漸隆。
王猷斷國論。
出入獻替
夙夜靡懈。
公退
朝衣反面兩闈
寒燠滫㵦
不離左右
乃別搆一堂
顔之曰彩舞。
取寓老萊子斑斕兒戱
安以養志
養之至也。
不佞以記。
有不敢辭
乃爲之祝曰不盡之慶。
未艾之福。
公其承之。
勿替引之。
孝孰大焉
經曰孝始事親
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
詩曰考子不匱
永錫爾類。
今於公亦云。
思安堂記
金尙書梧泉公晩築菟裘于瑞石山下楊江之上。
山朗而谷窈。
泉甘土肥
儘宜碩人君子邁(一作薖)軸逍遙之所。
公起一室堂。
不劉椽不翦茨。
雲籬山屛
昭其儉也。
公訪余言吾今老已至矣。
衰朽而志惰窪。
明舊緣。
已屬夢外。
與其羇絆塵臼。
效蔑涓埃
曷若退守丘壑
安分棲息也。
龎公遺子孫以安。
達識也。
吾其有思乎此。
扁吾室曰思安
不亦宜乎
余曰公之思其然歟。
余則知公之志。
異乎德公者遠矣。
今公受知聖明
位遇崇赫
德業之盛。
用有未究。
進可以坐廊廟謨猷
範世宰物
有思皇風淸夷
兆民富庶
垂紳正笏。
一國泰山磐石之安。
此公之志。
而人亦望於公者也。
奚暇言急流勇退
庸寓寧靜澹遠之趣乎。
且念公之先德餘庥。
猶有未艾之福。
燾後昌大
車駟門閭
將見其焰焰有光。
公雖欲遺安於畝畒。
豈可得乎。
然則公之思在乎安民安。
身亦安於事業之上。
遺子自安福祿者也。
堂之名固美哉
公笑而謝之。
徵記於余。
余方癃惛。
無足以達公之志。
援筆叙其言而書之。
二杏樓記
毅齋尙書閔公卜居白嶽之陽碧溪之東。
堂室庖湢。
安排瀟灑
寢之北有二株銀杏
挺立對峙
皴榦竦枝。
老大成蔭
蒼潤可愛
下有址。
廣可數畦。
公命剔而起樓
扁之曰二杏
退朝逍遙二樹間。
有問曰奚取也。
武功花實歟。
于台之仙食歟。
蕫奉之賑貧歟。
公斂袵曰昔孔子緇帷之林杏壇之上。
絃歌皷琴
余窃有慕而名之。
志則願學也。
噫偉哉言乎。
公嘗擩染詩禮
好古博雅
曩在西京
專心攻學。
屛袪紛華
振弛敎興廢業。
丕變一邦儒化
人之賢公。
公之自賢。
其在是歟。
不惟在是。
公今位遇隆赫
德業之盛。
用有未究。
朝野倚重想望公者。
方見其出入風議
潤色詞命
贊皇斷國論及日於廟朝之上。
不暇給。
尙以講道修業
斤斤寓志。
何盛也。
公之居斯樓也。
事務之來如雲委。
宜之多日艱。
公嘗處之裕如
應之沛然
本乎治己治人之學。
一出於正。
固知外之棼冗。
不能移公之志。
益擴其誠正格致之工。
推之以範世宰物
成務成俗
則其幸也豈但爲樓之著名
之有遭也已哉。
公其勉之
公徵記於余。
余遂書其言。
悠悠重建
頎而皓者造余門而諗之曰。
我武靈金在纘也。
公與我先系同上祖。
九世派分
八世正公
太宗三徵不就
四傳而贈參議公。
河西金文正高弟也。
從遊退溪李文純之門。
寔我九世祖也。
以孝行經術聞于世。
繩先武而抱淑守眞
用晦而貞。
日與士友講劘道義
所居湧珍山下一亭
名曰悠悠
追慕正公山亭志事
用寓我思悠悠
悠然度了歲年
遺後悠久其傳也歟
世代久遠
中經兵燹
藏之文獻斷爛無餘。
惟此亭巋然魯靈光獨存。
歲又寢久。
風雨所漂頹。
今存遺址
河西先生遺詩
足徵往昔高躅餘韻也。
是年諸族齊力鳩材。
迺營移建其丙舍之東。
顔其舊扁。
可無記乎。
願公爲我賜之。
惇修宗誼
不亦美哉
悚然而敬。
斂袵而作曰嗚呼遠哉。
盖司正公之派。
自麗世名德。
世有聞望
曁我朝簪組鍾鼎
時或有替。
而最其血禪相承
孝友篤行
一宗之所艶稱
矧今堂搆繼述之圖。
有光於三百年未遑之餘乎。
噫其盛矣。
禮曰學士大夫尊祖矣。
是宜其尊祖敬宗
紹先啓後。
百世悠悠勿替。
則奚但斯亭有遭之幸也歟
諸宗勉之哉。
遂書其言而歸之。
荷亭集卷之五光金永壽福如(一作汝)著
 跋後
  
璿源譜畧跋
維我聖上二十七年庚寅四月十七日丙辰
景勳哲範神貞王后禮陟于天。
八月丁卯
祔于綏陵。
旣成事。
召見
宗伯
下敎若曰
惟我翼考
盛德大業
於戲之思。
愈久不忘。
曁我慈聖深仁厚澤
天覆地燾。
無能名焉。
闡揚追隆。
庶可少伸情禮
乃於十二月丁酉
翼宗大王尊號曰致中達和繼曆協紀。
五日辛丑
上神貞王尊號曰翼謨
聖后誕彌之日也。
矣哉
聖上達孝矣乎
禮成
宗正府請書璿譜。
以臣名忝舘閣
命識卷端
臣以職非太史陳辭
不獲命
拜手稽首颺言曰。
猗我寧考
姿挺上聖
運撫重煕
至德則虞帝之濬哲升聞
仁化夏啓謳歌咸歸。
代聽四載之間。
媲侔三英之治
不勝書。
九經謨訓
四勿箴要。
以前傳授心法
爲後王啓佑之規範
式克至于今日休。
粤我聖后
聖人而爲聖人配。
聖人母。
任姒之德而比隆也。
堯舜之功而莫尙也。
大策而奠洪基
艱虞開泰平。
五紀涵育之化。
百世垂裕之謨。
遠邁古先哲妃。
昭受上帝命。
享大耋齡。
壽考福祿之盛。
前代未有也。
嗚呼
聖考聖后無競之烈。
必得之名。
玉簡金泥
摹繪揄揚
靡有不致極至
而我聖上奉先思孝
惇大鬯明。
追報崇闡。
歲修月擧。
猶有未盡形容者。
矧又因情起義
旣右亦右之紹述先憲者乎。
漢史曰天以高爲尊。
地以厚爲德。
泰山之高以放天
梁父之厚以報地。
今玆篤前休景鑠
駿烈鴻號
尊顯顯。
與天地其永無極
豈止若封泰山梁父之增高附也已哉。
經曰夫孝。
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以我聖上至敬至誠
合經與義
蔚有風行草偃之效。
一國興孝興仁
宜其有觀感
儀文物采外者也。
臣敢以是蘄頌焉。
皇明實錄
夫子周監二代
郁郁乎文哉。
帝王禮樂法度
至周大備
歷代以來
沿革不同
損益可知也。
逮夫大明
萃乎一統
猗我列聖治化煕洽
上法虞三代。
儀文多取倣明制
昔我翼考庚寅
大明實錄四百六十一卷尊閣之。
帝王家禮樂法度。
實在于是
皇上陛下聖知天縱
道冠百王
重恢弘業
光登大位
邦命維新
肇擧天子之禮。
上自郊廟祭祀詔制命令
以至冕章車服節文制度
槪多攷例于是書。
聲明物采
秩然燦然
三代遺制
在于我矣。
戊戌春
上命總目三冊。
以便校閱
易其粧䌙而補葺之。
親叙卷首
宸藻煒煌
諄諄然詔勖之。
寔我皇上述先繼志盛擧
有以星雲文明之治
光前裕後
萬世監法。
於戲猗矣。
先世手書
嗚呼
是我瑞石先祖曁我先考伯氏七世手筆遺墨也。
不肖生晩。
命途畸釁。
十二歲違先君
沒身孤露之慟。
髫齔時。
竊覸先君有詩文著述
未嘗用心於存藁。
故家無多
伯氏隨以蒐集
附我祖考遺稿卷末
而若先祖以下手墨
斷簡片牘。
未嘗收拾而奉弆之。
天下顓蒙
甚於不肖
可勝恨哉。
三從孫容元。
其先十三世遺蹟
積日月廣索而裒集
古人所謂能世其家者也。
於是得我六世手筆
而紙雖舊心如新
奉讀怳然如隔晨。
摩挲摧咽。
不知所以爲懷。
不得
典守於家。
乃得其流傳於他。
尤有所慚慟。
惟懼其散佚
遂序編而又以先伯氏筆尾附之。
褙裝一帖
圖壽其傳。
昔聞尹尙書師國收其先人六七歲時墨蹟
累襲以紬緞。
櫝以藏之
時俗或哂其過恭。
然其或委不收藏
爲塵𡏖蠧屑則慢也。
與其慢也。
寧過也。
然則其過也。
視其散慢不傳
何如也。
其於童戲之尋常墨蹟
子尙不忍
手澤也。
書法筆意
可見一家傳心之美。
僾然爲後承之模楷者哉。
不肖所以不欲隨俗而哂尹公
若其不能收拾
尋常散慢。
則不免爲尹公罪人
可不懼哉。
謹識于後。
使後之爲子孫者知戒焉。
題敬寶帖後
我家古稱文獻大家
先世著述文稿
藏于家。
世多其秩。
年代久遠
屢經劫灰
簡編草藁
自多遺佚散落
無所考證。
宗嗣容元志于學
述先慕古
以先手筆
博搜而廣索之。
黃岡以下十三世尺牘手墨
蒐集而序編之。
懼其泯滅
褙裝爲一卷
盖其眞行草書
字勢純正
筆意勁健
一家軆法
世襲模楷
闇然心畫傳授之美。
三百年來
舊墨尙新。
於乎盛哉
昔王氏家寶章集。
纔輯九世手筆而已
惟血傳而道德節義
忠孝文章
未有若我先之世趾而炳耀也。
夫人其先世之器用書籍
爲其手澤也。
若筆則發以心寓以目運以手。
澤之云乎已哉。
今盥讀是卷。
僾然若侍巾屨攀警欬。
自不覺起敬而起感。
容元乎。
古人所謂能世其家者也。
書卷尾。
庸勖以子子孫
是則是傚。
先祖是似云爾
倉山集後
文著作
惟氣耳情耳。
原委機杼
雖不相同
觀乎布濩
察乎弛張
工之極竗之悟。
之者窮達
莫掩穎脫也。
是以讀其文誦其詩。
其人斯可知也已
余友倉山子
手編其爲古今軆詩文。
約之數十卷
矻矻以進之。
將不知其幾百又幾千。
矣哉
一代名匠鴻擘。
相與叙贊之評騭之。
璆琳炳烺
瀅然照倉山子一毛一髮
水月鏡象
抑余欲摹寫彷彿
無所餘光之把玩焉。
余適目其一卷
宦遊小集中續什之新輯者也。
其籤曰倉山子自好
余未知所好何事
環堵數椽。
不蔽風雨
堦庭草樹蒙翳
石床竹爐
埃𡏖堆積
是豈所自好也。
必非也。
必以其所好者在卷中。
閱之其氣也不萎薾堸踏。
其情也不欝悒悽惋。
楚艶漢侈。
唐花宋葉。
各具其趣。
閒雅不縟。
寬裕不迫。
窶處而不寒
艱歷而不傾
委蛇紆餘
綽綽廊廟上富淸和
山子之氣之情。
穎脫窮達者存。
而非宏器達識
無以能焉。
四十郞簪。
非其官也。
充然自得
則軒駟千鍾
不能軒輊之。
然則余知其自好者。
在此不在彼。
將必見擧以措之不終朝也。
陸務觀曰士之致遠。
器識而後文藝
天下安有器識卑而文藝鬯者乎。
余于倉山子
畧窺其玄豹一斑云爾
金石菱(昌煕)會欣穎後
古之文人
皆有所嗜。
何休公羊
黃庭堅漢書
宋景文大誥
而今吾友石菱嗜古文。
文之可嗜者何限
特古文嗜者。
嗜古也。
會意而已
每有會意
欣然忘食
此會穎之所以
公元1898年
作也。
昌黎之文如長江注。
南豊之文如陂澤春漲
柳子玉佩瓊琚
論歐氏曰川雲嶺月
是則前人之述備矣
今二十七家月朝高評。
前人所未發。
非採其華剝其實而心如明鏡眼如星秤者。
其孰能之。
讀其文知其人之嗜。
則亦令人人嗜其所嗜。
而輒欣然會意也。
花山詩稧帖後(新寧)
余昔知縣花山
竊覵鄕塾里序。
彬彬文學之士。
皆能通經學古
春夏絃誦不撤。
嶠嶺州郡之所未及
今近三十稔。
君文廈訪余。
說花鄕近有詩人稧事。
蘭亭龍山故事
歲以上巳重陽
一會之期。
騷人韻士
風趨雲集
賁飾太平勝事
矣哉
暮春春服旣成
浴乎沂風乎舞雩
咏而歸
聖人所以許其言志而寓其情者也。
至若詩家風調韻格
係年代之汚隆興替者。
豈可勝言哉。
然而後之學者
率多束書不觀。
游談無根
州郡城下未聞講誦之聲。
而有或優遊文藝門者
不過風雲月露雕蟲篆刻之緖餘糟粕
不能窺斑正始大家下風
花山之士。
其能存心用工
在乎彼而不在於此歟。
博奕猶賢乎已。
先聖有戒。
今此吟哦之工。
亦猶賢乎博奕。
而是不可專心攻劬。
頭出頭沒江山花鳥烟雲草樹之間。
矻矻窮不我與之歲月者也。
語曰據於德游於藝。
記曰德成於上。
藝成於下。
德之於藝。
軆用相須
蓄德于中則自發于外。
余未聞資藝而入德
君子德業進修及時
曷嘗小藝升堂者乎。
惟朴君歸語二三子
相顧勉之哉。
朴君請叙稧事。
余乃援筆而書之。
荷亭集卷之五光金永壽福如(一作汝)著
 銘
  
鎭江府牌文帖銘(幷序)
公元1623年
贈判敦寧武肅朴公之後孫致馥甫。
一古帖示余曰。
在昔天啓癸亥
鎭江府流民就哺于我。
士馬供億數十萬計。
先祖守順川管運餉
賙濟邊鄙
仁惠下究
都督孫公聞于天朝
飛咨我邦。
陞階酬勩。
此是張游擊通諭牌文也。
後厄於水火
神護自如
後之君子藉爲尙論也。
斂袵歎曰此皇朝遺墨也。
尋常文獻
奉若琬琰
永世之寶宜矣。
矧玆天子之所隆褒。
諸公之所推詡。
百世炳烺
至今照人耳目乎。
余亦皇明遺民也。
嘗讀尊周錄。
欽服秉執卓卓
奉此文。
不禁匪風下泉之感。
陪臣遭遇皇眷止於公。
而不復見漢官威儀
悲夫
遂爲銘曰。
嗚呼皇明
再造我東。
之恩之德。
云胡敢忘。
有一陪臣
憲憲忠肅
嶠嶽鍾毓
寒岡源的。
韋布倡義
恩命七屆。
鎭江名府。
管餉賙濟
流民奠安
督府奬功。
帝庸嘉乃。
恩褒特隆。
命授龔秩。
璽錄竇勳
煌煌牌牒。
靜戎徠宣。
雲爛朱章。
派墨惟新
垂三百載。
寶藏巾衍
坎離經劫。
不焦不濡。
慳秘一理
奕奕不昧
朝憲章。
曁于天啓
絶筆左海
麟經在彼。
凡我秉執
感興懷。
天地云暮。
風泉寓思
匡廬巖巖
道溪汪汪
樹之風聲
百世景仰
孝子(來孝)㫌閭銘(幷序)
公元1898年
此朴孝子來孝之㫌閭也。
丁卯余莅于寧。
斯人聲光一鄕
余禮以欵之。
斯人溫雅端飭
規言矩行。
有法家風
最其事
親之孝天性也。
深愛純誠
古君子軌度
卓異實行實蹟
余親聞而親見。
十室忠信
斯人之謂歟。
不幸早逝
未中身。
鄕黨嗟惜之曰斯人也止於斯乎。
胡嗇其平格之壽也。
遂以其孝行
儒林公議
聞于朝。
命㫌其門。
異典也。
噫孝之作成人。
矣哉
余觀其後蕃衍昌熾
人皆飭躬修行
其將世世興孝
碩果之報。
未艾之祉。
豈有涯量哉。
賢胤文廈,致廈。
百舍重繭而至。
請余以銘其㫌。
謂余有舊知之誼也。
不可辭。
銘曰。
孝之爲名。
虞舜始。
後乎繼稱。
曾閔氏。
篤愛純敬。
柯則在是。
疇有躬踐。
古同揆
惟朴君子
懿哉卓爾
養怡愉。
厨供滫㵦
鳧兎異徵。
擬昔氷鯉
不時
感應所使
令聞孔彰
善不殫紀。
哲萎中途
難諶天理
公言倡蔚。
州鄕多士
登聞于天。
誕降明旨
然丹楔。
表厥宅里
睠言興感
風于遐邇
過廬必式。
百君子
治己勖勉
其監于此
水晶筆筒
   余有筆筒
水晶也。
琢成魚鱗紋。
削而無痕。
銳而有稜。
中外瀅澈冷淸淸
可玩而不可狎。
不知者以爲玻瓈
於渠亦何損也。
硬而潔質介于石。
淸而潤德比於玉。
世人錯認形相
君子韜晦名迹
我所以愛乎而
捨爾奚適
紫潭硯銘
硬潔其質。
切磋其工。
悠久其壽。
君子攸同。
螺杯
蚌質貝文
其觩如兕。
流霞漾碧。
君子酌彼。
冲和養眞
旣多且旨。
祈以永年
介以繁祉
御書賜號銘
   上賜賤臣荷亭號。
親灑宸墨以寵之。
異數也。
羲畫禹書
天縱聖能
日星納精。
河嶽斂楞。
有宋楊范
名以地稱。
無德可表。
萬穓將承
菊花箋銘
恩扁其
傑然衆芳
淡如之。
雨露光。
正色養眞
晩節葆香。
佩服攸宜。
而壽而昌。
(尹尙書滋悳賜號菊軒)
硯銘
方而正。
如切如磋
硬而潔。
不磷不淄。
君子比德
其壽如之。
杯銘
虛宜受。
斟又量。
引以頌。
壽而康。
   
(右三物銘。
呈尹菊軒壽席。)
荷亭集卷之五光金永壽福如(一作汝)著
 說
  
聱村說
古之德業文章
可以世範俗者。
自號若名其居
懶拙痴訥之稱。
眞如是而自箴也。
又非欲如是自况也。
放言寄意而已
司馬公以迂爲號而脚踏實地
德業盛矣。
柳子厚愚名溪而玉佩瓊琚
文章著焉。
二公豈眞迂且愚哉。
大丞相蓉菴金公名菟裘之鄕曰聱村。
夫聱者不聽之義也。
公比若聽瑩
宜其審於聽。
而乃愈欲不聽
以是之者
公非眞不能聽
也。
亦非欲不遂聽也。
叩其意。
黯然而想之。
怵然而省之者矣。
公德業文章。
兼二公而有之。
世範俗。
聲聞彌隆
公欲天下不可得。
欲聱一村而又不可得。
公適自聱而公所以自聱者。
又將恐雷於天下之耳矣。
曷若南郭隱几
嗒然忘情已哉。
余亦久病於聾。
甚於公之聱。
公則猶可有聽
故欲防其自外入者。
若乃𦗔𦗔𦗳𦗳。
如鍾撞波撼
中自生聽。
外音無從以入。
此余欲聱而未得。
欲不聱而自聱矣。
此非病聾。
無以深悟。
亦嘗欲自爲一說
而慮夫聰者之不喩其言。
以爲耄。
今得公聱村之義而發之。
公必以爲知言矣。
馬說
公元1872年
羅之馬。
歲貢京師三百匹。
以牡不以牝。
蓄其産取其種而不羈不馴。
覂駕之馬是也
生乎海島絶域之外。
長於廣野豐草之間。
其止其行。
一任性之自然
或降阿或飮池。
羣散千百。
一牧人揮之以肱。
隨羣而左。
逐隊而右。
軍伍進退有方
土人則莫能御之正。
故有力能猛虎擭悍狼者。
獨見此馬
斂手而退。
然耽羅之富人一家之畜多至五六百匹。
土人善御故也。
壬申秋
貢馬越海重譯而過沙。
吏以州站告余。
點視之。
皇駁紫驪。
其色不一
疲羸玄黃
骨竦鬣耗。
擧無一擔之力。
人若執策而近之。
猛然躍空橫突奮衝。
土人駈之。
一馬先之
十馬不前。
井井魚麗雁陣有行
始知御之之有法
荀子驊騮騏驥纖離綠耳
皆古之良馬也。
然而前有銜轡之制。
後有鞭策之威。
加之以造父之馭。
然后一日而致千里
顧彼疲癃
隤之羣。
安知無一日而致千里者乎。
亦歎造父不常有而未遇者也。
雖其駑駘鈍冗。
竟歸載糞擔石之役者。
命廝卒絆其首鐵其足。
大其喂飼
箝而鞭之
日夜馳驅康莊之中。
維縶乎牢柵之間。
半歲一變天質
猛嚙悍蹴。
不復如海岸長林之自放
則亦覺其馴化之道。
在御不在馬也。
然則巖穴林樊之下。
士之未遭遇者。
未嘗無如此馬之多。
而斥弛不馴。
未嘗不與此馬同。
則御之之責。
顧不重歟。
足以自勖而勖人。
是以書之。
碑說
公元1873年
宋璟都督廣州
禁立遺愛碑
以革諂諛之風。
我朝退溪李先生嘗有訓民立侯碣。
論官政也。
若曰我侯善政前侯之無碣者。
謂之不善也耶
吾鄕毋效也。
盖我東八省三百六十州郡
驛郵邊鎭
不以淸德善政
愛民恤軍。
劚石鑄銅
繽紛列立。
大道雄州四通之路。
林林朝廷縉紳名籍
獨嶺以左安禮兩郡
蔑有其風。
至哉先賢之訓也。
宋都督之規。
今古符契
其旨深且遠矣。
以去後不忘之思。
寔出於實政實惠
深仁厚澤
浹民肚髓。
尙嫌巷論或近阿諛
時政得失
更何可論乎。
余治茂之明年春
請暇暫歸京師
居數月還任所。
縣門三里
有閣巋然特立
丹雘新成。
余問左右
皆曰鄕人慕仁政。
衆力不日乃成。
竪石則未敢。
余曰余莅玆。
歲今一周
職事之癏隳是懼。
有何一政一績之可記者乎。
縱使去後成之。
尙欠其溢美
矧玆未去之前乎。
石之猶愧。
况閣之乎。
是置我於怨訾之室。
賣我於譏訕之巷也。
命毁之。
吏民交相力諫。
余杖其吏罰其民。
立撤
而去之。
或謂余曰以民力而成之。
今撤之豈爲民乎。
余曰君子愛人以德
余以民失德
故毁之。
玆邑之設。
垂四年餘矣。
賢宰明侯之仁治德政。
不勝摟。
至今林樾巷途之傍。
剝碣刓字。
歷歷可數
而尙未閣而蔭之
又倂其碣而闕之者
十過七八。
則今余之治
豈有賢於彼者乎。
今日則謂無失政。
而安知不有明日失政乎。
然則以前侯之有可頌而不頌者
民之失德一也。
余有明日失政而民頌之者
民之失德二也。
宋都督所謂諂諛之風。
李先生所戒民論官政者。
茂之不幸近之。
亦恐民之失德至於三也。
以余去後猶尙然矣。
况又時政者耶。
今余之毁之。
斷斷是爲民也。
荷亭集卷之五光金永壽福如(一作汝)著
 書
  
惺齋
素鄕子礪修株守
未嘗不曰有所受。
但其性硬剛不馴。
殆乎斥弛。
一生不遇
落拓放浪
窮途阮氏之流近之。
大木壅腫
不中繩墨
匠者不顧者歟。
自號曰素鄕
是何據也。
大而無當
迂亦遠矣。
遂顔其室而求文於人。
人其姍笑也亦宜。
吾儕知之深。
竟不能孤其請。
爲之閔惜嘆嗟
油然于中。
把臂執盞。
以酬一言已乎
易水筑鳴。
其歌有思耳。
誰昔拙作
闇短近淺
未能藻繪曠達
彷彿本旨
不足擬倫作者藩籬
及讀高明所述。
開山破荒
發人蹈舞
文僅數百字
貫絡一統
原委派別
之間。
若峻峯峭壁。
相將角距
橫波奔瀾。
百折會同
豪邁不羈
曠坦無礙
有無限停畜底意。
畵出一個其人。
一家纖麗雕繪
工所可跂及哉。
素鄕可謂受賜大矣
陸務觀與人書曰士之致遠。
器識而後文藝
不得爲知文者。
天下安有器識卑陋文詞超然者哉。
所以讀此而知君器識之遠也。
與葵堂鄭相公
遲遲待到遲開日。
獨看他人看花
起居坐臥必於
微此吾誰與歸
此詩卽葵堂相公未開吟也。
稷下鯫生盥讀斂袵曰。
相公廊廟事業
遲遲而作。
若此花之遲開。
獨做他人之所未做。
若此花之獨開他花未開之日。
矣哉
矧此黃閣調羹乎。
其花向百花頭上獨葆暗香
其實能調和大羹。
五味十二食
還相爲用。
陰陽燮理之功。
久久化成
深仁厚澤
浹人肥髓。
孚萌亭毒
醲郁薰腴。
海隅蒼生起居坐臥
公鼎是賴
則公之起居坐臥
獨不於此乎。
所以經濟一念
發於尋常詩句
乃曰微此吾誰與歸
今環東土萬億蒼生聞此詩。
引領加額而攢頌曰微此公吾誰與歸
然則公之運劃廟籌。
遲遲到幾十年
奚但郭令公中書二十四考而已哉。
遂攢手拭目而竢之。
與蓉菴金相公
朱子儲行之書曰偶得東坡與何人手簡
適與意會
今往一通
銘座右也。
(右朱書)示及數書。
皆有遠別惘然之意。
雖兄之愛我厚。
然僕本以鐵心石膓望公
何乃爾耶。
吾儕雖老且窮。
道理貫心肝。
忠義塡骨髓。
直須談笑死生之際。
若見僕困窮
便相爲邑邑
則與不學道者
不大相遠矣。
造道深至
中必不爾
出於相好之篤而已
朋友之義。
專務規諫
故輒以狂言廣兄意耳。
兄雖坎壈於時
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
便忘軀爲之。
禍福得喪
付與造物
非兄僕豈發此。
看訖便可火之
不知者以爲詬病也。
惶恐
(右坡帖)昔韋史申公道理貫心忠義塡骨髓。
大書壁上
對親知輒語坡公故事勖勉
今三十稔餘。
昨日事也。
偶閱紫陽書。
更讀此文。
自不覺油然起感。
洛下故舊
今多凋零
無可與語此者
不可與不知者道也。
伏惟閤下峻標汪度
卓犖不羣
盥頮家庭詩禮
講明紫陽正學
忠義道理
重擔鐵肩
尊主澤民一副丹心
炳然自發密勿謨猷
正直匡輔
朝野想望久矣。
顧今閒處郊坰
恬靜自守
不以事物經心
是乃時遇而事未遇者歟。
古人所以規勉于人。
必以遇事有可云。
則亦知其時雖遇而事未遇則不可者明矣。
然則古人復起
不能加勉於閤下者也。
至若不知者以爲詬病
古今亦同。
是可與知道者非耶。
鑒訖亦可火之也。
荷亭集卷之五光金永壽福如(一作汝)著
 雜著
  
制勝上樑文(箕城)
述夫關防而據要。
頟頟三重之郭。
軍務决勝
翼翼數仞之堂。
締構增新。
精彩皆變。
顧浿西鉅鎭名府。
海左通衢大都
天設一路金湯
自檀箕三千年都鄙
地錯四面錦繡
沿鴨薩四十州形便
鎖鑰之重靲之規。
粤稽唐觀察制置
衣冠之盛舟車之會。
殆同汴京繁華
布政司數帿。
討捕營一廨。
訓鍊甲兵
糾戢盜賊
古廵檢職任不輕。
統領部伍
參佐賓。
公元1883年
刺史管轄攸重。
號令有所。
桓桓豼貅折旋
堂陛斯嚴。
整整雁鶩趨拜
鱗甍櫛比
丞廳而控侯衙。
角樓平臨
夾譙隍而傍市廠。
夫何鬱攸濡幕之警。
廼在昭陽協洽
爛桷烟榱。
全失鳥革規制
焦土煤壁。
遂廢虎旅班行
以其址而仍舊營新。
顧是役也擧贏財絀。
惟玆已叶之龜卜
爰有丁帥之鳩功。
廩俸而助輸。
恩仍褒賞
命工匠而經始
民樂爭趨
廢後無侈前。
盖瓦級甎治則已。
不違不煩力。
椳臬椐楔得其宜。
旣勤墉而塗墍塗丹。
大書棟曰某年某月。
飛栱夷曠之趣。
官居山居
開櫳多眺望之奇。
軍府仙府
鹵仗列陛。
井井一部亞營。
舊號揭楣
煌煌二字派墨。
節制衛虎藿。
有威有令
濟勝則悅鳧藻
我旅我師
雲飛棟雨掩簾。
壁壘之變彩。
草迎袍花拂綬。
僚佐而做歡。
玆控頌禱之辭。
助擧都料之唱。
兒郞偉拋樑東。
紫陌雨過晩風
百里桑麻春有脚。
鷄豚和旭樂年豊
拋樑西。
蒼光爽氣入簾低。
公門退渾無事
隱几斜陽聽鳥啼。
拋樑南。
浿水溶溶碧似藍。
圖畵西湖一幅
朱樓翠榭鏡中涵。
拋樑北。
淸霄依斗望宸極
材官一隊列花墩。
箭穿楊同膂力
拋樑上。
燦燦河魁天宇曠。
長笛西風倚樓
雁橫關塞幾重嶂。
拋樑下。
古來西俗嫺弓馬
殷師八敎囿斯民
烟月昇平四野
伏願棟宇永鞏。
枕簟廼安
里門洞開
無警於廵柝。
邊圉寧謚。
春多暇於歌壺。
三登而民滋。
所願所願
百祥神護
於斯於斯
聚斯堂上樑文(光州平章洞)
述夫百世而仍貫其舊。
遺址尙存
一堂而聚族於斯
美扁載奐。
是爲追遠歸厚
所以尊祖敬宗
盖聞王室懿親爲胄英。
積德毓慶之及苗裔
微子出迪於宋。
抱鳦杜之琮璜
嬀氏將育于姜。
叶鳳鏘之繇筮。
荒野行遯之義。
自獻于先王
寶玉去位之蹤。
永保孫子
伏惟先祖新羅王子
始林靈緖。
天璜璇源
自太輔廿六世嫡傳。
金櫝因生爲姓。
粤憲康第三房序派。
玉葉不鏤自雕。
時値多艱殷憂
宗國綱紀不振
盖其潛光毓德
宜君子明見幾
廼於光州名府佛山之南。
福地洞天風水之好。
聿來胥宇
麟瑞鳳祥之爲毓鍾。
爰卜允臧
牛峙龍江之所拱抱
平章事八世相繼
杜曲韋曲家聲益彰。
西一洞千年攸居。
光德通德之里名遂擅。
忠義有自詩禮有受。
勝國曁于我朝。
孝友其本睦婣其支。
克肖系是同祖。
鼻祖杖屨舊地
有賢仍珉玟新銘。
茂實揚輝
風雨磨泐
永裕垂範
宜雲晜之瞻依
遂以桑梓恭敬之誠。
乃有堂宇卜築之擧。
鳩財興役
宗小宗之僉詢謀
樂事趨功。
遠派近派之共輸力
盖瓦級甎治則已。
朴素而無侈于前。
茅棟泉石居然
苟完美而圖新由舊。
數仞高而華構翼翼
二字揭而派墨煌煌
聚宗無親踈之分。
如同姓。
斯堂盡東南之美
肇錫嘉名
瑞石峯巒蜿蜒
怳若兒孫羅列
艾橋之川流汪漾
遠溯淵源之溥長。
燕毛設席肆筵
世稱曰三韓族最甲乙
炰羔羊而秩籩踐豆。
每會以重陽節上巳辰。
必欲常常而見源源而來
毋曰遙遙其胄悠悠其祚。
貧則收少則字。
奚但蘇氏盡歡
葬者助婚者資。
允爲
范公庄施義
修業承志
有是祖有是孫。
入室升堂
于是于是處。
玆供短引。
助擧脩樑
拋樑東。
孝旭出東
念我玄祖
垂裕大東
拋樑西。
半月生西
田常稔。
穡事成西。
拋樑南。
戶西南。
松茂竹苞
頌曰幽南。
拋樑北。
望斗于北。
升平享福
輔我宸北。
拋樑上。
先靈在上
保佑後承。
其德太上
拋樑下。
喬木庇下。
嘉庥緜延
千百代下
伏願同人于宗。
火壯以室。
相國門閭容駟。
自今胄貴而族淸。
中監梧竹停鸞。
宜爾孫承而子繼。
金相國蓉庵週甲壽啓
伏以環甲獻賀之儀。
惟東俗以是尙。
弧辰祈耉之啓。
先輩所嘗行。
載代觥籌
聊羾緘頌。
聞道足乎己則望重于時
善積于家則慶延于世。
將相功德耀後。
魏國公志業有成
壽考子孫滿前。
郭尙父福祿無量
此固得未易也。
無不自己求之。
伏惟閤下
河嶽精英
星斗秀氣
孝友恭儉
天性則然。
詩禮忠貞
世趾其美。
事可法威可畏儀可象。
動合矩方規圓
義以處信以守禮以行。
戒存臨深履薄
文章百家語
長江大河之混流。
筆陣千人軍。
銀鉤鐵索幻化
早乃蜚英聲而騰茂實。
遂以騫亨衢翹雋途。
史筆徊翔鑾坡班。
視草制而出入金閨琳府。
壽春綰紱。
里聞絃誦之聲。
錦湖鎭藩
俗化氷檗之操。
惟玆明亮惠利之績。
寔由䟽達通鍊之才。
魚水風期暗親。
鴻逵羽儀利用
六部而掌詞命知貢擧
三軍而辦交涉管餉籌。
擎天之純忠至
古人有否。
拂時之遠圖碩劃。
當今世其誰。
殊遇則曠千載罕聞
景仰則擧八宇倚重
甌卜
危難之際。
紆廟籌於造次之間。
一堂謨猷
入告后于內。
半部論語
致太乎者此人。
嫺習典常
姚元崇之相唐帝。
謹守法度
李文靖之事宋宗。
先幾而不自爲明。
運神功而不見其動。
謀國之餘髮盡白
斷無他於進憂退憂。
愛君寸心如丹
豈有間於居位去位
若濟巨川舟楫。
上應麗天魁衡
銀盃賜銘。
天上雲章倬彼。
寶墨錫號
花中君子皭然
西樞優閑
莫非洪私曲庇
北郭葆養
庸寓晩節之低回
悠哉杖屨逍遙
石可枕而泉可嗽。
泊若韋衣棲息
庭無雜而戶無塵
盖以平日樹德之豊。
可驗自天福善之理。
子婿攀桂
畹蘭三秀而聯芳。
兒孫戲棠。
階竹六枝而並茁。
床琴偕樂之地。
慶已飾於先庚
巹酌重牢之筵。
有待後甲
太歲玄黓舊次。
其數問絳縣老人
應鍾之候律載週。
良月之就盈數
射矢之初度復屆。
惟是日也哉生明
一門
樂衎衎於鍾皷
四隣趨賀。
秩秩豆觴
聖人上壽之餘。
邦國同休之願。
其祝則俾昌俾熾
從玆人瑞大書
其享則曰耄曰期。
將見靈壽閣傳繪。
永壽夙敦膠漆
晩托葭莩
明時遭逢
共沐河海異渥。
下風趨走
正仰虹月大家。
點遲通靈
五十年如一日。
酌兕爲壽
四六文百言
遙瞻燕樂以娛。
粗伸晉禱之悃。
文嘆
古人有言曰凡爲文
以意爲主
以氣爲輔
又曰人之有文。
猶世之有樂。
是以人文字。
可以觀世敎之隆汚
盖其文軆氣格
莫不隨世級而有所尙焉。
三家村秀才佔𠌫之工。
先務
功令之學。
螢乾蠧老頭出頭沒古紙堆中。
文章大家門逕藩籬
未能管窺
僅成一編
謂之卒業
專事衒譽沽名
朱夫子所謂毫銖不分臆料鈞石
分寸不辨自計引丈者。
不幸近之。
縱使口吟六藝
手披百家
矻矻窮年
猶患其不精不勤
乃取稗雜奇恠之書。
摘以隱僻險異之字
成章句。
攙入語錄
詰屈聱牙
必欲令人不可解。
相夸高而效顰
文軆從致變革
末俗之弊。
從古猶然
肅廟壬戌
泉南講筵建白擧子之文。
比前大變
凡例文字
必務新奇
天淵變曰星淵
以星之在天也。
末世變曰亥世。
十二支亥爲末也。
此以後變曰胤玆以裔。
恭惟變曰莊惟。
如此軆法
請以一切痛斥之。
噫是時治右文
名賢碩德
穆穆布列
興學敎正士趨。
聲明文物
際斯爲盛焉。
猶有末弊乃至於此
則距今二百四十餘年之後
世級之寢衰
儒風不振
不可同日較論
矧今外交四隣
舟車玉帛通信文字
以方成文
繙以漢文
軆裁各殊。
專尙新奇險詭。
字義難解
不經無據
俗儒好尙外務者。
酷嗜而全襲之。
凡章奏牘牒。
專用文法
故經史句節。
未曾理會
長文一篇
不能屬筆者。
惟與彼人交涉文字
塗抹杜撰
文不接續
辭不通暢
不止星淵世胤玆以裔之類。
然后謂合需世之用。
不揆本意出處來歷
異己所尙則反斥之。
噫其甚矣。
然則今之爲文
當以何意爲主
何氣爲補哉。
功令之學。
近又寢廢
所謂學者有書不讀。
尙有何世敎之可也哉
可歎也。
圈識
公元1892年
壬辰秋
召見賤臣便殿
手賜以環玉圈一對
敎曰自卿陞崇秩
每擬賜此而未遑
今示予意。
卿其領之。
賤臣俯伏秪受。
雙擎拜謝
不任感激之至。
謹稽肅宗朝。
召對玉堂官朴南溪(世采),李打愚翔。
侍講罷。
賜玉一雙
又下一對于宋尤齋先生
猗其盛矣。
大老道學德業正大光明
寔我東朱子也。
聖朝契合昭融
倚毗禮遇之重。
古罕媲侔。
二公經術文章
宏猷碩望
爲當世所推重
先朝眷注固宜矣。
顧玆藐末後學。
尊慕景仰
不止喬嶽之不可望
而今以先賢長德所蒙被殊寵異渥。
混及於無狀賤品
猥踰侈濫極矣。
寧不靦然愧惕然懼者哉。
謹玆識之。
子子孫孫永寶而敬藏之
欽誦我聖上不世有之寵遇
百世榮之
石耘李公(時愚)影㡧贊
憲憲君子
河岳精爽
頎而豐兮。
鬚眉踈朗
凝重弘遠
山斗是仰。
維德之基。
道者象。
儼尊瞻視
爰覿髴髣
穆如淸風
俯仰緬想
貞亮爲佩。
有聲響。
燾後昌大
百世永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