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毅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自动笺注)
毅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九
 雜著
  
公元1903年
書贈朴用性(叡鎭○癸卯三月)
天地之性。
而已矣。
聖賢之心。
而已矣。
不誠無性
不敬無心
無心豈復有人乎。
誠敬其所以爲人之本乎。
天地至大。
吾性卽其大矣
聖贒至正
吾心卽其正矣。
天地
無可肖矣。
聖賢
無可學矣。
才小了吾。
非本吾矣。
才偏了吾。
失眞吾矣。
不曰性命重而形氣輕乎。
性道也。
也者
通天貫古今。
無外大也
不息久也
吾之形氣若何哉。
倉𥺀之微耳。
隙駒之霎耳。
輕重吾宜何居焉。
天下眞可爲者善也。
眞不可爲者惡也。
無他
觀於古今爲善爲惡之效而已矣。
何以堯舜之道孝悌而已乎。
孝悌眞性也。
何往而不推。
何以孔門敎忠爲主乎。
忠信實心也。
無處不達
自篤必以孝忠信
篤人亦必以孝忠信
百事敗於我字。
百弊興於我字。
去一我字。
其惟學聖成人直逕乎。
書贈子敬(治翼○癸卯三月)
舜之爲孝。
只在德爲聖人
不學聖人
不成大。
孝源百行
百行不盡
孝欠全軆
道理嚴重
不可輕淺說過
至親切。
决不高遠看了。
(親切二字語病
須會以意。)
不實大學西銘
不成樣。
人不做得大。
三綱五常之道。
四子六經之學。
雙柱亘古今天地。
身要依他柱立
公元1913年
書贈子敬(癸丑二月)
泰庵年老之境。
爲我專任勤苦
前冒風霜
爲七八年矣。
丙午丁未兩年
主幹華東史役于柯亭
纔畢
卽爲我營爲地。
越海萬里
獨行至俄領。
及我繼至
東之西。
在近在遠。
奔走辛艱
無所不至
前李渼石在遼東時。
有所議事
左右非無老少諸人
特爲其行。
今我有處義事
當議於遼上及國中某某士友
衆皆言非泰庵不可
於是冒寒涉險而又作行矣。
吾處義俄地。
事形漸變
决無久留之意。
所向只今中華名國地方而已
或言向彼。
當求外地僻處
收聲屛氣
姑爲守身計。
愚意吾所執之義。
存華復國
守身其次
隱居僻處
非特違吾所執。
形極苟且
守身且或不得
中華而國焉不能復古而遵西洋
正欲一往其內地局中。
動以大義
期於有事
勢難猝得。
則爲守身於其地稍可處。
以身露在地上。
徐徐機動彼。
求伸復國志事
以此爲計。
夷險窮通間。
有免苟且
計雖畧定於心。
而又不得不議於衆士友間也。
全善議。
泰庵而可也。
不是小事
其於泰庵之以老獨冒難
豈不甚悶。
而亦不遑暇悶也。
公元1903年
奉贐洪鳳谷(鍾善○癸卯五月)
吾友洪鳳谷年今六十六歲也。
自少豪俠浮浪
日飮數斗酒。
長醉能事
力敵數十人
喜敺打。
毁破人家舍。
當其居喪時行路。
見有奪人婦女者。
立毁其家及助惡者二舍
醉歸。
時我重庵先生居加平龜谷。
入見大叫曰。
先生道德高。
能質吾今日事。
可乎否乎。
先生曰。
是或爲荊聶之流歟。
然未聞荊聶乘喪而然也。
於是大悟
卽斷飮不復近唇。
抑氣不復行悖。
五十一歲。
大學
再謁先生洞陰雲潭
請爲弟子
先生時方有疾辭之。
放聲大哭。
先生笑許曰。
吾得末疾且死。
則子能埋乎。
曰埋矣。
侍疾三年
晝宵以之。
煎藥煑粥。
按摩扶持
獨任無片刻懈。
先生沒。
心喪三年
棺槨葬需。
大小祥費。
竭力營辦
得以畢事
年且曰先生文集
尙未刊行
先生遺宅
他人物。
此又吾事也。
乃走見勉庵錦溪,恒窩議事
勉庵書布示同志士友
千里扶曳病脚
先及麟錫于關西石溪
噫。
鳳谷改過就善。
爲師盡誠。
古人莫以過也。
握吐數日。
益聞其行義有過人者。
明目於人獸大判
言言痛歎
恨不撲滅盡雜夷。
袖中庸來。
路中休息
輒出而讀之。
到此乍歇。
終日大聲讀。
使人歎服也。
麟錫深受恩先生
而知先生實德大義著於文。
祖述孔孟朱宋之緖餘。
以作罔極邪世
特立赤幟者。
其行不行間
關天地氣數。
反復消息之機。
耿耿一念
積年所者。
未嘗不在刊行文集也。
故西寓之初。
語此情事於白溫堂,林庸菴,車東山諸友
皆樂聞而許之。
近者已發書仁仲
送人貿活字京中
開版於所寓。
今歸報此意于勉庵錦溪恒窩。
終有以善敎成事
則厚鳳谷之賜也。
遺宅事。
又將徧就同志而謀之。
期使仁仲免於流離
先生所奉晦尤華三先生影幀及先生遺像
得復虔奉之所。
則勞矣鳳谷之力也。
畢此先生後事
歸而熟讀庸學。
服先生道義于其身。
使一世仰高風焉。
則吾將秣馬入道山中致謝曰。
壯哉鳳谷翁也。
書贈李美甫(庭輝○癸卯七月)
谷山李君美與其弟庭晃。
訪我于石溪
春夏相守。
見其家甚貧。
兄弟裹糧遠學
志氣可多。
而又知其父兄之賢也。
敏勤專一
甚有前望
告歸要得一言終身守者。
夫一爲要。
一乃成道也。
天一而成。
地一而成。
萬物各成乎一。
天下國家九經
所以之者一也。
五達道三達德
所以之者一也。
生知學知困知。
及其知之一也。
所以知之一者一也。
安行利行勉行。
及其成功一也。
所以成功一者一也。
知一乎致。
意一乎誠。
心一乎正。
身一乎修。
一於爲孝。
一於爲悌。
言而一。
行而一。
學以一。
講德以一修。
一事不一
未有一而不成者也。
有害一之賊。
無其賊斯一矣。
物欲一之賊。
私意一之賊。
客氣一之賊。
懈意一之賊。
放心一之賊。
用智謀。
一之賊。
占便宜
一之賊。
厭薄貧賤
一之賊。
歆羡富貴
一之賊。
奪於習俗
一之賊。
搖乎毁譽
一之賊。
賊之害一。
不一其端。
不去其賊而求其一。
不得之理也。
不求其一而望其成。
不濟之事也。
甫無忘今專一之心。
大乎一而盡乎一。
守一終身
無或不一
兄及弟矣。
一心乎一。
一於有成而已
勉之
書贈池禹甫(錫奎○癸卯七月)
上天於穆之命。
實然之理。
流行不息
日月代明
四時運行
交易之以陰陽
生克之以五行
賦予人物
人物受之。
有健順五常之性。
發之爲喜怒哀樂愛惡欲之情。
敍之爲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倫。
制之爲日用事物當然之則。
三百三千優優之儀。
我處其間
實理自天直下
貫到于身。
立作大本
貫透外去。
達却達道
目見可了。
身爲實理物。
實理爲身有。
如何間得身。
如何容僞得。
天道道於誠。
則誠於道而已
上古繼天作聖。
聖相承。
敎學以之。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傳授心法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敬敷五敎
灑掃應對
窮理修身
大學之法。
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篤行
明誠之工。
克己復禮
遏欲存理
居敬致知
踐實先後要訣
六經四子之富。
傳註之密。
庠序學校相承而廣列。
門庭路逕相亘而遠闢
磨盪天下
陶鑄古今
成德達材
大則爲聖。
次則爲賢。
次則爲君子。
次則爲不失令名
自暴自棄
爲下而已
我居其中
上有千古之羣聖師
傍有天下善士友。
讀有其書。
行有其䂓。
實學方爲我所事事
如何可已。
事不
可已。
則學不成德
不爲賢君可恥也。
觀古聖賢之爲德。
堯欽舜恭。
禹祗湯躋。
文緝武懼。
周公夔夔
孔孟以直。
程朱主一
古今聖功於敬
我則於德而已
書贐金九巖(世經○癸卯)
山有金剛之大。
見其傍短阜則可少。
何獨爲短阜也。
水有蓬瀛之大。
見其側小流則可少。
何獨小流也。
人有翁之大。
生同其地而爲不及
則亦自可少也。
山水形局
短阜不可金剛
小流不可蓬瀛
人性同。
爲之則皆可爲翁。
如何
翁之學而已矣
翁。
不當計年之早晩
孔子曰。
向道而行。
不知年數不足也。
朱子曰。
便年八九十覺悟
亦箚住做去。
襄陽九巖
六老儒也。
早業功令
不計年。
改轍斯學也。
因事西行
訪余石溪一面
有如舊也。
又要一言
書此而奉勖之。
噫。
早晩或得再遊金剛蓬瀛之間。
因訪九巖
則使我見同其大乎。
書贈士觀(煥國○癸卯七月)
宋君士觀煥國昔在童子時
當乙未削禍。
不忍獸也。
洪州堤川義陣。
始終積苦
又同我入遼
備嘗辛艱
還國居价川。
隨至相守。
苦心不可言也。
愛其苦心
贈言如左。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
皇天上帝賦之五性之全。
敍之以五倫之大。
萬代父祖遺之以毛髮身體之重。
古帝王聖賢制之以衣冠法度之盛。
如何之而爲同禽獸
死守勿去。
不敗了人。
曰聖曰贒。
不是爲人本分
一毫加者。
人求本分
希爲聖賢
非是濫外。
不可屬之决不得做底事
無論人我
不得聖贒
自可少。
聖賢不得做。
要不失做正人信人可也。
且做正人信人不得
則爲天地永棄物。
不如禽獸
禽獸猶各不失其爲禽獸者。
人不做正人信人
全失其爲人
如何哉。
惟木正則棄於爲材。
惟穀無實則棄於爲種。
矧人不正不信
豈容立於天地間。
爲有用而不之棄乎。
正人信人
要在讀書求理。
取爲吾正。
取爲吾信。
若其讀書
止於務爲記誦
資吾口耳。
竊取文辭
飾吾華藻
何益於爲正信哉。
有或附翼助爲不正不信耳。
讀書不貴廣博
貴精實。
雖讀萬卷書。
不求理而有取於己。
所謂雖多奚爲者。
關於爲人
只讀小學一帙
精實求理。
聖賢優爲之。
只讀言忠信行篤敬
懲忿
窒慾
遷善改過數句。
精實有取。
正人信人有餘也。
上古之世。
少文可讀。
而易爲聖賢
下代有文多讀。
而人易無狀
由此觀之。
讀書豈在多。
只在精實
然吾不禁其博多。
禁其博多而害精實耳。
書贈李毅伯(起弘○癸卯九月)
得不可奪之志。
得不可離之道。
養得不可屈之氣。
作得天地不可無之人。
書贈子庸(鏞厚○癸卯)
董召南耕不息
有事孝慈行義
爲董召南聞于後世
諸葛孔明躬耕苟全
有事澹泊明志
三代上人
大舜耕稼深山
大有事於聞善决江河。
萬古第一大聖
貧士耕田
不是好事
只須有事古人
書贈金汝玉(琢根○癸卯)
事親必孝。
孝必愛敬
古之人事父母
鷄初鳴。
盥漱櫛縰以下事。
夫念切於夜間安否
必於鷄之初鳴而起。
愛之至也。
急於省安。
猶不徑入
盛服而後適。
敬之至也。
今之人事父母
不急安否
熟睡日高而起。
無顧於軆貌
蓬頭不冠而見。
噫。
我爲人子
何不若古之爲子者。
而必居以不肖乎。
我之父母
何不古人
父母
而必待之泛慢乎。
有事愛敬
無儔今人而必如古人而已矣。
書贈林伯泳(尙民○癸卯)
性命形氣之兼具。
人所同也。
性命爲重爲大。
形氣爲輕爲小。
人皆知也。
爲其重大則爲君子。
爲其輕小則爲小人
人皆知也。
爲君子則吉而可好
小人則凶而可惡
人皆知也。
然而人皆不爲性命重大
爲君子之吉好。
而必爲其形氣輕小
小人凶惡
不亦異乎。
故主道理制形氣。
學者之事也。
古之學者曰主性命制形氣也。
今之學者曰主性命制形氣也。
然而古之學者多見其性命爲主
形氣之爲制。
今之學者難見其性命爲主
形氣之爲制。
其故何歟。
蓋曰明與不明
誠與不誠也。
明誠之功曰五不措之果能也。
故爲君子不爲君子
只在果與不果而已矣。
書贈金景學(塾根○癸卯)
一性散爲萬善
萬善者孝也。
於源者。
必達於流。
盡性本於孝。
孝當愛敬
愛切而敬大。
愛而能敬
敬而能愛。
斯爲孝矣。
然愛失不敬
敬能全愛。
與其愛踰於敬
踰於
愛。
然終至無相踰然後善矣。
立身揚名
顯父母。
孝之準的也。
不準準的
則雖曰能愛敬
其爲孝也小矣。
爲人子者不可以不孝。
爲孝者不可以不大。
書贈康伯玉(瑛肇)
遜志伏氣
言出誠而不盡
求正在寬
恕人不足
責己有餘
仁愛之心常流行
謙讓之意自周旋。
處人接物
每每易地思之。
己欲欲人。
己不欲勿欲人。
書贈李子度(基準)
孝悌堯舜道。
忠信孔門敎。
四者人理之大。
躬行得盡。
作家法。
公元1904年
 昔丙申。
遂安李君子度
遠赴堤川義陣。
積苦數月。
闊別九年
情懷黯然
今年甲辰四月
余自价川崇華齋。
迂路遂安道東廟
歷見李君
握之餘。
書此而勉之
贐韓竹塢(東龜)東南之行
風浴乎先賢遺澤
有見山水與人
潤身滋胷。
充然而歸。
書贈李汝榦(貞鉉)
收斂丈夫慷慨志氣
折節到君子平常䂓則。
書贈申季顯(世煕)
人欲爲殺我寇賊
天理爲活我父母
立得身正。
萬物屈下
書贈尹元汝(泰貞○甲辰)
脫殺無一毫凡近意。
聳出百丈磊落氣。
書贈朴陽三(泰東)
朴君泰東陽三,震東陽一。
老先生高弟松崖先生後孫也。
老先生嗣孫李學士小石甥姪也。
兄弟俱以妙年
內承家學淵源
外藉小石敎導
向方銳。
而上之。
期趨老先生之風。
盖嘗從小石一鄕士友
重建石潭隱屛精舍
講學有事
二君與余相從數年。
方奇英姿
望雙駒之終展千里之足也。
甲辰夏
余留平山之山斗齋
有爲講會
一來五月旬講歸。
兼旬
訃車至。
余甚悲之。
六月
余臨其靈筵而哭之慟矣。
顧念陽三情境
不忍言。
又慮其沮喪心志
或緩於爲學也。
惟陽三宜以一心貫却平生
成就所志。
大家聲。
以接潭翁遺緖
重慰陽一九原之望也。
老先生不曰衆人聖人本性一也。
必以聖人自期乎。
聖道以做聖人
吾人分內事也。
聖道非別
件道。
聖人非別般人。
爲人當爲以盡焉。
便是聖道聖人矣。
老先生又曰苟使吾志誠在於學。
爲仁由己。
欲之則至。
志不誠篤
因循度日
窮年沒世
豈有成就哉。
其亦篤志而已矣。
三日老先生之訓。
不待吾言而有所緊緩也。
念陽三氣弱多病。
有妨力學
然聞之少年多疾。
不害爲八百年周家基業
而昔老先生以多病能力學。
成就左海夫子
幺麽二豎小兒
焉敢小撼大丈夫特立之志帥哉。
但持其志。
無暴其氣。
游完轉。
疾徐得宜
以達長進之勢可也。
陽三勉之
毅庵病叟書。
書贈李在垕(以奎○甲辰六月)
五書五經
小學爲本。
小學明倫爲主
明倫鷄初鳴咸盥漱爲首
夫子與婦。
男女內外
皆鷄初鳴而起。
衣冠省謁
愛敬兩盡
一家氣像何如
當時天下同然
天下氣像何如
想來聳動人。
今日夷獸世界
倫理衣冠將幷滅。
安得復見這氣像
我人須是行此事。
一人行此事。
一身召和
一家行此事。
一家召和
苟一國行此事。
卽召天地大和
天地大和時
夷狄禽獸自屛息。
書贈鄭公友(桓淳○甲辰)
剛信無此外事
有事
致富翁無此外事
致富
决科做官人無此外事
决科做官
經綸天下英雄之主。
無此外事
不怕櫛風沐雨
涉險被創
大故危迫死生境界
能有天下
况做聖贒
信這事爲有此外者
書贈永壽(旭聲○甲辰六月)
聖賢書。
雖一二尋常句語
信得及得實
便做眞實地頭
有根脚人。
會因根脚以進。
自有次第實事
不會有根脚。
聖人許多書。
積包在腹中。
翻騰過口頭。
卽是空蕩蕩地。
下梢沒收殺。
須是有根脚人。
書贈邊春卿(東植○甲辰)
活法持心
死法處事
處以理。
無難處事
攬事違義
厭事違仁。
於己無我
於人無爾。
能辦天下事。
公心待人無不合。
誠心待人無不服。
有好伸而招屈者。
有要伸而處屈者。
能屈而來伸者。
志於道。
能察已過。
耳順逆言
能做好人
之而不起怒。
之而不動悅。
已非小底人。
學問義理等事
亦如孟之反馮異則善矣。
書示邊春卿,金權翁。
(甲辰七月)
告身或有不當還之論。
有當還之論。
兩皆未必細加思量
惟申冠谷所言。
皆極有思量。
冠谷曰。
告身丙子斥和諸公皆不還。
近日某某有名亦不還。
人於某某
或論其出處語默之如何。
而初不論告身之還不還。
今受告身
固無大同外議
而惟子路之不悅則有之。
吾黨士友所見持論極淸也。
又曰還告身爲絶君。
不爲絶君。
末能的知
若不當絶君而絶君。
大害於義
不還告身
不甚淸快
不至大害於義
爲此未的
無害與否。
爲彼不至爲大害義
則當闕疑而不還耶。
旣而曰若有絶君嫌則已。
不有絶君嫌則還之爲好。
三言極思量。
末言切當
今當辨有無絶君嫌。
而苟無其嫌則還告身
極爲淸快
書贈趙果汝(大能甲辰七月)
莫大於天。
天命之我曰仁義禮智信。
天下良貴也。
莫聖於堯。
堯敎之我曰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天下實職也。
天命
我之良貴
不求而何
以堯敎我之實職
不行而何
不求不行時
我做如何人。
能求能行時
我做如何人。
先師華西先生有訓曰其理在我。
至實而不妄。
其事在我。
甚近而且切。
求之必無不得之理。
行之必無不達之理。
書贈玉汝(基瓚○甲辰八月)
公元1901年
龍岡金君玉汝。
辛丑春
余始入關西
行至龜城
聞卽半千里來見。
期永相從
余留崇華齋。
每年必來相守數次。
昨年作故鄕行
往返千餘里。
爲之偕焉。
今年余自崇華來就平山
玉汝十舍冒炎訪留。
余行
以至
仍歸家。
無何
復來共留九月山寺
今二十三。
質美而勤於學。
志堅而力於行。
又能深明華夷人獸大判
不易也。
欲聞爲學緊逕。
晦庵華西省齋各一訓。
以勖其志。
晦庵曰。
讀書義理
須是胷次放開磊落
明快恁地去。
第一不可責效
責效
便有憂愁底意。
只管如此
胷中便結聚一餠子不散。
今且放置閑事
不要思量
專心玩味
義理便會心精
心精便會熟。
華西曰。
敬是合內外上下之道。
不敬
道與我不相干
珍羞美饌
龍炰鳳炙
豹胎熊踏。
羅列左右
入於肚。
不害爲飢。
雖輕煖華麗
綺羅錦繡
狐貉羔羊
委積眼前
不掛於肩。
不害爲凍何也。
與己不相干故也。
天下萬理在眼前
纔不敬時
便與我不相干
省齋曰。
居敬先已發而及於未發。
致知先事物而及於性命
力行先修齊而及於治平
玉汝將此三訓。
深味實軆
一心貫一生由此做。
賢君不異矣。
余玆深望焉。
公元1904年
書贈金用楫(永涉○甲辰八月)
讀書
朱子白紙無字處。
莫看有一箇字。
便與他看一箇
華西先生言幷會看無字處。
方是善讀。
如此細密乃可
細密固好。
便着力理會關於大軆
切於日用處尤好。
朱子曰。
世間萬事
須臾變滅
不足胷中
惟有窮理修身
究竟法耳。
此訓甚警動人。
世間萬般耽耽逐逐
眷眷戀戀事。
畢竟何益於我。
不堪掛齒掛眼
除了
惟一道理
萬古不易
我身而不遺。
只此信得及行將去。
乃是明快大丈夫
下學而上達。
上達必據下學
下學必須上達
不據下學而徒求上達
只將聖賢說話
虛空說道說道來。
便不干己事。
不干己事。
如何爲道
爲道
如何
達。
泰山頂上
步步登將去。
到眼齊魯光景
小了天下
儘快胷懷
聞人登來說話
談齊魯天下。
何關吾胷眼。
只務下學而不求上達
俯踏古人足跡
不復顧眄
上下便同。
百姓日用不知。
只守得此茫昧道理
大事大義
便糊塗狼狽了身。
狼狽了身。
如何爲學
如不去登泰山頂上
以快齊魯天下胷眼。
山下行步盤旋
無有所見亦足悶。
人須下學而上達。
此乃爲學至道
孔子爲之。
學者不爲不得
書贈汝中(聖權○甲辰八月)
效他爲木。
折軟條而揷地。
幾何而不之枯乎。
學他爲水。
集落雨而盈溝。
幾何而不之涸也。
須是植活根而鑿眞源
根植則枝以達
馴致干雲
源鑿則科以進。
至于放海。
夫學亦然
實心根源也。
心實然後學可進德可達。
挺然其高也。
沛乎其遠也。
書贈鄭聖(寬鉉○甲辰八月)
小學
古人爲學基址
築此基址
方就其上。
大學間架屋子
四書實之
六經開廓之。
無此基址
都無後來事。
三代有此基址
做成三代貌樣。
後世不成樣。
以無基址也。
古來做聖做賢。
未有不築基址者。
我東寒暄先生平生自稱小學童子
近世人皆小了小學
不爲讀。
彼小了小學人看。
果成甚貌㨾。
小學
大之而好築基址
書贈汝會(丙極○甲辰八月)
善人好。
惡人不好
正人好。
邪人不好
做大人好。
做小不好
幼年必有此知覺
自把知覺
攪明到凝固方好。
汝會今十三歲。
能來從問學
明知其有此知覺
自愛好此知覺
頻頻明得去。
讀書也將知覺去讀。
習儀也將知覺去習。
歲月俱長。
氣血俱成。
將來做人好。
要不不得
大有事在。
勉旃勉旃
書贈鄭德然(基赫○甲辰八月)
孔子曰。
譬如平地
雖覆一簣
進吾往也
毋曰平地一簣何能爲山也。
苟能發心出力
每日一番一簣覆。
一番一簣覆。
一番一簣覆。
日日如此
三百六十日
更積以歲年不止
不幾何見突兀眼前九仞山也。
一簣之始。
努力進往
書贈子弘(毅鉉○甲辰九月)
鄭君子弘
欲訪吾遼上。
余乃還國
辛丑春始相見
訪吾關西
入妙香。
壬寅正月又訪到。
四月又會箕陵。
因從我入宣川內山
累月相守。
癸卯春
又尋
公元1903年
關西
作故鄕行
千里往返
從而偕焉。
今甲辰春
兵亂問吾關西
余行平山
聞卽來見。
邀我去其鄕。
經夏講讀
八月余還平。
九月來訪
辛勤用意可感
又與金淳範,鄭祖鉉,金玉根諸君
合謀一郡士。
創立書社
爲聚學講修之計。
其於判華夷人獸之際。
篤守義。
可多也。
士友儕流忠信謹厚本領
推子弘爲先。
吾亦信子弘甚不淺也。
盖其優學性而欲聞爲學之方。
槩說如左。
須是立得大志
不要庸常
漢高祖明太祖
一匹夫。
志在有天下
當初豈是若可望底事
立得此志。
來得天下
夫人聖賢
元是性分
非是不可望底。
初學先須立志
必以聖賢自期
須是尋向正路
一直行去。
如在山谷中。
迷茫可悶。
有人行微跡。
便已新奇
由此稍行尋得小條路。
自甚喜幸
又稍行尋大路
何等快爽
闊步長趨。
古今聖贒行行正路
舍而不由
旣由而又之他。
如何
須是拚死盡力勇往長進
猛將精卒。
挺身抽氣
轉輾鬪去千萬里。
不懼不退
不我盡死
盡殺他。
如此方能勝敵奏凱還。
夫學豈可以悠泛汗漫而有
成。
學學爲人之道而已
國將夷而人將獸。
於此一關。
眞箇明見義理得定
方說爲學與否。
死不捨人一字
目前大命脉。
公元1904年
奉贈訒齋(錫元○甲辰九月)
省齋先生道西
而申訒齋一隊士友興焉。
作純坤中陽類。
麟錫來依數年。
同心抗夷獸禍。
禍且剝膚於今
今尋昔往遼路。
更求深山密林
守義保華計。
身將先焉。
以望一國陽類不棄而彙至。
且望一國陽類
而况同門同心之地乎。
一治一亂
天下久矣。
今之爲亂
亂之極矣。
一葉東靑者將飄沒
而曰華脉云者永絶矣。
聖道云者永亡矣。
人類云者永滅矣。
斯其可永絶永亡永滅矣乎
忍而任之永絶永亡永滅也乎。
無可盡。
必見其復。
天地心理也。
身爲陽類
必爲其立天地之心職也。
近今天地間。
卓然以黜己私奉帝衷。
聖贒之要法。
尊中攘夷狄。
窮天地之常經
己任而盡腔血相承
一治大義主人
承天地之心者。
非我華重省三先生乎。
以三先生之爲。
可以不有其後乎。
以三先生之徒。
可以不盡其職乎。
吾知訒齋之心矣。
將殉於義而身與道
正終也。
盖今處變
擧義殉義三事
差殊
擧義無力
不可爲也。
可爲者殉義也。
一則身與道俱終。
一則身與道俱存。
舍生取義
不可得兼然後事也。
可以得兼
不必舍生也。
又况承三先生之後而立天地之心。
職所當爲乎。
嗟哉訒齋先生
惠而好我。
携手同去。
去俟七日來復
亦云雖加一日
愈於已。
雖然道之存不存天也。
爲吾所當爲而已矣。
奉贈南(洪斗),邊節谷(錫玄
甲辰十月)
大禍迫矣。
國夷而亡矣。
人獸而死矣。
九月九日
祠享禮旣畢。
老少士友會于講堂
錫號天大慟告于衆士友曰。
吾輩聖人徒也。
可以無事乎。
今日事如前所謂起而擧義
坐而致死
去而守舊皆可也。
擧義莫及也。
坐死去守。
將奚擇焉。
蓋麟錫去春在關西
有去守意
近則遼東
遠則堯舜古都
孔孟程朱舊鄕計畧成。
平山士友送言。
盍亦會一處
以千以百。
死則同死。
死且有辭
會于山斗齋可矣。
聞卽赴之。
今事不可若是其幾也。
死則宜歸死家廟下。
不然則可去守也。
南,邊節谷曰。
華脉之絶誠慟矣。
可以去守矣。
我則起矣。
二公起。
事可集矣。
陽類連茹
且可望矣。
於是退而作呈邦內士友書矣。
嗚呼
天下大義
在此一事
天下大事
在此一行
是行也不幸何處無可死之地。
少幸則雖加一日
愈於已。
大幸則基來復而抵天下之淸。
先師省齋先生有言一心胥勖則可以鬼神
勵精發憤可以金石
兢兢然有憂勤惕厲之意。
蕩蕩然無顧慮疑懼之態。
若是已矣
悲夫
情理遲遲吾行也。
以時勢則其虛其徐。
其亟只且
天寒道長
我馬先發矣。
書贈伯仁(泳善○甲辰十月)
當所當爲爲之。
雷迅風烈
不當不爲
如釘斷鐵切。
察惡以除如猛將斬賊。
善則從如渴人赴水
百方問學
只要正吾一心
萬般營爲
不如修吾一身
一團眞實
貫却平生
八字分開
辦了百事
書贈洪仁叟(淳和甲辰十月)
無他事。
一人而已
也者髮膚身體爲之形。
仁義禮智爲之性。
三綱五常爲之道。
四子六經爲之學。
是曰人也。
今天下人不人矣。
毁形而獸其形。
喪性而獸其性。
反道而獸其道。
學而獸其學。
所謂參三才而靈萬物者。
更無名字
一色蹄跡。
渾然無別
胡忍爲斯。
慘然不忍見矣。
猛省此身形性道學死守
勿失
一箇人字。
書贈李允三(殷學○甲辰十月)
有道形氣
道理大人
形氣小人
道理者。
千駟萬鍾
有不顧視
形氣者。
簞食豆羹
見於辭色
道理至重。
達天下而亘萬世
形氣至輕。
一身而支百年
其分若是
人苦不知。
道理則在國爲治。
人爲吉。
形氣則在國爲亂
人爲凶。
往牒歷歷
不異古。
道理分明是重。
形氣分明是輕。
須是道理而不重形氣
生爲男子人。
偶然哉。
書贈趙希百(泰能○甲辰)
小學平生程曆。
世傳家計
一字愛如金玉
重如蓍龜
書贈洪致穆(箕文乙巳四日)
道理大至重。
遠可萬世
形氣小至輕。
近支百年
大至重。
不盡分而一毫不及顔孟之聖程朱之賢。
自慊然也。
小至輕。
極其欲而十分得致韓魏之勢愷崇之富。
宜自欿然也。
的知大小輕重之分。
不計難易險夷之勢。
其如而已矣。
公元1905年
書贈朴衡則(箕權○乙巳五月)
吾友順安朴衡則。
昔吾西來
最先相從守義甚固也。
今年搬居于堤川
堤川爲吾所居
一邑且行鄕約
風俗得正
庶可守義保形也。
可謂擇處知者也。
噫。
今日國已與賊。
人失頭髮
目前事也。
頭髮禽獸
不爲禽獸
吾已恒言也。
人言身體髮膚
父母所遺
固皆愛惜
附身軆。
且有輕重
爲存髮而亡其身體可乎。
彼豈知頭髮之爲重也。
盖頭在身上。
髮在頭上
人爲最上。
上則最重也。
且夫天之生物
存其合有而不存不合有也。
物皆然。
人爲甚。
百體
何嘗一之不合有也。
眉鬚頭髮
雖若贅而皆合有也。
備人儀容耳。
橫生而短。
使不掩目。
髭短於鬚。
使不掩口
天極用意也。
獨於頭髮
庸長而不有用意乎。
髮於頭。
使人知所措處
而形夫爲萬物之首也。
髮之合有而重者然也。
使其輕而不合有。
則天初不髮之也。
上古聖神
明知此意。
作髻而致飾於頭上
於是人形而立萬物之上也。
夷狄禽獸若者
不知此而毁去之矣。
是爲天下萬世
重大法。
歷代帝王千古聖賢
守之以爲重。
太祖大王背於元時
事乎明朝爲是也。
明且屋社。
我邦髮獨存於天下三百年而吾今爲人矣。
髮其可失乎。
存其髮則非
特不忘父母
不忘天地帝王聖賢祖宗之恩也。
反是則皆忘之矣。
父母
天地帝王聖賢祖宗
罪果何如哉。
堤川鄕約
已出此意矣。
衡則先我速歸。
更誦此言於僉君子也。
乙巳仲夏小晦。
毅菴病友崇華齋書。
書贈朴承泰(基鎭○乙巳五月)
天下誰見不寶寶珠之人乎。
誰見珠陷汚穢
不急揩拭尋常棄置者乎。
畢竟何所用。
珍玩而已
人有有得於天之光明正大德者。
難見寶之寶寶珠者。
難見揩拭汚穢急急於珠者。
而擧多尋常棄置焉。
曾謂是德不如寶珠乎。
是德也用之爲堯舜孔孟之聖。
用之爲修齊治平之道。
其果珍玩之比乎哉
書贈朴景舜(基濬○乙巳五月)
定平大志
整步超凡
入聖之路。
會當頭急憂。
張膽防獸。
守人之地。
書贈白以强(健濟○乙巳六月)
大學之道曰明明德。
可以不明明德乎。
然明明德有二歧。
古者敎人以法。
變其氣質
祛其物欲
求實明也。
今者敎人以說。
曰是爲氣
曰是爲理
只要辨明也。
使新學小生
從事在此。
開口輕談。
孔門罕聞
與天道者異矣。
爭辨盛氣
昏德性。
古學立法治敎之事。
聖經著法嘉惠之意。
甚遠而相反矣。
假饒說得分明
何益焉。
此可戒而不可法也。
若曰大學之道而在吾之大物事。
不可以不講定名目下工夫
考據古訓
不見不以爲理
今姑揣摩爲見。
其曰大學之道在明其氣。
不如曰在明其道也。
且說明德是氣而錯認爲理
未有大害。
明德是理而誤認爲氣。
則有大害也。
書贈安齊彥(炳七○乙巳六月)
人每言求放心
便成例談。
孟子學問之道無他
放心而已矣。
宜有是言。
心放不求則一身無主
無主則亂。
所以必有是事而求先立大也
然單擧求放心爲事則非也。
致知力行
何以能求放心
將焉用求放心
歸於異學之科而已矣。
孟子動心
亦曰知言養氣也。
書贈康汝剛(基復○乙巳六月)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學
終爲耳順不踰矩大聖人。
朱子曰學大學之道也。
志于學念念不忘而爲之不厭矣。
是人也。
學之有正不正
均是學也。
志之有篤不篤。
所以有聖不聖也。
苟能擇其學。
必爲大學
道。
篤其志。
有能念念不忘爲之不厭
可以孔子也。
汝剛今當孔子志學之年。
志於學
爲學也。
不徒大學之書。
而必求大學之道。
其爲也。
無或怠忽悠泛。
必要念念不忘爲之不厭
不如不可也。
萬里初程
可以觀其
書贈益明(哲默○乙巳六月)
雖養嘉穀也。
以時以時漑。
勤其除勤其壅。
其所以養者然後秀而實也。
至於有身也。
可不其所以養者乎。
不盡所養
可望有成乎。
養之時而而已矣。
幼學以時
長習以時
勤其去惡。
勤其爲善
如此然後卓然乎其正人君子也。
未有農者之不誠於養苗也。
吾不多見學者之誠於養德也。
曾謂士遜於農而德不如穀乎。
書贈用善(鉉○乙巳六月)
用善早年親炙雲庵門下
篤於持守
才敏優於文學
見重儕友久矣。
余得相從數年。
甚服其心公識明。
而自幸厚資警益也。
徒資警益而蔑補助
闕我友道也。
用善雲庵
雲庵所師。
我華西先師也。
先師非止爲一世儒宗也。
學問功業大者有四
太極有主
明德不屬氣。
帝統奪夷僭。
時義洋禍
此殆
天地而俟百世也。
究竟此四者。
大正見識
奉勉於用善也。
又見用善沉潛安詳爲長。
於此又須以弘大剛毅俊偉磊落意思
大故加意相濟
成就德學。
不偏而可大
然這意思
不用安排
須從主敬集義上致之而已。
更願用善致力於此也。
然舍己之田而敎人芸田
吾事可歉可笑
玆望用善治田餘力。
及我田也。
書贈洪子範(錫禹○乙巳六月)
朱子曰。
世間萬事
須臾變滅
不足恃。
窮理修身
究竟法。
此語甚警發
唐虞事業
不過太虛浮雲
秦漢富貴
卽是一時幻花。
畢竟何足恃。
况其萬萬以下細細瑣瑣者乎。
此箇貫古今而不毁。
此箇參天地而與位。
窮之有得
修之有立
夫惡可已。
堯舜文武之顯。
非得於其達。
惟其善理會理與身而已
孔孟程朱之尊。
無失於其窮。
正以善理會理與身而已
此固尙矣。
古今無論大小
誰見理會理身而有不好者。
不理會理身有好者乎。
其爲究竟法正如此
一得爲法
究竟乃已。
士子讀書爲學
爲道而已
爲道理。
不牽事勢
凡事爲有理輕而事重者。
非曰牽之。
權輕重而從事
勢或可也。
義理事勢相輕重處
主義理而不顧事勢乃可也。
於義理差重。
事勢差輕處。
從事勢。
其心只管計較利害而已
如此尙可求道理。
尙可讀書士子乎。
此當深戒
書贈洪得汝(俊弼乙巳六月)
定做極等之志。
求人知之心。
歲寒然後有勁
洪流然後砥柱有力
世亂然後志士有守
書贈炳烈(虎彬○乙巳七月)
天生吾爲大丈夫
無由吾失大丈夫
試看天地萬物
有失其所以爲物者乎。
一刻間斷生氣而得爲物者乎。
何獨不然
可以其所以爲人乎。
可以間斷爲人之工而望其爲人乎。
學古學人古人
做吾平生程曆。
書贈公圭(鎭穆○乙巳七月)
人於天地間。
悠悠漫漫也。
看吾一身
不亦貴重且難乎。
參三才而靈萬物
承萬祖而啓萬孫。
五常之德。
全得其天。
四大之體。
不遜聖。
且生不爲物而得爲人
不爲女而得爲男。
不生於夷地而生於正邦
不生於賤類而生於士族
又不生無奈幸得有生
貴重且難如是
决不但已也審矣。
橫之天下
竪之古今
人凡幾萬萬幾億億
有無發明而生若不生者。
有爲惡而惡有大小
爲人賤惡者。
有爲善而善有大小
爲人所欽慕者。
吾宜何擇而居焉。
以吾而爲無發明
不亦可哀乎。
以吾而爲所賤惡
不亦可恥乎。
以吾而爲所欽慕。
不亦可喜乎。
彼無發明者。
雖無善可稱。
亦無惡可貶。
乾沒爲人而亦無罪已矣
不爲善而必爲惡。
欽慕而取賤惡
反背爲人者。
抑獨何心哉。
盖天下有義利之別。
古今有儒俗之分。
落於利與俗。
爲所賤惡反背了人者也。
於義與儒。
所欽慕而成就乎人者也。
義利儒俗。
爲善爲惡。
成人反人第一要關。
開眼擧足之初。
要打透此關。
大有事。
况今日人獸分路之際。
從義從儒則便人矣。
從利從俗則便獸矣。
以我爲人貴重且難。
而不獸而人焉。
夫惡可已。
人焉而爲賢爲聖。
固是分內
只在用力如何也耳。
書贈子寬(治奭○乙巳八月)
孟子不說乎。
附之以韓魏之家。
自視欿然。
過人遠矣。
廣土衆民
君子欲之。
所樂不存焉。
中天而立
四海之民。
君子樂之
所性不存焉。
所性雖大行不加
焉。
窮居不損焉。
伊尹堯舜之道。
繫馬千駟不顧也。
祿之天下不視也。
伯夷伊尹
行一不義得天不爲也。
盖求性事道義
第一等事也。
富如韓魏
可欲可樂廣土定民
之如千駟
大之天下
第二以下事也。
皆輕之於第一等。
而惟第一等事爲莫重也。
古人皆知輕重也。
今爲第一等事
而爲第幾十第幾百等事所撓奪者或多矣。
第一等事
須用第一誠勤
如舊日業功令科擧誠勤者亦罕矣。
其甚不知輕重也。
須是於此第一等。
於此第一等。
自餘大小大事。
必如古人所爲
打疊得去。
方是吾爲古人
方是吾求性事道。
大矣
唐虞事業
比之道則猶曰太虛之點雲。
道在我。
求之必得爲之。
不繫窮達易險。
書贈田達亨(英根○乙巳八月)
分明是此性。
聖贒得也
分明是復此性。
聖賢同歸也。
分明是此言。
衆聖所說
非沒覺人所說
無不可信也。
言斯可信也。
吾宜有事也。
吾與聖賢同性
不與聖賢同歸何哉。
有氣質之偏。
而因生私意客氣物欲
過而不知悔。
悔而不知改也。
性活我之命脉也。
私意客氣物欲殺我之寇敵也。
性大我使參天地
也。
私意客氣物欲㧻我使化禽獸也。
極好也。
私意客氣物欲不好也。
知其好不好
而使不好勝好則惑矣。
今夫培養木。
必除其害而要其木之爲好。
琱琢玉。
必去其瑕而要其玉之爲好。
若於吾生不可再。
不可比之身。
不要其爲好。
如何哉。
好不好吾。
由吾要不要。
過悔改。
要偏克去。
要吾信聖賢言。
聖賢吾與同歸
吾其可已歟。
不可已之事也。
書贈益三(誠)
天下孰如正學正行之好也。
正學正行
非特高人善人好之。
庸人惡人
皆知好之矣。
祖先有爲正學正行
無不藉以爲重。
大者崇之而爭高。
小者著之而不沒
知其好之爲光後耀閥。
天下無尙富貴不可易也。
然其於己。
要富要貴
不要正學正行
不惟不要
見人有爲
誹謗毁斥之。
其心之爲後孫計。
不用極。
不行祖先之好光後於己。
人光後之好。
讓與光後之好於人。
惑之甚者也。
苟是之爲好也。
愛孰多吾身。
好吾身可也。
今知所好要好於己。
要其好之爲大可乎。
要其好之爲小可乎。
大其好而要聖贒同歸可也。
君子之好所好
要好己而止。
不要人道好。
不爲光後好也。
如此然後能好其所好者也。
書贈李濬明(哲儀○乙巳八月)
富平李君南遊
大老夫子祠板。
展拜墓所
與嗣孫洗馬淵源世好
華陽洞皇廟
賞翫九曲泉石
三月
訪余于谷雲
仍同至關西
經夏
余將以十月七日
定爲華陽講會
明先歸覲省。
爲將趁期相會也。
明以隱求先生先祖
隱求窩與弟三友先生大老
德行名節著于世。
淵源家學之正。
孰如明。
但今家門零單。
令人可憾。
旺衰返古。
明之責乎。
勤學力行
起身家。
今人大判
明目立脚
萬古大變
今日罔極
今日宜懷無萬古之大慟。
使大老而在者。
使隱求三友而在者。
慟今變當如何哉。
明勉是。
以是歸禀父兄
語及相識
守死不變
子道也。
大老嗣孫尙少
愛好士友
守義甚篤。
聲聞播遠。
大賢賢孫也。
世好之地。
爲作依仗也。
書贈李敬直(炳基○乙巳八月)
貴終始。
始于能擇。
終于不已
能擇良金銅鐵
不已于鍊。
克至其精。
能擇美穀於荑稗
不已于養。
克成其實
諺語曰始作居半。
言始之爲貴也。
古語曰行百里
半九十里。
言終之爲難也。
曰事有終始。
曰念終始典于學。
不言始終而言終始何。
圖終而作始。
始而成終也。
書勉白直叟(正律),咸道甫(益恕),李子樂(德保),李汝霖(用燁。
乙巳八月)
人之所以爲人重矣。
參乎天地
異乎禽獸矣。
內修爲人之道。
爲人之形。
吾方是人矣。
華夏之道。
上下萬古百聖千賢。
盡力行之。
苦心扶之。
是可使絶於今日乎。
合衆心力保守之。
是今日天下大義諦
書贈金源汝(孝淵乙巳八月)
天下莫貴於吾身。
吾身莫重於德性
知莫貴焉。
宜其愛之
知莫重焉。
宜其求之。
愛之如何
求道而已矣。
之如何。
無他無他事焉而已矣。
書贈玄煕哲(商濬乙巳八月)
天地性我。
性以人貴。
父母軆我。
軆以男剛。
聖賢敎我。
敎以道正
安得使我自小於其間
必我用正
無使聖贒空勞敎道
必我用剛。
無使父母空勞體男。
必我用貴。
無使天地空勞性人。
立正道做剛男作貴人
成我之大。
方是我有天地
方是我有父母
方是我有聖賢
書勉白汝謨(樂乙巳八月)
萬古一天地之間。
生我不再生之身。
無使吾身爲有亦可無亦可。
必使吾身爲有有可無不可
旣有吾身其可。
可其無乎。
我身古今天地之間。
書贈公立(琂采)
爲富而極其至。
至於朱頓愷崇。
爲貴而極其至。
至於韓魏王謝
爲文極其至。
至於韓柳歐蘓
爲詩而極其至。
至於李杜韋高。
爲筆極其至。
至於王張米董。
爲道極其至。
至於堯舜孔孟
世間萬事
不如爲道學。
爲彼則至不至間。
不關善不善。
爲此則雖不至極
在世名流
在鄕爲飭士。
父兄佳子弟
子弟爲好父兄
於後孫爲可稱祖上
書贈永昌(克成)
萬夫不可奪之志。
萬變不有渝之操。
萬端不容已之故。
張萬遮不得遏之勢。
求之以誠
行之以謹。
書贈趙應五(憲奎)
正學
爲人而已
何時不爲正學
今日不得不爲。
今日滔滔爲獸也。
不爲正學
難乎免矣。
免獸然後爲人
爲人然後可望爲賢爲聖矣。
滔滔爲獸者。
曷以人性而忍爲哉。
落於形氣
牽於小利得喪
不憚
而犯大故
吾亦有形氣
纔落便爲彼。
古人有行不義得天不爲
吾其可犯大得小而爲之乎。
免獸爲人之際。
如立壁萬仞相似
是今日急務。
身旣壁立
安忍不爲救拔人。
古人一夫不獲
若撻于市。
其於同族同胞之犯大故
忍可恝然乎。
救人免獸。
救焚拯溺相似
又是今日大事
以此意廣質所識
書贈朴懿克(彜采),朴煕叔(治緝)。
懿克以泰庵爲父。
煕叔寒松爲父。
二君大人聖賢之學。
華夏之道。
有負士友望矣。
二君爲子甚難。
自處尤宜異於人也。
不曰肯堂肯搆。
善繼善述乎。
君輩勉之
聖賢之學無他
擇物以正。
持心以正。
行己以正。
由吾正性
非難事也。
華夏之道無他
正其衣冠
正其禮義
正其倫常
是於吾正身
當爲底事也。
父以其正。
子又以正。
天下有好於此事者。
君輩勉之
書勉朴子近(治遠),朴處文(治欽),朴聖直(蒙采),朴子春(治乙),朴子榮(治業)。
未有目而不辨大小也。
不辨病目也。
未有手而不辨輕重也。
不辨則病手也。
安有心而不辨大小輕重乎。
不辨則非病心而何
有道形氣
道理通貫二儀
亘長萬世也。
形氣局屬一身
支及百年也。
由此則
之而聖賢同歸也。
由彼則微之而草木同腐也。
此其大小輕重
天地塵芒也。
泰山鴻毛也。
有知覺。
本自不昧
其辨大小輕重
奚異於目與手有辨也。
內而有物欲之交蔽。
外而有俗論之競奪。
爲厥心病
滔滔一世
多是病心人。
噫。
安見病目病手而不治者乎。
未見病心而爲治者也。
贒輩年妙少而姿純好。
物欲尙不之有蔽。
內承泰菴寒松之賢訓。
而外蒙張君檗園之嚴規。
俗論尙莫之有奪。
無爲病於其心。
知覺不昧
必已有辨矣。
因其已辨而遂力辨之。
大其大重其重。
小其小輕其輕。
掃除形氣
置之一邊
挺身健步
直從道理上快走去。
去而爲聖贒同歸也。
吾何多言
賢輩所讀之書。
聖賢說果何如
必信聖訓
拳拳服膺也。
乙巳仲秋小望。
毅庵病叟觀海齋。
書贈金定汝(鼎鉉乙巳八月)
學要信而勤。
要實而熟。
行要方而通。
發憤忘食
不知老之將至
孔子已聖矣。
何至如此身之老也忘了。
年數不是也不知了
向道而行。
而後心焉
孔子所以好仁也。
老少皆好警動
性視了善惡賢劣正邪誠僞
吾自慥慥
命視了窮達貧富死生夷險
吾自夬夬
帝王久行治敎
千聖賢篤守禮義華一字
天地所生
全以五常
萬古所道。
敍以五倫一字
深知不可失。
書贈李德鼎(承鉉○乙巳八月)
今夫有數良田
將爲有力所奪。
必先周防
旣奪必百計還覓。
人情莫不然也。
至於身有一箇
將爲物欲所奪。
不預周防
旣奪不用力還覓。
人鮮不然也。
豈明不重於良田乎。
良田只益於奉口腹而已
德全體天命。
綱領萬事
之而爲聖爲贒。
效之爲治平位育。
輕重何如
不思甚也。
今夫治田而望其有秋
未見人之不爲勤勞者也。
至於修德
人鮮不悠泛焉。
修德
歇於治田乎哉
從事斯學
用力修明也。
其於人之所爲
曾視爲如何
自反而致其爲莫重莫緊也。
書贈金淳翼(度銓),崔學允(湘鎭
乙巳八月)
學貴志。
志貴專。
二人於此
一人治農專一
黍稷而飽樂。
專一而貫平生
遂成富家翁
爲人所羡。
一人治農悠泛。
黍稷飢困
悠泛而過平生
終爲貧窮者。
爲人所賤。
飢飽貧富。
决於志力之專不專而已
可羡可賤。
奚其歸之殊越而已
志學專一
同歸
聖賢
志學而悠泛。
遂成枯落
其賤羡之殊越
奚啻飢飽貧富之比而已哉。
學要
要專而已矣。
書贈君一(陽集○乙巳八月)
夫事成于志。
志富者成其富。
貴者成其貴。
漢沛公明太祖
初一匹夫之微耳。
見莫强秦之天下
大元天下
有志焉。
竟使天下入其手。
在外者。
有志無不成焉。
明德成性之在內者。
無我有志
豈有志而不成之理。
况此事之大非富貴天下之比哉。
於此而要其成而已矣。
書贈鄭乃典(恒倫○乙巳)
正大天地之情可見
天地本正矣。
天地之生。
惟人禀氣之正。
性情至正
得之達德
行之爲達道
(缺)人之所以爲人
而已
歷觀萬古正底人果何如
不正人果何如
正底尊崇
不正賤惡
後之視今。
豈異於今之視古。
我之祖先
正底必揚之。
不正必揜之。
後孫之視我。
豈異於我之視先祖
爲人矣。
得其所以爲人可乎。
其所以爲人可乎。
須是要正。
我心無不正。
無不正。
無不正。
無不正。
正己正人
立身正大天地之間。
書贈崔元敬(▣▣○乙巳)
行失大路而當側徑險磎。
左右坑坎
迷悶而危凜。
復得大路
快爽坦蕩
回顧側徑險磎而齒酸。
雖推而去之。
不肯復蹈也。
學問正道
分明大路也。
千聖之而無弊也。
其餘分明側險坑坎也。
萬人之而有敗也。
人多不安於無弊。
而較緊於有敗。
不亦異乎。
得遵大路
行行無顧。
坦坦前進
微風才到。
喬夭撓倒。
輕霜才打。
葱綠焦悴。
底甚貌㨾。
須是勁草耐急吹而挺然
長松寒歲凜然
甚生氣像
書贈金祈賢(命淳○乙巳)
少友山金君祈賢。
單影隻。
貧與窮兩極
而猶能力學修身
人皆矜之而不敢侮也。
然祈賢之身。
形氣道理
貧與窮屬之形氣
命之事也。
命則付之天矣。
與義是曰道理
性之事也。
性則由之我矣。
由我而治性
善義道理
道理通而不窮
天亦不能窮矣。
不能窮道理時。
天亦終使形氣去其窮矣。
祈賢益力學修身
期盡道理
書贈文祥明(鳳會乙巳)
公元1906年
宣川文君明年十五。
遊觀海齋。
於張友蘗園。
一日執贄見我也。
聞祥明自學語時以孝聞於鄕。
吾甚
奇愛之。
然孝有始終大小
謹溫養口軆。
猶屬孝子疏節也。
立身揚名
顯父母。
所謂孝之終也。
萬古以舜爲大孝
其尊爲天子
富有四海
是在外者
不干舜。
惟德聖人一事
所以大孝也。
明宜立身修德
有終成大。
且孝爲百行之源。
流達百行
是爲活孝。
通於道理而爲孝方能活。
祥明宜勤學。
通道理。
祥明勉之
公元1905年
書贈邊聖中(錫範),敬心(寅纘),鄭子弘,金權翁。
(乙巳十一月)
愚雖鄙拙
以扶國保華爲意
十數用心力矣。
至今乙巳十月二十二日大變
國卽覆而華卽絶。
君上危迫中。
堅意以拒讎倭之威脅
大臣以下幾箇卿宰爲國死之。
時病柯亭山中
而聖中,敬心,子弘,權翁遠來相守。
相與痛哭
無所爲。
余作通告一國書。
勸必爲國爲華有事
而令分書以布京外。
未知有萬一有助否也。
無助則國爲讎吞。
人爲獸食
目前事。
嗚呼痛矣
是將奈何
爲國保華。
吾無其力。
爲身守華。
吾當爲心。
凡吾同志禮義邦。
聖賢書。
父師訓。
以爲不爲夷。
爲人不爲獸。
爲固守義諦。
到今危迫
削禍在卽
豈可一毫變其守乎。
不變
有數說。
或言無不可爲魏叔子顧寧人
是則不可
已失其形。
安保其心。
有言不妨管幼安若畫網巾先生所爲
當爲古之殉義自潔人。
管幼安所爲無不可。
目今形便不得去。
處畫網與殉義
俱無不可
宜可自擇
蓋以我手絶我命。
或近迫切
爲畫網而見彼所殺。
辱身難忍
不顧迫切殉義
求恔於心。
此皆見稱古者也。
吾則有意殉義
諸賢不妨更擇也。
第今事形
於叢獸中。
獨以人處。
勢難支吾
同志會合有守
庶可維持
人每以些小事勢
所持難。
夫以素守
又當急禍。
些小而持難。
則豈平日相望者哉。
顧余嘗往來平山山斗,价川崇華兩齋
早晩守死之計。
今適還故鄕
當是變。
而又少友道彥遊覽中國
近爲還到
孔子以下羣聖羣賢遺像
東方萬古無事也。
欲於玆鄕。
建數間祠屋
孔顔曾思孟程(伯)朱七聖像。
揆以事面。
不必捨此而去矣。
四贒以此廣告衆士友也。
公元1906年
書贈徐明璿(在衡),徐相洛(洪基),禹聖然(相浩),印聖燧(鑽。
丙午正月)
談性者疎於綜事
趨事者厭於理性
皆病也。
所本在性。
所用在事
事事而不求性。
求性而不事事
無本
用也。
無本於用。
無用於本。
盡乎人者哉。
如木無其根。
安所自。
無其枝。
安所爲。
幷其根枝。
全乎木者也。
心病乎搖。
定之而已矣。
主敬則定。
性病乎微。
之而已矣
善則著。
學貴乎有積。
眞僞皆積。
同㨾而異實
積之僞者。
彌於易而綻於難。
積之眞者。
厚於易而峻於難。
以此自省
以此識人
有形之積有限
無形之積無限
大人無形者也。
學要正正要實
實要大大要熟而已
書贈禹聖七(相斗),徐相元(洪國。
丙午正月)
於吾身。
可不爲而惡可不去乎。
天道福善禍淫
爲善爲惡。
殃慶必以類至。
試觀古今天下爲善爲惡。
其效爲如何也。
爲善順天地心性
爲惡則逆天地之心性
順心性則喜之。
逆心性則怒之。
父母之於子。
天地之於人。
其理必也。
天地心性
正大誠實而已矣。
要吾心性
正大誠實
順天地之道也。
書贈郭善五(祥奎○丙午正月)
一身有形氣性命。
大小輕重判矣。
積善養性命。
積財養形氣。
人每泛積善而切積財
不知大小輕重故也。
而况積善無不利。
積財有害乎。
堯舜孔孟
積善
之極也。
朱頓愷崇。
積財之極也。
極之相遠
何如也。
人家祖上
積善者。
亦有積財者。
積善子孫稱顯之。
未見以積財稱顯者也。
積善之及子孫久且廣矣。
未見積財之及子孫久且廣者也。
有知識。
斯可擇於二者矣。
書贈奉元伯(時復丙午正月)
公元1905年
君之旁先祖參奉公諱天祥
己卯士禍。
靜庵趙先生資近生知
道學實抽關啓鍵於東方
以開羣賢
志事堯舜君民。
以致煕化
禍起北門
萬古慘怛
一時諸賢金冲庵以下
彙拔而幷折。
所謂己卯名賢
百世悲咨慕仰
參是禍者。
光耀萬丈矣。
于時參奉公年方二十七。
嘗以生員十條疏。
上嘉歎。
見奬於靜菴冲菴
仍以賢良薦授寢郞。
乃被是士禍。
不止流竄而必遘慘禍
年少至此
是知其學與志事夙就
非常爲知深。
分密於大贒
尤其難矣。
可使千秋人增悲而仰耀矣。
惜乎其無後孫受不食之報者。
而仍又公事易爲沉沒
可悲也。
元伯參奉公旁裔。
其增悲仰耀者。
豈凡他比也。
其學與志事
是崇是軆。
是張是大。
以顯公事而用發光耀。
因以溯及於靜庵所以靜庵者。
探討服行
期於有事
元伯之所當勉也。
公元1906年
書贈鄭允博(文源○丙午正月)
上天厚我。
人我貴。
惟德我明。
若吾薄我。
貴我自賤
我自昏。
其果如何
聖之極。
堯舜是已。
道之極。
執中是已。
堯舜執中
不過執所受天地之中。
人孰不受天地之中哉。
其可舍而不執。
人皆可以堯舜
虛語哉。
爲學法門
黃勉齋眞實心地刻苦工夫八字
蔑以加矣。
眞實而不滯。
刻苦而不狹。
斯又美矣
遠程者。
束裝宜堅。
行危地者。
着脚宜牢。
書贈金允復(炳陽○丙午二月)
金之百鍊
曾是不意麁者之爲精。
玉之千磨。
曾是不意瑕者之成美
人之百千加工變化氣質
曾是不意濁去而來淸。
駁除而生粹。
書贈希曾(孝錫)
在前
人皆避蔱而就
鳳鷲在前
人皆憎鷲而貴鳳。
驥駑在前
人皆舍駑而取驥。
玉石在前
人皆投石而拾玉。
愛物常情必然
矧玆人之自愛其身。
可不去惡而從善
絶愚而希賢
書贈德元(彦尙)
涓涓始流。
接續漸進
必見其爲盈科而放海。
夭夭細榦。
接續抽長。
必見其爲干雲參天
竗竗新學
接續就將
無不爲做賢而及聖。
書贈田明五(培植丙午三月)
延安君明五。
師事先師省翁。
同門舊交也。
余留山斗數年。
與明五數數見。
見其忠厚心德眞實言爲。
有益難及
吾甚敬之也。
余痛國爲倭有。
受節制。
乃欲浮海去之魯國
夫子廟下。
身且病重
乃留臥於殷子弘家。
明五遠來相見
爲問病也問行也。
病愈而行則萬里別也。
豈不悵然
因爲明五誦先師告同講諸子文重勉之
嗟乎
歲寒
洪流砥柱
其時也。
萬里之外。
使我有聞蒼蒼秀色
屹屹立容延海一曲
田明五在也。
言止於此
書贈閔應七(衡鎬)
吾友閔應七。
卓然西州儒望也。
余因時變
將爲曲阜行而至殷
調病於鄭子弘家。
應七來見。
問病也問行也。
辭歸
泫然曰勢莫從去國行。
願得一言爲在國而善道者
書數行文
申其請意。
胡爲吾輩生遭此變也。
然亦如之何哉。
不曰無道
至死不變
素其位行
無入不自得乎。
如斯而已矣。
吾士也。
學學
公元1905年
孟也。
學程朱也。
尤也。
學則如其所爲也。
使孔孟程朱尤也遭此變。
其所爲宜如何
於是决吾所爲也。
有變而無守。
有守而不固。
失吾所學也。
失所學則非復士也。
奚特非復士。
非復人也。
吾輩可有是耶。
然欲守而固。
獨處不可爲也。
衆會勢有可爲也。
其如此而不能爲
是拘事勢也。
事勢固有難。
而此何等事。
死生人獸之大關頭。
豈有他可拘乎。
有拘而曰我有守。
虛言也。
今日事衆會固守爲善道也。
海西地則石潭極重
以人則石潭主人弘毅齋爲可仗。
幸與弘毅所以衆會固守
苟能衆會固守
豈無好事
吾去在曲阜
聞一雷響起於潭上
誇於中國人曰。
潭卽左海夫子李先生薖軸之地。
李先生嗣孫文學士
吾友閔衡鎬儒士
所事也。
不亦善乎。
應七其圖之。
丙午暮春
毅庵病友柳麟錫言。
公元1906年
書贈景文(成欽),金汝道(原植),安春長(元善),石敬仲(義濟。
丙午四月)
準保一字
立人一字
準定一字
寧可自小
古今聖人賢人
不是別人
敢自肆。
古今狂人惡人
本是這人。
公元1905年
觀於草木
一生種。
大雪不凍而至坼出。
一生根。
大旱不枯而得雨發達
故惟人保一生理。
大亂不滅而時至亨通
衆人憧憧
我則悠悠
衆人泛泛
我則切切
大事小事心不動
小事大事則心不慢。
不動心不慢心
處事之本。
於人取一得於百失。
於己察一惡百善
看得我身不易
書贈朴敬習(栽學),朴峻明(濟悳)。
堤川朴敬習,朴峻明兩賢
聞吾作浮海。
遠行千里來。
訪于九月山興道書社
其意甚不易
不可不以一言報其厚意也。
噫。
天地之生。
人爲貴。
今日爲尤貴。
生人之職。
惟士爲難
今日爲尤難。
昆虫禽獸之中。
人性五常之全。
五倫之美。
不亦貴乎。
今日滔滔常倫化禽獸。
於是夫人
不亦尤貴乎。
異端淫邪之中。
士承聖贒之重。
宗道學之正。
不亦難乎。
今日滔滔聖道而陷淫邪
於是做夫士。
不亦尤難乎。
知尤貴尤難。
挺出爲人
特立爲士。
是今日事也。
不曰砥柱之屹洪河
寒松秀大乎。
其如而已
不曰皓天不復憂無疆也。
千秋必返古之常也乎。
其恃此而已
公元1906年
兩賢勉之哉。
吾病矣。
不得遠行
歸臥故鄕
不甚遠。
當繼有講論以相勉勵也。
丙午四月八日
毅庵老客
書贈玄守剛(炳璬),李仁之(宅安。
丙午四月)
只要立志積學
立志必期堅固
積學必期瀜化。
須是絶撓奪得堅固
間斷得至瀜化。
盍觀於藝新木膏硬骨乎。
藝新木。
深其根栽。
厚其士封。
遮風雨。
禁防牛羊
連幾日幾月護得如此
方能培植成木
立志之絶撓奪至堅固
何以於是
膏硬骨。
多爇以薪。
多灌以水。
文武火法。
接續人手
通幾晝幾夜煎得如此
方能淨消成膏。
積學之絶間斷至瀜化。
何以於是
須是如此
有成就。
書贈仁容(德信
),金應七(斗鉉),邊汝道(宗鉉),金益三(德輔
丙午閏四月)
諺語曰始作居半。
古語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
當曰我旣始作於大事矣。
大事便居半。
居半不已多乎。
已多而可以自少乎。
又曰彼百里者猶半九十里。
初程萬里
初程幾何
萬里不遠乎。
道之云遠。
可以自緩乎。
顧念而竪吾勇三軍赤幟
虛徐而策吾疾倍道之利駕。
書今好多般讀。
堯舜時不讀堯舜以後書。
孔孟時不
孔孟以後書。
程朱時不讀程朱以後書。
我都讀了古今聖賢許多時書。
孰如我多讀好。
天下珍羞
都皆錯我盤中
我將好喫
若不咀嚼空吞了。
味於我何關。
只如不喫珍羞一般
讀書須要細嚼生味。
味皆極其有好了。
風日和美時。
不怡自在
風雨晦冥雷電燁震。
皆不抖擻精神昏倒了。
須臾開霽
不堪霎時了。
當風雨黑夜。
魑魅梟獍虫蛙。
橫馳亂躍得得時節
看這狀。
豈不可哀。
我只明燭耿耿
安坐惺惺
豈不自好
須是大故堅猛。
方能此。
書贈韓汝必(慶善),全河一(潤九。
丙午閏四月)
世皆以學問不可爲底事。
可憂不止於彼之昧識見也。
洪流滔天而莫遏。
專由乎此也。
箇裏知此事爲可爲。
固已難矣。
須是篤信此外
無可爲者乃可
何謂學問
學夫道也。
這事可信如何
天地正大也。
正大天地
其所以爲天地全軆
與我爲性
是爲可信也。
性於我而爲爲人之道。
爲人
不失其所以爲人可矣。
百物
牛也失牛道。
爲棄牛。
馬也失馬道。
爲棄馬。
伊人也可失道
棄人乎。
所學乃吾爲人之道。
是爲可信也。
使吾學爲人之道而不
失焉。
極之爲聖爲賢非分外。
不極亦爲正人名人
是爲可信也。
此事有行之者
堯舜文武孔孟程朱
我東諸賢是也
行此而爲這聖贒
是爲可信也。
行此爲聖賢
在身身修。
在家家齊。
在國國治。
天下天下平。
是爲可信也。
行此而爲聖賢
天下尊之。
萬世仰之
不極之爲正人名人
爲所尊榮
而異於彼不學不正之受人賤惡
是爲可信也。
有是可信
無可於此外者明矣。
此外所謂富貴功名文章名筆等事
是亦道中之事。
得此道而爲之。
固爲無傷
舍此道而徒務爲彼。
爲惡爲邪也不難。
亡家亡國自如
不可信也。
知此事可爲。
篤信而必爲。
爲之必致極可也。
書贈文翼叟(鳳岐),文武用(斌),張季乙(殷植。
丙午五月)
少友文君翼叟,文君武用,張君乙。
聞吾行留
將往曲阜
遠自關西相見
吾病甚還歸山中
三君隨至留數日而辭歸
於其歸。
不得不一言也。
噫。
正邦卽覆。
人類卽滅。
而斯道卽亡。
何爲吾徒生此辰而遭此變也。
旣遭此變。
處變如何
我思古人
實有先獲者
陸秀夫海舟中講大學
常情觀之。
似若迂闊無益
而實此外更無道理何也。
天下
治亂興亡
只係大學之道如何耳。
有宋幅圓
縮之爲小孤無他
不講大學道故也。
陸公以爲萬一天心悔禍
安有人君不講大學爲之理。
心正修家齊。
可及天下得其所爲哉。
至誠精忠
堪下萬世人淚也。
今日之事亦然
與人類之至覆滅
只緣道不講而先廢耳。
吾徒堅持吾心。
牢守吾義。
講明斯道。
至誠致力而已
無他事也。
今天下。
吾徒寄身之所。
處處所設書社
作崖海孤舟
朋友勉勵
如陸公之進講可也。
夫國與天興亡有數
雖以陸公之至誠
不能復宋室。
若斯道雖云亡。
而實貫古今無成毁。
至誠到時不遠復
有可期也。
諸書社。
有奉夫子像。
於此處。
亦擬焉得以憑仗
天之所覆。
地之所載。
舟車所至
人力所通。
日月所照。
霜露所墜。
凡有血氣
莫不尊親
配天一周大聖人。
其勢有勝於風海危舟而爲可恃也。
諸君年富力强志正
去則同衆友。
來則與老夫
夫子尊靈
夫子大道
期必有事已矣
古人荀况有言千秋必返古之常也。
弟子勉學天不忘也。
書贈全德三(基鼎),全善吾(潤浩),全應善(德鍊),全丱潤元。
(丙午五月)
小學學之本也。
孝悌行之本也。
無其本而事成者。
天下無之
故學本於小學
行本孝悌
堯舜三代所以治也
學不本於小學
行不本於孝悌
後世所以不成治也
一身成道
一家成法
未有不本於小學孝悌者也。
須是小學工。
孝悌行。
淫邪之害。
奸聲亂色
夷狄之禍。
如水盜賊
古今急務大義
在乎邪正之分華夷之辨。
戒吾心飭吾身。
惟明之是極。
明於一心一身然後
明於一家一鄕
明於一家一鄕然後
明於天下萬世
明於天下萬世
孔孟事業也。
能言邪正之分華夷之辨者。
孔孟之徒也。
聖人雖有許多說話
吾人雖有許多事件
只有理會心與事。
理會心則辨公私而已
理會事則辨是非而已
夫心何以公私
爲善不爲利則公心也。
爲利不爲善則私心也。
爲己而通爲人公心也。
爲己而不爲人則私心也。
何以是非
善人所必爲則是事也。
不善所易爲則非事也。
施之人而人悅則是事也。
施之人而人不悅則非事也。
辨之不爲難也。
公心是事人。
通古今天下。
其效無不好。
有私心做非事人
通古今天下。
其效有不好
辨之不可
也。
不可已而爲難
如之何不辨
心心公私
存公去私而已
事事是非
求是去非而已
書贈金允培(達植○丙午五月)
性命上事
爲己不爲人
形氣上事
爲人不爲己。
何等明快大丈夫
意趣昭曠
期自超今而游古。
心地凝定
要必不潦而無倒。
思古飢餓空乏中成就者多。
我自成就
飢餓空乏
害我成就
書贈文元植(東祜)
天地自古及今
生民幾萬萬幾億億
幾萬萬億億
得天地之理爲性道。
天地之氣爲形器一也。
其中有爲聖賢人者。
有爲正人君子者。
有爲小人惡人者。
有爲凡庸人者。
參差懸殊
貴賤吉凶
何故如是也。
循性道循形器也。
形器用智使能小人惡人也。
無智無能凡庸人也。
循性道而能知能行則正人君子也。
盡行熟則聖賢人也。
凡庸人。
孰不知其可哀也。
小人惡人
孰不知其可罪也。
惟正人君子
孰不知其可敬也。
聖賢
孰不知其可尊也。
以吾一身
生着於古今幾萬萬億億中。
處此身如之何其可
也。
可哀也。
避可罪也。
可敬也。
希可尊也。
如此然後方吾有生一天地間也。
學問而力焉則可如此也。
學問
可不力焉乎。
書贈鄭羲卿(晉錫)
鄭君羲卿
昔余入遼
遠行千里之外。
累月辛苦
不可忘也。
盖其意意余或有聞於先師
謂余守義爲殆不可已。
時年甚少也。
後余久留斗齋
數數相會
愛其心如初也。
欲得一言
無他可說
其所爲心。
加勉而益篤已矣
所聞先師者。
道器帥役。
理欲子賊之說也。
吾共士友守者。
邪正衛斥。
人獸扶抑之事也。
於是而貫終始勉勵
則殆蔑以加矣。
若說若事。
吾已多言之也。
書贈文邦(遇憲○丙午)
一字
貫之爲天地人物性道不窮
一字
用之爲古今聖贒之心工而有餘
其道至實
其工至要
苟實其道。
天地同大。
苟要其工。
聖賢同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