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美堂集跋
明美堂集跋 第 x 页
明美堂集跋
  
明美堂集跋 第 299H 页
明美堂集跋[李建升]
戊戌岁夏。先生患痱。建升每于药垆侧阅先生诗文。时以所疑举似于先生。先生喜曰。是可以弭病。指论得失精粗。因诵魏冰叔语曰。多作不如多改。多改不如多删。及先生殁。建升编次诗文。略有所删。又求删正于金沧江。时沧江遁于中国之淮南。其所删又若干。先生之殁。今二十年矣。建升漂泊异域。常恐稿未刊。而溘先朝露。近有岭南河叔亨(名谦镇),李明集,(本名炯。近改烨。)安昌焕(名镇宇),文章之(名朴),尹士彦(名在铉)。湖南黄季方(名瑗),吾宗善五(名炳浩),安云卿(名钟鹤)诸文学之士。遥与沧江谋醵金刊先生遗稿。沧江主刊事于淮南。临刊而删又若干。虽欲多删。无可多矣。未知于先生平日之意为如何。沧江知吾兄者。其必有相契矣。先生所著党议通略。前已为光文社所刊。今与全集并行。乌乎。值国家鼎革。人文晦塞之日。先生之文章益著。此岂往日之所意哉。出公议集众力。倾一世志士之心。未有若此之盛也。天下之宝。不泯没于榛莽。终为天下之宝。孰使然哉。盖人知其为宝也。然能使人知其为天下之宝。在宝不在人。推此而言。先生之文章。能自传。非人所阐晦也。虽然。知其为天下之宝。而出之于韫藏。陈乎四达之衢。不能不待人焉。沧江序论文献之重曰。至于委巷辁士。官府小吏之所记录。皆足以为亡国之遗宝。特举其卑微者而言。况先生文章。关系之重为何如也。沧江亦怀其宝者。其知之深悲之切
明美堂集跋 第 299L 页
如此。建升不能无谢于岭湖之士。而重有感于沧江之苦心。然此诸君子所以汲汲于斯集。盖其所见者正。所为者公。曷尝为吾兄私哉。先生晚究易学。著读易随记一卷。其辞与图皆发前未发。今费绌。不得并刊。亦将继此而复有陈乎四达之衢者欤。姑藏以俟焉。隆熙纪元后十一年仲冬。胞仲弟建升。敬题。
明美堂集跋 第 300H 页
跋[金宁后人金学权]
有韩李宁斋先生没后二十年之丁巳。岭湖人士相与醵金。刊其遗集于沧江金公所寓淮南之书局。而仍请金公校雠。自四月开工。十二月竣。集凡二十卷。噫。世无文字之传则已。既有之。岂有如斯文而不传者也。自古道丧文弊之日多矣。然剥复否泰之间。循环往复。天理存焉。故圣道湮晦而得孟子以复明。古文大坏而得韩昌黎以复振焉。吾东之文。自有功令之学以来。世方竞驰以相誇尚。而于古文之旨则远矣。于斯时也。先生出。与沧江金公讲论古文。相为羽翼。鸣一世而铿鍧之。使学者。复知有古文之学。而先生之文。婉妙似乎欧,王。平实近乎洛,闽。整整乎其不乱。纚纚乎其不竭。尤可令后学有所把握而循蹈。天道之往复。庸不明哉。然论先生。岂可亶以文章哉。立朝卅年。持身如玉。虽北窜南迁。百折千磨。而击奸诛逆之忠。守正卫道之义。终始皦然。不之或挠。古君子之言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贵其本也。读是集者。先考先生忠义之行而咏叹之。然后三复其文而咀嚼之。则可以知其文之有所本。而尤为可贵矣夫。
明美堂集跋 第 300L 页
跋[竹山安钟鹤云卿]
我故韩李宁斋先生。间气之钟也。以刚明特达之资。有政事之才。而济之以文章。天之生斯人也。有是具。则宜需一世之用。以恢弘我庙略。扶持我倾厦。泽被乎当时。名耀乎来史。奈之何甫成童释褐。而顾以忠鲠不容于时。三十馀年屏处闲冗之日为多。其馀不西窜则南谪。草草无宁日。抑闲冗窜谪之不幸。自古豪杰文章之诸贤遭此者何限。然彼诸贤者。犹往往得一时之显用。而惟先生上不得陆敬舆,李长源之周旋中兴。下不得文文山,谢叠山之效节本朝。徒耿耿忧宗国之不祀。慷慨激烈。感愤成疾。竟未免以此而夭其天年。天意果何如哉。今者岭湖文学之彦。以先生遗集不可湮没。合力刊之。欲使后学。得嘉惠于千秋之远。呜呼。天之于先生。所存意其止此而已乎。若其文之赡敏洁整。羽翼六经。包涵百家。沮金石而耀日星者。览者。自当知之。故姑不尽言。
明美堂集跋 第 301H 页
跋[星州李烨明集]
天下之读书为文者亦多矣。而其能为名家大家传之久远者。常百数十年仅一二见。何也。庸庸碌碌而无绝异之才。则不能与于斯。虽有绝异之才。而不下专一之工。则亦不能与于斯。斯其所以不能数数有者也。故韩之季。有李宁斋,金沧江二公。以古文之学。并跱一时。李公主词理。金公主神气。彼唱此和。有如韩昌黎,柳柳州。而金公常称李公为间世奇才。盖公十岁通六经。弱冠。以行台赴燕京。得惊服天下文学之士。既而以直节蹇连。家居日多。专攻文章。而世间富贵贫贱可喜可恶之事。一不入于胸中。故其造于文者益深。其湛深之思。刚劲之气。雅丽之态。洁净之趣。严密之法。兼庐陵,半山之长而有之。岂不诚兼绝异之才。专一之工。凤凰羾而蛟龙腾者哉。呜呼。公之文。今刊传矣。百世千秋之下。谓韩不亡者。其必在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