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自动笺注)
巖棲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書
  
公元1906年
答李百純(鋼○丙午)
前惠牋幾一歲而修覆。
覆之未數月。
又得重辱書。
勤慢厚薄相懸有如是。
使人不敢當
區區前書之意。
非敢譏切吾兄
不肯阿好曲譽以負故人忠厚之賜。
細讀來書
其辭若有憾然。
是盖愚誠拙直
言不知方
不能使人曉然
宜兄自引以爲過耶。
至於來諭自述前行
悼其不能善學
可見不自滿假之盛。
而卒乃及於無似
復有所云云
則是又推前書波瀾而益揚之。
非不肖之所欲聞也。
黨議橫决
自是吾東膏肓之祟。
三二百年之間。
有識所以隱憂浩歎
豈其微哉。
而卒莫能圖回而保合之。
豈其由於天數哉。
人謀不臧公論未定耳。
執事慨然以爲己憂。
欲使歧塗之歸。
同趍於一。
可見力量大意氣之豪。
拙陋偏隘所及
至於爲謀於道不同者而强欲以色辭相親
則未論其合與不合
所謂義理者。
有些不自在處。
知者以爲迂濶勝大
不知者則必以爲曲意徇物
恐非敦重朴實君子所宜先也。
退之論。
亦甞粗窺一二。
以爲非不尊慕退陶
其所言亦不無間相暗合者。
然必自是其所見而不盡言人之意。
敬畏之道而顯著攻擊之跡。
至謂有失於大本
則其一南一北。
後人之所可追
合明矣。
來諭谷所疑。
只見退陶初說。
未及其與高峰合一之論。
此尤不可曉。
如是說則退陶初說。
容有可疑者。
谷疑之未爲失。
晩年之論。
乃得其正。
谷之未見爲可恨
又謂高峰後論
退陶許其通透灑落
又似以退陶爲竟從高峰之說。
皆與鄙見有異。
竊意谷於退陶
雖甞一再請問
山樑未壞之前
方從事王家
未遑於此等辨質。
及其晩年
退居講學之時。
則去先生之世頗久。
文集猶未行世
但見四七理氣之說。
有傳於天命間者
以爲非。
立說以破之。
更不問其所自出
只據寂寥兩句
橫掊竪擊。
遺餘力。
使其盡見本末詳細
則以其高明
必不至此
不然退陶前後文字
混淪分開如是周悉
而何不一擧耶。
高峰後論見奬於老先生者。
以其不憚改而從善也。
然其末梢所論。
畧與先生本意相左
此則大山先生甞論之。
以爲大軆旣正。
細節交互錯綜
亦不害爲道
今若以高峰之論。
谷所宗。
又爲退陶所許。
遂謂二先生之意。
本不相遠
則是未知谷所宗者其初見
退陶所許者其晩說也。
則茲同也非適所以爲也耶
來書在後祖述之道。
以爲講辨之資可矣。
而遂以爲黨議根柢則謬矣。
此則誠確論也。
朱子於程張文義之失。
以爲未是者不一二數。
而以其尊慕之無他。
紹述之門。
萬世無二
使退陶之論。
果有未當
則爲翁者疑之可也。
著說以辨而不失謙厚
弟之軆可也。
至於磨厲鋒鍔
文深詆。
必欲陵駕其上而過之。
所謂黨議根柢
自爲之。
後來承襲者之過明矣。
老兄憂患世道深切
而欲被髮纓冠以救之。
上說下敎。
冀其倒瀾之或回。
而不思其已往之迹。
不可追點。
參差之論。
不可力齊
愚恐先生之志則大矣
而道有所未盡也。
平生懶狹。
志願及此
無以爲老兄下風之佐。
亦願老兄省得此等氣力
深究本來眞面目
潛心軆察
着力持循
使異日成德尊。
卓然一世宗師
望實有歸而歧路橫分者。
不期而自一矣。
就使未一
吾之所謂理者苟潔凈無憾足矣
何必忉忉怛怛枉尺直尋之計哉。
因筆及此
亦已煩矣。
老兄以爲拘儒之談而付諸一笑也。
公元1900年
成信汝(愿永○庚子)
心之有出入。
特借有形之稱。
以明其操舍之間。
畧有此箇意象而已
其實非若有迹之物一出一入
如人之於戶。
日月之於地也。
其曰無出入有三說者。
未詳何謂
鄙意似謂心雖具於方寸
與天萬物流通普遍
非度內。
外薄四海
高入千古
乃其分之所有
不可出入言。
一說也。
雖日接事物而實自中應之。
非相就而謀度
卒事而乃復。
二說也。
並上所陳不同有形之物者而三也。
所敎云云
以此求之可曉然
不必深致疑也。
如何如何
分韻昨夕始斷筆
如戒納上。
盛作不敢强督。
然念兄於此不甚長。
雖未害事
亦近拙風流
幸望時暇遊心
庶於休養情性
應酬日用
未必無兩益也。
留候口罄。
公元1902年
成信汝(壬寅)
曩顧未款而遽別
心常熲悵。
便中辱敎拜審。
侍奉餘閒居玩味
發得新見新疑。
不以自私而謬及於無所短長者。
心盛而計左矣。
况以兢荒懶之久。
意緖頹淡
舊已汩而新無得
何以承答厚意之萬一。
第以區區所見
來諭之言。
不能無疑
夫病世所以師古
論人所以勵己。
然在吾輩今日急務
惟有其所見之義理反求諸己
切照顧著緊踐履
未須點檢他人長短得失
縱饒點檢得不差。
亦但默辨於心而不惑所從
不須發於言語形諸文字
只作閒憂患是非如此
不惟心騖於外而踈於自治
且是氣象淺薄
心地嶢崎
有傷於公平忠厚慈良正大之軆。
而吾之所見所論。
未必至明極當
却恐人之議己。
亦猶己之議人。
人亦安得而心服耶。
自古有志之士。
未能深得於道。
而挾其所能。
標己玩物
取憎於俗者。
不爲少。
吾輩可以爲戒不可以學。
而况天下義理無窮盡
平生事業極遠大。
今吾方於發軔之初。
自意其已到。
因以驕他人之未到者。
不亦輕脫之甚乎。
老兄天資近道
志尙靠實
世俗之不知學者
固亦賢矣。
然恐於義精微處。
看得未甚透徹
而往往以高心大眼
徑自主張
非所以進於闇修日新之功也。
兢愚
益甚
惟是自知則頗明。
如來所謂該博精深廣大光明等語。
一字近似
而所譏兩種病者則一一皆身有之矣。
而反攘臂大言以規兄之不及
其愚亦甚矣。
不知兄能不怒否耶。
來書筆畫甚進詞意斷續齟齬
非所見之有差
特未能眞實辨別白發揮耳。
以此妄謂老兄益當畧於外事閒思
而加詳於親切節文之間。
學而精思
熟讀而實軆之。
當見規模開豁
意趣的確
乃可免此耳。
僭以己意。
改動來書
具論其所疑。
以奉察邇之地。
寬責賜覽。
千萬之望。
公元1924年
與李天老(壽煕甲子)
自聞意外之厄。
日以馳慮。
未詳事之委折
而心獨謂以兄周愼
不有它。
致之至
亦無如何
然是平日所慮到者。
地遠身冗。
無由造問。
第勞頂祝
胤君書來。
始審已得雷水之喜。
固知應爾。
但尊軆不無愆節。
想是將攝失於外。
拂鬱交於內。
不能不然。
區區所望
能因此一挫。
懲創淬礪
以新其塗轍
失馬未必不爲福。
此是朱先生所以陳同甫勉者。
未知吾兄能體此否也。
日前小出入。
得病而歸。
尙有餘憊。
幸家無恙
小女聞報以來覺有內疲。
今則可釋然
然兄父子不可不從近一賁。
以豁愚情
千萬諒裁。
且冀亟賜回敎也。
公元1907年
答洪舜敎(在寬丁未)
兢燮索居窮陬
多難多故
不敢聲氣求通當世君子
是一二平生故舊
不爲無人
而或齷齪自守
闌珊自廢。
甚者橫馳倒騖而不知返。
間甞慨然太息
以爲吾道之窮。
人自不能如何
非獨天實爲之也。
曾是不圖
猥辱足下書。
拜讀以還
心口相語
乃知斯世自有其人。
伏於荒閒寂寞之濱。
不爲大運所驅去有如此。
孤陋未及知也。
幸甚愧甚。
無以云喩
至於推借無似
於倫類。
則雖亦君子過於厚之一端
而使世之指權秉度稱量其虛實者觀之。
得無怒我之妄據。
而議足下輕發乎。
夫閑先聖之道。
以距詖放淫己任者。
必其能造聖人之室。
不爲天下萬物搖動乃可幾焉。
如兢者學不出於口耳。
不足御氣勝欲
朝夕慄慄自保。
猶恐失之。
而何能有毫髮之力爲世道輕重乎。
所以前此云云者。
見風波所激。
一國如狂。
古人所謂善變者必不若是
不如默守吾玄。
溘死流亡不忍爲此云爾
如來所謂經綸挽回之責。
則天意固將有待焉而未之見也。
雖然往者莫及而來可勉
不可以妄自大
不可以輕自小
惟有臨履之心。
壁立之氣。
惟是之求而無所爲於前後者其庶幾矣乎
甘處野蠻之云。
令人深省
在否之六二曰小人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
亂羣也。
君子之當亂世
其否也乃所以爲亨。
若無否焉而吉而已
則是亦小人也已
惡在其所以爲大哉
紛紛多言
非所以待相知
然世之馳騖者旣不可告。
齷齪者又不足與語。
足下不爲之言。
是謂隱
矣。
君子之所愆也。
故復奮筆一談
足下苟不忘前賜。
幸有以重敎之。
公元1914年
張文佑(承杓○甲寅)
去冬有書未覆。
居然南北人
雖緣冗擾
其實懶爾。
茲辱再問。
又知枉餞而失之。
此過亦當坐我。
何來書之自咎耶。
信后有月。
更惟棣床動止淸健
兢燮一離鄕井
便似全家徙邊
惟是溪山之趣漁樵之樂。
粗償素心
此幸未始有也。
惠詩甚佳。
比舊似更進。
爲爾讀書之驗耶。
近報伯遠叔祖凶逝。
使人索然無生世意。
惠好之地。
想同此懷。
吾人不可如此
安得不加努力也。
來篇無意可以攀和
比作數則。
塵覽正耳
前囑二條非慳相借。
特以其爲時諱。
故姑秘之。
異時倘賜一顧
當於泉聲岳色中共讀爾。
濟卿黯然作報。
不能一一。
公元1901年
李重可(澈厚○辛丑)
一出袞袞無所得。
惟與諸兄兩日話。
爾來所未聞。
爲可强耳。
知兄病來所進甚精且篤。
是二竪者玉汝也。
示諭縷縷
非兄豈聞此直諒語。
自載兄逝去。
朋友未有古道相處者。
區區淺弊之學。
將毋望其有進矣。
今讀來敎
復於心有戚戚焉。
甚矣兄之似載兄也。
所示日用作爲七顚八倒等語。
在兄未必信然
正以道兢耳。
兢亦比日來深自循省
若無所措其躬者。
此箇意思
不能長久
睡覺依前
昏昧事過
每多追悔
不知何藥以治
此耳。
因念吾兄所造。
小腹可測。
而但恐求之太切。
易失於隘陋無居。
得之太安
或傷於矜能自異。
古人寬居遜志氣象
稍爲所少。
然此責備之言爾。
若兢者因循曠蕩
無病足道。
惟當以兄之病處爲自治之藥耳。
面承有書而歸覓無有
今晩始得。
適寒手澁。
欲强草謝入遞。
不能一一。
公元1905年
李重可(乙巳)
所示鄙文。
旣歷淸覽。
宜若在所裁駁。
而蒙以重言謬奬之。
所望也。
心之以理而靈。
誠似侵過界分。
然極究其所以靈則卒走理字不得
朱子通書匪靈弗瑩。
以爲陽明陰晦
非人太極至靈
孰能明之。
又論得其秀而最靈。
以爲純粹至善之性。
至於性善說則以爲仁義禮智之禀。
非物之所得與。
所以人之性無不善而爲萬物之靈也。
此等可見矣。
區區本意亦非直以理爲靈也。
謂心之所以靈者。
由其有理爾。
(以字可見其意)况其所謂論虛靈知覺多屬之氣云者
足以交盡並擧無偏倚之患耶。
心之本軆
乃是心中所具之理。
朱子四端
以爲人之性情心之軆用
又云太極不在陰陽之外。
陰陽而指其本軆
然則本軆之云。
乃其所以然之妙。
不必泥語而求病也。
來諭思索誠精。
而但覺失之太覈。
至以炯然目理粹然目氣。
亦似互換
此等更加思量以卒敎也。
敝帚不足塵案下。
望早回擲。
昭山藁已寫得一册。
有的便寄去。
公元1925年
安達賢(和鎭○乙丑)
荐承手敎
副以再駁之論。
仰認執事愛人無已
必欲同歸於善之意。
其爲感鐫。
豈但尋常眷存之厚而已哉。
第念首夏惠狀。
旣是賜慰
則兢雖冗懶。
豈不及時奉答
但以執事旣有所不韙於服辨者。
而思欲見敎
則但爲說與別紙箚錄者而與之相往復可也。
旣以辨名之而直斥之曰曺曰田。
爲此簡率呼喚
則非同書牘之類。
只合公傳而布之。
不憂此中之不得見也。
今乃別具書以爲禮。
而納諸其中
直投之其人。
謬爲恭而內作玩侮
求之情禮
大有不相當者。
愚昧所以惝恍而莫知所答也。
執事有來書。
而求還其紙。
意若頗悟始擧之不當
區區方備例爲答。
如戒奉繳。
而至其論之未喩於心者。
終不可以默也。
故畧䟽而質之。
今者又辱敎駁。
且以貢疑爲名。
義例自無所妨。
鄙陋之言可以不留矣。
自數旬來。
身有所苦。
近方小可
援筆供對。
頗傷支離
如有未當
倘乞重賜反覆否乎。
吾人講論
只有一箇是字爲歸宿處。
平心相商
十反何害。
若夫勝氣强辨
不可以長。
不如一向斷置之爲安也如何
公元1926年
安達賢(丙寅)
至日惠書
承坼在卽
而會賤疾又作。
伏枕至數十日
修謝之緩。
由於此。
想賜訝也。
比日深寒。
伏惟侍奉餘經百福
區區不勝溯仰。
兢燮爾來善病。
多因酬應之致惱。
而亦未始非不學之
衰。
良足自悶。
來書引喩委曲
具領盛指
簡率之稱。
區區初未敢以是爲嫌也。
名之曰辨。
語例故多如此
於何有。
以爲持此而直以見畀則有非情禮所宜云爾
來諭引退之事以爲證。
此又未免於隔靴而爬痒矣。
假令退陶爲曰趙曰李優劣之論。
以送於靜晦
谷著曰沈曰金是非之辨。
以投於方叔仁伯
於理果無礙乎。
以爲雖有礙而無不可行者。
則非區區所敢知也。
然今此來書所布。
旣出於肝鬲之要。
鄙懷所存
不敢不盡
數十年前。
仁鄕士友頗以尊兄所爲
多有不思而發者。
以爲此兄甚明達
何爲而有此。
然未以置意緖間也。
今者竊觀前後所見施者。
言論注措
多恐不免於頃人之所議者。
於是不覺恍然於心也。
夫人之不思而發者。
將必以爲吾之所見無不是。
吾之所言無不中。
吾之所爲無不當。
然安知他人之或見以爲未是失中不當乎。
孔子之語達也。
不止質直
而必曰好義
不止好義
而必曰察言觀色
以下人。
其所所在必達無所礙也。
若不察言觀色以下人。
而曰吾好義
不能好義而曰吾質直也。
其所謂直者。
安知其爲直之善者耶。
老兄前後所施。
未甞不出於質直
然以愚妄所見
未必其能達而無礙
豈不肖之猶未免於護己過而望厚於人故爲然耶。
區區前此所以加諸老兄者。
故有意於設機械而修邊幅也。
以爲朋友之道。
一施一唯諾之間。
甞無精義至理存焉。
故旣曰直而又曰諒。
旣曰孫而又曰視志。
旣曰忠告而又曰善道之。
如來諭所稱顔子不校
特爲衆人非理相干者而言。
豈所擧擬於道義相磋禮敬相事之地者耶。
言之至此
亦傷直矣。
區區於此
却未爲不思而發者。
老兄有以重敎之也。
前呈別紙。
見許以以俟不惑
不倫矣。
而終又曰豈無就正之意。
則其有未示之精蘊可知
此則區區引領而竢誨也。
答安達賢
不事二君不更二夫
分明是以已仕已嫁者而言。
若未仕者有何君之可事
而未嫁者有何夫之可更耶。
吳草廬之仕
後人以其甞爲宋鄕貢進士而譏之。
夫鄕貢進士者。
今之初試也。
庶民何異
而以其近於仕故譏之。
此其防限何如也。
草廬則猶以華事夷爾。
劉誠意以元之一丞。
背暗向明
以佐明祖而復中原
其功大矣
而後人猶以爲當入史之雜傳
以警朝秦暮楚之人。
宋潛溪則元翰林不就
故雖事明朝至尊顯。
而後不置一議。
此其防限何如也。
黃許二相
李朝名臣而史稱其功。
末乃云二公前朝擧人
故持淸議以是少之。
其餘國初名相名流
高麗士人
登第李朝者多矣。
後人何甞加貶論耶。
此箇界分
昭如日月
而混而論之。
直是不辨皁白
豈但囫圇而已耶。
金仁山許白雲之不仕
張楊園陸桴亭王船山
之不仕
皆以士民而然。
此則以華夷大防故也。
其高潔自不可及
然不以不二君言之。
正如巨濟處子士族家女。
孥輸海島不肯嫁於常賤。
終身自守
(此如今日受役而不仕)其貞節卓矣。
然使處子而自言曰我亦不更二夫也。
則未知高明以爲信然耶。
虛禮云者
傳曰苟無忠信
禮不虛行。
又曰恭敬無實
君子不可虛拘
玉帛辭命
豈不足以爲禮。
而不出於忠恭敬
君子以爲虛也。
孟子於挾賢挾故之問。
在所禮而不答。
於儀不及物之幣。
爲其不成享而不報不見以此也。
日前狀輓之施。
固未深達盛意之如何。
然求之忠信則非其情實
求之恭敬內作玩侮
區區敢以虛禮爲疑也。
不必言。
只如令族士初者。
鄙人爲數十年知己
而於先兄亦有往來酬唱之好。
服辨之後
數次見訪
且致西坡丈之語。
以爲曺某之論不可非之。
則殆近於來諭所謂善柔者。
鄙人遭制之後
一字之見施。
豈不聞喪而然。
以不訃車故也。
是其不諂不瀆稱情務實之意。
其於所謂忠信之道。
不亦近乎
記曰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如醴
全甘且不可
其內螫口而外爲甘。
所以小兒者乎。
螫則螫而已可也。
何所用焉。
公元1916年
答曺彜卽(一作卿庸相○丙辰)
許集序事
區區不自量力。
妄爲試刀之肉。
然旣出又不可反。
亦重囮譏謗
不免一向任之
至於所謂答辨者。
不當爲此嘵嘵
但見近來一種議論
專事媕婀頗僻
其於尙論人物
不肯本原心術痛與究覈。
而只就外面事跡
隨喜論量
畧見有一般節行氣槩可托以爲名者。
則便相推詡。
以爲聖賢樣子不過如此
至於其間多少隱微夾雜
不肯細心省察
開口說話
如此未論其人得失
自家知見不免黑暗
未論今日是非
後生風氣轉長虛僞
區區所以不管他人喜怒
一發道破
然亦念聖賢無攻人惡之訓。
言人不善之戒。
自悔輕率招尤咎。
豈料彼中諸人以此印附以行之。
可爲寒心
許丈固未甚曉事
不謂誠之在彼而任其如此。
眞不可曉也。
前月許丈至此
兢已痛懇其亟去之。
不知竟如何也。
來諭有何愛憎之云。
恐淺之爲知我也。
兢雖不肖
豈以區區偏黨之私。
而置一毫愛憎之意於其間哉。
國朝褒貶之示。
茫然不省所謂
豈因滄江與兢書有論黨之說者。
而見者不察
爲此億逆之評耶。
公元1925年
李華伯(壽冕○乙丑)
兢燮扣首言
私家不幸
兄長喪逝
痛苦割。
自堪忍。
伏蒙仁恩賜慰問。
哀感之至。
亡以云喩
信后有日
伏惟尊軆起居百福
春間賢抱之慼。
暮途遭此噩境。
誠似難遣。
然命之所定。
不必用此長留曠達之懷。
哲嗣尙少
後續自當有期耶。
寢郞兄所絓。
殊甚驚慮
以此兄之明愼
而乃有此等驅納
世路
險艱也。
其間事已得解否。
未有嗣音
不勝忉忉也。
前者示及諸作
意趣明快
辭理之間。
不無商量
妄爲間加刪動。
雖恃有命之勤。
輕率之恐則深矣。
甚冗畧此上謝。
希崇亮。
公元1907年
答安士初(廈鎭○丁未)
一散如雲
惟以精神往來
風雨蕭然
平生知舊
不通聲問
踈懶畏約
不能以所求先施
令弟來。
乃蒙惠書春色俱至。
如得隔世希音
但以賤跡相失。
遂稽修覆。
增慚悚也。
比日春氣向暖
伏惟省友經候冲旺。
閒居簡出
有以自怡
世間儘多頭緖
吾人力量旣不及此
要自不得
惟是相傳一脉
厭厭欲絶
正須大家協力
呼喚支撑
不到得索性消滅
環視四方
洪流平陸
無不潰止。
是固行著一個大運氣耶。
將亦天公解事
一切虛冒假托
一倂淘汰
留些淘不去者。
付與眞正種子
使自表見於天下後世耶。
所諭寒妻弱臣之云。
老兄見得說得是。
至謂學術多歧
不能辨其得失
又似纏繞不淸
想亦傷歎之辭。
然觀今日一等頗有才性者。
新學文字
一入其中
旬月間。
便與俱化。
平時聖賢千言萬語十年二十年。
猶有不得一兩句力者。
捨而之彼則乃言言融會
節節舞蹈
神心腦識生光采。
極是恠事
中夜以思。
不曉其所以然也。
甞因一二感觸
思有所論著
而緣自家知力未到。
不能成之。
卽成而違時逆勢。
人必以爲不祥之言。
與其臭而惡之。
惟有益讀舊書
得一線路陌。
比來憂冗百種
因循墜墮。
中路彷徨
兩邊笑端耳。
偶看杜詩
輒因感懷
次得傷春五首
不敢示人
獨以呈左右
幸評正之。
若得俯和尤佳也。
公元1910年
答安士初(庚戌)
春初一封兩書
展讀如接良晤
便踈意懶。
報失時。
仁者不以爲恠。
私心豈敢寢食忘也。
一別五臘矣。
古人亦捨少壯趍暮大。
非復猛進時節
前書玩味久之
輝光篤實自有不可掩者。
其所以爲吾士初也。
兢燮秋間偶感怔怰。
尙廢櫛沐
門前跬步地。
不能及。
客至坐未一時。
輒思倦臥。
時時案上亂抽一帙遮眼
隔數行已不能記何語。
所謂躋攀不上落下千丈强。
幽谷之灰復燃可期耶。
示索論著
去年畧有云云
求正於一二朋友
深欲得吾士初一鑑。
草本方在人所。
猝便未及討呈。
要俟後日也。
此去宗丈落魄有年
窮途瑣屑
勸使經由
有以款接之。
忩忩又苦眼。
不能盡布。
公元1923年
答張莘老(相學○癸亥)
莘老仁兄足下
年前賜書
而后承坼。
足下憫賤交以國服之故。
自納於坑坎
欲手援而拯之
有是哉足下愛我也。
夫受愛而不知謝
夫之所爲
若兢之至今闕然無報者。
非頑也怠也。
足下豈能察之否乎。
書中所云愚者之稱。
鄙說本非然也。
足下枉自招認
何其異也。
盖其旣曰無論智愚皆以云云
則足
所謂智者愚者。
乃卽其人也。
兢雖不肖
豈至以擧世爲愚乎。
以此觀之。
足下於鄙辨。
殆有未詳悉者可歎也。
時義不同之諭。
有味乎言之也。
然因時義而變其正義
達權者之所爲
吾輩何敢焉。
不肖終服之也。
亦以有二事之可標爾。
此亦不足爲時義之萬一耶。
足下以兢爲力天下公義
旣曰公義則又安有所謂時義者乎。
然聞中國有識者頗以當日之服爲笑。
然則所謂天下公義者。
不或近於天下乎。
爲吾君暴其受誣。
來說亦近厚矣。
足下九重之事。
不敢爲言
如或知其眞有是事
則其將以鄙說爲然耶。
洪範植之錦山郡守也。
預知其事。
而以其日死之。
十年之久而足下猶有所不敢知耶。
臣爲君諱之說。
亦似未詳
昭公知禮之譬。
尤非其類。
假令有他國人問我以吾君仁乎。
則吾之答也。
豈不曰仁矣乎
孔子之以昭公爲知禮。
而初若不知吳孟子事者。
此則言之而已。
故可如此也。
如使昭公孟子而命孔子草其禮。
孔子亦將不忍顯君之過而遂草之乎。
其將拒而不從命乎。
夫禮草於吾手。
則雖君命猶有拒而不從者
今也服加於吾元。
安得以諱君之義而遂加之乎。
况此本非所可諱者乎。
且夫虞人賤官也。
皮冠微物也。
君命大罪也。
一守其志而聖賢嗟歎之亟稱之不已
何則天下萬世立敎也。
使諸公有孔孟之心焉
不以小節而忽之。
則不肖之事。
其亦或在所取乎。
足下乃以今日
後世
吾君與人國較其緩急輕重而欲易人之所守。
是可爲儒者之論乎。
藉曰時義
有然者亦有不然
仁祖反正也。
不曰時義當然
無不立於其朝乎。
溪巖金文貞獨以吾王之自擧爲非
屢徵不起
痿疾終身
鄭桐溪訪問而知其意以吾王之伯夷
歎而許之。
使諸公桐溪心焉
不以異趣而薄之。
則不肖之事其亦或在所恕乎。
足下乃以證君誣怵我過而能改誘我。
何其古人度量相越也。
雖然區區亦知足下之誠以愛我而發爾。
豈眞薄之云乎
且夫天下之無窮者義也。
始迷而終覺。
古之人亦有是也
不肖益讀聖賢書。
益閱天下義理
或能憬然自悟有不可知
于茲時也。
負荊造門以爲謝。
足下請姑赦焉而需之幸甚
如有餘義可見敎者。
不恡終敎之尤幸。
而未敢望也。
公元1916年
曺景祚(岐鉉○丙辰)
自承賢弟不淑
驚怛久而未已
遠便難階。
尙闕奉慰
日以自訟
秋末因郵承辱書。
又審令叔父嬴博之慟。
繼而慘層鱗。
何天之不佑德門
一至於此
落落相望
只以神魂相吊而已
卽日風寒
伏惟軆候動止萬相。
亞庭諸節並何如
兢燮棲山之計。
本圖藏名匿影。
庶幾求志補過於萬一。
三兩年間
只是舊日貌相
增益者惟嗤點謗議而已
至於許序之作李辨之答。
所謂平地起風波。
而在今日則已同覆水之難收。
去年已聞尊叔
以此大怒
方自惶恐
而今伏讀崇辨。
此又前聞而願見者。
深荷不外
區區癥癖
猶有未能一鍼而遂起者。
輒復强說奉答
所謂護疾而忌醫。
仁者謬愛
得無謂其已入於骨體而望之走乎。
第詳來辨。
固出於衛闢之嚴。
區區愚見
若有與尊座平日寬大和厚氣象不相似者。
得非陳琳所謂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者耶。
不然則是爾來閒居所進之效驗也。
抑甞聞俛宇公之言曰師雖尊。
比之己則猶夫人也。
諸公尊師故而乃多以血氣義理
不覺枉了自家心性
蹉却正路知見
所謂待己之重者耶。
待己旣不能重。
所謂之者
或轉而爲貶辱
諸公於此
殆未之自反深思也。
念生師之誼雖厚。
族親故舊之情。
不可處之以薄。
使愚見幸而得回。
異日負荊不暇
正使未然
不宜以此而遽渝夙昔之好。
諸公之先獲此心也。
公元1918年
曺景祚(戊午)
欲以一書奉問矣。
際承惠凾
伏審遭制重疊
雖未得其詳。
驚怛何可言也。
后歲改。
不審比日尊軆晏重。
諸房亦皆安順否。
區區馳懷之劇。
兢燮碌碌無謂
前月初偶嬰脚疾
醫治多方
今幸少已。
日用放倒收拾耳。
惠辨病中一再奉閱。
多感不外
區區竊謂公之不能使我爲公。
猶我之不能使公爲我
有如朱先生云者
不能逐一奉答
妄爲摭其要義
爲分
踈。
盖此事在他人則固已緘口結舌久矣。
誠以座下親親之列。
胷懷本趣至於不可與言。
不敢終默。
然亦自笑其愚不能知止
自今當學金人矣。
往來相難之際。
底蘊義理
不害爲一塲講論
彼此不爲無益
是則又一幸也。
羇寓窮縶。
一出未易
座下逍遙自在
倘能一訪窮廬
攄盡其心中所蓄。
何幸如之。
而亦不敢望也。
公元1910年
家兄戛過之事。
未必本懷
要亦情勢有以使之。
今承督敎。
殊以代悚。
然以子貢樂正子而有憾於叔孫臧倉之兄不見親就
其在人情
不亦異甚矣乎
一笑
來辨首條所謂門人未知何人。
庚戌譜廳。
座下曾與兢言而忘之乎。
兢前辨故爲隱之。
年前座下甞戱謂兢曰國史亦皆老論所爲
他黨無是處
君亦爲老論可也。
兢笑而不答。
然竊以爲捨吾心義理之所安。
而惟勢利之是趍。
何所不至
比更思之。
國史之說。
亦甚未然
陰暗詭側之事。
史中不無曲筆矣。
有眼者亦當識破
若其著之朝報
傳之文集
之國言者
是非曲直
昭如日星
後有良史自當操縱袞鉞之。
一家之所能私。
可以天下耳目乎。
夫老黨之所勒定爲一時是非者。
惟以勢焉而已
自古以來
有以勢箝人。
而國亡之後
不爲見日之氷山者乎。
且所貴乎論者。
以其能以眞學問得眞義理也。
只如來辨許多牽合麤率之論。
專是痼於習見
主於必勝
而無一從學問來。
以揆合於本心義理
自諸前日承受秉執不可猝變。
而言則不得不如此
然已自待之厚。
况其以此求爲貽厥之計不拔之業則豈不遠甚矣乎
相如所謂鷦鵬已翔於寥廓
羅者猶視乎藪澤爲喩。
可以一笑
座下以戱而兢以誠應之。
其愚甚矣。
然以座下大家風味
不敢小腹相待
然非天下大勇
豈可以此望之乎。
座下鄙言謂出於私心
區區妄發之悔。
駟不及舌矣。
此紙一讀火之
公元1900年
答曺明叔(秉德庚子)
公元1910年
相別五年
苦戀如一日。
一封四書郵便
宗從氏及彜卿各一。
叔從氏及吾座各一。
謂其卽便入覽矣。
竟落在他人手邪。
何來書之不及耶。
且疑且讀。
讀未半而且驚且愕。
甚矣天之窮吾人也。
新居之突未黔
而竟爲祝融之所譴。
欲使之于何而從祿邪。
想當此境界
以爲世之難堪者無大於此
患難憂恤
所以玉成人者。
向來每疑座下內外輕重
未甚斷置
勢利豐約
不無係戀
所以志尙雖篤而學問未深。
天資雖美而成就未大。
將恐時移月易。
素心消歇
駸駸然入於鄕里陳人之域。
私心誠所慨惜
相處之日。
方且同安習俗
舍己芸人
自知可恥
不敢及耳。
一散如雲
此等思念猶有未盡灰者。
今因遭罹拂鬱
發此冷語
似乎不近人情
孔子所謂士不懷居
不忘溝壑
朱子所謂掀却臥房
亦且露睡者。
實亦不可不思。
自此以往
庶幾動心忍性
增益所不能。
禍兮福所倚。
安知不有塞翁之喜耶。
公元1920年
答崔禹敎(命煕○庚申)
昔年拜先文丈金溪
幸遂旣遘之願。
旣又聞家哲嗣足繼聲徽。
而未得考典刑之所在
中間一再以唁禮相往復
踈懶羇冗。
未得從容請敎
使執事降屈年德以先之。
則其爲感愧可勝也。
至於所以見予則有非區區敢望其萬一者。
豈以執事淵源承受之端。
交際語默之審。
而有此不倫之擬也耶
所諭取人之法。
爲慮甚遠。
見敎甚厚。
此則受賜多矣。
區區不敏
學不得力
始者觀天下之人。
無不可與者。
是以頗得流徇之目。
比年涉世久而閱事多。
乃知其踈脫而思改之
旣而一世之人。
又若無不可捨者。
於是又得亢厲之名。
其所見之進退可知
而其爲偏僻踈濶輕己而重求於人則一也。
不知用何道以正之。
使物我各得其分而無凹凸不平之患也耶
執事之敎誠是矣。
然觀自古聖賢其於請敎者之誠僞正邪。
未甞不知之而且容之。
其知之明也且容之仁也。
近日爲人師者。
固未能盡知其人之誠僞邪正
而務以容之爲大。
夫不能知之者
固於理有未明也。
以容之爲大者
其與我者之衆也。
是故古之聖賢之門。
叛徒不爲玷者。
以其明固以照之也。
今之師人者之門。
異物足以爲累者。
以其明不能睹而無所不容也。
爲道公私
可以一見而决矣。
愚陋不足敎人
區區所見如此
執事見敎之勤。
而發此以爲之獻。
不審執事何以重敎之。
拜見無期
臨紙黯然
公元1917年
答朴國斌(載憲○丁巳)
頃年垂訪。
不但古人千里命駕之意。
有無商量者存。
相携旬日
閒話居多
未免緩於所急
此實區區年來懶廢之過。
別後常若有失也。
然以吾座端確守精明之見。
心目未甞或忘。
知舊中或與說當今可與適道者
未甞不到
顧猶無一字以謝厚意而畢餘誨。
區區懶廢滋益甚矣。
乃蒙不較。
遠辱手書
娓娓不窮
鐫切弘多
賢兄愛人之無已。
爲道不倦
乃盖至此乎。
感歎不可言也。
朱張相與之勤。
平日亦甞知願慕。
但以近來深懲於文字口耳之弊。
欲且淸心省事
又見朋友間少以實事相求
而徒以虛禮相加。
不免多與之杜斷
然却不思因此而遂踈於勝己
並與已事而怠墜則甚小失也。
來諭警戒正中其害。
自今當思而改之爾。
主理區區未甞非之。
但謂心是理則來諭所謂認氣爲理之贋訣。
可謂一言盡之
夫旣認氣爲理所謂主理乃主氣也。
而何足爲吾學之眞詮乎。
心氣氣質各是一氣
未甞爲此說。
但甞謂性之氣與心之氣微有不同
所謂不同者。
性之氣直發而無計度。
七情是也
心之氣虛靈而有作爲
思慮是也
其曰微不同者。
正見其一而二耳。
各自爲一
公元1910年
物之謂乎。
盖性與心。
與氣與質四者。
遞下一等
謂性外無心則可。
而謂性卽心則不可。
謂心外無氣質則可。
而謂心卽氣質則不可。
處分別。
所謂毫釐之間。
正當子細看認。
未可便謂有一而無二也。
如何如何
間擬一東遊。
如計之成。
可遂相見
以罄懷蘊
姑發大畧
公元1926年
答宋順翼(鴻來丙寅)
兢燮啓。
自承賢閤夫人奄辭中壼
驚怛久而未已
人生鮮懽。
昔賢所歎。
中年此况。
尤屬苦境
冲和有養
曠達自遣
悼亡之作。
當有不能終抑者矣。
昔年江上拚遊數日。
令人傾心
後一書。
眷注
因循失覆。
遂至十易寒暑
豈可復責以人事者。
而猶蒙不外
休咎相聞
益知雅量至性
淺夫所可涯涘也。
至於前書諭知此事之不可不爲
而自恨其偸墮
意欲取資無似者。
則亦見其謙光之篤。
然此則恐有失於裁量矣。
盖兢少也非無求道志向學之名。
而未能實有其事。
馴致過長於內而謗喧於外。
君子之所憫。
衆人之所笑。
豈尙足爲明者之所提挈哉。
抑古之所爲友道之善者。
不在於相詡而在於相長
不貴乎以文而貴乎以誠信
仁者之終賜不鄙也則區區將守是說而求益焉。
不審以爲如何
前惠諸詩。
諷味無斁
見懷之作。
知念。
陋作不足以爲酬。
抑此又非其時
相望之遠。
非是無以見志
冒昧呈覆。
冀察而存之。
嗣此而有爾音。
不惜瓊琚之投。
區區不敢前日怠慢也。
公元1912年
答李聖宗(基魯○壬子)
頃與章之書。
未及別奉狀。
但以區區論求是正
以爲閒居中講貫之資。
宗回乃蒙誨諭百言
忠懇之意。
溢於辭表。
甚盛甚盛。
兢常患今之世友道闕甚。
惟相唯諾以爲悅。
古道之遂不可見
恐己過之不得卒聞。
今乃於老兄得之
幸甚慰甚。
不可言也。
博文約禮之誨。
聖人之言。
非不願事也。
平日虛浮之習。
不能頓革。
身口相違
目足不相待
近方痛自覺察。
從事小學
兀然未有以進也。
盛敎視其後者而鞭之
見愛之至。
何以及此
謹當書紳服膺也。
至於著書傳後之云。
則兢豈其人哉。
但見世道衰墜。
聖賢不作
禽獸之說日新月盛
吾輩旣讀古人書。
不能進而援之。
惟於寂寞之濱。
從一相信者。
講明古義
吹噓殘燼。
此以艱彼。
是亦本分所宜爲。
天理所存也。
是以不揣僭妄
不量空虛
輒有所云云
其愚亦已甚矣。
所謂共和論者可以無作
如來諭。
此等若但出於戎狄一隅一時自行之法。
則爲吾徒不必作氣費辭歷數得失
今也以堂堂中國而行之矣。
吾黨之眩於利害者亦多疑貳而不能决其是非
區區稔聞之矣。
是以不免又出一語
因筆不覺張皇
自知不能差謬
來諭以爲陰陽晝夜
天理所不能無
坐夜而尋晝底道理
非人力之所可及
及其大明升天欲求夜底道理
不可得。
只當付之天命而任其乘運迭興而已
若此言。
私心未釋然者。
夫陽不能無陰。
聖人之意。
常欲扶陽而抑陰。
大易一書可見矣。
不能爲晝。
然古之人亦有風雨秉燭之說矣。
豈欲其昏昏然與衆同睡哉。
觀於孟子一生忍窮受餓興譏冒謗苦口不已者。
不過攘斥無父無君四字而已
與民並耕之說。
何等卑猥切切然爭之。
至於十反不置
孟子豈不知陰夜之盡則大明之自升。
故爲鶡鴠之計。
譆譆角勝哉。
誠以人生一世
自有一世之責。
賢者任其大。
不賢者任其小。
邪說之行如簒弑之賊。
人人得而討之。
雖欲自逸不可得也
故曰能言楊墨者。
聖人之徒也。
能言者。
豈必孟子哉。
使衆人能言
亦其徒也。
斯義也惟朱子知之。
故曰觀此則不邪說而唱爲不必攻之說者。
其爲邪詖之黨無疑矣。
夫爲不必攻之說者。
豈必楊墨者哉。
使儒者爲此說。
亦其黨也。
古之聖賢畏天命而恭天討如此其嚴也。
是豈行私而務勝。
好名而求異哉。
天命固不可必
然在氣者吾付之而已。
在理者吾不可一息焉而不明之。
曰仁之於父子
義之於君臣
命也有性焉。
君子不謂之命也。
許魯齋之言曰綱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
苟在上者無以任之
在下之責也。
古之人其自任之重也如此
若夫乘運迭興者則其數也勢也。
非吾之所宜言也。
老兄其視吾言若班彪王命論耶。
見敎以韓公著
書之說。
爲賜甚厚。
然亦有未盡然者。
人之有見
當論其虛實
不當計其早晩
韓公雖自謂待五六十爲之。
爭臣論作於少時
而其言曰吾以明道也。
夫以一諫官能否
何與大道云云如彼耶。
韓公固不足盡法
伊川先生亦自言六十始著書
然猶十八而上書數千言
勸上以王道生民爲心。
自今觀之。
豈不太早計
出位思誠
仁人之心。
天下一家
未甞須臾忘也。
則自有所不能默也。
區區淺陋
何敢以語此。
其所論。
只如擧子程試之作。
著書立言之比。
然使兢爲此文字
登之新報。
播諸遠近
上說下敎。
强聒不已
則固宜見非於君子
只是屋裏拈筆。
與同商量
雖日切磋不捨
不至於害道也。
若其義理之有失則固當與諸公改之
豈必出於己而爲是哉。
如曰今日一切任運
冷眼看了。
天下痛痒全不關身
不敢一語明其是非
以此不言而信。
則是老佛自私道理
鄕曲占便宜學問
聖門是也
區區所以自解如此
非敢以拒明者之諫而澤己之非。
只欲因此講求其實是。
亦願老兄進取一步拓開心胸
看得自古聖賢至公血誠規模心法
庶幾將來做得大悲菩薩
不止作小乘禪也。
其他瑣義。
不暇及。
伏惟雅察。
公元1907年
答盧仁道(元容丁未)
辱書勤懇之意甚篤。
新學方張
孤立無朋
况味可知
大抵此事
醇酒醺人
不知不覺
醺到沈湎
如油入麵。
一入之後不可出。
老兄所謂名利之爲。
何事不可爲者。
斷置十分快活
但念吾輩說得不是
卽須扶竪得自己精神
培壅得在我道理
大家戮力進取
不能狂瀾於旣倒。
猶得以噓死灰於將熄。
若復悠悠騰騰委委靡靡
似起不起
似行不行
究竟何所倚靠耶。
來諭見責以不策勵
所謂借聽於聾。
亦何須待策勵
孤軍赴敵
破釜沉船。
前往不顧
各人自出死力
自尋生路而已
至若義理有疑。
固須講磨之益。
向來頗得相聚
多爲詩酒諧謔
消費時日
別無大頭商量
過後常切愧悔
此盖無他
只爲平時不曾實作。
無疑可供。
無得可蓄。
所以相見無話可說
不免將閒事閒語。
人家長短
以爲歡暢之資。
其於輔仁觀善之道。
不亦遠乎。
區區竊願與諸兄改之
庶幾後此相見
看有進益也。
樂府竟至印頒。
世間那有似此乖異事。
李丈文字不足道
但恐吾鄕大爲人傳笑耳。
吾輩力量淺小
此等小小事。
不能斡旋得回。
天下事可輕議耶。
公元1901年
答金敬材(樟○辛丑)
所諭冥行習懶之云。
吾輩孰無此憂。
但二者病旣不同
治亦異術
惟有一敬字是單方妙劑。
至於冥行之患。
苟欲免此。
格物窮理之功眞積有素
不可得矣。
博雜約陋。
是從古爲學大魔障。
誠可慮矣。
然愚以爲吾輩所患
未論其差處。
卽其入頭下手
處多不是當
是以所謂博者不過言語文字浮靡無用者。
所謂約者則茫然捕風繫影
無可著力處。
至於日用親切承接唯諾之間。
都無以自異於流俗
何况與論於聖門眞切之敎哉。
是以私心常自媿恐。
來諭之及。
亦無可奉對。
只有自己病痛苦相而已
但有一說
爲學只爭箇爲己爲人
苟爲己也。
天下事物
無非進修實務
爲人也。
雖以自家心性之近。
聖人言語之切。
無一可受用處。
今日所當猛省而力改者。
不審老兄亦甞思念及此否。
公元1930年
答李舜瑞(鍾律庚午)
戀仰中接奉惠翰。
慰喜可知
敬審軆履萬相。
尤愜願言
兢燮爾來多病少健。
多冗少閒。
無善可述耳。
尊先二編。
來已多時。
未及潛心究繹。
然間窺大畧規例之未安者。
不止一二。
古人自著之書。
名目皆用謙貶之意。
如困知記呻吟是也
今此二書
亦公之所自著。
而命之以寶詮指南夸侈之語。
不可也。
寶詮中引用先儒甚多
而皆不識別類。
若出諸己者。
已極未安。
而今逐條表明則有可知者。
不可知者
今日後輩淺識所能盡覈者。
欲遂置之則先儒說與己說。
混殽無別
不可也。
又寶詮末附以世應占法醫藥諸方
此等猥瑣
豈可上卷性命學問之說。
骨董爲儒著述哉。
不可也。
其他可疑者。
不可悉擧。
區區於此
每未終帙而輒掩卷太息
不知所以
心也。
承方有區畫之計。
豈欲爲印刊之圖耶。
愚慮之。
此事决不輕擧
藏之巾衍
以待後之能者何如
二書宜如戒奉還
而其曲折如右
故姑此少留。
以待從容商議
千萬寬諒幸甚
公元1921年
權子信(頊淵○辛酉)
未見顔色而先以書辱。
此賢者之所難得於平常人者。
况以哀執事斬焉在服
而兢燮之無肖似者乎。
奉讀以還
感幸不可具言
而其大者要有二焉。
自兢燮從事師友以來
於世之所賢者。
力所可及
無不得其人而親之。
其所不及
未甞不聞其名而慕之。
而於仙鄕則尤是夙夜寤寐者。
惟是邇年以來
道術與世並壞。
遐方僻壤非所有。
亡者固無足論。
卽如文明本原之地。
駸駸胥溺至於用夷。
以此窮居竊歎。
深恐一脉墜地
維持之無人。
及讀大誨。
乃知山荒中有好人而名不聞。
如晦翁之所歎。
則安可遽謂今世之無其人乎。
一幸也。
以兢燮孤陋獨學
重以年來尤少强輔之益。
幾成廢墜
而加之狷隘之性。
與世寡合
動多窒礙
臨事疑沮
不能自决
以是彷徨焉莫知所適
儳焉不可終日
執事之書而繹其綢繆之意。
使人心胸灑然
不但自喜謀道之有所。
而尤以知此身之不見斥於當世君子
猶可自勉以進於善。
此又一幸也。
執事所以見敎
推借過甚
非不肖所敢當其萬一者。
異日得承淸眄。
使庸陋之實。
畢見於前。
執事自悔失言耳。
誄文
拙陋
然粗見鄙懷。
但入題處無多語。
或疑其於先德發明
然凡文貴得軆
此作須如鋪排
方似停當
未知以爲然否
不中者。
望爲指示
不敢憚改也。
晴山誦慕良勤。
而一覿尙遲。
年來百冗相纏
未及一字修敬
亦緣向德未誠。
續當別有所謁也。
公元1922年
權子信(壬戌)
公元1909年
去冬惠書
爲賜弘大
時時發而讀之。
以豁蔽消吝。
乃久不能奉答
以虛厚意
日前小紙之復。
又極草草
私居冗雜
習懶成性
一切禮數
率多簡慢
然此在他人或可。
而於吾座則不可。
在吾座固不可
而於令兄則尤大不可
執事之重加督問也。
所論讀書守義者。
未必知道談道
修辭不能明辨審擇者。
一世而措之衡度之中。
一銖寸之遁其情。
高明識量出人萬萬。
安得而聞此。
至謂紹已墜之緖。
太平之業。
非才氣義之所可擬議
則尤繫甘苦有得之言。
懸揣臆撰之比。
而施之淺陋
眞足爲當頭之一棒。
此等議論不存於世。
虞韶周雅之亡亦已久矣。
而今得之深山窮谷之中。
安得不使軒然起舞也。
用是甚欲一得攀晤。
平生隱失
以資糾正進尺寸之微。
得以歸宿
而勢有未易圖者則輒復黯然興懷耳。
服辨此近有識之論。
如來諭之意。
然不如來諭之切實
區區近亦悔其輕出
欲遂收而藏之
士友中又多以爲必然
全之毁。
亦不無慮
不免任之耳。
令兄所立如此
眞不愧西山門庭
今之世何處得來
古詩四章
諷誦百回
宛如親接謦欬
只是擬議非倫。
不敢當
難以奉和矣。
所問宗服。
諸公所定似已近於情理
儀禮宗子之母在則不宗子妻服
䟽云宗子
父已卒宗子主其祭。
母在未年七十。
母自與祭。
母死宗人爲之服。
(宗子母七十已上則宗子妻得與祭。
宗人乃爲宗子妻服
)此說似旁照
盖此宗子父必是未曾受重者。
若是受重而死則不應以宗子立文也。
如何如何
所需言志之什。
年來興味可以及此
只有數則錄去。
斤正尤幸。
公元1928年
李平叔(圭衡○戊辰)
兩年再辱書。
久稽修覆。
來諭見恠漠然相忘
然此心則何甞一日弛也。
比日春闌
伏惟經軆動止休旺。
所示木石髮種之歎。
不啻出自陋口。
一事誠是吾輩隱憂不可一歎之者
各自勉勵
以覬之圖而已
明德有理無氣。
此固今日主理者之第一話頭
然終無奈具衆理三字不成理具理。
不獨虛靈二字不可專以理言也。
且此二字果屬理也。
則其言當曰衆理皆具。
不當曰以具衆理
以之一字决是能具之器。
非所具之物。
能所之辨。
古今論理者之所據以爲關中河內
惜乎今之君子之不知察此也。
來諭槪已正當
而但以天字謂已指是理則亦恐未盡。
朱子固云天卽理也。
然至曰
所得天則天和陰陽五行皆在其中
何甞止於無聲無臭之理而已乎。
旣曰天只是理。
所得亦理也。
具亦理也。
虛亦理也。
亦何所異於爲彼之說乎。
至於虛靈不可專以理言者。
其說甚長。
徐當俟相見以罄愚耳。
公元1907年
成道賢(榮淳○丁未)
前此一二奉際。
未悉足下所存
然得其外而粗意其中之必有異也。
辱書果得所圖
至於擬議無似不一及而止。
過情之聞。
足下見欺也。
欺之不已至於罔則所損於明者不淺。
足下自重者。
何遽爲是也。
收拾身心
閉門自資
當今之時。
計無善於此者
足下能自辦。
不必諸人而足也。
足下山居成性
外間一切上心
惟以卷中人爲師。
足以進取
惟在志尙之如何爾。
勉旃加愛。
實踐其言。
區區之望也。
比日寒甚
伏惟侍履衛晏
兢燮奉親粗遣。
自餘無足聞者。
中布此。
希魯所。
惟冀雅亮
公元1906年
答黃孟濟(雲河丙午)
示喩憂憤斯世
誠似切至
而至謂爲夷爲獸。
讀書何用
雖是因筆寫出之語。
而恐涉於忿懥不得其正也。
所以讀書者。
惡乎用哉。
以免夷獸之歸也。
旣夷而獸矣。
讀書之可稱。
果能讀書
誰得而夷獸我耶。
也者
聖人之所言而不之急。
苟吾心之不夷而吾身之不獸。
是亦爲用。
奚其爲爲用耶。
俛翁今
所處
於古罕以爲據。
然歸潔其身而已
亦何待人云云耶。
來諭似若爲之分疏然者。
不必爾也。
自古賢人出處
例多議論
處士尤甚
一時紛紛
安足爲意
要以俟後日耳。
其他不敢盡言
可以面談
公元1901年
答朴乃觀(海默○辛丑)
公元1909年
易學所造何如
天資旣厚。
於道爲近。
而又加之以潔靜精微之理。
想其進有異人者。
所詢二條
未易體會到此。
孟子易之說。
尤爲推得分曉。
曾子一段
如來敎所示。
非不好矣。
但兢意猶疑自强不息
君子軆乾一事
未足以盡易。
易之爲道
廣大圓活
執滯不得
故或有問程子瑩中常愛文中子或問學易。
子曰終日乾乾可也。
此語最盡。
文王所以聖。
只是不已
先生曰終日乾乾。
未盡得易。
據此一句
只做得九三。
使若謂乾乾不已
不已又是道。
漸漸推去。
自然是盡。
只是理不如此
此語眞實有味
不但可施於讀易。
以此而觀來說。
其然何如邪。
外此未有他見。
不敢妄有所陳耳。
軒記重煩督命。
未可以卒辭。
承兄近當到此。
相見曲折
乃敢下筆也。
公元1907年
答曺而久(璿承○丁未)
平時吾子過從
雖無以深相發者。
未甞不愛其沉實簡默
其中有人不及知者
吾子於兢
一門之親。
歲時往還
存問之間。
所宜簡畧邊幅
一用家人禮可也。
今者忽寄長幅楷書
首署其名。
如見尊貴者然。
旣而讀之未數行。
廢然而歎曰此豈吾而久之書耶。
何至於是。
卒業而又歎曰是其憐愛之深憤悱之極。
而不自知其言之過也。
是而久之敎我也。
雖然於而久。
豈待之若他人而已
苟有疑於心。
將無言之不可盡者。
夫忘人之勢與敎人不倦
聖賢之事。
足乎道義無間物我者之所爲
吾子輕以許我。
而又引陶山德川有所云云
何其聖賢之薄耶。
吾子豈薄聖賢者。
故曰是而久之敎我也。
吾子言雖未中節。
而味所示書意
指極深厚
發於至誠
不比今時少年皎厲便儇態。
菰蘆中豈易得此。
不敢慚愧之私。
而掩其喜望之情也。
邪說誣民之害。
吾子豈難曉者。
君子反經而已矣。
經者非周孔程朱之書耶。
吾子從事於斯
不以他物間之。
其所見。
自當入水而不濡矣。
勉之勉之
以張門戶
以幸祖宗
不憚竭力以助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