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岩栖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巖棲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書
  
公元1902年
答卞廈瑞(宰鉉○壬寅)
示諭縷縷
無非自訟之言。
寡過未能之意。
世之處樂而免約者。
不爲侈靡所使
則必爲計較之所奪。
求其能如足下之具决定志
子諒心。
藏身米䀋幹冗之中而留意書册道理間者
亦鮮乎其儔矣。
朋友之願。
孰不欲其能不變而卒有就也。
至於屬意無似如兢者。
而幸其萬一有助。
則雖足下盛意
而非兢之所敢當也。
相見之久。
不惟足下不悉我。
區區不能足下之進否於眉睫之間。
足下急於下問
兢實無以爲對。
異日面奉
或得偶坐罄論。
以訂其可否也。
惠餽非望所及
仁者之賜。
不忍奉却。
謹己如戒。
悚恧不可言
竢愈暖或當作貴近行。
得一晤。
公元1912年
文章之(樸○壬子)
日前惠牋。
以重卿徑去。
未能修謝。
愧歎無已
比日春陰
謹問侍奉餘經履連旺。
區區不勝卑悰。
兢燮忍而不死。
見新年。
兼以憂虞如海無畔。
苦痛苦痛
示諭志業荒廢
尤悔山積等語。
一似出自賤口。
在賢座何甞有此。
可見省念之切。
區區平日亦意賢座譽望太廣。
其所以答此。
其憂亦有不淺者。
當十分加勵。
益圖進取
以爲萬世之計。
不宜宴安江沱
足於所旣有者
而止也。
李兄春間或尋舊盟否。
向來相處
必多偲切之益。
近日友道弛甚。
實病相攻。
絶難其得。
不知此箇弊源
何處釀來耳。
屛障向來謾托之。
未欲其必得也。
若無有則置之可也。
何至作勞費耶。
千萬罷休至望
鄙家自有舊件可繕補。
不願新侈也。
文章
昨昨書承慰。
更惟天陰
經履淸旺。
江城君事中孝謹有學四字
近日俗尙則誠有以未足者。
而以當時務實直之風言之則亦豈他人所易得者哉。
不可小廉曲謹見疑之也。
六月奉使入元。
十月交趾事。
旣載麗史
前此何以不見耶。
此當亟通于滄翁。
請改下一轉語爲是
若已裝布則恐無及也。
左遷淸道事。
滄翁以牧隱敭歷句語爲疑。
大有見識
鄙意如此
但未敢發爾。
圃隱不與金鄭同載
所不可知
然朴文正尙衷
圃隱同疏。
或當見於他處
望更考之。
勿迎元使。
固是諸公明達處。
當時槩以事勢爲主而言。
非必欲存華夷大防也。
所以朴公之以此事議褒贈也。
西溪玄石以是相難
夫以其子孫而猶不欲其先祖之非其實而得是名。
識道理者固如此也。
特以二百年來
尊周之說。
爲吾邦大門路。
世之欲尊其祖先者。
以微爲大。
無爲有之弊。
踵相有之。
不可深思痛矯之也。
尊先若此者非一。
今後有眼力者。
自當
覰得破。
不謂以左右之
而猶有所未舍然也。
至於德興之誣。
滄翁之以趙疏辨之。
可謂千古隻眼
能作快心事。
不獨以後孫之請而勉爲之也。
公元1920年
文章之(庚申)
所示南兄書云艮齋國服事。
名我爲賊而欲有大聲討之擧。
其所辨明擔保而止。
夫賊之一字
向來流輩隨口胡喚。
無足道
但以其邃學閎識而發此。
則必有所以明其爲賊者。
其所聲討者。
必有所以聲之之實。
盖自去年妄論之後
衆說漂喣。
區區不敢自信
每甞考之經禮。
徵之史事
以求自易其論而終未有得也
今也誠得備聞其詳。
而眞見謬說之當改。
區區之幸。
無加於此
惜乎南兄不諒此意。
乃曲保而徑止之。
使治賊者旋執旋縱。
近於以法爲戱。
爲賊者不知其罪。
未必以恩爲感也。
是豈區區所願耶。
南兄以鄙前日諸說。
爲己棄之論。
區區所執。
終始如一
未甞有棄之者
不知此兄何所見而云爾
此正如庚申南人伸雪李草廬。
令人一解頤也。
止謗之云。
相愛之意。
然使當世君子
果有光明正直通達禮義者。
能以一言服我。
吾固不憚釋然以悟而幡然以改矣。
不然而但欲使之俯仰遷就
求免一時之謗。
而終貽千古之笑。
則非蹇拙之所能也。
其所謂謗者。
伏波起。
無有了期
是又何術以止之耶。
只當默守吾太玄而已
幸爲我謝南兄
公元1902年
答盧誠之(普鉉○壬寅)
公元1920年
昔歲足下浦上
固知有異於人者。
然是時兢方年少膓肥。
足下弱冠後生
盃酒笑談之間。
未有以相益也。
一別東西
不可復聚。
漠然相忘而已
中夏一封書
坼而讀之。
字畫端潔
辭采燁然
卒業而稱奇士者屢耳。
而其名與地
茫乎不省其爲足下也。
甚矣兢之孤陋足下之進也。
夫以足下之所就如此
其視兢之優柔狼狽六七年間。
猶夫昔日而愈退者
賢遠甚矣。
足下以己度人
意其不應尙爾
遠寄手書
加之以過分之寵。
擬之以非倫之稱。
以多而下寡。
以實而求虛。
吾未知其爲得計也。
抑甞聞之。
君子處己重。
故不輕以許人
足下許人太輕。
僕恐其處己未重。
己未重則所學不固。
所學不固則易遷於物。
人之有才者。
自以無不能。
自以無不能。
則物之遷我者。
環而攻之。
以不固之學。
遷於環而攻之之物。
其殆可勝言耶。
足下又謂手抄兢所述而時誦之。
可駭然。
足下爲此等所誤。
脫然改圖
剗去浮華
斂就本實
所望於人者自期
所務於己者待人
使已進者益進
無不能者至於若無能焉。
如來所見屬者
安知不在足下耶。
足下之書而感其意。
不知己之不足
而思有以相勉。
又喜吾復庵公之有佳婿也。
聊爲道此。
公元1915年
柳晦敷(海曄○乙卯)
不佞客遊仙山久矣。
而猶未識足下之面。
但於知舊文字
公元1920年
多見足下姓名
以爲是必有異於人者。
而惜吾未結識也。
乃者忽辱惠書
開封而已自驚異。
及其坼而讀之。
辭采燁然
陳義嶢然
而別幅六章
音調鏗然
益自歎其世有若人者。
區區僻陋之逖然。
可愧也。
然竊獨恠夫足下所存有如是者。
至於稱道無似
擬議非倫。
類若近於世之工於媚悅者之爲何耶。
自處處人
無二道。
今足以是而加之人。
愚恐其所以施諸己者。
或有未盡。
若曰嚴於己而不嚴於人。
知其不中而姑以是處之。
則非區區所聞也。
夫道文之歧久矣。
足下之病之是矣。
然欲合而一之
粹然有造於和順中正之域者不能
足下視僕之所爲
豈眞有萬一之近似於斯者耶。
苟悅其外而不核其實
見其小而遂許其大。
足下之不自顧惜。
吾恐人之議己。
如其所以夫人也。
如何如何
雖然僕豈以是深疑足下哉。
亦知足下愛我厚望我深。
特爲此以誘而進之耳。
足下之於僕。
旣以友道相期
與其婉辭以引之。
曷若正其事忠其言以道之之爲善耶。
自承書來。
且盡矣。
而久未奉報
盖踰分之施。
莫知其所以報。
故爲怠慢也。
足下亮之否也。
拙詩尤不足以爲報。
聊當一笑而已
相望杳然
會面無期
惟祝侍奉加護
以慰遠懷
公元1903年
答郭叔章(繡坤○癸卯)
公元1920年
春初惠顧
未款爲別
仍復閱時阻音。
足下一何勤而兢一何
耶。
愧歎愧歎
比日何暑。
恭問侍外履用佳廸。
詩學計漸加活熟。
所謂面墻能言二事
兢曾再讀是經。
今亦成誦
便是一步一口
不得若是
何以奉對。
然觀足下所示。
便有要求實受用。
不隨衆看誦之意。
卽此已是開了一重墻。
進此惟有加力耳。
它人所能與哉。
但以區區所聞
是書不比他經。
不要逐字鑽硏究索
貴在默識言辭之表而深契情理自然
使吾之心志耳目
古人精神意思
相成變化
至於不知舞蹈之自生。
方是少分得力處。
兢聞其說如此
而猶未能見其如此。
聊以答足下之厚懇而已
事理通達
非謂詩之獨爾。
書禮之類不與也
以爲之流活絡
不可典要
一句一言
了無義理
要在人識取
書禮等則一句一理
一言一事
不能通達如此耳。
未知如何
兢讀易已半年
未了上經
其間東西走作
潔凈之理。
甚不相入
三復謬屬之言。
又爲之汗也。
公元1913年
李景翼(炳鯤○癸丑)
示諭縷縷
兢雖頑蔽
粗曉感應之理。
豈不惻然動念
其說畧具令從兄長書中矣。
但聞兄欲待讀書
妄謂此事如喫飯相似
飢則自當討飯喫。
何至待人方喫。
欲待人喫。
是必不甚飢也。
雖有智者
安能食不飢之人耶。
奕夫見謂此事圓成固好。
但慮未有實效則爲可懼。
此見省勵之意。
然亦似計獲太過
夫以兢不能自存
諸公見愛之深。
欲力爲之所。
則但能處以公養
之仕。
使不飢餓吾土地亦可。
何至中國之室而欲得國人矜式耶。
朋友之間。
貴在義比。
不必懷利相接
於諸肝膽相照久矣。
豈爲是規規飾邊幅重然諾
以自疑阻哉。
誠以行虧福薄。
動生悔吝
深恐秀才灾慍未殄。
爲人累耳。
亦願諸公洞此心情。
使雲蹤水跡。
去來自由
三驅顯比
邑人不誡。
不以泃沫維縶見待。
敢自愛其區區之守。
而不趍走於下風耶。
公元1917年
李景翼(丁巳)
所示金友之言。
發藥良至。
兢是何人。
有過
輒爲朋友之所恐。
感幸不可言
蔡公前此未甞聞知
恨未得一見也。
文藝之爲末技
口耳之非實務。
區區亦非不知。
陷溺已深。
方自求出而未得。
安能爲公謀耶。
然竊見近來一種學者
厭鄙文學
不務讀書
專主踐行者。
往往矯情矜能徇私好勝之病。
甚者內極無狀而外爲君子之貌飾。
盖其初非眞以文學不足爲而不爲也。
乃護其所不能
自托以逃。
而不知其陷於自欺而欺人。
名爲務實其實虛僞之尤者耳。
如吾友者其才力足以自勉
而乃以爲不足爲。
其所謂眞有志而異於彼之所爲也審矣。
區區以爲在我者固不當末務爲急。
而於人則苟有一藝之長一知之得。
皆當休休然以進之。
以恢吾道之公。
况吾之趍向旣定
則彼所謂末務者。
皆可爲見識擇之資。
立誠居業之地。
孰與其守澹泊而落偏枯
以爲足而可乎。
不獨此也。
公元1920年
兢竊觀吾近代文章名家者數公。
見識操執
非道家所及。
盖其文思深故讀書熟。
讀書熟故見理明。
見理明故所守固
其所少者獨壇坫標榜耳。
舊見明儒卲文莊之語。
願爲士大夫
不願爲假道學
每恠其言之不平
邇來閱歷人情世故之久。
方深覺其有味
妄甞以爲天下之材高者溺於文藝
其次騖於事功
下者乃托於道學
所以士大夫之以文章名節著者衆。
道學之眞者難得也。
吾友旣有志於是
願更擴開心胸。
從事聖門求仁之功。
弘毅基本
無我準的
使人世間眞道學。
不落文藝口耳。
不拘壇坫標榜
豈不盛哉
區區此論。
實無異於懲羹吹虀
然在景翼不害爲郢書燕說
亦因以求益論爾。
然勿以示人
恐見者以爲詬儒也。
丹丘之役。
經紀刊務耶。
景翼平生不肯尋師求友百里之外。
今忽有此行。
得無大耳三藏覰見耶。
一笑
鄙行初擬以節後爲之。
不成矣。
要當遲以明也。
金浦曾已成行否。
聖齊何至過毁。
以貽親憂。
有以抑之
續當別有問也。
公元1902年
答鄭士文(之純壬寅)
士文足下
兢之得足下於始見也。
望其眉睫而知有養焉。
聽其言語
審其唯諾而知有志焉。
而顧未甞深叩其中而窮其所存。
索居孤陋
欲得益友
以資切磋
而罕其遇。
所以心切傾戀。
不意足下不以卑陋而忘之。
遠遺之書。
所以見屬之意甚
重。
足下所存
於此可想其一二。
至於稱予過分則多非其實
有若戱劇相處者。
非所望於足下也。
因以細考詞意。
亦足有過人者。
而猶不能無失幅尺
意者足下所自得者或不免踈畧
所以處人者亦不覺有過耶。
儀秦之達與言語文字自尙者。
心知不足慕則已矣
何至自表其異。
若有與彼較其得失競其短長之意。
况我之五糓未熟
而徒議荑稗美惡
亦非當務之急
足下吾輩俱是後生初學
尤當以重厚謙退慈良懇惻氣象
爲求仁治己之本。
不當心胸間設爲機械議論處。
自表襮。
踈脫自家檢點
引惹外人指目也。
來敎旣以朋友相處
心所謂疑。
不敢不以告。
足下能容之否。
隱君子之云。
尤不著題。
兢固非宋纖
足下亦安得以馬岌自比耶。
足下以此等爲奇。
益閱天下之理而反諸身心之間。
務充其內而勿急其外
則其長進成就
淺陋輩所可量耶。
僭易及此
惟照恕是望。
公元1914年
答鄭士文(甲寅)
日前樸馬之枉。
曾是不圖
窮山陋寓。
信息且大。
病冗中未盡披寫
草草送別
殊切歉悵。
專使至重辱惠疏。
殷拳加厚。
寄托增重
十年心事
一時都見。
吾人雖甚窮阨
得一相知磊落眼前
亦可以無恨矣。
示喩縷縷
固知所以相厚
然竊以爲孟朱之所以爲孟朱。
不徒在於空言辨闢。
固有正經以爲本者。
設使吾輩
能言距詖。
不害爲聖賢之徒。
至於所謂後世山斗
則有不可能言就者。
况此區區精神力量
不及古人之萬一。
欲强懦夫千鈞之重。
於以人望人之道。
不亦遠乎。
雖然千鈞之重。
一夫之所能任。
而合百夫之力則擧之矣。
明者與其推重以强一夫無所成。
曷若自處百夫之一。
以爲己任耶。
公元1925年
答鄭士文(乙丑)
兢燮私家不幸
兄長隕背
痛苦割。
自堪忍。
仰承仁恩俯垂慰問
已深哀感
至情衷膓
見於辭。
令人涕下涔涔
非吾座見愛之篤。
何以臻此。
人生誰無兄弟
迂踈如兢所以齒數朋友者。
實藉有兄以庇露之。
今焉已矣
俯仰斯世
何所及哉。
然此則區區之私爾。
亡兄素日志氣自不草草
晩爲憂患困窮之所迫。
十未能遂其一二。
齎以入地
留恨無涯。
此則平生知舊罕能知之。
獨爲弟者之所耿耿中心爾。
此語非相悉如左右
誰爲道耶。
比日秋深
仰惟經履淸福
懸溯不任
兢燮爾來冗病之纏。
殆不可堪
左右或已諒悉。
向風致謝
秪自於邑而已
公元1901年
答金贊道(煕達○辛丑)
示喩自悼之辭下問之懇。
一感又一媿。
兢固不足以副盛意
然有可爲後車之戒者。
大抵只是悠悠作壞耳。
要救此病。
不過勤苦二字
譬如農者不勞筋骨數月。
不能一年之安。
此理甚明。
所患只是不肯著力。
荏苒時月
不覺凍餓之至身爾。
能辦
向上
方有許多商量
異日自知改。
不敢覼縷耳。
比來尤覺擾擾
朋友中惟性直來處耳。
春事爛熳矣。
見許相訪。
可能賁然幸甚
公元1898年
答曺誠夫(正煥○戊戌)
公元1920年
守數十日
奇幸則大矣
一無相發
適以暴兢之短。
而爲左右戒則有之矣。
以爲塞遠來之勤意則妄矣。
不意仁者尙爾記錄
遠辱手書
再不倦。
感荷不可言
但承坼計出日
踰時月。
一者聞問
其難如此
况進此而面哉。
兩書詞旨甚盛。
稱引不肖太過
若不曾相悉者然。
兢甞謂座下踈易病。
有驗於此等也。
然此猶過於厚耳。
至於座下之自道則類皆悼前慮裴回却顧
大若驚小若疑。
兢之鈍滯竊爲之仰喜而俯憂也何者
座下之才非不如今人。
非不古人
而顧難得其所入耳
一朝而思息其趍營尋其所向而曰不至不已
聖人所謂憤悱而能啓發
困心衡慮能作者。
豈不可喜。
特以吾人爲學
本非奇特異之事。
不過日用之間。
爲人理之所當爲者耳。
求人理之所當爲
不能無其道。
講學所以知之。
居敬所以養之
力行所以履之
而其節度路陌昭然具在
可階而躡也。
善學者由而之焉。
平易明白之地。
天下精微無不可見
熟久而自得
天下之樂。
無以易焉。
座下方始有志矣。
而遽意超絶之觀。
又懼其見恠流俗從而沮之。
古之能有
成者。
其初恐不如此
是故不免於憂也。
座下反而求之。
盡掃了從前許多意見
做箇百不知不能孩兒模樣
沉潛讀書
著實反己
年歲之後
自當有進。
愼勿求近功也。
詩云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柳子曰其愛也若子。
其置也若棄。
聖門所謂先難後獲
其道亦如此
日夜而望之。
未作而期之。
苦矣何所成哉。
吾懼子之揠苗也。
反以害之矣。
凡此所言。
無諸己者。
信筆爲報
極知可笑
然感盛意之摯。
肺肝當出示。
又安可不陳所見以俟取否。
座下之而已。
仙鄕所願遊。
况有尊敎。
力圖之。
未可質其早晩也。
答曺誠夫
示喩以疾病沉痼
頗事調治
未審所患何祟。
所理何方。
而其得驗與未。
未詳細。
只得鬱然
竊計吾座下平日受氣未甚虛弱
亦無大段疾損
只是大力勞心虛事多。
致一燋灼發閙。
不肯甘伏一時
以爲悠久永遠之計。
不知今此所愼或非此等否。
區區未悉證候。
而其醫治之法。
猶可想得。
一切放下從前閒思量。
掃去眼下夾雜
整居一室
將一件文字有益治心養病者。
潛心細究。
切己軆驗
不以欲速多能分其志氣
其餘外物嗜好聲名詞華之類。
都不管他
似此五七年。
當見心地稍定頓。
病根銷磨
不知不覺之間。
身心表裏一齊得力
其與枉費思想
虛損氣力
百事理會
一時便長進
東東西
西似做不做。
下梢一事了得者。
利害何如耶。
兢病敗殆甚於左右
而奉愛之切。
推己藥而爲獻。
幸不見却否。
春回擬一南爲
倘得相見
便中畧報大意
公元1916年
答權浩仲(道溶)春秋疑義(丙辰)
公元1919年
 桓元年
卽位
與聞乎政。
而書之雖若無以傳信
其後去秋二時則其罪見矣。
宣公簒弑之君也。
曷不如是
五年以後多不書王正者。
傳雖不言
以此歟。
以去秋冬二時與不書王正
爲見其罪。
何不元年
而必待四年五年乎。
春秋闕文
闕文强爲解說
豈能聖人之心乎。
子平生。
春秋存而不論以此
 
十三年。
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止)敗績
宋衛皆稱師。
而燕獨人之者
雖謂將卑師少。
以下四國皆稱師觀之。
非將卑師少可知。
君在師則稱君。
非君而將則人之。
觀於城濮之戰可知
又燕是不列於諸國者。
只得人而微之
 僖二十七年。
天王狩于河陽
夫以臣弑君。
爲後世戒。
則以臣召君。
不可以爲訓。
不可以爲戒耶。
盖晉主夏盟。
王室賴之垂百餘年。
豈齊宋之比邪。
於此特免文名義之罪。
非爲天王而諱之。
未知如何
弑則罪專在於臣。
可以爲戒
而往則王之失大矣故諱之。
此等精義
皦如日星
如此費說。
却是大故麤曲也。
 宣八年
葬我小君(止)日中而克葬。
苟以雨不克葬。
爲天之著咎徵焉。
定公之葬。
不克以時
未知定公何事的爲召咎徵之道乎。
如此等說。
恐似過當
所論是。
胡氏說類此甚多
終是漢儒五行傳見識。
公元1920年
 襄十五年。
王后于齊。
士而逆王后
天王之失。
不能無過焉。
然不稱使則於似有專命之嫌。
是豈之罪乎。
公羊大夫
胡氏以爲士。
此皆不可知
只得闕之。
然不稱使
所以天王之失。
非以罪也。
公元1927年
答權浩仲(丁卯)
公元1921年
秋帆文兄足下
辛酉五月乙丑六月五年之間。
凡七辱惠書
安陰者二咸陽二山淸者三。
區區並未之一答
足下之勤與僕之懶。
可云兩絶
足下屢遷而僕株守
僕之失於是大矣
足下不能終見原而今賜敎有所云云也。
然僕平日懶於酬書。
世人所知
士友中如誠之者
盖已倦而容之。
足下之至五至六而猶不之已則無乃傷於太勤。
不免暴人之短乎。
然僕之所綦懶於足下之答則未甞全無其說焉。
足下旣以友道相責。
僕安能終隱足下
足下之在安陰黌舍也。
所與士友書及贈酬詩章
每自署以敎員類如職名者然。
公元1924年
否。
足下與僕書無若稱。
不敢以爲信然
果有之。
以爲大非僕之所望足下者也。
僕甞語人以當今江右文識。
罕有足下比者
然士之所以自立者。
豈但以其文識而已
必先有以見其志趣者焉。
足下爲此
其於志趣何以自見焉。
足下所示寢屛十二絶者。
辭致可觀
然以居寢而備常目
往蹟而寓慕庸。
何所獨無其人乎。
無論洙泗洛閩
降此而如商岑富春雷首栗里皆可。
又下之竹林虎溪雲臺孤山之流亦無不可
何必選取於唐宋二代詩文之傑。
品題之而寤歌之而祈嚮之乎。
如以乎其人也則子厚禹錫介甫躁妄
安得與韓歐諸公同列而並峙。
如以乎其文也則右丞蘇州眞逸
豈遽出於孟劉之下乎。
無所據。
無所衷。
爲此皎皎者以自揭。
不亦示人浮淺乎。
則向所稱足下之文識。
其果止此而已耶。
二事皆僕之所聽瑩足下者。
故久不知所以爲答。
去年承有一顧之意。
當面曲折
而亦不能得。
於今乃索言之。
足下以爲何如
其它見諭者。
或可復或不必復。
異日相見盡之
惟僕所耿耿者。
足下用心於其切實遠大者。
期有一振以扶吾黨正脉
不孤區區所期許。
則僕雖懦劣
猶將不惜傾倒
跪進足下也。
足下以爲何如
公元1914年
答黃乃鉉(▣▣○甲寅)
昔年一再賜顧
爲感深矣。
奔逬竄伏
自分見踈於知舊
而辱書
又及之。
撫矜之外。
見屬過厚
幸甚不可言
示喩歎年紀之易邁。
志業之難振。
出自公口。
觸着我心。
自古人之善學者觀之。
此等言語亦屬闌漫。
只爲吾輩未曾下得實功。
臨事不覺發出虛歎。
遂成書牘間例語。
不知來書之云。
能不在此例否。
至於一曝十寒之喩。
亦恐未然
吾人爲學
所爭只是眞肯與不眞肯。
便做與不便做
若是不眞肯便做時。
雖使曝得三百六十日
亦何益於己分耶。
區區此言亦是大言不怍。
發憤於己病之未瘳。
爲此相憐過計之憂。
老兄有以恕悉也。
兢燮平日愚性最喜山居
今雖未爲甚獲。
而亦粗了宿願
朋友亦肯相處者頗不寂寞
然亦時笑不會作活也。
來書有見念語。
不覺多言
楊文見(鳳周○甲寅)
公元1925年
春初束裝日。
蒙惠小簡以相勞問
未能爲答。
曾因令族丈書奉致鄙意
中夏辱賜長牋
副以和章
高論淸詞
亹亹動人
僕於吾子還往之日不多。
未有笑語之親講論之益。
而其肝膽則固已相照矣。
然以吾子深居獨學息交絶遊。
妄意自信太過
謂人無足求。
吾子之年已過古人博學無方孫友視志之日。
而乃蕭然於數椽之室。
惟以劇讀力行終竟之法。
則或慮其有礙於大進而偏安於一偶也。
今茲之書。
歷數平日過闕
而爲若有求於無似者。
病俗學之不足倚賴
而以世道之重。
望之
於非其人。
二者之論。
未中節。
然亦可見吾子之處己爲人草草也。
抑愚聞之。
君子自待也重以周。
而其於人也輕以約。
責備於人。
固亦待人之厚。
然終非吾察之所急與吾力之所能爲
曷若以是反諸吾身而求其無一察不盡一力不到爲實功乎。
吾子旣有可爲之根本
又有欲爲之祈嚮
更願益求其所未至。
益進其所已能。
使其所以責於人者。
居然而有諸己。
病乎世者。
脫然無加乎其身。
鄕隣友之幸爲如何
而又何間䟽之爲恨乎。
公元1923年
答諸道源(世禧○癸亥)
公元1924年
去秋辱書。
爲貺甚厚。
而便回卒卒
未有以爲報。
喜施不能無倦意。
敬執之來。
重惠長牘。
讀之不厭
知足下亦自一時有志之士。
非但今世之所目爲頑腐而已也。
夫以兢之愚陋鈍拙
但有世之所謂頑腐者肯與之爲伍
猶當色然願從之。
况如足下有志者哉。
然以足下所爲
終是近於頑腐
區區輒推以有志
宜其愈見怒於今世之人。
今世之人之所謂志。
何甞有如足下之萬一者哉。
抑甞思之。
人之有志
非徒守而不變爲難
而能實有所事
以酬其志之爲貴。
今足下之所守者。
兢固以不見而知之。
獨未知其所事者何如耳
若但止於悼時閔俗謙己譽人如來書之所云。
區區於此未敢別有說焉。
不然而曰吾眞有志於古人之事。
如來書所云。
未足以酬
足下之志。
未知足下所存
更有進於此者乎。
倘又不恡相告。
兢雖不肖
固將悉其所有以爲報也。
敬執重趼不易
與講曾書一過
可知其已得文義
遽爾言旋
第有垂橐之愧而已
公元1904年
李聖齊(璣衡甲辰)
公元1924年
章叟來。
惠問
披慰不可言
無便失謝。
徒常耿然在心
卽日新春尙寒。
伏惟重庭起居神相百福
尊丈得已稅駕否。
兢燮奉老送歲
喜懼交集
兼以舊痴未賣。
日負初心
自顧太息爾。
每讀來敎
似覺與兢所患無異
此等未必非謙退之辭。
區區妄甞以爲古人因謙而德益尊。
今人愈謙而業退。
不知此箇病根
畢竟何處來。
尋常惟之
不得其所以然者。
竊計如老兄所憂。
固不似今人
然恐亦不當一向謙退美事
而不求所以益崇其德益廣其業。
以光此謙爾。
如兢則其所道者乃是披寫眞素之語。
以此爲謙。
所謂文以美名
切願自此不須更事邊幅以爲遮障
只當各自淬礪
以爲務實
一箇塗轍
到有疑殆處。
却加軆究論討
方有少分之益。
不知亦甞思議及此否。
眷愛至厚。
不覺露醜如許
有以照之也。
答金仲浩(源○甲子)
去歲寅緣一晤良幸。
而以行急人多。
有懷未罄。
歸來未月餘。
得三惠凾
甚矣左右之勤也。
顧此闕然無報者爲可愧耳。
比日秋陰
未審經履淸福
兢兄病身冗。
憂惱非一。
一味滲淡
深以
爲懼耳。
所喩心之非理非氣之說。
語不經見
今之君子固應少見多恠
猶記昔年星山逆旅
遌宋兄履齋
入夜談此事。
履齋時尙主卽理之說。
頗多未合
及語將竟。
兢輒曰不必多言
吾獨以爲是非理非氣之物。
履齋首肯曰此言却甚當
此兄可謂得於驪黃牝牡外者也。
若其聞此而枝梧聽瑩者。
何必强與之辨而冀得其唯諾哉。
左右姑默之。
不必向人忉忉也。
許生至此
因如密陽月餘
有書來云欲與數友來此經夏
未及答。
然或望其能踐言
無足音。
次第不如意矣。
今則又不知其在何處也。
兢方以廿五日送女至舟浦。
得幸會亦佳。
撥冗寓此。
適昏草草不莊
公元1917年
答韓▣▣(正中德銖○丁巳)
始與足下相見
固知足下有志有守
及蒙不鄙荐垂仁問。
又知惓惓無狀如此
豈所敢當也。
意者足下抱其志而憂聞見不廣
其所守而思有以扶策頹靡如僕者歟。
足下之意如是其盛。
而久不能爲報。
安在其同聲相應耶。
僻處苦無信便。
不詳高居坊里
荏苒至此
怠慢甚矣。
然其心則未甞一日忘報也。
足下亮之否。
每因東來者。
頗問足下行義學業何居
多足聽聞者。
如此無異合堂同席
區區形迹之足間耶。
兩書所以相賜者甚厚。
所以相求者甚摯。
感愧何如也。
若耻躬之不逮而終無一言効愚
心所安也
盖聞君子之學。
固所
反約而見諸身。
然不先之以博。
其所以爲約者。
未免於陋而或陷於私意
或蔽於俗見
終無以聖賢之門。
此古之學者所以先之以知及而後以仁守之也。
然博之爲言
非若世人涉獵記聞之謂。
特於文字事爲人物之間。
辨其當否是非之歸而已
向來竊覸足下大有樂善好義之心。
而於人事情僞
似多未能明辨精擇者。
區區妄謂私意之陷。
非所以憂足下
至於俗見之蔽則容不無一二焉。
未審足下亦甞反省自見否乎。
世衰道微。
邪僞百出
蚩蚩者不足道
吾黨有志者亦多惑於似是而非之說。
尋常所竊歎者。
足下志守之難得
又若深有意不肖
故敢悉其衷而一布之。
公元1911年
李奕夫(世衡辛亥)
公元1923年
前章叟還自仁邊。
云兄近事心經
聞之不覺蹷然而起。
盖未論其有無新得。
卽此便是好箇信息
使人歡喜
冀有異聞
茲蒙特賜手訊
恩款詳密
有加前日
自足異。
承間聳動處。
知兄質實
决非誑人語
夫擊石之火。
達之可以燎原
安知此一念
德門未艾洪福耶。
欣幸之餘。
預切顒冀。
第審比日
重省餘經履珍旺。
區區尤叶懸祝。
兢燮長是去年人。
重以親癠兒疾。
夾攻心慮
根本陷敗
此外俗相。
膠擾萬端
以此想像淸題。
窅然神往耳。
士初能來相處
何善如之。
兢亦近覺得友之益。
儘是五七分事
俟聞此事圓成
或能一賈躄勇爾。
勉之勉之
以待皓天
復。
千萬之望。
公元1908年
答金汝重(鉉東○戊申)
公元1924年
日前惠凾珍感
袞袞逋答者。
非惟冗懶。
實由盛意如山
不知何以爲謝也。
僕與足下平居徵逐
互相資益
以處五倫之末。
分得矣。
而乃加以匪據之稱。
以不韙之事。
豈不使人拊心失圖
惶汗而欲走乎。
近來此等名說。
無益實事
徒長虛驕之志。
足下於僕。
只在兄事之年。
以是相處
不又世俗觀笑耶。
此其不可一也。
昨者得足下所著諸文而讀之。
議論高辭致之暢。
不但令人刮目
求之相識中。
罕見倫比
若少加磨礱
當使僕輩望塵而殿矣。
平生行能
無可爲人師者。
區區雕蟲之技。
差居後輩一日之長
足下之所就如此
僕雖好自大
安敢抗顔而居足下之上乎。
此其不可二也。
足下深思改命之。
先公推奬亦過。
但於賢孝無大憾缺。
是則僕之幸也。
今晩似可相見
此不覼縷
公元1906年
答安孔見(敎麟○丙午)
一別南北
杳不知動靜
常有懸念
冬初獲兩度書。
藉審侍友佳相。
蕭寺之會。
題目已甚淸佳
令人神往
中歷前行
且悔且悼。
而愈見其志尙之勤至。
有心如此
何憂不進。
雖然前日蹉過者。
已不可復矣。
惟有將來之日。
可以補得柔懶之習。
旣知爲病則亦有人十己千必驗之方。
不必如此前算後。
恐目
下易得衰歇
日後遂成廢置也。
左右雖似質魯
而亦不甚根鈍
獨不聞金柏谷少時一日一字
不能通曉
後來讀書萬遍
遂成絶世詩人乎。
詞章之技。
自有定分
猶能如此
况因聖賢所說
以求本然之理。
而且近。
得效最速。
憂者間斷接續
汎濫不專一耳。
所論讀詩讀易固然
旣已從事
無畏不爲之理。
要在精熟而已
莫管易與不易
得與不得
少間自有到處
朱子曰纔計得則心便二頭便低了。
此言眞可念也。
世變至此
相從益覺未易
各自努力
不異合堂也。
魚種之惠。
何珍且多如此
有愧而已
公元1916年
李重坤(元孝丙辰)
再接珍凾
尙稽一覆
以爲愧。
卽日窮臘
未審侍學履佳廸。
冬間想不虛度
吾人無他妨奪。
惟此一事不宜等待讓與別人
來書問數條。
固不害爲一塲講討之資。
類多只據皮外。
率然起疑
不曾着肉核。
間亦有與本文顯然相背者。
雖各注于其下。
其實了無於思索之功。
望賢者亟求所以反之
幸甚幸甚
見少輩人多不極讀書
却喜臨時撰出疑說。
與人商較
以博講學之名。
此事最近於欺。
尤宜痛戒而不可効之也。
書卿回。
草草寓此。
燈下不成字。
惟幾加愛益懋。
公元1912年
答金晦夫(在熺○壬子)
頃枉尙深哀感
別來恰滿一序
賢弟之來。
謂或聯轡
誠望之過
矣。
乃蒙專使垂訊。
凍濘勤勞至此
仁意盎然
不知雪天之寒也。
悠泛之示。
自是吾輩通患
征邁之益。
其味無涯
而猶有此歎。
非飾讓之言。
必是向進之幾。
有望有望
晦汝一出而辦盛禮
佳遊當又進一格
令人贊喜
不啻在己。
想賢者尤爾也。
空帖冗憂中未及寫染
容徐爲之。
惠及腥繡分珍以貺。
充牣冷厨。
豈勝感荷
無物成報儀。
愧歎愧歎
餘在賢弟口具
荒迷不次
公元1924年
李克元(鉉復○甲子)
去歲垂訪。
不惟辱存是荷
意若有所相期者。
異於人人之爲。
僕固心識之。
兩書之惠。
尤見拳拳之指。
益知足下有意於僕也。
非第有意於僕而已
知足下思以自見之志甚厚。
而冀其藉僕而有所萬一之獲也。
夫獲聖人所後也。
然後之而已。
非聖人之安於無獲也。
聖人所謂獲者何也。
明乎善而善至於明。
修乎身而身至於修。
治乎人而人至於治。
聖人所謂獲也。
今世人之所欲獲者則異於是
下焉者求獲乎利。
中焉者求獲乎功。
上焉者求獲乎名。
夫利鄙者之所欲爾。
功比利則較淸矣
名比利與功則尤淸矣
然而有求獲之心而不以聖人之道將之。
則亦終歸於鄙而已矣。
前足下之見顧也。
屢歎時學之淪斯人坑塹也。
思明正學以勝之。
而要僕發書陶山以倡之。
夫日之沒也。
秉燭以自照可也。
求日之忽焉返也。
雖至愚知不能
今足下以憂世之過。
而不難於枉尺而直尋。
足下之心絶於
利矣。
而猶未離於功也。
足下面要僕一言以相贈。
再書又必欲有說以見規。
足下與僕。
平素之親。
無意氣之好。
贈與規均未於義有當
且爲規也。
孰如聖賢成訓
淺陋之言何爲乎。
然而足下勤勤云爾
則是足下又未能忘情於名也。
若是而冀其獲。
比諸聖人所後者。
未知何如也。
雖然僕非敢以是專待足下也。
以爲今世之士之通患
則雖賢者有所不免也。
然僕所以盡言足下者。
誠見足下相期者。
有異於人人
故僕亦不以人人足下云然爾。
足下照察之。
久苦冗裁答逋極。
希亦見諒也。
曺國賓(光鎬○甲子)
公元1923年
前年蒙賜枉。
舊故新際。
均切欣幸
去秋來。
三辱惠凾
尤以感荷
顧兢懶廢。
緩於修謝。
一若不知情禮者之爲。
愧負寧終可逭耶。
比日春陰
伏惟經軆百福
闔宗佳安。
區區不勝馳懷
冬春來。
再省病兄於故里
身亦間經一疾。
然居冗自度
無一况可述耳。
俯需觀水亭記。
累蒙敎督
兢雖不文
宗親之誼。
豈以辭遜爲事
所以鄭重不敢作者
區區平日拙戒。
事在百年之前
不得當時確據
則不輕下筆。
誠以敬愼之道。
不得不爾也。
據奇丈所述行狀及今次所示鄭高二公亭詩。
皆於鄙見有疑。
狀曰公以弘治辛亥生。
及冠遊成聽松門。
亟被師詡。
聽松之生。
弘治癸丑
則後敎官二歲矣。
安有二歲之長。
學於其少者
公元1536年
乎。
此其可疑一也。
南臺之選。
宣祖初年始。
李一齋爲吾邦南臺之首。
而今狀曰以掌令持平
乃皆不起無所據矣。
此其可疑二也。
鄭松江生於嘉靖丙申
則少敎官公四十五歲矣。
詩中安得以君呼之乎。
此其可疑三也。
淺見揆之。
水亭舊卽有之。
必非敎官公所作。
若以鄭高二詩爲證。
則尤覺不近情實。
安所憑焉而僭爲之記乎。
一切不與敎官公相涉。
但以今日作亭之意記之則不患無說。
與行狀及樑頌。
若是其乖刺。
亦何所安於心乎。
又亭之有水。
不過潺湲一溪
則與孟子所謂必觀其瀾。
指不相合
難以爲文矣。
區區所未喩者如此
於諸公有不宜媕婀相蒙
備言及此
切冀寬諒明敎之。
千萬幸甚
且念近日之俗。
闡揚祖先
而攷其歸。
不隣於虛罔幾希
無論終必有有識看破
其於古人誠身悅親之道。
不亦謬甚矣乎
有志好學之士所宜洞觀而思自振拔。
不當隨入於其渦中。
以自恬其無恥也。
未知高明以爲何如
大詩二篇深荷見念。
諷味不已
近因憂患膓澁。
未卽攀和
容徐俟興到也。
公元1906年
答李舜章(炳薰○丙午)
公元1924年
五舍之間。
三朔之內。
疊辱惠問
仁眷所注。
何其數而疾也。
藉審新正
侍友節宣休連勝。
歲來數日。
人事例多擾擾
何遑於他哉。
而來書數百言
開陳名理
不至於爛熳不止也。
甚矣足下之勤且厚也。
所論冲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
與夫情之未發。
其中粲然自有條理等說。
區區亦已良遂之矣。
何待足下之屢敎哉。
但謂之森然粲然則可。
以爲有偏全通則不可。
今且不要引證。
獨未知足下所云理有偏全通塞者。
是兼氣說耶。
是單指理說耶。
兼氣則足下之前說與兢之前備矣
單指理則氣未成形之前
偏塞二字
於何處而看出耶。
偏塞旣不可言
所謂全且通者。
只是本然全通
非人與物受生以後事明矣。
若謂理本無偏全通塞。
何自有偏全通塞則又不可
理之爲妙。
非以其有偏全通塞也。
只是渾然之中。
畧有區別耳。
雖有區別而其全軆却是無分段無餘欠渾圓自在
今乃以其下一截事而求之於本軆
豈非贊其妙而反累其德耶。
程子善惡天理
謂之惡者本非惡。
過與不及便如此
所謂過與不及
亦是氣用事後方有此。
若必如盛說而推上去則亦將謂理無過不及
氣安得而有過不及耶。
喜怒哀樂之發。
苗脉固自所由處。
然謂性中有是四者之根株則不可。
只是渾然之性。
乘着是氣。
其所感而改頭換面逐旋出來耳。
所云由其有是端於外。
所以知其有是理於內者
未爲不是
以此四端則得矣。
而論喜怒哀樂則未善。
(不可道喜爲仁之端。
怒爲義之端。
)况欲引喩於偏全通塞之理。
便是一重兩重底膜子。
於義殊覺未精。
至於所駁日光之譬。
則以有形之物。
無形之理。
前輩所不免。
如川月水銀之類可見
只當論其似與不似。
今乃以此謂滯理於形象
恐亦是考之未審不盡人言之意也。
抑又有一說焉。
所以講求義理者。
盖將以利乎用功也。
孟子之時。
有言性惡者。
有言有善不善者。
兼言氣質二說亦自有理
孟子之必言性善力攻其非何也。
所以發明本軆而欲人之知皆可以堯舜也。
至程張而必論氣質之性者。
則又所以深著本軆不可混而氣質之必可變也。
故曰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
夫氣有偏塞則理亦有偏塞矣。
然必曰因氣而有者。
所以深明理之本軆
無所倚著。
而氣之偏塞。
可以通變而復其初也。
今必欲說理有偏塞。
故氣有偏塞。
如此展轉生解。
不知何所加於理而何利於事耶。
且旣有偏塞之理則雖使用盡工夫
化其氣而復其理。
其偏塞者依然故在。
亦何理之足貴而學之足勉耶。
無益於事而徒涉多言之累。
竊恐善學者之不爲也。
足下見愛之深。
輒發其妄如此
所以待其勤攻也。
如何如何
公元1927年
申國鉉(鉉睦○丁卯)
公元1923年
去秋見顧
意不偶然
唯諾之間。
足見存志不苟
別後荐辱惠訊。
辭旨之重。
非所易當者。
人事稠冗。
歲將周而無一覆
雖僕之踈懶固爾。
非於足下始然。
然其於感應之理施報禮則不亦遠乎。
兩書袞袞
無非肝鬲之要。
而悅學之意溢於辭外。
足下年今長上而能如此
恨不於尤少時辦此志向此事。
然自今
加功
誠能中庸二十章末節之云。
無限好事
安知不期然而至然耶。
齋名志事二字
固無大不可
而記文旣有所受則僕不必泚筆
軒名如愚
是日前所面商者。
故輒草一銘以呈。
足下以爲可用則存之。
不然則棄之亦無惜也。
幸毋以此答之遲爲嫌
因風時垂惠問
餘惟祝侍祉。
不宣
答金靜吾(定基○癸亥)
春中一書
深慰冀渴。
首尾標題稱謂
一似卑幼者之施於尊貴
足下之於僕。
豈當有是哉。
中間縷縷百言
志趣雅潔
見識精確
足見其一二。
僕之傾嚮足下
固已有素矣。
得此而愈信其然
爲喜可勝言耶。
所云糊口之役。
自昔所不免。
固當比而自寬
况推而盡之
半之功。
四益之驗。
無適而非吾進修之地耶。
天之窮讀書種子極矣。
然古之人愈窮而愈堅其志。
其所以雖阨於一時
而得伸於萬世
窮極則反。
亦理之常。
足下勉之
無負於古人則已。
尙可較哉。
費隱說似一段意思
但與區區所聞有異。
妄爲疏批其后
幸不恡重示之。
至所論困言一條
亦似未悉鄙意
春秋諸夏而用夷則夷之之義。
何甞一毫輕其國之意耶。
此等虛心觀之。
自當渙然也。
敬初回討覆書
近經重疾。
牽勉作此。
不能一一。
公元1914年
安禮叔(鍾和○甲寅)
去歲廬次枉存。
高義出常。
文彩爛然
被之窮蔀。
其爲感幸。
公元1923年
已踰涯。
旋蒙辱賜惠書。
眷予益深。
且以前日妄言
爲若於心不忘者。
此幸又過望也。
受賜之大。
不宜薄報。
一歲之中。
憂故多端
意緖不佳
簡慢至此
在禮固不當爾。
而其心則乃益所以重畏吾子
獨不知吾子能察此否也。
學文游藝
當有一年之進。
進此而上消息更何如也。
田地旣好。
所當加意者。
種子之擇漑壅之勤耳。
種子不擇
漑壅雖勤。
所穫只是稊稗爾。
種子雖擇。
漑壅不勤
又安得以坐見之美而幸致坻京之積耶。
今日世道雖無紀極
人材之出。
若有不偶然者。
安知天意不遂悔禍
良農不以雨暘之變而少怠其作息之功。
如僕者少有學稼之名。
悠悠自安
旣至罔有黍稷
然粗有聞於老農之旨矣。
吾子不以不慮寒饑而反敎人見笑
使異時突兀見三百囷。
餒者亦與有幸焉。
區區之望也。
兢昧於安土之義。
轉徙到此。
空乏在其前。
謗議其後
所强林泉之樂。
粗稱素心
靜極之味。
實獲古人
其他又未敢言也。
仁鄕諸公久遲一謝。
新凉思遵江南下。
若遂此謀。
相見有日
姑布一二爲報
公元1911年
孫敬執(錫綱)問目(辛亥)
 人有一子二孫
曾孫尙稚。
而子死適孫亦死。
主喪則次孫可乎曾孫可乎。
主喪則用曾孫之名。
而其事則次孫攝主之。
 忌祭。
宗子或出他不參。
初獻次子與長孫誰爲之。
恐次子爲之。
長孫受重
則與支子一也。
宗子年老而傳則雖有次子。
長孫當初獻。
公元1917年
答安明琡(鍾采○丁巳)
冬初惠書
而回便冗遽。
未卽爲謝。
居然歲且窮矣。
仰惟友床經履珍護。
區區奉溯。
兢燮近因風痰挾以癮疹
作苦非輕。
儳然如不終日
諸友亦頗散去耳。
示喩自陳病敗。
意若有求於無似者。
誠見嚮道之篤。
以賢者之明。
前此已當悉此空踈
何以云云之語耶。
博涉之工。
計須中材以上可以能之。
然猶常有遊騎遠之患。
况其下者
其得免捕風捉影之歸者幾希
賢者策之善矣。
因此而遂落於偏枯安於孤陋
是今一般學者之病。
此又不可不知也。
須依朱子讀書法。
一言一句不可放過
工夫到後。
博在此約亦在此。
若只草草過了。
畢竟恐兩無所得也
理氣先後
前輩自存兩說
未可一言斷置
正如六合之外。
存而不論
亦未爲闕事也。
道雖事物當然之理。
而及其衰也則君子小人
又各有其道。
正如言性其本則只是一箇而已
而及其乘氣而發則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也。
此等具有先儒成說
須要子細看索。
自當解會
不必生疑難也。
公元1926年
答郭聖發(鍾贊○丙寅)
公元1923年
八月末書。
苦無的便以覆。
月初旬作奠掃之行。
迤至豆谷。
初欲取途玄菊以歷造。
兼唁胤敬公矣。
中間又費多日
又戴黑終不
便於廣作人事。
遂由昌邑徑歸。
歸則又怦怦久之
再得吾弟書。
重以媿恧也。
第審大庭氣體難老
次胤醮事有期
一喜一惱。
可知也。
穡形之歉。
所聞知。
菽水有不繼之虞則奈何
吾弟窮雖未瘳。
而每讀來書
輒似有進意。
自强人。
世之長金積玉而縱耳目以爲父母戮者。
何足道耶。
兢亦比來艱窘轉甚。
隨遇排遣
未甞無些得力
以此益知聖賢須從這裏過者有以也。
於若終身之趣。
有欲從而末由者。
正須加努力耳。
默窩稿久未下手
要俟少間也。
中率不具
公元1901年
與孫繼祖(基秉○辛丑)
公元1923年
相別忽有年。
思戀何日可忘。
謹惟際茲秋半
碩人起居萬福
省外履用佳勝
山居自是所性。
幽僻少味
世間膠擾之物。
罕接耳目
滅影息機
讀書養志
不害爲今世至樂
竊念先丈當日問舍之意。
在於此。
不幸天不酬志
忽焉滄桑
賢者以眇然遺孤
數年之間。
亦旣嶷然長大矣。
想思漸進
夙夜虔共
以卒成先志
非獨碩人之願。
吾輩之望在是。
竊念先丈九泉之靈。
有以潛顧默佑冥冥之中矣。
比年以來如聞賢者不能親近書册
保守志業
而多爲閒人俗物之所敗。
仰貽大碩人興居之憂。
道路所傳。
不知其信否
然兢亦甞料其大槩。
以爲賢者之資質非不美也。
而無賢父兄良師友以敎導薰染之。
樂於泛流宴嬉
駸駸然入於浮華放浪之習而不自知覺。
所謂閒人俗物者。
淫聲美色移人
自皮而至骨。
耳目而入於心志
其習旣成之後則雖欲悟而化之。
其道難矣。
想賢者未應至此
人心至危。
善端易汩。
不可深思長念。
千萬痛改。
不然邂逅蹉跌
身處下流
辱親忘家
反覆手耳。
是時也雖悔而可及耶。
兢忝在姻婭之末。
受知於先丈實不淺少。
不忍吾子至此
故於其事之未著而聊奉勖之。
非謂吾子之過已大而妄鐫切之也。
仙區山水
寤寐在心
每欲一尋舊躅。
吾子不用吾言。
恐吾之足不復及山東之初洞矣。
姑發其大略而已
萬惟心照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