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善养亭文集卷之四 (自动笺注)
善養亭文集卷之四
 附錄
  
行狀[任焴]
公元1536年
惟我宣廟朝。
孤山處士姓丁。
諱希孟。
字浩然
一道所穪之奇士也。
有諱盛唐宣宗朝。
相國大中年。
東流新羅海郡
歿而葬。
後屬靈光
其裔仍籍焉。
八代祖諱贊。
高麗
宣力佐理靖亂功臣僉議使靈城君。
太祖朝。
贈領議政
高祖諱淑
生員谷城縣監。
曾祖諱碩弼。
憲府監察茂朱縣監。
祖諱世光
生員萬頃縣令
考諱珣。
生員至孝
光山金氏
參奉老女也。
嘉靖十五年
中宗丙申三月十六日子時
生公靈光五龍洞第。
夫人娠公也。
靑衣道士乘白駒來。
紫芝花一莖
夫人驚喜而覺。
自其月有身生公
始生。
心頭紅點芝花
因名夢
爲人
氣質淸美
容貌端敏
小少行止
已有成人儀度
稍見非禮
長者
指言之。
八歲
曰。
有高士操
君子風
若知勁淸節
應是白雪中。
聞者已知有節槩矣。
乙卯春
司馬試。
違格見拔。
自是
永廢擧子業
專心學文之工。
庚申
從學聽松先生之門。
受業攻苦
潛心力踐。
洞見爲己爲人
公元1592年
別。
而尋以病。
卒業而歸。
自此隱居讀書
興慕聖贒之風。
博學力行
期於有成
又以古人爲學次第讀之。
先讀小,大學,語,孟。
遂及心經近思諸書
尋知綱領旨趣
硏窮道義
又依朱子學規
涵養本源
進德之基。
窮探性理
修業之本。
晝夜不倦
至於詞章記誦
外物紛華
泊如也。
常曰。
人之事親事君。
一也。
愛親者。
愛君
又曰。
人之爲人
惟是忠孝
此外有何更求
忠孝之篤。
本性然矣。
壬辰四月
島夷入寇
乘輿去邠。
北望痛哭曰。
國勢將傾。
南中一無勤王之兵。
此豈臣子道理乎。
命二子鏡,鍵。
負羽從軍
夫人泣止之。
公曰。
當此搶攘之日。
可惜身忘國耶。
此非女子所知也。
臨歧泣戒曰。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卛土之濱。
莫非王臣
汝亦先王遺民
當國破主辱之時。
何以保躬逃命
忘我宗廟社稷乎。
汝等勿爲父母念。
視死如歸
爲人臣止於忠之義也。
六月
霽峯高敬命起義兵。
發文一鄕
義兵
義糓箭竹
送于光州
九月
本官南宮涀遞去。
邑無主管
人心潰裂
有朝難保之形。
主上王世子敎文。
行在所來到
辭旨懇惻
公奉讀未畢。
出庭痛哭曰。
在草野。
身又疾病
未效矢石之勞。
憤痛無已
乃咋
自誓曰。
袖手傍觀
賊陷南州
生民魚肉
不足論。
軍國粮餉
何以繼之。
發文于郡中曰。
竊念本郡
自是江淮保障
湖海要衝
倘或失守
旋絶粮道
則此實危急存亡之機也。
方今無主守。
軍情波蕩
嬰城死守
轉漕粮餉
是今日急先之務也。
糾合同志之士。
會于筽城舘。
議事也。
議在甲乙
勃然曰。
今日之擧。
立身揚名之事。
爲國决死之計。
諸君幸勿起端
與李應鍾,姜泰,李洪鍾姜沆五十餘人
歃血同盟
倡立守城之計。
分部列隊
各有條理
孤城危忱。
期以身殉
忠義所激。
無異志。
一城之恃而不潰。
得免土崩瓦解
伊公之力也。
義穀大將公孝到郡
使報于守城所。
公答曰。
古人云世亂識忠臣
豈人可以有位無位而爲哉。
凡我同志之士。
激發忠誠
皷動義氣
殲盡醜類
掃淸區域
奉還乘輿大丈夫之事畢矣。
如我老疾
已矣已矣
慨然發歎。
言淚俱激。
者莫感服
時公年五十有七。
嘗在危城中。
有詩曰。
何知破國又亡家。
遙望美人天一涯。
不覺賈生痛哭
長吟文相六哀歌
又曰。
五歲連兵𥚁。
干戈此生
戀君愁未歇。
憂國恨難平。
處溪山遠
常懸魏闕情。
滋蘭空有日。
九畹紉芳萌。
當時慷慨之歌。
至今傳之。
十一月
嶺南兵將郭公再祐請粮檄書
發議郡中。
收送軍餉
癸巳二月
聞天李提督如松克捷平壤
國勢恢復之奇。
使奴安孫,介山等。
分送軍粮南原陽川陣中。
雖身在草野。
凡有利益國家者。
則不計家之有無
殫竭心力
皆此類也。
至孝
四歲
父母之義。
頃公曰。
生我者父。
育我者母。
自是
能知事親之道。
晨昏定省之餘。
凡事先意承順
至誠色養
孝義之稱。
於鄕邑
戊辰
生員公遘疾。
方求鯉魚之時。
忽有異人來賣二尾
厚給其價。
苦辭不受。
及出閭門
行跡茫然
終未報償。
人皆異之。
症候劇重。
以至氣絶
則公沐浴祝天。
願以身代。
斷指出血
二次流灌
以延二十日
割股和藥
飮下數次。
又延十八日
天命已窮。
誠孝未格。
及喪。
憑尸呼哭。
晝夜不絶。
水醬專廢。
如不欲
旣殯。
不忍暫離。
伏身苫席
哀痛如一日。
及葬廬於墓下。
寒暑雨。
不廢展省
三年啜粥。
塩而不醬。
毁瘠骨立
而後起。
免喪
事慈夫人
養志爲本。
怡色婉容
一出無違
夫人有疾
蕨菜
時天沍氷凍
公周求于山麓
終未得焉。
忽見後園向陽之地。
十莖茁長
公採之以
時人驚服
戊寅
夫人疾革
臨終
謂公曰。
吾今已矣。
汝勿
毁膚。
前之爲也。
長孫鏡。
盡藏刀刃而卒。
公拚躃呼哭。
氣絶復甦
初終至襄奉。
情文備至
廬憂謹禮。
一視前喪。
有客感其誠孝
投詩廬下
其詩曰。
舜後豈無人。
五十永慕敦。
二鯉神有助。
天借恩。
斷指不忍
割股復何言。
古所罕聞者。
於今見丁門。
子鍵懼不勝喪。
泣請權譬之道。
公終不聽。
服闋
每當忌日
前期一朔
不出門外
躬執饌具
雖滌拭之細。
不委婢僕
將事致哀
如在袒括
朝夕必拜廟。
出入又告。
歿身不廢。
尤篤於追遠已祧之位。
優置祭田
以爲歲祀之道。
平居
雞鳴盥櫛
肅然危坐
平心易氣
俯讀仰思
思之未得。
竟日終夜
期於有得
絶無自畫之念。
日誦大學論語
手寫太極圖
玩索陰陽消長之理。
禮說及性理之書。
類會抄錄
常置案上
以學爲樂
不以外物累其心。
非聖贒之書不讀也。
人勸之赴擧
則笑而不答。
請與出遊
未嘗以事免。
有酒不嗜。
便有意會處。
輒隨量而飮。
期在必醉。
浩歌長嘯
以叙憤懣之懷。
居家之規。
內外斬斬
常處外室
婢僕罕得見面
夫婦之間。
亦不親昵
莊以莅之。
禮以導之。
相敬如賓
兄弟
友愛尤篤。
同居一室
不私資產
嘗戒諸子曰。
汝等恒存敬懼之心。
無或懈惰
人有議己者。
幸勿相較。
人之惡。
比如含血噴人
先汚其口。
以此爲戒也。
敎諸女曰。
異日往之汝家。
恭順舅姑
奉祭祀。
至於麻絲紝紃。
罔或不勤
君子
娣姒
必須敬愼
財利之間。
不較多小。
惟恐兄弟懽心
公氣嚴峻
言語簡重
凡在諧謔
一切默如。
儕友相戒曰。
一見丁浩然
自然尊敬之心。
凡事於寬弘。
未嘗疾言遽色加之。
不出一言
人皆嚴殫。
而不出戶庭
鄕鄰倚重
每有大事
必諮訣於公。
深謀遠略
大過人者。
不以材智示人
臨事發言
有截然難犯之嚴。
而性又慈仁
見方巢之鳥雀
方萌之草木
則不毁傷曰。
此雖微物
自得生生之氣。
豈不可愛。
又以興起後學己任
敎誘不倦
隨材成就
所與遊者。
一代名流
如權石洲鞸,辛白麓應時姜睡隱沆,李寒泉洪鍾
尤是莫逆
雅有山水之趣。
卜居龍山
搆亭善養。
調身病。
作見南軒風詠亭,鑿君子池,舍人潭。
寓山家之遺興。
刻銘龍巖釣臺曰。
一片漁磯
浩然天地
朱文公武夷九曲
所居山水
各揭其名。
又追楊誠齋三三逕
於所行山路。
九逕
有詩曰。
三逕初開是蔣卿。
開三逕淵明
誠齋奄有三三逕
九逕重開善養亭
常慕陶靖節爲人
歸去來辭曰。
何歸辭。
以寓己志。
公元1596年
悅親戚之情話
琴書消憂之句。
大書無絃琴之腹上。
四時佳節
士友唱酬詩文
以道仁智之樂。
杖屨徜徉九曲山水之間。
怳然遺世之意。
世間屑屑名利者。
則不啻若凂。
順天府玉川溪。
往見其泉石之美。
卜居終老志。
而競未果之焉。
丙申十月
宿症添劇。
自料未起
諸子曰。
我死之後
無以錦帛斂。
只用常時所着深衣大帶
是月二十二日卒。
享年六十一。
十一月庚申
葬于生谷先塋下。
英宗二十一年乙丑五月
移窆于龍山癸坐之原。
善養亭舊址也。
後夫人祔焉。
遺稿十五卷
失於丙子亂。
詩賦日記略干卷。
藏于家。
配礪山宋氏。
萬戶瑗女也。
嘉靖甲午先公二十九年丁卯卒。
壼範淑德
君子無違
二男
長鏡無后
次鍵直長
後配興陽柳氏
部將孫女也。
嘉靖庚戌生。
後公六年壬寅卒。
婦德亦備。
二男一女
長釴。
次鈗。
女適都事鄭敏得。
生一四女
濟元。
婿長高傅民。
次邊孝胤。
次吳希有
鄭時和。
釴生五男
長義元。
復元
孝元
次愼元。
舜元
鈗生四男二女
長善元。
次道元。
士元
次有元。
婿長李時發
次姜適周。
曾玄以下
不盡載錄
噫。
天資近道
百行俱備
忠孝之行。
得之秉彜
養送
公元1797年
大節
無愧孝子
古所稱一鄕善士
獨非公歟。
最是以遐土韋布
島夷崩騰之日。
憤不顧身
激義矢死
約同爲修城計。
隱然一道倡。
其自獻國家丹忱炳節。
殉義諸贒。
無間然。
而幸城全而不死耳。
當時殉節
擧蒙褒典。
而獨公之烈烈偉蹟
闕而不彰
百世之下。
不能慨恨
在公何有哉。
中年貞疾
勤工不能少時
專用力於着裡卷心。
別構一亭
扁曰善養。
改名曰希孟
改字曰浩然
凡人之所希而楷範者。
從性近處學得。
則抑巖巖氣像
公或似之。
集義之養。
所得於己所獨知者耶。
如是
何以見於行事深切著明也。
不佞受符錦城
距公鄕接壤也。
熟聞之後承。
從事詩禮
不忝家聲云。
所謂雖無老成人
尙有典刑者耶。
公之八代孫雲老。
不知不佞之無似。
家狀請行狀。
辭而不獲
則謹次如右
以待發揮之君子云
崇禎紀元後三丁巳
通訓大夫羅州使任焴。
撰。
墓碣銘(幷序)[宋煥箕]
聽松先生之門。
孤山處士丁公高弟
而以一道奇士見稱當世
嗚呼
今距公歿數百餘載
遺蹟尙有不泯矣。
夫公希孟
字浩然
靈光人。
高麗
公元1596年
僉議使晉爲鼻祖
一世至諱贊。
僉議使封靈城君
又歷二世
有諱克勤
始仕我朝。
選入文武
薦爲水使。
寔公五世祖也。
高祖諱淑縣監。
曾祖諱碩弼縣監。
祖諱世光縣令
考諱珣生員
號敬謹齋
光山金氏
參奉昌老之女。
以嘉靖丙申三月十六日
生于五龍里第。
聰慧異凡。
四歲父母兄弟意義
令公曰。
生我者父。
育我者母。
我生者兄。
後我生者弟。
公克孝友之道。
八歲
生員公命
應聲對曰。
有高士操
君子風
若知勁淸節
應是白雪中。
聞者皆許其有節操矣。
及長。
略事公車業。
而亦不屑爲。
乙卯
司馬
違格見拔。
自是求道之志。
從遊師門
得聞爲學之方。
專意工於經籍洛閩書。
常以學不大進爲憂。
甲子
聽松喪。
不堪樑壞之痛。
常曰。
東道學。
靜菴大著
凾丈得其淵源
以傳牛溪
牛溪命世之才。
適用之學也。
乃遣子受業
而往復講質者亦勤至。
丙寅
龍山
愛其九曲泉石之勝。
築室第五曲。
閉戶堅坐
圖書自娛焉。
事親
盡其誠敬
定省之節。
承順之色。
一切無違小學之訓。
戊辰當生員公疾㞃。
晨夜禱天。
願以身代。
至有割股和藥而進之。
及其遭艱
哀戚甚。
殮窆盡禮
廬墓
守制
日必三上食。
啜粥終三年
毁瘠滅性
戊寅
夫人臨沒
謂公曰。
切勿毁傷
哀毁踰制
一如前喪。
傍人請其墐塞窓壁
則曰罪人豈可自安也。
公嘗訪先生京邸
先生曰。
同庚之人。
千里相逢
可喜
但余方有歸志
子若有意相從。
須訪我於石潭
是後
不得更造
癸未
三司論劾
先生勸起。
士類叫閽伸辨。
壬辰島夷之亂。
高霽峯敬命諸公
隨在起旅。
乃編告一境
收募兵糓
分致諸處
以助聲勢
適値本守之遭喪解職
民心日益騷動
公發倡義
以圖鎭定
中擧響應
會議於筽城舘。
諸意莫不屬公爲將。
區畫得宜
共與守城。
賴而安堵焉。
公每戀行在
衋然發歎。
言淚俱下。
有時吟哦
以寓慷慨者亦多。
晩歲小亭扁以善養。
偃仰其中
悠然有自適之趣。
題詠數篇。
與權石洲鞸,辛白麓應時姜睡隱沆公相唱酬者。
豈不盛哉
歲値回甲。
其十月
宿疾復作
一日諸子曰。
夜夢父祖
壽宴舊第
我其不久於世矣。
殮衣勿用錦帛
可襲以常着深衣也。
竟以二十二日卒。
葬于生谷先兆後。
移厝於郡南龍山之癸坐原。
性度淳厚
志操廉介
居家而篤其孝友
接物極其忠信
奉先追遠之節。
罔或有愆。
事物無所嬰其懷。
以訓子姪後進
究竟法。
斂跡窮巷
自守剛確。
宗黨鄕隣
無不倚重欽服焉。
遺稿十五卷
失於丙子兵燹
三卷藏于家。
惜哉。
公初配礪山宋氏。
萬戶瑗女。
生于甲午
先公二十九年而沒。
繼配興陽柳氏
孫女
生於庚戌
後公六年而沒。
後夫人
祔葬公墓
有四男長鏡。
次鍵。
牛溪門人
直長
次釴。
次鈗。
一女鄭敏得。
都事
二男
宋氏出。
二男一女
柳氏出。
一子濟安。
一子濟元。
沙溪門人
文學
四女高傅民,邊孝胤,吳希有鄭時和。
五子
義元,復元孝元,愼元,舜元
四子
善元,道元,士元,有元。
曾玄以下
不能盡錄。
嗚呼
今公衣履之藏。
卽其杖屨之所。
遺躅餘徽興感者多。
郡人之恨其未有俎豆之奉者。
乃欲致力墓石之役。
之後孫雲老。
遠來請銘於余曰。
若而雲仍
方始竪碣。
先祖門人脚下盡意助成
不翅尋常
願得闡揚之辭。
噫。
德義之盛。
使後人崇奉
有如是焉。
是可銘也已
銘曰。
蚤歲從遊
聽松之門。
兩贒
推許義敦
養吾浩氣
斂跡山樊
蕭然茅亭
講誦朝曛
時有名勝
唱酬相歡
允矣志行
所與可觀
浮雲軒冕
我思存。
當亂倡義
亦何須論。
翛然乘化
周甲之辰。
閱數百載
遺躅不湮。
墓石將樹。
興感郡人。
我作斯銘。
庸示無垠
崇禎後三
癸亥崇政大夫
政府贊成成均祭酒
經筵官恩津宋煥箕撰。
祭文[李應鍾]
吾友之生。
山岳降靈
直心通。
溫良和平
卓立草野
盖世神精
泰山秋氣
俯壓凌凌
虗明灑落
玉潔氷淸
早歲力學
負笈高門
好古厭今。
隱惡揚善
不出戶庭
令名日聞
孝澈神明
信及豚魚
廬墓側。
終身永慕
遯居江湖
一心邦憂。
世人咸穪。
知尊其義。
林下高風
鳳翔千仞
童年受知
白首益親。
花朝月夕
往來頻煩
敬如師友
如同氣。
何不憗。
殲我良友
音容永隔
遺躅莫覩。
終天一訣。
痛我心懷
旣卜窀穸
卽遠有期
老疾在身
人事蔑如
慙負幽明
淚盡哽塞
不昧者存。
鑑余悃愊
祭文[姜沆]
嗚呼
公之學問節義
一鄕知之。
非特一鄕知之。
京城湖中越境之地。
亦皆知之。
然則可謂一國知之也。
其生也一國知之。
其死也一國痛之也。
則我何敢以私乎。
年十五。
寓于公家
與之同枕席者一年
及其隣
公元1616年
居。
相往相來。
未嘗暫離者十年
少而蒙敎誨
長而同襟懷
有樂同其樂。
有憂同其憂。
之如股肱
之如膠㓒。
愛之如同氣。
之如嚴師者。
亦前後二十年有餘矣。
以此推之。
則不易得者公也。
今其永訣也。
安得不失長呼
痛若骨肉乎。
公其忘之耶。
則不忘也。
祭文[李容中]
公元1596年
嗚呼善養。
豈忍至斯耶。
直方之操。
恭儉之行。
爲當重望
爲後世模範。
將大展布
以正鄕邑之風。
今其忍至斯耶。
往在乙卯
余以赴擧
入于都下
聞公落魄
旋下聞之。
則公永廢擧業。
卜居龍山
弟固知直道之難容。
而又歎公耿介之志。
不苟祿以徇世也。
所恃而慰此心者。
高蹈丘園
養志林泉
日益進。
日益修。
以俟道之大成
然後將有所行矣。
今四十餘年。
確然自守
易初心。
苟非志行敦篤
安得如是求之。
今世若公者幾人。
至於孝友節義
日星昭揭
耳目不閉。
何煩瀆。
哲人之歿。
是用哀痛
祭文[金友尹]
我之接待
尙未四五紀。
眼看知識
零落無幾
吾兄今日
又胡至此
一盃親朋
四座涕淚
嗚呼
丁姓嬋嫣
自王氏有國。
輕裘勳業
光耀竹帛
慶毓後裔
綿綿瓜瓞
簪纓相繼
世稱閥閱
文星照燭
馥郁
一時五龍
衆所推服
緬惟太學府君
岳鎭淵滀。
稱其家兒
咸曰蘭茁
早事學問
專心存養
流輩皆趨。
名譽遠揚
事親盡孝
國用誠。
閨庭穆如
一從繩墨
將期以之。
九萬寥廓
培風未積。
飛遽閼。
嗚呼
龍山九曲
鬼物秘藏
眼力所覷。
荊榛化堂。
風詠亭上
落帽臺前。
圖書新就。
琴瑟勿絃。
一片漁磯
浩然乾坤
客至而笑。
盤登素鱗
塩豉
爐灰
庶幾康強
百年泉石
乕翁歸後。
唯我數翁。
往者已矣
勖以相從
花鳥春山
烟雨秋溪
携手彷徨
于胥樂兮。
一病而升。
瞑眩何補
善胡弗與
仁胡弗壽。
天道茫茫
祇令我悲。
薦此誠意
靈其格思
祭文[金嶸]
龍山凝精
龍水胚靈。
淑氣間作
篤生惟公。
儀容俊偉
行止安重
學得淵源
業有經傳
心同流水
夢斷浮雲
苦厭塵世
養德林泉
屋上
屋下
一生幽迹
在澗考槃
以言誠孝
割股
啜粥廬墓
五十而慕。
終身勤祭。
禮義備至
以言忠節
守城决死
經綸國手
老江湖
遯處其憂。
實逾廊廟
懷寶不衒。
貽恨千古
簞瓢一味
樂而忘慮。
不出溪外
令名四流
高山仰止
衆皆瞻依
胡然一朝
去而無來
梅影菊陰
風月無主
漁磯波咽
釣臺風愁。
何不憗。
鳳兮云逝。
幽明永隔
萬事已矣
恭將菲薄
以明誠意
不昧尊靈
庶幾歆斯。
祭文[金泰福]
我公胡至於斯耶。
性理之學。
金石之文。
歸於何地耶。
孝友之質。
忠義之節。
未可復見耶。
人皆稱之以宗儒
天之生我公。
偶然耶。
鄕鄰賴而扶士氣
講席得而明蘊義。
公何去此而不知返耶。
曲終伯牙琴絃
淚灑杜甫之樑月。
許大德行狀公者詳之。
何煩瀆。
聊將雞黍之奠。
式薦靈几之前
公其知耶。
不知耶。
祭文[丁希說]
公平日。
抱疾病。
素是氣禀精剛
完養有年
以爲必得其壽。
不意遽有今日之𥚁也。
抑亦門運垂盡。
家道將墜。
天不遺一老
以貽吾家耶。
士友何所以恃。
親戚何所以依。
事之壞裂
孰能以分析
人之迷惑
孰能以開發
若失蓍龜
如喪父母
嗚呼
我公天質
溫如良玉
精如鍊金
晬晬其容。
肅肅其儀。
孝感天日
行潔秋水
樂道好義
隱惡揚善
處世六旬
人無間言
守道山林
富貴浮雲
閒中日月
靜裡乾坤
胡然一病
奄促大期
鳳兮云逝。
奎彩無光。
儀形遠隔。
神鑑如在
單盃薄奠
豈足爲羞。
聊展荒辭。
薦此衷曲
祭文[外侄金仁洽,仁漑,仁澤。]
小子之服公淑德者。
童年至于今。
三十有餘年矣。
接于目者孝友
存乎心者忠義
知公之行。
莫如小子深也。
少多疾病
專廢讀書
且喜山水
遯居龍山
不與人來往。
而其於愛小子也。
未嘗眷眷焉。
或久闕侍左右。
則輒訊問頻煩
公之知小子亦深矣。
嗚呼
孝者百行之源。
而公所行之者
激天而感地。
忠者人臣之分。
而公所憂之者
無官有位
餘事文章
可以表卛一代
學業可以整頓源流
嗚呼
公之忠孝學文
用於當世
則人所矜式
於可量也。
終焉命窮。
天者不可諶。
理者不可知
壬辰干戈搶攘之中。
小子慈母
寓于公家
與之同爨二年
及其異居
同一室者亦三年
五年之內。
無有間言
以此推之。
張公藝九世之同。
公必能行而有餘也。
嗚呼
公之年但六旬而終。
不謂之無年。
其於仁者之壽。
亦短矣。
此皆惜公者之恨也。
自今以後
有事誰决。
有疑誰析。
嗚呼
舊遊之地。
已成陳迹
亭榭之勝。
其孰擅之。
一聲薤露
萬事已矣
言有盡而情不盡
公其知耶。
其不知耶。
祭文[辛慶德]
惟公奎璧之精。
河嶽之英。
良玉其溫。
氷壺其淸。
詞林
老師
一鄕善士
早遊高門
表裏俱修。
善行嘉言
扶植彜倫
明禮秉義
敎訓昏蒙
斯文氣槩。
若在此郡。
孝盡天賦
感動神人
忠竭至誠
無位有位
居家斬斬
規矩無違
待人欵欵
貴賤無間
遠近士友
求識其面。
龍山九曲
四時長春
行身一代
誰敢間言
昭如天日
高若山斗
無妄一疾。
瞑眩莫助。
哲士云亡
我痛非私。
養德十年
流芳百載
歿而不朽
聖人之徒
瞻彼龍江
流水泱泱
舊遊烟滅
陳迹雲空
孤山月色
千古荒凉
無限溪山
爲誰風月
一違鳳儀
三尺馬鬣
半夜薤露
亂我心曲
吾又病耗。
餘日無幾
九原從遊
在朝暮。
人間情事
只在一盃
伏惟尊靈
庶可歆斯。
祭文[春發]
壬戌
傾盖興城
一見如舊
意如膠㓒。
遂分東西
何日不思。
魚鴈相連
如對靑眸
丙子
余又南來
我往君家
君來我亭。
連歲相從
以至戊寅乙酉
會上院。
掃除萬事
樂以忘返
因到仙源
朝往踏雪
孝仲得卿
奄忽乘雲
故人零落
吾與君。
君吾相樂。
期之白首
君今棄世
哀慟罔極
罔極奈何
膓摧膽裂
花朝月夕
誰與爲親。
散步松亭
打魚江灘
森然面目
如在昨朝
豈意今日
永隔幽明
拘於家憂。
今始哭奠
言念至此
雙淚如雨
嗚呼哀哉
千古一恨
挽詞[辛應命]
善老溪山六十
吾公家世簪紳
騷壇雅望宗匠
湖海高名大人
泰山宛如石。
心堅氷孽泂超塵
荒原何處仙鶴
暮雨薤歌淚滿巾。
挽詞[李洪鍾]
山水當年第一人
生涯魚鳥相親
觀梅堂下詩聲聞。
採菊籬邊德色新。
業得箕裘玉樹
道尋濂洛靑春
高風寂寂林泉咽。
不勑斯翁奈彼旻。
挽詞[金聲憲]
早得純剛氣
山水作閒身。
精誠皎日月。
源達天人
親戚流澤
朋友德隣
善士不在
草木共傷神。
挽詞[春發]
天何殲我良。
南州無人
學源所自
德性超衆倫。
軒冕浮雲外。
生涯逝水濱。
風月無邊界。
溪山四時
竹心凈潔
水石意煕淳。
讀書千卷
對客引一樽。
淸儀時暫接。
嘉言聽難頻。
高軒逢殊欵。
鄙巷枉有因
音容隔。
春期夢魂新。
牙絃從此絶。
鍾懷尙誰陳。
月明南歸路。
白首沾巾
挽詞[李容中]
無位何不好。
養病讀書
泉石何不好。
蕭灑結草廬。
公胡去不返。
我乃行躕躇
哲士從此歿。
鄕鄰倘如何。
大運終晦否。
親戚失所居。
挽詞何太悲。
有淚不可除。
幽明千古夜。
其或相忘歟。
挽詞[金泰福]
山林事業士所稀。
吾公道義精微
可憐梅臺上月
爲誰中夜明輝
挽詞[金友尹]
良金美玉無塵
琢出匠門潤色新。
奕世冠裳蔭。
傳家詩禮蕙蘭
龍亡乕逝傷前輩
水咽山愁碩人
遺躅尙餘公去後
不堪獨向仁村
挽詞[辛應性]
積德高門世有贒。
淸源一派醴泉
巖巖氣像瞻尤重。
孜孜工夫去益專。
廊廟陳經國術。
丘園作養眞仙
私情鄕邑詞林慟。
曉月薤歌淚兩泫。
挽詞[姜洪]
梅臺下挹陽春
善養亭中見上仁
晩卧林泉宿疚
從師友接芳隣
神凝詞華萬象
精深學業千囷
攀輀此日堪悽愴
孤露何由所親
挽詞[丁希說]
善老今已逝。
門從此淪。
蕭條舊宅
悽愴碩人
龍水不應流。
孤山獨自
還憐孤露身。
何以挹餘塵。
如公豈易得。
世人間言
孝思神明
學業淵源
良玉瑕玷
靈芝出凡根。
誰仗眉山義。
揄揚錢氏門。
挽詞[辛慶德]
器稱王佐不應羞。
忠孝其姿世罕儔
遯世貞心出處
傳家邃學箕裘
方看道大時將泰
豈料贒嗟跡已幽。
一別龍山千古隔。
空留遺躅使人愁。
挽詞[李應鍾](此詩本草無傳。
乙丑改葬時。
出於壙中。)
林塘幽閴絶塵緣。
適身閒六十年。
竹淸陶令節。
蓴鱸高興季膺天。
江山索寞寒月
亭榭依然暮烟
執紼未能由老病
泉臺遙望涕雙泫。
公元1562年
聽松先生答書(壬戌十一月)
公元1595年
去冬往復後。
聞問久絶。
瞻想一念
方深耿耿
忽於意襮。
得見九月望間書
其爲慰釋
不可勝云。
冬寒尙酷未委
餘學履增珍否。
區區向𨓏。
實非虗語也。
此自近年以來
老疾侵凌
心眼俱昏。
一昧所知
餘日無幾
可愛惜。
幸望日益勉勵
外加變更
內又省養。
漸至進德之地。
如何
惠來各種物。
多謝勤意。
無物答謝
曆日十卷付送耳。
遠紙不具謝問。
辛白麓
昨接榜眼
兄果巍捷。
悅之私。
不勝言喩
一時悅親。
大少無間
此又爲兄獻賀之無窮也。
弟所製頗好。
心切爲望。
今至落寞
咄歎無已也。
泰華答書
長夏溪亭
伏惟仙怳淸勝
愬慕之情。
何敢少弛於懷耶。
抗顔走俗
役役塵窠中。
馳想孤山健羡
徒切道路脩夐。
山川間之。
鱗鴻亦疎。
魂夢莫接。
回首舊遊
已成陳迹
何緣叩雲扃。
以酬未盡之情耶。
伏惟下監
泰華答書
近絶往返
伏慕尤切。
卽於便中
伏承下書
以審道體萬福
區區向慕
不意遠行
雲樹千重
又隔千重
悵仰之誠。
益切于中。
只祈若序保重
伏惟下監
泰華答書
龍山雲物
長入夢想
顧在干戈倥偬之中。
無路更陪杖屨
探歷林丘
嚮溯之誠。
何嘗少弛于中。
卽仍小叔
伏承下札。
怳侍尊儀
慰仰千萬。
先人遺什之惠。
悲喜何極
伏想龍山梅發
春水已澳。
向來幽興
不减昔時
而侄已作無家之客。
骨肉四散
飢餒濱死。
望叔主如在十洲三島之間。
不勝健羡之至。
襪材實出情貺。
無已
伏惟下監
菊圃
不到龍山久矣。
未知釣臺蓴潭無恙否。
思想紛如。
顧此老物
逢此盡劉之歲。
一家四分
無望生全之道。
奈何
曆日一部
或可惠及耶。
謹狀不備
諸贒。
善養亭元韻
[辛應時]
坐憶龍山下。
蕭然水竹居。
烟雲睇眄
書史冠裾
在世眞成贅。
思歸未有廬。
從君借隙地
歲晩耕漁
     
(右辛應時字君望
號白麓
文科曹參判。)
諸贒。
善養亭元韻
[權鞸]
雲林幽絶
眞愜碩人居。
凈室容膝
王門曳裾
風流阮巷
似陶廬。
別有難忘處。
春溪政可漁。
     
(右權鞸字汝章
號石洲
持平。)
諸贒。
善養亭元韻
[姜沆]
登臨不厭
獨有主人居。
絶磴纔扶策
冷風已滿裾。
烟花榟澤
水石桐廬
日暮無餘事。
前灘帶月漁。
     
(右姜沆字太初
號睡隱
文科佐郞。)
諸贒。
善養亭元韻
[辛慶晉]
早拋軒冕志。
來住水雲居
看竹爽生袖。
香滿裾。
鍾知僧入定
鶴報客尋廬。
醉後幸無事。
月明宜夜漁。
     
(右辛慶晉字用錫。
號泰華
文科曹參判。)
諸贒。
善養亭元韻
[丁璿]
羡子辭湫隘
溪山已定居。
立巖爲几案
水作襟裾
能服千年勝。
將營百代廬。
願言半畒
接屋樵漁
     
(右丁璿字汝美
號碧梧堂
文科校理。)
諸贒。
善養亭元韻
[金友尹]
於牣濠梁躍。
蕭條谷口居。
不操齊國瑟。
肯曳兎園裾。
竹關何宅。
雲烟入此廬。
淸風明月
應弗負閒漁。
     
(右金友尹字之任
號龍灣
文科佐郞。)
諸贒。
善養亭元韻
[李洪鍾]
野人晩興
來訪故人居。
水色明塵目。
松聲爽客裾。
郊平迷楚野
山峻匡廬
自幸鄰高地
吾樵問子漁
昔聞龍山勝。
今卧水雲居
沙近凉生席。
流露濕裾。
看山故短檻。
邀月政虗廬。
白首吾生晩。
多君早事漁。
     
(右李洪鍾字季鳴
號寒泉
孝拜黃山察訪。)
諸贒。
善養亭元韻
[金聲憲]
山水人境
易安卜居
松陰低酒架。
江氣衣裾
花竹初成逕。
桑麻已聚廬。
磯頭適趣
莫嫌謂以漁。
     
(右金聲憲字可紀。
▣。
陰官郡守。)
諸贒。
善養亭元韻
[李容中]
前期曾有在。
策馬到閒居。
山月宜君燭。
江風是子裾。
蕭森篁挾路。
蒼翠圍廬。
榮貴非吾願。
白首共欲漁。
     
(右李容中字景洪
號菊圃
生員。)
諸贒。
善養亭元韻
[姜海]
未療湖山廦。
來營數畝居。
活契
雲月襟裾
鍾響聞山寺。
雞鳴識墅廬。
斜陽溪雨後。
眞興在閒漁。
     
(右姜海字子容
號陶谷
進士。)
諸贒。
善養亭元韻
[金仁洽]
外辭幽谷
山前廣居
溪風醉面
露滌塵裾。
月臨秋水
携琴入靜廬。
素無軒冕意。
隨興畋漁
     
(右金仁洽字汝望。
官縣監。)
諸贒。
善養亭元韻
[益謙]
林泉多奇絶。
羡子卜幽居
松逕成趣
高門曳裾
乾坤一望眼。
風月數間廬。
靜養眞無事。
生涯只有漁。
     
(右益謙字士受
號枕流亭。)
諸贒。
善養亭元韻
[金仁漑]
苦厭黃塵世。
溪山卜居
亭高雲掩檻。
近翠侵裾。
遊藝調琴曲。
安身草廬
閒中多小事
朝暮付耕漁
     
(右金仁漑字時望。)
諸贒。
善養亭元韻
[丁希說]
溪山窈窕興。
端合碩人居。
採藥凌雲壑。
尋眞拂羽裾。
澗流碎玉
松盖自成廬。
世上功名念。
都將樵漁
     
(右丁希說字君遇
號萬松堂
左承旨。)
諸贒。
善養亭元韻
[李克扶]
高區勝絶
潛晦端居
谷靜雲生榻。
溪虗露濕裾。
掩砌。
藏廬。
嘯詠無事
時月下漁。
     
(右李克扶字子正。
號馬峰
察訪。)
諸贒。
善養亭元韻
[金仁澤]
爲此林塘卜。
應非避世居。
山光石臼
水色滿衣裾。
風月詩眼
乾坤一草廬。
自餘裕後計
豈但樵漁
     
(右金仁澤公望
僉樞。)
諸贒。
善養亭元韻
[丁士德]
一水縈回處。
幽人卜居
苔磯短褐
楓岸長裾
沂上開兄宅。
沿流住我廬。
兩間七里
朝夕共樵漁
     
(右丁士德字得卿
號虎溪。)
諸贒。
善養亭元韻
[丁鏡]
天作溪山勝。
百年已定居。
淸琴把酒
高客聯裾
三逕
烟花一廬
每思甘旨供。
垂釣自漁
     
(右子鏡字彦明
號仁智軒。)
諸贒。
善養亭元韻
[丁鍵]
山斷南支下。
幽庄索居
水光枕席
山氣上衣裾。
地近烟霞寺。
無野陋廬
厨中何所供。
日日釣與漁。
山水高且潔。
世人假居
雲生對碁石。
雨濕采蓴裾。
淡似神仙室。
淸如道士廬。
平沙日沉後。
擧網命釣漁。
     
(右子鍵字子長。
號誠敬齋。)
善養亭序[姜沆]
龍山卜居龍山
有年矣。
余聞其勝。
而願一登臨
亦有年矣。
往年八月旣望
陪舍兄。
始得免爲生
在座上者。
金丈汝膺,君仲源。
主人之胤長。
字彥明
次曰子長。
主人與焉。
觴酒賦詩
夜深而罷。
明日
子長以主人命。
囑余爲善養亭序。
余辭以不材。
舍兄又申其命。
又辭以不材。
旣而思之。
材子鉅公之來過此亭者。
駟馬高盖之來過此亭者。
不知其幾何
龍山子之求。
特出鄕里少年
受賜多矣。
敢靳辭。
以孤盛意
旣而思之。
龍山子之名是亭。
不以山。
不以水。
而名曰善養。
是豈龍山子之樂。
不在不在水。
在於善養哉。
善養者。
氣也。
是氣難言也。
是氣旣難言
善養亭
難言也。
是亭雖難言
是命不可孤。
則姑獻
所聞見可乎。
嗚呼
有時而谷。
有時而陸。
此亭有時摧滅
而此氣不滅。
與天地相終始
再拜獻序。
曰。
孤山北畔立石
前頭澄川。
明遠通。
波於蜃浦。
老龍昂首
將飮渴於海門
造物孕育陶甄
淑氣蜿蟺磅礴
石恠木。
奇卉美箭
豈啻袁渴之異區。
茂林脩竹
淸流激湍
兼有蘭亭勝賞
幾年黃茅白葦
樵童牧竪之往來。
十里錦石晴沙
屬海𩿨野鴨遊戱
玆乃鬼神守護
允也天地之秘慳。
有待而發焉。
不可幸而致者。
善養亭主人
風蟬蛻骨
霧豹懷文
八窓玲瓏
寒江星月
萬卷磊落
窮華匱圖書
早出翰墨林中。
高步名利塲外。
長山大谷
惟願物外秘監
白雪靑霄
不喜人間宰相
其視萬乘千乘
不啻䧺風雌風
覔地西枝
西厭舊業湫隘
藏身北山
北訪新築菟裘
綠萍寒汀
蒼苔峻坂
爰費靑銅之三百。
遂買素烟一區
半畒之宮下。
江魚之背結。
數椽之舍。
上臨崖樹之巓。
淸風水仙
碧瀾山隱
有朝室有夕室
起居寒暑之宜。
與耳謀與目謀。
景物輸凡席之下。
石益瘦而樹益壯。
似感主人
知水增廣而山增高
如有神物助。
野鳥雜於家鶩。
山果接於園林
石泉鳴琴
十部雅樂
聒。
閒雲生席。
百里步障非難
於是主人黃巾靑鞋
臨峻壑攀危巢
烏皮而盤蚖。
衆山遙傳爽氣
靑竹而下上。
一線細入層嵐
歸鴻南征
夕陽之西盡。
溪風丁寧之信。
梅月約束
而來源泉盈科
妙契鄒聖之善喩
望濠魚之得計
深體莊生寓言
興來一長歌。
歌罷有餘興。
遠心豈㤪地窄
仰面惟喜天多。
時有釋子仙翁
綠玉而還往。
兼之騷人墨客
靑芝徘徊
醉墨棲鴉
爭金戰玉。
散𣐀(一作紋)之晴雹。
博雲賭烟。
負吐雌聲欵要
勝聳䧺姿颯爽
主人一笑
衆客且歸。
若乃柳塘春回
花塢日永
鳴鳩喚雨
芳草裝烟。
啼鳥枝頭
落花流傳武陵春色
眠牛隴上
牧笛驚報雲臺之曉酣。
浴乎沂詠而歸
誰知千仞氣像
釣於水鮮可食
不羡五侯珍羞
又若畏日流金
驕陽鑠石。
岱岳雲滅。
湘川焦。
白蘋自起冷風
何煩河朔避暑
靑蠅不到氷簟
豈須殿閣微凉
閒中覺日月之長。
箕踞隨意
靜處乾坤之大。
褦襶之向人。
又若旅鴈驚霜。
風綻
峯巖露脊。
渚蓮銷香。
季膺高秋
東南佳味
鶴飛坡仙赤壁
前後勝遊
膾斫松江之鱸。
玉雪相倚。
園收錦里
契活不貧。
又若急景
凋年
層氷塞澗。
千里一縞。
羣山失靑。
天台雪巢
正是瓊瑤窟。
整王恭之鶴氅
疑若神仙人
灞橋蹇驢
鄭棨之詩思何在
山陰短棹
子猷遠興可乘
四時之樂無窮
百歲之娛未半。
可爲智者道難與俗人言。
嗚呼
使溪山未遇先生
則不過爲丘陵蹄涔
使先生罔有溪山
無以得仁體注智思
所以養之亭。
終得浩然之主。
苟非至大至剛之氣。
豈有非絲非之歡。
惟彼鑑湖十里荷花
終歸道士學道
輞川一江烟雨
祇供詩人裁詩
竹樓沙鳥風帆
空爲謫居勝槩
永州西丘南澗
虗被僇人漫遊
風味豈嘗一臠
高下不知幾驛。
在世無用許身一何窓前十年書
祇窮汗牛之舊藉。
尊前八彩句。
豈有倚馬宏材
久在塵累
世緣未脫。
山凡水俗。
龍門而踵足。
不願萬戶侯
虎溪而伸頸。
惟隔七里外。
幸於年前八月
得充座上一人
月下長吟久不歸。
李白豈無佳句
眼前有景道未得。
崔顥已題上頭
一罷曲水之遊。
如覺鈞天之夢。
叢條疊穎
再許俗客之塵蹤。
健筆長篇
期瀉王生之藻思
龍溪會序[姜沆]
地有隔千有餘里。
勝賞與之同者。
人有隔千有
歲。
氣像與之同者。
千里相似者。
龍溪之於赤壁
是也
千歲相似者。
東坡之於善養老
是也
龍溪之於赤壁
大小則不同也。
東坡之於善養老
窮達則不同也。
不同而謂之同者。
風味而言也。
東坡云。
江瑤柱荔子
風味而言也。
風味旣同
大小不論也。
窮達不論也。
風味而言。
則同則同矣。
高下而言。
則抑有一說焉。
東坡之於赤壁
遷謫之樂者也。
養老之於龍溪
天然之樂者也。
東坡之於赤壁
七月旣望也。
養老之於龍溪
八月旣望也。
以此觀之。
則孰高而孰下。
必有能辨之者矣。
善養亭遺稿序[李益馨]
古語云讀其書。
想見爲人
夫書心之著也。
見其書而知其心。
則雖曠百歲
如一朝遇之也。
欲見古人心者。
宜讀古人書乎。
吾鄕古人中。
隱德奇行之照後人耳目者。
善養亭處士也。
余嘗過龍山
見善養遺墟
感其跡而未見其心矣。
今幸以讀公之書。
想公之心。
所謂嘐嘐然古之人古之人。
景慕興感者。
奚但見遺墟而感之耶。
盖士之心。
學問可爲也。
爵祿可辭也。
善養不能也。
所謂善養。
孟子能之。
而孟
之後
未嘗聞復有其人。
惟公之於孟子
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讀其書而學善養之道。
至其命名也。
孟子之姓。
表字也。
孟子之氣。
其號亭也。
亦以孟子之善養。
若公。
可謂孟子者也。
若使公生於孟子之時。
則當問答孟子養之說矣。
惜乎公之生也後。
不得孟子同時
而徒得讀孟子之書。
想見孟子氣像
遂以景慕之㝢(一作寓)於名。
寓於字。
寓於亭。
何其想感之殷歟。
公之文集中。
亦多諸贒所與詞。
觀其詞則非獨公之善養其氣也。
想其事親
善養其志也。
同氣
善養其情也。
至於交朋友
長幼
憂國家。
莫非集義所生
公之自號善養也卽宜。
吁。
龍山山水
甲於吾鄕矣。
公生而長。
長而老。
隱居於斯
讀書於斯
遊賞於斯
則天地之氣。
是吾氣。
山川之氣。
亦吾氣也。
爲氣剛大
則宜其文亦不餒矣。
人雖謂江山養公
而吾則謂公能江山
何者
曾聞公養江山之時。
江山如畫
氣像萬千。
之者稱以仙境
今則山焉而童。
水焉而涸。
風月無主
氣像不佳
安得如公之善養氣者。
復養此江山之氣也。
噫。
閒居善養之樂。
已見於公之詩文
若夫江山之勝。
景物之富。
姜睡隱辛白麓
亦以載之書矣。
如吾後生
安敢贅一說一字
而吾先祖
公有素矣。
豈可一言於讀其書之後乎。
公之曾孫
於余有雅契焉。
求見公之遺稿
乃不靳借示。
因請弁卷之文。
此乃以情。
不以文也。
玆敢忘拙而爲之說。
庸寓景慕之忱云爾
守城錄序[兪㝡基]
公元1596年
余嘗見兵書。
曰守城莫如據險
東人善於守城。
安市城而却唐百萬之兵。
延安城而李月川樹大功。
守城之效。
如是夫。
粤在龍蛇之難。
靈光郡守遭喪去官
管統者。
郡中儒士倡議
一人爲將。
餘五十有幾人。
定名號位
部伍
條理
翌年春
因天兵却賊而罷。
未及克賊奏勳。
大抵性命
决一死。
爲國捍難之計。
凜然可服。
一郡材彥之盛可知
而斯莫非祖宗朝培養士氣之致也。
今於百餘年之後
各家子孫四百餘人
所以鋟板壽傳之道。
來問序於余。
余對之曰。
諸君此擧。
不亶爲記𨓏蹟表先徽而止。
安知不爲激勸皷動之一大關捩歟。
於此後。
或値寇戎
則今之五十餘家遺裔
克遵先志
同心合力
復踵守城之故事
義聲所及
豈不世道之光哉。
仍念守城之規。
峙粮積薪蒭。
設矩爲疑兵
此外颭旗颺灰。
戚繼光之語也。
灑水成凍。
程濟之法也。
斯皆守
城之要。
故聊記于左。
以備臨時倣用。
無乃近於杞國之憂
先事而謀耶。
仍書以識之。
守城錄跋[元景]
余嘗持斧湖南
而歷弔健齋霽峯之墟。
俯仰興慨。
浪浪沾襟也。
島夷龍蛇
湖南多倡義立殣。
晉陽之守。
錦溪之戰。
至今稱焉。
嗟乎
筽城諸義士
峙糗嬰城
其志豈不於忠殉國
而獨湮沒無穪何也。
此其無健齋霽峯殺身成仁
而筽城亦脫晉錦之魚肉而然歟。
義士守城之誓。
昭焯百世
則筽城庶可以不也夫
題善養集壬辰日記後[金鎭]
士君子冠冕于朝。
則竭其忠。
詩禮于家。
則砥其行。
矯矯矜式一世者尙矣。
此猶士君子分內常事耳。
苟或無職守而勵節義。
患難而履禮度
顧非高人一等處乎。
善養亭丁公遺稿
壬辰日附錄者。
復再三。
不覺擊節興感
方當龍蛇之歲。
倡義守城。
傾囷輸餉。
措劃井井
宏籌密模。
綽有可觀處。
顧不偉歟。
雖然
此於公猶緖餘耳。
父子至情也。
干戈死地也。
送子赴軍
申申敎戒者。
只見敵愾之義。
不見割慈之情。
秉心也剛確。
矢言激勵
烈烈虹光電彩。
何其
義也。
若夫喪餘之祭。
佳節之享。
誠禮益虔。
蘋藻岡缺。
何其孝也。
噫。
公以草茅之士。
未嘗穀于王朝
竄伏山澤
區區自保。
夫孰曰失其責。
乃能忘私赴義
不㥘湯火
所謂無職守而勵節義者歟。
于是時也。
四境荷擔
萬夫乘障
搶攘顚沛之際。
亦奚暇乎禮法節文
乃能恪誠奉先
一如平素
所謂患難而履禮度者歟。
惜乎。
腐草木。
沒世不章。
不遇耶。
命亦奇矣。
至於詩文諸編。
淸標雅格
超然遺逸之風。
可以俎豆詞垣
此特豹文一班耳。
何足輕重於公也哉
不贅云爾
公元1567年
上言(純宗丁卯九月一日)
公元1596年
全羅道進士邊相粲等。
伏以我聖上臨御以來
敦尙節義
百世風聲永樹。
畢採幽隱
八域之人情胥悅
獨臣矣等道內靈光郡。
處士丁希孟父子
忠孝炳然如丹
而尙未蒙尺天之照幽。
不免一路向隅
不避斧鉞之誅。
敢來籲輦蹕之下(是白齊)。
窃伏希孟早師先正臣成守琛
心得義理之原。
力究天人之際
遂爲文成公李珥文簡公成渾奬許矣。
粤在壬辰
邦運不幸
倭寇大至
希孟白首憂憤
血淚抗慨。
謂其子直長臣鍵曰。
汝壯矣。
先從高敬命義旅
吾且踵後。
鍵果敗於敬命軍中
希孟大有南方備御之計。
檄募士友數百人
本郡城。
以集潰散之民。
一與右水使臣李舜臣
防賊船於露梁。
一與倡義使臣金千鎰
留屯義兵江華
時西南路阻。
人不知大駕所駐。
及是知之。
於是漕運相繼
義兵連起。
此皆希孟首倡之力也。
南中至今稱之曰。
節義金千鎰
軍功李舜臣
謀略丁希孟云。
擧其大節
可想其細(是白遣)。
若其誠孝
出於天性
父病嘗糞
割股以延一月之命。
遭憂
廬墓啜粥。
以終三年之制(是乎則)。
湖南五十州。
經學忠孝之士。
不爲不多。
至於斯人
兼有三行
其所闡揚
烏可已乎
當時營邑薦報之文。
名碩美之書。
不足盡論。
而故參判臣辛慶晉。
奉命本道
父子講學行誼俱備
聞于朝矣。
不幸見漏於有司之啓。
因爲湮沒
豈但士林慨惜
亦可爲昭代之欠典。
臣矣等不勝抑欝
千里裹足
相率于于而來
仰首一鳴者也。
伏乞天地父母
俯念丁希孟丁鍵卓異之行。
特加褒贈典事
吏曹覆啓(九月六日
判書李始源。
參判閔耆顯。
參議李羲甲。)
丁希孟父子節孝
如是卓絶
在朝奬勸之道。
宜有褒嘉之典(是白乎矣)。
不可一紙呼籲
遽爾許施。
分付道道臣。
博考公私文蹟
狀聞後。
更爲稟處。
何如
判付(九月初七日○同副承旨申絢次知)
丁希孟兩世節行
旣云卓異
朝家奬勸
宜有褒嘉
議于大臣處之(爲良如敎)。
政府獻議(九月初十日
左議政李時秀
獻議
原任大臣李敬一。
右議政金載瓚及在外大臣韓用龜,徐龍輔
皆病不收議。)
丁希孟父子兩世忠孝之節。
俱有實蹟
異於鄕曲久遠見聞未詳之事。
宜有褒嘉之恩敎。
出風勵之聖意
無容他議。
判付(九月十一日右副承旨洪樂淵次知)
大臣施行(爲良如敎)。
吏曹判書薦望(九月十四日)
學生丁希孟執義
故啓功郞內贍直長丁鍵持平
政事(九月二十五日)
學生丁希孟執義
直長丁鍵贈持平
以上兩世節行卓異
褒贈事承傳。
焚黃祭告祝文
恭惟府君禀賦超卓
潛心妙道
專精正學
早得依歸
趨向甚正。
隱德林壑
浩氣自養
若其事親
無不中節
守制墓側。
三年如一
龍蛇慘燹。
奮義忘軀
在草野。
一心邦憂。
卓然其行。
再入薦聞。
以牛黨。
見沮奸臣
百世公議
尙在士林
天日載明。
聖恩彌深。
乃今褒贈三品憲職
賁及泉壤
慶恩罔極
前後祖妣
宜從令號。
奉敎旨。
焚告墓隧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