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慕堂集附录 (自动笺注)
慕堂集附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兼領經筵弘文舘文舘春秋觀象監事世子師。
行嘉善大夫憲府大司憲同知春秋舘事世子副賓客府君言行錄
公元1555年
聡敏絶人
七歲時受讀小學大文
一目再學。
成誦而無一字差誤
是年乙卯春也。
受學柳參議
十餘歲。
四書二經已盡讀矣。
十二歲時
自高陽來寓京第。
遠離親庭
獨處遊學
晝夜勤謹
未甞少懈。
無敢慢遊度日
盖其天性敦篤
作爲而然也。
十四五歲時
四書詩書
已誦過三四百遍。
已成大儒
而但未知爲之之方矣。
二十歲後
始爲向學而未知其要。
親友往拜於杏村閔先生門下
先生誠心爲己。
卽敎以大學書。
至於小註盡爲受讀。
句句致力
一字閑過。
且學存心靜養之義。
盡心力。
自此以後
前日積學熟讀之效。
隨處開發
看書綴文
頓異平昔
三十後登魁科。
正言入侍筵席
展盡所抱。
知無不言
欲使吾君爲堯舜
鄭相衍同在筵席
出語人曰。
汝知洪爲人乎。
吾自少至老。
出入禁闥
欲爲陳善納誨者非一非二。
而到上前則每不能盡其
其(其衍字)言。
如洪則初入經筵
有若家人父子相語然。
非心所得
若是云云
大槩閔先生指敎敎(敎衍字)者。
涵養本原
軆認未發時氣象也。
一生用力依歸
無非是敎也。
其處己爲人
盡出誠悃
人之善惡邪正
無不洞燭
平生未甞言人過失
待人接物
韋布至爲卿宰
不敢少異。
賢愚貴賤
咸得懽心
至於兄弟姊妹間。
爲人所不能爲
行人所不行者多矣。
莫不歎服稱美之。
立朝正直
在家誠孝
與人忠信
則人莫能及也。
雖其資質有過人。
學問之功不可誣也。
喪子後精神昏潰。
不能一一記憶
只陳其梗槩耳。
公元1568年
戊辰春
負笈高嶺寺。
其時科期在前
孜孜肄業
日不暇給
一夜閔先生杏村
杜門隱居
道學高明
惕然覺其科擧爲非
卽讀小學
未久下山
往拜先生
先生深許之。
以爲次第
以敬爲主
篤志勤學
鷄鳴盥櫛
靜坐古人意。
如恐不及
先生篤學稱道不容口
儕輩畏之。
一時老先生
皆願一見之。
從遊守愚(卽崔永慶)門下
專意杏村
如事神明
不喜交遊
只與一二同志
麗澤之資。
先君子得中風之疾。
症勢危急
公憂形於色。
奔蹌醫藥
晝夜侍病。
解帶
見醫必拜。
未及發。
涕淚先零
感動人意
一時司命者。
無不來診。
名卿巨公
難請來。
而公一秀才能致之。
或有不請自來
又以藥物之者
誠孝所感。
如是乎。
辛勤醫藥
至於三四年之久。
終始不怠
果獲勿藥之喜。
康寧十餘年以壽終
皆公之力也。
家貧親病。
不得已屈志赴試
得中司馬
許筬(字功彦),禹伏龍爲友。
力主齒坐
以破宿弊
名重泮中。
士林多之。
以壯元初除禮郞。
轉拜正言
入對經筵
苟言君德本於爲學
爲學在於講明義理
䆠官宮妾所可同處而爲也。
極陳時弊
院中上箚。
言辭切直
無諱避。
朝野傳誦
實出於公手。
東西一分
一時名士
無不入其指目中。
而公自以中立爲意
人或有不信之者
己丑變起。
公爲司諫
慮有玉石俱焚之禍。
獻納白惟諴爭辨立異
彈論李時兄弟
抗言不從
前日不信者。
果服公之剛果明毅
不倚於一邊也。
世道已降
人心澆漓
爲親乞郡。
十年在外
絶無求進之意。
歸卧鄕家
野人爭席
若將終身
知事勢益艱。
已至十分地頭
以酒自遣
因致重傷
輿疾
卒於正寢
此全而歸之者歟。
不知公者悼之甚。
知公者反以爲榮。
少時才藝
無沉厚之容。
自見先生
安詳
言語愼重
至於毁譽利害
一無動心
老而益固。
自成一家
先生盛德所及
學力所得可想矣。
年甫七歲
通史小學詩書大文
十歲屢魁升補輪次課製
遂成通儒
聲聞彌彰。
司馬遊國庠
衆議罷新舊榜。
年齒坐。
庭試殿試前後對策
切中時務
文科第一名。
宣廟朝講
謂領經筵盧守愼今番壯元。
對策甚善。
守愼對曰臣以讀券官。
再見其製。
從事經學之文也。
特進尹斗壽亦曰臣知其爲人
眞操之士。
不獨文也。
上曰今科可謂得人矣。
自是上意向用
朝望藹蔚。
以司諫院正言
入侍朝講
首言君德成就
在於專精學文
學文之要。
在於親近儒臣
講明義理
䆠官宮妾之所可同處而爲也。
鄭相衍亦在筵中。
出語人曰吾出入禁闥
欲爲陳善納誨者多矣。
每到上前
不能其所懷。
觀洪某之奏對
不避交淺。
深切直。
頗有諫官風采
非心有實得。
如是乎。
弘文舘修撰遭父喪。
侍臣例賻之外。
特命助哀。
人皆榮之
免喪
弘文舘校理入侍
鄭賊汝立搆捏谷。
語多悖慢
公曰汝立甞師事李珥
師事而遂背之。
可惡也。
其後自上有汝立可謂邢恕之敎。
承旨尹先覺
在筵中。
先覺抗論王子廣占山澤
弊及生民之事。
天威震怒
多有未安之敎。
左右屛息
莫敢一語
從容進奏先覺憫王作弊
有此陳啓
心斷無他意。
自上不爲優容
反有𧦧𧦧之色。
深恐有累於聽聡之德也。
於是天威卽多降。
溫諭禮容而罷。
一時士類
不以誠意動天許之。
應敎提學連入經幄晝夜對。
家貧親老乞郡。
辭語懇迫
宣廟答曰古有講官第一人
正謂爾也。
私情雖切。
决不補外云。
壬辰倭冦京城
車駕西幸
公扈駕到東坡驛。
副提學
開城府
榻前獨論金公嬖幸用事之罪。
請誅以謝國人
上意頗不悅。
及論公諒干預朝政之事。
則上勃然變乎色。
至有天厭天厭之之敎。
又於箚答。
有國可亡。
不可枉殺無辜人之批。
而公逐日上箚。
抗論不已
自此忤旨
人皆危之。
     不肖孤。
善大夫憲府大司憲泣血謹識
(此三件皆末年所記。
係是遺草
未及撰次
語或重出
幷錄之。)
壬寅公爲憲長
啓請逆獄時臺承望權奸風旨
搆殺林下處士崔永慶之罪。
避辭又論鄭澈首事之罪及成渾視其寃死
終無一言以救之罪。
時論韙之。
     
見漏於碑誌
親筆啓草在。
壬寅慕堂公憲長
啓請逆獄時臺承望權奸風旨
搆殺林下處士崔永慶之罪。
避辭又論鄭澈首事之罪及成渾視其寃死
終無一言以救之罪。
親筆啓草尙在
公之伯子大司憲芝溪公所著行狀曰。
壬寅正月拜戶曹參判。
移拜司憲府大司憲
四月遆付上護軍
六月安東大都護府使。
盖以憲長時論不合時議故也。
蒼石李公埈所撰誌文曰。
辛丑正月拜戶曹參判。
大司憲
四月上護軍
盖以論事忤時議也。
月沙李公廷龜所撰神道碑文曰。
辛丑兼左副賓客
移拜戶曹參大司憲
時嶺儒文景乕鄭仁弘嗾。
䟽斥成牛溪
以爲網打士類之▣。
奇自獻同聲和附
公力辨解
遂遆職云云
而年條之壬寅辛丑之異。
傳寫之際。
或差無恠
行狀誌文
碑文辭語
何若相左耶。
親筆啓草至今留在。
則爲子孫者。
當以誌文行狀中語
端的矣。
     出([缺])
公元1601年
壬辰車駕播至松都
副提學洪履祥卛同僚而陳嬖幸干政之罪。
請斬以謝國人
上變色諭之以無是事
且曰國可亡。
不可枉殺無辜之批。
履祥等又
力爭不許
上以小紙書成龍斗壽六字而出。
於是柳成龍罷而兪泓右議政
尹斗壽左議政
興源爲領議政
委任斗壽
大小之事皆咨焉。
上方嚮用西人
言者以爲成龍李山海
罪同罰異
申磼,具晟等攘臂大言柳成龍之罪。
不可罷職而止。
司會行宮門外
將論成龍
文翰出避過李恒福言之。
恒福入行宮內
提學洪履祥謂之曰。
當此之時。
同心戮力
猶恐其不濟
互相排擊
以修舊卻。
何望中興
才各有限。
峻伯元裕數十人
不能當一成龍
公盍力沮此議。
以存國體
萬代瞻仰
在此一擧
履祥然其言。
出見兩司
大言不可
其論遂寢。
     出再造藩邦
公元1615年
國乘乙卯九月
留守洪履祥卒。
初名麟祥
避㐫人名改今名。
受業於閔純。
儒學顯。
宣廟朝。
久侍經幄
宣廟稱爲講官第一
宣廟廟堂公輔之器。
履祥李恒祥,李德馨等俱被薦焉。
壬辰扈行
力陳嬖幸干政之罪請誅之。
由此忤旨
數求補外而出。
爲人端方溫雅
論議不偏。
或遇大議
持正不撓
至是棄開城留守
舁疾還家卒。
(史官李植)
公元1584年
宣祖甲申十一月
下敎三公
各薦賢才
朴淳薦辛
應時李山甫徐益
盧守愼李時潑,金顒,韓準,白惟讓,尹先覺,鄭汝立,金晬,金弘敏
鄭惟吉尹先覺,權徵,洪▣▣,韓孝純,李大海
     出東雜記
癸酉司馬榜重會圖跋[李時發]
同榜謂之同年
同年兄弟之分。
以時修其好。
情義所不可已。
世故多端
聚散不常
杏園一分之後
能有盍簪之盛者。
盖未之多見也。
癸酉司馬
當時多得人。
花山洪使君月城李令尹俱以今之名宰
出守南藩
相與謀曰吾同年
今有宦嶺外七人
南土而幸無恙者亦八九。
於斯時修其好也哉
噫余之先大夫
卽榜中之一人
不肖今忝按節于玆。
得聞此擧。
寧不樂爲之助而歡成之乎。
諸公在道內者
指期咸集于花山
聞風邂逅而會者。
亦有湖南之二上舍焉。
壬寅孟冬
卽其日也。
湖樓公館
非無勝所
而必席地使君衙庭者。
以使君大夫人在堂故也。
團圓千百里之面目
暢叙三十年之悲歡
琴歌永夕
且以秉燭升堂
拜舞怡顔
邑之古老
咸聚咨嗟
皆曰人間盛事也。
嗚呼
有親康寧
而與數十同年
奉壽于前如洪使君者。
此誠人間盛事
孤露不肖者。
與在今日之席。
得睹諸君之無疾病歟。
豈不
公元1603年
爲之向隅悵懷
繼之以泣血也哉
繪事旣具。
因書以識之。
萬曆癸卯春上澣
嘉善大夫尙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邱都護府使巡察使月城李時發謹跋。
公元1602年
癸酉司馬重會榜目
生員尹義貞(而直。
乙酉
芝嶺
)本德山居禮山
奉直郞宗簿主簿寬。
通訓大夫咸陽郡守晉州鎭兵馬僉節制使高尙顔(思勿。
癸丑
○泰村。
丙子式。
)本開城龍宮
學生天佑
通訓大夫行榮川郡守安東鎭管兵馬僉節制使李覽(景明
庚戌
○松湖。
辛卯式。
)本全州居京。
父贈嘉義大夫吏曹參同知禁府使。
行忠義衛御侮將軍彦諄。
進士李終綱(士擧
丁酉
龜溪
)本眞寶安東
成均生員文台
生員金升福(仲膺
丙午
芝峯
)本扶安居扶安。
通訓大夫昌樂道察訪光。
通政大夫行星州牧使尙州鎭管兵馬僉節制使辛慶晉(用錫。
甲寅
太華
甲申別。
)本寧越居京。
父贈嘉善大夫憲府大司憲弘文舘提學文舘提學同知經筵春秋成均舘義禁府事。
通政大夫弘文舘副提學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應時
朝奉大夫行庇安縣安東鎭管兵馬節制都尉湋(孝源
戊申
○卜泉。
)本文化居京。
從仕郞忠祿。
從仕郞前康陵參奉復古(皥如
己酉
松陰
)本奉化居榮川。
成均進士軔。
通訓大夫新寧縣監大邱鎭兵馬節制都尉吉善(子敬
辛丑
東湖)本平康居京。
通訓大夫行司憲府執義蘭宗
公元1605年
嘉義大夫慶州府尹慶州兵馬僉節制使李時彦(君美
乙巳
湖。
丙子式。
)本公州居京。
父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
御侮將軍忠佐副護軍洞。
公元1602年
嘉義大夫安東大都護府使安東鎭管兵馬節制洪履祥(元禮
己酉
柳川
己卯式。
)本豐山居京。
父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
行果
校尉忠武衛司直脩。
生員仁沃(啓彦
辛丑
○迂齋。
)本瑞山居南原
學生壽精。
進士權訥(士敏
丁未
)本安東安東
學生景純
生員李喜白(伯眞
戊申
○臺嵒。
)本星州居永川
通政大夫壽謙。
松都四壯元契會圖序[柳根]
公元1572年
松都留守洪公再寄書
一力一屛
余文今世文衡非不多。
必求諸左右者。
實有其意云。
盖以余忝壬申春別試文科壯元故也。
余按圖而推求焉。
第一幅畵太平舘設龍會其中
北壁坐者留守公。
己卯式年文科壯元。
列坐于東者凡三。
一經歷李公也。
庚子別試文科壯元。
其二都事尹公也。
戊子司馬壯元。
其三敎授車公也。
癸未謁聖文科壯元。
宜合而篆之曰四壯松都同僚契會之圖。
其下四幅
名區四時之景。
以爲簿領之暇。
遊賞之所。
其下虛第六幅。
要余之志一言
吾儕各占一屛
今送一屛
願留之以爲卧遊地。
余與留守同年生
兒時相熟
敢辭
卽賦四絶句題于四景之上。
龍頭本於麗。
盛事
松都麗朝故都
一府四官
皆是壯元。
豈非一奇遇也。
若花谷若朴淵若滿月臺知足寺。
在於跬足之內。
得以朝往而夕忘歸焉。
豈非一奇也。
仍窃思之。
天朝重壯元。
文魁者卽入翰林
朝登魁科者。
亦非不已達矣。
不能摶扶而上者。
其故何哉。
豈我東方風氣僻隘
已伸於龍躍者。
不免蠖屈耶。
試以斯會見之。
留守宿望淸名
不離亞卿之班。
經歷壯元十五年。
僅躋四品
都事司馬
竟未折却一枝
敎授居魁。
白首最久。
冷官靑袍最困者也。
豈天厚於前薄於後耶。
是固人事之遞來者也。
於諸公何病。
山陰
右軍興懷
不在此也。
又安知大器當晩成乎。
遂幷書而爲之序。
繫之以詩曰。
松京留守寄書來。
爲說龍頭盛會開。
千載一時偶爾
四魁聯席亦奇哉。
前朝盛事收拾
故國名區往迴
却愧少年曾不幸。
欲題圖畵非才
何處春色
花潭不可忘。
千紅與萬紫。
長得帶芬芳
     
(右花潭尋芳)
公元1602年
丙子曾遊地。
垂四十霜。
飛流畵難似。
誰識倒銀潢
     
(右朴淵觀瀑)
再逐天仙過。
分明指顧間。
當時花盡落。
今日秋山
     
(右滿月懷古)
知足聞名久。
朝來雪峰
吾衰自發省。
不必鳴鐘
     
(右知足聞鐘)
公元1614年
 萬曆甲寅秋八月五日
輔國崇祿大夫戶曹判書晉原府院君西坰柳根謹序。
滿月懷古[李時楨]
一片荒臺古道傍。
薄雲秋色斜陽
麗朝往事今何問。
幕府來參亦不量
龍首山龍首會。
壯元公對壯元郞。
寮筵且盡奇逢樂。
用登臨更斷膓
     
(右雲麓李時楨衛中經歷)
知足聞鐘[尹英賢]
四魁僚席會蛇龍
盛事如今幸到儂。
暇日風流暮景
有時雲卧晨鐘
須將吾道深省
且向禪家放慵
一夜玄威增氣象。
朝來海上千峯
     
(右晩村英賢彦聖都事)
朴淵觀瀑[車雲輅]
懸流千尺倒空靑。
上下龍宮石屛
雲錦機頭濯氷雪
玉河津畔闘雷霆
從知瀑兼瀑。
誰見魁星對酒星。
四箇官僚第一
奇逢吾欲問山靈
     
(右滄洲雲輅萬里敎授)
花谷尋芳[洪履祥]
松都形勝五冠南。
翠壁紅粧玉潭
數子恩榮第一
老夫僥倖亦同參
僚筵邂逅奇遇
好事流傳作美談。
最是賢祠遺躅在。
滿庭芳草綠毶毶
     
(右西湖洪履祥元禮留守)
慶壽叙事
公元1605年
萬曆三十三年乙巳
在廷諸宰有老親者作相與稧。
名曰慶壽
盖爲百歲夫人蔡氏也。
夫人乃一大夫之母。
而諸宰有此盛擧抑何也。
以其年踰百歲
人所共貴。
各奉其親。
欲設大宴以慶之也。
夫人卽縣監蔡年之女也。
生於弘治甲子
長歸希叟李世純。
二男五女
男長蘧二十登第庭試。
八男四女
次薳蔭仕歷七縣二郡
生一三女
夫人享十五專城
曾玄孫。
人稱多福
壬寅歲末。
政院啓曰李蘧之母明年百歲
蒙恩典敢稟。
宣廟特命優賜食物
癸卯正月傳曰。
李蘧之母。
今年百歲
特加資其子。
以慰其母。
卽除漢城府右尹
希叟爲參判。
封蔡氏爲貞夫人。
上又命史局書之史冊
一世莫不榮之
秋九月
李公以設壽宴
大請賓客
以侈聖恩
公元1603年
日子衣冠數十人
各執諸事
以供宴需。
滿廷諸宰。
咸來稱慶焉。
越三年乙巳。
參判韓公浚謙於諸宰曰。
吾儕亦設一宴。
各奉慈親
百歲夫人
獻壽酌。
甚是人間盛事
於是上達經席。
請求宴需於八道
特許之。
乃於四月
設席長興洞甲第。
爲之節目行禮焉。
稧員凡十三員。
而位至宰列者。
乘軒陪其大夫而來
夫人子弟各隨其後
子弟中有官爵而入參宴者九人
無官而執諸事者十有六人
言其軒車之數則軺車九兩
有屋轎二十兩。
其他文物僕從之數。
不可形言
坐次則百夫人以壽爲主壁。
晉興君大夫人以命婦巽主壁。
其餘大夫人各以爵次東西壁。
夫人各陪其大夫人。
隨後行坐
禮儀有秩
聲樂僉奏。
稧員壽畢。
替舞於諸大夫人前。
罄歡而罷。
遠近聚觀者莫不稱嗟曰。
太平盛擧
曠世異事云。
慶壽節目
宴日辰時畢會。
稧員乘軒陪來。
諸子平明時來會。
大夫人相見禮貌。
座上禮貌
大夫人參拜禮貌。
大夫人座定後序立(一拜)。
稧員及諸子參拜禮貌
致辭後。
升堂百拜上壽
限稧員畢上壽後。
每以二員爲耦入舞。
大夫人上壽與否。
看日臨時議處
凡節自致辭。
皆以老醫爲之
各宅侍婢侍側毋過二人
稧員
晉興君姜紳(勉卿。
甲辰
丁丑參贊)
錦溪君朴東亮(子龍庚寅從一三宰)
判書尹暾(汝昇。
辛亥。)
公元1549年
同知洪▣▣(元禮
己酉
乙卯式)
公元1603年
參判韓浚謙(益之。
丁巳
丙子別)
參判南以信(子有庚寅增)
同知李蘧(仲尙○癸丑親試)
晉昌君姜絪(仁卿)
驪興君閔中男(直夫壬申別)
參知尹壽民(仁叟癸未謁聖大司憲)
參正權詗(仲悟○己亥別掌令)
主簿李薳
翊衛姜純
  
參席子弟
    僉知李文荃(子馨。
辛丑
)新平人
    典籍弘立
    奉事李文(佩應。
庚午
)新平人
    縣監李文昌(季馨
己卯
)新平人
    都事韓善一(克敬
癸酉
)淸州人
    參奉尹衡哲(應明
丁丑
)南原
    監役洪汝亮(潛夫
丙子
)南陽人
    獻納尹讓(士謙
癸酉。)
    宣傳官權若(敬由。
丁卯
)安東人
  
執事子弟
    李文(韶應。
丁丑
)新平人
    姜弘德(處厚
丁卯
)晉州人
    洪汝翼(直甫
壬申
)南陽人
    尹衡俊(應任。
壬申
)南原
    李文(樂而。
甲戌
)新平人
    洪雴(景時
丁丑
)豐山
    韓會一(享甫。
庚辰
)淸州人
    姜弘勣(君懋
庚辰
)晉州人
    姜弘定(而靜
辛巳
)晉州人
    
廷和(寅甫
辛巳
)靑松
    洪(景澤
壬午
)豐山
    洪霙(澤芳。
甲申
)豐山
    洪靌(汝時。
乙酉
)豐山
    韓興一(振甫
丁亥
)淸州人
    南斗瞻(士昂
庚寅
)宜寧人
    南斗煥(可晦。
辛卯
)宜寧人
慶壽宴席上。
次沈一松韻。
(二首)[韓浚謙]
書云五福三尊
有一猶難况幷存
自是高門積慶
更看雙璧殊恩
華筵迭暎黃金帶。
壽席初開白玉樽。
太史明朝應報異。
夜來南極老星繁
大夫行裏八旬尊。
終古人間幾箇存。
盛世重年進秩
名家宿德最承恩
深黃髮輝卿月
樂極朱輪擁壽樽。
他日龍眠勝迹
季郞身上彩衣繁。
     柳川韓浚謙
慶壽詩卷[李安訥]
樂亭白岳英。
年周癸未寧馨
一家積德綿三世
九▣優恩六卿
皓首兒爲稚子舞。
童顔身作老人星
卽知慶壽開筵日。
箕福軻尊兩得幷。
     東岳李安訥
慶壽圖記[許穆]
公元1602年
萬曆三十年我昭敬大王三十五年秋
承政院啓曰前參議李蘧有老母
今年九十九。
聖人之治
當有老老之典。
上感其言厚賜之。
至明年正月
上曰李蘧之母。
今年百歲
自今歲首餼廩有常
加爵其子以賞之
於是李公進嘉善大夫
由同中樞右尹
推恩三世大夫
尋改少秋官
遂拜京畿觀察使
其九月置酒上壽
諸公百官之長。
畢集觀其慶。
京城爲之謠曰母以子貴
子以母貴。
煕煕壽母
伯其子。
時之卿大夫大夫人承養者十家
晉興君,錦溪君,尹判書,韓參判,洪中樞,南參判,李中樞晉昌君,驪興君,尹參知權少正姜翊衛,李中部十三人
明年四月
大合上壽
名曰慶壽宴。
因白上。
上加賜之。
令諸道供給其物。
日賜舞樂以樂之
位次
百歲夫人以上壽最尊。
姜相國貞敬夫人某氏以命婦最貴。
中堂南向
其下八夫人
命數爲序。
東西相向
夫人侍宴
各從後列
旣序禮畢
晉興以下諸公
升堂再拜
子孫衣冠侍列者九人
折衝將軍文荃,典籍弘立獻納讓最顯。
執事之列者又十六人
以次擧觴上壽
樂方響。
節鼓管絃
登歌
公元1609年
舞。
當時太史氏旣書諸冊以張大之。
閭巷父老
相傳美談
今已六十餘年矣。
韓參判及仁祖世。
王后父。
貴至領敦寧。
參知大司憲
權少正爲掌令。
中部嘉平太守
獻納代言
折衝節度使
執事子孫
入相一人
繡衣升朝七人
臺省一人
出宰百里六人
諸公皆已沒。
李中樞錦山在世
李中樞百歲夫人之親孫。
今年八十二。
守數郡。
頃年以壽增秩中大夫
錦山南參判之長子
當年年最少。
今亦白首
考正少卿
甞出爲錦山郡守
百歲夫人
前古名人蔡公壽之從女
生於弘治甲子
歿於萬曆丙午
歷三萬六千甲子
爲一百二歲云。
觀察公七十沒。
有二娣皆九十。
府公又八十餘。
可謂壽考之世也。
府公之子灌。
以其尊大夫之命。
圖畵其事。
幷記諸公官爵姓名年次
陽川許穆記之。
上之八年孟冬下澣
奉正大夫前任憲府持平許穆記。
尙監司敎書[知製敎朴東說製進]
公元1582年
若曰
嗟我一介國耳之臣。
寄以二南方面之任
心痛聲不可緩
事急行豈可遲。
念今南牧之憂。
倍昔西幸之日。
兇醜窃據畜養
防秋之計可知
人民殆盡死亡
猾夏之鋒難挫。
督府遽撤。
諸軍聲援旣孤。
而按臣病辭。
一道安危誰繫。
弄印莫屬。
空勞唐帝之徘徊
攬轡以行。
必待漢臣慷慨
再易而何病。
非其人則莫能。
惟卿良璞無瑕
精金彌勁
淸標雅望之聳世。
負重名。
鸞坡鳳掖演綸
稱妙手。
俎豆不閑軍旅
利器當別於盤根
經幄十年
君臣而恩父子
危亡此日。
喉舌而遠藩翰
非不審於內外遠近
盖亦出於時勢之緩急
臨危受命
卿則忘私
垂老離親
予實不忍
念經以後
益驗知人之明
而謂文武之才。
豈無其豫養
畢竟功業之建。
多出於書生
所貴竭節盡心
豈在馳馬試劒
今授卿慶尙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
千萬世君讐未復。
寧堪置於無可奈何
六七城壃土不還。
所以望於有能用力
軆予保子之念。
得民化。
諒予式▣之情。
宜鼓士氣
諸將之不睦者。
警勉冦賈
列郡不廉者。
勸懲以墨阿。
足食莫如屯田
納降莫如
敵。
賞罰必愼。
黜陟當公。
開闔萬端
實難懸想裁度
策應旁午
盍亦臨機揣摩
通訓自裁
大辟而必禀。
於戱
予之委卿也重。
予之知卿也深。
勿剪甘棠
屬耳詩人之咏。
盡㓕此賊。
拭目麟閣之勳。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京畿監司敎書(知製敎)
若曰
國家之喪難斯極。
惟予是恫。
方任責任非輕。
舍卿誰可。
實由僉擧。
允叶羣情
睠玆畿輔金湯
久作兇賊巢穴
肝腦塗地
哀我周黎之靡遺
飢饉連年
奈此楚厲潛遘
千里蓬蒿極目
四境閭落成墟。
賦役式繁。
尙忍乎民隱
流亡相屬
未有甚於今時
苟非猷守之才。
曷膺保釐之寄。
惟卿性度端雅
資禀慈祥
搢紳笏於朝端
衆皆謂宰相器
論思經幄
凜然有古人風
夷險不渝
緩急之可恃。
矧此承宣之任
已有歷試之能。
玆授卿京畿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開城留守
通訓大辟以上
禀予可裁。
軍律防御使以下
任卿自斷。
卿其國耳。
往哉欽哉
原隰而載馳。
每懷靡及
採風謠而爰度。
恒切不遑
念常保民乎哉
志專期除瘼而已
力穡務本
可開衣食之源。
礪刃修戈。
操練之策。
崇敎化固不可廢。
振綱維知所當先
黜陟宜嚴。
攬轡澄淸之志。
鰥寡是恤。
使民無愁歎之聲。
况今外冦之未除。
又値內盜窃發
蒭輓不絶。
痼癈之變通在玆。
逮捕相仍
民情鎭靜寧緩。
得人心何事不濟
盡吾誠可有爲
且念事幾之無窮。
策應遙制
予不多誥。
卿其殫思。
於戱
寬簡
河內冦恂不獨專美
布德意。
東京宗澤亦云可師。
將期萬姓奠安
佇見一方寧謐
故玆敎示
想宜知悉
祭文[李廷龜]
公元1615年
維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十一月癸酉朔日
延安李廷龜
敬祭于大司憲慕堂洪公之靈曰。
曩余負譴
削迹西湖
公時始病。
俟我城隅
睽離幾何
三載松都
往事
驚心
終日悲吁。
公謂我言。
知子者吾。
吾病幸矣。
子譴樂乎
淚眼相視
天地窮途
俄然再訪。
公已人扶
言雖不爽
形換而枯。
握手而曰。
吾知免夫
在世何心。
於分已踰。
旣見君子
令我敷腴
幸與之訣。
瞑目泉塗
言猶在耳
千古須臾
嗚呼哀哉
辱固人避。
榮實世趍。
公惟芥視
以榮爲虞。
死生之際。
不動者無。
公惟達觀
以死爲娛。
盖公厭世
與同驅。
富貴腐鼠
春秋蟪蛄
不死如吾。
可知頭顱
排擠不去。
觸藩跋胡
束濕危班。
低垂囁嚅
每思公言
自愧區區
公在九原
應我揶揄
嗚呼哀哉
溫溫美玉
皎皎氷壺
詞華哲匠
經術醇儒
世固莫如
亦公之汙。
叔世瘉風。
人鮮不渝
獨持舊聲
世模楷。
晩節投閑
混迹酒徒
困而益亨。
不履崎嶇
生完死順。
德崇名孚
是公之卓。
孰與俱。
嗚呼哀哉
我之知公
三十年于。
公先我後。
接武天衢
公女我息。
我子公孤
金蘭契叶。
情紆。
文酒逢塲
幾處閑(一作開)壚。
數日不見
命駕相呼。
公來我往。
有醑無酤。
同聲齊響。
如鼓如桴。
激昂宇宙
歌咏嗚嗚
忘年之交。
共至白鬚
何至今日
棄我長徂。
靑山埋璧。
大海沉珠。
士失前輩
星折(一作拆)天樞
歲暮疇依
踽踽殘躬。
嗚呼哀哉
庭雪暗。
小齋塵蕪
百年交誼
一束生芻
嗚呼哀哉
尙饗
祭文[尹銑等]
維萬曆四十三年歲次乙卯十一月癸酉朔二十八日庚子
承政行都承旨尹銑,左承旨金止男右承旨▣▣▣,左副承旨謹中右副承旨就正,同副承旨▣▣▣。
謹以酒果之奠。
敬祭于司憲府大司憲洪公之靈。
惟靈。
瑚璉其器。
金玉其相。
名冠桂籍
望隆鵷行
歷敭㙜閣
蜚芙玉堂
論箚剴切
餘事文章
試牛刀
再咏甘棠
解官松都
養病高陽
兩朝邦彦
一代雅望
何奪之速。
彼天茫茫
凡我同朝
孰不嗟傷
况玆一院
踵武趍蹌。
追想風裁
也可忘。
敢陳菲薄
冀歆一觴
嗚呼哀哉
尙饗
祭文[金昌一]
維萬曆四十三年歲次乙卯冬十一月癸酉朔二十九日辛丑
故人金昌一。
謹以酒果
祭于亡友洪公君瑞之靈曰。
嗚呼知乎。
曰惟少年
與君從遊
朝而對床
夜而同裯
公食我分。
我酢公酬。
詩壇闘爭
以公爲頭
謔浪相戱。
以我爲酋。
光陰幾何
往事悠悠
嗚呼知乎。
曰惟弱冠
惕然志學
迷不知方
如瞽埴擿。
爰聞杏村
有老隱德
相卛而歸。
泥塑其人。
憐其誠心
敎誨諄諄
首言敬字。
是學根基
▣爲不易
擇在切偲
退而思之。
如夢得寤。
得一友。
得一友。
其友伊誰
惟公與我。
靑燈雪夜
黃卷韋編
顧余鈍步。
時乎策鞭。
伊我之短。
惟公長之。
伊我之惑。
維公祛之。
公有得。
伊我劚之。
惟公不遺。
終始勖之。
舊學荒凉
追愧先師
嗚呼知乎。
虞庠序齒
選登頭。
應宿天官
通籍瀛洲
巖廊虛席
經幄賴曝。
官無致冠。
爵皆稱德
往在己丑
玉石俱焚
鶚立朝端
正色抗言
嗚呼知乎。
公家政。
格天翁。
無間怡怡
樂融融
愛日丐郡。
其愚誰及。
故都分司
於郊是雪。
節行藏。
野人爭席
優遊自在
左琴右書
疾沈綿。
哀毁其餘。
執手永訣
意氣安閑
余謂毋憂。
精力無衰。
公曰嗟子。
死亦如斯
視死如歸
亦何悲。
今日君瑞
明日亨吉。
一夢人間
萬古幽宅
尙饗
祭文[郭說]
維萬曆四十三年歲次乙卯十一月癸酉朔二十八日庚子
西原郭說
敬奠于亡友留守洪公之靈。
嗚呼
江漢濯秀
山岳降精
公也鍾生。
美質淸粹
受之自天。
珠出淵。
生而岐嶷
頭角嶄然
淸標映人。
其在髫齕。
兀乎老蒼
端雅嚴莊
英才脫穎
邁衆超倫
鵠立鷄群
早自惕厲
硏窮聖學
下帷心篤。
典模是式。
不喜祿仕
而公之志。
堂有雙親
不能自訣。
永辭科業
英華外發
文思炳烺
巍捷龍榜
蜚英㙜閣
出入淸要
乃分之宜。
銓曹用人
衡之平。
人服其明。
經幄論心
語若懸河
玉音曰嘉。
晩歲爲養
屈迹百里
民受其惠。
受命
艱危
褰帷嶺左
甘棠留化。
中年衰老
退居丘園
終天年。
松欞竹床
左經右史
凝神塊坐
溪翁野老
杖屨來往
物外幽想。
身在田廬
切愛君。
心懸北宸。
扶携羸病
輦轂歸來
丹心未灰。
知士林。
弓喜復得。
若鶼有鷢。
胡不遺。
一疾轉劇
樑摧奄及。
儒宗亡矣。
吾黨誰依。
胡不永噫。
嗟余不佞
同異閭。
與同師。
那知一朝
失我良朋
有淚霑膺
山川漻濶。
神駕啓路
心摧腸腐。
我哭我哀。
一奠椒酒
神其知否。
嗚呼哀哉
尙饗
祭文[朴忠生]
維萬曆四十三年歲次乙卯十一月癸酉朔二十八日庚子
朴忠生敬祭于亡友洪君瑞之靈。
惟靈。
天挺之才。
學而後知
餘事文章
華國之資。
蜚英臺閣
領袖儒林
堯臣堯。
啓心沃心
晩將此心。
施于一州
西民有惠。
南顧無憂
晩節高懷
林下優遊
黃冠歸去
綠墅堂成
庶幾頤養
龜鶴遐齡
胡不仁。
而奪之速。
天上箕明。
人間畵鬻。
國無蓍龜
士無矜式
忠生提撕誘掖
幼少隨後
情深骨肉
去毛皮。
數日之程。
三年之別。
猶懷不耐
愁膓欲裂。
泉路茫茫
一隔九原
我悲誰知。
我哭誰聞。
言惟止此。
意何能窮。
一奠菲薄
淚沾雙臆。
嗚呼哀哉
尙饗
祭文[宋瑄]
公元1616年
維萬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郡守宋瑄
敬奠
公元1615年
留守洪公靈筵
嗚呼令兄
慈祥愷悌
謙以自牧
少有志操
惟慕聖學
家貧親老。
雖事科業
志在求道
親仁是急。
習靜先生
敬信尤篤。
甞就凾丈
講論請益
行己持身
動遵古則
先生云亡
終始勿失
喪葬祭祀
致誠靡缺。
首謀同門
竟竪墓碣
孝悌出天。
承顔無違
登科第
榮養備至
七十居憂
一從禮制
兄弟之間。
處變得宜
終保友愛
人無間言
恬靜自守
不妄交遊
好善有誠而未甞求合
惡惡惟明而不爲已甚
朋友談話
不及時得失
居常所懷
惟在林泉
卜築當時
士論携貳
公獨不比
一權貴。
同里閈。
足迹未甞一及
累年銓郞。
甞服李相國廉公
己丑逆變
前知鄭汝立之㐫悖
持身淸愼
不事生産
守己處子
絶不近於聲色
治身武夫
甞以貪汚爲戒
雖有善不與人說。
雖有勞不以爲己功。
嗚呼盛哉
曾忝同門
義若兄弟
才識踈淺
何能悉萬一。
老病且昏。
畧記其大槩。
居家守己曲折
莅官處事功業
有非孤陋所知
以俟知者
第以年踰七十。
不學徑衰。
病守初心
委伏
生未執手
死不撫柩。
今俟日暖
扶曳一哭
不亡者存。
庶歆菲薄
尙饗
祭文[李大醇]
維萬曆四十三年歲次乙卯十一月癸酉朔二十八
庚子
大醇
敢告留守令公之靈。
嗚呼慟哉。
令公至於斯。
有德者有壽而壽不稱焉。
有才者有用而用不大焉
嗚呼慟哉。
事親誠孝
養志無違
引君當道
守正不回
溫恭愨厚。
臨事剛果
不復可見
講明義理
握手論懷。
世無其人。
嗚呼
我亦豈能久存
卽今鬢毛如霜
擧觴一慟
老淚如川。
不亡者存。
尙饗
祭文[李愼義]
維萬曆四十三年歲次乙卯十一月癸酉朔二十九日辛丑
行司李愼義。
昭告于故開城留守洪公之靈。
夫人之生也天也。
死也亦天也。
生由天而生。
死由天而死。
一生一死。
無非常理也。
老君之不哭。
莊氏之爲歌。
以此故也。
雖然我之爲生而哭者。
位未滿而德未施也。
爲亡而哭者。
儕輩厭世連也。
休休雅量
能可及。
孜孜之善▣。
人莫與侔。
春風其▣。
明月其心。
蘊櫝誰識。
自知其輝。
晦迹何愆。
保身是哲。
山門一掩
復覩何日
千秋萬齡
只鎖寒烟
嗚呼慟哉。
昔自西來
一拜松都
今旣陳迹
悲歎何言。
凾丈情朋。
屈指無幾
玆當永訣
擧觴哭痛。
情不自定
不自禁
備奠雖薄。
丹忱自豐
神若有知。
庶乎來格
嗚呼慟哉。
尙饗
挽章[李恒福]
衰年纔過六旬強。
舊友如今半在亡。
我偶得差慰意。
君先去世益摧腸。
東西分占江湖興。
風月俱爲嘯傲郞。
此事人間難傡美。
天憎雙鳥翺翔
     領議政鰲城府院君李恒福
挽章[李廷龜]
模範高名布衣
壯元聲價動宸闈。
早知雅量夷險
方信危道是非
兩代遭逢國乘
暮年心事郊扉
人生百歲無死
深羡吾君得所歸。
公元1573年
經術詞華致身
雍容風裁簪紳
當時進退閑淸議。
他日論思憶舊臣。
畿輔謾留三載化。
江湖纔卜一年春
晨坐宿草交遊盡。
雪裏孤齋淚滿巾。
     
提學李廷龜
挽章[沈喜壽]
公元1615年
詞章經術鹿鳴賓。
黃冠魁星玉殿
何處得來端雅士。
同朝甚喜善良人。
久登㙜舘謀猷正。
晩躡方州政化仁。
荀氏八龍纔减二。
哀榮前後冠簪紳。
遭際明時學士宗。
講筵敷奏雍容
先朝眷注天顔悅。
當代褒嘉御墨濃。
暫醉奉常知味酒。
還聞長樂隔城鐘。
恩深歸賵全終始。
新隴高陽議政封。
杏村當日門生
性敏難兼好學誠。
博約功深無躐等
聖賢階峻有前程
尙平婚嫁年來畢。
仲統園林病後成。
月犯少微朝野痛。
滿城玉振家聲
     
左議政沈喜壽
貞敬夫人安東金氏挽[沈喜壽]
憶曾頻忝壽親筵。
隆養皆稱主饋賢。
照座鳳凰愉色溢。
滿庭蘭舞衣鮮。
人間福德千家頌。
地上神仙萬口傳。
豈料如今降割
偏敎諸子蒼天
     左議政沈喜壽
行狀
公初諱麟祥君瑞號可慕堂
後改名履祥字元禮
姓洪氏
安東任內豐山縣人也。
遠祖諱之慶。
高麗忠獻王朝。
登第壯元。
官至國學直學
生諱侃都僉議舍人
詩名於世。
所著有洪厓集。
且多載靑邱風雅東文選,三韓龜鑑大東詩林等書。
至今人多傳誦之。
生諱侑密直使事
生諱演賜紫金魚袋寶文閣提學
生龍騎巡衛司右領郞將諱龜
於公爲五代祖也。
麗朝末。
卜居高陽地高峯山下。
仍世居焉。
高祖諱俶進勇校尉左軍司正。
曾祖諱繼宗司圃署
公元1600年
別提通訓大夫通禮院左通禮
祖諱禹甸宣畧將軍行忠衛副司勇贈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經筵參贊官
考諱脩果毅校尉忠武衛副司直贈崇政大夫議政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
承旨无后
以爲嗣。
承旨公之再從弟部將世敬之子也。
妣聞慶白氏貞敬夫人
醫書讀官秀之女。
高麗判典農寺事敦之後也。
以嘉靖二十八年己酉九月十八日甲申
生公高峯下歸耳洞。
容貌端正
嶷然夙成
兒嬉戱。
擧止不羣
者莫稱歎
皆言洪氏有人焉。
生於窮僻之鄕。
無師友之益。
自在髫齡
已能讀書
年甫七八。
李參判栻居廬于見達山下
卽往拜願學焉。
一見知其非常兒。
深加奬嘆
許以敎誨
負笈往來於十餘里之風雨寒暑亦不廢焉。
十歲前。
通史小學詩書大文極通
稍長到京師
學業益力。
日誦經史。
嚴之課程
未甞一刻放慢
隣里同隊臨門喚出。
而遍數未終。
不肯出戶。
由是文章日就
大放厥辭
年堇成童
已魁於學堂
然其志不在科擧
常有願聞之志。
遂往習靜閔先生杏村
講論四書先儒性理之書。
硏窮奧旨
探索義理
孶孶爲學
如恐不及
以敬一字
爲涵
養之地。
戒謹恐懼於不覩不聞之中。
而於一念萌動之際。
尤致謹焉。
先生心甚許焉。
常以篤志力學稱歎不容口
一時諸生及門者。
皆自以爲不及焉。
自此聲聞日著。
士友求見日益盛。
至於名卿鉅公
亦有來訪者。
尤好論語一書
兀然端坐
終日讀誦者數年。
以至諸儒輯註。
無不貫通
反覆體認
一生用功之地。
以此學務爲己。
不求人知。
至於爲文
亦皆典雅平實
斥去浮華
癸酉司馬
遊于國庠
同舘諸生不矜式。
有私戱謔
而公至輒袵改容焉。
時泮儒以榜之新舊爲坐次
積成弊習
以爲明倫之地。
豈可無長幼之序。
遂排衆議
年齒坐。
士論多之。
戊寅庭試壯元。
殿試
己卯式年。
又擢文科第一名。
前後所製。
切中時務
不避犯諱
頗得古人庭對之體。
盧蘇齋爲殿試試官
大加歎賞曰。
此篇透徹義理
眞儒者之言。
至今子弟傳誦焉。
新恩卽拜曹佐郞
因事見罷
庚辰春
復叙拜戶曹佐郞
拜司諫院正言
手草箚子
極陳時弊
不諱
言甚剴切
人皆謂有諫官之風焉。
遆授成均典籍
冬至使書狀官赴京。
奉法律己
一從繩墨
及其還也。
香茶微物
亦無所犯。
一行上下
無不畏服
不敢有法
公元1581年
冐濫之事。
中國之人。
至今稱歎
傳爲美談
時梁公喜以其華館病逝
公親執治喪
一遵禮文
華人來見者。
以爲東人知禮。
辛巳春
拜刑曹佐郞
選入弘文舘修撰製敎經筵檢討春秋記事官。
入侍經筵
首言君德成就爲學出治之方。
惓惓親賢士大夫䆠官宮妾之論。
丁寧反覆焉。
六月丁贊成公憂。
上命該曹特加恩賻貤庀之物。
逾於常典
人皆榮之
癸未八月服闋
卽拜典籍
旋授修撰如故
拜兵曹佐郞
未幾薦拜吏曹佐郞製敎春秋記事官。
賜暇讀書堂。
乙酉春
以京試官往來湖南
秋呈遆。
弘文舘校理製敎經筵讀官春秋記注官
移拜司憲府持平
丙戌拜吏曹正郞校書校理
戊子春
監試試官見罷
學官
未幾叙用
還授正郞
又呈遆。
成均直講
陞拜執義
遆授弘文舘應敎製敎經筵讀官春秋編修官
移拜議政府檢詳舍人
己丑春
拜司諫院司諫
又拜舍人
移拜執義
遆授舍人
又拜司諫
遆授司僕寺正
司諫
遆授應敎
逆變
問事郞廳。
安撫御史
出按海道
海西一道
纔經逆變
人心渙散
遠近騷屑
公所宣布
公元1590年
德意
慰撫安集
條陳民弊。
剗祛疵瘼。
民皆按堵
稱爲善政御史
庚寅春
遆拜舍人宣慰使
以病不得行
移授執義
遆授司宰監僉正。
旋拜司諫舍人
司僕寺正
還拜舍人
辛卯春
提學
夏四月陞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故事堂上書堂
以備他日之任
曠世重選也。
時亦擇堂上中有才望四人而公亦仍兼焉。
上又命三公選擇可合宰輔之人。
堂上被選六人而公其一也。
六月右副承旨
七月特拜曹參議
壬辰春
因事見罷
四月復叙拜禮曹參議
倭冦京城
宣祖大駕西幸
公扈駕到東坡驛。
仍拜副提學製敎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開城府
乃於榻前獨論金公諒之罪。
請斬以謝國人
公諒乃椒掖至親
締結內外
誤國事者也。
逐日上箚。
語涉不諱
自此忤旨
平壤賊鋒遍滿畿內
而不知老母存歿
乃陳䟽請訪。
上許焉。
遆付僉知中樞府事。
仍下諭所經方伯
使沿路護送
間關賊藪。
觸冐危險
遂將母得達於成川分朝。
卽拜曹參議
世子遷移龍崗寧邊等地
癸巳春
兩宮會於定州
仍隨大駕到永柔。
拜司諫院司諫
公元1593年
未幾遆授僉知中樞府事。
以聖節使赴燕
還朝
承政右承旨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十二月左副承旨
六月左承旨
八月拜慶尙道觀察使巡察使
特加嘉善
時倭賊退居道內。
沿海郡邑爲賊所有
朝廷嶺南死地
公卽攬轡登程
慨然掃淸之志。
及至道。
巡歷列。
軫恤瘡痍
出入賊藪。
備甞險阻
招集流民
廣開屯田
一年之內。
峙糓數萬石
義勝之軍。
使丁壯赴敵老弱餽餉
其他指揮區畫
動合機宜
諸將畏其威。
列邑服其明。
兵民愛戴
粮餉充足
治聲上聞
秩滿仍任。
丙申得辭遆。
拜僉知中樞府兼備邊司堂上
七月都捴副捴管
未幾京畿道觀察使巡察使開城府留守
經變之後
凋耗
公蘇殘起弊。
黜陟嚴明
民生安集
列邑稍完。
丁酉六月秩滿
遆拜同知樞府事。
備邊司又以天兵滿城。
不可遆易。
啓請仍任。
倭奴再入冦。
皇帝益發征討
天將大小衙門
大兵陸續出來
事機甚急
策應旁午
驅馳盡瘁
左酬右應
積芻峙糧。
饋餉不絶。
終無僨事之患。
人皆服公之才局
十二月又遆拜同知
未幾拜刑曹參兼備邊司有司堂上
戊戌夏
以分戶曹參判。
將下湖南
接濟
公元1598年
天兵粮餉
以病不得行
因唐將移咨見罷
八月復叙拜漢城府右尹
十二月弘文舘副提學製敎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未幾天朝布政司梁公自嶺南上來
黜其接伴使
更請他臣。
特命公往焉。
玉堂儒臣不可出外
啓請留之。
上重其任不從
遂遆授義興衛上護軍
往迎于中路
及還特加嘉義
布政之請也。
己亥三月
拜漢城府右尹
四月左尹
六月辭遆。
忠佐衛大護軍
七月拜行僉知中樞府事。
公以大夫人家無以奉養
力求補外
且陳䟽乞養
辭極懇至
上憫其情事許焉。
至是拜春都護府使。
府首興學校。
以孝爲理
淸以律己
惠以字民
一境晏然
時權當路
公患專恣
甞語及之。
適其黨以暗行御史出按本道
遂搆捏擠公。
庚子三月罷歸
民皆寃之。
遂立淸德愛民碑。
七月叙拜護軍兼萬經理接伴副使
八月成均大司成
公坐臯比
諸生講讀心經近思大學或問等書。
論難義理
諄諄不倦
諸生有所成就
一時皆賀師儒得人
十月都捴副捴管
辛丑正月
遆拜上護軍
九月世子副賓客
壬寅正月
拜戶曹參判。
移拜司憲府大司憲
四月遆付上護軍
六月
公元1604年
安東大都護府使。
盖以憲長時論事。
不合時議故也。
到任之後
治聲藉甚
至有褒啓。
甲辰九月棄歸。
十二月
復叙拜副護軍同知春秋舘事
乙巳四月
同知樞府事。
拜戶曹參判。
丙午春
移拜大司成
五月辭遆。
龍驤衛副護軍
丁未二月
出守淸州
前後外補
只爲便養
奉親莅邑。
榮養備至
聽理之餘。
必設絃歌壽巵
極其歡樂
而亦不貽弊於公家
所至府庫盈溢
民生樂業
多有去後思。
戊申宣祖大王昇遐
攀號執禮若親之喪。
以至成疾。
十月以司諫院司諫召還。
淸州推考引避得遆。
拜僉知中樞府事。
十一月特拜大司憲
又以推考未畢引避
特命棄之。
又以未解由引避
倚注方隆。
前後辭避
皆降溫諭勸出。
而公固辭得遆。
十二月副提學
己酉春辭遆。
拜禮曹參判。
大司憲
詔使宣廟吊祭事。
帝命出來
該曹欲諱宗號。
有設假主之議。
以爲皇上莫重之恩。
豈可設假主以祭。
累日連章
請停假主之論。
人皆服公之風力
未幾遆授大司成
又拜大司憲
以親病陳箚辭遆。
十月丁大夫人憂。
辛亥服闋
卽拜副提學如故
辭遆拜護軍
壬子春
拜大司諫又辭遆。
大司
公元1612年
成兼同知春秋舘事
九月出爲開城留守
松都逆變
上重其任。
而公膺是命。
辭朝日。
引見
公於榻前語及朋黨之禍。
引喩河北賊易。
朝廷朋黨難之語。
公卽正色曰此乃昏主亡國之言。
不足道也。
人君立本原之地。
以辨邪正
朋黨之禍。
不期祛而自祛。
乃以誠意正心之論。
進賢退邪之說。
反覆陳戒。
極論洪範建極之效。
大中至正之道。
諄諄申誥
極其明白
上頗開心嘉納
左右亦皆歎服
當路之人。
有不悅焉者。
衰年丁憂
柴敗已極。
至府病益甚
累上辭狀不得遆。
甲寅秋瓜滿而歸。
先是公有小築高陽白巖浦邊
高峯相望
以爲終老之計。
至是自松都直歸。
子弟衰年居處供奉不便
欲奉入京家。
則公輒拒之。
築小軒臨水。
而扁曰樂洋。
或問其義。
公曰詩不云乎
泌之洋洋
可以樂飢
今吾到此。
江湖之樂。
而耕數畒田。
餒在其中
飢而不樂則樂不可久。
所以吾軒而識不忘也。
歌咏其中
詩酒自娛
村翁野老
持酒來訪
則雖至微賤。
咸與酬酢
置酒相邀。
則輒以肩輿往赴焉。
鄕隣宗族
日會軒中
相與農談竟夕
消閑中日月。
而或有言朝廷是非
縣官長短得失
則必嚴責止之曰。
不欲爲
此等說話吾家
古人座隅勉之
晩好淵明歸去辭,諸葛亮出師表屈原漁父辭。
令子繕寫吟詠
軒前築㙜
種樹㙜下
鑿池儲水。
至於春日和煦
杖屨步出。
登㙜嘯傲
臨水逍遙
自誓此樂不諼
以終餘年。
憂時一念
未甞忘于懷。
或聞朝廷闕失則輒愀然不樂。
仰屋長吁
每曰吾今上老親
年近七十。
及今早死。
不見邦家危難
是吾願也。
長夜不眠。
至於涕泣
飮酒沈醉
以澆胷中碨磊
乙卯四月
寢疾
子弟醫藥之便。
奉入京城西舊宅
九月十九日卒于正寢
享年六十七。
其年十二月十四日
葬于高峯山麓先墓之側辛坐乙向之
從其志也。
天品甚高。
加以學力
平生行事
動遵規矩
而力去虗誇。
惟務篤實
父母盡其孝敬
兄弟極其友愛
成公晩年風疾
累歲不離床席
日夜侍病。
衣不解帶
見醫必拜。
言淚俱發。
一時名醫
皆感公之誠孝
或不赴巨室之召。
而於公之請則必至焉。
至於醫司賣藥之徒。
亦有不待價而以藥物相濟者。
以故窮居布衣
醫藥甘旨之奉。
能臻其極。
至親病少愈。
得保數十年之久。
人皆謂公誠孝所感也。
在公之先。
累世蹇連
家業零替
不堪支。
二弟二妹
未婚嫁。
愍然望其成立
侍病之暇。
躬卛二弟
課讀書。
夜以繼日
時或撻以警慢。
嚴父敎子
以此皆得隨才成就
逮贊成公在世之日。
而連取科擧
及其有室之後
享公以美衣食
則公必却之曰。
吾生長寒門。
安於薄素。
且上有老親
豈敢享此煖飽乎。
以此夫人凡有美饌
必先奉公之親。
寒暑節衣
亦或如是焉。
夫人之歸。
舅姑
不敢私其財。
竭力紡績而亦不敢私用
至於立朝之後
祿俸與所入之物。
一聽大夫處分
而公夫人不與焉。
平居鷄鳴而起。
盥櫛上堂
問衣燠寒。
退而端坐
終日讀書
所居必書古聖賢箴銘先儒格言
粘付壁上
備觀省。
小學心經近思錄等書。
亦必置諸几案曰。
此等書。
足以矯輕警惰也。
大夫人在世之日。
公年已老。
定省之禮。
未甞曠廢
趨衙之外。
不欲離側。
家貧屢空
而必有酒肉。
頻設盃筵。
奉歡北堂
諸孫滿前。
歌舞迭獻。
公亦白首彩衣
乘醉起舞
公之季弟先公亡。
撫恤妻子
一如己之妻子
其他弟妹之子女。
亦皆撫育一家
一如己出。
資其裝束
及時婚嫁
至於親戚貧乏者。
亦必軫恤周救。
以此內外宗族
無論遠近
之如父母焉。
常語子弟吾家屢世衰替
至吾身。
幸占科第
位至宰列。
先祖積德之致。
余力堪任。
汝等常宜軆念
必謹必戒。
奉承先訓。
扶持門戶爲心。
敎子至誠
必先學行後文藝。
見其長進喜形於色
有過終日不豫
以待其遷改
而亦不以嚴辭責之。
晩年不勸擧子業
每誦韓文公蕫生行而勉之
使人必先念其飢寒
至於奴僕
亦必寬以莅之。
未甞責之以難事
家庭之間。
恩義藹然
不喜交遊
塊處一室
而如聞某人之賢。
則不遠近而相訪。
不計地位高下相許焉。
由是其所往來
皆是士友
日與講劘切磋
道義相勉。
至於名塲▣利之交。
視之若凂。
以此雖在顯揚之日。
門無車馬之賓。
慈祥愷悌
恭遜安詳
內絶機變之態。
外去修餙之容。
與人相對
只是一團和氣
而其於得失利害
未甞與校。
遇賓則撥貧致欵。
而飮或至醉。
不及亂。
當事主一無適
處置之際。
惟思合義
平生崖異之行。
與人言論
不見其有異。
而至其操守則確然不拔處。
喜聞己過。
耻言人惡。
雖有橫逆之來。
未甞諸色辭。
而或有言人隱惡則輒掩耳掉臂
惟聞一善言見一善行爲之稱道嘖嘖不已
喪葬一依朱子家禮
而葬必從厚
不用外槨
多用油灰松脂等物。
執親之喪。
饘粥蔬食
泣血
年。
哀毁踰禮
幾至㓕性
自是疾作
遂爲終身之患。
及至大夫人之喪。
年踰六袠
累然衰絰
夕號哭。
三年祭奠
未甞不親執。
以致羸悴頓甚。
不能更蘇
服闋纔數年。
而遂至奄忽
莫不感動焉。
篤於奉先必致誠敬
祭必齋戒
齋必沐浴
雖有疾恙
未甞不與
至於臨終寢疾
適當贊成公諱日。
欲強疾行祭。
子弟諫止之。
公曰祭先人道之大者
今吾老病如此
他日參祭。
可必也。
致齋行禮
一如常日
以此益甚
至其立朝
不動聲色
而負一世重望
同進之士。
不以公輔之器期之。
時士携貳
朝著之間。
互相傾軋
名儒碩士
無不被其指目
而公卓然獨立
不爲時議撓屈
由是不敢加以指目
終爲一代完人
事君盡忠
恪謹奉職
不屑屑於事爲之末。
惟以格君心之非爲本。
十年經幄
多所補闕
累蒙天奬
至有講官第一之敎。
臺閣則日彈治朝廷邪枉
銓衡其所薦拔
後日巖廊之彦。
國家艱危之日。
忘身徇國
夷險一節
常思糜粉報國恩。
事與心違
知其不可有爲
灰心宦路
一味辭退
心切便養
三赴專城
至於榮宦則終不屑就。
惓惓忠愛之心。
不以進退而有異焉
立朝四十年。
陞於宰列餘二
十年
持身操行
一如布衣時。
易簀之日。
庫無餘財。
廩無餘
公學杏村閔先生
杏村之學。
出於花潭徐先生
學問淵源
有自來矣。
始於灑掃
終於窮理盡性
充養有素
體用兼備
惟其專務爲己。
踐履篤實
不爲昭灼
以靳人之必知。
其所淺深
有非他人所可窺闖。
而其家庭日用之間。
處事接物之際。
動靜語默
無不當理
苟非涵養之深根基之厚。
若是乎。
晩年歎曰吾少好學問
所自期。
中年仕宦
用功不專。
以致老而無成
學者所當深戒也。
其於詞藻
初不屑意
至於立朝之後
從事湖堂舘閣
不涉雕琢
出語淸淳
平淡雅麗
出性情。
人皆謂合於文衡
而公終不以文翰自任
訃聞上遣禮官致吊。
致祭文致別賻。
三子恩。
贈爵至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兼領經筵春秋弘文舘文舘觀象監事世子師。
公聘安東金氏
宣務郞顧言之門。
上洛公方之後也。
六男三女
男長曰霶文科
歷敭淸顯
官司憲府掌令。
次雴生員
爲義盈庫直長
生員
爲刑曹佐郞
次霙生員
爲平(此下缺)。
神道碑銘[右議政李廷龜撰]
     
判敦寧金尙容
     掌令李袨書
壬子年間。
羣兇內訌
謀釀大禍。
慕堂洪公都憲
力求外出
松都留後
至癸丑獄起。
一時儕流
多被逮繫
相繼流竄
而公獨免。
及仍投紱
再不都門
逾年遂卒。
公之處危邦
可謂見幾矣。
公之病亟
余方廢逐西湖
馳往省之。
公執手而歎曰。
世道至此
子之擯却宜矣。
却恨吾死之不早也。
相對一涕而訣。
三日而公之訃至。
公其得正終矣。
旣葬之三年
公之諸孤
以狀屬余曰。
先君子雅重子。
謂其言足以傳世行後。
先大夫幽墟之石。
子實銘之。
願得一言
以爲不朽圖。
幸子之終惠也。
噫公之訣語
琅然在耳
而余尙不死。
忍又銘公。
按狀公初諱麟祥字君瑞
後改履祥字元禮
慕堂其號也。
洪系出安東豐山縣。
麗朝諱之慶壯元及第
官至直學
是其鼻祖
生諱侃都僉議舍人
著詩多載東文選。
生諱侑密直使。
生諱演寶文閣提學
生諱龜右郞將
於公爲五代祖。
始居高陽
高祖諱俶左軍司正。
曾祖諱繼宗司別提
祖諱禹甸副司勇贈左承旨
考諱脩副司直贈左贊成。
部將世敬之子
承旨公無子子焉。
娶聞
白氏
讀官秀之女。
以嘉靖己酉。
生公高峯下。
莊重寡言笑。
動止自規。
甫齔已通經史。
成童之年。
屢魁庠塾
然其志不在科臼
杏村閔公開講後進
負笈往從之。
硏窮義理
獨契妙悟
諸生敢望焉。
杏村亦自以爲不及
癸酉中司馬
名聲益彰徹。
泮中爲傾。
時齋中用新舊榜。
抗言曰明倫之地。
豈可無長幼之序。
遂定年齒坐。
戊寅大庭對策
賜直殿試
己卯又擢壯元。
宣廟謂筵臣曰今觀壯元之策。
甚得庭對之體。
近日科擧之文。
盧相守愼從而之。
尹公斗壽亦曰臣知其爲人
操行佳士
不獨文也。
自是上意嚮重。
朝望藹欝
自禮戶郞正言
登筵論事剴切
宮闈近習
無所迴避
賀至朝京
一切裁以法。
行中肅然
還拜弘文舘修撰製敎
辛巳成公憂。
上命加恩賻。
異數也。
服闋修撰曹佐郞
俄薦天曹佐郞
詞臣賜暇湖堂
儒臣校正經書
公皆與焉。
上命三公擇堂文官中有學行才望者。
各擧所知
鄭相惟吉首以公薦
校理
一日筵中鄭賊汝立極谷。
公進曰汝立常師事而遂背之。
聞其辭說悖慢
此輩當深惡而痛絶之。
宣廟然公之言。
其後下敎曰汝
公元1591年
可謂邢恕
自持平再爲吏曹正郞
逾年超陞憲府執義
自是應敎執義,太僕正者再。
司諫者三。
舍人者五。
鄭逆之變。
問事郞。
俄出爲海西安撫御史
辛卯春
自直提學陞拜承旨
故事堂上書堂
世稱文衡養望
曠世重選也。
公及三人與焉。
大臣擇可宰輔之人。
被薦者六人
公其一也。
御筆特拜曹參議
壬辰夏
以禮曹參議
扈駕西行
移拜副提學
松都
面陳嬖竪干政之罪。
請斬以謝國人
宣廟變色
諭以實無是事
至有國可亡。
不可枉殺無辜之敎。
而公日日伏閤
爭之不已
人皆爲公危之。
平壤
陳䟽乞尋母。
諭各道監司沿路護送
觸冐危險
遂得將母。
赴成川分朝。
拜兵曹參議
癸巳兩宮會定州。
拜大司諫
甲午以聖節使朝京還。
再爲左承旨
特陞嘉善
拜慶尙道觀察使
時賊居海上
兵機交急。
公至則撫摩瘡痍
廣開屯田
義勝軍
操練得宜
治蹟上聞
秩滿仍任。
丙申出按畿節。
及瓜一年
遆拜刑曹參判兼副捴管
移拜副提學兼備有司堂上
天朝布政梁祖齡擇儐臣。
宣廟特命公往。
玉堂請留而重其任不許
及還增秩嘉義
己亥右尹
曾於玉堂
爲養親陳䟽。
至是拜春
公元1592年
府使。
律己惠民
興學敦倫
未期月化大興
時洪汝諄恣貪虐
公惡之。
屢形於色辭
其黨具義剛爲御史
承望搆捏。
民如失父母
淸德善政碑。
叙拜大司成
世號師儒得人
辛丑兼左副賓客
移拜戶曹參大司憲
時嶺儒文景乕鄭仁弘嗾。
䟽斥牛溪
以爲網打士類之計。
奇自獻同聲和附
公力辨解
遂遆職。
旋出爲安東府使。
秩滿棄歸。
叙拜戶曹參判兼同知春秋舘事
移拜大司成
丁未爲養出牧淸州
光海初政
公先經幄舊臣
以大司諫召。
移拜大司憲副提學
時銓長缺。
首相李元翼從人望薦三人
光海三卻之。
點用宰。
公議譁然
任兗與朴汝樑立賢無方之語以解之。
公在玉堂
上箚斥任朴。
又論趙挺不傳御札之罪。
羣小側目
己酉辭遆。
拜禮曹參判。
大司憲
時光久廢經筵
羣情皆欝。
適有大臣引對
公亦入侍極言之。
光海嘉納
顧謂相臣曰朝著不靖
大臣須知此意。
勿用浮薄喜事之人。
李相恒福曰此實當今痼弊。
雖賢者當之。
亦難猝變。
公曰調和鎭定
責在大臣
使大臣能盡其職。
君上之責也。
近來家用人。
大臣不得與知
此爲巨弊耳。
言甚嚴正
士論韙之。
祭天使熊化出來
禮官欲諱宗號。
啓請造假主。
公劾禮官皇上遣使致祭
何事也。
乃敢設假主以享乎。
議遂寢。
議者歎服
辭遆拜大司成
又拜大司憲
十月丁大夫人憂。
辛亥服闋
卽拜副提學
壬子春
拜大司諫大司成同知春秋舘事
公見時事日非
無意榮宦。
公議不舍
歷踐三司
而乍拜乍遆。
一力丐外
九月出爲開城留守
辭朝日。
光海引見
極言朝廷朋黨之禍。
光海曰去河北賊易。
朝廷朋黨難。
其然乎。
公正色曰此乃昏主亡國之言也。
先立大原之地。
以卞邪正
黨禍自去矣。
乃以大學誠正之功。
洪範建極之說。
明白陳戒。
李相德馨出語人曰宰相須用儒臣
洪某筵中之論。
我輩不能及矣。
賊臣秉權私黨
公决去就
故有是言。
旣至任。
屢上辭章不獲遆。
曾有小築相望之地。
瓜滿直歸。
臨水搆一軒
日與鄕隣宗戚
觴詠自適
人或以朝廷是非
官長得失言者
揮手止之。
癸丑以後
時事罔極
公達夜不寐。
或涕下霑襟曰。
吾願早死。
不見景像也。
乙卯四月寢疾
輿還城西外舊宅
却藥不飮曰。
死生有命
服此何益。
臨沒意氣安閑
親友訣曰。
得全而歸何恨。
九月十九日
卒于正寢
春秋六十七。
高陽高峯下辛坐乙向原。
資品
粹美
孝友天至
子職一遵聖訓
每日鷄鳴盥櫛
上堂問衣燠寒。
躬進盤膳。
退而讀書
成公晩罹風疾
不離床席
至誠藥餌
見醫必拜。
言淚俱下。
衣不解帶者十餘年。
終至復常
康健考終
以爲誠孝之感。
執喪泣血三年
不脫衰絰
毁幾㓕性
家業寒窶
弟妹不振
公侍病之暇。
躬卛二弟
勸課學業
或撻以警慢。
咸得成立
父母在世科第
觀與榮焉。
及其分産業也。
取稍優者盡與之。
愛諸侄如己出。
嫁娶皆自爲之費。
撫孤寡常育於家。
親戚無間親踈
喪祭悉遵家禮
宿齋必浴。
雖有疾未甞廢。
朴素
痛絶奢華
常謂子弟曰。
家世衰替
至吾身榮遇若此
祖先積德之致。
汝等擇交愼言語。
切勿以好議論私黨
取名媒進之路也。
端坐一室
沈潛古訓
收斂心神
終日不見惰容
退之餘。
不與往來
客至逢塲
時或歡飮醉。
微笑而已
平生疾言遽色
雖當禍變蒼黃之際。
事務紛擾之時。
辭氣雍容
處置明審
謙卑自牧
不與人較。
至於是非公私之判。
片言古義
毅然不可奪。
布衣至宰列。
處身接人。
持一心。
未甞變易
恒務鞱晦
不喜人知。
故家至行
隣里罕有知者
公學師友之傳。
常存心上工夫
動靜
公元1615年
語默
必求諸理。
居官設施
立朝言論
咸有淵源
不負所學。
常歎曰少好學問
庶幾深造
中年仕宦
用功不專。
至老無成
學者所當戒也云。
遭遇宣廟
蒙恩奬。
至有講官第一人之稱。
連魁大庭
早選湖堂
文聲藉甚
望實俱隆。
而終不以詞翰自任
以此尤多之。
以子𩆸原從一等功及孫柱元貴
累贈至領議政
夫人金氏
安東望族
麗朝侍中方慶之後
祖諱茂朱縣監。
考諱顧言長興府使忠貞女。
夫人嘉靖甲寅
柔嘉淑哲
自幼才識過人
女紅婦職
不學而能。
父母常曰興吾門者必此女。
歸公門。
承事以禮。
公家素貧
親操砧炊。
手具脂髓
未甞以窶色見。
自始家至老且貴。
命服在躬。
諸孫滿堂
而執婦道如一日。
宗戚僮使
有法式。
閨門肅如朝典
用能享受成福
母有多子
世稱賢夫人
公之沒。
哀毁逾制
經練期而卒。
祔塟公塋。
凡生六男三女
長霶嘉善司諫
次雴文科僉知。
文科掌令。
次霙禮曹參判。
次𩅿蔭補水站判官
次𩆸進士開城府都事
女適參奉李敬裕。
次適持平趙公淑。
次適禮曹正郞許啓。
生一三女
男柱一新登文科
女適判官尹洎。
察訪尹𣞒。
韓宗緖。
雴無子。
取霙子柱後爲後
一女適許穧。
霙生五男四女
長柱元尙貞明公封永安尉
次柱勳。
女適李俊耉。
次適李恒鎭
餘幼。
𩅿生一一女
女適朴宗岳
男柱生員
𩆸生四男二女
男長柱建。
餘幼。
李敬生一一女
男夢翼。
適生員白尙賓
趙公淑生一二女
男世馨。
女適李惟馨。
適權瑜。
許啓生二男五女
女適李櫋。
餘幼。
尹洎生五男一女
女適李慶徽。
韓宗生一一女
柱一,世馨,李惟馨。
皆生二男
柱元生三一女
許穧生三男。
李夢翼生一男。
震發,朴宗岳李震耉,▣▣▣皆生一一女
李櫋生一男。
權瑜生一男。
發生二男
內外諸孫七十餘人
噫士之當榮路盛名者。
雖覯際顯融
不免毁譽錯。
公則立朝四十年
恒負一時重望
人皆以公輔期之。
士論乖張不敢窺公涯際
危機屢發而不敢公文罔。
晩又謝事閑居
自操進退之權。
艱貞履順。
不受人繩束
獨全名節
翩然長逝
雖使公位台鼎
壽享頤期。
終不以彼易此。
是槩公平生之志。
臨訣之語可知也已
子若孫咸能守家訓
四子二婿。
連登大科
金貂交映
英髦衮衮
天之所以施于公者。
其在是歟。
銘曰。
宣廟作人
羣材蔚起
孰待而興。
獨鳴多士
惟公庭對。
公元1631年
天語褒嘉
相臣曰都。
奚獨文章
德行政事
無所不如
盛講筵
聖襟爲虛。
乃寵天官
賢路拭目
置之㙜閣
朝綱以肅。
試之岳牧
迎刃無全
凡諸簡選
公必居先
豈公必能。
宣廟知公
無他技。
卛履自躬
守正蒼黃
抗論嬖幸
見幾昏朝
免陷機穽
晩歲丘園
詩書自適
公平生。
皆學之力。
保哲完名
生安沒寧。
所不盡者。
遺以一經
我視其家。
笏滿床
益知公德
愈久彌彰。
崇禎四年月日
墓誌銘(幷序)[禮曹參議李埈撰]
公元1595年
不佞甞於萬曆乙未歲
爲慕翁幕佐嶺南
觀其行誼篤實
政事精絶
異而不傷於物。
同而不害於正。
所以修乎內而應乎外者
無非搢紳之所推重
後學之所摸楷。
卽今耆哲已矣
感念舊事
僅若信宿
而公墓木欲成陰矣。
公之嗣子留守公。
以書付仲氏東萊公。
余誌幽堂
惟賢立言而徵。
余何敢承重托。
以前日受知之厚。
不敢辭者。
謹按公初諱某。
後改某字某。
豐山
遠祖諱之慶。
高麗忠獻朝登魁科。
官至國學直學
諱侃都僉議舍人
有所著洪厓集。
諱侑密直使。
諱演寶文閣提學
至麗末巡衛司右領郞將諱龜
卜居高陽高峯下。
仍世居焉。
公元1609年
於公五代祖也。
高祖諱俶左軍司正。
曾祖諱繼宗司圃署別提
通禮院左通禮
祖諱禹甸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經筵參贊官
考諱某贈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
承旨無後
再從弟(世敬)之子爲嗣
妣聞慶白氏
貞敬夫人
讀官秀之女。
高麗判典農事之後也。
以嘉己酉九月十八日生公
公生而端粹
擧止不羣
自在髫齓
已知讀書
十歲前通小學詩書
舞象之年。
就製於學堂
輒居前。
長遊習靜閔公之門。
性理之書。
隨處的破。
甞謂論語一書
聖門親切之訓。
從頭至尾
逐句玩味
至於諸儒註釋
亦皆反覆參究
若不知復有他書。
盖其致力根本之地者如是
其所踐履終身受用者。
亦不出此書。
癸酉司馬
選入成均
一時英遊
無不斂袵推先焉。
時泮中以新舊榜爲坐次
公謂明倫之地。
長幼不可紊。
齒坐之議甚力。
遂行
戊寅歲綴庭魁。
賜直殿試
翌年擢第一名
宣廟相臣盧守愼曰。
今試壯元所製。
得庭對之軆。
守愼曰其製甚典雅。
必是經術士也。
特進尹斗壽人文行相契。
實今之雋望也。
玉色有得人之喜。
卽拜曹佐郞
庚辰拜戶曹佐郞
諫院正言
入對君德成就
在學問。
學問之要。
主敬爲要。
然非親近君子
無以講明學而維持此心。
經筵鄭芝出語人曰洪某所對。
皆出於實得也
遆拜典籍
冬至使書狀官如京。
律己檢下。
榘度整整
辛巳拜刑曹郞
選入玉堂
修撰製敎經筵檢討春秋記事官。
六月丁外艱
另加恩賻。
人皆榮之
執喪柴骨欒心。
服闋孺慕不已
自號曰慕堂
以寓永慕之意。
卽授修撰
拜兵吏曹郞
東湖書之選。
乙酉才行薦。
拜弘文校理製敎如故
鄭汝立甞師事李栗谷。
至其沒後
毁之於榻前
面斥悖慢
自上有邢恕之比。
授持平。
遷吏曹正郞
戊子執義
旋授弘文應敎
入對因事言虗懷納諫之義。
上嘉納。
移拜檢詳舍人,司僕正
司諫應敎
按撫海西
古直指風。
庚寅春舍人
宣慰使病遆。
執義司諫舍人
拜司僕正
舍人
辛卯三月拜直提學
四月超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仍前賜暇湖堂
異數也。
有命選才望可合宰輔者。
公亦與焉。
六月右副承旨
特拜曹參議
壬辰春罷。
四月拜禮曹。
倭冦京城
大駕西遷
公扈蹕。
副提學
嬖竪
公元1593年
魁橫之罪。
請斬以釁鼓
平壤有人倚負幽陰
欲劾西崖
與知申事李白沙同斥之。
扶正抑邪之功。
人皆偉之
時公之一家
漂寄畿甸
日夕憂悸
請省之得允。
觸冐危險
得遂將母。
仍陪往分朝。
拜兵曹參議
癸巳春追及大駕於永柔。
大諫
遆授僉知。
如京賀聖節
左承旨
甲午八月特加嘉善拜慶尙道觀察使巡察使
時倭賊留屯濱海之郡
朝廷調兵繼粮。
通才不可也。
受任創殘之初。
威懷得宜
廣開屯田
濟民費。
秩滿仍任。
丙申春遆拜西樞兼管備局。
尋畀畿節。
剸煩制劇。
施置本末
仍任至丁酉冬
遆拜刑曹參判。
八月漢城右尹
副提學
天朝梁祖齡以布政來。
請擇遣儐臣。
特命公代之。
及還陞嘉義
己亥三月右尹
六月辭遆。
先是公以母老甞乞郡。
至是拜春都護府使。
一以誠信臨民之要。
敎化爲導民之本。
爬梳數月。
曠然無事
公甞論洪汝諄凶狠害物。
至是爲其黨所誣陷
府民寃之。
立碑頌德
庚子八月大大(大衍字)司成
學政久圮。
倡卛多士
使之收拾身心
近裏面。
人皆奮發
庶有樂育之效。
辛丑正月拜戶曹參判。
大司憲
四月遆授上護軍
盖以論事忤時議
公元1601年
也。
六月遷安東府使。
到府不以冗卑爲嫌
處之超然
先化而後罰。
剔蠧以除弊
凡其條畫如故操。
暇日稱觴大夫
雛綵滿前。
絲竹轟空。
奉親之孝。
一時所艶。
甲辰九月棄官歸。
十二月拜戶曹參判。
大司成
丁未以便出宰淸州
戊申宣祖昇遐
哀綴成病
光海初政
除大司諫
移拜大司憲
不拜
光海有宿德雅方之諭。
十二月副提學
時掌令李綏祿論任兗朋比之私。
正言兪學曾論趙挺不傳御札之罪。
時議譁然
皆護任趙而非兪李。
與同李埈剡箚右臺議。
自此大爲用事者所擯。
己酉春拜禮曹參判。
大司憲
入侍言國之所恃以爲國者兵民
卽今離兵弊。
如欲飭兵衛國
須以養民爲先。
言講學最今日急務
晉接之筵。
曠月不御。
臣恐君德之無自而成就也。
又曰帝王之學。
本實地。
博識爲務。
浮文是尙。
徒爲翫物喪志之歸。
勤學資治道。
極言朝著不靖之患。
光海顧謂李恒福大臣須鎭定之
恒福對曰此爲今之痼病
難猝變。
公曰恒福之言非矣。
身在相位
不可曰難救而不盡調劑之方也。
黜陟臧否
大臣之責。
而使大臣展布四軆
不爲浮議所搖。
人主之事。
上下交相
公元1609年
勉也。
時有詔使來祭宣廟
禮官本朝稱宗非禮
造假主。
去宗號示華使
抗言曰我國至誠事大
咫尺天威
何可示之以僞乎。
其議遂寢。
遆拜大司成
大司憲
以親病乞遆。
十月丁內艱
時公年已踰六袠矣。
守制如前喪。
柴毁㓕性
服闋辛亥冬除副提學
壬子春除大司諫
皆引病遆。
大司成同知春秋舘事
九月出守開城府
朝辭入對
朋黨之禍。
爲今腹心之病。
不可痛斥淸化源。
光海曰古云去河北賊易。
朝廷朋黨難。
其然乎。
公正色曰此乃昏主亡國之言。
是非不明邪正相攻。
公論不立則私情交勝。
此固道之消長
國家安危之所係。
人君苟能先明此心。
以辨邪正
朋黨之禍。
何自以生乎。
仍歷擧大學正心洪範建極之說。
反覆陳戒。
盖爲奸兇朋比之患而發也。
李相德馨出語人曰所論根據經學。
非我輩所及
公之爲識者所偉雖以此
而亦因是而爲羣小仄目矣。
旣至屢請去不得
甲寅始遆歸高峯下。
歸宿之地。
臨水築小軒。
日與村翁野老
會話其中
朝政仰屋長吁
擧觴以澆胷中磈磊
乙卯四月感病。
舁入城西舊第
病革却藥曰吾年近七十。
所得已多。
及今早死。
不見國家亂亡
是所幸
公元1615年
也。
臨沒神氣自若
親友訣曰得全而歸何恨。
九月十九日啓手足
訃聞吊祭如儀
享年六十七。
其年十二月十四日
葬于高峯辛坐之原。
從先兆也。
資禀旣異。
早親有道
其學涵養本源爲主
涵養之本。
又以主敬爲先。
持己則必謹於細微
立志則必欲其堅實
怠肆之容。
不設於身。
精純之氣。
自達於面。
惟其深自鞱晦
其所得之淺深
罕有知者
其推之而發於日用
則孝奉二親
必盡其方。
疾病則達夜侍側
衣不解帶
醫劑藥。
一出至誠
侍病之暇。
督卛二弟
隨才課學
皆得及時决科
以悅親心
平居晨起
上堂寒暄
退而端坐讀書
幽獨肆之際而不見其有惰容
敎導諸子
以孝忠信爲本。
常曰今世之人。
居家不知愛親敬長之爲何事。
而惟廣交遊談是非
以爲釣名媒爵之資。
寧使汝等貧賤沒世
而不願有此行也。
其或有過
終日不豫
待其悟而改也。
揚人之善。
如恐不及
非義之來。
絶不較。
至於患難之際。
問道盡禮
門闈之內。
恩義浹洽
是致宗表懽然
之如父母
常時庭戶寂然雜賓
惟一道義之交。
日與往來
所講者惟學問
絶口談時事。
氣度端詳
疾言遽色
雖當倉卒
處事明審
毫髮之爽。
無甚可否
至其
義理所在
河决矢猛。
毅然不可犯者。
素性泊如
衣服飮食
但取其粗適。
至於穹爵腴祿。
亦非所慕。
邂逅早達
擢置經幄
隨事輔導
累蒙睿奬
至有講官第一人之稱。
恩寵甚厚。
不敢言退。
而榮宦寢成灰冷
當朝分朋之日。
無不被其指目
而獨屹立頹波
一代完人
及至癸丑
時事大變
决意歸田
一生忠赤
終始不替。
詞華雖不屑意
見於䟽箚者。
忠厚懇惻
不失告君之軆。
非時雕鏤之文也。
噫公之所蓄之厚如是
至乃用之不究
君子謂之其獲之在後也。
以子𩆸從勳及孫柱元駙馬貴。
累贈至領議政
金氏貞敬夫人
宣務郞顧言之女。
惕若齋九容之後也。
自幼其識卓然
日誦古昔賢婦之訓。
歸事舅姑無違
夫子盡禮節。
諸子就學
課業不倦
有古斷機調▣之風。
閨門有範。
恩意逮下
女功家幹。
經理周悉
貴爲夫人
衣布食菲。
輕財恤窮。
在行路而聞其飢寒必賑之。
其在州府
內外斬截無請。
甞有風疢。
及公之喪。
毁甚經練期而沒。
公同堂。
六男三女
長霶歷敭淸顯
今爲開城留守
次雴曾守東萊
挫虜氣伸國威
除歲精緻之弊。
今爲東府使。
爲司憲府掌令。
次霙爲禮曹參判。
次𩅿
公元1603年
蔭補軍器主簿早卒。
次𩆸爲司僕判官
社稷奉事李敬裕。
憲府持平趙公淑。
憲府掌令許啓其婿也。
內外諸孫六十餘人
衣冠之盛。
近世未有
無非公之詒厥也。
詩曰孝思不匱
永錫爾類者。
非是之謂耶。
余於公。
剪拂之恩。
甞曰吾於此學。
不無一斑之窺。
而迄墜此塵臼中
不能自奮
眞自悼也。
足下若有志於學
勇往直前
無至茫然無得
一日謂曰見君神色淸羸
得無所傷耶。
隨事寓諷。
皆出於愛人以德也。
癸卯歲賀吾除檢討
公曰甞恨良璞未售
其剖會有日矣。
其後余以登對失言謝還。
公曰士之所當爲
不止於此
勿以自沮
光海初政
余承侍讀之命。
路出西原
公曰輔養君德講官
今上自在潛邸
喜覽史學
已成癖。
務本之意。
魏文帝百家之言。
唐文宗甞以書史自娛
畢竟無益於實得。
以此觀之。
記誦之學。
喪志而已
願於經席着實輔導
無汎濫雜書之害也。
其後公之進於光海者。
無非平日憂者
惟庸罔念聞。
至於顚覆厥德。
公之言則如合左契
嗚呼異哉。
銘曰。
豐城之洪。
著自直學
洪崖大鳴
學士揭德。
傳之六世
公實趾美
幼而嶄然
克佩師指。
識見之高。
養之素。
德性堅定
踐履純固
六經之書。
非聖言。
日用親切
莫如魯論
沈潛反覆
誦味有年
是以所發。
忠孝爲先。
自能勝衣
惟職之恭。
油油翼翼
靡有惰容
擢入經幄
專意輔養
講說琅琅
承天奬。
扈駕之日。
交搆有憸。
扶正之功。
百代所瞻。
逮在昏朝
朋比相攻。
席上所陳。
惟明與公。
何彼罔念
所親非賢
縹焉高逝
西浦之堧。
憂時却藥。
溘然是願。
得全而歸。
在公何恨。
惟公之姿。
山立淵靜
惟公之文。
珠輝玉瑩
奉己霜寒
澤物雨濡
心不詭隨
足不染汚
高峯之陽。
厥壤惟吉
我銘其莊。
昭揭白日
墓表陰記[孫綏祿大夫永安尉柱元謹撰]
     曾孫司諫正言萬鍾謹書
公元1615年
豐山之洪。
系出麗朝學士(之慶)之後
公諱履祥元禮號慕堂
考曰贈左贊成諱脩。
妣贈貞敬夫人聞慶白氏
以嘉己酉生。
癸酉司馬魁。
戊寅庭試賜直赴。
己卯又魁殿試
正言修撰,吏郞,賜暇書堂
校理執義應敎司諫舍人,直提學
擢拜副承旨
仍兼書堂
特拜曹參議
副提學,大司諫
特陞嘉善
拜慶尙道觀察使京畿觀察使大司成大司憲
前後歷踐
或三或四。
光海朝見時事日非
力求外。
開城留守
瓜滿直歸
乙卯舁疾城西舊第
九月十九日
卒于正寢
春秋六十七。
高陽高峯下辛坐乙向原。
夫人金氏
考諱顧言
以嘉甲寅生。
卒於丙辰
享年六十三。
祔葬公墓
在公世系立朝事蹟
居家言行
夫人懿德哲範。
詳載碑銘中。
男長諱霶官至大司憲
子柱一歷敭三司
通政牧使。
庶子柱南。
一子萬始
庶子萬範。
南子萬秋。
萬始子重叙,重明
次諱雴官至嘉善監司
無嗣取侄柱後爲後郡守
子萬最禁府都事
萬最子重鼎,重泰進士,重鎰。
次諱官至掌令。
無嗣取侄柱三爲後
文科承旨
子萬運,萬遂進士萬通
萬運子重周。
先府君諱霙官至禮曹參判。
不肖柱元封永安尉柱後,柱勳改名柱臣進士,柱韓,柱國文科弘文應敎
柱元萬容再魁文科司諫,萬衡再中文科文校理,萬煕正郞,萬恢進士
柱臣子萬憲,萬載,萬徵。
柱韓無嗣
取侄萬載爲後
柱國萬選進士,萬迪。
萬容子重箕進士
萬衡子重模進士,重楷。
次諱𩅿官至水運判官
子柱
庶子柱甲。
夏子萬濟武科
次諱𩆸官至通政府使。
子柱建改名柱文縣監,柱天縣監,柱三,柱震監役。
文子萬鍾文科正言萬玉萬紀
柱天萬源,萬
進士,萬東。
柱震子萬長。
萬鍾子重
萬源子重績。
女婿長適李公敬裕參奉
子夢翼。
次趙公公持平
子世馨。
次許公啓曹參判。
子瑍進士,珽文科正,珣生員
內外孫曾玄數百餘人
而竪碑後。
多有官爵陞遷
幼稚長成
未及生而生者。
故只以姓孫之已冠者
追錄如右
不肖孫年纔七歲
祖考松都之行。
翌年不肖孫又隨往先考湖縣任所
未及還。
祖考棄世
離違屢年。
不得更侍膝下
當時人事愚騃
卽今歲月漸遠。
追惟祖考典型風旨
只自依俙想像而已
嗚呼痛哉。
叔父在世時。
旣樹神道碑
每以表石之不得幷擧
心常痛恨
盖緣世亂時詘而然也。
家運不幸
叔父相繼下世
頃年宗兄不起
後死之責。
在於肖孫
不肖年迫七十。
痼疾纏身
誠恐一朝溘然
不克遂此志。
今者旣埋幽誌。
樹表石於墓前。
畧此追記陰刻云爾
海東名臣錄[潛谷金堉]
公元1549年
公名麟祥
後改履祥元禮號慕堂
豐山人。
嘉靖己酉生。
成童之年。
累魁庠塾
然其志不在科臼
杏村閔公講訓後進
負笈從之。
硏窮義理
獨契妙悟
諸生敢望
癸酉司馬
戊寅魁庭試。
賜直赴。
己卯
公元1615年
壯元。
上謂從臣曰。
今觀壯元之策。
甚得庭對之體。
近日科擧之文。
相臣盧守愼從而讚之。
尹斗壽曰臣知其爲人
操行佳士
不獨文也。
自禮戶郞正言
論事剴切
賀至朝京
行中肅然
還拜修撰製敎
辛巳丁憂
服闋修撰騎郞。
俄薦天曹
賜暇湖堂校理
一日筵中鄭賊汝立極先生
公進曰汝立甞師事而背之。
辭說悖慢
當惡而痛絶之。
上然之。
後下敎曰汝立可謂邢恕也。
再爲吏曹正郞
逾年超陞執義應敎司諫舍人,直提學
拜同副承旨
堂上書堂之選。
又被大臣可合宰輔之薦。
特拜曹參議
壬辰以禮議扈駕西行
移拜副提學
松都面陳嬖幸干政之罪。
請斬以謝國人
上變色。
公爭之不已
人皆爲公憂之。
平壤陳䟽乞尋母。
觸冐危險
遂得將母赴成川行朝。
拜兵曹參議
癸巳大諫
甲午聖節
還陞嘉善
嶺南
秩滿仍任。
又按畿甸仍任。
遆拜刑曹參判。
爲養陳䟽。
己亥拜春川。
御史搆罷。
叙拜大司成
移拜大司憲
時嶺儒文景乕鄭仁弘之嗾。
䟽斥牛溪
爲網打士類之計。
公力辨解遂遆。
出守安東
丁未又牧淸州
光海初召拜司諫
都憲
又移副提學
上箚斥任兗,朴汝
樑等。
又論趙挺不傳御札之罪。
羣小側目
己酉丁外艱
辛亥服闋
卽拜副學大諫
壬子九月
出爲開城留守
瓜滿直歸相望之地。
臨水搆軒。
鄕隣宗戚
觴咏自適
國事日非則或達夜不寐。
下霑襟曰。
吾願早死。
不見景象也。
乙卯四月寢疾
輿還城內舊宅
却藥不飮曰死生有命
服此何益。
九月卒于正寢
年六十七。
資禀粹美
孝友天至
執喪三年
不脫衰絰
毁幾㓕性
喪祭悉遵家禮
宿齋必浴。
有疾不廢。
朴素痛絶奢華
常謂子弟家世衰替
至吾身榮遇若此
祖先積德之致。
汝等擇交愼言語。
勿以好議論私黨
取名媒進之路。
公之鼻祖(之慶)麗朝狀元及第
官至直學
子(侃)都僉議舍人
子(侑)密直使。
子(演)寶文閣提學
子(龜)右領郞將
於公爲五代祖。
國朝
至公而始大顯
四子二女文科
內外諸孫五十餘人
請建六賢書院䟽[高陽儒生碩昌等]
   肅宗朝七年辛酉五月
伏以崇儒重道。
有國之先務
俎豆賢儒。
士林休光
是以前代帝王
必有崇報之政。
後生末學
得爲依歸之所。
書院所以設也。
洪惟國家
祖宗以來
文敎是尙。
培養有素
名儒碩士
前後輩出
所以興起勸奬之方。
亦無所不用極。
故儒院之盛。
直與宋朝駕軼
莫非仰恃我聖上崇儒重道之盛意
將欲一時士林觀德也哉
臣等俱以末學
無所知識
而惟是就所居鄕邑之內。
平生尊慕之人。
陻欝至今
未遂俎豆之誠。
不但一邑多士之所共羞。
實是儒林中外之所共歎嘅者。
則臣不得不干冐宸嚴之下。
有所祈懇。
伏願殿下垂察焉。
正臣閔純居在本邑。
少有志於學
守道不仕。
安貧樂善
鷄鳴而起。
盥櫛衣冠
獨處一室
整襟危坐泥塑人
經學精明
尤深於易。
盖聞文康公徐敬德主靜之說而有所得者也。
孝友純至
執親之喪。
哀毁盡禮
不離墓側。
遠近來見者。
莫不悅服
從學之士。
自遠坌集
隨才訓誨
諄諄不倦
宣廟初年
學行薦聞。
累遷至持平
當仁王后卒哭
變服
官定爲烏帽黑帶之制。
慨然草䟽
請遵宋孝宗白帽三年之制。
宣廟特從其議。
正歷朝之訛謬
盖其復禮之功。
實與朱子異世同符矣。
自是以後
士望益重。
去就之際。
未甞少苟。
凡以僉知通禮召者殆無虛歲
▣▣或否。
各有其議。
且當士論携異之日。
卓然自守
卒爲一代完人
夫其學問淵深
出處事業
若是其純且正矣。
至今百餘年之久。
未有妥靈之所。
以寓學者瞻慕
此臣等之慨然太息而必欲立崇奉者也。
旣又就一邑之中。
溯而求之。
則又有先正臣南孝溫金正國奇遵三人焉。
卓犖宏偉
爲後學所尊事
今欲祀純則此三人者。
不可不並享。
臣等請得爲殿下畧陳其槩。
孝溫爲人冲澹弘毅
踈廣典雅
胷次灑落
一點塵氣
受學文簡公金宗直之門。
宗直不敢名而必曰吾秋江
秋江孝溫別號也。
其見敬禮如此
而且文敬公金宏弼,文獻公鄭汝昌
爲道義之交。
二人者。
亦甞敬畏焉。
淸操獨行
峻節高風
固爲百世之所宗師
昭陵一䟽
實扶萬代人紀者也。
正國受業金宏弼之門。
天資超▣。
學問最精。
孝悌天至
操履修㓗
淵源之所漸。
講劘之所造。
允爲己卯諸賢所推
重。
士林斬伐之餘。
居閑處休
毅然獨以古學己任
訓誨後學十九年如一日。
與其文敬公安國難兄難弟焉。
至若則自十七八時。
慨然求道之志。
脫去俗習
奮發自立
窮理以後▣知。
反窮以踐實
事偏母極其誠孝
兄弟盡其友愛
遭遇中廟勵精之日。
趙光祖諸賢。
協心同道
一以古先聖王之道。
責難於君。
不幸姦讒所搆。
卒罹大禍。
不得展其志業
忠志之士所隕淚而齎咨者也。
嗚呼
三人者之與純。
出處行事
雖若有不同者。
若其所存之正。
所立之高。
要皆可以師表後學
窀穸之地。
與夫正國晩年休退
平生卜築
皆在本邑境內。
楸桑榟。
相望數十里之▣。
至今長老之所記▣而鄕閭之所指點
則其使人油然而感惕然而慕者。
固非風聲之邈聽者可比也。
是以一邑章甫
以此四臣者。
幷享於一堂
而且以故處士鄭之雲及大司憲洪履祥配焉。
盖此二臣者。
亦皆本邑之先達
而之雲則生有異禀
趍尙不群
好善嫉惡
出於天性
思齋金正國退居本邑也。
往從之遊。
而亦幷事安國
有味性理之說。
聖賢之言爲可信
而不梏於世俗陋習
正國兄弟
稱許焉。
甞作天命
圖說
太極陰陽性命之理。
多所發明
文純公李滉深加稱賞爲之証▣焉。
履祥資品粹美
孝友天至
聞閔純之講訓後進
負笈往從。
硏窮義理
獨契妙悟
諸生敢望
而純亦自以爲不及也。
平居端正
不見惰容
聖賢典訓先儒格言
揭諸左右
朝夕觀省
小學心經近思錄。
尤甞致切。
遭遇宣廟
一切夷險
十年經幄
蒙恩奬。
至有講官第一人之褒。
經術▣識。
終爲一代名臣
嗚呼
二人者。
旣是兩賢臣之高弟
而且講道之功。
則今於配食鄕先生俎豆之列者。
所不可已也。
凡此皆非臣等一二人之議也。
盖甞咨詢中外多士
講定於先長老
實是儒林公共之論。
聖朝之所當奬成者也。
第聞朝家甞有禁令
不許疊設一人之祠。
而今四臣者之中。
孝溫正國
皆有俎豆之所。
恐或有司者執是而格臣等所請。
然臣等之欲立祠者。
本主閔純。
而仍以幷及於三臣者。
則此固與專祠疊設者不同
豈亦朝家之所禁者哉。
伏願殿下推崇儒重道之誠意
俯察等之尊奉先賢之至懇。
亟許建祠之請。
無落莫之歎。
斯文幸甚
多士幸甚
臣等無任區區祈懇之至。
昧死以聞。
 
越▣年多士又上章請額。
特命賜額文峯
禮官致祭
致祭文[知製敎思愼製進]
德星所聚。
古稱高陽
珠淵杞藪。
君子之鄕。
習靜有廬。
葆眞養性
蘭香莫掩
荐膺召命
白帽定制
邦禮克正
猗厥處士
氣節堂堂
學有淵源
迹脫名塲
復陵一䟽
凜若秋霜
侍郞明哲
晩就休亭
浮雲軒冕
芻豢遺經
卷舒隨時
士林儀形
侃侃侍講
爲世眞儒
揚淸激濁
志回唐虞
蜮弩潛吹。
齎恨泉㙜
曰鄭曰洪。
早學金閔。
功深羲易
探▣無朕
天命有圖。
大賢奬進
窮精微。
妙契師旨。
講席大謨。
天褒備至
惟玆六賢
前後一邑
學旣衛道
行亦砥俗。
遺風餘韻。
洋洋如昨。
多士起慕。
選地建宇。
莊修得所
歲紀已久。
今因䟽籲。
宣華扁。
臚辭替告。
庶歆薄奠
閔純字景初號杏村
受業文康公徐敬德
官掌令。
南孝溫伯恭號秋江
受業文簡公金宗直
奇遵子敬號服齋
金正國國弼號思齋
受業文敬公金宏弼
同知
洪▣▣字▣▣號慕堂
受業杏村
大司憲
(贈領議政)
鄭之雲字靜而號巒。
受業思齋
祭祀饌品圖[芝溪酌定]
삽화새창열기
 飯二器
二器
匙楪一器
一器
二器
二器
二器
一器
魚湯四色八器
一器
熟菜一器
佐飯一器
生菜一器
一器
沉菜一器
四色一器
造果一器
二器
三獻
先府君就溫公書儀朱子家禮中饌物之數。
考時王之制。
與夫谷擊要訣等書。
參酌折衷
定爲圖式
饌物有古今之異宜
器數尊卑不同
莫不隨處變通。
務得其當。
家禮則果六色
溫公書儀則果五色
而幷與五禮擊蒙要訣
無造果。
而今此家祭式則實果四色
造果一器
通共五器
家禮書儀中。
考妣各位
而丘氏儀節五禮儀。
合設共一
卓。
故今亦依此合設。
而實果脯蔬菜外。
各㨾饌物。
每位各器而設行
此皆參酌損益不失先聖先師制禮之本意也。
玆幷錄之。
以爲一家永世遵行之典云爾
(出芝溪文集中)
公元1573年
別廟上樑文[癸酉四月玄孫前參判重徵撰]
祧位屢遷
恒切愴慕之悃。
別廟新創
用賁崇奉之儀。
非亶後孫之情無窮
抑亦先儒之論可倣。
仰惟慕堂先祖
展也穆陵名臣
德望士林推尊
旣享俎豆腏食
家聲中葉衰替
遂成世族蟬聯
嗟吾門之克昌
諒由種德之報。
念餘蔭之永庇。
倍切追遠之誠。
第玆長房遞奉之餘。
乃有代序漸遠之歎。
要當百世之祀永久
事豈循於常規
所以諸孫之謀僉同
禮固出於義起。
宗人捐官力。
遺宅爰卜祠基。
木石鳩功。
煥然一間之屋。
棟宇翬革
繚以四周之垣。
於焉妥靈
長爲寓慕之地。
然後無憾
庶伸推本之忱。
玆陳一言
庸助六偉。
兒郞偉拋樑東。
禁城佳氣欝乎
九街淸曉殘漏
尙憶朝衣紫宮
兒郞偉拋樑西。
滿庭喬木翠陰齊。
一區遺宅今猶在。
是當君子躋。
兒郞偉拋樑南。
冠岳淸溪碧染藍。
簾外山光遠眺
烟雲朝暮
相參
兒郞偉拋樑北。
峩峩三角宸極
僧伽知在白雲邊。
昔日先生十年讀。
兒郞偉拋樑上。
如在洋洋蘋藻饗。
有覺其楹風雨除。
淸芬百代高山仰。
兒郞偉拋樑下。
香火春秋掃灑
奔走孫咸在庭。
虔誠世世純嘏
伏願上樑之後
地孕其秀。
神呵不祥
輪奐斯煌。
敢緩護持之道。
依歸有所。
庶勉敦睦之之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