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五
 雜著
  
公元1605年
聖廟大樑通文(乙巳)
噫。
人之侮聖人之惡有二焉。
同一世而道不同而位相同
則有忌惡敢侮者。
千萬世後道神功配天卓立
無愚智賢不肖皆知尊仰
而人或溺私妄作
侮及聖廟者。
然則桓魋之伐我聖習禮之樹者。
謂侮聖人罪重而布揚史筆可乎。
後人之板我聖奉安之樑者。
謂侮聖人罪輕而寘之度外可乎。
噫彼桓魋者。
不徒自恃己爵之尊。
生一時生一國
一時一國
自謂生幷一世
位幷一國
吾何畏彼哉。
所以特厭其勝一己
彼安知勝千萬古人無間言乎。
只惡其一時尊。
彼安知千萬古尊而無異辭乎。
然則持一勝己之嫌。
一時所過之樹者。
迹雖侮聖。
而定其罪則說有言矣。
上蔑百王尊師之志。
下壞多士奉安之忱。
一己私計者。
原其情則死有罪矣。
噫此木何如木歟。
司廟有司特書其面曰聖廟大樑云云
則雖三尺童子
孰不知此木之尊且重也哉
惟彼鄕所書員加大斧作板。
大家垂成
桓魋伐樹之惡。
遇此而遽輕矣。
然則鄕所諸員。
庇護書員。
先發可乎。
鄕校僉君瞻前顧後
迨闕沐浴可乎。
噫。
凡我多士朝思暮誦之者
非夫子道而何
然而或曰書員板樑。
罪當笞矣。
或曰事多牽制
勢難動矣。
不知僉尊之心。
抑何心而至此乎。
李弘局之稱夫子於所志上。
訓導之說木片語言間者
竊非侮大聖設心
不過無知罔察之一微過也。
然而旅翁推食却坐
使有司屢呈官司
至於竆刑流配
則今此吾鄕之所犯。
聖門剝牀切近之災。
而使反輕於無知罔察之過。
噫孰謂堂堂巨府。
不如十室之仁縣乎。
竊惟迷塗不遠。
尙及改圖
望須僉賢。
同聲相應
謀會一處
擧義明罪。
亟請官司
則爲士者知所尊。
爲下者知所懼矣。
大丈夫行事
豈拘於細微曲折之私。
不伸其大義耶。
處訥無識無方
敢以贅疣之說。
冒此仰陳。
狂妄有矣
伏惟恕量。
公元1611年
扶正斥邪通文(辛亥○時五賢從祀之命已下。
江原監司上疏請配州縣鄕學
朝廷從之。
鄭仁弘疏斥晦退兩先正
四月先生始聞鄭疏之事。
不忍憤慨
病中臥草此文。
諸校中。
俾通列邑。
及時叫閽辨誣之擧。
五月設疏會于安東。)
右文扶正斥邪事。
嗚呼
衆情皷舞從祀之敎。
邪說橫流反經之日。
做出三不道之說。
求過兩先生
戴天居地者。
爲此等說乎。
嗚呼
道之顯未及年。
道之晦兆欲見。
豈意安石惠卿毒正餘孼
潛藏隱伏
必欲萌於指佞之日乎。
天日重華
國是已定
在愚者。
尙知其不可
自謂知者而有不知者哉。
然而特爲此者
欲作一番口實
天下後世指正人爲邪人復出
傳而與之。
以欺庸君暗主之資。
吁其謀巧且密矣。
大恃侂胄定策之功。
首發侂胄僞學之謗。
不知傷於所恃易傳所訓。
則孰謂知易哉。
八十年勤苦讀書
所見止於侂胄。
鳴呼哀哉
邪說害正。
得以攻之。
凡我眞朋
同聲相應
裹足伏闕
豈敢虛徐
救焚拯溺
在此一擧
伏願諸君子。
將此意通于列邑。
定日同發同疏幸甚
公元1615年
通讀回文(乙卯○初先生樂齋徐公
每於月朔
或會硏院。
或會査齋。
諸生通講
至是樂齋已歿。
先生亦老。
發文更諭。
移講所于黃靑洞書塾。)
士生斯世
所畀者重且大矣
苟非生質之美。
固難自拔流俗之中。
因仍苟且
悠悠泛泛
與時馳。
畢竟枯落者多矣。
必待指引規戒然後有所成就
則合席同堂
講明經義
豈非激勵漸磨一端也耶
玆踵頃年硏査之規。
欲復今日通讀之會。
凡我同志諸君子。
小學四子等書中。
各持所讀。
今望前一日。
畢會黃靑洞書塾
更設規約
仍講所讀幸甚
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五
 祭文
  
寒岡先生
卽遠有期
柳車旣飾。
親賓畢至。
少長咸集
如何小子
有奠無哭。
一疾沉綿。
牀褥三朔
嗚呼哀哉
先生學業
先生道德
國史特書
名臣有錄。
顧如賤言。
敢揚萬一。
不誄貴。
禮亦有說。
嗚呼哀哉
幽明永隔
小子何式。
矧未執靷。
通天恨極。
一幅哀詞
一奠菲薄
以弟代祭。
詎能合莫
嗚呼哀哉
寒岡先生文(大祥時)
嗚呼
日月不居
祥期已迫。
病未執事
悲感轉劇
物愧菲薄
敢冀來格
寒岡先生文(定送硏經書儒生致奠)
嗚呼先生
道明德成
從師友。
專主盟。
濂洛淵源
關閩功程
嗚呼先生
不幷生。
溫溫性度
望之春風
凜凜風裁
仰之秋空
以言其學。
純粹明白
以言其文。
布帛菽粟
善豈一國
尙友論世
嗚呼先生
間世命士
盡孝竭忠
扶綱振紀。
歷其州郡
歎牛刀。
揚于臺府
庶式百僚
命席
三接承天
歸來陋巷
十畒一廛
行藏時偕。
出處義比。
明哲林宗
保身山甫
嗚呼先生
俯仰無愧
弄丸餘暇。
東遊西汎
枉屈籃輿
信宿畫巖。
首發心經
惟精惟一
昭晣指掌
聞者醉服。
發覆盆。
如掃蔽霧。
自玆以後
事大小。
作則必禀。
疑則必復。
况逮末年
又遷考亭
陋邦接地
相聞鷄鳴
凡我小子
永爲依歸
何不遺。
一疾難醫。
竆通一道
死生一理
在於先生
雖與化徒。
終天今夕
小子焉徂。
擧聲一痛。
淚落入俎。
一奠菲薄
盡心曲。
靈必不昧
庶幾來格
樂齋徐行甫
嗚呼哀哉
親賓畢會。
卽遠有期
柳車旣飾。
䪥露懷悲。
凜然之氣。
儼若之思。
不可屈之志。
不可竆之辯。
已矣哉吾不得而復見。
後生誰使之誨。
斯民誰使之福耶。
若余之癡獃老愚。
病將誰箴。
過將誰督。
號天痛哭
曷有其極。
嗚呼哀哉
從事於文圍。
親屈也。
暫縻身於州縣。
始爲之兆。
志旣决於朝聞
三十年前臂已掉。
吟風弄月
繼嫡有師。
一生傾倒
百年依歸
所聞龜山指訣
所受者晦庵塗轍
篤志好學
終身大題目。
勤苦刻厲
一心四字符。
揭彌樂而名齋。
天休怡怡
雖勤湯聘
竟阻舜咨
含章可貞。
括囊无咎
優哉。
游哉。
卒歲暮。
摳衣而來志學諸儒。
造廬而禮者命士大夫
實無似。
兄辱與遊。
同門同郡。
心事綢繆
我之所是
以爲非。
兄之所然。
以爲疑。
雖未得其
眞味
相悅其同嚌。
高明宏博
狷狹迂滯
自我而觀之。
豈惟十駕不及
逢時不淑
痛瘼矣之亂極。
得一生於十死
幸兄我兮餘存。
一往一來
過從最勤。
秋凉西汎
仙査玉淵
春暖東遊
巖花田。
白髮有會。
酬酢心曲
通讀有規
講論經說
蹇步之方休。
鞭繩之見掣。
聯帖瓊章
盈箱尺牘
字字行行無非藥石
豈曰友之。
實我嚴師
嗚呼哀哉
一疾沉綿。
十年支離
竆技殫。
命矣長終
有邦殄瘁
吾黨哀恫
合散屈伸
消息盈虛
廓然大公與化者而爲徒。
進未獲施。
退未及傳。
殉身以歿。
孰云非天。
歲月不留。
明將發引
擧觴一痛。
哀淚自隕。
惟兄憐而鑑之。
尙陰有以補余不敏
槐軒益甫
嗚呼益甫
已矣何言。
幽明已分。
我哭誰聞。
儀刑永隔
我言誰答。
怡怡之色。
溫溫之德。
切切之論。
侃侃之辯。
欲聞不聞。
欲見不見
言念平生
痛哭曷已。
定交莫逆
忘年托契
追隨下風
不以卑鄙
逮其瘼矣。
親故山阿
顧我鄕井
餘存幾何
惟我與公。
一二勝友
斷金其利。
其臭。
一往一來
過從最厚。
白髮有會。
通讀有規
講論經說
酬酢心期
嗚呼
一疾沉綿。
畢竟難醫。
七十
康強
不爲不壽。
文以名世
德以潤身
求之於世。
不易其人。
嗚呼益甫
善始反終。
窀穸有期
柳車已崇
不盡誠。
詩不輓行。
一觴菲薄
百年深情
姑夫湖叟鄭公文
靈輀旣陳。
明將發引
攀號永訣
淸酌一奠。
詩不輓歸。
誄不盡意
嗚呼已矣
只冀格止。
祭李苔巖景任文
天之何爲厚其才而薄其命。
富其文而貧其食乎。
至於有斯疾。
而終其身焉。
則信乎難諶者天也。
嗚呼痛哉。
科擧非累人。
少習戴記
通經史。
子之文可謂博矣。
早結忘年交
白首竆廬
生死同郡。
則余之情可謂深矣。
博而不施
深而不終
余之哭君。
他人比哉。
嗚呼痛哉。
人病其隘。
我愛其拙。
入病其辯。
我愛其明。
余之知可謂無間矣。
竆之固也。
不撓貴賤
持之審也。
不介毁譽
子之志可謂有守矣。
有守而不得壽
無間不同世。
余之哭君。
他人比哉。
嗚呼痛哉。
前月念三。
見君於湯藥之中。
及于晦夕。
聞訃於河陽之路。
此月朔朝。
哭子於少西之柩。
在目儀刑
分明坐臥之時。
人事變遷
倐忽十日之內。
是耶非耶。
恍惚而莫知所以然也。
嗚呼痛哉。
緘辭一奠。
詎泄深
哀。
靈若有知
庶幾來格
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五
 祝文
  
經書院。
退溪先生文。
(寒岡先生配享時。)
恭惟先生
啓學我東。
用功純實
東魯朱公
得正宗。
寒岡鄭氏
自得師。
一轍不貳
肆享先師
不德孤。
樂以迎來。
豈徒吾徒
涓吉虔告。
籩豆孔潔。
洋洋陟降
尙其監格。
經書寒岡先生奉安
公元1609年
早登函丈
傳其正嫡
今配同室
契於冥漠
洋洋如在
陟降庭止
猗歟先生
天挺間世
志切繼往。
心專篤學
濂洛功程
關閩塗轍
內外本末
交養不輟
居仁由義
道明德成
大家擔當
斯世主盟
行藏時偕。
出處義比。
展也先生
允矣君子
越在己酉
丁東遊。
枉屈籃輿
弊院宿留
方爲文純
䢖廟始謀。
先生胥宇
曰築于玆。
一經法語
浮議式夷。
于時邑儒。
奔波追隨
論心經。
舜言十六。
昭晣指掌
聞者悅服
發覆盆。
如祛蔽霧。
自玆以往
事大小。
作則就正
疑則禀評。
逮于末年
又遷考亭
濡染耳目
遐邇雖均。
陋邦接界
最厚且親。
凡我小子
庶幾陶甄
追慕儀刑
夙夜敬止
想惟英靈
無往不在
神遊今日
左右來侍。
肆配先師
多士叶議。
奔走襟佩。
苾芬黍稷
祝事孔明
尙其監格。
公元1600年
考縣府君
祖妣淑人
祠版還安由文
(亂時先人王考神主
往避子姑夫鄭湖叟家。
先人下世
庚子正月
余始奉還。)
當亂負逃。
先考幹蠱
托於玉郞
香火依舊
宼退神返。
只餘孱孫。
極幽明。
感淚繽紛
荒山之畔。
宿草之谷。
我奉我享。
神其來格
曾祖參奉府君慰安文(墓在府東黃靑洞甲坐之原。)
築土
四尺依然
奠酒果。
體魄攸寧。
高祖主簿府君慰安文(墓在密陽府下東代美亥坐之原。)
孱孫不肖
香火久闕。
封頹不治
壠缺不築。
玆焉合謀
陽月吉日
加以土。
衣以莎草
階級宛然
塋域依舊
於戲我祖。
世世善積。
緜緜似續
餘慶所及
敬奠菲薄
庶幾來格
六代祖翰林府君慰安文(墓在密陽府下東稷洞子坐之原。)
不死孱孫。
餘慶所及
時丁瘼矣。
不祭一。
玆踐霜露
深感惻。
恭竪頹碑。
敢薦淸酌
外王父墓文
天胡無知
李氏絶嗣
幸有外裔
餘慶不死。
瞻掃封塋。
祇薦菲薄
靈若有知
歆此誠格。
告外五代徐府君(涉)墓文
公元1609年
世次迭遷
廟則雖祧。
本則有一。
情則未遙。
今我孑遺
內外孫子。
或寓墓下。
居外里。
經亂喪敗
餘存殘微。
歲一禮祀
未如儀。
摧挫
宿草離披
宅兆雖在。
封塋已隳。
相彼豺獺
亦知報本
人而不若
寧不痛隱。
玆以合謀
商酌薦事。
自今以後
春秋兩次
始今奠。
敢告其故。
瞻拜掃。
益愴霜露
徐立之(時立)新祠堂奉安
時丁瘼矣。
文獻不足
追養繼孝。
苟艱從俗
餘慶所及
不肖賴生。
神主造。
奉先堂成
涓吉就安。
感淚如注。
將具物。
用伸虔告。
鳥足祈雨文(代方伯作)
天作高山
鎭于南紀
明明嶽祇。
生祥降祉
幾命龍公
雲行雨施
旣優旣渥。
惟神之極。
旣霑旣足。
惟神之澤。
百室盈止。
萬民仰止
胡不然。
旱魃用事
無恒暘。
愆時化。
多遏滋長
高仰告病
川澤亦渴。
天胡降割
人必有失。
苞苴發政
負且乘馬。
絲管宣化
專夜
有婦哭山。
有聲徹天
(時方伯有納馬决訟張樂取醉之失)肆祇縮瑟
稽首閶闔
大示咎徵
斂此沛澤
亦何辜。
災禍荐沓。
民是天民
天必矜恤
油然沛然
不遠可復。
予以不肖
適丁是日
虎渡無政
河潤非德
跽陳菲薄
聽卑
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五
 墓道
  
槐軒郭公墓誌銘(幷序)
公元1607年
副護軍槐軒郭公
諱再謙字益甫
玄風率禮人。
其先前朝
官至金吾校尉
封苞山君
子孫連茂。
世世簪纓
有曰安邦
始居禮村。
官至縣監。
淸白吏
遂爲大姓
卽公五代祖也。
曾祖曰瑋縣監贈通禮
祖曰之藩司饔院正贈左承旨
考諱超宣務郞。
宗室李氏
洪陽守玩女。
以嘉靖丁未二月十二日生公
資性寬仁
恬靜寡慾
志學潛修
不喜人知。
居父喪。
過毁骨立
終身奉祭
極盡誠敬
遭亂失所
猶保其性。
行已有恥。
人皆歎服
惜其累徵不起
隱而不仕。
白首無官
終爲軍職
進學
老且不倦
每與徐樂齋思遠出入寒岡門下
講論朱書
從遊三四十年之餘。
樂齋先逝
病中聞訃。
涕泣終日
萬曆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卒。
其年閏八月日。
葬于大丘府解顔縣北內洞里西山之麓。
永陽李氏
將仕郞杜文之女。
先公卒。
一男曰涌中司馬
銘曰。
從師友。
學明性理
丁亂倡義
功多運米。
斂德潛修
樂命丘園
仁孝淸謹
遺後昆。
處士公墓
公元1563年
公姓李。
諱士慶
善膺其字也。
系出永川
公先軍器少尹諱軒
移居于禮安縣汾川里。
至公以聘鄕又移居于大丘府解顔縣。
曾祖聾巖先生諱賢輔
崇政諡節孝
祖諱仲樑慶州府尹
考諱令承。
妣某封某氏。
公生於嘉靖癸亥五月十七日
而卒於崇禎戊辰
于州公山下慕谷子坐之原。
配達城徐氏
僉知彦謙之女。
政堂文學諡貞平諱均衡之後
先公卒。
葬於公之墓後。
今爲上下封。
二男二女
長廷運夭而無后
次休運娶英陽南氏
三男一女皆幼。
女長適士李興雨。
生一女而適士人都愼儀。
適士人柳希達。
生一一女亦皆幼。
性度溫雅
人無怨惡
先祖之風。
只以早離鄕。
終慚首丘之志。
此公之一大遺憾也。
崇禎三年歲庚午
休運立石以表之。
信乎有子矣。
慕堂先生文集卷之五
 行錄
  
溪東先生公行
先生姓全諱慶昌字季賀。
溪東其號也。
又稱晩悟
全氏系出慶山
有諱永齡
仕於麗朝
官至神虎衛大將軍
其子曰公亮
文林郞侍御使
孫曰允宰檢校軍器
公元1592年
監。
有名人。
伯英正憲大夫禮曹判書諡文平公
先生五代祖也
高祖由性繕工副正。
曾祖順孫忠順衛。
祖諱復堅御侮將軍
考諱珣將仕郞
金海宋氏。
直長諱軾之女也。
以嘉壬辰正月九日先生
先生生有異質
五歲而孤。
母夫人不以慈愛弛其敎督
常示義方
加警責。
先生奉持慈訓
未嘗有違。
未及成童
學已成章。
乙卯司馬試遊於太學
文詞行誼
爲衆所推。
癸酉登第
權知成均學諭
乙亥慶州敎授
尋爲晉州敎授
丙子學錄
丁丑薦除藝文館檢閱春秋記事官。
待敎奉敎
辛巳例陞成均典籍
俄薦爲掌苑掌苑
又薦除兵曹佐郞
初國系被本國叛賊尹彝等所誣構於皇朝。
皇朝祖訓大明會典
俱載其語。
恭靖大王時。
蓋嘗控訴
惟其每兼他事。
例請辨誣。
故雖於每訴。
輒蒙許改。
其所改辭。
尙未昭示矣。
至是先生上疏陳兼使之非。
不可頃刻忍痛之義。
且曰河麋逞慝。
白日被翳。
使臣須是忘身殉國
哭徹秦庭
埋骨燕山
庶可得也
宣廟嘉納
自是每遣專使
實封奏本
辨訴益力。
期於必完。
先生於其送使
有詩曰國耐千年痛。
臣忘百世羞。
壬午春
特命通判
公元1584年
寧邊
春秋館職
先生黽勉以赴。
御吏臨民
政平訟理
未幾闔境翕然
甲申罷還。
乙酉春
拜禮曹佐郞
旋拜司諫院正言製敎
轉爲司憲府持平
製敎春秋記注官
以疾辭遞。
除戶曹正郞製敎
七月又拜司憲府持平
製敎春秋記注官
又以疾辭遞。
拜工曹正郞製敎
疾病未得謝恩
是年十月九日
終于洛下旅邸
享年五十有四
訃聞宣廟賻贈有加。
公卿搢紳
相吊於朝。
其所來往一時名流
無不含淚
西厓柳相國成龍藥圃鄭相國曁尹判書國馨,權判書鋏。
實護其喪。
輿送還鄕越明年二月二十日
葬于大丘府壽城縣巴岑里蕪洞原。
從先兆也。
先生晉陽姜氏國鄰之女。
有四女。
適士人朴陽亨無后
適士人宋光弘生一男曰時寅
次適縣監李宗文二男一女
男曰之英之華。
俱登文科
女曰尹左辟判官
適士人孫起業。
嗚乎
先生旣歿後五年
節使尹相公根壽回自京師
神宗皇帝降敕頒降會典全部
國系始得滌瑕
炳如日星
傳信天下
廷用上章錄勳原從。
贈通善郞。
弘文館應敎製敎經筵講官
尹公元勳
乃歎曰全君抗疏
玆事
竟成。
今若在世則當爲首功云。
先生穎悟端愨
莊重簡嚴
剛毅正直
忠淸孝友
自其爲兒。
有若成人
妄言慢遊
伯氏應昌從兄胤昌
受業伯父公。
二兄夜或先眠。
則必警覺不容少懈。
由是伯父公最鍾愛
一日伯父公橫罹旡妄。
至於考訊
先生時在幼稚
見其受訊
輒走入抱膝號痛。
吏士揮出。
竟不得禁。
觀者無不咨嗟
長於爲學嗜慾
終窶且貧。
不以經心
竆經耽史。
日大以肆。
晩聞退溪李先生之風。
興慕感發
於是遂賷心經近思錄曁朱子書。
入于伽倻山中
晨興盥櫛
終日危坐
俯讀仰思
沉潛反覆
究極歸趣
期於自得
而後返。
平生勤謹誠實四字上用功。
而又揭以衣冠嚴整
謂之外修
行義純潔
謂之內修
內外俱修。
何人不貴。
衣冠不整
謂之外惰。
行義不潔
謂之內惰。
內外俱惰。
何人不唾。
四十有八字
自點檢。
使身心內外無有不敬
以爲小學一書
古人所以做人底樣子也。
而今人懵死不學
可惜也。
勸學必先是書。
且與通讀
俾立根本
然後及諸經。
終以易傳
又得易學圖說啓蒙傳疑
手自摹冩
探賾隱奧
有以玩樂
無復榮進之意。
每於中夜
月白風淸
獨坐虛堂
手撫短琴。
胷次悠然
襟懷
公元1605年
灑落
無有一點塵埃
家人父子
未嘗見其有惰慢容也。
夷考其著於躳行者言之。
望考懷恫。
終身有慕。
事母至孝
忠養無方
及其丁憂
躳執饋奠
朝夕上墓
三年如一
至於祭祀
極其誠敬
物必預儲。
與其伯氏友愛尤篤。
同爨同財
怡愉湛樂
居官則出己奉公
洗手供職
處家則以恩掩義。
和而不流。
常著家憲。
以御家衆
遂以敦孝悌謹祭祀爲本。
又著家令有餘條。
亦皆有家不易恒式也。
死喪哀慽
服食稱制
吉凶慶吊
情禮備至
賓客盈門
無不款遇
與人交際
愈久愈敬。
雖於一動靜一語默
莫不循蹈規矩
以自砥礪
在朝廷。
謇謇獨立
其在鄕里
謹謹自持
惟懋己德。
不言人過。
啓迪後進
皆欲爲善。
嘗謂樂齋徐公思遠曰吾儒事業
不在科擧
在於存心養性也。
遂贈以心經一部曰子須善讀。
無負吾今日相授之意也。
其後徐公之大人與其上舍公來訪曰。
私家所望
只在思遠
而今專務古學
厭看時文
甚可㦖也。
先生仰天良久曰。
君等亦出此言耶。
士君子當爲者。
豈止科擧也哉
二公慚謝
烏呼
當是時也。
乙巳不遠矣。
士習日趨偸薄
此學爲世大禁
先生獨能晩悟
窺得陳篇
剖判義利。
斬釘截鐵
銖絫
公元1625年
積。
以盡其有。
觀其尊德樂道之誠。
好善惡惡之實。
其所從事者。
自不可掩也。
惟其深務鞱晦
不爲表襮
故其在當時
無有知其爲有道者
今日欲尋其緖餘。
則又無有端的可據之處。
是以斷斷之徒。
悠悠之談。
至於斯。
豈不可歎哉。
寒岡先生嘗曰全季賀吾友也。
樂而愷悌
晩而好學
惜其壽不滿器賞不滿其功也。
又曰溪東忠孝
所欽慕。
恐遂沉泯。
以爲念也。
徐樂齋亦嘗言溪東自能拔出名利塲中。
回頭此學。
深有所得
誠可尙也。
又曰親庭諸父
皆以科業驅迫
幸賴溪東
得以發端云。
張旅軒亦曰溪東實迹
後生不能知者
以其文獻無徵故也。
盍亦追述其一二。
以開羣惑哉。
噫夫以鄭先生一言
足以定之矣。
乃復後賢相繼交說。
此則所謂義理之感。
愈久而愈深於是非之定也。
由是而言。
先生之晩年所就。
益可想見矣。
訥以無似
早從門下
道德前後
聽敎誨於左右
慕尙之誠。
非不至也。
而顧未能闡揚
至于今。
辜負之誅。
無所逃矣。
何幸先生家憲家令一時諸公奠誄哀辭猶在。
故得有所據。
參以己見
竝述履歷先系
竊蘄當世知言君子補完爲狀焉。
噫。
天啓五年春三月日。
門人孫處訥
錄。
樂齋徐公行錄
公元1550年
公生於嘉靖庚戌
七歲伯父上舍公浻。
公心開豁
穎悟絶人
而世方以科文子弟
上舍公命受學蔡上舍應麟
誦習之聦。
詞章之艶。
有聲稱。
旣冠熟於戴記
工於聲病
歲壬申
鰲山夏課
歲乙亥發解壯元。
上舍公憂。
古禮治喪葬。
公早聞寒岡鄭先生受學退陶南溟先生之門。
服闋
决意勇往
與同郡朱愼言訒之,蔡先覺任中。
同心共學。
主盟者公也。
母夫人性度甚嚴。
曲意承順
左右無違
潛心聖賢之學。
而以親故亦不廢擧子業
歲丙戌京官奉御題來試二水郡。
精於讀書法。
所製䂓模
異於他儒。
李相國山海文衡
讀而歎曰此非尋常人所製。
東堂
丁亥秋
又中發解而見屈於省試
相臣薦除繕工監役。
無何掛冠下鄕
鄕有全溪東慶昌晩悟
志道入伽倻。
朱子書。
常愛公之拔於流俗
心經一部子眞可任此學。
壬辰之亂。
八公山
招諭使金鶴峯誠一義兵召募官。
未幾承重祖母喪。
是冬侍生廣文公。
僑寓昌縣
縣倅鄭公三變與公友善
卽館而食之。
時公骨
公元1593年
病篤
幾於不支
縣倅多方保養
癸巳廣文公憂。
倅亦終始經理
是夏宼退。
公反于府西伊川里舊第家累僅十餘。
燔刼之餘。
無以爲資。
賴府伯李公祥尊慕賑濟
公日講中庸
自朝至夕而餉料至滿升。
咬以菜根而公晏如也。
余謂公曰公無飢思乎
公曰惟此書中味眞。
可慰飢思。
乙未遺逸淸安縣
戊戌鼇山築城粮餉差使員。
瀝血爲文
播告鄕里旁郡
人人感慕
爭出米租。
多至二百餘斛。
治縣多有異績。
縣人立碑追思焉。
參謀官李公時發負才望。
及聞公言論。
傾心悔慕焉。
解縣伊川
齋室破落
不蔽風雨
縣居李上舍宗文輯治窻戶
修補藩籬
菟裘之室。
自是無復仕進意。
歲己亥
改築王母之墓。
又返廣文旅櫬先塋之下。
辛丑李公時發
莅官本道
屢請延迎
公亦源源過從
講所未講。
聞所未聞
及歸留詩爲別
有盡棄其學而學焉之語。
則公之善導汲引
能使人心悅誠服者。
亦可驗其端倪矣。
公以彌樂名其齋。
蓋取朱夫子自同安彌樂其道之意也。
以彌樂二字
不若一樂字之舍蓄意思多。
乃去其彌字。
公不出戶庭
以開來訓誨己任
執經問學者。
覃及四邑
隨人淺深
誘之各不同
而要以反身自
公元1605年
得。
期入於聖賢學則公之志也。
公性喜吟詩
泛覽諸家而所愛者康節花草晦庵言志
手書成帙。
不離几案上。
着力四子書
而尤留意朱子書節要。
藏於一篋笥。
時出而讀之。
則必以籌數焉。
壬癸流離
隨身行李
朱書十卷矣。
公德西原人也。
早以明易知名
頃倅聞韶
來拜鄭先生
公與李公論易。
潔淨精微四字
李公乃辭屈
公之於易。
亦可謂潔淨其心。
而玩其精微之蘊也。
嗜書畫。
而於書則以退溪先生之書出於心畫
於畫則以武夷九曲之圖。
朱子棲遲藏修處也。
一作障子
掛于左右
作小橫圖。
隨處以行。
出入不離之意也。
尺牘則專師於朱先生
情義宛轉
自然曲當
殊非刻意一能翫物喪志之類也。
好拈出聖賢要語
付諸四壁
有來叩之。
反覆詳說
欲其開悟
好植花草
實其一庭
蕭灑奇絶
別一佳境
公常恨敎化不明
由於講學不精
所以振作之方。
乙巳冬
鄕友共議通講會之約。
其中節目課程
皆禀於鄭先生
而所講者朱子退溪心經近思小學等書。
至於經傳則隨其自願
定其日課
嚴其條約
公之誘掖成就美意
吁其至矣。
而未克其終。
有識至今痛恨焉。
癸丑
公元1613年
始謀立先世三墓之碣。
時公積病之餘。
冒雪犯寒
逐日來監。
人皆危之。
甲寅春
鄭先生蘆谷遷寓泗濱
未及造家。
公謂先生野處
我等豈安退坐。
晝則終夕地坐
夜則假寐邨舍
公調保事觀之。
非時刻之所安。
兩年來終無加於前日焉。
公之事親事師之誠。
出於天性然也。
鄭愚經世曾爲大丘長。
亦嘗往來講說
伏與後倅金而靜書曰弊府雖無好事
公山术。
時與徐樂齋行甫論文
此甚好事云。
公之見愛人從可知矣。
噫公不爲利誘
不爲勢屈。
專心聖賢之學。
如或不及
嘗曰吾年老病深。
恨不及讀好書也。
疾病纏身手不釋卷
好學二字
乃公大綱
堅苦刻勵
亦公好學條目也。
至於祭祀以誠
接賓以禮。
且如自使命與邑宰
下至旁郡士子
識與不識
皆造其門廬。
則雖非公之所榮。
而亦可見人人皆輸其誠款也。
處訥自髫齕。
相友善。
道義則雖不敢涯涘
行事履歷
略有見聞
敢妄叙述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