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書記卷十六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
  前漢
諸侯王周公康叔建於魯衛(至)亦五侯九伯之地
左傳但言五侯九伯汝實征之非兼有其地盖班氏誤也若魯衛各數伯里則以方計之耳
竊鈇之言竊鈇事必出諸子書注中應說近之而不詳顔乃迂謬
王子年表王莽擅朝偽褒宗室侯及王之孫焉王孫畢侯則近屬無不分裂無復大藩之可懼矣
居攝而愈多非其正故弗錄例正而嚴
號諡姓名姓字衍文蘇氏洵求其說而不得遂謂加以異姓之例示天子不能有其同姓以戒權歸于下不思莽偽褒宗室居攝愈多班氏固云非正弗錄無在此表者也况此表自孝昭以訖哀平前此者安能曲傳私說
惠髙文功臣表是燕齊之祀與周並傳禮記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黄帝之後于薊陸徳明黄帝姓姬君奭其後也故燕齊並稱
三人為衆雖難盡繼宜從尤功從其尤者亦非以三人一人為限注孟服二說皆失之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將帥受爵(至)續元功次云以應本約故亦謂之功臣表可續元功之次也元功即指髙惠髙后孝文功臣所謂以昭元功侯籍者也
外戚恩澤侯表其餘后父春秋褒紀之義(至)是以别而叙之皆不應功臣本約不可前二之後故别之為恩澤廣博言其濫
百官公卿表或說司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為三公說是諸侯執政之卿天子六卿大國三卿猶之大國三軍半于天子六軍也自秦漢皆沿諸侯之制太尉秦官應劭曰自上安下曰尉武官以為稱按宋時太尉武官相呼通稱本應氏說
奉常秦官又均官都水兩長都水太常治都以内之水故其官曰長山陵所在尤以流水為急故太常専責
郎中令秦官(至)更名光祿勲當從注中如淳說勲讀閽今閩越間猶有此音下更中大夫光祿大夫亦以在宫門内耳
僕射秦官(至)有主射以督課僕射之義如此已矣秦官不徵諸漢書乃反附㑹周制耶以射為讀如夜音者尤謬
宗正秦官(至)更名宗伯應劭周成王之時彤伯入為宗正師古彤伯宗伯不謂宗正宗正亦謂之宗伯王莽此以改官名應說非無本但是後儒曲說與周官不合故班氏斷為秦官
中尉秦官(至)更名執金吾崔豹古今注曰金吾棒也以銅為之黄金兩末近代言金吾者祖之明人呼錦衣衛指揮使為大金吾以所領官校御仗中持此云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至)舍人庶子馬舍人二傅賔友
水衡都尉屬官上林均輸御羞禁圃御羞禁圃連類而言則是出珍羞地名如說在藍田者為近不得師古御宿川以當之也
越騎校尉越騎如淳越人内附以為騎也晉灼曰取其材力超越也按騎非越人所長似晉說是不當師古以下胡騎比例
公元前124年
元朔五年不書列將軍此年長平侯衛青大將軍不書脫漏於三劉後
公元前120年
元狩三年廷尉張湯御史大夫史記御史大夫二年疑誤
古今人表今人褒貶具于書中雖云總備古今略要其實欲人因古以知今師古不表今人其書未畢故也恐非
諸子頗言之(至)故博采焉此班氏以史遷考信六藝猶有踈略故復著此表存其大都百家所言不遺其人也
禮樂志夀何以不若髙宗師古享國五十九年故云夀然石云肆高宗享國百年五行劉向傳言髙宗百年者非一
周道始缺怨刺之詩起怨刺起人表注以為懿王時興樂有制服䖍魯人也按周樂在魯故制氏猶傳其聲律
周有房中樂宋祁曰周上有曰字按有曰字為是相傳唐山夫人云然孟堅所見非周之舊特楚聲也與下曰本舜招舞義同
公元前194年
孝惠二年使樂府令夏侯寛備其簫管武帝始立樂府樂府令疑作大樂令
采詩夜誦師古曰其言詞或秘不可宣露故于夜中歌誦也按夜誦秘祝不同豈為不可宣露下文云昏至明盖慮臨祭或以倦惰獲罪天神地示故先教夜誦肄習樂童
西顥含秀垂穎續舊不廢續猶嗣續不曰登新而曰續舊善言天地生物之心矣
元㝠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懐樸書所謂朔易者其義如此
丞相匡衡更定六章甚凡鄙乃欲更定相如軰所作不自量天馬以下十章天馬之歌雜以析酲之語臚于郊祀其如樂何
景星空桑琴瑟結信空桑琴瑟周禮大司樂夏至祀地示所奏也
今漢郊廟詩歌未有祖宗之事(至)所為發憤増歎
 後之作史者於本朝制作昌言以折其衷若此
罕矣
刑法志一同百里(至)是謂千乗之國百乗千乗惟此及康成周禮為審宋儒百里千乗後人并以十里百乗謬矣
踵秦而置材官郡國(至)修武備云七語中括盡一代兵制
古人有言天生五材(至)帝王極功也此兼為建武以還悉罷郡國都尉之官材官樓船歳時講肄武備言之
命甫侯度時作刑以詰四方(至)用重典者也志中雖序甫刑而無一言及于金贖盖以唐虞之法止於官府學校鞭朴輕刑而又情法可議者穆王則五刑皆得罰鍰以免衰世敝法不可以訓故從削略而於蕭望之傳中駁難張敞之議致其意焉
勸趣農桑減省租賦平刑之本省刑薄稅深耕易耨三者實相為表裏
張釋之廷尉罪疑者予民主於平刑而又必得其人斯民實被其澤非徒寛柔姑息縱舎有罪而已其減笞三百曰二百(至)畢一罪更人隋行新律訊囚酷法考掠不得過二百行杖不得易人枷杖大小皆有程式蓋亦本此今行笞五則一人禁止於是于定國廷尉張釋之廷尉招進張湯趙禹屬於是選於定國廷尉大書治亂得失以為法戒非獨文章照應法上梏拲而桎即所謂身親三木
故俗能吏公以殺盗為威按今俗頗有此弊然盜得財而未傷人者戮起意一人而流宥其餘固得古人用刑之意專殺者必有報虐之隂禍不可不戒
食貨農民户人已受田周禮載師注引此作農民一人受田一字文義不可
庠序之異者移國學於少學諸侯之國學為少學不敢天子太學
貴粟之道在於使民賞罰(至)令出而民利者也
 以下不過戰國權宜之計李商末流也以術籠取
富民使粟入官錢歸於農苟便目前詫為兩利數年之後不足重富亦無餘雖修賣爵之令應者漸少至於裁價招民國大壊又其窮也不得不丐奪告緡鹽鐵之徒出矣洪範傅說作為姦詐以傷民財豈非晁氏作法於貪乎
邊食足以五歳可令入粟郡縣矣爵罔及惡徳可以入粟得之人主礪世之柄去矣况復入粟郡縣不顧其後以中變易賣爵明制最善
足支一歳以上時赦勿收農民租誘民入粟勿收其租豈非欲取故與朝三暮四之術乎是故漢文除租不如三代什一
公元前1033年
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至)宫室列館車馬益増修矣自髙帝以来儉素之美至景帝改前此五六十年未嘗天下為樂漢祚長安得不差肩三代
人人自愛重犯法(至)固其變也人人自愛以下管子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於是罔䟽而民富以下孟子所謂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之弊也禮義不明淳厚之俗未幾而散故霸者之治易興亦易衰難以維持經久
見稅什五如今者計所收彼此均分吴地賦重則有不止於此
平都光教過以人輓犁以人輓犁似始於此
故事歳漕關東榖四百萬斛(至)可以關東漕卒過半
 此即後代和糴所本
二年齊地饑(至)毋與民争利常平倉猶微寓損上益下之意何謂與民争利此諸儒毁所不見耳榖石三百餘正為常平法但行於邉郡關東未遍也
漢氏減輕田租(至)天下謷謷䧟刑者衆王莽亦仿董生之意而不度時宜行之過當遂擾天下
凡輕重斂散之以時凖平凖平使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臧臧繦千萬上凖平句其始事也必行之經久而後能有藏蓄守字極有關係近刻脫下守凖平句者失之
錢輕則以術斂之重則以術散貨物必平此中即兼寓斂散之術矣
孫宏宰相(至)然而無益於俗奉已而不在民所無益於俗也
廣開左右輔當從平準書作益廣關開字誤也式既在位(至)上不說卜式始進不正一旦更弦誰能聼之
不敢輕賦法矣輕史記作擅謂常法正供外擅取諸民以訾給過軍徐廣注云擅一作經謂不顧經常法則此刻輕者傳寫誤也當改作
租稅祿賜皆以布帛及榖使百姓壹意農桑元世祖不師此意而承襲趙宋㑹子源之交鈔不善變法矣哉
樂語五均周書大聚解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窮樂語之所本乎
郊祀志能知四時犧牲壇場上下氏姓所出以為
 師古宗宗人宗人宗伯之屬周禮春官有都宗
人家宗人
禋于六宗師古乾坤六子之說為是六子乃所畫之卦豈可指為六神天宗三地宗三則與下山重複要之孟說為長
設射不来不来諸侯不来朝者也史記作設射貍首貍首諸侯不来者也徐廣注貍一名不来
合七十年而伯王出焉師古曰七十當為十七今史記舊本皆作十七字按漢書中當据史記刋正者甚多不止七十之為十七也小顔當日多拘於俗師之傳未及博求是正
自齊威宣時騶子之徒(至)不可勝數也此一段是秦漢淫祀根柢亦此志之樞紐
薄山者襄山襄山從史記作衰山揚雄河東爪華蹈衰
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仲馮曰二十八宿既已備而又言參與南北衍字也按參即叄字謂三辰仲馮誤以參昴當之耳
對曰四帝白青黄赤帝之祠無黒帝者秦自以水徳當其一也
以為漢乃水徳之時河決金隄其符也河決佳事云水徳之符乎
於是渭陽五帝廟作廟以祠五帝黷禮甚矣置賈生而用妄人無稽之說豈非不學之累乎
公元前1028年
於是始更以十七年元年人主改元之始不祥大焉
古天子常以解祠解即袚除也張晏說是
齊人少翁以方見上(至)天子帷中望見今人謬以少翁事為李少君誤始於長恨歌
司言元宜以天瑞(至)曰狩云自改元已非而又阿諛附㑹漢廷亦可謂無人
公元前112年
樂成侯上書欒大功臣樂成侯丁義元鼎五年坐誣腰斬亦坐言五利不道棄市此志作登互異
又以衛長公主妻之此天子女亦稱長公主衛主大者令為親屬所言也
皆甞鬺亨上帝鬼神師古鬺亨一也鬺亨煮而祀也按鬺古烹飪字下亨乃古亨祀字也一之者非亨音香兩反
神靈之封君七千封君七千當如注中李竒之說此方士自為地也又慮有斥其妄者故下文又有斷斬之說凡進邪術異端未有不欲假此以刑賞二柄者也
百餘歳然後得與神遇恐其言不驗被誅故逺其期於百餘歳即後言非少寛暇不来之意
其秋星孛東井(至)天其報徳星云彗孛徳星一時阿諛兼以明封禪無益
堂中一殿(至)名曰昆侖依古名而其制度不經若此
建言家宗祭祀不應古禮(至)宜於長安定南北郊萬世後世郊祀之禮稍存古制者貢匡之所貽也天地王者為主此語乃參贊之本中庸之藴也
又罷髙祖所立梁晉秦荆巫梁晉秦荆之巫不當家人尚不欲絶種祠(至)恐其咎不獨止禹等以子政為此言學固不可雜耶
莽遂崈鬼神淫祀(至)語在其傳以莽事終之者東京主有藉口法祖宗復為武宣淫祀俾其鍳於莽也天文星者金之散氣其本曰人漢者亦金散氣其本曰水今西人竊金之散氣一語雲漢者乃衆星所聚而成固未必非然忘其本曰水四字遂目天河之說為古人之誤則又妄矣孟康水生於金一語失本在地成形莫大於水故聚精而成河漢之象耳凡星皆金散氣何以上云其本曰人不曰其本曰水乎
長庚(至)天暒而見景星天暒而見景星屬下
五行志鯀陻洪水汨陳其五行天一生水水失其性則五行由此皆亂其序列
髙廟不當遼東(至)於禮亦不當立此貢禹匡衡罷諸廟所本
親戚貴屬諸侯(至)承天意之道也此即吕歩舒不知其師書以為大愚者董子亦幾得禍以故不可不慎
劉歆以為金石同類此邵子金生於石所本
先是一年有司奏罷郡國廟(至)通儒以為古制五行傳本故絀毁廟之議
河陽作樂河陽當如外戚傳作陽河注家未及并此舉正
公元前85年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氷(至)欲以説下此乃由臣下不時之象非為寛緩
書序又曰五行志已引書小序孔傳乃真西漢古書
公元前28年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至)月同孝惠孝惠時十月嵗首今食於夏正四月雖變之大者月固不同
地理志堯遭洪水懐山襄陵天下分絶為十二州言十二州者此最為得之經師相承以為十二州在禹治水之後不可通矣
田中下賦貞師古注州第九賦正當也按賦乃與田正不謂與州也鄭康成曰其賦中下不曰同者避乃同之文
浮於淮泗達於河河讀作說文下注澤水山陽胡陵禹貢浮於淮泗於荷兼引此志及禹貢之文則作河者乃寡學者因經文之訛而妄改也
滎波既豬波史記作播是也後云泆為滎非水名
東為北江入於海師古曰自彭蠡江分為三遂為北江而入海史記孔安國云自彭蠡江分三道震澤遂為北江而入海按入震澤之語最為謬妄顔氏削去得之
錫土師古注言封諸侯賜之土田以為姓按因以為所謂以國為姓也
改禹徐梁二州合之於雍青分冀州之地以為幽并
周禮注此州界揚荆豫雍冀與禹貢略同青州徐州地幽并則青冀之北也無徐梁梁屬於雍猶幽并屬於冀也
𥧲曰五湖師古五湖在吴按具區在吴既為藪則五湖不専在吴明矣
京兆尹司空百官公卿表都司空如淳曰律司空主水及罪人船既司空所主兼有罰作船之徒役皆在此縣
左馮翊髙陵(左輔尉治)范煜漢書郡國劉昭注引潘岳關中記曰三輔舊治長安城長吏各在其縣治光武東都之後扶風出治槐里馮翊出治髙陵左馮翊長安城中故左輔尉治髙陵
太原郡(有家馬官)後漢咸宣傳云衞青充使買馬河東太原馬官以此時置耶
河内郡温續書郡國志温下注濟水所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絶孟堅不載豈為此耶
陳留郡濟陽(濟前)東漢光武於濟陽官更名濟前其北也
公元62年
汝南郡陽師古曰慎字本作滇音真後誤為慎耳今猶有真邱真陽縣字並單作真知其音不改也闞駰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誤以水為心今合馬伏波傳觀之知小學壊於王莽之亂矣誤以水為心亦或因汝南更有慎故
常山郡上曲陽(恒山北谷西北)恒山北谷飛狐口後書注引晉地道記自縣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多山坂飛狐
勃海郡南皮莽以南皮為迎河亭殆因書有同逆河之文故并以是名郡也
公元25年
鄗(世祖即位更名髙邑莽曰禾成亭)東漢光武名秀禾成則秀莽之更名若兆之矣
平原郡阿陽外戚傳注當作陽阿傳寫誤也宋本監本亦誤阿陽
北海郡平夀應劭曰古㘰尋今㘰城是按㘰尋當在河南說是也既云太康居㘰尋桀亦居之安得無豫夏國之都乎應說因下斟縣而誤
琅邪郡柜(根艾水東入海莽曰袚同)根水經注柜縣以是得名西南有柜艾山莽曰袚同四字疑袚下注誤入柜下
丹楊郡丹楊(楚之先熊繹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按左傳子革曰熊繹僻在荆山云在枝江者近之盖丹水之陽非此丹楊也班氏誤
黝(漸江水出南蠻夷中)蠻夷字誤按羅願新安小志蠻夷中蠻中乃率山之訛仍衍夷
廣漢郡應劭涪水廣漢南入漢與剛氐道班注涪水徼外南至墊江入漢互異疑有誤
巴郡墊江墊許氏説文作褺從衣不從土此傳寫朐忍朐忍字書作□䏰□音蠢與顔異説文有朐字無□字
公元前81年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平紀元始四年冬西海郡王莽中郎將平憲等持金幣羗豪良願等獻地為之非改金城故名也注疑有譌字附見西海之名於此郡下
允吾(修逺)允街(修逺)兩地一郡不應有兩修逺疑注中有訛字允吾注修字監本半刻為食字豈飭字耶
五原郡西安汝南安陽故此加西代郡加東也後郡國志西安陽北有隂山注引徐廣隂山河南陽山河北史記蒙恬長城臨洮延袤萬里餘度河據陽山
漁陽郡雍奴水經注雍奴藪澤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水不流曰奴
公元前82年
元菟郡樂浪郡武紀云朝鮮降以其地為樂浪元菟臨屯真番四郡今志但有二郡昭帝始元五年夏儋耳真番郡臨屯之罷不見紀志但有二郡可以意推也
南海郡中宿(有洭浦官)按此官字疑當作唐書地理廣州湞陽縣西南有洭浦故關
日南郡比景比疑讀為闞駰曰比讀䕃庇之庇影在巳下言身所庇也見水經注
趙國邯鄲後書光武紀注云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則張晏中衍一鄲字
中山國北新成河南有新成故此加北
河間國應劭曰在兩河之間按兩河當即滹沱滹沱别河言之
長沙國收酃訛以攸酃二縣為一脱音收二字直書攸作收北宋小字本上音收二字在音鈴下則皆孟注也
韓地伯益能儀百物以佐舜若予上下草木鳥獸所謂百物
燕地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陽北新成故安涿縣良鄉新昌北新成屬中山國涿郡
可貴仁賢之化也雖仁賢之化亦以簡而嚴故
齊地號為冠帶衣履天下故漢三服官在齊一在陳留襄邑
其中五民云賈於其地者多故五方之民
吴地虞仲夷逸師古虞仲仲雍夷逸言竄於蠻夷遁逸也然以論語叙述逸民例求夷逸自别為一人
太伯夀夢稱王六世自下太伯二字
粤地其君禹後(至)云封㑹稽西漢㑹稽一郡吴越共之故前以㑹稽吴分此仍叙封㑹稽百越所始
溝洫志禹堙洪水之者鯀耳
公元前133年
同為迎河入於勃海臣瓚武帝元光二年河移東郡更注勃海禹時不注也按更注勃海者當在周定王五年河徙時若始於元光二年則下不得云復禹舊迹
公元1208年
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井井下相通行水多鑿井可以灌溉法行之尤便易而有漸非若大役難興也金史泰和八年七月詔諸路規畫水田部民謂水田之利甚大沿河通作渠如平陽掘井種田俱可灌溉比年邳沂近河布種豆麥水則鑿井灌之計六百餘頃比之陸田收數以此較之他境無不可行者遂令諸路按察司勸農可按開河或掘井如何為便規畫具申以俟興作當時未及盡行平陽邳沂則仿井渠有效者也然井非極深亦不能蓄水
許商以為古説九河之名(至)不離此域古説九河在沇之境不在東據沇有九河既道之文也然禹貢又言至於大陸北播九河大陸即今鉅鹿又迤而北其非沇境可知許商謂其三見成平東光鬲界中者是也惟其北載之髙地又分泄之使不盈溢則沇居下流可以無被泛溢原本九河既道為沇地降邱宅土之由乃互見之文施功實在冀州東北包舉恒衛既從大陸既作二句内耳杜佑通典以魏徳滄三州屬古兖州舊疆則九河地實在沇境大陸又北於唐為徳滄二州於今河間府之地也
經義治水有决河深川而無隄雍塞之文二語不愧明禹貢
隄防之作(至)趙魏亦為隄去河二十五里商周行水皆法禹之智不立隄防
長水校尉平陵關並(至)迺無水災禹䟽九河所以猥盛放溢之患盖以河復受東北諸水一道所能容播之為九則清濁可以分流即空下流近水之地勿為官亭民室之意若入海則止由一道然後能括除成空而無貯淤之患故經云同逆河入於海此四人之説當合而用之乃盡治河之要而關並韓牧王横三條其實則止為一説今若能仿此意而行則河可免百年潰决之患至於入海之道但當隨其所専注一口聞議者乃不廣容水之區徒欲多穿入海之空其毋乃兩失之乎張戎水性就下行疾則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此即近代刷沙之説所本也
藝文志於是建臧書之䇿文選注劉歆七略孝武皇帝丞相孫宏廣開獻書之路百年間書如山又曰尚書青絲編目錄即此所謂臧書之䇿也易及秦燔書而易為筮卜之事傳者不絶隋書經籍志云惟失説卦三篇後河内女得之
詩而齊轅固韓生皆為之傳前叙六家齊詩止有后氏孫氏不及轅固儒林傳固傳夏侯始昌始昌后蒼后氏故傳皆本諸轅固
禮周官經六篇師古即今之周官禮亡其冬官考工記充之周禮天官凌人注引漢禮器制度賈公彦䟽云叔孫通前漢時作漢禮器制度多得古之周制惜乎不載七略故此無稱
故曰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注中韋顔説皆出於鄭康成禮運篇經禮三百曲禮三千注宋儒朱子取注中瓚説以下文求之固皆謂儀禮
春秋世本十五篇古今人表權輿於世本
小學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字書以此六者部分
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舉劾訛字飭行盖其遺意
蒼頡七章秦丞相李斯所作也梁庾元威云漢正史古今字書並云蒼頡九篇李斯所作今竊尋思不如是其第九章論豨信京劉等郭景純云豨信是陳豨韓信劉是大漢西土長安此非䜟言豈有秦時朝宰談漢家人先達何以安之今按此志止言七章則自八以下後人附益元威景純皆未覈論至此
墨家是以右鬼如淳右鬼謬甚
農家孔子曰所重民師古注誤以武為湯
小説家伊尹二十七篇依托之書皆入小説弗為弗滅斯舉衷矣
詩賦家上所自造賦二篇所自造賦不以趙幽王之上而介於夀王兒寛之中此漢人所以近古
隂陽家神農兵法一篇神農兵法一篇其今之握機
形法山海經十三篇山海經形法家今作十八篇不知始於何時
經方神農黄帝食禁七卷食禁周禮中作食藥
 
 
 
 
 
 
 
 
 
 
 
 
 
 
 義門書記卷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