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書記卷三十二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
  昌黎集(書序)
重答張籍書其原出于孟子此是初識張籍時時年三十許耳此時盛尊揚雄其後謂其大醇小疵退之之學進矣末年乃謂之死不得其傳及答孟簡書中不數諸子又一詣也
昔者聖人之作春秋也(至)書於吾何有此段著書闢佛恐有患害
豈敢昌言排之哉一層不敢為書
乃公卿輔句法
夫子聖人也(至)故余所以不敢也二段言著書之難向使獨言之而獨書之二句二層言書非獨為所能傳
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三層不可以易為
及乎夫子久也對六百餘年
其為也易三句即帶轉上三層
然觀古人其時(至)而行乎後世者也此轉筆力尤曲折馳騁
今吾之得吾志(至)吾子戚戚于吾所為此段書可以不必著
竢五六十為之未失也四層即為書亦不必
行道為書化今其傳後必有在矣激昂末後二段俱穿入道字應前可至于道句
竇秀才書其誠有志道者耶抑其名也故姑為是言以謝之上李尚書促促少味
徐州張僕射白兎唐人好言祥瑞類表中若此者多不足公稱
尉遲生書非公不能
不備四句兼及其外
獨有於是(至)末結得澹宕
鄧州北寄上襄陽相公苻載寄于尚書書云恭覩製作數十篇高格山嶽迅勢儗波濤邁氣薄雲逺思鴛鴻當世翰墨都無此手臓腑怳怳至今悸動可謂煥乎文章也其造語公逺矣孰謂少有慚者遂非越俗
然且云爾者(至)不為僭越言外有裁之之意贊王公之能以下兠轉前半仍渾然露上宰相書為宰相者各宜書一通座右未可以後進求知常視之也須具絶大心胸讀之此中真有海涵地負之勢其文溫醇涵養深粹之功
樂育材也此樂字下之所以心君子之于人也旣長育之(至)而于其才無所遺焉總收上數章詩意
樂得天下英才教育之此樂字上之所以為心
此皆聖人賢士之所極言至論古今所宜法者也
總收孟子
然則孰能長育天下人材四句總承孟子兩段引已意秦漢以來廟堂久不聞此高言
錢榖甲兵之問不至於廟堂不似徳宗時
論道經邦之暇二句經術世事自然正大剴切今有人生二十八年矣(至)教育之使成材其亦可矣
此層應上長育
抑邪與正二句抑邪承楊墨釋老與正承聖人之道妖淫諛佞譸張之説妖淫怪竒諛佞感激譸張怨懟
四舉禮部一得子厚亦自云四進而後獲
九品之位其可望二句轉移無迹
一夫不獲其所對微草
洪範曰凡厥庶民(至)是皆與善之辭也此層應爵命寵貴之即長育之實也從諸經相表裏推明職分當為之實乃非徒攀援求進
抑又聞古之人有自進者四句一引更宻自進對徃告不逆對長育
抑又聞上之設官制禄(至)以濟其不足者耳將徃告一靣義理説得光明俊偉惟公可以無慙此言已之所餘本上積二十年之所學
然則上之于求人二句求人樂得英才求位是樂育才
不必讓其自舉讓責讓也
抑又聞上之化下得其道(至)于于而來矣此應浮沉皆載于才無所焉乃長育之所施及也以沉者况遺逸之士
固自以其身不能與時從順俯仰甘心自絶而不悔焉朱子亦謂隠者皆帶性負氣之人
方聞國家仕進者(至)然後得從下士之列即鎻第一
雖有化俗之方安邊之畫推有餘濟不足之意
今若聞有以書進宰相而求仕者宰相不辱焉而薦之天子爵命之即鎻第二
必且洋洋焉動其心是心美之
考古君子相其君之道收上之道
天下之行道者所歸焉收下之道併推有餘濟不足等語
後十九日復上書文勢奔湍激箭所謂情隘詞蹙也與第一書氣迥異故是神竒
以求畢其説就前書不獲其所意更切望之十有九日不得命則宰相不能及逺可見故不復及山林遺逸之云也
其勢誠急二句上句束求者下句束救者
愈之彊學力有年矣愚不惟道險夷行且不息上句前書積二十年下句前書行道
有來言于閤下者(至)閣下以為仁人乎哉到難轉身處忽用反照収上二句瀠洄反復又變出一層愈婉愈迫有可救道本前書古君子之道
如時不可何時字對前書中古
在上位者之為耳先深一層
與今豈異時哉非無時
况在宰相君所尊敬者又未甞不可
或取于盜二句自顧才能
情隘辭蹙果然
後廿九日復上書前書自進而不逆意顯責焉末段言其不唯無望浮沉皆載方且自進歸山林豈重失天下士之心也此書自古之士以下非常所見其所以而去就之并非若第二書中猶謂其必舉特責其待命四十餘日直置之不聞而已故末段中皆申明所由自進之亟有不得已者其不逆以否則固聴之屑屑得一官哉天下賢才皆已舉用賢才已用打頭説起一語亦必有賔主
不唯不賢周公而已四句一路頓跌而下怒濤出峽
不得天下之心小頓對前天下之心美之
其如三句着此氣愈足勢愈重無此一勒文勢便有剽而不留之患
閣下為輔相亦近耳跌落有力長史云先安放此句下靣便儘暢説人可不恨
今雖不能周公吐哺握髪周公更深一層時相反寛一歩激切頓挫
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弔前是已所得為者不當古異下是已所不得為者不可與古同以明更無所辭其責也
所以重於自進自留地
舎乎此則夷狄矣(至)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言至此第二書之情隘辭蹙亦不為過矣與第一書行道者所歸反對第二恐懼不敢逃遁與前昏愚不知逃遁皆指山林言
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是故孟子韓子同道也寜獨如此而已三句復有周公之説葢猶終不絶之故寜徃告焉耳收此三句辭氣歸於和平空為罵譏而已惴惴是懼者憂天下之心所廹也
崔立之書題唐進士禮部登第云云吏部宏詞試耳未即得仕不許入仕也公迄不預宏詞選遂從董晉於藩幕來書葢有戒其崛强惜其冷落之意其為不知公也甚矣前後作兩分析却將崔書㸃在中文勢妙有斷續自覺激昻磊落
始年十六七時(至)余亦無甚愧焉此段先敘失所操持辱至再三
以為人之仕者皆為人為人致君澤民
所謂博學者(至)而為之憂樂哉此一段辯明必竢工人之剖然後見知天下二句明已之道非可决得失一夫之目斯立不當勸之自卑
故凡僕之汲汲於進者(至)足下無為為我戚戚也此一段兩刖不為二句明已宏詞再試特逰戲求禄若其道甚大不可遽謂其再獻再刖待之甚淺
欲以同吾之所樂於人耳為人
今足下乃復比獻玉者(至)且無使勍者再尅將來書敘在中文勢便不直昔人所謂斷續
所謂勍者果誰哉勍者句只輕帶
無以發吾之狂言應發余句
李翊書書中前兩段分明便有知言養氣二事韓子於斯文其原過他賢逺矣安溪云蘄至于古之立言立志戞戞其難汨汨然來兩段孟子所云知言而根却帶立志故中云非聖人之志不敢存浩乎沛然高下咸宜孟子所云養氣而根又却帶著知言故云懼其雜也平心而察之要之韓子所云養氣同歸立言故又云氣盛則言與聲皆宜然皆非無志者所能也故仍收到立志上而朂之以當志乎古又嘉其不志乎利也按此一段非凡所見
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仁義茂沃藹如是遂曄
自知其至猶未也欲言已用力之艱而先作謙詞學之二十餘年矣無望速成
始者非三漢兩代之書不敢膏沃伏下書詩
非聖人之志不敢存根茂伏下仁義此是工夫漸進
陳言之務去先去其甚駁者
然後古書之正偽此真字宋人避諱改之
而務去之又去其未醇者
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喜四句無誘于勢利
吾又懼其雜也并去其小疵揚子或曰何為曰為仁義曰孰不為仁孰不為義曰勿雜也而已矣
其皆醇也然後肆焉揚子聖人肆筆成書
不可以不養也養其根加其膏
行之乎仁義之途二句上句根下句貼膏
終吾身而已矣此是原本終身以之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髙下者皆宜氣盛茂遂也言與聲皆宜者沃曄也
敢自幾于成乎此句掉轉至猶未也結過自己其用于人也奚取焉又應取于人非古之道以堅其志
處心有道五句此即所謂道徳之歸而不徒外之文者
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婉轉深味
有志古希應生之志
亟稱其人所以勸之恐其以遺乎今見沮故亟稱以勸之
不志乎利此利字不過對取于人説若以自用于人也奚取焉以下為應無誘于勢利而以學之二十餘年以下無望速成意脈不融貫矣不可㡬于成成字(闕)志於利二字粘定作照應二句幾於成亦不過前至猶未也之意
張籍李浙東書李浙英華李遜乞食文然頗冩得激昻頓挫頗儗戰國䇿就盲不盲兩層翻出無限起伏
閤下心事犖犖與其心能别是非句相對
無所能人六句先以道自明當惜心中平生所知見即古人之道也嫌于夸毘故反以中丞言之
浙水七州(至)不當計其盲與不盲也此段從不盲者反襯
當今盲心者皆是又變出一層
籍又善于古詩復以藝動之古詩則又古道之末也
盲者業專于藝必故樂工皆盲注諸本專字在必字下今從文苑必字下缺一字疑是精字按從諸本亦得此段盲者襯出
李翺書習之當責之以失其所故以無所資為解且言雖之京師亦安得知已者而從以深悲已之不遇且并以悲李也挫頓徃復兼有李之文態
持僕所守(至)其安能有以合乎徐府固非相京師亦安得知已所謂不酌時人待我之情也
今而思之四句先言京城亦無可樂後一對照
 非旅食久不知其悲
無所資外無所從終安所為乎將無所資穿入無知中帶上總
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至)無也所謂以子待我之意望人公寄身從事幕府不入京師徒以徳宗昏惑信用讒慝諛佞之人無可為者然難以顯言故但言不相忌者少偏以不下達見意堯舜以來二句正見當待天子也深得聖經微而顯之
子獨安能使我潔淸不汚二句帶起下一段
于此以為大相知乎非真為得所
將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徒以舍之不可挈之不可聊資其禄耳
之而後知履之而後難耳知此者讀此文未有不涕下矣
孔子顔回一簞食(至)其不亦難乎又觧潔淸二句
 顔子雖上無明天子公同獨能潔淸不汚處其
可樂則與公異
子之聞我言亦悲矣收悲
子亦慎其所之哉收自責自悲
專使馳此候足下意候其意
并以自解解其言上張僕射書寅而入盡辰而退申而入中酉而退此古者朝夕之義仍越分自高
與于襄陽兩存地歩不失輕重乞索書之最出拔
未甞干之四句結上生下
豈愈所謂其人哉不説煞方起得未聞二字
愈今者惟朝夕芻米僕賃之資是急二句只此正説如曰吾志存乎立功五句都用反跌不陋
世之齪齪二句未甞敢以聞于人
磊落竒偉之人三句一轉未甞乞哀更妙于放開
足以知其志之所存又収到不肯後于恒人
崔羣書公在張徐州幕下不得志故假崔而報此
愚陋無所知曉(至)于吾崔君無所損益也已非無黒白崔君亦不待明其好惡兩段相承
自古賢者少(至)不知造物意竟如何打轉在上一段樂天知命四字下落
無乃所好與人異心哉(至)况又時有兼得者耶身當窮悴彌有此慨然卒不蹈于狷忿此公之所以高明歸之于正為前無入不自得樂天知命二句歸宿僕不樂江南官滿便終老下公于徐也葢屢形于歎
馮宿論文下筆令人慚及示人則人以為好矣
不可謂之知
其時桓譚以為雄書勝老子此尚不可謂之知
子雲豈止老子争强而已激昻
直百世以竢聖人不惑二句此則文之至知之極也
一二年業之庶幾乎至也昔人之少也于經史無所不通又得如公者而從之故可業之一二年而至未可為今之少致力自足藉口
然閔其棄俗三句此䇿其退而誘其進之詞非感憤
公元802年
祠部陸員外書題貞元十八年中書舎人權徳輿貢舉云云按以退之之賢所薦十人而僅舉其四侯雲長則又陸所自知也然則謂陸歙州之果能好賢樂善歟抑權文公于陸非相知深歟吾未解也末云宜當是時皆争為韓門弟子也按然則韓門弟子慕勢而來者耶何言之陋也其斯為廖瑩中韓門弟子語本李肇國史
鳯翔邢尚書書論卑而文無向背徃來之勢何故不刋去之亦學孟子所得尚淺
功業逐日以新八句此等是學王襃
見天下之竹帛四句稍陋
前古興亡四句功業聲名一邊説此皆為文本根
常以天下安危在邊當觀其所處之時
為人薦書靣目戰國策命意則左氏之善為説詞者也公文真難為狀前伯樂匠石雙起後却只説伯樂古人文字不拘如此
及至匠石之而不睨二句過從前不知一靣結句始字之根
以某在公宇下一日伏始字
是生於匠石之園五句本是親厚之人反不能知已却如宛轉説入柔而不犯絞而婉矣于是不得句應前又變
某等比咸得以聞見無愧
是以冐進其説以累於執事結句字之根
不自量已在不知己之前不得不自謙一語為之地
應科目時與人應科目是已舉進士及第人非布衣隠逸仕進無階者比故謂已在池之濵江之濆但未及水耳世得云怪物者士也得不得水者窮達有力援引劈頭便分三柱以下復應三段哀之命也結庸詎知數句不哀之命也結熟視無覩數句知其在命而且鳴號回䕶寜樂泥沙而不乞憐要之亦命也見已之出處制之于天仍自負怪物之意難于致詞托物為喻此詩人比興之道也直道正意不可耐晚唐四六啟是已天池之濱三句開口即切應科時龍水之怪見國語
尋常尺寸之間耳三句起運轉之易從上濱字濆字生下
然是物也(至)非我之志也此一段引咎歎息公卿之不先下人從前安頓得好揺尾乞憐此常鱗凡介也能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起下以鳴號興廢
聊試仰首一鳴號焉此句斟酌雖告以窮仍與揺尾者異
其不哀之命也生平之志固在
知其在命而且鳴號者亦命也所以吾道廢興之機故曰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于是今者謂應科目類是謂在濱濆答劉正夫書題注豈正夫嵒夫耶按正夫疑即端夫
未及文章深旨要且教之自為安溪唯其是則所謂布帛之華菽粟之味矣又曰必有以異于物而非常物者然後為異而可珍愛前後義理未免有幾微牴牾之處若孔孟之言必無此病
而愈獨不幸有接後輩名謂抗顔為師
惟其爾其皆醇也而後所謂是也
非固開其為此二句以下反復辨此
百物朝夕所見者(至)夫文豈異于是乎此段言求其是不得不于今不異乎今必無以幾于所謂異者其是者也所謂是者師古聖賢人之意者也古聖賢用功不深其何以得之韓子于答李翊書也葢語焉而詳
若皆與世浮沉四句雖非禁其為彼然不得不異乎時尚
其所珍愛二句又一瀠洄正喻皆一意翻作兩層
今後進之為文(至)必其能者也即上一段中兩層反復申言之雖未必即是亦必自異于今要之其卒至于是者必歸之異于今
孟尚書安溪佛骨其所言于廷者耳此是欲流傳學者之書故拔本塞源争辨千古道術歸反剴切無復餘恨自江都河汾之書鮮足以比儗何况諸子理明氣暢此文真是如潮
崇信其法二句孟簡之言故云
孔子云邱之禱久矣(至)以求福利也進無所
詩不云乎(至)不為利疚求福不回句結不為威惕句起下
假如釋氏與人禍祟(至)作威福其間哉退無所
且愈不助釋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説以上辨與大顛徃來求福以下已不信奉釋氏所自任者重
楊墨正道廢(至)以為不在下者為此此段正為于斯時起
公元293年
始除挾書之律惠帝四年已除挾書之律此句從上文順勢説下不及照顧
二帝三王聖人之道于是大壞上聖人之道不明句
其禍出于楊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叫得醒應轉楊墨交亂
空言無施應能言楊墨
大經大法三句應倫斁道壊
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應上夷狄禽獸
故愈常推尊孟子叫得醒
以為不在下者為此也應上聖人之徒
漢氏已來(至)以從于邪也此段發明已之于釋氏不得不排之故
釋老之害四句紐得𦂳
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至)莫之救以死也筆筆説得孤危轉有光燄天地鬼神六句信奉釋氏則反得罪天地鬼神矣併反照福利一靣極宻迴抱到近少信奉釋氏前後紐得𦂳
鄂州栁中丞書又一首字字着實昌黎議禮制譚兵農刑律等文稽古而不迂適時而不詭經術純明諸子修詞所及
送陸歙州詩序一州而後天下二句此處不説盡留天子有詔句在詩中結出天子有詔時宰無望庶幾悟而追者天子
按權文公陸公佐當日似以直道不為時宰所容者此言豈吾君吾相之心哉反言之也末言天子有詔以見非徳宗本意欲棄之外而仍望其獨斷心耳
孟東野序只説文如何闗係便有酸氣旁見側出突兀崢嶸字句法雖學攷工波瀾要似莊子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在上
䕫弗能以文辭鳴又自為波瀾
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在下
其他浸淫漢氏其他葢以雜文言之
李翺張籍其尤也又入二子前半千波萬嶂不容此處太平
三子者之鳴信善矣結過前半
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以下始因其不釋然而解之
在上也奚以喜二句一賓一主三子上下國家盛衰却説蘊藉不流于夸毗又藏過棄才國家之盛可卜極得體但吾終疑不得其平四字聖賢善鳴及鳴國家之盛處終不能包含韓子之文尚未與經為一耳
送許郢州忠告善道六經孔氏之詞諷刺之辭却語語平恕藹如變化如龍味亦炙之愈出
善為説辭長于諷諭本是不恤民命却只諷他不通下情妙甚
愈嘗以書自通於于公(至)足下之言是也一方連率不容率爾獻規從平昔相知發端乃得進言之體
是非忠乎君而樂乎二句引入
情已至而事不從二句動之誠信
刺史者恒私于其民妙于語言刺史説起善為于公地
繇是刺史不安其官(至)其不去為盗也亦幸矣數語側重觀察以致長史不安其官是重民命而輕位若不得政為害無窮用筆極有輕重
誠使刺史不私于其民(至)未之有也復兩平賓主行方是道刺史之事以為于公贈説得刺史與有責焉為之分謗則道之易入
前之言者四句紐合
縣之于州猶州之于府也紐合
有以事乎上(至)其誰能信之此一段又就刺史本分言之不失文章賔主諷諭不覺長史正是敲擊于公戒許公無效尤也併規郢州不使連帥無施靣目
不以頌而以規規字扯于公在内
竇從事連山隔其陰鉅海敵其陽注一作歊按隔是嶺之勢歊是海之氣對旣工而句尤有力若敵字何味之有方説引横擿者亦非
公元802年
瀕海之饒固加于初風氣正則生齒生齒盛則地力可盡故其饒有上巳日太學彈琹詩序與衆樂之為樂上已樂而不失其正彈琹
充然若有得也收足聴字
送齊曍下第題注暭或作曎按暭與曎乃一字崧卿不通小學其陋至此又苑本亦注云一作曎非周益公亦不講小學左國之文最為雄直
内媿名世得云謂雖得公忠之名而可媿
為人嚮道者以方從閣苑以人為仁殊無文理按作為本自文從字順若以通榜嚮道此何理哉
生于私其親四句私其親植黨者也私其身避嫌者也以已之不直上下
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此責之在上
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此責之在下
無私者也將此句位置中間一索皆穿
李愿盤谷序其中稍有六朝餘習者少作故也
 化議為序歸字送字渾然融釋其中創變一體
太行之陽有盤谷(至)隠者之所盤旋先叙盤谷
愿之言曰以兩或曰愿之言曰為之歌曰作章法
吾非惡此而逃之此句中反帶歸盤谷勢方不懈
不可幸而致也幸而致并起後一段
窮居野處(至)孰若無憂于其心總只無不足兮奚所望
我則行之正落歸字
伺候公卿之門(至)老死而後止者此不遇而求遇者加此一段不歸不可
徼倖于萬一對有命
其于為人不肖何如也有非逃之則行之二句只如此虛結
可以稼應土肥
可濯可沿濯古與櫂通漢書水衡輯濯丞音直孝反應泉甘
争子所應居民鮮少
窈而深是谷
繚而曲是盤
無不足兮奚所望一段
膏吾車兮秣吾馬送字餘音
從子于盤兮二句收出送字透過一歩
董邵南無限曲折厚之至視争臣論徳加進矣南部新書貞元中進道奏請難行東省月閉南臺惟一御史令狐楚桂府白身判官七八年奏官不下由是兩河競辟才雋抱器之士徃徃歸之用為謀主日以恣橫元和以來進用有序公此文正從事徐二府時作董生之去遊河北有以也隋書地理志冀幽俗重氣俠好結朋黨其相赴生死亦出于仁義故班志述其土俗悲歌慷慨椎剽掘冢亦自古之所患發端議論從此
慕義强仁者皆愛惜焉此句見中朝未必終無知已
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性下當有情字猶今諺云脾胃
然吾甞聞風俗與化移易暗伏明天子
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耶不亦翻然慕義强仁
為我望諸君之墓此句勉董生恐其怨朝廷為藩用故諷以望諸君不敢謀燕之語
而觀于其市(至)末此五句燕趙之士燕趙之士猶欲招之使出况董生耶能化其俗則可不然亦可以無徃諷而止之即在言外有無窮之味樂毅卒于冢在邯鄲西弔墓觀市分燕趙意旣深婉于文章復㸃綴有情所以為國能也
贈張童子題注唐制有童子科按張自以明經舉非童子科劉晏李泌故事天下之以明二經舉于禮部者每一大經一小經慕回路二子之相請贈與處也嫌于不請而教故引贈言之義
浮屠文暢師序橫空而入推排衆説不覺為遠於人情宋人所及浮屠之説凟告浮屠此即陳言也公此文淺言之亦務去陳言而已文㑹須味其忠厚誠慤不是虛憍之氣
門墻則揮之此句并對子諸人
浮屠文暢文章佛學不立語言文字而喜文章此則其志將有以異乎彼也
惜其無以聖人之道告之者翻案
文暢浮屠也(至)故樂聞其説而請之此段打入得妙不覺武斷立説孟子
莫大仁義二句上言二帝三王之道云云而此不逐句疏釋者葢仁義禮樂刑政其所以行著幽蕃流者也
施之于天下四句非無用之虛器又皆為已之實功四語庶乎知道
書之于冊闗着文字
浮屠者孰為而孰傳之耶只一語含蓄有體若贈以言而詈其師何如不作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就不知二字瞥然掉轉
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破前拘其法而未能入知而不以告人者(至)不信也有此二句誠懇有味不是强以大言彈壓仁義之人其言藹如從此二句觀之
楊支使序愈在京師時伏下天朝
其來而鎮兹土也注鎮或作領按湖南節鎮作領為是證以荆潭唱和可見
以輔其質此句綰結宻惟知道者有之
流聲實于天朝闗合京師
何堅序何於韓同姓為近注何氏出周成王母弟唐叔虞云云注本姓苑晉字當作江淮下云江淮間音以韓為何字隨音變為何
廖道士序必蜿蟺扶輿扶輿字義未詳傳冩或誤注引子虛賦非也張揖注謂扶持王之車輿顔注則謂或扶或輿而行耳
王秀才深厚安溪韓詩云名士例須憐麴蘖今其立論如此固知韓子遠矣
吾旣悲醉鄉文辭伏下文字
而又嘉良臣之烈伏下行
惜乎吾力不能之無以使之平其心
姑與之飲酒一半言外
王秀才安溪云語皆的確公不云乎學古者非其文辭之謂好其道焉耳因王生為文好舉孟子故以孟子之學所自出者告之不泝其源孟子文辭不可得而為也
荀卿之書(至)子弓易于瞿上順敘倒敘
故求觀聖人之道二句許而堅之
如又得其船與檝二句因而進之
其可量哉引而不發
荆潭唱和詩序非公文之至者然梁權輩不能到也送幽州李端公序空中結撰及郊一段儀禮幽州從事李相國之子端公或佐他鎮作非公不可移用一字歸熙甫不切者為陳言
曰某前年被詔(至)坐必東向相國李公言使者持節南向東向坐也國家太平(至)如開元時自述相國之言
元年之言殆合矣收前半段
為人甚忠端公一筆
請以愈言為使歸之獻收後半段來壽相國歸佐司徒絶不粘題却句句𦂳宻
高閑上人序語甚竒特而意都不可曉或以閑旣未能忘乎名而又從業于無用之法故戲而諷之
不得其心而逐其跡二句名言
為旭有道道字術字相對
解外膠膠當從苑本作繆若作膠恐于前不膠于心相犯
則其于書得無象之然乎注引東坡參寥云云而謂正謂此一段文意也按坡詩豪猛下云細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欲令詩語無厭空且静静故了羣動空故納萬境正翻此案也
殷員外右庶子韓愈執盞言曰殷大夫注或作殷侯按唐人唯呼副相大夫當作殷侯苑本同
楊少尹反復詠歎言婉思深
于時公卿設供張至赫赫前日事詳敘為設影地世常説古今人不相及下文從此句生出
遇病不能出下文從此句生出虛景
不知楊侯去時(至)而畫與不畫固不論此段乃謂恐世之知其美者少也然絶無痕迹不善文則此等平實直敘無復意味道旁觀者二句兼諷難退者當因乞身者而有動于中也
以為其都少尹注白或作署按作署為是唐時宰相得自除人也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仍放活
楊侯始冠三句反將始仕翻轉相形波瀾更妙
指其樹曰四句亦有一段虛景妙有餘波與前相配
楊侯不去其鄉為法主意在此歸亦何所苦哉此一段又歆動之
在斯人歟二句所見唯一老而已矣
石處士序送石處士與贈石處士不同序已詩與序衆人詩又不同無限議論都化在敘事中此篇命意葢因處士行望重胤盡力轉輸使朝廷克成王承宗之功不可復若盧從史陰與之通而位置有體諷諭不覺
先生嵩邙瀍榖之間(至)左右圖書一層石洪圖利便私之人
與之語道理(至)燭照數計龜卜也此一層明重胤能敬信其言而後可以保其禄位當否成敗即為後祝規伏脈人之髙下亦視此而已
其肯為某來耶頓挫
所處歸輸之塗眼目在此
有執爵而言者(至)而私便其身議論妙有裁翦送行上更有生色寂寞宋人便一片冩去了無風神
 側重大夫却藏在中間與許郢州序法同
無務富其家而飢其師切歸輸
無甘受佞人而外正士盧從史之于孔戡此重胤前車之鑒
溫處士河陽軍序空際結撰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羣遂空是第二人發端
東都士大夫冀北也此句中并暗藏自已
居守河南尹(至)無所禮于其廬空羣洗發淋漓從詩叔于田來推明鄭詩之意言
無所禮于其廬此句恰好脱缷處士之廬句來
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上統云士大夫冀北此句剔清處士之廬方好接出下
相與將耳此相字文則留守其意則斥西京政事堂中人
愈縻于茲(至)其何能無介然于懷耶言重胤起率任猶能㧞二士于數月之中如公之才宰相乃置之冗㪚冉冉且老為可感
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只如此收仍不露顧起處𦂳甚
鄭尚書序前半盛稱任之重以戒勉之而以兩語反復微諷使知所自處知其為諷愈覺有味猶詩之有楚茨篇也宋人自歐公而外無復得其意矣
大府始至(至)諮而後行發明嶺南大府先敘四府事大府文有賔主
𨽻州之府(至)舶交海中任之重于他鎮
故常薄其征入下皆控御之術然必以薄其征入為無怨變之本正鄭權對症之藥也
嶺南帥得其人五句承𨽻府之州一段
外國之貨日至(至)不可勝用承海外雜國一段
故選帥常重于他鎮五句束得嚴重有力得前半起勒得住世云為帥首則須文蠻夷多變則須武逺聞海外則須威風大體承文可畏承武不但可畏而又可信方有威風而後可以逺人
鄭十校理親交誰不羡注或作交親按作交親為是分司吏留守從事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十二詩元白二集皆無之傳者唯韋相及張文昌張葢慕而為者也
石鼎聯句詩序長頸高結攷異道士首加不作椎結云云按此詩中上為孤髻撑為譏道士語此又以加冠致疑何也
為我祭侯主簿文云我或為文筆俾子持
豕腹彭亨毛傳炰烋彭亨
詩末考異云彌字之義又與愈字相類王肅易賁六五注云失位無應隠處丘園蒙闇人道徳彌明必有束帛之聘也文中隠君子明本
 
 
 義門書記卷三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