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潭先生文集卷之四 (自动笺注)
石潭先生文集卷之四
 祭文
  
製進文城君健賜祭文
惟靈。
籍屬寶牒
派接銀潢
綠圖丹紀
金簡玉筐
出繼王子
早躋崇秩
性氣跌宕
逃名麴糱
富貴不驕。
淡若寒生
不事産業
烈士風聲
遊心律呂
寓興園亭
文人墨客
嘯傲忘形
六十四年。
蘧然一夢
予庸展親
視若伯仲
非夫人慟。
伊誰爲慟。
玆遣禮官
薦此泂酌
魂其不亡。
庶幾來格
進贈軍器僉正(姓名不傳)賜祭文
惟靈。
生長遐陲。
禀受剛勁
結髮從軍
臨危授命
幸而生。
獨受割。
不徒死。
惟爾之烈。
褒官錫爵
曷爲爾榮。
遣官致祭
庶格予誠。
製進開城留守申鑑祭文
惟卿。
幹事之材。
剸劇之器。
勤于庶職
或時怠。
歷試郡縣
咸有治功
觀風湖外
聲譽彌隆
曁守帶方
廢墜咸修。
備乃弓矢
敽乃戈矛
予嘉乃能。
增秩褒賞
擢亞秋官
刑獄不爽
西都舊壤。
衆地廣。
命爾留後
作予保障
瓜熟歸來
卿疾已病。
謂當勿藥
竟至不幸
追念卿勞
曷勝嗟惜
考例
致祭
式昭恩錫
進行副護軍李愼儀賜祭文
惟靈。
雪霜之操。
之姿。
從師友。
爲善孜孜
以爲己。
不求人知。
家庭制行
忠信孝友
令聞載彰。
受知先后
執事惟勤。
處心不苟
州郡牧守
佩銅綬。
魚懸于室。
虎渡于河。
遺愛在民。
去思常多。
遭時罔極
人紀斁絶。
抗義危言
聞者股栗
北徒南遷
備嘗艱厄
夜衾不絮。
朝甑絶餾。
明夷利貞
不憂不疚
逮予當宁
彜倫攸叙。
起之竄謫
擬作心膂
擢置秋官
亞卿之秩。
用刑。
而不留獄
進退惟義。
行藏以道。
予嘉卿志。
予悶卿老
所朢者。
愷悌神勞。
胡不憗。
而不壽考
一疾彌留
朝露溘至
予心之慟。
曷有其已。
玆遣禮官
聊薦泂酌
靈其不昧
庶幾昭格
智陵陵上失火慰安文(製進)
回祿作災
禍延幽宅
克敬德。
降割斯酷。
驚惶震越
若隕淵谷
玆遣近臣
省視封塋。
陟降在上
庶幾來寧
固城聖廟奉安
兵燹之餘。
廟貌久闕。
豈惟他故
邑弊時詘。
屬玆
重新
宮墻有侐。
揭虔妥靈
庶幾來假
昌陵失火慰安文(製進)
旻天疾威
亦已太甚
回祿作災
延陵寢。
誰任其咎。
罪在曾孫
驚惶隕越
憂心如薰。
遣官奉省。
恭薦泂酌
庶幾昭假
載安幽宅
寒岡先生
惟我東方
僻在海隅
箕疇世遠。
道學荒蕪
圃隱有作。
命世眞儒
誰的其傳。
寒暄是承。
潛心小學
進退䂓繩
一瓣香傳。
實惟先生
蘭茁其芽。
豪氣英。
爰自齠齔
岐嶷夙成
粹如精金
溫如良玉
資禀旣異。
充養有得
從德溪。
憤悱求學
以爲己。
厭棄擧業
精思力踐。
夕對越。
執贄陶山
大道始聞。
吟弄以歸。
樂欣欣。
聞風山海
束脩是將。
高山景行
千仞鳳凰
所聞益高
所見益親。
乾乾夕惕
日新又新。
知行兩進
動靜交養
篤實輝光
面睟背盎。
一時儕輩
斂衽推先
忠信篤敬
倚衡參前。
子諒孝悌
鬼神可質。
秋月氷壺
淸通灑落
珠藏澤媚
聲聞上騰
弓㫌鼎來
恩詔有徵
不仕無義
幡然一起
延英登對
說義理。
至尊傾聽
具僚聳驚。
百里分憂
四境乂平。
一戴豸冠
千官肅淸
出奠藩邦
留惠甘棠
入掌絲綸
思日贊襄
當宁初年
首加延訪
春宮之輔。
烏府之長。
正色立朝
朝野想朢
進難退易。
歸意莫遏。
角巾東里
匹馬行色
倻山之下。
虎溪之邊。
三逕就荒。
一室蕭然
富貴浮雲
家食是安。
雲山烟月
欣我考槃
我簞我瓢。
或採或漁。
優哉遊哉
樂只且。
江湖憂國
一飯不忘。
刳肝瀝血
幾封危章。
謗言盈車
聖恩彌彰。
晩卜藏修
于泗之陽。
草屋寂寞
左圖右書
硏竆道妙
日居月諸
發揮心經
編輯禮說。
提綱挈要。
指南來學
暮春三月
春服旣成
花外小車
于彼郊坰
川流始達。
草木向榮
萬物靜觀
一團和氣
忘老軒中
景晦堂裡。
深衣大帶
幅巾方履
德幷年高
令聞不已
感風痺。
六載牀褥
竆技殫。
藥石無益
溫井泉。
幾勞沉沐。
不憗遺
啓手足
士林齊悲。
賢愚共惜。
鳥獸草木
皆懷慘惻
小子無狀
早業科程
失脚塵途
虛過半生
登門墻。
叩承誘掖
不謂悾悾
開示悃愊
春堂晝靜
秋齋夜空
論說從容
亹亹不竆
人倫之正。
王道之中。
出入古今
治亂興亡
義理邪正
進退行藏
靡不講究
盡入思量
誨誘
諄諄
明白剴切
雖甚昏愚
亦知警發
我官于北。
過辭蘆谷
開酒送我
辭意懇至
臨別慇懃。
所勖惟義。
我滯龍城
五更寒暑
翩翩書札
欵欵誨語。
我來自北。
公已在病。
筋力雖萎。
氣血猶盛。
容貌必莊。
衣冠必整。
夜雖呻吟
晝對書冊
編書講禮
終始不輟
接人論學
敬謹如一
將期百年
以卒其業。
鬼惡天高
胡寧忍此。
孰解余惑。
孰發余志
過將誰砭。
疑將誰問。
呼天不聞。
有淚空隕。
嗚呼奈何
已矣已矣
卜鄰舍傍。
夙願已墜。
築室壇場
素計難酬。
一觴長痛
天地悠悠
靈其不昧
其知也否。
樂齋徐公
惟公。
篤實之資。
堅苦之志。
自在齠齔
留意此事。
獨抱遺經
硏竆理致
發憤忘食
孜孜不已
爲親而屈。
赴擧業。
所性不存
志惟道學
早及師門
頗資麗澤
虛往實歸
充然有得
晩膺徵辟
一麾專城
絃誦洋洋
禮俗可成。
兵戈多事
宦情易闌。
爾朱紱。
歸我考槃
齋名彌樂。
取義同安
聚徒講授
進修不輟
左圖右書
花後
潛心一室
尙友古昔
近慕退陶
遠泝閩洛
世道累變。
操履
益礭。
年多病。
戌削如骨。
若將難支。
猶勤夕惕
居家謹嚴
篤行源。
父母兄弟
人無間言
小子無狀
承緖論。
出入門下
卄載于今
發病示藥。
隨事䂓箴
秋齋晝虛。
春堂夜寂
或論朱書
或講周易。
以爲師。
以爲友。
啓我茅塞
開我戶牖
發蒙之功。
非公力。
四五年來。
遊宦塞北
奉對阻濶
思想徒切。
每得書來。
必有警責。
書冊灌漑
誘掖懇惻
最後一書
模寫新得。
天藉暮境
接隣凾丈
春深泗上
日侍几杖
陶然其趣。
浩然其樂。
奉玩再三
神爽馳越。
惟思罷歸
同奉泝沿
那知未久。
訃音忽傳。
失聲長呼
痛纏于心。
不必壽。
天道難諶
限以官守
末由奔哭。
瓜熟歸來
墳草已宿。
入公之門。
公不我迎。
哭公之寢。
公不我聽。
諄諄之誨。
勿勿之誠。
瘦鳳之姿。
老鶴之音。
此生何處
奉追尋。
日月如流
三載駒隙
追思平昔
我懷曷極。
池荷空在。
階竹依然
玉人儀形
欲覿無緣
仰惟警咳。
有淚盈臆。
菲薄之奠。
詎展心曲
尙冀不亡。
庶幾來格
盧校理(景任)文
惟公。
圭璋令質
湖海精神
瑞世之器。
席上之珍。
公元669年
爰初弱齡
志在遠大
浩然其氣。
直養無害
魯無君子
斯焉取斯。
軒門下。
自得師。
禀質旣異。
濟以學力
其如玉。
表裏洞澈
餘事文章
英華外發
靑年擢第
羽儀王國
令聞不已
聲譽燀爀
于以娶婦。
贒相之門。
磨光刮垢。
氣和言溫。
薇垣玉署
聖主之恩。
宦情如寄
所性不存
駭機將發。
先見者明。
不俟終日
介石之貞。
歸來故園
洛水風烟
婆娑初服
若將終焉。
累奉毛檄。
親屈志。
治民奉公
一誠無僞
政淸如水
治效著異。
去後起思。
處處鐫石
晩專丘壑
魚鳥自樂。
留神墳典
遡源伊洛
力追古人
日乾夕惕
制行平恕
中心樂易
律己謹嚴
俯仰無愧
絶意仕宦
玩心高明
人謂旅軒。
伊有斯甥。
居家孝悌
盡忠於國。
進退一心
夷險一節
方喪古禮
世莫能行。
國恤三年
獨盡其誠。
孰不事親
能悅爲難
養之以志。
親心載安
和而不流。
淸而不激。
造詣之功。
踐履之學。
吾見其進。
未見其止。
若將有爲
胡遽至此
嗚呼哀哉
念我先慈
繄公外姊。
我之於公。
寔爲叔侄。
同生己巳
公長二日
齠齓相從
以至白髮
披肝照膽
同道同。
知公者我。
知我者公。
去歲
之春。
我丁師憂。
公來吊奠
連枕綢繆
公憂邦瘁
我悲道喪
長哀短歎。
中夜慨慷
那知此別。
終作永訣
不必壽。
不可詰。
我聞公訃。
匍匐往哭。
襲含已畢。
儀形永隔
撫屍呼公。
若不聞。
失聲痛哭
五內如焚。
慈顔無恙
定省永闕
二子𥠧弱。
不勝麻絰
惟公此恨。
應不瞑目
卽遠有期
親朋畢集
祖奠將開。
雲烟慘色。
單盃薄奠
酒淚同傾。
英靈不昧
庶歆我誠。
祭鄭景緝(惟煕)文
公元712年
二十餘年前。
出入老先生之門。
與君之先君子定爲莫逆之交
兄弟其情也。
金蘭其契也。
往來追從
未嘗旬月不相見也。
于時童子侍側
眉目明炯。
應對便敏
蘭茁其芽。
穪其家兒
余愛悅其爲人
意其爲他日席上之珍。
頃於壬子之夏。
遊宦塞北
首尾五年而後返。
則君之先君子下世矣。
君纔過志學
血氣未定
斬焉憂服之中。
欒欒毁慼之容。
有不忍見。
余哭而悲之矣。
君旣闋服。
朝夕侍筆硯先生左右
先生喜君資質英邁
而憂君志氣輕銳
痛加禁束。
抑而進之。
數年以來
英邁日進於高
輕銳日就純粹
其所變化氣質之異。
豈非有得觀感間者也。
斯文不幸
泰山忽頹。
弱冠之年。
再持承重之服。
孝思無窮
哀毁踰節。
衰麻之服。
不脫於身。
哭泣之聲。
不絶於口。
澌毁骨立
見者危之。
及至塟。
四方來觀之。
顔色之慼。
哭泣之哀。
吊者大悅
元氣則已大敗
親朋相愛之人。
無不滅性爲戒
面言書告。
至一再。
而猶不變
奄奄數月。
終至不救
是雖君之誠孝出於天性
不自覺其致毁。
使君至於此者
由於吾儕不能保護之罪也。
其尙何爲哉。
嗚呼
曾謂先生盛德而夭其嗣乎。
以君之純明
宜業其家。
不克蒙其澤乎。
先生之喪。
未朞年。
几筵之托。
一朝無主
終使丱角稚弟
主權攝之喪。
茫茫天道
一何不仁至此也。
嗚呼
天旣賦君以聦明穎悟之才。
而獨不享君以五六十年之壽。
使學問未充
志業未就。
溘先朝露
中路萎折
則天生是人也。
何爲哉。
嗚呼哀哉
尙忍言哉。
不肖無狀
適膺關西督郵之命。
人臣分義
不可遠近辭。
黽勉扶病
赴任所。
君之卽遠。
只在一月之內。
而未得躬視。
以寓
臨穴之悲。
平生之恨。
孰加是乎。
今將啓行
來哭于先生寢門之下。
凄風一酌
敬奠于君之靈。
不昧者存。
尙有以鑑我之衷曲也。
祭朴中樞(忠後)文
嗚呼惟靈。
三韓著姓
六臣耳孫
早拚鵷𪆽。
執事惟勤。
年未四十。
佩符南昌
吏民畏戢
治績輝煌
中丁亂離
募士倡義
鍛乃戈矛
備乃弓矢
遮前截後。
多所捕獲
名參彜鼎
位隆頂玉。
餘事治財。
而能散積
賓客盈門
待而擧火
國計告竭
將士飢餓
多輸米豆
助軍廩。
王懋乃績。
超秩二品
黃金橫帶
榮及泉壤
入掌樞管
扈衛仙仗
出宰百里
片石留名。
有弟友于
有子惟孝
人間福慶
如公孰有。
中嬰二竪
一卧三年
自聞危劇
心焉若隕。
藥熨俱至。
庶幾復痊。
云胡不淑
至於斯。
余自齠齓
最被親知
况復連家。
分義匪夷
我飢無食。
公必賙之。
我入公門
公飽以德。
杯酒團圝
幾多歡謔
今其已矣
幽明永隔
華堂寂寞
山鳥哀咽
洛江西畔
惟公之宅。
今其去矣。
胡不爲留。
我奠一觴
有淚盈眸。
未昧者存。
靈其知否。
嗚呼
祭鄭長淵(世美)文
眞純之器。
孝友之風。
赤子之心
不失者公。
待物以誠
行己以恭。
家庭(缺)。
不墜者公。
惡惡如讎。
善善由衷
好惡之正。
不爽者公。
通塞有命
智術易竆
得失之來。
任天者公。
人於勢利
往來憧憧
公心無競
惟義是從
人於搏擊
攘臂爲功。
公惟坦蕩
休休有容
早擢嵬科。
名譽彰隆。
羽儀王庭
謇謇匪躬
遭時混濁
厭處樊籠
捿捿郡縣
隨遇貢忠
存心寬簡
撫摩疲癃
際會昌辰
日竢登庸
盃蛇忽感。
君子有終
嗚呼曷其。
我懷之恫。
不必壽。
此理誰通。
人言君病。
麴糱是中。
死生有命
長短不同
顔夭夷餓。
孰非蒼穹
我昔識公。
乙巳之
連床讀書
道義磨礱
石君
君麻我蓬。
柱下同席
載筆相從
中間契濶
嶺外相逢
我時嬰疾
作一病翁
怪君尙壯。
羸悴舊容
握手相別
有淚垂胸。
我還于朝。
公佩西銅。
往來稀絶
久斷魚鴻
聞公戾洛。
走馬尋公。
携手以上
揮麈談鋒
崇朝披霧
歸袂怱怱
需于酒食
公宴朋從
朝聞公速。
夕聞公凶。
死生之理。
誰問太空
入門呼公。
公若無聽。
鶴髮在堂
甘旨誰供。
想不瞑目
長夜
終。
鄭愚伏文
山川間氣
光岳精靈
挺生南服
妙詣夙成
載贄登席
于彼厓門
講論墜緖
師友淵源
爲親而屈。
登科第
聲馳四海
名動一世
論思侍從
至尊虛受
席銀臺
士類加手。
明夷入腹。
贒相去國
觀風察俗
所性不存
卷而懷之。
若將終身
廢朝政荒。
禍延搢紳
再入王獄。
幾至不測
捿遑州郡
屛跡丘園
十載養閑
聞所不聞
篤信好學
主盟斯文
晩際聖明
知遇日深
竭智殫慮
益勵初心
經幄獻替
謨猷密勿
霜臺鵠立
一段忠赤
位隆冢宰
兼掌文衡
與世異宜
袖手鵷行
急流勇退
乃其素志
請告歸田
病已入髓
三年將息
一疾難治
聖恩莫報。
朝露溘至
草木生悲。
山河帶愁。
音容如在
冠佩空留。
警咳莫接。
几杖徒存。
已矣已矣
其何忍言。
嗚呼哀哉
人孰無子。
公有贒胤
雛鳳毛。
夙著忠信
纔陞翰局。
逸翮已折。
二子繼殞。
理難推測
尙有孤孫。
主公後事
靑氈舊業。
不在此。
嗚呼哀哉
惟我蒙愚
契托知己
公視我友。
我謂公師
齋堂信宿
侃侃忘疲
公居玉堂
我忝具僚
佐幕南州
風雨連宵
共事艱難
一心殉國
今其已矣
後事何托。
嗚呼哀哉
昔在庚午。
別公京洛
我識公心
遁思莫遏。
那知此別。
遂成永訣
我在都下
亦患沉綿。
千里相思
同病相憐
及我歸來
病已篤。
取便道。
末由問疾
今歲秋初
擬作浴。
歸程握手
寤寐心上
此願未諧。
公已長往
一塲笑語
孤負平生
呼天邈邈
有淚沾纓
我在床席
百痾交嬰。
手足莫遂。
寸步難行
謹送迷兒。
遙薦泂酌
不亡者存。
鑑此衷曲
祭黃槃磵(紐)
惟靈。
衣冠世閥
忠義家傳
歧嶷夙成
孝友出天。
父母兄弟
人無間言
摳衣請益
愚伏之門。
以爲己。
餘事擧業
晩捷科第
志非干祿
令聞旣播。
俄薦銀臺
時乎不可
盍歸乎來
賁趾丘園
若將終身
躬親甘旨
奉養偏親
悲纏風樹
懷痛竆天
柴毁致疾。
幾莫能痊。
天佑孝思
性命獲全
際遇明時
拔茅彙征
纓冠而起。
歌誦鹿鳴
出入臺閣
論議生風
羽儀王國
有翼有馮。
盃蛇一感。
累月沉綿。
仁者不壽。
神理式愆。
嗚呼哀哉
惟余不佞
戚聯瓜葛
神交路阻。
會合稀濶
泗濱門下
一衣聯衾。
片言相契
莫逆其心。
我來立朝
公又登仕
往來相從
磨礱道義
疑相問。
有過相督。
我親以友。
公敬以叔。
庶資麗澤
交修不逮
那知今日
至於斯。
嗚呼哀哉
曾聞公病。
意謂偶爾
一再馳候。
形容頓悴
尙冀將息
勿藥有喜
我時鎖直。
只憑問訊
忽聞危劇
心焉若隕。
顚倒往視
愚老繼至
氣息雖微。
精神不爽
死生永訣
言語暢朗
始終之際。
可驗學力
嗚呼哀哉
有弟在鄕。
天倫永隔
有子奔訃
飯含莫及
靑年髽婦
叫呼血泣
同牢結歡
曾未六朔。
莫不悲。
公豈瞑目
旅櫬將返。
水陵路千。
靈輀啓路
丹旐翩翩
親朋哭送。
有淚如泉。
謹將菲薄
來奠以言。
魂兮歸來
不昧者存。
鄭檢閱(杺)
嗚呼惟靈。
愷悌其心。
皎潔其行。
家學淵源
有的承。
早聞詩禮
令名
入孝出恭
餘事文章
一戰三捷
交芳。
榮耀一門
名聞四方
選入院。
同列屬望
俄參秘薦。
柱下秉筆
密邇耿光
昵侍經幄
父子聯席
以爲難。
盃蛇忽感。
塵寰
二十九年。
邯鄲
天胡賦公。
旣才而德。
曾不畀年。
以展其畜。
定省永違。
幽明長隔。
延吳莫慰。
明欲喪。
顔夭蹠壽。
天道茫茫
死生之理。
誰問彼蒼
實無狀。
受知尊堂
始我識君。
君在弱齡
愛君眉目
旣秀而淸。
上下其交。
父子之間。
磨礱道義
相照肺肝
我衰而病。
理不久長
誰謂少壯
先我云亡
尙有二兒
宜業其家。
善有慶
神理豈差。
靈輀啓路
萬水千山
日暮倚閭
誰慰慈顔
單盃奠君。
有淚沾臆
不昧者存。
庶幾來格
郭槐軒(再謙)文
嗚呼哀哉
公其遽至於斯耶。
嗚呼哀哉
我之不得拜公。
今幾年日月也。
昔在四年前。
余自輸城而歸也。
來拜公之廬。
公時以微恙在卧。
迎我入室
握手叙阻。
時公之玉胤。
採蓮新還。
酌酒相慰賀。
欵欵終夕
手贈安榴數顆以爲別。
且期病愈後。
更會于小有亭。
辭語丁寧
旨意慇懃。
余亦感公之意。
意謂不遠當得遂此約。
庶幾更承欵晤於寬寂寞之濱矣。
還家僅十餘日。
忽聞有鏡城除命
治任作行。
未暇來拜而別。
耿耿一念
往來于懷也。
誰謂余之入北而未還。
遽聞公之訃乎。
誰謂其時半日之話。
遽作永訣之悲。
小有之約。
終爲泉下之期乎。
嗚呼哀哉
余年二十而來娶婦于仁里
始得拜公之德宇
朝夕相從柳亭琴灘之上。
結爲忘年之契。
義分已不淺矣。
及至壬辰之亂。
避賊公山
而公一家
三省庵。
我奉兩老。
麟角寺。
先人與公年歲不甚上下
晨夕追從
傾情倒意。
至忘飢渴
小子亦得奉侍杖屨
追陪緖論
旣至半年
情好之厚。
如何哉。
賊退之後
各還故土
往來過從
未嘗累月不得拜者又七八年。
以不積惡之罪。
遽遭終天之痛。
思念先人執友在世者。
絶無而僅有。
每得拜公。
輒自寓靡逮之思。
契義之深且重。
平日不啻萬萬矣。
余再赴北路之日。
行事怱遽
未及拜公爲別
謂公未老耄。
他日投紱歸來
更奉一觴江湖泉石之間。
未晩也。
誰謂余來升公之堂。
不得見公之面。
以哭而代言笑。
以奠而替酬酢乎。
嗚呼已矣
端正樂易之德。
與物無競之量。
愛賢好學之誠。
不可得而復見之矣。
惟幸積善餘慶
天道不虛。
有子有孫。
皆能世其家者。
遺風餘韻。
以不墜。
則公雖死而猶不死也。
嗚呼哀哉
公之下世已過一朞
我之自北而歸也。
一月有餘
遅遅一哭
始在今日
逋慢之誅。
烏得而自免
回顧平日
顔之厚矣。
不亡者存。
庶幾有以監之。
再從叔權公文
昔在癸丑冬
余拜雉城之命。
將向于北。
公朝臨視余。
余行李。
至於臨行之日。
宗人長幼
設祖帳來餞。
執酌而言曰我今衰病如此
而君又有萬里之行。
此生之前
能保其再面乎。
言辭凄黯
若將下淚。
余以叔父年未老耄。
北方死人之地。
慰解拜辭歸矣
孰謂余在北四年。
遽聞公之訃。
當時臨別之言。
遂成永訣之悲乎。
去秋余始解南歸
而公已入地。
平生警咳之音。
不可得而復聞矣。
入哭公之几筵
但見累累諸孤
我之悲傷悼怛之情。
如何可言耶。
嗚呼哀哉
公早業弧矢
晩歲蹉跎
不過一保障。
平生抱負之懷。
不得一施焉。
此實爲公一生長惜之地也。
不幸失怙恃。
而公
諸弟妹皆未成立。
撫育盡其道。
旣壯皆擇名家婚嫁之。
禮物幣帛之具。
不計有無
無不豐備
平生諸弟
極其友愛
飮食饋養
無異己出。
一鄕之人。
無不服公孝友之行矣。
其處鄕黨也。
貴賤咸得其懽心
其待宗族也。
老幼極盡敦睦
婚姻喪塟
無不周恤
吉凶慶吊
無不曲盡
性又善於幹辦
鄕里中有婚喪大事
主家茫然莫知所措。
至一指揮
庶事皆集。
使公得用於世。
而盡施其所能。
則其成就又何可量哉。
嗜酒而且有酒德。
終日痛飮
而人未見其醉。
旣醉則輒不言
怡然長笑而已
每於佳辰令節
兄弟親戚
爲韋家花樹之會。
傳觴酬酢
和樂且湛。
飮人以和。
不覺其醉。
不肖潤雨生長一洞之內。
奉侍歡笑之場。
殆三十餘年。
其遊公度量之中而服公德器之厚者。
如何可言耶。
至於臨絶之際。
朝之嬉嬉
夕之言吁吁
未嘗一日卧病床席
一枕長卧。
怡然自盡
其與人之待盡妻子之手。
悲啼酸痛戚戚不安而逝者。
相距又何遠耶。
嗚呼
今其已矣
恢恢長者之風。
怡怡和悅之容。
不可得以
公元773年
見之矣。
嗚呼哀哉
余以無狀
竊祿于朝十餘年來。
別多會少。
而四五年間。
係官塞北
公以正月下世
而余之得聞在於三月
日月計之。
聞公之訃。
在公卽遠之後矣。
公之沒也。
不得撫柩而痛哭
公之塟也。
不得臨穴而寓哀。
平生之痛。
何以於此哉。
嗚呼
門衰祚薄
諸父諸兄
強壯早世
惟公及判官二人門長
壬子夏余赴輸城。
而其冬聞判官叔之訃。
癸丑冬余再赴鏡城。
而越四年又聞公之訃。
數年之間。
相繼作故
從父之時存而在世者。
皆是黑頭之人。
而使我之門中
未見有白髮眉壽老人
則夫豈非門運不幸之甚。
而使我安得不爲失聲長痛也耶
嗚呼哀哉
日月如流
歲已周矣。
空堂寂寞
簾幙凄凉
瞻公之筵而不見公面。
奠公之靈而不見公饗。
其又作文而告公者。
公其知也耶
其未知也耶
舍弟茂甫文
舍弟文雨入地之前夕。
潤雨略修菲薄之奠。
扶曳疾病
來哭于君几筵之下曰。
嗚呼哀哉
人孰不有兄弟
不有死生
竆通有命
脩短
公元830年
數。
豈不知之乎。
余之所以悲君之死悼君之亡。
長哀大慟不能自已者。
君其有知耶否。
嗚呼哀哉
父母三十二而始生余。
又三十五而生君。
吾與君年上下不甚遠。
零丁同長。
一日相離
少時性氣遅鈍
記誦文字
不如衆人
製述頗優。
尤喜寫字鍾王遺法
中年以後
大肆其力於詩文中。
手書杜樊川退之之詩。
出入坐卧
未嘗釋卷
觀其詩者。
莫不驚嘆。
而五七言律詩
其所長。
謂將施其才於一時
成就其志。
孰謂終身坎軻
而竟未成一名乎
嗚呼哀哉
余於庚戌
翰林見忤於時
謫宦塞北
滔滔不歸
與君不相見者。
至於五年
每於人來。
世道艱危
苟全性命
第一話。
看雲步月之恨。
實惱余心。
歸來握手
脉脉無言
夜則同寢
晝則同坐
不覺老之將至
人間之樂。
莫過於此。
反正之後
得官京師
與君相別
十年于玆矣。
承乏秋城
家鄕半千里。
而君匹馬遠來。
開晤積懷
每於公退之暇。
與君同寢處。
花朝月夕
聽歌觀舞。
不知此身之客他鄕也。
君歸之日。
追送溪邊
觥籌交錯
絲竹徒喧。
黯然傷心
君與我同。
行至
公元850年
不見而猶朢余。
駐馬回首者。
不知其幾也。
追思今日
可以想君之懷矣。
嗚呼
庚午
余將赴遷陵之役。
適會初度之期。
擬行祀事而後啓程
君於未入之前
盛備酒肴而來
携我入堂
盡其繾綣
內外俱集。
親朋適至。
緩歌慢舞
達曙不止
平生伯道之恨。
發於醉中。
嗟嘆不足
至於流涕
不忍視君之形聽君之言。
相對嗚咽
不能定情
君於翌日
暫有不平之氣。
意謂偶然
豈料此病。
永爲終身之患也。
嗚呼哀哉
辛未
係官于朝。
將啓西行
而君已在病。
不能來送。
我往見君一宿歸別。
形容枯槁
顔色凋謝
以爲憂。
而亦未知其病之終不能起也。
春在洛。
得君書。
知君病已至不可爲。
卽擬拋官南歸
事勢有難便者。
日夜疚懷
未幾何。
余患再中之證。
不省人事
一月有餘
而聞君所患稍有向蘓之漸。
竊期載病歸來
庶得相見
旋歸之後
病已甚。
猶且力疾輿來。
我生還。
天之賜我兄弟亦已多矣。
連枕數日。
朝夕相對
賓朋時至
着棊笑語
有若平日
謂君之疾。
雖已病矣。
猶幸其精神不爽
常自謂埋我者君也。
公元851年
孰謂我反見君之入地乎。
嗚呼哀哉
崛剛不覊之操。
淸高超世之資。
不得復見於今日矣。
居家敦睦之行。
處世自重之量。
不可復見於今日矣。
嗚呼尙忍言哉。
吾與君爲兄弟世間六十有餘年矣。
別多會少。
常爲一生之恨。
衰暮之年。
適遭一家之變。
遷徙無常
畢竟移置其家。
距君之居幾至二十里。
每以未得同居終老
晩景無竆之歎。
孰謂忽忽一朝
至於斯耶。
嗚呼哀哉
君夙有山林魚鳥之樂。
雨時至則躬操畚鍤
手植花卉
雪飄零則親灌盆。
相對忘形
琴書自樂。
詩酒消憂
以爲平生樂地
其視世間榮辱
不啻浮雲然。
嗚呼
今之世復有其人耶。
晩登先生之門。
得聞向上之學。
卑小事。
盡心其所當爲
不苟從俗
傲視不義富貴
獨見吾弟也。
嗚呼痛哉。
已矣已矣
余之患痺今已十餘年矣。
再中今已兩歲矣。
以理推之。
决知難久於此世也。
君與我將離
只在一二年之間。
而我之所以悲慟叫號於君之亡者。
亦何心哉。
嗚呼哀哉
已矣已矣
單杯薄奠
宇宙茫然
不亡者存。
庶鑑我意。
石潭先生文集卷之四
 墓碣
  
副提學公墓
公元1479年
公諱潤卿字君澤
系出文義
門下侍中允誠其先也。
數世有主簿諱㮹
公之曾祖
祖諱之義通贊。
考諱世延進士
娶縣監李存約女。
生公成化己亥
弘治甲子司馬
正德癸酉文科
始仕承文院。
超授文館檢閱
拜弘文正字
成均典籍,司諫院正言吏兵曹佐郞
以疾出宰寧縣
三月召拜弘文修撰校理
俄遷侍講文學
累遷議政舍人
因拜司憲府執義
弘文館提學
通政承政承旨
改授諫院司諫
弘文館副提學
嘉靖丁亥
以疾卒于京城私第
春秋四十九。
明年戊子正月
返塟于星州內谷村兌坐。
夫人豐壤趙氏
生員恢之女。
後公十年而逝。
性嚴沉重
不敢干以私。
識量高遠
先識將然
萬曆中
鄕人議祭于社不果
三子一女
長與安,次與乙,與黔。
女適主簿李賢胄。
安有二子一女
種德,種吉。
女適羅應軫。
與乙有一子二女
種福
女長適博士裴應褧
季適鄭壽新。
與黔有二子一女
種學,種秀。
女適李賢悌。
主簿三子子游,子房子推
適生員鄭俊敏
內外曾孫若干人。
此其大槩也。
松潭蔡公墓
公元1555年
公諱應麟字君瑞
川人
戶長先茂爲鼻祖同知
二世有諱寶文
銀靑光祿大夫禮部尙書太子賓客封錦城公
於公爲十四代祖也。
世襲冠冕
代有聞人
曾大父成均進士
大父胤周。
父泓隱德不仕。
永川李氏
曹參判諱榮之女。
以嘉靖己丑十二月十三日生。
乙卯中生員第四名
萬曆甲申六月十六日
考終正寢
享年五十六。
是年十月日。
塟于公山內洞先府君下坎坐离向之原。
公文夙成
氣宇豪邁
早謝場屋
托跡江湖
日以詩酒宴樂爲事
家計豐饒好施與。
友愛天至
鄕里長者穪之。
先娶進士李逢之女無子女
後娶習讀平山申寬之女。
通津縣監休之曾孫
淑愼溫惠
婦道甚。
後公十年年五十七。
兵亂避地永川
癸巳四月十八日
遘癘不起
權塟于其地。
某年某月某日。
歸祔公墓後。
有七男二女
男長曰先知僉知。
次曰先行先正曰先吉佐郞先見參奉曰先謹曰先容宣傳官。
女長
公元1631年
得龍
次卽潤雨
先正一子楨。
出系大宗
先吉有一女李陽晉。
先見一子栠。
先謹有三子,檠,梲。
三女曺挺民,金㴩。
季幼。
先容有二子榏,樴。
潤雨有三子道別坐,道長文正字季道章。
二女朴敏修,金𥖝。
佐郞公將立石于墓。
使庶子楹來徵銘。
余入公門
公已下世
未及親炙
得之於所傳聞者。
實詳且久。
義不敢辭
謹略叙其族世名字事始終而歸之。
皇明崇禎四年歲在辛未春正月日。
女壻通政大夫前行潭陽都護府使李潤雨謹識
高祖考承仕郞府君墓碣
公諱摯。
其先廣州人
始祖諱唐
起州吏爲生員。
吏曹判書
生諱集判典校寺事號遁村。
生諱之直刑曹右參議
淸名直節冠于世。
於公爲曾大父
大父諱禮孫禮曹參判。
考諱克堅左通禮
昌寧成氏生公
公娶永川崔河之女。
始居于星山。
生二子長德符進士
次仁符縣監。
進士八男一女
男長遵慶,次迨慶,遺慶,進慶,遠慶,逢慶,遇慶武科參軍,逞慶。
金震楊進士
監生四男一女
次春良,南,章。
公元1633年
金就文觀察使
曾孫男女三十八人
玄孫男女五十餘人
事在百年前。
公生之年公歿之歲。
久不能詳記。
姑存其梗槩云。
崇禎六年歲次癸酉月日
孫通政大夫前工曹參議製敎潤雨敬識。
曾祖進士府君墓碣
公元1491年
李起於麗末。
有諱集判典校寺事。
諱之直刑曹右參議
於公爲高祖
曾大父諱禮孫禮曹參判。
大父諱克堅左通禮
考諱摯承仕郞。
永川崔河之女。
生公于星山上里第
德符字得之
弘治辛亥二月二十三日初度
申中司馬。
嘉靖戊戌九月十二日終。
年四十八。
塟于陶唐洞子坐午向之原。
先娶訓鍊正任纘之女。
子女
後夫人信川康氏。
判校諱仲珍之女。
弘治癸丑六月十八日
萬曆甲戌十二月初三日
年八十二。
祔于公墓下。
八男一女
遵慶,迨慶,遺慶,進慶,遠慶,逢慶,遇慶參軍,逞慶。
金震楊進士
遵慶生三明復,煕復贈左承旨光復僉正贈參議
慶生二男二女
愼復,誠復。
全賚,李希天
遺慶生一復。
慶生一男
公元1633年
女。
心海
徐景𥠧武科
遠慶生三三女
心愨生員,心憲,心慜。
孫處訥,洪聃壽,蔡先正
慶生一男成吉。
慶生二男二女
心一判官,心弘。
李繼白,李
明復一女鄭鍵。
煕復二男潤雨,文雨。
光復一男二女
榮雨。
朴忠胤皆主簿,鄭承慶。
復無子。
和雨後。
心海四男三女
惟達萬戶,亨胤直長出繼
惟迪,惟逴。
都聖兪李亨龍,韓景祚
心愨二男三女
和雨同知時雨
崔泳,白元澄,權亨遠
心慜一女尹敏吉。
成吉二男一女皆幼。
心一二男二女
興雨新雨
曺以鼎,呂挺生
心弘一女李重榮。
四五代以下內外孫男女
不可盡載。
文正字道長
亦其玄孫也。
府君下世久。
懿德邃行。
無得以知。
得其傳聞
和順從容
與物無競
夫人敎子弟以義。
婢僕以恩。
穪其家婦也。
公沒將百年
墓道無表
玆與諸孫
謀立短碣以刻之。
因記其世系如右
崇禎六年歲次癸酉八月日。
孫通政大夫曹參議製敎潤雨謹識
石潭先生文集卷之四
 墓誌
  
曾祖進士府君墓誌
公元1491年
李起於麗末。
有諱集判典校寺事。
諱之直刑曹右參議寶文閣提學
於公爲高祖
曾大父諱禮孫禮曹參判。
大父諱克堅通禮院左通禮
考諱摯承仕郞。
永川崔河之女。
生公上枝里第
德符字得之
弘治辛亥二月二十三日初度也。
申中司馬。
嘉靖戊戌九月十二日終。
享年四十八。
塟于陶唐洞子坐午向之原。
先娶訓鍊正任纘之女無子女
後夫人信川康氏。
文院判校諱仲珍之女。
彰信校尉諱惕之孫。
德縣諱居禮之曾孫
弘治癸丑六月十八日
萬曆甲戌十二月初三日
享年八十二。
祔于公墓下。
八男一女
遵慶生三子。
明復早夭
曰煕復贈左承旨
生二子。
長卽潤雨生三二女
道昌道長道章
朴敏修,金𥖝。
次文雨。
二女李惟碩,張宗喜。
光復贈戶曹參議
生一男榮雨軍資監主簿
道長爲后
次迨慶生二男二女
愼復,誠復。
金賚生一男榮震。
希天生一趙光景陵參奉
二男𥫃,竬。
遺慶娶李▣之女。
生一復。
和雨爲后
二男道宏道哲
次進慶娶東萊鄭有年
女。
生一心海
一女徐景𥠧武科
心海娶贈判書繼昌之女。
四男三女
萬戶
曰亨胤直長出繼
生三一女
道一。
具宰。
餘幼。
生三三女
道中
李顯一,崔道南
餘幼。
生三三女
道隆,道崇,道東。
郭壽一,宋世弼
一幼。
女長都聖兪
以愼與爲后
仲適李亨龍。
生一子是
季適韓景祚
生一二女
瑬。
李光仁,孫宗禮
徐景𥠧有一子
道立五子二女
強仁,強義,強,強智,強信。
尙敏,崔節南。
遠慶壽鐵之女。
生三三女
曰心愨生員
生二子和雨。
時雨五子一女皆幼。
四女崔泳,李順無後,白元澄二男三女弘敬,弘毅
蔡榏,都愼與。
餘幼。
亨遠生一子▣▣一女宗慶。
曰心憲無子女
曰心慜一女尹敏吉。
女長孫處訥仲洪聃壽俱無后。
季蔡先正一子生子之海
次逢慶先李煥之女無子女
後娶霽雲女生一男成吉。
有二子一女皆幼。
次遇慶訓鍊參軍
李漢楨之女。
生二子二女
曰心一義州判官,曰心弘,曰李繼白,李
判官有二子。
興雨一女一子
都愼儀子幼
新雨子女
曺以鼎
子女
挺生生三四女
曰東韺,鄭𡒊,李皦
餘幼。
心弘一女李重榮。
繼白二子二女
馨有一子
庭馨有三子
興緖一女
尹之殷有子女皆幼。
無后
次逞慶無子。
女適進士金震楊生一子
大澤三子三女
曰栥一子
二女幼。
曰宲二男三女皆幼。
曰槼生一子一女皆幼。
曰崔律進士
二男壽吾,富吾。
曰李尙晉四男皆幼。
李時二男二女皆幼。
祖考處士府君墓誌
公元1516年
公諱遵慶字士善
廣州人
村先生諱集實爲始祖
考諱德符
成均進士
祖諱摯。
承仕郞。
曾祖諱克堅。
通禮
高祖諱禮孫
曹參判。
正德丙子六月二十二日初度
嘉靖庚戌五月二十七日終。
年三十五。
夫人山金氏。
眞樂堂先生就成之女。
贈吏曹參判諱匡佐之孫。
贈戶曹參議諱磾之曾孫
通政大夫行定平府使諱有瓚玄孫
生於正德甲戌五月十五日
終於萬曆己卯十一月十九日
享年六十六。
進士府君議政舍人康仲珍之女。
八男一女
公於序爲長。
跌宕不覊
飮酒
金諫議就文
永川
公以姪婿往見之。
遘癘不起
諫議公實主其喪事
眞樂堂府君經紀其襄奉。
塟于乍禮洞庚坐甲向之原。
夫人外祖都僉使義文墓之右麓也。
夫人三十七而寡。
事姑二十五年。
終始奉養無少倦。
歿之三月
祔于府君之墓左。
生三一女
長明復娶高靈縣姜國老之女。
生一女適忠義衛鄭鍵無子女
次煕復贈左承旨
圖畵署別提金崇祖之女。
二男
長卽潤雨
成均生員應麟女生三男
道昌禁火司別坐。
道長承文院正字
道章業文
二女適士朴敏修,金𥖝。
季文雨娶李慶元之女生二女
進士李惟碩,幼學張宗喜。
子道泰。
光復訓鍊僉正贈戶曹參議
娶司憲府監察權應吉之女。
生一子榮雨軍資監主簿
忠義鄭恕之女無子女
道長爲后
二女長適主簿朴忠生子宗祐
次適忠義衛鄭子女
側室二人
瑞雨武科司果,滋雨。
二人適庶孽權德明,府使李祥
曾玄內外男女幾至九十人
何其盛哉
先考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經筵參贊官府君墓誌銘
公元1598年
府君諱煕復字仲初
其先有諱唐。
司馬吏曹判書
生諱集。
典校寺事。
文章行義
與牧圃陶三隱相善
世謂之三隱一遁。
嘗語觸辛旽。
負其父避地永川
父歿塟于羅峴。
七代孫宜慶實表其墓。
生諱之直。
入我朝爲刑曹右參議寶文閣提學
淸名直節
爲世所重。
生諱禮孫。
曹參判。
生諱克堅。
通禮院左通禮
生諱摯。
娶于星州。
未克歸而卒。
子孫仍家焉。
寔公之曾祖
祖諱德符
成均進士
考諱遵慶
隱德不仕。
娶眞樂堂金先生就成之門。
以嘉戊戌二月二十二日府君
府君於序爲次。
伯氏無子早夭
祖母奉祀事。
失所怙。
鞠於外氏
旣長通詩書四子
擧子業
累擧鄕解。
不遇禮部
歲甲戌代執祖母喪。
己卯內艱
嬰疾病。
杜門不出者十三年。
而遭壬辰之亂。
越八年萬曆庚子七月初三日終。
夫人歿之日月也。
春秋六十三。
贈淑夫人淸道金氏
高麗憲公之岱之後
圖畵署別提諱崇祖之女。
副司直諱以禮之孫。
曹參議諱孝給之曾孫
府君
公元1639年
年生。
三月十八日初度
二十歲而歸于府君
萬曆癸巳
先府君七年遘癘不起
春秋五十六。
亂離蒼黃
未克備禮
權厝于乍禮洞先墓之右麓。
庚子十二月十三日
將塟府君先二日。
奉遷夫人
合祔陶唐洞亥坐巳向之原。
後二十五年
潤雨靖社原從。
推恩所生
府君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經筵參贊官
妣淑夫人
府君天資樂易
不喜畦畛
事親以敬
待物平而恕。
絶意交遊
專精守拙
祭祀是謹焉。
中年以後
不克與祭。
晨起衣冠
如接神明
夫人柔嘉淑明
君子無違德。
二姑俱得其歡心
婢使未嘗過十。
之子來學府君
衣服飮食
必先諸子
親戚不知其異焉
生二子。
長卽潤雨
成均生員應麟之女。
六子四女
道昌禁火司別坐。
軍資監正李隨亨之女。
生一二女
道長承文院正字
娶兵曹參之女。
二男三女
道章成均博士許𡩁之女。
二男一女皆幼。
女長適士朴敏修。
生一女適幼學
一子東衡參奉李𣪝之女。
生一女幼。
適士人金𥖝。
三男二女夭。
次文雨宣敎郞
先娶朴氏無子女
後娶學生李慶元之女生三女
長適進士李惟碩。
二男二女
次適幼學張宗喜。
一子一女
皆幼。
季夭。
嗚呼
潤雨以不肖。
獲竊科第
備員于朝。
得躋三品
子道長亦已通籍
內外諸孫無慮數十人
豈非積德餘慶也。
不天孤露
夙遭愍凶
不能致其養。
歿不能盡其禮。
終天之慟。
尙忍言哉。
銘曰。
公元1633年
廣陵之李。
起自麗季。
遁村其始。
名人碩士
接武靑史
輝暎百祀
恭惟府君
謝世紛。
留意典墳
形端而雅。
行朴而野。
無知者。
有淑夫人
溫慈惠仁。
恪奉蘩
偕老一室
歸同月日
先後年七。
奉窆同穴
享祀無缺
子孫無絶
崇禎六年歲次癸酉月日
通政大夫前行曹參議製敎潤雨撰。
石潭先生文集卷之四
 行錄
  
先祖曹右參議府君行蹟
公諱之直字伯平
廣州人
至刑曹右參議寶文閣直學士
追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
兼領經筵春秋弘文館
文館書雲館事
洪武庚申
郞將李文和榜典廐承亞元及第
初補內翰校理
直至敬承府少尹曹議郞
三爲大州
二爲觀風
學識高明
處事嚴正
直道事我太宗大王
抗論時事
被譴削免
退居廣州村舍
太宗臨終
東宮李某忠諫朱雲
不可棄也。
宜收用。
宗大王卽位徵之。
未至而卒。
淸白吏流名
貞敬夫人慶州李氏
仁州事諱元普之女。
參判李承孫之叔姑也。
夫人性度嚴正
理家有法
子忠僖公孫時位崇品。
侍奉惟謹
一日廣陵吏來謁。
使坐階下
夫人竊視之。
忠僖責之曰此吏雖賤。
卽汝祖之同僚也。
何不省其本也。
忠僖謝而退。
其後廣吏之謁。
迎接同坐
當初退遁廣陵漢陰村。
親友金陵鄭之雅遺詩曰偉哉李夫子
英名自少播。
乃登乙科第。
茂對三場課。
秀句儒林
奚全出於我。
榮遷紫薇郞
忽致逢坎軻
今日漢陰村。
投閑坐卧
我亦久流離
虛過
相從川遊
或共僧牎坐。
何物同心
鶴鳴子和
溪城君李來有詩曰止渴一瓢水。
充飢數畒蔬。
澹然無物累。
安宅正堪居。
公元1411年
呼。
人之所重者生也。
所難者死也。
是故謇謇諤諤者。
罕有其人。
唯唯諾諾者。
擧皆其流也。
公獨於倉卒之際。
不恤死生之難。
挺身萬兵之間。
犯顔千乘之尊。
輕此命於鴻毛
重大義於泰山
昭昭之節凜凜之忠。
上與白日爭輝。
三代遺直
千載一人
猗歟休哉
不可及也。
未起前。
早死林泉之下。
嗚呼痛哉。
按節關東
襄陽使君有詩曰千古襄陽景物新。
使君年少佳聲
已令民戶慈愛
生子當年李作名。
都門楊柳依然
行到天涯識者稀。
得被使君靑眼顧。
蕭然病榻生輝
人生行止豈堪期。
造物茫茫意未知。
幸致身形勝地
白鷗烟月吟詩
公有三男四女
長女壻副正金虛。
次禹孝安
節度使深。
主簿鄭晤。
男長諱長孫字孟胤。
太宗永樂辛卯
權克中丙科第一人
官至中書舍人
年三十先府君喪。
求擇廣州山水
有進士曺漢弼者三君知心久矣。
再三請。
君善擇風水此地子孫登科第
淸顯仕路
長子凶。
其弟曰兄當爲凶。
何以父母乎。
舍人安塟先人
人之所願也。
乃塟其地。
翌年
公元1472年
人卒逝。
曺公之言驗矣。
舍人有八女一男
長女壻李益智,次鄭之,康衮,徐貴祥,金以石,柳條,吳尙俊,高善慶皆顯職
男諱克圭字彦珍
成宗成化壬辰榜。
官至戶曹參議
剛直慷慨
退遁首陽山下。
不仕數十年而卒。
二男諱仁孫字仲胤
太宗永樂丁酉榜。
官至右議政
三男諱禮孫字季胤。
世宗宣德甲寅崔恒乙科四人
歷大司諫黃海道觀察使
至禮曹參判。
公有二男一女
男長克基。
景泰癸酉壽寧榜。
官至工曹參判藝文館提學
通性理之學。
禀性剛正
治官有度
諱克堅
以蔭職至通禮院通禮
孫英己卯名士
石潭先生文集卷之四
 [雜著]
  
蓬山浴行錄
公元1617年
萬曆丁巳七月二十日
先生肩輿發行
至枝巖前乘船。
蔡夢硯,郭永禧,李天封李彦英李潤雨裴尙龍,李命龍,武龍,李貴,李壆,鄭天澍等。
從達城伯李煿入船拜辭
朴忠胤,李文雨,都聖兪,李稑,李綜,李綸,金楶,李興雨,李道昌拜辭船頭
船則道東書院船也。
院長郭赾前期粧理於數日之內。
極其精緻
亦見其誠意也。
使
郭慶,郭楊馨等乘其舟。
遡游而上
前一日已泊于枝巖矣。
浮江亭。
朝飯錦江前灘。
中流李堉,羅綋金克明以小舟追入。
行至元堂浦。
一小促棹而前。
乃鄭承也。
望見老多巖上
白衣成隊。
巖下供帳高張
李堉言是鄕所爲先生前期待候云。
及至設供沙上者。
果是所所辦。
而呂烜亦來矣。
巖上之成隊者。
乃李簬,李𥸈,李𥳕,李美,宋言承,金恪,崔嶾,崔嶙,李善繼,盧世厚,盧垓等諸人也。
先生暫停船許入。
鄕所等暫獻盃酌辭退
城主(金中淸奉化人)以微癤不能來送爲謝。
致行贐。
仍寄一詩于陪行諸人
諸人各於舟中相和而以書謝之。
小微光曜井躔
魯叟辭海上遊
從我有由今卧病
羡他遲輩御驂頭(城主)。
座上風江上秋
浮江亭下錦江遊。
仙舟遠向蓬山去。
會見靈泉白頭(李彦英)。
三十年前己丑秋
追隨凾丈作斯遊。
如今何幸重來過。
當日朱顔白頭(李𥳕)。
江上風一
扁舟行色五湖遊
只祈勿藥榮還喜。
願擧藍輿馬頭(李命龍)。
江城風起忽驚
杖屨叨陪海上遊。
凾丈從容淸興饒。
世間何事入心
頭(李天封)。
丁巳之年七月
仙舟遠作海濱遊。
溫泉後榮還日。
匹馬當迎洛水頭(李貴)。
舟閑洛江
對光風作遠遊
蓬萊從古多靈藥
應取韶顔白頭(裴尙龍)。
淸江物色新秋
凾丈追隨海遊
道軆從今應有喜。
沉痾滌盡沒雲頭(李堉)。
德星分照海山
共侍風作遠遊
歸來道軆應佳健。
奉賀深盃泗水頭(李潤雨)。
時當久旱。
水落灘淺
舟行處處梗礙
午後逆風大起
不得下。
盡出船夫曳舟。
午間過德山。
雙山水門
日旣暮矣。
苞山鄭橚等八九人
小艇來謁。
李彦英拜別
乘其船出去
至映波亭下。
聞羅世謙來候亭上
而日旣昏黑
促棹前進
不覺舟行瞥然已過。
九十老人
終日待候。
而竟失相見
先生以爲恨焉。
夜久月光出東
金波萬頃
望見山下火城煌煌
知是道東待候處也。
促棹前進
院長小艇來迎。
先生入處西上齋。
是日水行約一百五十里。
○二十一日。
諸友二十餘人
焚香謁廟
先生肩輿上山
展謁墳墓後下船。
郭永禧等拜辭船頭
過漁牧浮來兩亭
逆風大起
至㙜巖前
鄭僉知進,金壽怡
十餘人
小艇前來
先生只許入兩老。
餘人則使之來會宿所
先生舟中失律
擧白戱罰李叔發
叔發盖公事員故也。
是日水行約五十里。
○二十二日。
先生肩輿下船沙幕
草溪郡守李光胤咸陽大期
小艇迎候
各獻酌于先生
舟至馬首院。
寧太守尹民哲設供帳于沙上待之
先生中流促棹而下
太守僅以小艇追及之。
獻數盃于先生
昌寧士人若干人。
亦別設供帳以待之
而舟不泊不得入。
盧𡼎等八九人僅得入太守舟。
暫拜而退。
未及歧江。
微雨乍作。
須臾還霽。
至岐江日旣暮矣。
先生以此處人稀少
止宿不便
且李汝懋方來待于道興
不可孤其望。
促棹流下。
未及興灘。
昌原府使申之悌及李碩慶,李厚慶,李道孜,道由,道一,李潝,鄭毓,辛有任,宋舜英,趙垹,李夔,洪釴,趙英漢,李明憼,李益亨,趙勉道,安侹,趙由道,趙英汶,李倚雲張益奎,黃元錄,李景男等。
小艇來謁。
時夜已深而雨不止
李厚慶等請下船留宿
昌原太守以此村家卑陋
臺下已爲先生修理寓舍
此去未滿十里
順流
下去
先生從昌原之言。
促棹前進
至上浦。
夜已二更許矣。
先生入頓于太守修理之家。
潤雨厚慶入宿村家
𥳕堉等宿于舟中
夜風大作
先生思念舟宿不得安枕
是日水行約一百五十里。
○二十三日。
先生命曝乾船中什物
始登舟將出
太守設帳斗巖臺上
要陪行弟子輩暫設酌。
先生籃輿少坐。
穪賞江山之勝。
旣登舟。
靈山咸安士友輩皆拜謝
太守登船欲出。
而爲諸友勉留
遂同下。
水之東岸有亭曰滄巖
乃是郭監司季綏棲息之地也。
一生忠義大節則誠有可尙。
學仙而不得仙
人事已變。
瞻望臺亭
倍覺悲凉
太守將欲辭出
盃酒團欒
呼韻賦詩
十里淸江兩岸沙。
風颿高掛白鷗波
誰知一席同人會。
俯暢遙吟逸興多(李潤雨)。
江日色動沙。
銀沫飛空夕波
猥忝鄭庄賓客地
仙舟千載較誰多(申之悌)。
小艇風飄傍白沙。
俯流閑弄碧瀾波。
佳賓惜別還停棹。
始信從前分義多(李𥳕)。
淸江左右銀沙
一片輕帆鏡漾波。
久仰聲華今若舊。
風滿不辭多(李天封)。
秋雨初晴水滿沙。
蘭槳棹罷夕陽波
中流
胷襟爽。
淸興陶陶十分多(李厚慶)。
扁舟一葉平沙
鷗𪆽雙雙碧波
日暮蒼茫秋色遠。
浩然淸興此時多(李道孜)。
千里長江十里沙。
一生身世滄波
隨凾中流下。
信人樂事多(李堉)。
夕至本浦。
先生入宿村家
是日水行約五十里。
○二十四日昧爽發船。
回望所經館內景釀臺等處。
怳然如在神仙境界中。
昨日過不得登覽
爲一大欠事也。
空明軒攬秀亭等處。
須臾已失昌原境界矣。
密陽府使李弘入謁
都事安璹以扁舟追至。
話次盛穪彌禮江山之勝。
先生泊舟
遂以籃輿下船
登岸臨江
歎賞久之
都事密陽辭別
三郞浦。
先生復命泊舟登望
而下潮水方生。
風勢且逆。
舟行不利
到梁山界
太守黃汝一馳書來候
夕到黃山
津頭至驛村。
尙一二里。
是行各率僮僕一口
不持馬匹
先生肩輿先入
弟子輩皆步行
是日水行約一百五十里。
○二十五日。
朝飯蒜山前灘。
三叉江至新山書院前灘。
金海使曺繼明整齊人馬以迎之。
先生入院權歇。
從者先入焚香再拜而出。
小頃先生
公元1627年
廟庭
俯伏瞻望
先生丁卯年南冥先生于山海亭
今五十有一年。
廟室正是海亭基云。
主倅入謁
暫行茶禮
先生肩輿還船
府伯護送至下龍堂
此是梁山地境也。
東萊太守使座首朴希根整齊人馬
迎候江上
時日將夕矣。
先生命駕馬。
欲直向溫井。
此距溫井二十里也。
治任之際。
日已下山
先生入宿村家
天封直日
是日水行約六十里。
○二十六日。
先生駕馬至岐蔚峴。
路險舍車。
肩輿踰嶺。
暫憇于嶺上
水使金基命東萊伯各遣軍問安
靈山上舍辛邦楫聞先生至。
迎謁嶺上
主伯先生有來浴之意。
別築草屋二間
極其精潔
造假二間
弟子容接之所。
可見誠欵也。
井口內外石龕
世傳新羅王所創云。
一龕可容五六人
泉自上邊石孔出。
其水甚煖。
不可遽沉手足矣。
靈山醫人安珀曾與辛上舍留此。
府居朴希宏等五六人謁。
主府進
且備午飯先生
安珀請先通經絡後試浴。
先生將欲受鍼。
日暮且雨。
今日沐浴之日。
故取出泉水
暫爲洗滌
從者俱入龕。
取水澡洗而出。
公元1617年
水使再遣使問安
且送米石饌物。
是日陸行二十里。
○二十七日。
大風雨。
川瀆漲溢
府伯遣使問安
先生潤雨退溪李先生禮疑答問大目
是日李道孜直日
○二十八日。
主伯造假三間
爲從安頓之所。
先生肩輿巡視近處泉水湧出處。
後先生汲取泉水于木湯子。
木湯子去
主伯先生造作
亦可見其誠欵也。
是日李堉直日
○二十九日。
先生浴于木湯子。
水使來候
且進海錯
唐浦萬戶時敏謁。
新安踏溪驛卒監司
盖一路先生支應事也。
是日李𥳕直日
○三十日。
先生浴于木湯子。
使遣使問安
主伯欲來候。
先生浴後氣甚不平
難於接待
請停行。
主伯送米饌等物於諸從者
多至十三種。
爲書謝之。
是日厚慶直日
○八月初一日
府伯謁。
稅官民逸,㓒浦萬戶鄭滂謁。
先生五服沿革圖。
府伯還貽書于門下諸人
是日天封直日
初二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道孜,𥳕陪入。
諸弟子皆浴。
釜山僉使吳大男遣使問安
郭後泰進翰府錦囊四冊
且禀大祭後致膰事。
先生辭之。
先生
服平胃散。
李堉監煎而不能中其多少之節。
先生責之。
道孜直日
初三日
先生講定五服沿革圖及李先生禮疑答問題目
釜山僉使吳大男謁。
梁山趙曄馳書潤雨
先生氣候
且有大祭見訪之示。
李堉懲於昨日湯藥之失。
願更煎以自效
先生許之。
李堉直日
初四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潤雨,道孜陪入。
厚慶直日
初五日
先生氣不平停浴。
府伯備酒肴
獻酌于先生及諸從者
新安鄕問安人來。
李𥳕直日
初六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𥳕陪入。
本邑鄕校盛設酒饌
獻酌于先生諸友
梁山郡守趙曄謁。
盛進米饌。
且獻酌于先生
退與諸友
極歡于別廳。
長鬐倅辛邦櫓載送米饌。
奉書問安
先生服羗活愈風湯。
𥳕川谷享祀故。
初擬先還。
人馬期以四五日間到此。
中路阻水。
夕始到。
天封直日
初七日
先生𥳕不能歸奉院享之故。
口占通文新安諸友
使之掃萬進參
密陽鄕校儒生克諧遣使問安
淸道紫川院生趙成麟等遣人問安
士友張德優等大祭入齊。
送人問安
以南先生從祀文廟事。
儒生通文
同舟童子宋知述備酒肴來獻
道孜直日
初八日
先生停浴調理
永川儒生立等送人問安
先生潤雨五服沿革圖。
李堉直日
初九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天封陪入。
梁山崔上舍興國謁。
辛上舍邦楫與長鬐倅辭歸
厚慶直日
初十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道孜陪入。
慶州李浚送其孫澯奉書問安
新安士友金輳等大祭送人致膰于先生
東院生郭赾,朴敏等到密陽
水漲不得渡。
送人問安
李𥳕直日
○十一日大雨
先生潦水泉源故。
籃輿巡視泉脉
大丘府使李煿來到山椒井。
馳書問安
昌寧生成安理送人問安
天封直日
○十二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蔡夢硯等送人問安
先生謝撤官餉
送還供億之人。
主伯又送饌物。
送人邀請
潤雨入府。
設宴以餉之。
夜深乃還。
道孜直日
○十三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唐浦萬戶時敏謁。
先生愈風湯。
李堉直日
○十四日。
先生浴于石湯子。
𥳕陪入。
巡使到蔚山椒泉。
書問安。
新安裴尙龍亦有書以候。
厚慶直日
○十五日。
先生石井
雨陪入。
府伯爲見巡使泉。
歷入問安
先生以新浴方汗。
以還相見
潤雨眼疾欲試泉者久矣。
適値府伯之行。
與同往。
稅官亦歷謁而赴泉。
○十六日。
先生石井
○十七日。
又浴石井
徐僉使恒及任應斗跋涉遠來。
誠意可知
弘濟巡使謁。
○十八日。
先生石井
水使自蔚還。
歷謁而歸。
○十九日。
先生浴內石井
蛇島僉使鄭忠謁。
新山院生等獻酌。
潤雨泉還。
府伯亦歷謁辭退。
密陽李繼胤,朴晙,淸道李廷翼,李𤩴謁。
天封直日
○二十日。
先生浴內石井
淸道崔逈謁。
李𥳕直日
○二十一日。
先生三浴內井。
崔東㠍謁。
安𤣲及都事安璹自召募謁。
河東府使成天𥙿,黃山察訪存中謁。
經院孫處約送人問安
李道孜直日
○二十二日。
先生浴內井。
黃山察訪歸。
昌原金貴精張益奎,黃元錄,李榮復,沈湜,權煜謁。
蔚山判官崔鈿送人問安
且送米饌等物。
厚慶直日
○二十三日。
先生浴內井。
昌原儒生張益等爲先生設酌。
因及從者
水使謁獻酌。
李堉直日
○二十四日。
公元1632年
先生浴內井。
李潤雨李𥳕李厚慶,李天封
與水使約爲沒雲之遊。
釜山
盆城倅曺明來謁。
欲獻酌。
先生忌日辭焉。
慶州李浚遣其子定問安。
道孜直日
○二十五日。
浴內井。
東萊金海兩伯謁。
李潤雨等自沒雲㙜還來
居昌鄭仁迪謁。
○二十六日。
東萊伯設酒杯
先生盡情多酌。
先生登轎。
萊伯辭歸
李道孜安𤣲等辭退
行至十里
先生甚醉停轎。
未幾行到松亭
東萊朴希根等各設酒杯
發到梁山
日已夕矣。
寓于村家
主倅來候
○二十七日。
主倅以迎候災傷差事
先向通度。
先生促駕發行
淸道李𤩴,密陽李繼胤,昌寧廷直辭退
謫客典籍崔上舍興國謁。
晝點于舊黃山上流
行至無風橋。
都事梁山待。
先生停轎巖石上。
此地泉石灑落
人或謂可與紅流兄弟云。
○二十八日。
梁山倅設軟泡于法堂
先生肩輿出寺賞泉石
上觀音殿。
都事設酌。
辦自梁山
行盃數巡
各書同話錄。
廣陵安璹字待而生壬申樂園
箕城趙曄字輝吉生庚申號壺隱
二公以時在爵故居首。
其下以齒。
月城興國字康
公元1670年
侯生庚戌南澗
星山李厚慶汝懋戊午畏齋
彭城公直壬戌觀海
光山李𥳕以直丙寅梅塢
京山天封叔發丁卯號葆軒。
廣陵李潤雨茂伯己巳石潭
完山李堉字士厚生壬申東臯
豊川任以賢字哲甫戊子號鵄谷。
花山權鎣字器之己丑號兄江。
山河弘濟汝楫戊寅西村
密城朴敏修字遜志庚寅號嘯軒。
月城崔東彦字仲生午號白沙
達城徐強仁克夫丙申號文巖。
一直孫沆字季浩己亥月峯
相與從容談話而罷。
都事年分看審事先下去
梁山倅從之。
先生肩輿西上室。
李僉知年今七十有八。
陟降巖崖
如履平地
奇哉奇哉。
○二十九日。
梁山興國爲設酒杯
甚示欵意
○三十日。
先生發行至無風橋。
午到彦陽。
永川朴晛,慶州思道,李,李檼迎謁
循性爲設酌甚欵。
主倅見待極欵。
至於從行諸友
待之甚厚。
夕到慶州錢洞。
判官許鏡出待。
先生以爲未安。
大丘孫處約慶州克孝李琮鄭克後,金㙉,金世弘謁。
○九月初一日
先生
公元1617年
促駕發行
行至三十里。
府尹尹貽永設帳幕于奴谷川邊以待。
先生至停轎。
府尹前進叙候。
啖及晝點。
參禮察訪李宜潛,孫宇男,鄭四象,都汝兪謁。
先生馳車入鮑石亭
府尹繼至
流觴曲水遺址宛然
想其兵已迫畿甸
君臣上下方且酣歌遊燕是事
求欲不亡得乎。
府尹爲設小酌
相與把杯懷古
左右請吹篴。
先生止之。
命書懷古錄。
慶尹爲首
(尹孝全字貽永)孫處約,韓克孝李厚慶,鄭四象,孫宇男,李𥳕,李天封李潤雨,金得義李琮徐思道,李堉,都汝兪,李宜潛,朴暾,鄭克後,朴晛,郭霫,河弘濟吳姬翰李煜,任以賢,李汝龍,朱灌,李啓後,崔東美,權鎣,朴敏修,崔東尹,金㙉,鄭壁,權韓應命,徐強仁,孫沆,金世弘盧珏四十三人
先生轎。
府尹先導
半月城。
先生停轎周覽
過鷄林訪瞻星臺登鳳凰臺
府尹設酌吹篴。
黃昏村家擧燈後。
肩輿下山
入寓仙桃觀。
仙桃衙內
府尹奉親新創
故名以仙桃
主尹待先生極其誠敬
親執弟子之禮。
可尙也已
初二日
舜民黃璞,辛汝擢,白弘敬,權立,李弘煦等謁。
府伯表從弟
李國男李時行謁。
府尹請觀羅樂。
先生許之。
黃倡郞,處容櫂歌雜戱暫設後。
先生促駕發行
主尹與判官亦從之。
晝点于牟良前川邊。
鄭湛,朴士愼,李文雨,蔡先見迎謁于阿火驛前。
黃昏投宿道川鄭湛之廬。
鄭宗胤,孫瀣,鄭弘道,朴點,朴文孝鄭繼道,成以直謁。
慶尹奉先談論
夜深而罷。
新安士子十餘人赴䟽會。
以未解停見出而歸。
大丘儒生楊景洙參其䟽。
晩聞上䟽語侵二賢故棄歸。
初三日
西岳院長克孝追獻杯酌
先生發行
慶尹追進于馬前辭歸
判官辭歸
晝點于二水前邊
諸君張幕以待。
先生命書二水同話錄。
鄭湛,朴士愼,孫處約,朴點,成立卓爾,李國賓字汝觀,鄭四象,孫宇男,李君賓字仲李用賓字季,都汝兪,鄭四勿金就礪字試可,孫興雲子龍鄭經道,朴暾,朴晛,成以直,朴字明仲黃中信,李海容伯謙,成以諒字汝貞,曺䡘字行遠,鄭顯道字晦夫,李好榮字景華,朴文孝字伯順,孫季昌字勖甫,孫瀣,李喜字伯華盧珏鄭憲道字遵可,成以寬字汝朴敏修,徐強仁,孫沆,鄭弘道
,權鎣,權,李啓後,崔經濟字性任,李時榮字克華李時榦字孟堅,曺舫字而濟,田汝翼字隣哉共五十一人
其不書字者。
再現者也。
其陪行諸友則略之。
臨臯山長朴點獻酒酌。
諸友午飯之具。
自臨臯辦云。
夕宿河陽植松亭金四行順甫家。
四聦,徐思選,許士,曺諴,許士衡,蔡栠,金四知,金四美,朱洛,藩,陳晛,崔山岳現,徐愼,金應鳴,崔煕止敬止全克昌李起業,朴起先李光闓,朴亨,朴挺立許遠李宗老,李貴,曺以咸,朴春和,朴星等謁。
主倅蔡得自官進啖及夕飯
初四日
景祚李時馦,裴尙志,方克誠謁。
鄭汝燮獻酒酌。
主人進酌
日出先生朝飯慶山般若村。
主倅李忭出待。
來者孫處約,鄭四象李文雨,李尙眞等共四十七人
行至小有湖邊
徐思邈,李道昌迎謁
亭主蔡先吉迎于解顔村前
先導而行。
監司尹暄待于亭上
先生至。
揖讓爲禮。
孫處訥,閔忠國,崔東㠍,崔東岦,趙咸章,鄭天澍,孫業,李宇樑等及前迎謁
升堂拜禮而退。
主家行酒
監司亦奉杯酌
從容酬酢
院長自院
酒食士友
先生使相登轎。
薄暮泗上
陪從者猶三十餘員矣。
先生家廟後。
入處內齋
李厚慶李𥳕,李堉,李潤雨等。
分宿于兩齋
初五日
諸生問安
先生肩輿精舍
諸生皆辭歸。
先生命酌酒行餞禮。
郭稚靜先數日此。
魚梁矣。
是朝納大魚六七及小者十餘尾。
先生命作鱠。
分饋諸賓。
行酒數巡而罷。
陪行諸子
以次辭退
潤雨最後辭歸
先生泗濱凡四十五日。
蓬山三十日
顔貌血色
稍勝於前日
之者以爲沐浴之效。
泗濱護喪
公元1559年
己未十一月二十八日
朝馳往泗水
先生行時祀。
頗患感冒矣。
侍講禮記曲禮檀弓
侍宿
○十二月二十五日來謁。
先生方爲家禮會通傳書之役。
使李道融圖畵矣。
侍宿持敬齋。
○二十六日仍留。
先生終日坐看圖畵之役。
問禮檀弓王制疑義
宗祐來獻酒肴
先生冠帶坐飮
侍宿
○二十七日。
先生夜半重患感冒
沉呻達曙
朝來證勢尤重。
家有冗故。
新之(濯)適來
使之替侍而歸。
○二十八日。
裁書李新
公元1560年
之問先生證候。
則自曉稍歇。
朝來諸處簡札
因而卧云
○二十九日來省證候。
已爲快歇。
起坐冠帶
待人如前矣。
叔發來謁。
庚申正月初二日
來謁泗水
先生自昨再患寒疾
證勢極苦
孫季進,都廷彦諸人皆未得入謁而歸。
吾與李以直入侍
先生不省矣。
初三日
先生證勢極重
曉用升湯而未得汗。
新之來侍。
初四日夕
先生有氣證之兆。
馳書告急于張旅軒。
初五日
吾與以直叔發侍側
先生各呼三人之字
縷縷言說
而皆不得省矣。
未時扶起而坐。
命着冠。
俄而就寢
酉時屬纊擧哀
諸友潤雨護喪
定諸執事
馳訃于諸處。
初六日辰時
沐浴飯含襲衣
午時小斂
門人親舊皆去冠。
樂齋之喪。
門人皆去冠。
其時必因先生指敎
故今亦如此
會客八十六人
初七日巳時
張旅軒以白冠入哭。
樂齋門人等皆言樂齋之喪。
初日皆去冠。
次日皆着笠云。
故自今日皆着笠。
至是張旅軒以白冠入哭。
皆去笠着紙巾。
成辨奎來哭。
新之執禮
李厚慶,李道孜諸人來哭。
會客百七十餘人
初八日未時大斂
棺。
戌時成服
門人親切之人。
環絰吊服加麻。
會客二百三十餘人
初九日
門人將散歸。
與張旅軒料理塟事。
○十一日。
金允安崔晛來吊。
○十五日行望奠。
○十六日。
李𥳕,李天封十八日開土後。
料理役事
○二十日。
慶州鄕校西岳儒生以賢六人來吊。
玉山院長李宜澍率院生八人
盛備奠物來吊祭
○二十一日。
孫遴崔興國來吊。
從叔李心慜來哭。
○二十二日。
長水察訪鄭允偉來吊。
○二十三日。
自如察訪李亨胤來吊。
承差上京
附送輓紙二十二丈于京中
○二月初一日
朔奠
初二日
安東儒生權宗孝來吊。
且致鄕校書院賻物。
初三日
大德來哭。
爲文以奠。
李道一來哭。
○五日。
四象李英立來吊。
○六日。
使景任兄弟哭奠
貴精亦來吊。
同宿西齋
○八日從叔孤村心弘,金楶,李堉來哭。
初九日
夜半大雨
川陸不通
不得已退定發引
馳書通告于隣邑。
李濯,宋光宅李時幹各爲文以奠。
呂燦亦來哭。
初十日
裴尙龍呂弘毅來哭。
永川李喜來奠。
○十一日。
李道孜,郭慶興,李𤩴來
哭。
○十二日。
金是梲來吊。
孫宇男,鄭四勿,全三省鄭克後,李馦,全有性,孫沆爲文以祭。
好仁來吊。
○十三日。
道昌道長來哭。
道長歲前堤川患毒疫。
昨昨始還。
今始來哭。
靈山吉來賻奠。
○十四日。
李潝來哭。
軍威鄕校儒生文海來吊致賻。
○十五日。
督運御史洪得一來吊。
○十六日。
龍宮儒生姜胤先,鄭炘等來奠致賻。
○十七日。
金頊來吊。
○十九日。
以輓紙加備事。
綿布二疋於金四行
守藩趙亨道,全三益,李長立來吊。
密陽孫盼來吊。
致府伯申景珍賻物。
○二十二日。
鄭經世趙靖李埈諸人致賻物送慰狀。
宗祐來哭。
○二十三日。
大丘鄕校儒生徐思述。
書院儒生孫處約等十餘員。
爲文來奠。
○二十五日。
盈德鄕校儒生金暿等來吊致賻。
○二十六日。
李惟逴,李起雨,蔡夢硯,李文雨,都汝兪,蔡楙來。
西原李德胤,蔡宗吉李瑩專使來致賻。
○二十八日。
張旅軒,金宗孝,張乃範,成辨奎,郭赾,郭慶興,金大澤道長來。
○二十九日。
祖奠
仍以輁軸奉柩朝祖。
道昌備奠物來。
爲文哭奠
金允安崔晛來。
爲文以奠。
兄弟雨各爲文以奠。
大澤爲文以奠。
○三十日。
奉柩入方床
行遣奠。
祝辭則以待塟時。
今姑不爲告辭
靈轝出前灘上船。
吾與略干諸友陪行。
吊客皆由陸路
後浦下陸。
止宿廣寧村前
是日會客二百餘員矣。
○三月初一日
奉柩至新安射廳停柩
醫局鄕校鄕所行路奠。
沙月村前停柩
替入新軍
成辨奎,金行可諸人行路奠。
晡時得達山下權殯。
是日會客二百餘員。
初二日
張旅軒爲文以奠。
吳山院長宗孝爲文以奠。
文緯及其子誠後來哭。
初三日
金泉察訪金大振來奠。
役軍爲補土之役。
初四日
役軍爲補土之役。
金天渫率其子枓櫓來吊而去。
初五日
役軍爲補土莎草之役。
初六日破舊墓。
初七日
金山及本邑軍爲補土之役。
初八日
朴羾衢來吊。
兩邑軍爲補土曳石之役。
天封以板木貿來事出去
初九日
兩邑軍爲補土曳石之役。
初十日
善山及本邑軍爲負土曳石莎草之役。
○十一日。
始開金井
申悅道來吊。
權盼答書及京中輓章二十一幅來。
善山以監司分付
載送石灰卄五石。
○十三日。
蔡夢硯爲文以奠。
○十四日。
槨板隨斲生病
李𥳕往見。
天封板子取來三板
○十五日。
正板子。
張乃亮發丁護送月巖
○十七日。
始穿壙。
朴敏修來哭。
○十八日。
洪澯來哭。
○十九日鍊正壙中。
灰隔成石。
○二十二日。
知禮倅延慶來哭。
下灰隔壙底。
○二十四日。
灰炭隔。
○二十五日。
李濯來。
是日畢壙傍灰炭隔。
壙底溶松脂四十三斗爲隔。
一寸半。
○二十六日。
下外棺。
四傍溶下松脂百斗。
二寸許。
○二十七日。
盖板
溶下松脂七十斗。
厚布尺四寸
○二十八日。
會客五十餘員。
○二十九日。
會客一百九十員。
爲文以奠者三十餘員。
○四月初一日
會客三百八十餘員。
鄕校書院諸生爲文以奠者五十餘人
初二日
行遣奠。
方床奉柩。
辰時下棺。
門人會客無不悲痛
如喪考妣矣。
未時題主
都聖兪敬書。
虞祭慕庵
初三日
神主返魂泗水
白冠從者四十餘人
是日畢灰隔。
前後用灰六十五石矣。
初四日
諸友董山役者尙二十餘人
初五日
畢封塋域後。
爲文以祭。
初六日
李厚慶李𥳕同歸
夕到泗水
初七日
卒哭祭。
諸友料理石物遺稿等事
初八日
祔祭
諸友哭別還廬。
○三十日。
與金楶,蔡靜應往泗水
○五月初一日
會哭朔奠
○六月初四日
巖僧來致李士厚書。
公直,郭稚靜書。
亦自李以直處傳來。
稚靜書大槩論爲先生立祠岡岸之意云。
○十四日。
參望奠事。
過訪朴兄于河濱
遇蔡靜應。
同行泗水
喪主病極危劇
○十五日。
會哭于望奠。
○二十二日。
喪主病勢
日向沉重
可慮
○七月初七日
與茂甫往泗濱
初九日
先生生辰奠祭
諸友皆會哭。
鄕校書院合備奠物。
爲文以哭。
經書院又行別奠。
○十四日。
都事晦仲寭來吊奠
○二十日。
聞鄭喪主病劇。
馳往泗水
今日午時
已爲屬纊
安有如此慘痛耶。
新之,宋汝達,鄭天澍來會
已爲襲矣。
○二十一日。
入見小斂
叔發李誠伯,金仲任來哭。
○二十二日入棺。
○二十三日成服。
雨來哭。
○二十四日。
僉議先生之喪。
不可無主
考見退溪先生集中有答身死服中。
子代喪之問。
以此比擬
遂告靈筵
以孫某不幸夭逝
次孫惟熟權攝祀事之意。
改服斬衰
○八月初五日
下吏告目。
賜祭官禮曹佐郞李惟一。
前月二十八日發京。
初七日
與茂甫往泗濱留宿
初八日
吾與孤村留宿
○十四日。
山金克敬賜祭官支應監官泗上過訪
晩聞禮官將以明日行祭。
與茂甫同向泗水
川漲不得渡。
宿于納谷村舍
○十五日往泗水
大祝新寧縣監全以性。
祝史河陽縣監金大澕。
齋郞省峴察訪辛敏一。
已來宿。
差晩李天封,金輳,李命龍,李堉十餘人
跋涉而來
禮官昨日河濱前浦漲溢
投宿村家
今日不得行祭。
晡時始到。
乃禮曹佐郞李惟一也。
贊者金輳,謁者李命龍。
禮官來儀注。
暫行習儀
○十六日。
禮官先行
次行賜祭
後行私吊。
書齋
諸差員並會暫話。
○二十二日。
道昌在京書。
於今十一日政。
除拜大同察訪
乃首擬也。
○九月初一日
孤村往拜先生几筵
初六日泗水
酒果致奠于鄭景緝之靈。
次哭辭于先生几筵
以將赴關西
事有難便者故也。
○十三日。
與士厚,新之子章
泗水
建院事及錦江卜築事。
○十月二十六日
與茂甫往泗水
展謁先生几筵
○十一月初一日
朔奠
門下諸人
輪回立番事出文。
李惟來因立番。
初二日朝
道長立番事往泗水
初六日
道昌番次泗水
○十二月初一日
朔奠
考閱書冊簿錄而附于壁上
新之約以今十三日
會于硏經。
校正說事
○十三日。
以禮說校正事。
兩兒向硏經。
過宿新之家。
○十四日。
新之偕轡到硏經。
始行校正禮說。
○十七日。
泗水人來告以癘疫
主將撤移几筵
吾與新之欲往見議處未果
只爲答書而送之。
憂慮殊不淺也。
○十八日夜半
泗水人來言。
今日當爲移奉几筵
而諸士子一人至者。
喪主罔知所爲
專人來告。
遷奉几筵
事軆重難
姑爲停止
使病人出之郊外而觀勢處之。
似爲便當之意。
裁書喪主而送之。
○十九日。
先生几筵向慕庵。
○二十一日。
畢校事
書冊付之本院書員。
使之持納于鹿峰
○二十三日。
薄暮還家
泗水有感
門外無人立雪中。
詩書零落草堂空。
當時凾丈承顔地。
惟見茅簷
公元1621年
夕風
天啓元年辛酉正月初四日早發。
夕到慕庵
鄕士無不來會
而洪澯新赴善山來會
昏行致奠。
與叔同宿
初五日曉
小祥祭。
諸友皆脫環絰熟麻帶。
稚靜李汝懋叔侄李叔發等略干人
只脫環絰
不脫麻帶
上墓哀省。
終日話于汝懋寓舍
喪家極窘。
祭米亦無繼用之路。
故以武屹所藏米六石輸納事。
托之裵子章
以賻木七疋貿租六石。
陸續輸送事。
托之李叔發
沙月祠堂營建事。
托李叔發李士厚。
遺文收聚言行錄正事
約以二月十五日
會于川谷
永川儒生曺䡘,鄭璧,孫沆等。
大丘儒生楊景洙等。
公州儒生朴㮚,金潤等來祭。
公州書院且致賻物。
是日會員一百二十餘人矣。
初六日朝
哭辭于几筵
諸友留宿者。
相別而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