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一 (自动笺注)
東溪先生年譜卷之一
  
[年譜]
公元1575年
神宗皇帝萬曆三年(我 宣祖大王八年)乙亥六月十二日丁未辰時
先生生于丹城縣丹溪里第
(先生之先。
安東人也。
七代祖監正公
移居三嘉。
五代祖司勇公。
丹城尹判樞公汴之女。
卜居丹溪。)
公元1576年
 四年丙子(先生二歲)
公元1577年
 五年丁丑(先生三歲)
公元1578年
 六年戊寅(先生四歲)
公元1579年
 七年己卯(先生五歲)始就學
(受周興嗣千字
學字終篇後。
句讀無礙
師大驚曰眞天才也。
因授他書。
未終篇文理通暢。)
公元1580年
 八年庚辰(先生六歲)
 
公元1581年
九年辛巳(先生七歲)
公元1582年
 十年壬午(先生八歲)
公元1583年
 十一年癸未(先生九歲)
公元1584年
 十二年甲申(先生十歲)通漢書
(文義肯綮處。
自能心解時文忠公柳西厓觀察使到門。
與之難疑
歎曰子吾之師也。
自後文辭大放。
)○從李松巖(魯)學。
(時李公居縣東松巖里。)
公元1585年
 十三年乙酉(先生十一歲)
公元1586年
 十四年丙戌(先生十二歲)
公元1587年
 十五年丁亥(先生十三歲)
公元1588年
 十六年戊子(先生十四歲)
 
公元1589年
十七年己丑(先生十五歲)
公元1590年
 十八年庚寅(先生十六歲)聘夫人晉陽柳氏
( 贈兵曹參判沃之女。
)○十月哭伯兄處士公。
(瀹)
公元1591年
 十九年辛卯(先生十七歲)
公元1592年
 二十年壬辰(先生十八歲)
承旨公移黃梅山。
(先生當是年。
先幾倭訌。
移家入山
衆皆笑之。
居數月。
日本兵下陸。
人始驚服
○時李孝廉齋擎柱僑居黃山
先生與之交遊
契誼甚重。
)○夏聞賊鋒直上
還家
(時沿邊避兵人士多來聚者。
先生以米數百斛賑之。
溝瘠之人。
賴活者衆。)
公元1593年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十九歲)四月
丁承旨公憂。
(按龍蛇日記
壬辰五月
承旨倡義
從郭忘憂再祐討賊
參佐軍務
籌畫敵愾
○四月自陣中遘而還
竟致捐館
旣殯人皆勸避。
先生不聽
枕塊寢苫
糜粥不進。
哀毁踰禮
幾於滅性
而亦無恙
父老咸曰異哉此人。
誠孝所感。
)○五月葬承旨于縣北水洞西麓。
(母夫人賊鋒且迫。
柴毁過禮憂之。
強勸粥飮。
先生僶勉俯就
克終襄禮
)○聞賊鋒踰嶺。
母夫人轉寓湖西懷德
(流離奔避。
顚沛困頓
晨昏哭泣
朝夕饋奠
定省母夫人
未嘗少懈。
湖人服其誠孝
皆資以養祭具
是以雖在亂中。
祭必有魚果
養必有帛肉。)
公元1594年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二十歲)四月
小祥懷德
○五月宋睡翁(甲祚)來問。
公元1595年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二十一歲)四月
大祥懷德
○六月服闋
○七月訪宋睡翁于其第。
公元1596年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二十二歲)留懷德
(時嶺南賊尙未退。
故居懷德數年。)
 
公元1597年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二十三歲)自懷德母夫人東還星州。
(星之石田村有小庄。
故來寓。
與李石潭潤雨李浣亭彦英往來切磋
講論道義
)○往玉山晦齋李先生廟。
○有安危婦人賦。
(慶尹李公時發嘗於黌舍
得見此賦。
斂袵歎賞曰此非俗儒尋章摘句口氣
必權某所製也。
素服先生之名也。)
公元1598年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二十四歲)五月長子重生
公元1599年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二十五歲)七月重遊玉山
公元1600年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二十六歲)是歲自星州奉母夫人還舊社。
(先生累年奔避。
不遑講討爲憂。
至是屛居一室
日以經史自娛。)
公元1601年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二十七歲)赴增廣進士初試
(不赴省試。
先生入試場。
考官先生有素者。
价人誘以關節
先生正色辭之。
其人憮然而退。)
 
公元1602年
三十年壬寅(先生二十八歲)訪盧立齋(欽)于三嘉。
公元1603年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二十九歲)冬拜寒岡鄭先生夙夜齋。
(留侍數日。
先生亟稱其踐履篤實
經學博雅
)○是歲常羸悴之疾。
○有憫忠閣賦。
公元1604年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三十歲)
公元1605年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三十一歲)
公元1606年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三十二歲)往德川
南冥曺先生廟。
迎拜寒岡先生
(時寒岡先生德川之行。)
公元1607年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三十三歲)與吳思湖(長)。
講論朱夫子經筵祧廟議狀
 
公元1608年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三十四歲)十月叔父長鬐公。
○十一月第二子克斅生。
公元1609年
 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己酉(先生三十五歲)七月德川院錄。
公元1610年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三十六歲)三月
增廣進士初試
閏三月中會二等第五
公元1611年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三十七歲)
公元1612年
 四十年壬子(先生三十八歲)拜旅軒張先生于不知巖精舍
(留侍講易)
公元1613年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三十九歲)秋赴增廣
及第初試
○冬赴會登第
(先生雅有重望
柄臣將擬以淸選
先生知時無可爲。
浩然而歸。
)○與吳思湖(長)論出處大義
公元1614年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四十歲)正月
母夫人憂。
(攀擗哀毁
幾於滅性
)○五月葬母夫人水淸東麓
遂廬于墓側。
(旣虞使從子克亮執奠。
廬墓三年
三上致其哀。
疾風暴雨
未嘗少懈。)
公元1615年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十一歲)撰母夫人墓誌
公元1616年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四十二歲)三月服闋
○作扇枕寄懷
(詩本逸)○夏例付成均學諭不赴。
(初鄭仁弘負時譽。
衿紳所推。
先生一見德川書院
退而語人曰人也烹魚目睛
禍人家國者。
未必非此人。
人皆疑其太甚
及其遙執朝權
主張凶論。
自擅威福
力斁彝倫
於是一時士友
相與誦言歎曰呂獻可先見
所不及。
)東溪精舍成。
(溪在縣北三十里。
故里之東也。
峯巒聳秀
洞壑爽塏
溪水
其下。
紺寒淸澈
先生濯纓樂之
癸丑以後
知時事不可爲。
無意於世。
溪上燔椔結茅
花種
自號東溪病隱
杜門靜居
讀書翫養。
有若終焉之志
寓吟一絶
題壁上曰東溪逸老如霜
放浪形骸醉鄕
莫向傍人說平素
此翁年少顚狂。)
公元1617年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四十三歲)
公元1618年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四十四歲)秋與金鶴湖(奉祖)會于縣齋
(時金公地主解歸。)
公元1619年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四十五歲)十月會李竹閣(光友)葬。
(有挽詩)○撰鄭參判(思恕)墓誌
○造山陰吳思湖墓。
(有祭文挽詩
)○庶子克允生。
公元1620年
光宗皇帝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四十六歲)正月
寒岡先生訃。
爲位而哭。
(挽見文集)
公元1621年
熹宗皇帝天啓元年辛酉(先生四十七歲)
公元1622年
 二年壬戌(先生四十八歲)
公元1623年
 三年(我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四十九歲)正月
往參寒岡先生忌祀。
拜旅軒先生東洛
○二月與李蘆坡(屹)遊枕流亭。
(朴凌虛敏之亭)○三月 仁廟反正
六月首 除承政院注書。
(時延平李貴
昏朝㓗身不仕之人。
別置淸選
金坽全湜李埈十餘人
先生居首焉。
又以立節知名之士。
書于一冊。
名以學行
不次擢用
趙絅金堉洪茂績,趙恭立,洪百順,姜鶴年,尹善道,金孝誠,趙溭,李有謙,沈惕,李有讓,韓夢參
先生亦與焉。
)○七月赴 召。
行到高靈
呈病還。
○九月復 除承政院注
書赴 召。
○十二月遷藝文館檢閱春秋記事官。
公元1624年
 四年甲子(先生五十歲)二月适變
翰林 扈從公州。
賊平陪 大駕還都
(有翰苑日記)○三月錄原從勳陞成均典籍
論 啓振武錄功事。
(時錄振武功。
而加資濫典。
先生論 啓略曰 國事不幸
事變疊出。
金玉盈廷
識者寒心
雖無 祖宗朝舊例
亦當思所以變通之。
况有成憲可以爲監者乎。
大臣獻議
有曰官資太濫。
國計甚屈。
宜從節省
不宜張大
有曰參酌時宜
有所裁處云。
大臣意亦可見矣。
請舊功臣嫡長加資。
幷 命改正
依 祖宗朝故事施恩賜)拜旅軒先生京邸
○拜梧里李相公(元翼)于其第。
( 國朝貢案。
法久弊生。
責應日滋
民不堪命
先生亂平後。
卽訪李公。
及此疵弊
陳其損益之道。
李公曰公之言。
老夫之意也。
數日後李公入 啓榻前
自 上有留待貢案詳定之 敎。
李公每對先生
以不擧行爲恨。
)受由還家
○六月 除司憲府監察不赴。
旋 除兵曹佐郞赴 召。
○七月著心官賦
(見文集)○八月拜兵曹正郞
○十月拜司諫院正言
 啓請還收趙挺職牒。
(見文集)○二十五日。
 啓論私廟 親祭事。
(時 上親祭私廟
而豫爲出齋。
先生論 啓略曰昨日私廟 親祭。
豫爲出宮齋宿
與 宗廟祭享之節。
無降殺。
已極未
而今日時已晩
百僚就列
遲留私室
尙未下豫備之 命。
非所以嚴擧動而防私昵之道也。
 答曰爾言是矣。
無降殺之語則過矣。
)○二十六日論 啓啓運出入 闕內時。
承宣行事
(時禮曹 啓目內。
啓運出入 闕內時。
承旨一員行事
定奪
先生論 啓略曰此是無前變禮
雖有 上命
該曹不可率爾擅便
當與大臣議處
而今者獨以己見
先自停當
殊無愼重之意。
請該曹堂上郞廳幷推考
 答曰該曹小無所失。
勿煩。
)○二十七日。
 啓請還收金公諒加資。
(公諒 仁嬪金氏之兄也。
往在 穆陵末年
得罪時議
故嘗有降資而還收矣。
至是自 上有還授之命。
喉司不敢承受
 上特下嚴旨
先生論 啓略曰公諒往在 先朝末年
泛濫橫恣之罪。
罔有其極。
廷臣麤鄙嗜利者。
又從而附麗之。
以致物議喧騰
朝野以目。
稍以廉隅自好者。
耻言其姓名
而降資還授之 命。
遽下於意慮之外。
政院之不敢承受
固出於愛君之誠。
而 殿下非但不恢虛受之量。
下至嚴之 敎。
臣等實不料 殿下之有是失也。
今日在廷諸臣。
誰不欲執藝以諫。
出納惟允則責在喉舌
隨事匡弼
政得其職。
一言不稱
 嚴旨遽行。
使之結舌而不敢言
則將何所措手足哉。
臣等伏想 殿下私情所激。
不覺忿懥之發。
深宮乙夜細入 睿量。
則必已悔悟而有所裁處矣。
 傳曰予自幼少時受養於 仁嬪。
昨日親祭于私廟
不勝渭陽之感矣。
今其同氣
只有金公一人
曾亦有降資之事。
不忍至情言之。
其令該曹還收已降之資。
)翌日再 啓請遞職。
(是日 傳旨又伸金公諒加資之 命。
先生上 啓。
略曰人主一擧一措。
不可不愼
寧有今日以爲可行
明日以爲可行
今日已從臺諫之請。
明日又復廢格之理。
金公往時罪惡
不可論。
政令之無恒。
待下之不誠。
其弊有不可勝言
無非庸劣無狀
不能有無之致。
請 命遞斥臣職。
 答曰勿辭。
)○十二月遞授成均典籍兼知製 敎。
移拜兵曹正郞
公元1625年
 五年乙丑(先生五十一歲)正月
弘文館副修撰知製 敎兼 經筵講官
上箚請罷譏察仁城君珙。
(時仁城出於逆招。
廷議不一
自 上命譏察其跡。
先生上箚略曰珙之希冀之念。
臣等不敢以爲必有。
而亦不敢保其必無也。
人之用心
一則可反三隅
以子而廢母。
天下極惡
而珙旣以怵禍。
未免穪首
則其不能安分守死
國人之所共知也。
設令初無是心。
實未與知
而今日出於逆招。
明日又出於逆招。
負莫大之名。
處必疑之地。
則以前日怵禍之心。
能保其後日之不與知乎。
不幸羝羊之觸。
計乃無聊
羸豕之孚。
至於躑躅
不止於假以爲名。
則 殿下仁愛之心。
亦將何以處之哉。
抑臣等之私憂過慮
又有大於此者。
枳句來巢
空穴來風
理勢必然也。
人心動則有疑。
疑則有懼。
懼則必危。
積疑之極。
至於危懼
禍亂之作。
可立竢也。
目今國事艱虞
人心未靖。
君臣上下
如處飛幕
而指以爲的者珙也。
始則勳臣疑之。
今則國人盡疑之矣。
羣疑塞胷。
危甚累卵
所恃以爲安者。
譏察而已
适之變。
弘耉之變。
蓋嘗用之而得力矣。
然而國家之有譏察
國家之福也。
上自三代聖王
下至漢唐庸君
治亂得失
不一其跡。
而未聞以譏察爲國者。
周厲之監謗
武后告密
不敢以爲今日之戒。
國體損傷
人心疑畏
其弊有不可勝言者。
等身逢 聖明之際。
拭目堯舜之盛。
國家大計
乃出於此
臣等實爲 殿下羞之。
今不出珙於外。
譏察不可止。
譏察不止國家不可保。
等之血誠籲呼不能自止者。
區區之念。
不在於保珙而已
伏願 殿下從公
以安 宗社云云
)○移拜司憲府持平
避嫌疏。
(以拘於署經。
不得仕進避嫌
○疏見文集)○二月遞授司憲府監察
○陞弘文館副校理
知製 敎兼 經筵讀官春秋記注官
○撰 贈參判柳公(沃)墓誌
○三月拜司諫院獻納
 啓朴炡請遞南以恭事
(時炡以論斥南以恭事被 責。
先生 啓略曰一朴炡也而前攻趙希逸則 殿下褒奬不及
後攻南以恭則云云
臣等不復遠引前代
姑以 殿下近日之待朴炡者。
爲 殿下言之。
趙希逸陷於虎口
纍累年。
纔得放歸
而居鄕卽其居憂之日也。
雖欲不善
何暇爲之。
朴炡以暗昧行言
不待長官
徑先彈劾
亦涉狙
擊。
而 殿下奬擢不及
至於以恭則曩時所坐不甚輕。
而立邪論之罪。
又非居鄕不善之比。
其他行己無可觀。
而朴炡旣通於長官
與同僚共之。
則其視攻趙之擧。
亦太詳緩
而 殿下疾惡之又如此
此一朴炡也。
前則寵擢之。
後則疾惡之。
等於此便知 殿下先以黨惡二字着在 聖心
忿懥之發。
不能處之以無心
於趙則以炡爲公。
於南則以炡爲私。
殊不知 殿下此心已陷於私窩。
不得大公至正之發矣。
臣等竊恐人人有以窺 殿下淺深
而 聖德疵累
有可憂者也。
臣等雖無狀。
待罪言地
主張公道
何敢區區爲一朴炡遊說
以負 殿下哉。
)○四月參別試考官
(時諸考官徘徊廳上。
紛紜顧眄
先生正色檢察之任
自有所主
不必離坐
以乖體面
自是就席
不敢循情
場屋肅然
)○五月 除成均典籍
呈辭還鄕
○七月作入德賦。
(見文集)○八月爲號牌都監郞廳赴 召。
○九月參會盟錄靖 社原從功臣三等
○十月辭還。
○十一月造山陰
哭朴龍湖
(文楧。
祭文文集
)○往西溪
謁德溪吳先生廟。
公元1626年
 六年丙寅(先生五十二歲)正月
忠武衛司果。
(時有啓運宮之喪。
先生赴京。
)○四月拜旅軒先生京邸
○五月啓運宮葬時。
返魂 闕內。
(與李石潭潤雨聯箚。
而箚本逸
)○七月以長子病呈還。
○八月遊頭流山。
(與李公得圻,士吉,後俊宗人勛,勩俱焉。
有詩見文集
)○十二月差慶尙左道號御史赴 召。
旋拜弘文館修撰
奉事(爟)喪。
(同閈人。
時歿于京邸。)
公元1627年
 七年丁卯(先生五十三歲)二月
金人來侵。
 扈從江都
( 大駕之方幸江都也。
領府李元翼四道體察使。
火急發送
勢甚蒼黃
先生修撰承製 敎
書之 命。
立呼 駕前。
如誦宿搆。
文辭激發
旨意懇到
蓋文章先生之餘事。
而其敏速贍給如此
)○差慶尙右督運御史
○與李觀察(敬輿)會于星州。
○六月竢事還 朝。
拜司憲府掌令遞歸
○八月拜弘文館副修撰。
○九月赴 召。
道拜憲府執義
論天安前郡守尹命之奸贓
(尹卽烜爀貴族
先生正色擧彈。
不小假借
由是權貴敬憚
)○論高原郡守金光煜托疾圖遞。
因陳疏避嫌
(疏見文集)○庶子克紳生。
公元1628年
毅宗皇帝崇禎元年戊辰(先生五十四歲)正月
參鞫孝立逆獄。
錄寧 社原從功臣一等 賜馬
○二月拜司諫院司諫
宗室海平君佶罪。
請 拿鞫。
(時海平御人街市而奪其妻。
滿朝莫敢糾劾
先生草 啓請鞫。
略曰宗室海平君佶。
白晝大都之中。
殺人而奪其妻。
其亂撲殞絶之慘。
逼迫宣淫之狀。
道路過者不忍正視
此實百年來所未有大變
天子父執之而已。
何有宗戚近屬
海平君佶 拿鞫定罪
○按此一條
司諫時事
而不知年月
故姑于此
)○論 啓樂安郡林慶業苞苴事。
(先生公事左相金瑬家。
慶業饋四十八種。
金有慙色
至於發明
先生大監如有淸望
武夫何敢乃爾
卽草 啓論慶業。
連左相
左相呈辭待罪
 上震怒以待大臣不饒
至於削黜
大臣陳箚。
臺官陳 啓請收成 命。
補外
自是人心肅然
苞苴不行
當時朝著。
號爲淸明云
○ 啓本逸)五月補外陽縣監。
(及辭 朝。
一時名流金堉李敬輿金光炫,朴軫,趙希進諸公皆以詩慰其行。
稱之以秋天一鶚。
)六月赴任
(李石潭潤雨潭陽守。
邀慰淳昌曰兄之此行。
無愧古人云。
○縣濱海
土俗頗陋。
先生下車
定邑四條
養老宴。
八十以上咸給衣資
因聚生
徒。
親自敎導
數月之內。
一邑丕變
興陽之有文學
蓋始於此
)○九月以司諫院司諫 徵還。
(初 上雖以待大臣不饒
 命補外
而嘉其忠直
到官四月而 徵。
先生之還也。
不以一毫自隨
匹馬蕭然
路見衙僮擔中。
一領獐皮。
鄕射堂所贐也。
責令謝還。
入闉。
左相金瑬最先迎慰。
禮意甚至
敬服如此
先生之在邑也。
公廉矜恕
一境愛戴
至是老幼男婦
攀轅涕泣
立石頌德一片短碣。
萬古淸風
)○十月拜司僕寺正
公元1629年
 二年己巳(先生五十五歲)正月
平安道推考差官
○四月拜司憲府執義
論斥承旨李靖
( 啓本逸)○七月拜掌樂院正。
還鄕
○著身疾喩朝政賦。
公元1630年
 三年庚午(先生五十六歲)正月
拜 世子侍講輔德還 朝。
○ 宣賜擊蒙要訣
○二月與鄭愚伏(經世)參會試考官
○三月爲體府從事兼遷 穆陵都監
○四月上論討劉興治事
(時興治殺副摠陳繼盛。
自領島衆。
我 朝議遣李曙鄭忠信征討之擧。
先生以 天朝控御之地。
不可擅興師攔入。
上疏請與王承同事
 朝廷是其言。
議遂寢。
疏逸)○七月上疏陳民弊時變
(言甚剴切
有敬天修省等語。
○疏本逸)○屢呈遞都監還。
長子克重中進士
公元1631年
 四年辛未(先生五十七歲)夏有憂旱詩。
(見文集)○七月以宗簿寺正有 徵命
(路訪趙龍洲絅)○八月拜弘文館校理
○九月拜 世子侍講輔德
○聞從子參奉克亮訃。
○十月拜司憲府執義
知事李貴晝講
對。
(先生入侍晝講
李延平朱子引君爲黨語失對
先生承 顧問
略陳朱子立言本旨
至是延平上箚。
至擧先生名。
咎以失對
先生上箚略曰吾朱子繼往開來
集成聖道
橫說竪說
泛應曲當
皆可爲萬世法。
而 殿下遽疑其不能無病。
係着堅固
不肯决捨
不幸近於侮其言。
其爲 聖學疵累
如何哉。
噫由今之道。
無變今之習。
則黨之一字
可以亡人之國
朱子所遇之時。
則與今日之事自別焉。
紹煕新服
陰邪朋結。
盤據左腹
形勢日熾。
一時端人正士
不肯受其籠絡者。
擧皆目之而朋黨
一網打盡之計。
機牙垂發
宰相留正不能辨別賢邪。
扶植士類
顧乃依違其間
專事調停
言路章疏稍侵奸黨者。
或黜之遠外
或處以閒地。
助其氣勢
醞釀巨禍
方且晏然泯慮。
欲以無黨自處
則以朱子救世之心。
可不爲之盡氣力爭耶。
前後往復書疏累數千言
諄復啓發
叩竭無餘。
而務爲調柔
規避黨目。
政爲留相受病重處。
不得不勤攻其闕而有是言也。
聖賢立言之旨。
各有所指而發。
孔子之死速朽
孟子仇讎何服。
若不深究微意
斷取一句語。
以辭害義
則其不能無疑者鮮矣。
 殿下試取朱子與留書四通
宴閒之暇。
反復溫繹
朱子立言本意
庶幾昭晣於 乙覽之下。
無復可疑矣。
)○拜弘文館校理
○聞長姊姜孺人訃。
閏十一月 宣賜四書綱目
(是月以葬姊事呈還。
)○十二月以司諫院司諫赴 召。
公元1632年
 五年壬申(先生五十八歲)正月初四日避嫌疏(以赴 召過限避嫌)○ 啓請推吏判書李貴
(時李延平以銓長。
擧劾臺官安時賢。
先生論 啓請推考
略曰設官分職
各有所司
政柄言責
不宜越俎相侵。
吏曹判書李貴偃然陳 啓。
擧劾臺官
李貴口不擇言
輕肆詈罵
乃其病痛
其在閒地。
固當任之
而今冢宰
大小注擬
皆出其手。
自我除拜
自我彈駁
職是冢宰
兼行臺閣之事。
則該曹權柄
無亦太重乎。
)復陳對擧李貴箚子
避嫌
(時延平上箚攻先生欺罔君上
扶護
賢爲語。
先生陳疏自明
仍請遞職。
略曰臣與安時年輩藐然
素昧平生
朝廷一揖之外。
未嘗一過其門。
臣不知此言奚爲而至哉。
今之士夫間。
世祿子弟落在科臼
不能自脫
則稍存私意
跡涉營護則果有之矣。
臣本孤立
何黨之可護。
至於欺君二字
臣子所不忍聞。
而 聖明在上
臣有所恃
之無罪目
李貴非不知之。
忿懥之發。
自不覺其言之過當耳。
箚中又有徒以攻臣爲奇貨之語。
以臣之愚。
竊恐此言全思量也。
日者李貴輕肆詈罵何限
受人踐踏亦何限。
之前後忝竊。
非止一再
何不以此時居此奇貨
而乃於身居銓地。
 眷注方隆之日。
爲此齟齬之計哉。
此則愚者之所不爲也。
臣之所論皆是設辭
重臣之攻臣不遺餘力。
臣於昨夕。
見元箚。
不可一刻仍冒。
)○拜司憲府執義
○三月陳 啓請改正 元宗大王諡號字數
(時將 追崇 元廟。
諡號字數該曹請用四字例。
自 上必欲倣 成廟故事
先生與掌令金聲發,持平光勳,許棨聯署以 啓曰。
古者雖有諡法
文武成康一字而已
降及後世
比古稍加。
未有如我 朝近代繁文也。
惟我 四祖
肇基王跡
功德巍蕩。
而 太祖只上四字之號。
法古簡之意。
可謂盛矣。
豈以諡號加損而有所輕重也。
今 殿下所當遵行者。
我 聖朝家法也。
 成廟何必倣而行之。
請 追崇諡號
依 太祖朝例。
只上四字
 答曰减削定之號。
非人子之所可忍爲。
爾等以爲濫則勿言寡昧
與主張指揮之人。
任意削去可也。
時政院請還收 啓辭。
 傳曰此非不而已之事。
爾等愼勿防塞
 傳曰此减諡號之言
於何人也。
問于閔光勳以 啓。
)再 啓陳前說
因乞遞。
(時 傳旨旣嚴。
都憲聯署諸臺。
或遞或避。
不敢復言
先生凝然不怵。
草 啓以陳曰。
臣以 諡號字數增損
該曹 啓辭參酌得宜
而自 上必用 成廟故事
非得中之典。
故昨與同僚論 啓。
古者諡法
所以據實易名
不得以私其父。
不得以私其君。
名之以幽厲
不孝之譏。
不及宣平
其義之嚴。
有如是矣。
受命臨御之君。
發政施仁。
盛業四字懿稱。
不足形容其美。
繼體誠孝之發。
或可以有加無損矣。
至於 追崇之禮。
則不幸而未及 臨御矣。
未及發政矣。
盛業茂。
無跡可尋
育德毓慶。
爲可稱謂
四字美名
足以盡之
不得於言而強爲架虛
毋亦有欠於誠實之道乎。
我 聖祖康獻大王追諡 肇基之世。
徽稱只用四字
大聖人所作爲
實出尋常萬萬。
區區犬馬之誠。
實附於責難之恭。
而 殿下乃以人子所不忍爲爲 敎。
誠惶無地自容
臣旣論事率爾
致勤 嚴敎
不可一日仍冒。
請 命罷斥
 答曰爾等未議之前則含默不言
定之後。
欲爲减削
其意難測也。
旣謂之架虛
則其侮辱可知也。
勿辭。
退待物論焉。
)夏四月 撤拿鞫令。
削職配海南郡
(時 上震怒
鞫問之 敎。
愈往愈嚴。
左相李廷龜右相金尙容聯箚伸救。
略曰臣等伏覩昨日權濤鞫問
朴東善削奪之 敎。
臣等聚首驚惶
不知所以
大禮已定
凡干節目
該曹與都監講定稟處。
固非一二人所可輕議。
 朝廷亦豈以一二人之言。
遽爲加减乎。
權濤徒見故事
乃欲裁損諡字
誠爲輕率矣。
然其本情則不過職在言責
有懷必達而已
豈有一毫侮辱之心哉。
 國家臺諫
自有體面
常使增益其氣。
導之盡言
無所忌諱
言雖不中
不用可也。
今者 聖上遽以無君不道罪目
人臣負此罪目
何以容息於覆載之間乎。
至於推鞫問之 敎。
尤是近古未有之事。
凡罪之鞫問者。
以有隱情也。
權濤之言。
只是敢陳無隱而已
有何他情可以鞫問者乎。
且朴東善以長官同參之罪。
至 命削奪
不亦太重乎。
䨓霆無竟日之怒。
伏想 聖心必發悔端矣。
言路杜塞
士氣摧沮瞻聆所及
景象愁慘
此豈 聖朝美事乎。
伏願 聖明平心寬恕
亟收 成命
等待鼎司
不敢不達云云
 上霽威
只加削黜
定配海南
一時名宰巨卿如李白江敬輿李澤堂植,李白軒景奭,趙竹陰希逸
出餞江上
詩歌其事。
蓋時有三學士鳴鳳之稱。
而以先生爲首云。
○按李月沙抵先生書曰辭拙誠薄。
未能上格 天心
使左右終不免此行。
世道一歎云云
)○七月聞 仁穆王后昇遐
(按先生中日錄曰。
初六日未時
奉 大行大妃諱音
擧哀于堂。
十年幽閉
禍慘夷宗
見天日十年
 聖壽不永
累臣
久在從班
亟霑 恩賜
西望長慟而已
)○尹孤山(善道)來訪
子仁美學焉。
○八月林石川廟成。
(石川名億齡
院廟舊在海南中
經灰燹而子孫零替
不能重建
先生爲之愴然
言及地主
規畫設施
八月乃成。
招本孫宗峻等。
士林奉安位版祀之。
柳眉巖希春舊宅亦在海南
先生兩賢遺墟
賦詩懷古
以寓曠世之感。
仍聚學子
勉以講業
摳衣負笈騈闐而至。
海南人士
因此成名者多。
)○十月下 玄宮日。
行望哭禮。
○撰伯兄處士公墓碣。
公元1633年
 六年癸酉(先生五十九歲)五月
從父兄默翁公(潗)訃。
(默翁寧海
未遞而卒。
)○秋有 明政殿震變。
審理蒙 赦。
(時䨓變大作
 殿楹有震痕。
自 上震驚
下求言之 旨。
浦渚趙公翼以擯逐直言之臣爲對。
先生蒙 宥。
及歸湖嶺人士
多會蟾津邀慰。
)○八月還家
天心改移賦。
(見文集)○九月文祭從子參奉克亮。
○十月文祭李參奉(瑴)。
○十二月以祧廟質疑事。
姪孫斗慶往拜旅軒先生
公元1634年
 七年甲戌(先生六十歲)起家塾。
諸生月朔講會規。
(塾凡三間
有室有堂。
先生成就後學己任
洞中諸生
詩書
又選鄕秀才三科
上月二卷
一卷
半卷
每月一會講。
背誦讀書
因爲論難疑義
考其勤慢。
第其賞罰
講畢肄之以揖讓進退之節。
勖之以孝悌睦婣之行。
循循善誘
充其量
規矩條目
大抵伊川月課之法。
)○會朴无憫堂(絪)于孤山亭
閏八月
聞李石潭訃。
(有挽詩)○致書金東溟(世濂)請承旨公墓行狀
○撰趙大笑軒(宗道)尙德奉安文。
 
公元1635年
八年乙亥(先生六十一歲)十二月
聞 仁烈王后昇遐
行望哭禮。
公元1636年
 九年丙子(先生六十二歲)三月
赴京下 玄宮日。
行望哭禮於郊外
( 因山後卽還鄕)○八月哭長子克重。
○十二月聞淸兵猝至漢都
 大駕南漢
赴難之行。
(行至聞慶。
嶺路已塞。
仍住觀察使演陣
與全參判湜參佐軍務
籌畫應變
雙嶺軍敗。
力勸沈公收合散卒
以爲勤 王之計。
聞有城下之盟遂止。)
公元1637年
 十年丁丑(先生六十三歲)二月
聞 大駕出城。
奔問于 朝。
(嶺路纔通。
先生卽日發行
星夜驅馳
以赴于 朝。
)○叙拜弘文館應敎
知製 敎兼 經筵講官春秋編修官
(先生以壬申議 諡事被削黜
至是始叙復
)○以都畿流民賑恤事。
奉 命南下
(賑廳 啓目。
特選司中有德望實奉公人。
分遣南廣募。
使弊不及民之奏。
先生膺是 命。
)二十八日
踰嶺留尙州
分差列邑募有司
(該廳 啓目及御史開諭節目
分路送詣各官。
)三月山陰
(時募未及就緖
畿輔新經兵燹
民無播種
先生沿海列官元會租及各㨾糓先以漕運
爲畿農種子。
請蠲出民府冬春支用之需。
以爲賑恤之資。
而待就緖
轉次塡補
畿輔爲 國家根本
先生於是役。
竭節盡誠。
左支右吾
其所施措
合符契。
)四月咸陽
(先生自承 命而南。
出入閭巷
招集士民
言及 國計板蕩
生民餓莩
揮涕曉諭
辭氣慷慨
有餘儲者。
莫不感悅應募
陸續轉輸
以供該廳)設賑嶺南流民
(時落南士民。
扶絜啼號
而該廳事目。
遺此一款。
先生以爲旣奉賑恤之 命。
流離之民。
何間京外。
遂行文各邑。
錄呈姓名
而親加點考。
別設賑饋。
以事近擅便
條陳馳 啓。
自 上下旨曰本道流民賑救
實出古人矯制發倉之遺意
有何嫌乎
由是被搶流民轉徙兩湖者。
一時坌集
其所賴活
以累萬計
每廵到各邑。
老病羸弱
遮道相慶曰吾儕小人
面無萊色。
莫非我公之賜也。
先生慰諭而遣之。
)五月留陜川。
(先生廵到。
輒詢弊瘼。
列邑文狀
毛集鱗沓。
取其道內巨弊可以變通者三件條列
一曰民結徵布。
其二曰田制不均
其三曰貢案濫徵也。
皆爲之條畫
具由馳 啓。
 朝議難之。
事竟不報。
)六月留聞慶。
(以餘糓一半
留置各邑。
以爲救荒之資。
內之有賑糓。
蓋始於此
)竣事復 命。
 除 世子侍講輔德
上陳情疏。
(疏本逸)○八月拜司憲府執義
旋拜議政舍人
○九月 除司僕寺正
移拜司憲府執義
○十月遷議政舍人
初九日
旅軒先生訃至。
爲位而哭。
(訃至遂位于郊外
都中士夫會哭。
修弔客錄。
送于玉山護喪所。
)○冬呈還。
葬子克重於昆陽古洞浦。
(時 朝家多虞
先生奔走職事
久在淺土。
至是始完窆。)
公元1638年
 十一年戊寅(先生六十四歲)七月
拜司諫院司諫還 朝。
○遞拜宗簿寺正
○撰李軍威(宗文)墓碣
○九月兼 莊烈王后嘉禮都監
上疏辭加資。
(以實仕日淺辭。
○疏見文集)遷司憲府執義疏辭。
○十月答兪杞平(伯曾)書。
(略曰前年下城之變。
寧欲溘然
會稽羞辱
無時可洗。
今日在廷之人。
誰不深悲隱痛
靦顔天地乎。
惟以君臣分義
有死無貳
僶勉從君而不忍去者何限
今乃以去者爲高致
誰肯忍饑喫苦 扈從危亂時哉
國空之歎。
良可寒心
)○上疏論天變民弊。
因乞遞。
(略曰今日之事。
不止痛哭流涕
喪亂甫定。
飢饉斯酷。
南郡邑。
赤地者幾半。
流離之慘。
甚於安上所見
君臣上下
方且恬然越視。
未聞有救焚拯溺之政。
仁愛之天。
安得不動威而警告之乎。
陰虹濁氣
敢抗於太陽之精。
竟夕氛霧
發於閉塞之節。
冬䨓夜殷
陰曀經旬
若以洪範傳所載言之。
此非小變。
而如臣淟劣。
待罪言地
曾無一言裨補
徒費吁勤。
李景奭所言。
誠臣等之藥石也。
不可靦然在職云云
)○十二月陞通政階。
○書與第二子克斅。
(略曰助兵之請。
已爲從順
恬然不以爲怪。
不得一策沮撓
柰何柰何
調粮運饋。
以攻父母
所不忍言。
欲以近日决意還家耳。
)○呈辭還鄕
有寄金東溟詩。
(存亡遺澤東藩
忍把干戈答 聖恩
白首重來滿面
不如歸去柴門
先生蓋自丁丑以後
無意仕宦
而以其當盡所事之義。
僶勉從仕矣。
及有助兵運饋之擧。
决意還鄕
凡有 除拜
皆朝遞暮歸
未嘗淹焉。
)感朱子詩。
著要見復中原賦。
(見文集)
公元1639年
 十二年己卯(先生六十五歲)正月
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
疏辭。
○薦盧亨弼。
(時自 上有擧遺逸之 敎。
)○拜右副承旨
左副承旨
右承旨
○三月遷左承旨
呈病還鄕
養心寡欲箴。
(見文集)○撰朴龍湖(文楧)墓碣
○十一月。
拜戶曹參議還 朝。
○十二月。
受由還鄕
公元1640年
 十三年庚辰(先生六十六歲)正月
到家封辭疏。
遞付龍驤衛副護軍
○致書李觀察使。
(命雄)論築岳堅山城
(城在三嘉。
形勢絶險
歲久夷圮。
先生方伯修築
以爲東南保障之地。
黃石在安陰。
而壬辰之後
頹廢幾盡。
先生亦勸方伯築之
)○三月。
聞 世子東還
力疾赴 朝。
(與嶺南散官
會于明禮洞。
)○四月拜兵曹參知
○俄拜
承政左承旨
呈還。
○六月拜戶曹參議
俄遷承政左承旨
不赴。
○七月 除吏曹參議
尋 除弘文館副提學
知製 敎兼 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不赴。
○十月。
拜司諫院司諫
( 徵命累至。
故遂僶勉赴 召。
)○掌令李時上疏搆誣。
遂解歸。
(先生嘗爲嶺南運使
李觀察使敬輿邀會星州。
殿最州牧
李時萬使小吏附壁竊聽
誤聞方伯語。
先生爲害己。
銜之。
是以臺官嗾其同僚成台耉。
上疏搆捏。
疏中所言。
皆情外事
子弟伸之
先生曰吾無所慊。
人言何害。
責止之。
○按李澤堂抵先生書曰駭機猝發
世道難行如此
自京來者
往往臺諫彈文
可駭人聽
 國事危急 朝著之不如草野久矣。
其所以逐兄者。
未必不爲兄謀福地也。)
公元1641年
 十四年辛巳(先生六十七歲。
自是屛居丘園
惟以修養性情爲事
嘗以詩示從弟霜巖道甫曰。
我病君莫憂。
君病我不戚。
七旬幾何
久爲浮世客。
世難人意
大晩稅覊束
歸來一室
隣翁酌。
十年爲此樂。
於世無不足。
惟當順元和
且莫藥物
李雲馩嘗見先生此詩。
以爲樂天知命之意。
)正月調病蕭寺
(先生素患臂痛。
至是經歲不差
)春與學者約會龍巖精舍
講論太極西銘近思等書。
○秋遣子克斅于安陰。
文祭朴參判。
(明榑)○就宜春之鼎巖下流。
精舍基址
(層壁蒼翠
澄江皓潔
先生欲就數間精舍
晩年栖息之所。
疾病未果
賦詩寄懷
○詩見文集。)
公元1642年
 十五年壬午(先生六十八歲)
西溪校正德溪吳先生文集
○十月哭從弟霜巖
公元1643年
 十六年癸未(先生六十九歲)家訓成。
(先生處家也。
率以規矩
處以嚴恪
宗族
有過則必諄諄敎誨
使之自格。
未嘗疾言遽色加之。
敎子必先孝弟忠信修己治人之方。
至是著家訓以示子孫
大率皆敦宗睦族百世勿替之意也。
書成藏于家。
○嘗戒子曰毋飮酒
從禽
毋與閒人往來
一味勤讀。
毋令老父憂在負羽
)會姜寒沙(大遂)于武陵洞。
公元1644年
 十七年甲申(先生七十歲)秋寢疾
○八月二十七日辛巳亥時
考終東溪精舍
(凶耗所及
朝野莫不嗟歎
)○十二月二十九日。
葬于水淸東麓負辛之原。
(卽祖考別坐公墓左也。
湖嶺縉紳及校院儒生來會者。
數百餘人。)
公元1645年
 十八年乙酉特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
兼知 經筵禁府春秋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文館提學 世子左賓客
 
(顯宗十三年)壬子
位版腏享於道川書院
 
(正宗十一年)戊申。
上疏蒙 允建書院於浣溪之東。
(浣溪卽東溪精舍舊址也。
先生昏朝
十年閉戶
講道于此
士林因就其地營建焉。)
 
(正宗十二年)己酉八月丁卯
安位版於浣溪書院
釋菜禮。
 
(純祖二十五年)甲申十月
 賜諡曰忠康
(危身奉上曰忠。
淵源流通曰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