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玄洲集卷之十一 (自动笺注)
玄洲集卷之十一
 序○跋
  
送舍兄湖南方伯序
上之𨓏迫於无策也。
怒我體察副使季父公用城潰罪。
置重律。
吁寃矣。
吁寃矣。
他罪等不問也。
降虜剃髮者。
不問也。
衆情已不快矣。
紀律可立乎。
民散久矣。
平時不思得民志而急。
迺罪閫臣
閫臣奚罪。
閫臣自由
仰朝喙進退
朝家施措
一向乖宜
已矣
試撮一二言之。
他可類而推之。
目今廷臣揣策。
無以當上心也。
欲示擔事之狀。
則計無出
蚤夜仕。
無暇休沐且飯矣。
蚤夜講尋利端曰。
如是則軍不乏興矣。
中外入粟
予階幾級。
守宰
曾不難。
巨富豪已遍滿除目上矣。
家兄領道
亦不知纍纍若若幾人。
爲令爲丞爲郡守牧伯矣。
二千石出宰百里
爲民父母
朝廷輕視之若玆。
以爲酬報之資。
則其已忘民事矣。
尙何望得力於民哉。
大司農
懼坐財不裕。
請盡沿海塩利
利出於水。
謂非病民
豈農獨民。
漁非民邪。
無本末。
唯食是從。
終歲搰搰
手網背滷者。
孰不仰給
傳曰。
竭澤而漁
明年無漁。
其忍竭而漁。
民不出一年
邊海將盡爲曠莾
而京外水利斷
矣。
蚤夜仕。
亡暇休沐且飯。
而謀所以尺寸利國者。
非不盡矣。
而利卒不勝害也。
可謂利之乎。
王者得民後。
紀律可立
可以戰。
可以守。
爲今之閫臣者。
不亦矣哉
觀察眇然卑職
其可抗廟指。
而論利害哉。
今於家兄之行。
要我贐言。
而言及於此
則吾不知所以爲言矣。
士尙川亭詩序
湖南前按使閔公士尙甫。
乃余同庚友人也。
平素相嚮𨓏者。
若不一日相舍者然。
吾與士尙
俱今白頭爾。
不能一日追從
詡詡懽笑
緬惟童稚情親
于今幾年所矣。
出入中外
茵席未暖。
迨今官至觀察使矣。
其間豈無會合之時。
而亦不過塵埃馬上
京洛宦榻耳。
何甞一日淸川
白石
逍遙徜徉
得遂物外閑適者耶。
廼數年前。
士尙之刺驪也。
爲其弟士初氏。
求趾拙堂文字於余。
不敢以不文辭
士尙之再按節也。
已有宦成之戒。
搆堂於趾拙之傍麓。
以爲兄弟終老之所。
求詩若文於余。
余之欲附名靑雲
與圖不朽者。
豈有量哉。
書數至而不敢應者。
不但以病踈筆硯而已也。
抑有說焉。
士尙之生于世。
不爲林泉自在之身而止耳。
矧今新經喪亂
主辱之
公元1627年
未灑。
邦國之兀𡰈。
如許
士尙受知明主
爲國藎臣
入贊帷幄
爲藩屛。
而其有卜築終老計者。
寧不齟齬也邪
今於家兄之代士尙行也。
付以一律
塞其懇而破其遁志焉。
至若湖山之勝。
亭榭之幽。
自有鉅筆宗匠能言之者
不敢贅焉。
時天啓七年六月之旣晦。
玄江散人
書。
黃海節度使
有言海西節度使貿繭狀甚悉
翁曰。
余不知節度何許人
客曰。
節度卽當路宰相家臣也。
自行伍。
超授府牧
未幾
宰相又薦之上。
而擢爲閫帥
之任
就辭宰相
請曰。
以爲繭絲乎。
抑爲綿布乎。
宰相曰。
繭絲哉。
乃於上任翌日
督聚道內軍兵。
分定繭絲
歸直少而徵倍之。
未數月。
駄載絡續宰相家。
宰相賢之
擢授制使
一道軍民
怨聲嗷嗷
臺官聞而流涎擧劾之。
金公應海代之。
都人相與言曰。
前者專力宰相
不能遍及臺官
被其劾矣。
後者前之轍。
掊克必倍前人
海西之民其殆哉。
翁聞而笑曰。
不然
前者不能遍及
非拙也。
能也。
所謂一穴者也。
分則物少。
物少則難以深結。
彼此不專。
終歸汎愛而已
此人雖被評於一時臺官
而終必得
相之酬報
不及數年。
其得統制必矣。
臺官論劾
在於一時
宰相薦拔
終其世焉。
終不以此易彼。
之者稍有較量
則亦安肯倍功廣施
無益之費哉。
矧惟金公
迺非金將軍之弟邪。
甘心踵行
進取者。
將幷與一穴而廢之。
則西民蘇矣。
國家賴之矣。
勉之哉。
遂叙以送行云。
題黃侯槎遊錄後
自落塩州來。
屛居草莾
定省之暇。
得黃侯所著槎遊錄一卷
伏以讀之。
嘆曰。
瀏瀏乎其聲。
希世之音也。
文典謹嚴
詩雄淸勁
若多藏之賈。
其出逾奇。
誠可可愕
詩本性情
讀其詩。
可以觀其人矣。
矯矯烈烈
一塵不染
死生窮達
不能奪其操者。
不在是集邪。
若其宣威布德
觀風採俗。
彬彬古奉使者風。
求之西京
有人焉。
其眞陸大夫司馬長卿之流乎。
所謂使於四方
不辱君命者。
近之矣。
卒業
輒寫短律一首
用塞君侯之請。
顧余非無價手。
得無僭乎。
唯是附名靑雲
與圖不朽
則抑余之所得侈矣。
詩曰。
今代華伯
當年博望槎
雄時視遷固
平處陰何
領略風濤壯。
包羅俗尙姱。
希音並世
老子欲無哦。
北窓,古玉集
公元1657年
東國眞人
北窓眞人云。
先輩論之尙矣。
余小子北窓先生族孫
先生仙化者。
三十有餘年。
小子生焉。
兒時
已聞東國眞人北窓者。
而實不知何狀人。
方謂之眞人也。
先生少弟古玉先生
與余王父文靖公
同庚懽甚。
余悲不及北窓
而猶喜及古玉焉。
丁酉亂。
避地首陽山下。
逢古玉先生逆旅中。
隣並三年
朝暮陪詩酒
時先生已老。
鶴形銀鬢。
宛如神仙中人
胷襟澄澈
類有道者
自不覺嘆服起敬
先生曰。
君乃以我爲眞人耶。
我猶未免鄕人也。
不令君見吾北窓兄也。
於是日。
聞所未聞者。
風神儀表
靈異奇驗
無不備悉
乃知先生生而神異
博通三敎
可與爲仙。
可與爲佛。
可與爲聖人
是之謂眞人者。
非邪。
卽今先生遺躅杳然矣。
古玉宅相蔡君亨後。
遺稿見示
得見卷首所載北窓行迹野史所記。
小而能知百里外事
大而能通萬里外語
自非頓悟六通
功成火候
惡能與此。
夫以如是之奇識。
終不泥於仙釋
一以吾儒聖學爲本。
觀其遺訓
專務孝悌
勖以近思小學
初學蹊徑
諄諄戒飭
則斯非古今仙眞卓絶罕覯者哉。
北窓詩。
自然出胷襟。
直與
三入岳陽午夜君山等作
同一揆也。
至於古玉。
老於詩律
音韻淸遠
逼唐名家
近世詩人
自當一頭矣。
然是特餘事耳。
先生之流不朽者。
豈亶在詩哉。
余末後學
奚敢尙論
竊喜附名仙牒。
忘其僭越
樂爲之道云。
金伯厚玉京壯遊錄序
音。
生於心者也。
情動於中而形於聲。
成文
謂之音。
是知聲音之道。
與政通矣。
治世之音。
安以樂。
亂世之音。
怨而怒。
亡國之音
哀以思。
余未知伯厚天錄詩若文。
是何世音也。
遼海塡淤
玉帛梯航
不知其幾度。
一代所推。
吳相國,金淸陰金伯厚若而人而止耳。
伯厚操行經術
世模楷。
文章是其餘事。
絶句近體
寫出情境
天然去餙。
而自有金玉聲
勞不劌目鉥心
巧不雕花刻玉。
長於情而不失淸韻
絶無浮靡流豔之態。
五七言長篇
氣力渾厚
叙事有法
有古作者體。
其曰登海嶠賦。
逼近楚騷
有屈宋之風。
其曰上陳弘範書。
魯連燕將書
並驅
其曰東還建除體
道州退後官吏舂陵諸作
相上下。
其曰過海祭神文十數章
致詞精白
一於誠意
可以感動神人者。
大都忠君憂國
惓惓不忘。
誠悃
藹然
遣辭眞的
其眞有道者之言哉。
詩道文體
至是而無以加矣。
公所遭者論之。
迹滯異域
宗國被兵
間有憂深慮忠憤激切之言。
其聲宜未免噍而殺戚以悲矣。
而乃嘽緩舒暢如此
惟其存乎中者旣確。
感於物而不失性情之正。
長城碣石
水陸萬里
伯厚取。
以資壯遊
其所遭亂世而能爲治世之音者歟。
伯厚要余一言
以是復之。
伯厚怒余以稱道太過
余非知言者。
言之不足輕重明矣。
如以言也。
不于其人乎求之而于余哉。
正欲指瑕阻塹。
交益相長者。
其志也。
雖然
荊玉不可覔玼。
隋珠難以掩光。
實心服。
終不得變其說。
姑記僭妄之見。
以俟夫後之知言者正焉。
藂桂堂遺稿
藂桂堂。
大父行也。
小子生晩。
僅得與員外叔游。
不及見藂桂堂。
而從搢紳間。
得見其膾炙傳誦詩句
已知先生天下士也。
及聞牛溪先生之論藂桂公學術之高。
力量之偉。
至比之諸葛孔明王景略
先生見重一時諸賢者。
可見矣。
藂桂之孫。
員外之子
三學士
其仲修撰公。
文章當世
於余爲少弟
至於文辭
則余從而師焉。
曩以遺稿一秩示余。
余伏
而讀之。
瀏瀏乎其聲。
希世之音也。
反以自顧
不覺匙箸也。
噫。
世之追古高騖者。
不曰盛李盛李。
而其卒也。
得錢,劉,韋,彬彬者固尠。
或至膚立茅靡者多矣。
若其開口雄偉
淸而能健。
逸而能雅。
若多藏之賈。
其出逾新。
可喜可愕者。
余於藂桂公見之矣。
詩本性情
讀其詩。
可以觀其人矣。
矯矯烈烈
一塵不染
死生窮達
不能移易其操者。
不在是稿也邪
然則詩特其餘事耳。
於魏。
陳思
於晉。
彭澤
於唐。
杜少陵
東方孤雲梅月堂
其人也。
公非其流匹耶。
獨恨年嗇。
究極致。
遺編散落
猶且耿光宇宙
假之以年。
琳琅千萬篇
奚可量也。
隋珠崑玉
愈寡愈珍。
可敬也。
員外叔雖蹭蹬大科
不爲用。
詩家風格
世趾其美。
信乎廷碩不隳芳也。
種而不食
發之于三學士者。
夫豈淺鮮哉。
學士公。
裒集先稿。
幷付卷末
固要一言
繫于其尾。
余非知言者。
得無僭乎。
唯是忝在戚孫。
托大賢。
附名詞林
與圖不朽
則抑余之所得侈矣。
不辭爲之云爾
東溟稿序
風以世變
文以世降。
古今常理
無恠乎不及漢。
不及唐。
至於今日
其細已甚
泱泱大風
誰得而見
公元1706年
之。
東溟君平者。
獨非今世人耶。
何其文之似古人耶。
詩文兼備古人
其猶病諸遷固無詩。
甫白之文。
尙有六朝餘習。
韓愈起八代衰
百世師
至於詩律
猶是元和
初唐一句
道不得也。
君平眇然之身。
晩生東國
學究天人
文通百家
力挽頹波
復古道。
記事司馬子長
論事似戰國策。
樂府漢魏
歌行似李杜。
五七言絶近體
都不出初盛唐範圍
以下不爲也。
嗚呼盛哉
孰謂風以世變
文以世降耶。
唯在其人物高下耳。
余半生鉛槧。
心存力疲。
不免於畫。
晩得東溟稿讀之。
芒乎自失
忽若汾水之陽。
窅然喪堯之天下
亟欲盡棄其學而學焉。
却恐衰朽甚矣。
來日無多
何嗟及矣。
不覺三歎而題之。
歲丙戌冬臘。
海平後人尹新之
書。
月汀先生集跋
古稱文章一小技。
於道未爲尊。
是特詩人謙退語耳。
文者。
貫道之器也。
非文
道曷由明。
大父文貞公月汀先生
當明,宣兩廟右文之際。
崇學衛道
倡爲古文辭。
闢草萊之功。
一時操觚談道義者。
瞠乎後矣
文章自有大家數
其視鉤章棘句
搯擢胃腎。
牛鬼蛇神
務爲奇崛者。
豈可同日哉。
如淸金先生
曁張持國趙飛卿鄭子容金伯厚諸人
皆出先生門下
於先生造詣處。
必有能言之者
小子安敢妄有贅焉。
惟記昔年
得侍宣廟燕見
賜以宸章
勸勉學問
因謂臣曰。
海平行高學高。
詩文駸駸漢唐
筆法高古
可敬也。
有家法。
安用他求。
因以延齡固本酒一壺付臣曰。
持餉海平
說與余意
至今天語在耳
昨日焉。
宣廟聖學天縱
首出庶物
每於作者
不古焉。
至於先生
推奬如斯
希音見賞
已不淺鮮矣。
譬之司馬長卿詞賦
漢武咨嗟者。
不亦兼美俱全矣乎
惜乎。
平生著詩文。
不啻數千萬首
而屢經兵火
遺失居半。
加以後裔不振
刊行亦後於餘子。
豈非斯文不幸乎。
先生之孫丹陽郡挺之
操行文學
有得於先生者。
不苟合。
蹭蹬大科
今髮已種種矣。
慨然舍痛。
拾遺文。
証整訛誤
分梓于丹陽,咸興。
家兄北關
加意助成
而金判書伯厚
終始掌之。
遂使河汾講道之書。
不至泯絶
房魏之責。
亦可以少紓矣。
余小子夙荷提撕
過蒙誘奬。
魚魯之辨。
莫非先生賜也。
自惟駑下
無所成就
到今白首
作伎人物
惟有老淚潸潸
拜手稽首書。
歲丙戌冬
從孫綏祿大夫
尹新之
跋。
三淸帖跋
石陽墨妙天下
當時中國人得隻幅。
歸直不限也。
是爲天下寶明矣。
我東俗纖嗇
名利者少韻格
士者呰窳偸生
於藝。
無甚嗜之。
有求之。
不以綃素
不肯盡其藝焉。
三淸帖。
王孫自爲後計者。
一生精力
於此矣。
簡易序之。
石峯書之。
弁其卷首
三絶備矣
豈非希有寶乎。
朝紳權力名勝何限
而莫有窺者。
其珍而靳乎輕與。
必待其人者。
可見
晩遇佳公子
一與之語。
解裝開篋。
公子取。
曾不吝情
棄之若遺。
知公子眞長子之流亞也。
風流蘊藉
詞翰自娛
所寶與人異。
其必傳無疑也。
向之棄之。
無亦藏之耶。
至寶天下人之所共寶。
愛惜之至。
必欲傳之悠久
不傳於子。
而傳於賢。
是亦唐虞官天下之心也。
毋論書畫
古來得意筆。
無兩焉。
唐太宗右軍墨蹟
彙爲神妙三品
神品二十五。
妙品九十八。
能品百有七。
所得非不多也。
不及徽之派智永
七傳秘藏眞本
無以致之。
萬乘之威。
尙藉蕭翼行計
湘潭吳越
竊取辨才梁上
賭人之寶。
若此之難也。
公子出不遠跬步地。
三寸舌不曾掉也。
徒以風神符彩
藹然高義動人之深。
而擧天下至寶
公元1756年
委之公子
非信之篤。
若是乎。
十數年。
丙子亂。
公子蒼黃扈駕
家孥行李
江都
及冦陷。
人各鳥獸散得脫
文房寶玩
蕩然無存
獨此一帖
落在灰燼中。
粧匣延爇。
徹于內面
石峯書帖
半入回祿
石陽帖。
火乃自熄。
一無傷損
玆非異事歟。
天慳鬼護。
神物不毁。
可敬也。
帖面有缺。
公子慊之。
廣詢石峯別本遺落人間者。
見我季父長洲公。
及此事。
亟傷之。
長洲公但笑而不答。
盖將與之。
而試公子飢渴也。
公子心知之。
懇求不懈
明日往如之。
明日又如之。
雖以季父酷嗜
不得不持餉公子
於是缺者補而粧䌙。
一新如昔。
其眞不孤所托
是亦奇哉。
公子間以眎余曰。
帖之再完。
長洲公力也。
要記其始末
非公其誰宜爲。
不佞老病窮愁
伏枕待盡
一物繫着心腑
非曰嫺於辭也。
唯是載名帖中。
公子之重而與圖不朽
是余幸耳。
不辭而叙之如右。
公子洪其姓。
建中
其字。
東江集字詩集後
東江子久
示以曾所爲二十六篇
其體近而語極古。
見意微而托興深。
其志㓗故其遣辭冲澹
聲韻夷曠
蟬蛻物表
皭然不滓。
其眞有道者之言哉。
文與
道非二。
古人云。
仁義之人。
其言藹如
未有不深於道而文者。
其是之謂歟。
子久氏猶謙不自聖
欲就裁於聾瞽
要以斤砭取舍
老夫耄矣。
其敢與於文章之觀。
鍾鼓之聲。
而妄有評品曰此篇可取
此篇可舍。
以爲也哉
唯其強仕之年。
已有此作。
榮進之願絶。
棲遁心堅
卽今齒髮已變。
世事日非
子久氏之憂深慮遠。
而終不容自踈者。
何如哉。
吾知其欲歸不歸者。
情發而義止也。
讀是篇而槪公之心事
不爲一吁。
聊書一律于後。
以塞其遁志云。
題鄭君平山君傳後
玄洲子病蟄悲憂
無以消遣
友人來言。
君平山君傳。
爲文奇崛
子盍一覽破寂。
余從鄭君丐取
試讀之。
捕龍蛇。
搏虎豹。
相與之角。
奇恠恠。
以文爲謔。
而下根據
上自盤古氏
黃帝,舜,禹,益時。
下至東京班彪二子。
歷叙世譜
在朝而顯者也。
其在山者世系
不能盡悉。
而菟之建大號
封拜臣隣也。
論議雄豪
叙事勁確。
有若傾河注海。
不知以何等大手筆
戱劇造化
至此之壯耶。
自有太史公世家列傳以來
所未覩者。
韓昌黎毛穎傳。
亦當讓一頭矣。
信乎鄭君之恠於文者也。
其傳之末端
有曰。
性暴戾。
無不害而怒尤甚
獨甚愛其子云
父子天性
異類猶如此。
未知人之暴戾
有甚於菟者乎。
有人猜暴噬人。
固猶菟也。
惑於後妻
迫殺其子。
沉江而不悔。
及己將死。
又作遺書
逐其子婦而戕其孫。
是則嚮者罪人也。
處家倫紀如此
爲人可知也。
卽今無復閃鑠之精。
而人無敢言其非者。
積威之勢猶存耶。
世道非而人心陷溺
恬不爲恠耶。
余讀山君傳。
不覺傷嘆而題之。
玉府秘訣
談命之盛。
始於漢唐之間。
指不勝屈
司馬季主嚴君平以後
六七君子
特其大鳴者耳。
自非仙風道骨
頓悟心通
占往察來。
脗合造化
得以及之。
後來紛然百家之說。
汗牛充棟
參錯萬緖
初若可尋。
終焉昏迷
眩於五行常變之理。
揣摩推測
實難中的
論命者病之。
近者。
知中樞府村韓公。
年迫九袠
退老丘園
閑中無事
喜究祿命
得徐四佳撰抄玉府秘訣
取經旨。
添補闕漏
示余求益謀所以廣其傳。
其志可謂勤矣。
試閱其書。
開卷了了
不煩推勘
吉凶悔吝
炳然在目
彙集之妙。
無出此右。
顧余與公。
耄老矣。
無所短長於世。
寄心遊方之外。
而忠君憂國之心。
公元1772年
一飯不忘。
願爲太平老物
豈有量哉。
欲知五行之理者。
欲以榮悴
脩短而已也。
大以知天地變化
小以察萬物盛衰
因其人之造化
卜其人之賢邪。
以其人之進退
占其世之治亂
是其志也。
區區古人糟粕
考驗得失
未有圓機活法
盡其微妙
其與按譜鼓琴者。
奚異哉。
能得淸濁中律
未可知也。
康節邵先生
伏羲文王卦爻
筭加除减。
以傳不傳玄微
含生動植
莫能逃其情狀
自有象數以來
無以加矣。
然猶不過明乎陰陽消長之理。
辨乎賢邪進退之機。
默識深憂而已
無救乎宋祚之不長。
則祗足爲千古欷吁
奚益乎哉
還君此書而三嘆焉。
歲壬辰首夏
玄洲七十老人
書。
閑居錄後
公卿退老
尙矣猶然
槪不多見。
至如張子房之未老而退。
欲從赤松子遊者。
宇宙一人
無得而稱已。
後來專美無兩兩䟽
則亦可見退老之難耳。
不可無年
無年不得老。
不得老無退。
得老無爵。
不得乞退
有爵有年
方祈退閑
所以不多見。
近者。
村韓公勗哉。
班陞八座
齒逼九袠
是人稀有事。
其壯而居官也。
忠樸是尙。
一毫進取不爲也。
迹其奉職
則公
公元1652年
忠恪勤。
智慮恢恢
政事文學
誰之不如
而問其官銜
華顯則未也。
唯有憂時戀君。
至老彌篤。
及其告老䟽。
忠直語。
大官不言
散官言之。
庶幾無愧
斯世罕覯者哉。
其視世之致位旣極。
而猶恐批鱗
每欲近長安者。
何如耶。
若其里居閑。
俯仰三逕
琴歌觴詠
野老爭席
樂天知命
以俟乘化者。
白軒盡之
不復贅焉。
時壬辰秋旣望
玄洲老人
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